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语言特点的美学价值

中医语言特点的美学价值

中医语言特点的美学价值
中医语言特点的美学价值

中医文化 Chinese M edical Culture

6

医古文知识2005/2中医语言特点的美学价值

A esthetic Character istics of Chinese M edical Langangue

姚汝良 魏艳菊 三峡大学医学院中医系(四川 宜昌 443003)

关键词:中医语言;节律美;简洁美;通俗美

中图分类号:G112:R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342(2005)02-0006-02

中医学是在中国文化的土壤里孕育而成的,是经数千年而不衰的中华文化瑰宝。其语言作为表达工具的一种载体,有着独特的辞简!、文约!、言炼!等语言美学特点。本文将从节律美!、简洁美!、通俗美!、含蓄美!等方面浅议其养学价值。

1.节律美

?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它在叙述和阐发理论时,长短错落的散文句子中,融合进韵律和谐的韵文,在遣词造句中有如文学作品节律美的追求[1]。如?灵枢 终始#:和气之方,必通阴阳;五藏为阴,六府为阳,传之后也,以血为盟,敬之者昌,慢之者亡,无道行私,必得夭秧。!文中方!、阳!、亡!、秧!均压韵。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使得文章象振动的玉器那样玲玲作响,象成串的珍珠那样惹人喜爱。同时结构平稳,给人们以均衡的形式美感。在?素问#、?灵枢#诸篇中,大多可找到压韵的句子或段落,正如?诗纪匡谬#说:?素问#一书,通篇有韵。!

在张仲景的?伤寒论 序#文中,排比句式比比皆是,它行文齐整,气势跌宕,音节铿锵,表达出强烈的音节美,使得文章思想明快清晰,读来琅琅上口,生动形象,能收到节奏和谐美的视听效果。如:勤求古训,博采众方!采用正对;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采用反对;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采用了串对[2]等修辞手法。

2.简洁美

语言美的关键是审美感觉,即美学价值。简洁就是一个美学原则。爱因斯坦称简洁是真理的美学标准!。中医学中的证!虽仅一字,却往往能全面反映机体患病时某阶段的全部状态,它所包含的信息量却极为丰富。譬如中医学中大量传世医案,医论案都是语言简洁性的典范,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有余!。

?灵枢 胀论#中:膀胱胀者,少腹满而气癃。!气癃是膀胱气化失常而引起的小便不通之证。气癃!,一个看似平凡的复合词,既明示了疾病的症状(癃),又揭示了引起疾病的原因(气)。关于既包括原因,又包括病症的医学表达,在现代医学中需花大量篇幅,而在中医古籍中仅用二字即可说明,可谓简洁之极。做到了意则期多,字惟求少!的简洁之美。又如汗、吐、下、和、温、清、消、补!是中医治法的八大原则。每一个原则都只用一个字就道出了中医治法的精髓和灵魂,简洁的理论背后,有着惊人的内涵和运动形式,并产生了被简洁的神奇性所吸引的美感。如此繁杂的治法则仅用八字直接、明了、快速地概括出,简洁美油然而出,是简洁!的形象写照。

3.通俗美

通俗形象易懂是中医语言中的一个特色。

如方剂名逍遥散!,其名据其功效而来。方中柴胡、当归、白芍等为主药,旨在遂肝之畅运之性,使抑郁之气机得疏,情志可畅,则人逍遥无忧矣。故逍遥散,通俗易懂易记,而且形象生动。诸如此类还有主治阳水、便秘、脉实的禹功散!。大禹之名,妇孺皆知,大禹治水之功,深入人心。用民间广为流传的

Chi n eseM edical Culture 中医文化

医古文知识2005/2神话故事命名,使该方剂功用一目了然,通俗之美深蕴其中。而 碧玉散!则形象地取其 青黛!与 滑石!二味中药相伍之后,其颜色碧玉之鲜润可爱之意,以视觉效果而取胜。

在疾病的症状描写上也如此。如?伤寒杂病论#中肺死脏脉 弱如葱叶!,葱叶的形状乃外薄中空而柔弱,通俗形象的表达出肺死脏脉浮取则虚微无力,沉取则散漫无根之象。 项背强几几!中 几几!是描写短羽之鸟,伸颈欲飞不能,形象地描绘出项背拘急,俯仰不能之态。?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 肾脉急甚为骨癜疾,微急为深阙奔豚,足不收不得前后。!文中 奔豚!,乃以一个奔跑窜行的小猪动态形象,描述一疾病的症状脉象。

中药的名称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威灵仙!取其药性威猛,效果灵验如仙之义; 合欢!的药效是 安五脏和心志,令人欢乐无忧!(?本草从新#)。而水晶石、寒水石含有形态之美、灵巧之妙;青黛、紫珠极富诗画意。中药名同时还采用双关之法,将药名入诗入戏入联,增加声韵、辞彩、情趣的变化之妙,达到不同寻常的审美效果。明代龚云林的?药性诀#里: 辛温芳香茉莉花,疏肺暖中入脾家。辟秽除恶并治痢,肩消痞疳亦熏茶。!一诗道出茉莉的疗效及药用价值,把一般人认为枯燥无味的医药知识,变成了生动活泼的诗句,令人易懂易记。清代蒲松龄的?草木传#,更是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运用生、旦、丑、净等角色加以编排,使药物人格化,情节故事化。如 清肺汤!一折: 那一日在天门冬前,麦门冬后摇了摇兜铃,闪出两位妇人,一个叫知母,头戴一枝旋覆花,搽着一脸元花粉;一个叫贝母,头戴一枝旋覆花,搽着一脸无明粉。金莲来求咳嗽药方,黄芩抬头一看,即知头面各班所有枳实有止咳奇药,放下兜铃,汇成一方,便把那热痰咳嗽一并治去。!在戏剧中,有专门角色来扮演某些药物,这真是中国医药特有的文化现象,确实有效地将医药知识札根于民众之中。 4.含蓄美 人们的思维惯式对事物的看法是扬美抑丑的,主观认为某些疾病或生理是丑的,不便直述其事,则常常采用换种说法的方式,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正如?易经 系辞#: 其言曲而中,其事而隐。! 如?伤寒论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伤寒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则矣。!前,小便;后,大便。?素问 咳论#: 大肠咳状,咳而遗矣。!遗矣,大便失禁。?素问 至真要大论#: 湿客下焦,发而濡泻,即为肿,隐曲之疾。!隐曲,前后二阴。隐曲的妙处在于把主观上认为不美或不雅的事物套上一个文雅的语言符号,说者可以公开言传,听者意会其义;既使特殊的言语交际得以顺利进行,曲尽其妙,又满足了人们扬美抑丑的美感心理,达到信达雅的视听效果,含而不露。正如刘勰?文心雕龙 隐秀#篇赞: 深文隐蔚,余味曲包。!意深而含蓄的作品读后令人回想,余情余意不尽。 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中医语言具备了这些美学特征,但博大精深的中医学理论中蕴涵的语言美是丰富多采的,这里仅是部分浅短的论述,其他方面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探讨。(衷心感谢谭德福教授的指导)

参考文献:[1]钱超尘.内经语言研究[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232.[2]宋宝琦.让古典医籍中的美学思想闪光[J].医古文知识,1994,4:32.

华南师范大学《美学》第三章审美形态试题答案

美学第三章节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24.霍布斯的喜剧主张是( ) A.突然荣耀说 B.预期失望说 C.生命的机械化 D.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25.中国古代的“风骨”范畴,类似于现在美学范畴中的( )A.优美 B.崇高 C.悲剧 D.喜剧 27.朱自清的《绿》所描绘的梅雨潭:“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所表现出的风格是( ) A.优美 B.悲壮 C.滑稽 D.崇高 28.古曲《春江花月夜》所属的审美范畴是( ) A.优美 B.崇高 C.悲剧 D.喜剧 9.在西方美学史上,提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的美学家是( )。 A.毕达哥拉斯 B.朗吉诺斯 C.博克 D.康德

10.在西方美学史上,主张丑是“近代精神的一种产物”的美学家是( )。 A.休谟 B. 莱辛 C.康德 D. 李斯托威尔 11.在西方的喜剧理论中,倡导“心理能量的节省说”的美学家是( )。 A.霍布斯 B.康德 C.柏格森 D.弗洛伊德 23.优美的形象一般表现为( ) A.内容与形式互为表里 B.内容 比形式重要 C.形式比内容重要 D.形 式具有独立的价值 24.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最能体现的艺术倾向是( ) A.以丑为美 B.崇美抑丑 C.美丑不分 D.无美无丑 25.悲剧突出地说明了( ) A.有限的人生所具有的无限的意义 B.无限的人生所

具有的有限的意义 C.现实的人生所具有的历史的意义 D.理想的人生所具有的现实的意义 26.康德与黑格尔的崇高观之间的关系是( ) A.康德受到过黑格尔的影响 B.黑格尔受到过康德的影响 C.康德与黑格尔互相影响 D.黑格尔与康德之间互不相干 12.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谈到喜剧问题的是( ) A.德谟克利特 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 D.苏格拉底 l2.明确地使用“崇高”一词,并且把崇高与优美对立起来,使两者成为美学范畴的美学家是 A.毕达哥拉斯 B.爱迪生 C.托马斯·班纳特 D.博克 17.姚鼐“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所述的风格特征是( ) A.喜剧 B.悲剧 C.优美 D.崇高

中西方园林艺术的比较

一、中西方园林历史传统的异同 (一)中国园林发源于商、周时期,最早的形式是囿,囿是将一定的天然地域加以圈围,并在其中放养动物,以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之用的场所,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自然地貌,审美与实用结合在一起。中式园林从“原始”状态脱胎出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工园林,园林从生产生活走向艺术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此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阶级对抗尖锐,政局复杂多变,使得一些文人士大夫阶级的自信心遭到崩溃,理想幻火,并逐渐确立了以自然、适意、淡泊为特征的人生折学与生活情趣,追求的是一种文人所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朴实无华的气质。他们选择了“隐居”,在山水花鸟的大自然中获得慰籍,但又不肯放弃城市的繁华生活,所以在自己居住的深宅大院内建立自然山水花园,以实现理想的“隐居”,寄情于山水,隐身于山林,复归大自然。正是此种崇尚自然的社会风尚,使艺术家产生了表现大自然优美的情感动力,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从而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势必在文艺作品上打上深刻的烙印,从而影响到园林艺术的创作。 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可说皆为文人,思想活跃,敏诗善文,擅画能歌,在文学和绘画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其所造园无不出之同一意识,以雅为其主要表现手法。诗、画、书法、音律、园林等艺术形式有机融为一体。园林意境创始时代的代表人物,如从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陶渊明、王羲之、谢灵运、孔稚圭到唐宋时期的王维、柳宗元、白居易、欧阳修等人,他们既是文学家、艺术家,又是园林创作者或风景开发者。陶渊明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去体现恬淡的意境。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经营的辋川别业,充满了诗情画意。而元、明、清的园林创作大师如倪云林、计成、石涛、张涟、李渔等人都集诗、画、园林诸方面高度文艺修养于一身,发展了园林作的传统,力创新意,做出了很大贡献。所以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布局、建筑及小品的安排,以及花木栽植,每每借用山水画论。而风景主题的意境构思,题对楹联等又常常受到风景田园诗文的启发。使园林景观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意境和感情色彩,这也是我国历代造园家共同追求的境界。是中国千余年来园林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使中国园林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 (二)西方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和布置圆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人们习惯于将古希腊、罗马为代表的欧洲建筑体系视为西方建筑,将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称为西方园林。世界上最早的园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的埃及,从古代墓画中可以看到祭司大臣的宅园采取方直的规划,规则的水槽和整齐的栽植。西亚的亚述确猎苑,后演变成游乐的林园。西方园林作规则式布置,最初大都出于农事耕作实用的需要,如法国的花园就是起源于果园菜地,在一块长方形的平地上,由灌溉水渠划成

新媒体艺术的美学语言_

概念做了细致研究,按照他的看法,影像艺术使自发性和共时性成为可能。“视频技术的同步记录传输和多维展示形象的性能对这些艺术家们具有吸引力,探讨时间的瞬间性和同步性成为他们共同关注问题,这一问题恰巧就是电影所忽略的,作为一种主要在时间的维度上展开的媒介,视频艺术呈现出多种对时间经验的灵活运用与支配,人们对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概念被视频技术设备的功能所打乱。”① 影像艺术诗人比尔·维奥拉将影像比喻成一种凝视现实、同时进入藏身于现实中的世界的途径,通过对空间和时间的探讨,揭示出他对生命弧线的提问和沉思。在他新的影像声音装置作品《致千禧年的五个天使》(Five Angels for the Millennium)中,以五个影像分开陈列于一个L型的大空间里,影像包括“启程”、“诞生”“火”“堕落”“创造”等标题。维奥拉以象征性的手法——高空跳水的动作来描述人生历程的不同阶段,充分表现了对科技媒体、空间、时间与观念的掌握。 尽管新媒体作品喜欢利用空间来进行各种各样的表达,虚拟空间却不是真实的空间。“在赛博空间没有空间!”②虚拟空间是另类的空间,它为交互性的审美体验提供了可能性。 第五节 艺术体验:在线交互式的游戏审美 新的存在方式、表现方式和时空观自然造就了新的艺术体验。比如,录像艺术的空间感必然促使观众参与到录像装置艺术作品中,是一种在场(On Spot)的审美;网络艺术中超链接的表达方式和共时性特点,使得观众也成为作品创造者之一,是一种在线(Online)的审美。交互式艺术体验产生是必然的。 艺术家在更加纯熟地运用传统表现手段的同时,又在科学技术的诱导下,开始使用声、光、电和信息等一系列的新媒介。新时代的艺术家通过图像、声音、虚拟环境等各种表现手段,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充分发挥了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即时性、事物发展的过程性和生命本来具有的交融性,由此构成了一部历史上任 ①张朝晖徐翎.《新媒介艺术 NEW MEDIA ART》[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第54页 ② Lev Manovich. “The Language of New Media” [M]. The MIT Pres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London, England, 2001, Page 252

西方美学家或教育家提出的美育思想

一、西方美育思想的由来和发展 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提出的音乐净化灵魂的主张,可以说是西方最早的美育思想。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派从美是数的比率和谐的美学观念和灵魂不死的宗教理念出发,认 为音乐是一种和谐,人的灵魂也是一种和谐,因此可以“凭借医学实现肉体的净化,凭借音 乐实现灵魂净化”,并要求其门徒在晚上和早晨听取所规定的音乐,以驱除灵魂在白天受到 骚扰和在梦中受到麻痹。为此,可以认为毕达哥拉斯是“第一个凭借节奏和旋律确立音乐教 育的人”。“净化”在毕达哥拉斯那里,既是心灵性的,又是道德性的,净化的目的也包含着 建构一种道德的心灵——“美德”。尽管毕达哥拉斯由于把道德还原为数,以不正确的方式来讲道德,不能建立起真正的道德理论,但毕竟是“第一个试图讲道德”并与美结合起来。他提 出了“美德乃是一种和谐”,内蕴美育的雅典教育实践为美育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古希腊教育有两种类型,斯巴达教育以严格、野蛮而著称于西方教育史,它崇尚武功,重视军事教育,但也重视音乐教育,并以音乐来鼓舞士气,培养士兵的组织纪律性。与斯巴达相反,雅典崇尚文治,这与它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有关,它不但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为身强力壮的军人,更要成为具有多种才能和文化修养,善于通商交往的政治家和商人。因此,雅典教育 强调体、智、美、德全面发展,这是一种多彩的、个性自由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古希腊许多思想家作了初步的理论概括。如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教育制度应包括身体的教育和心灵的教育(艺术教育)两个方面。他讲道,在进行发展智慧的教育之前,先“要用音乐 教育心灵,用体育教育身体”,并把两种教育结合起来,共同改善人的心灵。他分析了人们 从形体美开始,经历心灵美、行为美、制度美和知识美,最后观照自身达到理念世界的历程。他注意到自然美和艺术美能陶冶人的性情,美化人的心灵,强调从小培养青少年爱美的习惯。古希腊的另一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主张和谐教育,包括阅读与书写、体育锻炼、音乐和绘画以及道德品质的培养等,并把和谐教育的重点放在审美教育(主要是音乐教育)方面。他提出美育“不只是为着某一个目的,而是同时为了几个目的,那就是(1)教育(2)净化(3)精神享受……”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进一步发挥了毕达哥拉斯的“美德”思想,柏拉图提出“公正(正义)、理性(智慧)、勇敢(意志)和节制”是希腊四美德。他和亚里士多德都把公正看作是一切德行的总体,亚里士多德还说,“美是一种善”,从而把美和善、美育和德育统一起来。 系统提出要对人们进行审美教育,并把审美教育作为一门理论加以研究的是18世纪德国的美学家席勒。1793至1794年间,席勒为了报答丹麦王子奥古斯丁堡的克里斯谦公爵 对他的生活资助,先后写出了27封关于人的美感教育的书简,后结集为《美育书简》,成为西方“第一部美育宣言书”。①书中首先明确使用了“美育”概念,并对美育的含义、内容、 性质、任务及其社会意义作了系统的阐述和分析。席勒的美育理论是以康德的美学思想为基础的,康德把人类的精神活动分为“知、情、意” 三个方面,并认为审美判断(情)是沟通认 识(知)和道德(桥梁)。②《美育书简》探讨的基本问题,就是如何解决由资本主义制度 造成的人性分裂走向人性完整和自由的问题,如何由人性的完整去改革国家,取得政治自由的问题。席勒提出,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不是靠社会政治经济革命,而是靠审美教育,去实现人格的完善,人性的自由。他提出:“若是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惟一的路径是

笔杆子写材料必不可少的语言美学(一)

笔杆子写材料必不可少的语言美学(一) 写材料,离不开材料自有的语言特点,简单点概括便是于语言的平淡中见功力。在相关规定中对写材料的语言特点的要求便可见:“情况确实,观点明确,表述准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晰,直述不曲,字词规范,标点正确,篇幅力求简短。” 将要求简化的理解便是材料语言将就准确、简单朴实、行文规范,符合所属单位和个人的角色定位。 那么,我们作为笔杆子在写材料的时候,常见的问题便是经常把材料写的太过口语化,在文中加入了个人情感倾向以及用词不当的情况。下面,我就这三个问题逐一为大家展开来分析一下: 口语化的问题 材料的作用首先是传情达意,我们在写材料的时候,尤其是新晋笔杆子在起步的时候,很容易出现的便是怎么想的就怎么写,看到的材料素材是什么样的就怎么样写。 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个人写材料功力的欠缺,思考的深度不够,只能够按照最快捷的方式组稿了。因此,写出来的材料口语化较重,写的有点随心所欲,从而失去了材料应该有的行文规范,没有做到简单朴实的准确。 其次便是写材料的时候,自己输入和吸收到的材料较少,没有充足的素材,便按照自己所能接触的素材写,素材的局限性将自己限制在了所在片区,所在地域,方言或者地方特色在文中频繁出现,讲一些不合时宜的地方特色呈现在材料中,是不太恰当的,材料走出所在地域

便会带来理解的困惑。 然后还有一种情况便是习惯性的使用俚语,使得材料显得油腻,让原本应该严肃认真的材料变得过于随意,也不容易唤起材料接收方的重视。 一些个别笔杆子写材料的时候,还会滥用或者过度使用缩略语,虽然我们的工作中有很多的缩略语,也有一些约定俗成的习惯,如果这些缩略语或约定俗成的用词是众所周知的,使用在文中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正式的材料中,要尽可能的准确,减少他人误解的可能,毕竟读你材料的人不是你脑中的细胞,你所认为的那个称呼并非他也这么认为。比如:很多人在文中写人大,可能会觉得这不就是指人民代表大会么?其实不然,如果是教育圈的人看人大,更容易理解为中国人民大学。 个人情感倾向问题 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都会不自觉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带有个人情绪的表述一些问题,这个习惯会不自觉的在写材料的时候也带入进去。一旦带有个人情绪的描述现状和问题,就会使用一些偏激的词语,但是在材料中,强调的是客观,要求的是公正,因此我们应该使用的是理性的词语,中性的描述为主。 带有情绪的材料用词多表现在这两个方面,不必对号入座,但请理性对照自检: 第一种情况便是在文中使用过多的形容词 但凡领导讲话都会加上重要讲话;

西方美学总汇

西方美学总汇 原始时期: 人类审美的发展是沿着发现形体——改造物体形态——塑造器物形态的过程进行的。 在设计的产生初期,功能——这一重要的设计理论范畴,此时悄然成为设计的主角,从这一时期的器物造型中可以粗略地看出设计美学的发展取向是围绕着的“功能”这一中心进行的。 古希腊时期: 最早提出较有系统的美学思想的,是一些研究宇宙构成的哲学家。他们认为宇宙是由某种或某些元素,按照一定的“秩序”构成的;人的心灵也是由同样的元素构成的,因之人能够认识世界。公元前6世纪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的秩序、比例和尺度,不仅构成了宇宙万物,而且构成了宇宙的和谐。美,就是从和谐中产生的。例如音乐的美,就是由不同长短高低的声音,按照数的比例关系所形成的和谐。整个宇宙是一曲和谐的音乐。他们有“天体音乐”的讲法,其他如“黄金分割”、“多样统一”等美学上的形式观念,也是根据数的秩序提出来的。节奏、对称、和谐等形式观念,是希腊美学思想的理论基础。 古罗马时期: 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代替希腊城邦,成了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美学思想基本上从古希腊继承下来,以希腊为典范,被称为古典主义。罗马时期的美学家,主要代表人物有贺拉斯、郎加纳斯和普罗提诺等。 郎加纳斯的《论崇高》从哲学的高度来探讨,认为崇高的风格来自伟大的思想,而伟大的思想又是“伟大心灵的回声”。它把文艺创作从重视形式技巧,转移到重视精神修养。”。《论崇高》仍然没有超出古典主义范围。 普罗提诺他和柏拉图一样,都把美看成是超现实的精神性的东西。但他不同于柏拉图,他承认物质世界呈现于感官的美,虽然感官的美的源泉仍然是理念。普罗提诺不同意把美看成是比例和对称的希腊传说观点。他认为,有些对称的东西固然是美的,但有些单一东西,如阳光,也是美的。而且同样一张对称的脸,有时美,有时丑,美的原因不在于对称,而在于能够赋予事物形式的心灵,在于来自神那里的理性。普罗提诺把美学导向了神学唯心主义,从而为中世纪的美学思想开启了先声。 中世纪美学思想: 欧洲中世纪起于5世纪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止于15世纪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在1000多年的历史中,宗教和神学统治了意识形态领域,艺术和美被认为是属于感性世界的享乐,因而当成异教的东西,受到排斥和打击。 中世纪的美学思想有以下特点: ①以上帝的名义来讲美。按照基督教的教义,上帝是唯一真实的存在,只有上帝的美才是真实的。现实世界的美,是上帝作为万物的创造者,把自己的形象反映到他的作品中的结果。 ②反对艺术,实际上却又承认了艺术的存在。镜子中的人像唯其是不真实的,所以才能成为一个真实的映象;感情也不能一概否定,为了使基督教的教义具有说服力,需要激发感情,象夸张、隐喻之类的东西,是可以允许的 ③重视形式。形式来自上帝。奥古斯丁说:美是“各部分的匀称加上色彩的悦目”。托马斯·阿奎那在《神学大全》中也说,美有三个要素:第一是完整或完美,凡是不完整的东西就是丑的;其次是适当的比例或和谐;第三是鲜明,鲜明的颜色是公认的美。

西方美学中的“形式”:一个观念史的理解

西方美学中的“形式”:一个观念史的理解 张旭曙 【专题名称】美学 【专题号】B7 【复印期号】2005年11期 【原文出处】《学海》(南京)2005年04期第108~111页 【作者简介】张旭曙,文学博士,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上海200433) 倘若把西方美学范畴体系比作一张由形色大小各异的范畴编织而成的错综 复杂的巨大的思维之网,那么毫无疑问,在一批最古老、最持久的强力范畴中,形式当属耀眼的纽结之一。我们引两段话印证形式的显赫身份:日内瓦学派批 评家让·鲁塞断言,关于文艺现象的一切重大问题都存在大量无把握的和针锋 相对的意见,“但如果说有一个概念挑起了矛盾或分歧,那正是形式这个中心 概念。”(注:《为了形式的解读》,载(阿根廷)博尔赫斯等《波佩的面纱》,朱景冬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222页。)李斯托威尔写道:“只要略微瞥一下美学的历史,就可以知道形式论的重要地位了。从希 腊时代一直到今天,它一再居于显著的地位。”(注:《近代美学史述评》, 蒋孔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第188—189页。) 据塔达基维奇(又译塔塔凯维奇)的考证,形式这个术语源出于罗马时代,拉丁文的“形式”是“forma”。在许多近代语言中,被毫无改变地采纳。在其他语言中,稍有改变。法文是“forme”,英文是“form”,德文是“Form”。(注:《西方美学概念史》,褚朔维译,学苑出版社1990年版,第296页。)本来,西方理性主义文化的精神策源地是古希腊。而在古希腊人透过现象追求 本质之思维方式的背后,起作用的是欧几里得几何学,古希腊形式思维的最高 典范就是几何学。用科学化的形式逻辑工具营构整饬精密、普遍有效的思想体系,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始,蔚然成风、不绝如缕。如此看来,形式在西 方美学范畴体系网络中占据中心位置似乎并不足怪。 但是问题远非如此单纯。形式之重要,不单单在于它堪与“存在”范畴比 肩的古老、生命力持久抑或思维触角遍布美学艺术学的各个层面方向;更令人 困惑棘手的是,形式特有的歧义丛生,夹缠难理。其实,这种情况,从语源学 的考索中即可领略一二。拉丁文的“形式”替代的是希腊文的两个单词: “μορφη”(可见的形式)和“ετδsos”(概念的形式)。这种一名多义现象仿佛“先天地”规约、催化了形式涵义的含混多义性特征。塔达基维奇 在《西方美学概念史》列举了11种形式涵义,波兰著名现象学美学家英伽登在力作《内容和形式之本质的一般问题》中区分了9种。(注:Roman Ingarden: The General Question of the Essence of Form and Content,The Journal of Philosophy,Vol,57,No.7,1960,中译文载《世界哲学》(原《哲学译丛》2004年第5期,张旭曙译。))前者立足美学史实,后者侧重哲学概念, 其中只有三种涵义相同。对此,即使是一些熟谙美学史实的学术大师也有徒唤 奈何之感。韦勒克就宣称,从当代美学家批评家那里收集上百个有关“形式” 和“结构”的相互矛盾的定义并非难事,所以最好弃置不用。(注:《批评的 诸种概念》,丁泓等译,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60页。)韦勒克的反 应有些夸张,可是实际情形也未必比他预料的更好应对。形式犹如一只超越时

浅析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的对比

浅析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的对比 摘要: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中、西方园林为何如此会循着不同的方向、路线发展呢?且不同的方面各又是怎么表现的呢?该文通过几个方面分别论述中西方园林风格的差异对比。 关键词:中国传统园林;西方园林;风格设计 园林的概念随着社会发展的历史和人类知识的扩展而日益更新从而逐渐满足人们 对物质和精神上生活的享受和要求。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风格特点和适用范围,不同国家、地区的界定也不完全一样。 提到园林,就不得不谈到中、西两大园林流派。中国园林艺术和西方园林艺术是世界园林艺术的两大流派,风格迥异,表现形式也迥然不同,但在某些表达方面却极其的相似。中西园林艺术尽管由于各自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不同而形成了两大不同的类型,但它们都是世界园林文化的一部分,都是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配景和建筑布置,它们都具有园林艺术的共同特性,那就是补偿现实生活境域的某些不足,满足人类自身心理和生理需要,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玩、居住的环境。 中外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尽管中国园林有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之分,且呈现出诸多差异,而西方园林因历史发展不同阶段而有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园林等不同风格。但从整体上看,中、西方园林由于在不同的哲学、美学思想支配下,其形式、风格差别还是十分鲜明的。 布局上来看,中国园林艺术风格由生态形式自由式布局,而西方园林艺术风格以几何形式规则布局。在中国古典园林建造中,一般在进入一个较大的景区前常有曲折,狭窄,幽暗的小空间作为过渡,以收敛人们的视觉和尺度感,然后转到较大的空间,以达到“豁然开朗”的效果。这是“先藏后露”“先扬后抑”的“抑景”手法。比如扬州何园,苏州挫政园,无锡寄畅园无不选择了这一空间布局。追求诗文之意的舒展开合、起承转合,要求画意的远近高低、明暗虚实。流动而又连续的曲径小道,郁郁葱葱繁茂的树木生长地错落有致,向人们展开了一个个有头有尾的连续画面,把各种园林景致组织到统一和谐的气氛之中,引导游人有条不紊的进行观赏。如同看一出戏,有序幕,有发展,有高潮,逐渐将美景推到人们面前,无一览无余之般直接,有含蓄婉转变化之深邃。而西方园林的布局构造上的艺术特色,主要由体积巨大的建筑物作园林的主体,总是矗立于园林中十分突出的中轴线起点之上。整座园林以此建筑物为基准,构成整座园林的主轴。在园林的主轴线上,伸出几条副轴,布置宽阔的林荫道、花坛、河渠、水池、喷泉等。整个布局,体现严格的几何图案。总之,一丝不苟地按几何图形规则式布局,绝不允许自然生长形状,这与中式园林恰恰相反。水面被限制在整整齐齐的石砌池子里,其池子也往往砌成圆形、方形、长方形或椭圆形。追求整体对称性和一览无余。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亚里士多德说:“美要靠体积和安排”,他的这种美学时空观念在西方造园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西方园林中的建筑、水池、草坪和花园,无一不讲究整一性,一览而尽,以几何性的组合而达到数的和谐。追求形似与写实。被恩格斯称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人的达·芬奇认为,艺术的真谛和全部价值,就在于将自然真实地表现出来,事物的美应“完全建立在个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因此西方园林艺术在每个细节上都追求形似,以写实的风格再现一切。这也是东西方古典园林的一个最大区别,就在于是突出自然风景还是突出建筑。前者着眼于自然美,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后者讲究几何图案的组织,表现人工的创造。

镜头语言与美学

镜头语言与美学 鏡頭語言與美學 電影的語言由攝影的角度(Camera angle)、分鏡的連續性(Continuity)、影片的剪接(Cutting)、特寫(Close up)、取景與構圖的組合(Composition)所串連而成,螢幕影像的作業過程大多相同,利用人類視覺暫留的原理,電影一秒鐘24格畫面,電視則為一秒30掃瞄圖框。因此討論影像的概念,可以從攝影機拍攝與運鏡技術著手。基本來說,其攝製作業在內容上可包括動作、構圖、燈光、剪輯與 成音等五大要素。 在拍攝運作上,除了類似照片拍攝的考慮與思維之外,這種連續性影像的線性時間敘述,還得考慮攝影機的設定位、取景構圖運鏡的變化、燈光照射之配合、 攝影機的運動與演員表情與動作的連續,而後製作的剪輯與音效也是要納入構思 的範圍。 觀眾也許是無知的,他們只能從被限制的視野框架中來瞭解事情的真相與意義,因此這種整體意念的傳達,不只是依賴動作的銜接順暢而已。這種連續影像 的錄製,最大的不同是要隨時注意演員的前進方向、視向和在動向無形中所產生 的假想線(Image line)。這種假想線的錯誤在單機作業中,特別容易發生視覺方向

的錯誤。這便關聯於攝影機的設定位、視線觀點以及出入鏡的位置關係,甚至道 具設置的空間關係也要注意。 攝影機的基本操作,對於攝影機本身和三角架的性能要熟練,平時也要多練習各種運鏡姿勢,求其穩定有效,否則補拍耗時費工,會嚴重耽誤進度,也會造 成色溫、光影的前後差異,而破壞了情境效果。 為追求預期的效果,攝影師的運鏡動作可參考如下: 1. 合乎人體工學的姿勢運用,呼吸長而穩定。 2. 器材要熟練才不致緊張,上半身盡量不要晃動,而以腰部和雙腳來調整 與移動,移動時一次只移動一隻腳,避免分散觀眾的注意力。 3. 使用全景或廣角的鏡頭,或靠近被攝體拍攝,可以減低晃動感。 4. 利用環境中可以依靠的物體,動態物體可以輪架、推車等工具協助。 5. 剪輯時可用短鏡頭、快節奏的影像剪輯方式,使晃動感降低。 如果企圖達到緊張、意外、震撼的效果,當然可以逆向而行,但是這是在一個精密設計下的過程,而不是意外連連之後的慌張掩飾才好。視覺感受對於構圖有強烈的影響力,例如光線、布景、大小、黑白、明暗對比色彩以及鏡頭的選定 等等,在錄影藝術中,構圖主要功能是建立主體與環境的關係,清楚交代人物的 動作與表情,呈現一種秩序的美感(並非呆板,而是不讓觀者發現攝影者的存在)。 構圖與視角 以眼睛的視平線為參考水平,站立與蹲下的地平線高低便不相同。視角的改

西方美学理论整理

西方美学理论整理 1、柏拉图 柏拉图眼中的美,是矛盾统一的、和谐对立的、具体而又特殊。柏拉图最终将美概括为“永恒的善的意志的普遍性理念存在”。这是因为一件东西包含许多矛盾是他不可理解的。 从理念论也可以透视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具体如下:理念论是柏拉图哲学思想的核心,是其美学思想的立足点。柏拉图以理念论为核心的美学思想包含完整的美学价值论框架。他坚信理性能够获得真知,把追求“真”“善”“美”当作哲学探索和冥思的目的。柏拉图在谈论客观和主观世界的真与善的同时,总是要和美感和美联系一起来谈论,真、善、美在柏拉图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体统一的。柏拉图是真、善、美三位一体的创造者,它具有最高的人类价值和深远的美学意义。关于美的议论,主要可大致归为两个类,一是美的本质问题,二是真善美的统一。 柏拉图肯定美是真实的存在,他认为美是永恒的,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和谐与真实存在的神,真实存在的善的理念、美的理念是一致的,又由于美善的统一,所以和谐既是善的目的,又是美的本质。 由于柏拉图有客观唯心主义理念论的基础,因而他认为真、善、美的内容是统一的,真实的东西,就美与善的东西。美的东西也就是善的东西,美与善没有根本的区别。柏拉图认为这种美本身的关照是一个人最值得过的生活境界。柏拉图把爱、美、善等,最终都还原到人的生活本身中,与不朽相关,也可以说,不朽是人的最终目的。在柏拉图的思想中,美的概念不仅仅与审美和艺术相关,更主要的是一种人的生活方式和理想,是一种哲学的最高境界之一。在柏拉图的宇宙观中,他认为善的理念又是理念世界中至高无上者,因而美的理念就必须从属于善的理念,为善的理念所支配。柏拉图在审美分析中,始终都认为灵魂的美要高于一切形式的美。 2、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批判了柏拉图的唯心主义观点。首先是对他的理念论的批判。亚氏认为,“一般”是不能脱离“个别”而独立存在,脱离个别并且先于个别而独立存在的一般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脱离美的事物的“理念”或“美本身”是根本不存在的。亚氏认为美在事物本身之中,主要是在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主要靠事物的“体积与安排”,美的事物体积大小要合适,要有一定的安排,各部分之间要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些构成了美的要素。亚氏注重美的感性形式因素。 3、普洛丁 普洛丁是新柏拉图主义的创始者,普氏美学是对柏拉图美学之改造,二者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美的理念从哪里来?普洛丁的回答是,只能从神那里来。普氏仿照柏氏把美分为不同的级别,他主要论述了对物体的美、心灵的美和最高的美即理念美或理性美的审美认识。普氏不但把美分为不同的级别,认为要达到这种最高的美,就得净化心灵,通过心灵视觉去观照它。而且他也把对“美本身”即美的理念或理性的观照,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 普洛丁还提出了影响很大的审美理论,审美是一种观照。他说:观照不是观看,而是另一种视觉类型,即迷狂。看到高级的美会使人在迷狂中惊喜交集,充满狂热和狂喜,他把这种迷狂的境界看作人生最高的理想境界。他说:“谁能达到这种观照谁就享幸福,谁达不到这种观照谁就是真正不幸的人。”普罗提诺还提出的方法是闭目内视,“闭上双眼,转向另一种观看的方法,并激活它,这种方法人人都有,但是很少有人使用。”审美要靠“内在的眼睛”、“灵魂的视觉”。单凭感官无法作出审美判断,因为美的对象是包含理性内容的。他说,美是第一眼就可以感觉到

审丑论文

论文题目:论莫言小说中的审丑意识专业:汉语言文学 学科:当代文学专题工作坊 教师:胡西宛 学生:李骏卿 学号:0805010133 完成日期:2009-11-19

摘要: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审丑观这一美学观念由于种种 原因在中国的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它的印迹。而其中以莫言为代表的 先锋作家们在文学创作中将审丑发扬光大,带来了一个审丑观念的高 潮。这种审丑观主要着力于描写肮脏的环境,荒诞的场景,裸露的性 爱等来引起读者视觉或心理的震动,以达到作者希望的自我审视的目 的。但审丑观具有极端暴力、缺乏真实性等局限,以致会偏离作者的 创作目的。本文将以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和《檀香刑》为主要分析 篇目,简析其中的审丑表现和写作意义,探讨莫言小说的审丑意识的 价值和局限,以及如何化丑为美。 关键词:审丑意识;莫言小说;审丑表现;写作意义;价值; 局限性;超越 审丑意识,似乎是一个很陌生的概念。殊不知在我国,它是有着悠久的历史的。庄子从哲学的角度提出了“美恶共存”的美学思想。在这一美学思想的引导下,我国古代的作家们往往不会避讳丑。唐代的韩愈写诗就喜欢以丑为美,在他的诗中经常会用晦涩难懂的语句描写一些怪异、恐怖的事物。另外呢,中国古代的审丑是多具有伦理和道德上的特征的,人们的审美和审丑都一次为出发点。之后的许多作品,如清末的四大谴责小说,鲁迅的一些小说《阿Q正传》就是从道德方面对社会、人性的丑恶进行批判,也不自觉地体现了审丑意识。 然而审丑意识在近代的西方得到了更快更好的发展。西方学者说我们“吸收丑是为了美而不是为了丑”。丑只能代表人性的负面,是与美相比较、相对立而存在的一种状态,是人性的本质力量的扭曲与异化。“丑”作为一个美学概念,在通用的《美学原理》里中早已被界定:与“美”相对,指人与客观事物在社会实践中历史地形成的一种否定性关系。而康德却将丑于崇高联系在一起:“丑本身不一定是崇高的,但丑与引起恐惧的性质联系在一起,就显得崇高了。”①从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到萨特的《恶心》,从卡夫卡的《变形记》到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作家们开始揭露生活中的丑,将文学艺术带入了一个审丑时代。继而也对我国的文学的审丑造成了影响。 ①康德,《判断力批判》(宗白华译)上卷,商务印书馆,1993,第158页。

中西方园林的异同

中西方园林得异同 世界各民族得园林各具不同得艺术风格,如中国古典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英国自然风景园、伊斯兰园林、日本园林??这些园林都自成体系,各有明显得特点与很高得成就,但概括地讲,以前两种最典型也最引人注目。一种在西方,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得几何园林;一种在东方,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得再现自然山水式得园林。由于两地强烈文化差异,导致 风格迥异得造园艺术 中西园林风格差异得原因 1、、审美情趣得差异 中国祟尚自然得美学思想来源于老庄哲学,对自然得认识包括三个方面:A.人与自然环境、自然生态得关系.人与自然界得友好与睦、相互依存,不就是去征服、破坏.而就是把自然作为自己安居乐业、休养生息得美好环境。B.把自然景物与景象作为欣赏、欢娱得对象,人得栽花养草、游山玩水、 乐于景观、投身于大自然中,似乎与它合为一体。c.人通过某种学习,使身心节律相吻合呼应,而达 到“天人合一”得境界。 在它得影响下,中国古代得文人与士大夫追求就是一种文人所特有得恬静淡雅得趣味,浪漫飘 逸得风度,朴质无华得气质与情操,确立了以自然、适意、清静、淡泊为特征得人生哲学,她们遨游 名山大川,以寄情于山水,更有人藏身于山林之中,过着隐士生活,在大自然中寻找安慰与共鸣。这种崇尚自然得美学思想,在文学上产生了山水诗,田园诗以及山林文学,中国传统写意山水在魏晋南北朝已成为一个声势很大得独立画种, 它与中国山水园林艺术有着非常密切得关系,对中国山水园林起了很大得促进作用。中国古代没有专门得造园家,大多就是有造诣得诗人、画家设计得.所以在园林中非常自然地表现出意味隽永得诗情画意,画论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园林设计得原理了。因此,山水园林所遵循得原则就是山水画得原则,就就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虽然带有艺术家得主观因素,但它就是自然美景在真实空间里得艺术再现,并且以“理性”为基础。 西方得审美思想与哲学基础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希腊人自古以来便在研究比例,其中尤以黄金 比例最为有名,雅典帕特依神庙屋顶得高度与屋墚得长度便具有黄金比例,米洛得维纳斯雕像得 重要尺寸得比例中亦含有黄金比。欧洲文艺复兴则就是理性得伸展,它就是以理性调与情绪而完成艺术上得伟大,笛卡尔认为几何分析我国古代得哲学观与艺术观,发现中国得文化就是种自内而外,由里及表得文化,在我国得哲学中有所谓“天人合一”论.即认为人与世界就是相关相通得,就是不可分得,中国得哲学重了悟而不重论证,认为形式上得细密论证不如内心神秘之冥证。而西方文化更注重于逻辑性、数理性,她们得文化甚至被认为就是数得文化,它得产生就是神秘主义得希腊早期哲学,但它就是铪着理性与逻辑得轨道上发展得,发展成为一种与东方哲学相对立得世界观、审美观。 6 造园师素养得比较 西方园林得设计者多为建筑师,善于以建筑设计得方法来布置园林。法国得著名园艺师勒·诺特尔,13岁起开始学画,后来改习园艺,她还学习过建筑、透视法与视觉原理,受过古典主义者影响,研究过笛卡尔得机械主义哲学。而中国许多文人、国画家,直接参与造园活动,其中最恋出得代表为明朝末年得计成,她不仅具有丰富得造园经验,而且又有较高得文学绘画素养。

西方美学史概要概要

西方美学史(朱光潜)----笔记 序论 1、序论重点两个,一是美学研究的对象以及他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它变成一门社会学科的经,二是美学史的研究方法辩证唯物主义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编写马克思唯物主义。 2、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1750年把美学看作一门独立的学科,他认为美学跟逻辑是对立的,逻辑研究的是抽象的思维,美学研究具体的感性或形象思维。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西方美学发展的奠基石。 3、1)历史发展来看,西方美学思想一直侧重文艺理论,根据文艺创作实践做出结论,又转过来指导创作实践。从方法论上看,文艺是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美学必须结合文艺作品来研究,所以美学历来和文艺批评联系在一起成为文艺批评的附庸。 2)美学实际上是一种认识论,所以历来是哲学的一个附属部门。 3)近代自然科学蒸蒸日上,他也闯入文艺领域。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不仅是是文艺创作者而且还是卓越的自然科学家。自然科学对文艺不仅在创作工具和技巧方面有所贡献,而且自然科学对世界观和创作方法产生了有益影响,美学不再依附于哲学与逻辑学。渐渐成为自然科学的附庸,此后美学又受到心理学、生物学、人类学的影响。 4)西方从十九世纪末开始进入帝国主义时代,西方“主义”盛行,大多数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改换,不值一提。随着工人运动的上升,文艺和文艺理论成为一种由经济基础决定,反过来又对经济基础起反作用的社会意识形态。美学成为一门重要的社会学科。 4、研究美学史应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南。 第一部分古希腊罗马时期到文艺复兴 第一章、希腊文化概况和美学思想萌芽 一、希腊文化概况 1、希腊美学思想起源公元前6世纪,盛于前5-4世纪。也就是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时代。 2、希腊文化起源于地中海的爱琴海一带岛屿和亚平宁半岛,起初是奴隶制度。 3、希腊早期的生产主要是农业。奴隶制度以及土地集中形成土地贵族阶级。公元前六世纪,也就是美学起源的时代,由于战争以及工商业贸易的发展,新产生了进步的民主阶级。土地贵族阶级与新生的民主阶级对立。流传下来的希腊文化大多是土地贵族阶级的文化。 4、希腊神话,起源:原始公社与氏族社会--口头流传--前六世纪形成荷马史诗;也有一部分保存在戏剧之中,特别是悲剧。祭神节和文娱节的演戏是希腊人受教育的机会。三大悲剧家 5、公元前五世纪,音乐、建筑、绘画、雕塑艺术也很繁荣。雕塑艺术发展到顶峰。 6、希腊美学理论有着丰富的文艺理论做基础的。 7、美学在西方一开始就是哲学的一个部门。希腊文艺在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达到了黄金时代,即伯里克利斯时代。这个时代,希腊文化从传统思想统治转化为自由批判。由文艺时代转变到哲学时代。出现了一批哲学家。文艺时代转变为哲学时代的三个原因: 1)生产的发展,自然科学的研究带动了哲学的研究;2)新生民主阶级向地主贵族阶级争夺政权的民主运动,促成了批评辩论的风气。民主阶级里的诡辩派促使希腊思想由研究自然科学向研究社会问题上转变;3)希腊的贸易以及战争与各民族的交流,外来思想的影响激发哲学的思考。 8、哲学家注意社会问题,必定就会注意文艺问题,文艺发展的本身也要求理论性的概括,就势必注意到美学问题。 9、希腊美学思想发源于毕达哥拉斯学派、赫拉克里特、德谟克利特和苏格拉底,极盛于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时期。

美学第四章 审美向审丑的转化

第四章审美向审丑的转化 一、什么是丑(审丑) 1、审丑(以丑为美)现象列举 蒙娜丽莎的小胡子带抽屉的维纳斯 杜尚的小便器进入美展厅毕加索绘画 声嘶力竭的流行音乐现代舞 王朔“我是流氓我怕谁”“痞子文学”现代派 身体写作疯狂追星 发型化妆牛仔裤装修脸上贴字 杜尚(杜桑)的《泉》 ●杜尚对《泉》(小便器)的解释:生活中的一件普通的东西放在一个新的地方, 被赋予一个新的名字和一个全新的观看角度之后,原来的作用就消失了,意义也变了。艺术可以是随便什么东西,艺术不崇高,不值得我们对它有太多的推崇。 没有什么美与丑的界限,没有所谓的欣赏趣味。 2、什么是丑(审丑): (1) 与美一样,是具体直观的感性形象; ( 2) 与美一样是一种价值。美是肯定性价值,让人愉悦振奋快慰;丑是否定性价值,使人厌恶鄙弃反感,具有刺激性 ( 3) 其外在形式凌乱不堪,不能怡人 二、审美向审丑转化的原因 为什么美被丑取代,丑堂皇登上当代审美文化主角的位置? 1、丑没什么可怕.丑从来就客观存在,没必要回避害怕。不敢描写假恶丑是人性的 脆弱。 2、人性中本有丑恶的本性.现代科技发展发现人性中本就包含善恶美丑两端,打破 理性万能的看法。性本能,攻击本能 3、审丑是一种需要 A 人需要丑的提醒和刺激.人际间的隔膜冷漠,需要丑的刺激。荒诞剧《秃头歌女》 B 内心压抑需要心理宣泄:刘索拉《你别无选择》 C物质上:保暖思淫欲,精神上:保暖思丑怪。审丑通过自我亵渎,达到自我拯救或自我欣赏。 D 正派人也需要适当的放纵,丑是追求自然和自由的良药。 E 人的懒惰懈怠亦需要丑的刺激。《浮士德》 4、丑恶是历史发展的一种推动力 . ●恩格斯:“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正是人的恶劣的情 欲--贪欲和权势欲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说明丑恶的必需。 ●好吃才发展出菜系、营养学;好穿发展了服装业、模特、时装;化妆推动了产 业发展,懒惰发明了机器人、自动化。住、行、用的享受欲亦推动了各行各业。 ●丑是恶的一种形象表现形式,对恶的重新审视,也就在美学领域出现对丑的重新 评价。 ●所以,丑的描写和表现是历史\审美发展的必然,丑成为一种肯定性价值.

自考汉语言文学美学笔记

自考“美学”串讲笔记 一、知识点 1、1750 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美学》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出现。鲍 姆嘉登被称为美学之父”。《美学》(Aestetica)埃斯特惕卡”在德文中是感性学”的意思。中国的美学之父”是王国维。 2、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知、情、意三个方面。 3、美学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与哲学认识论(为美学提供基本理论框架、世界观的基础)紧密相关,联系密切的其他学科: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 4、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苏格拉底强调美与善相统一;孔子提出“里仁为美”的主张。 5、雄鸟在雌鸟面前展示其色相俱美的羽毛这并不能证明这种鸟类能欣赏美,而只是出于性选择本能的需要。 6、哲学研究的是人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最基本看法,研究人如何认识客观世界,研究各种方法论问题;文艺学则研究人类的文艺现象;心理学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伦理学则研究人类的伦理现象。 7、美学的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独立的美学学科。 8、审美意识的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借助语言文字的形式进行传播;二是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必须具备二个条件:有专门的著作;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9、美学思想是具有某种理论形态的对审美现象的思考。 10、审美意识的形成,来源于人类劳动中对自身的改造。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11、表达美学思想的作品:中国的《诗经》《国语》,伍举提出的以善为美,否定以感官享乐为美的观点。 12、公元前6 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建立了数的本体论(美是数的和谐与比例)。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师徒关系)他们的思想影响了西方二千年。 13、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是德国古典美学。 14、1871 年,以德国美学家费希纳为代表的实验美学、以立普斯等人为代表的“移情说”美学、以法国丹纳 为代表的艺术社会学都提出一种所谓“由下而上”(形而下)的重视科学实验、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用以取代传统的“由上而下”(形而上)的哲学思辨方法。 15、审美对象的审美性质会随着不同的历史时代产生变化。“环肥燕瘦”的审美现象典型提示了女性美的历史 变化。19 世纪法国伟大雕塑家罗丹的作品〈欧米哀尔〉(老妓),老妇人已转化为具有高度的艺术技巧和思想力 量的艺术美了。 16、中国当代美学界对于美学研究对象的主要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是美以及美的规律;第二种观点认为,美学是艺术哲学,因此其研究对象是艺术;第三种观点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是美感经验,美学应以美感经验为中心去研究美和艺术。第四种观点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17、美学研究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应该是作为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18、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要内容:(1)美的本质和起源的理论。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 明确提出“劳动创造了美”。(2)美的规律的理论。马克思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 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因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 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 (3 )异化劳动与审美活动相互关系的理论。马克思:“(异化)劳动创造了宫殿,却为劳动者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却使劳动者成为畸形。”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中。”异化:外在客观事物本身应当是与人类一致的,结果反过来成为人的异己的敌对的力量。 “ 4) 艺术本质的理论。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真理。 19、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特点:把美的本质问题与人的本质紧密结合在一起。《手稿》中把人的本质规定为“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 20、古希腊时代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文美学史上最早讨论美的专著,它将美和美的东西作了严格的区分。 21 、威廉?荷加斯在《美的分析》一书中指出,曲线比直线美,而在曲线中又以蛇形线最美。22、费希纳 的实验美学,以科学的实证方式,反对过去“从上而下”的形而上的美学,提倡重视实验的“从下而上”的美学,认为黄金分割段是最美的形式。 23、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柏拉图,他认为任何东西是因为 “分享了”美的理念才美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