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及运行机制创新研究文献综述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及运行机制创新研究文献综述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及运行机制创新研究文献综述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及运行机制创新研究文献综述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及运行机制创新研究文献综述

对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及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一直是国内外高校致力于推行的工作,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高等教育机构对学分制的改革采取了新的策略,20世纪80年代,我国高校开始推广学分制,学分制被一部分重点大学率先采用,随后部分地方院校也相继实施,可目前为止,国内高校所实施的学分制均未达到最终目标。随着学分制的全面推行,国内外学者对学分制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各高校也以期通过学分制的改革来实现实践教学模式及运行机制的创新。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学分制教育体系及教育模式较为成熟,在学分制背景下,实践教学以其极大的灵活性、实用性服务于其学术发展,并促进了教育与社会的流动,对开放的教育体制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起了重要促进作用。综合已有文献,笔者总结国外对高校实践教学的研究如下。

(一)关于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

比较典型的国外实践教学模式,即美国的社区学院以及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社区学院具有注重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分配接近1:0.8,甚至能达到1:1,技能教学注重各种能力的综合性和职业性培养。德国的双元

制是德国高等职业学院普遍实行的实践教学模式,是由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办学,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教学模式(姚永聪,2012)。“双元制”模式十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训,其理论和实践之比约为3:7或者2:8,理论教育尤其注重于实践相结合,且服从于实践需求。另外,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它是由国家框架体系下以产业为推动力量,政府、行业与学校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而进行的灵活办学、相对独立的多层次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李强、刘继平、皮智谋、任东、申晓龙,2008)。加拿大的实践教学模式为合作教育计划,是一种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在合作教育雇主机构中的工作经历结合起来的计划,通常涉及在商业、工业、政府及社会服务等领域。英国实行的“三明治”教育模式,让学生一段时间在校学习,一段时间到工厂实习以及工读交替进行的教学计划(首珩,2011)。

(二)关于国外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特点的研究

学者通过研究美国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定位、组织形式、实践内容和指导力量,发现其呈现出鲜明的社会化运作的特点,实践内容和指导己经形成了学校、政府环环相扣的成熟的模式(刘志军,2009)。德国的“双元制”、加拿大的“CBE”、英国的“资格推动型”、澳大利亚的“TAFE”等模式具有一些共同特点,实践教学围绕技术应

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来展开,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从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中各部门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刘颖、马春荣、王俊,2009)。国外高校实践教学具有一定的运作保障和社会支持特性,一是政府十分重视;二是社会各界也大力支持;三是学校积极鼓励和组织;四是家长学生主动配合和参与,呈现出“政府重视、社会参与、学校组织、家庭支持、个人实践”的全社会网络化运作的特点(韩巧霞、段兴立,2008;马奇柯,2003;胡杨、徐建军、邸可达,2007)。

(三)关于国外高校实践教学模式优势及经验的研究

国外应用型大学的实践教学在突出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具有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实践内容与科学技术同步发展,实训基地建设渠道广泛,聘请教师注重实践经验等方面的优势,我们可以借鉴其经验,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张玉纯、戴序、徐扬,2008)。学者李强等认为,国外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表现为:政府的法规政策较为完善以及资金投入的保障、教学设备的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的严密性与合理性、教学人员较高的技能素质及严格的考核制度、对学生考核的统一性、标准性、开放性(李强、刘继平、皮智谋、任东、申晓龙,2008)。不仅如此,国外实践教学注重学习和生产相结合、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创新、人

性化教学模式改革,这些经验都有利于指导我们进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王明娣,2014)。学者程建芳认为国外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学具有成功的经验,第一,面向实际,突出能力培养;第二,校企合作,给学生提供广泛的实践训练条件;第三,实践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实践经验和工程资格;第四,重新审视教育机构功能,构建应用型高等教育体系(程建芳,2007)。

二、国内研究现状

自我国高校实施学分制以来,基本都是学年学分制,即学生仍然编入自然班,有年级和班级限制,多数学校保留降、留级制度,修业年限有严格的规定,课程设置一般分为必修、限选和任选三类。因此,高校的课程设置、学分制度、教学模式等并不完善,在此背景下,我国开始关注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以期充分发挥学分制的长处,培养更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

(一)网络化与高校实践教学创新

近年来,高校教育开始越来越注重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和课堂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而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媒体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也为各高校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助力与支持。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实践教学中的最佳体现就是远程实践教学。这不仅是现代信息技术在远程开放实践中的应

用,也是教育信息化在实践教学中的具体体现(龚祥国、郑健民、刘冬旭,2014)。高校实践教学要充分整合利用好信息化的资源,一是不同学科的实践教学资源,二是要及时发布不同学科的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情况,包括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情况,使师生及时获取相关实践教学信息,并展开实践锻炼(罗芳、程中海,2012)。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结合虚拟仪器技术,构建一个基于Internet的开放性远程实践教学系统。通过这种新形式的网络交流方式来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新知识的运用能力(梁颖、苏一丹、丁宇,2012)。

(二)不同学科与高校实践教学创新

随着社会需求多元化的发展,不同领域的用人单位急需各种具备对口专业素养的应用型人才。由于不同学科间的知识体系和培养方式的不同,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也会因学科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整个社会学专业的教学实践基地运行机制构架应该以学生为实践教学对象,针对不同年级进行过渡化的培养,层层递进,让实践教学保持一个良性的运行状态。同时,还应保证政府支持和资金投入,加强政府、企业(社区)、学校三者之间的沟通和合作,不断从实践和理论的角度对社会学专业教学实践进行创新(孙中锋、程琛,2012)。

政治学与行政学的实践教学环节应该构建具有其专业特色的社会调查教学模式。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调查,通过体察民情来解构民生。这种实践教学方法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训练和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陈晓莉,2010)。经济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校应当留出充足的时间和实验空间供学生去进行实践学习。对于经济类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周银红、戴晓梅、段玲波,2010)。历史师范类学生的实践教学,应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创造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形式。除此之外,还应培养学生查阅历史文本和应用历史工具书的能力,塑造历史学专业学生最基本的专业技能(瞿州莲,2015)。针对管理类学生的实践培养,李莉学者提出了开展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合作共赢”,因地制宜地建设规范、稳定、条件优良的实践教学基地(李莉,2010)。

(三)不同层次院校的实践教学创新

在高职系统内强化院系二级管理,进行分层管理、分层控制,科学管理,提高执行力。各二级院系根据自身的特点、专业设置情况、毕业生反馈和用人单位的技能要求和知识要求来制定岗位与能力细分的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目标的建立,使目标体系在整个实践教学中起驱动作用,促使实践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李相然,王宪杰,

2010)。

本科院校结合学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实践,构建了地方本科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学校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具体措施,建立科学、合理、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实施实践教学常规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检查制度,开展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构建全面的实践教学信息采集与反馈体系(张烈平,冯兵,李德明,2013)。

高等院校基于实践育人教学体系的思路和基本构架,将高等院校实践教学设置为四大模块:基本技能模块、专业技能模块、综合技能模块和职业技能模块。同时,以这一基本构架为指导,各专业再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细化各个实践教学环节,构建符合本专业要求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育人教学体系(钟华,2010)。

民办高校教学实践体系以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为出发点,共分认知实习、社会实践、课程实践、创新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与综合训练等七大环节,各环节以具体情况又细分出不同的子环节,各专业依据自身特点构建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侧重点会略有不同,但基本上都涵盖了这一七大环节(柴文妍、章曙光、李爱兰、冯晓川、高清华,2011)。

(四)不同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实践教学创新

教育部于2006年启动了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的遴选和建设,开启了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同时也开始了对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的初步探索。

“三段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认为实践教学体系的结构由基础能力、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组成,每个模块下又分若干个实践项目。其特点是以实践能力训练为主线,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逐步靠近培养目标的实践环节体系。

“驱动—受动—调控—保障”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的结构由动力层面(教学动力体系和教学目标体系)、受动层面(教学内容体系)、调控层面(教学管理体系)和保障层面(教学保障体系)组成,这是按教学系统论的原理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

“内外一体的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认为实践教学体系的结构包括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内部要素包括实践指导教师、实践教学内容、学生和实践教学实施;外部要素包括实践教师来源、就业机制和社会实践教学机制(张耘,2012)。

“多要素综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这是一个全方位的实践教学体系,它融合了技能的层次、分类、保障及特征。将多种要素综合起来,可以清晰地看到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所包含的要素,对实践教学体系有全面的认识。

“三层次、六模块”实践教学体系。三层次:一是基础层;二是提高层;三是综合层。六模块:一是基本实验模块;二是专业技能训练模块;三是专业实习见习模块;四是科研训练模块;五是综合实习模块;六是社会实践模块。

“三体系、四层次、八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三体系包括: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成果示范体系、实践教学条件支撑体系。四层次包括:基本素质层次、基础能力层次、专业能力层次、综合训练层次。八模块包括:素质拓展模块、基础能力模块、专业实验教学模块、专业综合能力模块、工程训练模块、综合实习模块、科研训练模块和科技创新模块(程胜利,2012)。

(五)关于高校实践教学困境的研究

1.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

从我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来看,高校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一些办学者观念陈旧,不顾形势变化的需要,仍强调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把实践教学看成是偏门甚至是可有可无的东西(王静,2010)。即便开展实践教学,其重心也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仅仅是将其作为一种加深对有关理论课程理解和掌握的工具(陈善国、黄先德,2010)。

2.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缺乏

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在学生实习方面确实对学生的技能培养起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设施不完善、资金不足,甚至高校没有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基地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仅有学生短暂实习的单一职能,再加上校内外实践教学环节和内容的衔接不够紧密,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得不到系统的训练(山红红,2015)。

3.对实践教学的管理不健全

高校的实践教学管理不严,考核流于形式由于受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各高校的实践实习环节管理注重形式程序,忽略实效和质量实践教学管理。各部门管理职责不清晰增加了部门或岗位之间的摩擦、推诿、扯皮。包括实习时间较短,时间安排不合理;实践教学模式不健全,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到位;教学评价机制不科学等。

4.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当发挥的主导作用不明显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理应在实践教学中承担主要的教学任务。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所具有的认知、情感、社会等方面的特征将对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产生影响。包括教师资源缺少多样性;实践教学的内容缺乏针对性;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