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纪录片提纲

纪录片提纲

纪录片提纲
纪录片提纲

纪录片《备战中考》拍摄提纲

一、主题:《初三毕业班》

二、影片架构

本部纪录片主要由两方面组成,分别为对初三毕业生的记录和对毕业班学生,老师的访谈。

(一)初三毕业生生活记录

主要拍摄场地:

操场,教室,办公室,食堂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场景

1、周一晨会,升降国旗,早操

2、课上随堂测试及上课

3、课间活动

4、食堂用餐

5 午休时间

对于周一晨会的拍摄过程如下:

空镜头操场旭日操场前方仰拍3幢教学楼(摇镜头)学生下楼晨会学生老师站满操场(全景)升国旗(学

生,老师均给镜头)

反打镜头)游机拍摄影片中的班级,学生及班主任晨会结束(全景)主机位跟拍主角学生。

图示:

课上随堂测试及上课:

班级的特写学生的正面镜头背面镜头老师的正面镜头

课间活动&食堂午饭

主要人物的跟拍

(二)访谈:

话题主要可以集中在学习、情感、家庭以及初中生对中考的看法。

访谈主要穿插于影像记录的各个节点上。具体话题需要大家讨论。

四、拍摄方式:

主要采用样本拍摄。将镜头集中于一两个样本身上,跟踪其全程,并与身边的人进行对比;而访谈的拍摄最好可以在一个固定的场地,需要找到多人来访谈,

课程标准纪录片创作

《纪录片创作》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纪录片创作在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教学大纲中,是作为专业主干课设置,属于专业必修课。 纪录片创作能够使学生认识和掌握纪录片创作的方法和规律,并结合作业练习,能够培养学生掌握有关纪录片编导的技能和方法。 纪录片创作对于培养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运用电视手段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起着非常的作用。 通过对纪录片历史的介绍、作品的分析等各方面内容的讲授,来把握纪录片的主要特点,让学生对纪录片有全面的了解之后,能把理解掌握的相关经验和运用到实际纪录片拍摄与创作当中,这门专业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纪录片拍摄具体的一些技巧、规律,并且希望学生从更深层次上来理解和把握视听语言的纪录特点。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纪录片创作课程,提高学生的纪录片素养,能够欣赏纪录片并初步具备摄制纪录片的能力。 2.能力目标:课程要求学生具备在纪录片制作各阶段的编导工作能力,以及纪录片导演构思的产生与体现。课程要求学生能够深入掌握纪录片编导艺术创作技能与理论。 课程与具体创作实践相结合。学生结成小组,在规定时间里制作一部纪录短片,并承担导演、摄像、编辑、录音主要职位。 3.素质目标:通过世界纪录电影历史上代表性大师与作品的学习,学生要了解纪录电影美学传统的演变轨迹,比较当代中外纪录片的发展与创作观念,并通过创作实践体验纪录片美学观念的差异。 四、主要内容和要求 第一编总论 第一章纪录片的范畴与属性 【目的要求】 (1)了解纪录片的属性与范畴; (2)了解纪录片的社会功能; (3)掌握纪录片的民族性与国际性关系。

【教学设计建议】 本章为概论课内容,强调学生对于纪录片节目的认知和了解,通过对一些纪录片片段的播放,了解纪录片的特点及其属性。 【讲授内容】 (1)从电影母体到电视节目 (2)艺术形态——内涵与外延 (3)影像本性与社会功能 【自学内容】 根据图书馆资料查阅,明确纪录片的起源及源流,以及纪录片在中国的发展。 第二章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 【目的要求】 (1)了解纪录片学派的基本特点; (2)掌握纪录片主要学派的历史作用与局限。 【教学设计建议】 纪录片学派源于纪录片历史发展,对于丰富学生对纪录片的了解具有积极意义。本章以理论探讨与实践文本解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突出纪录片学派的产生及历史意义。 【讲授内容】 (1)从原始电影到《北方的纳努克》 (2)苏联“电影眼睛”理论与英国“纪录电影运动” (3)形象化文献——纪录电影的大师们 (4)从形象政论到写实学派 (5)艺术形态风格林立与相互渗透 【自学内容】 根据“电影眼睛”理论了解纪录片发展的脉络 第三章我国纪录片发展叙略 【目的要求】 (1)了解我国的初期电视纪录片; (2)了解我国电影纪录片的发展史。 【教学设计建议】 在历史的视角下叙述我国纪录片发展的历史脉络,通过对比播映等方式对相关纪录片进行反映与点评。 【讲授内容】 (1)影院时期的纪录片; (2)初期的电视纪录片(1958~1978); (3)改革开放带来纪录片艺术的初步繁荣; (4)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面稳步发展提高。 【自学内容】 根据图书查阅,明晰我国纪录片发展的特色及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纪录片研究)教学大纲

(纪录片研究)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0011145 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程 授课对象;全院各专业 开课学期:春、秋季 学分:2学分 主讲老师:于莉莉 指定教材:暂无〔待出版〕 教学目的:电视纪录片要紧是指非虚构的影视作品。电视纪录片原来是电影厂用“电影创作手段”为新闻报道而制作的一种片种,引入电视后就成了电视纪录片,以真实地纪录现实生活为已任。开设此课的目的,要紧是提高大学本科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使他们加深对电子媒介的理解,从而学会运用电子媒介理解、认识我们生存的世界。 课程介绍: 《纪录片研究》综合介绍我国和国外纪实类作品的进展历程、名家名作和要紧美学流派。在此基础上,界定纪录片和专题片的各自定义,以及在本体属性、功能、创作方式、内容形式、与受众关系等展开多方面比较。课程讲解以理论介绍和观片相结合,关心学生掌握纪录片和专题片这两种纪实类影视作品的不同特点和手法,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和实践创作的认识。 课程内容: 第一讲纪录片概论 课时:1周,共2课时。 教学目的:导入课程,激发兴趣。通过对纪录片的范畴与属性的学习,让学生对纪录片与电视纪录片有初步的概念。 【一】什么是纪录片 1、影视媒介与印刷媒介工具不同,但同样能自如表达创作者的主观思想,是另一 种纪录历史和现实的方式。 2、优秀影视纪录片要紧指非虚构的影视作品。它的特点:〔1〕是创作者依照现 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而创作,有一定的思想性,能潜在表达创作者的主观思想;〔2〕是创作者在观看、发明、思考而不是即兴创作、简单判断的基础上,通过一个时间段的拍摄纪录并剪辑选择后的产物;〔3〕在拍摄和布局上,各部分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观众能按一定的思路解读、认识、思考和想象,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二】什么原因要学习优秀影视纪录片 1、提高自我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2、加深对电子媒介的理解 3、从思想上作好预备,学以致用,投身这一事业 每周话题〔思考题〕: 1、什么是纪录片? 2、什么原因要学习优秀影视纪录片? 第二讲纪录片的分类 课时:3周,共6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对纪录片的演变及学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研究中外纪录片创作观念演变,对探讨中国电视纪录片的进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题材

纪录片课程教学大纲

《纪录片》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中/英文):纪录片 / 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3、周学时/学分:2/2 4、授课对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 5、使用教材:《纪录片创作》,朱景和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二、课程简介 穿越历史,构沉记忆;只对现实,记录变迁;启迪智慧,引导思索。“纪录片”,一个充满诱惑与魅力的名字。纪录片是人们获取信息与知识、反映和寻求社会变革、感悟人性与人生的载体。 《纪录片》作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其内容和任务主要是了解纪录片的历史发展和主要流派,从创作者的角度学习纪录片创作思想和实现手法,在作品赏析与讨论中了解纪录片的创意、拍摄的基本策略。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注:必须明确要达到的知识、能力要求) 通过教学,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新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畴,把握新闻传播现象与活动的基本特征、基本规律和原则,了解新闻事业的体制、过程及发展趋势,能较好地较熟练地认识和掌握新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路径,并对新闻事业和新闻传播活动有初步的、较完整的认识与了解。在此基础上,充分认识当前我国进行新闻改革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新闻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注重新闻专业主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理论素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 1、考核方式:闭卷考 2、成绩评定办法:平时、期中、期末成绩分别为10%、20%、70%(平时成绩由

作业成绩、课堂讨论成绩、小测验成绩等构成) 六、正文 第一章纪录片的范畴与属性(教学时数2) 教学目的:通过对纪录片的范畴与属性的学习,让学生对纪录片与电视纪录片有初步的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纪录片与电视纪录片的概念。难点是电视纪录片的意义。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了解纪录片的概念。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理解电视纪录片的概念。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掌握电视纪录片的意义。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熟练掌握电视纪录片的技巧误区。 第二章纪录片的演变及学派(教学时数2) 教学目的:通过对纪录片的演变及学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研究中外纪录片创作观念演变,对探讨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中外纪录片创作观念演变。难点是“电影眼睛”理论和“英国纪录学派”。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了解纪录片的启蒙。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理解新闻纪录影片的兴起和纪录风格的开创。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掌握世界纪录电影三巨匠(帕尔.罗伦兹,莱尼.里芬斯塔尔,尤里斯.伊文斯)的生平。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熟练掌握“电影眼睛”理论和“英国纪录学派” 第三章有中国特色的纪录片(教学时数4) 教学目的:通过对有中国特色的纪录片-专题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演变过程,探讨中国电视纪录片的特点和特色。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了解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历程。难点是专题片创作的理论,专题片创作的方法和步骤。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了解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历程。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理解中国电视纪录片的思考。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掌握专题片创作的理论。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熟练掌握专题片创作的方法和步骤。 第四章纪录片的艺术特性与审美特性(教学时数2) 教学目的:通过对纪录片的艺术特性与审美特性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纪录片的本性在于视听形象纪实性,纪实之谓包含物质技术效果和人的主观认识双重作用。具体表现为若干特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纪实本性与政论性,纪实本性与真实性,纪实本性与文献性。难点是纪录片的审美功能和审美特征。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了解纪录片艺术特性的概念。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理解纪录片的审美特性的概念。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掌握纪录片的审美功能和审美特征。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熟练掌握纪录片的纪实本性与政论性,纪实本性与真实

纪录片创作教学大纲

《纪录片创作》课程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82408 开课单位:传媒学院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授课学时:64 开课学期:五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纪录片创作的形式和风格是多种多样的,〈纪录片创作〉的教学着重讲述和探讨创作业务的有关问题,侧重于操作性。 〈纪录片创作〉的教学将帮助和指导学生了解纪录片的历史,中国纪录片的现状,纪录片的概念,认识纪录片的规律,纪录片的美学风格,纪录片不同的创作观念和风格式样,学习和把握纪录片的创作方法,为日后进入电视媒体打下牢固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对与纪录片创作密切联系的若干基本学术性问题有所了解和认识,作为专业知识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理论基础的通晓程度不仅关系到其对专业的研修和今后的发展空间,也将直接影响其创作实践。 三、课程的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学会使用纪实的创作理念和手段。从事纪实类电视节目的创作。掌握纪实电视节目创作的基本方法、过程、原则、常用技巧,使学生初步具备纪实电视节目的创作能力。 四、成绩考核方法 闭卷笔试。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构成。 五、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基础学习和分组创作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前期理论教学以讲授和赏析评述为主;创作过程采取课堂教学理论和创作实践的实际应用相结合,采取方法指导与讲评,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试图实施真实的创作过程。 六、讲授大纲及课时分配 第一章纪录片的范畴与属性(4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纪录片的定义、艺术形态以及纪录片的本性与社会功能。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从电影母体到电视节目 第二节艺术形态——内涵与外延 第三节影像本性与社会功能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影像本性与社会功能 (四)教学建议、 以讲述为主,引导学讨论启发示教学。 第二章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4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苏联“电影眼睛”理论与英国“纪录电影运动”的意义,了解艺术形态

《电视记录片创作-》实验教学大纲

《广电节目策划》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广电节目策划课程编号:23082020 课程总学时:36 实验学时数:16 课程总学分:2 实验学分:1 实验项目数:5 一、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实验部分的演练学习,让学生根据记录片的基本特点、分类和规律,熟悉电视纪录片制作的基本步骤;掌握电视记录片选题与策划的基本技能;掌握电视纪录片制作的基本技术与基本技巧;学会正确的分析与解剖电视纪录片制作的相关技术与管理艺术。本实验课程将使学生能够了解电视记录片节目的各种形式,指导学生参与电视记录片的制作实务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电视记录片的创作能力。本实验课程要求学生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并熟悉电视摄像与编辑的基本技能。二、项目内容、能力标准和学时分配序号项目名称主要内容应达到的能力标准学时分配实验场所影视制作做一份电视记影片调研与学会做电视片市场1号实验1 录片现状调研

3 学时分析调研与分析室与分析报告影视制作完成一个电视影片选题与掌握电视纪录片选1号实验2 记录片选题与6 学时策划题的基本技巧室策划学会与掌握电视纪户外记录影片拍拍摄一部电视 3 录片拍摄的技能与9 学时摄记录片技巧 学会与掌握电视纪影视制作记录影片编编辑所拍摄记 4 录片编辑制作的技9 学时 1号实验辑录片能与技巧室影影视制影片评判与电视记录片作掌握电视纪录片评 5 9 学时作1号实解析品评判与解析议标准与方法验室三、使用教材与参考书《电视纪录片创作教程》,王列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年 11 月。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考核方式:(一)上机实战操作(二)实验作品呈现(三)实验报告呈现评分办法:上机实战操作:期末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学生按要求完成电视纪录片制作任务,根据任务的完成所花时间、熟练程度情况给与相应的成绩,占实验成绩的60%;实验作品呈现:完成三分钟电视短片的摄像,从拍摄技巧、画面构图、主题表现三方面评

《剧本创作》教学大纲

《剧本创作》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编导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它理论与实践并重,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影视剧本创作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能够独立的进行影视剧本的改编和创作。 作为一门创作实践课程,它要求学生有良好文学素养和文字功底。因此在开设本课程之前,要先行开设《基础写作》、《文学欣赏》等课程,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同时本课程的深入学习又为《电视专题创作》、《纪录片创作》等课程的进一步学习作了有力的铺垫。 2.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本课程的性质、目标任务和课程体系结构,掌握本门课程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技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导向现实,立足应用。 (2)正确运用案例教学和实证教学。通过对中外优秀影片和电视剧剧作角度分析,不断印证理论的正确性和运用的广泛性,使学生能够从理论的高度、规律的广泛性和技巧的灵活性上把握影视作品,并能够触类旁通,学以致用。 (3)以学生为本,转变教学理念。灵活运用探究教学、启发教学,问题教学等开放式教学方法,避免理论的乏味和枯燥感,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和谐融洽、积极思考、敢于发言的课堂氛围。 (4)课程学习和剧本创作的双结合。要求学生勤动笔杆子,把章节理论和章节训练相结合,把章节训练和完整的剧本创作相结合,学以致用,为以后课程的开设和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5)全面提升学生的剧本创作素养。除了理解和把握剧作的规律、方法和技巧之外,学生还应具有广泛的知识视野,以及对于社会人生和内心的深刻体察。因此要不断的引导学生观摩中外优秀影视剧作,积累创作经验;阅读相关书籍,伸展知识触角;关注社会人生,扎根现实。 3.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 (1)把握影视剧本创作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基本技巧 (2)能够运用影视剧作的理论知识评鉴电影电视剧的优劣,借鉴其成功经验 (3)能够独立进行简单影视剧本的改编和创作 4.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1)以多媒体教学为依托,围绕理论基核灵活的运用案例教学、启发教学、探究教学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2)充实课堂空间,延展课下空间。给学生列出与本课程有关的书籍和优秀的中外影片的目录,较好的利用业余时间,寓教于乐。

微电影创作 教学大纲

《微电影创作》教学大纲 1.课程的基本描述 2.教学定位 2.1 课程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独立创作影视作品的技能,尤其是在影视创作的几个重要环节,强化学生的能,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实验课程使学生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有更深刻的认知。 2、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影视作品尤其社会文化特征,要培养学生结合时代特征创作有新意的影视作品。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更加深刻的掌握微电影这一影视艺术形式的拍摄手法,更加深刻的认知微电影的艺术特征,从本质上认识理解微电影。 2.2 课程的主要特点 《微电影创作》这门课程实验课程的特点是设计实验和综合实验相结合,突出几个知识点的强化和几项关键技能的培养,在实验设计与学生创作的过程中,严格监督检查,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避免拍摄完成之后无法全面修改的情况发生,实验设计上要尽量力求明确,学生明确实验具体内容和目的,必要时教师要给予实验范例,包

括实验设计与实验成果,以便学生更好的受到启迪。实验还处于不断完善设计的阶段,在学生创作的基础上,积累实验的经验,会对今后教学起到激励的作用。 2.3教学方法 主要指CDIO教学、翻转课堂、项目驱动式教学、案例教学、基于问题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传统授课等教学方法,并说明具体的做法及预期的教学效果。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复杂专业问题的能力。 1、采取任务驱动下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的运用。重视理论学习与微电影的创作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互动与交流的方式组织教学,设置有阶段性的综合实训,使学生能够亲自参与其中,达到“教、学、做”的统一,以利于学生能力的增强。 2、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掌握 围绕作品创作展开教学,通过学生小组合作独立完成作品创作的实践工作,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注重对学生综合意识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注重对学生实践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注重对学生合作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3.知识点与学时分配 3.1 课程覆盖的知识领域和知识单元汇总

54《纪录片创作》实验教学大纲

《纪录片创作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4527 适用专业:摄影专业 总学时数:48学时理论学时:16学时实验学时:32学时 学分:2学分 选用教材: 《纪录片概论》.欧阳宏生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 参考书目: [1]《电视纪录片创作》.王烈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年 [2]《纪录片创作》.朱景和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年 [3]《电视纪录片---艺术、手法与中外关照》.聂欣如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年 [4]《纪录中国》.吕新雨主编.新知三联出版社.2007 年 一、课程说明 《纪录片创作》是摄影专业的必修课,这门课是向学生讲述怎样去欣赏纪录片,并立足中国创作实践,对电视纪录片进行本土和个性化的学理探索。 本课考察了电视纪录片在中国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阐释了电视纪录片的基本属性、主要类型、审美特征,分析了纪录片与社会的关系、纪录片创作的主要流派。在此基础上,多角度深入剖析了纪录片与纪实主义美学、中西纪录片创作影响、纪录片创作的哲学观念,阐明了纪录片管理和市场化机制,并着眼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纪录片创作与交易中的现实问题,提出了纪录片的创新理念,探讨了有效的经营运作方式。 本门课是《非线性视频剪辑》、《电视解说词写作》、《摄像基础》这三门基础课程的延续,学好本门课将把以上三门课程的知识与具体的实践操作相结合。因为本门课是专业必修课,会涉及到摄像、摄影、策划、采访、写作等方面的知识,所以学生要想学好本课,需要有大量专业性的知识,学生需要阅读大量专业书籍,大量观看专业影像资料,这些都会有助于学生的实践,使学生增强动手能力,能够自觉主动地去赏析纪录片、去评纪录片,这些对学生今后的工作是十分有利的。 通过实例创作的练习,使学生在掌握纪录片创作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独立创作纪录片。 二、学时分配

纪录片创作教学大纲

纪录片创作教学大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纪录片创作》课程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82408 开课单位:传媒学院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授课学时:64 开课学期:五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纪录片创作的形式和风格是多种多样的,〈纪录片创作〉的教学着重讲述和探讨创作业务的有关问题,侧重于操作性。 〈纪录片创作〉的教学将帮助和指导学生了解纪录片的历史,中国纪录片的现状,纪录片的概念,认识纪录片的规律,纪录片的美学风格,纪录片不同的创作观念和风格式样,学习和把握纪录片的创作方法,为日后进入电视媒体打下牢固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对与纪录片创作密切联系的若干基本学术性问题有所了解和认识,作为专业知识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理论基础的通晓程度不仅关系到其对专业的研修和今后的发展空间,也将直接影响其创作实践。 三、课程的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学会使用纪实的创作理念和手段。从事纪实类电视节目的创作。掌握纪实电视节目创作的基本方法、过程、原则、常用技巧,使学生初步具备纪实电视节目的创作能力。 四、成绩考核方法 闭卷笔试。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构成。 五、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基础学习和分组创作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前期理论教学以讲授和赏析评述为主;创作过程采取课堂教学理论和创作实践的实际应用相结合,采取方法指导与讲评,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试图实施真实的创作过程。 六、讲授大纲及课时分配 第一章纪录片的范畴与属性(4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纪录片的定义、艺术形态以及纪录片的本性与社会功能。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从电影母体到电视节目 第二节艺术形态——内涵与外延 第三节影像本性与社会功能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影像本性与社会功能 (四)教学建议、 以讲述为主,引导学讨论启发示教学。 第二章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4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纪录片赏析大纲

纪录片赏析 教学大纲 【说明】 本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纪录片赏析》课程在引导学生赏析世界纪录片大师经典作品的同时,还观照大师的创作历程和心路历程。在此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纪录片的基本理论及主要流派加以阐述,力求开阔学生的视野并使其树立正确的纪录片创作观念。 教材选用依据:我国影视界对纪录片理论的研究滞后,目前适合于高校影视专业纪录片课程的教材并不多见。本课程在兼顾本校学生专业基础的同时,博采众家之长,建立起本课程的知识体系。 教法:由于本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性学科。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把赏析优秀纪录片作品和对纪录片理论的梳理相结合,以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 第一章纪录片概述 教学目的:通过讲述纪录片的概念、分类及界定,使学生对纪录片本体有基本的认识。 内容要点:1、纪录片定义 2、纪录片类型 3、纪录片观念的发展 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举例法、图示法 教学手段: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赏析作品进行教学 授课时数:2课时 作业与思考: 1、纪录片的类型有哪些? 2、有人建议应把纪录片放在社会学、人类学的坐标系中加以研究,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第二章纪录片本质属性的研究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辩证的理解纪录片真实性的内涵。 内容要点:1、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 2、如何辩证的理解纪录片的真实性 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赏析作品进行教学 授课时数:2课时 作业与思考: 1、你怎样理解纪录片的真实性? 2、你怎样理解纪录片中的“扮演”? 第三章纪录片的界定 教学目的:通过讲述我国纪录片史上关于纪录片的两次界定,使学生了解纪录片在本质与形态上与其他片种的区别与联系。 内容要点:1、纪录片与新闻片的区别与联系 2、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区别与联系 3、我国纪录片的两次界定的文化历史背景 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图示法、举例法 教学手段: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赏析作品进行教学 授课时数:4课时 作业与思考: 1、纪录片与新闻片的区别与联系? 2、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区别与联系? 第四章罗伯特·弗拉哈迪及其作品分析 教学目的:通过讲述世界纪录片之父罗伯特·弗拉哈迪的生平及作品,使学生了解其纪录片创作观念。 内容要点:1、弗拉哈迪的人格魅力与其作品的内在联系 2、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在世界纪录片史的地位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

电视专题片创作实验 教学大纲

《电视专题片创作实验》教学大纲 1.课程的基本描述 2.教学定位 2.1 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通过对电视专题的发展、创作、作品的深入学习,特别是比较中外电视专题的创作,让学生了解电视专题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认识电视专题的重要类别及其创作规律,掌握电视专题未来发展的重要走向,并把握电视专题创作的独特的创作方法。 2.2 课程的主要特点 结合具有时代特征的电视专题作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分析电视文学专题、电视剧、电视纪实专题、电视文艺专题等各类电视专题的艺术特征、创作特色、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鉴赏水平和创作能力。学生将其所学理论运用到电视专题创作的实践中去,推动电视艺术创作的飞速发展。 2.3教学方法 《电视专题片创作》主要阐述电视专题发展,电视专题中包括纪实专题、文艺专题及电视剧等作品的创作规律。新媒介技术和媒介融合为电视专题创作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当代知识观为教学方法的探讨提供了支撑,"纠错式教学法"在电视专

题创作课程中的实践和探索,较好地解决了学生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等存在的普遍问题。同时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实现小组合作学习,多位学生共同完成一个作品,以此来提升学生协作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知识点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通过对电视专题的发展、创作、作品的深入学习,特别是比较中外电视专题的创作,让学生了解电视专题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认识电视专题的重要类别及其创作规律,掌握电视专题未来发展的重要走向,并把握电视专题创作的独特的创作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知识点:电视专题创作导论、电视纪实专题创作、电视文艺专题创作、电视散文创作。 3.1 课程覆盖的知识领域和知识单元汇总 涵盖的知识体系 3.2 实验环节及实验内容知识点汇总

电视文艺节目创作 教学大纲

《电视文艺节目创作》教学大纲 1.课程的基本描述 2.教学定位 2.1 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针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而设置的专业选修课,以文艺学理论为基础,涉及电视文艺节目史论以及具体节目创作形态的演变、电视文艺观念及节目类型划分、电视文艺编导的基本素质等内容。整体内容专业、系统,突出实用性。、概念性和指导性,并针对成人教育的特点,表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特别突出对实际工作的实用性和指导性,同时兼顾电视文艺理论的研究和分析。 中国电视文艺节目的迅速发展也伴随着观念制作手段的不断更新,而且各种新的电视创作元素的交叉融合,电视文艺节目的概念、创作方式和制作手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这种状况,本课程联系当今社会与行业的实际,在对新的电视文艺节目状况进行总结和论述的同时,还倡导建立起与时俱进的电视文艺发展观。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创作水平,在实践练习中增强学生动手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沟通交往能力。本课程联系当今社会与行业的实际,为培养新时代的电视艺术工作者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2 课程的主要特点

《电视文艺节目创作》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选修课程。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电视文艺发生发展的基本历史框架,建立起电视文艺的专业概念,并掌握不同类型的电视文艺节目的基本创作规律,以便学生在今天能够找到节目创新的途径,进而理解电视艺术的创作方式和理念,并全面掌握电视文艺节目的形态、创作特点和制作方法。课程主要介绍电视文艺概述、电视文艺编导职能、电视综艺节目、电视真人秀节目、电视音乐与舞蹈节目等创作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基本问题。 该课程着重强调以大量生动形象的影像案例为基础,进行概念、原理与技巧的讲授与展示,把经典的电视文艺作品与丰富的电视文艺理论相结合,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掌握其他电视专业技能课打好理论基础。 2.3教学方法 主本课程采用案例教学以及传统授课等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分析电视真人秀节目、电视音乐与舞蹈节目;通过传统教学完成电视文艺概述、电视文艺编导职能、电视综艺节目。最终形成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创作多元化电视文艺作品的能力。 3.知识点与学时分配 3.1 课程覆盖的知识领域和知识单元汇总 涵盖的知识体系

纪录片编导课程教学大纲

纪录片编导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41fx02课程性质:必修学分:2 总学时:60 开课学期:第三学年第一学期适用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先修课程:电视摄像基础、剧本写作 一、课程介绍 《纪录片编导》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本课程的重点应放在扩展学生纪录片选题创作的想象空间上,要求对纪录片拍摄镜头的基本规律作较详尽的讲解,并着重通过纪录片选题、解说词创作、镜头分解的思维训练,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与镜头表达能力,为后续课程提供思维与表达上的积累。 二﹑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1﹑使学生了解纪录片编导的有关理论知识,掌握纪录片创作的基本规律,并通过选题、解说词写作、镜头脚本写作的思维训练,来扩展学生对纪录片编导的掌握能力,并以此激发和培养学生镜头感与创作能力。 2、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扩展学生纪录片创作能力,这是进一步学习专业编导课程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因此,在教学安排上,应尽量注重对学生纪录片选题与镜头分节的训练,以便为今后的专业编导打下良好的思维与镜头表达基础。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及内容 第一章国外纪录片发展史 一、卢米埃尔兄弟:记录形式的创始人 二、罗伯特.弗拉哈迪:对人类原始生命的回归 三、英国纪录片运动与约翰.格里尔逊 四、“电影眼睛理论”和吉加.维尔托夫 五、真实电影和直接电影 第二章国内纪录片的发展 第一节纪录片创作的起步期(1958-1978) 第二节纪录片创作的发展期(1979-1990)

第三节纪录片创作的繁荣期(1991-1996) 第四节纪录片创作的拓展期(1997-今) 第三章纪录片的定义 纪录片是把过去或现在的事用影像的手段进行人性的还原和记录,并尽可能接近真实的历史,尽可能描述(叙述)一种真实的历史,并尽可能接近一种真实的描述。 第四章新纪录片运动 发端可以追溯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 . 1990年,吴文光拍摄《流浪北京》,这部作品成为新纪录运动开始的标志作品。 新纪录运动就是现行的电视体制之外,以艺术追求为目的,通过个人行为拍摄的纪录片。 新纪录片运动和DV艺术有鲜明的主体意识,它采取了一种个人化得视角来表达创作者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表达自己的心灵。 新纪录运动和DV艺术的缺陷 第五章独立纪录片 代表作:《在一起》 第六章纪录片分类 国内纪录片的分类 根据题材进行划分: (1)、时事写真型纪录片《华氏911》 (2)、历史题材型《南京大屠杀》、《圆明园》

纪录片创作实验教学大纲

《纪录片创作实验》教学大纲 1.课程的基本描述 2.教学定位 2.1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实验部分的演练学习,学生能够根据实验教学大纲要求的对纪录片的基本特点、分类和规律,熟悉电视纪录片制作的基本步骤有系统的了解和掌握;辨明电视纪录片选题与策划的基本技能;确定掌握电视纪录片制作的基本技术与基本技巧;学会正确的分析与解剖电视纪录片制作的相关技术与管理艺术。本实验课程将使学生能够了解电视纪录片节目的各种形式,指导学生参与电视纪录片的制作实务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电视纪录片的创作能力,以便解决纪录片拍摄中的问题。 本实验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必修课,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纪录片创作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原理做出分析和实践操作,并使积极主动去拍摄纪录片,并注重培养学生的镜头感知能力和镜头表现能力,并希望学生从更深的层次上理解和把握视听语言的纪录特点。

2.2课程的主要特点 本实验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第一门关于纪实影像创作的实验课程。该课程系统地介绍了纪录片的基本属性、主要类型、审美特征,分析了纪录片与社会的关系、纪录片创作的主要流派。在此基础上,多角度深入剖析了纪录片与纪实主义美学、中西纪录片创作影响、纪录片创作的哲学观念,阐明了纪录片管理和市场化机制,并着眼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纪录片创作与交易中的现实问题,提出了纪录片的创新理念,探讨了有效的经营运作方式。通过对纪录片创作中基本特点的介绍,具体讲解了基本特征在实际拍摄中的发展及运用。介绍了诸如前期主题创作、中期拍摄及后期剪辑的技巧及方式的基本问题。 该课程着重强调采用纪实的理念来创作影视作品,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纪实理念和当前的影视文化现象结合起来,以有效地对其进行解读和辨析。 2.3教学方法 1.运用案例教学,教师上课讲解理论时适时加入纪录片作品的案例做分析示范, 分析纪录片创作中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解答疑难问题,学生能够通过案例读懂深奥的理论,教学反馈良好。 2.运用探究式教学,学生学习本实验课程时,教师会经常为学生设计具体拍摄中的问题,学生通过课下查阅资料、拍摄实践,建立理论认知;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积极讨论,学生既应掌握理论概念,又重视实践;要及时完成教师指定的作业,不能以“理解了”为满足,要重视技术上的熟练和巩固,已解决学生在纪录片创作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3.《纪录片创作实验》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所以,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纪录片的创作拍摄,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镜头感知能力和用画面讲故事的能力。 3.知识点与学时分配

《纪录片赏析》教学大纲 林念生

课程编号:01149 课程名称:纪录片选析(Documentary film appreciation) 新闻学本科专业课 《纪录片欣赏与制作》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纪录片选析》课程一方面从纪录片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特征和描述,以及形成不同特征成因的探究,归纳出纪录片内在的美学品性;另一方面结合各类作品的解读和创作实践,来启发纪录片创作多环节中的种种思路,并分析其间应注意的种种问题。 我国影视界对纪录片理论的研究滞后,目前适合于高校影视专业纪录片课程的教材并不多见。本课程在兼顾本校学生专业基础的同时,博采众家之长,建立起本课程的知识体系。 本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是:每周4学时,计划教学周数18周,总课时数72。 本课程总学分数:4学分。 二、学时分配表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纪录片赏析》课程在引导学生赏析世界纪录片大师经典作品的同时,还观照大师的创作历程和心路历程。在此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纪录片的基本理论及主要流派加以阐述,力求开阔学生的视野并使其树立正确的纪录片创作观念。 本课程各章的教学要求和知识考核点如下: 第一章纪录片概述 教学目的:通过讲述纪录片的概念、分类及界定,使学生对纪录片本体有基本的认识。 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举例法、图示法

教学手段: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赏析作品进行教学 重、难点 1、纪录片的类型有哪些? 2、有人建议应把纪录片放在社会学、人类学的坐标系中加以研究,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第二章纪录片本质属性的研究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辩证的理解纪录片真实性的内涵。 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赏析作品进行教学 重、难点: 1、你怎样理解纪录片的真实性? 2、你怎样理解纪录片中的“扮演”? 第三章纪录片的界定 教学目的:通过讲述我国纪录片史上关于纪录片的两次界定,使学生了解纪录片在本质与形态上与其他片种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图示法、举例法 教学手段: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赏析作品进行教学 重、难点: 1、纪录片与新闻片的区别与联系? 2、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区别与联系? 第四章罗伯特·弗拉哈迪及其作品分析 教学目的:通过讲述世界纪录片之父罗伯特·弗拉哈迪的生平及作品,使学生了解其纪录片创作观念。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赏析作品进行教学 重、难点: 1、写影片分析《北方的纳努克》。 2、为什么说罗伯特·弗拉哈迪是世界纪录片之父? 第五章吉加·维尔托夫及其作品分析 教学目的:通过讲述吉加·维尔托夫生平及作品,使学生了解“电影眼睛”流派的创作观念及对纪录片理论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赏析作品进行教学 重、难点: 1、何谓“电影眼睛”? 2、分析影片《带摄影机的》? 第六章谢尔盖·爱森斯坦及其作品分析 教学目的:通过介绍谢尔盖·爱森斯坦生平及作品,使学生了解他的创作观念,及他对电影理论所作的杰出贡献。

《纪录片研究》教学大纲

《纪录片研究》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0011145 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程 授课对象;全院各专业 开课学期:春、秋季 学分:2学分 主讲老师:于莉莉 指定教材:暂无(待出版) 教学目的:电视纪录片主要是指非虚构的影视作品。电视纪录片原来是电影厂用“电影创作手段”为新闻报道而制作的一种片种,引入电视后就成了电视纪录片,以真实地纪录现实生活为已任。开设此课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大学本科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使他们加深对电子媒介的理解,从而学会运用电子媒介理解、认识我们生存的世界。 课程介绍: 《纪录片研究》综合介绍我国和国外纪实类作品的发展历程、名家名作和主要美学流派。在此基础上,界定纪录片和专题片的各自定义,以及在本体属性、功能、创作方式、内容形式、与受众关系等展开多方面比较。课程讲解以理论介绍和观片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纪录片和专题片这两种纪实类影视作品的不同特点和手法,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和实践创作的认识。 课程内容: 第一讲纪录片概论 课时:1周,共2课时。 教学目的:导入课程,激发兴趣。通过对纪录片的范畴与属性的学习,让学生对纪录片与电视纪录片有初步的概念。 一、什么是纪录片 1、影视媒介与印刷媒介工具不同,但同样能自如表达创作者的主观思想,是另一 种纪录历史和现实的方式。 2、优秀影视纪录片主要指非虚构的影视作品。它的特点:(1)是创作者根据现 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而创作,有一定的思想性,能潜在表达创作者的主观思想;(2)是创作者在观察、发现、思考而不是即兴创作、简单判断的基础上,经过一个时间段

的拍摄纪录并剪辑选择后的产物;(3)在拍摄和布局上,各部分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观众能按一定的思路解读、认识、思考和想象,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二、为什么要学习优秀影视纪录片 1、提高自我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2、加深对电子媒介的理解 3、从思想上作好准备,学以致用,投身这一事业 每周话题(思考题): 1、什么是纪录片? 2、为什么要学习优秀影视纪录片? 第二讲纪录片的分类 课时:3周,共6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对纪录片的演变及学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研究中外纪录片创作观念演变,对探讨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题材 1、人文类纪录片以人为核心,关注人的生活、生存、生命等人生题材。《生活空间》制片人陈氓说:“我们不是在报道有趣的事情,而是在拍人。行为是情感的载体、心理的外化。报道事件本身是浅层次的,重要的是表现人”。 2、历史类如果说自然是人类生存的空间环境,历史则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时间环境。历史的本质力量在于从一些偶然因素背后发现并把握某种必然,以史为镜,通过对历史人物活动场所的考察、对历史遗物、遗迹的体验,理解历史,理解偶然事件中的必然,提高对历史的鉴别能力、洞察能力、预测能力。 3、自然类国外有《探索发现》、《国家地理频道》等专门播放自然科学类纪录片的电视频道,其范围从人体的奥秘到宇宙万物的演变,从人类文明的探索到未来高新技术的展望,包括许多人眼所不及的地方,如海洋深处、宇宙太空、微观世界、动植物生存、生命起源等。 二、创作手法 1、纪实类往往是现在进行时,截取生活的一段流程,讲述老百姓的故事。其表现手法是真实质朴、自然流畅,解说词处于被动地位,是对拍摄内容的补充,一般不用描写手段,不需文采横溢、思想外露。 2、写意类就象雕塑一样,要有高度凝炼的概括和刻划,是对客观事物的提炼和选择,

影视配音艺术 教学大纲

《影视配音艺术》教学大纲 1.课程的基本描述 2.教学定位 2.1 课程教学目标 ①能够利用影视配音基本理论和影视作品创作方法结合影视后期声画合成技术,完成影视作品的创作任务; ②能够应用有声语言表达技巧,通过艺术化手段,对不同类型影视作品的声音特点进行辨别,从而实现配音创作。 ③能够根据不同类型的影视作品声音要求,合理选择声音特点,利用录音软件和后期处理软件,完成作品的声音录制、处理和合成,并在设计过程中体现艺术化思维,并符合观众的审美需求。 ④在创作中有团队协作意识,和不同的声音进行配合,在团队中根据需要承担相应的职责。 2.2 课程的主要特点 影视配音艺术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它着重介绍、讲解如何为各类影视作品进行配音,包括电视栏目、纪录片、广告、电影、动画片等作品的配音方法,讲解各种影视配音的创作要素、配音方法及技巧,以期达到锤炼语言、声情并

茂、变化节奏、丰富想象、促发激情、拓展艺术创作领域,提高学生整体素养的目的。本课程要求学生在对语言基础发音和影视作品创作特征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语言配音创作。 2.3教学方法 本课程将采用案例教学、基于问题式教学、探究式教学、讨论教学、示范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做到图文并茂,易于视听传达,在讲授理论知识点后将选择多项典型案例进行讲授,同时在课堂中结合不同类型作品进行观摩,探究声音形式的变化性特点和不同声音的适应性,学生们通过自身的实践训练和分析,完成电视作品、影视广告、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等不同类型作品的配音工作。要求学生保证出勤,加强课堂交流和课外作业训练,注重优秀配音作品的搜集整理和观摩,及时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和研讨,能够完成多部多类型配音作品。 3.知识点与学时分配 3.1 课程覆盖的知识领域和知识单元汇总 涵盖的知识体系

纪录片创作 教学大纲

《纪录片创作》教学大纲 1.课程的基本描述 2.教学定位 2.1 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纪录片的基本理论与拍摄方式有系统的了解和掌握,辨明到纪录片的创作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具有明锐的观察能力和运用手段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通过对纪录片的理论、发展脉络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并从中获得对纪录片相关拍摄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以便解决纪录片拍摄中的问题。 本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必修课,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纪录片创作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原理做出分析和实践操作,并使积极主动去拍摄纪录片,并注重培养学生的镜头感知能力和镜头表现能力,并希望学生从更深的层次上理解和把握视听语言的纪录特点。 2.2 课程的主要特点 本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第一门关于纪实影像创作的课程。该课程系统地介绍了纪录片的基本理论概念和从大众传播的角度解读当今纪实的文化现象,从历史

的角度介绍了各时期纪录片的流派和演进历程。通过对纪录片基本特征的介绍,具体讲解了基本特征在实际拍摄中的发展及运用。介绍了诸如前期主题创作、中期拍摄及后期剪辑的技巧及方式的基本问题。 该课程着重强调采用纪实的理念来创作影视作品,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纪实理念和当前的影视文化现象结合起来,以有效地对其进行解读和辨析。 2.3教学方法 1.运用案例教学,教师上课讲解理论时适时加入纪录片的案例做分析示范,分析纪录片创作中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解答疑难问题,学生能够通过案例读懂深奥的理论,教学反馈良好。 2. 运用探究式教学,学生学习本课程时,教师会经常为学生设计问题,学生通过课下查阅资料,建立理论认识;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积极讨论,学生既应掌握理论概念,又重视实践;要及时完成教师指定的作业,不能以“理解了”为满足,要重视技术上的熟练和巩固,已解决学生在纪录片创作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3.《纪录片创作》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所以,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纪录片的创作拍摄,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镜头感知能力和用画面讲故事的能力。 3.知识点与学时分配 4.案例设计 本课程案例设计的原则:《纪录片创作》这门课程的突出特色之一就是它的前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