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实验十 动态地址转换PAT

实验十 动态地址转换PAT

实验十 动态地址转换PAT
实验十 动态地址转换PAT

实验十动态地址转换PA T

背景知识:

NAT设置可以分为静态地址转换、动态地址转换、复用动态地址转换。NAT的作用:节约我们的IPv4的地址。NAT用来将你的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全球的外部地址,在internet上使用,从而保护和隐藏内部网络中的IP地址。

?RFC 1918中定义了在企业网络内部使用的专用(私有)地址空间,如下:

?A类:10.0.0.0-10.255.255.255

?B类:172.16.0.0-172.31.255.255

?C类:192.168.0.0-192.168.255.255

NAT工作原理:

默认情况下,内部IP地址是无法被路由到外网的,内部主机10.1.1.1要与外部internet通信,IP包到达NAT路由器时,IP包头的源地址10.1.1.1被替换成一个合法的外网IP,并在NAT转换表中保存这条记录。当外部主机发送一个应答到内网时,NAT路由器收到后,查看当前NAT转换表,用10.1.1.1替换掉这个外网地址。

NAT的分类:

1.静态地址转换

静态地址转换将内部本地地址与内部合法地址进行一对一地转换,且需要指定和哪个合法地址进行转换。如果内部网络有WWW服务器或FTP服务器等可以为外部用户提供服务,则这些服务器的IP地址必须采用静态地址转换,以便外部用户可以使用这些服务。

2.动态地址转换

动态地址转换也是将内部本地地址与内部合法地址一对一地转换,但是动态地址转换是从内部合法地址池中动态地选择一个未使用的地址来对内部本地地址进行转换的。

3.复用动态地址转换

复用动态地址转换首先是一种动态地址转换,但是它可以允许多个内部本地地址共用一个内部合法地址。对只申请到少量IP地址但却经常同时有多个用户上外部网络的情况,这种转换极为有用。Overload 叫过载配置。。。就是符合条件数据的源地址(N个,例如局域网的各个私有IP)都被转换为一个合法IP,或者多个合法IP,这样叫过载配置。

4.检查NAT运行情况

Show ip nat translation 查看地址翻译表

Show ip nat statistics 地址翻译的统计信息

PAT(Port Address Translation)也称为NAPT,就是将多个内部地址映射为一个公网地址,但以不同的协议端口号与不同的内部地址相对应。这种方式常用于拨号上Internet网。

如果使用PAT技术,也应当使用NAT+PAT,这样才不至于功能受限。

5.地址转换配置步骤:

1在全局设置模式下,定义内部合地址池

ip nat pool 地址池名字起始IP地址终止IP地址子网掩码

2.在全局设置模式下,定义一个标准的access-list规则以允许哪些内部本地地址可以进行动态地址转换。

access-list 标号 permit 源地址通配符

其中标号为1-99之间的整数。

3.在全局设置模式下,设置在内部的本地地址与内部合法IP地址间建立复用动态地址转换。

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访问列表标号 pool 内部合法地址池名字 over load

4.在端口设置状态下,指定与内部网络相连的内部端口

ip nat inside

5.在端口设置状态下,指定与外部网络相连的外部端口

ip nat outside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Packet Tracer 5.0。

2.掌握动态地址转换NAT的基本工作原理。

3.学会使用模拟器Packet Tracer 5.0配置NAT,并进行测试。

二、实验内容

1.安装Packet Tracer 5.0。

2.启动后绘制如下实验拓扑结构图,并进行配置。

三、操作指导

1.在Packet Tracer 5.0中绘制如上图实验拓扑结构图。

2.进行配置,使用命令如下:

路由器A

Enable

Conf t

Hostname A

Int fa0/0

Ip add 192.16.1.1 255.255.255.0

No shut

Ip nat inside

Exit

Int fa0/1

Ip add 192.16.2.1 255.255.255.0

No shut

Ip nat outside

Exit

Router rip

V ersion 2

Net 192.16.2.0

Exit

Access-list 3 permit 192.16.1.0 0.0.0.255

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tcp 192.16.1.10 80 192.168.2.1 80 overload 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3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1 overload

End

Wr

路由器B

Enable

Conf t

Hostname B

Int f0/1

Ip add 192.16.2.2 255.255.255.0

No shut

Exit

Int f0/0

Ip add 192.16.3.1 255.255.255.0

No shut

Exit

Router rip

V ersion 2

Net 192.16.2.0

Net 192.16.3.0

End

两台主机的ip地址如下:

PC0

PC1

3.测试

在主机PC0可以ping通主机PC1

4.查看NA T表:(方法同实验八)

四、讨论

1.什么是PAT?为什么要使用PAT?

2.简述PAT的工作原理。

机械能转化实验实验报告

机械能转化实验实验报告 篇一:机械能转化演示实验 篇二:机械能转化实验 机械能转化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观测动、静、位压头随管径、位置、流量的变化情况,验证连续性方程和柏努利方程。 2.定量考察流体流经收缩、扩大管段时,流体流速与管径关系。 3.定量考察流体流经直管段时,流体阻力与流量关系。 4.定性观察流体流经节流元件、弯头的压损情况。 二、基本原理 化工生产中,流体的输送多在密闭的管道中进行,因此研究流体在管内的流动是化学工程中一个重要课题。任何运动的流体,仍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这是研究流体力学性质的基本出发点。 1.连续性方程 对于流体在管内稳定流动时的质量守恒形式表现为如下的连续性方程: ?1??vdA??2??vdA (1-1) 12 根据平均流速的定义,有?1u1A1??2u2A2 (1-2)即

m1?m2(1-3)而对均质、不可压缩流体,?1??2?常数,则式(1-2)变为 u1A1?u2A2 (1-4) 可见,对均质、不可压缩流体,平均流速与流通截面积成反比,即面积越大,流速越小;反之,面积越小,流速越大。 对圆管,A??d/4,d为直径,于是式(1-4)可转化为 2 u1d1?u2d2(1-5) 22 2.机械能衡算方程 运动的流体除了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以外,还应满足能量守恒定律,依此,在工程上可进一步得到十分重要的机械能衡算方程。 对于均质、不可压缩流体,在管路内稳定流动时,其机械能衡算方程(以单位质量流体为基准)为: upup z1?1?1?he?z2?2?2?hf (1-6) 2g?g2g?g 显然,上式中各项均具有高度的量纲,z称为位头,u/2g 称为动压头(速度头),p/?g称为静压头(压力头),he称为外加压头,hf称为压头损失。 关于上述机械能衡算方程的讨论: 理想流体的柏努利方程 无黏性的即没有黏性摩擦损失的流体称为理想流体,就是说,理想流体的hf?0,若此时又无外加功加入,则机械能

网络地址转换NAT配置实验

. . 实验 网络地址转换NAT 配置实验 学号 _________ 学生 _____ 实验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名称:交换机/路由器配置 辅导教师:泰峰 任务一 利用动态NAPT 实现局域网访问互联网 [实验名称] 利用动态NAPT 实现局域网访问互联网。 [实验目的] 掌握网中所有主机连接到Internet 网时,通过端口号区分的复用部全局地址转换。 [背景描述] 你是某公司的网络管理员,公司只向ISP 申请了一个公网IP 地址,希望全公司的主机都能访问外网,请你实现。 [技术原理] NAT(网络地址转换或网络地址翻译),是指将网络地址从一个地址空间转换为另一个地址空间的行为。 NAT 将网络划分为部网络(inside)和外部网络(outside)两部分。局域网主机利用NAT 访问网络时,是将局域网部的本地地址转换为全局地址(互联网合法IP 地址)后转发数据包。 NAT 分为两种类型:NA T(网络地址转换)和NAPT(网络地址端口转换)。NAT 是实现转换后一个本地IP 地址对应与一个全局地址。NAPT 是实现转换后多个IP 地址对应一个全局地址。目前网络中由于公网IP 地址紧缺,而局域网主机数较多,因此一般使用动态的NAPT 实现局域网多台主机共用一个或少数几个公网IP 访问互联网。 [实现功能] 允许部所有主机在公网地址缺乏的情况下可以访问外部网络。 [实验设备] R1762路由器(两台)、V .35线缆(1条)、PC (两台)直连线或交叉线(2) [实验拓扑] [实验步骤] 步骤1. 基本配置 192.17.4.1/24 F1/0 192.17.3.1/24 192.17.4.2/24 192.17.3.2/24 S1/2 S1/2 R1 Lan-router Internet-router F1/0 192.17.1.1/24 192.17.1.2/24 R2

材料动态测试的标准

材料动态测试的标准 ---材料测试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BOSE ElectroForce TM 系列设备基于BOSE专利的动磁技术,以绝对的技术优势替代传统的DMA/DMTA测试系统,弥补了传统设备无法克服的种种应用缺陷。不仅可以完成传统系统无法完成的大样本、高精度试验,同时还具备其他多种动/静态材料力学性能测试功能,真正一机多用,从而大幅降低投资及维护成本,是测试工程师的理想设备和完美组合。 技术优势: 大样本及成品(零件)的动态粘弹性分析 突破传统DMA/DMTA对测试力值及样本尺寸的限 制,市场上唯一的大力值,超大测试舱的动态粘 弹性分析仪,除满足标准的DMA/DMTA等测试外, 使大样本及成品甚至零件进行动态粘弹性测试成 为可能。 极高的控制及测量精度 毫克级应力加载控制和纳米级的应变测量,确保 高精度的测量结果。另外,可以完成拉、压、 弯、剪等多种物料加载模式下进行试验,还可以 精确进行过程控制,包括频率,振幅,温度,预 循环等参数,这是对传统“黑匣子”设计的一次 革命性改进。 一机多用 除应用于通用粘弹性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的动态粘弹谱分析(DMA/DMTS)以外,此系统还可作为通用材料试验机进行疲劳测试、动态力学性能分析,真正做到从静态到动态的一站式材料测试完整解决方案。 超长的使用寿命 整个系统无轴承等任何摩擦部件,不需润滑,传统设备尚需大型空压机及气源为空气轴承提供动力,不仅降低使用寿命,而且增加维护成本,而经多年实践表明,博士系统运行达万亿亿周期不需要任何维护费用,寿命提高5倍以上。

美国BOSE公司材料动态粘弹性测试仪(DMA/DMTA) BOSE ElectroForce TM是一种革命性的材料动态力学性能分析测试系统,其集成了BOSE专利动磁线性电机 以及专利无摩擦悬挂系统,同时在一台机器上实现的高性能、高频率、高精度以及无与伦比的耐用性. BOSE ElectroForce TM应用了专利技术的Bose电磁线形电机: ▓ 高应用频率范围 – 从0.00001赫兹直至400赫兹,可输出具有优异负荷及频率特性的线性力。 ▓ 宽范围动态应力加载 – ELF3200型动态应力加载范围从数毫克至450牛顿 ▓ 高精度应力输出控制/应变响应测量 – 高电机输出力与低磁铁质量获得高加速度(200Gs)、高频率(超过400Hz)、高速度(超过3米/秒),无摩擦阻力悬挂系统提供无比的高精度及耐用性(控制精度可达2.5毫克、6纳米)。 ▓ 高性能夹具及环境试验舱 – 提供完备的各种钛合金夹具以及精确控制的环境试验舱(冷/热、盐水、生物培养舱等)。 ▓ 高度耐用性 – 运行数亿亿个周期无需任何维护! ▓ 使用环境洁净环保 – 无任何液压、气动系统;无任何轴承等机械摩擦部件;完全无油、无输送管道、无噪音、彻底免维护。 ▓ 安全节能 – 可直接连接普通实验室220伏电源,低能耗,极低噪音。

流体流动部分作业及答案1

第一部分 概念题示例与分析 一 思考题 1-1 下图所示的两个U 形管压差计中,同一水平面上的两点A 、B 或C 、D 的压强是否相等? 答:在图1—1所示的倒U 形管压差计顶部划出一微小空气柱。 空气柱静止不动,说明两侧的压强相等,设为P 。 由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 11gh gh p p A 水空气 ρρ ++= 11gh gh p p B 空气空气ρρ++= 空气水ρρ> ∴B A p p > 即A 、B 两点压强不等。 而 1gh p p C 空气ρ+= 1gh p p D 空气ρ+= 也就是说,C p 、D p 都等于顶部的压强p 加上1h 高空气柱所引起的压强,所以C 、D 两点压强相等。 同理,左侧U 形管压差计中,B A p p ≠ 而D C p p =。 分析:等压面成立的条件—静止、等高、连通着的同一种流体。两个U 形管压差计的A 、B 两点虽然在静止流体的同一水平面上,但终因不满足连通着的同一种流体的条件而非等压。 1- 2 容器中的水静止不动。为了测量A 、B 两水平面的压差,安装一U 形管压差计。图示这种测量方法是否可行?为什么? 答:如图1—2,取1—1/ 为等压面。 水银 图1-1 1-1附图 121

由1' 1p p =可知: )(2H R g p O H B ++ρ =gR H h g p Hg O H A ρρ+++)(2 gh p p O H A B 2ρ+= 将其代入上式,整理得 0)(2=-gR O H Hg ρρ ∵02≠-O H Hg ρρ ∴0=R R 等于零,即压差计无读数,所以图示这种测量方法不可行。 分析:为什么压差计的读数为零?难道A 、B 两个截面间没有压差存在吗?显然这不符合事实。A 、B 两个截面间确有压差存在,即h 高的水柱所引起的压强。 问题出在这种测量方法上,是由于导管内充满了被测流体的缘故。连接A 平面测压口的导管中的水在下行过程中,位能不断地转化为静压能。此时,U 型管压差计所测得的并非单独压差,而是包括位能影响在内的“虚拟压强”之差。当该导管中的水引至B 平面时,B —B ’已为等压强面,再往下便可得到无数个等压面。压差计两侧的压强相等,R 当然等于零。 这个结论很重要,在以后的讨论中常遇到。 1-3一无变径管路由水平段、垂直段和倾斜段串联而成,在等长度的A 、B 、C 三段两端各安一U 形管压差计。设指示液和被测流体的密度分别为0ρ和ρ,当流体自下而上流过管路时,试问:(1)A 、B 、C 三段的流动阻力是否相同? (2)A 、B 、C 三段的压差是否相同? (3)3个压差计的读数A R 、B R 、C R 是否相同?试加以论证。 答:(1) 因流动阻力 2 2 u d l h f λ=,该管路A 、B 、C 3段的λ、l 、d 、u 均相同, ∴f B f A f h h h , ,,== (2)在A 、B 、C 三段的上、下游截面间列柏努利方程式: f h u p gZ u p gZ ++ + =++ 2 2 2 22 12 11 1ρ ρ 化简,得 Z g h p f ?+=?ρρ A 段: A f A h p p p ,21ρ=-=? (a) B 段: B B f B gl h p p p ρρ+=-=?,43 (b) 1’ 图1-2 1-2 附图

流体机械能转换实验

流体机械能转换实验 一、实验目的 熟悉流动流体中各种能量和压头的概念及其互相转换关系,在此基础上掌握柏努利方程。 二、实验原理 1. 流体在流动时具有三种机械能:即①位能,②动能,③压力能。这三种能量可以互相转换。当管路条件改变时(如位置高低,管径大小),它们会自行转换。如果是粘度为零的理想流体,由于不存在机械能损失,因此在同一管路的任何二个截面上,尽管三种机械能彼此不一定相等,但这三种机械能的总和是相等的。 2. 对实际流体来说,则因为存在内摩擦,流动过程中总有一部分机械能因摩擦和碰撞而消失,即转化成了热能。而转化为热能的机械能,在管路中是不能恢复的。对实际流体来说,这部分机械能相当于是被损失掉了,亦即两个截面上的机械能的总和是不相等的,两者的差额就是流体在这两个截面之间因摩擦和碰撞转换成为热的机械能。因此在进行机械能衡算时,就必须将这部分消失的机械能加到下游截面上,其和才等于流体在上游截面上的机械能总和。 3. 上述几种机械能都可以用测压管中的一段液体柱的高度来表示。在流体力学中,把表示各种机械能的流体柱高度称之为“压头”。表示位能的,称为位压头;表示动能的,称为动压头(或速度头);表示压力的,称为静压头;已消失的机械能,称为损失压头(或摩擦压头)。这里所谓的“压头”系指单位重量的流体所具有的能量。 4. 当测压管上的小孔(即测压孔的中心线)与水流方向垂直时,测压管内液柱高度(从测压孔算起)即为静压头,它反映测压点处液体的压强大小。测压孔处液体的位压头则由测压孔的几何高度决定。 5. 当测压孔由上述方位转为正对水流方向时,测压管内液位将因此上升,所增加的液位高度,即为测压孔处液体的动压头,它反映出该点水流动能的大小。这时测压管内液位总高度则为静压头与动压头之和,我们称之为“总压头”。

化工原理实验讲义全

化工原理实验 讲义 专业:环境工程 应用化学教研室 2015.3

实验一 流体机械能转化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流体在管流动情况下,静压能、动能、位能之间相互转化关系,加深对伯努利方程的理解。 2、了解流体在管流动时,流体阻力的表现形式。 二、实验原理 流动的流体具有位能、动能、静压能、它们可以相互转换。对于实际流体, 因为存在摩擦,流动过程中总有一部分机械能因摩擦和碰撞,而被损失掉。所以对于实际流体任意两截面,根据能量守恒有: 2211221222f p v p v z z H g g g g ρρ++=+++ 上式称为伯努利方程。 三、实验装置(d A =14mm ,d B =28mm ,d C =d D =14mm ,Z A -Z D =110mm ) 实验装置与流程示意图如图1-1所示,实验测试导管的结构见图1-2所示: 图1-1 能量转换流程示意图

图1-2实验导管结构图 四、操作步骤 1.在低位槽中加入约3/4体积的蒸馏水,关闭离心泵出口上水阀及实验测试 导管出口流量调节阀和排气阀、排水阀,打开回水阀后启动离心泵。 2.将实验管路的流量调节阀全开,逐步开大离心泵出口上水阀至高位槽溢流 管有液体溢流。 3.流体稳定后读取并记录各点数据。 4.关小流量调节阀重复上述步骤5次。 5.关闭离心泵出口流量调节阀后,关闭离心泵,实验结束。 五、数据记录和处理 表一、转能实验数据表 流量(l/h) 压强mmH2O 压强 mmH2O 压强 mmH2O 压强 mmH2O 压强 mmH2O 压强 mmH2O 测试点标 号 1 2 3 4 5 6 7 8

NAT地址转换的配置

NAT地址转换的配置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地址转换的配置 2.掌握向外发布内部服务器地址转换的方法 3.掌握私有地址访问INTERNET的配置方法 二、应用环境 1.企业内部有对INTETNET提供服务的WEB服务器 2.企业内部使用私有地址的主机需要访问INTERNET 三、实验设备 1.DCR-1702 两台 2.PC机两台 四、实验拓扑 五、实验要求 配置表 Router-A Router-B F0/0 192.168.0.1/24 F0/0 192.168.2.1/24 S1/1 (DCE) 192.168.1.1/24 S1/0 192.168.1.2/24 PC SERVER IP 192.168.0.3/24 192.168.2.2/24 网关192.168.0.1 192.168.2.1 六、实验步骤 内部的PC需要访问外部的服务器: 假设在ROUTER-A上做地址转换,将192.168.0.0/24转换成192.168.1.10 –192.168.1.20之间的地址,并且做端口的地址复用

第一步:按实验三和上表将接口地址和PC地址配置好,并且做连通性测试 第二步:配置ROUTER-A的NAT Router-A#conf Router-A_config#ip access-list standard 1 !定义访问控制列表 Router-A_config_std_nacl#permit 192.168.0.0 255.255.255.0 !定义允许转换的源地址范围Router-A_config_std_nacl#exit Router-A_config#ip nat pool overld 192.168.1.10 192.168.1.20 255.255.255.0 !定义名为overld的转换地址池Router-A_config#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1 pool overld overload !配置将ACL允许的源地址转换成overld中的地址,并且做PAT的地址复用(overload的意思就是复用,这个作用就是使用一个地址可以重复使用(用端口号进行区分),说白了就是如果不加overload就根据IP来转换,加overload的话就根据端口来转换!) Router-A_config#int f0/0 Router-A_config_f0/0#ip nat inside !定义F0/0为内部接口 Router-A_config_f0/0#int s1/1 Router-A_config_s1/1#ip nat outside !定义S1/1为外部接口 Router-A_config_s1/1#exit Router-A_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192.168.1.2 !配置路由器A的缺省路由 第三步:查看ROUTER-B的路由表 Router-B#sh ip route Codes: C - connected, S - static, R - RIP, B - BGP, BC - BGP connected D - DEIGRP, DEX - external DEIGRP, O - OSPF, OIA - OSPF inter area ON1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1, ON2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2 OE1 - OSPF external type 1, OE2 - OSPF external type 2 DHCP - DHCP type VRF ID: 0 C 192.168.1.0/24 is directly connected, Serial1/0 C 192.168.2.0/24 is directly connected, FastEthernet0/0 !注意:并没有到192.168.0.0的路由 第四步:测试 第五步:查看地址转换表 Router-A#sh ip nat translatios Pro. Dir Inside local Inside global Outside local Outside global ICMP OUT 192.168.0.3:512 192.168.1.10:12512 192.168.1.2:12512 192.168.1.2:12512 注意:端口的转换

简支梁振动系统动态特性综合测试方法分析

目录 一、设计题目 (1) 二、设计任务 (1) 三、所需器材 (1) 四、动态特性测量 (1) 1.振动系统固有频率的测量 (1) 2.测量并验证位移、速度、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3) 3.系统强迫振动固有频率和阻尼的测量 (6) 4.系统自由衰减振动及固有频率和阻尼比的测量 (6) 5.主动隔振的测量 (9) 6.被动隔振的测量 (13) 7.复式动力吸振器吸振实验 (18) 五、心得体会 (21) 六、参考文献 (21)

一、设计题目 简支梁振动系统动态特性综合测试方法。 二、设计任务 1.振动系统固有频率的测量。 2.测量并验证位移、速度、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3.系统强迫振动固有频率和阻尼的测量。 4.系统自由衰减振动及固有频率和阻尼比的测量。 5.主动隔振的测量。 6.被动隔振的测量。 7.复式动力吸振器吸振实验。 三、所需器材 振动实验台、激振器、加速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力传感器、扫描信号源、动态分析仪、力锤、质量块、可调速电机、空气阻尼器、复式吸振器。 四、动态特性测量 1.振动系统固有频率的测量 (1)实验装置框图:见(图1-1) (2)实验原理: 对于振动系统测定其固有频率,常用简谐力激振,引起系统共振,从而找到系统的各阶固有频率。在激振功率输出不变的情况下,由低到高调节激振器的激振频率,通过振动曲线,我们可以观察到在某一频率下,任一振动量(位移、速度、加速度)幅值迅速增加,这就是机械振动系统的某阶固有

频率。 (图1-1实验装置图) (3)实验方法: ①安装仪器 把接触式激振器安装在支架上,调节激振器高度,让接触头对简支梁产生一定的预压力,使激振杆上的红线与激振器端面平齐为宜,把激振器的信号输入端用连接线接到DH1301扫频信号源的输出接口上。把加速度传感器粘贴在简支梁上,输出信号接到数采分析仪的振动测试通道。 ②开机 打开仪器电源,进入DAS2003数采分析软件,设置采样率,连续采集,输入传感器灵敏度、设置量程范围,在打开的窗口内选择接入信号的测量通道。清零后开始采集数据。 ③测量 打开DH1301扫频信号源的电源开关,调节输出电压,注意不要过载,手动调节输出信号的频率,从0开始调节,当简支梁产生振动,且振动量最大时(共振),保持该频率一段时间,记录下此时信号源显示的频率,即为简支梁振动固有频率。继续增大频率可得到高阶振动频率。

化工原理实验数据处理

化工原理实验数据处理

————————————————————————————————作者:————————————————————————————————日期:

流体机械能转换的实验数据记录 21h h 、段截面连续性方程验证 31h h 、段压头损失与流速的关系 `流量L/h h1/cm h2/cm h3/cm h4/cm h5/cm h6/cm 0 102.3 102.2 102.4 44.6 44.5 44.7 160 102 101.4 101.7 36.6 35.6 36.4 350 101.3 98.5 100.5 34.9 34.4 34.8 500 100.8 90.9 99.4 33.7 32.7 33.6 700 99.7 87.3 97.2 30.5 29.4 30.4 850 98.1 79.1 94.7 27.8 25.7 27.1 900 98.3 77.1 94.2 26.3 24.9 26.2 1100 96.6 68.1 91.5 23.5 21.2 23.4 序号 流量L/h 流速1(m/s) 流速2(m/s) )/(3211s m d u )/(3222s m d u 1 0 0.0000 0.1400 0.0000 0.2473 2 160 0.0629 0.3487 0.4444 0.6158 3 350 0.1376 0.7535 0.9722 1.3308 4 500 0.1966 1.4068 1.3890 2.4847 5 700 0.2752 1.5831 1.9444 2.7961 6 850 0.3342 1.9585 2.3611 3.4592 7 900 0.3539 2.0689 2.5000 3.6545 8 1100 0.4325 2.4027 3.0556 4.2444 序号 流量L/h 流速1(m/s) h1/cm h3/cm 压头损失/cm 1 0 0.0000 102.3 102.4 -0.1 2 160 0.0629 102 101.7 0.3 3 350 0.1376 101.3 100.5 0.8 4 500 0.1966 100.8 99.4 1.4 5 700 0.2752 99.7 97.2 2.5 6 850 0.3342 98.1 94.7 3.4 7 900 0.3539 98.3 94.2 4.1 8 1100 0.4325 96.6 91.5 5.1

思科网络地址转换(NAT)配置

Isp no ena config t host ISP no ip domain-lookup line con 0 exec-timeout 0 0 inter e0/1 ip add 202.1.1.2 255.255.255.0 no shut inter e0/2 ip add 203.1.1.1 255.255.255.0 no shut router1 no ena config t no ip domain-lookup host Router1 line con 0 exec-timeout 0 0 host R1 inter e0/0 ip add 192.168.10.1 255.255.255.0 no shut inter e0/1

ip add 202.1.1.1 255.255.255.0 no shut ip route 0.0.0.0 0.0.0.0 202.1.1.2 int e0/0 //静态NAP ip nat inside int e0/1 ip nat outside 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192.168.10.10 202.1.1.3 ip nat pool hello 202.1.1.10 202.1.1.12 netmask 255.255.255.0 //动态NAP access-list 1 permit 192.168.10.0 0.0.0.255 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1 pool hello 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1 pool hello overload //PAT技术

简述系统动态特性及其测定方法

简述系统动态特性及其测定方法 系统的特性可分为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其中动态特性是指检测系统在被测量随时间变化的条件下输入输出关系。一般地,在所考虑的测量范围内,测试系统都可以认为是线性系统,因此就可以用一定常线性系统微分方程来描述测试系统以及和输入x (t)、输出y (t)之间的关系。 1) 微分方程:根据相应的物理定律(如牛顿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基尔霍夫电 路定律等),用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表示系统的输入x 与输出y 关系的数字方程式。 a i 、 b i (i=0,1,…):系统结构特性参数,常数,系统的阶次由输出量最高微分阶次决定。 2) 通过拉普拉斯变换建立其相应的“传递函数”,该传递函数就能描述测试装 置的固有动态特性,通过傅里叶变换建立其相应的“频率响应函数”,以此来描述测试系统的特性。 定义系统传递函数H(S)为输出量与输入量的拉普拉斯变换之比,即 式中S 为复变量,即ωαj s += 传递函数是一种对系统特性的解析描述。它包含了瞬态、稳态时间响应和频率响应的全部信息。传递函数有一下几个特点: (1)H(s)描述系统本身的动态特性,而与输入量x (t)及系统的初始状态无关。 (2)H(S)是对物理系统特性的一种数学描述,而与系统的具体物理结构无关。H(S)是通过对实际的物理系统抽象成数学模型后,经过拉普拉斯变换后所得出的,所以同一传递函数可以表征具有相同传输特性的不同物理系统。 (3)H(S)中的分母取决于系统的结构,而分子则表示系统同外界之间的联系,如输入点的位置、输入方式、被测量以及测点布置情况等。分母中s 的幂次n 代表系统微分方程的阶数,如当n =1或n =2 时,分别称为一阶系统或二阶系统。 一般测试系统都是稳定系统,其分母中s 的幂次总是高于分子中s 的幂次(n>m)。

实验一流体流动阻力

实验一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流体流过直管或管件阻力的测定方法。 2.掌握直管摩擦系数λ与雷诺数Re之间关系的变化规律。 3.熟悉液柱压差计和转子流量计的使用方法。 4.测定流体流过阀门、变径管件(突然扩大、突然缩小)的局部阻力系数ξ。 二、实验内容 1.测定流体流经直管(不锈钢管、镀锌管)时摩擦系数λ与雷诺数Re之间关系。2.测定全开截止阀、突然扩大及突然缩小的阻力系数ξ。 三、基本原理 流体在管路中流动时,由于粘性剪应力和涡流的存在,不可避免地引起流体压力的损失。流体在流动时所产生的阻力有直管摩擦阻力(又称沿程阻力)和管件的局部阻力。这两种阻力,一般都是用流体的压头损失h f或压强降?P f表示。 1.直管阻力 直管摩擦阻力h f与摩擦系数λ之间关系(范宁公式)如下: h f=λ·l d · u2 2 (1—1) 式中h f——直管阻力损失, J/kg; l——直管长度, m; d——直管内径, m; u——流体平均速度, m/s; λ——摩擦系数,无因次。 其中摩擦系数λ是雷诺数Re和管壁相对粗糙度ε/d的函数,即λ=f(Re,ε/d)。对一定相对粗糙度而言,λ=f(Re);λ随ε/d和Re的变化规律与流体流动的类型有关。层流时,λ仅随Re变化,即λ=f(Re);湍流时,λ既随Re变化又随相对粗糙度ε/d改变,即λ=f(Re,ε/d)。 据柏努利方程式可知阻力损失hf的计算如下: h f=(Z1-Z2)g+ ρ2 1p p- + 2 2 2 2 1u u- (1—2) 当流体在等直径的水平管中流动时,产生的摩擦阻力可由式(1—2)化简而得:

h f =p p 12 -ρ=?p ρ=ρf p ? (1—3) 式中 ρ——流体的平均密度, kg/m 3; p 1——上游测压截面的压强, Pa ; p 2——下游测压截面的压强, Pa ; ?p ——两测压点之间的压强差, Pa ; ?p f ——单位体积的流体所损失的机械能, Pa 。 其中压强差?p 的大小采用液柱压差计来测量,即在实验设备上于待测直管的两端或管件两侧各安装一个测压孔,并使之与压差计相连,便可测出相应压差?p 的大小。本实验的工作介质为水,在一定的管路中流体流动阻力的大小与流体流速密切相关。流速大,产生的阻力大,相应的压差大;流速小,阻力损失小,对应的压差也小。为扩大测量范围,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小流量下用水—空气∏型压差计;大流量下用水—水银U 型压差计。据流体静力学原理,对水—空气∏型压差计,压差?p 为 ?p=(ρ-ρ空气)g ?R ≈ρg ?R (1—4) 式中 ?R ——压差计的读数, mH 2O ; g ——重力加速度, m/s 2; ρ空气——空气在操作条件下的密度, Kg/m 3。 对于水—水银U 型压差计,有 ?p=(ρHg —ρ)g ?R (1—5) 式中 ρHg ——水银的密度, kg/m 3。 其余符号的意义同式(1—4)。 整理(1—1)和(1—3)两式得: λ=ρ ρp u d ???22 (1—6) 而 Re=du ρμ (1—7) 式中 μ——流体的平均粘度, Pa ·s 。 在实验设备中,管长l 与管内径d 已固定,用水进行实验,若水温不变,则ρ与μ也是定值。所以该实验即为测定直管段的流动阻力引起压强降?P 与流速的关系。流量V h 的测定用转子流量计,据管内径的大小可算出流速u 的值。调节一系列的流量就可测定和计算一系列的λ与Re 值,在双对数坐标中绘出—Re 关系曲线。 2.局部阻力 局 化,流体受到干扰和冲击,涡流现象加剧而造成的。局部阻力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即当

流体流动过程机械能的转换 预习报告

流体流动过程机械能的转换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情况下,静压能、动能和位能之间相互转换的关系,加深对伯努利方程的理解。 2、了解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时,流体阻力的表现形式。 二、实验内容 观察流体流动过程中,随着测试管路结构、水平位置及流量的变化,流体的势能和动能之间的转换变化情况,并找出其规律,以验证伯努利方程。 三、实验原理 工业生产中,流体的输送多在密闭的管道中进行,因此研究流体在管内的流动是化学工程中一个重要课题。任何运动的流体,仍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这是研究流体力学性质的基本出发点。 1.连续性方程 对于流体在管内稳定流动时的质量守恒形式表现为如下的连续性方程: ????=2 2 11vdA dA v ρρ (2-1) 根据平流速的定义,有 222111A u A u ρρ= (2-2) 即 21m m = (2-3) 而对均质、不可压缩流体,常数==21ρρ,则式(1-2)变为 2211A u A u = (2-4) 可见,对均质、不可压缩流体,平均流速与流通截面积成反比,即面积越大,流速越小;反之,面积越小,流速越大。 对圆管,4/2d A π=,d 为直径,于是式(1-4)可转化为 2 22211d u d u = (2-5) 2.机械能衡算方程 运动的流体除了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以外,还应满足能量守恒定律,依此,在工程上可进一步得到十分重要的机械能衡算方程。

对于均质、不可压缩流体,在管路内稳定流动时,其机械能衡算方程(以单位质量流体为基准)可表示为: f e h g g u z h g g u z +++=+++ρρ22221211p 2p 2 (2-6) 显然,上式中各项均具有高度的量纲,z 称为位头,g u 2/2称为动压头(速度头),g ρ/p 称为静压头(压力头),e h 称为外加压头,f h 称为压头损失。 关于上述机械能衡算方程的讨论: (1)理想流体的柏努利方程 无黏性的即没有黏性摩擦损失的流体称为理想流体,就是说,理想流体的0=f h ,若此时又无外加功加入,则机械能衡算方程变为: g g u z g g u z ρρ22221211p 2p 2++=++ (2-7) 式(1-7)为理想流体的柏努利方程。该式表明,理想流体在流动过程中,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2)若流体静止,则0=u ,0=e h ,0=f h ,于是机械能衡算方程变 g z g z ρρ2211p p +=+ (2-8) 式(1-8)即为流体静力学方程,可见流体静止状态是流体流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四、实验装置及流程 该装置为有机玻璃材料制作的管路系统,通过泵使流体循环流动。管路内径为30mm ,节流件变截面处管内径为15mm 。单管压力计h 1和h 2可用于验证变截面连续性方程,单管压力计h 1和h 3可用于比较流体经节流件后的能头损失,单管压力计h 3和h 4可用于比较流体经弯头和流量计后的能头损失及位能变化情况,单管压力计h 4和h 5可用于验证直管段雷诺数与流体阻力系数关系 ,单管压力计h 6与h 5配合使用,用于测定单管压力计h 5处的中心点速度。 五、实验操作

浅谈网络地址转换(NAT)的三种方式

浅谈网络地址转换(NAT)的三种方式 由于互联网用户的迅猛发展,IP地址越来越不够用,网络地址转换(NAT)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实例着重阐述了NAT的三种网络地址转换方式及地址的转换过程。 标签:NAT 静态转换动态转换端口多路复用 由于互联网用户的迅猛发展,IP地址越来越不够用,怎么办呢?网络地址转换(NAT)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NAT提供了局域网共享上网的简单方案,内部网络用户连接互联网时,NAT将用户的内部IP地址转换成一个外部公共IP 地址,反之,数据从外部返回时,NAT反向将目标地址替换成初始的内部用户的地址。简言之,NAT的作用就是把内网的私有地址,转化成外网的公有地址,使得内部网络上的(被设置为私有IP地址的)主机可以访问Internet。 那么NAT有哪些方式可以实现网络地址的转换呢?怎么实现? 在配置网络地址转换的过程之前,首先必须搞清楚内部接口和外部接口,以及在哪个外部接口上启用NAT。通常情况下,连接到用户内部网络的接口是NAT 内部接口,而连接到外部网络(如Internet)的接口是NAT外部接口。NAT的实现方式有三种,即静态转换Static Nat、动态转换Dynamic Nat和端口多路复用OverLoad。 ①静态转换是指将内部网络的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有IP地址时,IP地址是一对一的,是一成不变的,某个私有IP地址只转换为某个公有IP地址。借助于静态转换,可以实现外部网络对内部网络中某些特定设备(如服务器)的访问。 实例分析: 假设内部局域网使用的lP地址段为192.168.0.1——192.168.0.254,路由器局域网端(即默认网关)的IP地址为192.168.0.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网络分配的合法IP地址范围为66.158.68.128——66.158.68.135,路由器在广域网中的IP地址为66.158.68.129,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8可用于转换的IP地址范围为66.158.68.130——66.158.68.134。要求将内部网址192.168.0.2——192.168.0.6分别转换为合法IP地址66.158.68.130——66.158.68.134。 第一步,设置外部端口。 interface serial 0 ip address 66.158.68.129 255.255.255.248 ip nat outside

[中学]雷诺实验及流体流动过程机械能的转换实验预习报告

[中学]雷诺实验及流体流动过程机械能的转换实验预习报 告 雷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管内流体质点的运动方式,认识不同流动形态的特点,掌握判别流型的准则。 2、观察圆筒直管内流体作层流、过渡流、湍流的流动形态。 二、实验原理 流体流动有两种不同形态,即层流(滞流)和湍流(紊流),流体作层流流动时,其质点作平行于管轴的直线运动,湍流时流体质点在沿管轴流动时同时还作着杂乱无章的随机运动。雷诺准数是判断流动型态的准数。若流体在圆管内流动,则雷诺准数可用下式表示: 雷诺数:Re,d uρ/μ 式中:d,管子内径,m u,流体在管内的平均流速,m/s 3 ρ,流体密度,kg/m μ,流体粘度,kg/(m?s) 实验证明,流体在直管内流动时,当Re?2000时属层流;Re?4000时属湍流;当Re在两者之间时,可能为层流,也可能为湍流。 流体于某一温度下在某一管径的圆管内流动时,Re值只与流速有关。本实验中,水在一定管径的水平或垂直管内流动,若改变流速,即可观察到流体的流动型态及其变化情况,并可确定层流与湍流的临界雷诺数值。 三、实验流程

实验前,先将水充满低位储水槽,关闭流量计后的调节阀,然后启动循环水泵。待水充满稳压溢流水槽后,开启流量计的调节阀。水由稳压溢流水槽流经缓冲池、实验导管和流量计,最后流回低位贮水槽。水流量的大小,可由流量计和调节阀调节。 示踪剂采用红色墨水,它由红墨水贮槽经连接管和细孔喷嘴,注入实验导管。细孔玻璃注射管位于实验导管入口的轴线部位。四、演示操作 1、层流流动形态 实验时,先少许开启调节阀,将流速调至所需要的值。再调解红墨水贮瓶的下口旋塞,并做精细调节,使红墨水的注入流速与实验导管中主体流体的流速相适应,一般略低于主体流体的流速为宜。待流速稳定后,记录主体流体的流量。此时,在实验导管的轴线上,就可观察到一条平直的红色细流,好像一根拉直的红线一样。 2、湍流流动型态 缓慢的加大调节阀的开度,使水流量平稳地增大,玻璃导管内的流速也随之平稳的增大。此时可观察到,玻璃导管轴线上呈直线流动的红色细流开始发生波动。随着流速的增大,红色细流的波动程度也随之增大,最后断裂成一段段的红色细流。当流速继续增大时,红墨水进入实验导管后立即呈烟雾状分散在整个导管内,进而迅速与主体主流混为一体,使整个管内流体染为红色,以致无法辨别红墨水的流线。 五、注意事项 作层流流动时,为了使层流状况能较快地形成,而且能够保持稳定。第一,水槽的溢流应尽可能的小。因为溢流较大时,上水的流量也大,上水和溢流两者造层的震动都比较大,影响实验结果。第二,应尽量不要人为地使实验装置产生任何震动。

流体动力学

1.2 流体动力学 本节重点:连续性方程与柏努利方程。 难点:柏努利方程应用:正确选取截面及基准面,解决流体流动问题。 1.2.1 流体的流量与流速 1.流量 体积流量 单位时间内流经管道任意截面的流体体积,称为体积流量,以V S 表示,单位为m 3/s 或m 3/h 。 质量流量 单位时间内流经管道任意截面的流体质量,称为质量流量,以m S 表示,单位为kg/s 或kg/h 。 体积流量与质量流量的关系为 ρs s V m = (1-15) 2.流速 平均流速 流速是指单位时间内流体质点在流动方向上所流经的距离。实验发现,流体质点在管道截面上各点的流速并不一致,而是形成某种分布。在工程计算中,为简便起见,常常希望用平均流速表征流体在该截面的流速。定义平均流速为流体的体积流量与管道截面积之比,即 A V u s = (1-16) 单位为m/ s 。习惯上,平均流速简称为流速。 质量流速 单位时间内流经管道单位截面积的流体质量,称为质量流速,以G 表示,单位为kg/(m 2·s )。 质量流速与流速的关系为 ρρ u A V A m G s s === (1-17) 流量与流速的关系为 GA uA V m s s ===ρρ (1-18) 3.管径的估算

一般化工管道为圆形,若以d 表示管道的内径,则式(1-16)可写成 2 4 d V u s π = 则 u V d s π4= (1-19) 式中,流量一般由生产任务决定,选定流速u 后可用上式估算出管径,再圆整到标准规格。 适宜流速的选择应根据经济核算确定,通常可选用经验数据。通常水及低粘度液体的流速为1~3m/s ,一般常压气体流速为10饱和蒸汽流速为20~40 m/s 等。一般,密度大或粘度大的流体,流速取小一些;对于含有固体杂质的流体,流速宜取得大一些,以避免固体杂质沉积在管道中。 例 某厂要求安装一根输水量为30m 3/h 的管道,试选择一合适的管子。 解:取水在管内的流速为1.8m/s ,由式(1-19)得 mm 77m 077.08 .114.33600 /3044==??== u V d s π 查附录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规格,选用公称直径Dg80(英制3″)的管子,或表示为φ88.5×4mm ,该管子外径为88.5mm ,壁厚为4mm ,则内径为 mm 5.80425.88=?-=d 水在管中的实际流速为 m/s 63.10805.0785.03600 /304 2 2 =?= = d V u S 在适宜流速范围内,所以该管子合适。 1.2.2 定态流动与非定态流动 流体流动系统中,若各截面上的温度、压力、流速等物理量仅随位置变化,而不随时间变化,这种流动称之为定态流动;若流体在各截面上的有关物理量既随位置变化,也随时间变化,则称为非定态流动。 如图1-11所示,(a )装置液位恒定,因而流速不随时间变化,为定态流动;(b )装置流动过程中液位不断下降,流速随时间而递减,为非定态流动。

21聚合物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测试

实验15 聚合物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测试 在外力作用下,对样品的应变和应力关系随温度等条件的变化进行分析,即为动态力学分析。动态力学分析能得到聚合物的动态模量( E′)、损耗模量(E″)和力学损耗(tanδ)。这些物理量是决定聚合物使用特性的重要参数。同时,动态力学分析对聚合物分子运动状态的反应也十分灵敏,考察模量和力学损耗随温度、频率以及其他条件的变化的特性可得到聚合物结构和性能的许多信息,如阻尼特性、相结构及相转变、分子松弛过程、聚合反应动力学等。 1. 实验目的 (1)了解聚合物黏弹特性,学会从分子运动的角度来解释高聚物的动态力学行为。 (2)了解聚合物动态力学分析(DMA)原理和方法,学会使用动态力学分析仪测定多频率下聚合物动态力学温度谱。 2. 实验原理 高聚物是黏弹性材料之一,具有黏性和弹性固体的特性。它一方面像弹性材料具有贮存械能的特性,这种特性不消耗能量;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像非流体静应力状态下的黏液,会损耗能量而不能贮存能量。当高分子材料形变时,一部分能量变成位能,一部分能量变成热而损耗。能量的损耗可由力学阻尼或内摩擦生成的热得到证明。材料的内耗是很重要的,它不仅是性能的标志,而且也是确定它在工业上的应用和使用环境的条件。 如果一个外应力作用于一个弹性体,产生的应变正比于应力,根据虎克定律,比例常数就是该固体的弹性模量。形变时产生的能量由物体贮存起来,除去外力物体恢复原状,贮存的能量又释放出来。如果所用应力是一个周期性变化的力,产生的应变与应力同位相,过程也没有能量损耗。假如外应力作用于完全黏性的液体,液体产生永久形变,在这个过程中消耗的能量正比于液体的黏度,应变落后于应力90o,如图2-61(a)所示。聚合物对外力的响应是弹性和黏性两者兼有,这种黏弹性是由于外应力与分子链间相互作用,而分子链又倾向于排列成最低能量的构象。在周期性应力作用的情况下,这些分子重排跟不上应力变化,造成了应变落后于应力,而且使一部分能量损耗。图2-61(b)是典型的黏弹性材料对正弦应力的响应。正弦应变落后一个相位角。应力和应变可以用复数形式表示如下。 σ*=σ0exp(iωt) γ*=γ0 exp[i (ωt-δ) ] 式中,σ0和γ0为应力和应变的振幅;ω是角频率;i是虚数。用复数应力σ*除以复数形变γ*,便得到材料的复数模量。模量可能是拉伸模量和切变模量等,这取决于所用力的性质。为了方便起见,将复数模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与应力同位相,另一部分与应力差一个90o 的相位角,如图2-61(c)所示。对于复数切变模量 E*=E′+i E″(2-60) 式中 E′=∣E*∣cosδ E″=∣E*∣sinδ 显然,与应力同位相的切变模量给出样品在最大形变时弹性贮存模量,而有相位差的切变模量代表在形变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在一个完整周期应力作用内,所消耗的能量△W与所贮存能量W之比,即为黏弹性物体的特征量,叫做内耗。它与复数模量的直接关系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