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请未来20年:穿越增长的陷阱

2011年04月12日21:16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万广华

外部环境的恶化和内部社会经济环境的急剧变迁,把一系列颇为严峻的挑战活生生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如果说,在全球经济危机前我们通过种种途径化解和推迟了这些挑战,今天则已经到了无法逃脱的地步

不一样的世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三十多年接近二位数的GDP年均增长率和贫困人口的大幅度下降被公认为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2010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如果能够保持年均6%-8%的经济增长率,中国可望在2030年前超过美国而成为第一大经济强国。

必须指出,直到最近,中国的经济增长得益于宽松的国际环境和全球化的机遇,而这样的环境和机遇很可能将不复存在。这是因为过去的三十年,西方列强疏忽了中国的悄然崛起(一定程度上是学术界的过失,总认为中国经济有众多问题而不能持续),等到数年前有所觉察继而醒悟之时,中国已经使得不少国家,包括美欧,在经济、贸易甚至投资上对中国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依赖性。2008年全球危机后中国经济的突出表现,又使其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彰显。美国窘迫的霸主地位和中国的快速崛起使全球格局变得分外扑朔迷离。有些国家,包括中国的近邻甚至显得无所适从。

面对这充满变数和错综复杂的世界,要清醒认识到,经济发展是一切的根本,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是进步、是好事,中国可以充分利用之,以保证中国经济能以6%或更高的速度继续增长15-20年。届时,中国不但会在经济总量上超越美国,同时还可以摆脱中等收入陷阱。所以,我们需要继续争取和平发展的空间和时间。

所以,中国能否真正崛起的关键性下一步,就在于未来的15-20年能否维持经济增长。

而外部环境的恶化和内部社会经济环境的急剧变迁,把一系列颇为严峻的挑战活生生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如果说,在全球经济危机前我们通过种种途径化解和推迟了这些挑战,今天则已经到了无法逃脱的地步。

挑战在哪里?

就经济增长而言,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其核心在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其实,结构失衡是中国相当长时期以来,包括今后一段时期内所必须摆脱的一大困境。虽然第一产业的比重从改革开放后不久就一直呈下降的趋势,但第二产业的比重三十多年来总是在50%上下徘徊。换句话说,中国经济从来就没有走上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扩张的轨道。

更令人担忧的是,近6-7年来第三产业的比重不但没有上升,反而有所下降。这种与政策走向和政府

愿望背道而驰的结果不能不引起经济学界的反思:产业结构调整了很多年,研究和政策举措都出了不少,但至今为什么没有成效?

第二产业比重高居不下的原因之一,是中国通过国际贸易成功输出了制造业的剩余生产能力,似乎近年来第二产业比重的攀升也与加入WTO相关。其实,中国经济早已撞上了一堵墙,只是出口给了我们发

展的空间,但这个空间因为2008年的全球危机已不复存在,而过度依靠出口也给中国经济引入了不少风险。美国储蓄率的上升、人民币升值压力和各国对中国出口的挤压,尤其是欧美日印各种形式的围堵,还有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都将使中国靠“世界工厂”寻求发展难以为继。

第二产业比重高居不下更为重要的原因可能是没有找到问题的症结。不管成因何在,这个高居不下的比重意味着,中国将来的发展再也不能主要依靠制造业的增长。顺便指出,随着产品升级和技术含量的提高,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将越来越小。所以,将来增长和就业的出路都只能在第三产业。但三产扩张的突破口在何处?其比重如何才能从现在的38%上升到50%甚至更高?

中国面临的第二大挑战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快速上升的不均等。近来的调查表明,收入分配不公已经成为全国人民最为关心的头等社会问题,更不要提它与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内在关系了。

据经济学界包括作者本人的研究,不断攀升的城乡差异是全国总体不均等最为重要的组成成分,消除各个省内的城乡差异可以把地区差异至少减半,而大幅度缩小这个差异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解决我国的不均等问题。

与调整产业结构一样,中国试图解决不平等的努力已经作了好多年,但事实也恰恰相反,收入不平等,尤其是城乡差异,至今仍然在上升。这表明要么没有找到问题的症结,要么没有下对药。

与不均等紧密相关的是内需不足问题,这也是中国经济面临的第三大挑战。

国内不少人将该问题归咎于在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在GDP中所占比重的下降,因此提出了减少企业利润留成和政府税收从而提高劳动占比的建议。

我们认为,内需不足的根本问题是不均等,它导致了有钱人不消费,想消费的人没钱花。其实减少企业利润以提高劳动占比不一定能显著增加消费需求。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研究,一是这部分企业利润能否渗透到低收入或贫困阶层。二是,即便会,这些人能在多大程度上受益。归根结底,除非提高劳动占比同时带来不均等的下降,这个提议对增加内需很可能是效果甚微。

其实,收入高低只是影响消费的一方面。同等收入下,消费行为的差别也会引起消费的变动。这个差别在中国表现最为突出的,莫过于是在城乡居民之间了。我们知道,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农村人更不愿意消费。所以,让农村人成为名符其实的城里人,即便保持其收入水平不变,也可以拉动内需。尤为重要的是,农村人成为城里人一般会带来收入的提高和更好的社会保障,这些都能进一步增加内需。

当然,内需不足是与外部经济失衡、投资-消费失衡等联系在一起的。外部经济失衡也与前面提到的经济结构失衡有关,因为与制造业相比,相当部分的服务业是不可交易的,服务业的发展自然而然就能带来消费的提高。所以,如果能解决不均等和产业结构调整问题,随着人民币汇率的逐步升值,贸易失衡和投资过高等问题将迎刃而解。

有必要指出,结构转型、内需不足和不均等是老问题,也是非常棘手的问题,更是许多其它问题的源头,如就业(将来主要靠发展第三产业)、贫困(是收入分配问题)、三农(缘于城乡差异)、犯罪率上升(与贫困和不均等有关)等。

除了上述的老问题,中国即将或已经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尽管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和定义存有争议,但其内涵大致可以描述为:进入中等收入的国家,既不能与发达国家在高端产品和服务上竞争,同时与欠发达国家相比,又失去了生产中低端商品和服务的比较优势。毋庸臵疑,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途

径是不断增强经济竞争力,也就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这只能依靠规模经济、技术进步和改善效率,别无他法。这三方面都需要人和其它生产要素的集聚。

加速城市化在短期和长期上都可以同时提高效率和改善公平

出路:城市化

多年来,解决问题的各种努力并没有取得成效。认真分析,这些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与一个更为根本的症结有关——城市化严重滞后。找到了这个症结,问题的出路不言而喻:大力推进城市化。

首先,服务业的扩张和发展皆需要人的集聚,通俗地说,生意跟着人群走,而不是人群追随生意。没有人的集聚,无论多么强有力的措施和政策来支持服务业的发展都是不能持续的,也是无效的。

国外的大量研究发现,一个国家经济腾飞一段时间后,制造业会向中小城市转移,但服务业却总是不断向大城市集聚。可以推断,如果中国的城市规模增加一倍,服务业在GDP中的份额必定大幅度上升。

中国的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是产业结构失衡的根本原因,只有加速城市化才能从根本上促进第三产业发展,进而调整经济结构。

其次,城市化能帮助解决收入不均等这个重大问题。研究表明,大幅度缩小城乡差异可以使收入分配问题得到基本解决,而大幅度缩小地区差异不能将基尼系数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尽快尽早处理城乡差异都是解决不平等问题的关键。

缩小或消除城乡差异,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只有两个途径,没有第三条路。

一是通过二次分配,将城市部门“蛋糕”的一小块切下来给农村(只能是一小块,大块切不了)。这个途径是中国一直推崇的,但直到今天,城乡差异仍在扩大。这个切下来的一小块(即税收)的大部分必须回到城市去或供全国共同享用(如国防、外援和中央政府开支)。在城市化率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现状下,寄希望于通过二次分配,由城市反哺农村来解决城乡差异问题,根本没有现实性和可行性。

剩下的另一途径就是帮助农村人进城安居乐业,让他们与城里人竞争分享城市的产出。这显然需要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

至于内需的扩大,无论是致力于增加劳动在GDP中的比重,还是提高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亦或改变农村人的消费行为,都要求城市化。

最后,前面提到的中等收入陷阱也与城市化有关。

从根本上说,避免中等收入陷阱需要提高综合生产率,而受制于土地作为投入要素不能任意增加的事实,第一产业是典型的边际回报递减和缺乏规模经济。加上对农副产品需求弹性较小的事实,注定了第一产业中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步伐低于其它部门。这样一来,劳动力由农村转向城里的第二、三产业,也即城市化本身就可以带来综合生产率的提高。

第二,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归根结底需要创新和技术进步,而城市化能够增强具有不同背景与专长的人群之间智慧和思想的撞击,促进发明创造。另外,技术推广和采用也需要多种技能的配合和各种资源的汇聚。

第三,城市的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为人们所熟知,这些本身就是生产率和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大量的研究表明,城市的劳动生产率是农村的3-5倍,而大城市的生产率又高于中小城市。所以说,中国只有把城市化这条路走好了,辅以强有力的科研开发支持,才可以摆脱中等收入陷阱。

缘于中国人多地少的特殊国情,城市化率宜从2009年的46.6%提高到2030年的80%。解决了上述的一系列挑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就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为何城市化要提速?

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城市化的必要性,可以通过考察它对效率(增长)和公平(收入分配)的影响来进行。其实,很多政府干预需要在这二者之间进行取舍或平衡,但加速城市化在短期和长期上都可以同时提高效率和改善公平。

先看看城市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全国的不均等可以分为三大组成部分:城市内部的不均等、农村内部的不均等和城乡之间的不均等。与其它国家相反,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内部的不均等一直低于农村内部的不均等,就区域差异而言,城市间的不均等只是农村区域间不均等的一半。

根据作者和其他人的研究,城市化达到80%时中国的不均等可能减半,至少下降三分之一。届时,基尼系数大约为0.3-0.35(这个过程中,快速上升的城市内部的不均等和贫困由城市平移到城市的可能需要认真研究和应对)。

国外大量的研究表明,城市部门的生产率是农村的3-5倍。其实,中国城乡3.6∶1的收入比(最高城市上海与最低农村的比在10∶1左右)也说明了城乡生产率的差异。这个差距和沿海-内地的收入差一样都代表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

愈来愈多的证据表明,过去20-30年我国经济的增长在相当程度上与庞大的农民工有关,只是这些农民工身在城市,却不是市民而已。另外,由于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农民工的生产率尚有提高的空间。通过城市化把农民工和将要进城农民的生产率提高到接近城市劳动力的水平,不但能使我国的GDP增加,更为重要的是将提高整个经济的竞争力。

城市化的必要性还可体现为减轻就业压力。中国长期“保八”的主要原因是为了保就业,而在城市化滞后的状况下“保八”,只能投资发展制造业,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环境恶化、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盲目上项目等。显然,通过城市化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但可以避免这些问题,使8%甚至更高的增长率能够持续,而且可以缓解就业问题。

另外,在城市化滞后的条件下提高劳动占比的意义不大,因为这时从企业挤出利润给劳动力,大部分受益的人会是城市居民。反过来,在大力推进城市化的同时提高劳动占比就可以惠及低收入人群。

最后,欲从根本上解决“三农”和粮食安全问题也需要快速推进城市化。农民工非市民化是三农问题和粮食安全隐患的根本所在。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将大部分农村居民移到城市后,农业就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规模经营。加上二次分配的力度和可行性的上升,城乡收入差异会大幅度下降。

这不但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更重要的是对农村下一代的教育和身心健康大有益处。可以推算,80%的城市化率意味着3亿农村人口和至少1.5亿的农村劳动力。按照一个劳动力耕种30亩地计算(周朝时期人均耕地为30亩),18亿亩的耕地只需要6000万的劳动力。这1.5亿劳动力如果能尽心尽力经营农村经济,完全可以满足粮食安全和乡镇企业的需要。

2030年,80%的中国人口将住在城市。

2030,12亿城市人口?

根据官方统计,2009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为6.2亿。借用联合国的预测,2030年中国总人口为15亿,所以,80%城市化率的提议,意味着从现在到2030年城市人口增加5.8亿,达到12亿。

即便赞成快速城市化的不少人也会认为这过于激进,美国的城市化率直到2000年才达到80%,2009年也不过为81%。而根据联合国的预测,2030年中国的城市人口为9亿。更为激进的麦肯锡,也只提出到2030年有10亿人生活在城镇。12亿,这可行吗?

2030年达到80%的城市化率不但必要,而且可行。这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所决定的。

首先,中国人多地少,本来就应该比美欧澳大利亚等国更需要集聚。

其次,与绝大多数步入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不同,中国农村“人人有地”的制度安排使得在短期内加速城市化成为可能。农村宅基地和耕地的所有权不属于个人的事实,决定了农民离开农村处臵这笔财产时政府是有发言权的,但农民拥有长久使用权,又意味着他们放弃这些土地时应该能够获得一定的补偿。这

些补偿可以用于分担城市化的成本。

在其它国家,城市化加速可能带来贫民窟等问题是因为国家财政无法承担,而移民个人又不可能分摊城市化成本。其实,城市化成本是制约城市化速度的重大障碍。换句话说,中国的城市化率应该高于其他可比的国家。

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5亿进城农民工的客观存在。

根据最近的官方统计,离开农业的农民工为2.25亿,其中7500万离土不离乡,1.5亿属于城乡移民。这1.5亿农民工的绝大多数没有携带父母儿女,而他们的家庭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打工者的收入。换句话说,客观上,有3亿-4亿生活在农村的人口(主要是儿童、老人、妇女和病残人士)是依靠城市经济来支撑的,这个数字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增加。

也就是说,城市经济今天就已经承载了3亿-4亿的农村人口,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允许或帮助这1.5亿已经生活在城市的移民在城镇安定下来,并逐步让3-4亿的家属与亲人团聚,并在城镇安居乐业。

这里的关键是分步骤和有选择地让移民享受城市的公共服务,尤其是保障性住房。我们认为,用5-10年的时间做这件事情是完全可能的。如果能够成功解决这4.5亿-5.5亿人的移民问题,我们离80%的城市化率目标就不远了。

必须指出,如此庞大数量的农民工,他们愈来愈适应城里的生活,思想越来越活跃,对公平和正义的诉求也愈发强烈。不快速解决这些人的城市化(户口和社保等)问题,包括给予相当的国民待遇,他们将成为中国社会稳定的最大隐患。

我们知道,早期的农民工在经济不景气或必要时常常返回农村,一方面是因为他们那时的意识还停留在“城市不是我们的”阶段,另一方面,他们本来就是务农的。但时至今日,愈来愈多的农民工已经不愿意或根本上就回不了农村(没有田,没有务农的技能或兴趣,或没有农村社会资本),这一点已经在全球经济危机后有所表现。

将城镇人口从2009年的6.2亿增加到2030年的12亿,意味着城市人口年均3.2%的增长率。而1998至2009年间,中国城市人口年均增长4.1%;2000-2005年间,东南亚的这一数字为3.4%。不管横向还是纵向相比,3.2%的速度是可以实现的。

拿中国最大城市上海来说,其2009年户籍人口1379万。如果与其它城市同比例增长,80%的城市化率需要上海的户籍人口在2030年增加到3722万。3722万是那时全国人口的2.48%。

考察一下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各国最大城市的人口密度和比重,我们发现,不到2.5%的比重是偏小的。2009年,日本东京的人口为1298.9万,是全日本的10%,而首尔的人口为1040万,是韩国的21%(可以提一下,有些经济学家认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都市圈可以容纳3亿人口)。

对于移民来讲,最为重要的是工作和住房。20年后80%的城市化率是否在就业上可行呢?答案是肯定的。根据联合国的估算,2030年中国人口为15亿,赡养率为1(亚行的估算高于1)。这就是说,到时中国的劳动力总量为7.5亿。假设80%在城里,城市部门需要提供6亿的就业岗位。而2007年我国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已经达到4.56亿,增加到2030年的6个亿需要年均增长1.2%。

2003-2007中国第二、三产业的就业增长率为4%。换一个角度,1.2%的就业增长,在GDP保持8%的速度下,意味着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为0.15。根据粗略的估算,2003-2007年间我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

性为0.38。其实,0.38是比较低的,与我国产业结构失衡不无关系。美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为0.47,而在1980年代,东亚的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为0.72,1990年代为0.68。

至于住房问题,则比较困难,居高不下的房价自然而然地把很多移民挡在城外。可以从几方面多管齐下:下大力气改变必须拥有住房的传统观点,提倡有房住的生活方式;政府提供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专门划拨低收入住房补贴;部分移民通过常规的房产市场解决住房问题;认真研究宅基地与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挂钩跨区交易以解决住房和城市化成本的问题;研究农村耕地的使用权价值如何实现与处理的问题。

2030年的中国

其实,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是很大的。第一,我国与发达国家技术水平上的差距很大,这个差距蕴藏着数十年的赶超空间。根据经济学的理论,中国会继续追赶。第二,在中国境内,东中西的差异及城乡差异也意味着巨大的追赶空间。第三,在我国,技术进步对GDP增长率的贡献大约在年均2%左右,还可以增加。第四,中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但服务业的比重2009年只有38%。这个滞后也代表了增长潜力。但所有这些潜力或空间都需要城市化的推动。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将逐一放松,这又能帮助政府腾出手来,进行下一轮的改革。将这些因素放在一起考虑,中国在今后的15-20年可望保持8%的增长速度。

如果忽略第一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增长达到10%,第二产业保持6%的增长,到2030年,中国的三产比重可望调整为8%-36%-56%,城乡收入比可以下降到2左右(如果乡镇企业不发生大规模迁移,这个比率会更小)。在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的情况下,全国的基尼系数不会超过0.35。届时,中国的经济规模大约为170万亿元,人均11万。假如汇率到时趋近4.1的购买力平价,中国的经济总量将是美国的1.5倍,但人均27000美元的GDP仍将落后于美国。

显然,城市化道路这步棋走好了,就可以解决区域、城乡、产业、贸易失衡,也可以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和避免中等收入陷阱。而城市化进程的延缓和减速,只能使这一系列问题越来越严重。

(作者为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在此输入标题

新经济时代面临九大问题与挑战

新经济时代面临九大问题与挑战 (2013-03-18 13:14:21) 转载▼ 分类:新经济时代 标签: 经济面临挑战 财经 国五条 随着转型发展阶段的到来,中国经济将面临如下九方面问题与挑战:经济增速下滑带来挑战,通胀长期化带来挑战,经济泡沫累积带来挑战,经济增长动力结构转型带来挑战,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调整带来挑战,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带来挑战,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增加带来挑战,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恶化带来挑战,改革阻力增加带来挑战。问题与挑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知道它在哪里。认清了问题和挑战之后,我们完全可能应对好挑战,在应对挑战中不断前行。

随着持续三十多年高速增长阶段的结束,随着中国转型发展阶段的到来,中国经济面临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与挑战。 中国经济增速下滑将带来挑战。 首先,中国经济增速下滑是一个事实和趋势。2012年二季度GDP增速已降到了7.6%。这不是暂时现象,而是反映了一种趋势。 根据国研中心的研究,“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很可能下降到7-8%左右,到2020年前后中国经济总量可能接近美国,开始进入到“高收入国家”门槛。据国际经验,到这个阶段后,即2020-2030年期间,经济增速会进一步下降到5-6%左右。 到2030年中国有可能提前20年实现小平同志说的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其后经济增速会进一步下降到2-4%左右。总之,过去三十多年来持续保持10%左右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当然也不排除个别年份达到10%以上。 其次,为什么中国经济增速会逐步下滑?

一是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了。潜在经济增长率是各种资源环境和生产要素能够支持的最优增长率。过去由于资源环境约束不是太大,加上制度变革释放的生产率较多,故可以保持那么长时间的高速增长。但现在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大,制度变革释放生产率的空间也相对缩小了,因此潜在经济增长率也下降了。 二是经济开始进入到大调整时期。要进行持续若干年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种调整需要在比较合理的增速下进行。因此从经济调整来看,经济增速也存在下降的需要。实际上“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增速目标只是7%左右,2012年确定的增速目标只有7.5%。 三是外需下降了。外需不仅是短期下降,而且很可能是中长期下降。由于美国等也在反思国际金融危机,反思其过去以“高消费、超前消费、负债消费”为特征的发展模式。反思的结果是他们今后不再搞这么多的高消费、超前消费和负债消费了。这意味着即便是国际经济危机结束,有一部分中国产品的外需永久地消失了。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 来源:京华时报 201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把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归纳为:经济下行压力和产能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各种生产经营成本急剧上升与创新能力不足并存;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均衡;分配收入差距过大;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同时,发展经济的优势也有很多。在这种状况下,要有忧患意识,要付出更多努力和勤奋。 经济面临下行压力 Q:如何把握经济状况有什么简单方法? A:不看经济数据就看煤电油运 2011年一季度到2012年三季度,中国经济连续7个季度增速下行。曾有人问,有没有简单的方法把握中国经济状况?我说有,不看数据,就看煤电油运。李克强总理曾表示他观察经济看三个指标:铁路货物运输量、电力消费和银行贷款。西方媒体称之为“克强指数”。我看宏观经济,就看煤电油运。如果煤电油运紧张,说明经济在往上走;如果煤电油运过剩,说明社会需求疲软。 比如说电,生产多少产品就需要消耗多少电。2012年12月,全国日用电量140亿千瓦时,2013年1、2月份日用电量129亿千瓦时。电和经济增长的关联系数,计算起来很复杂,可以从以往的对比中简单看出它们的关系。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47万亿,全国用电总量4.7万亿千瓦时,即一度电带来10元钱的GDP。2013年1、2月份比2012年12月份,一天少用电11亿度,可见经济增长掉到了什么程

度。此外,煤炭库存量的急剧增加、铁路运输货运量的下降,都印证了经济疲弱。 为什么经济会下行?一个最直接的原因是出口受阻。目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需求不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导致中国出口受阻。2011年4月,中国出口增长率为24.9%;2012年4月增长4.9%;2012年7月,出口同比增长1%,扣掉价格因素几乎没有增长。经济学有个概念叫出口依存度,2011年我国的出口依存度是0.25略高一点。这意味着中国有超过1/4的庞大国民经济活动与出口紧密相关。可见,出口受阻,经济不可能不下行。 2012年讨论欧债危机时,都在争论中国要不要救欧洲,我认为要救欧洲。我小时候受的教育是:帝国主义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现在不是这样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已经全方位融入世界经济。现在不是他们烂下去,我们好起来,而是他们烂下去,我们会受牵连。 Q:中国出口为什么会受阻? A:传统增长方式已到穷途末路 有人认为可以等待外部形势好转,再按照原来的方式方法继续干。我觉得这不正确,对出口受阻导致中国经济下行进行分析后,会发现根本问题在我们自己。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我们总结出一条经验教训:中国经济增长的根本点不能放到外部需求上。我们要减少对出口的依赖程度,把经济支撑点放到扩大内需上。要扩大内需,就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结构。1997年到现在,我们在扩大内需、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结构上确实有进步、有成就。但也要承认,我们没有根本性成就,没有实质性进步。所以直到现在,发达国家一有病,我们就咳嗽;他们的经济一衰退,我们的工厂就被迫减产甚至关门。 具体说来,我国高科技产品出口没有受阻,受阻最严重的是传

青年商业精英必读的11本经典著作

青年商业精英必读的11本经典著作【KAD GLOBAL新视野】 此前,我曾写到领导者应该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对于渴望进入管理层的商界精英,对于希望自己更加无拘无束、善解人意和全面发展的人,阅读的好处不胜枚举。那么,接下来你可能会问:“好吧,我同意。那么,我应该读些什么?” 这是个棘手的问题。优秀的阅读清单比比皆是。对于有兴趣研究古典文学的读者,维基百科有一个阅读清单:“史上最好的100本经典书籍”。此外,Modern Library出版社也有小说和非小说精选集。对领导力培训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David Gergen教授[1]关于领导力培训的课程大纲(PDF文档),或者该学院Ron Heifetz教授关于适应性领导课程的教学大纲(PDF文档)。 但是,如果要我专门为青年商业精英开列一个很短的阅读清单,我会推荐以下11本经典著作。清单里的11本书我自己都读过。我尝试在阅读清单中囊括历史、文学、心理学、方法论等领域的内容。这是因为阅读的多样性非常重要。小说可以培养人的同情心;社会科学和历史可以让读者从前人的经验教训中汲取养分;广泛的涉猎面至少可以丰富你的谈资,让你在社交场合倍受欢迎。尽管阅读清单涵盖面广,但我仍试图让所有的推荐书目同青年商业精英的领导力提升直接相关。 挂一漏万,一定会有很多人认为清单中的推荐书目不够给力,或者只有11本书的阅读清单根本不够完整。但我还是想抛砖引玉,希望这个清单可以启发青年商业精英去寻找更多适合自己的书籍,以便规划和提升自己的职业生涯。 《国王手册》 马克·奥勒留著。马克·奥勒留是古罗马帝国著名的哲学家国王,在位于公元161年到180年,著有《沉思录》。《沉思录》也许是马克·奥勒留一生最珍贵的遗产。马克·奥勒留的著作涉及哲学、人生、以及管理等诸多方面,多是其在探寻人生和世界过程中的个人笔记,从未想过会出版并流传后世。本书为我们展示了马克·奥勒留,一个不惑之年,史上最受尊敬帝国的国王的内心世界和哲学思考。本书也为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建议,本书也是我读过的最棒的翻译本。 《探寻生命的意义》 维克多·弗兰克著。维克多·弗兰克是奥地利心理学家,纳粹集中营幸存者。《探寻生命的意义》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致力于以心理学家的视角讲述作者在纳粹集中营九死一生的经历;另一部分是心理学理论专著——意义疗法。他的故事本身已经很值得阅读,穿插着对人性的剖析和揭示;意义疗法的中心论点——生活的真谛在于探寻生命的意义——更是激励了几代商业领袖。 《一个完整的人》 汤姆·沃尔夫著。汤姆·沃尔夫是新新闻学院的创建者,曾是美国最成功的纪实文学(如《令人振奋的兴奋剂实验》之类的书籍和文章)作家之一,之后转向小说创作,著名小说家。作者因描写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纽约人的生活受到广泛关注,《夜都迷情》(又名:《虚荣的篝火》)是其代表作。小说《一个完整的人》聚焦现代亚特兰大的种族、社会状况、商业等一系列社会话题。正如迈克尔·刘易斯的评论:沃尔夫尝试以一幅宏伟壮阔的漫画展示整个当代美国社会的缩影。这本书一定会给青年商业精英带来很多启发和感触。 《说谎者的扑克牌——华尔街的投资游戏》 迈克尔·刘易斯著。这是大学毕业后我读的第一本书。《说谎者的扑克牌——华尔街的投资游戏》是美国超级畅销书作家迈克尔·刘易斯的第一部作品,描述了作者20世纪80年代在所罗门兄弟公司短暂的债券交易员工作经历。刘易斯是著名的美国商业文化纪实作家。《说谎者的扑克牌——华尔街的投资游戏》被公认是描写20世纪80年代华尔街文化以及美国金融业的经典力作。本书同时也是写给壮志凌云的青年商业精英的一本警世寓言,展示了在他们未来职业生涯中可能面对的诱惑、挑战、挫折以及各色人等。 《从优秀到卓越》 吉姆·柯林斯著。本书描绘了优秀公司实现向卓越公司跨越的宏伟蓝图,揭示了伟大公司保持卓越的秘诀。年轻的企业家如何带领公司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针对这一问题,吉姆·柯林斯和他的研究小组阅读并系统整理了6000份报告,记录了2000多页的专访内容,通过严谨的分析,系统论述了如何使公司从优秀向卓越跨越。柯林斯在书中提出“第五级领导者”的概念,彻底重塑了现代商业的面貌。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前景展望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前景展望 【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领导人以全球化视野,站在历史的新高度,提出的一项国家发展战略,从构想的提出到如今的稳步推进,吸引了众人的瞩目。本文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为切入点,介绍了此项国家发展战略提出的必要性,第二部分浅谈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面临的种种挑战,尽管在前进的路上礁石密布,然而中国仍以坚定的信念,乘风破浪,扬帆起航。最后一部分是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前景展望。 【关键词】背景挑战前景展望 京津冀作为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舞台上的“主角”,其重要性日益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在此时,我国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是众望所归,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有利于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动力源,也有利于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京津冀大都市圈,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 从客观因素来说,无论是国外的东京都市圈还是国内的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城市群日益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将成为今后各经济板块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

区。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经济发展的大舞台中,单个城市的“独唱”难免会单调乏味,而城市群的“大合唱”则是慷慨激昂,底气十足。这种抱团发展的城市群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其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更大空间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恰逢其时,抓住历史发展机遇,应运而生。值得我们期待的是,在顺应经济发展潮流的大背景下,京津冀大都市圈作为后劲十足的“潜力股”将成为激发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和新引擎。 从主观因素来说,京津冀协同发展符合各自的发展需要。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其中的“知己”意指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只有对自身情况有客观的认知,才能“对症下药”,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样,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解决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各自发展现状的一剂“良药”。对于集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等一体的“天子骄子”一北京而言,日益积累的人口膨胀、交通拥挤、生态环境破坏等“大城市病”成为北京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烫手山芋”。京津冀协同发展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核心,有利于破解令人头疼的“大城市病”问题。对天津来说,优良的港口资源以及先进的制造业、金融、科研等优势,迫切需要更大的舞台和更高的平台展示自己的风采,而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则使得天津敞开心扉,做强北方经济中心,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而对于河北来说,具有

我国全面发展面临的 挑战及对策

如何应对我国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面临的新挑战? 姓名:胡攀 专业:14学前教育本科(1)班 【摘要】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没有改革开放也没有中国的明天。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面对新形势任务,要解决发展进程中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的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新挑战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提出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的任务,到2020年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任务。为此,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 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要求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30多年来,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既高瞻远瞩又切实可行的总体设计和战略部署,但是这并不意味从此改革就可以一帆风顺,因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改革必然遇到多方面的阻力和障碍。第一,来自意识形态的障碍。现在仍有很多人遵奉苏联特色的社会主义为正宗,而且动辄以此作为衡量标准,批评中国改革。另外也要注意,有些人其实是打着意识形态的旗号来保护自己的特殊既得利益。所以,必须坚持来之不易的改革共识,大刀阔斧的推进全面改革。第二,来得特殊既得利益的阻力。有一类既得利益,不是从市场化改革得来,而是靠不改革和反改革得来的,靠手中的配置资源的行政权力发财致富。贪官污吏在不改革中获得了惊人的特殊既得利益,这些人当然会想方设法对全面深化改革设置各种障碍,或者极力扭曲改革措施。第三,现代市场经济是一个巨大而精致的体系,建立现代市场经济体系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中国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建立起现代市场经济体系,自然会发生知识准备不足等问题。第四,实现的社会经济困难。因为过去长时期计划经济体制和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下,中国经济积累起来很多实际困难。现在要推进改革,就要直面这些现实困难,妥善加以处理,不可能“绕着红灯走”。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方伟 摘要: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大趋势。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利益的扩大和社会福利的提高,但与此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可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遇和挑战并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机遇利弊挑战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大趋势。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也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表述是:“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经合组织认为:“全球化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市场、技术和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化的特征,民族性或地方性在减少。从这个意义上讲,每天发生的无数有关技术选择、市场结构、通信形式的决定都在推动着全球化发展。”中国“入世”谈判团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指出:“经济全球化是一种新的国际关系体制,包括生产、金融和科技三方面的全球化。三者之间,生产发展决定金融科技发展,同时金融和科技的发展又对生产发展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因此,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是生产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似乎这样评论全球化再合适不过了,当然,我也自然也以这样一句话来开始我这篇关于全球化的文章。 双刃剑,自然有其利有其弊,自然经济全球化对我们国家来说,也是机遇和挑战并存,那么我先从利说起,也就是从机遇开始说起。 参与经济全球化,可以实现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充分利用国际国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并且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带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当然,机遇和挑战也随之而来。对此,我们国家似乎很得益于全球化。在美国,几乎各大超市卖场都充斥着中国制造的商品,美国人没有了中国商品似乎到了无法生存的地步。那我们中国应该从中得益良多吧!可是事实上,我们并未从中获益多少。

大学商业精英挑战赛策划书标准范本

方案编号:LX-FS-A31019 大学商业精英挑战赛策划书标准范 本 The Objectives, Policies, T ask Allocation, Steps T o Be T aken And Other Factors Needed T o Complete The Established Action Guideline Are Formulated And Implemen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大学商业精英挑战赛策划书标准范 本 使用说明:本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生活中把目标、政策、程序、规则、任务分配、要采取的步骤,使用的资源以及为完成既定行动方针所需要的其他因素全部按计划制定成文本,并付诸实施。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活动背景随着长江师范学院春季校园活动拉开帷幕,校内各个组织活动将陆续开展。招生就业工作处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将借此契机举办一年一度的“商业精英”挑战赛,为赞助商公司吸纳优秀人才,同时推动长江师范学院校园文化的建设。二、活动主题实践中求真知,提升专业技能三、活动目的及意义本次活动旨在提高我校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扩宽就业渠道,加大就业指导力度,创新就业指导方式,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对创业的热情,让学生在比赛中切实学到职业

技巧,了解广阔的商业环境,认识到团队合作对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合理准确的自我定位,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加阅历,为学生铺就完美的职业生涯之路。 四、活动对象长江师范学院全体同学五、活动时间XX年4月7日--XX年5月六、主办单位招生就业工作处七、承办单位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八、比赛阶段组队:组建团队初赛:团队介绍、团队素质拓展训练,选出最具有凝聚力的队伍复赛:提交商业策划书决赛:“职来职往”,选出最佳商业精英团队九、活动具体流程:(一)报名1.时间:4月7日——4月10日2.现场报名:音乐厅、北苑食堂门口3.网络报名: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网站、长师合伙人微信客户端(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网站进入方式:长江师范学院官网招生就业就业信息网就业服务中心)4.选手自愿组队报名参赛,每个团队4人,我们鼓励

工程监理的前景与挑战

工程监理的前景与挑战 毕业论文 论文提纲 总论 第一节:引言 一、监理和现场管理的重要性 二、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建设工程监理的现场管理与控制 一、工程监理质量控制的现场管理与控制 (一)工程质量的事前控制 (二)工程质量的事中控制 (三)工程质量的事后控制 二、工程监理进度控制的管理与控制方法 (一)审批承包人的工程总进度计划 (二)要求承包人编制年度、月进度计划 (三)要求承包人编制单项工程进度计划 (四)进度计划的审核与调整 三、工程监理投资控制的管理与控制方法 (一)监理人员应掌握投资控制的管理方法 四、工程监理安全控制的现场规范管理 (一)监理人员应做好的安全管理与现场的主要工作第三节:结论

参考文献: 建设工程监理的现场规范管理与控制 【摘要】工程监理是工程建设的五大主体之一,当然做好工程监理的现场规范管理与控制非常重要。本文通过“事前、事中、事后”控制来阐述对工程监理的质量控制,从工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来剖析工程监理的进度、成本以及安全的现场管理与控制。从而使工程监理进行有效有序管理,保证其工程质量。 【关键词】图纸会审、旁站监理、工程变更审查、进度计划审核与调整。第一节:引言 一、监理和现场管理的重要性 建设工程监理制度的实行使得建设单位的工程项目管理走上了专业化、社会化的道路,建设工程监理在工程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明显的作用,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监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先行者,因此监理在建设五大主体中非常重要,更是建设主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当然每一个工程项目,都离不开现场管理,现场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形象和效益,也还决定着工程进度与资金的运作情况,更加制约着工程质量的好坏。所以工程的现场管理与控制非常重要,是决定工程质量和工程中间的安全生产的关键。 二、问题的提出 监理单位是接受建设单位委托,代表建设单位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有关工程质量、安全、投资、进度等各项工作进行有效监控,对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是除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外唯一参与施工全过程的第三方,是确保工程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同时产生高效益的关键主体之一。那么如何实现此目标成了监理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点。为了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就必须采用监督、检查等有效手段来对施工操作面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那么监理单位如何负责施工现场的全过程的管理与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对施工现场的误差和错误进行纠正和制止,使现场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 第二节:建设工程监理的现场管理与控制 建设工程的成败关键在于管理,而建设工程监理控制的现场管理与控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程监理质量控制的现场管理与控制

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请未来20年:穿越增长的陷阱 2011年04月12日21:16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万广华 外部环境的恶化和内部社会经济环境的急剧变迁,把一系列颇为严峻的挑战活生生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如果说,在全球经济危机前我们通过种种途径化解和推迟了这些挑战,今天则已经到了无法逃脱的地步 不一样的世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三十多年接近二位数的GDP年均增长率和贫困人口的大幅度下降被公认为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2010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如果能够保持年均6%-8%的经济增长率,中国可望在2030年前超过美国而成为第一大经济强国。 必须指出,直到最近,中国的经济增长得益于宽松的国际环境和全球化的机遇,而这样的环境和机遇很可能将不复存在。这是因为过去的三十年,西方列强疏忽了中国的悄然崛起(一定程度上是学术界的过失,总认为中国经济有众多问题而不能持续),等到数年前有所觉察继而醒悟之时,中国已经使得不少国家,包括美欧,在经济、贸易甚至投资上对中国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依赖性。2008年全球危机后中国经济的突出表现,又使其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彰显。美国窘迫的霸主地位和中国的快速崛起使全球格局变得分外扑朔迷离。有些国家,包括中国的近邻甚至显得无所适从。 面对这充满变数和错综复杂的世界,要清醒认识到,经济发展是一切的根本,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是进步、是好事,中国可以充分利用之,以保证中国经济能以6%或更高的速度继续增长15-20年。届时,中国不但会在经济总量上超越美国,同时还可以摆脱中等收入陷阱。所以,我们需要继续争取和平发展的空间和时间。

所以,中国能否真正崛起的关键性下一步,就在于未来的15-20年能否维持经济增长。 而外部环境的恶化和内部社会经济环境的急剧变迁,把一系列颇为严峻的挑战活生生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如果说,在全球经济危机前我们通过种种途径化解和推迟了这些挑战,今天则已经到了无法逃脱的地步。 挑战在哪里? 就经济增长而言,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其核心在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其实,结构失衡是中国相当长时期以来,包括今后一段时期内所必须摆脱的一大困境。虽然第一产业的比重从改革开放后不久就一直呈下降的趋势,但第二产业的比重三十多年来总是在50%上下徘徊。换句话说,中国经济从来就没有走上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扩张的轨道。 更令人担忧的是,近6-7年来第三产业的比重不但没有上升,反而有所下降。这种与政策走向和政府 愿望背道而驰的结果不能不引起经济学界的反思:产业结构调整了很多年,研究和政策举措都出了不少,但至今为什么没有成效? 第二产业比重高居不下的原因之一,是中国通过国际贸易成功输出了制造业的剩余生产能力,似乎近年来第二产业比重的攀升也与加入WTO相关。其实,中国经济早已撞上了一堵墙,只是出口给了我们发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经济未来十年的机遇与挑战 易秋霖(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 (本文将刊载于《金融博览》2014年第3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决定,从现在开始往后约10年,是中国经济发展又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前三十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改革推动中国经济取得了持续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引发了中国经济与社会的深刻变革。未来十年,改革仍然将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最大的红利,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战略机遇。具体来看,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将迎来以下重要战略机遇: 一、新型城镇化将带来巨大投资与消费需求。城镇化首先是人的城镇化,而人的城镇化过程也是创造新的经济需求的过程。目前中国的城镇人口比例为51%(城镇户籍人口不到40%),如果10年后城镇人口比例达到60%,则城镇人口将比现在增加约1.3亿人。如果一半新增城镇人口进入现有城镇,一半进入新建城镇,每个新城镇人口平均10万人,则将增加650个新城镇。相应地,已有城镇扩大规模及建设新城镇均需要新增厂房、住房、道路、学校、医院、生活设施等,将形成新的、巨大的投资需求。农村居民转变为城镇居民后,随着收入的提高,消费需求也将扩大和升级。新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二、非公有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将发挥更大作用。非公有经济创造了中国绝大部分新增就业岗位,吸纳的就业人数占全国总就业人数70%以上,创造的GDP占全国GDP总额近70%,上缴的税收占全国税收总额的比例超过50%。非公有经济在支持经济增长、促进城镇就业、增加财政税收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未来10年,非公有经济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随着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的逐步推进,非公有经济将获得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包括:非公有经济与公有经济在权利、机会、规则等方面获得平等地位,消除各种隐性

中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_张新

收稿日期:2003-06-12 作者简介:张 新(1967.12-),男,湖南人,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供职于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2003年第8期 (总278期)金 融 研 究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 No .8,2003General No .278 中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张 新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 100032) 摘 要:金融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金融学的理论认识及学科 建设上,中国金融学界面临的挑战是:对于金融学的内涵界定混沌一片;金融学理论和学科建 设较为滞后,包括学科布局、理论研究、师资、学生培养模式、教科书和学术研究期刊建设等都 急需改正;金融研究没有能够为近期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些重大决策提供充分的理论指 导。本文提出将金融学分为三大学科支系:微观金融学,宏观金融学,以及由金融与数学、法 学等学科互渗形成的交叉学科。本文提出目前金融学最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和最有回报的 研究课题是:以资本成本理论为核心研究金融学;以随机折现因子为起点、以制度性缺陷为核 心研究投资学和资产定价理论;推动行为投资学和行为公司财务学的研究,使金融学更接近 现实;加强法和金融学研究,为金融立法和监管的价值取向提供经济学判断。 关键词:金融学;法和经济学;宏观金融学;行为金融学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246(2003)08-0036-09 一、缘起:中国金融学研究面临的挑战 当前金融在经济发展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世界银行在2001年出版的《金融与增长》报告中指出:经济增长和消除贫困取决于一国金融体系的有效运行。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中国的金融市场建设在近20年里取得了突出成就。从现有市场规模看,历经多年扩张,截至2003年2月末,中国的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已突破10万亿元,相当于2002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达1232家,市值总计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0%。目前,中国金融业已步入深层次结构性改革的攻坚阶段,其间涉及的问题多样,突出的如监管体制的转型、金融风险的防范、市场机制的健全、金融工具的完善、银行坏帐的处理、股票发行制度的市场化、企业控制权市场的建立、上市公司股权和治理结构的完善、投资者权益的保护等。处理这些问题的方式和结果将直接决定中国金融业的未来生存和发展,决定其能否为国民经济有效筹集和配置资源。不难看出,快速推进

新时代下,中国经济的六大挑战

新时代下,中国经济的六大挑战 今天跟大家交流这个话题大家可能比较关注,就是新时代的中国经济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挑战,需要怎样的新思维,这是我们十九大刚刚胜利闭幕之后大家特别关心的一个重大话题。 1中国经济新时代三大特点 中国已经进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我总结了三个比较有意思的新特点。 特点一:储蓄高,实体经济规模超大 1)产品量巨大 咱们看一张图,这张图不是清华校园,那怎么一夜之间搞得遍地都是共享单车呢?共享单车的背后是什么?

当然你可以说有智能手机、互联网、微信、支付宝,这些是肯定的,但是还有一件事你们想过没有,这么多共享单车几乎是一夜之间蹦出来了,它反映的是咱们中国人至少生产自行车的能力是很强的,甚至于过剩的。事实上咱们国家生产自行车的生产量在全球至少占一半,而且生产能力还用不完,所以中国经济的第一大特点我总结为超大规模的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的规模非常之大,下面这张图是中国、美国、日本这三个经济体刨除服务业、华尔街、金融业、律师服务之外,实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的产量。

上面那个蓝线是咱们中国经济,现在已经是接近6万亿美元了,咱们总体经济规模12万亿,远远比美国高了。

2001年,本世纪初时,美国的实体经济是咱们的3.7倍,日本的实体经济比咱们还高一点。但现在,咱们实体经济的规模是美国的1.3倍,不是多一点儿,而是比他多了30%,而日本整个经济的规模,自从2010年被中国超过之后,现在只剩下不到中国的一半。 当然我这里强调的是实体经济的规模,所以实体经济,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的产量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点。 2)储蓄高 第二,咱们的储蓄非常多。 北宋、明朝、清朝的经济结构、经济规模,发现从北宋到明朝、到清朝,增长速度每年也就是0.3%左右,当时储蓄好的年份是3%,经常是负储蓄,为什么?打仗了,来了灾年了,为了保命把耕牛杀掉吃,那是负储蓄。所以今天中国经济储蓄非常多,储蓄非常重要,它是经济增长之源。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及面临的挑战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及面临的挑战 吕长森 在全党全国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按照集团公司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的安排,由党委书记、支部书记分别在不同的层面开展《党章》、党的方针政策及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等方面的讲课,这是提高党员素质、领会国家政策涵义、增强党性观念、激励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好形式。通过系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和大家交流学习的课题是“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及面临的挑战”,仅供党员同志们参考借鉴。 一、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大格局与我国的挑战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局部动荡和热点问题仍牵动着世界的神经。在大国政治中,美国的优势地位没有根本改变。其推行包括单边主义、先发制人和政权更迭在内的“新帝国主义三原则”,但称霸世界却越来越力不从心。通过控制能源、资源,经济渗透,不战而屈人之兵是美国在新形势下操控世界的重要手段。 1978-2009年,我国GDP年均增长近10%,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中国的快速发展,不仅为世界的发展,也为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世界多极化的要求和呼声日渐强烈,欧盟、中国、俄罗斯和一些国际组织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四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因这四国英文名称首字母组合与英文“砖块”相似,故称金砖“四国”,其中中国是“世界工厂”,印度是“世界办公室”,

巴西是“世界原料基地”,俄罗斯是“世界加油站”)。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过程中,目前处于一个对中国比较有利的发展时期。对于国际上的中国机遇论、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我们必须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冷静观察,沉着应对,韬光养晦(韬:隐藏,光:锋芒,养:修养,晦:昏暗、不足之处,意思是隐藏才能,不使外露)有所作为,不出头,不扛旗”的基本方针,抓住战略机遇期,乘势而上,加快发展(这也是外交策略)。 新中国成立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把“一穷二白”的国家变成今天如此强大的经济“帝国”,在自己民族史上留下了极为光彩的一笔。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平稳发展。2009年,我国GDP达到33.53万亿元(折5万亿美元,日本达5.07万亿美元,美国为14.27万亿美元,中国GDP占日本的96%,仅为美国的34.5%),经济总量从2000年的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三位,2010年第二季度已超过发达国家日本,赶超美国也不是很远(预计再过30年超美)。 什么是发达国家? 国际上通行的评判标准并非总量而是人均,2005年的标准是1万美元/人均GDP进发达国家。目前被定为发达国家的共有40多个国家,其它150多个国家统称为发展中国家;其中人均GDP不到765美元的49个国家称“最不发达国家”。 中国人对GDP有着特殊的情结,因为GDP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实力,而强国,则是中国人一百多年的梦想。《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一书记载,从17世纪末到19世纪初(明末1644年清初

牛人招聘之校园商业精英挑战赛参赛手册

牛人招聘之校园商业精英挑战赛参赛手册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MG129]

为了消费者在家或公司随时能喝到星冰乐,星巴克推出即饮瓶装星冰乐,将瓶装星冰乐雪藏至0℃,再拧开盖子、轻敲底部,这样就会“xu”一声整瓶结成冰块,形成真正的星冰乐。 2.2013年7月可爱多推出世界首款“在黑暗中发光”的可爱多冰淇淋 3.百事香气瓶盖(英国) 百事让消费者在味觉的享受之前,先辅以嗅觉上的刺激,加深消费者对产品的感官体验的记忆。他们在瓶盖与瓶身的夹缝中间安放若干凝胶胶囊,当人们拧开瓶盖后,挤碎的胶囊会散发出香味或可乐味。 4.蔬菜酸奶: 日本Ohayo公司苦瓜菠萝酸奶,含有可咀嚼苦瓜菠萝果肉颗粒,促进肠胃消化,适合夏天消暑;黄瓜味酸奶,含有黄瓜颗粒,清新自然。 4.能量酸奶: 2013年,能量酸奶借鉴“高蛋白低脂肪”概念,推出首款男性酸奶,每盒含有25克天然蛋白质。该产品获得2013年乳业创新大奖最佳酸奶称号。 资料查阅的过程中发挥你的创新思维,寻找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将你的想法照进现实。 现在,假设你和你们团队现在是伊利的一个产品组,现在要上市一个新品(可以是全新产品,也可以是现有产品的升级更新),请结合伊利品牌和市场环境,充分爆发你心中的创意小宇宙,提出你们的新品及上市的整合营销策略。(此处请注意,在大胆创想的同时,也要兼顾可行性。) 作品要求: 一份方案呈现的PPT(应包含以下内容):

简单的团队介绍及展示,并标明应届毕业or非应届 产品概述:包括成分、包装、功能、创新点等。 产品的目标人群&品牌资产:品牌精髓、产品利益、产品支持点、品 牌性格等 整合营销方案:简要阐述包括线上线下的品牌推广方案和各类营销活 动的策划。 提交时间: 11月14日24:00前。 展示形式: 在所有的方案将会筛选出150组幸运团队,晋级最终现场提报环节。提报时间为20分钟+5分钟Q&A。 我们将邀请业内最牛掰的营销大佬,对你们的方案进行现场点评。 提报结束后,公布晋级终面面试名单。 评分标准 -创新性 创新的产品创意和消费体验 创新的品牌打造 创新的营销方案 -可行性 成本 可靠性 响应速度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当今世界经济形势纷繁复杂,既为我国提供了发展的机遇,也使我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只有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才 能抓住各种机遇,迎接各种挑战,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强综合国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关键词:经济发展机遇挑战 当今世界经济形势总体好转,复苏苗头已现。但经济危机尚未完全过去,不安定因素依然存在。世界经济形势纷繁复杂,其特点是: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大大减慢;经济发展不平衡;科技进步促进世界范围内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的递进和高级化;生产国际化的程度不断提高;新贸易保护主义泛滥……如此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既为我国提供了发展的机遇,也使我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我国面临的机遇 (一)世界经济深度调整给我国扩大内需带来新机遇。 前几年,宽松的外部环境导致国内企业依靠自主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不足。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高,也使得我国经济增长对外需的依赖程度进一步提高。当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并导致全球经济减速时,我国经济就无法避免外需下降的严重冲击。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世界经济深度调整,虽然使得我国的外需减弱,但也给我国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扩大国内消费和投资需求,进一步培育和扩大国内市场规模,推动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带来新机遇。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消费结构从以吃、穿、用为主向以住、行为主升级,国内投资、消费需求潜力巨大,立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大有可为。只要应对措施得当,我国完全有条件和能力在立足扩大内需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二)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加快自主创新带来重大机遇。 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时期,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造成的压力同样也可以转变为推动科学发

21世纪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中国经济外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日期:2010-11-09] 来源:北京社科规划办作者:北京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 究基地江瑞平教授 [字体:大中小] 中国经济外交历经新中国成立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变化,目前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全新阶段中国经济外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积极调整经济外交战略并采取有效对策,抓住机遇、直面挑战,对于确保战略机遇期中国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和多层面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意义至关重要。 中国经济外交进入全新阶段,是国内形势和国际环境出现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围绕中国经济外交的国内形势和国际环境发生的这一系列重要变化,也为步入全新阶段的中国经济外交提供了多层面的重要机遇。 机遇之一:全球化受挫增大经济外交需求 一般认为,全球化的首要表现是经济全球化,其时间起点是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至少从三方面增大了经济外交需求——越来越需要通过经济外交拓宽国际经济交流渠道、形成国际经济交往规则和化解国际经济摩擦。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向仍未发生根本变化,因而对经济外交的上述需求仍呈强化之势,但进程遇到阻碍,势头受到挫折,从而其速度也显现出减缓甚至停滞之势。其主要表现包括:(1)反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最近一段时间每到WTO、APEC、G20等重要全球和地区经济组织举行会议期间,就会遇到绿色和平组织、工会组织等各类团体和民众举行越来越广泛和激烈的抗议示威活动,即是其突出表现。(2)新保护主义影响扩大。目前新保护主义已扩展到贸易、投资、技术转让、资源环保等国际经济活动的所有领域,更加重要的是,实行保护主义的已不再是那些传统的弱小、落后国家,那些强大、先进的发达国家反而越来越成为新保护主义的主要执行者。这方面一个明显的事例是,2007年夏开始陷入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后,在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推出的经济刺激政策中,均带有浓重的保护主义色彩。(3)国际经济组织功能缺失。这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全球各地频繁爆发的金融危机中几乎无所作为,而改革又停滞不前;世界贸易组织新一轮谈判原定于2005年完成,而迄今仍未真正启动等事实中即可得到证明。而这些国际经济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本该扮演重要角色,是经济全球化必需的游戏规则的主要制定和监管者。(4)国际贸易增速放缓。国际贸易迄今仍是全球各国之间经济联系的最重要渠道,在经济全球化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近期其增长速度却出现了明显的放缓之势,在目前的全球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中更是如此。如据IMF资料,1991—2000年全球贸易增长率平均达7.1%,而2001—2010年将降到3.5%,下降一半以上。2009年更是出现了11.0%的负增长。(5)国际投资剧烈波动。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近前其发展势头出现的剧烈波动更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受阻的重要表现。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资料,全球国际直接投资(FDI)在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高速增长后,于2000年达到历史高点(流

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国际贸易竞赛个人总结报告

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国际贸易竞赛总结报告 目录 1.项目介绍 (1) 1.1比赛背景 (1) 1.2比赛内容 (1) 1.3比赛过程 (1) 2.比赛流程及比赛成果 (2) 2.1 初赛及比赛成果 (2) 2.2 省决赛及成果 (2) 2.3 全国总决赛及成果 (2) 3.团队分工及安排 (3) 3.1 团队分工 (3) 3.2 PPT制作 (3) 4.SWOT分析及营销战略 (4) 4.1 SWOT分析 (4) 4.2 营销战略 (4) 4.2.1 以文化营销塑造品牌 (4) 4.2.2 以差异化战略进入市场 (4) 4.2.3 以事业关联制造营销 (4) 4.2.4 以科技创新理念提升产品价值 (5) 4.2.5 以多点式创新收获终端 (5) 4.3 经验总结法 (5) 5.赛后心得 (6) 5.1 明确目标、坚定信念 (6) 5.2 注重细节、发现不足 (6) 5.3 齐心协力、勇夺佳绩 (6)

1.项目介绍 1.1比赛背景 为了培养国际贸易与产业创新型对外贸易人才,让学生学习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国际贸易理论知识,提高对外贸易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质。 国际贸易竞赛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快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经济贸易人才的培养,加强校企合作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一个平台,致力于建设具有国际视野的能熟练操作外贸业务的专业人才。 1.2比赛内容 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国际贸易大赛是指全国各校队以企业名义参加比赛。这包括比赛方案、展示设计、海报设计、商品展示等,全英文新闻发布会,国际商务谈判。 1.3比赛过程 通过对巢湖出口外贸企业的实地调查分析和走访,我们选择槐林安国渔网有限公司。公司从事多元化研究开发,科学决策,优化结构调整,改造企业,适应不同领域的需求,提高产品质量标准,建立我们将坚持一贯的质量方针,以严格的制度保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实现我们的目标。对于此次比赛,团队立足于宣传槐林渔网,扩大槐林渔网品牌影响力的角度。首先,团队基于选择的参赛产品,通过市场营销学的角度,调查渔网国际行业以及国内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结合SWOT、五力竞争模型以及4P营销组合策略多维度分析参赛产品的优劣并制定营销方案,最后运用财务、国际贸易知识对参展的预算和方案进行设计,从而完成参展产品项目策划书的撰写。 其次,对于展位海报设计与商品陈列,团队核心主旨是“结实、绿色”。选用蓝白相间的海报设计,营造出绿色、天然的展厅氛围,突出产品结实、绿色等特点,吸引评委眼球。并且通过隔层板、液晶电视、LED相框来陈列和宣传产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