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地理学会会员(山西省)

中国地理学会会员(山西省)

中国地理学会会员(山西省)
中国地理学会会员(山西省)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2016~2017学年第2学期 课程名称:中国旅游地理 主讲教师:陈甜

【课题】课程介绍第1节 【教学目标】 1.了解旅游地理学的科学范畴和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概况; 2.了解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体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体系; 难点:掌握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目的和方法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灵活运用。【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年问候 二、安全教育 三、课堂纪律 四、课程介绍 课件展示中国旅游地理研究主要内容: 旅游者的研究;旅游资源的研究;旅游业的研究;旅游信息与地图的研究;旅游区划的研究。 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目的及方法: 1、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目的 掌握中国旅游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 树立较强的空间地域意识, 树立环保意识, 激发爱国热情, 成为具有现代服务于管理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2、学习中国旅游地理方法 案例一:西安与桂林旅游发展的优势条件和特色 导出对比分析法 案例二:某地旅游地图认识 导出地图辅助学习法 案例三:分析东北旅游区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案例四:学生谈旅游的收获 导出实地考察法 案例五:获取信息的方式 导出多媒体辅助学习法 【课题】项目三京鲁重地、华夏寻根--华北旅游区 活动三主要游览地及著名景区—山东省第2-3节 【教学目标】 1.了解山东省概况 2.掌握山东省主要游览地及著名景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山东省概况、主要游览地及著名景区 难点:运用本节课知识设计旅游线路和模拟导游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立疑激趣 这里是“孔孟之乡”,这里有“泉城”、“海滨山城”、“世界风筝之都”, 图片展示,猜猜这是中国的哪个省? 导入新课 新授 项目三京鲁重地、华夏寻根--华北旅游区 活动三主要游览地及著名景区—山东省 一、概况 1.济南(省会) 同学们看过《环珠格格》吗? 紫薇格格的母亲与皇帝是在哪里相遇的呢? 导入新知识 2.天下第一泉景区(5A景区) 展示趵突泉的图片,感受天下第一泉的气势。分组合作,归纳知识点,完成表格

2018年地理学会年会心得体会

2018年地理学会年会心得体会 XX年10月15-18日,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XX年综合学术年会暨“地理优质课堂教学评价与教学创新”研讨会在江西师范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和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主办,江西省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和江西省地理学会协办。来自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各省市县地理教研员,高校地理教育研究人员代表,各地地理教师代表,有关出版社、杂志社代表等600多人参加了会议,我有幸作为海南华侨中学初中地理科组的代表参加了此次年会。 16日上午,我参加了年会开幕式并听取了教育部考试中心张亚南研究员和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学院副院长刘影分别做了题为《高考评价与改革》、《江西区域地理与鄱阳湖研究》的大会主题报告。16日下午,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专家和代表,围绕年会主题,就地理课程改革、高师地理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教材与考试四个方面展开了学术沙龙式研讨,并从全国选取了21节中学地理优质课和20篇优秀论文进行展示和交流。17日上午,专家分会场对本次21节优质课进行了总结性点评,点评结束后举行了隆重的闭幕式并颁奖。17日下午,全体参会人员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鄱阳湖湿地进行考察,了解鄱阳湖湿地的开发和保护情况。 在这三天的会议中,感受颇深,现将几点心得反思记录如下: 心得反思一:转换传统的师生角色,注重双方交流沟通

“在课堂的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在XX年地理年会优质课的展示中,无疑都体现了这一点。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在以后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一定努力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 心得反思二:走进教材,走出教材,走近生活,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和情感体验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年会各专家认为,初中地理课本中的案例有些并不符合地方学生的经验基础。因此,教师很有必要根据地方特色、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知识背景来创设情境、设计案例。 现在的初中生思维活跃,由于认识水平的局限性及观念意识,普遍对地理科不重视,在课堂上的情绪不是冷漠呆滞就是惟恐天下不乱。如果教师在教学观念上不更新,上课时只是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势必造成学生更加冷漠更加的不兴趣。因此,我们教师必须用

初一地理学会看图的正确方法

初一地理学会看图的正确方法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地图和地图的用途。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三种方法。学会正确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两地距离。能识别和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 2、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地图知识与技能。 二、学习要求 1、基本知识 ⑴知道:地图上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在地图上表示方向的基本方法。图例和注记的作用。等高线、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⑵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 ⑶应用:地图上的比例尺进行距离计算。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 2、基本能力 ⑴初步学会:在地图上识别经线、经度、纬线、纬度。识别常用图例和注记,并能正确填注图例和注记。 ⑵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距离。在地图上运用指向标和经纬线判别方向,运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位置。 3、实践能力 ⑵绘制自己住宅的简易平面图。 4、德育要求:

逐步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逐步体会学习和生活必须具有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三、学习建议 1、在掌握地图知识的基础上,要多运用地图。 2、注意看图的顺序。 一类问题是定性问题; 一类问题是定量问题。 所以大家研究分布规律、示意图的解释原理过程,这些往往是定性的问题。再有地理考试中也会出现一些定量,就是给你图表数据,一旦出现了图表数据问题的时候,大家横纵坐标必须观察的很细致,因为有些问题是确实需要你计算的。 这是定量的问题,但是,考题中更多的还是关注定性问题的分析。这就是读图。就地理读图来说,包括的图象类型很丰富,很多。那 么怎么读图呢? 第一,就是读世界大洲、大洋分布图,这是一个大的轮廓图。七大洲、四大洋,大家一定要熟悉他们的基本分布和轮廓,另外重要 的运河、海峡的关键运口。我觉得这是读图的第一个层次,把整个 世界最大的面貌先记住。而且这种记住,要作为一种常识。 第三就是大家最头疼的世界级中国区域图,大家觉得在读区域图时觉得复杂,而且担心考试中随便出了两条经线、纬线画一个小方 块让你确定这个地方是什么,这并不是现在考试的方向,现在考试 并不是要考查你对某一块地方是不是可以背下来它在什么位置。 而是考试中它一定会把非常明确的位置给你框定好,是在什么纬度,什么经度,典型的城市、典型的地形区都标注出来,让你肯定 认出这个区域,就像在考试当中你自己读地图一样,确定了位置之后,让你干什么呢?要让你在这个区域图上分析问题,分析什么?分 析自然的规律、人类活动的规律。

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概况

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概况 (一)劳动力市场供给需求矛盾突出 1.劳动力数量庞大,劳动参与率高 中国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5年1月6日,中国的总人口达到13亿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其中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92184万人,占70.92%。2004末,中国的经济活动人口为76823万人,占全部劳动年龄人口的83.3%,中国的劳动参与率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2004年末,全国就业人数为7520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数为26476万人,占35.2%,乡村就业人数为48727万人,占64.8%。 在未来几十年内,中国每年将新增劳动力700万左右,同时,农村约有2亿剩余劳动力;按照农村人口城市化每年增长1%计算,农村劳动力每年向城市转移约1000万人;而在经济每年增长8%-9%的情况下,每年新增就业岗位800-900万个;2004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27万人,登记失业率为4.2%;城镇调查失业率在7%-8%左右。因此,城镇每年约有1000万以上的劳动力得不到工作岗位。就业总量矛盾突出,中国将长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 2.劳动力总体素质低下 2004年末,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情况: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的占7.2%;高中教育水平的占13.4%;初中教育水平的占45.8%;小学教育水平的占27.4%;小学以下教育水平的占6.2%。表明中国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6岁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01年同比世界平均水平为11年)。事实说明受教育程度与失业率密切相关,世界银行基于2003年国统计局城市家计调查的统计:受教育程度小学毕业的,失业率为15.2%,初中13.3%,高中9.7%,大学及以上为3.2%。 我国的技能型人才总量严重不足;在技能型人才中,高级技能人才更为短缺。劳动力总体素质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的需要,“有人没活干和有活没人干”,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也成为制约扩大就业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就业结构和状况 1.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 2004年末,一、二、三次产业的就业人数分别是35269万人、16920万人和23011万人,所占比例分别是46.9%,22.5%和30.6%。2004年我国一、二、三次产业的GDP比例分别是15.2%,52.9%和31.9%。就业结构与GDP的比例严重不相适应,第一产业只占GDP总量的15.2%,但就业人数却占了46.9%。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转移,由农村向城镇的转移,是中国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全国学会一览表(国家级)

全国学会一览表 二、工科 B-01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B-02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B-03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B-04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B-05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B-06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B-07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B-08 中国水利学会 B-09 中国内燃机学会B-10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

B-11 中国空气动力学会B-12 中国制冷学会 B-13 中国真空学会B-14 中国自动化学会 B-15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B-16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 B-17 中国标准化协会B-18 中国图学学会 B-19 中国电子学会B-20 中国计算机学会 B-21 中国通信学会B-22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 B-23 中国测绘学会B-24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 B-25 中国航海学会B-26 中国铁道学会 B-27 中国公路学会B-28 中国航空学会 B-29 中国宇航学会B-30 中国兵工学会 B-31 中国金属学会B-32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B-33 中国稀土学会B-34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 B-35 中国化工学会B-36 中国核学会 B-37 中国石油学会B-38 中国煤炭学会 B-39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B-40 中国能源研究会 B-41 中国硅酸盐学会B-42 中国建筑学会 B-43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B-44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 B-45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B-46 中国造纸学会 B-47 中国文物保护学会B-48 中国印刷技术协会 B-49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B-50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B-51 中国粮油学会B-52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B-53 中国烟草学会B-54 中国系统仿真学会 B-55 中国影视技术学会B-56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 B-57 中国颗粒学会B-58 中国照明学会 B-59 中国动力工程学会B-60 中国惯性技术学会 B-61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B-62 中国电源学会 B-63 中国复合材料学会B-64 中国消防协会 B-65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B-66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B-67 中国体视学学会B-68 中国工程机械学会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真实现状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真实现状 就业率增长很快 对劳动力研究而言,有两个问题我想探究。第一是中国经济到底处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有几个拐点,对中国而言最典型的,是在经济结构上从二元转向一元(刘易斯拐点)。 完成这一转变,最关键的就是劳动力由无限供给变成供求比较均衡。我们需要看到自己距离拐点还有多远。 第二个是我国城乡的真实就业增长情况。在劳动就业领域,一些认识几十年不变。例如说统计资料没用,变成虚无主义;说1990年代后期以来就业是零增长,但从来没有人认真总结劳动力市场到底发育了多少。1980年代就讲农村剩余劳动力占农村总劳动人口的1/3,有1亿多,直到最近还在普遍重复这个数字。 首先来看就业率增长。很多人认为当前就业率是零增长或者就业赶不上经济增长,这是不正确的。就业率一直是增长的,而且增长非常快。改革开放经济增长多元化以后,我们出现了统计上的问题,很多个体经济没有注册,也有很多完全是自我雇佣;还有大量的农民工没有被统计成正式职工;下岗工人再就业都是以劳务派遣公司派遣的方式派到企业,这些人在统计中都没有体现,这个经常被人们忽视的巨大余项占全部城镇就业的36%。 失业率在2000年的时候达到了最高峰,然后就开始下降。2002年以后每年失业率都在下降。2005年真实的失业率只有5.2%。我国的登记失业率看上去在上升,但从前不算下岗人员,当下岗与登记失

业并轨以后,登记失业率自然会呈现上升,而真实的失业率其实是在下降,百分之五点几不算是很高的失业率。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总量大、速度快,2006年是1.32亿。不仅城市的就业增长没有减慢,而且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总量在增加,在城镇就业中的比重也在提高。城乡就业的增长都非常快,和百分之十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是一致的。 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底有多少 农村劳动力的配置格局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在1990年代中期以前,除了乡镇企业吸纳一些劳动力之外,其他都是在农业中或者处于剩余状态。那时我测算是1.7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后来在乡镇企业之外,又生出了农村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2006年各吸纳了2000多万劳动力。再加上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农村剩下的劳动力相当少。当然,外出打工的劳动力和进入乡镇企业、农村私营经济的是有重合的。这一部分重合,可以被测算出来。 我比较保守地估算到底有多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即按照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说法,农村劳动人口就地或外出转移是2亿人,占到全部农村劳动力的41%。根据现在的生产力水平,按农产品成本资料测算,假设农业需要1.78亿的劳动力,这样计算农村剩余劳动力只有1.1亿,只占全国农村劳动力的22%。实际上,根据最近李剑阁和韩俊一篇文章的数据,农村劳动力转移出去后不干农活的占47.9%,即2.3亿。这样的话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还会少。 从年龄阶段来看,农业需要的劳动力主要集中在30岁以上。现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案

重庆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中国旅游地理教师姓名: 授课班级: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中国旅游地理适用班级:09 1-4 授课时间 3.18 班级09 1-4 授课顺序第 1 次课 课题第二章地文景观 目的要求 基本要求:理解地文景观的主要类型;掌握岩溶地貌、丹霞地貌、海岸地貌、其他地貌的成因。理解一些著名的山地资源和风景名山。 教学内容要点 第二章:地文景观 第一节:我国地貌旅游资源概况 一、类型复杂多样 (一)我国地形特点 (二)主要地形区 二、地形差异大 三、开发现状及前景 (一)开发历史悠久.历来是旅游资源之重点 (二)精品倍出.居世界重要地位 (三)开发前景广阔 第二节:我国地貌景观主要类型 一、花岗岩地貌 (一)成因与分布 (二)地貌景观的突出特点 二、岩溶地貌. (一)岩溶地貌成因及类型. 1、成因 2、主要类型:①峰林②溶洞 (二)岩溶地貌在我国的分布. 1、桂林山水 2、路南石林 3、主要溶洞. 三、熔岩地貌 (一)熔岩地貌成因及类型 1、成因 2、类型:火山锥、堰塞湖、火口湖、熔岩台地、熔岩隧 道、“地下森林” (二)在我国典型分布 1、东北地区 2、云南腾冲 3、台湾大屯 四、海岸地貌 (一)海岸地貌分类 1、山地海洋 2、平原海岸 3、生物海岸

(二)我国海岸地貌分布 五、流纹岩地貌 (一)成因与分布 (二)主要景点 六、丹霞地貌 (一)成因与特点 (二)在我国的分布 七、其他地貌简介 重 点难点 重点:地文景观的主要类型、岩溶地貌、丹霞地貌、海岸地貌以及其他地貌的成因。 难点:地貌的成因。 教 学思路与教法设计 先通过欣赏图片资料,提出什么是地文景观,引入新课;再对地文景观进行概述,通过提问和课堂讨论来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同时引用一些名胜景区来理解问题,最后归纳总结。 课后分析教学时间分配、节奏把握比较合理重点难点把握合理,教学方法恰当

中国旅游地理习题【1】

《中国旅游地理》练习题 第一编旅游地理概论 一、填空: 1、按照属性分类,旅游资源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旅游开发的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充分开发人文资源型、_____________________、充分利用知名度开发型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 1、旅游资源 三、简答: 1、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2、旅游资源的特点是什么? 3、影响旅游开发的条件有哪些?

第二编中国旅游地理总论 第一章 一、填空: 1、我国国土面积___________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15,仅次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居世界第_______位。 2、我国大陆海岸线自北而南按其自然条件划分为__________、黄海、__________和__________四大海域。 3、我国沿海分布5000多个岛屿,其中最大的岛屿是__________,次之是__________。 4、我国著名的四大高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土高原和______________。 5、我国著名的四大盆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准噶尔盆地。 6、我国三大平原是______________、华北平原和______________。 7、从成因为主要依据,我国的泰山、桂林芦笛岩和福建武夷山分别是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丹霞山地。 8、我国四大佛教名山是山西的__________、安徽的__________、_________的普陀山和四川的__________。 9、长江是我国第______大长河,世界第______长河。_________是我国第二大长河。 10、珠江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个水系会合而成,以_________水系为主流。 11、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云南“三江并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2、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_____________,次之是___________;最大的咸水湖是____________。 13、按湖水的成因,湖泊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澙湖和岩溶湖等;按湖水的矿化程度分为____________、咸水湖和_________。 14、素有“泉城”之称的是_________。 15、我国第一名瀑是______________。 16、经测定,气温在15-18摄氏度时,能使人心情舒畅,精力充沛,即所谓的______________。 17、被称为我国植物中三大“活化石”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8、被称为国花的是_________。

24 中国期刊名录山西省

中国期刊名录 山西省 人人健康 月刊 地址:太原市迎泽大街318号 邮编:030001 电话:(0351)4042331-2155 E-Mail: 人间方圆 月刊 地址:太原市迎泽大街6号 邮编:030001 电话:(0351)2027059 E-Mail: 人事 月刊 地址:太原市食品街25号 邮编:030001 电话:(0351)4034643 E-Mail: 三晋测绘 季刊 地址:太原市迎泽大街136号 邮编:030001 电话:(0351)4040553 E-Mail: 大众标准化 季刊 地址:太原市长冶路76号 邮编:030012 电话:(0351)7075113 E-Mail: 小学生 月刊 地址:太原市青年路新南中条43号 邮编:030001 电话:(0351)2028983 E-Mail: 小学语文教学 月刊 地址:太原市解放路东头道巷17号 邮编:030009 电话:(0351)3047074 E-Mail: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季刊 地址:太原市坞城路36号 邮编:030006 电话:(0351)7010455 E-Mail: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 季刊 地址:太原市坞城路36号 邮编:030006 电话:(0351)7010455 E-Mail: 山西中医 双月刊 地址:太原市东华门23号 邮编:030013 电话:(0351)3071551-2212 E-Mail: 山西化工 季刊 地址:太原市和平北路56号 邮编:030027 电话:(0351)6066498 E-Mail: 山西文史资料 双月刊 地址:太原市东缉虎营35号 邮编:030009 电话:(0351)3045471-320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第五章

第四章中国旅游交通和旅游线路 第一节中国旅游交通 一、旅游交通概述 (一) 旅游交通内涵 同时,旅游交通又是构成现代旅游业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被称为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产业(饭店业、旅行社业、旅游交通业)之一。 旅游交通,是“旅游媒介”,对旅游者和旅游对象起着联系纽带的作用。具体地说,旅游交通是为旅游者提供旅行游览所需交通运输服务而产生的一系列社会活动与现象的总称。 旅游交通是为旅游者由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往返,以及在旅游目的地各处旅游活动而提供的交通设施及服务。 旅游交通使客源地和目的地的空间相互作用的产生成为可能,它同整个交通运输体系联系在一起。旅游交通提供给旅游者的也是旅游产品的一部分,就旅游者主体来讲,影响其行为的时间、距离等因素往往通过交通便利程度表现出来,影响着其决策与选择;从旅游目的地来看,旅游交通联

系客源地,使旅游地接待旅游者,发展旅游经济的愿望得以实现。旅游交通是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之一,只有发达的旅游交通业才能使旅游者顺利、愉快地完成旅游活动。因此,旅游交通便利程度,或称可进入性(可达性),不仅是开发旅游资源和建设旅游地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衡量旅游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二) 旅游交通的特性 旅游交通是国民经济中整体交通运输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交通运输业的基本特征。旅游交通的主要特性: 1、公共性 2、特殊性 3、层次性 旅游交通按涉及的空间尺度和旅行过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外部交通,是指从旅游客源地到目的地所依托的中心城市的交通,所涉及的是跨国、跨省的大尺度空间;交通方式主要是航空和铁路交通。 第二层次是由旅游中心城市到风景地或度假区的交通,

地理学会章程修订案

保山学院地理学会章程(修订案) 保山学院地理学会 会长签名: 2012年3月

地理学会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章程作为指导性纲领,社团全体成员都有义务遵守本章程的各项规定,享有本章程的各项权利。 第二章学会介绍 第二条学会成立 地理学会(Geographical Association)成立于2005年10月,隶属团委,作为校团委、院团委以及学生会等有关部门和领导重点支持的学生社团,坚持以“强化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质,普及地理知识共建美好家园”为宗旨,带领喜欢地理、热爱地理的同学一起,接触地理,了解地理,享受地理,相互交流地理知识。 第三条会徽 会徽 第四条指导教师 (1).段如婷:(女),地理教育专业教师。2002年7月到保山学院工作,毕业于云 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学士学位。现主要担任保山学院资环学院地理专业自然 地理及区域地理的教学任务,并致力于环境教育方面、省级课题桥头堡方面的各种 研究,自地理学会成立以来,为学会成立以来,为学会的发展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2).徐娟:(女),地理教育专业教师。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旅游地理学院,2002~2005年期间,在云南师范大学旅游地理学院攻读研究生,获理学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方 向是“灾害管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先后在云南省地理研究所、云南大学助教教研岗位工作,现担任保山学院资环学院地理专业教学工作,在地理学会成立以来,为 学会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给予了很大的支持,现担任地理学会指导教师。 第三章宗旨 第五条宗旨

强化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质 普及地理知识共建美好家园 第四章会员 第六条本学会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对新生进行招录 第七条会员招收具有以下条件 (1)具有保山学院正式学籍的学生可以申请加入保山学院地理学会 (2)国家大政方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拥护国家法律、社会准则及学校规章制度 (4)遵守本学会规章制度,服从本学会组织的安排 (5)有吃苦耐劳和服务他人和社会的精神 (6)以集体利益为重,积极参加本学会组织的各项活动 第八条会员退会 本学会成员因下列原因,做退会处理 (1)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经教育无长进者 (2)严重触犯国家法律法规,做勒令退会处理 (3)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经教育无长进者 (4)不履行会员义务,经教育无长进者 (5)本人主动提出退会,经挽留无果者 (6)有退学、休学等视退会处理 (7)本科四年级、专科三年级为自动退会 第五章档案管理 地理学会会员档案由内务部负责管理。 第九条本学会为每一个正式会员建立会员档案。 第十条会员档案将准确记录会员个人资料、奖惩情况、任免情况、调动情况及其本学会认为应予以记录的情况或应予以保留的资料。 第十一条会员在填写个人资料时必须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并对其负责。 第十二条本学会有责任在会员升学或就业时将有关档案并入该会员学生档案或转至相关部门。 第十三条本学会的正式文件和其他本学会认为应予以记录的情况或应予以保留的资料均将作为本学会的公共档案予以保存。 第十四条本学会内务部是公共档案的保存和管理机构,对公共档案的完整性、连续性、真实性负责。 第十五条地理学会各部对本部应保存的文件负责。 第十六条各部应保存的文件亦是公共档案的组成部分:各部所发文件必须交内务部存档一份。 第十七条学会网站归学会秘书组管理,秘书组成员有责任和义务及时更新社团网站。学会博客为:https://www.wendangku.net/doc/1210595622.html,/u/2496627655 第六章权利与义务 第十八条会员的权利 (1)会员享有参与和管理学会活动的权利 (2)会员有参与本学会会员大会的权利

最新中国旅游地理教案教学内容

厦门安防科技学院教师教案编写规范 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基本依据,是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教案的规范化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规范对教案的管理,根据教育部《教学管理要点》,制定本教案编写规范。 一、教案编写的原则 1. 科学性原则。教师要认真贯彻课程教学大纲精神,按教材的内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确定课程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 2. 创新性原则。教师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广泛涉猎多种教学参考资料,消化、吸收别人的经验,精心编写具有个人独特见解的教案。 3. 艺术性原则。就是巧妙构思自己的教案,不仅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 4. 操作性原则。从实际需要出发,要充分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操作性,教学思路清晰,能力训练层次分明,文字简明扼要,操作性强。 二、教案编写的要求 1. 教案编写应以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学术修养、教学经验,结合所授班级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编写出符合教师个人独特风格的教案。 2. 教案的编写必须与教学进度表对应,在章节表述、学时安排、授课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与教学进度表相一致。 三、教案编写的内容 1. 教学目的与要求。根据授课内容和对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等的需要,教师要清楚写出通过教学最终达到什么目的,以及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形成何种技能等。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的核心部分就是教学重点,编写教案时教师应明确写出教学重点;难点是学生掌握知识时不易理解的内容,教师应告知学生教学内容的哪部分是难点,并通过怎样的讲授,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 3. 教法与学时分配。教师要通盘考虑教学总学时,并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确定各章具体教学时数。 4. 教学方法与过程。教学方法与过程是教案的主要内容,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与过程,抓住重点与难点,紧扣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贯彻启发式、讨

地理类核心期刊

地理学类核心期刊(2015) [1] 《冰川冻土》,中国地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ISSN:1000-0240 [2] 《测绘科学》,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ISSN:1009-2307 [3] 《测绘学报》,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ISSN:1001-1595 [4]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ISSN:1004-8227 [5] 《城市规划》,中国城市规划学会,ISSN:1002-1329 [6] 《城市规划学刊》,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ISSN:1000-3363 [7]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壳运动监测工程研究中心等,ISSN:1671-5942 [8] 《地理科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ISSN:1000-0690 [9] 《地理科学进展》,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ISSN:1007-6301 [10]《地理学报》,中国地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ISSN:0375-5444 [11]《地理研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ISSN:1000-0585 [12]《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ISSN:1672-0504 [13]《地球科学进展》,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ISSN: 1001-8166 [14]《地球信息科学学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ISSN:1560-8999 [15]《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大学,ISSN:1005-2321 [16]《地质学报》,中国地质学会,ISSN:0001-5717 [17]《第四纪研究》,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ISSN:1001-7410 [18]《干旱区地理》,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中国地理学会,ISSN:1000-6060 [19]《干旱区研究》,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土壤学会,ISSN:1001-4675 [20]《干旱区资源与环境》,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干旱半干旱区研究委员会、内蒙古农业大学,ISSN:1003-7578 [21]《极地研究》,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中国极地研究中心,ISSN:1007-7073 [22]《经济地理》,中国地理学会、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ISSN:1000-8462 [23]《科学通报》,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ISSN:0023-074X [24]《旅游科学》,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ISSN:1006-575X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内蒙古自治区)

教案 课程名称中国旅游地理授课类型理论课、新授课授课内容中国旅游地理第十四章内蒙古旅游地理概况 授课对象旅游管理二年级学生课时安排4课时 教材教学用书陈锡畴、王雁主编. 中国旅游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2版,2008(8).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参考用书内蒙古导游基础知识内蒙古旅游局 中国旅游地理金海龙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内蒙古自然、人文地理概况 2、熟悉内蒙古主要旅游景点 能力目标1、掌握整理材料、自主学习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读图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欣赏内蒙古美景,培养热爱家乡、立志投身旅游事业的情感。 教学重点1、内蒙古自然地理条件(地形地貌、气候、资源) 2、内蒙古历史沿革 3、主要旅游资源 教学难点1、内蒙古草原类型与分布 2、内蒙古气候特点与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以演示法、读书指导法为主,讲授法为辅 教学准备区域地图、景观图片、视频、内蒙古资源的文字资料 划分学习小组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活动 新课导入观看内蒙古旅游形象宣传片《草原蒙古风》运用视频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讲授第一 模块 读内蒙古政区图、地形图以及教材,教师提问 问题1:内蒙古的区位和面积。 问题2:内蒙古地形特点 问题3:内蒙古的气候类型以及气候特征。 提问启发教学 引导学生读图 讨论思考 学生回答: 1、内蒙古位于中国北部边陲,地跨华北、东北 与西北,毗邻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 西、陕西、宁夏、甘肃8省区,与俄罗斯、蒙 古国相邻。总面积11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 八分之一,国土面积仅次于新疆、西藏,位居 第三位。 2、内蒙古地势较高,海拔1000多米;高原坦 荡辽阔,面积广大,欺负缓和;大兴安岭-阴山 -贺兰山构成内蒙古地貌脊梁;平原-山地-高原 由南向北成带状分布。 教师更正 总结回答

中国旅游地理第一章中国旅游资源地理概述

第一章中国旅游资源地理概述 第一节中国旅游资源的地理特征 一、旅游资源概念的界定 由于旅游业是一项新兴产业,其本身的发展极度为迅速,而为旅游业提供理论指导的旅游科学目前还不成熟,在旅游学术界,由于对旅游中的核心概念—旅游资源存在着泛化的理解,因此直到目前为止,对旅游资源的概念尚未形成全面统一的认识。 以下几种说法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 郭来喜:“凡是能为人们提供旅游观赏、知识乐趣、度假休闲、娱乐休息、探险猎奇、考察研究以及人民友好往来和消磨闲暇时间的客体和劳务,都可称为旅游资源。” 保继刚:“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国家旅游局资源开发司和中科院地理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黄辉实(1985):“旅游资源就是吸引人们前往游览、娱乐的各种事物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它们本身不是游览的目的物和吸引物,必须经过开发才能成为有吸引力的事物。” 还有学者认为,旅游资源是能够诱发旅游动机和实施旅游行为的诸多因素的总合。它不仅是作为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的旅游目的地,也包括旅游者和各种能传达旅游地相关信息的事与物。 分析上述各种定义,可以看出,虽然它们各自的出发点和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但就资源的基本属性而言,大体是一致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一样,是一种客观存在,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其次,旅游资源具有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吸引性。 再次,旅游资源能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效益。 最后,旅游资源不管是以单体或复合体的形式存在,都依托于一定的地域空间,是绝对不能移动的。 基于以上分析和认识,我们可以认为:旅游资源是指客观地存在于一定地域空间并因其所具有的审美和愉悦价值而使旅游者为之向往的自然存在、历史文化遗产或社会现象。

山西省位于中国北部的黄土高原上

山西省位于中国北部的黄土高原上,地处黄河流域中段。南起北纬34°34',北至北纬40°44';东起东经114°32',西至东经110°15'。分别与河北省、河南省、陕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为邻。因地处太行山以西而得名山西(别称山右);又因位于黄河以东,亦称河东;春秋时期为晋国之地,故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国分晋,所以又称三晋。 矿产资源优势: 山西是我国的重要能源基地,矿产资源丰富,素有"煤铁之乡"之称。山西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分布广,发现矿产105种,已利用的矿产67种,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的矿产有煤、铝、耐火粘土、镓矿、铁钒土、沸石及建筑石料用灰岩。 山西煤炭资源的地位一直排在全国的首位,煤炭是山西省最大的优势矿产资源。山西煤炭资源分布从北至南有大同、宁武、西山、沁水、霍西、河东六大煤田及浑源、五台等煤产地,含煤面积6.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9.6%,截止1999年底,煤炭总资源储量2681.62亿吨,其中可采、预可采储量为702.87万吨,占26.21%;基础储量为1167.63亿吨,占总资源储量的43.54%;其余1513.99亿吨均属可研程度低的资源量(包括原表外储量),占总资源储量的56.46%;山西另一优势矿种铝土矿,总资源储量为9.89亿吨,其中可采、预可采储量为0.99亿吨;基础储量为1.07亿吨,资源量8.82亿吨,三者占铝土矿总资源储量的百分比分别为10.03%、10.84%、89.16%;铁矿总资源储量为38.97亿吨,其中可采、预可采储量为4.81亿吨,占总资源储量的12.35%;基础储量5.49亿吨,占14.08%;资源量为33.48亿吨,占铁矿总资源储量的85.92%。 矿产资源特征: 山西矿产资源丰富,从品种到储量在全国都占重要地位。现在全省发现的矿产已达百种,矿点及矿化点达3000余处。已探明储量的有煤、铁、铝、铜、钼、钛、镓、铅、锌、金、银、钻、石灰石、粘土、石膏、芒硝、镁盐等49种,矿区达620处。其中煤、铝土、耐火粘土、铁矾土、珍珠岩、镓、铂的储量居全国之首;金红石、镁盐、芒硝的储量居全国的第二位,钾长石储量位列第三;钛铁、熔剂石灰石的储量居于第四;长石、石膏、钴、铜、锗、金的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分布广泛。煤、铝土矿、耐火粘土、石灰岩、白云岩等沉积矿产分布十分广泛,其中2000米以浅的含煤面积达5.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4.6%;水泥用灰岩、电石用灰岩、白云岩等蕴藏量丰富,厚度大,出露面积达2.34万平方公里。 相对集中。占全省90%以上的铁矿资源储量分布在五台山区和吕梁山区;石膏均分布在北纬38°以南的太原--襄汾和潞城一带;占全省95%以上的铜矿储量

九江市地理学会会员名单(2011。12。29)(1)

九江市地理学会会员名单 2011.12.29(198人) 姓名单位编号姓名单位编号程红九江市教科所 1 蔺光辉九江市一中 2 任爱翔九江市一中 3 赵伟云九江市一中 4 燕青九江市一中 5 肖光华九江市同文中学 6 吴立志九江市同文中学7 李丽君九江市同文中学8 杨振霆九江市同文中学9 叶秋明九江市同文中学10 李伟民九江市三中11 黄柏泉九江市三中12 兰主进九江市三中13 杨健九江市田家炳中学14 张浔九江外国语学校15 胡海深九江外国语学校16 漆承辉九江市六中17 罗惠玉九江市六中19 熊燕平九江学院浔阳附中20 张贤彬九江学院浔阳附中21 朱汉超九江市实验中学22 余勇九江市实验中学23 聂建华九江市十一中24 邹曙光庐山区第一中学25 范茜妹庐山区五里中学26 李广勇庐山区新港中学27 彭德林庐山区海会中学28 邹平权庐山区新港中学29 刘英华庐山区职高30 胡文修水县一中32 刘卫国修水县琴海中学33 胡德岭修水县一中34 葛华武宁县一中35 黄斌武宁县一中36 朱平瑞昌市一中37 蔡剑瑞昌市二中38 刘俊永修县一中39 陈德俭永修县二中40 付纯红永修县三中41 熊海鹰德安县一中42 闵武卫德安县一中43 聂友林九江县一中44 陈修辉都昌县教研室45 江明海九江市一中46 王学民九江市一中47 崔志斌九江金安高级中学48 罗利兴九江金安高级中学49 朱利群九江金安高级中学50 蔡德平九江学院浔阳附中51 李娟大桥五处学校52 周华卿九江化纤厂学校53 王军庐山局政协54 王志湖口县二中55 邱卫民九江市六中56

欧阳述泉永修虬津中学57 叶定铁九江县一中58 聂善斌德安县一中59 梅昊天湖口县二中60 黄金初都昌新妙湖高中61 余平都昌一中62 李迎春彭泽县一中63 陈湘平都昌二中64 陈乐文庐山区第一中学65 张学忠都昌二中66 郑卫斌湖口一中67 梅晗湖口一中68 胡杨彭泽一中69 倪升武彭泽二中70 闵立志彭泽三中71 周金融星子实验中学72 张志坚都昌二中73 段丛顺都昌一中74 黄喜萍瑞昌一中75 徐昭盛都昌一中76 丁辉湖口三里中学77 詹永行瑞昌二中78 魏方凌德安一中79 谢万红德安一中80 王能彬瑞昌一中81 陶华林九江市一中82 83 黄倩武宁二中84 黄静火武宁协和中学85 张小群武宁一中86 刘求学九江外国语学校87 杨景湖口二中88 丁拥军修水一中89 周平修水英才中学90 汪仑彭泽一中91 柯照明彭泽二中92 吴润生共青城中学93 占宝金都昌三汊港中学94 朱建荣德安一中95 吕杰九江县一中96 王锋九江学院浔阳附中97 陈仁生庐山区新港中学98 罗杰九江县育英学校99 李桂花永修一中100 韦亮永修一中101 曾广才九江县二中102 李海冰湖口二中103 周艳松都昌新妙湖高中104 占昌锋都昌一中105 丁小菊九江市一中106 黄晓明九江市一中107 谢云九江市一中108 石训钢九江市同文中学109 邓文文九江市同文中学110 陈鹏华九江市三中111 刘万景九江市三中112 王林静九江市田家炳中学113 余春玲九江市田家炳中学114 胡秋水九江外国语学校115 邹昌利九江外国语学校116 朱伟君九江市六中117 徐玉姗九江市十一中118

全国一级学会、协会目录.doc

全国一级学会、协会目录(2009年) A—理科(41) A-1 中国数学会 A-2 中国物理学会 A-3 中国力学学会 A-4 中国光学学会 A-5 中国声学学会 A-6 中国化学会 A-7 中国天文学会 A-8 中国气象学会 A-9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 A-10 中国地质学会 A-11 中国地理学会 A-12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A-13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A-14 中国古生物学会 A-15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 A-16 中国海洋学会 A-17 中国地震学会 A-18 中国动物学会 A-19 中国植物学会 A-20 中国昆虫学会 A-21 中国微生物学会A-22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 A-23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 A-24 中国植物生理学会 A-25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A-26 中国遗传学会 A-27 中国心理学会 A-28 中国生态学学会 A-29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A-30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A-31 中国感光学会 A-32 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 A-33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A-34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A-35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A-36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 A-37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 A-38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 A-39 中国运筹学会A-40中国菌物学会 A-41 中国晶体学会B—工科(66) B-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B-2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B-3中国农业机械学会 B-4中国农业工程学会B-5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B-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B-7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B-8中国水利学会 B-9中国内燃机学会 B-10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 B-11中国空气动力学会 B-12中国制冷学会 B-13中国真空学会 B-14中国自动化学会 B-15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B-16中国计量测试学会B-17中国标准化协会 B-18中国工程图学学会 B-19中国电子学会 B-20中国计算机学会 B-21中国通信学会 B-22中国中文信息学会 B-23中国测绘学会 B-24中国造船工程学会 B-25中国航海学会 B-26中国铁道学会 B-27中国公路学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