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小学数学获奖教案欣赏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小学数学获奖教案欣赏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小学数学获奖教案欣赏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小学数学获奖教案欣赏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小学数学获奖教案

欣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9~8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察主题图(有条件的地方可做成多媒体课件出示),让学生找一找图中有哪些学过的图形。

2.观察图中学校门前的两个花坛,说一说这两个花坛都是什么形状的?怎样比较两个花坛的大小?你会计算它们的面积吗?

3.引入学习内容:长方形的面积我们已经会计算了,今天我们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

1.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面积。

(1)用多媒体或幻灯出示教材第80页方格图:我们已经知道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到一个图形的面积。现在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和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说明要求:一个方格表示1cm2,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把数出的数据填在表格中(见教材第80页表格)。

(2)同桌合作完成。

(3)汇报结果,可用投影展示学生填好的表格。

(4)观察表格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学生讨论,可以得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底与长、高与宽及面积分别相等;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它的底乘高;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它的长乘宽。

2.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1)引导: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到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但是这个方法比较麻烦,也不是处处适用。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用长乘宽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有其他计算方法呢?

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

(2)归纳学生意见,提出:通过数方格我们已经发现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可以用这个方法计算呢?需要验证一下。因为我们已经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所以我们能不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计算呢?请同学们试一试。

学生用课前准备的平行四边形和剪刀进行剪和拼,教师巡视。

请学生演示剪拼的过程及结果。

教师用课件或教具演示剪—平移—拼的过程。(如教材第81页的图示)

(3)我们已经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了一个长方形,请同学们观察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可以出示讨论题:

①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比,面积变了没有?

②拼出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③能根据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小组汇报,教师归纳:

我们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为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

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3.教师指出在数学中一般用S表示图形的面积,a表示图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公开课)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根据要求写出两个数量的比,会求比值;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2.使学生在探索并理解比的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在生活中也接触到了一些“比”,但并不了解数学的比和生活中的“比”的内在联系和区别。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已有的两个数相比的知识得以升华,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比的性质、比的应用和比例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比的意义”这部分知识内容繁杂,学生缺乏原有感知、经验、不易理解和掌握。针对知识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组织学生围绕“比”的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概括、比较、总结的教学方法,突出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比 1、探究发现,认识比 (一)初步理解“比” 呈现例l主题图。 提问:题中出现了“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它们都表示饮料的杯数,你能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生:…… 生:果汁杯数是牛奶的几分之几? 师:怎么列式?

生:2÷3= 师: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牛奶的杯数是果汁的几分之几? 师:怎么列式? 生:3÷2=2 3(板书列式) 师:我们班的孩子不简单,不仅提了问题,还解决了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2÷3这个算式,它表示的是果汁的杯数是牛奶的几分之几,我们可以用果汁的杯数除以牛奶的杯数。其实,表示两个数相除,我们可以用一种新的形式比来表示。2÷3我们可以用2:3来表示(板书2:3),同学们注意,中间的这两个小圆点,我们把它称为比号,它写在我们的两个数中间。那牛奶杯数除以果汁杯数3÷2,我们可以用什么比来表示,大家拿出你们的本子写写。老师请一位同学上来写写。 师: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呢?怎么读?请同学们打开课本53页,自学比的各部分名称。 师:那比的各部分名称你们会读了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谁愿意来读一读? 生:2 :3中,2是前项,“:”是比号,3是后项。(板书:前项、比号和后项) 师:那3:2中比的前项是?后项是? 师:看来同学们阅读的很仔细,我们一起回顾下这两个比?我们是根据那个算式说出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3的? 生:2÷3 师:那3÷2又可以说出那个比? 生:3:2 师:谁与谁的比 生: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 师:那老师有一个疑问,都是表示两个数的比,为什么会有2:3、3:2呢?它们有什么区别? 生:位置不同 生:意义不同 师:那你能具体说说吗?

最新小学数学精选数一数教案优秀范文

最新小学数学精选数一数教案优秀范文 作为一年级数学的第一单元,数一数之中所用到的数字相对较小,相信很多小朋友在幼儿园时就学会数这几个数字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据了数一数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小学数学精选数一数教案优秀范文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 3、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 教具:教学光盘或教学挂图、学具 教时:一课时 教学课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讲述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动物乐园,高兴吗? 2、出示挂图,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嗬!动物乐园到了,你们看,动物乐园里可热闹啦,让我们快快向前去,小朋友,睁大眼睛,你看看图上有些什么? 二、自己探索 1、看图了解画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 2、结合画面下的10幅小图观察,这10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让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 3、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着对应的思想.) 4、第七、八、九、十幅小图中有圆点无物体,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个数,到情景图中找相应的物体.

三、实物操作 分4人小组,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让其他3个小朋友用圆点摆出表示的数. 四、拓展运用 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 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 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五小结 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巩固深化 1、游戏:火车钻山洞 讲述:刚才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 游戏方法:我们分小组进行,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围成山洞,请小组后面的几位同学当司机,前面报几,后面接着往下报,如1、2、3,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就咔嚓暂停,说对了再通过. 2、数水果,摘水果 讲述:秋天来了,树上的果子都熟了,有苹果、香蕉等.去数数吧,再把数出的结果告诉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数的?说对了就摘个水果送给你的朋友尝一尝吧! 七、总结评价 我们既能去动物园,还能玩游戏,摘水果,开心吗?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是怎么想的? 教后记: 1 学生对看图数数很有兴趣,并能根据图说话,掌握了数数的技能. 2 对于事物与图的对应(点的对应)不太清楚. 3 学生还不太能按一定的顺序和方向数数. 小学数学精选数一数教案优秀范文二 活动目标: 学习多种按群计数的方法 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六年级数学上册 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整理和复习教案 青岛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整理和复 习教案青岛版 1、通过对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等内容的回顾整理,沟通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提高归纳、整理知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交流不同思路,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教学重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究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梳理归纳,形成网络。 1、用喜欢的方式整理比的有关知识。 比、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比的意义----- 求比值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比的应用---按比例分配师:对于这部分知识,你认为要提醒学生注意什么?师:比的基本性质是用什么方法得出的?(类推的方法) 2、师:讨论哪些知识之间有联系?哪些知识之间有区别?你还能联想到什么知识?用表格的形式整理。 学生整理后交流。学生交流。学生交流。学生交流时教师即使填表。 探究过程

二、综合应用,整体提高。 1、判断对错,并说出原因。1)女生与男生的人数比是5:6,表示女生比男生少。 2)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一个数,比值不变。 3)加工一个零件,师傅要8分钟,徒弟要10分钟,徒弟和师傅的工效比师4:5。4)小强身高1米,他爸爸身高173厘米,小强和他爸爸身高的比是1:173 。5)比的前项增加5,要使比值不变,后项也要增加5。 6)盐占盐水的,盐与水的比是1:20。 2、填空:1)把 1、2吨:350千克化简比后是(),它的比值()。2)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度数的比是2:3,这两个锐角分别为()和()。3)一个比的前、后项互为倒数,其中后项是,前、后项的最简比是(),比值是()。独立判断,说出原因。独立填空,集体订正。 探究过程4) 7、2:0、08化简为最简单的整数比是(),比值是()。0、35:的最简整数比是(),比值是()。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5)走一段路,甲用了15小时,乙用了10小时,甲与乙所行时间的最简比是(),甲与乙行走的速度的最简比是()。6)5本作业本共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德惠市实验小学侯晓丽 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人们在学习、生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数据,对现象、事实作出全面的、规律性的描述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统计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所提示的活动方式资源,我们应从儿童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使学生学会一些统计的知识。以下我将对《认识角》《三角形的面积》《统计》三课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1、小学数学案例与反思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它的主要功能有:促进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发展思维,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却存在很多不足,如提问方式单一、容简单、只针对少数学生,课堂中我们经常听到的是教师简单、随意、重复的提问,学生则是不敢或不愿回答问题,或不能、不善于回答问题。有

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案例】某教师教学《认识角》为了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配合教师设计的“我们去旅游”的情景线索,出示了一系列与交通标志相关的实物:出口指示牌(长方形),转弯指示牌(三角形)和限速警示牌(圆形),手巾(正方形)等,让学生比较它们的不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而圆形没有角)。 师:这些是什么? 生:交通标志 师: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1:有些是圆的,有些是方的 师:还有吗? 生2:它们表示的意义不同 师:什么不同? 生:转弯指示牌表示……, 限速警示牌表示……, 生2:我不同意….. 接着学生争论起来。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案

第4单元比 第1课时比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材48、49页及练习十一的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并灵活掌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过程与方法: 培养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表达等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比的意义 难点: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 【导学过程】: 【自主预习】 1.分数和除法有什么联系? 2.除数能否为零?分数的分母能否为零? 3、自学教材43、44页的内容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比?比是什么?什么叫比?谁和谁比?

(2)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15÷10求的是什么?是这面旗的什么和什么比较? 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长和宽比也就是几和几比? 【新知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1、用除法可以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也就是说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两个量的比。 2、一辆汽车2小时行90千米 这里已知哪两个数量?可以求出哪个数量?怎样求? 说明:90÷2=45(千米)用除法求出了这辆车的速度,它表示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我们还可以用()来表示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把它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是()比()。 90÷2表示什么?还可以怎么说? 3、讨论①除法中的运算符号是“除号”,表示比的符号是什么呢?写作什么? ②5比3写作什么?各部分的名知称是什么? ③试写3比5、90比2,并说出比的前项、后项。 ④比的前项和后项之间有什么关系?(相除的关系) ⑤什么是比值?如何求?比值可以是什么数? 4、我们在写比时,要注意谁和谁比,谁是比的前项,谁是比的

2020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优秀范文

2020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优秀范文 数学老师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形成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兴趣。以下是整理的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范文一: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设计】 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它源于分数,又有别于一般分数。在教学百分数意义时,我适当改进教材内容,为学生的研究活动提供比较感兴趣、比较贴近实际的材料,从生活常见实例出发,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生活中去学习百分数。通过比较得出百分数的概念,即"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然后通过学生的有针对性的自学讨论,补充完善对百分数的认识。要特别注意的是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相比的一种关系,不表示一个数值。百分数的后面不能带单位表示一个具体的量。这就是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所以百分数也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教学中,我注意孕含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思想,可通过让学生分析一些百分数表示谁与谁比,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并抓住一些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资料,对学生进行一定

的思想教育。练习充分考虑到趣味性、层次性和针对性,有的放矢。 教学目标: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读写百分数,初步认识百分数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激发学生形成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兴趣。 教具:多媒体 学习准备: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填写到调查记录单上。 教学过程: 里庄是个篮球之乡,村村都有篮球场,是不是?同学们爱篮球、画篮球、更爱玩篮球。谁能告诉我班里谁打篮球_棒?前阶段举行的全国第十届运动会上,知道男篮和女篮冠军都给哪个队拿走的吗?(解放军队),我们江苏获得多少块金牌? 一、报道引入,揭示课题 (出示)10月23日,全国十运会在江苏南京隆重闭幕。我们江苏队获得56块金牌,占了金牌总数的12%,解放军队获得的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 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0~51页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初步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2.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沟通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推理、概括、合作、交流等数学能力。3.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知识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准备: 课件,答题纸,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关于比已经学习了什么知识?预设:比的意义,比各部分的名称,比与分数以及除法之间

的关系等。 2.你能直接说出70025的商吗? (1)你是怎么想的? (2)依据是什么? 3.你还记得分数的基本性质吗?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于是此环节意在通过复习、回忆让学生沟通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重现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为类比推出比的基本性质埋下伏笔。同时,还有机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感受知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二、新知探究 (一)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1.师:我们知道,比与除法、分数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而除法具有商不变性质,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联想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会有怎样的规律或性质?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

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

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 首先来回顾一下教案的具体内容—— 教案的具体内容一般包括: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点) 七、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引导自学,注重启发思维) 八、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九、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 十、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同学们要注意在教案的编写过程中不要漏掉重要的内容! 课题名称 一、教学目标 [1-3]年级 初步认识,理解,掌握.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在过程中,初步学会,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

的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活动,初步体会,培养学生习惯,学会与人合作交流。 [4-6年级]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掌握,能熟练地。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过程,体会,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活动,体验,初步形成能力和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掌握) ,能够熟练运用。 【难点】 理解(推导) 的过程,掌握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练习法、讨论法、活动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 出示情境(复习旧知) 。

提练数学问题,并提问学生:。 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并引出课本内容。环节二:新授 (一)合作探究 1、教师多媒体出示PPT,提出问题并分组问题: 问题1:。 问题2:。 2、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展示 小组1:。 小组2:。 4教师针对小组展示,作出评价,并进行总结归纳。 教师总结提升:。 (二)例题讲解 1、出示例题,学生独立思考。 2讲解例题,演示过程。强调书写步骤 环节三:巩固练习 PPT出示练习,请学生在黑板上作答,集体讲解订正。 环节四:课堂小结 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进行补充点评,提升。 环节五:布置作业 作业1:课后练习1.2.(一二年级无书面作业)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教学案例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比的意义》教学案例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eaching Case of "The Significance of Bi"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比的意义》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46页—47页。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认识比的各部分的名称,学会求比值。 2、在引导学生知识的发现和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事物的能力。发展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并从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性。 教学重点: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背景陈述】《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在创设的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注重“学生收集、整理素材”是课改的一个亮点,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生的社会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我这里的是

一节随堂课,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下面是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体会。【案例描述】教学过程:一、回忆生活素材,导入新课。师;生活中经常有同学说谁比谁高点,谁比谁矮点。也就是说我们要经常比较数量。师: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有很多是来源于生活。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估算一下,教室前面的黑板长、宽各大约是多少米?生:长大约是4米,宽大约是3米。师:你们根据这两个数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生1:黑板的面积是多少? 生2:黑板的周长是多少? 生3:长是宽的几倍?板书:4÷1 生4: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板书:1÷4 师: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用除法对黑板的长和宽进行比较,今天,我们要在此基础上,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板书:比)[评析]: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导入新课时,教师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教室里的各种素材引入课题,不仅是学生感到数学知识的亲切自然,而且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意识。 二、充分感知,建构意义1、整理生活素材 师:如长是宽的几倍,除了用4÷1来比较,还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4比1。(板书:4÷1=4:1) 宽是长的几分之几,除了用1÷4来比较,还可以说成什

《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P32~34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2、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判段两个数能否成比例,并正确的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2、求比值。 12:16 4.5:2.7 10:6 提问: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 板书:4.5:2.7=10: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比例的意义。 (1)出示P32例1。 每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分别是多少?指名分别算出一面国旗长和宽的比。 5:10/3 2.4:1.6 60:40 15:10 每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都相等) 5:10/3 =2.4:1.6 60:40=15:10 2.4:1.6=60:40 象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教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

引导学生从意义上、项数上进行对比,最后教师归纳: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3)巩固练习。 用手势判断下面卡片上的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能,就用张开拇指和食指表示;不能就用两手的食指交叉表示。 6:3和12:6 35:7和45:9 20:5和16:8 0.8:0.4和0.3:0.6 学生判断后,指名说出判断的根据。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同学们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请同学们翻开教科书P34,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内项。 指名让学生指出板书中的比例的外项、内项。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我们知道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研究。(在比例的意义后面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请同学们分别计算出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教师板书:2.4:1.6=60:40 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 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 “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板书:2.4×40=1.6×60 “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是这样的呢?”让学生分组计算前面判断过的比例式。 通过计算,大家发现所有的比例式都有这个共同的规律,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规律说出来? 最后教师归纳并板书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并说明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的呢?”(2.4×40=1.6×60)教师边问边改写成:= “这个比例的外项是哪两个数呢?内项呢?” “因为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所以,当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怎么样?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第1课时比的意义 学习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分数、除法和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求比值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培养迁移、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普遍联系。 3、激情投入,阳光战示,全力以赴,做最好的自己。 重点: 分数、除法、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难点: 理解求比值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先由学生自学课本P48-P49页,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分数、除法和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求比值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并独立完成导学案,带★的题可选做。 一、自主学习:自学课本P48-P49页,独立完成下面的练习。 1、比的定义:两个数()又叫做两个数的()。 2、10比15写作()或()。

3、35:21读作()。 4、自学后标出比的各部分名称。 15 :10 =15 ÷10 =3 2 ︱︱︱︱ ()()()() 5、在两个数的比中,()叫做比的前项。()叫做比的后项。 6、()叫做比值。 二、合作探究: 例1、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0:5 0.8 :4 0.3:0.5 小结:1)、求两个数比的比值的方法就是: 2)、比值可以用()、()或()表示。 例2、讨论比和比值的区别和联系。(请举出具体的实例说明) 例3、讨论: ①比和分数、除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②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为什么? 例4、求比中未知项的方法。(在组织内说一说解决此题的依据是什么,再总结方法)

():8=2 15:()= 1 3 小结:求比中未知项的方法 三、学以致用,过关检测: 1、读一读,写一写。 5:3 读作:35比36写作: 2、想一想,填一填。 1)、7比4记作(),7是比的(),4是比的(),写成分数形式是()。 2)、比和分数相比,()相当于分数的分子,()相当于分数的分母,()相当于分数值。 3)、0.3= = ():() 4)、甲是乙的5倍,甲和乙的比值是(),乙和甲的比值是()。 5)、爸爸今年36岁,小红7岁,今年爸爸与小红年龄的比是():(), 比值是();今年小红与爸爸年龄的比是():()比值是()。 6)、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猎豹的速度是每小时96千米,猎豹与汽车速度的比是():(),比值是()。 7)、修一条公路,甲队18天修了1620米,乙队10天修了1000米,甲队与乙队所修路程的比是():(),比值是();

[汇总]小学数学教案模板

[汇总]小学数学教案模板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 课题名称: 执教者:姓名单位:×省×市×县×× 教学内容:本内容是×年级(上或下)册第×页××。 一、教材分析 主要包括:教学主要内容,教材编写特点(本节课内容在单元中的地位,本节课教材编写的意图及特色等。),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 说明:可以在教学组内或学区中心集体研讨,或专家的指导下完成。需要注意的是,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应体现在学习目标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上。 二、学生分析 主要包括: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含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 说明:学生分析应该通过学生调研,以作为科学依据,不能仅凭经验判断。学生分析是个性化的工作,不能由他人的结果简单代替对自己的学生分析。 已有知识基础的调研可以通过设计几个指向明确的小问题实现,对这方面的数据统计及分析是更为重要的,这种分析是教师设计和修正“学习目标”的重要依据。 学生经验、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兴趣等的调研可以通过访谈实现,可以是抽样,也可以是有针对性的选择访谈对象,如对于学困生做特别的访谈。调研中可以将学生测验、访谈、小组观察等结合起来。 三、学习目标(以学生为主语) 1( 知识与技能

2( 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说明: 1(教学内容分析和学生分析是学习目标制定的依据和前提。因此,如果对教学内容分析的要求越透彻,对学生分析的要求越科学和规范,学习目标的设计就越不是一件简单而迅速的工作。 2(学习目标是为学生的“学”所设计,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习目标的达成服务的。学习目标是个性化的,又是尊重数学学科发展需要和学生未来学习需要的。 3(学习目标的制定应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但具体形式不一定逐条对应。 4(学习目标应该在下面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实在的落实。特别是教学活动中设计意图应该阐释,活动及其组织与实施是如何为达成目标服务的。 四、教学过程 主要包括 1( 活动内容: 2( 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说明:指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形式,包括学生学习方式—独立学习,还是合作学习等;教师活动的开展—提问或提出任务,组织合作学习,组织交流,讲授等;教学资源的准备等,如学具、教具、课件等。 3( 活动的设计意图 说明:为教学活动和活动的组织实施进行辩护,辩护的出发点是分析它们是否促成了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不是简单地主观臆断是为目标服务,应该有一定的理由—数学的、教学的。更不应该写成一些没有针对性,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

部编版小学数学包装教案优秀范文总汇

部编版小学数学包装教案优秀范文 总汇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包装》备课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数学备课教案一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根据“包装”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能力。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方法:通过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包装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利用知识的迁移掌握算理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

教学难点:探索小数乘小数的一般竖式计算方法及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四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法意义,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规律,以及初步讨论了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个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这为本节课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打下了基础。本节课让学生探索小数乘小数的一般计算方法,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然后根据乘数扩大的倍数,将积缩小相同的倍数。使学生体会到: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板演: 2 6×8= 0.85+2.4= (注:找学生板演同时口算。)

2、口算:0.2×3= 5×0.01= 3.2+2.3= 10-5.5= 2.5×10= 32.6÷10= 3.25×0= 4.8+1= (提问:0.2×3= 2.5×10= 怎么算的? 5×0.01= 算式意义。) 3、检查板演并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小数乘小数。 4、出示课题:《小数乘法》。 二、新授过程: 1、课件出示主题图:包装。 (1)、从主题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编一道完整的数学问题吗? 2、课件出示题1:包装一个礼品盒用纸0.8米,每米2.6元,需要多少元? (1)、谁会列式?( 2.6×0.8=) (2)、这个算是表示什么意思?(2.6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3)、谁知道列小数乘法竖式要注意什么?(两个乘数末位数字对齐。) (4)、根据它你能推想出2.6×0.8的多少吗? 2 . 6 扩大到10倍2 6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备课 备课总的要求是课前有思考、有思路,能说课。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如新任教师、成熟教师、优秀教师)可以有不同的备课要求,教案要因人而异;教案要留有发展的空间,注重实效。新课程下的教学常规应加大对备课组活动的管理,形成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备课制度。备课应该牢牢把握“个人领悟、集体研究、把握课标、重组资源”的原则,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最终能够形成具有教师个人风格的教案。譬如,在实践中,有人提出“备课”要做到“五有”、“五备”:即脑中有“纲”(课程标准),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数”(差异),手中有“法”(方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其基本要求是: 1、学习课程标准(或大纲) 《课程标准》(或《大纲》)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首先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或《大纲》),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原则以及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和任务,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 2、钻研教材(或材料) 深入钻研教材,通过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过程,着重把握施教年级的教学内容在整体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和突出重点,适当分散难点,做到内容、目标心中有数,合理安排。 3、了解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

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力求全面了解每个学生思想状况和兴趣态度,了解每个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了解每个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实效性。 4、设计课堂整体思路 在编写教案前对整堂课的教学应有总体的设计,这是个头脑预演过程,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的前奏,很有实际意义。总体思路应考虑目标、内容、条件等各因素彼此协调平衡,要考虑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合理组合,要有弹性,便于整体把握,优选教学手段和教学法。 5、编写教案 教案是教师统筹规划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其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及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等。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比的意义》

比的意义 教学内容:比的意义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经历从现实生活抽象出简单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中,理解比的意义,经历建构比的意义的过程,形成初步的探究意识。 2. 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4、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建构比的意义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和求比值。 教学难点:理解比、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活旧知 1、情境激趣 师: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来研究一个新问题。星期天小明想帮妈妈做一锅粥,可是他不知道该怎么做?同学们你们认为要做一锅可口的粥,最重要的是要考虑什么呢? 出示说明书:用电饭锅做大米粥,米和水的最适当比是1:4。这个1:4是什么意思。同学们会读它吗?一起读一遍。 2、引出旧知:大家都会读这个式子,你能根据1:4知道米水到底应放多少呢? 二、展示新知,建构意义 (一)教学同类量的比 1、用除法算式表示米和水的倍数关系 (1)师:大家刚才说的非常好,能从1:4看懂应放1份的米和4份的水,那么你能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表示这1份和4份的倍比关系吗?(学生回答教师列式子)(2)情景模拟,得出不同算式 师:我们利用两个除法算式表示出了这米和水的倍数关系,知道了米是水的1/4,水是米的4倍,那么现在我们用杯子来帮小明模拟一下到底该怎样配米和水。(电脑出示杯子)老师来放米,请同学们帮他来放水。 师生边模仿倒1杯、2杯、5杯、10杯米边列出下面算式: 8÷2=4 2÷8=1 4 20÷5=4 5÷20= 1 4 10÷40= 1 4 40÷10=4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范文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范文 【篇一:小学数学教案范文】 【篇二:小学数学优秀教案标准】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标准 基本要求: 1、体现新课程理念,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要求,体现“课堂教学质量工程”的基本标准。 2、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恰当,能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整合。合理使用教材,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方法切实有效。 3、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合理安排教学组织形式、课型结构、教学媒体、教学方法等,教学方法、策略等多样有效。将各种媒体有机结合,合理、有效利用教学资源,重视生成性资源。 4、具有完整教案的基本要素(教学重点、难点、教材分析、课型、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结构完整,步骤清楚,文字简洁流畅,板书板图规范、直观。 5、展现真实的教学过程。 具体要求: 一、教学目标设计: 1、明确(目标表述清楚、明白、具体) 2、恰当(符合课标、学科、学校、教师、学生实际) 3、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方法设计 1、教法选择得当(结合教材、学生、学校、教师实际,一法为主、多法配合、优化组合) 2、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根据实际需要,教具、学具、软硬件并举) 三、教学程序设计 1、环节设计合理(有层次、结构合理,过渡自然) 2、环节中小步骤设计具体,时间分配合理 3、程序设计巧妙(体现教学过程和方法上的创新性,有艺术性) 四、教材处理 1、思路清晰(有主线,内容系统,逻辑性强)

2、导入新颖(结合学生实际,以复习旧知识或其他方法导入课题, 激发学生兴趣) 3、突出重点(根据教材及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在目标设计和 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重点) 4、突破难点(体现出由抽象到具体、化难为易、化繁为简、难点分 解突破的方法。) 5、抓住关键(能找出教材特点和本课特点,找准处理教材的关键。) 五、师生活动设计 1、精讲巧练、分层训练(以思维训练为核心,落实“双基”,体现优 生培养过程,体现学困生的分层要求。) 2、教为学服务(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启发性,引导、点拔、 动口、动手、动脑结合) 3、体现知识形成过程(通过暴露思维过程,学生自悟与发现,总结 出规律和体会。) 4、学法指导得当(各种学习活动设计具体,准备充分,指导有方) 六、习题设计 包括题目素材、案例、例题、应用性题目、训练题目、达标题、课 后巩固性作业、预习题目等。题目要适量、典型、有层次性,要按 照a类基础巩固题,b类中等难度题,c类较高难度题准备上述各类 题目,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要求。 七、板书设计 1、突出重点,主次分明,有启发性,体现教学思路 2、言简意赅,图文并茂,布局科学,有美感 3、设计巧妙,有艺术性 【篇三:小学数学教学优秀教案】 “平均数”教学实录 一、建立意义 师: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 生:(齐)喜欢! 师:如果张老师告诉大家,我最喜欢并且最拿手的体育运动是篮球,你们相信吗? 生:不相信。篮球运动员通常都很强壮,就像姚明和 乔丹那样。张老师,您也太瘦了点。 师: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啊。不过还别说,和你们一样,我们班上 的小强、小林、小刚对我的投篮技术也深表怀疑。就在上星期,他

北京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练习

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练习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对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理解,熟练化简比,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2.在合作交流中,使学生能运用比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比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3.进一步培养学生与他人的交流意识和合作能力,培养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深入了解比的基本性质。难点:比的基本性质的运用。 教学资源学生经验:学生已经学习了比的意义,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比的基本性质,并能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背景资料:黄金分割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比与分数、比与除法之间的关系的图表和根据部分练习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预习作业1.什么是比?比、除法与分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如何求比值? 2.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怎样? 3.(1)画一个长方形,面积是24 平方厘米,长和宽的比是3:2。(2)画一个长方形,周长是16厘米,长和宽的比是5:3。 学程设计导航策略调整反思 一、交流预习成果。(预设5分钟) 学生明确本课练习的内容及目标。 在教师组织下,学生回顾交流所学知识。 二、分层练习,内化提升。(预设时间24分钟) 1.基本练习 (1)做练习十三第9、10题。第10题:先让学生估算,再说一说是怎样估算的,再通过测量调整或验证自己的估算。【板块一】 以小小组为单位学生自主评价。师生谈话: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比和比的基本性质,关于比和比的基本性质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

(2)做练习十三第11、12题。 第11题:独立完成后交流想法。使学生初步感受比的后项是100的好处。 2.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三第13、14题2.口答:灵活提问,用不同的方法说说每句话的含义。 ①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5:6 ②公鸡只数和母鸡的比是2:5 ③汽车速度和火车的比是8:9 ④杨树棵数和柳树棵数的比的比值是 ⑤女生人数是男生的 74 3.思考题 4.创编题: (1)用两种方法化简下列各比:4/15:4/25; : (2)3:5的后项增加10,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前项应增加()。 A.加上10 B.加6 C.乘3 D.都不对 (3)芳芳想配制500毫升的洗涤液由来清洗蔬菜,她应该用水和原液各多少毫升? 说明书: 污渍采用1:1的比例稀释 日常清洁采用1:3的比例稀释 清洗蔬菜采用1:4的比例稀释 清洗瓜果采用1:8的比例稀释 三.当堂检测,评价反思(预设11分钟) 1.回顾比和比的基本性质,对后续学习提出改进措施。 2.独立作业,订正。 【板块二】 一、交流: 1.你是怎么化简和求比值的? 练习十三第9题:化简比与求比值 的方法是不同的。但有时可以互相 利用。如4:16化简后是1:4,写成分数形式是41,这个结果也可以看成比值;75:25的比值是3,写成分数形式是13 ,这个结果也可以 看成是一个比。 2.练习十三第12题追问:“盐水”表示什么?盐、水和盐水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二、练习十三第14题: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实 际生活中通过加长斜面而省力的 合理性。 三、提示学生把重叠部分看作1份,由此推算。 【板块三】 1.师:本节课你练习了什么知识? 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不足之处?在后续学习中准备怎 么改进?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模板 教学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实例容确定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判定、合作、探究等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根据教学目标相关容确定) 教学难点:(根据教学目标相关容确定) 教具、学具准备:(根据教学容准备相应的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二、探究(或教授)新知:(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出示问题: 2、合作探究: 3、精要点拨: 三、巩固应用:(课堂练习) 一星级题目和二星级题目:(课本) 设计意图:以基础为主,主要激发中下层生的学习兴趣。 三星级题目:(课本)设计意图:以生活中的实例为主,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星级题目和五星级题目:(课外,) 设计意图:此题是给中上层的学生做的,从而达到培优的效果;在培优方面,我鼓励他们多提问题,培养他们成为“问题”少年。 四、拓展延伸: 五、作业布置: 六、课堂总结: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学校:___________ :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一、学习者分析(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该批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前的知识储备和知识关联。 二、教学容(教材)分析 本单元或本课时是_____________教材___________章(模块)的第_______节,是关于_____________的容,在整册教材中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掌握什么?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会什么? 多少课时完成?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要了解或知道的概念、名称,理解什么原理、学会什么操作、掌握什么技能?) (1) (2) (3) …… 2、过程与方法(是指学生要掌握的什么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如操作的步骤、操作的原理和方法等,通常教师都容易误描述成教师通过什么过程和什么方法,使学生做了什么) (1) (2) (3) ……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学习该课时在知识上获取的意义教育,师生、生生的学习交往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等,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等方面) (1) (2) (3) …… 四、教学重点、难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