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家级生态县建设指标(打印版)

国家级生态县建设指标(打印版)

国家级生态县建设指标(打印版)
国家级生态县建设指标(打印版)

国家级生态县建设指标(修订稿)

摘自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发〔2007〕195 号)《关于印发<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的通知》

一、生态县(含县级市)建设指标

1、基本条件

(1)制订了《生态县建设规划》,并通过县人大审议、颁布实施。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及地方颁布的各项环保规定、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2)有独立的环保机构。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内容,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3)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三年内无较大环境事件,群众反映的各类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外来入侵物种对生态环境未造成明显影响。

(4)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在全省名列前茅。

(5)全县80%的乡镇达到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级生态乡镇)考核标准并获命名。

2、建设指标

名称单位指标说明经

济发展1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

元/人

约束性

指标经济发达地区

县级市(区)≥8000

县≥6000

经济欠发达地区

县级市(区)≥6000

县≥4500

2 单位GDP能耗

吨标煤/万

≤0.9

约束性

指标3

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

m3/万元

≤20 约束性

指标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5

4

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

害产品种植面积的比重

% ≥60

参考性

指标

生态环境保护5

森林覆盖率

%

约束性

指标山区≥75

丘陵区≥45

平原地区≥18

高寒区或草原区林草覆盖率≥90

6

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

%

约束性

指标山区及丘陵区≥20

平原地区≥15

7 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

约束性

指标

8 水环境质量

——

达到功能区标

准,且省控以上

断面过境河流水

质不降低

约束性

指标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

9 噪声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约束性指标

10 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

千克/万元

(GDP)

约束性

指标化学需氧量(COD)<3.5

二氧化硫(SO2)

<4.5

且不超过国家总

量控制指标

11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

%

≥80 约束性工业用水重复率≥80 指标

12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90

约束性

指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

≥90

且无危险废物排

13 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12 约束性指标

14 农村生活用能中清洁能源所占

比例

% ≥50

参考性

指标

15 秸秆综合利用率% ≥95 参考性指标

16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

用率

% ≥95

约束性

指标

17 化肥施用强度(折纯) 千克/公顷<250 参考性指标

18 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 100

约束性

指标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19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95 参考性指标

20 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重% ≥3.5 约束性指标

社会进步

21 人口自然增长率‰

符合国家或当地

政策

约束性

指标

22 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 >95

参考性

指标二、指标解释

第一部分基本条件

1、制订了《生态县建设规划》,并通过县人大审议、颁布实施。国家有关环

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及地方颁布的各项环保规定、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指标解释:

按照《生态县、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大纲(试行)》(环办〔2004〕109号),组织编制或修订完成生态县(市、区)建设规划。通过有关专家论证后,由当地政府提请同级人大审议通过后颁布实施。

规划文本和批准实施的文件报国家环保总局备案。规划应实施2年以上。

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并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制订本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政策措施;严格执行项目建设和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主要工业污染源达标率100%,小造纸、小化工、小制革、小印染、小酿造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全部关停。

数据来源:当地政府或各有关部门的文件、实施计划。

2、有独立的环保机构。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内容,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指标解释:

设有独立的环保机构,将环境保护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成立以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评优创先活动实行环保一票否决。

数据来源:当地政府或各有关部门的文件。

3、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三年内无较大环境事件,群众反映的各类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外来入侵物种对生态环境未造成明显影响。

指标解释:

按照国务院印发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各乡镇各部门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

较大环境事件,指“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的较大环境事件(III 级)以上(含III级)的环境事件,具体要求详见上述预案。及时查处、反馈群众投诉的各类环境问题。

外来入侵物种指在当地生存繁殖,对当地生态或者经济构成破坏的外来物种。

数据来源:发展改革、环保等部门。

4、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在全省名列前茅。

指标解释:

按照《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开展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连续三年在全省排名前10位(不含已命名生态县的排名)。

数据来源:环保部门。

5、全县80%的乡镇达到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级生态乡镇)考核标准并获命名。

指标解释:

全县(含县级市、区)80%的乡镇(街道)被命名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街道)”。

数据来源:环保部门。

第二部分建设指标

1、农民年人均纯收入

指标解释:

指乡镇辖区内农村常住居民家庭总收入中,扣除从事生产和非生产经营费用支出、缴纳税款、上交承包集体任务金额以后剩余的,可直接用于进行生产性、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生活消费和积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数据来源:统计部门。

2、单位GDP能耗

指标解释:

指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的耗能量。计算公式为:

数据来源:统计、经济综合管理、能源管理等部门。

3、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1)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

指标解释:

工业用新鲜水量指报告期内企业厂区内用于生产和生活的新鲜水量(生活用水单独计量且生活污水不与工业废水混排的除外),它等于企业从城市自来水取用的水量和企业自备水用量之和。工业增加值指全部企业工业增加值,不限于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计算公式为:

数据来源:统计、经贸、水利、环保等部门。

(2)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指标解释:

指田间实际净灌溉用水总量与毛灌溉用水总量的比值。毛灌溉用水总量指在灌溉季节从水源引入的灌溉水量;净灌溉用水总量指在同一时段内进入田间的灌溉用水量。计算公式为:

数据来源:水利、农业、统计部门。

4、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的比重

指标解释:

指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与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比例。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不能重复统计。计算公式为:

数据来源:农业、林业、环保、质检、统计部门。

5、森林覆盖率

指标解释:

森林覆盖率指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比例。高寒区或草原区林草覆盖率是指区内林地、草地面积之和与总土地面积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

数据来源:统计、林业、农业、国土资源部门。

6、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

指标解释:

指辖区内各类(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生态功能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封山育林地等面积占全部陆地(湿地)面积的百分比,上述区域面积不得重复计算。

数据来源:统计、环保、建设、林业、国土资源、农业等部门。

7、空气环境质量

指标解释:

指辖区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有关功能区标准要求,目前执行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HJ14-1996《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

数据来源:环保部门。

8、水环境质量、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

指标解释:

按规划的功能区要求达到相应的国家水环境或海水环境质量标准。目前采用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和GB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

省控以上断面过境河流水质不降低。

数据来源:环保部门。

9、噪声环境质量

指标解释:

指城市区域按规划的功能区要求达到相应的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目前采用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数据来源:环保部门。

10、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

指标解释:

指单位GDP所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数量。按照节能减排的总体要求,本指标计算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的排放强度。计算公式为:

COD和SO2的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总量控制指标,且近三年逐年下降。

数据来源:环保部门。

11、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工业用水重复率

(1)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

指标解释: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指城市及乡镇建成区内经过污水处理厂二级或二级以上处理,或其它处理设施处理(相当于二级处理),且达到排放标准的生活污水量与城镇建成区生活污水排放总量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

数据来源:建设、环保部门。

(2)工业用水重复率

指标解释:

指工业重复用水量占工业用水总量的比值。计算公式为:

数据来源:统计、发展改革、经贸、环保部门。

12、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

指标解释: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指城市及建制镇生活垃圾资源化量占垃圾清运量

的比值。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及综合利用量占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比值。无危险废物排放。有关标准采用GB18599-2001《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储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01《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数据来源:环保、建设、卫生部门。

13、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指标解释:

指城镇公共绿地面积的人均占有量。公共绿地包括公共人工绿地、天然绿地,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绿地。

数据来源:统计、建设部门。

14、农村生活用能中清洁能源所占比例

指标解释:

指农村用于生活的全部能源中清洁能源所占的比例。清洁能源是指环境污染物和温室气体零排放或者低排放的一次能源,主要包括天然气、核电、水电及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

数据来源:统计、经贸、能源、农业、环保等部门。

15、秸秆综合利用率

指标解释:

指综合利用的秸秆数量占秸秆总量的比例。秸秆综合利用包括秸秆气化、饲料、秸秆还田、编织、燃料等。计算公式为:

数据来源:统计、农业、环保部门。

16、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

指标解释:

指集约化、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通过还田、沼气、堆肥、培养料等方式利用的畜禽粪便量与畜禽粪便产生总量的比例。有关标准按照GB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执行。

数据来源:环保、农业部门。

17、化肥施用强度(折纯)

指标解释:

指本年内单位面积耕地实际用于农业生产的化肥数量。化肥施用量要求按折纯量计算。折纯量是指将氮肥、磷肥、钾肥分别按含氮、含五氧化二磷、含氧化钾的百分之百成份进行折算后的数量。复合肥按其所含主要成份折算。计算公式为:

数据来源:农业、统计、环保部门。

18、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1)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指标解释:

指城镇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其地表水水源水质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标准和地下水水源水质达到GB/T14848-1993《地下水质量标准》III类标准的水量占取水总量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

数据来源:建设、卫生、环保等部门。

(2)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指标解释:

指以自来水厂或手压井形式取得饮用水的农村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百分率,雨水收集系统和其它饮水形式的合格与否需经检测确定。饮用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且连续三年未发生饮用水污染事故。计算公式为:

数据来源:环保、卫生、建设等部门。

19、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指标解释:

指使用卫生厕所的农户数占农户总户数的比例。卫生厕所标准执行GB19379-2003《农村户厕卫生标准》。

数据来源:卫生、建设部门。

20、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重

指标解释:

指用于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投资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要求近三年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投资占GDP比重不降低或持续提高。计算公式为:

数据来源:统计、发展改革、建设、环保部门。

21、人口自然增长率

指标解释:

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净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采用千分率表示。计算公式为:

数据来源:计划生育、统计部门。

22、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

指标解释:

指公众对环境保护工作及环境质量状况的满意程度。

数据来源:现场问卷调查。

生态城市环境指标体系

生态城市的环境指标体系研究 摘要:面对城市快速发展造成的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带来的一系列经济、社 会问题,传统城市发展模式必须立即转变,以民主、文明、高效、健康、创新为特征的生 态城市正成为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国内外城市已 开展建设实践,但是目前生态城市建设理论研究不够深入,不能对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加 以全方位的指导和支持,加快生态城市理论研究显得特别迫切。 关键字:生态城市;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1 生态城市概述 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是在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经出现,立刻就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关于生态城市概念众说纷纭,至今还没有公认的确切的定义。前苏联生态学家杨尼 斯基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城模式,其中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 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保 护[1]。“生态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 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社会繁荣昌盛、人 民安居乐业、生态良性循环四者保持高度和谐,城市环境及人居环境清洁、优美、舒适、安全,失业率低、社会保障体系完善,高新技术占主导地位,技术 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有利于提高城市 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所谓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简单地说就是社会——经济——自然人工复合生态系统,蕴涵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和整体生态化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具体地说,社会生态化表现为,人们拥有自觉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价值观,人口素质、生活质量、健康水平 与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有一个保障人人平等,自由、接受教育、人权 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2]。经济的生态化表现为,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消费、交通和住居发展模式,实现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推广生态产业和生态工 程技术。对于经济增长,不仅重视数量的增长,更追求质量的提高,提高资源 的再生和综合利用水平,节约能源、提高热能利用率,降低矿物燃料使用率, 研究开发替代能源,提倡大力使用自然能源。环境的生态化表现为:发展以保 护自然为基础,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自然环境及其演进过程得到最大限 度地保护,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和保护生命支持系统,开发建设活动始终保 持在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3]。 2 生态城市的环境评价 城市是人类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结晶,是加工物质、提供信息的高 效场所。当前,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城市化速度突飞猛进,城市人口激增,

福建省永泰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

福建省永泰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

福建省永泰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 规划完成情况 评估报告 福建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 二〇一二年三月

永泰县位于福建省中部,东邻闽候、福清,西界德化、尤溪,南连莆田、仙游,北接闽清。地貌呈两侧高,中间低,西北高,东南低的长廊形狭谷状态。县域总面积2241 km2,县城至省会福州市区62 km,对接福厦、京福高速公路不足1 h车程。全县辖樟城、城峰、清凉、葛岭、梧桐、嵩口、长庆、大洋、同安9个镇,塘前、丹云、白云、富泉、岭路、赤锡、伏口、盖洋、东洋、霞拔、盘谷、红星12个乡,254个村,10个社区;总人口373976人。永泰县面积约占福州市辖区的五分之一,是福州地区面积最大的县。永泰县水系发达,大樟溪发源于德化县, 横贯西东,到闽侯县的江口,注入闽江;大樟溪流域面积在10 km2以上的一级支流有24条,其中流域面积在200 km2以上的支流有洑口溪、下际溪、梧桐溪、富泉溪、清凉溪等5条。永泰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空气温润,雨量充沛,土壤肥沃。 永泰是著名的“李果之乡”、“武术之乡”、“建筑之乡”、“温泉之乡”,拥有“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水土保护生态修复试点县”、“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及“中国优秀旅游县”等荣誉称号。永泰特殊的地形地貌造就了众多的旅游资源,有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AAAA级旅游区青云山,有省级风景名胜区姬岩,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盖山名山室,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水利风景区天门山等,永泰成为了全省十二个旅游重点县之一。 一、生态县建设期经济与环境质量 (一)社会经济发展 去年,该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部署,抢抓机遇、致力发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增速加快、民生改善、大局稳定、社会和谐的良好态势。主要体现为“三个新高度、三个新突破、三个新进展”。 1. 三个新高度 一是经济总量和后发优势再创新高。全县生产总值85.61亿元,增长1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21亿元(含两路),增长1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2

松阳生态县建设规划

松阳生态县建设规划(2009-2020) 松阳县人民政府 二〇一〇年八月

《松阳生态县建设规划》编制 责任表 编制单位: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编制协作单位:松阳生态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项目负责人:王飞儿 参加人员:李文红杨晓春金婧靓 叶根基田平戴露莹 阙勇东边金云占夏欢 杨佳王利军 审核:赵云升王飞儿 审定:周才用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 规划修编背景 (1) 1.2 规划编制依据 (1) 1.3 规划指导思想 (2) 1.4 规划原则 (3) 1.5 规划范围与期限 (3) 第二章规划区域现状 (5) 2.1 自然环境概况 (5) 2.2 社会经济概况 (6) 2.3 生态资源概况 (8) 2.4环境质量 (10) 第三章生态县建设回顾 (12) 3.1 生态县建设工作及成效 (12) 3.2 生态县建设指标完成情况 (16) 3.3生态县建设主要困难及问题 (17) 第四章规划目标和建设指标体系 (20) 4.1 规划总体目标 (20) 4.2 规划阶段目标 (20) 4.3 规划指标体系 (21) 4.4 生态县建设可达性分析 (22) 第五章生态功能区划 (28) 5.1 生态功能区划 (28) 5.2 生态环境功能区划 (29) 5.3 生态建设区域导向及要求 (31) 第六章生态县建设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 (38) 6.1 构建高效低碳的生态产业 (38) 6.2 建设安全洁净的生态屏障 (50)

6.3 构筑和谐宜居的生态人居 (66) 6.4 培育文明进步的生态文化 (77) 第七章重点工程及效益分析 (83) 7.1 重点工程 (83) 7.2 经费概算与效益分析 (84) 第八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89) 8.1 政策法规保障 (89) 8.2 组织机构与管理保障 (90) 8.3 资金筹措与投资保障 (92) 8.4 实施手段与技术保障 (93) 附表松阳县重点工程及责任分解表 (97)

苍南生态县建设规划

苍南生态县建设规划

目录 1 总论 (1) 1.1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 1.1.1 指导思想 (1) 1.1.2 基本原则 (1) 1.2 规划编制的依据 (1) 1.3 规划范围 (2) 1.4 规划年限 (2) 2 现状分析与评价 (2) 2.1 基本情况 (2) 2.1.1 自然地理概况 (2) 2.1.2 经济发展现状 (2) 2.1.3 社会发展现状 (3) 2.2 资源与环境质量 (4) 2.2.1 资源利用情况与支撑能力分析 (4) 2.2.2 环境质量现状 (6) 2.3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7) 2.3.1 水土流失 (7) 2.3.2 自然灾害 (7) 2.3.3 水环境污染严重 (7) 2.3.4 固体废物污染 (8) 2.3.5 海洋生态系统衰退 (8) 2.4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分析 (8) 2.4.1 有利条件 (8) 2.4.2 制约因素 (10) 3 生态县建设规划目标 (11) 3.1 总体目标 (11) 3.2 阶段目标 (11) 3.3 生态县建设的指标体系 (12) 3.4 生态县建设的指标可达性分析 (14) 4 生态建设功能区划 (15) 4.1 生态建设功能区划分的基本原则 (15) 4.2 生态建设功能区划分方案 (16)

4.3 生态建设功能区分析 (16) 4.3.1 西北水源生态保护区 (16) 4.3.2 东北城镇生态协调区 (17) 4.3.3 西南矿山生态恢复区 (17) 4.3.4 东南农林生态发展区 (17) 4.3.5 东部海岸带与岛屿生态建设区 (18) 5 生态县建设的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 (19) 5.1 生态经济体系建设 (19) 5.1.1 建设目标 (19) 5.1.2 培育苍南特色的生态产业带 (19) 5.1.3 生态工业建设 (21) 5.1.4 生态农业建设 (24) 5.1.5 生态型第三产业建设 (26) 5.2 城乡生态人居建设 (28) 5.2.1 建设目标 (28) 5.2.2 城镇人居环境建设 (29) 5.2.3 农村人居环境建设 (31) 5.2.4 城乡统筹发展 (32) 5.3 资源和环境保障体系建设 (34) 5.3.1 资源可持续利用 (34) 5.3.2 生物多样性保护 (39) 5.3.3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 (40) 5.3.4 生态环境修复 (40) 5.3.5 城乡生态安全 (41) 5.4 生态文化建设 (43) 5.4.1 建设目标 (43) 5.4.2 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和发扬 (43) 5.4.3 现代生态文化建设 (43) 6 重点工程与效益分析 (45) 6.1 苍南生态县建设近中期重点工程项目汇总表 (45) 6.2 重点工程经费概算 (48) 6.2.1 经费概算 (48) 6.2.2 经费来源 (48)

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最新

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2008-01-15 如有疑问请访问: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212595277.html,/natu/stxhq/ghyzb/200801/t20080115_116249.htm 一、生态县(含县级市)建设指标 1、基本条件 (1)制订了《生态县建设规划》,并通过县人大审议、颁布实施。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及地方颁布的各项环保规定、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2)有独立的环保机构。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内容,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3)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三年内无较大环境事件,群众反映的各类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外来入侵物种对生态环境未造成明显影响。 (4)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在全省名列前茅。 (5)全县80%的乡镇达到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标准并获命名。 2、建设指标

二、生态市(含地级行政区)建设指标

1、基本条件 (1)制订了《生态市建设规划》,并通过市人大审议、颁布实施。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及地方颁布的各项环保规定、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2)全市县级(含县级)以上政府(包括各类经济开发区)有独立的环保机构。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县(含县级市)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内容,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3)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三年内无较大环境事件,群众反映的各类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外来入侵物种对生态环境未造成明显影响。 (4)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在全省名列前茅。 (5)全市80%的县(含县级市)达到国家生态县建设指标并获命名;中心城市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并获命名。 2、建设指标

第二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名单北京市 平谷县

附件一: 第二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名单 北京市平谷县 天津市蓟县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山西省壶关县 内蒙古自治区科左中旗 黑龙江省同江市穆棱市延寿县饶河县省农垦总局宝泉岭分局 上海市崇明县 江苏省溧阳市兴化市邳州市高邮市仪征市高淳县盱眙县泗洪县丰县 浙江省安吉县开化县泰顺县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马鞍山市南山铁矿金寨县涡阳县 福建省建阳市建宁县华安县 江西省信丰县宁都县东乡县 山东省栖霞市寿光市桓台县莘县枣庄市峄城区 河南省淇县内黄县 湖北省老河口市 湖南省浏阳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瑶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 四川省温江县郫县都江堰市 贵州省赤水市

云南省通海县 附件二: 第二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优秀领导名单 北京市平谷县:赵克忠王颖光 天津市蓟县:孙振清卢金生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王志恒徐佩文 山西省壶关县:程前赵春英 内蒙古自治区科左中旗:高苏和马维山 黑龙江省同江市:孙伟经王毓华穆棱市:康志文原敏延寿县:李克军徐增得饶河县: 赵晓岩李代民省农垦总局宝泉岭分局:邹积慧赵广民 上海市崇明县:盛亚飞顾国林 江苏省溧阳市:丁国良赵忠保兴化市:吴跃杨健邳州市:佟明泰李连玉高邮市:王正宇王东升仪征市:卜宇周农生高淳县:臧正金史剑波盱眙县:王友富郑宁泗洪县:秦正宝徐炎山丰县:曹文泉赵保华 浙江省安吉县:戚才祥钱坤方开化县:马东泉徐鸣华泰顺县:尚清黄正强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毕无非徐健敏马鞍山市:戴自明施兆贵金寨县:田淮武吕献忠涡阳县:徐保庭陈强 福建省建阳市:郭建声葛晓华建宁县:张来水陈海涛华安县:林晓峰谢毅泰 江西省信丰县:赖义金廖晓凌宁都县:李蔚赖启华东乡县:胡新生杨大进 山东省栖霞市:王国祖郭尊东寿光市:徐振溪刘克强桓台县:薛安胜王树武莘县: 刘赞杰赵庆忠枣庄市峄城区:颜世昌王忠林 河南省淇县:冯用全陈长路内黄县:董宝郜军涛

生态县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大纲试行

生态县、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大纲(试行) 1. 总则 1.1 任务的由来 1.2 规划编制的范围(行政辖区) 1.3 生态县、生态市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1.4 规划编制的依据 (1)国家和地方环境、资源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要求 (2)国家和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中长期发展规划 (3)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规划 (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环发〔2003〕91号) (5)相关生态省建设规划 2. 基本情况与趋势分析 2.1 自然地理状况 2.2 社会经济状况 2.3 生态环境现状 2.4 主要资源状况 2.5 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趋势分析 2.6 生态县、生态市建设的优势与制约因素 对比《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环发〔2003〕91号),找出差距,分析原因。 3. 生态县、生态市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3.1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理论,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资源的关系,以人为本,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重视生态人居,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协调发展的原则。充分考虑区域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统筹城乡

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共赢”。 (2)因地制宜的原则。从本地实际出发,发挥本地资源、环境、区位优势,突出地方特色。 (3)量力而行的原则。不贪大求全,不盲目攀比。通过规划编制,选择生态县、生态市建设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作为突破,循序渐进,分步实施。 (4)便于操作的原则。规划要与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计划)相衔接,与相关部门的行业规划相衔接。规划目标与措施应尽可能做到工程化、项目化、时限化。 3.2规划时限 以规划的前一年为基准年,分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应与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或中长期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 3.3规划目标 3.3.1 总体目标 对生态县、生态市建设的预期目标进行定量与定性的描述,以充分展示规划远景目标。根据实际情况,可按规划的不同时限确定总体目标。 各地根据实际,生态县创建一般以5-10年为期,生态市创建一般以5-15年为期。 已开展生态省建设的地区,生态县、生态市建设规划的目标、任务,要与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相衔接。 3.3.2具体建设指标 具体建设指标包括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三类,参见《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环发〔2003〕91号)。各地可结合当地实际对指标进行补充。指标的确定应与不同规划期的目标相一致,并便于阶段工作考核。 3.3.3规划指标体系 列表表述生态县、生态市规划建设时段和指标值。 3.3.4 生态县、生态市建设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4. 生态功能区划(依据省域生态功能区划制订) 4.1 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4.1.1 生态功能区的基本概况 4.1.2 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特点、生态敏感性、生态功能服务重要性评价,以及主导功能定位 4.1.3 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方向 4.2 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功能区划的关系 重点说明区域主导生态功能,阐明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明确禁止、限制和鼓励、倡导发展的产业方向及建议。

县创建“绿色生态县”典型材料

县位于江西省西南端,赣、粤、湘三省交汇处,素有江西“南大门”之称。县内森林资源丰富,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是江西省重点林业县之一,也是“中国瑞香之乡”、“中国花木之乡”。全县土地总面积205万亩,辖11个乡镇,105个行政村;林地面积16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484万立方米),占土地总面积的78.0%,其中竹林面积27.7万亩(活立竹3129万根),占林地面积的17.3%,森林覆盖率74.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党中央把建设新农村、解决好“三农”问题列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XX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按照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的总体要求,遵循“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工作原则,按照“增点扩面、分类指导,提升质量、彰显特色,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不断创新工作体制和机制,整合力量,强力推进以“五新一好”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XX县结合实情,立足本县林业优势,把林业工作放到新农村建设的大局中去谋划:通过深化林业改革,提升了林业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综合能力;通过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推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增收;通过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改善了农村生态状状况和人居环境;通过弘扬森林文化和生态道德,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2005年、2006年该县连续两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县”,2007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造林先进县”。 一、以科学规划为先导,把林业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中去谋划、去运筹 加快林业发展,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快生态立县建设步伐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需要,对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生态建设,意义重大。XX县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出发,把加快林业发展作为全县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突出重点,立足县情,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中心,以三大生态工程和三大产业基地建设为重点,带动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思路,制定了全县林业发展“十一五”长期规划。近几年来,该县县委、县政府连续出台《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绿色家园的决定》、《关于加快主要道路两侧可视山头绿化的意见》、《关于发展毛竹产业基地建设规划实施方案》等文件,对林业发展提出了明确任务要求,全力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明确责任,严格考核,实行责任制、考核制、奖惩制三位一体,有力调动了各级党政干部抓造林绿化的积极性。该县县委、县政府每年都召开全县春季造林和冬季森林防火动员会议,全县上下形成了全力以赴、齐抓共管搞绿化的可喜局面。2007年,全县造林5.36万亩,占年计划任务的447%。 二、以生态建设为主线,促进村庄绿化、美化 XX县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本县农村实际,在全县大力开展了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创建工作的重点和切入点,以村庄“五化”(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三改”(改水、改厕、改路)、“三通”(通自来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三室”(图书室、卫生室、文体活动场所)建设为着力点,切实解决群众最为关心的实际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发展生态经济、建立生态文化,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1、政策优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实行以奖代补的扶持政策,改水、改厕每户各补助200元,建沼气池每座补助800元,改路硬化3.5米、4.5米宽的水泥路分别补助9万元、11万元,每个建设点视规模大小补助水泥20吨以上。对村庄规划、圩镇整治安排了100万元专项资金,省扶建设点每个点各安排了1-3万元不等的余坪、沟沿、排水沟等硬化的专项资金。 2、科学规划,确保村庄整治质量。一是坚持以专业队伍搞规划。每个乡镇组建乡村规划所,配有1-3名建设规划专业人员,并以城建规划部门为依托,从交通、水利等部门抽调30名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成立村镇勘测规划队,经统一组织培训后上岗开展工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1、生态城市的内涵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是自然、城市与人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所形成的互惠共生结构。 生态城市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在城镇化进程中注重城市生态系统的构建,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持续、社会和谐、创新引领为目标来建设生态城市,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化发展,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和中国生态文明的崛起、 2、生态城市资源节约生态城市主要从水资源、能源和土地资源三个方面实现资源的节约。水资源方面要求做到超过30%的再生水利用率和超过90%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能源方面要求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超过15%,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要低于85度/年/平方米;土地资源方面要求在保证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在80-120平方米的基础上尽量集约用地,使城镇建设用地占市域面积的比例大于50%。 3、生态城市环境友好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市,对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垃圾、噪声和公园绿地都有特别要求。要求全年中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日平均浓度达二级标准的天数均要大于310天;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城市水环境功能区的水质达标率均为100%;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和工业固体废物

综合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超过9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大于40%,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0%以上。 4、生态城市经济持续生态城市要兼顾经济、社会、自然地可持续发展,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要求经济发展过程中,每万元GDP的化学需氧量小于4、0、每万元GDP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小于 5、0、每万元GDP消耗标准煤在0、83吨以内、每万元GDP的取水量在70立方米以内;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其增加值占GDP比重的55%以上;代表收入水平的恩格尔系数要小于30%;用城镇登记失业率代表就业水平,要求该项指数小于3、2%。 5、生态城市社会和谐生态城市的社会和谐,要做到住房保障、医疗水平、文体设施、科技教育、收入分配、交通便捷、城市安全面面俱到,住房保障率要达到90%以上,住房价格收入比保持在3-6之间;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2、8人以上,没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大于30张;人均公共图书馆藏书量2、3册以上,人均公共体育设施用地面积1、5平方米以上;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4%以上,R&D经费支出占GDP的2%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小于2、2,基尼系数0、38;公共交通分担率大于50%,平均通勤时间小于30分钟;每万人口刑事案件立案数小于10件,人均固定避难场所面积大于3平方米。 6、生态城市创新引领生态城市的建设需要引进开发大量的新技术新材料,在保持自然特色风貌和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通

国家级生态县建设指标(打印版)

国家级生态县建设指标(修订稿) 摘自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发〔2007〕195 号)《关于印发<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的通知》 一、生态县(含县级市)建设指标 1、基本条件 (1)制订了《生态县建设规划》,并通过县人大审议、颁布实施。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及地方颁布的各项环保规定、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2)有独立的环保机构。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内容,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3)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三年内无较大环境事件,群众反映的各类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外来入侵物种对生态环境未造成明显影响。 (4)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在全省名列前茅。 (5)全县80%的乡镇达到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级生态乡镇)考核标准并获命名。 2、建设指标 序 号 名称单位指标说明经 济发展1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 元/人 约束性 指标经济发达地区 县级市(区)≥8000 县≥6000 经济欠发达地区 县级市(区)≥6000 县≥4500 2 单位GDP能耗 吨标煤/万 元 ≤0.9 约束性 指标3 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 m3/万元 ≤20 约束性 指标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5 4 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 害产品种植面积的比重 % ≥60 参考性 指标 生态环境保护5 森林覆盖率 % 约束性 指标山区≥75 丘陵区≥45 平原地区≥18 高寒区或草原区林草覆盖率≥90 6 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 % 约束性 指标山区及丘陵区≥20 平原地区≥15 7 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 约束性 指标

8 水环境质量 —— 达到功能区标 准,且省控以上 断面过境河流水 质不降低 约束性 指标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 9 噪声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约束性指标 10 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 千克/万元 (GDP) 约束性 指标化学需氧量(COD)<3.5 二氧化硫(SO2) <4.5 且不超过国家总 量控制指标 11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 % ≥80 约束性工业用水重复率≥80 指标 12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90 约束性 指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 ≥90 且无危险废物排 放 13 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12 约束性指标 14 农村生活用能中清洁能源所占 比例 % ≥50 参考性 指标 15 秸秆综合利用率% ≥95 参考性指标 16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 用率 % ≥95 约束性 指标 17 化肥施用强度(折纯) 千克/公顷<250 参考性指标 18 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 100 约束性 指标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19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95 参考性指标 20 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重% ≥3.5 约束性指标 社会进步 21 人口自然增长率‰ 符合国家或当地 政策 约束性 指标 22 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 >95 参考性 指标二、指标解释 第一部分基本条件 1、制订了《生态县建设规划》,并通过县人大审议、颁布实施。国家有关环

在创建省级生态县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表态发言

在创建省级生态县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表态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温溪镇城市规划区面积达7.8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区5.1平方公里,下辖22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总人口7.5万,其中外来人口4万,镇区绿化面积4.1万平方米,路灯3200余盏。随着温溪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和人口集聚步伐加快,城市管理难度不断加大。今年,是我县创建省级生态县的关键之年,作为青田县的工业重镇和东部组团主要区域之一,温溪镇将以此次动员大会为契机,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大力度,确保完成各项考核指标。为此,温溪镇将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大宣传,营造氛围。人民群众是创建活动的受益者,更是开展活动的参与者,温溪镇将召开创建工作动员大会,深入贯彻此次会议精神,对部署的任务进行再发动、再动员、再安排、再部署,与各村、居两委,企、事业单位签订责任状,采取横幅、标语、广播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创建氛围,全面提高群众认识,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二是建立制度,完善机制。把创建工作列为镇重点工作来抓,出台《实施办法》和以奖代补的村(居)考核制度,做到创建工作与驻村干部和村两委相挂钩,全面提高干部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强化督查考核,严格实行一月一评比、一月一排队、一月一通报的考评制度,严督实查,跟踪问效,建立一套长效管理机制。继续加大“一线巡查,现场办公”力度,加强对重点路段乱停、乱放、乱摆摊的整治,切实做好日常保洁工作,力争全镇不留一个死角。

三是增加投入,完善基础。按照“美化、亮化、绿化、净化”的工作目标,继续加大资金投入,着力抓好旧村改造、垃圾填埋场整治、高速公路出入口绿化、49省道人行道改造等重点工程。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快温溪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狠抓江北污水处理厂和污水收集管网建设,采取倒排机制,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做到“基础建设、设备招标、管网铺设、边坡护理”等多措并举,力争11月底前投入试运行。 四是开展整治,优化环境。把创建工作与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全镇党支部、团支部和工会的先锋作用,动员全镇广大党员、学生和职工开展一系列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不断加快创建步伐。从工业重镇的实际出发,继续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的监控,加大环境污染整治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清洁生产,全面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 五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温溪镇将立即成立由镇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共同抓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同时,在各村(居)、企事业单位成立工作小组,进一步细化工作,明确任务,做到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责任,为创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各位领导,同志们。深入开展省级生态县创建是加快科学发展、推进转型升级的突破之举;是优化城乡环境、提升县域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是改善民生、提升干部工作作风的有力抓手。因此,请县委、县政府领导放心,温溪镇将以志在必得的士气、决战决胜的信心、分秒必争的干劲,扎实工作、全力以赴,着力建设一个山清水秀、宜居宜业的生态青田! 谢谢大家!

国家生态市建设指标

生态市建设指标(新) 生态市(含地级行政区)指标体系 一、定义 生态市(含地级行政区)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地市级行政区域。生态市是地市规模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最终目标。 生态市的主要标志是:生态环境良好并不断趋向更高水平的平衡,环境污染基本消除,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社会经济加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文化有长足发展;城市、乡村环境整洁优美,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二、基本条件 1、制订了《生态市建设规划》,并通过市人大审议、颁布实施。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及地方颁布的各项环保规定、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2、全市县级(含县级)以上政府(包括各类经济开发区)有独立的环保机构。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县(含县级市)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内容,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3、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三年内无较大环境事件,群众反映的各类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外来入侵物种对生态环境未造成明显影响。 4、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在全省名列前茅。 5、全市80%的县(含县级市)达到国家生态县建设指标并获命名;中心城市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并获命名。 三、建设指标

四、指标解释 第一部分基本条件 1、制订了《生态市建设规划》,并通过市人大审议、颁布实施。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及地方颁布的各项环保规定、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指标解释: 按照《生态县、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大纲(试行)》(环办〔2004〕109号),组织编制或修订完成生态市建设规划。通过有关专家论证后,由当地政府提请同级人大审议通过后颁布实施。 规划文本和批准实施的文件报国家环保总局备案。规划应实施2年以上。 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并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制订本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政策措施;严格执行项目建设和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主要工业污染源达标率100%,小造纸、小化工、小制革、小印染、小酿造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全部关停。 数据来源:当地政府或各有关部门的文件、实施计划。 2、全市县级(含县级)以上政府(包括各类经济开发区)有独立的环保机构。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县(含县级市)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内容,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指标解释: 设有独立的环保机构,将环境保护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成立以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评优创先活动实行环保一票否决。 数据来源:当地政府或各有关部门的文件。 3、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三年内无较大环境事件,群众反映的各类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外来入侵物种对生态环境未造成明显影响。 指标解释: 按照国务院印发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各乡镇各部门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1、生态城市的内涵 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是自然、城市与人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所形成的互惠共生结构。 生态城市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在城镇化进程中注重城市生态系统的构建,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持续、社会和谐、创新引领为目标来建设生态城市,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化发展,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和中国生态文明的崛起. 2、生态城市——资源节约 生态城市主要从水资源、能源和土地资源三个方面实现资源的节约。水资源方面要求做到超过30%的再生水利用率和超过90%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能源方面要求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超过15%,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要低于85度/年/平方米;土地资源方面要求在保证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在80-120平方米的基础上尽量集约用地,使城镇建设用地占市域面积的比例大于50%。 3、生态城市——环境友好 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市,对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垃圾、噪声和公园绿地都有特别要求。要求全年中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日平均浓度达二级标准的天数均要大于310天;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城市水环境功能区的水质达标率均为100%;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超过9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大于40%,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0%以上。 4、生态城市——经济持续 生态城市要兼顾经济、社会、自然地可持续发展,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要求经济发展过程中,每万元GDP的化学需氧量小于4.0、每万元GDP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小于5.0、每万元GDP消耗标准煤在0.83吨以内、每万元GDP的取水量在70立方米以内;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其增加值占GDP比重的55%以上;代表收入水平的恩格尔系数要小于30%;用城镇登记失业率代表就业水平,要求该项指数小于3.2%。 5、生态城市——社会和谐 生态城市的社会和谐,要做到住房保障、医疗水平、文体设施、科技教育、收入分配、交通便捷、城市安全面面俱到,住房保障率要达到90%以上,住房价格收入比保持在3-6之间;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2.8人以上,没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大于30张;人均公共图

砀山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砀山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绿化工作先进县、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全国名优经济林酥梨之乡、砀山酥梨种质资源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务院公布的对外开放县,是省委、省政府命名的“首批平安县”。2007年初,砀山县被列为安徽省第一批扩权试点县,享有省辖市经济管理权限和部分社会事业管理权限。 京九、京沪铁路,京福、连霍高速、105、206国道擦肩而过,陇海铁路、310国道贯穿全境,百里黄河故道横卧其间。东距历史名城徐州80公里,西接古都商丘60公里,是名副其实的“四省通衢”之地。是安徽省连接欧亚大陆桥的唯一通道。一小时可抵徐州机场,三小时可到郑州机场。 突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砀山县境内。该风景区由青岛明园开发公司投资建设,占地面积100多亩。景区楼台亭榭曲径回廊繁花似锦,风景秀丽,景色怡人,各种树艺造型修剪的惟妙惟肖,构成了一幅清新优美的田园画卷。同时,古式花轿、花车、骑马、骑骆驼游园、花船荡水等游玩项目富有浓郁的乡村气息。 突山国家AA级风景区于2008年4月28日揭牌,是砀山首家被评定为国家AA级旅游区的景区。 砀山县园艺场之东,良梨项范围内残存有故黄河河坝,坝头向前凸现,如鳌头探望,西边,是无边的果园,梨花盛开季节,驻足故道大堤远眺,但见漫漫黄河故道上万顷梨园,银妆素裹。一行行,一排排,高低错落,春风指来,如波翻浪涌。白的浪花,从脚下铺开,向天边涌动,云嬉雪舞,横无际涯。有诗赞曰:“昔日黄尘今日花,雪舞云漫无际涯,立马鳌头送目遐,数尽环宇第一家。” 黄河故道生态旅游开发是砀山生态与旅游产业开发的核心重点项目,砀山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到旅游业的产业优势和发展潜力,并已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旅游研究及旅游资源开发。鳌头观海坐落在砀山县黄河故道风景区中心地带,园艺场之东。依托砀山75万亩连片果园和黄河故道独特的自然景观,景点与“乌龙披雪”、“武陵胜景”、“瑶池烟霞”、“贡梨园”、“梨树王”、百岁“老梨树群”以及万亩精品酥梨生态旅游观光园等自然景观连成一片,形成有机联系的黄河故道文化生态旅游带。 砀山历史悠久,秦设三十六郡,砀居其一。这里是五代梁王朱温故里,又是近代画坛宗师齐白石祖籍;这里有明代大将薛显墓,有留下唐代诗仙李白足迹的宴嬉台,有远近闻名的清真寺,有碧波荡漾的黄河故道。 砀山素有“梨都”之称,以盛产酥梨年产量15亿斤左右,砀山梨销往欧、美、东南亚及全国各大中城市,名扬海内外。近百万亩连片果园年产各类水果30亿斤,堪称世界之最。 在砀山近百万亩果园中,古树奇观砀山有逾百年老树六万余株。在园艺场侯楼分场一处百亩老梨园,梨树多有百岁高龄,满园古树,肌肤苍黑,铁干嶙峋,乌鳞斑驳,枝桠虬劲,横空逸出。开花季节,则满树冰肌玉骨,花白如银,缠裹掩映,洒漫天寒香。梨园中间,被誉为“梨树王”的一株老梨树,华诞已一百八十余岁,占地0.3亩,年产酥梨4000余斤。

国家生态县创建工作汇报

国家生态县创建工作汇报

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工作汇报 **人民政府 (2011年10月) **地处秦岭腹地,嘉陵江源头,县域总面积3187平方公里,辖9镇100个行政村,总人口11万人。近年来,我县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县域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点,坚持环境整治与生态保护并举,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全力推进生态县创建工作,以生态环境的大提升,发展环境的大优化,引领县域经济大跨越,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中国最美小城等多项殊荣。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跻身陕西省县域经济十强县。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创建工作高效率落实 县委、县政府对生态县创建高度重视,将创建工作作为优化县域发展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和关键性工作来抓,从组织领导、科学规划、宣传教育、考核奖惩等方面入手,建立了四项长效工作机制,使创建工作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 一是建立组织领导机制。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县级四大班子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政府办、财政、环保、农业、国土、林业、水利等相关20个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

的生态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生态县建设的重点工程、任务和建设指标逐一分解落实到各成员单位。同时,建立了层级包抓制度,对生态县建设重点项目,实行县级领导联系包抓,对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村,实行各部门主要领导联系、乡镇领导定点包抓;建立了专家咨询和人大、政协监督制度,多次邀请省、市专家指导创建工作,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人大、政协监督,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为生态县创建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是建立规划引领机制。我们本着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反复论证,结合实际编制了《宝鸡市**生态县建设规划》,对生态县建设进行了严密细致的定位和划分,明确了创建国家生态县的总体目标任务及建设重点。同时,参照生态县建设规划,对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城镇建设等相关规划进行了修订,对不符合规划的项目进行了适当调整,保证了生态县建设各项指标和重点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是建立全民参与机制。结合“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和法制宣传月等有利时机,积极开展了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环境警示教育等宣传活动和创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单位”等示范教育活动,向社会各界宣传生态县建设的有关知识,有效增强了群众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对生态县建设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在全县上下形成了齐抓共建的舆论氛围。

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研究讲解

生态城规划指标体系研究 晓山 1.国内外研究动态 规划指标体系作为规划实施的主要控制手段,是将生态城市由理论研究到实际操作的关键所在。目前,国内外对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主要是从生态城市建设评价的角度提出的。从碳减排角度进行的研究基本上在概念理论阶段。较少考虑碳减排的内容和标准(吴琼等,2005;莫霞,王伟强,2010;谢鹏飞等,20lO;付允等。2010)。欧盟资助的生态城市研究项目从区域与城市文脉、城市结构、交通、物资与能源、社会经济等五个方面提出了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核心思想是构建人类和环境友好关系的可持续居住模式(薄力之,2008)。美国重要港口城市克里夫兰的生态城市议程中包含了空气质量、气候改良、能源、绿色建筑、绿色空间、基础设施、政府领导、邻里特色构建、公共卫生、精明增长、区域主义、交通选择、水质保持以及滨水区建设等多个层面的标准要求。加拿大温哥华的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包括固体废弃物、交通运输、能源、空气排放、土壤与水、绿色空间、建筑等。 目前,研究生态城指标的体系结构大致可以分为6类:①第1类为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的生态城指标体系,将指标体系分

解为社会、经济、环境等多个子系统,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环保部、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中新天津生态城项目组、付允等(2010)提出的生态城指标体系属于该类型:②第Ⅱ类为基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构建的生态城指标体系.吴琼和王如松(2005)、杨志峰等(2005)、颜文涛等(2007)提出的生态城指标体系属于该类型;③第Ⅲ类为基于生态系统理论构建的生态城指标体系.宋永昌等(1999)提出的生态城指标体系属于该类型:④第Ⅳ类为基于生态城市规划理论构建的生态城指标体系,将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系统理论和城市规划理论结合,将各种生态规划指标融人到传统城市规划内容中去,黄光宇等(2002)和沈清基等(2008)构建的生态城指标体系属于该类型;⑤第V类根据生态城市建设内容构建的生态城指标体系,在传统城市建设内容的基础上,直接融入生态指标,欧盟的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美国克里夫兰生态城市建设标准、加拿大温哥华的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曹妃甸国际生态城指标体系、无锡中瑞低碳生态城指标体系属于此类型:⑥第Ⅵ类基于人居环境理论构建的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城市科学研究会提出的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国家园林生态城市标准属于此类。 从低碳生态城内涵及系统构成、建设内容、规划内容4个方面评价上述低碳生态城指标体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更多强调了生态指标,较少涉及减碳指标:②提出了生态城建设评价指标,较少针对性提出规划过程控制的低碳生态城规划指标,规划可控性(即对规划编制过程和规划管理的可操作性)不是很强:③有些指标体系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