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08-微小RNA与肿瘤

2008-微小RNA与肿瘤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第35卷第5期2008年9月InternationalJournalofStomatologyVol.35No.5Sep.2008

[收稿日期]2007-10-12;[修回日期]2008-06-1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471903)[作者简介]高宁(1973-),男,山东人,博士[通讯作者]李龙江,Tel:028-85501428

微小RNA是存在于真核细胞当中具有进化保守性的一族非编码小片段RNA,为18~24bp大小,通过与靶基因mRNA的碱基互补配对来影响mRNA的稳定性或抑制其翻译,实现对蛋白表达的调控[1]。微小RNA是极为重要的一种基因调控物质,调控大约30%的人类基因的转录[2],控制着细胞的分化、增殖和程序性细胞死亡等多种重要生理过程[3]。与多种疾病,特别是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1

微小RNA的形成

微小RNA是由其编码基因经过转录和剪切等多步加工过程形成的[4]。最初,微小RNA基因在RNA聚合酶Ⅱ的作用下转录成长约1kb的微小RNA最初前体(pri-miRNA),pri-miRNA被RNaseⅢ结构域蛋白Drosha切割为长约70bp具有茎环结构的微小RNA前体(pre-miRNA)。随后,pre-miRNA通过输出蛋白(Exportin)-5在消耗鸟苷三磷酸的方式下由细胞核运输到细胞质。在细胞质里,微小RNA前体被RNaseⅢ结构域蛋白Dicer切割为成熟的长18~24bp的微小RNA。成熟的

微小RNA通过形成RNA介导的沉默复合体来切割靶基因的mRNA或者抑制靶基因的翻译[5]。这种切割或抑制过程是通过微小RNA的2~7或2~8位的核苷酸与靶基因mRNA的3′端非翻译区的碱基配对来实现的。完全的互补配对常引起mRNA的切割降解,不完全的配对常引起mRNA的翻译抑制。动物的微小RNA常与靶基因的mRNA形成不完全的配对,对靶基因的调控以翻译抑制为主,但也不排除对mRNA的切割降解[6]。因此,微小RNA对基因的表达可以在不影响mRNA转录水平的基础上进行转录后的调节。通过微小RNA对基因的调控方式,推测其可能调控较大一部分动物基因转录体[2],当然这些被预测的微小RNA的靶基因还需要进一步的试验验证。现在可以肯定的是,微小RNA从转录到生成以及与靶基因的作用中,任何环节的失常都可以引起包括肿瘤在内的各种疾病的发生。2

微小RNA与肿瘤的关系

由于微小RNA对基因的重要调控作用,它在生物体内的功能涉及多个方面。当微小RNA生成过程中的重要剪切酶Dice出现失活不能产生成熟的微小RNA时,哺乳动物的细胞出现明显的细胞分化异常[7]。肿瘤细胞的主要特征就表现在细胞的分化、增殖异常和程序性细胞死亡障碍。从微

微小RNA与肿瘤

宁综述李龙江审校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头颈肿瘤外科

四川

成都610041)

[摘要]微小RNA是一族非编码小RNA,具有极为重要的基因调控作用。微小RNA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功能,并且在不同的肿瘤当中具有特异性的表达谱。下面就微小RNA的形成、与肿瘤的关系、目前的研究现状等作一综述。

[关键词]微小RNA;癌基因;抑癌基因[中图分类号]Q753

[文献标识码]A

Micro-RNAandcancer

GAONing,LILong-jiang.(Dept.ofHeadandNeckOncologySurgery,WestChina

CollegeofStomatology,SichuanUniversity,Chengdu610041,China)

[Abstract]Micro-RNAisaclassofshortnon-codingRNAmoleculeswhichareimportantgeneregulationfunc-tion.Researchesshowmicro-RNAhasspecificexpressionprofilesindiversetumorsandisimplicatedintumorge-nesisassuppressorsandoncogenes.Here,wereviewtheprogressesonthisfieldandtheirclinicsignificance.

[Keywords]micro-RNA;oncogene;anti-oncogene

562--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第35卷第5期2008年9月InternationalJournalofStomatologyVol.35No.5Sep.2008

小RNA的功能来看,它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存在必然的联系。

2.1微小RNA和癌基因及抑癌基因

编码微小RNA的基因在肿瘤发生中扮演着癌基因或者抑癌基因的角色。这主要因为:1)定位基因为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有力的证据是这些基因在肿瘤当中发生点突变或者大的包括扩增或者缺失的染色体变异。Calin等[8]发现,大约50%的微小RNA位于与肿瘤相关的染色体扩增或者缺失部位。例如在B细胞淋巴瘤中,位于染色体13q31处的mir-17-92族常发生扩增,而且mir-17-92的扩增可增加肿瘤的恶性程度[9-10]。2)在多种肿瘤当中,微小RNA的表达谱发生明显的变化,如在慢性淋巴白血病、直肠肿瘤、肺癌、乳腺癌、恶性胶质瘤当中均有明显的特征性的微小RNA的表达种类和量的变化[11-15]。3)通过对表达异常的微小RNA靶基因的预测发现,微小RNA常与经典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交互作用[16-17]。2.1.1具有抑癌基因功能的微小RNAmir-15a和mir-16-1是在对B细胞慢性淋巴白血病(chroniclymphocyticleukemia,CLL)的研究中发现的具有特异表达的有抑癌作用的两族微小RNA。68%的CLL患者具有这两族微小RNA的低量表达,而且这种低量表达缘于与CLL相关的13q14的染色体缺失[11]。这两族微小RNA的缺失还发生于外套细胞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前列腺癌。在肿瘤中mir-15a和mir-16-1表达量的下调及其功能的丧失,提示这类微小RNA可能具有抑制肿瘤形成的作用。微小RNA基因的抑癌作用来源于其对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Bcl-2的负向调控,Bcl-2的3′端非翻译区具有mir-15a和mir-16-1的作用位点,mir-15a和mir-16-1的正常表达可降低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的表达量引起细胞正常程序性细胞死亡,而mir-15a和mir-16-1的表达下调导致异常Bcl-2过量表达使CLL细胞逃脱程序性细胞死亡[18]。

let-7是在线虫中发现的一族微小RNA,在动物当中有高度的保守性,因此推断它可能对人类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也具有重要调控作用。Taka-mizawa等[13]在肺癌的研究中证实,let-7家族表达下调且这种异常表达往往伴随不良的预后。对其靶基因的研究发现,let-7家族负向调节人类的K-ras和N-ras基因[16]。Ras蛋白具有癌基因活性,在肿瘤当中常发生突变,而正常let-7表达可以控制Ras蛋白的表达量。在肺癌中,let-7的表达下调和Ras蛋白的高表达可以解释微小RNA表达失调促使肿瘤发生的机制以及不良预后的原因。由此可见,let-7在肺癌的发生中显然具有抑癌基因的作用。

肿瘤特异的微小RNA表达谱下调的基因,其功能丧失。mir-143、mir-145在直肠肿瘤中表达下调,mir-145在乳腺癌中也表达下调,它们的基因组位置是在多发性骨髓增生综合征中经常发生间断性缺失的区域[8,12,14]。在直肠肿瘤中,成熟的mir-143、mir-145表达下调,但其前体表达正常,说明这些微小RNA的失调可能与其生成过程中的障碍有关,特别是与微小RNA前体的剪切酶Dice的功能失调有关。因此除了基因改变外,翻译、剪切和转运过程中任一环节的失调,都可能导致表达量的失调,从而引起调控功能的丧失或加强,导致或促进肿瘤的发生[12]。2.1.2具有癌基因功能的微小RNAmir-155是具有促进肿瘤发生发展活性的微小RNA,其最初前体是在鸡淋巴瘤细胞中发现的B细胞整合族非编码RNA(B-cellintergrationcluster,BIC)。mir-155的高表达可见于B细胞淋巴瘤、乳腺癌、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19-20],在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比正常循环系统中的B淋巴细胞高10~30倍。mir-155的高表达可以在动物身上迅速发生多克隆的B细胞淋巴瘤,即在稍有或没有其他基因变异的情况下,mir-155可引起肿瘤的发生。

mir-17族也是具有癌基因性质的微小RNA基因族,其中包括mir-17-5p、mir-18a、mir-19a、mir-20a、mir-19b-1和mir-92等6种人类的微小RNA。编码这族微小RNA的基因组位点在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等多种肿瘤中出现扩增[21],导致mir-17族在这些肿瘤中的高表达;在淋巴瘤、直肠、肺、乳腺、前列腺等肿瘤微小RNA芯片表达谱中也观察到该族的高表达。动物试验证实,mir-17族致癌机制是可与c-myc产生协同效应,加速试验动物的淋巴瘤形成并导致其死亡[9]。O′Donnell等[10]发现,c-myc可激活mir-17族的转录:mir-17族中的mir-17-5p、mir-20a负向调控转录因子E2F1,而E2F1是c-myc基因转录产物,可激活与DNA复制和细胞周期有关的基因使细胞从G1期到S期;高表达的E2F1可引起程序性细胞死亡,因此具有潜在的抑癌作用。c-myc在激活E2F1转录的

563

--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第35卷第5期2008年9月InternationalJournalofStomatologyVol.35No.5Sep.2008

同时又可以激活mir-17族的表达来抑制E2F1的翻译,从而形成一个受控制的增殖信号。

mir-21是在恶性胶质瘤中发现的另一种异常高表达的微小RNA[15]。它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可能与阻止肿瘤程序性细胞死亡有关,但其确切的靶基因还有待于证实。

3微小RNA的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微小RNA在肿瘤领域的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各种肿瘤中微小RNA表达谱的研究、确定特异表达微小RNA、对其靶基因的验证,从而确定其表达状况在肿瘤病理中的意义。确定微小RNA的靶基因首先还是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进行预测,然后通过上调或敲出或干扰下调微小RNA表达来观察其靶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以验证微小RNA的功能[22]。2)深刻认识微小RNA的调控和被调控通路,认识其与肿瘤的密切关系。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微小RNA参与经典的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调控通路,并且微小RNA之间也存在调控通路。3)筛选微小RNA标志物,并将其用于肿瘤的临床诊断、预测,最后达到以微小RNA为靶向的基因治疗。4)口腔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与发病部位密切相关,相同的肿瘤由于发病部位不同,将具有不同的分化程度、转移特性。从口腔各解剖部位的微小RNA表达特点来研究口腔肿瘤的发生发展,将为认识口腔肿瘤的本质提供另一新的视角。

4微小RNA研究的临床意义

对微小RNA在肿瘤中的表达特征、微小RNA靶基因的证实,微小RNA抑癌、致癌机制及其表达失调机制的研究,对于肿瘤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微小RNA在各种组织的表达中具有特异性,是该组织分化程度的标志物。不同的肿瘤中具有不同特征的微小RNA,因此可以其表达谱来作为肿瘤的诊断和预后的标志物[23]。与mRNA标志物相比,微小RNA表达稳定,特异性强,特别是在区分低分化的肿瘤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即使对于同一种肿瘤,微小RNA可以区分不同的病变亚型。Lu等[23]的研究表明,通过微小RNA可以正确区分急性淋巴白血病病理分型。正确地诊断可以更好地判断预后并且选择更合适的个体治疗方案,这展示了微小RNA在肿瘤临床治疗方面的巨大应用前景。

5参考文献

[1]BartelDP.Cell,2004,116(2):281-297.

[2]LewisBP,BurgeCB,BartelDP.Cell,2005,120(1):15-20.

[3]AmbrosV.Nature,2004,431(7006):350-355.

[4]LeeY,JeonK,LeeJT,etal.EMBOJ,2002,21(17):4663-4670.

[5]DuT,ZamorePD.Development,2005,132(21):4645-4652.

[6]LimLP,LauNC,Garrett-EngeleP,etal.Nature,2005,433(7027):769-773.

[7]MurchisonEP,PartridgeJF,TamOH,etal.ProcNatlAcadSciUSA,2005,102(34):12135-12140.[8]CalinGA,SevignaniC,DumitruCD,etal.ProcNatlAcadSciUSA,2004,101(9):2999-3004.

[9]HeL,ThomsonJM,HemannMT,etal.Nature,2005,435(7043):828-833.

[10]O′DonnellKA,WentzelEA,ZellerKI,etal.Nature,2005,435(7043):839-843.

[11]CalinGA,DumitruCD,ShimizuM,etal.ProcNatlA-cadSciUSA,2002,99(24):15524-15529.

[12]MichaelMZ,O′ConnorSM,vanHolstPellekaanNG,etal.MolCancerRes,2003,1(12):882-891.

[13]TakamizawaJ,KonishiH,YanagisawaK,etal.CancerRes,2004,64(11):3753-3756.

[14]IorioMV,FerracinM,LiuCG,etal.CancerRes,2005,65(16):7065-7070.

[15]ChanJA,KrichevskyAM,KosikKS.CancerRes,2005,65(14):6029-6033.

[16]JohnsonSM,GrosshansH,ShingaraJ,etal.Cell,2005,120(5):635-647.

[17]HeL,HeX,LimLP,etal.Nature,2007,447(7148):1130-1134.

[18]CimminoA,CalinGA,FabbriM,etal.ProcNatlAcadSciUSA,2005,102(39):13944-13949.

[19]EisPS,TamW,SunL,etal.ProcNatlAcadSciUSA,2005,102(10):3627-3632.

[20]VoliniaS,CalinGA,LiuCG,etal.ProcNatlAcadSciUSA,2006,103(7):2257-2261.

[21]OtaA,TagawaH,KarnanS,etal.CancerRes,2004,64(9):3087-3095.

[22]MeisterG,LandthalerM,DorsettY,etal.RNA,2004,10(3):544-550.

[23]LuJ,GetzG,MiskaEA,etal.Nature,2005,435(7043):834-838.

(本文编辑刘世平)

564--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