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家校合作培养学生好习惯

家校合作培养学生好习惯

家校合作培养学生好习惯
家校合作培养学生好习惯

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龙岗镇吴兴小学

感谢领导给我校这样一个难得的与大家交流、学习的机会。借此机会我把我们学校在德育工作实践中,如何把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作为加强和改进学校基础工作来抓的一些做法和感受向大家汇报一下,希望领导和同仁给于批评和指导,更希望从兄弟学校学到更好的做法,使我们下一个阶段的工作开展的更扎实有效。今天我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我国著名作家巴金曾经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英国教育学家洛克也说过:“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学校的德育要对学生的一生负责,让良好的行为习惯陪伴学生度过幸福的一生,这是我们学校德育工作一贯的指导思想。基于以上认识,我校历年来重视养成教育。多年来一直不断的研究养成教育规律,把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去积极思考,寻找养成教育的新途径和新办法。经过多年来的实践,我们在学生一些行为习惯养成的培养上有了一定的做法,但是也感到“一头沉”的问题,即学校重视,家庭忽视;学校本身又偏重于校内的教育,而缺乏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和协作。这些问题,使我们认识到: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鉴于我校的实际情况,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我校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习惯培养模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即社会、家庭、学校协调一致,达到了养成教育的最佳效果。特别重视榜样的示范作用,提出“教师,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培养好习惯”的口号

我们的基本做法是:

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华东交通大学王东华先生认为:习惯的培养更多的要靠潜教育。

我们认为每个孩子都可以从他周围的成人身上找到“影子”。如果身处孩子周围的父母、老师有良好的习惯,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习惯就非常容易。我们强调全员育人,部门间教育环节间的相互衔接,高度协同。特别重视榜样的示范作用,提出“教师,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培养好习惯”的口号。

1、自我充电、促进教师角色的自我转换。教育观念对教师的教育行为起着指导和统帅作用。虽然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教育方面的知识比起大部分家长要稍胜一筹,但就如何能更好的进行家校间有效合作培养学生好习惯,还是缺乏更深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因此,我们为教师印发了好习惯材料,带领教师认真学习了《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美丽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方法总比问题多》、《家校合作论》等书籍,利用每周教师例会前的二十分钟,教师们将学习体会、收获及在工作中教育的经验教训及所感、所悟、所思进行交流,如:“好习惯比分数更重要”、“教师应养成的几个好习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要一致”、“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评价功能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回答问题的习惯培养”、“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和学生一起学会倾听”、“认真按时完成作业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在台前大胆发言的习惯”、“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培养”等。校长、德育干部、教师点评,达到互学互促、提高了教师研究水平。还通过校会、班会、国旗下讲话、板报、校园宣传栏等形式在师生中进行习惯培养的宣传,教师们在学习、交流、研讨中,树立了正确的育人观。

通过学习培训,教师们认识到教师不但是家校合作培养学生好习惯的策划者、组织者、参与者。更应是一个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家庭,服务于社会的服务者,教师的舞台不仅仅局限于三尺讲台,更要走近家长,走进家庭。教师们认识到习惯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家庭教育的指导也不是程式化的,具有

独特性,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家庭情况要有不同的指导模式。在指导过程中,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不是指挥与服从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应在交流、沟通中商量。

2、家长、教师注重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带动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定期召开家长会,开展习惯培养专题讲座,组织家长参加家长学校的培训,提高家长的认识。我们倡导父母要学会利用模仿的心理机制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模仿分为有意模仿和无意模仿,特别是无意模仿对孩子的影响更大。比如:父母见人很随和,主动打招呼问好,孩子自然也学会了待人有礼貌,这就是无意模仿的结果。相反,有的父母爱发牢骚,孩子有一点错就又打又骂,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有攻击性,遇到挫折容易发火,好争辩,以打架来解决冲突;父母喜欢说脏话、粗话,孩子潜移默化地也会受到影响。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学生的习惯,决定着教育的成败。低年级班主任刘老师在案例中写道:许多习惯的养成都需要老师言传身教、不断树立身边的榜样。为了让同学们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平时我随手捡起地上的纸屑,随手关掉不需要再开的灯,随手关上忘关的门窗——目的只是想能引起大家的注意,从而达到一定的教育效果,让学生也养成注意细微之处的卫生习惯。同时,我注意观察学生身边的榜样,谁随手捡纸了,谁随手关门了,谁去擦掉同学忘擦的黑板了……我都会及时表扬,请其他学生向他学习。慢慢的,我的“随时教育”取得了成效。我们的教室地面总是那么干净,没有任何废物、污物,桌椅总是那么整齐,学生抽屉里物品摆放总是那么有序。说起学生讲卫生,还有一个小笑话:有一次刚一下课,我们班学生第一时间冲向讲台去擦黑板,当时把任课老师吓了一大跳,虽然当时场面比较尴尬,但是我还是对那几个积极的学生报以鼓励的微笑。现在想起来,学生这种卫生习惯

还令我感动。

二、构建学生习惯养成的目标体系,加强行为训练

1、构建学生十个好习惯养成培养要求

我校学生的养成习惯着重从生活习惯—自理、学习习惯——自学、纪律礼仪习惯——自律三个方面进行培养。为了使目标体系科学,符合我校学生的特点,符合习惯养成的规律,我们深入研究,反复实践,构建了学生习惯养成目标体系,制定了1—3年级,4-—6年级“学生十个好习惯”和培养要求及方法。并每月确定一个教育主题,将习惯培养目标具体化,每周安排一个具体的训练项目。教师、家长手把手教,耐心指导,给孩子们以信心和勇气,学生的好习惯逐步形成。

2、好习惯的培养与坏习惯的矫正相结合

我们认为,在习惯培养中,应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相结合。小学阶段孩子处于成长发育中,行为习惯会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在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往往会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因此,培养良好习惯的过程,往往也是矫正不良行为习惯的过程,是个体与不良习惯做斗争的过程。

习惯的养成主要依赖行为的塑造和改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强化手段和方式,对个体的良好行为进行巩固,消除不良行为。习惯培养中我们运用了加减法(正强化和负强化),即培养好习惯用加法,矫正不良习惯用减法。

生理心理学把增强某种刺激与有机体某种反应之间的联系称为强化。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强化作用,因此对强化的控制就是对行为的控制。凡是能增强反应概率的刺激和事件都叫强化物,反之,在反应之后紧跟一个讨厌的刺激,从而导致反应率下降,则是惩罚(负强化)。在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正确地采用适合的强化(如对行为给以赞扬、肯定、欣赏、奖励等)是能促进良好习惯的形

成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的。

结合好习惯工作,学校开展评选每周一星活动,两年多中已评出了88名校级好习惯每周明星,在升国旗仪式上进行了隆重的表彰,并把明星事迹公布到学校网站上,与此同时班级评选每日一星,每月好习惯明星若干名,事迹发布到学校的宣传橱窗上,让孩子们把好习惯时刻牢记心中,树立典型,激发学生积极上进的兴趣,教育效果明显。

在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中,我们引导老师和家长如果选择消极强化时,特别要慎重,更要讲究方法,要注意时间、地点、场合、时机,要有针对性,并注意适度,尤其不能采用“破坏性批评”。我们认为,强化教育的有效性来自教育者使用强化教育的科学性。

三、家校合作培养小学生好习惯的方式与途径

多渠道、多途径的培养学生的还习惯,我们总结出了家校合作培养小学生好习惯的七种方式,两种途径。

(一)、培养方式

1、墙报、校报

学校是育人环境,它的布置具有教育意义。我们围绕培养习惯,激发兴趣,训练能力的思路,对校园的墙壁、宣传栏、绿化地带进行了整体规划,分别以习惯、兴趣、能力为主题,把教育内容和学生成长事例相结合,使墙面成为办学思想的诠释,富有教育意义。同时,我们还以板报、宣传橱窗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习惯培养宣传,表扬好习惯先进班集体、先进家庭、先进个人,宏扬好人好事,激励孩子争做好习惯明星。

2、家长开放日

通过每年召开一次的“好习惯培养”专题家长开放日,把家长请进来,向家长介绍学校教育教学的进程,学生习惯培养的状况与存在的问题,需要家长给予哪些帮助与合作,促进家校合作。我们先后

召开了“好习惯伴我成长”、“同品书香韵味共享心灵阳光”两次专题家长开放日,通过教师及家长典型发言、“家校合作培养好习惯”主题班会、(书香校园、书香家庭)读书日、亲子趣味奥运会等活动,表彰好习惯明星学生、家长、家庭,使家校合作促学生幸福成长。活动中家长之间交流互动,交流和切磋教育孩子的经验体会,互相影响,互相取长补短,从而激发和培养家长强烈的教子兴趣,提高家长关注孩子教育的热情,增强家长教子的自觉性。

3、发放行为习惯记录卡

学校制定一个行为规范表,让学生根据自己在校、在家的表现,为自己打分,家长和老师起到监督和指导的作用。这样既能客观准确的反应问题,也能给学生真实的评价与认可。有个家长在家校联系薄里这样写到:经过二三周的实践,我就发现孩子在一天天发生着改变:以前早上起床可费劲了,现在起床比我还早;以前睡觉前都是家长提醒她别忘带这个那个的,现在一问,早就收拾好了;见到楼里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也都主动问好,而且更有礼貌了,经常受到长辈的夸奖,就连“吃饭”这个老大难问题,也有明显的改进。

如果把教育比作一条长河,家庭教育便是河的源头,学校教育是通往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的桥梁。记录下孩子们成长的足迹,扩大学校与家长、社会的沟通,提高工作实效性,推动学校课题工作的深入开展。

4、联系簿

联系簿是一种教师与家长书面联系很好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和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在家中和学校这两个不同环境中习惯养成的表现是否一致,从而避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脱节。

如:高年级班主任赵老师,从接班起就在本班推行了家长联系簿,起初的目的只是为了能把孩子在校的表现及时的反映给家长,但是随着课题的推进,她发现这个联系簿还是一个培养学生好习惯的重要途

径。

班内的联系簿是这样设计的:每周五老师先在每个孩子的本上写出他一周的表现,然后由孩子带回家先写出自评,再由家长写出最后的评语。赵老师随时把学生在学校的好习惯成绩、表现,优点、缺点以及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写在小小的联系簿上反馈给家长,其他同学发现的该生的优点也可以写上去,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我们推广了赵老师的经验,很多家长把学生在家里的情况通过联系簿反馈给教师,实现家校沟通合作培养好习惯。

5、公开信

我们以“致全班学生家长书”这种公开信的形式与家长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从书信内容和回复率,可以看出教师的沟通水平和家校的融洽度明显提高。在家长的一封封回信中,洋溢着对教师的肯定与支持,也有中肯的希望与建议,学校和教师分别进行了归纳整理,把家长、学生的合理的需求与要求,及时转化为工作实施内容,受到家长们的充分肯定与欢迎,教育效果明显。

如:六年级老师用肯定的话语和中肯的希望这样写到: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我们的孩子就将走出小学校门,进入新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孩子们无论在身体还是思想上都到了一个转折时期,因此,更需要我们家校密切配合,现在,语、数、英三科已经接近复习阶段,让我们携起手来做好以下工作:(1)注意子女的思想行为变化,做好引导工作。(2)学习上要督促子女做好功课,并多安排时间复习。特别是英语,一定每天花时间帮他们听写单词,听他们朗读课文。子女的健康成长与家长的配合是分不开的,而且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此,我们对积极配合我们教育工作的家长表示衷心的感谢!

6、成长档案

我们为每个孩子建立“幸福童年”成长档案,每学年一册,每月与家长沟通一次,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发展,给每个学生提供创

造、表现、欣赏成功的机会,同时为家校提供一个记录孩子成长过程的系列平台,便于老师和家长两方面都能及时做学生工作,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优点能及时表扬,问题和不足能及时纠正,教育效果明显。

我校学生的“幸福童年”成长档案内容共分六部分。即自我介绍(主要有个人的基本情况、特长爱好等内容)、学习园地(按学科分类,如:我最优秀的作业,最满意的一次测试卷,印象深刻的问题和解决过程,阅读读物的体会,老师奖励的小红花、小奖品、竞赛活动的证书等)、快乐大本营(包括“我的作业真整洁”、“我的试卷真优秀”、“我画的画真好看”等栏目,体现学生个性特色成果)、成长果实(记载了学生一学期所获得的荣誉、成绩)、家校连线(由教师和家长共同完成,教师填写好学生在学校的各方面表现,家长看后填好“家长寄语”栏目,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各类评价(同学的悄悄话、家长的话、日常评价、学生素质报告)等内容。经过实践证明,“幸福童年”成长档案,能够客观、公正、及时、全面地记录学生好习惯成长的轨迹。同时,学生也能从中不断发现自我、反省自我、改正自我,真正地促进了学生的不断进步和健康成长,因而很受家长欢迎。许多家长反映,自从采用成长档案后,使家长不仅能了解自己子女的成长状况,孩子在家的许多坏习惯得到了纠正,密切了家校联系,架起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六年级毕业典礼上,当学生和家长接过沉甸甸的成长档案,激动的心情无法言语,很多家长感谢学校用“成长档案”记录下学生的成长足迹,为学生的幸福成长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二)、培养途径

主题活动是儿童最喜爱的教育形式,为此我校开展了“三个一”主题教育活动,家校共同开展,努力为学生营造培养习惯的平台,提供训练的载体。

1、每位学生每天掌握一个励志名言警句

要求:

A、以班级为单位,通过读书活动、课外作业、班级板报等,发动学生收集整理有积极意义和思想内容的格言警句,准备格言警句记录本,鼓励学生每天背诵一个格言、警句,并且记录在记录本上,以此鞭策学生的行为、提升学生道德修养。

B、每班按学号由一号学生开始每天将选好的励志警句工整的写在黑板的右上角,在第一节课前一分钟将含义讲解给全班的同学,班级的其他学生利用一天的闲暇时间记忆,晚间离校的时候,还是由该负责同学在门口验收每位学生的掌握情况。

C、学生处组织值周教师或值周学生按前两条要求每天对不同班级进行抽查,将抽查结果记录在每周的评比之中,还要在下周一的午读时间进行讲评。

D、每周一安排一个班级的一个同学在早会上介绍上一周本班级记忆学习的名言励志警句和感受。

2、每周讲述一个感恩故事

要求:

A、以感恩教育为主体,在开展为父母做家务,帮老师和同学做事情,为社会作奉献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在班级、在学校、或是社会上家庭里寻找感恩故事,同样要求每位学生将每周收集的感恩故事记录在记录本上。

B、班级感恩时段:每周一早会结束后,各班级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轮流将本组成员收集的最动人的感恩故事在班级讲给同学们听,使大家都受到教育。同时其他的同学讲这个感恩故事写在自己的记录本上。

C、学校感恩论坛:学校将周二的校园广播设为“感恩时空”节目,将上周汇集上来的最感人的感恩故事在全校的范围做宣讲,互通

有无,达到感动学生教育学生的目的。

D、学校感恩时段:每周一安排一个班级的一个同学在早会上要通过国旗下的讲话,广为讲述收集到学校的最感人的故事,让所有的学生都认识到父母养育之恩、教师培育之恩、他人(同学)关爱之恩。每月的第一次主题班会要以感恩为话题,每学期学校适时组织一次感恩故事演讲比赛。

对上边两项工作的落实检查我们本着坚持全员参加为目的,加大检查力度和与评比结合的原则,由学生处组织学生会的成员在周五第八节课对励志警句、感恩故事落实情况进行检查验收,(每班抽查一名学生:复述一周五个励志警句、简介本周班级一个感恩故事,每个学生要带好自己的励志警句、和感恩故事本到会议室进行验收,同时将结果记录在千分评比中,周一班级上交前一周的班级的励志警句、感恩故事的落实情况记录,由学生处装订备案)。

3、每周训练一个好习惯

好习惯是训练出来的,为此我们每月的养成好习惯活动落实的关键是通过树立榜样示范、通过训练强化、通过检查督促、通过表奖使好习惯延续持之以恒。,

以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为主要内容,围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行为习惯、做事习惯等,从训练学生养成按时完成作业、制订学习计划、学会预习、善于记忆等入手,结合学生的实际和特点我们设计了每个月的德育和智育的好习惯计划。

我校构建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习惯培养模式,经过两年的养成教育的实践,受到了家庭、社会的广泛欢迎,学校养成教育的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学生初步养成了自学、自理、自律的好习惯,我们还会扎扎实实的把这项工作开展下去,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去完善发展,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实更有成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新华小学宋国霞 二十一世纪是日益竞争激烈的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全面化。特别是对现在的孩子,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上有姥姥、老爷、爷爷、奶奶的过分溺爱,使他们养成依赖性强,意志薄弱的性格,缺乏竞争意识和责任感,他们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富裕生活。墙壁对他们是空白的。如何使在校学生学会生活、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负责,培养他们五爱、健全的人格,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已成为教育的主流意识。责任心的培养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董建华先生曾强调过:要增强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只有具备高度责任感的人才会主动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才会更加刻苦地、认真地、一丝不苟地、脚踏实地地去学习,小心谨慎地、充满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和确立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人必备的素质——责任感。除了正确的家庭教育外,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将是我们学校广大教师的首要任务之一。如何发挥学校的集体教育力量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得到健康的锻炼,在校集体中得到愉快地成长,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有责任心的、有创新意识的、能吃苦耐劳地现代好少年呢?是我们新世纪的新型的广大教师应具备的教书育人的素养。 一、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集体的目标集中反映了党和国家对新一代的期望和要求,代表了集体的方向,要让每个队员清楚地知道集体的“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远期目标”即一个优秀集体应达到的要求,这些要求不是学生一天两天能做到,但我们要让学生知道这些要求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而是通过努力之后能做到的要让学生知道在这样优秀的集体中生活、学习会感到更愉快,使学生内心对优秀集体产生渴望。“近期目标”是根据学校各部门布置的近期工作,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有组织、有目的地完成各项任务,使学生的个人奋斗目标与集体奋斗目标相一致,如学校将举行学生田径运动会,集体的目标是在本次运动会上取得较好的成绩,落实到个人的任务是每个队员在近期需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根据自己的强项有目的地自觉训练,参赛队员则在集体中选拔,这样队员们不仅为自己的健康而锻炼,更是为集体的荣誉锻炼,强烈的集体意识,能产生强大的动力,促使学生前进,促使队员和集体步调一致,促进队员的动力与集体的意志融为一体。 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 良好的人际关系,应是平等、团结、友爱、互助、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型的人际关系,这种新型的人际关系把队员组成了有机整体,使学生意识到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个人的力量很薄弱,个人的智图像大海中的一滴水那样微小,许多工作都要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完成,我们在集体活动的安排中有机地安排好学生群体,让学生通过集体成员的协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遇到困难寻求合作的能力和主动参与意识。教育学生大到国家的建设,小到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都是在与别人的交流合作中完成,作为学生应懂得尊重他人,团结同学,以谦逊的态度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民主的方式与他人合作,从小养成集体协作精神。 三、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培养学生履行义务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种养成性教育,健全的组织机构是集体最基本的建设,没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就只有个体活动而无集体管理,没有健全的组织机构,集体也不复存在;有了健全组织机构,有了机构的各种职能,有了评价的标准,有了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指人在道德活动中,对自己完成道德任务的情况持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态度而产生的情绪体验,是个性心理的主要品质,是指一个人对其所属全体的共同活动、行为规范以及他所承担的任务的自觉态度。一个社会不仅需要大批的专门人才,更需要兼具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兼具社会责任感和专业才能的人,才是民族的真正精英。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极具社会责任感的体现。那么如今的小学生的责任感究竟如何呢?我们不妨来看几个镜头。 镜头一: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忘带家庭作业,老师问他原因,他理气直壮地回答:“奶奶帮我整理书包时,没将作业本放进去,这不能怪我。” 镜头二:老师走进教室发现鸡毛掸子掉在地上,问了几遍,没有一个人承认是自己碰掉的,也没人跑去捡起来。 镜头三:学校有一个“失物招领处”,里面堆满了学生的衣物和学习用品,却没人去认领。而有一学生家长告诉我他孩子一学期丢了6根红领巾。 为什么现在的小学生这样缺乏责任感呢?究其原因,是父母、老师从小就剥夺了孩子为自己承担责任的机会,比如一学生打碎了教室的玻璃,最常见的,就是把孩子的父母叫来掏钱赔偿了事,而该学生却没受到任何惩罚。再如:学校搞少先队活动,辅导员老师精心策划组织写演讲词。在家里,一些父母只让孩子尽情享受他们的权利,却没让他们了解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学校,普遍提倡“赏识”教育,使得老师们再也不敢批评学生。殊不知,就在这过分的溺爱,没有惩罚的教育中,孩子的责任心慢慢地淡化和消失了。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具体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责任心。 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的责任感如何似乎已经成为评价其是否能够胜任本职工作的标准之一。作为教师,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学生清晰地明了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是非常重要的。在一个班级里,教师需要面对的是来自不同的家庭、成长和生活环境不同、性格爱好各异的学生。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敏感、自信、爱思考、见多识广,但又普遍存在独生子女易有的惟我独尊、责任心缺乏、感情冷漠、

学生心理健康培养

开心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浅谈学生的健康心理培养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高中阶段是人身心发展变化的重要时期,如何在这个时期正确、及时地对高中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在高中阶段开心地学习、健康地成长,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感责任重大。下面我就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健康心理培养的一些认识和做法与大家作个交流,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首先,要弄清楚高中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其来源。 第一,家庭环境与学习环境巨大的情感关注落差、角色落差使其产生心理问题。在家里,我们的学生“唯我独尊”、“我行我素”;在学校,要“唯纪律是从”。在家里,“全家宠爱集于一身”;在学校是“森林中的一棵小草”、“众人中的普通一员”。巨大的落差导致当代中学生经常产生莫名其妙的“纠结”和“忐忑不安”,从家庭角色到学校角色的转变很不适应。 第二,高密度的学习活动、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使其产生心理问题。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高中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之一。主要表现有因长时间高强度学习而精神萎靡不振、压力越来越大、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考试焦虑就是一种常见的现象,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题海战术和考试名次使学生的心理整天处于一种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另外,不恰当的教育方法,带有惩罚性的教育行为,不科学的学习方法,努力了不见成绩提高等都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种种问题,甚至恶性循环。 第三、不协调的人际关系使其产生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与老师的关系不够和谐,与同学间的关系不够融洽,与父母的关系不够亲密。现在的高中生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老师、同学、父母的关系,显得人际关系不协调。他们常常会有如下的感觉:“我总加入不进同学们的谈话中”,“我感到孤独、寂寞”等。这些学生常常产生焦虑不安,甚至是恐惧感。 第四、无助的青春期使其产生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逆反心理普遍、性困扰频繁。首先,中国传统的“师道尊严”、“父为子纲”观念对人们的影响十分深远。于是许多家长和教师无论正确与否,都要求高中学生接受他们的观点,而高中阶段正是学生对社会、对人生产生自己看法的萌芽时期,这很容易引起高中学生的强烈反感。于是,部分高中学生就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家长和老师的观点无论对错一律拒绝,以免家长和老师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干涉,这样就形成了较强的逆反心理。其次,性早熟的学生因为发育较快,对发育期正常的性意识萌发常常感到惊恐和不知所措,于是就有可能出现心理问题。

家校协同教育、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建立家校协同教育机制,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建立家校社协同教育机制,增进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相互信任,及时沟通,促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使教育更具一致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形成良好的校内外育人环境,帮助小学生们自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 所谓习惯,指由于长期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化成自动化的一些行为模式。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行为的自我操控性差,意志力不高,认识水平较低,若教师和家长不注意,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就有可能固化为不好的习惯,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毋庸置疑,小学阶段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小学阶段培养的行为习惯会影响学生整个教育阶段乃至一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因而我考虑建立一个家校社协同教育机制,应用该机制着力与家长携手共同为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充分发挥传统家校社协同教育多通道的优势 1.家长会 家长会是学校、老师、家长相互交流信息一个良好平台。达到相互理解支持、共同教育学生目的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家长会。学校向家长通报其子女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家长可以向教师具体了解学生在各学科的学习情况和兴趣,在班集体的生活习惯,并提供某些教育上的支持;家长会还可以为家长之间提供一个相互学习与交流的机会;同时,学校也可以家长会为契机,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帮助家长寻找更有效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水平。 2.家访或电访 家访可以使教师与家长之间面对面的交流,通过与家长和学生的交谈,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家访向家长通报学生在学校的各方面表现.督促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电访是家访的延伸,它比家访更快捷、方便,是家访的必要补充。 3.家校联系本和传阅本 家校联系本可以涵盖学生教育中的各种问题,例如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人际交往等等。家长与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和确定沟通的内容,以书面语言为手段进行畅所欲言,每周一次的家校联系本可以增强教育的透明度和实时性,使家长和教师了解学生在校、在家的成长轨迹。它可以调动每位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并且使每位参与者在联系过程中增进了解。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意识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意识 一.关于责任感 那么究竟什么是责任感呢?我查了教科书,比较严谨的阐述是,真正的责责任感是一个人对自己、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包括国家、社会、集体、家庭和他人,主动施以积极有益作用的精神。责任感从本质上讲既要求利己,又要利他人、利事业、利国家、利社会,而且自己的利益同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相矛盾时,要以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为重。 责任感有什么意义呢?人只有有了责任感,才能具有驱动自己一生都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才能感到许许多多有意义的事需要自己去做,才能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才能真正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作为学生,就能够主动学习,天天向上,对家庭社会敢于负责。 所以说责任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 二.初中生现状 在物质生活极大提高,精神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存在令人担心和焦虑的现象,就是学生身上普遍缺乏责任感.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自我,轻社会,不热衷集体活动集体。 过分崇尚自我,以自我为中心,脱离社会需要片面宣扬:“自我选择”、“自我实现”。 学生生活在班集体中,却很少意识到自己对这一集体应承担的责任。如班级的值日工作、公益劳动等活动,有的同学就借故不参加,或者去了也是站在—边看别人干;更多的是对班里或学校组织的活动不感兴趣把个人事业成功、生活幸福作为人生惟一追求。 2.重利益,轻抱负,爱慕虚荣。 一心追求金钱和物质享受,除了希望吃好穿好玩好出人头地外,没有远大理想和抱负,不重品位与人格。 3.重索取,轻回报,不能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良苦用心。。

只要求父母、老师、他人为自己服务,满足自我各种需要,而不考虑他人,自己间的回报关系。由于现在的学生对任何人都缺乏一种责任感,所以他们有时连最基本的素质都不具备。如有的学生,父母很辛苦地供他读书,但他却并不珍惜父母的劳动,学习不努力,花钱很浪费,只顾自己享受,根本不考虑父母劳动生活的艰辛以及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孩子常常理直气壮的对父母说:“我想要的东西你们都能给我,就连我想不到的,你们都替我想到了,做到了。你们辛苦不就是为了我们现在不辛苦吗?我还那么辛苦学习干什么?” 三、责任意识薄弱的原因 中学生责任意识薄弱的原因很多。 1. 1.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周围是全方位呵护,自己 不需要对他人负责 2.父母忙于挣钱养家,疏于管教,孩子缺少责任意识。 3.亲家庭或无父母,无人有效管理,孩子不愿负责。 4.商品经济的社会大环境,使人情冷漠,父母故意不让孩子对他人负责。 所以我认为学生责任意识薄弱关系重大,是社会的危机,民族的危机。 四,培养学生责任意识重于泰山。 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班主任责无旁贷,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可以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工作: (一)认识自我,唤醒学生责任意识 我班围绕责任意识的话题召开了两次主题班会,第一次主要给学生讲述责任意识的概念意义和举一些生动的案例,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如,当今青少年外出务工与父母们挣钱的原因和意义。父母务工是为了养家,挣钱的百分之九十要寄回家,而青少年到外地是为了玩、找刺激,挣钱的百分之九十在外地就地消费;某学生向父母要名牌服装和电脑等,当得不到时,骄横的对父母说“生我就得让我享受!生我就得让我幸福!”我们身边更是常见这种言论:要不是我妈妈硬让 我上学,我早就不上了。而身边更常见感人案例:信义兄弟——孙水林

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何为社会责任感?即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里何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当今社会,人们的社会责任感逐渐淡薄,而作为正处在身心发展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说,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就显得尤为重要,培根曾说:“责任心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种子,它若早早的播种在孩子的心田里,将会收获一生一世的幸福。”那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社会责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社会责任感。 要让学生懂得社会责任感并不那么遥远。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像警察维护社会稳定、医生救死扶伤、战士抗洪救灾保卫祖国那样,为社会做出多大贡献,有多大的责任和义务,那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什么呢?有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对于小学生而言,对自己负责、对身边的人负责、对所做的事负责,就是自己对社会应尽的一种责任。比如:认真完成每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关心同学、孝敬长辈、认真做好值日、为集体争光、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等就是自己的社会责任。 二、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良好氛围。 要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在学校要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从学校校舍到操场的布置,从学校的走廊班级的教室,都要精心设计,以生动鲜活的画面和文字向学生宣传社会责任感,充分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国旗下讲话、班队课等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家长和老师对工作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加强自己的责任意识,在各方面尽到自己的职责,给学生做出表率,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 三、着眼课堂教学,渗透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和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具有水滴石穿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各科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教育,找准教材与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结合点。例如小学四年级上学期有一篇名为《给予是快乐的》课文,讲述了在圣诞前夜,保罗的哥哥送给他一辆新车作为礼物,保罗在这天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在贫困中的小男孩,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其中小男孩有一段对他弟弟说的话:“看见了吗?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将来,我也要送你一辆这样的新车……”课文中这个小男孩这种对弟弟的关爱和责任,在教学中就可以利用教材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在小学的各科课程的教材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是社会主义感的教育内涵,只要我们教师用心去研究,就能挖掘出并充分利用,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四、培养孩子的负责行为,要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

家校共育教育案例讲解学习

精品文档 家校共育教育案例 肖健萍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家校合作正在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重视家校合作是全面提高我们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 我遇到过这样一个问题:我包靠的班里有一个成绩特别好的学生,各方面都很优秀;在学校很听话,也特别懂事,还是班干部,工作认真负责,威信也很高,我特别喜欢和信任她。可是有一天,她的妈妈告诉说:“我家那佳佳,在家里都有些不服管了,和家里人顶嘴,每天一放学回家就是要钱买东西吃,不给有时候还会自己去拿或者偷;作业一摊开就是叫姐姐告诉她做等等。我一听,都目瞪口呆,我简直就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和家长做过详细的交流后,我就开始反思,,我想应该是这样几个问题,作为孩子的导师没有及时处理好。 一、家校联系工作没有做好。如果经常保持家校联系,多了解学生在家生活的情况,就不会导致学生在学校和家里两个截然不同的表现。 二、优生的心理问题同样需要我们的关注。现在的孩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特别需要别人关注他们,如果稍微让他们有被疏忽的感觉,他们就会想出各种办法来赢得老师和家长的关注,对的或者不正当的方式方法。 三、正确的引导生活消费观念。或者在我们眼里,在学校成绩好,表现优秀,懂事乖巧,那就是有一个不用费心管的好孩子。但我们往往忽略了他们作为孩子的共同属性,他们好奇贪吃,羡慕别人的好东西,他们有着同样的需要,而只是对一个懂事成绩好懂道理的孩子来说,需要的是我们的正确引导,然后他们就可以很快的改正并树立正确意识和观念。 四、我们应该和家长建立共同引导孩子的共识。我们虽然不能说作为老师或者孩子的导师我们的管教有多好,但是我们与家长达成共识,并予以互相的指导,那是很有必要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些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我们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我们需要探讨,需要共同的改进。 作为导师,家校联系是教育学生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对学生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这样一方面可以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随时说给家长知道,让家长随时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习情况,也可以把学校的一些决定跟家长沟通,争取得到家长支持,老师也可以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这样一方面也可以随时监督学生在家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家长感觉得我们老师很关心他的孩子,那么这样起来我们老师在开展一些工作也可以得到家长和学生的支持,让学生感觉得老师所做的工作是在为他们好,从他们的方面去考虑和开展工作。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学校已经为加强家校沟通,以期形成教育合力而做了诸于成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发放征求意见书,召开家长座谈会等准备。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让我们携手家校合作共建孩子美好的明天。 精品文档

班主任(心得)之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班主任论文之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很难想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公民没有责任心会是什么样。梁启超曾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国家、民族的命运与青少年是紧密相连的,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显得很紧迫和必要。 可在现实中,很多学生娇生惯养,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没有体验生活中的苦,更没有品尝人生的艰辛。你要他们承担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是很难的。在班级管理中,经常有一些:乱扔垃圾,清洁区没扫干净;宿舍卫生不合格,被子不叠,晚就寝讲话,东西被盗;教室学习不认真,上课讲小话、开小差,传纸条等等一些问题。班主任想了解一些情况时,你会经常听到“不知道,反正不是我”、“我不在场,上厕所了”等等一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不敢承担责任的回答,他们不懂得这些事与他们息息相关的,非常不利于班级和学校的管理及学生健康和学习。学校、班主任在这方面怎么做,采取什么措施呢?我想台湾一所学校的做法对我们有所启示。 台湾有这么一所学校,学生年龄在15-18之间,每年三千多学生中,因违反校规校纪被校方开除的二、三百人。学校没有工人,没有保卫,没有大师傅,一切必要工种都由学生自己去做。学校实行学长制,三年级学生带一年级学生。全校集合只需3分钟。学生见到老师七

米外要敬礼。学生没有寒署假作业,没有一个考不上大学的。这就是台湾享誉30年以道德教育为本的忠信高级工商学校。在台湾各大报纸招聘广告上,经常出现只招忠信毕业生“字样。 他的校长高震东是这样的办学理念是这样的,他在一次演讲中认为教育学生应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改为”天下兴亡,我的责任“,培养学生的责任为第一要义。他有一段话就很好的阐述了具体的实施措施,我把它引过来: ”禹是人,舜是人,我也是人!他们能做到的,我为什么不能呢?‘天下兴亡,我的责任’,唯有这个思想,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我们每个学生如果人人都说:学校秩序不好,是我的责任;国家教育办不好,是我的责任;国家不强盛,我的责任……人人都能主动负责,天下哪有不兴盛的国家?哪有不团结的团体?所以说,每个学生都应该把责任拉到自己身上来,而不是推出去。如果教室很脏,我问‘怎么回事?’假如有个学生站起来说:‘报告老师,今天是32号同学值日,他没有打扫卫生’。那样,这个学生是要挨揍的。在我的学校,学生会这样说:‘老师,对不起,这是我的责任’,然后马上去打扫。灯泡坏了,哪个学生看见了,自己就会掏钱去买个安上,窗户玻璃坏了,学生自己马上买一块换上它──这才是教育,不把责任推出去,而是揽过来。也许有些人说这是吃亏,我告诉你,吃亏就是占便宜,这种教育要牢牢记在心里,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要记住!“”学校更应该训练学生这种;‘天下兴

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小学生

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小学生 责任,是自己对自己的要求,是他人寄予的希望,社会托付的使命,它是孟子的“以天下为己任” ,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是周恩来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 责任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明传统的核心,无论做人做事,还是做学问,大到国家社稷、天下苍生,小至家庭和个人,甚至你的一言一行,都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要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要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并能为之努力奋斗,要努力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小学生! 学生以学为本,而学习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则是根本所在。作为一个学生,要遵守校规校纪,学有所长;作为子女,要懂得孝敬父母,, 人的身份有很多种,无论以何种身份出现,都要尽好身份责任。虽然身份责任不同,但做人的道理不变,要做一个正直的人、诚实的人、对社会有益的人,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国人。而这一切又决定于是否对自己负责,对周围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一个人无法十全十美,但只要有责任意识,就可以尽善尽美。 “天下兴亡,我的责任” 、“国家兴亡,我的责任” 、“学校兴盛,我的责任” 。只有这样的思想,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如果我们的公民都能说:“国家不富强,是我的责任” ;如果我们的师生都能说:“学校办不好,是我的责任”;如果自习喧闹的同学说:“对不起,保持课堂安静是我的责任” ;如果上操拖拖拉拉的同学说:“对不起,准时出操是我的责任” 。如果人人都主动承担责任,并立刻行动起来,而不是推脱责任,天下哪有不兴盛的国家?哪有不进步的学校?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爱家爱校做起,从提高自己的素质做起,真正把爱国当作自己的责任,升华为一种情感。 责任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素质,是做一个优秀的人所必须的.请同学们想一想, 在学习

浅谈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方法

浅谈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方法 发表时间:2018-11-23T15:41:17.14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2期作者:钱锐[导读] 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我的阵地就是课堂,我能做的就是在三尺讲台上,为每一个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发展氛围,努力培养出具有健康心理品质的学生。辽宁省本溪市明山区高台子学校117000 摘要:现代人在关注生理健康的同时越来越关注心理健康,因为心理健康往往会决定人的生理健康,只有生理和心理都健康的人才能算是一个真正身体健康的人。 关键词:青少年健康心理培养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备受全社会关注。他们正处在青春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如果此时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会导致他们的整个人生出现问题,甚至会给他们的一生造成无法逆转的损失。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在青少年人生的黄金时期影响他们、帮助他们、教育他们、塑造他们,使他们的身心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这不仅关系到每一个孩子的一生,还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前途和命运。 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我的阵地就是课堂,我能做的就是在三尺讲台上,为每一个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发展氛围,努力培养出具有健康心理品质的学生。 一、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培养健康的情绪 民主平等的课堂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都是平等的,教师和学生无论哪一方都没有特权,双方互相约束,学生虽然是课堂的主体,但他们不能凌驾于教师之上,他们必须尊重教师;而教师也必须尊重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就是相互尊重,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础之上的课堂氛围就是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课堂氛围里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有轻松、愉悦、快乐的心理体验,良好的情绪就会油然而生,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二、通过小组活动倡导团结合作精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课堂上我经常会设置这样的情境,抛出问题或是就某一问题给出不同的观点,引发学生思考,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汇报,根据汇报的情况对每个小组酌情加分。这样的活动调动了小组中每一位成员,他们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必须同心协力,既分工又合作,彼此配合,在活动中交流不同观点,互通有无,互相切磋,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小组活动又能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利用好竞争的激励作用,使学生更加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这些做法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 三、培养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正确对待自己的需求 地理课是小学科,有些学生在思想上还是不够重视,所以在课堂上会表现出违反课堂纪律的做法。他们的思维定势决定了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通过长期观察,我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产生不应有的情绪,比如说上课请假上厕所,比如说想表达观点却没有得到机会等等,这时候他们觉得心理上受挫,而产生消极的心理反应,进而做出不合时宜的举动。面对这样的学生我通常的做法是告诉学生他的做法不合理,但是如果他非要那样去做的话我也不指责他。我也会帮助他们认识到他们的要求哪些是合理的,但受目前条件的限制,无法立刻满足,应该加以控制;哪些是不合理的,甚至是不道德的应该加以抑制。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渐地提高学生的认识,避免学生由于某种不恰当的需要未被满足而产生消极情绪,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积极学习的情绪状态之中。 四、培养学生接受失败、正视自己的态度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往往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面对成功,他们常常沾沾自喜,面对失败他们又会妄自菲薄。比如学生考试成绩忽高忽低,一直不理想,有的学生甚至因此丧失学习的信心,当遇到这类事情的时候,我通常会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取得成功和导致失败的原因,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扬长避短。告诉学生遇到失败时,不要悲观失落,不要自暴自弃,通过改变和努力每个人都有进步的空间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当取得好成绩时,勉励学生树立起自信和克服困难的勇气,让学生明白人就是在不断失败与成功之中成长起来的。通过适当的教育,学生可以增进对自我的了解,并能正确地看待自己。这无疑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五、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不把他排斥在集体之外 初中学生正经历着情绪不稳定、易波动的阶段。有时一个小小的事件就能引起他们情绪上的轩然大波,而面对自己的错误时由于碍着面子往往羞于承认,如果老师紧紧逼迫有时就会带来激烈的冲突,甚至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可是如果老师换一种方式来面对这件事,往往会事半功倍。在我的课堂上就有这样一回事,一位女生课堂上吃小食品,我随口就说了句:“你还在课上吃东西,太不像话了!”她也毫不示弱:“我没吃!”那时那刻我还是蛮生气的,可是转念一想:如果这么僵持下去,无益于事情的解决。于是我马上换了种态度,说:“你的嘴唇和牙齿出卖了你!要不要照镜子看一下?”她马上不好意思地用手抹了抹嘴唇,低下头,不好意思地笑了。就这样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处理完了这起突发事件,既没有影响上课,也没有破坏和谐的课堂气氛;这位女生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老师也没把她对立起来看待,她还是和其他同学一样其乐融融地生活在集体之中。 作为教育工作者,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品质是我们工作的核心内容,是我们的天职,神圣而意义深远。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在学习先进经验的同时,自己也要不断地探索出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方法,应用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自信阳光乐观向上。

家校结合教育案例

题目: 题目:家校结合教育案例 内容提要: 新课程的实施迫切需要家长与学校形成同步的合作关系。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孩子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家长和老师及时沟通、联系,建立强大的家校联合教育体系。善用他们的表现欲和荣誉感,巧加奖罚,使其明理。面对问题,我们不能着急,不能指望一朝一夕能有所获,我们要反复抓、抓反复。利用孩子心理,动之情,晓之理。家校结合共同教育孩子,无论采取什么手段,都要努力做到让家长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上和学校达到共识。那样孩子才能健康的发展,家长老师才能从孩子身上看到未来的希望。 关键字: 家校合作及时沟通共同育人促其进步 正文: 新课程的实施迫切需要家长与学校形成同步的合作关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段话“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孩子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还是手段

上,都不要发生分歧。”这短短的一段话,多次出现“一致”、“同样”、“志同道合”这样的词语,旨在向我们强调家校形成同步教育的重要性。在班级教育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与家长密切合作这一点。 一天,我班黄金叶的妈妈火急火了地找到了我“老师,怎么办呀?我实在没办法了!我们没法再管他了,他爸爸一打他他就打110 ” 一见面这几句没头没脑的话把我给说晕了。要知道黄金叶可是我们班里为数不多的机灵鬼。她见识多,思维敏捷,善于观察,能言会道。课堂上有她智慧的火花在闪烁。她经常帮我发本子,帮我检查作业,总之总是给我惊喜。不过俗话说:聪明的孩子调皮,一点儿没错。聪敏的黄金叶常常是让我喜忧参半,常有恨铁不成钢的想法。课堂上只要她集中精力那一准有精彩的发言、声情并茂的朗读、意想不到的提问,可一旦兴奋点一过、激情一过那他准又是走神一族,做小动作、开小差,上课说话、捣乱、出洋相。课间也会想出许多点子和他那些志同道合的伙伴疯玩,什么摔跤、对撞…… 花样百出,危险不断。还有一个老也不改的毛病,就是写作业速度极快、书写时好时坏,上课总是管不住自己。可是我特别喜欢她,觉得孩子的天性在她那里充分的体现出来了,我想培养她,让她做班长,让这顶官帽对她起约束作用。于是我和她斗智斗勇,想尽各种办法帮助她改正缺点。上课超过15 分钟后眼睛就会不时光顾她,一旦发现有走神现象、又要说话的苗头,就立刻给予暗示或以提问形式点点他。下课给她“ 文明监督员” 一职,带头督促班级孩子文明活动,抑制冒险冲动。写作业时经常巡视到位,督促提醒,一段时间下来,还是有进步的,中间也

谈谈怎样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谈谈怎样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荔波县板吉小学覃红梅 新时代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她们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她们的个性比较娇气、任性、自私、惟我独尊等等,这些孩子对家庭和社会缺乏责任感。教育最根本的目标是培养有知识、有能力、对社会有责任感的人。责任感是人的基本品质之一,是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国家、对社会的自觉地把事情做好的一种要求。人在生活中具有责任感是生存于社会的必要的条件。责任感又是一种严肃的生活态度,缺乏责任感就不能处理好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也会使自己一事无成。那么,作为老师,我们应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呢? 一、了解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原因 当代的学生大多数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德意识的,是“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但是由于社会、学校、家庭等一些因素造成了一部分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具体说来有以下原因: (一)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当今社会是一个经济成分多元化、社会生活领域独立化、社会组织多样化、利益关系多样化、人的个性独立化的社会。这种状况使各个组织和每个人都只关注自己利益的实现,以自己的利益作为自身行为的标准和出发点。在这种社会务实风气的感染下,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渐转向讲求实际,追求实效。凡事都只为自己考虑,而很少关心他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 (二)当前教育存在的缺陷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试教育依旧存在。由于应试教育体制形成了以“考试”为衡量教育质量标准的条件,家庭、学校、社会等教育主体都对教育对象施加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式严重背离了“全面育人”的教育方向,只注重片面追求“分数的高低”。学校、老师、家长因此也只关注升学考试科目的教育教学,而忽略了社会责任和基本公德的教育,这一项基础性道德观教育内容的德育始终处于悬空状态,既没有落脚点,又不具有可操作性。 (三)家庭教育存在着缺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内在素质、人格、价值观、道德观、日常行为等等,无不体现在对孩子的教育之中,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和人格成长。家长对孩子的一味迁就,百依百顺,有求必应,甚至是纵容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这

家校合作教育案例

家校合作教育案例 目的:讨论问题学生行为纠正的有效方法,以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行为规范。 方法:通过学校管理、家庭教育相结合,以家庭教育讲座教材《家庭教育》、《父母课堂》为依据,制定辅导计划。 结果: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理论,较好地纠正问题学生的行为,提高该学生的学习成绩、规范行为。 结论: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耐心、细致的教育转化有不良行为学生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问题个案研究 一、个案的基本情况 学生张某,是生活在家庭比较富裕的独生子女,7岁,比较聪明,调皮,任性,喜欢撒谎,恶作剧。母亲在家,父亲是领导。父母特别宠爱孩子,孩子要求什么都满足,对孩子期望大。 二、问题行为的表现 1、经常跟同学大打架,在学校经常恶作剧,趁同学不在,把别人的东西拿去丢或藏起来,几乎每天都有同学告他的状。 2、学习兴趣不大,上课搞小动作。 3、思考问题往往以自己的愿望为出发点,对他人是绝对化的要求,对矛盾归因时只是看对方的错误,对老师的批评教育能接受,但又无法改正自己的行为,经常给班级管理带来困难。

从以上行为中,可以判断张某品行存在恶习,急需矫正。 三、制定方案,科学辅导 1、父母与家庭治疗 首先,矫正母亲的错误教育观念和行为。张某母亲很溺爱张某,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爱护张某,呵护过度,孩子有时候违反了校规,她就到老师那里讲个不停,说自己的孩子在家里如何如何的乖,或者为孩子开脱责任。通过《父母课堂》系列专题讲座及多次跟张某母亲交流,反复强调孩子犯错误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能正视孩子的错误是不利于正常教育的。矫正张某的错误需要一个过程,着急是没有用的。家长应该耐心疏导,帮助孩子逐渐克服缺点。孩子有问题后,推卸责任、埋怨、责备都只能事与愿违。 其次,是合理运用奖励技术。及时奖励其合理行为,使其好的行为及时得到强化。奖惩结合,奖为主,但奖励要有原则,不能超越许可的范围。 再次,是建立和睦的朋友式的父子关系。父亲应放下尊严,同孩子多谈心,打开孩子的心结,知道孩子心中想什么,希望什么,喜欢什么,多鼓励孩子,不能因为自己忙就不过问。 2、认知治疗 对于问题行为学生来说,对自身行为的正确认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我认为认知过程中张某对当时情境的评价、对周围人的反应,以及在特定事件中做出的自我陈述,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必备资料。 首先,说服教育是认知治疗的第一途径。转变张某的道德意识,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竞争日益激烈的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使在校小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负责,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已成为教育工作的主流意识。当今的小学生,大胆、活泼、求知欲望强。但由于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宠惯了,自立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依赖性强,特别是缺乏对自己、对父母、对学校、对社会的责任感,表现出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如对学习不负责,上课不认真,作业马虎、拖拉;对他人不负责,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家庭成员,不关心同学,不懂得谦让;同学间不会相互合作等。我们应该要重视对孩子的责任感的培养。而小学阶段,孩子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开始迅速发展,这个时候正是培养责任感的最佳时期,所以我们要为孩子在小学阶段就打好这个基础,切实培养起小学生的责任感。对小学生深入进行责任感及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小学德育中的一个重要任务。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和确立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责任感,如何在加强集体建设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如何发挥集体的教育力量让学生在集体中锻炼,在集体中成长,成为有责任心的现代少年呢? 一、从培养习惯入手,增强学生对自己负责的意识

责任感是一种良好的品德,是一个人对自己负责的体现。具有责任感的孩子对学习、生活和所负责的工作积极主动、一丝不苟,对他人,对集体很关心。反之,缺乏责任感的孩子常表现出马虎、自私、任性,不会关心他人,不会关心集体。因此,在当前的德育工作中,培养的责任感是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增强自己工作的责任感,教学工作认真负责,班级管理及时到位,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如,自觉维护班级环境卫生,做到不抽烟、不吐痰、不随手抛杂物;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要耐心、主动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大到教育教学的每一环节,小到在班级中的言行举止,教师要处处给学生起表率作用。记得有一次,因怀疑班里有一位同学的周记是抄袭的,本着对她负责的态度,我几次找她谈话,但她一直不承认,甚至还哭了。为这事我找了好几个学生进行了解,事实上我真的错怪了她,因为她周记中所写得内容、语气完全是在仿照电视上的某个节目,原因是她喜欢这个节目,于是就进行了模仿创作。知道这个结果,我该怎样对这个同学交代,不了了之吗?她现在肯定有了不小的影响,说我错怪她了,我的面子往哪放,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我果断做出决定——向她道歉。上语文课,当我站在讲台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真诚地向她说“对不起”时,她的眼睛湿润了,全班同学高兴地鼓起了掌。是呀,我并没有失去什么,相反我得到了全班同学的信任,为自己的错误勇敢承担责任,难道不是我们应该给学生做的榜样吗?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自信成就未来 片头制作背景音乐PPT:自信成就未来 高三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在高考复习的紧张之际,能和大家做一次轻松地考前心理交流。 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关键是如何面对压力与挫折? ●PPT:一、如何面对压力与挫折? 面对压力与挫折,…… ●PPT:招聘 这则小品告诉我们,一个人面对压力和挫折,悲痛欲绝,痛不欲生,结果只能带来更大的不幸和悲哀。 还有一则故事,我也想趁此机会讲给同学们听。有一位农民到郊外去散步,……这才是强者的人生! 说到“强者”,我相信这是在座所有同学的人生目标,但是成就这个人生目标面前必定会面临压力,压力会带来诸多的不良情绪,下面再给同学们讲述一个人生故事 ●PPT:人生故事这个管理专家想通过实验说明什么问题? 一天,一位管理专家…… 石块就像是人生大大小小的目标,沙子则代表生命中遇到的无数的痛苦、压力等,……人生之外。 接下来我们来进行一个“挑战自我”的项目: ●PPT:挑战自我 需要四——六名同学配合:一瓶水你能举多久?(5分钟) 要求:1.手握瓶身,手臂平举,与肩同高。 2.期间不得换手,不得放下,也不得让任何物品支撑手臂。(计时、体验、感受) 请成功及不成功的学生分享感受,分享自己的体会,根据表现及时引导) 仅仅一瓶水举5分钟都感觉很辛苦,让你举1小时、一天会怎么样?有多少人能坚持下来?一瓶水我们尚且举不了多久,何况是我们即将面对的压力呢?问问自己你能带着压力走多久?要想把水举得久,就要适当地放下,让自己歇歇才有力气继续举;同样的,要想背负压力走得久,就要懂得适当地放下,让自己能喘口气。有一位同学写过这样一封求助信:老师您好!…… 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压力呢?压力与我们的学习效率是什么关系呢? ●PPT:压力与学习效率的倒U型图 一张在心理学中常用的图,横坐标代表我们所感受到的压力,纵坐标代表我们的学习效率。图型所表达的意义就是:在压力小的情况下,我们可能不觉醒,不能发挥出我们的最佳水平;当觉醒增强时,我们感觉到的压力增大,学习效率开始提高,但是在达到一个最佳水平后,学习效率水平便不再提高了。然后,随着觉醒增强(压力加大)时,学习效率则开始下降。当压力超过一定限度时,我们就会变得十分惊慌,以致不能完成与我们实际能力相符的工作和学习。过分的压力使我们的学习效率下降,在图型上显示出倒“U”型曲线。 ●PPT:二、如何做好考前心理调试 一般来说,当你面临即将到来的考试时,感觉到一定的心理压力是很正常的,……第十六页●PPT:1、考前焦虑症:如一想到考试就紧张激动,呼吸加快,心跳加剧,肌肉紧张, 甚至身体也不由自主地抖动。 ●PPT:自我剖析第十六页 小白鼠实验:……

家校共育教育案例

家校共育教育案例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家校共育教育案例? 肖健萍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家校合作正在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重视家校合作是全面提高我们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 我遇到过这样一个问题:我包靠的班里有一个成绩特别好的学生,各方面都很优秀;在学校很听话,也特别懂事,还是班干部,工作认真负责,威信也很高,我特别喜欢和信任她。可是有一天,她的妈妈告诉说:“我家那佳佳,在家里都有些不服管了,和家里人顶嘴,每天一放学回家就是要钱买东西吃,不给有时候还会自己去拿或者偷;作业一摊开就是叫姐姐告诉她做等等。我一听,都目瞪口呆,我简直就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和家长做过详细的交流后,我就开始反思,,我想应该是这样几个问题,作为孩子的导师没有及时处理好。 一、家校联系工作没有做好。如果经常保持家校联系,多了解学生在家生活的情况,就不会导致学生在学校和家里两个截然不同的表现。 二、优生的心理问题同样需要我们的关注。现在的孩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特别需要别人关注他们,如果稍微让他们有被疏忽的感觉,他们就会想出各种办法来赢得老师和家长的关注,对的或者不正当的方式方法。 三、正确的引导生活消费观念。或者在我们眼里,在学校成绩好,表现优秀,懂事乖巧,那就是有一个不用费心管的好孩子。但我们往往忽略了他们作为孩子的共同属性,他们好奇贪吃,羡慕别人的好东西,他们有着同样的需要,而只是对一个懂事成绩好懂道理的孩子来说,需要的是我们的正确引导,然后他们就可以很快的改正并树立正确意识和观念。

四、我们应该和家长建立共同引导孩子的共识。我们虽然不能说作为老师或者孩子的导师我们的管教有多好,但是我们与家长达成共识,并予以互相的指导,那是很有必要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些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我们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我们需要探讨,需要共同的改进。 作为导师,家校联系是教育学生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对学生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这样一方面可以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随时说给家长知道,让家长随时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习情况,也可以把学校的一些决定跟家长沟通,争取得到家长支持,老师也可以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这样一方面也可以随时监督学生在家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家长感觉得我们老师很关心他的孩子,那么这样起来我们老师在开展一些工作也可以得到家长和学生的支持,让学生感觉得老师所做的工作是在为他们好,从他们的方面去考虑和开展工作。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学校已经为加强家校沟通,以期形成教育合力而做了诸于成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发放征求意见书,召开家长座谈会等准备。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让我们携手家校合作共建孩子美好的明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