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羌族史简论

羌族史简论

羌族史简论
羌族史简论

期刊影响因子的“含金量”是多少

期刊影响因子的“含金量”是多少 这是一个以标准衡量的世界。既然吃饭都有米其林餐厅评级作为参考,更何况严谨的学术科研成果。 期刊影响因子长久以来被学术界视为一个重要的科研水平参考指标。在一本影响因子高的期刊发表论文,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和成果也更容易获得认同。然而,部分科学家已对这一指标能否真正反映单篇论文乃至作者学术水平提出质疑,加上每年发布这一指标的汤森路透公司在本月早些时候宣布把相关业务转售给两家投资公司,影响因子未来能否继续维持其「影响力」令人存疑。 广泛影响 根据汤森路透发布的信息,该公司已同意将旗下知识产权与科学业务作价35.5亿美元出售给私募股权公司Onex和霸菱亚洲投资。这一业务包括了世界知名的科技文献检索系统「科学引文索引」(简称SCI)以及定期发布的《期刊引证报告》,其中的期刊影响因子是一本学术期刊影响力的重要参考。 新华社记者就此事咨询了汤森路透,该公司一位发言人说,这一交易预计今年晚些时候完成,在此之前该公司还会继续拥有并运营这项业务,「我们将在不影响这项业务开展和质量的前提下完成交易」。 帝国理工学院教授史蒂芬·柯里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对汤森路透用来计算期刊影响因子所使用的数据是否可靠本来就有一定顾虑,「我不确定汤森路透的这次交易是否产生影响,但这项业务的接盘方如果未来能够保证这方面的透明度也是一件好事」。 影响因子的计算方法通常是以某一刊物在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刊物前两年发表论文的总数,得出该刊物当年的影响因子数值。理论上,一种刊物的影响因子越高,影响力越大,所发表论文传播范围也更广。鉴于全球每个科研领域中都有大量专业期刊,如果有一个可靠的指标能告诉研究人员哪个期刊影响力更大,他们就能更高效地选择在一个高质量平台上发表科研成果。 但这又引申出一个现象,即许多科研机构、高校甚至学术同行越来越依赖影响因子来评判一篇论文甚至作者本身的科研水平,进而影响他们的职称评定和获取科研项目资助等机会。 业内争议 这种过度依赖影响因子的做法引起不少业内争议。来自帝国理工学院、皇家学会等科研机构学者以及《自然》《科学》等期刊出版方的高级编辑,合作撰写了一份报告分析其中弊端,并提出相关改进方案。这篇报告已在近期被分享到一个公开的预印本服务器上供同行审阅。 报告分析了包括《自然》《科学》在内11份学术期刊在2013年至2014年间所刊发论文被引用次数的分布情况,这些数据也您身边的论文好秘书:您的原始资料与构思,我按您的意思整理成优秀论文论著,并安排出版发表,企鹅1550116010自信我会是您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论文好秘书被用来计算2015年相关刊物的影响因子。 报告作者发现,多数论文被引用次数都达不到发表它们的期刊的影响因子数值水平,比如《自然》在这期间所刊发论文中的74.8% 在2015年获得的引用次数就低于这本期刊当年影响因子所显示的水平,《科学》的情况也类似。报告说,这主要是因为这些期刊中有一小部分论文被引用次数非常高,导致影响因子在均值计算过程中出现偏差。 报告详细描述了如何更准确地计算出期刊所刊发论文被引用次数的分布状况,并呼吁各家期刊将这些基础数据公布出来,减少学术界对影响因子的过度依赖。

读《羌在汉藏之间》有感

读《羌在汉藏之间》有感 《羌在汉藏之间》是由历史学家王明珂所著。这是一部探讨羌族历史的书籍,也是一本羌族民族志;更正确的说,这是一本描述与诠释“华夏边缘”的历史民族志。这本书不只是描述羌族,更主要的是,作者希望透过羌族及其历史来说明汉族,藏族以及部分西南民族族群边缘的形成,变迁及性质。 这本书大约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社会,第二部分历史,第三部份文化。在社会的部分,有点类似传统民族志的写法;第一章介绍本地的地理环境与人群语言文化表徵;第二章介绍村寨中的经济活动,还有他们跟外围城镇之间的关系。在这两章里面,作者強调他们的一种边缘性质;他们一方面是在华夏或中国的边缘,一方面是在大藏族地区或藏文化区的边缘,他们夹在这两者之间。第三章,进入本书的重要主题族群。本章也是由本地人的“尔玛”“赤部”与“而”(汉人)之概念以及它们在近半世纪来的变迁,来说明本地的族群或民族认同的变迁。在第四章里面,介绍羌族人在如此社会下的情感和行为。在历史篇里面,第五章,作者先讲解我们典范历史知识里面的羌族史,说明这样的羌族史是如何被建构而成。然后作者不接受这样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解释。第六章里面,作者由历史记忆观点重建一个羌族史;就是讲华夏边缘观点的“羌的历史”。第七章是非常关键的一章,村寨民众的根基历史一一弟兄祖先故事。这章是贯穿整本书的。在第八章,我谈到英雄祖先历史心性。在文化篇里面,「古

羌人文化:事实、叙事与展演」这一章,等于是第六章「羌族史的再建构:华夏边缘观点」的补充。在第十章里面,主要讲当代羌族认同下的文化再造由羌族本土文化建构的背景,羌族文化再造,羌历年和锅庄舞,羌族妇女服饰等七节组成。 关于羌族,我曾经很无知,一直以为是藏族的一支,因为她的语言被归类为藏缅语系。读完这部书后让我对羌族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羌是一个既古老又崭新的民族:虽然它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 存在已有三千多年,但成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却不过是最近半个世纪的事情。在被识别为“羌族”之前,现在被称作羌族的这些人并不自知是羌族,他们散居在川西的高山峡谷、丘陵平原之间,很多人已经分别被汉族、藏族同化,另有一些则自称为“尔玛”一一意为“本地人”。耐人寻味的是:“羌族”这个共同体名称,实际上是外人赋予他们的。 因此,在自觉地意识到自己是“羌族”之前,他们并不存在一个 涵盖全体的族群认同,其集体记忆和认同通常只代表同一条沟里的人。这种分散的、多样化、差异性的群体,使得传统上强调民族客观特征(共同的语言、地域、经济生活、心理素质)的定义丧失了意义。王明珂的研究则以羌族本身为主体,强调其主观特征,不是剔除相互歧异的记忆,而是去探讨这些记忆背后的心理原因。 对羌族群体记忆的分析是全书最精彩的篇章之一。一个群体如何 看待自身,常常在他们的记忆、传说中折射出来,反映出对“我们是谁”的看法。乍一看,羌族自述的故事杂乱无章、歧异丛出,有些沿 袭“湖广填四川”的说法,自称祖上是湖北麻城迁移来的,有些则回忆

比较“三曹”诗歌异同

比较“三曹”诗歌异同 “三曹”同为建安时期的诗人,具有共同的建安风骨特点,但由于三人的社会地位、经历不同,其风格表现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正因如此,“三曹”的文学形象才更加鲜明,更具魅力。 一、“三曹”诗风比较 曹操诗慷慨悲壮,刚健雄放。他笔下的题材常与军事活动相联系,这与他的经历有密切关系。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又如“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蒿里行》),《蒿里行》是借旧题写时事,记述了汉末军阀混战的现实。这些构成了曹操诗慷慨悲壮,刚健雄放的总体风格。 曹丕诗多写游子思妇,男女风情,风格婉约阴柔,悱恻缠绵,细腻委婉,情感凄凉哀怨。如《燕歌行》、《杂诗》等篇,表现的场面都不大,但笔势回环曲折,情景交融,思绪绵绵。《燕歌行》是最能代表曹丕诗歌风格的作品之一。“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能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这是今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其内容是写女子在秋夜里思念远方的丈夫。把少妇独居的孤寂,痛苦的期待,表现得惟妙惟肖。同时作者也对这类妇女表示深切的同情。 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其诗歌风格以建安二十五年(220)曹丕称帝为界,可分为前后不同的两个时期。曹植前期的诗歌乐观开朗,昂扬豪迈,清刚健美。后期诗歌由于他的生活背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诗歌风格也变得隐曲深沉,情绪低落。《杂诗》、《赠白马王彪》等篇都很好地表现了曹植后期作品的风格,曹植在这些诗中发出慷慨激昂的呼声,由于受到排挤和压迫,抑郁不得志,悲怨之情,溢于言表。但终究不能直接表达,曹植只好用比兴、寄托的手法,诉说自己怀才不遇,遭谗受害之情,内容深沉。总观曹植诗歌,我们可以看出,其诗既有刚烈之风,又有儒雅之调;既有慷慨昂扬,也有凄凉悲伤。总之,曹操诗主刚,有阳刚之气;曹丕诗主柔,有阴柔之美;曹植则刚柔相济,阴阳调和,兼而有之。 二、“三曹”诗歌中相同的感伤情结 对于三曹来说,目睹生离死别,生灵涂炭,加深了他们的悲剧意识,也加深了他们对于生命悲剧体验和对生命的理解,由此“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使他们的感伤有了共同的表现:一是感伤乱世不治,忧国忧民。三人虽表现的侧重点不同,但都写出了社会之悲剧,唱出了时代之哀歌。曹操南征北战数十年,对乱世悲剧有着深刻体会,他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用乐府旧题写出了新内容,用挽歌记叙社会和人民苦难,所以他的作品被人称作“诗史”,是“汉末实录”。在《蒿里行》中,沉痛刻画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悲惨画面,发出了“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的感慨。曹丕兄弟虽然少了其父那样南征北战的经历,但曹丕“长于戎旅之间”(《典论·自叙》),曹植“生乎乱,长乎军”(《陈审兴表》),也都从不同侧面真实反映了社会苦难。曹丕的《上留田行》直接描写了劳动人民的贫穷与苦难,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现象,暴露了尖锐的社会矛盾。还有“丧乱悠悠过际,白骨纵横万里”与其父之“白骨露于野”同样描绘出动乱时代的哀怨画面,悲壮苍凉。曹植主要是对战乱中下层人民的困苦处

提高学术期刊影响因子的途径

提高学术期刊影响因子的途径 作者:李勤来源:《今传媒》 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尤金?加菲尔德首先用论文的被引证频次来测度期刊的影响力,1963年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正式提出和使用影响因子这一术语。期刊在某年的影响因子是指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的总数。由影响因子的定义可知,期刊的影响因子反映在一定时期内期刊论文的平均被引率。影响因子的三个基本要素是论文量、时间和被引次数,也就是说,期刊所刊发论文的被引情况决定了该期刊的影响因子。总的说来,一篇论文的被引次数越多,说明它的学术影响力越大,同样也表明它的学术质量较高、创新性较强。因为影响因子高的期刊具有较广泛的读者群和比较高的引用率。影响因子的高低客观地反映了期刊和编辑吸引高质量稿件的能力。所以,我们在评价期刊时,影响因子为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许多作者在投稿时,也将影响因子高的期刊作为投稿首选。图书馆或研究院、资料室在选择订阅期刊或优化馆藏期刊时,也把期刊的影响因子作为重要的参考标准之一。而且影响因子也是筛选中文核心期刊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作为期刊工作者,努力提高期刊的影响因子十分必要。分析学术期刊的计量指标情况,决定影响因子高低的因素通常有这样几点: 一、影响因子的影响因素 一是论文发表时滞。论文发表时滞(DPA)是指期刊论文的出版日期与编辑部收到该文章的日期之时间差,以月为单位。它是衡量期刊时效性的重要指标,与期刊的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有密切关系。因为在计算影响因子时,期刊被引频次中两年的时间限制可导致不同刊物中论文的被引证次数有较大的差异。出版周期短的刊物更容易获得较高的影响因子。因而在同一学科领域的研究论文,特别是研究热点领域内的论文,首先被公开发表的论文更有可能引起较大的影响或者被别人引证。 二是论文学术水平。论文的学术质量直接制约着期刊影响因子的提高。学术质量较高的论文,容易被同行认可,引用率自然就高,影响因子也高。相反,学术质量较差的论文,不会被同行认可,得不到同行研究者的重视,引用率自然就低,影响因子也较低。在各类文章中,具有原创性的学术论文常常被研究人员参考和引用。同时有争议的学术讨论更容易获得同行的广泛关注,而普通的介绍性论文则不太被人们关注。 三是参考文献的数量和质量。由于影响因子是根据期刊的引文计算出来的,通常参考文献的内容越新颖,信息质量越高,影响因子就越高。准确的参考文献有助于作者在有限的篇幅中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及其相关的观点和论据。同时可以方便读者追溯有关的参考资料进一步研究问题。统计分析表明,期刊的影响因子主要取决于论文的平均引文数、引证半衰期及论文的被引证率。所以,参考文献数量较多的论文它的平均引文数量就比较大,而且参考文献越准确,读者查阅参考文献就更方便,读者能分享文献信息资源就越多。 根据我们的分析研究,提高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用功夫: ⒈鼓励高质量论文在我国首先发表

如何正确认识SCI和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

如何正确认识SCI和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 发布时间: 2006-4-15 11:17:25 被阅览数: 1173 次来源:三版教科 文字〖大中小〗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近年来,《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CitationIndex,SCI)和影响因子(ImpactFactor,IF)这对母子,形影不离地渗透到我国科研领域的各个方面,尤其是科研绩效评价方面,对中国的科研管理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科研发展方向。期刊界广泛应用是否被SCI收录及期刊的影响因子高低作为衡量期刊质量和影响力的标准;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纷纷出台科研奖励政策,重奖在被SCI收录的杂志上发表的论文;部分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对博士研究生毕业也出台了相应规定,必须在被SCI收录的杂志上发表1~2篇论文,才能进行论文答辩;政府科研管理和教育行政机关将有没有被SCI收录的论文作为科研工作者申请课题基金、申报科研成果和研究生导师遴选的重要依据等等。为了帮助广大科研人员正确认识SCI和影响因子,现介绍如下。 一、SCI及其基本情况 SCI是ScienceCitationIndex(《科学引文索引》)的英文首字母缩写,创刊于1963年,由美国E.Garfield 博士创立的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forScientificInformation,ISI)编辑出版,是一种国际性、多学科、综合性索引。SCI涉及的学科有数、理、化、农、林、医和生物学等。从来源期刊数量来看,可分为SCI和SCI-E。SCI是指来源期刊为3762种的SCI印刷版和SCI光盘版(也称核心版)。SCI-E的全称是SCI-Expanded,又称S CISearch,是SCI的扩展库,有来源期刊6348种,可通过国际联机和国际互联网进行检索。书本式SCI分为双月刊、年度累积本和多年累积本等三种形式,内容都包括五个部分:引文索引、专利引文索引、来源索引、机构索引和轮排主题索引。SCI不仅是一种大型的文献检索系统,而且是引文分析的极为重要的工具之一。 2005年,SCI和SCI-E收录全世界重要科技期刊总数为6348种。其中,绝大部分是英文版期刊。收录中国科技期刊只有85种,占SCI收录总数的1.34%(85/6348)。其中,收录中国大陆期刊总数为70种,占SCI收录总数的1.10%(70/6348),台湾省13种,香港特别行政区2种。中国大陆被SCI收录的杂志占中国大陆科技期刊总数的1.52%(70/4600)。收录中国医学及相关学科杂志包括:细胞研究、亚洲男性学杂志、中国药理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生物医学与环境科学、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等。 二、影响因子及其影响因素 1.影响因子的概念影响因子是SCI指标体系中用于评价科技期刊影响力最重要的文献计量学指标,国际上往往用影响因子的高低衡量科技期刊的影响力(我们通常误认为影响因子是衡量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指标,这是不严谨的。因为,科技期刊的质量和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并不是同一概念,也没有非常确定的正相关关系)。1955年,I SI所长、SCI创始人Garfield博士提出,可根据论文的被引证频次来测度期刊的“影响”。1963年,ISI在其出版的《1961年度科学引文索引》中正式提出和使用"影响因子"这一术语。影响因子的大小是这样计算出来的: 影响因子=某期刊前2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次数/前2年发表的论文总篇数 比如,某杂志2003年和2002年发表的论文在2004年共被引用100次,该杂志这2年共发表论文200篇,那么该杂志2004年的影响因子为100/200=0.5。

近百年来羌族史研究综述

摘要:对羌族史的回顾对于重建羌族文化起着关键作用,有利于更准确整理和挖掘其文化脉络。近百年来对羌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羌人的来源与流变、分布与迁徙、与各族的互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本文比较详细的介绍了相关的专著和学术论文,并作以简要的梳理和分析,指出仍需加深研究力度之处。 关键词:百年;羌族;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K281.74.1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59(2009)03-0112-05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of the Past Century Qiangs CHANG qia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History Pepartment ,Shanghai 200241,China) Abstract:Recalling the history of the Qiang Qiang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culture plays a key role,in favor of a more accurate collation and mining its cultural context.The past century the study of the Qiang Qiang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and migration,and interaction of all ethnic groups,political,economic and cultural life,this article describes in more detail the relevant monographs and theses,and to sort out and analyze a brief,pointed out that the need to deepen the study of the intensity. Key words:A hundred years ,Qiang ,Research 收稿日期:2009-03-24 [作者]常倩(1979-);甘肃政法学院行政学院讲师,现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攻读博士研究生,研究反向为中国古代史。近百年来羌族史研究综述 常倩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上海200241) 2009年第3期 (第29卷总第127期)贵州民族研究Guizhou Ethnic Studies No.3,2009(Vol.29.February.No.127) 羌族研究在我国民族研究中占有异常重要的地位。2008年中期至今,学界展开了对于重建羌族文化的活动,为了更准确的整理和挖掘羌族文化本来面目,笔者认为对于羌族史的回顾是至为重要的。本文就近百年来羌族史的研究成果作以总结。 民国初期做开创性研究的学者有董作宾、胡鉴民、王文萱、闻宥、刘恩兰、庄学本、马长寿等。他们研究的重点倾向两个方面:一是羌族的族源。例如董作宾《殷代的羌与蜀》(《说文月刊》1942,7)、丁骕《史上羌民之记载分析》(《边政公论》1944,5)、刘朝阳《小乙征羌方考》(《华西协和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集刊》第五卷,1946)、白川静《羌族考》(甲骨全文学论丛第九册,1958)等;二是探讨羌民的社会文化生活。如庄学本《羌戎考察记》(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37)、胡鉴民《羌民之经济活动形式》(《中山文化学院民族学研究集刊》,第四期)、王文萱《四川西部羌人之信仰》、吕朝阳《羌民生活一瞥》、闻宥《川西羌语之初步分析》(《华西协和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集刊》,1941)等。国外学者中,目前能检索到的最早有关羌族研究的论文是日本学者中岛敏1934年发表在《历史学研究》1卷6号,主要探讨宋和西夏战争对西羌的影响[1]。建国以后,国家组织了大批专家学者,对羌族地区进行详细的社会历史调查和羌族语言调查,积累了丰富的资料,1961年四川少数民族调查组羌族小组编印了《羌族简史简志合编》、《羌族》二书,主要对当时羌区的社会历史文化生活等进行了详细的考查。60年代以后,民族研究工作迟滞。80年代以后,羌族研究重新活跃起来,在学者们的努力下,使对“羌”的112 ··

核心期刊影响因子国内2006

2006年国内医学类核心期刊及影响因子列表 序号期刊名称被引频次影响因子预防医学、卫生学类 1、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172 1.237 2、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829 1.228 3、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8750.904 4、中华传染病杂志9530.903 5、中华预防医学杂志9680.891 6、中国消毒学杂志4380.738 7、中国艾滋病性病5690.680 8、营养学报7730.632 9、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5310.543 10、环境与健康杂志5620.490 11、卫生研究7510.465 12、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6810.456 13、中国防痨杂志4730.414 14、中国卫生统计2930.393 15、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640.391 16、中国职业医学3860.341 17、中国学校卫生8520.312 18、中华卫生杀虫药械950.310 19、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4210.297 20、中国公共卫生16620.296 20、环境与职业医学2510.296 22、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4210.291 23、工业卫生与职业病3330.280 24、华南预防医学2300.236 25、疾病控制杂志2490.222 26、中国工业医学杂志3170.217 27、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3510.210 28、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870.190 29、热带医学杂志1070.178 30、实用预防医学4420.158 31、现代预防医学4110.142 32、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350.131 33、职业与健康3370.048 基础、医学综合类 1、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5 1.556 2、中华病理学杂志1425 1.171 3、中华医学杂志3792 1.091 4、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6340.998 5、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6900.997 6、中华麻醉学杂志14870.918 7、生理学报6970.851

脉诊

第五讲:切脉如捉贼 切脉是找出病变性质,病变的部位,好比寻找入室之盗贼。 贼有外贼家贼之分;病有外感内伤之别。 贼有翻墙撬门开窗等入门途径;病有自口经皮肤循经络之不同。 贼有潜藏,病有伏邪。 擒贼先擒其贼王,治病必求于根本。 明白邪之特点,就如同知道贼之特性. 切脉如捉贼,会者不难,难者不会,此间关键是要明白贼之特性. 伤寒杂病论卷第一平脉法: 风令脉浮,寒令脉急;暑则浮虚;湿则濡涩,燥短以促,火燥而数——此乃六淫贼邪之特点。外邪致病,各有特点,此乃外邪本身个性使然。 邪气伤人,无论伤何经何脏,在寸口均有反应。 风邪伤人,首先犯肺; 肺主皮毛,易伤风邪; 肺经受风,六脉皆浮; 经气源头,右寸独郁。 寒邪伤人,首犯太阳, 膀胱寒水,同气相召; 经循背项,腰背颈僵; 右尺郁紧,此乃明证。 夏伤暑湿,湿困脾土; 脾失健运,四肢酸楚; 升降失常,大便稀溏; 右关郁浮,时时见濡。 秋燥伤肺,易伤肺阴; 干咳痰少,肺阴亏耗; 毛发脱落,皮肤干燥; 右寸短促,郁浮兼见。 火邪从君,日夜难眠;

日久伤阴,亏及血分;心受其累,头亦昏沉;左寸浮数,郁虚同现。 六淫伤人,从外而入;单邪较少,数邪同侵;临证巡查,当明贼性;六部详看,仔细分明。 大怒伤肝,胁肋相煎;气血逆乱,大厥可生;肝郁克土,脾胃受损;详查左关,郁实弦见。 久怒气结,胁痛连连;肝胆郁涩,久生癥结;散结疏肝,别忘养阴;左关如豆,癥结已成。 过喜伤心,致气涣散;君心涣散,其脉自乱;脉缓无力,浮郁而散;恐能胜喜,临证不难。 忧思气结,脾脏受困;清阳不升,头昏脑沉;四肢乏力,精神困顿;右关郁涩,大怒可胜。 悲为肺志,其令气消;肺叶不主,开阖失司;面色苍白,冷汗流离;右寸虚浮,可用喜胜。 惊恐为患,可使气怯;肾主二便,伤及失禁;夜卧恐惧,由肾及心;右尺郁散,左寸时现。 七情内伤,自内而生;家有叛贼,内乱难惩;药之无功,相胜可平;脉法自然,魔由心生。

期刊影响因子的“含金量

这一业务包括了世界知名的科技文献检索系统“科学引文索引”(简称SCI)以及定期发布的《期刊引证报告》其中的期刊影响因子是一本学术期刊影响力的重要参考。这是一个以标准衡 量的世界。既然吃饭都有米其林餐厅评级作为参考,更何况严谨的学术科研成果…… 期刊 影响因子的“含金量” ■今日视点期刊影响因子长久以来被学术界视为一个重要的科研水平 参考指标。在一本影响因子高的期刊发表论文,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和成果也更容易获得认同。然而,部分科学家已对这一指标能否真正反映单篇论文乃至作者学术水平提出质疑,加 上每年发布这一指标的汤森路透公司在本月早些时候宣布把相关业务转售给两家投资公司, 影响因子未来能否继续维持其“影响力”令人存疑。广泛影响根据汤森路透发布的信息,该 公司已同意将旗下知识产权与科学业务作价35.5亿美元出售给私募股权公司Onex和霸菱亚 洲投资。这一业务包括了世界知名的科技文献检索系统“科学引文索引”(简称SCI)以及定 期发布的《期刊引证报告》,其中的期刊影响因子是一本学术期刊影响力的重要参考。新 华社记者就此事咨询了汤森路透,该公司一位发言人说,这一交易预计今年晚些时候完成, 在此之前该公司还会继续拥有并运营这项业务,“我们将在不影响这项业务开展和质量的前提下完成交易”。帝国理工学院教授史蒂芬·柯里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对汤森路透用来计算期 刊影响因子所使用的数据是否可靠本来就有一定顾虑,“我不确定汤森路透的这次交易是否产生影响,但这项业务的接盘方如果未来能够保证这方面的透明度也是一件好事”。影响因子 的计算方法通常是以某一刊物在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刊物前两 年发表论文的总数,得出该刊物当年的影响因子数值。理论上,一种刊物的影响因子越高, 影响力越大,所发表论文传播范围也更广。鉴于全球每个科研领域中都有大量专业期刊,如 果有一个可靠的指标能告诉研究人员哪个期刊影响力更大,他们就能更高效地选择在一个高 质量平台上发表科研成果。但这又引申出一个现象,即许多科研机构、高校甚至学术同行越 来越依赖影响因子来评判一篇论文甚至作者本身的科研水平,进而影响他们的职称评定和获 取科研项目资助等机会。业内争议这种过度依赖影响因子的做法引起不少业内争议。来自 帝国理工学院、皇家学会等科研机构学者以及《自然》《科学》等期刊出版方的高级编辑, 合作撰写了一份报告分析其中弊端,并提出相关改进方案。这篇报告已在近期被分享到一个 公开的预印本服务器上供同行审阅。报告分析了包括《自然》《科学》在内11份学术期刊 在2013年至2014年间所刊发论文被引用次数的分布情况,这些数据也被用来计算2015年相关刊物的影响因子。报告作者发现,多数论文被引用次数都达不到发表它们的期刊的影响 因子数值水平,比如《自然》在这期间所刊发论文中的74.8%在2015年获得的引用次数就低于这本期刊当年影响因子所显示的水平,《科学》的情况也类似。报告说,这主要是因为这 些期刊中有一小部分论文被引用次数非常高,导致影响因子在均值计算过程中出现偏差。 报告详细描述了如何更准确地计算出期刊所刊发论文被引用次数的分布状况,并呼吁各家期 刊将这些基础数据公布出来,减少学术界对影响因子的过度依赖。史蒂芬·柯里是报告作者 之一,他告诉记者:“我们想强调期刊影响因子的局限性,让那些评估科研成果水平的人将目光聚焦在论文本身。”他还鼓励大学等科研机构签署《关于研究评价的旧金山宣言》,这一宣言就指出学术界不应该过度依赖影响因子。他说,依赖影响因子来评价一个研究人员以及 他所撰写论文的科研水平是一个“危险的倾向”,这会导致很多问题,包括增加学术造假动机,鼓励研究人员跟风追逐抓眼球的科研成果以及抑制创新等。未来趋势目前,部分科研期刊 出版方已在这方面做出改变。就在汤森路透宣布出售知识产权与科学业务没多久,美国微生 物学会就公开表示,将不会在该协会期刊网站上公布影响因子。英国皇家学会以及欧洲分子

刊物影响因子较低的原因有哪些

刊物影响因子较低的原因有哪些? 一般来说,影响因子越大,其学术影响力也越大。期刊影响因子的高低说明了一本学术期刊的质量优劣,在期刊挑选上上,选择影响因子高的期刊,对于您的学术能力有更好的肯定作用,在职称评审中自然也会起到大作用了! (1)论文因素。如论文的出版时滞、论文长度、类型及合作者数等。出版时滞较短的刊物更容易获得较高的影响因子。若刊物的出版周期较长,则相当一部分的引文因为文献老化(超过2年)而没有被统计,即没有参与影响因子的计算,从而降低了影响因子。大量统计资料表明,刊载论文如果是热门课题,且篇幅较短,发表较快,则被引率将很快达到高峰,进而使期刊的影响因子上升很快,然后又迅速下降;刊载完整研究性论文的期刊,持续被引用时间长,影响因子升高较持久。也有资料表明,论文的平均作者数与论文的总被引频次呈显著的正相关。 (2)期刊因素。如期刊大小(发表论文数)、类型等。在计算影响因子时,刊载论文数仅统计论文、简讯和综述,而对评论、来信、通讯和其他一些常被引证的栏目的文章则不进行统计。根据经验判断,期刊发表论文数量与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的大小有密切联系。在多数情况下,论文量少的期刊容易得到高影响因子,并且这部分期刊的影响因子在年度之间会有较大的波动;而论文量多且创刊年代久的期刊往往容易得到较高的总被引频次。此外,还与其他引证指标如:即年指标、期刊被引用半衰期、地区分布数、基金论文比以及期刊发行范围和发行量等指标有密切关系。期刊的规模和结构不同会造成期刊影响因子的不同。一般来讲,同种类型的期刊形成的规模越大,这些期刊的影响因子总的来讲就越大;期刊中所含的“热门”课题或“热门”专业的文章越多,总被引频次就越高,同时这种期刊的影响因子也就越大。 (3)学科因素。如不同学科的期刊数目、平均参考文献数、引证半衰期等都会对期刊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产生影响。期刊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以论文的引证与被引证的数量关系为基础。一个学科的引文数量,总体水平取.决于两个主要因素:一是各学科自身的发展特点;二是该学科期刊在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所占的比例。 从总体上来说,某学科来源期刊越多,该学科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就越大。这两大因素决定了学科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分布的不均衡性。生物学期刊一直是SCI期刊中比较引人注目的一类期刊,它不仅在期刊数量上明显多于其他学科,而且在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的数量上也有显著优势,从而说明生物科学在当代科学中所处的重要位置。此外,影响因子还受期刊所涉及的学科在专业意义上的社会覆盖面的影响,如果某个科技期刊在专业意义上的社会覆盖面非常小,而且同类期刊又很少,那么它的影响因子就不可能很高。 不同的学科由于其内在的科研规律不同,在做研究时所需引用他人的科研成果情况就不尽相同。这些区别至少在两个方面会影响到影响因子的大小,一方面的区别是需要引用他人成果多少的情况,另一方面的区别是引用他人成果的时间情况。由于影响因子一般都只按近两年内的期刊中所引用的文献计算,可以看出按近两年内的引文年限分布情况做的排序结果和通过用影响因子方法对杂志的排序结果同样也具有一致性,这同样说明了影响因子不能正确地反应出不同学科期刊之间影响力的大小。 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个国家不同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都是不平衡的,甚至同一学科中的不同分支也存在这种情况。有的学科规模很小,但从事这一学科的科研人员多,而且对这一学科的资金投入也大,相关的学科杂志也较多,这样就会形成一种规模优势。而往往那些规模较小的学科就不具备这种规模优势,从而这类期刊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也不会高。就学科规模发展速度的快慢而言,不同的学科有“冷”、“热”之分。“热”门学科由于时代的需要其规模发展速度是很快的,这种学科的文章在其规模迅速发展的期间将具有很高的被引

外国传教士对四川羌族地区文化的研究

外国传教士对四川羌族地区文化的研究 经过阅读相关的资料,发现外国人对四川羌族地区的研究的主要是先通过宗教原因,以基督教在羌族地区的传播活动为主。如在《羌族史》、《茂汶羌族自治区概况》中,从政治角度出发,部分谈及了外国传教士在进入羌族地区的情况,汶川、北川、理县的《县志》中以大事记的形式按时间、人物、事件对于外国传教士在羌族地区的活动进行简单的罗列,《四川基督教》虽详细介绍了基督教在四川的活动,但其仅在一小部分内容里谈及了在羌族地区办学和设立医院。此外就很少有对与外国传教士在四川羌族地区的记载了。在此阶段我们可以看出对于羌族文化的研究,外国传教士还是处于一个很浅显的仅仅是浮于表面的认识。直到此后出现两位在羌族研究史上最重要的人物,外国人对于羌族文化的研究才算是真正的解开了序幕。这两个人便是芝加哥人类学博士兼传教士葛维汉和传教士陶然士。/ 两人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写出了比较详细深入的关于四川羌族文化研究结果。其中葛维汉研究成果体现在他的《羌族的习俗和宗教》与《川西调查记》著述里。而陶然士则是在《羌族的历史、习俗和宗教———中国西部的土著居民》、《羌族宗教的基本灵性概念》、《中国最早的传教士》等。/尽管两人都有传教士的身份,但其对于羌族文化的研究确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方向。就葛维汉而言,其还是一名人类学家,所以他在研究羌族文化是采用的花上很长的时间,与羌族民族的人们对话,调查他们的宗教遗迹,探察历史档案。这样做很可能会产生一些靠得住的结果。陶然士则是作为一个细心的考察者,经过长期的切实接触,与该民族的人们共同生活,且参与他们的宗教活动,从而得到更加贴近真实的结果。/我们具体来看看两位传教士是如何在四川的羌族地区进行文化研究的。/葛维汉,芝加哥人类学博士,1911年以教士和学者的身份来华,1913年抵四川,至1948年从成都的华西协合大学退休回国,总共在四川度过了36年。其多次进入羌族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学习。/ 1925年夏,葛维汉为史密斯·索尼学院到松潘和黄龙沟考察中途经汶川、威州、茂州和叠溪等羌族地区,于归途中还参观了瓦寺土司的官寨,并与一些羌人接触,拍摄了不少照片。1933年夏,利用暑假到羌族地区(克枯、阿尔、龙溪寨、东门外、桃坪、嘉绒所在县的杂谷、涂禹山脑等),为史密斯·索尼学院搜集羌族自然历史方面的资料。在九子屯,观看了羌族舞蹈,拜访了羌人的家、神庙、神林、神龛,进行了记录和拍摄。1941年夏,到了茂州、理番、威州、汶川、克枯、木上寨、龙溪寨、东门外、桃坪、大和平寨、簇头寨、簇头沟以及涂禹山等地。次年夏,又更远的羌族地区。此外他还带了羌人到成都研究,多次参观过羌族的驱鬼仪式,进入羌族神林观看盛大的祭典。同时,葛维汉还在中国和美国收集了许多中文史籍中有关羌族的记载,以及现代中国学者近期发表的关于羌族及其历史文化的文章。/陶然士,传教士,于1896年从苏格兰来中国传教,最初是中国内地会的一员,后来转入美国圣公会,供职于四川成都的华西传教士组织中,做了40年的福音使者的工作,于1937年返回爱丁堡。/他作为基督福音的忠诚使者,努力“要引起基督教会对生活在四川西部山区的羌人和他们的宗教之普遍关注” ,在向住上海的中国执行秘书J·R·海凯斯博士直陈了想要了解羌族一神论信仰更多的情况的意愿得到批准之后,陶然士大约于1916年在进入四川与西藏接壤的边疆地带的基督福音传播旅行途中首次发现居住在岷江上游的羌族部落,他发现高地羌族的白石崇拜是羌族原始宗教神灵信仰的最主要的特征,认为生活在高地上的羌人信仰唯一的最高天神———白石。羌人尚白是因为在羌族的宗教观念中,白色代表宗教与道德上的纯净。所以“上帝是圣洁的,而白石神是人类得救和祈福的根源,这就构筑起了羌族信仰之基本的真理”。那么在羌族起源于万能之上帝的显圣的最高神观念与犹太人关于现身于祭坛的耶和华是他们的光明希望和救世主的观念之间惊人的一致,说明二者的关系亲密无间,以至不能把羌族宗教看作另类,而只能是一神教,和犹太人的宗教同源。”因此这更加吸引他深入羌区,与羌民一起生活,从内部仔细地了解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向他们传播福音,发展信徒。/从上我们可以得到陶然士研究羌族文化真正想做的是要拾遗一个古老民族保持至今的原始宗教信仰的风貌,希望得出与基督教之上帝信仰一样的解释;而葛维汉则注重羌民族传统宗教信仰之现状的采摘。尽管加曼教授(著有《关于羌族起源和信仰的几点评论》与《四川西部的羌族:被误称为“中国西部的犹太人”》两文。)他根据自己1938年在中国西部生活的亲身经历,比比较陶然士和葛维汉在羌人中所做的工作,几乎反对陶然士的所有观点。他指出,陶然士把羌族宗教说成是一神教,或把羌族的信仰习俗作为犹太人习俗的特定参照物之范例,都是没有任何真正联系的,或是最不理智的。并总结道:“陶然士之…中国西部犹太人?的命题,只是他自创神话中的想象人物。但是羌族宗教文化的早期研究者各为其功,构建了研究羌族宗教文化及其变迁的宽阔视角

《三曹诗选》

《三曹诗选》:一部群作者诗选;系“历代诗选/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之一。余冠英选注,精选了三国时代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诗作,共83首,其中曹操(八首),曹丕(二十一首),曹植(五十四首),对深入理解三曹诗作极有帮助。 内容简介 建安时代在中国文学史上,特别是在文人诗的传统里,是一个很突出,很辉煌的时代。钟嵘《诗品》说:自王、扬、枚、马之徒,词赋竞爽而吟咏靡闻。……诗人之风顿已缺丧。东京二百载中惟有班固《咏史》,质木无文。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次有攀龙托凤,自致于属车者,盖将百计。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矣曹操、曹丕、曹植合称三曹,是建安时代最为优秀的诗人。他们雅爱词章,不但以帝王之尊、公子之豪提倡文学,促成了五言古体诗歌的黄金时代,而且身体力行,创作了各具风格的名篇佳什:曹操的诗悲凉慷慨,气韵沉雄;曹丕的诗纤巧细密,清新明丽;曹植的诗则骨气充盈,淋漓悲壮,对后代诗人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三曹诗选》依据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曹操、曹丕、曹植诗作,共83首,其中曹操(八首),曹丕(二十一首),曹植(五十四首),对深入理解三曹诗作极有帮助。编注者分加题解和注释,对深入理解三曹诗作极有帮助。 建安时期文学的主要体裁已经从辞赋转变为五言诗,而作家之盛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又说:至于建安,曹氏基命,三祖陈王咸蓄盛藻。甫乃以情纬文,以文被质。“以情纬文,以文被质”说明了建安文学不同于两汉作家“王、扬、枚、马”所代表的以歌颂帝王功德为目的,以讽谕鉴戒为幌子的文学〔一〕,而是有感情有个性的抒发性的文学。也不同于班固《咏史》那样“质木无文”,而是情文兼具,文质相称的文学。这些都是显著的变化,尤其是从颂扬鉴戒到抒情化是一个重大的变化。上面所引的钟嵘和沈约的话虽然简单,可使我们感觉到建安时代是一个文学史上的新时代。在这个文学新时代活跃的作家以“三曹”和“七子”为代表。“三曹”是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就是上引《诗品序》所说的“曹公父子,平原兄弟”。“七子”是曹丕《典论?论文》所评述的七个作家〔二〕,《诗品序》提到的刘桢、王粲便是其中的冠冕。七子在政治关系上是三曹的僚属,在文学事业上是三曹的“羽翼”(其中孔融稍不同,请参看注二)。当时三曹在文学上和政治上一样是处在领袖地位的,他们的文学才能和实际成就也配得上这个地位,其中的曹植尤其是历来公认的当时最优秀的作家。建安诗篇流传下来的不足三百首,其中曹植的诗最多(约八十首),其次是曹丕(约四十首),再其次是王粲和曹操(各二十余首)。诗人的作品保存下来或多或少,可以有种种原因,

中医脉诊

号脉三根指头是把人体分成三部分 中医号脉是用三个手指头(特别小的孩子,医生用一个手指头也可以;3岁以下的孩子不号脉)。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是三个手指,而不是两个、四个、五个?因为中医把人体从上到下分成三部分,即三焦。食指体察上焦,中指体察中焦,无名指体察下焦。有人认为中医太玄妙,其实一点也不玄,号脉和看 舌头都是一个道理。 人体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焦代表心和肺,中焦代表脾、胃、肝、胆,下焦代表肾与膀胱。所以中医用三个手指头号脉是有其道理的。号脉从前往后,中医分别称作寸部、关部、尺部,食指号的是寸部,对应上焦;中指号的是关部,对应中焦;无名指号的是尺部,对应下焦。左右手也是有区别的,左手的寸、关、尺分别代表的是心、肝、肾;而右手的寸、关、尺分别代表的是 肺、脾、命门。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根据《灵枢?营卫生会》中的论述:“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 将横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两脏和头面部,称做上焦;也有人将上肢归属为上焦。上焦的生理功能特点也是根据《灵枢?决气》中的论述,以“开发”、“宣化”和“若雾露之溉”为其主要生理功能。也就是说,上焦是主气的升发和宣散,但它不是有升无降,而是“升已而降”,故说“若雾露之溉”,《灵枢?营卫生会》也因此把上焦的功能概括为“上焦如雾”。《温

病条辨》中提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治疗原则,也是以此 为其主要的理论依据。 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 中焦的部位是指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但是在《灵枢?营卫生会》中是指整个胃,也就是从胃的上口(贲门)至胃的下口(幽门)。对于中焦的生理功能特点,实际上包括了脾和胃的整个运化功能,所以说中焦是“泌糟粕,蒸津液”,是升降之枢,气血生化之源。《灵枢?营卫生会》中概括为“中焦如沤”和《温病条辨》提出的“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的治疗原则,都是以中焦是“升降之枢”为其主要的理论依据。 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下焦的部位一般也是根据《灵枢?营卫生会》之说,将胃以下的部位和脏器,如大肠、小肠、肾和膀胱等,划归为下焦。下焦的生理功能特点,在《黄帝内经》中说它是排泄糟粕和尿液,《灵枢?营卫生会》中概括为“下焦如渎”。但后世对藏象学说有了发展,将肝肾精血、命门元气等都归属于下焦,因而扩大了下焦的生理功能范围。《温病条辨》提出“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实际上也包含着这一个概念在内。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三焦是气的升降出入的通道,又是气化的场所,所以说它们主持诸气,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的功能。元气是人体最根本的气。元气根于肾,通过三焦而充沛于全身。人体的气通过三焦而

影响因子是什么

影响因子 目录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美国ISI(科学信息研究所)的JCR(期刊引证报告)中的一项数据。 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 例如,某期刊2005年影响因子的计算 本刊2004年的文章在2005年的被引次数: 48 ; 本刊2004年的发文量: 187 本刊2003年的文章在2005年的被引次数: 128 ; 本刊2003年的发文量: 154 本刊2003-2004的文章在2005年的被引次数总计: 176 本刊2003-2004年的发文量总计: 341 本刊2005年的影响因子:0.5161 = 176÷341 编辑本段 意义 该指标是相对统计值,可克服大小期刊由于载文量不同所带来的偏差。一般来说,影响因子越大,其学术影响力也越大。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缩写IF)是指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时期被引用的频率,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创始人尤金·加菲得(Eugene Garfield)在1960年代创立,其后为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重大革新。 自1975年以来,每年定期发布于“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编辑本段

影响因子是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的。以1992年的某一期刊影响因子为例,IF(1992年) = A / B 其中, A = 该期刊1990年至1991年所有文章在1992年中被引用的次数; B = 该期刊1990年至1991年所有文章数。 影响 许多著名学术期刊会在其网站上注明期刊的影响因子,以表明在对应学科的影响力。如,美国化学会志、Oncogene等。 中国大陆各大高校(如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都以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作为评判研究生毕业的主要标准。 参见 科学引文索引(SCI) H指数 PageRank 外部链接 ISI影响因子(英文) ISI影响因子介绍(英文) 期刊引用报告(英文) 这是与科学相关的小作品。你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编辑本段 附 IF值计算方法(以1992年为例) A=1992年的全部引文(指定数据库中的记录) B=1992年引用某期刊发表在1990和1991的论文的总次数(B是A的子集) C=某期刊1990 和1991 年发表的全部论文的总和 D(期刊1992的影响因子)=B/C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