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谢丽_《田野的召唤》教学设计与效果分析

谢丽_《田野的召唤》教学设计与效果分析

谢丽_《田野的召唤》教学设计与效果分析
谢丽_《田野的召唤》教学设计与效果分析

《田野的召唤》教学设计与效果分析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谢丽

教材版本:

苏少版小学《音乐》第七册第四单元《田野的召唤》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学唱意大利民歌,感受意大利民歌热情、奔放的艺术魅力;

2、学唱歌曲《田野的召唤》,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热爱的情感;

3、在演唱、表演歌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演唱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与歌声表现歌曲《田野的召唤》

教学难点:唱准歌曲中的弱起、同音反复、切分节奏、休止符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快乐律动,体验歌曲韵律

1. 哪些同学去过上海世博会呢?这是哪个国家的展馆呢?【出示意大利馆图片】

2. 意大利是欧洲南部的一个文明古

国,在地图上他的形状就像一个靴子,今天

就让我们踏着音乐的脚步领略意大利艺术

魅力吧。

3. 律动。【背景音乐《田野的召唤》

伴奏】

效果分析:课前调查知道大多数同学都

去过上海世博会,这个话题的引入极其吸引

学生的注意,所以他们表现得很兴奋,这种

兴奋的情绪很适合本课的整体情绪。地图中的“靴子”非常形象,给予学生深刻的印象,从中过渡到律动自然而有趣。律动主要是模仿教师的行走步伐,既让学生感受歌曲的4/4节拍,又为后面的舞蹈学习做好铺垫。

二、视听结合,感受民歌风格

1. 意大利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那里有著名的建筑比萨斜塔、有画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雕塑家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当然,她的音乐也充满魅力,接下

来,我们欣赏一首家喻户晓的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阳》,由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帕瓦

罗蒂演唱,欣赏之后说说你的感受。【《我的太阳》视频合成:帕瓦罗蒂的演唱视频及意大利典型建筑、绘画艺术、雕塑艺术、音乐家图片】

2. 学生欣赏之后表达自己的感受(高亢、明亮、充满激情、奔放等)。

3.《我的太阳》在全世界广为流传,特别是意大利著名歌唱家“高音 C之王”——帕瓦罗蒂演唱过这首歌后,《我的太阳》更是风靡世界。从这首民歌中我们可以感觉到意大利人民和他们的音乐一样热情、奔放。(板书:热情奔放)

4. 让我们一起来体验意大利人民的热情与奔放的情感:朗读《我的太阳》歌词。

效果分析:《我的太阳》是意大利著名的民歌,有意大利“第二国歌”的美誉。所以这首民歌很有代表性,歌曲的高亢、奔放的情绪加上帕瓦罗大的富有穿透性的明亮的完美音色,让学生感受意大利民歌的热情风格。视频的选择没有完全运用帕瓦罗蒂的演唱视频,考虑到其视觉效果比较单一,所以合成意大利典型建筑、绘画艺术、雕塑艺术、音乐家图片,达到视觉与听觉的有效整合,利于学生对意大利的艺术的了解。视频欣赏后学生的朗读很有激情,掀起一个小小的高潮。

三、对比欣赏,融入歌曲意境

1.师: 2015年的世博会就在意大利米兰城市举行。如果你到了意大利,不仅要欣赏她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可不能错过意大利的田园风光。接下来,我们再来听老师唱一首意大利民歌《田野在召唤》。听后回答两个问题:

⑴这首民歌在音乐的速度、情绪上和《我的太阳》有什么不同?

⑵歌曲中唱到了哪些美丽的田园风光?

2. 欣赏之后解决以上问题:从速度、情绪方面比较两首民歌不同的音乐风格;并按节奏读相关的“田园风光”的词汇,体验意大利田园风光的美景。

效果分析:“2015年的米兰世博会”与前面所提到的上海世博会呼应。教师的演唱声情并茂,虽然无法与歌唱家媲美,却得到同学们热烈的掌声。看来,在学生的眼中,他们的老师就是歌唱家,所以课堂上教师的范唱是必不可少的。《田野的招唤》与《我的太阳》都是意大利民歌,但在速度与风格上截然不同,此环节通过对比,让学生在不同的意大利民歌中感受其奔放热情的艺术魅力。“哪些美丽的田园风光?”的问题的提出,不仅让学生体会到歌词的意境,又使学生熟悉歌词,按节奏朗读歌词为唱好歌曲打好基础,而歌曲的歌词与旋律对应基本是一字一音,读起来很有节奏感。

四、听辨乐句,突破歌曲难点

1.《田野的召唤》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意大利民歌。表现了在充满生机的春天里意大利儿童去郊游时怎样的心情(欢乐心情)。歌词中描绘的田园风光很美,有没有词义不懂的?“梯里通巴”是什么意思?

教师配上呼唤的动作:“梯·里通巴—!梯·里通巴—!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仿佛是美丽的大自然在热情地召唤着小伙伴们“快快来吧”)

2.听辨视唱,突破难点

⑴按节奏练习“梯里通巴”,感受附点、切分音的节奏感。符点音符的运用使田野的召唤更加热情。

⑵听辨旋律,运用上、下的手势表示所听到的旋律。

⑶两段旋律连起来用“啦”演唱。

3.比较一、二乐句,找出相同与不同的小节

⑴这首歌一共有四个乐句,我们刚才演唱的是后两个乐句,自己视唱一、二乐句的旋律,你有什么发现?(两个乐句几乎相同,只是在句的结尾上稍有变化)

⑵视唱第一、二乐句,唱准同音反复和带切分音的节奏。

⑶填词演唱第一、二乐句。

效果分析:《田野在召唤》由四个乐句构成,曲调规整对称。前两乐句节奏紧凑,同音反复和带切分音的节奏运用使得音乐欢快跳跃,极富有动感。由于旋律基本相同,只是在句的结尾上稍作变化,节奏比较简单,所以让学生自己视唱找出变化。后两个乐句的曲调运用了变化重复的手法,节奏上变得较为宽松,旋律舒展,情绪热烈。这两乐句有附点音符、切分节奏、同音仿佛,是歌曲的难点,学生不易唱准确,在解决

难点的过程中将“召唤”情境与听辨游戏相结合,不仅让难点变得趣味生动,又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在实际教学中,难点的突破也非常顺利。

五、循序演唱,表现歌曲情绪

1. 听琴师生完整视唱,再用“绿”唱一遍。

2. 简单讲解弱起,听录音心里默唱,注意听好前奏。

3. 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重点解决切分节奏以及唱得不好的地方。

4.演唱第二段,第二段和第一段旋律完全一样吗?要注意什么?重点练习结束句,唱出重音的力度。

5. 这首歌曲由四个乐句构成,曲调规整对称。你觉得乐曲的高潮部分在哪里?(三四乐句在节奏上变得较为宽松,旋律舒展,情绪热烈,形成乐曲的高潮)。我们应该怎样演唱?【欣赏带有意大利田园风光的画面,完整聆听歌曲】

学生讨论采用怎样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并突出歌曲高潮部分奔放、热情的情绪。教师指挥,学生完整演唱。

效果分析:这首歌重复的地方多,曲调看似简单,但音乐符号很多,又是弱起,再加上同音反复,不容易唱准。所以唱歌环节设计环环相扣,逐步提高要求。在“难点突破”环节,同音反复部分,学生唱得很准,但是将歌曲连起来演唱,特别是跟着录音伴奏演唱时,最后一句“20 50 50 50”中的三个“5”不容易在一个高度,教师指挥的时候,用手势提示音高,效果会好很多。

此环节听、唱较多,容易有疲劳感,所以将欣赏“意大利田园风光片”放入此环节,视觉的冲击力让学生更好得感受在充满生机的春天里孩子们出发去郊游、旅行时的欢乐心情,利于在歌唱时抒发对美好大自然的无比热爱的情感。

六、激情舞蹈,体验歌曲风格

1. 意大利人民能歌善舞,民间舞蹈也很丰富,欣赏一段意大利民间舞蹈,看看有哪些队形,你会哪种舞步。能不能把其中的舞步运用到《田野在召唤》中。【舞蹈欣赏】

2. 学习其中两个步法,小组创编,集体舞蹈,可以加上打击乐器的伴奏,感受意大利民歌热烈的情绪。

3. 完整表演歌曲:两组演唱并伴奏,两组表演舞蹈,共同沉静在欢乐的歌舞中。

效果分析:舞蹈的加入,使音乐课动静结合,更加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掀起表现歌曲的热潮。最后的课堂氛围非常和谐而热烈:师生模仿意大利人民,忽而手拉手、忽而肩搭肩;忽而是一横排,忽而围成一圈。大家尽情歌唱、舞蹈,完全融入了意大利的音乐之中,体验着意大利人民热情、奔放的艺术魅力。

七、课后拓展,激发探究热情

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意大利的民歌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学生小结。

意大利人民热情奔放,他们也很喜欢我们的民歌呢!歌剧大师普契尼的歌剧《图兰多》中就运用了我们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曲调呢。课后同学们可以上网欣赏。

下一节课,我们将学跳集体舞《美丽的村庄》,这也是意大利的民歌,请同学们用今天学过的舞步结合意大利民族舞蹈的队形,课间跳一跳意大利的集体舞,我们将继续体验意大利民族音乐的魅力。

效果分析:欢快的音乐课在师生交流中结束,课后学习的要求,鼓励学生积极地学习与探究。课后的要求不难,也不复杂,既丰富了学生课余的生活,又学以致用,激起对下节课学习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最新答案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最新答案 一、填空题 1、所谓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就是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师的经验,基于对学生需求的理解、对课程性质的分析,而对教学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活动等进行规划和安排的一种可操作的过程 2、合作学习的实质是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个组员不仅要自己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教师根据小组的总体表现进行小组奖励。 3、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四个维度。 4、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的功能。 5、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有席地式、双翼式:半圆式、秧田式、小组合作式等。 6、教学案例的一般结构是主题与背景、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反思。 7、教学模式指的是 .是广大教学工作者经过长期教学实践逐渐认识并总结出来的规的实践方式。 8、“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的智力第二发展水平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潜在发展水平。 9、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涉及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自我负责精神、意志力、对数学的价值意识、实事的态度等诸多方面。 10、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的概念。它倡导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的探索与创新精神,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的发展。 11、教学设计的书写格式有多种,概括起来分为文字式、表格式、程序式三大类。 12、教学方法是指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结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的总称。 13、练习法是指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 14、“以问题探究为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不呈现学习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对一定材料的实验、尝试、推测、思考,去发现和探索某些事物间的关系、规律。 15、学习者对从事特定的学科容或任务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的认识水平、态度等,就称为起点行为或起点能力。

高中语文试卷分析教案

高中语文试卷分析教案 【篇一:高三语文试卷讲评课教案】 高三语文试卷讲评课教案 2010-3-17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试卷分析,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复习与整理。 2、过程与方法:归纳总结各知识点,做到相关知识点的迁移,举一反三。 【重点难点】 1.抓住典型题目和共性问题,引导学生把握解题思路,总结解题一般规律。 2.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 【学习过程】 一、学生得分情况一览 二、错因分析: (一)选择题 (二)11、文言文翻译 (1)家业农,不任作苦,委耒耜,慨叹而去之。(5分) 学生答案示例: ①家里的祖业是当农民,元达不情愿耕作的辛苦,委屈于耒耜,因此叹着气离开了故乡。 ②家里田地农活,他不喜欢担负劳苦,给他耕地用具,就感慨叹息着离开。 ③元达在家以农为生,不能忍受劳作的辛苦,放下耒耜,感慨而又叹息地离开。 (2)虽盗贼无赖,亦厕其间,与屠狗贩缯者何以异哉?(5分)学生答案示例: ①虽然是盗贼、无赖,也大多处身于这些人之间,与屠夫与商人有什么不同的呢? ②即使是盗贼无赖不守信用的人也进入朝廷内,这和杀狗的、贩卖缯的人有什么区别呢? ③即使盗贼无赖,也从其中参与,这与屠夫狗贩卖杂货的人有什么不同呢? (三)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学生答案示例:本首诗表现了诗人游庐山借宿在栖贤寺所发出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 厌倦和超然物外之情,由诗中“迹入尘中惭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可看出。 (2)请从“动”和“静”的角度赏析颔联。(5分) 学生答案示例:“千山月午”是静景,“一壑泉鸣”是动景。诗人描绘了静的月光和动的泉鸣, 动静结合,灵动丰富,使意境更充实,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四)文学作品阅读: 14。文章第1段描写张翰“莼鲈之思”的情景,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4分) 学生答案示例: ①引出下文作者要写的莼菜,并为下文埋下了伏笔,体现了莼菜之思就是故乡之思。 ②以一段历史故事作开头写“莼鲈之思”,既为下文写莼菜做铺垫,又能引起读者对本文 的阅读兴趣。 ③作者这样来安排不仅可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也能够为下文做铺垫,引起下文, 点明中心。 17.文章倒数第2段中为什么对莼菜进行细致的描绘?最后一段作者写自己两次吃到的莼菜 的味道都“没什么特别”,其用意何在? 学生答案示例: ①倒数第2段对莼菜细致的描绘为了体现莼菜非常平常。莼菜本身并没有多少特别,人们 喝了它的汤,回味着汤味,让人想到了故乡,让人引发出对故乡的思念,莼菜之味,就是故 乡的味道。 ②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莼菜的平常,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以此为下文突出中心,做铺 垫。用意是为了表明莼菜的确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以此来突出中心,升华主题。 ③作者拿自己老家的莼菜与江南的莼菜做细致比较,意在突出江南的莼菜数量多,品质好,

2020地理试卷分析-教学设计公开课

突出学科核心素养知识与能力并重 --------学习2021年全国卷一地理试题心得 黄埔六中白明露2021年高考地理试题继续坚持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的命题原则,试题重视地理本质、突出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科学素养,体现了对学生关键能力的考查,形成了“突出学科核心素养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命题特点。同时,试题紧密实际生活,让学生体会和思考生活中地理的存在、作用与魅力,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和科学精神。试卷命题兼具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难度合理、区分度强,很好地起到了对学生检验和选拔的作用,对一线教师和学生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而在题型设计、命题风格、信息呈现等方面,依旧延续了近年来的命题特点。同时,结合考生平日熟悉的演绎方式,在卷面上给了考生亲切感。 总的来看,这份试卷,选择题部分注重基础原理运用,贴合实际生活,注重地理实践力体现,强化逻辑分析能力,活化地理学习内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各类生产活动、社会现象,都蕴含这地理原理。将身边的地理引入试题,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素养、提升地理学习兴趣、获取地理学习成就感的重要途径。

例如,全国卷1第4-6题 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为高层(7层以上)和多层(7层或以下)。图2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个居住片区、道路、出入口及当地盛行风向。据此完成4~6题。 图2 4.下列建筑布局中,适合居住片区II的是 ①并列排布②横向错列排布③自由排布④纵向错列排布 A.①B.②C.③D.④ 5.相对居住片区II,居住片区I的建筑布局宜 ①建筑密度大②建筑密度小③以高层建筑为主④以多层建筑为主 A.①③ B.①④C.②③D.②④ 6.该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开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继前面两个单元学习某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后,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为进一步探究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奠定基础。因此,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认识分子、原子的存在;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运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加深对化学反应实质的理解。 (2)能力目标:运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某些日常现象,通过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之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认识物质世界是运动的,以及分子的可分性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不可分性,形成微观粒子运动的行为表象,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思考问题的思想方法。 3.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 (2)难点:分子、原子行为的微观表象的形成。 二、学情分析 分子、原子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并不宪全是陌生的,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物理课中都接触到分子和原子。但是,分子、原子究竟是什么样的粒子,学生缺乏准确的内部表象。由于分子、原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学生要真正建立明晰的分子、原子概念是较为困难的。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 第一,情景激学。用一些宏观现象创设探究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梅花》诗中的“暗香”、物体的热胀冷缩、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的变化等。 第二,联想推理。尽量将不可见的微观粒子行为特征与学生熟悉的某些宏观事物联系进行转换理解,引导学生类比推理形成微观粒子的内部表象。 第三,辅助教学。采用实验探究与电脑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展示分子、原子的行为特征,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分子、原子的微观世界,使学生形成清晰的分子、原子印象。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作业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作业 学校:姓名: 一、填空题。 1、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涉及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 (自我负责任精神)、(意志力)、(对数学的价值意识)、(实事求是的态度)等诸多方面。 2、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的概念。它倡导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3、教学设计的书写格式有多种,概括起来分为(文字式)、(表格式)、(程序式)三大类。 4、教学方法是(指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总结,)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的总称。 5、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 6、“以问题探究为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指:问题探究法与发现法基本相同,它不呈现学习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对一定材料的实验、尝试、推测、思考,去发现和探索某些事物之间的关系、规律。 7、《标准》中的四个目标大致可分为两个领域:(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其中,(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属于认知领域。 8、教学设计的一般的结构是:(概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9 10、教学案例形成的几个步骤一般如下: (1)确定教学任务的思考力水平与要求; (2)课堂观察并实录教学过程; (3)教师、学生的课后调查;

(4)分析教学的基本特点及与思考力水平要求的比较; (5)撰写教学案例。 11、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视不同班级情况而定。有的班级学生思维相当活 跃,可考虑采用(引导发现法);有的阅读课本习惯较强,也可适当采用(自学辅导法)。 12、问题生成的途径有四个方面:其一,(教学内容即问题);其二,(教 师提供问题);其三,(学生提出问题);其四,(课堂上随机生成的问题)。 二、辨别题(对的打√,错的打×,并加以分析或改正)。 1、情感、态度目标与其他目标的实现是一种“渗透”、“融合”的关系。 (√) 2、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是课程资源,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师生间 的交流启发,乃至学生在课堂出现的错误也是有效的课程资源。(√)3、小组合作开始后,教师的角色主要是组织者。(×) 分析:小组合作学习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4、让学生掌握知识才是自主学习的本义。(×)分析: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的概念,它倡导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5、秧田式最大的优点是,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 改正:最大优点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室空间,缺点是,容易形成以教师为中心,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 6、案例主题一般以本课教学内容加上教学案例几个字来体现。(×) 改正:案例主题一般是从案例的中心思想中提炼出来的关键词语,是案例的主题。另外,再用本课教学内容加上教学案例几个字样作为副标题。

试卷分析教案

第一次文综试卷分析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帮助学生寻找知识盲点,查找知识薄弱环节,澄清知识点。 (2)夯实基础知识,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和应考能力,培养学生审题能力过程与方法: 通过试卷分析的能力培养,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精益求精、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努力创新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寻找自己的知识盲点,薄弱环节。 难点:对易错题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的提炼与运用,妥善处理预设与生成的矛盾。(三)教学方法 小组交流,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的教学方法。 (四)问题导入 我们班这次期中考试考的怎么样呢,通过考试我们能发现在以前的学习中存在哪些问题呢,又怎样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这节课的试卷分析来解决。 (五)互动合作 一、教师对试卷的分析 本次试卷题型分两大类,即客观题(选择题)和主观题(非选择题),题量适中,难易适当,涵盖了90%以上的考点内容,考察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考察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考试情况分析 总体来说本次考试成绩我感觉不太理想,基础知识失分较多,很多同学拿到试卷,感觉是开卷考试,真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导致做题格式不规范,叙述语言不准确。本次考试最高分为94分,最低分为16分,10个班的平均分为68.71分, 从试卷完成情况来看,同学们存在以下问题: (1)卷面书写脏、乱、差。 (2)做题格式不够规范。 (3)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4)粗心大意,审题不清 (5)知识迁移能力较差,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正确把握题中的关键词语。 三、试卷评讲: 1、学生自主纠正。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课题:《认识万以内的数》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73--75页。茶陵枣市中心小学:段青勇 【教材分析】: 教材先通过学生熟悉的背景材料向学生介绍南京长江大桥,从而引出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根据儿童已有的经验、心理发展规律按从易到难的编排原则,创设了一幅幅现实的、有数学意义的画面,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对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是学习万以上数的读写法的基础。同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建立自信心,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情分析】: 本班共56位学生,其中男生30人,女生26人,根据小学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接受能力有限,应多采用实际实物来认识数,比如中国的五大山的山高,万里长城,世界几大河流的长度,让学生有一个实陵的概念。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初步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认识”万位”及其位值,能说出万以内各数位的名称及相邻数位之间的进率。 2. 经历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拿一拿、比一比等数学实践活动,体验感受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数感。 3、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中的实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万”的认识与数感的培养及接近整千、整万的数的数数。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豆子、计数器、挂图。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问 〈引导学生从身边情景,估人数、提问题,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我今天来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 师:那你们来估一估今天会场上的有多少位老师?

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指导(2) 一、基本概念题 1、什么是情感态度? 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 2、什么是语言技能? 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的综合运用能力。 3、什么是表现型课堂? 表现型课堂是将课内,课外联系起来,将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科教学有机统一的一种重要途径,它充分体现猜测、协商、对话、交流、质疑乃至争辩,反思,探究,研究,实践等一系列过程,可以充分体现分工协作,取长补短,公开交流,彼此分享的学习特点。 4、什么是学习的新认识理论? 学习的新认识理论就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5、什么是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在实现教学过程可能遇到的困难。 6、什么是任务链? 任务链(task chain),这是相对于“单一任务”而言的,即“复合型”任务,目的在于实现任务由易到难变化的需要,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景。 7、什么是教学监控? 教学监控即教学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常用课堂观察、批改作业、访谈等手段。 8﹑什么是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导下,在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和方式。 9、什么是新课程教学设计主体的多元性? 新课程教学设计主体的多元性包括两方面:一是学生参与了教学设计,二是教学设计的主体相对教师来说也不仅仅是个体行为。 10、什么是定性评价? 定性评价又称为质的评价,它运用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归纳和演绎等分析方法,对评价所获得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思维判断,进行的描述性的结果评价。 11、什么是课堂教学中的“广度”? 12、什么是三维课程目标? 新课程提出了三维的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的课程目标是客观存在的,而过去我们往往只重视“知识和技能”目标,而对于“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没有重视,所以这次课程改革实际是强化这两个目标。 13、什么是学案? 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 14、什么是交际型任务? 交际型任务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接近真实的情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任务、完成任务。

高二语文试卷分析教案

高二语文试卷分析教案 高二语文试卷分析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考卷做系统分析,帮助学生对试卷结构、得分情况有深度了解。 2、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分析错题错因,订正并理解考题。 3、方法与过程:结合高考考纲要求,指导各题型分析方法和步骤。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语言文字运用积累、古诗文鉴赏、文学类文本分析。难点:文言文阅读。 三、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演讲:对于本次期中考试的总结及展望 S点评T总结: 语文学习没有常胜将军,一马当先不必沾沾自喜,马失前蹄也不必妄自菲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今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本次期中考卷。 (二)分析试卷 T:Ppt展示数据统计表

ST:从数据中分析出什么? T:160分值中,得分率低于60%的题目基本集中在语言文字运用、古诗文阅读、诗歌鉴 赏及文学类文本中,得分率最高的是名句默写题。从这份简单的数据分析中,我们清晰看出我们同学们并不缺乏学习的毅力,而是缺乏丰厚的文学积淀和理解鉴赏诗文的能力。所谓厚积薄发,我们来从语言文字运用题入手分析。 (三)语言文字运用 S:自主订正1-5小题,揣度做题方法T:请同学来分析,重点分析1、5两题1、字音 剑戟: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压轴(ppt):《辞海》“压轴是戏曲术语。指一台折子戏演出中的倒数第二个剧目。由于最末一个剧目称大轴而得名。”召唤:广播操《时代的召唤》 2、成语 T:高考考纲对成语题的要求是表达运用E级,即理解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并能正确使用。 S:“应运而生”顺应时代的需要而出现的。“犯罪行为”不是“顺应时代出现的”,故用在此处不合适。 T:注意避免张冠李戴,望文生义。成语题可以从哪几方面来分析呢?S:情感色彩、使用对象(豆蔻年华) 3、4、文言词汇

教学设计反思及案例分析

《画角》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二单元《线与角》中《画角》一节。 教学设想:在学习了量角的基础上我又带领学生学习画角的知识和技能,因为学生对量角器、三角板的认识与使用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所以画角时的困难比量角时的困难减少了。于是在教学画角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实践中体会、总结出画角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 1、在学生掌握角的分类和度量的基础上,掌握角的画法,会用量角器正确 地画指定度数的角。 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 3、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加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4、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相关知识进行及时检验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按指定度数画角的方法。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了画纸、三角板、量角器、铅笔等学习用品。 教师准备量角器、三角板、图片。 教学设计: 兴趣引入。 教师:(出示由各种角构成的图片),学生欣赏,说观察的感受。 生活中的这些美丽图案是怎样画出来的?(用各种角。) 这些角又是怎样画出来的?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画角? 引出课题:画角 二、尝试体验、探究新知。 师:接下来老师准备了几项活动,希望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画角的技能。 活动1:画出60°的角。 1、请学生猜一猜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哪些角度的角。 2、引导学生用三角板拼角,用这些角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说说所拼的角 的度数,再用量角器量角验证,小组合作完成。(在这个活动中师只是提出画角 的要求,但是学生用什么方法没有限制。) 3、你用什么方法画出了60°的角? 活动2:学生根据自己的做法回答和演示。 1、师:如果要画的不是上面这些特殊角,比如画一个85°的角应该怎么办? (这个活动师仍然不提出具体的描画方法要求。学生会在活动中发现用三角 板不容易画出这个角,应该使用量角器才能准确的画出这个角。这时引导同学提出:三角板在画角时是有局限性的,不是所有的角都能用三角板精确地画出来。) 2、学生自己动手画角,可以讨论后再完成。 活动3: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哪些角?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完成。(两个角组合可以画出15°、30°、45°、60°、75°、105°、90°、135°、150°、120°等角。) 活动4:画70°,115°的角。 1、说说你想用什么工具帮助你画出这些角?(用量角器画这两个角。) 2、学生动手画角。 3、活动后师及时问,怎样使用量角器画角 活动5:

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试卷A 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简述教学设计的构成要素。 三、教学设计的流程 1、教材分析:分析本框题在本课、本单元、本教材中的地位; 2、学情分析: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本班学生的知识能力、知识储备和对学习本框题的优势、劣势; 3、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友情提示:知识目标要围绕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的相关标准确定;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切忌假大空、要具体到每一节学习过程中能力情感的提升,不要千篇一律; 4、教学重难点:紧紧依靠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拟定; 5、教学方法:新课堂的教学方法不是单一的,是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6、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传统教学媒体有:黑板擦、黑板、粉笔、教材;现代教学媒体是以多媒体为代表的音像、课件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容选择何种教学媒体最适用,避免单一化,但是更不能从满堂灌变成满堂放)。 7、教学时数:课时分析; 8、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优化的过程,体现着整个教学设计的理念。 例如:问题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导课——讲授——课堂提问——分组讨论——师生总结——布置作业。注意要提前准备好合适的问题、布置好相应的课堂教学环境。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课前选题----课前分组——选好组长——明确分工——讨论完善——形成方案行动——实施研究——课堂述反驳——总结反思 2、?教学目标是如何分类的,其分别有什么意义? (一)教学目标分类 根据中学政治学科特点: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突出体现德育的特色,教学目标一般分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类。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一般写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 ???在政治学科教学课堂中,学科知识的学习是很重要的,它为中学生奠定一个很重要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道德发展的基础。对中学政治学科来说,知识目标涵盖相关概念、原理、关系等,其在考试中多以选择、简答题呈现。 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是掌握学科知识技能的途径性目标,对实现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起着纽带桥梁的作用。对中学政治学科来说,其考试多以论述、材料分析、辨析题形式出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中学政治课是中学德育的主渠道,所以政治学科的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和行为的教育,注重对学生情感审美、情感价值方面的培养。教学设计中,这一目标多体现在熏、感染、净化和顿悟等的情感层面上,以体现政治课的德育性质和审美本质。我们认为在三维目标中,知识、能力目标是应对中高考的,而情感目标是教学生做人的。

教师试卷分析

教师试卷分析 最近,我们针对我校学生的数学基础,依排列与组合部分的知识及在这部分我们实施的素质教育的情况对学生进行了测试。这份数学试卷考查的内容较全面,试题偏简单,能如实反映出我校学生的实际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从考试成绩来看,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一、从卷面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通过选择、填空的形式对基础知识进行了检测,第二类是通过解答题的形式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无论是试题的类型,还是试题的表达方式,都可以看出命题人的出题水平之高,试卷能从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细致、灵活,打破了学生的习惯思维,能测试学生思维的多角度性和灵活性, 二、从检测情况来看,试卷总分120分,重点班每班有20个左右的学生卷面分在100分以上,优秀率在65%左右,普通班稍差一点但总体较乐观。1、在基本知识中,选择题情况基本较好,许多学生都是满分,题的难易程度很适合我们的学生,也说明学生初步建立了排列组合的意识,对排列组合的领悟、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及自主探索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2、解答题共四个,由易到难层次感很强。第15题是两个计算题考查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通过本次测验,我认识到学生的计算习惯真的要好好培养,3、通过学生对解答题的做答

情况的分析,发现对于学生的数学方面的素质教育以后更要加强。4、还有平时应该多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自己的操作中学会灵活运用知识,这方面有一定的差距,弥补自己思想及操作的不足。 三、今后的教学建议从试卷的方向来看,我认为在今后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1、立足于教材,立足于学生的基础,扎根于生活,放眼于高考。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之本,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以教材为本,扎扎实实地渗透教材的重点、难点,例如班上有部分学生总是忽视课本上的例题及练习题而大量的做一些资料上的题,长时间的这种学习方法导致成绩明显下降。2、学习过程要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的问题。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在解答题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让他们自己来分析题目,设计解题的策略,多做题,自己慢慢体会,让不喜欢学数学的学生从怕数学到喜欢数学,4、多做多练,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因为有些学生的运算能力太差了,因此,必修在高三之前使学生的运算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4、注重素质教育的培养,使学生关注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多做一些与生活有关联的题目,把学生的学习真正引向生活、引向社会,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与反思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电化学中的重要知识,初中化学已经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该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当学生知道了化学反应中能量的相互转化过程之后,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从能量转化角度来引出这种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装置。再通过“科学探究”进一步挖掘原电池原理和组成条件,接着教师通过介绍根据此原电池原理制成的各种在现代工农业生产、科学实验、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的原电池。通过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运用已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初步形成原电池的概念,并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帮助学生认识实现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原理和装置;同时深化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并对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拓展和应用;引导学生对“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火力发电能量转化过程);思维方式的反思和突破;深化对能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情分析 学生对“电”的内容的认识不仅来源于生活经验,而且来源于学科学习。对“电”有着丰富而又强烈的感性认识。在生活经验方面,不仅接触了火力发电(或水利发电),而且接触了干电池等化学电源;刚刚了解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并感受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过程,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科学习方面,学生不仅接触了摩擦起电,而且还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了电能,此外还学习了关于电的初步知识。由于学生之前没有电化学的基础,理解原电池原理有一定的难度,但必修《化学1》已较为系统的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这为本课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基础。高一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也已经习惯了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同时已具备一定的化学思维基础和基础实验技能,这些都将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也为提高学生的课堂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创造了条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发展中的化学电源。②掌握原电池形成的条件。③学会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④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预习培养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⑵通过实验探究培养主动探索科学规律的精神⑶通过思考与交流学会联系自己已掌握的知识通过比较归纳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小学数学试卷分析教案

小学数学试卷分析教案 【篇一:小学数学教研组试卷分析】 小学数学教研组期中试卷分析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北河小学 本学期期中考试工作已经结束,下面就期中测试小学数学试卷以及学 生的成绩与问题,对全校数学教学质量作一下简单的分析: 一、试卷总体数据统计 一年级16人参加考试,及格率56.3%,平均分62,优秀率12.5%。二年级30人参加考试,及格率40%,平均分52.7,优秀率10%。 三年级11人参加考试,及格率9.1%,平均分30.2,优秀率0。四 年级24人参加考试,及格率16.7%,平均分30.1,优秀率4.2%。 五年级36人参加考试,及格率13.9%,平均分29,优秀率2.8%。二、各年级试卷分析 一年级: (一)学生答题情况 第一题知识小锦袋 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很好,但是运用知识还不够灵活的,如有几个同 学在第6、8题,出现错误。说明学生对人民币掌握不够好。第二题数学乐园。 学生们掌握较好,出现丢分是因为粗心。例:我是比78少得多的数,我可能是()。个别学生答案70。错误的理解为少就可以了。第三 题计算小擂台。 学生掌握还是不够好。还需多练习。各别学生有丢分现象,在今 后的教学中要加强个别学生计算能力。 第四题聪明屋。解决问题。90% 学生的计算能力很强,很准确,学 生们对提问题并解答。一部分学生丢分较多。 (二)存在问题 1、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差,缺乏良好的审题习惯 2、个别学生应用知识还不够扎实,不够灵活。 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还只处于表面,不能灵活的应用。对于稍微有一 点变化的题目就无法独立理解,思维出现混乱。如卷面上平常练习 用文字出现的数学信息,改为用图画出现,学生就不能正确的转换 获得的信息,更显处理问题的死板,单一。

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修订版

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试卷A 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简述教学设计的构成要素。 三、教学设计的流程 1、教材分析:分析本框题在本课、本单元、本教材中的地位; 2、学情分析: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本班学生的知识能力、知识储备和对学习本框题的优势、劣势; 3、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友情提示:知识目标要围绕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的相关标准确定;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切忌假大空、要具体到每一节学习过程中能力情感的提升,不要千篇一律; 4、教学重难点:紧紧依靠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拟定; 5、教学方法:新课堂的教学方法不是单一的,是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6、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传统教学媒体有:黑板擦、黑板、粉笔、教材;现代教学媒体是以多媒体为代表的音像、课件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何种教学媒体最适用,避免单一化,但是更不能从满堂灌变成满堂放)。 7、教学时数:课时分析; 8、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优化的过程,体现着整个教学设计的理念。例如:问题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导课——讲授——课堂提问——分组讨论——师生总结——布置作业。注意要提前准备好合适的问题、布置好相应的课堂教学环境。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课前选题----课前分组——选好组长——明确分工——讨论完善——形成方案行动——实施研究——课堂陈述反驳——总结反思2、教学目标是如何分类的,其分别有什么意义 3、 (一)教学目标分类 根据中学政治学科特点: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突出体现德育的特色,教学目标一般分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类。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一般写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 在政治学科教学课堂中,学科知识的学习是很重要的,它为中学生奠定一个很重要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道德发展的基础。对中学政治学科来说,知识目标涵盖相关概念、原理、关系等,其在考试中多以选择、简答题呈现。 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是掌握学科知识技能的途径性目标,对实现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起着纽带桥梁的作用。对中学政治学科来说,其考试多以论述、材料分析、辨析题形式出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中学政治课是中学德育的主渠道,所以政治学科的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和行为的教育,注重对学生情感审美、情感价值方面的培养。教学设

道德与法治试卷分析 讲课教案

道德与法治试卷分析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卷总体印象 本次期末统考是苏人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的全册内容,分值50分,试卷由判断题、单择题、简答题、探究题四部分构成。试卷内容覆盖全面,难易适中,结构合理,形式新颖,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有利于推进教学改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立足学生实际,紧扣时代热点。试卷中很多题目都立足于初中学生生活实际,如第10题中学生报名培训班被侵权;第12题和13题子女与父母的交往;18题(2)学生在网络空间转发分享信息时,怎样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等。同时结合当下的时政热点,人脸识别技术、全国交通安全日、感动中国人物秦玥飞;全国首个信用建设区域合作示范区;网络安全法的颁布等。 2.重视能力立意,兼顾基础知识。试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核理解,既紧扣教材重点,又不照搬教材。如第2题未成年人的含义;第11题严重不良行为的内容;20(1)四大保护的辨别等。但更侧重于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如20(2)结合情境二,分析小张走向犯罪的原因。 3.创设问题情境,发挥德育功能。试题中利用文字、漫画、图片、故事等内容,创设情境,如13、16题的漫画;19(1)的图片;20题围绕七年级学生李强“上学的一天”创设连续的情境等。通过这些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发挥学科德育功能。

4.开放试题形式,弘扬传统文化。试题形式别出心裁,具有开放性,如19(2)让学生从三则故事或者名言中选择一个最让自己感动的谈理解和思考,展示人文关怀,给予学生更大的答题空间。19(1)选取传统哲理故事以及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的话,引导学生感悟其中蕴含的品质,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学生答题情况 1.值得肯定之处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的答题素养初步形成,这从学生的卷面上就可以窥见一斑,材料和设问上都或多或少留有痕迹,这说明学生比较注意审题和审材料,简答题的答题规范比较好,条理清晰。学生能合理安排和分配政治和历史考试的时间,来不及做的情况有所减少,答题的心理素质有所改善。 2.需要改进的地方 (1)基础知识尚不牢固。一些学生可能存在误解,以为开卷考可以查书,知识点不太熟悉没关系,致使做题时仓促应战,要么不分析题意狂抄一气,要么偏离书本知识。如第2、3、11等题,考查未成年人的概念、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和严重不良行为的知识,明明是书本上的原话,却有部分学生出错,说明对书本知识不熟悉。还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知识不理解,死记硬背,不会灵活运用。如20(1),请学生判断材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哪些特殊保护,然而部分学生不会区分四大保护。第10题的错误率较高,其实归根到底还是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对于诉讼和非诉讼的区别认识不到位。

《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1098】 答题要求:请在下列题目中任选2题做答,每题50分。(答题要求:每题字数不少于600字;要密切联系教学实例或教学实录进行阐述;答案要以小标题形式分条阐述,切忌含混笼统)。 一、结合具体教学实例,论述黄厚江老师是如何实现其“本色”阅读教学。(50分) 答: 黄厚江老师是“本色”语文的倡导者和实践者,黄老师执教的《我们家的男子汉》一课很好地体现了“本色”语文的教学主张。这堂课采用浅文深教、浅文趣教的设计思路,最大限度地开发文本自身的教学资源,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很好地体现了黄厚江老师关于阅读教学的基本基本定位——“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获得丰富积累,在阅读中提高综合素养”,也体现了黄老师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阅读教学应该以文本为基础,以问题探讨为引导,以语言活动为主要形式”。 面对文本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教学内容上黄老师主要抓了三个方面:文本内涵,即男子汉精神;小标题的结构特点;语言品味和语句揣摩。这也暗合了余映潮老师的板块式阅读教学理念,突破了一般阅读教学“线性”教学思路,而是提取文本中有效的教学资源,然后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可谓简洁,实用,好用,能够有效地改善大面积课堂教学中步骤杂乱、思路不清的问题。 教学过程则采用了分层推进的方式,力求思路清晰、逻辑严谨。 一、关于品味语言和语句揣摩。具体分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品读词语——标题中的“我们”;第二层次是揣摩开头部分“这是一个男孩子,这是一个男人”和结尾部分“这是比任何文学还要文学,比任何艺术还要艺术”等句子的含义;第三层次是分析小标题和各部分内容的关系。品读语言从词语到句子,最后到文章整体,由浅入深,打破了才传统课堂只分析个别语句的局限。而且每层分析都以文本为基础,让学生在品读词句中学会阅读品析。 二、关于小标题在文章中作用的理解。具体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学生先说说小标题的一般作用,然后找一找本文是否有小标题和有关内容不相符的情况,由初步感知到深层挖掘;第二层次是归纳小标题在文中的作用,由具体分析到抽象归结;第三层次是引导学生用人物语言改换小标题,这是语言的具体学用;第四层次是比较两种小标题的不同效果,这是一种深层次的比较阅读。 三、关于文本内涵的把握。分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归纳我们家的男子汉身上的主要品质;第二层次是加工文中的话或用自己的话,描述心目中的男子汉;第三层次是全班完成小诗《小小男子汉宣言》。这种对文本内涵或主题的分析归纳,打破了传统课堂临近结束时空洞归结主题的方式,而是结合具体文本分层逐步挖掘出作品的主题或内涵,充分体现了黄厚江老师“本色”语文的阅读教学主张。 四、关于语言活动。具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引导学生用人物语言改换小标题;第二层次是加工文中的话或用自己的话,描述心目中的男子汉;第三层次是全班合作完成小诗。语言活动是阅读教学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本色”语文的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 在教学的具体形式上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切块融合。“切块”教学和余映潮老师的“板块式”阅读教学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力求教学思路清晰、学生活动充分。这堂课更多

英语试卷分析教案

英语试卷分析教案

英语试卷分析教案 【篇一:英语试卷评析课】 龙源期刊网 .cn 英语试卷评析课 作者:熊静格 英语试卷评析课是一种常见的课型,其目的在于检验、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准确地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充实和深化学生的知识体系,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高质量的试卷评析课,不仅能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而且还能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励学生的斗志,对学习成绩的提高有极大地促进作用。上好一节试卷评析课要做好以下三方面: 一、有所创新激发情意 试卷评析课犹如复习课,涉及的知识点学生都已学过,教学内容的重复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正因为如此,试卷讲评课的模式要求创新,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这是提高讲评课质量的前提。主要的做法有: 1.诊断疑难确定重点 上好试卷评析课要求教师更充分地备课,阅卷要及时,要趁热打铁,并且对学生的答题情况和试题的难易要做出正确的量化分析,及时反馈信息。 教师只有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和整理,找出问题的症结,才能使讲评有针对性,才能突出重点,突出难度。要么不讲,要讲就讲到位、讲通,同时也为进一步选题,跟踪训练找到依据。 2.重组试题系统评讲

评讲试卷前,先按题型特点或知识体系进行分类,形成“模块”,以此为单位进行评讲。这样做不仅使试题以一种新的方式呈现出来,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重建,对提高学生的能力是十分有帮助的。 例如,在一份试卷中涉及到非谓语动词的有两个单选,一个完型的选项,还有一个改错,我将这些试题归为一类,集中讲评,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了更加系统、全面和深刻的理解,从而在头脑中逐步建立和完善非谓语动词的知识网络。除此之外,对典型题采取“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等方式强化,如这样一个单选题: by the end of the century,we _______ other places in our solar system suitable for living. a discover b are discovering c will be discovere d d will hav e discovered 【篇二:七年级英语试卷分析(多篇)】 七年级英语第二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卷基本情况 七年级英语期末试卷总分120分 测试时间90分钟。由听力,单项选择,完型填空,阅读理解,词汇,书面表达组成。 本次考试平均分为79.9,及格率为89.6,优秀率为48.4。难易适中,大家都感到比较满意。 七年级英语期末考试由教研室命题。试题有以下几个导向: 1.教学中应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 2.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