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代文化常识整理(教材)

古代文化常识整理(教材)

古代文化常识整理(教材)
古代文化常识整理(教材)

古代文化常识整理(教材)

必修一至必修五

1、万户侯:汉代侯爵的最高一级,享有万户农民的赋税,后泛指有高爵显位的人。

2、六艺:一指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一指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3、桑梓之情: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后人用“桑梓”比喻故乡,桑梓之情就是“思乡之情”。

4、既望:望日的后一日。望,农历十五;晦朔:晦,即农历每月末一日。朔:农历初一。

5、台衔:对他人名衔的敬称。台,敬辞。

6、辇:古代以手推挽的车子,秦汉以后多指帝后乘坐的车子。

7、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远古暨夏商周三代,已有封禅的传说。

8、行宫:古代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室,可能由其它建筑改造而成。也指帝王出京后临时寓居的官署或住宅。

9、离宫:在国都之外为皇帝修建的永久性居住的宫殿,皇帝一般固定的时间都要去居住。也泛指皇帝出巡时的住所。

10、路:宋代行政区划名。

11、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敕,本来是自上命下的用语,南北朝以前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12、宸翰:皇帝的笔迹。宸,北宸,即北极星。皇帝坐北朝南,所以以北宸代指皇帝。翰,墨迹、书法。

13、总角:儿童向上分开的两个发髻,代指儿童时代。豆蔻,女子十三四岁;及笄,女子十五岁;弱冠,男子二十岁;而立,三十岁;不惑,四十岁;知天命(艾),五十岁。花甲,六十岁;古稀,七十岁;耄耋,八九十岁;期颐,一百岁。

14、监生:“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明清两代进国子监(由封建中央政权建立的最高学府)读书的人叫监生。清朝乾隆以后,国子监只存空名,地主豪绅等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格。

15、中人:旧时介绍职业、联系买卖的中间人。

16、牺牲:古指祭祀或祭拜用品。牺,称做祭品用的纯色牲畜。牲,原指祭祀用的牛、羊、猪三牲,后来也泛指祭祀用的肉类。

17、朕:古时不论贵贱都可自称朕,至秦始皇始定为皇帝的自称。

18、先考先妣:古代称死去的父母。

19、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

20、枢密使:枢密院长官,掌管国家兵权。

21、资政殿学士:官名,,宋代的荣誉官衔,皇帝的顾问,宰相去职后多担任此职。

22、缙绅:也作“搢绅”,指古代缙笏(将笏插于腰带)、垂绅(垂着衣带)的人,即士大夫。

23、正丘首:古代传说,狐狸在洞外死去时,一定会把头朝着它洞穴所在的土丘,表示对自己巢穴的依恋。后多用“正丘首”表示死于故乡或故国。

24、赠谥:赠,追赠,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谥,褒贬死去的帝王或高官的称号。谥号:分为官谥和私谥两大类。

25、帝王的庙号、谥号、年号:在称呼时,庙号常常放在谥号之前,同谥号一道构成已死帝王的全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所谓年号,是中国历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往往也是时运变化的标志。也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例如永乐帝、康熙帝等。

26、执事:执行事务的人,对对方的敬称。

27、上卿:战国时期诸侯国大臣中最高的官位。

28、布衣之交:平民之间交往。有钱人与没钱人交朋友谓“车笠之交”;在逆境中结交的朋友称“患难之交”;过去贫困时所结交的知心朋友,叫“贫贱之交”;吃喝玩乐结交的朋友称“酒肉之交”;年岁差别大,行辈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称“忘年之交”;幼年相交的朋友,称“竹马之交”;交情深厚的朋友谓“肺腑之交”;亲密无间的朋友谓“胶漆之交”;生死与共的朋友谓“生死之交”;情投意合的朋友称“莫逆之交”;哪怕砍头也不改变友谊的朋友称“刎颈之交”;无意中相遇而结成的朋友称“邂逅之交”;在道义上互相支持的朋友称“君子之交”;只见过一次面,交情不深的朋友称“一面之交”;仅点头打招呼,感情不深的朋友称“点头之交”;平淡而浮泛交往的朋友称“泛泛之交”;见过面但不熟悉的人称“半面之交”;旧时结拜的兄弟姊妹称“八拜之交”;宝贵而有价值的交往称“金玉之交”;幼年就相识的朋友,叫做(总角)之交。

29、斋戒:古人祭祀之前,一定要沐浴更衣,节制饮食,表示虔诚,叫作斋戒。

30、御史:官名,战国时御史专管图籍,记载国家大事。

31、山东:战国时泛称六国之地为山东。以其在崤山之东,故名。

32、夫子:春秋时,对长者、老师以及贵族卿大夫等都可以尊称为夫子。

33、左迁:即降职。古人官职任免上尊右卑左,故称降职为左迁。

34、善才:唐代琵琶师的俗称。

35:蛮荆:指古代的楚地,在今湖南、湖北一带。瓯越,指古代东越,在今浙江一带。

36、徐孺下陈蕃之榻:徐孺,即徐孺子,东汉豫章人,品行高尚,才学卓越。当时太守陈蕃,也是一代儒宗,平时不接俗客,但特地为接待徐孺子准备了一张卧榻,他走后便将榻挂起。

37、睢园绿竹:西汉梁孝王在睢阳建造的菟园又叫“睢园”。园中多绿竹,梁孝王常和能文善赋之客在此饮宴。

38、邺水朱华:建安年间,魏都邺下曹氏父子周围聚集了许多文士,文采风流,传诵一时。邺水,指邺下。朱华,原指荷花,这里代指邺下的文采。

39、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是两个典故。冯唐易老,形容老来难以得志。李广难封,是指功高不爵,命运乖舛。多用于表达岁月蹉跎,壮志难酬之意。

40、谢家宝树:比喻能光耀门庭的子侄。晋朝谢安曾问子侄:“为什么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子弟好?”别的子侄都不能回答。只有谢玄回答“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有出息的后代像馥郁的芝兰和亭亭的玉树一样,既高洁又辉煌,长在自己家中能使门楣光辉。

41、孟氏芳邻:指与自己在一起的人贤德高尚。传说孟子的母亲为教育孟子,寻求好的邻居,三次搬迁,最后住在学校附近。

42、他日趋庭,叨陪鲤对:指来日将接受父亲的教诲。他日:来日。趋庭:恭敬地快步走过庭前。作为典故,“趋庭”“鲤对”“庭对”都指子女接受父亲的教诲;“庭训”多指父亲的教诲或培育。

43、登龙门:比喻得到有名望、有权势者的援引而身价大增。后亦指科举时代会试得中。

44、高山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45、五行:中国古代道家的一种系统观,广泛用于中医学、堪舆、命理、相术和占卜等方面。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就季节而言,春属木,夏属火,秋属金,冬属水。

46、五音:宫、商、角、徵、羽,角属春,为东方;宫属季夏,为中央;徵属夏,为南方;商属秋,为西方;羽属冬,为北方。

47、察举:汉代开始实行的选拔官吏的制度。孝廉是察举制度中的名目之一。

48、洗马:官名,太子的属官,掌管图书。

49、郎中:官名,始于战国,秦汉时为宫中的侍卫武官,晋至南北朝时为尚书曹司的长官。

50、乌鸟私情:乌鸦反哺之情。据传乌鸦衰老时幼鸦会捕食喂它,这里比喻对长辈的孝养之情。

51、结草报恩:后世用“结草”表示死后报恩。

52、归:旧时指女子出嫁;归宁,出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

53、举案齐眉:东汉梁鸿与妻子孟光非常相爱,每次吃饭,孟光总是把装满食物的托盘高举到眉毛处,恭敬的侍奉梁鸿。后人用来形容夫妻相敬。

54、蜗角虚名:微不足道的名声。蝇头微利:微不足道的利益。

55、劳燕分飞:“劳”指伯劳鸟,“燕”指燕子,两种都是鸟类;比喻到了分开的时候了。多比喻夫妻、情侣别离。

56、剖符丹书:朝廷发给功臣及其子孙享受特权、免除罪责的契券。

57、卜祝:掌管占卜和祭祀的官。

58、五刑:墨、劓、刖、宫、大辟。

59、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古文读本》

1.善灌夫、郑当时及宗正

..刘弃宗正:掌管皇室内务的官职

2.为右.内史

..数岁右内史:京畿地区的行政长官,后称京兆尹。

3.中二千石

....来拜谒中二千石:九卿以上的官员统称二千石。

4.黯为谒者

..谒者:掌管接待宾客,通报事务。为郎中令的属官。

5.黯学黄老之言

....:“黄”,指道教始祖——黄帝;“老”,指道教教祖——老子。后世道家奉为鼻祖。“黄老之言”,也称黄老学说,即道家学说。

6.上常赐告

..者数:“赐告”,赐假。汉制:汉制,官员病满三月当免官。如由皇帝特许赐告则可居官休假。

7.孟明稽首

..曰:“稽首”,指古代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两膝跪地,两手拱至地,垂头至手上。

8.臣自以为填沟壑

...填沟壑:死的委婉说法。

9.《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

....的编年体史书。

10.战国四公子分别是齐国孟尝君田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和楚国春申君黄歇。11.“西汉文章两司马”即司马迁和司马相如。“史界两司马”是西汉司马迁和北宋司马光。《史记》是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

12.鲁迅先生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陈寿的《三国志》称为“二十四史前四史”。后三部都是纪传体断代史。班固的《汉书》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13.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刘向所编的《战国策》也是国别体史书。

14.礼制规定天子设太学,诸侯设庠、序、校。

15.“三礼”:《周礼》、《礼仪》、《礼记》

16.《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也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17.《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清朝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蒲松龄,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蒲松龄的座右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郭沫若对其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18.丁口:泛指百姓。男称丁,妇称口。

19.里正:古乡官名,明代成为里长。使各地以邻近的一百一十户为一里,推举丁多田多的十户轮流充当里长,其余一百户分为十甲,每甲十户,轮流充当甲首。里长率领十甲的甲首应役,负有代官府征税、指派徭役,以及驿寄、供应的责任。里甲制度是明代统治和搜刮人民的基层组织。

20.明清时,生员的入学考试叫童生试。应考的读书人,在考中秀才以前,不论年纪大小,一概称为“童生”。

21.东曦:曦,日神羲和(曦和)

《古代诗歌读本》

1. “风骚”,《诗经·国风》和《楚辞·离骚》的并称。它们同被视为中国诗歌发展的源流。对后世中国文学影响深远。后代用来泛称文学。屈原创造出”骚体”这一文学形式,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离骚》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政治抒情诗,开创了浪漫主义诗风。

2. 乐府诗:中国古代乐府官署(汉武帝首设)中配乐演唱的诗歌。包括民歌和文人创作两大类。后

人多用以代称入乐的民歌。两汉乐府诗体裁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和杂言。句式灵活自由.

3.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选自南朝宋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卷一,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它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4.结发:指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

5.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代,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6.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7. 建安风骨:又称“魏晋风骨”。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呈现出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这就是“尚气、慷慨、悲情”的“建安风骨”。建安作家包括“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8.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12年)为一“纪”。四纪即四十八年。

9.青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后代指有学识的人。

10.青眼:表示对人、物喜爱或器重。西晋名士阮籍,看见自己喜欢的人就露出黑眼珠,看见不喜欢的人就露出白眼珠。

11.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开创了江西诗派。

12.从艺术手法上看,柳永以赋入词,苏轼以诗入词,辛弃疾以文入词。

13.济南二安:李清照(易安居士)和辛弃疾(字幼安)

《唐宋散文八大家》

1.论辩类文章是中国古代散文中最为发达的文体之一,先秦诸子散文开启了论辩文的端绪。杂说可能渊源于笔记小说,是一种议论兼叙述的短文。先秦诸子的寓言、战国纵横家的游说都可谓杂说的先河,到韩愈、柳宗元才自觉地将杂说创作作为独立成篇的散文。

2.六艺:一说“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一说“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3.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4.诰:古代一种训诫勉励的文告。

5.书序:古代序文的一种,或由作者自己撰写,或出自他人之手。一般讲述书籍或文章写作的缘由和经过,或对书籍、文章内容加以补充、评论。唐宋八大家撰写这类文章,往往会以所序的书籍或文章为寄托,生发出对人生、时政、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看法。

6.少牢:古代祭品,一猪一羊。太牢:猪牛羊

7.奏:是“进”的意思,奏议是古代臣吏进言、进谏和政论类文章的总称。

8.小学:研究文字、音韵、训诂的学问。

9.古代人物传记,包括传、行状、碑志等体裁。“状”即行状,原是在请人撰写墓志铭或上报史馆时提供的逝者生平资料,后来也演变为传记的一种,而记录人物轶事逸闻的则称为“逸事状”。

10.执事:旧时书信中对对方的尊称。

11.碑志,古代纪念性文字,往往铭刻于金石之上,包括纪功颂德和记悼死者的文字。就后者而言,墓前立石上的文字一般称为墓碑或墓表,埋入地下的勒石文字一般称为墓志、墓铭、墓记,都用于叙述墓主的生平、官职、赞颂其学行性品德。

《史记》《唐诗宋词选读》

1、乡射:古代射箭饮酒的礼仪。古礼之一,州、乡长官在乡学里会集乡民习射。

2、封:封禅。古代帝王在泰山上筑坛祭天,在泰山下梁甫辟场祭地的一种盛典。

3、石室金匮:国家收藏图书、档案之处。

4、朔旦:旧历每月初一。

5、三代:夏、商、周三代。

6、符瑞:吉祥的征兆。

7、五帝:《史记》所指的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8、异传:注释或解释经义的各种著作。

9、摄行:代理执行

10、巡狩:古代帝王巡察诸侯或地方官治理的地方,以考察功绩。

11、司空,古代六卿之一,职掌土木营建、器物制造之责。(后世往往称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为六卿。)

12、六府:指掌管六种物资的贡赋税收的官府。《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六府,曰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货、典司六职。”

13、不豫:天子有病的讳称。

14、戴璧秉圭:头上顶着玉璧,手中秉持玉圭。璧、圭,皆古代玉制礼器,用于朝聘、祭祀、丧葬等礼仪活动。

15、策祝:将祈祷之辞写在简策上祝告神灵。

16、践祚(阼):登上帝位。祚(阼):庙、堂前两台阶中的东阶,天子主持祭祀时登阼。所以“阼”也指帝位。

17、亮暗:帝王居丧。

18、郊隧:古以城外为郊,郊外为隧。

19、奉邑:皇帝赐给官吏作为世禄的采邑。汉代赐封官吏采邑,只是把某城邑的租赋给他作为俸禄,天子另派人管理该城邑的民事等行政事务。

20、少府,汉代朝廷九卿之一,掌管山泽收入和皇室手工业制造,供皇室所用,为皇帝的私府。

21、合纵,战国时期六国反秦的联盟。连横,战国时期秦国与某些国家联合以抗衡别国的联盟。

22、汤沐邑:古代诸侯往朝天子时,天子在自己的领地内拨出一块赐与诸侯,以供其住宿及斋戒沐浴之费用。后世用以称天子、皇后、公主等人的私人领地。

23、中贵人:有地位、受宠信的宦官。

24、数奇:运气不太好。奇:单数,不大有好运气。

25、刀笔之吏:主办文案的官吏。

26、辟席:离席起立,以表示恭敬。

27、伯夷、叔齐:商末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二人互相让位,投奔到周。他们反

对周武王伐纣,武王灭商后,二人逃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

28、比干:商纣王的叔父,多智。相传因多次劝谏商纣王,而被剖心而死。

29、文、行、忠、信:历代的文献,社会生活的实践,对待别人的忠心,与人交际的诚信。

30、太牢:古代帝王、诸侯祭祀时,牛、羊、猪三牲全备的称“太牢”,只备羊、猪的称“少牢”

31、六亲:父、母、兄、弟、妻、子。

32、四维:礼、义、廉、耻

33、鞠跽:长跪,挺直上身,双膝着地。

34、斋戒:古人在祭祀之前几天要沐浴更衣、戒酒、戒荤、戒女色,以表示对神的虔诚。

35、有司:主管某方面事务的官吏。

36、九宾礼:外交上最隆重的礼仪,由九名迎宾人员,依次传呼引宾上殿。

37、六博投壶:六博:古代的一种博戏。共二十个棋子,黑、白各六,两人对博,每个各六棋,故名。投壶:古代宴会的游戏,宾主依次向一种特制的壶投失,以投中多少决胜负。

38、椁:棺外的套材。古代棺有两重,外曰椁,内曰棺。

39、题凑:下葬时将木材累积在棺外,用来护棺。木头都向内,叫做题凑。

40、六畜:马、牛、羊、鸡、犬、猪。

41、苑囿:种植林木、豢养禽兽的地方。

42、蔽席:拂拭座位让座

43、避席而请:离开自己的坐席向别人请教。

44、合纵:东方六国南北联合,结成一体共同对抗秦国的政策。

45、竖子:小子,对人的蔑称

46、在古代音乐中“五调”:指宫、商、角、徵、羽。

47、社稷:土神和谷神,因古代君主都祭祀社稷,故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

48、血食:享受祭祀。因为古代祭祀时要杀牛、羊、猪,所以叫血食。

49、大酺:聚饮。封建帝王为表示欢庆,帝赐大酺,特许民间举行大聚饮三天。后用以表示大规模庆贺。

50、御史大夫: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

51、侯服夷服:按照周制,天子所居京城以外直径一千里的地方为王畿,再往外分为九服,由近及远,每隔五百里为一服,依次是: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夷服、镇服、潘服。侯服夷服:指京城以外的远近地区。

52、郡县:古代两级行政区划,周代县大于郡,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全国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

53、博士:秦代设置的学官,职掌议论顾问,以备君王咨询。

54、朕:原为通用的第一人称代词,自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或者听政的太后专用的自称。

55、谥:帝王、贵族死后,根据生前事迹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56、黔首:百姓。秦始皇自以为秦得五行中的水德,水德尚黑。故改称“民”为黔首,以与水德相应。

57、轨:车辆两轮之间的距离。秦始皇规定为六尺。

58、黥为城旦:秦汉时刑罚名。在脸上刺字,白天守边防寇,晚上筑长城,刑期四年。

59、寝庙牺牲:寝庙,古代宗庙分两部分:后面停放牌位和先人遗物的地方叫“寝”,前面祭祀的地方叫“庙”。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

60、七庙:即祖庙。古制,天子的祖庙可祭祀七代祖宗。

61、齐衰:古丧服的一种,粗麻布缝制,以其缉边。仅次于子女为父母服丧的斩衰。

62、食客:古代寄食于豪贵之家并为之服务的门客。

63、虚左:空出左方的座位。古代乘车以左位为尊。

64、冠盖:古时官员的官服和他们车乘的篷盖。

65、兵符:又称虎符。古代调发军队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背有铭文,剖为两半,右半留在国君手中,左半授予统兵将帅,调兵时由使臣持右半虎符前往传达命令,左右验合后生效。

66、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

67、引公子就西阶:古代迎宾升堂的礼节规定,主人从东阶上,宾客从西阶上,以示尊重。宾客若自谦降低身份,则与主人同从东阶升堂。

68、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古代事师之礼,师东向坐,弟子西向坐。汉初礼以东向为尊。

69、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70、西京:长安。汉唐以来,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

71、牙璋:古代出兵用的兵符。由两块合成,分别掌握在朝廷和主帅手中,相嵌合处呈牙状。

72、三春:初春、仲春、季春。

73、砧声:捣衣之声。

74、穷秋:深秋

75、草檄:起草讨伐敌人的文书。

76、萧萧班马鸣:萧萧:马鸣声。班马:离群之马。

77、里正:里长。按唐制,百家为里,置里正一人。

78、鹓雏:凤凰一类的鸟。据说它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甘泉不饮。

79、鲈鱼正美:表示思乡之情,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据《晋书·张翰传》记载,西晋齐王司马冏执政时,张翰为大司马东曹掾。他预知司马冏将败,又因秋风起,想念故乡苏州的莼菜鲈鱼脍的美味,便弃官回家。不久司马冏果然被杀。

80、南冠楚囚:南冠:楚国在南方,因此称楚冠为南冠。本指被俘的楚国囚犯。后泛称囚犯或战俘。亦作“南冠囚”,“南冠君子”,“南冠客”,“南冠”。

81、新社:古代指春社。古代祭祀土地神以祈丰收,时间在立春后、清明前。

82、斗草:又称斗百草,是中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游戏,属于端午民俗。

83、漏断:表示夜深。漏即漏壶也叫漏刻,古代利用滴水、沙多少来计量时间的一种仪器。

84、鱼传尺素:指传递书信。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

85、朝天阙:朝见皇帝。天阙:本指宫殿前的楼观,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86、黍离之悲:指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也指国破家亡之痛。

87、淮左:淮水东面。左:方位上以东为左。

88、元夕: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是夜称元夕,与“元夜”、“元宵”同。

最新高中课本(必修1-5)古代文化常识归纳

高中课本(必修1-5)古代文化常识归纳 必修1 《沁园春·长沙》 1.万户侯:食邑万户的侯爵,这里借指大军阀、大官僚。万户,指侯爵封地内的户口,他们要向受封者交租税,服劳役。 ⑴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词,产生于隋唐,全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又名“长短句” ,最初被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乐歌唱的,后来,词逐渐与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他称为“诗余”还有人称之为“乐府诗”。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不同的词牌,它的段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不同的规定。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如《沁园春·长沙》。 ⑵词的分类:字数:小令:58字以内;中调:58~90个字;长调:91个字以上。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烛之武退秦师》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以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五年间的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烛之武,郑国大夫。 《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取材于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代学都有重要影响。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代地理、历法时令、古代代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指多叙鬼神之事)。 《左传》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代献,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它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大大提高了《左传》的史料价值。 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谷梁赤《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列入儒家经典。

王力《我国古代文化常识》重点知识整理

第一章天文 1、五星:太白(金星)、岁星(木星)、辰星(水星)、荧惑(火星)、镇星(土星) 2、古人认为各种自然现象都有它的主持者,人们将它们人格化,并赋予一定的名字,例如:风师飞廉、雨师屏翳、云师丰隆、日御羲和、月御望舒 3、七政(七曜):日、月、金、木、水、火、土 4、五纬:金、木、水、火、土 ①金星:古曰明星,又名太白,因其光色银白。金星黎明见于东方叫启明,黄昏见于西方叫长庚 ②木星:古曰岁星,迳称为岁。古人认为岁星十二年绕天一周 ③水星:一名辰星,并不是指行星中的水星,而是指恒星中的定星(营室) ④火星:古名荧惑,指恒星中的大火(心宿) ⑤土星:古名镇星或填星 5、二十八星宿:古人先后选择了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作为“坐标”,分别是: 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6、四象:东方苍龙、北方玄武(龟蛇)、西方白虎、南方朱雀 7、有关天象的词: “月离于毕”:月亮附丽于毕宿 “荧惑守心”:火星居于心宿 “太白食昴”:金星遮蔽住昴宿 8、参商:指参宿和心宿,后世把兄弟不和睦比喻为参辰或参商。又因参宿居于西方,心宿居于东方,出没两不相见,所以后世把亲朋久别不能重逢也比喻为参商 9、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古人在黄河流域常见的北天上空,以北极星为标准,集合周围其他各星,合为一区,名曰紫微垣。在紫微垣外,在星张翼轸以北的星区是太微垣;在房心尾箕斗以北的星区是天市垣 10、北斗: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前四组成斗身,古曰魁;后三组成斗柄,古曰杓。北斗七星属于大熊座 北斗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文必修5中的文学文化常识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文必修5中的文学文化常识 《归去来兮辞》 1.三径:古代隐士住处的代称。隐居之地的代称常见的还有:墙东、五柳、沧浪等。 2.帝乡:天帝居住的地方,也即所谓仙境。 《滕王阁序》 1.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五湖:泛指太湖区域的湖泊。一说,指太湖、鄱阳湖、洞庭湖、青草湖、丹阳湖,南昌在五湖之间。 2.下榻:在某地住宿。榻,狭长而低矮的坐卧用具。典故:豫章太守陈蕃素来不接待宾客, 专为徐稚设一榻,平时挂起,只有徐稚来访才放下。因此后世有“下榻”之说。 3.钟鸣鼎食:指大家世族。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 4.东隅:日出的地方,表示早。 5.桑榆:日落的地方,表示晚。 6.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去缚住敌人。后用此指投军报国。 7.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8.投笔:投笔从军。后人把班超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做“投笔从戎”,比喻弃文从 武,有志报国。 《逍遥游》 1.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2.六气:阴、阳、风、雨、晦、明。 《陈情表》 1.表:古代臣下给帝王的一种文书。 2.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3.孝廉: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 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3.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 4.郎中:尚书省的属官。郎中属员外级,就是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 相的高级官员。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 备顾问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 5.洗马:又叫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 6.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太子。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建储指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7.牧:古代称州的长官。 8.犬马:臣子自谦。 9.皇天后土:皇天:古代指天,天帝。后土:古代指地,土神。天地或天地神灵的总称。指 天地。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亦作“后土皇天”。《古代 文化常识》 (一)天文地理 1.二十八宿:古人划分的恒星集群。是古代汉族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 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具体如下: 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dī)、房、心、尾、箕(jī) 北方玄武七宿:斗(dǒu)、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lóu)、胃、昴(mǎo)、毕、觜(zī)、参(shēn)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ěn) 2.分野:古人将地上的州郡邦国与星空的区域对应起来。 3.银河:又叫银汉、天汉、星汉、河汉、云汉、星河。 4.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高中课本古代文化常识最全汇总

高中课本古代文化常识最全汇总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 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3、竖子:对人的蔑称。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6、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7、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 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5、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 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7、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8、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9、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与《荆轲刺秦王》的?竖子?结合起来理解)。 《优美的汉字》

高中课文中的文学文化常识

课文中的文学文化常识 《烛之武退秦师》 1、《左转》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5、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 1、《国语》是国别体史书。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 3、竖子:对人的蔑称。 4、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5、中庶子:管理国君车马之类的官。 6、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 7、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 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5、河:黄河 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7、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8、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优美的汉字》 1、汉字的形体经历了由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的演变过程。分为古代汉字阶段(商代—秦代,甲骨文—小篆)和隶书楷书阶段(汉代—现代,隶书—楷书)。 2、隶书是两汉时通行的主要字体,笔画平直,略有波浪起伏,书写简便。 3、草书形成于汉代,是辅助隶书的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书和通信,使用连笔,书写快捷,但难于辨认。 4、行书出现在东汉晚期,楷书产生后,逐渐演变成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字体,易书写,比草书易辨认。

课本中的古代文化常识训练题(答案详解)

课本中的古代文化常识训练题(答案详解) 1.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的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晋侯、秦伯围郑”中的“侯”“伯”均是爵位。 C.“是寡人之过也”中的“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君主的谦称;“敢以烦执事”中的“执事”是指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中的“舍人”是指宦官。 D.“乃请荆卿曰”中的“卿”是古代对人的敬称,而“我自不驱卿”中的“卿”是妻子对丈夫的爱称。 2.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其中变徵之声声调悲凉,羽声声调激愤。 B.在我国古代,“关中”多指函谷关以西,“山东”多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而“河北、河南”多指黄河以北、黄河以南,“江表”是指长江以北地区,“江左”是指江东,“淮左”是指宋时的淮南东路。 C.“尊”“卮”均是酒器,“斗卮”是大酒杯,“觚”也是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爵”是古代饮酒器的总称,“觥筹交错”的“觥”则是一种盛酒、饮酒兼用的器具,而“不胜杯杓”的“杓”则是一种饮水的器具。 D.“玦”是环形、有缺口的佩玉;“鼎”“镬”均是古代的刑具;“甑”是蒸饭的用具,“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中的“俎”是砧板;“槌床便大怒”中的“床”是古代的坐具。 3.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汉代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其中“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是宗庙祭祀乐歌,“颂”是宫廷乐歌。 B.“总角之宴”中的“总角”是指少年时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垂髫”是指老人和儿童,“纵豆蔻词工”中“豆蔻”亦指“豆蔻年华”,是指女孩子十三四岁;“等终军之弱冠”中的“弱冠”表示男子20岁成年;“及笄”是指女孩子15岁成年;“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中的“束发”是指男孩子15岁左右。 C.《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辑。这些作品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离骚》是《楚辞》的体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D.“朕”本是第一人称代词,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先大母婢也”中的“先”是对死去的人的尊称;“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的“从弟”是指一直跟随他的弟弟;“籍独不愧于心乎”中的“籍”是项羽自称;“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中的“令”是对人的美称,如“令尊”“令堂”等;“尽西风,季鹰归未”中的“季鹰”是晋人张瀚的字,古人称字是尊称。 4.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中的“结发”是指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黄泉”是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中指阴间,“上穷碧落下黄泉”中的“碧落”是指道家所说的天界。 B.“伏惟”是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中的“趋庭”是指快步走过庭院,表示对长辈的恭敬。 C.“初七及下九”中的“初七”是指农历七月七日,即七夕,也称乞巧节,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

人教版必修一到五古代文化常识整理

必修一古代文化常识整理 1.《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传”意为注释,《左传》即是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 秋左氏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晋侯.、秦伯.围郑 侯、伯:春秋时期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的两种。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3.敢以烦执事 .. 执事:在古代有多种意思,①从事工作,主管其事;②有职守之人,即官员;③指供役使者,仆从;④对对方的敬称;⑤侍从。本文指对办事的官吏的敬称。 4.《战国策》: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西汉刘向整理编写,共33卷,分为12策。 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 5.至易水 ..上,既祖. 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因荆轲刺秦易水诀别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扬名天下。后人常用“易水”代指荆轲或易水歌。 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6.为变徵 ..之声复为慷慨羽.声 变徵、羽声: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7.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 ...蒙嘉 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8.乃朝服,设九宾 .. 九宾:九宾之礼,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失礼,并延引上殿。 9.至陛下 ..,秦武阳色变振恐 陛下:陛下的“陛”指殿前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10.诸郎中 ..执兵 郎中:宫廷的侍卫 11.《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到汉武帝太初年间。分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类。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2.沛公欲王关中 .. 关中: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以西,今陕西一带。 13.季父、亚父 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姐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亚父:对对方的尊称,意思是尊敬他仅次于对待父亲。 14.毋内诸侯 .. 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周制,诸侯名义上须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汉时诸侯国由皇帝派相或长吏治理,王、侯仅食赋税。 15.项王、项伯东向坐 东向: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左卑右尊。

初中文学文化常识汇总

初中文学文化常识汇总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初中文学文化常识汇总 古代文体 1.词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是配合宴会乐曲而填写的歌词,句式长短不一。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词的流派有婉约派和豪放派两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煜、晏殊、柳永、秦观、李清照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陆游等。 2.说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从内容上看,该文体可以叙述事情,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它的叙事及议论,都是为了表明作者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的看法。初中阶段学过的有《马说》《爱莲说》。 3.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用韵,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内容多含颂扬、鉴诫之意,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4.序“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引言,一般是介绍作家生平或成书的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而赠序的内容多是对所赠亲友的赞许、推崇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即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 5.表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如诸葛亮的《出师表》就是“表”中范例。 6.记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这类文章大多数是游记,一种用来记叙旅途

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的散文体裁。其次是些普通的叙事性散文或者“杂记”。我们学过的有《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等。 7.传记述个人生平事迹的文章。一般来说多为记述那些在历史上较有影响且事迹突出的人物的生平事迹。多采用叙述、描写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风貌。如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 8.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可以抒情,可以写景,也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学过的《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 古代作品 1.《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简称《诗》,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全书分为风、雅、颂三大类。《诗经》形式以四言为主,运用赋、比、兴手法,隔句用韵。《关雎》《蒹葭》均出自《诗经》。 2.《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也是一首叙事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3.《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共20篇,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儒家经典着作之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陬邑人,古代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大师。 4.《孟子》由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孟子,名轲,邹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与孔子并称“孔孟”,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世称“亚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均出自《孟子》。 5.《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

必修三古代文化常识归纳总结

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三古代文化常识归纳总结,考试必备! 高中语文 5 天前 点击上方“高中语文”,关注我们 必修三 1《杜甫诗三首》 1. 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东汉初年公孙述所筑,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 “白帝城”。 2. 青冢:指王昭君的墓。传说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 2《蜀道难》 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常作伤春、悼亡的象征。 3《琵琶行》 1. 琵琶行: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常见的古体诗的体裁还有歌、吟、引、曲等。 2. 元和十年:元和,唐宪宗的年号。 3. 左迁:贬官,降职。白居易任谏官时,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

4. 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当时实际上是有职无权了。 5. 京都声:唐代京长安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6. 贾人:商人。 7. 出官:(京官)外调。 8. 管弦:指音乐。管,箫笛之类的管乐。弦,琴瑟或琵琶之类的弦乐。 9. 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0. 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 11. 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 情感。 4《李商隐诗两首》 1. 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也哀痛亡国。春心是伤春之心,比喻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2. 鸡人报晓筹: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传唱报晓。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指代时间。 3. “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后泛指军队。 所指因时代不同而不同:(1)指天子所统领的军队。《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后来把“六军”作为国家军队的统称。如《三国志·魏志·辛毗传》:“且四方之寇,莫大於河北;河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 宋范成大《州桥》诗:“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廻。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2晋)代称领军、护军、左右二卫、骁骑、游击为“六军”。《南齐书·百官志》:“领军将军、中领军,护军将军、中护军??左右二衞将军,骁骑将军,游击将军。晋世以来,谓领护至骁、游为六军。” (3指)唐之禁军六军。《新唐书·百官志四上》:“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号六军。”而《旧唐书·职官志三》说六军指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羽林。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备考与素养古代文化常识 一科举教育 1.科举制度概说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 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也是历史的大势所趋。从此,1 300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但客观而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中,科举制的进步作用是不容否定的。 2.科举前选拔官员 【察举】 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等。《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征辟】 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 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3.科举制名称 【科举】 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1 300多年。如《诗话二则·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院试】

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文化常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先秦诸子选读》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文化常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先秦诸子选读》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长恨歌》 1.列土:封爵赐邑。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社坛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土地和权力,称为“列土分茅”。 2.梨园:中国唐代训练乐工的机构。我国人民在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梨园”,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把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戏剧界称为“梨园界”等等。 3.龙驭:指天子车驾。除此之外,该词还有“皇帝”“君临天下”及委婉称呼“帝王去世”。 《行路难》 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古乐府道路六曲之一,亦有变行路难,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后鲍照拟作为多。 《阿房宫赋》 1.妃嫔媵嫱:“妃”,皇帝的妾,或太子、王侯的妻;“嫔(pín)”“嫱(qiáng)”:都是古代宫廷中一种女官,实即皇帝的妾,地位比“妃”要低;“媵(yìng)”,古代统治阶级嫁女时随嫁的人(陪嫁的侍女),也可能成为嫔、嫱。 2.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六国论》 1.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 2.故事:先例。除此之外,在古文中一般也有“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以及“掌故,典故”等意思。 《伶官传序》 1.从事:官名,源于汉武帝时期,有刺史属吏之称,分为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史等,主要职责是主管文书、察举非法,到宋代时被废除。

2.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古代祭典用的猪、牛、羊等),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牢”本为养牲畜的圈,在这里指祭祀用的牲畜;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古人又把牛叫“太牢”,羊叫“少牢”。 3.告庙:天子或诸侯出巡、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 4.忽微:微小的事。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一寸的百万分十一。 5.俳优:以乐舞谐戏为业的人即古代演滑稽戏杂耍的艺人。 6.杂戏:古代娱乐形式之一,包括百戏、杂乐、歌舞戏、傀儡戏等。 祭十二郎文 1.十二郎:唐代习惯以行第、郡望、官职称呼别人,这里以行第称呼韩老成。“郎”,唐代口语,对年轻男子的称呼,又称郎子。 2.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 古代常用伯(孟)、仲、叔、季来表示长幼之序,如伯夷、叔齐,再如孔子字仲尼,是因他排行第二,故字中有“仲”。孟者,《说文》:“孟,长也。”即孟在排行中指最年长的。仲,《说文》:“仲,中也。”仲,在排行中指居中的。”季,《说文》:“季者,少称也。”如季叔,后引申为最后、末尾,如季军。 3.孤: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人。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孤:年幼丧父的孩子。独:年老无子女的人。 4.所怙:指所依靠的父亲(其实也包括母亲)。语出《诗经》:“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失怙,指死了父亲;失恃,指失去母亲。 5.省:探望。古代一般是看望父母、尊亲的意思。 6.薨:古代称侯王死叫薨,唐代及以后二品以上官员去世都称薨。古代对人死的称呼反映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严格的等级制度,《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天文历法(整理精校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天文历法 作文辅导 1207 0018 : 【星宿】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ang、氐di、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ao、毕、觜zT、参she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en)。唐代温庭筠的《太液池歌》:“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夸饰地描写星光灿烂、照耀宫阙殿堂的景象。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刘禹锡诗:“鼙鼓夜闻惊朔雁,旌旗晓动拂参星。”形容雄兵出师惊天动地的场面,参星即参宿。 【四象】参见“二十八宿”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扪参历井是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 二十八宿与国分野如下 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 国郑宋燕越吴齐卫鲁魏赵秦周楚 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 州兖州豫州幽州江湖扬州青州并州徐州冀州益州雍州三河荆州 【昴宿】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又称旄头(旗头的意思)。唐代李贺诗“秋静见旄头”,旄头指昴宿。唐代卫象诗“辽东老将鬓有

初中文学文化常识

《初中文学文化常识》总结 一、作家作品 1.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 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 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史书:《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又称《太史公书》),作者司马迁(西汉),记载了上至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有:本纪、世家、列传、表、书,共130篇。 《战国策》国别体,作者刘向(西汉末),记事上起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下迄秦二世元年(前209年) 《左转》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编年体,作者左丘明(春秋,鲁国人)。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 《资治通鉴》编年体,作者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公1362年间的史事。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写人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郭沫若) 14.书法四大家: 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 16.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7.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18.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9.“四大古典名著”: 《红楼梦》(曹雪芹-清代) 《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 《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 《西游记-明代》(吴承恩)

初中文学常识大全

要熟记的文学常识大全 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现代文化的奠基人。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著名短篇小说《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记《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等。 《朝花夕拾》是鲁讯写于1926年2月间的散文集,共10篇。《故乡》选自小说集《呐喊》;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选自《朝花夕拾》;课文《雪》选自《野草》(《鲁讯全集》第2卷);《阿Q正传》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 2、胡适(1891-1962) 原名胡洪骍,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作家、学者、教育家。是中国现代文化的奠基人之一。著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胡适文集》、《胡适作品集》等。 3、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沫若为笔名。四川乐山人。现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社会活动家。主要文学作品有"诗集《女神》、《星空》、《蔡文姬》等。《天上的街市》《净夜》选自《郭沫若全集》。 4、巴金:1904年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男,四川成都人。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灭亡》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还有短、中、长篇小说。《短文两篇》选自《龙.虎.狗》。 5、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其《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为唐代七律名篇,绝句《江雪》在唐人绝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 6、苏轼是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7、史成汉,1923年出生于山西定襄县,蒙古族,七月派诗人,1941年发表诗作,出版了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在祖国面前》、《爱与歌》等。 8、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理著名作家、评论家,作品擅长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的遭遇和心灵的热情描摹。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短篇小家之一。代表作有《成功的迷诀》、《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三作家》等。《列夫.托尔斯泰》选自《三作家》。

高中课本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必修一 ★【晋侯、秦伯】(公侯伯子男) ★【子】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 古代人名中的表字:如杜甫字~美,苏轼字~瞻。 ★【荆卿】1. 古代高级官名:三公九卿。卿相。2. 古代对人敬称,如称荀子为"荀卿"。3. 自中国唐代开始,君主称臣民。4. 古代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5. 古代夫妻互称:卿卿。卿卿我我(形容男女间非常亲昵)。 ★【竖子】.小子,对人的蔑称。 ★【为变徵之声】古时的七音: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 ★【郎中】宫廷侍卫。 ★【山东】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 ★【左司马】官名,掌管军事。 ★【诹生】浅薄愚陋的人;小人。古代骂人之词。后亦小生,多作自称的谦词。 ★【臣战河南】黄河以南。 ★【参乘】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必修二 ★姓氏——我国上古时期,姓和氏有别:母系氏族社会,人们可知母,只能用姓区别不同的部族;进入阶级社会后,夏商周三代,姓氏一分为二,贵族男子称氏,妇人称姓。后来,随着分封制的覆灭,周天子也丧失了权威性,姓氏逐渐合一。 ★年节风俗—— 【春节】古人称元日、新春、新正等。 【元宵】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寒食】在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是春秋时晋国公子重耳为纪念恩人介子推而设,规定当天严禁烟火,只吃寒食。 【清明】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端午】又称端阳、重午、重五,农历五月初五,相传为了纪念屈原。 殉国) 【乞巧】相传天上的织女嫁给了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将织女抓回了天庭,只许他们每年在农历七月初七晚见上一面。在当天晚,妇女们趁着牛郎织女团圆之际,摆设香案,向 织女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 【中秋】又称团圆节。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习俗。 【重阳】《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除夕】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夜、岁除、大晦日,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农历十二月多为大月,有三十天,所以又称为大年三十。 ★【总角之宴】总角,指少年时代。 ★【回朕车以复路兮】朕,第一人称代词(秦始皇起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 ★【初七及下九】初七即乞巧节。 ★【主簿通语言】主簿:太守的属官。 ★【六合】指结婚选好日子,年、月、日的干支都要适合(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整理汇总,考试必备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整理汇总,考试必备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一、人物称谓 1.人物姓名称谓 (1)直称姓名 ①用于自称。例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指南录〉后序》) ②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例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指南录〉后序》) ③用于作介绍,为人作传。例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柳敬亭传》) ④尊者对卑者称名。例如:求,尔何如?(《论语》) ⑤在尊者面前,卑者互称用名。例如:夫子何哂由也?(《论语》) (2)称字、号、谥号、斋名 这种情况是称呼者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①称字。例如: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送东阳马生序》) ②称号。例如: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记》) ③称谥号。例如: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左忠毅公逸事》) ④称斋名。例如: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3)称官爵 ①称官名。例如:后人称杜甫为杜工部,称韩愈为韩吏部。 ②称爵名。例如: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柳敬亭传》) (4)称籍贯 例如: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 南海代指康有为)(《谭嗣同传》) (5)兼称 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例如: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6)特殊称谓

①在姓氏后加上行第(或再加名号、官爵)。例如: 韩愈《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②职业+人名。例如: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庄子养生主》) ③姓+之+人名。例如: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左传僖公三十年》) ④封地+人名。例如:商鞅姓卫,商为其封地。 2.谦、敬及贱称 (1)谦称 ①王侯自称。例如:孤不度德量力。(《隆中对》) ②臣子自称。例如: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③一般人自称。例如:愚以为宫中之事 (《出师表》) 某自幼熟读兵书。(《失街亭》) 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世。(《中山狼传》) ④女子自称。例如: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孔雀东南飞〉并序》) (2)敬称 ①称君王。例如: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出师表》) ②称庙号。多称已死的皇帝。例如: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海瑞传》) ③称师长。例如:夫子哂之。(《论语》) ④称朋友、尊长。例如: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 (3)上对下或平称 例如: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4)贱称 例如: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 (5)表特定关系 ①加从表示叔伯关系。例如:谢安,字安石,尚从弟也。(《谢安传》) ②加太表示长一辈。例如: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左忠毅公逸事》) ③加先表示已经逝世的尊长。例如:妪,先大母婢也。(《项脊轩志》)先考,指已逝的父亲;先妣(bǐ),指已故的母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