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得体会】重读亚当·斯密《国富论》之论分工理论有感

【心得体会】重读亚当·斯密《国富论》之论分工理论有感

【心得体会】重读亚当·斯密《国富论》之论分工理论有感
【心得体会】重读亚当·斯密《国富论》之论分工理论有感

重读亚当·斯密《国富论》之论分工理论有感

亚当·斯密(1723—1790)是最早提出分工理论的人。他继柏拉图之后更为系统而深刻地论述社会分工的人,他把由柏拉图开创的对社会分工的探索推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1776年3月,亚当·斯密出版了著名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第一次提出了劳动分工的观点,并对分工产生的原因以及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在书中他还全面地阐述了劳动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进国民财富的巨大作用。熊彼特曾经这么说过:“无论在斯密以前还是在斯密以后,都没有人意识到如此重视分工”。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理论是古典经济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也是对经济学理论的重大贡献。

首先,斯密认为,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主要手段,是导致经济进步的唯一原因。《国富论》的第一篇是“论劳动生产力改进的原因-- 兼论劳动产品在不同阶级的人民间自然分配的顺序”。斯密把劳动分工作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增加国民财富的一个重要途径。他说:“劳动生产力最大的改进,以及劳动在任何地方运作或应用中所体现的技能、熟练和判断的大部分,似乎都是劳动分工的结果。”斯密举出了著名的制针手工工场的例子来说明分工怎样促进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他不仅与柏拉图一样看到了分工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而且更进一步揭示了这一推动作用的深刻原因。斯密认为:“有了分工,同数工人都能完成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作量,其原因有三:第一,工人的技巧因专而日进,第二,由一种工作转移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须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亚当·斯密在柏拉图仅仅看到分

工使人们专门从事某一工作而日益增强了熟练程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分工节约学习新工作时间、专业易出技术发明和技术创造的事实。这是亚当·斯密对分工理论的重要贡献。

其次,亚当·斯密认为,工场手工业内部分工和社会分工都能提高劳动生产力。他认为“在每一种工艺中,只要能采用劳动分工,劳动生产力就能成比例地增长。各种不同行业和职业的彼此划分,似乎也是由这种好处造成的。”他举了制造毛织品上衣的分工的例子。这种分工不同于工场手工业的内部分工,而是各个企业和各个部门的生产者之间的分工。由于这些企业和生产者生产不同的商品,因此它们之间发生了分工和密切的联系。“所穿的毛织品上衣,尽管看起来很粗糙,却是大量工人联合劳动的产品。牧羊人、选毛人、梳毛人、染工、梳理工、纺工、织工、蒸洗工、缝工,和许许多多其他的人,必须全都结合他们不同的手艺,以便完成这种即使是家常的产品。”此外,还需要商人、运输工人、造船人,以及制造剪刀等等简单工具和复杂的机器的人。分工促进了所有不同行业的产量成倍增长。

第三,亚当·斯密分析了引起劳动分工的原因,研究了人的才能的差别与分工的关系。他批判了柏拉图认为分工产生的原因除了人的多种多样的需要外,还有人的能力的差别的观点。他认为,事实与柏拉图的观点完全相反,人类才能的差别仅仅是分工的结果,而不是分工的原因。亚当·斯密认为,“人们的天赋才能的差异,实际上并不象我们所感觉的那么大……一个是哲学家,一个是街上的挑夫。他们间的差异,看来是起因于习惯、风俗与教育,而不是起因于天性。”柏拉图相信人的灵魂(金、银、铜三种)与生俱来,差异明显,且后天无法改变,于是愿意相信分工的必然性和不可超越性。但是,亚当·斯密则不同,他更愿意相信人性受到后天的巨大影响,在

这一点上马克思更愿意赞同亚当·斯密而非柏拉图。

第四,交换对分工有促进作用,分工与市场范围关系密切,这也是亚当·斯密论证的重点问题。亚当·斯密指出,交换的发展制约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社会分工的确立又是交换发展的前提条件;交换对社会分工有相当大的制约作用。当然,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他错误地把交换夸大为分工产生发展的根源了。此外,亚当·斯密也分析了社会分工与市场范围之间的关系。他说:“交换能力引起劳动分工,而分工的范围必然总是受到交换能力的限制……受到市场范围的限制。当市场很小时,没有人能得到任何的鼓励,去专门从事一种职业。”在斯密看来,既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国民财富的增长都依赖分工,而分工的程度又取决于市场的范围,所以一切限制市场和商品交换的措施都会妨碍社会福利,妨碍国民财富的增长。在随后的分析中,斯密将市场规模的扩张因素归结为航运等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斯密论证了海岸或河流通航对拓宽市场的作用,并提到中国的情况。亚当·斯密对分工起源的说法在继承柏拉图需要产生分工的观点基础上,尽管这有明显的缺陷,但是亚当·斯密认识到了分工与交换的关系,也就为社会分工的研究开拓了新的方向和途径。

第五,亚当·斯密明确指出了分工所产生的消极后果。他认为分工的进步导致大多数人的职业越来越局限在少数单纯的操作上,造成大多数人专业的片面性和职业的呆滞成为愚钝、无知。因而,分工使大多数人对自身特定职业所掌握的技巧和熟练,是以牺牲其他方面的智力、交际能力等为代价的。此外,斯密在分析罗马帝国崩溃以来欧洲的实际发展过程基础上,提出了分工发展的自然顺序首先是农业--工业--商业。斯密的分工理论被后人称为“斯密定理”或“斯密型经济增长模式”,被认为是“在全部经济学文献中最有阐述力并富有成果的基本原理之一”[8],并在

读《国富论》摘抄

读《国富论》摘抄 劳动生产力的最大提高以及生产中技能、熟练性和判断力的进一步完善看来都是分工的结果。 ——摘自《国富论》第一章分工,P3 注:分工是劳动效力提高的重要原因。 国富论以制造大头针做了一个比较,制造大头针的工种被细分为18种之多,每天10个工人可以制造约48000枚,平均每人做4800枚;如果由一个人完成所有的工序,一天一个人肯定做不了20枚。 许多行业的劳动不可能划分得那么细,操作也不可能简化到那个程度,不过不管怎样,只要采用了分工,在任何一门手艺里,它都会给劳动生产力带来成比例的增长。 ——摘自《国富论》第一章分工,P5 注:这是一个结论,不论那个行业,只要采用了分工,都能提高生产效率。 一般说来,在那些工业最发达的国家,这种分化进行得最彻底。在一个未开化的社会里一个人所干的工作,在一个开化的社会里,通常要由几个人来完成。 ——摘自《国富论》第一章分工,P5

注:给人的感觉是:分工越彻底,工业越发达。 农业的性质本身不允许有像制造业那样细的分工,也不能把各种农业劳动这样全然地彼此分开。同样,畜牧业与谷物种植业就不能像木匠与铁匠那样全然地分开独立。纺纱工与织布工几乎总是两个不同的人;但犁田的、耙地的、播种的以及收割的却经常是同一个人。因为这些不同的田间劳动随着一年中季节的变换而交替出现,所以不可能一个人总是只从事某一种工作。也许正是由于农业中的不同作业不可能完全分开独立,农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就总是跟不上制造业的发展。 ——摘自《国富论》第一章分工,P5 注:农业的分工不可能完全分开,农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就比制造业慢。 在农业中富国的劳动生产力不见得总是比穷国的高;至少可以说,它的农业劳动生产力远不如制造业中的劳动生产力那么高。因此,富裕国家的谷物与贫穷国家的谷物在质量相等时,其市场价格并不总是要便宜些。 ——摘自《国富论》第一章分工,P5 由于分工,同一数量的工人能够完成的工作量远远超过从前。这是由下述三个不同原因造成的:首先,每人专司一职操作娴熟程度

读《国富论》有感

读《国富论》有感 读《国富论》有感 龚湘姣仲英书院党总支 这个暑假,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切实提高理论高度与深度,为人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党支部给全体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推荐了几本经典书籍,我们大三学生的是由英国作家亚当?斯密着就的《国富论》。 刚从图书馆借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顺手翻了几页,发现其内容与结构脉络并没有我想象的那样清晰易懂,极为深刻的议论分析随处可见,而且经济学的专业知识有很多,虽然我的辅修是金融,但除了第一章的内容比较容易理解之外,其余部分的还是比较晦涩难懂。对我来说,要想在短时间内读懂它决计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决定先去探究一下作者着书的背景以及书出版的意义与影响,这对我接下来的阅读和理解肯定会有极大的帮助。那么,我先就我探究的成果来说一说。 作者亚当?斯密生活在18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鼎盛时期,那个时候,自由竞争、自由经营和自由贸易已成为新兴产业资本发展的迫切要求。然而,历经两百多年的以国家干预为特征的重商主义依旧根深蒂固,产业资本发展深受其害。而《国富论》的主题,即“研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并不像我刚开始以为的那样,此书仅是简单提出让国家富强起来的意义与方法。此书的主题同亚当?斯密对政治经济学的目标和任务的看法相关,他认为:“作为政治家或

立法家的一门科学的政治经济学,他有两个不同的目标:第一,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或生计,或者更确切地说,使人民能给自己提供这种收入或生计;第二,给国家或社会提供足以施行公务的收入。其宗旨在于使人民和君主都富裕起来。”他的这段话清楚地告诉我们,民富国富皆重要,或者更大胆地说,民富重于国富。君主一般都更加重视自己的权利和财富,甚者敛民财而饱其库,损民利而扩其势,然而亚当?斯密将人民和君主一并纳入致富的范围,将实现国民富强定义为政治经济学的目标,在那个年代可谓是极其难得了。他所指的人民,应该主要是当时那些随着工场手工业发展而兴起的企业家,也就是早期的资产阶级。 亚当?斯密花了相当大的精力与极长的时间撰写《国富论》,原稿出来后他又进行了反复的修改和增补,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国富论》的理论和内容。直到1776年,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国富论》才惊艳登场,此时离他当初在法国“为了消磨时光”着手撰写已经过去了整整12年。亚当?斯密那追求完美和卓越的风格以及严谨求实的精神真真让人惊叹,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认真学习。 《国富论》问世之时,正值中国清乾隆年间,“康乾盛世”之际,而亚当?斯密在书中亦多次提及中国,他对这个遥远的东方封建王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指出,中国是一个富裕而停滞的国度,以农业立国,对外贸易从不发达,但是很富裕。在《国富论》中是这样说的:“……按照事物的自然进程,每一个成长中的社会的大部分资本,首先应该投入农业,其次是制造业,最后才是对外贸易。这种顺序是

亚当斯密及其《国富论》手稿

亚当·斯密及其《国富论》手稿 吴飞帆 房地产经营管理 一、爱走神的单身汉 ——走进亚当·斯密 (p2)亚当·斯密于1723年6月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的柯卡尔迪,青年时期曾就读于格拉斯哥大学和牛津大学。1751年到1764年在格拉斯哥大学担任道德哲学教授。 在此期间发表了他的第一部著《道德情操论》,确立了他在知识界的威望。但是他的不朽名声主要在于他在1776 年发表的伟大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该书一举成功,使他在余生中享受荣誉和爱戴。 (插说:斯密是一个瘦小的孩子,从幼儿时期就有爱走神和自言自语的习惯。对他娓娓而谈的客人都有时会发现,斯密根本没有听到刚才所说的一切。后来,在担任海关专员时,斯密还因走神把公文上的签名写成前一个签名者的名字。) (p3)1723~1740年间,亚当·斯密在家乡苏格兰求学;1740~1746年间,赴牛津大学求学,谈到在牛津的求学,斯密对牛津大学倒是非常失望,他在《国富论》中甚至还评论说,那里的

大部分教授,简直连一点门面上的功夫都懒得去做了,由此,我 们可以看出这样的一位伟人与众不同的个性。 (p4)这时期亚当·斯密于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一书,这是一本伦理学的巨作,曾获得学术界的极高评价。 (p5)(叙述)1776年3月,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出版,引起大众广泛的讨论,影响所及除了英国本地,连欧洲大陆和美 洲也为之疯狂。 (p6)斯密作为一个伟人也有他独特的性格特点: (1)斯密一生中爱读书,他曾经说过:“除书以外,别无所爱。” (2)斯密最突出的个性是他的心不在焉,他的这种心不在焉的个性与他高度专心致志的天赋是相对应的。 (3)斯密喜欢结交朋友和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他认为:与朋友交往,是平静和愉快情绪的最好的保鲜剂,对于自我满足和 享受生活是非常必要的。” (p7)(叙述)下面是百度百科上对亚当·斯密的概括,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亚当·斯密(Adam Smith):经济学鼻祖 主要领域:政治哲学、伦理学、经济学 著名思想:古典经济学、现代自由市场、劳动分工 世人尊称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读亚当·斯密《国富论》有感1500字

读亚当·斯密《国富论》有感1500字 《国富论》是亚当斯密的作品,其中他跟我们一一分析了经济与国家的种种关系,读后笔者觉得受益匪浅。 亚当斯密在230年前就熟悉牛顿的思想,他还撰文赞扬过牛顿,后来他用牛顿的物理学原理作为经济体系,造出了一本掷地有声的《国富论》,后来西方就出现大量的所谓经济学名著。因此,世界就像开设了一个经济文化大赌场,所谓的经济学家就像赌场中一个个旁观他人输赢的马仔,围绕着博弈实体经济学理论凭个人感觉进行猜测,凭个人主观意愿盲目欣赏。但《国富论》里没有引入输赢与均衡的标准,没说怎样取胜,没有给出一个整体如何对大小的区分,没有开端,没有终结,也就是没有边界,都是一些宏观抽象的概念。无论混沌和有序怎样互相转换,《国富论》中并没有给出任何博弈行为取胜的依据。全世界经过230多年的研究,没有发现什么有效可示范的依据。230年以来,无数人渴望从书中挖掘有用的东西,最终发现了一句话看不见的手,它在《国富论》中只出现过一次,众所周知,一篇巨著里一个词出现一次,最多只能称其为一个文化信息,一个词偶然地出现,这不是经济学思想,更不是理论,亚当斯密也就没有定性解释过它的本质特性。人们对它似懂非懂,几乎所有人的解释都是自圆其说,一传十,十传百,无限的放大,看不见的手就成了神话。

今日我们用《博弈圣经》实体与性质的观点解释看不见的手,它就是博弈实体法则的威力。博弈实体法则的瘾魂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其内在逻辑是道德与博弈的法则,市场经济就是根据一套博弈法则使资源配置通过道德协同与博弈协同得到调整,亚当斯密的自发秩序和看不见的手都是在观察博弈实体时得到的感觉。他宣称市场经济要自由放任,一切追求最大化,他是为了维系两个假设,一是效率,二是穷人的生活。亚当斯密的比较优势只有对那些追逐自我利益的人们才格外地积极,这会带来你死我活的竞争和掠夺。西方的经济学大师,今日的大政治家、博弈专家都明白,二人同性质的博弈对局不是博弈实体就不存在看不见的手,对个体疯狂的掠夺就无法干预。可以想象在230年前亚当斯密已经模模糊糊地感觉到了博弈实体的威力,可惜他还没有认识到博弈实体的本质特性,他感觉到,人类行为的结果是非存心出现的,好像参与者带来的利益不是上帝,也不是政府,都是吉祥慈善是看不见的手给予的,这是一个赌徒,对赌博结果的无奈,对博弈实体的无知才有这种莫名其妙的感觉。我们从逻辑的哲学出发,研究科学发展观的博弈实体战略,发现它的文化结构复杂而宏大,人们难以理解,语言也很难表达,它比《国富论》描写的看不见的手复杂得多。看不见的手只有简单的几个逻辑步骤就可以告成,特别对哲学素养准备不足的经济学家他首先感觉到看不见的手语言流畅,琅琅上口,还有一个手以稳固的形象在场中的表现,它还抽象而高度概括了市场运行机制恰是看不见的手,人们就深信不疑,学者也相信它,传播它,把它神话了。

亚当斯密与《国富论》-推荐下载

亚当斯密与《国富论》 牛顿曾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纵观世界历史,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很多,而能把自己肩膀给别人站的巨人却 少之又少,翻开西方经济史的长卷,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便是“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亚当·斯密,他是经济学当之无愧的鼻祖,也是西 方经济史中少有的“巨人”。 亚当·斯密生活在十八世纪中叶,是英国杰出的古典经济学家,是古典经 济学体系的建立者。他的代表作《国富论》被称为经济学中最重要的著作,是 一部经济学百科全书,包括的不仅是政治经济学,还包括经济史,经济学说和 财政学,这本书也因此被誉为“市场经济的圣经”。 我们首先说说这本书产生的时期。那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刚刚结束的时候,英国是最早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时代较早,资产阶级革命也相对不够完善, 英国国内实现了封建势力与资产阶级的妥协,议会至上,王在法下的君主立宪制。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英国还拥有着大量的封建残余,大量的封建地主还 拥有着土地,仍然可以在经济上和资本家一较高下。而资本家都是一些新兴的 资产阶级,还看不到商业发展的前景,也不知道该怎样做。从微观的资本家的 角度来看既是如此,那么对于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英国来说,商业发展的影响 更是巨大,东南面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已经开辟出了新航路,而且通过殖民掠夺 的方式夺得了美洲亚洲和非洲的绝大多数殖民地,也因此获得了大量的资本积累,东边的法国已经夺得了西欧的陆上霸权,掌握着西欧的经济命脉,而长期 居住在北欧的以海牧维生的荷兰人,又霸占着国际的海路贸易。在这种四周环 敌的地理位置与贸易格局之下,大英帝国如何崛起,新兴资产阶级如何生存, 在他们的面前是一片黑暗。而正在这个时候,一个在海关任职的普通专员成为 了经济学说史上的先知,就是他教会了英国的资本家们该怎么做,使英国在百 年之内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一强国,这个人就是亚当.斯密先生,《国富论》的独 家作者。 《国富论》全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主要研究促进或妨碍 国民财富发展的原因,论证资本主义制度比封建制度更能促进财富的生产。具 体看来,该书技巧高超,文笔清晰,亚当·斯密反对政府干涉商业和商业事

我眼中的亚当斯密

我眼中的亚当·斯密 最早听说到亚当·斯密,当然是他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和“经纪人”的假设,了解到世人对他有着极高的评价,“经济学之父”“经济学界神一样的地位”。当我深入去了解亚当斯密,去读他的书,去感受他理论的精髓时,我内心也同样的感叹,他真是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影响力贯穿世纪,他为人类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亚当·斯密所处在18世纪的英国,当时的英国在国际上已经取得了经济领先地位,殖民贸易积累了巨额利润,农业资本主义普遍建立起来,国内资产阶级占到了统治地位。 亚当·斯密的学业和职业生涯可谓顺畅,这对于他对经济学的研究起到的助托作用。14岁进入格拉斯哥大学,他完成拉丁语、希腊语、数学和伦理学等课程,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英国牛津大学,结束学业后,成为了爱丁堡大学的讲师,并开始接触讲授一些经济学的课程。在回母校格拉斯哥大学任教期间,他又改授道德哲学。在漫漫的学业和职业生涯里,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也慢慢孕育,开花结果。 提到亚当·斯密,不得不提到他的鸿篇巨著《国富论》,它被称为市场经济的圣经,也正是凭借此书成就了亚当·斯密在经济学界崇高的地位。 《国富论》一书的重点之一便是自由市场,自由市场表面看似混乱而毫无拘束,实际上却是由一双被称为“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将会引导市场生产出正确的产品数量和种类。举例而言,如果产品发生短缺,产品的价格便会高涨,生产这种产品所能得到的利润便会刺激其他人也加入生产,最后便消除了短缺。如果许多产品进入了市场,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将会增加,供给的增加会将产品的价格降低至接近产品的生产成本。即使产品的利润接近于零,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利润刺激也不会消失,因为产品的所有成本也包括了生产者的薪水在内。如果价格降低至零利润后仍继续下跌,生产者将会脱离市场;如果价格高于零利润,生产者将会进入市场。斯密认为人的动机都是自私而贪婪的,自由市场的竞争将能利用这样的人性来降低价格,进而造福整个社会,而提供更多产品和服务仍具有利润的刺激。不过,斯密也对商人保持戒心,并且反对垄断的形成。

读《国富论》论分工读书报告

《国富论》读书报告 ----论分工 历史与社会学院文物于博物馆学 2013级庹娅 指导老师:侯玲 《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全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是亚当.斯密(亚当.史密斯)经济学之父的代表作,由唐日松(北大经济学院的教授。)等人译,华夏出版社出版,地点在北京东直门外香河园北里4号。《国富论》自出版以来受到世人的高度重视,人们甚至把《国富论》奉为经济学的圣经。《国富论》研究的对象是世界经济,认为经济的出发点是利己心。在经济生活中,每一个人都追求自己的利益,这是人性的一面,也是一种自然现象。全书分为五篇,第一篇,论劳动生产力逐步提高的原因及产品在不同的阶层之间自然分配的顺序。其中又细分为十一个章节。第二篇,论资产的性质,积累和使用。又分为五个章节。第三篇,论各国财富增长的不同途径。分为四个章节。第四篇,论政治经济学体系,分为九个章节。第五篇,论君主或者国家的收入,分为三个章节。 我在这里要讨论的是第一篇的第一章论分工。斯密指出,劳动生产力的最大增进,大部分熟练和灵巧,以及把劳动用于什么地方的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他从小制造业中取大头针的制造作为一个例子,来说明分工的好处。经由分工将整个制造程序“分为十八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雇用技艺熟练的好手……我曾看到一家很小的工厂中,一共只雇用十个工人,但每天可以生产48000根针。”分工的发展以及劳动划分为越来越精细的专业化作业,这是正在出现的工厂制度的主要结果。有了分工,同样数量的劳动者就能完成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作量。在亚当认为劳动分工对生产效率的提高所起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劳动分工是每一个工人作业时的熟练程度提高。第二,分工节省了各工种的(工序)间传递所需耗费的时间。第三,分工促使大量有利于节省劳动时间的机器问世,从而使一个人能干许多人的工作。亚当.斯密在这一章中传达的思想就是:国民财富的增加要靠生产力的提高,而生产力提高的有效手段就是分工,所以分工是一个行业发展的主要原因。由于分工水平的细致和提高,制造业得以发展,从事制造行业的人民也变的富裕;同样的道理,由于难以实施有效的分工,

读《国富论》有感

读《国富论》有感 quo;。并将这一条作为宪法第5条第1款,正式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宪法的基本原则,通过国家根本法对依法治国予以保障,使其有了宪法保障,也使“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方略有了长期性、稳定性的制度基础。 在党的xx大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基础上,党的xx大提出了坚持依法执政、不断提高执政能力的思想,要求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将民主、法治、人权建设从以往的“精神文明”范畴中独立出来,正式提出“政治文明”的概念,这就进一步丰富了依法治国的内涵,明晰了依法治国与其他治理方式的关系。党的xx 大还提出“三统一”的法治原则,即“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就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法治国方略的根本原则。XX年,党的xx届四中全会提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理念,把依法执政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之一。这表明,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实现执政方式的根本转变,将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执政要求党要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进一步将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结合起来。“依法执政”的

提出,表明我们党依法治国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在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指引下,我国立法事业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按照xx大报告提出的到XX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要求,XX年我国如期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行政也取得了明显进展。国家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经过十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并明确提出要“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自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等一系列重要法律颁布之后,一批规范行政行为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行政听证、告知和申辩、信息公开等行政程序相继确立,标志着我们在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 适应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需要,国家稳步推进司法建设与司法改革。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发布《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和《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最高人民检察院相继采取相应的改革举措。

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中写...

第一章导论 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中写道:“在社会的固定资本中,可提供收入或利润的项目,除了物质资本外,还包括社会上一切人的有用才能”。19世纪末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中提出“所有的投资中,最有价值的是对人本身的投资。”随着理论研究和企业管理实践的发展,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是管理的核心,是竞争力的标志,已逐步成为人们的共识。通过本章的学习,需要大家掌握关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五个问题:什么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概念;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历史演变;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一致性与系统性;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课程体系。 一.什么是人力资源 从概念解析,人力资源是一种资源。《辞海》将资源解释为“资产的来源”,于是将资源分为:天然资源和再生资源;物质资源与非物质资源;等等。经济学把可以投入到生产中创造财富的一切要素统称为“资源”,这就包括了自然资源,资本资源(资金、机器、厂房、设备、产品),信息资源,人力资源。人力资源被定义为具有正常智力或体力的人。或者从企业组织角度说,企业人力资源是指企业或组织内外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总和。 与人力资源相关的几个概念需要作出区分。第一个是“人才资源”,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创造能力和专门技术能力的人的总称和。静态观点看,它是具有初级以上职称或中专以上学历的人;人的潜质角度看,它是具有较高的德行和才能的人,通称人材;人的贡献看,它是具有较高的德行和才能,并为社会做出较大贡献的人。人才概念根本上体现等级思想,本质上是衡量标准问题。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实现人的能力与贡献的统一呢?第二个是“劳动力资源”,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有劳动能力并在“劳动年龄”范围之内的人口总和。第三个是“人口资源”,它是指全国的总人口。 人力资源有别于其他资源,主要体现在它的五个特性上:能动性,两重性,时效性,再生性,社会性。能动性是指人力资源具有应变性、自我强化、选择职业、积极劳动,是唯一具有创新性的资源;两重性体现了人力资源既是投资的结

国富论感悟

国富论的感想与感悟 《国富论》是一本经济学著作,亚当·斯密更是那一个时代的传奇。这一切都是让我选择这一本书的原因。但是当我真正读过这本书之后,我觉得我学习到的是一种对于现实问题的一种分析能力,“理论源自于实践,并且最终作用于实践”。我不太懂经济学,不敢胡说,但是在讲述中理论结合以实际问题时,所接到的结论是我可以接受的,并且是我之前没有想到的方面的全面的展现。正因为这样的感受我明白了为什么这本书在当时被称为“神书”。真的是名副其实。 以一个我自己的一个读书感受为例:分工是什么?是个人优势的区别导致的。随着人类历史的推进,物物交换出现。这样的有利益性质的交换协议使得人人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而工作。这样就导致了人人会将自己的区别于别人的优势发挥出来,比如:打渔厉害的就一定会放弃自己不擅长的打猎,木工厉害的就一定不会学别人种地,就是这样分工产生了。当然现在的分工与以前略有区别,主要是在制造业上体现明显,最被人熟知的就是钉子的制造。书中写到这里是为了体现分工的优势,进行了一个对比——农业与制造业。富国的制造业远胜于穷国,但是在农业方面,其小麦价格往往相差不大就是由于:农业的时间性使得其无法进行类似于制造业的分工。 这是分工的局限之一,还有就是其市场的局限对于分工的影响。只有在大城市才会有搬运工的职业分工,因为在小村庄往往由于人员与需求关系的影响使得搬运工将由家里人承担,不仅仅是搬运工的职业,还有杀鸡、做饭、洗衣服等等。这就是自己对于分工的理论知识的理解。说实话在读这些之前,对于这样的社会现实没有一定的了解,或是有一些模糊的概念,但是没有作者分析的那么彻底,那么有结构,真心很厉害。 用这样的理论去观察现实就会有另一番感悟。在读书讨论会中提到了一个女权问题。用这样的理论去分析这一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不应该简单地看做男性与女性的问题,而是每一个个体的问题。每一个个体都有一定的差异性,都有不同程度上的个体优势。总体上看一部分优势(即职业)是有一定的性别趋向的,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所以在某种程度上看,部分职业只招男不招女(或只招女不招男)是有一定道理的,当然这样是有一定缺陷的,就是放过了同样有相同优势的异性。但是这样的行为一定不是性别歧视。【以上都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强烈推荐大家读读《国富论》,尽管有书中西方国家的一些例子自己还不太明白。但是书中的理论学习一下还是有好处的。可能有一些东西现在还不太明白,但是在现实中实例的不断自己思考中一定会有所感悟的。

国富论读书心得体会

《国富论》读书心得体会 写读书心得体会,不仅可以明白书中或文中的内容和主旨,还可以培养明晰的头脑,敏锐的眼光。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国富论》读书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国富论》读书心得体会(一) 亚当斯密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他关于市场机制的论述已成为经济学的基石,在他去世的200多年间一直被视为至圣先师。但是,斯密在天堂过得并不开心,人们崇拜他,谈论他,但是却并不了解他的思想真谛,只是用他的某个思想来为自己服务。《国富论》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做了系统的描述。亚当.斯密第一次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做出了系统的研究,创立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把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国富论》中要回答的最后问题是,感情与公平的旁观者之间的内在斗争,在社会的长期演进中究竟是怎样在历史本身的大舞台上发生作用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在第五编,亚当.斯密列举了社会发展的四个主要组织阶段,除非由资源的匮乏、战争或政府的坏政策予以阻止,否则这些阶段是会连续进行的。这四个阶段是:猎人的最初野蛮阶段,原始农业的第二阶段,封建或庄园耕作的第三阶段,商业上相互依存的第四阶段。每一阶段伴有与它的需要相适应的制度。例

如,在猎人阶段中没有任何财产。因此,也就没有任何确立的行政长官或正规的司法行政。随着牛羊群的出现,产生了比较复杂的社会组织形式,不仅包括可怕的军队,而且有不可缺少的法律和秩序堡垒。斯密思想的核心是:这种制度是保护特权的工具,不能用自然法为之辩护。他说,文官政府是为了财产的安全而设立的,实际上是为保护富人反对穷人而设立的,即为了保护有些财产的人反对根本没有财产的人而设立的。最后,斯密将演进描述为从封建主义走向一个需要有新制度的社会阶段,这种新制度是由市场确定的而不是由同业公会确定的,是自由的而不是受政府限制的。这在后来称为放任自由的资本主义,斯密称之为完全自由的制度。这种物质生产基础的连续改变,将带来的上层建筑的必然改变。可见,在斯密的哲学史中,主要的推动机制是人性,由自我改善的欲望所驱使,由理智所指导。 斯密死后,人们把《国富论》奉为经济学的圣经,把他关于利己的人受看不见的手引导增进了社会利益的思想,作为市场经济千古不变的基本原则,却把《道德情操论》几乎忘得一干二净。于是,市场经济缺少了道德,引发了许多罪恶,在个别地方甚至成为灾难。 《国富论》,顾名思义,就是要研究什么是财富和如何增加财富的,即如何富国裕民的。以后的经济学家把斯密的思想简单地概括为三点:第一,追求财富增加是每个人和社

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经济思想述评 “看不见的手”是我对亚当斯密最深刻的映像,在学西方经济学中最初了解到这个经济学家,后来通过学习知道他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古典经济学派是他的学派,他的著名思想是古典经济学,现代自由市场,劳动分工。 在学习国际经济学中,我接触到了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他认为,衡量一国富裕程度的主要标准不是看其拥有的金属的多寡,而是看其社会拥有的工农业产品总量水平的高低,这是对重商主义财富的否定,因而增加一国社会财富的根本途径是在于提高社会拥有的劳动产品的总量。亚当斯密认为一国的财富取决于其生产能力,即生产最终产品及劳务的能力,而不是其所拥有的贵金属水平,因此增加一国财富的重要的途径是提高该国的生产能力,在经济资源和科学技术水平一定的情况下,提高生产能力的途径就是通过社会分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亚当·斯密并不是经济学说的最早开拓者,他最著名的思想中有许多也并非新颖独特,但是他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统的经济学说,为该领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完全可以说《国富论》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这本书的伟大成就之一是摒弃了许多过去的错误概念。亚当斯密驳斥了旧的重商主义学说。这种学说片面强调国家贮备大量金币的重要性。他否决了重农主义者的土地是价值的主要来源的观点,提出了劳动的基本重要性。亚当·斯密重点强调劳动分工会引起生产的大量增长,抨击了阻碍工业发展的一整套腐朽的、武断的政治限制。 国富论的哲学基础说明要获得协助,不能只依赖他人的同情心或利他主义,还要靠激起他人的利己心来实现。“请给我我所要的东西吧,同时,你也可以获得你所要的东西。”换言之,在经济生活中,一切行为的原动力主要是利己心而不是同情心或利他主义。作为一个经济原动力的利己心,同时也是一个经济交换的基础。要从别人那里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必须给别人以他所需要的东西。于是,就有分工、有交换、有价值、有货币等等现象产生。人们在利己心的支配下做各种劳动,从而构成了私人财富和社会财富的源泉。将利己心看作人的本性,将经济活动看作利己心作用的结果,实际上反映了一切经济现象是客观的,都受某种自然规律的支配。既然利己心是人的天性,是自然赋予的,追求个人利益就成了自然之理,对追求个人利益的活动就不应限制,亚当斯密认为私利与公益似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所引导,一步一步趋向和谐与均衡,此乃自然秩序的本质。 亚当斯密的主要贡献是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同时还指出,劳动创造的价值是工资和利润的源泉,并经过分析得出了工资越低,利润就越高;工资越高,利润就越低得结论。这实际揭示了资本主义经营管理的中心问题和剥削本质。 亚当·斯密在分析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时,特别强调了分工的作用。他对比了一些工艺和一些手工制造业分工前后的变化,对比了易于分工的制造业和当时不易于分工的农业的情况,说明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亚当·斯密在研究经济现象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论点:经济现象的产生是由于人们的利己主义目的。人们在经济行为中,追求的完全是私人的利益,但是每个人的利益又被其他人的利益所限制,这就迫使每个人必须顾及他人的利益,由此产生了相互的共同利益,并进而发展为社会利益。可见社会利益是以个人利益为基础的。这种认为人都要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的“经济人”的观点,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反映,也是早期管理思想的重要表现。

国富论(亚当斯密)

《国富论》导读活动 时间:2014年5月25日星期日19:00时 地点:重庆工商大学兰花湖校区,第二教学楼,315室 参与者:唐路元老师,易淼老师,读书群学员。 主题:《国富论》导读 活动进程:首先由唐老师讲解《国富论》作者亚当·斯密的生平,然 后介绍该书的主要内容,再做阅读指导。最后由学生提问,两位老师解答的形式结束活动。 主要内容:唐老师介绍亚的当·斯密是一个富有 传奇色彩的人,他出生于1723年,幼年早慧, 酷爱读书,曾就读于牛津大学,早年曾致力于研 究逻辑学和道德哲学,于1759出版《道德情操论》, 此书奠定了他在学术界的地位。后来他的工作 重心转移到经济学上来,于1776年出版了著名的《国富论》,此书的影响由英国迅速扩展到全球,一时间洛阳纸贵,深受新兴资产阶级的喜爱,该书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础,是西方经济学的“圣经”,亚当·斯密也被称为经济学“鼻祖”。

《国富论》内容丰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总共分为 五篇,第一篇的重点是提出了劳动分工能提高生产 率,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熟练了劳动者的 生产技能,二是缩短了工序间的转换时间,三是促 进了机器的产生在该篇中,斯密还提出了他自己的 劳动价值说,认为价格有工资,利润和地租组成。第二篇介绍了信贷,商业银行的等方面的内容,提出了资产管理理论,该篇也是现代货币银行学的基础。第三篇考察了罗马帝国的经济发展过程和衰落的原因。第四篇探讨了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这两大政治经济学体系,斯密对重商主义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提出了自己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主张自由贸易。第五篇讨论了政府的收入和支出,是现代财政学的基础。斯密的《国富论》中比较突出的展现了人性自私论和货币理论,他的思想影响了李嘉图,马克思等许多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思想家,是文化史上的瑰宝。

经济学家的摇篮---读《国富论》有感

经济学家的摇篮—读《国富论》有感每一本书,就像一粒种子,不经意间在你的心灵深处被播种,逐渐的生根发芽,最终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或许在多年之后你才晃过神来,原来是那本书对自己的人生造成如此大的影响。 曾记得,有日去图书馆借书,无意间看到《国富论》。想起王娟老师在贸易经济学课上曾经提及过“斯密定理”。就顺手借回去看看吧,这本书与我的渊源就是这样的。此书虽有点厚,但是我一口气在图书馆看了一天,还是没看完几章。从此,一有时间便翻看几页,以至于书中的很多思想渐渐的对我看待经济现象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之后,我又借过另一个版本的,同时,看了王福重对《国

富论》讲解的视频课程。(通过这次之后,我便产生了只读经典的这个观念,每一个领域有N多本书,人一生不可能读完,所以只要把顶尖级的读懂就足够了。) 亚当·斯密,因他的书,我也对斯密本人有了一种深深的崇敬之情。在他的墓碑上,没有和平常一样的描述,只有简简单单这样一句话“《国富论》的作者,亚当·斯密。”仅此而已。就因为这本书而流芳百世,并哺育了许许多多后世的经济学家们,真可谓是经济学家的摇篮。在最新20英镑的纸币上,他和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同时出现。可见,后世对斯密的认可。 1776年,在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美国通过了《独立宣言》,第二,英国出版了斯密的《The wealth of Nations》。而此书正式进入我国则是在100多年后了,由原北大校长严复先生翻译,上海南洋公学译书院出版,书名为《原富》。然而,当时这本书只在很窄的上流社会流通,很多人并没有受过其思想的启蒙。 此书的博大精深和深刻内涵,让每一个读过的人都赞叹不已。虽没有现代经济学的数理模型实证分析,但全书在不断的思辨中给每位读者一种思想上的启迪。因此,我肯定也只是粗浅的理解而已,即使翻过两遍了,错误之处也在所难免,还望大家批评指正。 斯密写此书的背景是英国的工厂制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 时期,美国独立之后各国对自由贸易产生了强烈要求。重商主义被斯密的这本书在理论层面进行了强有力的反驳。此书中斯密解释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国家因何而富有?同时,这本书真正让现代经济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科学,并建立了整体理论框架,奠定了古典经济学的基础。其中,包括分工理论、货币理论、价值理论、分配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赋税理论等。由于本书涵盖内容广阔且深刻,所以接下来我只就自己最感兴趣和熟悉的分工理论来谈谈个人的 理解。

读国富论心得体会

读国富论心得体会 《国富论》是英国亚当·斯密所著,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此书出版于1776年。《国富论》的编者评说:“这是一本将经济学、哲学、历史、政治理论和实践计划奇怪的混合在一起的书,一本由有着高深学问和明敏见识的人所写的书。这个人有强大的分析能力,能对他的笔记本中所有的材料进行筛选;又有强大的综合能力,能按照新的和引人注目的方式将其重新组合起来,斯密对他当时的学术领域的各种思想是极为敏感的。他像后来的马克思一样,不是一个关在自己房子里的与世隔绝的学者,他仿佛全身装着天线,能收到并吸收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信息。他在封建欧洲解体之末、近代世界开始之时写作,在这个世界中,封建制度仍以既得利益集团经常表现的顽固性在坚持。他正是为反对这种利益集团而写作的。结果是,他的书不只是为图书馆收藏而写的,它对经济意见和国家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形成了我们今天住在其中的整个生活环境。” 《国富论》全书共分五篇,囊括了政治经济学原理、经济史、经济学说史和财政学,可以说既是一部经济学的百科全书,也是经济学的一部奠基之作。虽然它体系庞大,内容广泛,但首尾一贯,结构严密,浑然一体。全书始终围绕的

一个主题,就是如何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财富的源泉是什么?斯密在序言中开门见山地说:“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既然“劳动是财富之父”,那么,要增加财富,就得提高劳动效率,或者是增加劳动数量。 就像制作一枚小小的针,需要十八道工序,此时就要考虑如何才能提高劳动效率。人们经过琢磨钻研,终于发现分工协作是一个既提高劳动效率、又增加劳动数量的好方法。分工可以使劳动专业化,可以提高熟练程度,更可以为发明和改进机械提供契机,何乐而不为呢?汽车生产商福特公司的创始人福特先生就是因为改传统的汽车生产车间模式为流水生产,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击败竞争对手,占据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 《国富论》从面世到现在,已经两百多年了,但是,岁月未能将它尘封,它的光亮依然一如从前,熠熠生辉。今天的经济学理论大厦,经过二百多年的精心构造,已经巍峨耸立,金碧辉煌,但如果没有斯密的《国富论》奠基,那也不过是一座美丽的空中楼阁。作为“经济学之父”,斯密对政治经济学的影响之大,是怎么评价都不为过的。甚至有人做过这样的评论:“两百多年来经济学家所做的工作,都不过是在为斯密的理论打打补丁,抹抹油而已。” 老子曾经说:“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

亚当斯密《国富论》读书笔记范文

亚当斯密《国富论》读书笔记范文 斯密《对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一书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各个不一样侧面详细而严谨地论证了如何增加国民财富和促进经济的发展繁荣。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国富论读书笔记,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国富论读书笔记1 《国富论》是一本经典的经济学著作,是每个对经济学感兴趣的人的必读之书。在还未翻阅《国富论》时,经常能听教师们对它的高度评价和看到一些网友对它的赞赏,当时就在想这是一本怎样的书?为什么能让阅读它的人都能够爱不释手呢?在寒假期间,我也翻阅了《国富论》一次,看后心生四个字“佩服、敬重”。 在还没看《国富论》之前,看了一些网友对它的评价,就像“有一千个莎士比亚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一样的人对这本书的读后感是不一样的。我们公认的评价有“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经济学的百科全书”、“西方经济学圣经”等。当这些荣耀冠之《国富论》的头上之时,其内涵和本质也不会有任何的变化。如果一个人想了解经济学,想研究经济学,那么《国富论》是他的必读也是首选之书。

刚看《国富论》时,我是真心佩服本书的作者亚当·斯密。首先,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对“劳动分工”、“商品价格”等这些经济学的名词是比较难理解的,可是作者却用好几个生活当中的实例向我们阐述什么是劳动分工,怎样进行劳动分工,什么是商品价格,其又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简单的举例能让我们印象深刻。其次,本以为经济学是一门相对枯燥的学科,可是读完这本书后却不以为然,异常是当论到罗马帝国崩溃后这一章节的资料时,感觉自我不仅仅是在研究经济更是在研究历史。或者说其实经济和历史本来就不分家,经济是基础,历史的发展进程是要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的。最终,“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和一位高尚的人交流”。我对亚当·斯密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可是当我阅读他这本花了八年的时间全心著述的《国富论》时,我感觉到他不仅仅是一位细致渊博的经济学家,同时也是一位集哲学与历史于一身的学者。我几乎在书本的每一章节都能够看到他细致的讲解,并且他也是一位谦虚的学者,学术永无止境,在提出不一样观点时,他都能够谦虚谨慎。 《国富论》中大部分的观点都是经典的经济理论,可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随着实践的发展,书中的一些观点也得到社会发展的不断丰富与完善。阅读完《国富论》后,我对以下两个方面有自我的想法: (一)城市商业对农村改良的贡献

【心得体会】重读亚当·斯密《国富论》之论分工理论有感

重读亚当·斯密《国富论》之论分工理论有感 亚当·斯密(1723—1790)是最早提出分工理论的人。他继柏拉图之后更为系统而深刻地论述社会分工的人,他把由柏拉图开创的对社会分工的探索推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1776年3月,亚当·斯密出版了著名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第一次提出了劳动分工的观点,并对分工产生的原因以及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在书中他还全面地阐述了劳动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进国民财富的巨大作用。熊彼特曾经这么说过:“无论在斯密以前还是在斯密以后,都没有人意识到如此重视分工”。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理论是古典经济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也是对经济学理论的重大贡献。 首先,斯密认为,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主要手段,是导致经济进步的唯一原因。《国富论》的第一篇是“论劳动生产力改进的原因-- 兼论劳动产品在不同阶级的人民间自然分配的顺序”。斯密把劳动分工作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增加国民财富的一个重要途径。他说:“劳动生产力最大的改进,以及劳动在任何地方运作或应用中所体现的技能、熟练和判断的大部分,似乎都是劳动分工的结果。”斯密举出了著名的制针手工工场的例子来说明分工怎样促进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他不仅与柏拉图一样看到了分工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而且更进一步揭示了这一推动作用的深刻原因。斯密认为:“有了分工,同数工人都能完成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作量,其原因有三:第一,工人的技巧因专而日进,第二,由一种工作转移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须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亚当·斯密在柏拉图仅仅看到分

读国富论心得体会

读国富论心得体会 《国富论》是英国亚当?斯密所著,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此书出版于1776年。《国富论》的编 者评说:“这是一本将经济学、哲学、历史、政治理论和实践计划奇怪的混合在一起的书,一本由有着高深学问和明敏见识的人所写的书。这个人有强大的分析能力,能对他的笔记本中所有的材料进行筛选;又有强大的综合能力,能按照新的和引人注目的方式将其重新组合起来,斯密对他当时的学术领域的各种思想是极为敏感的。他像后来的马克思一样,不是一个关在自己房子里的与世隔绝的学者,他仿佛全身装着天线,能收到并吸收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信息。他在封建欧洲解体之末、近代世界开始之时写作,在这个世界中,封建制度仍以既得利益集团经常表现的顽固性在坚持。他正是为反对这种利益集团而写作的。结果是,他的书不只是为图书馆收藏而写的,它对经济意见和国家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形成了我们今天住在其中的整个生活环境。” 《国富论》全书共分五篇,囊括了政治经济学原理、经济史、经济学说史和财政学,可以说既是一部经济学的百科全书,也是经济学的一部奠基之作。虽然它体系庞大,内容广泛,但首尾一贯,结构严密,浑然一体。全书始终围绕的一个主题,就是如何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财富的源泉是什么?斯密在序言中开门见山地

说:“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既然“劳动是财富之父”,那么,要增加财富,就得提高劳动效率,或者是增加劳动数量。 就像制作一枚小小的针,需要十八道工序,此时就要考虑如何才能提高劳动效率。人们经过琢磨钻研,终于发现分工协作是一个既提高劳动效率、又增加劳动数量的好方法。分工可以使劳动专业化,可以提高熟练程度,更可以为发明和改进机械提供契机,何乐而不为呢?汽车生产商福特公司的创始人福特先生就是因为改传统的汽车生产车间模式为流水生产,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击败竞争对手,占据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 《国富论》从面世到现在,已经两百多年了,但是,岁月未能将它尘封,它的光亮依然一如从前,熠熠生辉。今天的经济学理论大厦,经过二百多年的精心构造,已经巍峨耸立,金碧辉煌,但如果没有斯密的《国富论》奠基,那也不过是一座美丽的空中楼阁。作为“经济学之父”,斯密对政治经济学的影响之大,是怎么评价都不为过的。甚至有人做过这样的评论:“两百多年来经济学家所做的工作,都不过是在为斯密的理论打打补丁,抹抹油而已。” 老子曾经说:“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 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 谓我自然。”老子理想中的政治是一种放任无为的政治,最 好的政府应是一个无为的政府,老百姓知道它的存在就行 了。好政府是很少发号施令的,但又能“功成事遂”。这与 亚当?斯密眼中的政治有相似之处:政府是宏观调控的,是 “无形的手”引导着人们去尽力达到一个目的——追求自己 的利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