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上海市松江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控(一模)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海市松江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控(一模)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海市松江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控(一模)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海市松江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控(一模)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松江区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试卷

高三历史

(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20分钟) 2015.1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右侧是目前已被发现的最古老的巴比伦地图,上面记载了街道、土地产权、城镇位置。对此能够进行印证的文献材料是 A .《汉谟拉比法典》 B .《十二铜表法》 C .《荷马史诗》 D .《吉尔伽美什》 2.下图中的“?”应填

A .贵族、平民

B .公民、万民

C .平民、贵族

D .罗马人、自由民

3.“他们有权力决定谁来教学,什么时候上课,使用什么课本。凡是反对这些规则的人,

他们有权力驱逐。”材料中反映出的中世纪大学特点是 A .实行分科教学 B .满足世俗需要 C .培养基督教士 D .拥有自治权力 4.?不管谁对伊丽莎白女王讲话均得跪拜,女王抬手示意下跪的人免礼平身;女王行走时,

无论走到何处,迎面的人均双膝跪下。?这一历史场景深刻反映了 A .封建等级制下王室威严 B .等级君主制下英王的尊贵 C .君主专制下国王的权威 D .君主立宪制下国王的荣耀 5.观察下面地图,中间黑色部分应该是

A .西罗马帝国

B .拜占庭帝国

C .奥斯曼帝国

D .阿拉伯帝国

(第5题) (第6题) 6.这张原始村落复原图中能反应出农耕时代特征的是 A .种植植物,兼有饲养家畜

B .定居生活,形成农耕聚落

C .刀耕火种,形成青铜文化

D .过分开垦,造成农业危机

7.右图敦煌壁画中描绘的是哪位皇帝送别一班人马踏上出使西域漫漫征途的情景 A .汉文帝

B .汉景帝

C .汉武帝

D .光武帝 8.严复指出:“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三纲?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 .进化学说

B .人性本善

C .天人感应

D .血缘亲情

9.?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材料体现唐太宗人才选用

的标准是 A .科举出身

B .资历出身

C .亲疏恩怨

D .道德博学 10.西欧封建制度基本确立时期正是中国的 A .春秋战国

B .魏晋时期

C .宋辽对峙

D .明清更替

11.观察右图,符合这一经历的古代统治者是

A .刘邦

B .李世民

C .赵匡胤

D .朱元璋

12.右侧是1584年欧洲人刊印的第一幅中国地图。其绘制

者的身份最有可能是 A .葡萄牙耶稣会士 B .德意志新教徒 C .荷兰殖民探险者 D .佛罗伦萨商人

13.下图统计数据最可能是中国该时期的

A .白银流入量

B .人口的数量

C .棉布出口额

D .国库存银数

14.如果全球化是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

A .西班牙、葡萄牙

B .西班牙、荷兰

C .英格兰、葡萄牙

D .英格兰、法兰西 15.“以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论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国家观念”的奠基者是 A .霍布斯、洛克 B .伏尔泰、孟德斯鸠 C .洛克、卢梭

D .霍布斯、伏尔泰

16.?在一个自由的国家每人都可以自由思想,自由发表意见。每个人都有不可割让的天赋

权利,都是自己思想的主人。?材料表达的思想主张是

A .自由平等、天赋人权

B .自由平等、社会契约

C .民主政治、社会契约

D .民主政体、天赋人权 主要经历:1328年——1344年童年,放牛1344年——1352年做和尚,讨饭1352年——1368年造反1368年——1398年做皇帝主要经历:

1328年——1344年童年,放牛1344年——1352年做和尚,讨饭1352年——1368年造反1368年——1398年

做皇帝

A B C D

A .投资科研,推动工业革命

B .海外扩张,夺取印度殖民地

C .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D .镇压北美殖民地的反抗运动

18.如果说工业革命的第一波是“煤与铁的革命”,那么工业革命的第二波是

A .“钢与电的革命” B.“煤与电的革命” C .“钢与铀的革命” D.“化学与汽车的革命” 19.右图为l834年的漫画《资本和劳工》,其主题是

A .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

B .社会贫富分化严重加剧

C .自由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D .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

20.日本能够以平等条件进入19世纪末世界市场的政治前提是

A .实施明治维新

B .发动甲午战争

C .引进欧美科技

D .加入国际联盟

21.霍布斯鲍姆从整体史观的角度对近代世界历史按《革命的年

代》、《资本的年代》、《帝国的年代》和《极端的年代》进行叙述。其中《帝国的年代》叙述范围应是

A .1789~1848

B .1848~1875

C .1875~1914

D .1914~1991 22.欧洲近世的文明有三个来源:封建制度、希腊哲学、耶稣教。按时序排列准确的是

A .封建制度—希腊哲学—耶稣教

B .希腊哲学—封建制度—耶稣教

C .耶稣教—希腊哲学—封建制度

D .希腊哲学—耶稣教—封建制度

23.在俄罗斯的农村急于建立起一系列管理农民的机构,如村社、乡理事会、乡法院以及选

出的村长、征税官,这是因为

A .彼得一世改革,手工工场大量增加

B .农奴已经解放,需要设立管理机构

C .工业革命开展,需要设立征税机构

D .克里米亚战败,各地农村动荡不安 朝的重要大臣、中华民国总统、中华帝国皇帝。下列图片中符合袁世凯扮演中华民国总统的是

“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是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针对光绪帝连续发布涉及各方面的184条改革诏令的评价。

赫德指出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A.内容上贪大求全与过程中急于求成B.守旧大臣对变法不理解和阳奉阴违C.变法缺乏坚实社会基础和思想准备D.变法提倡文明生活方式不符合国情28.下列图片反映出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特点是

A.集中在东南沿海以轻工业为主B.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较薄弱

C.集中在东南沿海以重工业为主D.由工场手工业转为机器大生产

29.“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金融各个领域,使中国日

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 文中的“此”是指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30.“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文中的“2132年的历史”是指

A.皇帝制度B.中央集权制度C.科举制度D.郡县制度

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每—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l、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31.班固《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班固认为商鞅变法

A.变革了西周以来的社会政治制度

B.实行了奖励军功,耕战并重政策

C.带来了秦国由弱变强、称雄七国

D.标志着春秋战国之际社会大转型

32.16世纪的伦敦,一百年来(每年选举一次)有24个市长是绸缎、丝绒商,17个是呢绒商,14个是食品杂货商,其他每个同业联合会都有六、七个人当选过。此外,伦敦市政参事和众议院议员也往往是12个大型同业联合会的成员。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最深刻的是A.市民通过行会控制市政B.市民通过选举开始参政

C.市民与君主开始共施政D.行会是城市经济的灵魂

33.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演说到:“群起解除专制,并非仇满,实欲合全国人民,无分汉、满、蒙、回、藏,相与共享人类之自由。”对其主张最准确的理解是

A.反对专制统治,主张民族平等B.推翻满族统治,实现三权分立

C.反对专制统治,推翻满族统治D.强调五族共和,共倡自由平等

34.电灯初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殛”。后来则非常欢迎,称其“赛

月亮”,“颇便行人”。对这一历史现象解释最接近历史本质的是

A.社会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B.社会陋习已经彻底的革除

C.对科学新知随实践而改变D.城市居民容易接受新事物

35.以下是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的一幅图——新兴西方的世界(1763年),对此时期世界历史的解读最全面概括的是

A.欧洲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欧洲人在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C.工业革命确立了欧洲在世界的霸权地位 D.中国还尚未觉察到来自欧洲扩张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75分)

36.中世纪伦敦

“伦敦享受着新鲜的空气,笃行着基督的教诲,拥有着坚固的城防以及自然优美的环境,市民以它为荣耀。女人含蓄有礼。伦敦是座幸福的城市,不仅百业俱兴,还是养育高贵人物的摇篮。?——伦敦市民的赞叹(1175年)?你到英国之后,如果要经过伦敦,就赶快穿过去……世界上任何地方污秽邪恶的东西在那里都找得到,不要和餐馆里的人混在一起,不要赌博,不要看戏,不要进酒馆。?

——法国犹太商人对即将前往英国商人的警告(1189年)问题:(12分)

(1)概括材料中“伦敦”的历史状况。(8分)

(2)你如何理解这两人对伦敦的不同认识?(4分)

37.中国古代的官僚体制

任何一制度,亦绝不能历久而不变。历史上一切以往制度俱如是。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

问题:(12分)

(1)简要概述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型历程。(3分)这一转型所反映的本质特征是什么?(2分)

(2)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分)

(3)中国古代的官僚制是如何通过选官制度的完善顺应中央集权需要的?(5分)

38.大学士的见识

材料一:光绪年间,大学士徐桐对有人把美国翻译成?美利坚?十分恼火,说我们中国什么都是美的,美国还有什么可?美?的?我们中国什么事情都顺利,美国还有什么可?利?

的?我们帝国军队的兵器无所不坚,美国还有什么可?坚?的吗??

——刘成禺《世载堂杂忆》材料二: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

——文华殿大学士李鸿章问题:(14分)

(1)概述当时“美利坚”的社会状况。(4分)

(2)你如何理解两位大学士的见识?(10分)

39.思想变革的力量

有学者认为:“18世纪遍及欧美的思想变革运动把人们从偏见和迷信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并提出一系列现代国家观念。”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论证。(12分)

40.梁启超眼中的欧洲

记得一位美国有名的新闻记者赛蒙氏和我闲谈。他问我:?你回到中国干什么事,是否要把西洋文明带些回去。?我说:?这个自然。?他叹一口气说:?唉,可怜。西洋文明已经破产了。?我问他:?你回到美国却干什么。?他说:?我回去就关起大门来等,等你们把中国文明输进来救拔我们。这样说来,欧洲不是整个完了吗??我对於这个疑问,毅然决然答应道:?不然,不然,大大不然。?欧洲百年来物质上精神上的变化都是由‘个性发展’而来,现在还日日往这条路上去做。他和古代中世乃至十八世纪前的文明根本上有不同的一点。从前是贵族的文明受动的文明,而如今却是群众的文明自发的文明。从前的文明是靠少数特别地位特别天才的人来维持他,自然逃不了‘人亡政息’的公例,而今世的文明是靠全社会一般人个个自觉日日创造出来的,所以他的‘质’虽有时比前不如,但他的‘量’却比从前来得丰富,他的‘力’却比从前来得连续。现在的欧洲一言以蔽之,万事万物都是‘群众化’。英国从前种种权利都是很少数的贵族专有,渐渐拿出来给中级的人共享,渐渐拿出来给次中级又次中级乃至最低级的人一齐共享。不独物质上的权利如此,就是学问上艺术上乃至思想上。英国固然是最好的模范,其他各国也都是同一趋势。——梁启超《欧游心影录》1919-1920

问题:(25分)

(1)简要说明梁启超与美国新闻记者对话的时代背景(4分)

(2)概括材料中两个人对中西文明的不同态度(6分)

(3)你如何看待梁启超眼中的欧洲文明?(15分)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

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每—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l、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二、非选择题(共75分)

36.中世纪伦敦(12分)

(1)(8分)

水平1:按照不同角度提取信息,并有相对应的材料依据,6-8分。

城市建设方面,环境优美、城防坚固

思想文化方面,笃信基督教,学校教育开展

市民素质方面,市民具有一定的素质,但社会公共场合比较混乱。

经济发展方面,商品经济兴起

水平2:没有角度,仅有材料史实,3-4分。

水平3:不能全面、有效提取材料中的历史信息。0-2分。

(2)(4分)

水平一:能够从史学思想方法的层面进行依据材料进行深刻分析和阐释,3-4分。

面对同一历史事物和现象,由于立场和身份不同,对于问题的看法和认识也就不同。2分材料一中的人物是伦敦城市的市民,他根据自身的成长过程,通过比较看到了伦敦城市的发展和进步,有自我优越感;材料二中的人物是法国商人,出于自身商业利益和安全的角度,看到更多的是城市的不足和问题。2分

水平二:仅是简单的比较,缺乏历史地分析和阐释,0-2分。

材料一中的人物是伦敦城市的市民,材料二中的人物是法国商人,他们分别属于不同的国家,所以对城市的感受不同。

37、中国古代的官僚体制(12分)

(1)(5分)

历程:(3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内政改革出现了政治制度趋同的倾向。1分秦国的商鞅变法确立了县制。1分秦统一后确立了郡县制度,郡县的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命。1分本质特征(2分):由西周的封邦建国体制向秦的大一统中央集权体制的转变。2分(2)(2分)

从世袭到任命

(3)(5分)

水平一:能够运用核心知识进行全面的概括,4—5分。

秦汉以来,选拔官员主要采用推举方式,依据社会舆论的评价;魏晋南北朝门阀士族凭

借显赫声望把持选举大权。2分

隋唐时期,通过科举制,依据考试成绩,中央政府收归了官员任用的权力。2分

隋唐之后,科举制不断发展完善,一直沿用至清末。1分

水平二:使用边缘知识简单的概括,0-3分。

38. 大学士的见识(14分)

(1)(4分)

政治:南北战争结束,废除黑人奴隶制,联邦制度得到巩固。(2分)

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完成工业化,成为世界工厂。(2分)

(2)你如何理解两位大学士的见识?(10分)

水平一:能够对材料进行由表及里地理解,进行辨证分析,观点准确深刻。(6-10分)不同处:徐桐代表着恪守传统的士大夫心态,固守传统天下观,竭力抵抗外来文化。2 李鸿章代表着顺应时代潮流,向西方学习进行变革的进步势力。2

深层分析:二人见识的不同在于尽管同处满清王朝遭受西方强势冲击的时代,但是二人经历地位不同,见识也不同。2 徐桐没有李鸿章与西方直接打交道的经历和体验,因此只知顽固守旧,李鸿章亲身感受西方的“坚船利炮”,呼吁变革,但是却被传统势力和体制束缚,不能放手一搏。2 但是二人的“见识”其目的都在于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只是维护的手段不同,对于西方的先进都缺乏深刻地见识。2

水平二:能够提炼材料,但缺乏辨证分析,观点缺乏历史深刻性,3-5分。

水平三:不能够依据材料进行有效分析,0-2分。

39. 思想变革的力量(12分)

水平一:能够从两个角度按照历史发展逻辑进行有效组织,12分。

思想解放,启蒙思想家们反对宗教神学的束缚,尤其是教会的权威,高举起理性大旗,宣扬自由平等,提出自然权利学说。4分

政治设想,霍布斯提出了社会契约论基础上的专制主义国家学说。洛克否定了霍布斯的个人专制政体,提出了建立在社会契约论基础上的政治分权学说。孟德斯鸠和卢梭发展了洛克的政治思想,孟德斯鸠汲取了洛克的分权思想,明确把政府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权彼此独立,相互制约。卢梭发展了社会契约学说,认为个人必须服从集体的“公意”,人民是政治共同体的主权者,对政府拥有永远的革命权。8分

水平二:有角度,但没有历史发展的逻辑性。6-10分。

水平三:没有形成两个角度,也没有历史层次。0-4分。

40.(共25分)

(1)时代背景:(4分)

中国: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民国,但并未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开展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处于新旧交替的社会转型时期。(2分)世界:一战结束,西方各国损失惨重,经济衰退,原有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受到巨大冲击,国际格局不稳定。(2分)

(2)不同态度:(6分)

梁启超认为西方文明经过一战虽有所衰退,但其一直在不断群体化以及个性化,其量在不断丰富,力得以不断延续,有利于社会发展,具有进步意义,值得中国学习,以激发群众积极性因此要引进西方文明改变中国。(3分)

赛蒙氏认为西方文明经过一战,受到打击,质不如前,已经破产,失去价值。其本质是为侵略扩张提供理论依据,不利于社会稳定,需要注重道德礼仪的中国(儒家)文明去拯救西方相对功利文明。(3分)

(3)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15分)第一档(13—15分);第二档(8—12分);第三档(3—7分);第四档(1—2分)参考例文1: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人们对于通过科学强盛起来的西方工业文明如入反思,一片悲观,力倡“西方文化的没落”,有的甚至还寄望于中国文明来拯救西方。但是,梁启超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凭着一位知识分子的文化自觉,客观理性的分析了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究其实质,依然是旨在通过分析欧洲文明的特质来拯救中国的发展与变革。

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一次次砸烂中国的大门。伴随着身心的痛苦,近代国人也浸润着欧风美雨的强悍,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拜倒在了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脚下。他们认为只有通过吸收西方文明才能挽救中国的危局,唤来中国的变革。但是,随着一战爆发,战争与杀戮让西方人开始反思和批判自身的“西洋文明”。同时,中国人们也对西方文明的认识开始走向理性,甚至开始鼓吹和力守中国传统文化,如梁漱溟、杜亚泉等,甚至像西方人那样,唱衰欧洲,准备用“中国文明”来拯救西方。

而梁启超尽管也目睹了战后西方的满目疮痍和种种流弊,但是,却能凭着一位知识分子的文化自觉,客观理性的分析了西方近代工业文明。从历史的角度,通过梳理欧洲百年来的流变过程,对比了“今世的文明”与“古代中世乃至十八世纪前的文明”不同点。看到了工业化以来的西方文明有着诸种中国传统文明所缺失的一系列优越的特质。他不厌其烦地列举了欧洲文明的特质,如欧洲文明倡导个人主义、推崇民主至上、力主自由竞争、高扬人权优先、以民意为大,等等。尤其是对于英国代议制民主制度的褒扬,把近代英国的政治看作是民主政治的模范。通过这样的对比肯定了欧洲文明对于近代工业社会的强悍与力量。而如此繁多的与中国文明的特质迥然有异的西方文明特质,也是他所孜孜以求于改造近代中国及国民的养料。

无论是立足于世界来看中国,还是变换为立足中国来看世界,都不可盲目狂躁的偏颇一方或调和融汇。梁启超同时也对于以科学与启蒙理性武装起来的西方工业化以来的欧洲文明进行有效了反思。如承认“他的‘质’比前不如”,给人类带来的不仅仅是工业社会的诸种福利,也带来了残忍的杀戮。但是,显然,梁启超的重心不在于全然的批判,对望同时期的中国政局与社会,军阀割据混战,天下滔滔,多是泥古不化之人。我们又与一战后的欧洲社会好多少呢?或许正是这种反省的尽量留白,可以窥知梁启超的良苦用心:依然本着爱之深、痛之切的民族情怀,企图运用欧洲文明来改造与培养具有新时代的中国“新民”精神,以振兴中华,改造中国。

参考例文2:

梁启超对一战后欧洲文明进行了反省,也肯定了其在不断地个性化与群众化的进程中,其力量不断的延续丰富。体现出当时中国社会经历西方屡次侵略后,希望通过西学东渐,实现社会转型,融入现代世界的愿望。同时也体现了梁启超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新史学倡导者对国民自觉意识的深切关注。究其本质,是梁启超个人政治主张以及时代发展需求的共同产物。

首先,梁启超眼中欧洲文明是十分进步的,即使遭遇了一战的危机,但其仍在不断发展,对社会进步有推动作用,值得中国学习。面对美国记者“西洋文明已经破产”的看法,认为只有中国的文化中的才可以拯救欧洲。但他认为“大大不然”。近代以来欧洲的变化与发展是由“个性发展”而来的,区别于古代文明,它由“贵族的文明”变为“群众的文明”,由“受动的文明”变为“自发的文明”,由于社会文明基础的扩大,其虽然经历一战有所衰

退,广泛的基础却使得其力量更为“丰富,延续”,由此“不独物资上的权利如此,就是学问上艺术上乃至思想上”,都因群众化,有了长足的发展。

这体现出当时中国社会经历西方屡次侵略后,希望通过西学东渐,实现社会转型,融入现代世界的愿望。当时中国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运动,试图通过学习西方完成社会转型,救亡图存。然而由于学习的不彻底,以及中国传统经济形态稳固,封建思想顽固且深入人心,都未能帮助中国完成社会转型,融入现代社会。因此1915年,中国开始新文化运动,通过学习西方的民主科学,已冲破旧思想,旧文化。而梁启超对于西方文明的认同正是建立于这种时代背景之下的。但其对一战后欧洲文明的反省和肯定,也是之后他倾向“中西文化调和论”的基石。

此外,他的这种认识还是他个人政治主张与立场的投射,有一定主观性。首先,他作为维新变法的倡导者,他的思想无疑是比较激进的,主张学习西方来拯救清政府统治。另外,他还是新文化时期,中西调和论的提出者,因此他认为西方文明中有可取之处,值得中国学习借鉴。最后,他曾发表《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两篇文章,对中国传统史学做了激烈批评。他呼吁进行一场“史界革命”,倡议建立新史学,重写中国史。而新史学的宗旨是为全体国民写史,写全体国民的历史。这与西方文明中人文主义、个性发展、群众化的特点不谋而合。因此可以看出,他眼中的西方文化是基于他个人的政治立场与观念,有主观色彩。

综上所述,梁启超从中国人的视角认为欧洲文明是个性化,群众化,并不断延续发展的,具有进步意义,直接影响到中国之后的五四运动等,对处于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中国具有借鉴意义。而究其本质,他的这种认识,是当时中国新旧交替、社会转型的需要以及梁启超个人政治立场与需要的共同作用。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与强烈的个人色彩。

上海市松江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控历史试题(含答案)

松江区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试卷 高三历史 (满分100分,完卷时间60分钟) 2016.12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40分,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历史上的孔子形象事实上是个人视野与历史视野的一种视界融合的结果。 1. 图片1,这张孔子周游列国的邮票,反映了孔子向各国宣传的是 A.法家思想 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D.佛学思想 2. 图片2,到汉代,孔子形象经过加工改造变为官方的正统,改造者是 A.孟子B.荀子C.董仲舒D.汉武帝 3. 图片3,经过唐宋之际的三教合一,儒学发展成为 A.经学B.汉学C.理学D.心学 4. 图片4,17-18世纪西方人眼中的孔子是哲人、智者、完人的形象,这一文化现象得益于 A.留学生B.遣唐使C.传教士D.僧侣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融合共同推动中华文明的进步。 5. 汉武帝时期,设置河西四郡,使天山南北地区和内地连为一体的前提是 A.打败匈奴B.联合突厥C.对抗契丹D.击退女真 6. 某同学笔记上出现下表,他记录的是 颁布新法改革旧制 政治迁都洛阳官制汉化 社会奖励通婚改姓氏、禁胡服

文化礼乐祭孔禁胡语 A.平王东迁B.光武中兴C.诸葛亮治蜀D.孝文帝改革7. 下图的两位历史人物体现了哪一朝代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A. 秦朝 B. 西汉 C. 唐朝 D. 元朝 8. 下图为中国古代多民族政权并立形势图。据此判断,图中①处的政权应 A. 孙吴 B. 南齐 C. 北宋 D. 南宋 9. 设台湾府,将台湾置于中央政府统一管辖之下的帝王是 A. 康熙帝 B. 雍正帝 C. 乾隆帝 D. 道光帝中国史学,源远流长,史家辈出,史学思想代有出新。 10. 提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治史思想的是

年上海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历史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在古代世界的文明成果中,被视为王权象征和灵魂安息之所的建筑是 A.长城 B.二里头宫殿 C.金字塔 D.帕特农神庙 2.《左传》日:“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 A.人声鼎沸 B.鼎鼎有名 C.三足鼎立 D.问鼎中原 3.对于研究古代特洛伊战争具有第一手史料价值的作品是 A.《希腊史》(格罗特著) B.影片《特洛伊》 C.油画《帕里斯的裁判》 D.《荷马史诗》 4.公元前217年,某商人在宛(今河南南阳)交易时使用蚁鼻钱(楚国货币),被当地官府依据《金布律》处罚。这表明 A.秦半两钱过重使用不便 B.蚁鼻钱比秦半两钱值钱 C.蚁鼻钱非当时颁定货币 D.秦半两钱未在楚地流通 5.①在公元前44年的罗马牧神节上,执政官安东尼两次把王冠戴在恺撒的头上,都遭到了人群的抗议。②于是恺撒取下王冠,把它存放在朱庇特神庙。③在那一天,他没有获得皇帝称号。④事实上自公元前49年起,恺撒己成为罗马的最高统治者,共和制名存实亡。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 6.有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述道:“这座城市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南端陡峭的岬角上,……这座城市由两扇海上大门保护着,可以禁止无论从爱琴海还是从黑海来的敌船的通行。”“这座城市”是A.君士坦丁堡 B.雅典 C.威尼斯 D.麦加 7.“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文中提到的诏书

2014年高考真题——历史(上海卷)Word版含答案

上海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凡父母双方均为公民者有公民权,公民十八岁时在他们村社的名薄中登记。”这一规定最有可能出现在 A.古代埃及 B. 古代印度 C. 古代希腊 D. 古代中国 2.下图所示为某一宗教的发源地和传播路线,这一宗教是 A. 犹太教 B. 佛教 C. 基督教 D. 伊斯兰教 3.炎帝是我国传说中的英雄,又称神农氏。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 A.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 B.可以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 C.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 D.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 4.右图反映的情景式 A.柏拉图在雅典学园讲课 B.中世纪大学教师在授课 C.主教与教士讨论教会事务 D.民间艺人吟诵《荷马史诗》 5.儒学成为官学是由哪位思想家的主张直接促成的? A.孔子 B. 孟子 C. 董仲舒 D. 朱熹 6. 唐朝贵族的体育活动广泛多样,马球运动尤为盛行。下列与此现象有关的史实是 A.丝绸之路的繁盛使洗浴的风物传入中国 B.海上丝绸之路带来了国家财富的增长 C.朝贡贸易加强了与南洋诸国的交流 D.民间海外贸易因海禁政策取消再度活跃 7.古代有一位汉族士大夫教他十七岁的儿子学习鲜卑语、弹琵琶。儿子通晓这些技能之后,以此侍奉达官贵人,深得他们宠爱。这一情形最有可能发生在、 A.秦朝 B. 西汉 C. 唐朝 D. 北齐 8.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生产少儿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为根本上解决问题他颁布了 A.募兵法和保甲法 B. 青苗法和农田水利 C. 将兵法和均衡法 D. 方田均税法和科举新法 9.将粘土上刻成一个个单字,烧硬后用于排版印刷。印完一版,单字可以卸下以备再用。此项技术最早记载于 A.《史通》 B. 《农政全书》 C. 《农书》 D. 《梦溪笔谈》 10.元代加强了对疆域的有效管理,其中管辖琉球的机构是 A.江浙行省 B. 宣政院

2011年上海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1年上海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 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70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58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一位古希腊人经过实地调查研究,在其著作中记述了希波战争的始末。他是A.伯里克利 B.希罗多德 C.柏拉图 D.罗马 2.公元前509年,罗马进入共和国时期,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 A.公元前5世纪初 B.公元前5世纪末 C.公元前6世纪初 D.公元前6世纪末 3.根据所学的知识,右侧表格①②处分别 填上 A.封建等级制:城市的复兴 B.封建等级制;民族国家形成 C.城市的复兴:君主专制 D.民族国家形成:君主专制 4.拜占庭帝国瓦解前后,许多学者和艺术 家迁 居意大利半岛,从而大力推动了该地区 A.波斯文化的传播 B.伊斯兰文化的传播 C.古希腊文化的研究 D.基督教神学的研究 5.中世纪的一位教皇把他的母校巴黎大学称作“为整个世界烤制面包的烤炉”,这一比喻的含义是希望母校 A.开展世俗教育 B.成为传播神学的中心 C.自由探讨真理 D.多出学术研究的成果6.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14.乾隆自称有“十全武功”。他的主要“武功”包括 A.平定回部叛乱、统一天山南北 B.首派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制 C.取得雅克萨大捷、签订《尼布楚条约》 D.收复台湾、设立伊犁将军 15.18世纪中叶,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在大力加强专制统治的同时,改进司法制度,放松新闻检查,禁止驱逐农民。这反映他受到了哪位思想家的影响? A.伏尔泰 B.杰弗逊 C.圣西门 D.卢梭 16.法国将领在1919年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其主要依据是 A.国际联盟软弱无力 B.英国推行“均势”政策 C.美国抛出了“十四点原则”,企图称霸世界 D.战胜国的宰割行径,激起战败国的复仇情绪 17.在现代化进程中,各国对土地所有制的处置方式不一,有的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有的废除土地私有制。以下分别对应这两种方式的是 A.圈地运动/明治维新 B.明治维新/十月革命C.十月革命/1861年改革 D.1861年改革/圈地运动18.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结果是 A.国家开支显著上升 B.农产品数量明显增加 C.银行数量不断增多 D.美元逐渐升值 19.某学生要完成一篇有关二战人物的作业,在搜集史料。下列属于第一手材料的是 A.《斯大林传》 B.《大独裁者》(电影) C.《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丘吉尔) D.《二次大战三巨头》 20.雨果曾说:“总会有这么一天,到那时,你们法国、你们俄国、你们英国,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今日欧盟实现了雨果的哪一理想? A.西欧已构筑起“友爱关系”的坚实基础 B.欧洲所有大国都已“紧紧地融合” C.超国家的联合体已消除了成员国的特点个性 D.法、俄、英是“高一级的整体”的核心 21.美苏争霸期间,两国力量此消彼长、相互制衡。下列表明苏联退缩的史实是 A.结束越南战争 B.执行“莫洛托夫计划” C.撤出古巴导弹 D.签订《华沙条约》 22.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以今日之见 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但警醒国人的作用巨大 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国思想界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上海市松江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松江区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试卷 高三历史 (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20分钟)2013.1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四千多年前,最高统治者的法令可以通过一条河传遍全国的是 A.古印度B.古埃及C.古中国D.古巴比伦 2、四千多年前已在苏美尔人中流传的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部史诗,又是圣经旧约来源的是 A.《摩诃婆罗多》B.《荷马史诗》C.《吉尔伽美什》D.《罗摩衍那》 3、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出家前是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后与觉善王的女儿耶输 陀罗结婚,“耶输陀罗”属于 A.首陀罗B.吠舍C.刹帝利D.婆罗门 4、师承柏拉图,被马克思称为“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是 A.苏格拉底B.希罗多德C.伯利克里D.亚里斯多德 5、根据所学的知识,在以下《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表格①处填上 A.敬天保民B.百家争鸣C.崇法抑儒D.黄老之学 6、某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小论文中出现以下一组材料,此小论文的研究主题应该是

A.秦汉时期手工业的发展状况B.古代农业经济思想演变 C.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状况D.古代农业生产技术发展 7、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恺撒穿着一件丝绸长袍到剧院看演出,吸引了满剧场的人。这件 丝绸长袍的料子获取途径是 A.丝绸之路B.海上丝绸之路 C.新航路D.太平洋丝绸之路 8、负责核查田地的官员给光武帝上书:“(田地数量)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 问。”“不可问”的主要原因是 A.诸侯力量的强大B.豪强地主的阻挠 C.士族力量的反对 D.藩镇割据的出现 9、韦尔斯曰:“第七、八世纪,欧洲人民尚处於茅舍坞壁宗教桎梏之境,中国人民之生活 已进於安乐慈爱、思想自由、身心舒爽之域。”中国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A.丝路繁荣、开通西域B.推举选官、任人唯贤 C.以文治武、科举选官D.制度创新、统治有方 10、《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某一时期的职位称呼是:“龙图阁直学士、户部郎中、陕 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这一称呼反映了宋朝 A.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B.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C.内重外轻的文官体制D.官、职、差遣相分离制度 11、以下人物中可以称得上“中国晚明以来第一个有自然科学头脑的人”是 A.利玛窦B.徐光启C.康熙D.林则徐 12、中国疆域的沿革不仅呈现出空间范围的变化,更是一个国家形成的历史见证。下列四 幅疆域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2019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2019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代表该答案的选项字母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没有分数.) 1.(2分)“在孔子之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2500年以上的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从空间看,孔子所集的文化,主要集中于() A.西北B.中原C.江南D.东北 2.(2分)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的是() A.夏启B.商汤C.周武王D.秦始皇 3.(2分)图是东魏墓葬出土的东罗马帝国发行的金币。以此作为史料,它可以佐证东魏时() A.东西方有官方交往B.东西方有商旅往来 D .佛教与基督教并立C.东正教已传入中国4.(2分)作为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机关,见证了宋元明初海上贸易繁荣的是() A.市舶司B.宣政院C.巡检司D.江海关 5.(2分)郑和下西洋比新航路开辟早了半个多世纪。据此推测,郑和下西洋应在()A.13世纪下半期B.14世纪上半期 D.16世纪下半期.C15世纪上半期 6.(2分)因下列事件而导致宋朝迁都和重建的是() A.陈桥兵变B.澶渊之盟C.靖康之变D.绍兴和议 7.(2分)刚独立的美国就派遣“中国皇后号”来华,开启了两国的首次通商。此船应驶靠()A.大都B.广州C.上海D.泉州 8.(2分)张学良在台参观某祠堂时曾赋诗“逆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在版图”。他赞的是() .林则徐D .郑成功C .岳飞B .张骞A. 9.(2分)1803年,英国所使用的棉花中,来自本土的不到8%,其余的全部来自新世界。这里的“新世界”是指() A.亚洲B.非洲C.美洲D.大洋洲 10.(2分)1859年,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写道:“日本邦近与花旗邦通商,得有各项技艺以为法则”。文中的“花旗邦”是指() A.美国B.英国C.法国D.荷兰 11.(2分)盲目的批判孔子的时代过去了,盲目的尊崇孔子的时代也过去了,科学的研究孔子的时代到来了。”其中,“盲目批孔”的时代是() A.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 D .新文化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12.(2分)在经济史上第一个采用机器生产的部门是()

上海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在古代世界的文明成果中,被视为王权象征和灵魂安息之所的建筑是 A.长城 B.二里头宫殿 C.金字塔 D.帕特农神庙 2.《左传》日:“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 A.人声鼎沸 B.鼎鼎有名 C.三足鼎立 D.问鼎中原 3.对于研究古代特洛伊战争具有第一手史料价值的作品是 A.《希腊史》(格罗特著) B.影片《特洛伊》 C.油画《帕里斯的裁判》 D.《荷马史诗》 4.公元前217年,某商人在宛(今河南南阳)交易时使用蚁鼻钱(楚国货币),被当地官府依据《金布律》处罚。这表明 A.秦半两钱过重使用不便 B.蚁鼻钱比秦半两钱值钱 C.蚁鼻钱非当时颁定货币 D.秦半两钱未在楚地流通 5.①在公元前44年的罗马牧神节上,执政官安东尼两次把王冠戴在恺撒的头上,都遭到了人群的抗议。②于是恺撒取下王冠,把它存放在朱庇特神庙。③在那一天,他没有获得皇帝称号。④事实上自公元前49年起,恺撒己成为罗马的最高统治者,共和制名存实亡。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有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述道:“这座城市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南端陡峭的岬角上,…… 这座城市由两扇海上大门保护着,可以禁止无论从爱琴海还是从黑海来的敌船的通行。” “这座城市”是 A.君士坦丁堡 B.雅典 C.威尼斯 D.麦加7.“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文中提到的诏书出自 A.东周平王 B.东汉光武帝 C.曹魏文帝 D.北魏孝文帝 8.下图为初建于中世纪后期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市政厅, 它是 A.市民通过行会组成的政治中心 B.市民与教会共同施政的中心 C.市民与庄园主共同施政的中心 D.市民与骑士联合执政的中心

2016年全国高考上海卷历史部分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古希腊人所称的“美索不达米亚’’位于下图中() A.① B.② C.③ D。④ 2.有学者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是传说中的夏朝都邑。以下考古发现中, 最有力的证据是() A.石制农具 B.青铜礼器 C.宫殿遗址 D.家畜遗骨 3.周公曰:“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人的册典主要指的是() 4.公元前1046年,武王率兵在牧野打败商军,建立周朝。这一年处在() A.公元前10世纪上半叶 B.公元前10世纪下半叶 C.公元前11世纪上半叶D.公元前l1世纪下半叶 5.探究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根据提示,下表中应填入() ①使用铁器和推广牛耕提高了生产力 ②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 ③农民起义频繁 ④各国竞相实施富国强兵的变革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 □□□□,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句中省略处应填入() A.分封之制 B.郡县之制 C.郡国并行 D.行省制度 7.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其主 张体现了() A.进步史观 B.天命史观 C.循环史观 D.英雄史观 8.诗歌创作往往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 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说理诗最有可能 受哪种思想影响?() A.孔孟思想 B.黄老学说 C.两汉经学 D.宋明理学 9.中国文化不仅惠及近邻,而且泽被远西。下图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外传”的时间轴,“?”处应填入() A.火器随蒙古西征传入欧洲 B.中国丝绸受到古罗马上层人士喜爱 C.唐三彩随遣唐使流入日本 D.瓷杯瓷盘随海禁的开放传到菲律宾 10.中世纪后期位于东西方之间的某个军事强国,占据了重要的地理位置,控制了亚欧商路。这个国家是() A.西罗马帝国 B.法兰克王国 C.拜占庭帝国 D.奥斯曼帝国 11.有史学家写道:在危机中,新教和其他力量站在法律和议会一边,而君主则把政治命运押在罗马天主教会身上,最后制定法律的议会战胜了国王。他描述的是() A.英国“光荣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德意志王朝战争 12.“一般的法律是人类的理性,各国的法律是人类理性在特殊场合的适用”。持以上观点的启蒙思想家是() A.伏尔泰 B.狄德罗 C.卢梭 D.孟德斯鸠 13.绘画是历史的一面镜子,能够折射出思想文化的变迁。下面绘画最早可能作于() A.古典时代 B.中世纪前期 C.文艺复兴时期 D.启蒙运动时期

(word完整版)2019年上海高考历史试卷

2019年上海高考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总分值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 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 上。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在古代世界的文明成果中,被视为王权象征和灵魂安息之所的建筑是 A、长城 B、二里头宫殿 C、金字塔 D、帕特农神庙 2、《左传》日:“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以下成语中的“鼎” 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 A、人声鼎沸 B、鼎鼎有名 C、三足鼎立 D、问鼎中原 3、关于研究古代特洛伊战争具有第一手史料价值的作品是 A、《希腊史》(格罗特著) B、影片《特洛伊》 C、油画《帕里斯的裁判》 D、《荷马史诗》 4、公元前217年,某商人在宛(今河南南阳)交易时使用蚁鼻钱(楚国货币),被当地官府依 据《金布律》处罚。这说明 A、秦半两钱过重使用不便 B、蚁鼻钱比秦半两钱值钱 C、蚁鼻钱非当时颁定货币 D、秦半两钱未在楚地流通 5、①在公元前44年的罗马牧神节上,执政官安东尼两次把王冠戴在恺撒的头上,都遭到了 人群的抗议。②因此恺撒取下王冠,把它存放在朱庇特神庙。③在那一天,他没有获得皇帝称号。④事实上自公元前49年起,恺撒己成为罗马的最高统治者,共和制名存实亡。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有一位历史学家如此描述道:“这座城市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南端陡峭的岬角上,……这 座城市由两扇海上大门保护着,能够禁止不管从爱琴海依旧从黑海来的敌船的通行。” “这座城市”是 A、君士坦丁堡 B、雅典 C、威尼斯 D、麦加 7、“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因此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文中提到的 诏书出自 A、东周平王 B、东汉光武帝 C、曹魏文帝 D、北魏孝文帝 8、下图为初建于中世纪后期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市政厅,它是 A、市民通过行会组成的政治中心 B、市民与教会共同施政的中心 C、市民与庄园主共同施政的中心 D、市民与骑士联合执政的中心 9、元朝时右丞相铁木迭儿掌管宣政院,他的儿子也为宣政院使。《元史·奸臣传》记载了时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6.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7.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8.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9.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为管理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10.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11.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1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

动。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1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 1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16.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18.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柜坊。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发行的“交子”。 19.元代时,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清代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20.唐朝时,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称为市舶使。宋代时,在边境设置与少数民族贸易场所称为榷场。中国最早的商标是宋代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 2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2.孔子整理的“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3.提出“性善论”是孟子;提出“性恶论”是荀子。提出“三纲五常”的思想是董仲舒。提出“心性论”是朱熹。最早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是顾炎武。 24.后人称孔子为“至圣”、称孟子为“亚圣”。朱熹宋朝理学集大成者。

上海2006年高考历史试题

上海2006年高考历史试题 考生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在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滨意,不能错位。 4、试卷分为“分叉部分”和“共同部分”。“分叉部分”分为A、B两组,两组试题分值相同;考生可以任选一组应答,但不可以交叉答题,若考生交叉答题,则以A组计分。“共同部分”为所有考生必须应答的试题。 5、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分叉部分 A组(适合一期课改的考生) 一、选择题(共30分,每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在历史的长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幕方向的标志。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 A、秦统一六国 B、光武中兴 C、西晋统一 D、开元盛世 2、近年某地发现一座古代墓葬,出土距今5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帊扁足青铜方鼎,方鼎内壁刻有帏篆。对此墓葬的年代,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据玉面人的年代推算,应为母绻渏族时期 B、青铜器是商朝标志性器物,故应在商朝 C、商朝时期出现青铜铭文,估计在西周时期 D、根据文字判断,墓主最早应是秦朝人 3、《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梨 4、朱震亨是金元时期杰出的医学家,他学医虽晚,但终成大器,这主要得益于他潜心研究了被后人奉为“医家之宗”的典繍—— A、《皇帝内经》 B、《唐本草》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5、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分析说:“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曹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踋也。”曹操“克绍”的关键之役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渴之战 6、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逐渐呈现湉化的风格。这反映了 A、佛教的传入 B、疆域的扩大 C、渑族的融合 D、全国的统一 7、德国哲学家康德在题为《中国》的口授记录中介绍中国大运溳:“由广州通向北京,帱其长度而言,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其实,大运溳的起讫地应该是 A、北京到广州 B、扬州至杭州 C、北京至杭州 D、杭州至广州 8、“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湉唐。”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元代“海漕之富”的是 A、湪大渊随商船出海旅行 B、置中书省统辖全国政务 C、马可·滢罗赞大都繁华 D、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9、“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诗人诉说了16世纪后西方殖渑者侵占我国领土的幈辱历史。下面的历史要素组合中,反映第一块领土被侵占的是 台湾澳门香港英国荷兰葡萄牙 1624年 1840年 1553年 A、 B、

上海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8

2018年上海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卷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卷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新石器时代,人类引来了第一场重大的经济革命,其标志是 A.农耕逐渐取代采集 B.采集逐渐取代狩猎 C.狩猎逐渐取代驯养 D.渔猎逐渐取代采集 2.文学是西方文化的载体,其源头可追溯到古代世界,其中对西方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是A.《大藏经》、《荷马史诗》 B.《旧约全书》、《古兰经》 C.《荷马史诗》、《旧约全书》 D.《古兰经》、《荷马史诗》 3.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4.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5.西欧中世纪庄园和东汉后期庄园的共同特点是 A.主人和农民之间有雇佣关系 B.具有商品货币关系 C.有自营地和份地的区别 D.自给自足的经济体 6.一个唐朝商人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的陆路通道行走。途中可以与他进行贸易的的国家和地区有 A.西域、大食、波斯 B.大食、波斯、新罗 C.西域、日本、大食 D.波斯、新罗、日本 7.人们在一座古老建筑的墙上发现了一幅画(右图)它反映了西欧中 世纪某个阶段的政教关系。其特征是 A.教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B.教皇成了君主的人质 C.教皇和君主各执权柄、互不干涉

松江历史和松江府建置沿革述略

松江历史和松江府建置沿革述 略 何 泉 达 [提 要] 松江本是东海滩上大潮沟,随太湖形成而成为泄水河道,并在汉代以恢弘气势 “三江”之一。本文认为“三江”并非实数,且与松江无涉。 得名。历来学者视其为《禹贡》 当松江蜕为太湖尾闾,又因自然因素幻变、经济活动加剧,致昔日宽阔江面索狭。而在此一 地貌异化的同时, 这个区域的经济云蒸霞蔚, 以其 “国用所恃” 的实力, 使所在政区得以 “松 江”冠名。 [关键词] 区域历史 松江 太湖 政区沿革 松江,是若干古陆板块在地质年代俯冲缝合,及沉积运动,滨面变化等诸多因素作用下 产生大潮沟后,因太湖出现,被袭夺为泄水道,遂由大潮沟演变而来。因此提及松江历史, 必然涉及太湖成因。但松江之名产生何时、 凭何命名?产生后又怎么演绎出以松江冠名的政 区建置? 对于前者,论家鲜有述及。对于后者,硕学言之多多,惜或失不备,或存夺误。于是, 留给笔者拾遗补缺机会。此呈管窥筐举, 守厥所见,未可以言八肱之形埒,信万事之精练也。 “松江”之名的由来 松江之名源于何时?史无定论。笔者查得最早出处是《水经》,其卷二〈沔水〉条下云:南江又东北为长渎,历河口东则松江出焉,江水奇分,谓之三江口。又东至会稽 余姚县东入于海。 《水经》作者桑钦,西汉后期 ① 河南人,字君长,是古文经学派始作俑者孔安国传人。 但学不限《尚书》,兼《毛诗》、《左传》。因此,对“古今地理志之祖” ② 的《禹贡》之理解, 极具功力。而班固《地理志》多处转录桑钦《地理志》,也就在情理中。惜桑钦《地理志》 早佚。 目前所能见到述及“松江”的文献又以桑钦《水经》为最早,而桑钦为西汉人,则以此 认为“松江”之名最晚始于西汉后期的观点,当能成立。 。它的字意,也有多 “松” ,或作“ ”,又作“庺” ,在古文中写法多样,一作“梥” 种,但与“松江”能关联起来的,当训“容”为贴切。 《春秋公羊传·文公二年》有“虞主用桑,练主用栗,用栗者藏主也”一句。其《注》 曰: “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松犹容也,想见其容貌而事之,主人正之意也; ” 柏犹迫也,亲而不远,主地正之意也;栗犹战栗,谨敬貌,主天正之意也。 。 “练主用 古礼,人死改葬,还祭殡宫叫虞,所立神主用桑木制成,故虞祭又称“桑主” ,指父母去世十三月时,举行一种叫“小祥”的祭礼。意吉利,《仪礼·士虞礼·注》: 栗” ①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八,《水经》、《水经注》条云:《水经》三卷,桑钦撰。 “桑钦,不知何人。《邯 ”笔者考《通典》,见杜佑在卷一七七“济 郸书目》以为汉人。晁公武曰成帝(前32~前7)时人,当有据。 ,但杜佑不详所撰者名氏。可见唐宋时人,对《水 《水经》是和帝(89~105)以后所撰” “ 源”条下注曰: 经》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已有分歧。此从《汉书·孔安国传》。 ② 艾南英:《禹贡图注序》。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0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华东版][试题]

浦东新区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考试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回答必须按规定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概无效。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并留下了足够的答题空间,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要错位。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代表该答案的选项字母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没有分数。) 1.中国的农耕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源头大约在 A.10万年前后 B. 1万年前后 C.5千年前后 D. 2千年前后 2.近代以来,中国人普遍以炎黄子孙自称。“炎黄”概念形成并载入文献始于 A.夏朝 B.西周 C.东周 D.秦汉 3.右图是我国唯一纪念刘备、诸葛亮君臣合祀祠的照片,该祠 坐落于今天的 A.西安 B.洛阳 C.成都 D.南京 4.东汉建立伊始,令刘秀深感不安并急于解决的是 A.国困民穷 B.王国坐大 C.豪强膨胀 D.宰相擅权 5.北宋中期,造成国家财政入不敷出的重要原因是 A.垦荒造田 B.榷场贸易 C.修筑长城 D.官俸兵饷

6.右图是辽国贵族大墓中的壁画《备茶图》。据此推测,该墓 最可能发现于 A.河西敦煌 B.燕云诸州 C.开封郊外 D.临安附近 7.中国疆域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下列地区最早纳入中国版图的是 A.西域 B.台湾 C.西藏 D.东北 8.英王伊丽莎白一世曾敕令:“在每个星期天和圣日,除少数例外者,凡六岁和六岁以上者,每人都应戴一顶完全在英国织造的帽子,如有违犯,每次罚款3.4便士。”此命令折射的政策是 A.重商主义 B.殖民扩张 C.自由贸易 D.闭关锁国 9.以下倾慕中华的人物,按生平时序排第三的是 A.利玛窦 B.哥伦布 C.伏尔泰 D.马可·波罗 10.若以“市舶司”“十三行”“鸦片战争”“北伐战争”等概念来介绍某城,此城是 A.南京 B.武汉 C.上海 D.广州 11.15世纪末,在英国逐渐诞生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 新贵族。他们主要“新”在 A.生产方式 B.生活方式 C.社会地位 D.宗教信仰 12.下列战争以右图描绘的史事为借口的是 中国官兵扯下了“亚罗号”上的英国国旗 A.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11年上海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 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70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58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一位古希腊人经过实地调查研究,在其著作中记述了希波战争的始末。他是A.伯里克利B.希罗多德C.柏拉图D.罗马 2.公元前509年,罗马进入共和国时期,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 A.公元前5世纪初B.公元前5世纪末 C.公元前6世纪初D.公元前6世纪末 3.根据所学的知识,右侧表格①②处分别填上 A.封建等级制:城市的复兴 B.封建等级制;民族国家形成 C.城市的复兴:君主专制 D.民族国家形成:君主专制 4.拜占庭帝国瓦解前后,许多学者和艺术家迁 居意大利半岛,从而大力推动了该地区 A.波斯文化的传播 B.伊斯兰文化的传播 C.古希腊文化的研究 D.基督教神学的研究 5.中世纪的一位教皇把他的母校巴黎大学称作“为整个世界烤制面包的烤妒”,这一比喻的含义是希望母校 A.开展世俗教育B.成为传播神学的中心 C.自由探讨真理D.多出学术研究的成果 6.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A.国主B.领主C.盟主D.君主 7.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下列史实能佐证这—看法的是 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 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

2013年高考上海历史试题

2013年上海试题 1.新石器时代,人类迎来了第一场重大的经济革命,其标志是() A.农耕逐渐取代采集 B.采集逐渐取代狩猎 C.狩猎逐渐取代驯养 D.渔猎逐渐取代采集 2.文学是西方文化的主要载体,其源头可追溯到古代世界,其中对西方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是() A.《大藏经》、《荷马史诗》 B.《旧约全书》、《古兰经》 C.《荷马史诗》、《旧约全书》 D.《古兰经》、《荷马史诗》 3.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4.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5.西欧中世纪庄园和东汉后期庄园的共同点是() A.主人和农民之间有雇佣关系 B.具有商品货币关系 C.有自营地和份地的区分 D.自给自足的经济体 6.一个唐朝商人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的陆路通道行走,途中可以与他进行商品贸易的国家或地区有() A.西域、大食、波斯 B.大食、波斯、新罗 C.西域、日本、大食 D.波斯、新罗、日本 7.人们往一座古老建筑的墙上发现了一幅画(如图),它反映了西欧中世纪某个阶段的政教关系。其持征是()

A.教皇拥有无上的权威 B.教皇成了君主的人质 C.教皇和君主各持权柄、互不干涉 D. 教皇和君主互相依存、互相利用 8.某统治者拥有征税权,可以组织军队,常常援引“凡使君主高兴的就具有法律效力”的古谚。这位统治者是() A.军事强人 B.专制君主 C.等级君主 D.立宪君主 9.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10.元朝为加强中央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分别设置了() A.中书省、伊犁将军 B.宣政院、中书省 C.伊犁将军、澎湖巡检司 D.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11.伏尔泰在《风俗论》一书中对中华文明和儒家学说推崇备至。他所得的中国文化资料最有可能来自于() A.外交使节 B.传教士 C.阿拉伯人 D.留学生 12.年号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方式。它可以用来指称皇帝,如雍正皇帝;也可

2019年上海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 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新石器时代,人类引来了第一场重大的经济革命,其标志是 A.农耕逐渐取代采集 B.采集逐渐取代狩猎 C.狩猎逐渐取代驯养 D.渔猎逐渐取代采集 2.文学是西方文化的载体,其源头可追溯到古代世界,其中对西方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是 A.《大藏经》、《荷马史诗》 B.《旧约全书》、《古兰经》 C.《荷马史诗》、《旧约全书》 D.《古兰经》、《荷马史诗》 3.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4.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5.西欧中世纪庄园和东汉后期庄园的共同特点是 A.主人和农民之间有雇佣关系 B.具有商品货币关系 C.有自营地和份地的区别 D.自给自足的经济体 6.一个唐朝商人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的陆路通道行走。途中可以与他进行贸易的的国家和地区有 A.西域、大食、波斯 B.大食、波斯、新罗 C.西域、日本、大食 D.波斯、新罗、日本 7.人们在一座古老建筑的墙上发现了一幅画(右图)它反映了 西欧中世纪某个阶段的政教关系。其特征是 A.教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B.教皇成了君主的人质 C.教皇和君主各执权柄、互不干涉 D.教皇和君主相互依存、相互利用 8.穆统治着拥有征税权,可以组织军队,常常援引“凡使君主高兴的就具有法律效力”的古谚。这位统治者是 A.军事强人 B.专制君主 C.等级君主 D.立宪君主 9.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10.元朝为加强中央对西藏和台湾的管理,分别设置了 A.中书省、伊犁将军 B.宣政院、中书省 C.伊犁将军、澎湖巡检司 D.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11.伏尔泰在《风俗论》一书中对中华文化和儒家学说推崇备至。他所获得者中国文化资料最有可能来自于 A.外国使节 B.传教士 C.阿拉伯人 D.传教士 12.年号是常用的纪年方式。它可以用来指称皇帝,如雍正皇帝;也可以用来表示历史事件,如贞观之治。下列选项符合后一种用法的是 A.辛亥革命 B.商鞅变法 C.靖康之变 D.光 武中兴 13.右图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边境贸易? A.东晋 B.隋朝 C.北宋 D.南宋 14.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总不免出现两种倾 向:一种是要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中国历史上符合这种现象的时期有 ①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②7世纪初期③20世纪初期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15.“……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其自身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被别人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以上省略的内容应是A.宗教改革 B.文艺复兴 C.启蒙 D.空想社会主义 16.基于“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财产之多寡”的认识,明治政府开始 A.实行地税改革 B.开化社会文明 C.引进欧美科技 D.鼓励工商贸易 17.乾隆皇帝曾对法国产生浓厚兴趣,打算派外交使团会见路易十六。这一计划最终付诸东流,原因可能是 A.法国爆发了大革命 B.清廷忙于抗击少沙俄入侵 C.中国正在和英使签订两国通商协议 D.普法战争爆发 18.有学者认为,电视台“名家讲座”虽然办得好,但内容过于偏重帝王将相的活动和宫廷琐事。离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倡导的“新史学”宗旨相去甚远。这里所说的”新史学“宗旨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