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减震缓冲技术

减震缓冲技术

减震缓冲技术
减震缓冲技术

减震缓冲技术发展综述

姓名:尚兴超 学号:511011503 指导老师:梁医

一.概述

机械振动、冲击问题广泛存在于工程机械[1]、汽车机械、建筑机械、船舶机械、航空航天、武器领域[2]等,减振器和缓冲器主要是用于减小或削弱振动或冲击对设备与人员影响的一个部件。它起到衰减和吸收振动的作用。使得某些设备及人员免受不良振动的影响,起到保护设备及人员正常工作与安全的作用,因此它广泛应用于各种机床、汽车、摩托车、火车、轮船、飞机及坦克等装备上。

振动问题的基本方程为:

()e sin n t d x A t ζωωφ-=+

从方程中可以看出,系统振动幅值的衰减与阻尼系数大小ζ有关[3],也就是说,震动产生的能量将会被阻尼所吸收。减震器和缓冲器就是基于此原理而设计的。

二.发展历史

世界上第一个有记载、比较简单的减震器是1897年由两个姓吉明的人发明的。他们把橡胶块与叶片弹簧的端部相连,当悬架被完全压缩时,橡胶减震块就碰到连接在汽车大梁上的一个螺栓, 产生止动。1898年,第一个实用的减震器 由一个法国人特鲁芬特研制成功并被安装到摩托赛车上。他将前叉悬置于弹簧上,同时与一个摩擦阻尼件相连,以防止摩托车的振颤。1899年,美国汽车爱好者爱德华特·哈德福特将前者应用于汽车上。后来,又经历了加布里埃尔减震器、平衡弹簧式减震器和1909年发明的空气弹簧减震器。空气弹簧减震器类似于充气轮胎的工作原理,它的主要缺点是常常产生漏气。

1908年法国人霍迪立设计了第一个实用的液压减震器。其原理是液流通过小孔时产生的阻尼现象。20世纪60年代,通用公司麦迪逊工程师研制了把螺旋弹簧、液压减震器和上悬架臂杆组成的麦迪逊减震器,其体积比较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4]。

三.研究现状

液压缓冲器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减震缓冲装置,其结构简单,运行平稳。

液压缓冲器的工作原理为:当运动物体撞到液压缓冲器活塞杆端部时,活塞向里运动。由于内筒上小孔的节流作用,腔中的油不能通畅流出,外界冲击能使腔中的油压急剧上升。高压油从小孔以高速喷出,使大部分压力能转变为热能,由筒体逸散到大气中[4]。

目前,液压缓冲器的研究方向很多,主要是将液压缓冲器进行改良。一方面,许多学者和研究机构对液压缓冲器进行新结构的设计,如多孔式液气缓冲器,主要依靠设计在液压缸壁上的一系列特殊排列的节流小孔来实现缓冲, 并由惰性

气体推动活塞复位。该型缓冲器的特点是结构紧凑, 吸能量大, 且无反弹, 在保证要求的最大减速度和缓冲行程条件下尺寸最小, 吸收撞击能最高可达到90%

以上[5]。

另一方面是对阻尼介质的研究。如用合成烃和烷基芳烃为基础油,研制出了具有优良的粘温特性、剪切安定性和减震性的减震油,来更好的吸收震动和冲击能量[7]。利用未硫化硅橡胶的黏弹性、流动性和体积可压缩性制作的弹性胶泥这种新型黏弹性高阻尼材料,由它制作的弹性胶泥缓冲器克服了液压缓冲器、弹簧缓冲器和硫化橡胶缓冲器的缺点,集合了它们的优点,具有特殊的减振缓冲性能和理想的使用寿命[8]。

现在比较热门的是磁流变液和电流变液减震器的研究。1948年, 美国国际

标准化协会学者Jaeak Rabinow 发明了磁流变液材料[9]。其工作原理是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 磁流变液中随机分布的磁极化颗粒沿磁场方向运动, 磁化运动使

颗粒首尾相连, 形成链状或网状结构, 从而使磁流变液的流动特性发生变化,

阻尼通道两端的压力差发生变化, 从而达到改变阻尼力的目的 [10]。电流变液是

一种在电场作用下。流体流动特性急剧变化的液体。这种流体特性变化的现象称为电流变效应[11] [12]。1995年,在第五届国际电流变国际会议上, 人们将电流变液和磁流变液通称为可控流体[13]。在未加磁场时, 磁流变液表现为牛顿流体的特性, 其剪切应力等于粘度与剪切率的乘积; 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 磁流变液表现为

宾汉(Bingham)流体的特性, 其剪切应力由液体的粘滞力和屈服应力两部分组成,其流变特性的改变表现为屈服应力随磁场强度的增加而单调增加, 而液体的粘

度不变。在强磁场作用下能在瞬间从自由流动的液体转变为半固体, 呈现可控的屈服强度, 而且这种变化是可逆的[14]。流变液减震器的力学模型主要有

Bouc-wen模型、改进的Bouc-Wen模型、Bingham 塑性模型非线性双粘性模型、非线性滞回双粘性模型和非粘性弹一塑性模型等[15] [16] [17]。基于阻尼介质阻尼的可控性,人们设计了一种加上半主动控制的磁流变减震器,能够很好的抑制共振峰值,达到良好的减震效果[18]。以及在可控悬架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的电流变减震器,它是一种通过电信号快速连续地对阻尼进行调节的新型减震器[19]。

此外,国外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Sang-Hee Yoon 和 Sungmin Park 两人提出了仿生的减震方式[20]。啄木鸟长着长长的嘴,它不仅通过长嘴啄树觅食,还要靠它在树干中挖洞建巢,互相传递信息或者示威。每只啄木鸟一天啄树次数高达1.2 万次,每次撞击的减速力达到重力的1200倍,相当于以每小时25千米的速度在撞墙。要是人类也这样,即使不得脑震荡,恐怕头痛病也是免不了的。Sang-Hee Yoon 和 Sungmin Park两人在研究了啄木鸟的头部结构后,提出应用此方法进行机械防震。目前,二人仍在对此进行研究。

三.未来前景

减震缓冲技术在高精尖技术中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解决好振动和冲击问题,对于高精密技术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减震器和缓冲器会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未来的减震系统将不仅仅只有减震器,而且会将是有可控减震器、振动传感器、控制中枢组成的闭环系统。

日本的日立公司研制的电磁减震器是由传感器、电子控制器、圆筒型线性电动机和弹簧液压减震器四大部分组成的有源悬架系统。加速度传感器用来检测路面凹凸不平的程度,输送给电子控制器,发出指令控制线性电动机产生与减震运动方向完全相反的反作用力运动行程,从而达到减震的目的。

美国博斯公司研制的动力-发电减震器与日本日立所研制的电磁减震器的不同点是取消了弹簧液压减震器, 完全由线性电动机电磁系统组成电磁减震器,不仅进一步简化了系统的结构, 而且可在正常行驶工况下, 具有发电功能[21]。四.总结

本文对减震缓冲技术进行了综述,简单的概括了减震器和缓冲器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和未来前景。减震防冲击技术将是21世纪的一个热门问题,人们在追求高质量、高精度、高技术含量的道路上,必然要将振动冲击问题解决好。未来通过自调整的减震器技术,减小甚至消除振动将变为现实。

参考文献

[1] 范春英,张国田等.液压机械式钻柱减震器的研制[J].石油机械,2009,37(9):68-73.

[2] 李鹏,李永建,王瑞林. 大口径狙击步枪液压缓冲器优化分析[J].先进制造技术,2006,25(6):39-47.

[3] Singiresu S.Rao著,李欣业,张明路编译.机械振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 杨忠敏.减震器的演变[J].汽车运用(月刊),2004,4:18.

[5] 晁黎明.液压缓冲器在拖动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J].机械与电气,2011,7:51-52.

[6] 周政,何忠韬.多孔式液气缓冲器单自由度动力学分析[J].铁道车辆,2011,49(5):11-13.

[7] 刘婕,李辉,沈虹滨.汽车减震油的研制[J].合成润滑材料,2009,36(3):9-11.

[8] 周光强,杨丽娜,杨爱军,孙中战.弹性胶泥特性及其缓冲器的研究进展[J].有机硅材料,2011,25(1):40-43.

[9] J Rabinow.The Magnetic Fluid Clutch[J].ATEE Trans,1948,67:1308-1315.

[10]M.J.L. Boada;J.A. Calvo;B.L. Boada and V. Díaz.Modeling of a 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 by recursive lazy learn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Mechanics,2011,46(3):479-485.

[11]Youngwook P.Seo;Hyoung Jin Choi;Yongsok Seo.Analysis of the flow behavior of electrorheological fluids with the aligned structure reformation[J].Polymer,2011,52(25):5695-5698.

[12]Thomas C.Halsey.Electrorheological Fluids[J].Science

Magazine,1992,258(5083):761-766.

[13]J.D.Carlson,D.M.Catanzarilte,https://www.wendangku.net/doc/162917245.html,mercial

Magneto-rheologieal Fluid Devices[C].Proc.5th Int.Conf on ER Fluid,MR fluid and Assoc.Tec.,w.A.Bullough,Ed.World

Scientific,Singapore,1995:20-28.

[14]G.M.Kamath,et al.Analysis and Testing of A Model-Scale Magnetorheological Fluid Lag Mode damper[C].53rd Annual Forum of the American Helicopter Society,Virgina Beach,VA,1997:1325-1335.

[15]Jr B F Spencer,S J Dyke,M K Sain,et al.Pjenomenological model for 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s[J].Eng.Mechanics,1997,123(3):230-238. [16]L Pang,GM Kamath,NM Wereley.Dynamic characterization and analysis of 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 behavior[J].SPIE,1998,3227:284-302.

[17]Thomas,M Marksmeier,L.Wang Eric and Faramarz Gordaninejad.An Electro-rheological Grease Shock Absorber[J].SPIE,1998,3327:242-250.

[18]祝世兴,田静,金平,秦岩.磁流变减震器结构及控制算法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8,36(5):111-113.

[19]朱华.可控悬架用电流变减震器[J].研究与开发,2009.1:53-54.

[20]Yoon SH;Park S.A mechanical analysis of woodpecker drumming and its application to shock-absorbing systems[J].Bioinspiration & Biomimetics,2011,6(1).

[21]吴正权.颠覆传统的未来型电磁减震器[J].摩托车信息,2007,14.

电子设备的隔振技术及减振器选型

电子设备的隔振技术及减振器选型 1、概述 电子设备受到的机械力的形式有多种,其中危害最大的是振动和冲击,它们引起的故障约占80%。它们造成的破坏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是强度破坏:设备在某一激振频率下产生振幅很大的共振,最终振动加速度所引起的应力超过设备所能承受的极限强度而破坏;或者由于冲击所产生的冲击应力超过设备的极限强度而破坏。其二是疲劳破坏:振动或冲击引起的应力虽远低于材料的强度,但由于长时间振动或多次冲击而产生的应力超过其疲劳极限,使材料发生疲劳损坏。系统的振动特性受三个参数的影响,即质量、刚度和阻尼。对于电子设备的振动和冲击隔离来说,隔振系统的质量一般是指电子设备的质量,而刚度和阻尼则由设备的支撑装置提供。在机械环境的作用下,尤其是在舰船、坦克、越野车辆、飞机等运载工具中,设备及其内部的电子器件、机械结构等都难以承受振动冲击的干扰。 表1各种运载工具振动、冲击和离心加速度参数 2

为了减少或防止振动与冲击对电子设备的影响,通常采取两种措施:a) 通过材料选用和合理的结构设计,增强设备及元器件的耐振动耐冲击能力;b) 在设备或元器件上安装减振器,通过隔离振动与冲击,有效地减少振动与冲击对电子设备的影响。 2、隔振技术 2.1 隔振 隔振就是通过在设备或器件上安装减振装置,隔离或减少它们与外界间的机械振动传递。 在电子设备与基础之间安装弹性支承即减振器,以减少基础的振动对电子设备的影响程度,使电子设备能正常工作或不受损坏;这种对电子设备采取隔离的措施,称为被动隔振。一般情况下,仪器及精密设备的隔振都是被动隔振。 被动隔振系数: 振动来自基础,其运动用U=U o Si n(? t)表示,也是周期振动。被动隔振也可用隔振系数n表示其隔振效果,它的含义是被隔离的物体振幅与基础振幅之比(或是振动速度幅值、加速度幅值的比值) ,可用下式计算: n = X。/ U O ={[1+4 E 2(f / f o) 2 f / f o) 2 ] 2 + 4 2(f/f o) 2} °'5 (1) 式中X O——物体的垂向振幅(m); U o——基础的垂向振幅(m)。 式中f――振动力的频率(H z); f o――隔振系统的固有频率(H Z); k——隔振器的刚度(N/ m);

结构消能减震技术

结构消能减震技术1、结构消能减震的基本概念 地震发生时地面震动引起结构物的震 动反应,地面地震能量向结构物输入。结构物接收了大量的地震能量,必然要进行能量转换或消耗才能最后终止震动反应。 消能减震技术是将结构的某些构件设 计成消能构件,或在结构的某些部位装设消能装置。在风或小震作用时,这些消能构件或消能装置具有足够的初始刚度,处于弹性状态,结构具有足够的侧向刚度以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当出现大风或大震作用时,随着结构侧向变形的增大,消能构件或消能装置率先进入非弹性状态,产生较大阻尼,大量消耗输入结构的地震或风振能量,使主体结构避免出现明显的非弹性状态,且迅速衰减结构的地震或风振反应(位移、速度、加速 度等),保护主体结构及构件在强地震或大风中免遭破

坏或倒塌,达到减震抗震的目的消能部件(消能构件或消能装置及其连接件)按照不同“构件型式”分为消能支撑、消能剪力墙、消能支承或悬吊构件、消能节点、消能连接等。消能部件中的消能器(又称阻尼器)分为速度相关型如黏滞流体阻尼器、黏弹性阻尼器、黏滞阻尼墙、黏弹性阻尼墙;位移相关型如金属屈服型阻尼器、摩擦阻尼 器等,和其它类型如调频质量阻尼器 TMD)、调频液体阻尼器(TLD)等。采用消能减震技术的结构体系与传统抗震结构体系相比, 具有大震安全性、经济性和技术合理性。 技术指标:建筑结构消能减震设计方案, 应根据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场地条件、建筑结构方案和建筑使用要求,与采用抗震设计的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 可行性的对比分析后确定。采用消能减震技术结构体系的计算分析应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进行,设计安装做法应遵循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建筑结构消能减震(振)设计》09SG610-2,其产品应符合《建筑消能阻尼器》JG/T209 的规定。

减震缓冲技术

减震缓冲技术发展综述 姓名:尚兴超 学号:511011503 指导老师:梁医 一.概述 机械振动、冲击问题广泛存在于工程机械[1]、汽车机械、建筑机械、船舶机械、航空航天、武器领域[2]等,减振器和缓冲器主要是用于减小或削弱振动或冲击对设备与人员影响的一个部件。它起到衰减和吸收振动的作用。使得某些设备及人员免受不良振动的影响,起到保护设备及人员正常工作与安全的作用,因此它广泛应用于各种机床、汽车、摩托车、火车、轮船、飞机及坦克等装备上。 振动问题的基本方程为: ()e sin n t d x A t ζωωφ-=+ 从方程中可以看出,系统振动幅值的衰减与阻尼系数大小ζ有关[3],也就是说,震动产生的能量将会被阻尼所吸收。减震器和缓冲器就是基于此原理而设计的。 二.发展历史 世界上第一个有记载、比较简单的减震器是1897年由两个姓吉明的人发明的。他们把橡胶块与叶片弹簧的端部相连,当悬架被完全压缩时,橡胶减震块就碰到连接在汽车大梁上的一个螺栓, 产生止动。1898年,第一个实用的减震器 由一个法国人特鲁芬特研制成功并被安装到摩托赛车上。他将前叉悬置于弹簧上,同时与一个摩擦阻尼件相连,以防止摩托车的振颤。1899年,美国汽车爱好者爱德华特·哈德福特将前者应用于汽车上。后来,又经历了加布里埃尔减震器、平衡弹簧式减震器和1909年发明的空气弹簧减震器。空气弹簧减震器类似于充气轮胎的工作原理,它的主要缺点是常常产生漏气。 1908年法国人霍迪立设计了第一个实用的液压减震器。其原理是液流通过小孔时产生的阻尼现象。20世纪60年代,通用公司麦迪逊工程师研制了把螺旋弹簧、液压减震器和上悬架臂杆组成的麦迪逊减震器,其体积比较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4]。 三.研究现状 液压缓冲器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减震缓冲装置,其结构简单,运行平稳。

第十章.阻尼减振降噪技术

第十章.阻尼减振降噪技术 A、教学目的 1.隔振及其原理(C:理解) 2.阻尼降噪及其原理(C:理解) 3.阻尼降噪的量度(B:识记) 4.阻尼材料和结构的特性及选用(B:识记) B、教学重点 隔振原理、阻尼降噪原理及其量度、阻尼材料和结构的特性及选用。 C、教学难点 阻尼降噪原理及其量度、阻尼材料和结构的特性及选用。 D、教学用具 多媒体——幻灯片 E、教学方法 讲授法 F、课时安排 2课时 G、教学过程 声波起源于物体的振动,物体的振动除了向周围空间辐射在空气中传播的声(称”空气声”)外,还通过其相连的固体结构传播声波,简称“固体声”,固体声在传播的过程中又会向周围空气辐射噪声,特别是当引起物体共振时,会辐射很强的噪声。 振动除了产生噪声干扰人的生活、学习和健康外,特别是1~100Hz的低频振动,直接对人有影响。长期暴露于强振动环境中,人的机体将受到损害,机械设备或建筑结构也会受到破坏。 对于振动的控制应从以下两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对振动源进行改进以减弱振动强度;二是在振动传播路径上采取隔振措施,或用阻尼材料消耗振动的能量并减弱振动向空间的辐射。从而,直接或间接地使噪声降低。 一. 振动对人体的危害 从物理学和生理学角度看,人体是一个复杂系统。如果把人看作一个机械系统。 振动的干扰对人、建筑物及设备都会带来直接的危害。振动对人体的影响可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全身振动是指人直接位于振动体上时所受的振动;局部振动是指手持振动物体时引起的人体局部振动。可听声的频率范围为20~20000 Hz,而人能感觉到的振动频率范围为1~100 Hz。振动按频率范围分为低频振动(30Hz以下)、中频振动(30-100Hz)和高频振动(100 Hz以上)。 实验表明人对频率为2—12 Hz的振动感觉最敏感。对于人体最有害的振动频率是与人体某些器官固有频率相吻合(即共振)的频率。这些固有频率是:人体在6 Hz附近;内脏器官在8Hz附近;头部在25 Hz;神经中枢则在250Hz左右。低于2Hz的次声振动甚至有可能引起人的死亡。人对振动反应的敏感度按频率和振幅大小,大致分为6个等级,见图10-1。(P203) 振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损害或影响振动作业工人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干扰居民的正常生活,还影响或损害建筑物、精密仪群和设备等。根据人体对某种振动刺激的主观感觉和生理反应的各项物理量,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一些国家推荐提出了不少标准,主要包括局部振动标准(ISO5349-1981, P203)、整体振动标准(ISO2631-1978, P204)和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 P205)。

浅述消能减震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浅述消能减震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摘要:地震是一种突发性的破坏性极强的自然灾害,罕遇的大地震会给建筑物及构筑物造成极大的破坏,造成极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而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区,特大地震也时有发生,如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所以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防止地震作用下建筑物的破坏就显得尤其重要。结构被动控制[1]中的耗能减震技术由于技术相对成熟,施工方便,减震效果明显等特点广泛用于多高层建筑抗震的设计和加固中。本文简单论述了消能减震的原理,重点介绍了各种消能减震设备的特点及其设计方法,为消能减震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1. 概述 地震是一种突发性的破坏性极强的自然灾害,罕遇的大地震不仅会直接给建筑物及构筑物造成极大的破坏,同时也会造成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发生,造成极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而我国恰恰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如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都是史无前例的特大地震灾害,给人们带来了极其巨大的痛苦。所以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是关系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大事,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特别是在我国的震区。 传统的结构抗震设计[2]主要致力于保证机构自身具有一定的强度、刚度和延性,以满足一定的抗震设计要求。事实表明,在大震作用下结构主体经常会产生不可修复的损伤甚至破坏,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难以接受的。这种仅靠自身性质抗震的结构在地震作用中处于被动受力状态,因此是一种消极的抗震方式。为使结构更有效地抵抗地震作用,以隔震、减震为技术特点的技术逐渐发展起来,并且许多设备都以在现实结构特别是地震区建筑和超高层建筑中广泛的应用。 结构控制理论按是否需要外部施加能量分为主动、半主动和智能控制及被动控制。而被动控制主要可分为隔震技术、消能减震技术和吸震减震技术。隔震技术[3]是在结构物地面以上部分的底部设置隔震层,使之与固结于地基中的抵触顶面分开,限制地震动向结构物的传递,如橡胶支座隔震和滚子隔震等。隔震结构主要用于基本规则的低层和多层建筑;吸震技术[4]是在主体系统上加附加子系统,以减少主体结构的震动,如调谐质量阻尼器TMD或调谐液体阻尼器TLD。吸震系统主要应用于大跨结构及超高层抗风中;消能减震技术[5]是在结构中设置非结构的耗能元件(耗能器或阻尼器),结构振动使耗能元件在被动的往复运动中耗散结构的振动能量,减轻结构的动力反应。这比传统的依靠结构本身延性耗能显然是更近了一步,耗能元件一般不改变结构的形式,也不需要外部能量的输入。耗能减震技术由于技术相对成熟,施工方便,设备制造相对容易,减震效果明显等特点使之广泛用于多高层建筑抗震的设计和加固[6]中。它也是本文的重点论述对象。 2. 消能减震技术的原理 消能减震结构体系是一种较新的抗震结构体系,是把一些非承重构件(如支

Web缓存技术概述

Web缓存技术概述 [日期:2006-05-31] 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王世克吴集金士尧 摘要WWW是互联网上最受欢迎的应用之一,其快速增长导致网络拥塞和服务器超载,缓存技术被认为是减轻服务器负载、降低网络拥塞,减少客户访问延迟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首先描述了Web缓存系统的基本要素及理想属性,然后介绍目前围绕Web缓存技术已经开展的研究,最后讨论Web缓存技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字WWW 缓存技术代理 1 引言 WWW是互联网上最受欢迎的应用之一,其快速增长造成网络拥塞和服务器超载,导致客户访问延迟增大,WWW服务质量问题日益显现出来。缓存技术被认为是减轻服务器负载、降低网络拥塞、增强WWW可扩展性的有效途径之一,其基本思想是利用客户访问的时间局部性(Temporal Locality)原理,将客户访问过的内容在Cache中存放一个副本,当该内容下次被访问时,不必连接到驻留网站,而是由Cache中保留的副本提供。 Web内容可以缓存在客户端、代理服务器以及服务器端。研究表明,缓存技术可以显著地提高WWW性能[1][2],它可以带来以下好处: (1)减少网络流量,从而减轻网络拥塞; (2)降低客户访问延迟,其主要原因有:①缓存在代理服务器中的内容,客户可以直接从代理获取而不是从远程服务器获取,从而减小了传输延迟;②没有被缓存的内容由于网络拥塞及服务器负载的减轻而可以较快地被客户获取; (3)由于客户的部分请求内容可以从代理处获取,从而减轻了远程服务器负载; (4)如果由于远程服务器故障或网络故障造成远程服务器无法响应客户请求,客户可以从代理中获取缓存的内容副本,使得WWW服务的鲁棒性(Robustness)得到了加强。Web缓存系统也会带来以下问题: (1)客户通过代理获取的可能是过时的内容; (2)如果发生缓存失效,客户的访问延迟由于额外的代理处理开销而增加。因此在设计W eb缓存系统时,应力求做到Cache命中率最大化和失效代价最小化; (3)代理可能成为瓶颈。因此应为一个代理设定一个服务客户数量上限及一个服务效率下限,使得一个代理系统的效率至少同客户直接和远程服务器相连的效率一样。

操作系统习题及答案五

习题五设备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操作系统中,用户在使用I/O设备时,通常采用()。 A.物理设备名 B.逻辑设备名 C.虚拟设备名 D.设备牌号 2、操作系统中采用缓冲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增强系统()的能力。 A.串行操作 B. 控制操作 C.重执操作 D.并行操作 3、操作系统采用缓冲技术,能够减少对CPU的()次数,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A. 中断 B.访问 C. 控制 D. 依赖 4、CPU输出数据的速度远远高于打印机的打印速度,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可采用()。 A.并行技术 B.通道技术 C.缓冲技术 D.虚存技术 5、引入缓冲技术是为了(). A.提高设备利用率 B.提高内存接口 C.扩充相对地址空间 D.提高CPU和I/O设备之间交换信息的速度 6、通道是一种()。 A.I/O端口 B.数据通道 C.I/O专用处理机 D.软件工具 7、设备管理的主要程序之一是设备分配程序,当进程请求在内存和外设之间传送信息时, 设备分配程序分配设备的过程通常是()。 A、先分配设备,再分配控制器,最后分配通道 B、先分配控制器,再分配设备,最后分配通道 C、先分配通道,再分配设备,最后分配控制器 D、先分配通道,再分配控制器,最后分配设备 8、下列描述中,不是设备管理的功能的是()。 A.实现外围设备的分配与回收B.缓冲管理与地址转换 C.实现按名存取D.实现I/O操作 9、用户编制的程序与实际使用的物理设备无关是由()功能实现的。 A.设备分配B.设备驱动C.虚拟设备D.设备独立性 10、SPOOLing技术利用于()。 A.外设概念 B.虚拟设备概念 C.磁带概念 D.存储概念 11、通过硬件和软件的功能扩充,把原来独立的设备改造成能为若干用户共享的设备,这种 设备称为()。 A.存储设备B.系统设备 C.用户设备D.虚拟设备 12、采用SPOOLing技术的目的是()。 A、提高外设和主机的利用率 B、提高内存和主机效率 C、减轻用户编程负担 D、提高程序的运行速度 13、假脱机技术一般不适用于()。 A、分时系统 B、多道批处理系统 C、网络操作系统 D、多处理机系统

海上钻机减震阻尼装置

海上钻机减震阻尼装置 发表时间:2019-12-16T13:35:51.437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21期作者:王立晗 [导读] 海上钻机减震阻尼装置,装置主要由底座、铰链、弹簧、拉簧组成,在钻机后侧使用铰链将底座与钻机相连 一.概述 海上钻机减震阻尼装置,装置主要由底座、铰链、弹簧、拉簧组成,在钻机后侧使用铰链将底座与钻机相连,在钻机前侧使用弹簧、拉簧组合的方式将底座与钻机相连,本装置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缓冲减震效果好,可有效减小海上钻探施工过程中因涌浪、潮汐等不利条件对钻机产生的上顶下压作用的影响。 二. 海上钻机减震阻尼装置发明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海洋勘察在新一轮沿海大开发中的作用也更加突出,一大批跨海大桥工程,海上风电工程、港口与近海工程已经被提上日程,海上勘察项目也随之增多。 传统的海上钻探作业是将钻机的底座采用刚性连接的方式固定在船舶施工平台上,因海上风大浪急、潮汐涨落、海流复杂多变,施工船起伏晃动剧烈,施工条件极为恶劣。钻机在钻进过程中受施工船起伏晃动的影响,钻杆连同钻机上下往复运动,使得钻机更加频繁的发生上顶下压作用,引起钻压变化,影响钻机钻进的效率,同时也极大的损耗钻杆、钻具、钻机内部零部件,降低钻杆、钻具、钻机的使用寿命,产生操作上的安全隐患,甚至导致无法钻进而被迫停工,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海上天气又复杂多变的,每一天的施工时间都非常宝贵,为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保证钻机在施工期间可靠持续运行,在这样的背景下克服现有技术缺点,经过反复摸索与实践,设计了海上钻机减震阻尼装置,该装置使得钻机与底座之间为弹性连接,钻机在钻进过程中出现上顶下压时,由于弹性软连接对钻机起到了缓冲减震,减小海上涌浪起伏等不利条件对钻探施工的影响。 三. 海上钻机减震阻尼装置工作原理 海上钻机减震阻尼装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装置主要包括底座、铰链、弹簧、拉簧等几个部分,底座使用铰链、弹簧、拉簧组合的方式与原有钻探钻机进行连接。其中底座使用16#国标槽钢进行焊接制造,使用时将底座直接固定在海上平台上。钻机尾端使用铰链将底座与钻机相连接,在钻机前端不固定的情况下,钻机与底座可绕铰链旋转,实际效果如图2所示。 在钻机前端左右两侧各布置一个弹簧与拉簧,共计4个弹簧和拉簧,弹簧规格为2吨,拉簧规格为800公斤。弹簧与拉簧用以提供竖直方向上的约束,如图3所示,当钻机在施工过程出现上顶下压现象时,钻机上顶产生的冲击可经由拉簧缓冲再传到钻杆上,减小对钻杆钻具的影响,降低钻杆钻具的磨损。而钻机下压时产生的冲击可经由弹簧的缓冲再传到的钻机本身,避免了钻机直接冲击平台而发生的零部件损耗。在弹簧与底座、钻机的连接部位设置定位销,避免因装置上下升降剧烈,导致弹簧脱钩的情况出现。概括的说,当钻机在钻进过程中发生上顶下压现象时,装置中的弹簧与拉簧的协同组合发挥作用,对钻机钻进过程中的冲击做反向缓冲减震,达到上拉下弹的效果,减小对钻杆、钻具、钻机零部件的损耗。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施工海况条件以及弹簧、拉簧的拉弹应力消散情况对弹簧、拉簧拉弹力进行动态调节,保证钻机与底

绘图的双缓冲技术

绘图的双缓冲技术 简介 幸运的是当编写一个典型的Windows 窗体程序时,窗体和控件的绘制、效果等操作是不需要特别加以考虑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通过使用.Net 框架,开发人员可以拖动一系列的控件到窗体上,并书写一些简单的与事件相关 联的代码然后在IDE中按F5,一个完完全全的窗体程序就诞生了!所有控件都 将自己绘制自己,窗体或者控件的大小和缩放都调整自如。在这里经常会用到的,且需要引起一点注意的就是控件效果。游戏,自定义图表控件以及屏幕保 护程序的编写会需要程序员额外撰写用于响应Paint 事件的代码。 本文针对那些Windows 窗体开发人员并有助于他们在应用程序编制过程中使用简单的绘图技术。首先,我们会讨论一些基本的绘图概念。到底谁在负责 进行绘制操作?Windows 窗体程序是如何知道何时该进行绘制的?那些绘制代码究竟被放置在哪里?之后,还将介绍图像绘制的双重缓冲区技术,你将会看 到它是怎样工作的,怎样通过一个方法来实现缓存和实际显示的图像间的交替。最后,我们将会探讨”智能无效区域”,实际就是仅仅重绘或者清除应用程序 窗体上的无效部分,加快程序的显示和响应速度。希望这些概念和技术能够引 导读者阅读完本文,并且有助于更快和更有效的开发Windows 窗体程序。 Windows 窗体使用GDI+图像引擎,在本文中的所有绘图代码都会涉及使用托管的.Net 框架来操纵和使用Windows GDI+图像引擎。 尽管本文用于基本的窗体绘图操作,但是它同样提供了快速的、有效的且 有助于提高程序性能的技术和方法。所以,在通读本文之前建议读者对.Net框 架有个基本的了解,包括Windows 窗体事件处理、简单的GDI+对象譬如Line,Pen和Brush等。熟悉Visual Basic .Net或者C#编程语言。 概念 Windows 应用程序是自己负责绘制的,当一个窗体”不干净”了,也就是 说窗体改变了大小,或者部分被其它程序窗体遮盖,或者从最小化状态恢复时,程序都会收到需要绘制的信息。Windows把这种”不干净”状态称为”无效的(Invalidated)”状态,我们理解为:需要重绘,当Windows 窗体程序需要重 绘窗体时它会从Windows消息队列中获取绘制的信息。这个信息经过.Net框架 封装然后传递到窗体的PaintBackground 和Paint 事件中去,在上述事 件中适当的书写专门用于绘制的代码即可。 简单的绘图示例如下: using System;

隔振与阻尼的关系

隔振与阻尼的关系 隔振是利用振动元件间阻抗的不匹配,以降低振动传播的措施。隔振技术常应用在振动源附近,把振动能量限制在振源上,不向外界扩散,以免激发其他构件的振动;也应用在需要保护的物体附近,把需要低振动的物体同振动环境隔开,避免物体受振动的影响。采取隔振措施主要是设计合适的隔振器。隔振的原理是把物体和隔振器(主要是弹簧)系统的固有频率设计得比激发频率低得多(至少低3倍);但对高频振动要注意把隔振器的特性阻抗设计得与连结构件的特性阻抗有很大变化(至少差3倍)。为此,隔振器如用钢丝弹簧,还要垫上橡皮、毛毡等作的垫子。在隔振器的设计中,还应该考虑阻尼的作用。对启动过程中变速的机械,设计隔振器时应加阻尼措施,以免经过共振频率时振动过大。 阻尼是通过粘滞效应或摩擦作用把振动能量转换成热能而耗散的措施。阻尼能抑制振动物体产生共振和降低振动物体在共振频率区的振幅,具体措施就是提高构件的阻尼或在构件上铺设阻尼材料和阻尼结构。如近年来研制成的减振合金材料,具有很大的内阻尼和足够大的刚性,可用于制造低噪声的机械产品。另外,在振动源上安装动力吸振器,对某些振动源也是有效的降低振动措施。对冲击性振动,吸振措施也能有效地降低冲击激发引起的振动响应。电子吸振器是另一种类型的吸振设备。它的吸振原理与上述隔振、阻尼不同,它是利用电子设备产生一个与原来振动振幅相等、相位相反的振动,来抵销原来振动以达到降低振动的目的(见有源降噪)。 隔振和阻尼的关系一般情况下,隔振设备和阻尼设备的功能是差不多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在选型的时候,一定要挑选合理的平衡点。 阻尼的作用 1 / 2

单纯从隔振观点来说,阻尼的增加会降低隔振效果,但是在机器的实际工作过程中,外界的激励,除简谐型外还可能包含一些不规则的冲击,由于冲击会引起设备较大振幅的自由振动,增加阻尼的目的就是能使自由振动很快消失,尤其是当隔振对象在起动及停车而经过共振区时,阻尼就显得更加重要。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消能减震技术应用综述(一)

消能减震技术应用综述(一) 摘要:从目前结构消能减震技术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在实际设计中这些方法的原理和构造方式。 关键词:基础隔振结构消能减震调谐质量阻尼器 0引言 基础隔振与结构隔振是目前消能减震技术应用的最广泛,效果最好的方法。其中基础隔振是主动减震,而结构减震是被动隔振。结构消能减震技术属于结构减震控制中的被动控制。1基础隔振技术 1.1液压质量(HMS)控制系统。系统使用适用范围是底层柔性建筑,底层柔性建筑虽然能满足底层大空间的要求,但由于在地展中,柔性底层往往变形过大而导致结构破坏,其抗震性能较差,因此,提出采用结构控制的方法来改善此类建筑的抗震性能。HMS系统主要由液压缸、活塞和管路等组成,其安装在单层框架上,见图1。由图1可知,当框架受地面运动而产生振动时,由活塞推动液体,使管路中的液体和质量块随之振动,由于框架的一部分振动能里传递给了液体和质块,从而减小了框架结构的振动。HMS系统中液体的压缩性必须考虑,并建立了考虑液体压缩性的HMS系统的“弹性”计算分析模型,由“弹性”模型可得到结构和HMS系统组成的控制抗震建筑新体系。 1.2叠层橡胶支座基础隔震。叠层橡胶支座基础隔震建筑地震反应分析的常用力学模型有层间剪切模型、层间剪弯模型、层间扭转模型及空间杆系模型等,其中应用最多的是层间剪切模型。当利用层间剪切模型分析基础隔震建筑的动力响应时,首先需要将柔性隔震层的复杂滞回特性简化为可用于数值分析的恢复力模型。 2结构的消能减震技术1] 2.1摩擦阻尼器。摩擦耗能器是一种耗能性能良好、构造简单、造价低、制作方便的减振装置。普通摩擦耗能器其构造如图2所示,通过开有狭长槽孔的中间钢板相对于上下两块铜垫板的摩擦运动而耗能,调整螺栓的紧固力可改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试验结果表明:滑动摩擦力与螺栓的紧固力成正比;其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差较小,但滑动摩擦力的衰减较大,达到30%,其原因是由螺栓松动引起的;滞回曲线表现出良好的刚塑性性能。 由摩擦滑动节点和4根链杆组成,摩擦滑动节点由钢板通过高强螺栓连接而成,耗能器的起滑力由节点板间的摩擦力控制,可在钢板之间夹设摩擦材料或是对接触面做处理来调节摩擦系数,通过松紧节点栓来调节钢板间的摩擦力,四周的链杆起连接和协调变形的作用。当支撑外力不能克服最大静摩擦力时,耗能器不产生滑动;当外力能够克服最大静摩擦力时,耗能器产生滑动并通过摩擦做功耗能。试验结果表明:Pall摩擦耗能器的工作性能稳定,耗能能力强。 2.2软钢阻尼器。软钢阻尼器是结构被动控制中耗能减震装置的一种,在地震或风振时,通过软钢发生塑性屈服滞回变形而耗散输入结构中的能量,从而达到减震的目的。在其内核钢支撑和外包层(钢管、钢筋混凝土或钢管混凝土)之间形成无粘结滑移界面,防止内核钢支撑在压力作用下屈曲,从而获得丰满的滞回曲线。该阻尼器具有方便耐用、滞回耗能性能良好的特点,逐渐得到工程界的广泛认可。 2.3铅阻尼器。铅橡胶复合阻尼器的构造主要是由薄钢板、橡胶、铅、挤压头、连接板及保护层所组成。薄钢板、橡胶、连接板中央预先留有圆孔,并通过高温高压硫化为一体,铅在硫化后通过挤压灌入预留孔中。薄钢板可经特殊处理以提高阻尼力和屈服后刚度。

(完整word版)建筑消能减震-阻尼器

一、消能减震结构的发展与应用: 利用阻尼器来消能减震并不是什么新技术,在航天航空、军工枪炮等行业中早已得到应用。从20世纪70年代后,人们开始逐步地把这些技术专用到建筑、桥梁、铁路等工程中。 在美国,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东西两个地震研究中心等单位做了大量试验研究,发表了几十篇有关论文。90年代美国科学基金会和土木工程协会组织了两次大型联合,给出了权威性的试验报告,供工程师参考。 在我国,1997年,沈阳市政府大楼的抗震加固中首次采用了摩擦耗能装置,其后北京饭店、北京火车站和北京展览馆等多座建筑中应用消能减震技术。 在日本,目前已有超过100多栋的建筑物采用消能减震技术。 现代高层建筑日益增多,结构受地震和风振影响十分明显,减小结构所受的地震和风振反应,成为结构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消能减震阻尼器,通过增加结构阻尼,耗散结构的振动能量来达到减小结构所受振动。 (1)“阻尼”是指任何振动系统在振动中,由于外界作用或系统本身固有的原因引起的振动幅度逐渐下降的特性,以此一特性的 量化表征。 (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中: 2.1.1 高层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住宅 建筑和房屋高度大于24米的其他高层民用建筑。

(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中: 3.1.2建筑高度大于1OO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二、阻尼器耗能减震原理: 耗能减震的原理可以从能量的角度来描述。 传统结构:Ei =Er+Ed+Es 耗能结构:Ei =Er+Ed+Es+Ea Ei为地震时输入结构的总能量; Er为结构在地震过程中存储的动能和弹性应变能; Ed为结构本身阻尼消耗的能量; Es为结构产生弹塑性变形吸收的能量; Ea为耗能装置消耗的能量; (其中Er为能量转换,并不是能量的消耗。) (1)传统结构中: 构件在利用其自身弹塑性变形消耗地震能量的同时,构件本身将遭到损伤甚至破坏。 (2)在消能减震结构中: 耗能(阻尼)装置在主体结构进入耗能状态前率先进入耗能工作状态,耗散大量输入结构体系的地震、风振能量,则结构本身需消耗的能量很少,主体结构反应将大大减小,从而有效地保护了主体结构,使其不再受到损伤或破坏。 三、阻尼器的种类: 阻尼器种类繁多,我国将其分为位移相关型和速度相关型。

建筑隔振消能减震技术探析(精)

浅析建筑隔振消能减震技术 1 地震的危害 建筑物除了承受竖向荷载外, 还要承担风和地震水平荷载的作用, 建筑物越高,这个水平荷载效应就越明显。我国 41%的国土、 50%以上的城市位于地震烈度 7度以上的地区, 面临的地震灾害形势非常严峻。地震是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突发性的自然灾害之一, 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很大的危害。 1.1 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1976年唐山发生的 7.8级强烈地震, 顷刻间, 百余万人口工业城市被夷为平地,造成 24.2万人死亡, 16.4万余人重伤。自 1900年有记录以来,我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 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 53%。 1.2 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自我国 1900年有记录以来,地震成灾面积达 30多万平方公里, 房屋倒塌达 700万间。 1.3 冲击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行秩序和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 唐山地震的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震后重建投资达百亿元。 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中经济损失超过 1000亿美元。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城市化使人口和财富高度密集, 强烈地震造成的伤亡和损失将越来越大, 地震后的修复和城市的复兴就越有难度, 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冲击也将更为剧烈。 2 传统抗震方法 地震造成的破坏给人类留下的烙印是深刻的。而我们结构工程师 们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建筑物抗震的研究。建造抗强烈地震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成为建筑工程领域重要的课题。为了抵御地震灾害, 通常的建筑结构设计采用的是

抗震设计,强调的是“ 抗” ,即采用“ 延性结构体系” 适当控制结构物的刚度,但容许结构构件(如梁、柱、墙、节点等等在地震时,进入非弹性状态,并且具有较大的延性,以消耗地震能量,减轻地震反映,使结构物“ 裂而不倒” 。 这种体系在很多情况下是有效的,但也存在很多局限性:首先, 由于结构物的承重构件在地震时进入非弹性状态, 对某些重要的结构物是不容许的(纪念性建筑、装饰昂贵的现代化建筑、原子能发电站等 ;其次,对于一般性建筑,当遭遇超过设防烈度地震时,由于主体结构已发生严重非弹性变形, 在地震后难以修复或在强地震中严重破坏, 甚至倒塌, 其破坏程度难以控制; 再次, 随着地震强度的增大, 结构的断面和配筋都相应增大,造成经济的“ 浪费” 。 3 隔震、消能减震 3.1 隔震与消能减震原理 隔振、减震控制的基本原理是在结构构件之间或建筑物与基础之间设置隔震、减震装置,通过隔震、减震装置的耗能特性,减小振动能量向周围环境的传递,达到减小振动对周围环境影响的目的。 3.2 隔震与减震方法 3.2.1 粘弹性阻尼结构 粘弹性阻尼结构的风洞试验、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及大量的结构分析表明,在结构中安装粘弹性阻尼器可减小风振反应和地震反应 40%~80%,可确保主体结构在强风和强震中的安全性,并使结构在 强风作用下, 结构的舒适度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西雅图哥伦比亚中心大厦起初是因为在风振的影响下,顶部几层有明显的不舒适感,安上粘弹性阻尼器后,不再有不舒适感,效果良好。若采用加大刚度的方法来获得同样的效果, 需要把现有的柱尺寸扩大一倍, 粗算价值约 800万美元,显然采用增加刚度的办法是难以接受的,而采用粘弹性阻尼器所用的试验及安装费用仅 70万美元。在北京的银泰中心也设置了粘滞阻尼器,试验结构证明有很好的减振效果。由此可见,采用粘弹性阻尼器减小建筑的风振或地震效应在经济上是相当可观的。 3.2.2 吸能减震

缓存技术

一、缓存技术 缓存技术是一种在本地存储经常访问的信息的一种技术。Web缓存在用户本地的存储设备上存储Web网页及其内容,这要比Web查询快。通过减少WAN链路和Web服务器上的传输量,缓存为ISP、企业网络及终端用户提供了以下一些好处。 1、减少WAN带宽的占用,降低成本。ISP把缓存引擎(Cache Engine)置于网络关 键点上,以提高响应时间,降低骨干网上的带宽占用需求。ISP也把缓引擎置于W AN 访问的关键点上,使其能从本地磁盘上为Web查询提供服务,而不能远距离或通过Web服务器读取信息。 在企业网中,由于Web缓存技术可以用低成本、低带宽的W AN链路服务同一个位置的用户群,从而大大降低了对带宽的占用时间。企业可以利用现有的WAN链路带宽增加用户数,并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 2、提高终端用户的效率。本地Web缓存的响应时间比WAN下载相同内容的时间快 三倍,终端用户可明显感到响应时间的加快,并可实现完整的传输。 3、安全访问控制及监测。缓存引擎为网络管理员提供了一个简单、安全的方法,通 过URL过滤机制,可加强基于站点地址的访问控制策略。 4、可操作日志记录。网络管理员能了解哪些URL被点击、每秒缓存服务多少个查询、 从缓存提取的URL的百分比是多少以及其它操作相关的统计数据。 Web缓存按以下步骤工作:1、用户访问Web网页;2、当网页传输给用户时,缓存系统存储网页并把与其相关的图文存储到本地存储设备上;3、另一个用户(或初始用户)访问此网页;4、Web缓存从本地存储器中取出网页,而不用在Internet上发送查询信息,这样就加快了下载速度,减少了W AN链路的带宽需求;5、不同的系统对保证缓存信息与源信息同步更新的方法各不相同。 IP缓存加快网络访问速度 I P超高速缓存(I P C a c h i n g)已经成为优化使用 带宽和提高网络性能的一种良好的解决方案。对最终用 户的近端所需文件频繁存储,可以降低相应的W A N或 I n t e r n e t连接的带宽需要,这样反过来又省去了或延 缓了昂贵的升级之需。因为所有通信都是以L A N的速度 传输,这同样提高了最终用户的性能。 这种缓存技术减少了W A N的数据链接流量,减轻了W e b服务器的负担,它给I S P、企业网与最终用户都带 来了显而易见的好处。 1.减小W A N的带宽从而降低了网络开销; 2.提高最终用户的效率。采用了I P缓存技术的网络,从缓存服务器中下载的回应速度要比从W A N上下载 同样的内容快3倍。

悬架用减振器设计指南

悬架用减振器设计指南 一、功用、结构: 1、功用 减振器是产生阻尼力的主要元件,其作用是迅速衰减汽车的振动,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增强车轮和地面的附着力.另外,减振器能够降低车身部分的动载荷,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目前在汽车上广泛使用的减振器主要是筒式液力减振器,其结构可分为双筒式,单筒充气式和双筒充气式三种. 导向机构的作用是传递力和力矩,同时兼起导向作用.在汽车的行驶过程当中,能够控制车轮的运动轨迹。 汽车悬架系统中弹性元件的作用是使车辆在行驶时由于不平路面产生的 振动得到缓冲,减少车身的加速度从而减少有关零件的动负荷和动应力。如果只有弹性元件,则汽车在受到一次冲击后振动会持续下去。但汽车是在连续不平的路面上行驶的,由于连续不平产生的连续冲击必然使汽车振动加剧,甚至发生共振,反而使车身的动负荷增加。所以悬架中的阻尼必须与弹性元件特性相匹配。 2、产品结构定义 ①减振器总成一般由:防尘罩、油封、导向座、阀系、储油缸筒、工作缸筒、活塞杆构成。 ②奇瑞现有的减振器总成形式:

二、设计目的及要求: 1、相关术语 *减振器 利用液体在流经阻尼孔时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和液体分子间的摩擦形成对振动的阻尼力,将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进而达到衰减汽车振动,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提高汽车的操纵性和稳定性的一种装置。 *阻尼特性 减振器在规定的行程和试验频率下,作相对简谐运动,其阻力(F)与位移(S)的关系为阻尼特性。在多种速度下所构成的曲线(F-S)称示功图。 *速度特性 减振器在规定的行程和试验频率下,作相对简谐运动,其阻力(F)与速度(V)的关系为速度特性。在多种速度下所构成的曲线(F-V)称速度特性图。 *温度特性 减振器在规定速度下,并在多种温度的条件下,所测得的阻力(F)随温度(t)的变化关系为温度特性。其所构成的曲线(F-t)称温度特性图。 *耐久特性 减振器在规定的工况下,在规定的运转次数后,其特性的变化称为耐久特性。 *气体反弹力 对于充气减振器,活塞杆从最大极限长度位置下压到减振器行程中心时,气体作用于活塞杆上的力为气体反弹力。 *摩擦力

结构消能减震技术

结构消能减震技术 1、结构消能减震的基本概念 地震发生时地面震动引起结构物的震动反应,地面地震能量向结构物输入。结构物接收了大量的地震能量,必然要进行能量转换或消耗才能最后终止震动反应。 消能减震技术是将结构的某些构件设计成消能构件,或在结构的某些部位装设消能装置。在风或小震作用时,这些消能构件或消能装置具有足够的初始刚度,处于弹性状态,结构具有足够的侧向刚度以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当出现大风或大震作用时,随着结构侧向变形的增大,消能构件或消能装置率先进入非弹性状态,产生较大阻尼,大量消耗输入结构的地震或风振能量,使主体结构避免出现明显的非弹性状态,且迅速衰减结构的地震或风振反

应(位移、速度、加速 度等),保护主体结构及构件在强地震或大风中免遭破坏或倒塌,达到减震抗震的目的。消能部件(消能构件或消能装置及其连接件)按照不同“构件型式”分为消能支撑、消能剪力墙、消能支承或悬吊构件、消能节点、消能连接等。消能部件中的消能器(又称阻尼器)分为速度相关型如黏滞流体阻尼器、黏弹性阻尼器、黏滞阻尼墙、黏弹性阻尼墙;位移相关型如金属屈服型阻尼器、摩擦阻尼器等,和其它类型如调频质量阻尼器(TMD)、调频液体阻尼器(TLD)等。采用消能减震技术的结构体系与传统抗震结构体系相比,具有大震安全性、经济性和技术合理性。 技术指标:建筑结构消能减震设计方案,应根据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

烈度、场地条件、建筑结构方案和建筑使用要求,与采用抗震设计的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 可行性的对比分析后确定。采用消能减震技术结构体系的计算分析应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进行,设计安装做法应遵循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建筑结构消能减震(振)设计》09SG610-2,其产品应符合《建筑消能阻尼器》JG/T209 的规定。 适用范围:消能减震技术主要应用于高层建筑,高耸塔架,大跨度桥梁,柔性管道、管线(生命线工程),既有建筑的抗震(或抗风)性能的改善等。 传统抗震结构体系,容许结构及承重构件(柱、粱、节点等)在地震中出现损坏结构及承重构件地震中的损坏过程,就是

分布式缓存技术方案

一、背景 在高并发的分布式的系统中,缓存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没有缓存对系统的加速和阻挡大量的请求直接落到系统的底层,系统是很难撑住高并发的冲击,分布式系统中缓存的设计是很重要的一环 使用缓存的收益: ●加速读写,缓存一般是内存操作,要比传统数据库操作要快的多 ●降低后端的负载。缓存一些复杂计算或者耗时得出的结果可以降低后端系统对CPU、 IO、线程这些资源的需求 ●本地缓存远端调用结果,减少服务间的调用,提升服务并发能力 目前问题: ●目前业务中对缓存的使用并不多,在这次直播活动中,组件性能瓶劲很多,有很大一 部分是可以通过缓存加速的 ●疫情直播活动期间,几个核心服务由于人手、改造难度问题等,最后由罗陈珑做一了 个缓存代理服务,把UC、EOMS的部分接口做了缓存代理,这些缓存本来应該由服务提供者来实现的 ●数据一致性问题,加了缓存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数据一致性的问题,发现有数据不 能及时更新 ●目前大家对缓存使用方式不太统一,有的组件使用本地JVM缓存时封装太复杂,出现 问题不好定位,清除缓存也不好做 二、目标 ●降低分布式缓存技术使用门槛,将分布式缓存框架作为微服务开发必备的脚手架,让

开发者更易使用,避免因技术门槛而放弃使用缓存 梳理核心业务,使用分布式缓存加速服务响应速度,降低服务负载 三、分布式缓存方案 3.1 @WafCacheable 缓存 3.1.1 分布式缓存和本地jvm缓存 为了提高接口能力,需要将一些频繁访问但数据更新频率比较低的放入缓存中,不要每次从数据库或其他耗时耗资源的数据源中取。使用@WafCacheable 注解,缓存过期时间可以根据数据更新频率自由设定,不设置默认为2小时。 @WafCacheable 标记的方法被拦截后,数据获取的优先级:本地jvm缓存>redis缓存> 数据源(DB、RMI、其他耗时耗资源的操作) @WafCacheable 使用场景:高频访问低频更新的数据 注意:@WafCacheable 对同一个类里的内调方法(A调B, B上加注解不生效),如果直接用this.B(),加在B上的缓存不生效,需要使用${service}.B()调用(${service}指service实例)。 3.1.2 RMI缓存 RMI(Remote Method Invocation)是指微服务提供的SDK中FeignClient方式申请的接

2021年结构消能减震技术

结构消能减震技术 欧阳光明(2021.03.07) 1、结构消能减震的基本概念 地动产生时空中震动引起结构物的震动反响,空中地动能量向结构物输入。结构物接收了年夜量的地动能量,必定要进行能量转换或消耗才干最后终止震动反响。 消能减震技术是将结构的某些构件设计成消能构件,或在结构的某些部位装设消能装置。在风或小震作用时,这些消能构件或消能装置具有足够的初始刚度,处于弹性状态,结构具有足够的侧向刚度以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当呈现年夜风或年夜震作用时,随着结构侧向变形的增年夜,消能构件或消能装置率先进入非弹性状态,产生较年夜阻尼,年夜量消耗输入结构的地动或风振能量,使主体结构避免呈现明显的非弹性状态,且迅速衰减结构的地动或风振反响(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呵护主体结构及构件在强地动或年夜风中免遭破坏或倾圮,达到减震抗震的目的。消能部件(消能构件或消能装置及其连接件)依照不合“构件型式”分为消能支撑、消能剪力墙、消能支承或悬吊构件、消能节点、消能连接等。消能部件

中的消能器(又称阻尼器)分为速度相关型如黏滞流体阻尼器、黏弹性阻尼器、黏滞阻尼墙、黏弹性阻尼墙;位移相关型如金属屈服型阻尼器、摩擦阻尼器等,和其它类型如调频质量阻尼器(TMD)、调频液体阻尼器(TLD)等。采取消能减震技术的结构体系与传统抗震结构体系相比,具有年夜震平安性、经济性和技术合理性。 技术指标:建筑结构消能减震设计计划,应根据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场地条件、建筑结构计划和建筑使用要求,与采取抗震设计的设计计划进行技术、经济可行性的比较阐发后确定。采取消能减震技术结构体系的计算阐发应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进行,设计装置做法应遵循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建筑结构消能减震(振)设计》09SG6102,其产品应合适《建筑消能阻尼器》JG/T209 的规定。 适用规模:消能减震技术主要应用于高层建筑,高耸塔架,年夜跨度桥梁,柔性管道、管线(生命线工程),既有建筑的抗震(或抗风)性能的改良等。 传统抗震结构体系,容许结构及承重构件(柱、粱、节点等)在地动中呈现损坏结构及承重构件地动中的损坏过程,就是地动能量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