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明清文学名词解释

明清文学名词解释

、拟话本:拟话本是文人模拟话本形式而作的小说,现在多用以指明代文人模拟话本而写的短篇小说。这类作品已不是供艺人演讲之用,而实成为一种供案头阅读的作品。

3、章回体:我国古代长篇小说所采用的主要形式,是分回标目,把复杂的故事情节分为若干段落,每个段落为一回。每回前用两句对偶的文字标目,概括本回故事的主要内容,称为回目。凡是采用这种形式写的长篇小说,就称为章回小说。

4、神韵说:是由康熙诗坛著名诗人王士禛提出了的诗歌理论,主张以“神韵”论诗,其主旨与锺嵘《诗品》的“滋味说”、司空图的“韵外之致”大体相同,而以“不得一字,尽得风流”和“羚羊挂角,无计可求”为最高境界,指出所谓神韵,是要求诗歌具有含蓄深蕴、言尽意不尽的特点,以此为宗旨,对清幽淡远、不可凑泊而富有诗情画意的诗特别推崇,如唐代王维、孟浩然的诗。

5、公安派:晚明文学领域中出现了一个具有相当影响的文学派别,主要人物有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其中以袁宏道的影响最为突出。因为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故称公安派。此派提倡“性灵说”,提出在诗歌创作上“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反对拟古蹈袭,着眼于作家自己的创造,注重信手而成、随意而出的写作态度,提出了一系列体现晚明文学新价值观的理论主张。

竟陵派:晚明文学领域中,继公安派之后,崛起的以锺惺、谭元春为代表的文学流派,在文坛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锺、谭均是湖北竟陵人,故称竟陵派。该派受到公安派的影响,提出重“诗情”,重“性灵”,提倡学古要学习古人的精神,以开导今人心窍,积储文学底蕴。

6、唐宋派:嘉靖年间,文坛中出现的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另一文学复古流派,在当时有着一定的影响。该文学派别将李梦阳、何景明等前七子师法秦汉作为自己反拨的对象,提倡唐宋文风,在总体上主要推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等唐宋古文名家,在创作主张上注重文以明道的做法。

7、桐城派:在康熙年间由安徽桐城人方苞开创,同乡刘大櫆、姚鼐等继承发展,是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派别。方苞首倡“义法说”,要求散文内容纯正,文词清雅;刘大櫆对“义法”理论进行丰富和拓展;姚鼐在桐城派中地位最高,主张道与义合,天与人一,义理、考据、词章合一。桐城派分支阳湖派,以恽敬、张惠言为代表,桐城派馀脉是道光末叶曾国藩领导的湘乡派和曾门弟子,声威重振,呈一时之盛,但已是回光返照的末势。

8、性灵派:乾嘉诗坛中独树一帜的诗派,影

响甚大,袁枚为其代表人物。袁枚标举性灵说,宣扬性情至上,肯定情欲合理,在“性”与“情”上,主张“情”求“性”,突出尊情;在言志与言情上,认为“诗言志,言诗之必本乎性情也”,强调情是其诗论的核心,男女是真情的本源。

9、格调说:乾嘉诗坛中,由沈德潜提出的诗歌理论说。他以儒家诗教为本,论诗倡导格调说,尊唐抑宋,使诗歌“去淫烂以归雅正”,起到“和性情、厚人伦、匡政治”的教化作用,鼓吹“温柔敦厚,斯为极则”,要求诗歌创作“一归于中正和平”。他以唐人为楷式,以古诗为源头,选辑《古诗源》、《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等,树立学习范本,使“格调说”影响颇大。

10、肌理说:乾嘉诗坛中,由翁方纲提出的诗歌理论说。他论诗提倡肌理说,主张“为学必以考证为准,为诗必以肌理为准”。“肌理”二字源于杜甫《丽人行》“肌理细腻骨肉匀”之句,用来论诗,包括义理与文理。义理为“言有物”,指以六经为代表的合乎儒家道德规范的思想与学问;文理为“言有序”,指诗律、结构、章句等作诗之法。

11、前七子:指在明代中期出现的李梦阳为核心代表的文学复古流派,成员还有何景阳、王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何王廷相。他们以复古自命,师法秦汉,重视古人诗文法度格调和时政题材,诗作与反映人民生活相联系,其弊病在于过多重视古人诗文法度格调以至于束缚了创作手脚。他们主要活动在弘治、正德年间,至嘉靖初则逐渐偃旗息鼓。他们的文学复古在某种意义上具有重寻文学出路的意味,但是复古的实质在于借助复古手段与欲达到变革的目的。

12、后七子:嘉靖中期,出现的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文学复古流派。成员还有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复古主张在很大程度上承接李梦阳等前七子的主张,但在学古过程中对法度格调的讲究更趋于强化和具体化,在格调说中重情色彩,其弊病也在于过分注重对古体的揣度模拟,以至于难脱蹈袭的窠臼。

诸宫调:是相对于限用于一个宫调的说唱形式而言,其唱的部分用多种宫调串接而成,其中插入一定的说白,与唱词配合,叙述有人物、情节的唱片故事。而每种诸宫调,则由若干曲牌联成短套,套曲少则一二首,多则十多首。

15、南洪北孔:康熙剧坛上最成功、最有影响的作品是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洪昇为钱塘(今杭州)人,孔尚任为曲阜人,被称为“南洪北孔”。两剧的作者都以其剧而肇祸,一个革除了监生资格,一个罢了官。

16、衬字:指曲中句子本格以外的字,增加

衬字,突破词的字数、限制,使曲词字数可以随着旋律的往复而自由伸缩增减,较好地解决了诗的字数整齐单调与乐的节奏、旋律繁复变化之间的矛盾,从而在艺术上,让语言口语化、通俗化,并使曲意诙谐、活泼,穷形尽相。

17、散曲:是继诗、词之后金元时期我国北方兴起的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新体式,包括小令合套数;其产生于民间的俗谣俚曲,元人称为“乐府”或“今乐府”。

18、花雅之争:昆曲被称为雅部,地方戏被成为花部;戏曲发展到清中叶发生了一个重要转折——自明中叶以来占主导地位的昆曲为丰富生活气息的地方戏所取代,但地方戏虽大受民众的爱好和欢迎却不登大雅之堂,被统治者排抑,昆腔则受到统治者钟爱,给以扶持,两者争胜的过程被称为“花雅之争”。

15、晚明小品文成就最高的人——张岱(袁宏道)。

16、陈维崧诗风:以豪情抒悲愤。(其为阳羡派领袖,风格源于辛弃疾,也学苏轼逸怀语气,却不太洒脱,作品内容广泛,注重反映重大社会问题和民生疾苦,词风豪放,气魄雄伟,语言直俊,平生所作一千2八百余首,居今词人之冠。)

20、元散曲的主要形式——小令和散曲。

24、明代四大传奇——《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

25、张可久的散曲作品集——《苏堤渔唱》《小山乐府》

26、“曲状元”是指——马致远。

27、临川四梦: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

28、《南词叙录》的作者——一般认为是徐渭所作,是第一步研究宋元南戏和明初戏文的专著,对传奇作家们也产生过极大的鼓舞作用。(著录和批评明代传奇的专书)

33、徐渭《四声猿》——《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楼》、《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

34、元散曲作家“曲中双璧”——张可久、乔吉。

35、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昆腔演唱的优秀剧本是——梁辰鱼《浣纱记》

36、王国维说“元人第一”是指——关汉卿

37、高启诗风:高启,“吴中四杰”之一,是明初诗人中最有成就的一位,《四库全书》称他:“天才高逸,实居明一代诗人之上”,其诗歌饱含元明之际这一特定时代的现实内容:反映战乱,表达志趣,兼采交长,诗风豪健。

2、《金瓶梅》中西门庆形象的社会意义

西门庆是十六世纪晚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官僚资本家的典型。他心狠手辣,不择手段;调风戏月,荒淫好色;依仗权势,贪赃枉法;诡谲狡诈,愚蠢至极。

《金瓶梅》塑造的西门庆人物形象既具有赤裸裸的 狠毒,贪婪,鄙俗,纵欲无情的主导倾向,也

兼有仗义疏财,儒雅情志,不乏真情实爱的 次要成份。为什么在当时社会 会有这样贪财、好色、玩权的商人、恶棍呢,这要跟当时的社会背景联系起来。

明代中后期,社会黑暗,官场腐败,都达到了一种极致,最高统治者穷奢极欲,不理朝政,出现宦官,佞臣相继专政的局面。所以象西门庆这样的恶霸,官商才能如鱼得水,这也是 对晚明社会的腐败现象做了深刻的揭露。

5、《西游记》的艺术成就

(1)作者成功地运用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创造出了一个完整的神话世界。在那个世界里,天庭地府,龙宫魔窟,仙佛斗法,神怪争战,真是五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这些描写并非是一味荒唐怪诞,而是蕴涵社会内容,是对现实社会的折射。神话的描写和闲事批判结合是《西游记》的基本艺术特征。

(2)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善于把社会化的个性,超自然的神性几某些动物的特征和谐地融化为一个艺术整体。如在孙悟空的身上,既有劳动人民的机警智慧的优秀品质,又有神的变化、云来雾去的神通,还有猴子的机灵敏捷、腾跳好动的本性。

(3)幽默讽刺与诙谐有趣的艺术风格。

A主要人物孙悟空,赋予幽默诙谐的个性特征,他的语言动作无不具有轻松的幽默感B对猪八戒的缺点的善意的 嘲笑C在一些情节中穿插一些可笑的事务和有趣的对话,对人情世态进行挖苦讽刺,使人感到诙谐有趣D语言也有幽默,诙谐,流畅明快的特点。

《西游记》表现了高超的讽刺艺术,既诙谐有趣,又隽永有味,同时表达了作者的激愤之情。

7、《儒林外史》的艺术特色:

一、独特的结构艺术:虽云长篇,颇同短制。没有一个主要人物统领全文,没有一件主干事件贯穿全书。其特点是前一个人物引起后一个人物,前一事件连着后一事件,将涉及到的人和事按照逻辑意义作连缀展览,尊重客观再现,用寻常细事,通过精细的白描来再现生活,将三教九流人物推上舞台,展示出一幅幅社会风俗画。

二、鲜明的个性化特点。人物肖像的真实细致描写,摆脱古人的脸谱化,通过平凡人的生活写出平凡人的真实性格。

三、全面的讽刺艺术。1、据实摹写,情伪毕现。 2、对照法,将人物前后相悖的语言,行为对照,在不经意间显示出真面目。3、点破法。顺其听使,攻其所避。4、合理夸张。5、人物取名上也极具讽刺意义。

8、拟话本与话本的区别

“话本”是宋元至明初“说话人”演讲故事用的底本,即供说话演唱的底本。拟话本则是文人模拟话本形式而作的小说,现在多用以指明代文人模拟话本而写的短篇小说。这类作品已不是供艺人演

讲之用,而实 成为一种供案头阅读的作品。如冯梦龙的“三言”中的一部分作品和凌蒙初的“二拍”中的作品就是“拟话本”的代表。

9、《聊斋志异》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1)注意人物形象的个性化和多样化。

(2)善于、精于、巧于编织故事,形成曲折离奇的情节,造出引人入胜的境界。“处处为惊魂骇魄之文,却笔笔作流风回云之势”,大起大落,有如瀑布飞泉,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3)善于写景状物以烘托人物性格。如《婴宁》。

(4)语言精炼,词汇丰富,句法多变。在创造性地运用古代文学语言地同时,适当提炼了当代口语方言,在单行奇句中,选用骈词俪语,错落有致,典雅工丽,增强了作品地形象性、生动性和表现力。

10、《聊斋志异》涉及那些方面的思想内容?

(1)揭露了官府黑暗,官贪吏虐,豪绅为富不仁的现实,展示了封建社会末期政治的腐败,国家机器衰朽的景象。

(2)对科举弊制的批判,其中多数篇章揭露了考官的昏庸和考试舞弊风。

(3)赞美纯真的爱情,讴歌美好的心灵,书中涉及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的篇什最多。

(4)对诚信,行善,侠义行为的旌扬。

11、元杂剧的体制特点

(1)一般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有的再加一个“楔子”;每折相当于今天的一幕。

(2)演剧角色可分为末、旦、净三类。末分正末、副末、外末、小末等;旦分正旦、副旦、贴旦、搽旦、小旦等。

(3)在音乐上,一折只采用一个宫调下的一套曲词演唱,不相重复,而且一韵到底。

(4)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个人主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

12、《西厢记》“长亭送别”景物描写的作用

“长亭送别”着重描写莺莺和 张生浓重的离情别恨,进一步揭示封建礼教门第观念的冷酷无情。其情节单纯,甚至没有正面展开人物之间的戏剧冲突,它的景物描写主要有两个作用:

(一)细腻刻画人物心理情态,带有浓郁抒情意味。

(1)以景寓情,融情于景。如开头【端正好】描绘秋萧索景象和凄凉气氛,烘托了莺莺的浓重离愁,结尾的【一煞】和【尾】二曲,写莺莺目送张生远去,青山疏离远隔,淡烟暮霭遮蔽,眼望茫茫的残阳古道,耳听秋风马嘶,生动地展现了一幅“离愁渐远渐无穷。”的情景。

(2)让人物在情节的发展中触景生愁,直抒臆胸:如莺莺看到车儿马儿,离愁和怨恨简直如火山喷发;在饯别中,又借“把盏”“劝食”让莺莺尽情地抒发她塞满愁肠的苦情,所以这些情景细致的描写,都形象地刻画出人物细腻的心理,有着浓郁的抒

情意味。

(二)优美的戏剧语言,增添了戏剧的感染力。

熔铸了古典诗词的丽词雅句,形成了一种含蓄凝练、典雅优美的意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