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六语下9.《词两首》峄城古邵曹庄程坤(第5周)

六语下9.《词两首》峄城古邵曹庄程坤(第5周)

9.词两首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感受诗词内容。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1)

教师: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五、教学课时:2课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揭示课题,简介常识

1.揭示课题,请学生说说曾经学过的“词”。

2.师简介“词”及两首词的作者。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字词。

沉醉兴尽藕花鸥鹭鳜鱼箬笠蓑衣

2.指名读《词两首》,注意停顿。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理解领悟《如梦令》的内容和意境。

1.请大家听老师范读一遍课文,在听的时候请大家注意停顿节奏。

2.按照停顿反复朗读,小组互助,结合图画初步理解本首词的内容。

问题提示:

(1)这首词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这件事是发生在词人写作的当天吗?你从哪看出来?

(3)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季节?

(4)为什么会误入藕花深处?

(5)为什么词人会常想起这件事呢?

3.全班交流。

(1)指名说一说对这首词的理解。

(2)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更正。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3)同位互相说说对这首词的理解。

4.自由读《如梦令》,结合插图说说词中所描绘的情景。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四)背诵《如梦令》。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积累训练

(五)课堂目标检测。

1.解释带点的词语,并说说对句子的理解。

兴尽

..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2.填空。

《如梦令》并非李清照的即兴之作,而是她回忆写成的,从词中可以看出来。交友的时间是季,从词中可以看出来。词人玩得很高兴,从词中可以看出来。整首词表现了词人

(六)作业。

1.练习默写《如梦令》,搜集并欣赏李清照的其它诗词佳作。

2.预习《渔歌子》。

第二课时

环节三、学法迁移——学以致用,积累拓展

(一)学习《渔歌子》

1.简介作者。

2.解题。渔歌子,词牌名。

3.自学。

(1)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4.讨论交流。

(1)小组内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全班交流。

①指名说说对这首词的理解,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更正,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②学生看图描绘这首词所描写的景物。

5.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并试着背诵。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巩固训练

(二)课堂目标检测。

1.解释带点的词语,并说说对句子的理解。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

..归。

2.“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两句所描写的情境非常新奇,令人陶醉。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这美丽的情景。

(三)布置作业

1.练习默写《渔歌子》,搜集并欣赏张志和的其它诗词佳作。

2.请你为其中的一首词配上一幅画,向人们展示江南的美景。

板书设计

9.词两首

如梦令(李清照)渔歌子(张志和)

常记白鹭

沉醉美好回忆桃花闲情

误入 热爱生活 流水 逸致

惊起 鳜鱼

附《古诗两首》预习单

班级: 姓名:

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

一、我会识

认读生字并描红仿写。在教材上描红,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仿写一个,看谁能做到正确、规范。

纠正写错的字:

把不满意的字再写一个:

二、我会读

1.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读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哟。

2.摘抄你认为值得积累的词语并读一读。比如:

日幕 沉醉 藕花深处 争渡

白鹭 鳜鱼 斜风细雨 不须归

如果课文中有不理解的词语要联系课文或查字(词)典尝试理解;自己不能解决的还可以和同伴交流。

三、我会思考

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课文这两首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这两首诗中的主人翁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想一想,还可以和同学交流。

我读了 遍;我能够做到:正确 流利

你做到了吗?

正确

规范

这里还可以记下你读书时的疑问。

教后反思:

《如梦令》

在教学时,我抓住这首词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是发生在词人写作的当天吗,你从哪看出来,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季节,为什么会误入藕花深处,为什么词人会常想起这件事呢?让学生在这一系列问题的引领下,让学生领悟诗中美丽的画面,那画面有声有色、有人有景、有静有动,充满了无穷的生机与魅力。通过“日暮溪亭”“藕花深处”“一滩鸥鹭”,试图唤醒学生所有的器官感受词: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嘴诵、用脑想象、用心灵感受,打开身体所有通道接收词的信息,进入词境,使学生学词的过程成为愉悦身心的过程。但是,在课堂上我的美好愿望并没有实现,因为好多学生并没有进入词的意境,没有充分展开想象,这一环节只是成了少数优秀生的殿堂。

《渔歌子》

出示学习目标后,放手让学生自学,课堂上就出现了这样的镜头:许多学生急急忙忙地拿出“课课通”之类的参考书,把诗词的解释等抄录在课本上,忙得不亦乐乎。交流的时候,多数学生的“学习成果”就来源于“参考书”。

这种情形值得警惕,学生的“自学”过程,只是当了一回“搬运工”的角色,并没有多少真正的思考。如何指导学生自学?这是教师很重要的工作,值得深思。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词两首《渔歌子》同步练习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词两首《渔歌子》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xx题 (每空xx 分,共xx分) 一、基础题 1.按拼音写汉字。 bái lù ruò lì suō yī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我是拼音小能手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斜风 细雨 试卷第 1 页共 1 页

箬笠 蓑衣 3.多音字组词。 塞sài________ sè________ 绿lǜ________ lù________ 4.形近字组词。 蓑________ 露________ 塞________ 衰________ 鹭________ 赛________ 5.填入适当的词 茂密的________ 低陷的________ 高耸的________ 庞大的________ 美丽的________ 丰富的________ 6.选词填空 辽阔宽阔广阔 ①南沙群岛位于我国________的南海。 ②牛羊在________的草原上嬉戏玩耍。 ③汽车在________的马路上奔驰。 7.根据诗句理解填空。 《渔歌子》是唐代词人张志和所作,描绘了________,朔造了________,赞美________,抒发了作者________。 8.根据诗文《渔歌子》内容填空 西塞山前白鹭飞,________。 青箬笠,绿蓑衣,________。 9.修改病句 ①全校的师生和老师都参加了这次活动。 ②同学们讨论并听取了校长的报告。 ③朝霞被天空映红了。 10.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①箬笠 ②蓑衣 11.扩句。 ①星星眨着眼睛。 ②队员们泣不成声。 12.缩句。 ①工人们在节日里仍然坚持劳动。 ②国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徐徐上升。 13.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不好好学习,怎能取得好成绩呢? ②难道这幅画不是我们班蔡颖画的吗? ③功课没做完,怎么能去看电影呢? 二、阅读题 14.阅读诗文,回答问题。 试卷第 1 页共 1 页

一天一首古诗词30

一天一首古诗词——水仙子·渡瓜洲 水仙子·渡瓜洲 【元代】赵善庆 渚莲花脱锦衣收,风蓼青雕红穗秋,堤柳绿减长条瘦。系行人来去愁,别离情今古悠悠。南徐城下,西津渡口,北固山头。 【注释】 1.瓜洲:在江苏邗江县南之运河入长江处,与镇江隔岸相对,为著名的古渡口。 2.蓼:植物名,生水边,开鞭穗状小花。 3.南徐:今江苏镇江市丹徒县。 4.西津渡:一名金陵渡,在镇江城西蒜山下的长江边。 5.北固:山名,在镇江市内长江岸上,为著名的古要塞与名胜地。【译文】 小洲边的野荷,花瓣脱落,粲绿的荷叶也已委靡。风中的秋蓼不再青葱,暗红色的穗花一派凄凄。堤岸的杨柳减了翠色,只留下几乎光秃的长条细细。这一切,同渡江行人的旅愁系结在一起。古往今来,离情别恨最是难以摆脱和忘记。镇江城下,西津渡口,北固山头:一路上我都惆怅不已。 【赏析】 长江素称天堑,横渡决无今日交通之便捷。所以古人渡江之时,无不心潮澎湃,产生各种各样不可名状的愁情。作者此时是从北岸的瓜洲渡往对岸,自然也不例外。 不过,该篇同同类作品渡江伊始即心绪联翩的通常作法不同,它选择表现的区段是“近岸”与“上岸”的部分。起首三句鼎足对,分写了洲渚、江滩、堤岸,虽也是由远及近,却已是渡行的结束,且所着笔描绘的,是举目所见的由植物所呈现的萧瑟秋景。这就使该曲有别于以表现大江江面为主的渡江之作,不以雄奇险豪为目的,而更多了一种冷落衰凉的旅愁情味。 “堤柳绿减长条瘦”,是“渚莲”、“风蓼”萧索风景的延伸,也是此时距诗人最近的感受对象。作者遂以此为过渡,生发出离情别意的感慨。“今古悠悠”是从时间着笔,而继后的三处镇江地名则从空间入手,两相综合,便将别离之恨从秋景的细部拓展弥漫开来,有一种触目皆愁、挥之不去的意味。行程已经结束,而“别离情”却紧萦心头,这就写出了“渡

古诗自创

青春 万紫千红临人间, 青春芳草满校园. 青春一去不复返, 美好时光在眼前. 天气 今日潇潇雨,行人多衣布. 黄昏独自愁,明日是何样? 我喜欢天空的宽广 像爸爸的胸膛 紧紧地将我怀抱 我喜欢小河的清澈 像妈妈的眼神 温柔地流入我的心间 (刚刚写的,绝对原创,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再完善一下 中秋 清风夜间吹, 月上柳梢头。 此时中秋夜, 黄莺叫啾啾。 夏句 听蝉鸣叫声, 又闻荷花香。 泳池人又多, 才知夏已来。 逐梦 我欲寄身阆苑内, 梦入长天一雁飞。 酣歌无止豪情溢, 然则孰与梦相随。 冬日逢雪 昨夜闻风唳,不知有雪来。 素染枯叶地,银镶菊花台。 天地难分界,远山不见黛。 待到红日出,怎留一片白?

雨景 轻雾随风起, 夜听蛙声鸣。 风吹枝叶错, 雨落岸盛花。 夜色一玉兔冉冉挂中天,山水一色夜阑珊。秋虫呢哝唱小草,风拂枝叶送幽兰。 风去南归雁,时光付流年。淡烟笼冷月,何时得再圆。竖子生花发,相思寄清弦。长恨昔年病,筹觞难誓言。 春天的树 是花儿们选美的舞台 夏天的树 是蝉儿们唱歌的教室 秋天的树 是水果们睡觉的摇篮 冬天的树 是风儿们赛跑的运动场 :夏暑 夏日已至蛙渐鸣,庭院芭蕉绿正浓。行人不堪烈日苦,茶寮避暑歇脚程。 必学有感 申时已到未入眠 只因静学忘时间 大好时光莫浪费 适时而做方成才 池上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叶落花何在 花开叶已枯 苍天所予甚 何必不知足 春时兴起心满欢,夏时失意心欲还。秋时坠渊心离去,冬时决断心意删。《忘》

送千里 天山云溪若流影, 新叶旧树映潭心。 明月夜送君千里, 月落日升再相离。 古院青藤绕老树,瑟瑟秋风三年离。月明同住一青天,不知寒友在何方 《名之颂》 行如流水,飘若浮尘。 一丝清泉,如若泓辰。 飞雪团团谁剪裁, 铺天盖地落琼瑰,。 山清野洁无污处, 一夜泥沙尽掩埋。 心学有感 申时已到为入眠,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李清照词两首》解读与探究预习提示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宋代著名女词人,前期词多写闺情相思,后期词融入家国之恨与身世之感。她兼擅令慢,每能创意出奇,以经过提炼的口语表达其独特真切的感受,形成辛弃疾所称道的“易安体”。有《漱玉词》《醉花阴》是李清照早期作品,为节令抒怀之作。靖国元年(1101年)十八岁的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伉俪情深,相濡以沫,他们这种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生活持续了十多年。宣和三年(1121年)赵明诚出仕做官。这个时期,李清照写出了很多红颜易衰之叹,离愁别恨寂寞孤苦之怨的诗词,《醉花阴》是其中的名篇之一。时逢重阳,作者通过独守闺房,寂寞抒怀,及把酒黄昏,赏花东篱等诸多真实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佳节思亲的人之常情。词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花拟人,以景托情,情真意切,意趣新奇,思意绝美,为后世所赞。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期重要的代表作,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女真族建立的金国攻陷北宋首都汴京,宋王朝被迫南迁。这一重大的政治事件在非常广阔的范围内影响了当时各阶层人民的 生活,李清照的家庭也因此毁于一旦,不仅家中财物全部被焚,连随身携带的古铜器、书籍在南逃途中也遗失或被盗,在她46岁的时候,丈夫又不幸病亡,从此她孤苦伶仃地度过了悲惨的晚年。这首词抒发了她和当时多数人所共同感到的国破家亡之恨、离乡背井之哀,以及

她个人所独自感到的既死丈夫、又无儿女、晚年块然独处、辛苦艰难的悲痛。词情凄清,跟早年写愁的作品如《醉花阴》等相比,风格迥然不同。作者着力地渲染了“凄凄惨惨戚戚”的气氛,多方面叙写她处境的穷困凄惨,并反复诉说她内心极度的孤寂感,句句泪,字字血,全词充满了亡国之痛、败家之哀、丧夫之悲、孤独之苦,使人不忍卒读。 学习这两首词,第一、要了解作者身世。李清照的创作生活始于北宋末,终于南宋初。她既享受过安逸、宁静的生活,也遭遇了国破、家亡、夫死、形单影只的灾难与不幸。她的生活变迁和情感起伏,都是和她那个时代息息相关的。《醉花阴》写于作者早期,《声声慢》写于作者晚年,两首词的格调迥然不同,反映着李清照不同时期的生活与心态。因此,了解作者身世是解读这两首词的钥匙。第二、运用对比鉴赏。这两首词可对比的地方很多,例如两首词都写愁,都描写了饮酒、黄昏、黄花等意象,“愁永昼”“怎生得黑”写的是对时间的同样感受,但是所表达的心境却是迥然不同,赏读时细加体会,深入领会作者旨意。 课文解读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①,瑞脑②销金兽③。(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阴沉沉的天气撩起重重的烦愁,龙脑香料在兽形的香炉中慢慢燃烧,绣房悄悄,淡烟袅袅,从早到晚,漫长的白昼叫人难熬。①永昼:漫长的白天。②瑞脑:一种香料,又称龙脑。③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必修四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随堂练习(附答案)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随堂练习 [基础演练]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稼轩(xuān)仿佛(fú)涔涔(cén)鲈鱼堪脍(kuài) B.玉簪(zān)无觅(mì)金戈(gé)封狼居胥(xū) C.嘉许(jiā)江堤(dī)菜羹(gěng)排难解纷(nàn) D.寥落(liáo)尽管(jìn)仓皇(huáng)舞榭(xiè)歌台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揾泪南渡气吞万里遥岑远目B.愤概断鸿玉簪螺髻脍炙人口C.流年理睬谋取利益胪鱼堪脍D.频繁祭祀鸠占雀巢栏杆拍遍3.下列句子中不含诗句倒装的一项是() A.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D.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4.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楚天千里清秋(古人泛称南方的天空)遥岑远目(小而高的山) B.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受伤的大雁)把吴钩看了(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C.无人会,登临意(理解,明了)休说鲈鱼堪脍(捉鱼网) D.赢得仓皇北顾(落得)舞榭歌台(楼台) 5.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流风余韵)

B.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草率出兵) 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千年) 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封闭山界,禁止人们上山) 6.下列诗句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句是() A.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朝爱国词人。与苏轼生活在同一时期且共为豪放派的代表。 B.辛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有《稼轩长短句》。 C.词要有词牌和题目,词牌是曲调,与词的内容关系不大,题目才与词的内容有关,可见所有词都必须有题目,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京口北固亭怀古”就是题目。 D.宋人也有以婉约手法抒写爱国壮志、时代感慨的,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 固亭怀古》,但其表现多用“比兴”象征手段,旨意朦胧,须读者去体味。 12.辛弃疾填词喜欢用典,不懂得典故及其用意就看不懂辛词。词中张翰、刘备的 典故和桓温的话各表现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天下英雄何其多。稼轩为何独钟情于孙仲谋呢?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 谋处”和“生子当如孙仲谋”为例,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人教必修四讲解与例题第2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

7 李清照词两首 一片落叶,一声雁叫,一滴秋雨,一盏青灯,李清照都能点石成金,抽丝剥茧,编织成华美的词章。读着它,我们似乎能嗅得到青梅的幽香,感觉到卷帘的西风,听得见阶前滴雨,看得见梧桐落叶、昏黄孤灯。她的忧,她的愁,她的才情和遭遇,都成了中国古代文学中最能滋润人心的文字,彪炳着宋词婉约派的最高成就。学习李清照词两首,一要了解李清照前后词风的不同特点及其原因,二要体会词中的意象之美和情感之真。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是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由于生于书香门第,李清照在家庭熏陶下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18岁嫁给宰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琴瑟谐和,生活美满安逸。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宋室南渡,李清照的生活发生剧烈变化,表现在词作中的词风也前后迥异。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强烈亡国之思。 本课所选的两首词分别为李清照前后两个时期的作品,它们反映着李清照不同时期的生活与心态,呈现出不同的韵味、格调。《醉花阴》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李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据说:“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见《元伊世珍·琅嬛记》)《声声慢》是她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感动过多少人。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 ★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其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有《漱玉词》。 1

精选-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教案

六、《辛弃疾词两首》教案 汪凯 【内容感知】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词作于乾道四至六年间建康通判任上。这时作者南归已八九年了,却投闲置散做个建康通判,无法遂报国之愿。偶有登临一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抒发了诗人南渡以来,在南宋王朝的腐朽统治下,报国无门、壮志难伸的忧愤情怀,也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愤慨。 这首词,上阕大段写景抒情: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下阕则是直接言志。下阕引了三个典故,表明诗人心中想念故乡,却不会贪图安逸,只是忧惧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宿愿不能实现。典故引完,下面就自然地收束:“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这三句是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与上阕“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相呼应。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以“京口北固亭怀古”为题。京口是三国时吴大帝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度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地方。面对锦绣江山,缅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正是像辛弃疾这样的英雄志士登临应有之情,题中应有之意,词正是从这里着笔的。写作该词时辛弃疾已六十五岁,经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经历了仕途的坎坎坷坷,他有太多的感慨,有太多的辛酸,而这些东西全被作者揉进了作品之中。这首词上阕感叹世无孙权、刘裕似的英雄。对孙权、刘裕进行赞颂。在下阕里,作者用宋文帝刘义隆北伐的典故,是对宰相韩侂胄军事上的准备明显不足的严正警告。选用“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一典故有更深刻的用意,这就是他把个人的政治遭遇放在当时宋金民族矛盾以及南宋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的焦点上来抒写自己的感慨,赋予词中的形象以更丰富的内涵,从而深化了词的主题。 【教学目的】 1、理解词中典故和借古喻今的写法。 2、了解诗人人生经历,理解抗金救国的雄心壮志和对南宋屈辱求和的愤概。 3、了解辛词特点,体会苏辛豪放词风的异同。 4、背诵全词。 【教学重点】用典的意义。

古诗一首

第10 课古诗一首 教学目标: 1、知道用输入法输入汉字。 2、学会输入法的启动、关闭。 3、学会常用中文标点符号和输入。 4、学会用全拼输入法进行单个汉字的输入。 5、培养学生文字输入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用一种输入法输入汉字。 教学难点: 中文标点符号的输入。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一份图文并茂的《咏鹅》诗的电子材料。 一、情境导入——古诗朗诵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在我们低年级就开始接触各种古诗,同学能背诵古诗嘛?谁来展示一首你能背的古诗, 学生展示教师评价:”背诵的真流利”,谁能再响亮的背诵一首,“很响亮,掌声送给他” 这些千年古诗流传至今,往往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刚才两位同学展示的两首古诗也都有独特的画面,我们一起来看这个画面, 同学们都不约而同的想到了一首古诗,是什么——《咏鹅》,你们都是小诗人,那让我们一起像诗人一样,有感情的念完咏鹅着首古诗, 教师开头:咏鹅骆宾王起——学生念古诗。念得很有感情。 师:现在画面有了,也能朗诵古诗,看,诗人还要有什么本领? 生:能在画上写诗 那你想不想像诗人一样,在刚才的画上题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为画题诗——用拼音写汉字(板书) 二、新课教学 1.请出输入法 在输入汉字之前,我们要先”请出”输入法(板书),在桌面的右下脚任务栏上有这样一个按钮,像什么形状?(键盘),这是输入法按钮,单击输入法按钮,仔细观察,有什么变化?生: 这是输入法菜单,你觉得今天我们是用拼音写汉字,可以选哪些输入法? 生:搜狗拼音,智能ABC,全拼输入法 这几类都是用拼音来输入的,那今天我们选择“智能ABC”来完成,观察当我单击后有哪些不同? 师:你找到了几处不同?还有观察的更仔细的嘛? 任务一:打开桌面上的“为画题诗”文件,观察你打开的时候是什么输入法,并告诉同桌。完成就马上停下来。 完成的举手,谁能告诉我,你打开时是什么输入法,你呢?都认为是微软拼音输入法是嘛?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同学们第一个任务都完成了,老师给每一组都加上一个笑脸。 任务二:把你的输入法改成“智能ABC输入法”要求是:一分钟时间,老师说停,其它同学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教案

《辛弃疾词两首》教案 [南宋]辛弃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的有关常识及其词作的写作背景,了解辛弃疾词的艺术风格。 2、过程与方法 ①反复品读吟诵,理解词的内容。 ②学习作者用典对比、类比的写作手法,领悟词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味重点语句,理解作者所抒发的英雄失意,功业未成的悲愤之情,激励自己的爱国斗志。 教学重点 联系作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体会辛词的内容、艺术魅力、风格及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典故的运用所取得的艺术效果。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比较、合作交流探究。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提到宋词的豪放派向来以“苏辛”并称,辛弃疾继承并发扬光大了苏词的豪放风格,“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其词的豪放风格与其深厚的爱国热情和广阔的社会生活是分不开的。

二、知识预热 1、正字音(见教材和《优化探究》第43页“双基集萃”) 2、辨字形(见教材和《优化探究》第43页“双基集萃”) 3、介绍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21岁时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历任湖北、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安抚使等职。一生坚决主张抗金,但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一带。 辛弃疾的词多以缅怀故国河山、抒发抗金报国之志和揭露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为主题。词的笔势纵横,气势恢弘,境界开阔,形成了豪放、激昂的风格,辛弃疾与苏轼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并称“苏辛”。他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善于创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传统,创造性地运用比兴等象征手法,大量用典,风格多样,善于融诗、辞、歌、赋、经、史入词,善于提炼民间口语入词,给词带来了新鲜、活泼的气息。辛词形成了“稼轩体”的独特风格,把词的容量和表现力都发挥到了极致。《稼轩长短句》是他的代表作。 三、赏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一)指导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1、听录音,正音。 提示:①把握韵脚,际髻、意、未、气、泪,韵脚均为入声,应读得浑重有力一些。②下阕中有两个问句,一个感叹句,应读出激愤、忧愁、感慨的基调。③全词抒情色彩浓烈,朗读时注意把握。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二)赏析探究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上阕即景抒情,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下阕直抒胸臆,是一首慷慨沉郁的悲歌,唱出了词人赤心报国的雄心壮志和沸腾的激情,表达了词人请缨无门的愤懑、怨恨和痛苦。

同步练习习题: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

7.李清照词两首 一、基础运用层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薄雾浓云愁永.昼永:漫长 B.东篱把.酒黄昏后把:举,端起 C.怎敌.他、晚来风急敌:抵挡 D.如今有谁堪.摘堪:忍受 答案:D 解析:D项,“堪”是“能”“可以”的意思。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东篱把酒 ..黄昏后 B.莫道不销魂 .. C.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D.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答案:D 解析:D项,次第:古义指光景,状况;今义指次序,一个挨一个地。 3.下列对《醉花阴》《声声慢》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醉花阴》写漫长的白日里,词人百无聊赖地独坐在金兽炉旁,注视着那袅袅烟雾。正值重阳,天气已开始变凉,尤其到了夜里,纱帐中、玉枕上,难以成眠,更觉得凉气袭人! B.《醉花阴》总体风格朴实、绚丽,词人抓住长日、半夜、黄昏几个时间的推移,来写自己留在家中独自生活的空虚、无聊,以此表达对丈夫一如既往的相思之情。 C.《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这时她不但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失去丈夫的苦难。并且,在南方辗转逃亡避难的过程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了政治上的诬陷。 D.《声声慢》展现出词人失落、孤单、凄凉、悲哀的心灵世界。在了解词人生活遭遇的基础上读这首词,人们不禁会对她产生深深的理解与同情,这正是李清照这首词动人的地方。 答案:B 解析:B项,《醉花阴》总体风格含蓄、委婉。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她通晓金石鉴赏,能诗善文,词的成就尤其突出。北宋末年她南渡避乱,不久北宋灭亡,丈夫病死,她只身逃难,境遇悲惨。 B.“醉花阴”与“声声慢”都是词牌名,这两首词都是词人南渡后晚年的作品。 C.宋代词坛呈现万紫千红的繁荣景象。尤其秦观的词深婉而疏荡,与周邦彦的富艳精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词两首《如梦令》同步练习(I)卷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词两首《如梦令》同步练习(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14题;共66分) 1. (4分)按拼音写汉字。 cháng jìchén zuìwù rùzhēng d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3分)我能把字写漂亮。 rú mèng lìngǒ huājīng q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4分)我是拼音小能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沉醉归路藕花争渡 4. (3分)写出近义词。 常记—________ 深处—________ 沉醉—________ 5. (3分)写出反义词。 常记—________ 深处—________ 沉醉—________ 6. (6分)比一比,再组词。 和 ________ 山________ 气 ________ 秋 ________ 出________ 毛________

7. (5分)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①常记溪亭日暮 ②沉醉不知归路。 8. (10分)翻译下列句子。 (1) 常记溪亭日暮。 (2) 沉醉不知归路。 9. (12分)给下列生字换个部首变成新字再组词。 校________ ________ 琅________ ________ 蜂________ ________ 汲________ ________ 操________ ________ 瓣________ ________ 10. (2分)根据诗词理解填空。 词是我国古诗歌的一种,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做________。词的种类有________,如“如梦令”“渔歌子”。 11. (2分)文学常识填空。 李清照号________,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________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12. (2分)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①《如梦令》中“兴尽”的“兴”指的是兴奋。________ ②《如梦令》这首词中与“误入”互为照应的是“不知归路”。________ 13. (4分)填空。

(完整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80首(共99+1首)

1、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2、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3、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4、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5、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6、绝句(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7、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8、江畔独步寻花5(唐)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9、江畔独步寻花6(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1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11、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12、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13、浪淘沙(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14、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15、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16、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17、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18、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19、惠崇春江晓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20、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21、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高中语文必修3优质学案: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 把栏杆拍遍 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我常想,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拋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当权者不使为官,却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和艺术的反面环境。他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千锤百炼。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中,翻腾、激荡,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既然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枪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终于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了。说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从“沙场秋点兵”到“天凉好个秋”;从决心为国弃疾去病,到最后掰开嚼碎,识得辛字含义,再到自号“稼轩”,同盟鸥鹭,辛弃疾走过了一个爱国志士、爱国诗人的成熟过程。他的成名,要有时代的运动,像地球大板块的冲撞那样,他时而被夹其间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所以积300年北宋南宋

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辛弃疾词的特点;理解词中典故的含义并体会用典的妙处。通过对典故的解析,理解词的内涵。 2.理解作者借用典故抒发自己英雄失意、功业未成的抑郁之情。 二、作者连线 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的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 人。他的词多以缅怀故国河山、抒发抗金报国之志和揭露 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为主题。词的笔势纵横,气势恢 弘,境界开阔,形成了豪放、激昂的风格,辛弃疾与苏轼 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并称“苏辛”。他继承了苏轼的豪放 词风,善于创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具有浓厚的浪漫主 义特色;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传统,创造性地运用比兴等象征手法,大量用典,风格多样,善于融诗、辞、歌、赋、经、史入词,善于提炼民间口语入词,给词带来了新鲜、活泼的气息。辛词形成了“稼轩体”的独特风格,把词的容量和表现力都发挥到了极致。《稼轩长短句》是他的代表作。 三、背景探寻 壮志难酬写华章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作者在江东安抚司参议官任上。南渡十二年之久,却投闲置散,作一个建康通判,得不到北伐抗金的机会。偶有登临周览之际,一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 登山苦谏诉衷肠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于作者在镇江任知府时。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执政的韩侂胄意欲以北伐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辛弃疾任镇江知府。镇江毗邻战争的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为北伐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他不同意韩立即北伐的主张。韩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从某种意义上说,相当于是给韩的一封“谏

自创诗歌

初夏浅忆 愁云惨淡失灵意,平平仄仄平平仄 不尽忧思谁堪化。平仄平平平平仄 桃林深处彩蝶舞,平平平仄仄平仄 恰忆旧识离恨夜。仄仄仄平平仄仄 帘外蝉噪知耳听,平仄平仄平仄平 忆昔浅辄梦随列。仄平仄平仄平仄 双鬓两靥今何存?平仄仄仄平平平 却教琼花已了谢。仄平平平仄仄仄 【创作缘起】那是一个初夏,突然看到天空中的愁云,密林深处的蝴蝶。于是触景生情,感觉愁云是惨淡的,虽然密林深处有彩蝶起舞,但是这些不禁让我更加悲伤。当晚上回去后,躺在床上回想起和他在一起的快乐的点滴,即使窗外蝉声不断,但也不能打扰到我带着种种美好的回忆进入梦乡。早上醒来突然感觉自己已经度过了二十几个春秋,时间就这样悄悄地流了,回想起这这二十几年里,自己还没有做成功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感到极度忧愁。 【诗韵说明】“化”、“夜”、“列”、“谢”俱属去声二十二韵。 【作品自评】在创作这首律诗时,开始我开始是由于看到外在的景物,然后勾起我心底的一些回忆,然后马上下笔写了下来。但是后面发现我的律诗一联之内有字明显没有对上平仄,于是我在不改变意思的情况下,把平仄给对上,后来我又发现“愁”字既出现在首联又出现在尾联,于是为了避免重复,我将尾联的“愁”字改为了“存”字,这样之后我的律诗就显得对仗多了。在我看来我写的这首律诗里,可能颈联写得不是很妙,没有跌宕起伏感。所以在下次创作中,我一定会注意这方面的缺陷。 【创作体会】一手好的律诗不是一气呵成,可能要通过后期的不断修改。在修改的时候,前提是不能破坏整首诗的大体情感意向,而且还要注意字的平仄,而且后面三联的末尾字也要注意到押同一个韵。在我看来在创作诗的过程中,要学习苏轼那样,不能被什么音律所拘束,只顾着讲究对仗,忽视了诗的灵魂。 盼郎归 门外马蹄声渐近,平仄仄平平仄仄 疑是郎君今归来。平仄平平平平平 急理俏容前后镜,平仄仄平平仄仄 但见双雁戏于邻。仄仄平仄仄平平 原是风吹扉门动,平仄平平平平仄 忍提翠袖拭泪痕。仄平仄仄仄仄平 征人随将没百草,平平平平仄平仄 或是已忘闺怨人。仄仄仄仄平仄平 【创作缘起】这首律诗我想自己深入体会作为一个闺怨人,盼望自己的丈夫归来,在这个等待过程中急切而有焦急的心里。可能外面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思妇的注意,因为她会去留意是否是征人归来。我先是通过情景交融的写法,道出妇人盼君归来,颈联得知自己所听到的声音仅仅是风把柴扉吹动的声音时,思妇不忍哭泣。最后写思妇内心的活动,认为征人久久不能归来的原因是不是早已经忘了自己。【诗韵说明】“邻”、“痕”、“人”俱属上平声十一真韵 【作品自评】鉴于第一首律诗的经验,这一首我特别注意到了颈联的跌宕感。首联和颔联都是描写思妇听到马蹄声之后的高兴急切心里。但是颔联的末尾句就即将引来颈联的高潮,出门看才发现是外面没有征人归来的影子,有的却是邻家双雁嬉戏于屋檐。颈联中才道出可能是自己出现了幻听,其实仅仅是风把柴扉吹响了而已。由乐景一下转哀情,正是本诗的妙处。 【创作体会】原来也品读过很多闺怨诗歌,但总感觉没有彻彻底底地感受她们的情感,但通过自己融入这个角色之后,才真真领悟出这其中的高兴、喜悦、焦急、失望、担忧之情有多深。

高中语文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课时作业9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1.下列诗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B.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陨,如今有谁堪摘? D.梧桐更兼喜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解析B项“消魂”应为“销魂”;C项“憔悴陨”应为“憔悴损”;D项“喜雨”应为“细雨”。 答案 A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薄雾浓云愁永昼 ..(漫长的白天) 瑞脑销.金兽(熔化) B.有暗香盈.袖(充满) 凄凄惨惨戚戚 ..(悲愁、哀伤的样子) C.有暗香 ..盈袖(清淡的香气) 乍.暖还寒(忽然) D.这次第 ..(光景,状况) 最难将息.(调养,保养) 解析“销”是“焚烧”的意思。 答案 A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将进酒,杯莫.停莫.听穿林打叶声 B.秦人开关延敌.天下英雄谁敌.手 C.沉舟侧畔千帆过.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 D.总把.新桃换旧符把.酒问青天 解析A项都为否定副词,意为“不,不要”。B项,名词,敌人;动词,同等,相当。C 项,动词,飞过,经过;名词,错误,过失。D项,介词,将,以;动词,拿,持。 答案 A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和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佳节 ..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B.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 ..盈袖 C.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D.怎一个愁字了得 .. 解析“了得”古义,囊括得了。今义:①用在惊讶、责备等语气的句末,表示情况十分严重;②不平常,很突出。 答案 D 5.词是按词谱来填的,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称,叫“词牌”,如《一剪梅》《水调歌头》《菩萨蛮》等,词牌规定着这首词的句数、字数和平仄声韵。请根据李清照的《醉花阴》,把下面各句填入这首词的空白处,只填序号即可。 醉花阴 赵长卿 老去悲秋人转瘦。______________。 登高无奈空搔首。______________。 ①落照归鸦后②岁岁香依旧③一洗黄花酒④满眼兴亡⑤只有茱萸⑥人意自凄凉⑦六代旧江山⑧更异乡重九 答案上阕:⑧⑥⑤② 下阕:①⑦④③ 6.根据学过的知识,为下面李清照的这首《如梦令》排序。 ①无那,无那②谁伴明窗独坐③好个凄凉的我④影也把人抛躲⑤灯尽欲眠时⑥我共影儿俩个 答: 答案②⑥⑤④①③ 二、文化传承与理解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段在词中又叫“片”或“阕”。一首词的上下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B.从晚唐五代到宋代温庭筠、晏殊、秦观、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有擅长,但大体上可归诸婉约范畴。 C.婉约词风,其内容主要是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 D.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限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多写离愁闲愁,词风清丽柔媚;南

每天一首古诗词 夜雨寄北

每天一首古诗词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词义、句意】 涨:涨满。池:水池。期:期限。何当:何时能够。 共剪西窗烛:在西窗下共剪烛蕊,。却:还,再。却话:重头谈起。 【译文】 你问我何时归来,我不知何时归来,巴山绵绵的夜雨涨满了秋天的水池。何时我们能相依在西窗之下,剪着一朵朵美丽的烛花,向你倾诉我在这巴山秋雨的夜晚对你的无限思念呀。 【基本内容】 这首诗是寄给友人(或妻子)。当时诗人在巴蜀,友人(或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在下雨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在外乘凉不由得想起了以前的好友(或妻子),感慨万千。 “巴山夜雨”是离情的代用语,本诗蕴含的成语“剪烛西窗” 前两句是实写,写现实。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点明此诗为回答友人(妻子)来信而作,信中盼望作者(丈夫)早日回归故里。诗人却因各种原因,无法回归故里。一问一答中,流露出彼此的离别之苦,思念之切,以及作者的深深愧疚之情。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写出了诗人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友人(妻子)的无限思念,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后两句是虚写,写想象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写希望,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此两句诗,生动形象的诗人此时的内心活动,表达了诗人盼望重逢的强烈愿望。 【作品主旨】 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与回答,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盼望重逢的强烈愿望。 【语言特点和写作方法】 1、这首小诗写得明白如话,不用典故,不用比兴,直书其事,直写其景,直叙其话,蕴无限深情于质 朴无华的词语之中,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余地。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巴山夜雨涨秋池”写出了诗人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友人(妻子)的无限思念。“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写希望,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此两句诗,生动形象的诗人此时的内心活动,更加表达了诗人盼望重逢的强烈愿望。 3、虚实相生,现实中的离别之苦和想象中的团聚的喜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作者强烈的愿望。 【词句赏析】 “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见:基本内容最后一段)【历届重考真题再现】 云南曲靖2011夜雨寄北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诗中表达作者渴望团聚及美好愿望的句子是“”。(1分)(2)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2分) (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分) (2)(2分)“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 湖南娄底2011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诗是由当前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的憧憬。 16.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5.离别愁苦(1分)相聚的欢乐(1分)(答“离别”、“相聚”、或“愁苦”、“欢乐”亦可) 16.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2分) 1.诗中两次提及“巴山夜雨”,你分别是怎样理解的? 2.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愿望,诗人想象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君问归期未有期”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涨”字意蕴丰富,请从眼前景、心中情两个方面作上点分析。 5、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 6、“秋”字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7、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参考答案】1、第一个“巴山夜雨”是写实,渲染凄清寂寥的情调;第二个“巴山夜雨”是写虚,是想象与妻子团圆,突出重逢的温馨和愉悦。2、想象了与妻子团聚的情景。表达了渴望与妻子离别重逢的感情。3、夫妻间的关怀、思念以及作者对妻子的歉意。4、(1)“涨”字写出夜雨连绵,秋池水渐渐涨满的情景。(2)作者秋夜听雨时孤寂感倍增,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愈浓。5、思念朋友,渴望团聚。6、“秋”字点明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的心情。7、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辛弃疾词两首练习及答案

《辛弃疾词两首》练习 出题人:梁之璐做题人:张玉审核人:王碧华时间:40分钟 [基础演练]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稼轩(xuān)仿佛(fú) 涔涔(cén) 鲈鱼堪脍(kuài) B.玉簪(zān) 无觅(mì) 金戈(gé) 封狼居胥(xū) C .嘉许(jiā) 江堤(dī) 菜羹(gěng) 排难解纷(nàn) D.寥落(liáo) 尽管(jìn) 仓皇(huáng) 舞榭(xiè)歌台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揾泪南渡气吞万里遥岑远目 B.愤概断鸿玉簪螺髻脍炙人口C.流年理睬谋取利益胪鱼堪脍 D.频繁祭祀鸠占雀巢栏杆拍遍3.下列句子中不含诗句倒装的一项是() A.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D.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4.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楚天千里清秋(古人泛称南方的天空)遥岑远目(小而高的山) B.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受伤的大雁)把吴钩看了(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C.无人会,登临意(理解,明了)休说鲈鱼堪脍(捉鱼网) D.赢得仓皇北顾(落得) 舞榭歌台(楼台)

5.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流风余韵) B.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草率出兵) 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千年) 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封闭山界,禁止人们上山) 6.下列诗句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句是() A.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朝爱国词人。与苏轼生活在同一时期且共为豪放派 的代表。 B.辛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有《稼轩 长短句》。 C.词要有词牌和题目,词牌是曲调,与词的内容关系不大,题目才与词的内容有关,可见所有词都必须有题目,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京口北固亭怀古”就 是题目。 D.宋人也有以婉约手法抒写爱国壮志、时代感慨的,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 固亭怀古》,但其表现多用“比兴”象征手段,旨意朦胧,须读者去体味。 12.辛弃疾填词喜欢用典,不懂得典故及其用意就看不懂辛词。词中张翰、刘备的 典故和桓温的话各表现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天下英雄何其多。稼轩为何独钟情于孙仲谋呢?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 谋处”和“生子当如孙仲谋”为例,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