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实训基地和社会服务

实训基地和社会服务

实训基地和社会服务
实训基地和社会服务

申报自治区级示范院校建设方案

第一部分:建设基础

五、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是自治区科技厅1997年批准成立的“内蒙古农牧业科技园区”的承办单位,是国家中宣部、科技部和科协等部门命名的“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是自治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建设的“内蒙古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生产教学示范基地”和“内蒙古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教育培训示范基地”,2010年被国家财政部和科协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

近几年来,学院以承办“内蒙古农牧业科技园区”等基地为平台,通过积极承担多项科技项目并将其成果进行推广,有效的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对农业科技的大力宣传,对农民农业技术的培训,培养了大批基层人才,受到了周边地区农牧业企业和农牧民的普遍好评,为促进地区农牧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社会服务能力日益增强。

1.通过科技项目进行科技推广

2008年以来,学院科技园区承担自治区老促会的“一村一品”2个项目,通过项目实施,为村民免费发放鸡苗10000只,扶持195户共788名农民参与生态鸡养殖,生态鸡的成活率达到87﹪,项目共收益56.55万元,平均每个农户增收2900元,建成种禽孵化基地1500平米。2009年5月份,学院邀请有关专家和自治区老促会领导进行了“内蒙古自治区革命老区农牧民技能培训研讨会”,为老促会提出详细全面的培训计划实施细则。

2009年以来,学院申请到包头市科技计划项目的园区建设、休闲农业研究、肉羊、设施蔬菜、工厂化育苗等方面的5个项,通过项目建设,在包头地区的12个乡镇、20个农业企业或合作社推广其中的技术成果21项,培训科技人员和基层农牧民11890人次,有力的促进地区农牧业经济发展。

2012年以来,学院承担了自治区科技厅应用技术研究项目2项。项目在设施农业产学研机制、设施园艺新技术等6个方面开展多项研究,积极面向周边地区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15项。

2012年5月,以学院运动马驯养基地为平台承担了科技部科技合作与交流

专项项目——《中国·内蒙古运动马驯养技术集成与人才培养》,通过项目建设,已为地区培养专业人才21名,研究出实用技术5项,引进纯血马25匹,蒙古马3匹,渤海马3匹。

2.通过技术培训进行社会服务工作

2008年以来,学院与包头市科技局合作,承办了“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包头科技服务中心揭牌及首届包头市农牧业科技成果展”,展出科技展板104块,提供实物样品50件,培训农牧民2400人次。为包头市培训畜牧业方面的“科技特派员”32名,培训设施农业方面的科技特派员71名。

2009年以来,学院与土右旗政府合作,签订蔬菜生产服务协议,负责5个乡镇蔬菜种苗提供和科技服务工作,为5个乡镇培养蔬菜种植能手35名,培训农民4520人次,培训农民每人平均增收4500元。2009年,为武川县二份子乡的农业科技园区提供蔬菜生产技术服务,共培训农民340人次。2010年至今,学院多次组织科技人员对土右旗各乡镇、固阳县金城合作社、达旗真兴公司、和林正缘公司等地农民、企业职工进行农牧业知识培训,共培训人员1540人次。此外,与内蒙古新闻综合频道合作,制作关于组织培养、生态鸡养殖、番茄侧枝扦插、有机防治等方面的农业科普节目共计45分钟,受到广大农牧民的欢迎。2011年5月,内蒙古日报第三版以“农科园内休闲游”为题报道了学院科技园区通过建设实训教学基地把休闲农业建设融入与园区建设中的事迹。

3.通过对外开展园区规划、基地建设可研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2009年以来,学院组织专家承担并完成为了土右旗科技局、土右旗苏波盖乡、内蒙古诚信农牧业公司、土右旗明石合作社、土右旗蒙农合作社、达旗真兴农业公司和林县内蒙古正缘农牧业公司、乌拉特前旗安林农牧业公司等企事业单位涉及到设施蔬菜、肉羊养殖、奶牛养殖、新农村建设、肉鸡养殖、饲草料种植、节水灌溉、农牧业循环等多方面的农牧业规划6份、可研报告26份,这些规划和可研报告促进了5.4万亩农牧业生产基地向标准化、产业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各基地通过这些材料取得了不同程度地项目资金支持,极大地发挥学院的社会服务功能。

4.利用科普基地平台积极开展科普活动

2009年11月,学院经评估重新被国家科协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10

8月17日,学院协助自治区科协成功举办第八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发展学术研讨会,会议前邀请3位台湾专家来园区参观和访问,为410名学生和专业教师做休闲农业的专题报告;201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督察组来园区检查针对农牧民的科技服务工作,对学院科普基地建设和对外科技服务给予肯定;2009年以来,基地对周边2万余名中小学生开展了农牧业的科普教育活动。

5.学院采取多种方式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

2009年10-12月,学院与包头市科技局联合举办“包头市设施蔬菜种植成果交流会”,为土右旗科技局建立科技信息网站和人才库;2009年以来,学院为准格尔旗农业综合开发办的十二连城乡5000亩盐碱地提供了改良技术方案,为和林县老区农民提供鸡苗24000只,为包头市工业排污区域提供土样测试结果并提出种植适宜树苗改良土地的指导意见,为包头市的小肥羊战略联盟提供技术支撑,为固阳县金城农民合作社提供马铃薯组培脱毒技术;2009年以来,学院园区帮助土右旗萨拉齐镇在吴坝蔬菜基地建设温室和大棚100亩,通过基地建设带动当地4500亩蔬菜保护地建设。

2012年11月,学院被自治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批准为“内蒙古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教育培训示范基地”,通过该基地建设,学院面向自治区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生产、科研、培训、示范等功能。

2012年以来,学院承担了2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燕麦高产优质栽培、甜菜高产优质栽培的子课题区域性试验工作,完成了对外科技示范工作,学院的科技园区与土右旗农牧局鉴定协议,承担并完成了土右旗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技术培训、指导、服务工作,同时承担土右旗玉米超高产试验示范工作,学院教师繁育申报的甜菜新品种——“农大甜研6号”通过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已在包头地区示范推广100亩。

6.学院的社会服务工作方面获得的表彰

2010年6月,学院科技园区被中国科协和财政部评为“2010年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2011年11月,学院科技园区被中国农学会农业产业化分会评为“2010-2011年度先进单位”;2012年11月,学院科技园区被中国农学会农业科技园区分会评为“2011-2012年度先进单位”;2013年5月,学院科技园区

被自治区总工会授予“内蒙古自治区工人先锋号”称号。

第二部分: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二、具体目标

实训基地

紧紧围绕以职业技能培养为重点、创建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为核心,把学院园区打造为具有鲜明地区特点、民族特色和专业区域优势的现代农业技术研究示范核心区、农牧业高新技能培养培训核心区、农牧业社会服务体系构建创新核心区。

学院科技园区以“一心、一带、四区、七园”的总体布局结构进行建设。重点建设马业实训基地、宠物护理与训练、新能源新材料应用基地,在2015年之前使校内实训基地达到30个,校外实训基地达到100个。通过经营管理体制创新,探索学院科技园区管理运行新模式,使各实训基地对内承担实训与科研教学任务,对外则是示范、推广、培训、服务合作的实体,使园区成为产、学、研相结合的良好平台。

社会服务

在十二五期间,我院将继续发挥教学资源、师资力量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实训基地为载体,职业技能培养为重点,提升社会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实用技术成果转化,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构建高效的社会服务体系,创建社会服务团队,整合社会服务项目,明确社会服务目标,量化社会服务效益,打造社会服务形象,为地方经济发展、加快三农建设、构建和谐社做出积极贡献。

各专业建立技术研发与服务机构,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力争到2015年,与企业合作开发技术创新和研发项目30-40项,技术服务到款额达到800万元,每个重点建设专业至少有2-5项应用技术开发成果。

第三部分:建设内容

六、实训基地建设

学院实训基地将依托科技园区进行建设,以学校新园区建设为基础,整合园区现有资源,以“一心、一带、四区、七园”的总体布局结构进行建设。其中“一心”指科技园区管理服务中心,“一带”是以园区主干道为轴线的科普休闲观光景观带,“四区”包括作物高效种植区、养殖区、农畜产品加工区、设施园艺区,“七园”包括马业园、新能源新材料应用园、林业园、草业园、水利与建筑工程园、车辆工程技术园、工艺园。

继续完善生态苗圃基地、果树生产示范基地、车辆工程综合实训基地、建筑工程综合实训基地、种猪场、动物医院、种禽繁育等基地的建设,新建食品加工与检测实训基地、艺术设计综合实训基地、马业技术实训基地、旅游综合实训基地,加强新上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使每个专业群有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综合实训基地。

(一)科技园区管理服务中心

以现有的科技园区办公楼为基础,搭建管理服务平台,代表学院管理实习实训基地,下达对各个基地的实习或实训任务,并协调各部门完成实训、实习、培训、服务等工作。

(二)科普休闲景观带

以园区主干道(园区南北路及东西贯穿学院的道路)为轴线,根据学院的总体发展规划,以实训基地建设为载体,集中展示农牧业高新成果,建成具有休闲科普观光功能的景观带。

(三)四区

1、作物高效种植区

建设内蒙古的主要特色作物——玉米、燕麦、马铃薯、向日葵、甜菜等的高效种植园区,建设面积300亩,全面推广节水灌溉和机械化种植,建设标准化高效示范区。采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引进国内外新品种,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玉米、燕麦、马铃薯、向日葵、甜菜等作物的超高产技术集成体系。

2、养殖区

建设面积108亩,本着生态循环再利用和低碳经济环保原则,在养殖区内充

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为整个养殖区提供能源和动力辅助,建设和完善以下基地:

(1)自动化种猪、养猪示范基地

在原有基础上继续进行完善。建设面积50亩,主要用于标准化养殖车间,建立标准化种猪繁育生产线。引进优良种猪,进行商品种猪生产与销售,同时进行商品肉猪生产,建立一套科学养殖体系,实施生态养殖,在饲料配制管理技术、防疫技术实现标准化养殖,污物处理等方面实现循环再利用。

(2)标准化种禽养殖示范基地

继续进行建设,面积达到10亩,主要用于建立标准化种禽繁育车间和标准化饲养车间。建成种鸡孵化基地,商品肉鸡、蛋鸡的生产基地,为周边旗县和自治区革命老区提供鸡苗,增加野鸡、孔雀、天鹅、鸳鸯等特禽养殖种类。

(3)标准化奶牛养殖示范基地

建设面积20亩,主要按有机牛奶生产技术规程建立标准化养殖小区。引进优良品种,配套饲喂设备、专用饲料厂、胚胎工程实验室、机械化挤奶厅、青贮设施、沼气池、中心防疫检测室、人工授精总站、冷配点、药品器械库等科技设备及建筑。

(4)标准化肉羊养殖示范基地

建设面积20亩,主要按有机羊肉生产技术规程建立标准化养殖小区。引进优良品种,配套饲喂设备、中心防疫检测室、药品器械库等科技设备及建筑,探索引进矮马、鹿等具备观赏性和市场性的稀特动物品种,扩展基地教学和社会服务功能。

(5)宠物养殖示范基地

建设面积5亩,建设标准化养殖区,建立健全科学饲养技术标准。引进优良品系,设置配套饲喂设备、防疫检测室,分区饲养等基础建筑。

(6)宠物医院、美容、训练基地

建设面积3亩,按照科学系统的美容、保健、医疗标准建设标准化训练场基地。建设宠物医院,设备配套完善,室内外训练场,训练设施,美容场地。

(7)兽医院

继续完善基地建设。要求独立成院,四周有围墙。房舍宜建成平房,总建

筑面积350平方米,包括有诊疗室、器械室、消毒间、药库、注射处置室、X光室、洗片室、B超室等功能室。室外安装六柱栏、四柱栏。并要求有遮阳物。

3、农畜产品加工区

主要满足食品储藏与加工、食品安全检测、饲料加工、功能型饲料开发和饲料成分检测等方面的实习实训、科研与推广,建成以下基地:

(1)食品加工综合实训基地

新建基地总面积为3843.36M2,定为局部二层,一层为U形布局。二层为直线形,占地总长度为79.680 M;总宽为59.350M,层高为4~4.5M.其中包括:乳品加工、肉品加工、果蔬加工、饮料加工、贮藏、粮油加工、啤酒加工、果酒加工、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安全检测等实训室。

(2)饲料研究与加工基地

建设面积3亩,由主车间、原料库、成品库、饲料配方设计、化验、饲料违禁药物及维生素检测等实训室组成,饲料生产工艺采用先粉碎后配料的工艺,间歇混合,微机自动配料、制粒、膨化、冷却、分级、包装等,用于鸡、鸭、乳猪、牛及淡水鱼等养殖用的配合饲料,为周边和本院养殖提供饲料与技术服务。

4、设施园艺区

新建厚墙体新型日光温室650m2,利用太阳能为温室提供照明及部分动力,自控温室优化计算机控制系统,建设1个小型气象站。新建园林实训基地35亩,由园林植物造景、园林工程施工实践、园林建筑及小品实践、造园实践等实训区域组成。

(四)七园

1、马业园

新建马业技术实训基地,建设面积100亩,其中马厩及管理附属用房1500m2,会馆2000 m2,训练圈4个,标准障碍赛场地一处,赛马跑道600米。参照国内外先进的赛马场及马术俱乐部的建设经验,并结合当地环境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建设具有地区特色先进的马术专业人才实训基地。主要开展高级驯马师、马兽医、蹄铁师、马营养师的实训与赛马繁育的探索,同时,积极拓展社会赛事管理与合作。

2、新能源新材料应用园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和管理办法

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和管理办法 一、总则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学院的实践性教学场所,它承担学院的实验实训教学任务和专业研究及技术开发、职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考核、新技术的应用推广等功能,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服务社会、服务行业的重要基地。为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保障学院的实验实训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提高办学效益,彰显办学特色,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内涵建设为重点,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道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具有终身学习理念,具有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学习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 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创新建设机制,校企合作,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使所有开设的专业都能够满足实训要求。针对学校原有的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本着校企双方互惠互利的原则,在双方共同自愿的前提下,共同行使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管理。 三、建设原则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因此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先进性原则。生产性实训基地要以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实训基地的设计和建设的方案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实验实训设备要注重先进性与实用性的统一,符合科技发展的趋势。在技术要求上要具有专业领域的先进性,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学到和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核心技术路线、工艺路线和技术实际应用的本领。 2.生产性原则。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环境、场地、布局以及设备配置要仿照企业典型产品或典型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使学生能够按照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得到有针对性的训练,缩短学校与企业的距离,在保证实践性教学有效进行的同事,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综合性原则。生产性实训基地要以骨干专业学生技能训练为基础并覆盖相关专业群;实训基地要将专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有机结合;实训基地要将技能训练、技能竞赛、技能考核鉴定、创业就业训练和技术服务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综合功能。 4.开放性原则。生产性实训基地不仅为学生技能训练、竞赛、考核鉴定服务,还要为教师培训提高服务;不仅要为本校服务,而且要为其他院校服务;不仅要为教育系统服务,还要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使实训基地成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桥梁,社会服务的基地,达到互惠共赢。 四、建设标准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应以系统集成、搭建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平台为重点,充分体现基础性、多功能性和共享性,因此应符合以下标准: 1.生产性基地必须配备符合本校学科设置足够数量的、比较先进的仪器设施。 2.生产性基地必须配备符合本校学科设置足够数量的、精通业

家具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及功能简介

家具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及功能简介 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始建于2005年,为了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按三2008年改、扩建,总占地面积约4600平方米,总投资达800万元,其中家具制造工艺专用实训车间2800多平方米,主要为家具制造工艺课程的实训教学而配套建设的,现已成为一个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基地。 家具实训基地建设以家具产品设计及生产过程为导向,建有“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室”、“家具设计工作室”、“实木家具实训车间”、“板式家具实训车间”、“家具涂饰实训车间”等8个实训室,如下图所示。其中,家具设计工作室配置有40多台套多媒体电脑与软件;生产实训车间配有家具CNC加工中心、电脑裁板机、六轴四面刨、高频拼框机等生产设备;涂饰实训车间建有无尘喷房、水帘机、电子秤、高速分散机、色差仪及各类喷枪等设备。开展家具产品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产品机械加工、家具涂饰等40多个项目的生产实训教学任务和顶岗实训。

一.实训基地总体简介 编号 实训室 名称实训项目 面向 专业 合作企业 1 家具设计实 训室1) 家具制图; 2) 家具造型设计; 3) 家具结构设计; 4) 室内效果图制作; 家具设计与制造 专业群 温州家具商会 2 家具生产实 训基地1) 实木部件备料; 2) 板式部件备料; 家具设计与制造 专业群 温州家具商会

3) 薄片及拼花备料; 4) 弯曲部件制作; 5) 车制作制作; 6) 家具雕刻件制作; 7) 实木细作加工; 8) 板式细作加工; 9) 家具组装; 3 家具涂饰实 训基地1) 油漆调色实训; 2) 透明涂饰实训; 3) 不透明涂饰实训; 4) 半开放涂饰实训; 5) 全开放涂饰实训; 6) 仿古涂饰实训; 7) 全封闭涂饰实训; 家具设计与制造 专业群 温州家具商会 4 家具CNC实 训基地待建 家具设计与制造 专业群 温州家具商会 以上各实训基地,除CNC外,其它基地相关实训设备及工具已全部配套到位,可以进行相关教学和实训项目的开展! 二.家具设计实训室功能简介 名称家具设计工作室面向专业 家具设计与制 造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实验实训部 2005年2月

一、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目标 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应围绕着培养学生具备高素质 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使之主要成为高职教育实施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和载体。其建设的指导思想为:根据专业教学要求,使专业实践教学具有相对稳定性,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具有先进性,教育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示范性,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具有规范性,与理论教学和技术发展同步的结合具有紧密性。 1.基地建设的特点、功能与作用:努力建设好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使之具备以下功能、特点与作用: (1).使基地成为高职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教学基地。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完成就业岗位所需的岗位能力训练,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不仅成为学生掌握基本专业技能的场所,还应加强现场模拟教学的组织与设计,提供一个与实际职业岗位相贴近的技能训练空间,让学生在有目标的实践训练前提下,通过一些设计性、探索性、开发性、

工艺性和综合性等的模拟训练,使学生到达就业岗位后,不会对所处的环境,所遇到的工艺、技术、设备、生产组织管理等问题感到陌生,从而缩短了岗位适应期。同时培养并逐步使学生形成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良好的工作品质和职业道德的个人能力以及与人协作、交往的社会能力,使之具备实践性强和有利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特点。 (2).使基地成为科研项目开发的基地。 依据专业教学要求和专业发展的需要,以及科研的要求,投入必要的教学仪器与设备,并根据科技发展和技术工艺的更新,适时添置和更新仪器设备,注重不断提高仪器设备的现代科技含量;同时发挥学院科研人员和先进实验设备优势,鼓励教师参与技术创新、技术交流和技术转化,推动学院科研工作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科研,教师也让学生早接触先进的仪器设备,早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基地全天开放,教师积极参与与科研,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形成教学科研的有机结合,使之具备技术含量高新的特点。(3).使基地成为行业技术、信息资源和培训的中心。 加强与企业的联合与协作,及时把行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反馈到实践基地,使实践教育能及时体现出经济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同时充分发挥基地高新设备的功能,开拓为社会提供技能鉴定、技能等级考核、材料检验检测、劳务培训、课题研究、产品开发等多方面的社会服务功能,使之具备开放性特点。 (4).使基地成为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多功能基地。

酒店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索

酒店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索 基金项目:上海商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酒店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A0201-00-031-109)阶段性成果。 在本科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中,教学性实训和校外实训是实践环节的两种常见方案,校内生产性实训是以上两种方案的必要补充。对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的意义、特点等进行研究,对酒店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构建进行有效探索,旨在提高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实现酒店管理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标签:酒店管理;生产性;实训基地 0引言 酒店管理专业不同于一般的纯理论性学科,而是以服务实践为核心的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实训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及专业技术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实践过程。能否搞好实训关系到酒店管理专业培养计划的完整性和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企业对学校教育教学的评价,关系到学生的择业与就业。实训体系可以分为教学性实训和生产性实训,生产性实训按照空间的不同又可分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生产性实训。教学性实训主要是指专业课程内包含的校内实践性教学环节;校内生产性实训即在学校实训基地准备一定的硬件和软件条件,让学生能够在其中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并创造价值。校外生产性实训是指走出学校的集中性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目前国内大部分本科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在教学性实训和校外生产性实训两个环节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而校内生产性实训环节还处在探索阶段。 1校内生产性实训是教学性实训和校外实训的必要补充 一方面,教学性实训通常以模拟实训室为主,虽然能够完成一些专业课程的实训项目,但存在真实性差、实训环境缺失、练习因子呈样本状、情境非立体化和过程断链等弊端,容易造成学生获得专业技能的片面性,影响实训效果与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尽管酒店管理专业都非常重视校外实训环节,也和校外企业建立了较为密切的合作关系,如上海商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首创上海市酒店管理专业本科学历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喜达屋亚太酒店与度假村国际管理集团、洲际集团等建立了长期而又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的专业实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实践机会和发展空间。但是通常情况下,实际的实习效果和预期的实习目标之间还是会存在某些偏差。如学生实习中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感”;实习生角色转变慢,不能很快适应酒店的工作节奏;酒店分岗挫伤实习生工作的积极性;初入酒店产生人际关系障碍等等。 而在校内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能够较好地克服上述两个环节存在的各种问

校内外实训基地工作总结

连云港市技工学校机床切削加工专业 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和实施实践教学情况的总结 连云港市技工学校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作为机电系主干专业部,到目前为止,本专业共有专职教师11人,兼职教师3人,其中高级职称比例占42.86%,“双师”达到100%。初步形成了一支师资队伍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较为合理,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以“双师型”为主体的师资队伍。近年来,机床切削加工专业部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的切入点,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融“教、学、做”为一题,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不断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保住人才培养质量。 一、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一)技能实训基地基本情况 为了适应中技教育的发展要求,结合学校办学特色,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效缓解当前工厂一线操作人员不足,中技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的不足,按照连云港市技工学校机床切削加工专业建设及发展规划,为集中和整合教学资源,2008年,将钳工实训车间、钳工实训车间、电子实验室、车工实训车间、数控实训车间进行整合,组建了技能实训基地。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实践教学需要又建成了多媒体教学实验室、一体化教室。承担了学校机床切削加工专业的学生技能实训的教学任务。充分发挥了实训基地的教学功能,规范了实训基地管理,扩大了实训教学中心的辐射作用。目前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技能实训基地拥有实践和教学设备362.02万元,使得本专业的在校学生的生均设备比达到了2692元,学校在未来三年内计划再投入约95万元用于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购置教学模型及教学设备。为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技能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1、建设主要指导思想: (1)满足本校学生技能实践教学的需求。 (2)向在校外人员的技能训练扩展。 (3)实训基地分功能区域设置。 (4)为实训基地功能的扩展预留空间,规范培训的需要,开展培训项目。 (5)确保本实训基地在全市机床切削加工专业的领先。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欢迎阅读 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十二五”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实习实训基地(室)建设,是进行实践教学的根本保障,是学院教育事业发展和实现办学目标的需要。为进一步做好学院实习实训基地(室)的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在现有实习实训基地(室)条件的基础上, 6个 出了 宏兴实业有限公司、唐山新宝泰钢铁有限公司、唐山达意科技有限公司、河北钢铁集团矿业公司、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大重机电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唐山隆达骨质瓷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建立了58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开出了200多个实训项目,较好地满足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的实习需要。学

院制定了有关实习实训的14项规章制度,加强实习实训管理,明确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保证了实习实训工作顺利进行。 学院在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上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按照教学做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校内的实习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实际教学需要尚有一定的差距;由于专业性质决定了个别专业如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数量较少,利用率较低。 1. 2. 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各专业培养目标紧密结合,以实践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与目前现场生产实际或近期生产技术发展的装备水平相匹配;避免各专业之间重复建设,提高设备和场地的利用率。 3.仿真原则

充分利用现代高技术手段,创造相应专业岗位的真实情境,保证学生能按照职业岗位群的要求进行实际操作训练,使学生在模拟的岗位环境中完成实训教学要求。 4.自主研发原则 鼓励教师自行设计、安装、调试实训教学设备,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 5. 开放原则 充分考虑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对实习实训基地(室)的功能要求,提高设备的 万元兴建 。在 校企合作、共同经营和管理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实习实训基地还面向社会开放,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通过组织职业技能鉴定,使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 (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关于进一步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室和实训车间)文化建设方案

关于进一步完善数控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文化建设的 实施方案 一、建设背景与意义 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是中职教育中配合理论教学而设置的为学生提供实践、实习、实训教学、保证学生掌握一定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的一系列要素的统一体。校内实训基地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推行和深化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职业技能训练、职业素质培养的必备条件。当前职业学校、专业之间的竞争,从表面上看是质量的竞争,而本质上其实际也是文化的竞争。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为提升学校专业办学水平和特色,在校内构建生产经营性实训基地或构建支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训基地,引入企业文化,但都还停留在浅层次、简单宣传布置和最基本的设备布局上,并没有对校企合作基地文化内涵建设作过深度的思考。 校内实训基地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训基地进行有效管理、高效运行的根本要求,是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上水平、上层次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学习、生产效率。先进的特色文化是专业的灵魂,是师生凝聚力的源泉,是提高专业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是品牌专业立足的根基。 针对重形式轻内涵、重物质轻企业师资引入、重实训轻生产、雷同化明显无特色、校企文化脱节等文化建设不足或误区,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数控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提升师生的思想与能力、,真正发挥校企合作的示范、引领作用,特此制定《关于进一步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室和生产车间)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 二、建设理念与思路 围绕我校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评价模式改革实施要求,结合“思想品质好、技术技能强、口才文章秀、体格心理康”的校园文化精神,均衡考虑涵盖师生精神面貌、心理环境、文化传统、专业特色等多种文化的理念,重点加强企业仿真文化的建设,提升校内实训基地文化品位,强化职业素养和现代企业文化精神培育功能,真正实现实习实训基地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即“校企文化”)的融合。 完善并建成以“精技”为核心,塑造职业特色鲜明的“精益求精、品质为先”的数控专业特色文化,构建一个“心善、嘴甜、手勤、脑活、技高、体健、忠诚”七位一体的机械工程部特色文化体系,全面培育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性格、提升学生就业竞争的“软实力”。 三、建设内容与措施 (一)、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的硬件设施等物质文化建设。 实训基地的硬件建设是物质文化建设的一个层面,也是整个文化建设的基础。 通过校企共建、共享、共赢合作,在原来1000万实训设备条件基础上再添置普通车床6台,数控车床6台,数控铣床3台,普通立式铣床15台,磨床15台,线切割4台,加

基于工学结合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基于工学结合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摘要:工学结合形式多样,其中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一种有效、可控的途径。文章就其机制、现状、策略等进行了探讨,以期对高职院校以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平台实施工学结合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工学结合;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工学结合体现了高职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必须遵循的基本范式。各高职院校特别是示范性高职院校,根据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有效实践途径和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工学结合模式多样,其中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作为一种实践工学结合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工学结合”作为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特征,业已成为职教界的共识。但在实践层面如何扎实、有效地推进工学结合,就目前而言还存在很多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刚刚起步,全社会参与人才培养的体制与机制尚未配套成熟,特别是尚未形成产学全面合作的体制与机制;二是由于学生职业能力、企业生产任务、产品质量与效益等因素的制约,使校外实训基地对产学合作培养人才缺乏积极性;三是高职院校现有的传统校内实训基地与企业实际生产环境、要求有较大差距,仅靠现有的实训基地无法给学生提供充足的、高质量的参与顶岗实践的机会。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必须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企业实行自主经营。与原有校办工厂相比较,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施自主经营与管理,学校可以避免经营企业的压力,集中精力办学;与校外实习基地相比较,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拉近了校企合作的距离,建立了明确的校企合作机制,明确了学生顶岗实习的规范约定,加强了人员间的交流与合作。因此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实现教学与生产的深度融合,使“校门对准厂门,课堂衔接车间”,实现“递进式”能力培养,利于为企业提供“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机制建设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办法(1)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办法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管理,明确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功能与任务,为学生实训及教学、科研、生产、社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更好地发挥实训基地的功能,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基地内涵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学校利用自身的优势,根据专业实际,与行业、企业社会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生产环境或者虚拟工作空间内产品生产、社会服务、技术研发等生产性过程中,对接专业与岗位,贯彻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实践技能的实习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引入企业相关资源,把企业真实的设备、工具、环境、任务搬到校内实训基地,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任务,生产出一定的“产品”,变消耗性实习实训为创造效益的生产性实训,还可面向市场、社会和企业,开展生产、加工、设计、科研、培训等业务。 二、建设目的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目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更真实、更有效、更接近于未来实际工作岗位的学习环境和过程,确保专业课程的设置符合企业实际工作要求,使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岗位的要求相吻合;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和团队精神,提高专业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和教科研能力提供平台和途径。 三、基本要求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训内容要求。以企业的真实生产任务(产品、项目、流程)为载体,企业、行业标准化操作过程为框架,遵循学生技能形成的规律,系统地设计实训项目体系。实训内容应以生产性实训为主,实训项目

的开发应注重以下方面:基于工作岗位基本能力的实训项目;基于企业真实产品生产的实训项目;基于企业真实业务流程的实训项目;基于企业真实管理流程的实训项目等。 (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环境要求。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必须引入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实训基地中的设备配置和布局应尽量贴近企业的真实生产场景,教学环境按照企业生产工序流程设计;实训基地的实训项目名称、功能、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安全责任等规章制度参照企业规章制度设计。 (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要求。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应有明确的岗位职责,严格的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 (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文档资料要求。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文档资料主要包括: 1.基地概况类:经费投入情况、基地设备台账等设备情况、合作的对象、主要内容、利用率及社会经济效益等。 2.实训项目类:生产性实训项目清单、实训项目资源库(包括实训项目教学案例、实训教材或学生工作手册、源自于企业的产品库、元器件库及相应的技术文件资料库等)。 3.管理制度类:实训基地按照本管理办法第三部分第3点的要求,制订的管理制度。 4.教学文件类:实训项目的实践教学标准、实训教学计划、生产性实训项目考核标准、学生实训手册、教师指导手册等。 (五)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立项等其他要求参照《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及学院实训基地管理的相关办法规定执行。

实训基地和社会服务

申报自治区级示范院校建设方案 第一部分:建设基础 五、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是自治区科技厅1997年批准成立的“内蒙古农牧业科技园区”的承办单位,是国家中宣部、科技部和科协等部门命名的“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是自治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建设的“内蒙古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生产教学示范基地”和“内蒙古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教育培训示范基地”,2010年被国家财政部和科协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 近几年来,学院以承办“内蒙古农牧业科技园区”等基地为平台,通过积极承担多项科技项目并将其成果进行推广,有效的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对农业科技的大力宣传,对农民农业技术的培训,培养了大批基层人才,受到了周边地区农牧业企业和农牧民的普遍好评,为促进地区农牧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社会服务能力日益增强。 1.通过科技项目进行科技推广 2008年以来,学院科技园区承担自治区老促会的“一村一品”2个项目,通过项目实施,为村民免费发放鸡苗10000只,扶持195户共788名农民参与生态鸡养殖,生态鸡的成活率达到87﹪,项目共收益56.55万元,平均每个农户增收2900元,建成种禽孵化基地1500平米。2009年5月份,学院邀请有关专家和自治区老促会领导进行了“内蒙古自治区革命老区农牧民技能培训研讨会”,为老促会提出详细全面的培训计划实施细则。 2009年以来,学院申请到包头市科技计划项目的园区建设、休闲农业研究、肉羊、设施蔬菜、工厂化育苗等方面的5个项,通过项目建设,在包头地区的12个乡镇、20个农业企业或合作社推广其中的技术成果21项,培训科技人员和基层农牧民11890人次,有力的促进地区农牧业经济发展。 2012年以来,学院承担了自治区科技厅应用技术研究项目2项。项目在设施农业产学研机制、设施园艺新技术等6个方面开展多项研究,积极面向周边地区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15项。 2012年5月,以学院运动马驯养基地为平台承担了科技部科技合作与交流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丁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 丁金昌 摘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作者就如何提高对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基本特征、主要模式以及今后发展的思考作一阐述。 关键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基本特征;主要模式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近年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实效。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 综观当前国内高职教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刚刚起步,能够真正做到生产性实习的并不多见。这里,主要是一个认识问题:即什么样的实训才是真正的生产性实训。对此社会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相对于以往传统的消耗性的实训,生产性实训必须有企业的参与,必须要做到校企合作,应该生产出有形或无形的“产品”。另一种观点认为,只要把企业真实的设备、工具、环境、任务搬到校园实训室,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任务,生产出一定的“产品”,实训的过程与实际工作的操作过程完全一致,即实训室已经具有产品加工、生产的功能,也可以认定为是生产性实训基地。 笔者认为无论是第一种观点还是第二种观点,生产性实训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培养高技能人才。因此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一是要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要真正实现学生顶岗实习;三是要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只有达到上述三个目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产性实训。 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本特征 1.建设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筹资方式多样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必须有行业企业的参与,必须引进企业的设备资源或人才资源进行共建、共享,实现建设主体多元化、筹资方式多样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必须引入市场机制,达到校企双赢。 2.实训设备的真实性、先进性和共享性(开放性)。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设备与企业的设备完全一致,实训的过程与生产过程完全一致,实训室具备产品生产的功能。 3.管理模式的企业化和实训工作的情境化。生产性实训必须引入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按照生产的工序流程来布置。

示范性实训基地申报表

三、建设方案概述 项目建设必要性包括当地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预测 电子信息产业是昆山市的支柱产业,昆山及长三角地区信息化建设迅速发展,信息网络遍布城乡各地,信息技术应用在各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昆山市“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发挥产业优势,加强研发创新,完善计算机及网络设备、通信设备等产业链,并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到“十二五”期末,成为国内最大、世界一流,集生产、研发和交易为一体的电子信息产业主导区,成为全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要加快电信网、计算机宽带网和有线电视网三网融合技术改造,推广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通信业务。加快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建设和应用普及工作。到“十二五”期末,智能光网、3G无线网、物联网等主要基础设施覆盖中心城区。 物联网产业是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作为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正在交通、物流、农业、医疗等方面实现应用。昆山的发展物联网,是基于十多年传感器产业的厚积薄发。众所周知,感知是物联网产业链中重要环节,传感是感知环节的核心技术。享有“传感器王国”美誉的昆山,涵盖传感器材料、产品、应用等多个领域,并研发生产红外、光电、霍尔等十大系列产品。昆山正布局物联网产业上下游及周边企业进驻,实现产业链聚集,并借此完成公司在华东地区的战略布局。昆山物联网产业园已正式开工,新智成电子等6个物联网项目签约落户产业园。从基础原件到技术合成,直至市场应用,物联网产业正在昆山迅速发展生根。 昆山十二五规划中指出“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着力培育创意设计、文化旅游、动漫游戏、体育竞技、广播影视、文化制造、会展广告、印刷复制等特色产业”。目前昆山动漫数字产业基地是省级动漫数字产业园。动漫数字产业基地、昆山N维空间产业园、昆山盛世产业园三大基地以动漫技术服务、动漫人才培训和动漫衍生产品拓展三大平台为基础推动产业升级发展,人才需求量成逐年渐递增的趋势。基地作品《兔子镇的火狐狸》获第14届华表奖和国家动漫精品工程奖。 产业发展,人才先行,人才是科技发展的关键。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中职教育强调的是以能力为本,尤其是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而学生的职业技能主要是在实训基地中培养。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在教学过程中各种针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实训不够深入,导致了学生毕业后无法很快的适应工作岗位。而物联网、动漫产业则为新兴的行业,学校已有的实验实训条件无法满足教学的要求。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就成为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需要。

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

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 中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的中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目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最重要和最显着的特征就是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人才培养要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突出实用性、技能性和岗位针对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训实习活动,实训基地是学生开展实训实习必不可少活动场所。 一、实训基地要素分析 实训基地从宏观、静态层面具有五个要素。主要有实训基地的存在空间、经费来源(包括用房和设备的所有权)、经营主体、活动领域(实训实 习活动的内容)、社会价值(主要指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要使职业学校 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实训基地不仅仅是资金筹措、设备添置等筹建问题,更是一个运行机制的创新问题。从实训基地的社会价值,可以分为“教学型”实训基地和“生产—教学型”实训基地。一般,“教学型”实训基地开展的是“消耗性”实训实习活动,“生产—教学型”实训基地开展的是“生产性”实训实习活动。 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 社会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相对于以往传统的消耗性的实训,生产性实训必须有企业的参与,必须要做到校企合作,应该生产出有形或无形的“产品”。 另一种观点认为,只要把企业真实的设备、工具、环境、任务搬到校园实训室,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任务,生产出一定的“产品”,实训的过程与实际工作的操作过程完全一致,即实训室已经具有产品加工、生产的功能,也可以认定为是生产性实训基地。 因此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一是要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要真正实现学生顶岗实习;三是要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只有达到上述三个目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产性实训。 三、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本特征 1.建设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筹资方式多样化。生产性实

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制度

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制度 实习实训是高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亦是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我院为了能够培养合格的操作技能型人才,除了加大对校内教学实习、实验设备建设的投入,让学生在校内进行必要的实验、实习外,校外实习、实训方面的训练也加大力度投入。大力发展稳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使学生能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训练,使教学更加贴近媒体实际,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措施。因此,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发挥其多种功能,是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方式。 一、实习、实训基地的基本条件与主要任务 (一)实习、实训基地的基本条件 1.能完成所承担的实践教学任务,包括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能力训练,按照我院“实践”的理念要求进行技术技能训练;按照贵州民族大学教学管理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准则;有各种健全的规章制度(安全、操作、管理等);是正式的法人单位或职能齐全的二级单位。 2.在本地区和外地区本行业有一定知名度,社会形象较好,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训条件和相应的业务指导。所包含的业务和承担的职能与相应专业对口。 3.具有组织机构健全,领导和工作人员素质高,管理规范,有高职称、高学历、高水平研究人才。 4.具有专业设计、研究开发及新媒体操作技术推广应用的能力。 5.实训基地要不断充实与改进培训内容,改革培训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设计、技术技能及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职业道德、团结协作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实习、实训基地的主要任务 1.根据教学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专业技术技能培训教学大纲,组织编写实训教材。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着重学习先进的企事业单位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管理文件。 2.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和专业岗位的技术技能要求,制定实训计划和方案。3.按照专业岗位的实际和教学大纲要求,组织和实施模拟专业岗位技术培训。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烹饪专业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推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彰显办学特色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本文阐述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烹饪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分析传统烹饪校内实训的弊端。在调查研究现有烹饪创业类生产性实训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烹饪创业实训》课程建设,多项目,全时段、全员参与的烹饪“教学、生产、经营一体化”的实训模式,并对该模式和与之相配套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进行研究和实践。 标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烹饪创业运作模式 1 概念 近年来,教育部出台一系列文件,旨在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和专业内涵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创新的有效载体,也是实现“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政府、企业和高校纷纷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上加大资金投入和实践研究,探索出许多模式和成功的经验。调研显示,全国开设烹饪专业的高职院校基本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校内实训室,能满足中式烹调、西式烹调、中西面点等主要技能的校内实训。但是,这些实训室功能和专业技能之间缺少横向联系,不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烹饪专业综合能力。人才培养质量与餐饮企业急需拥有较高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高职烹饪人才的要求不一致。因此,建立“功能多样化,布局生产化,环境企业化,运行市场化”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烹饪专业实现培养模式创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如何建立一种适合本校实际,让全体学生参与和长期健康发展的校内生产性实训模式是教学改革的关键与根本。 2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烹饪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调研显示,全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烹饪专业的学生有近一年的时间在校外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学生还未掌握足够的岗位技能就过早的顶岗实训,并不能在以盈利为经营目的的企业中真正学到知识。因此就造成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不满意,学校、学生对企业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实训教学的尴尬局面。建设烹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将在缓解矛盾和提升教学质量上发挥积极作用。 2.1 校内生产性实训是课程改革的前提目前绝大多数烹饪专业课程采用了理实一体,以任务驱动实施项目化教学。但课程与课程之间,技能与技能之间相对独立,缺少横向联系。烹饪生产性实训由于要生产出适合经营的产品,就必须要运用到烹饪的综合能力。烹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给予学生一个接近真实的工作环境,通过“工学结合”,实现“教室与生产间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教学用具与生产工具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教学与服务合一、育人与效益合一。”促进新的课程体系建立和课程改革,为实现烹饪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十二五”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实习实训基地(室)建设,是进行实践教学的根本保障,是学院教育事业发展和实现办学目标的需要。为进一步做好学院实习实训基地(室)的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在现有实习实训基地(室)条件的基础上,特制定本规划。 一、实习实训基地(室)建设基础 学院非常重视实习实训基地(室)的建设,近几年加大了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购买了大量先进的实习实训设备,实训教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实训管理制度逐步规范,实训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学院建有烧结实训室、炼铁实训室、炼钢实训室、材料工程实训室、冶金仿真实训室、多媒体实训室、网络设备实训室、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营销与策划实训室、导游模拟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液压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电工技能实训室、数控仿真模拟实训室、高低压等共46个校内实训室,校中厂1个。目前中央财政支持的2个专业建设(材料工程技术专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共6个实训室正在建设或改建中,实习实训场地9137 平方米,设备总值达2548万元,开出了255个实训项目;建立了校园超市、畅春占工作室、金工实习车间等生产性实训基地。 在完善校内实训条件的同时,学院积极开发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与秦皇岛昌黎宏兴实业有限公司、唐山新宝泰钢铁有限公司、唐山达意科技有限公司、河北钢铁集团矿业公司、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大重机电

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唐山隆达骨质瓷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建立了58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开出了200多个实训项目,较好地满足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的实习需要。学院制定了有关实习实训的14项规章制度,加强实习实训管理,明确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保证了实习实训工作顺利进行。 学院在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上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按照教学做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校内的实习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实际教学需要尚有一定的差距;由于专业性质决定了个别专业如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数量较少,利用率较低。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文件精神,以学院发展的“十二五”规划为目标,主动适应唐山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紧紧围绕实践教学中心任务,建设具有钢铁特色的集基本技能训练、模拟操作训练、综合适岗训练和职业技能鉴定功能的“四位一体”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推动实践教学改革。使实习实训基地真正成为学生实训、教师能力提升、企业员工技能培训与鉴定的基地, 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实现优势互补,校企双嬴。 三、建设原则 1.校企共建原则 努力寻求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多渠道筹集经费、共同建设、共同发展,实现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doc

谢谢观赏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太原市小店区第一高级职业中学校 2016.9

目录 一、建立电子商务实训室的目的 二、我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 三、建立电子商务专业综合技能实训室的构想 四、电子商务综合实训室的规划方案 (一)电子商务综合实训室综述 (二)电子商务实训室的规划与布局 五、电子商务综合实训室所计划开设的实训项目 六、电子商务综合实训室建设所需设备配置 七、总述 附:电子商务综合实训室设备清单

关于建设电子商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方案 一、建立电子商务综合实训室的目的 实训设备是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硬件必备条件。实训设备与专业师资队伍是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命脉,学校实训室是实现知识向技能转化的重要场所,是中职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合格建设人才的基本保证。我校是中职学校中较后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学校之一,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我校不断构思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并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不断加强计算机信息以及电子商务专业的师资和实训设施建设,进过多年的努力,我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办学条件以及成熟。故我校决定于京东集团合作组建我校电子商务专业综合实训室。 二、我校电子商务专业综合技能实训设施现状分析 目前,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训设备还存在设备简陋陈旧,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存在专业实训面窄、技术含量低、没有足够人力进行专业实训指导、难以适应社会劳动者综合素质的要求等问题,其具体问题如下: 1、目前我校拥有的电子商务实训室计算机配置比较陈旧,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要求。我校目前所拥有的电子商务实训室的计算机已经是七八年前的老式台式联想电脑。配置比较低,部分电脑经常出现故障,键盘鼠标等也经常失灵,常出现死机现象。另外,由于计算机配置过低,所以在实训室中只能进行简单的计算机基础操作,耗用内存比较大或要求显卡功能强些的软件则无法流畅运行。 2、我校目前相对独立的电子商务实训室只有一间,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训教学多数还需要依赖于计算机专业的实训设备。根据我校目前电子商务专业所拥有的学生数量,原有的电子商务实训室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电子商务学生实训的要求,为了能有效开展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训教训,现阶段我校只能采用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和计算机专业学生合班进行教学的方法来开展实训。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训设备多数情况还需要依赖于计算机专业的实训设备,这也是我校现阶段电子商务专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关键因素。 3、计算机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融合教学,教学效果不能更好地体现。由于目前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训设备严重不足,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训教学多数情况采用与我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同堂教学,这样的实训环境严重影响到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训效果。很多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训项目无法得到正常的进行,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也不能更有效地掌握具体的实训知识。

探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模式与管理机制

探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模式与管理机制 [摘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要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必须采用 科学的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管理运转机制.文章归纳了我国校内生 产性实训基地采取的主要管理模式,并对各种管理模式的优劣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必须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建立 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重点包括运转机制、动力机制、约束机制、沟通机制. [关键词]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模式运转机制 近年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许多机构、专家对此进行了积极的研究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 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本概念和建设模式方面,关于基地运营管理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因此,对校内生产性实 训基地的管理模式和机制进行创新性研究与实践,对提高基地的运营 水平、确保专业学生的实训效果、推进校企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 1.学校自主管理模式.对于自筹资金建设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有些学校任命实训中心负责人或相关系部主任担任领导,并聘用专兼职教 师组成教学队伍,开展实训活动和生产活动.具备生产能力的基地可 以通过接受产品订单、承接外包项目等进行小批生产,获得经济效益;具备服务能力的基地可以为师生及周边社区提供餐饮、维修、配送、导游等服务.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学校自主性较强,能实现自我管理,能 较好地协调生产和实训,以开展实训教学为首要目标,实训质量能得 到基本保障.缺点是基地领导身兼数职,不能专注于基地的运营管理, 极有可能导致基地运作与市场脱节,难以适应科技、技术以及经济社 会的发展变化.另外,这种管理模式主要由校内教师进行实训指导,缺 乏高级技能人才的参与,实训效果会受到一定影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