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质量检测(6)(新)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质量检测(6)(新)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质量检测(6)(新)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质量检测(6)(新)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新人教化学 选修4 第1章章末检测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能源可划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自然界以现成方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需依靠其他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没有污染的二级能源,它可以由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水来制取:2H 2O(l)=====电解

2H 2(g)+O 2(g),该反应需要吸收大量的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煤气是二级能源

B .水力是二级能源

C .天然气是二级能源

D .电能是一级能源 答案 A

2.已知Zn(s)+H 2SO 4(aq)===ZnSO 4(aq)+H 2(g) ΔH <0,则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中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放出能量,所以总能量不变 B .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的ΔH 的值与反应物的用量无关 C .该反应的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 D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答案 A

解析 由热化学方程式知,ΔH <0,A 项不正确,D 项正确;热化学方程式的ΔH 表示已完成反应的能量变化,与反应物的用量无关,故B 项正确;该反应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故化学能可转化为电能。

3.下列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①液态水汽化 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 ③浓硫酸稀释 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 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④⑤

D .①②④ 答案 D

解析 放热反应⑤,吸热反应②④,液态水汽化是吸热过程,浓硫酸稀释是放热过程。

4.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大力推广燃料乙醇的基本条件。2001年6月20日,河南省郑州、洛阳、南阳等城市已在汽油中添加燃料乙醇。下列对于乙醇作为燃料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乙醇处于半氧化态(耗氧量比汽油少),不需要改造发动机便可实现零污染排放

B .使用燃料乙醇可以综合解决国家石油短缺及环境恶化等热点问题

C .乙醇的整个生产和消费过程可形成无污染和洁净的闭路循环过程,属于可再生能源

D .使用燃料乙醇对抑制“温室效应”意义重大,因此燃料乙醇也属于“清洁燃料” 答案 A

解析 使用乙醇作燃料,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和开采,有利于节约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但乙醇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可以产生CO 等污染物,故需改造发动机。

5.25℃、101 kPa 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 kJ/mol 、285.8 kJ/mol 、890.3 kJ/mol 、2 800 kJ/mol ,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C(s)+ 1

2O 2(g)===CO(g) ΔH =-393.5 kJ/mol

B .2H 2(g)+O 2(g)===2H 2O(g) ΔH =+571.6 kJ/mol

C .CH 4(g)+2O 2(g)===CO 2(g)+2H 2O(g)

ΔH =-890.3 kJ/mol

D.1

2

C 6H 12O 6(s)+3O 2(g)===3CO 2(g)+3H 2O(l) ΔH =-1 400 kJ/mol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燃烧热的概念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燃烧热是在25℃、101 kPa 时,1 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所放出的热量。由此分析各选项可知:A 项中生成物应是二氧化碳,而不是一氧化碳;B 项中的生成物水应是液态而不是气态,且ΔH =-571.6 kJ/mol ;C 项中的生成物水应是液态而不是气态。故A 、B 、C 均不正确。

6.已知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反应物的初始状态和生成物的最终状态有关,如图(Ⅰ)所示:ΔH 1=ΔH 2

+ΔH 3

根据上述原理和图(Ⅱ)所示,判断各对应的反应热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 .A ―→F ΔH=-ΔH6

B .A ―→D ΔH=ΔH1+ΔH2+ΔH3

C .ΔH1+ΔH2+ΔH3+ΔH4+ΔH5+ΔH6=0

D .ΔH1+ΔH6=ΔH2+ΔH3+ΔH4+ΔH5 答案 D

7.已知25℃、101 kPa 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石墨,s)+O 2(g)===CO 2(g) ΔH =-393.51 kJ/mol C(金刚石,s)+O 2(g)===CO 2(g) ΔH =-395.41 kJ/mol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能量低

B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能量高

C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能量低

D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能量高 答案 A

解析 将石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减去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得:

C(石墨,s)===C(金刚石,s) ΔH =+1.9 kJ/mol ,由于ΔH >0,所以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即石墨吸收能量才能成为金刚石,故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能量低。

8.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H 2(g)+O 2(g)===2H 2O(g) ΔH 1=-483.6 kJ/mol ,则对于热化学方程式:2H 2O(l)===2H 2(g)+O 2(g) ΔH 2=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分子个数

B .该反应的ΔH 2=+483.6 kJ/mol

C .|ΔH 2|<|ΔH 1|

D .|ΔH 2|>|ΔH 1| 答案 D

解析 隐含的常识是水由气态转化为液态要放出热量。 9.已知:

CH 3CH 2CH 2CH 3(g)+13

2O 2(g)===4CO 2(g)+5H 2O(l) ΔH =-2 878 kJ/mol

(CH 3)2CHCH 3(g)+13

2O 2(g)===4CO 2(g)+5H 2O(l) ΔH =-2 869 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丁烷与异丁烷的能量大小关系如图

B .正丁烷的稳定性大于异丁烷

C .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D .异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比正丁烷的多 答案 A

解析 由题目所给热化学方程式可知燃烧等物质的量正丁烷和异丁烷,前者放热更多,这意味着正丁烷分子储存能量更多,因此稳定性关系:正丁烷<异丁烷;C 项是由低能量物质向高能量物质的转化过程,应是一个吸热过程;D 项两分子中的碳氢键一样多。

10.已知反应:①101 kPa 时,C(s)+1

2O 2(g)===CO(g) ΔH 1=-110.5 kJ/mol

②稀溶液中,H +

(aq)+OH -

(aq)===H 2O(l) ΔH 2=-57.3 kJ/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若碳的燃烧热用ΔH 3来表示,则ΔH 3<ΔH 1 B .若碳的燃烧热用ΔH 3来表示,则ΔH 3>ΔH 1

C .浓硫酸与稀NaOH 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D .稀醋酸与稀NaOH 溶液反应生成1 mol 水,放出的热量为57.3 kJ 答案 A

解析 反应①中碳未完全燃烧,其放出的热量小于碳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放出热量越多,ΔH 越小,即ΔH 3<ΔH 1,A 项正确;浓H 2SO 4稀释要放热,故C 项反应的反应热比57.3 kJ/mol 大;D 项中醋酸为弱酸,电离吸热,故D 项反应生成1 mol 水放出热量小于57.3 kJ 。

11.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ΔH 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 ①C(s)+O 2(g)===CO 2(g);ΔH 1 C(s)+1

2O 2(g)===CO(g);ΔH 2

②S(s)+O 2(g)===SO 2(g);ΔH 3 S(g)+O 2(g)===SO 2(g);ΔH 4 ③H 2(g)+1

2O 2(g)===H 2O(l);ΔH 5

2H 2(g)+O 2(g)===2H 2O(l);ΔH 6 ④CaCO 3(s)===CaO(s)+CO 2(g);ΔH 7 CaO(s)+H 2O(l)===Ca(OH)2(s);ΔH 8 A .① B .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 C

解析 由所给热化学方程式及ΔH 的含义可以判断ΔH 1<ΔH 2、ΔH 3>ΔH 4、ΔH 5>ΔH 6、ΔH 7>ΔH 8,故选C 。

12.

小试管中盛有几毫升水,与大试管连通的U 形细玻璃管内放有少量的水(已染成红色)。如沿小试管壁

小心地慢慢注入3 mL 浓硫酸,静置片刻后,U 形细玻璃管中可观察到的液面现象是( )

A .左高右低

B .左低右高

C .左右一样高

D .来回振动 答案 B

解析 浓H 2SO 4稀释放热,大试管中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使U 形管中液体向右移动,故液面左低右高。

13.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①CH 3OH(g)+H 2O(g)===CO 2(g)+3H 2(g); ΔH =+49.0 kJ/mol

②CH 3OH(g)+1

2O 2(g)===CO 2(g)+2H 2(g);

ΔH =-192.9 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H 3OH 的燃烧热为192.9 kJ/mol

B .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上图所示

C .CH 3OH 转变成H 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D .根据②推知反应CH 3OH(l)+1

2O 2(g)===CO 2(g)+2H 2(g)的ΔH >-192.9 kJ/mol

答案 D

解析 A 项中192.9 kJ/mol 是反应②的热效应,而不是CH 3OH 的燃烧热,A 错;B 项中根据反应①的ΔH =+49.0 kJ/mol 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应该大,B 错;C 项中从反应①和②看,前者是吸热的,后者是放热的,C 错;根据反应②CH 3OH 为气态时ΔH =-192.9 kJ/mol ,而当CH 3OH 为液态时ΔH 应大于-192.9 kJ/mol ,D 正确。

14.化学反应可视为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化学键的键能是指拆开(或形成)1 mol 某化学键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已知白磷(P 4)和P 4O 6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现提供以下化学键的键能:P —P 为198 kJ/mol ,P —O 为360 kJ/mol ,氧气分子内氧原子间的键能为498 kJ/mol ,则P 4(s)+3O 2(g)===P 4O 6(s)的反应热ΔH 为( )

A .+1 638 kJ/mol

B .-1 638 kJ/mol

C .-126 kJ/mol

D .+126 kJ/mol 答案 B

解析 反应物的键能之和为:

198 kJ/mol ×6+498 kJ/mol ×3=2 682 kJ/mol 生成物的键能之和为: 360 kJ/mol ×12=4 320 kJ/mol

因此ΔH =2 682 kJ/mol -4 320 kJ/mol =-1 638 kJ/mol

15.在298 K、1.01×105 Pa下,将22 g CO2通入750 mL 1 mol/L NaOH 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放出x kJ的热量。已知在该条件下,1 mol CO2通入1 L 2 mol/L 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放出y kJ的热量,则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HCO3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O2(g)+NaOH(aq)===NaHCO3(aq)

ΔH=-(2y-x) kJ/mol

B.CO2(g)+NaOH(aq)===NaHCO3(aq)

ΔH=-(2x-y) kJ/mol

C.CO2(g)+NaOH(aq)===NaHCO3(aq)

ΔH=-(4x-y) kJ/mol

D.CO2(g)+2NaOH(l)===2NaHCO3(l)

ΔH=-(8x-2y) kJ/mol

答案 C

解析0.5 mol CO2与0.75 mol NaOH反应生成0.25 mol Na2CO3和0.25 mol NaHCO3,反应放出的热量为x kJ,则生成1 mol Na2CO3和1 mol NaHCO3放出热量4x kJ;1 mol CO2通入含2 mol NaOH溶液中,生成1 mol Na2CO3,放出y kJ的热量,则1 mol CO2与1 mol NaOH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为(4x-y) kJ;D项中NaOH和NaHCO3的状态标注错误,方程式的书写也是错误的。

16.“西气东输”工程使东部发达地区的居民告别了管道煤气,用上了天然气。已知某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H2和CO,其体积比为1∶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它们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

2CO(g)+O2(g)===2CO2(g)ΔH=-566 kJ/mol

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1 kJ/mol

当使用管道煤气的用户改用天然气后,在相同条件下燃烧等体积的可燃气体,理论上所获得的热量,后者大约是前者的多少倍()

A.1.3 B.1.6 C.3.1 D.0.8

答案 C

解析比较1 mol的管道煤气与天然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关系则有

890.31 kJ/mol×1 mol

(571.6 kJ/mol+566 kJ/mol)×1

4mol

=890.31 kJ 284.4 kJ≈3.1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共52分)

17.(12分)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放热反应的观察装置,其实验顺序:①按图所示将实验装置连接好;

②在U型管内加入少量红墨水溶液(或品红)打开T型管螺旋夹,使U型管内两边的液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再夹紧螺旋夹;③在中间的试管里盛1 g氧化钙,当滴入2 mL左右的蒸馏水后,即可观察。

试回答:(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中必须进行的一步实验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的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明CaO 、H2O 的能量与Ca(OH)2能量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该实验中CaO 换成NaCl ,实验还能否观察到相同现象? (填“能”或“否”)。 答案 (1)U 型管中的红墨水左侧下降,右侧上升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CaO 与水反应放出的热量使大试管中的空气膨胀,引起U 型管中红墨水的液面不再相平 (4)CaO+H2O===Ca(OH)2

(5)CaO 和水的能量之和大于Ca(OH)2的能量 (6)否

解析 从提供的仪器和目的来看,意在通过观察U 型管中液面变化指示左边装置中发生反应的能量变化。在实验中利用大试管中气体膨胀,故实验要求气密性良好,否则无法观察到现象。

18.(10分)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CaCO 3(s)===CaO +CO 2(g) ΔH =177.7 kJ ②C(s)+H 2O(s)===CO(g)+H 2(g) ΔH =-131.3 kJ/mol

③12H 2SO 4(l)+NaOH(l)===1

2Na 2SO 4(l)+H 2O(l) ΔH =-57.3 kJ/mol

④C(s)+O 2(g)===CO 2(g) ΔH =-393.5 kJ/mol ⑤CO(g)+1

2O 2(g)===CO 2(g) ΔH =-283 kJ/mol

⑥HNO 3(aq)+NaOH(aq)===NaNO 3(aq)+H 2O(l)

ΔH =-57.3 kJ/mol

⑦2H 2(g)+O 2(g)===2H 2O(l) ΔH =-517.6 kJ/mol

(1)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_,不正确的理由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信息,写出C 转化为CO 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反应中,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②③

①中CaO 没标状态,ΔH =+177.7 kJ/mol ; ②中H 2O 的状态应为“g ”;

③中除H 2O 外其他物质的状态不是“l ”应为“aq ” (2)C(s)+1

2O 2(g)===CO(g) ΔH =-110.5 kJ/mol

(3)④⑤ ⑥

解析 (1)①中CaO 没标状态,ΔH =+177.7 kJ/mol ;②中H 2O 的状态应为“g ”;③中除H 2O 外其他物质的状态不是“l ”应为“aq ”;

(2)④-⑤得:C(s)+1

2

O 2(g)===CO(g)

ΔH =-393.5 kJ/mol -(-283 kJ/mol)=-110.5 kJ/mol

(3)燃烧热是1 mol 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故④⑤正确,⑦表示的不是1 mol H 2的燃烧;中和热是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 2O 时的反应热,故⑥正确,③不正确,除H 2O 外其他物质的状态不是“l ”而是“aq ”。

19.(8分)(1)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H 2(g)+1

2O 2(g)===H 2O(l) ΔH =-285.0 kJ/mol

C 3H 8(g)+5O 2(g)===4H 2O(l)+3CO 2(g) ΔH =-2 220.0 kJ/mol

①实验测得H 2和C 3H 8的混合气体共5 mol ,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热6 262.5 kJ ,则混合气体中H 2

和C 3H 8的体积比是______________。

②已知:H 2O(l)===H 2O(g) ΔH =+44.0 kJ· mol -

1,写出丙烷燃烧生成CO 2和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P 4(白磷,s)+5O 2(g)===P 4O 10(s) ΔH =-2983.2 kJ/mol

P(红磷,s)+54O 2(g)===1

4P 4O 10(s)

ΔH =-738.5 kJ/mol

试写出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同状况下,能量较低的是________;白磷的稳定性比红磷E(填“高”或“低”)。 答案 (1)①1∶1 ②C 3H 8(g)+5O 2(g)===3CO 2(g)+4H 2O(g) ΔH =-2 044.0 kJ/mol (2)P 4(白磷,s)===4P(红磷,s) ΔH =-29.2 kJ/mol 红磷 低

20.(10分)利用下图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量筒量取50 mL 0.25 mol/L 硫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硫酸温度;

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 NaOH 溶液,并用另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 ③将NaOH 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出混合液最高温度。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数值为57.3 kJ/mo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倒入NaOH 溶液的正确操作是E(从下列选出)。 A .沿玻璃棒缓慢倒入 B .分三次少量倒入 C .一次迅速倒入

(3)使硫酸与NaOH 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E(从下列选出)。 A .用温度计小心搅拌 B .揭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

C .轻轻地振荡烧杯

D .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棒轻轻地搅动 (4)实验数据如下表: ①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温度 实验次数

起始温 度t 1℃ 终止温度t 2/℃ 温度差平均值(t 2-t 1)/℃

H 2SO 4 NaOH 平均值 1

26.2

26.0

26.1

29.5

2 27.0 27.4 27.2 32.

3 3 25.9 25.9 25.9 29.2 4

26.4

26.2

26.3

29.8

②近似认为0.55 mol/L NaOH 溶液和0.25 mol/L 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 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 =4.18 J/(g·℃)。则中和热ΔH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小数点后一位)。 ③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 kJ/mol 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____________。 a .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 .量取NaOH 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 .分多次把NaOH 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d .用温度计测定NaOH 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 2SO 4溶液的温度 答案 (1)12H 2SO 4(aq)+NaOH(aq)=1

2Na 2SO 4(aq)+H 2O(l) ΔH =-57.3 kJ/mol

(2)C (3)D (4)①3.4 ②-56.8 kJ/mol ③acd

解析 (1)中和热测定实验要求尽可能减少热量损失,且保证酸和碱能充分反应,即要有一种反应物过量。

(2)NaOH 溶液应一次倒入,以减少热量损失。

(3)温度计不能用来搅拌试剂,B 项有热量损失,C 项不可避免有液体溅出。

(4)①第2次实验的温度差与其它3次相比差别太大,应舍去;②ΔH =-[100 g ×4.18×10

-3

kJ/(g·℃)×3.4℃]÷0.025 mol =-56.8 kJ/mol ;③测得结果小于理论值,即在实验过程中有热量损失,故a 、c 、d 正确。

21.(6分)乙醇汽油的推广使用,带动了粮食深加工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了农业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①推广乙醇汽油可以减轻环境污染,降低尾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

②乙醇汽油作为一种新型清洁燃料,是目前世界上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重点之一 ③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使用乙醇汽油可以缓解目前石油紧张的矛盾 ④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潮汐能等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2)通过分析反应过程化学键的断开和形成,应用有关数据,可以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已知有关数据见下表:

化学键

C —C

C —H

C —O

O —H

断开键要吸收 的能量 (单位:kJ/mol)

602

345.6

411

357.7

458.8

工业制乙醇目前主要方法是乙烯水化法(CH 2===CH 2+H 2O ――→催化剂

加热、加压CH 3CH 2OH),估算制取1 mol 乙醇的反应热ΔH =________kJ/mol 。

(3)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将46 g 乙醇分别在纯氧中和空气中完全燃烧,在纯氧中燃烧热为ΔH 1,在空气中燃烧热为ΔH 2,则ΔH 1__________ΔH 2(填“>”、“<”、“=”或“无法判断”)

答案 (1)D (2)-53.5 (3)=

22.(6分)化工生产中,用烷烃和水蒸气反应得到以CO 和H 2为主的混合气体。这种混合气体可用于生产甲醇或合成氨,对甲烷而言,有如下两个主要反应:

①CH 4(g)+1

2O 2(g)===CO(g)+2H 2(g)

ΔH 1=-36 kJ/mol

②CH 4(g)+H 2O(g)===CO(g)+3H 2(g) ΔH 2=+216 kJ/mol

由反应①、②推出总反应热为零的总反应方程式③,并求进料气中空气(O 2的体积分数为21%)与水蒸气的体积比。

答案 7CH 4(g)+3O 2(g)+H 2O(g)===7CO(g)+15H 2(g) ΔH =0 kJ/mol V (空气)∶V (H 2O)=100∶7 解析 由盖斯定律,利用加合法。 将①×6得出式子与②相加:

7CH 4(g)+3O 2(g)+H 2O(g)===7CO(g)+15H 2(g) ΔH =0 kJ/mol

其中V (O 2)V (H 2O)=3

1,则V (空气)V (H 2O)=3

21%1=1007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教学过程

[探讨]给具体实例,图例,请学生分析图中包含的信息。 [引导]现在大家看到的都是直观和表面的信息,有没有更深层次的信息?或者我们将得到的信息稍稍处理一下,能否得到更有价值的信息呢?思考,回答 断开1molH-H键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断开1molCl-Cl键需要吸收243kJ的能量;形成1molH-Cl键能放出431kJ的能量; 计算 1molH2和1molCl2反应得到2molHCl要放出183kJ的能量 [分析]给出反应热的定义 [质疑]Q是什么?H又是什么?△H又是什么? [分析]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的变化,所以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两类 分析反应热之前,弄清楚两个概念:环境和体系[板书]放热反应:体系环境 H △H < 0为“-” Q > 0 [结论]△H 和Q的角度不同,△H从体系的角度 Q从环境的角度思考 回答: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阅读书本 回答: 自己分析:吸热反应 体系环境 H △H>0为“+” Q< 0 [提问]看看两幅图分别表示什么反应,这一段差值表示什么? A B 回答: A图表示方热反应,△H<0 B图表示吸热反应,△H>0 差值表示反应热。 [提问]考考大家一个有难度的问题:预测生成 2molHF 和2molHCl时,哪个反应放出的热量多?并说出你的理由?思考,回答:生成HF放出的热量多。因为F2比Cl2活泼能量高,而HF比HCl稳定,能量低,所以如此。 [评价]非常好,同学知道从物质活泼性和稳定性的角度来分析问题,非常好。 [提问]如何验证你们的预测呢?这里老师提供键能的数据。 [分析]我们可以从反应热的角度判断反应发生的难易程度,这是反应热的一种应用。计算,结论:的确生成等物质的量的HF 放出的热量多 第二课时 [提问]石墨能否自动转化为金刚石?如果要达到目的,需要采用什么办法? [讲解]反应热还有其它的应用:计算燃料的用量回答:不能;需要加热 H Cl H Cl H H H H Cl Cl Cl Cl ++ 436 kJ/mol 243kJ/mol 431 kJ/mol 能量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教材模块综合测试题 测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4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1.废弃的电子产品称为电子垃圾,其中含铅、汞等有害物质、危害严重。下列对电子垃圾处理应予提倡的是() ①将电子垃圾掩埋地下②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有害物质使用③依法要求制造商回收废旧电子产品④将电子垃圾焚烧处理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下列实验指定使用的仪器必须预先干燥的是() ①中和热测定中所用的小烧杯②中和滴定中所用的滴定管③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所用的容量瓶④喷泉实验中用于收集氨气的烧瓶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2A (g)+B (g) C (g)+D (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C的生成速率和B的消耗速率相等 B.v正(A)=2v正(B) C.2v正(A)=v逆(B) D.反应混合物中A、B、C、D的质量分数不再发生变化 4.某混合溶液中所含离子的浓度如下表,则M离可能为() 所含离子NO3-SO42-H+M 浓度/(mol·L-1) 2 1 2 1 A.Cl-B.Ba2+C.F-D.Mg2+ 5.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为:H+(aq)+OH-(aq)==H2O ( l ) ΔH=-57.3 kJ / mol,分别向1 L 0.5 mol / L的NaOH溶液中加入:①稀醋酸;②浓磷酸;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热效应分别为ΔH1、ΔH2、ΔH3,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A.ΔH1>ΔH2>ΔH2B.ΔH1<ΔH3<ΔH2 C.ΔH1=ΔH2=ΔH2D.ΔH1<ΔH3<ΔH2 6.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对熟石灰的悬浊液加热,悬浊液中固体质量增加 B.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式收集氯气 C.打开汽水瓶,有气泡从溶液中冒出 D.向稀盐酸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盐酸中氢离子浓度降低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锌跟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加入少量CuSO4溶液能提高反应速率②镀层破损后,白铁(镀锌的铁)比

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复习(人教版)教学教材

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复习(人教版)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复习 第一章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一章测试题(经典含解析)

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测试题(A卷) (45分钟,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列措施不能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是() A.利用太阳能制氢燃料B.用家用汽车代替公交车 C.利用潮汐能发电D.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 2. 未来氢气将作为新能源的优点的是() 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 ③氢气是一种再生能源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热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浓H2SO4稀释 ④固体NaOH溶于水⑤ H2在Cl2中燃烧⑥弱酸电离 A、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②⑤ D、①③⑤ 4.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一定有化学键的变化B.一定会产生新的物质 C.一定有物质状态的变化D.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5.25℃、101 kPa下,2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H2(g)+O2(g) == 2H2O(1) △H=―285.8kJ/mol B.2H2(g)+ O2(g) == 2H2O(1) △H=+571.6 kJ/mol C.2H2(g)+O2(g) == 2H2O(g) △H=―571.6 kJ/mol D.H2(g)+1/2O2(g) == H2O(1) △H=―285.8kJ/mol 6.热化学方程式C(s)+H2O(g) ==CO(g)+H2(g);△H =+131.3kJ/mol表示()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能量 B.1mol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3kJ热量 C.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131.3kJ 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1kJ 7.已知25℃、101kPa条件下: 4Al (s) + 3O2 (g) == 2Al2O3 (s) △H = -2834.9 kJ·mol-1 4Al (s) +2O3 (g) ==2Al2O3 (s) △H = -3119.91 kJ·mol-1 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B.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综合检测(四).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鼎尚图文收集整理 综合检测(四)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所示,将铁棒和石墨棒插入1 L 1 mol·L-1食盐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电键K与N连接,铁被保护不会腐蚀 B.若电键K与N连接,正极反应式是4OH--4e-===2H2O+O2↑ C.若电键K与M连接,将石墨棒换成铜棒,可实现铁棒上镀铜 D.若电键K与M连接,当两极共产生28 L(标准状况)气体时,生成了1 mol NaOH 【解析】A项,若电解K与N连接,则形成原电池,铁作负极,被腐蚀,不正确;B项,若电键K与N连接,正极反应式是O2+2H2O+4e-===4OH-,不正确;C项,若电键K与M连接,将石墨棒换成铜棒,则形成电解池,若要在铁棒上镀铜,电解质溶液不能用食盐水,而应用硫酸铜溶液,故不正确;D项,若电键K与M连接,为电解食盐水,根据反应方程式:

解得x=1,V=22.4,即1 mol氯化钠全部被电解完,产生1 mol氢氧化钠,而现在产生气体为28 L,表明电解完氯化钠后继续电解水,但生成氢氧化钠的量不变,即生成了1 mol NaOH。 【答案】 D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电解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②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③金属和石墨导电均为物理变化,电解质溶液导电是化学变化④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电解的原理有可能实现⑤电镀过程相当于金属的“迁移”,可视为物理变化 A.①②③④B.③④ C.③④⑤D.④ 【解析】①应为电能转变成化学能,②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⑤发生了化学变化。 【答案】 B 3.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A.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 B.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O2+2H2O+4e-===4OH- C.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纯铜,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 D.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正极反应式:Fe-2e-===Fe2+ 【解析】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所以A正确;氢氧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式:O2+2H2O+4e-===4OH-,所以B 错误;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应该是粗铜,所以C错误;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负极反应式:Fe-2e-===Fe2+,所以D错误,只有选项A正确。 【答案】 A 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套)考点大全集(打印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册)考点大汇总(打印版) 考点1 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能量的常见转化形式, 重点分析化学能与热能、电能之间的转化, 涉及键能与化学能之间的关系及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形式. 【精确解读】 1.化学反应中的能力变化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常见能量转化有: ①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如铜、锌形成原电池, 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②化学能和热能的相互转化.燃料燃烧产生能量最终带动发电机发电, 将化学能转化 为电能; ③化学能和光能、风能的相互转化等. 【精细剖析】 1.判断化学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的方法: 一看, 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二看, 产生了什么, 如果是热量, 则转化为热能;如果产生了电, 则是转化为电能, 如果产生了光, 则是转化为光能. 【典例剖析】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等能相互转化.关于化学能与其他能量相互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 B.铝热反应中, 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 C.图I所示的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D.图II所示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答案】A 【变式训练】模拟植物的光合作用, 利用太阳能将H2O和CO2化合生成二甲醚(CH3OCH3), 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H+由交换膜右侧向左侧迁移 B.催化剂a表面发生的反应是2CO2+12e-+12H+═CH3OCH3+3H2O C.该过程是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D.消耗CO2与生成O2体积比为1:1 【答案】D

【实战演练】 1.下列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其它不同的是( ) A.铝热反应B.燃料燃烧C.酸碱中和反应 D.Ba(OH)2?8H2O与 NH4Cl固体混合 【答案】D 【解析】A.铝粉与氧化铁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故A错误;B.燃料燃烧是放热反应, 故B 错误;C.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故C错误;D.氯化铵晶体与Ba(OH)2?8H2O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故D正确;故答案为D. 2.2016年3月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首先发现:在光、碱性CeO2修饰TiO2的复合纳米材料的催化作用下, 二氧化碳和水可转化为甲烷和一氧化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反应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B.CO2和CH4均含极性共价键 C.产物可能还有O2 D.CO2溶于水呈酸性的原因:CO2+H2O?H2CO3H2CO3?2H++CO32- 【答案】D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符号:△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H为“-”或△H<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为“+”或△H>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l)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 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一、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v) ⑴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⑵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⑶计算公式:v=Δc/Δt(υ:平均速率,Δc:浓度变化,Δt:时间)单位:mol/(L·s)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习题(附答案)

二、习题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A.化学变化过程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 B.化学反应可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C.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多少与其反应物的质量有关 D.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都是以热能形式表现出来的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焓变是指1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B.当反应放热时ΔH>0,当反应吸热时ΔH<0 C.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D.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能量大于生成物能量时,反应放热,ΔH为“-” 3.下列过程能肯定是放热反应的是(A) A.燃烧B.分解C.凝华D.溶解 4.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的是(D)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硫在氧气中燃烧D.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 5.对于放热反应:2H2(g)+O2(g)=2H2O(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 B.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 C.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等于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 D.反应物H2和O2比产物H2O稳定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仅指反应放出的热量 B.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的个数C.所有的燃烧都是放热反应 D.热化学方程式中分子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分数 7.已知1 mol白磷转化成红磷,放出18.39 kJ的热量,又知:P4 (白,s)+ 5O2(g)===2P2O5(s) ΔH1, 4P(红,s)+5O2(g)===2P2O5(s)ΔH2 。则ΔH1和ΔH2的关系正确的是(B) A.ΔH1>ΔH2 B.ΔH1<ΔH2 C.ΔH1=ΔH2 D.无法确定 8.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Δ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C) ①C(s)+O2(g)=CO2(g)ΔH1,C(s)+O2(g)=CO(g)ΔH2 ②S(s)+O2(g)=SO2(g)ΔH3,S(g)+O2(g)=SO2(g)ΔH4 ③H2(g)+O2(g)=H2O(l)ΔH5,2H2(g)+O2(g)=2H2O(l)ΔH6 ④CaCO3(s)=CaO(s)+CO2(g)ΔH7,CaO(s)+H2O(l)=Ca(OH)2(s)ΔH8 A.①B.④C.②③④D.①②③ 9.在25 ℃、101 kPa下,1 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下 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B) A. CH3OH(l)+O2(g)=CO2(g)+2H2O(l) ΔH=+725.76 kJ·mol-1 B.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1451.52 kJ·mol-1 C.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725.76 kJ·mol-1 D.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1451.52 kJ·mol-1 10.含2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放出28.7 kJ热量,下列 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D)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检测题及答案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硫溶于水能导电,故二氧化硫属于电解质 B.硫酸钡难溶于水,故硫酸钡属于弱电解质 C.硫酸是强电解质,故纯硫酸能导电 D.氢氧根离子浓度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导电能力相同 2.在下列实验方法中,不能证明醋酸是弱酸的是() A.25 ℃时,醋酸钠溶液呈碱性 B.25 ℃时,0.1mol·L-1的醋酸的pH约为3 C.25 ℃时,等体积的盐酸和醋酸,前者比后者的导电能力强 D.25 ℃时,将pH=3的盐酸和醋酸稀释成pH=4的溶液,醋酸所需加入的水多 3.将①H+②Cl-③Al3+④K+⑤S2-⑥OH-⑦NO-3⑧NH+4分别加入H2O中,基本上不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是() A.①③⑤⑦⑧B.②④⑦ C.①⑥D.②④⑥⑧ 4.pH相同的氨水、NaOH和Ba(OH)2溶液,分别用蒸馏水稀释到原来的X、Y、Z倍,稀释后三种溶液的pH仍然相同,则X、Y、Z的关系是() A.X=Y=Z B.X>Y=Z C.X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套)最全考点全集(打印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册)最全考点汇总(打印版) 考点1 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巩固对盖斯定律的理解, 提升应用盖斯定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是灵活应用盖斯定律. 【精确解读】 1.内容: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 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即化学反应热只与其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 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 2.应用: a.利用总反应和一个反应确定另一个反应的热效应; b.热化学方程式之间可以进行代数变换等数学处理; 3.反应热与键能关系 ①键能:气态的基态原子形成1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键能既是形成1mol化学键所释 放的能量, 也是断裂1mol化学键所需要吸收的能量. ②由键能求反应热:反应热等于断裂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为“+”)和形成生成 物中的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为“-”)的代数和.即△H=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E反-∑E生 ③常见物质结构中所含化学键类别和数目:1mol P4中含有6mol P-P键;1mol晶体硅中含 有2mol Si-Si键;1mol金刚石中含有2molC-C键;1mol二氧化硅晶体中含有4mol Si-O 键. 【精细剖析】 1.盖斯定律的使用方法:

①写出目标方程式; ②确定“过渡物质”(要消去的物质); ③用消元法逐一消去“过渡物质”. 例如: ①Fe2O3(s)+3CO(g)=2Fe(s)+3CO2 △H1 ②3Fe2O3(s)+CO(g)=2Fe3O4(s)+CO2(g)△H2 ③Fe3O4(s)+CO(g)=3FeO(s)+CO2(g)△H3 求反应FeO(s)+CO(g)=Fe(s)+CO2(g)△H4的焓变 三个反应中, FeO、CO、Fe、CO2是要保留的, 而与这四种物质无关的Fe2O3、Fe3O4要通过方程式的叠加处理予以消去, 先②+③×2-①×3先消除Fe3O4, 再消除Fe2O3, 得到④6Fe(s)+6CO2(g)=6FeO(s)+6CO(g)△H5, ④逆过来得到 ⑤6FeO(s)+6CO(g)=6Fe(s)+6CO2(g)-△H5, 再进行⑤÷6, 得到△H4=-; 2.计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①热化学方程式可以进行方向改变, 方向改变时, 反应热数值不变, 符号相 反;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和反应热可以同时改变倍数; ③热化学方程式可以叠加, 叠加时, 物质和反应热同时叠加; ④当对反应进行逆向时, 反应热数值不变, 符号相反. 【典例剖析】己知:Mn(s)+O2(g)═MnO2(s)△H l S(s)+O2(g)═SO2(g)△H2 Mn(s)+S(s)+2O2(g)═MnSO4(s)△H3 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H2>0 B.△H3>△H1 C.Mn+SO2═MnO2+S△H=△H2-△H1 D.MnO2(s)+SO2(g)═MnSO4(s)△H═△H3-△H2-△H1 【答案】D

(完整版)化学选修4(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全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Q):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符号:△H(2).单位:kJ/mol(3)△H=H(生成物)-H(反应物) 3.微观角度解释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H为“-”或△H<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为“+”或△H>0 注:(高中阶段Q与△H二者通用) (4)影响晗变的主要因素:①发生变化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在其他条件一定时与变化物质的物质的量程正比。②物质的温度和压强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一章练习题

选修4 第一章习题 1、 据报道,某国一集团拟在太空建造巨大的激光装置,把太阳光变成激光用于分解海水制氢:↑+↑222O 2H O 2H 激光,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①水的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 ②氢气是一级能源 ③使用氢气作燃料有助于控制温室效应④若用生成的氢气与空气中多余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储存起来,可以改善生存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氢气是二级能源,其燃烧产物是H 2O,有助于控制温室效应。 2、 与我国的“神舟六号”采用液态燃料作推进剂不同,美国的航天飞机用铝粉与高氯酸铵(NH 4ClO 4)的混合物为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反应,其方程式可表示为:↑+↑+↑+↑?2222442O Cl O 4H N ClO 2NH ;ΔH <0,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 错误 的是() A.上述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上述反应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航天飞机飞行 C.反应从能量变化上说,主要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动能 D.在反应中高氯酸铵只起氧化剂作用 答案D 解析该反应中高氯酸铵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3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下划线处表示燃烧热 的是() A.NH 3(g)+45O 2(g)NO(g)+4 6H 2O(g);ΔH =-a kJ ·mol -1 B.C 6H 12O 6(s)+6O 2(g)6CO 2(g)+6H 2O(l);ΔH =-b kJ ·mol -1 C.2CO(g)+O 2(g)2CO 2(g); ΔH =-c kJ·mol -1 D.CH 3CH 2OH(l)+2 1O 2(g)CH 3CHO(l)+H 2O(l);ΔH =-d kJ ·mol -1 答案B 解析根据燃烧热的定义:在101 kPa 时,1 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叫该物质的燃烧热。 A 、NO 不是稳定的化合物 B 、正确 C 、应是1mol 物质完全燃烧 D 、在101Kpa 室温下(25摄氏度)乙醛是气体 并且乙醛不是稳定的氧化物 产物应是二氧化碳和水 4、 已知充分燃烧a g 乙炔气体时生成1 mol 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 ,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正确 的是() A.2C 2H 2(g)+5O 2(g)4CO 2(g)+2H 2O(l);ΔH =-4b kJ·mol -1 B.C 2H 2(g)+2 5O 2(g)2CO 2(g)+H 2O(l); ΔH =2b kJ · mol -1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测试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中化学选修4 第三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 小题,共48 分) 1.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在室温下,平均每n 个水分子中只有1 个水分子发生了电离,则n 的值是 ()A.1×10-14 B.55.6×107 C.107 D.55.6 2.下列溶液一定是碱性的是()A.pH=8 的某电解质的溶液 B.c(OH-)>1×10-7mol/L C.溶液中含有OH- D.溶液中c(OH-)>c(H+) 3.已知某温度下,四种一元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 a(HCN)=6.2×10-10 mol/L、K a(HF)=6.8×10-4 mol/L、K a(CH3COOH)=1.8×10-5 mol/L、K a(HNO2)=6.4×10-6 mol/L。物质的量浓度都为0.1 mol/L 的下列溶液中,pH 最小的是()A.HCN B.CH3COOH C.HF D.HNO2 4.0.1mol/L K CO3溶液中,若使c(CO32-)更接近0.1 mol/L,可采取的措施是() 2 A.加入少量盐酸B.加KOH 固体C.加水D.加热 5.在已达到电离平衡的0.1 mol/L 的醋酸溶液中,欲使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同时使溶液的pH 降 低,应采取的措施是()A.加少量盐酸B.加热C.加少量醋酸钠晶体D.加少量水6.将足量的BaCO3粉末分别加入下列溶液中,充分溶解至溶液饱和。各溶液中Ba2+的浓度最小的为 ()A.10 mL 0.2 mol/LNa2CO3溶液B.40 mL 水 C.50 mL 0.01 mol/L 氯化钡溶液D.100 mL 0.01 mol/L 盐酸 7.下列有关滴定操作的顺序正确的是() ① 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② 用蒸馏水洗涤玻璃仪器;③ 用标准溶液润洗盛装标准溶液的滴定管, 用待测液润洗盛待测液的滴定管;④ 装标准溶液和待测液并调整液面(记录初读数);⑤ 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于锥形瓶中;⑥ 滴定操作 A.①③②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②③①④⑤⑥D.④⑤①②③⑥ 8.要使K S 溶液中[K+]/[S2-]的比值变小,可加入的物质是() 2 A.适量盐酸B.适量NaOH 溶液C.适量KOH 溶液D.适量KHS 溶液 9.在Ca(OH) (K sp=5.5×10-6)、Mg(OH)2(K sp=1.2×10-11)、AgCl(K sp=1.56×10-10)三种物质中,下列说 2 法正确的是()A.Mg(OH)2的溶解度最小B.Ca(OH)2的溶解度最小 C.AgCl 的溶解度最小D.同下Ksp 越大的溶解度也越大 10.在室温下,等体积的酸和碱的溶液混合后,pH 一定少于7 的是() A.pH=3 的HNO3跟pH=11 的KOH B.pH=3 的盐酸跟pH=11 的氨水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精心收集**整理制作) 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 广州市高二化学中心组提供2008.9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错选0分,漏选2分,共50分。)1.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①天然气②煤③核能④石油⑤太阳能⑥生物质能⑦风能⑧氢能 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③⑤⑥⑦⑧D.③④⑤⑥⑦⑧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 B.生成物全部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时,反应为吸热反应 C.反应产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时,反应吸热,ΔH>0 D.Δ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计量系数无关 3.下列过程中△H小于零的是 A. 氯酸钾分解制氧气 B. 氯化铵分解得氨气 C.碳酸钙分解得二氧化碳 D. 实验室制备氢气 4.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且氧气中1 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水蒸气中1 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则氢气中1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A.920 kJ B.557 kJ C.436 kJ D.188 kJ

5.同温同压下,已知下列各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各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热最小的是A.2A ( l ) + B ( l ) = 2C (g ) △H1 B.2A ( g ) + B ( g ) = 2C (g ) △H2 C.2A ( g ) + B ( g ) = 2C ( l ) △H3 D.2A ( l ) + B ( l ) = 2C ( l ) △H4 6.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为:H+(aq)+OH-(aq)=H2O(l)△H =-57.3KJ·mol-1。分别向1L 0.5mol·L-1的Ba(OH)2的溶液中加入①浓硫酸;②稀硫酸;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的热效应分别为△H1、△H2、△H3,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H1>△H2>△H3B.△H1<△H2<△H3 C.△H1>△H2=△H3D.△H1=△H2<△H3 7.将铁粉和硫粉混合后加热,待反应一发生即停止加热,反应仍可持续进行,直至反应完全生 成新物质硫化亚铁。这现象说明了 A.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C. 铁粉和硫粉在常温下难以发生反应 D. 硫化亚铁的总能量高于铁粉和硫粉的总能量 8.以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则关于热化学方程式C2H2 ( g ) +5/2O2 ( g ) →2CO2 ( g )+H2O ( l ) △H = —1300kJ / mol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10 N A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放出1300kJ的能量 B. 当1 N A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体时,吸收1300kJ的能量 C. 当2 N 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kJ的能量 D. 当8 N 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kJ的能量 9.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 A.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 B.由C(石墨)→C(金刚石) ΔH = +119 kJ·mol—1可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C.在稀溶液中:H++OH-===H2O ΔH = -57.3 kJ·mol—1,若将含1mol CH3COOH的醋酸溶液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 D.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 O2(g)===2H2O(l)ΔH = +285.8 kJ·mol—1 10.一些盐的结晶水合物,在温度不太高时就有熔化现象,即熔溶于自身的洁净水中,又同时吸收热量。他们在塑料袋中经日晒就熔化,又在日落后缓慢凝结而释放热量。故可用于调节室内温度,或用作夏日防暑的枕垫或坐垫,这些物质可称之为热材料。现有几种盐的结晶水合物有关数据如下:

人教版重点高中化学选修四检测题及答案

精心整理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硫溶于水能导电,故二氧化硫属于电解质 B.硫酸钡难溶于水,故硫酸钡属于弱电解质 C.硫酸是强电解质,故纯硫酸能导电 pH + 2 NaF C.HCN的电离平衡常数是② D.HNO2的电离平衡常数是③ 6.下列各种情况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为() A.pH=7的溶液中:Fe3+、Cl-、Na+、NO-3 B.由水电离出的c(H+)=1×10-13mol/L的溶液中:Na+、CO2-3、Cl-、K+ C.pH=1的溶液中:NH+4、Cl-、Cu2+、SO2-4 D.无色溶液中:Al3+、HCO-3、I-、K+ 7.若pH=3的酸溶液和pH=11的碱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呈酸性,下列叙述正确的()

A.生成一种强酸弱碱盐 B.弱酸溶液和强碱溶液反应 C.强酸溶液与弱碱溶液反应 D.一元强酸溶液与一元强碱溶液反应 8.等物质的量下列各状态的电解质,自由离子数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①熔融的NaHSO4②NaHSO4溶液③NaHCO3溶液④H2CO3溶液 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 C.②③①④D.②①③④ -1 ) A.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个数:②>① B.溶液中阴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②>① C.①溶液中:c(CO2-3)>c(H2CO3) D.②溶液中:c(HCO-3)>c(H2CO3) 14.若室温下0.1mol·L-1NaX溶液中pH=9,则该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的X-占全部X-的() A.0.01% B. 0.09% C.1.0% D.无法确定 15.用1.0mol·L-1NaOH溶液中和某浓度硫酸溶液时,其pH和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原

高中化学选修4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人教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课本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1.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叫做反应热,在恒压条件下,它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 焓变,符号是ΔH,单位是kJ/mol。例如1mol H 2(g)燃烧,生成1mol H 2 O(g),其反应热ΔH=-241.8 kJ/mol。 2.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 分子。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当反应完成时,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大,则此反应为放热反应;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小,反应物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第一节燃烧热能源 1.在生产和生活中,可以根据燃烧热的数据选择燃料。如甲烷、乙烷、丙烷、甲醇、乙醇、氢气的燃烧热值均很高,它们都是良好的燃料。 2.化石燃料蕴藏量有限,不能再生,最终将会枯竭,因此现在就应该寻求应对措施。措施之一就是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农牧业废料、高产作物(如甘蔗、高粱、甘薯、玉米等)、速生树木(如赤杨、刺槐、桉树等),经过发酵或高温热分解就可以制造甲醇或乙醇。由于上述制造甲醇、乙醇的原料是生物质,可以再生,因此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是应对能源危机的一种有效措施。 3.氢气是最轻的燃料,而且单位质量的燃烧热值最高,因此它是优异的火箭燃料,再加上无污染,氢气自然也是别的运输工具的优秀燃料。在当前,用氢气作燃料尚有困难,一是氢气易燃、易爆,极易泄漏,不便于贮存、运输;二是制造氢气尚需电力或别的化石燃料,成本高。如果用太阳能和水廉价地制取氢气的技术能够突破,则氢气能源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甲烷是一种优质的燃料,它存在于天然气之中。但探明的天然气矿藏有限,这是人们所担心的。现已发现海底存在大量水合甲烷,其储量约是已探明的化石燃料的2倍。如果找到了适用的开采技术,将大大缓解能源危机。 5.柱状图略。关于如何合理利用资源、能源,学生可以自由设想。在上述工业原材料中,能源单耗最大的是铝;产量大,因而总耗能量大的是水泥和钢铁。在生产中节约使用原材料,加强废旧钢铁、铝、铜、锌、铅、塑料器件的回收利用,均是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的措施。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解析(B卷)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测评卷(B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对于A2+3B22AB3反应来说,以下反应速率表示反应最快的是() A.v(AB3)=0.5 mol/(L· min) B.v(B2)=0.6 mol/(L· min) C.v(A2)=0.4 mol/(L· min) D.无法判断 解析:A项由v(AB3)=0.5mol/(L· min)可推出v(A2)=0.25 mol/(L·m in);B项由v(B2)=0.6mol/(L· min),可得v(A2)=0.2 mol/(L·m in),由此可知表示反应最快的是C项。 答案:C 2.(2009·杭州高二检测)在一定温度下的刚性密闭容器中,当下 列哪些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下述反应:A(s)+2B(g)C(g)+D(g)已达到平衡状态()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各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解析:解题时明确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志是变量不再发生变化。特别注意A的状态为固体。由于A为固体,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 相等,在刚性容器中整个反应过程中压强不变,故A、D错;由于A 为固体,气体的质量在反应中会发生变化,直到达平衡状态,ρ=m V ,

由于V不变,故混合气体的密度平衡前后会发生变化,不变时即达 到平衡,B对;任何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均可表明达到平衡状态, C对。 答案:BC 3.下列是4位同学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一章后,联系工业生产实际所发表的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 B.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 C.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提高原料转化率 D.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原料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产品 解析:化学反应速率是研究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化学平衡是研究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 答案:C 4.常温常压下,注射器甲中装有NO2气体,注射器乙中装有相同体积的空气,注射器与U形管连通,如图所示,打开两个止水夹,同时向外拉两注射器的活塞,且拉动的距离相等,将会看到U形管中液面(不考虑此条件下NO2与水的反应)() A.a端上升,b端下降 B.a端下降,b端上升 C.U形管中液面无变化D.无法判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