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数学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意识的培养之我见

数学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意识的培养之我见

数学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意识的培养之我见

代 静

(中江实验中学 四川 中江 618100)

试问:当今谁不知道教育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核心?谁不期盼真正地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广大教育工作者们,尤其是站在第一线的教师们更是在新的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围绕以人为本的方针思想,尽其所能地尝试着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期激发学生独立和创新的意识、发展学生的良好素质及综合能力。数学课堂就是实施这一举措的最好阵地,这是因为: 1 数学这门古老的科学,它的诞生和发展道路是崎岖不平的期间凝聚着无数数学家的艰苦追求和不懈探索,可以说,数学的发展史,就是数学家们不断战胜挫折的奋斗史。

2 数学这门学科除了知识要素外,还拥有更丰富的内涵:它是一种方法、一种建制、一种积累的知识系统、一种维持和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一种重要的观念来源。

3 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具有至高的美“(罗素),数学的美无处不在,如: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形态美等,数学美是美的高级形式,它的特点在于抽象的理性形成中包含着无限丰富的感性内容。

4 数学含有丰富的哲理:运动的观点、量变到质变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换个角度看问题的思想等等。

5 数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在。所以,数学课堂这块阵地处理得好,对学生的思维品质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培养、睿智大脑的造就、意志品格的形成都大有裨益。

至于如何造就学生成为课堂学生主人意识的问题,我想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谈我的认识:

第一、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民主氛围。

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变生硬灌输为师生共同探讨,使枯燥的数学课堂充满感情和活力。轻松和谐的民主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来学习效率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培养,能使学生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热爱的重要性,这正符合真正意义上的”育人“宗旨,是贯穿于每堂数学课所必须具备的大环境

第二、充分认识学生阅读课本的能力,把握好“放手自学”的度。

概念的教学,传统做法是:教师从头到尾,逐个逐个地讲解、板书。讲得是有条不紊、津津乐道,可学生对于黑板上的一个个新的、陌生的概念,真的就随着教师的讲解完成而理解、记住了吗?不见得!更何况有时教师讲得眉飞色舞,而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情景并不少见!为减少这种消极的课堂现象,也为了真正体现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宗旨,我认为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估计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配以合理的自学目标,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只在学生完成自学过程后通过提问、辨析来检测自学效果,必要时还可以让学生质疑、讨论以达成共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是一个组织者或者说是导演者,让学生唱主角,自主学习。

第三、充分认识学生分析、解题的能力,不轻易提示或给出解题方案。

在例题的教学方面传统的做法是:出示例题后,教师读题、析题、指出关键在哪、有何技巧、给出完整的解。这种做法弊多利少,直接造成的负面影响为反应慢的同学还未搞清问题情境,反应快的同学也只有接受的“份”,没有创新的“机”,达不到预想的教学效果还在其次,最大的危害在于扼杀了学生们的思维火花,久而久之,还会让学生养成坐享其成、依赖他人的惰性思想和行为习惯,遇事缺乏主见等不良品格。这种教法已不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了,我们应改革例题的教法。

常听人说:“不会看题就不会解题”,这句话很有道理。学生如果在题意理解方面确实有困难,教师可引导学生一道审题。在审题上多花些时间很值得,往往“一题多解”的“多解”就源于审题时考虑问题的角度的改变!

例如在高一新教材“解斜三角形”一节学完后有这样一道题:“已知△A BC的三边长分别是a、b、c,求中线AM的长”。

方法一、利用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D=2AM,在求A D时利用∠C AB与∠ABD互补,从而由co s A的值给出cos ∠ABD的值,然后在△ABD中运用余弦定理。

方法二、利用∠AMB与∠A MC互补,得cos∠AMB=-cos ∠A MC,分别在△A MB与△A MC中运用余弦定理,据上式建立一个关于A M的方程,解出A M。

方法三、利用∠ABM=∠A BC(也可利用∠AC M=∠ACB)结合余弦定理建立于A M的方程。

方法四、仍是利用A BCD中AD=2A M,但A D的求法是直接运用广义勾股定理.

方法五、利用直角坐标平面上的距离公式。

在同学们踊跃地给出以上解法后,我所做的就是肯定这些解法并让同学们找出这些解法的异曲同工之处,这正是“一题多解、多解归一”的体现!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展开想象,活跃思维,相信学生的能力,尤其是要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

第四、精心设计各种难度的问题,不让学生产生畏惧感。

刚升入高中的同学往往在高一第一学期的数学学习中会遇到困难,当然困难的原因有多种,也表现在多方面。譬如说,在“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时对△>0、△=0或△<0与不等式aX2 +b X+c<0(a>0)或aX2+bX+c>0(a>0)的解集的关系,学生往往就会犯糊涂,如果再出现含参变量的问题,学生就更搞不清了。曾有学生感叹道:数学咋就这么难呢?担心高一就这么难,那高二、高三不是更难吗?从而产生畏惧感。教师如果不及时正确引导,发展下去学生便会怕数学、厌数学。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老师都不希望出现这种情况。因此教师在这节内容的学习中要精心设计一些梯度不大的问题让学生解,让学生通过独立解题的成功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因此教师应该设计各种难度适中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解题经历困难的磨练体验战胜困难后的快乐,并进一步激发其自强不息的坚定信心和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

第五、鼓励学生勇于向书本挑战,向老师挑战。

世上没有“没有为什么”的事,数学也一样。一个概念的给出、一个符号的书写都有它一定的合乎道理的地方,对于公理、定理和公式、法则就更是如此了,甚至连那些“规定”都与其相应的定义是和谐统一的(这也正是数学的和谐美)。数学课上要鼓励学生多问些为什么。如果学生只会因袭老师或书本,历史将会凝滞,人类能有今天的进步,从教学的角度看,是许许多多优秀的教师自觉地促成自己的学生不断超过自己的结果。正因如此,科学才不断向前发展,社会才不断进步。

总之,我认为数学教师要充分发挥数学课堂这一主阵地的功能和作用,发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师不要越俎代庖,要始终将学生推向课堂的第一线。

收稿日期

08

:

:2008-7-7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