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让生活的源泉在课堂上流淌(论文)

让生活的源泉在课堂上流淌(论文)

让生活的源泉在课堂上流淌

许昌市南关村小学贾泳涛

摘要:《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这门课程要求我们执教老师打破课堂教学中长期形成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固有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堂教学模式。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往往照本宣科,使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大打折扣,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我们要先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使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在真切的生活中获得直接体验,促进学生品德的内化。

关键词:开放生活教学环境教学内容

现在的一些思品与社会教学,往往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往往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回避了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儿童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于周围的生活自然地沟通起来。思品与社会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和影响。而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能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地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所以《品德与社会》教学必须让儿童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

立足生活,回归生活,自主实践,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

一、结合课程设置,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热爱生活。

学生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纯真的。然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和书本上或与教师所讲的相矛盾的现象、事件,产生许多困惑。如果我们的教学不能解决每天遇到的生活问题、情感问题,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价值,在认识这些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等,便是自然的,而不是外加的因素。走进儿童的世界,听听他们在说什么,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想想他们有什么困惑,便是我们老师应该做的事情。

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与行为实践实现的。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活动的人。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亲切体验,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教学时,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生活世界中去,从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儿童的生活中形成。例如,教《家乡巨变》这一课时,我首先安排在课前先让孩子采访爷爷、奶奶,了解家乡以前的状况。在上课伊始,我再播放有关家乡现在状况的录像,通过对比,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家乡旧貌,紧接着我抛出这么一个问题:你怎么发现的?家乡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一层激起千层浪,孩子的激情被点燃了。结果学生很快说出自己的观察与体会,

从而使学生懂得今天的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

二、围绕课程内容,指导学生发现生活、体验生活。

教学,只有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生活,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才能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而传统的书本教学只能造成知识的仓库,情感的沙漠。如我在教学《社区我的大家》一课上,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活的小区,其效果最多是在学生脑中思考这个过程和一个结论——我生活在社区中,并没有真正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并不能使学生感受到社区有家一样的感觉。因为学生没有亲自去体验。怎样让学生去体验这份感受呢?我就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远亲不如近邻》的小品。观看后先分组交流感受,再让孩子们各抒己见,把自己的体会说出来,从而使学生体会到邻居的重要性,体会到社区就像一个大家庭。又如,教学《丰富多彩的社区生活》这一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场所“寒假社区生活交流会”,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畅谈发生在自己社区的寒假里故事。在活动中,我注意到学生那里反馈过来的信息并将他们进行分类如:快乐、烦恼、有趣、得意等,并根据这些分类深入展开讨论,让学生共同分享寒假生活的各种体验,使学生对社区生活充满希望。

三、根据课程特点,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真理是在实践中才能体验其价值和科学的,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与道德行

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贯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学校思品教学产生怀疑,薄弱了教育的引导功能。我们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是怎么才是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怎样的评价?从而生活中真正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我们的教学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课上的认识,不搞“纯而又纯”的教育。我在上《集体处处有规则》这一课时,先布置学生在课间自由活动十分钟,喜欢活动什么就活动什么,尽量活动的开心。活动结束后,老师随机采访:“你活动了什么?活动得开心吗?为什么?你愿意以后一直这样活动吗?通过活动学生每人心中都有了自己的行为标准。但有时学生在认识生活中遭受挫折,例如思品与社会课上学了遵守社会公德,乘公共车时不拥挤,给老弱病残的人让座。可在现实社会中经常遇到一些人争抢座位,对老弱病残的人是视而不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校教育,我们要正视这种社会现实,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是非观念,按自己的是非观念去实践一下,你有何感受?人们对你有何评价?学生就有可能从人们积极的评价中,自己愉悦的情感体验中获得的知识,建构起自己的内心道德标准。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他们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总之,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创设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使学生

的现实生活成为课堂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实践活动为载体,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唯此,才能使品德与社会课真正成为一切学生喜欢的、真实的课程。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及开发与利用研究

2、《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3、《小学教学研究》

4、《福建教育》

让作文回归生活

让作文回归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指导他们感受生活,写作时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写自己想说的话,从而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每当上作文课,都是许多同学最纠结的时候。许多学生只能对着作文题目发呆,竟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作为语文教师,我认为与其绞尽脑汁的指导学生遵循何种模式进行作文,不如教会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把生活中的素材运用到作文写作中来呢?要引导每个学生张开善于观察的眼睛和开启体味生活的心灵之窗。为此,教师首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很重要。我们应该教育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小学生对自然和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充满了好奇心,对此,我们应予以肯定并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找到问题的答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周围熟悉的人和事物进行细致地观察: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在观察中会突发奇想,产生表达的灵感,有了表达的欲望。记得开学初期的时候,我们学校进行了一次广播体操比赛。我觉得这是一次不错的作文契机。于是,在比赛开始之前,我就对同学们说:“这就是我们这次的作文题目”。在观看比赛的过程中,我坐在孩子们中间,告诉他们要仔细观察,用眼睛捕捉住最美的镜头。那一次,同学们表现得特别兴奋,比赛才刚结束,同学们就迫不及待的拿出作文本来,投入到写作中。教室里,只能听见孩子们“沙—沙—”的写字的声音。我环视教室,发现就连平时最害怕写作的几个同学都在一边写,一边微笑,好象有写不完的情趣似的。毫无疑问,那次的作文,全班大多数同学都写得很不错。我还特意把一些优秀的作文张贴在班级学习园地上展示。孩子们似乎也尝到了作文的甜头:作文并不是想象中那么难啊。 “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这让我想起了一个炎热的夏天——

回归生活 有效作文

回归生活有效作文 湖州市道场小学潘月花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我们广大教师的一大难题,经常是一上作文课就头疼。学生则更是苦恼,一碰到写作文就乱七八糟写一通,只当是完成任务而已。多少年来,似乎这也已经成了定势一样,难以改变。而其实不然,笔者却认为作文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它可以表达你的心声,写出你真实的内在,正所谓“我手写我心”。但如何更加有效地来教学作文,让学生真正喜欢写作,我觉得还得回归生活,让学生学会写下“生活”。 一、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记得以前每篇作文写完后,我都会拿优秀的文章读给全班同学听,每一篇读完的时候,总是会有些同学有这样的体会:“啊,这事我也经历过,怎么就没有想到要把它写成文章呢?”有时,刚把作文题目写在黑板上,有的同学思如泉涌,挥笔成章,有的同学却望着题目干瞪眼,冥思苦想也写不出来,叫苦说:“嗨!没什么可写的!” 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想,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平时不注意观察生活和积累素材,所以才感到“没东西可写”。有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代,有个琴师叫俞伯牙,拜成连先生为老师。他苦学了三年,创作了一部乐曲,名叫“高山流水”。他非常高兴地把这部乐曲演奏给老师听。老师听完以后,笑笑说:“我有个老师比我高明得多,明天,我带你去访问他;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第二天清早,成连先生带着俞伯牙划船来到一个海岛上,并告诉他说:“老师就在岛上,你自己去找吧,十天以后,我再来接你。”成连先生走后,俞伯牙兴冲冲地找遍了全海岛,怎么也找不到那位高明的琴师。他心情烦躁地坐在海滩的礁石上,前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身后是高耸入云的山峰。那惊涛骇浪拍击岩石的“哗哗”声,那扣人心弦的阵阵松涛声,使俞伯牙激动得欢呼起来,他忽然明白了老师的用意,立刻面对大海弹起琴来。十天以后,成连先生真的来了,当俞伯牙把修改过的乐曲再弹给他听时,老师连声夸奖说:“好,好,好极了!”当时,有个名家叫钟子期,高度评价伯牙的“高山流水”曲:“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从此,“高山流水”四个字就被比喻为“知音”,或者比喻为“乐曲高

初中生优秀议论文:生活处处是课堂

生活处处是课堂 有一段时间,班级里疯狂的出现了一个“新兴的产业”,并且以台风的速度影响了整个班级,以至于一下课就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喋喋不休的数落着自己可怜的罪过。而自己却没有半点悔过之心,仍然是我行我素。其实这个产业我自认为也算是一种艺术,就是有点浪费资源。 实话告诉你吧,因为我们都在学折纸艺术,那千奇百怪的艺术品,也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试问有谁不想学会?而在家人面前炫耀一番?不过这可就苦了伴随我们的资料了。 我个人也是比较喜欢这种美丽的特殊艺术。不过这可就免不了拜师学艺的了,从前看电视时,只知道学艺难。可知道轮到自己了才知道何谓跟屁虫似的学艺法,人人都把这件秘籍看得比友谊更重,尽管你千求万求,不磨的人家烦了是不会成功的。假如你性格内敛,便混不下去了,如果你想偷师学艺,我只能用李白的一句话来回答你了:“难于上青天”。在教弟子时,谁的位子全都是四面楚歌,但是如果人家有心不让你学,就会以闪电般的速度完成它,让你见到加工好的成品,空羡慕啊! 还好,我有幸成为同桌的关门弟子。在一节英语课上开始了我的学艺生涯,不是我欺负英语老师,而是学艺已是迫在眉睫呀!再说我也是看中了老师的温柔可亲,嘿嘿…… 把书立放在眼前便开始了秘密活动,记得刚开始的时候,我还在沾沾自喜,这么简单?越到最后而越见其奇,那时候我的表情一定是呆若木鸡,咽了一口气,硬着头皮叠好了前几步,到了高潮部分,不免的要宣布投降。结果是一败涂地,同桌的惟妙惟肖,而我的却早已被我攥成了一团纸,第一次就这样打击我!课下我再一次拉下脸要求她再教我一次,可惜却是死不瞑目啊,最后两步看得我眼冒金星……再后来我发掘我的

地利与人和,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苦练,才勉强算是会了一点,可以到关键时刻就掉链子,说实话,同桌看见我被撕得惨绝人寰的书,免费给我上了一节课。 放学时,我还在仔细琢磨,搞得人家都说这这关门弟子真是勤学苦练那,偶尔也会有人安慰我:“当时我也是日夜苦练那!”三日后,我才偶然发现,我已经晚了一步,他人都已经转入正途,只有我还在沉迷,这一瞬间我抬头看见了英语老师,她依然和蔼可亲,依然在耐心地教导我们知识,心头一酸,手中的折纸无声滑落,悔恨之情像是阳光,照亮了我的心。一时间,我好像突然明白了一些事…… 再后来,班里的风波早已不复存在,纸篓里多了一些精致的叠纸,不过来往的人会发现,那早已面目全非,课上却多了一个做的笔直的女生,那高高的书立不知何时也不见了,她再也没有低过头了,周围的人都这么说。 有时候回想起来,生活中是不需要真正意义上的教化的。只需要你生活在这个环境里就好了!

让课堂回归生活小学教研论文

让课堂回归生活小学教研论文 近期有幸读到浙江省东阳市特级教师卢雁红的《语文生活化教学的认识与实践》一文,她提出了生活化教学的观点。她说:所谓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 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 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 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体现“全面”和“综合”是新时期语文教育的一 个新理念。语文综合素质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和生活紧密相连;杜威 “教育既生活”的著名思想,更是强调儿童各种感兴趣并且主动进行的学习活动,从课堂 向生活的世界回归。可见,生活化教学的确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一种教学形式。在卢老师 的理论基础上,我在教学中进行了生活化教学的一些尝试,下面就谈谈我在底年级语文教 学中进行生活化教学的一些做法: 一、重演生活故事,训练说话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表演是儿童的天性,而表演他们生活中所熟悉的生活故事,回归生活的真实,就更加乐此不疲了。“口语交际”是底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利用学生爱表演的天性,让学生在兴趣这一前提下进行说话训练,会收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如:在上苏教版第二册的口语交际《学会做客》这一课时,先让学生说说自 己生活中的做客经历,再让学生互相表演,互相补充。做客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表演起来非常活跃,使用的语言也特别丰富,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愉快的氛围 中得到训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活动也变得更加生动。 二、创设生活情境,体验课文内容 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课程理念的更新》) 生活化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把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使新 学内容能较快的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达到真正的理解。如在学习《小松树和大松树》一课时,最后一句“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惭愧的低下了头”,教学中抓住“惭愧”一 词创设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以表演的方式说说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后会说什么?同学 们联系日常的生活经验,纷纷发表他们的见解,如:“谢谢风伯伯,是您让我明白,我能 看的远,是大山的功劳啊!实际上,大松树比我高多了。”“大松树,对不起,我刚才太 不礼貌了,我以后再也不能看不起别人了。”……通过表演,学生轻轻松松的就达到了真 正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三、展示生活亮点,促进个性发展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论文3篇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论文3篇 第一篇 1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分析 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指的是通过营造丰富而生动的各类生活情境,来增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生活体验,并突出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性及开放性等,从而促使小学生可以将通过数学学习到的知识技能,用于实际生活中,进行创造性的运用。生活化教学还具备了以下几个基本的特点:首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应当围绕儿童的生活世界来做为活动背景进行,并在活动中不断改变自己,提出新的教学与学习要求;其次,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目标要能全面地体现出教学整体目标,既要包含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也应当包含学生意志、行为习惯及合作沟通、创新能力发展等;最后,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应当加强师生的共同参与性,促进课堂教学的相互作用及亲身体验。生活化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数学,同时有助于学生培养自身数学能力,并促进学生的智力乃至综合素质水平的全面发展[1]。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来捕捉围绕学生生活背景中出现的数学现象,进而发掘出数学知识中存在的生活内涵。 2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有效措施分析 2.1采用生活化的数学语言进行教学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认为数学教学实质上就是针对数学语言的一种教学。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抽象化数学知识,转换成可以让小学生更加直观和形象地进行理解并接受的知识,关键在于数学化语言的运用。众所周知,看起来似乎是枯燥乏味的数学,其实里面蕴藏了许多生动而有趣的内容,小学数学教师若是缺乏高素质的语言艺术,是无法将它发掘出来。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的语言生活化,即是带领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及理解的重要方式。例如在圆柱认识的学习过程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加充分的认识到圆柱的特性,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动手去摸一下身边的圆柱形物体,并让学生说出自身的体会和感受。一些学生会说摸到的是一个光滑的平面;而另一些同学则可能会说摸到的是一个圆形。此时,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运用概括性的语言进行总结,如两个光滑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论文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 安塞县第二小学高华丽 【摘要】:把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带到课堂,让学生在其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体验生活,这就是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数学生活化数学价值 数学“生活化”教学就是要从学生丰富的生活背景中捕捉身边的数学现象,引导学生尽可能把生活中的数学上升为科学,再用科学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问题情境一数学模型一解释与应用”的教学模式,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模式,根据这个模式,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创设情境,提供给学生具有开放性、生活性、现实性的信息,从而让学生根据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在学习“小加法应用题”时,设计了如下生活情景:明天我们将组织全班同学到郊外进行野炊活动,你们准备带哪些食物?需要多少钱?围绕这一主题你能想到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这样的设计,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背景材料中发现并提出有关数学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了丰富的实际生活的内容。 二、从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让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学习是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让学生接触社会,贴近生活,给学生生活化的练习,才能更好地使他们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运用。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形成学以致用、学为所用的思想,真正体会到学习“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逐步提高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用数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论文

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论文 【摘要】《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品社课应该生活化。也就是说儿童品德的形成应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对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的感悟。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并让学生参与其中,使他们在学后还能将升华后的行为回归到生活中去。让学生从原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在课程中进行整合,使学生有一个学习、吸纳、提升的过程,丰富拓展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最终回归生活。 【关键词】生活化经验行为升华提高回归 品德是一个人走向成功至关重要的因素。每个人的成长轨迹,都会与其品性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为在社会这个群体组织里,个人品德决定着大家对自己的认可程度,从而形成大家对自己的期待和认识,无形中就确立了你在群体中的价值和地位。品德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职场上,也表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譬如对于朋友、对于家庭、对于社会,由好品德塑造形成的综合印象会让个人赢得广泛的尊重,成为事业及其它方面向上的阶梯。好的品德会有着极强的公众影响力。 在现实生活中,好的品德处处体现出价值,会令家庭和睦、邻里互敬、朋友帮扶、同事友爱……可以说,优良品德,是一个人的修养,表现出了无穷魅力。表现在小事及细节方面,体现出谦让、关爱、诚实、勤劳等品质。既然品德对于一个人、一个社会是如此重要,那么如何让在校的孩子也能有好品德,走出门都能体现好素质呢?我觉得这与《品德与社会》课怎么上有着重要关系。 《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品社课应该生活化。也就是说儿童品德的形成应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对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的感悟。只有来自于孩子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不是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正如曾经有人说过的“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住;让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实践毕业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生活 的实践 10 级学校教育 07 号 目录 一、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一)创设生活化问题的情 境(二)组织生活化问题 1.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2.设计生活化的探索过程 3.进行生活化的练习设计 二、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有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一)让学生从生活走进数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二)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自主探究,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一)数学教学与 学生的日常生活巧妙结合(二)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实践论文摘要: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教学设计中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有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

的自主探究意识,这样的学习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而且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良好机会和氛围,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关键词:数学课生活化激趣探索 正文: 人类“结绳计数” 告诉我们: 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和生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 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 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赋予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背景, 使学生切实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存在于生活, 应用于生活, 充分体验到数学的趣味、价值和魅力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一、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主体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践是学习的起点与基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数 学现实”,并依据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进行数学学习活动。因此,要解决当前数学教学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相背离的难题,教师就要把生活的气息融入数学课堂,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要实现从真实生活走进符号世界。将非数学事物数学化,根据客观现实形成基本的数学概念、法则、定理的转变,对数学世界和生活世界作出教学意义的对话与沟通。数学知识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就是引导学生对现实世界的客观事物数学化,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将数学知识与学生已获得生命意义的经验和生命成长连接起来。在实际教学中,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数学概念、数学命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数学知识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使生活世界中的经验得以提升成为“数学”。 (一)创设生活化问题的情境学起源于问,问题是创新的基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 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利于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如,教学“ 20 以内退位减法”时,我从小朋友参加游园活动碰到的各种计算问题引

[学生作文]让学生作文回归生活本真

让学生作文回归生活本真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模块。近年来,以“关注小学生主体地位”、“让写作成为生活的真实需要”等理念为指引的作文教学改革正轰轰烈烈的开展。但是,学生作文的内容不真、不新依然普遍存在。那些表达学生真切感受的文章却少之又少,甚至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学生对待作文态度冷漠,惧怕写作、敷衍了事。那么,小学作文教学如何走出这种“无实、无情”的困境呢?我们认为,要走出如今作文教学之窘境,必须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的本真,让生活教育理念在作文教学中全面渗透,让学生的作文创作融于真实的生活。 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写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取决于观察所摄取的信息量的多少和优劣。作为写作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手段,观察能够促进对生活信息的深层次内化。因此,我们要积极地拓展学生的作文创作空间,引导他们去融入大自然,去接触大自然的花花草草、山山水水,与天地万物为友。而当前,学生绞尽脑汁,“充分发挥了想象的空间”才写出来的作文,要么空话连篇,无病呻吟,要么思维僵化,无从下手。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便是他们对生活的关心不够,体验生活不深入,直接导致生活经验积累的贫乏。小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特点的限制,不懂得如何观察。教师所要做的便是为学生打开一扇门,引导学生去真正用心地去观察生活。 (一)观察前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 从心理学上来讲,小学生注意的选择性和稳定性的发展处于较低水平,比成人差很多。因此,教师应充分强调观察的目的性、计划性和有选择性。要有具体的观察区域和观察重点。在实际观察中,可以引导学生把具体的观察内容罗列出来,有的放矢,确保学生能够在目标事物上集中注意力。只有在目标任务明确的情况下,学生才能捕捉最准确、有效的生活信息,也才能不至于出现走马观花甚至置若罔闻,熟视无睹的低效能的观察局面。 (二)观察中要做及时、全面的记录 小学生在观察时,常常只保持三分钟热度,时间一长便将自己的观察任务置之脑后。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及时记录,尽可能随身带着笔和纸。在生活中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都能及时记录下来。如此长期积累定会具备丰富的写作素材。俗话说得好:“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有些场景即使当时印象深刻,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变得模糊不清。只有当场把它记录下来,以后才方便寻找。 (三)观察后进行深入思考 对于写作的人来说,缺少思考的观察是毫无意义的。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多多观察生活,更应该引导学生形成对于生活的观察后的思考。一个勤于、善于思考生活的学生,不但能酷爱生活,忠于生活,以真诚的态度面对生活,而且能够通过对真实生活的观察、理解、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因此,教师一定要教会学生观察后要及时做出思考,可把思考的结果、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这些积累也是一份丰富的素材。

让语文回归生活的论文

关于让语文回归生活的论文 摘要: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浅谈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小学语文论文 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 /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一.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在教学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2、演一演,再现生活。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例如,在教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时,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40年后美穗子带着三个孩子专程前来中国看望聂将军的情景。通过生动鲜明的表演,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的理解,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想象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又如《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文,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播放小英雄王二小为了保卫后方机关和几千个老乡,将敌人领进八路军的埋伏圈而被敌人用刺刀挑死的英勇场

回归生活本真作文800字

回归生活本真作文800字 材料中老师说的“所有好看、昂贵的杯子都被用了,剩下那些朴素、便宜的杯子”一席话,不禁引人深思:我们是否迷失了自己,还是正处在迷失自我的途中?面对灯红酒绿的生活和眼前的浮华,我们如何保持内心的那份平静,回归生活的本真? 生活的本真是什么?我们经常挂在嘴上的一个词,恐怕能够解释:返璞归真。几乎每个人都在为房子、车子和票子拼命地忙碌,用最昂贵的东西去修饰自己的生活,在努力将自己的生活过得蒸蒸日上,像材料中所暗示的,生活就像一杯咖啡,那些各式各样的杯子,就是我们想要给它披上的浮华的外套,咖啡的质量不因为杯子而变得更好,甚至有的时候,还会因为挑选杯子的样式而掩盖我们想要喝咖啡的本质。 生活和自然紧密相连,“生”与“活”组成“生活”一词。万物生长、活泼灵动诠释出生活的含义。你是否因为天气预报,不再关注蔚蓝的天空和清新的空气。诗人陶渊明放弃官场生活隐居田园,写下千古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因为追求生活的奢华活得疲惫不堪,他们忘了自己为何追求生活,在追求生活质量时忽略欣赏与享受本真的生活。 朋友的姐姐从美国留学归来,本可以凭她扎实的学力被一些大中城市的科研机构聘用,但她居然效仿陶潜,远离城市的喧嚣,在郊外置几间小屋,过起了“房前种花,屋后种菜”的田园生活。她说她闻不惯街市的油烟味道,听不惯机动车尖利的轰鸣声响,宁肯与大自然为伍,每天早锻炼,白天读书、写作、劳动,晚间欣赏优美的乡野景色,让自己的心灵归于宁静。很多人为她这位女博士的选择而惋惜、不解,她却说,这才是本真的生活! 本真生活的意义在于,去掉繁复的装饰和表面的浮华,直接显露天然的本色。事实上,过度的物质追求,浮躁的空虚精神,往往让人失去本性。清除表面的虚荣,正本以清源,回到以人为本的生活,这才是放松身心的生活,才不至于付出昂贵的代价。因此,让我们去亲近大自然吧!脚踩土地,拥抱微风,眺望蓝天。我们不曾遗忘生活的本真,只是在时间的长河中迷失了一些路,如果可以,让我们抛掉一切,返璞归真,又有何不可呢? 细细品味“生活”这杯咖啡吧,别太在意盛咖啡的“杯子”! 千帆过尽,不忘初心。

小学数学论文生活化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生活化教学论文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在实践体验、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即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兴趣也就越浓。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知识,像按比例分配水电费、计算储蓄存款利息、日常生活中打折购物、按一定的比例设计平面图等问题均发生在学生的身边,并且充满着生活的情趣。因此,教师要多创设教学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例如,在教学“比较轻重”一课时,将教材中小熊和小猴玩跷跷板的场景为本班同学间玩跷跷板的纪实录像。当同学们看到自己和其他伙伴的身影时,个个表现的非常兴奋,大声叫着能看到的小朋友的名字。当看到又瘦又小的甲同学被架在跷跷板的一端,不管怎么用力也压不起又胖又重的乙同学时,同学们顿时哈哈大笑起来,同时又有部分同学大声说:“甲同学飞太轻了,根本压不过乙同学。”借助这一场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他们用眼观察轻重的能力。

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使例题生活化 教材中的例题是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设置的。但我们的数学教材,题材老化,情节内容缺乏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让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实在太少,我们要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改变数学学习生活苍白无味的状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例如,教学“减法的一些简便计算”时,我并没有按照课本的例题进行教学,而是利用多媒体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月底,小强的爸爸和叔叔领了工资,去苏果超市购物,超市里摆设了好多好多的商品,琳琅满目。小强的爸爸看中了一双球鞋,价值198元,他身上有323元,叔叔看中了一块手表,价值397元,他身上有465元。他们该怎么付钱呢?怎样想付得更快?这里,教师赋枯燥的数字以“生命”,把教材中缺少时代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同时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练习设计生活化,提高操作实践能力 课后练习是学生理解、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课后练习的生活化,可以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例如,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后,我布置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求出客厅的面积,再测量一下地砖的长和宽,并算出它的面积,最后估算一下客厅里铺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块?如果

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论文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途径 1.教学情景的生活化 新课标标准明确指出,小学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到数学的自身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还必须从学生的数学心理规律出发,要为学生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境,并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上。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接触面相较于初中生和高中生而言比较狭窄,且大部分小学生还处于思想朦胧阶段。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从学生出发,将生活经验与社会现实作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资源。如某小学教师在上“百分数”内容时,可以首先问学生:“大家知道我们家乡宜宾的特产有很多,真了不起,同学们知道都有哪些吗?”学生自然而言就会说到酒,“同学们知道酒的酒精度数是多少吗?”“45%”,这时教师继续询问“那么还有哪位同学见过类似的表示方法呢?”教师采取这样的谈话方式学生很容易接受,在提到家乡特产时学生也会感到既亲切又自豪。教师从特产联系到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类似表示方式,就为学生营造了一种贴近生活、愉快、和谐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2.数学问题的生活化 无论是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还是实际学习,也都存在着数学知识的应用。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就要联系实际情况创设出与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如某小学教师在讲解“乘”的内容时,首先问学生:“周末,小红和妈妈一起去集市买鸡蛋,一共有20个鸡蛋,每个1元,那么

同学们算算小红妈妈买的鸡蛋一共有多少钱?”这种在集市上卖鸡蛋的例子就是取自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这样的学习,见微知著,有本有末,学生的学习热情度高,易于掌握。 3.数学应用的生活化 数学与实际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在数学课堂上将两者进行结合,可以更大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大部分小学数学来说,联系日常生活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大部分小学生上学都是步行或者骑车。教师便可以要求小学生测算出自己家到学校的路程,运用“速度”的计算方法分别计算出从自己家中到学校的骑车速度和步行速度。这样,小学生就会逐渐明白数学应用于自己生活的关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模式的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学环境和氛围对于小学生而言是较为枯燥的,所以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上,要尽可能的考虑全面。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更应该尊重客观的条件,打造符合小学生生活的教学模式。一般来说,教学模式体现生活化,主要就是针对小学生所处的客观条件进行开展。例如“植树问题”的相关内容在进行讲授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亲自的进行实践和操作,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方面也有利于教学模式和手段的创新,对于开展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具有很大的帮助。 二、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

生活处处是课堂五年级作文(精选12篇)

生活处处是课堂五年级作文(精选12篇)生活处处是课堂五年级作文(精选12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活处处是课堂五年级作文(精选12篇),欢迎大家分享。 生活处处是课堂五年级作文1生活中,处处都有我们学习的事物。只要留心发现,到处都是我们学习的课堂。 春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我和爸爸一起去公园春游。“啊!”突然,我的腿上一阵疼痛。爸爸闻讯赶来,问:“怎么了?”“我的腿被划破了!”我忍着疼痛说道。这时,我腿上鲜血不断地往外流。爸爸连忙给我止血。我好好地在游玩,怎么突然之间就出现了这样的状况?我问爸爸:“到底是什么伤到了我?”爸爸告诉道:“可能是那些玫瑰吧。”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我看着那些玫瑰,疑惑地问:“玫瑰看上去很漂亮,能有什么划到了我的腿?”“是玫瑰枝干上的小刺。”爸爸用手上拨开一株玫瑰,耐心地给我释疑,“别看玫瑰长得鲜艳、美丽,

可它们美丽的花朵下,全是锋利的小刺。这些小刺能保护它们不轻易被别人摘走。”我不禁感叹,一朵小小的玫瑰竟有这么强大的保护。 “这么好看又懂自我保护的花真是少见,可是玫瑰花只有红色,太可惜了!”我惋惜地说。“玫瑰花可不是只有红颜色。玫瑰品种可多了,比如白玫瑰、黄玫瑰、蓝玫瑰、紫玫瑰……”爸爸一一向我介绍,让我又增长了见识。 我虽然被玫瑰刺划伤了腿,但却学到了知识。是啊,身边的一切事物,都是我们的老师。只要留意,生活处处是课堂。 生活处处是课堂五年级作文2生活是一位老师,每一个角落都是它的课堂。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它都能让你从中悟出“真谛”。 那是一个早晨,下着小雨,我早早地来到教室。教室中空无一人,我趴在窗台上,看着窗外的雨发呆。突然,一个突兀的颜色闯入了我的眼睛,我被吸引了过去一一那是一点绿,是一棵小草在砖头缝中探出头来,好似一个新生的婴儿,好奇地看着这个世界。我有些震惊了,我以前不相信石缝中能长出小草,今日一见,不禁感叹小草生命力的顽强。但随即,我为它的生命感到可怜,在这样一个没有光,没有泥土,甚至连屋檐上的雨水滴落也溅不到的地方,小草是活不长的,它可能一个星期也挨不到。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 景东县文井镇中心小学王玉珍 【摘要】:把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带到课堂,让学生在其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体验生活,这就是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数学生活化数学思想 数学“生活化”教学就是要从学生丰富的生活背景中捕捉身边的数学现象,引导学生尽可能把生活中的数学上升为科学,再用科学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问题情境一数学模型一解释与应用”的教学模式,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模式,根据这个模式,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创设情境,提供给学生具有开放性、生活性、现实性的信息,从而让学生根据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在学习“小加法应用题”时,设计了如下生活情景:明天我们将组织全班同学到郊外进行野炊活动,你们准备带哪些食

物?需要多少钱?围绕这一主题你能想到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这样的设计,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背景材料中发现并提出有关数学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了丰富的实际生活的内容。 二、从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让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学习是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让学生接触社会,贴近生活,给学生生活化的练习,才能更好地使他们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运用。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形成学以致用、学为所用的思想,真正体会到学习“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逐步提高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用数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了“营养午餐”后,让学生课后去调查家人经常吃的菜谱,看看自己家的菜谱是否达到营养标准,并给家长提出合理的建议。使家长知道怎样合理搭配食品才能让家人吃的既营养又健康。 三、通过解决生活问题使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走、上下楼和拐弯实际是在进行平移、旋转的活动,从家到学校在经历位置的变化。当学生发现书本上所叙述的数学问题就是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的事情,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分析、理解、解决生活问题,会让学生感觉数学原来是那么简单而有趣,数学的作用这么大,人们的生活原来离不开数学。

让作文回归现实,走进生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53209635.html, 让作文回归现实,走进生活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家长·下》2019年第05期 對小学生来说,写作文绝非一件易事。面对教师或者试卷对作文字数的硬性要求,缺乏生活经验、知识储备的小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以胡思乱想为始,以信马由缰为终,因此作文缺乏逻辑性、严谨性和创造性,这也大大影响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任何作文都是从生活中来的,也要应用于现实中去,必须改变现有小学作文的教学思维、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让作文回归现实,走进生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犹如溪水,来自生活的水源,如果生活之源丰盈清澈、多姿多彩,那么作文的小溪就会四季丰沛,写作时自然文思如泉喷涌、滚滚而来;如果生活之源萎缩干涸、一潭浊气,那么作文的小溪就会时常断流,写作时自然绞尽脑汁而不得章法。只有生活充实了、丰富了,写作才能练达通畅,写出对生活的直观感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对世界的自由畅想。对教师而言,让作文回归现实,走进生活,就是要给学生亲近现实生活的机会,从丰富写作内容入手,真正有感而发、随心而写,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加学生的写作兴趣。 比如,春日带学生去郊游,去看看大千世界的美丽景观,去感受日出日落、星影摇摇欲坠的魅力。教师要以一个引路人的角色,指导学生对这些美丽景观、魅力风景进行观察、描述、交流、讨论,引导他们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在回到学校后,要求他们写一篇关于郊游的小作文,但字数不应太多,以使学生乐于表达、愿意表达。 很多小学生在写作时,写不出自己的内心感受,经常去同步作文书或者网络上抄袭、模仿,作为训练这对其是有益的,但是抛开这些,学生依然会发现自己没什么可写的,这是因为学生缺乏认识生活、描述生活的能力。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教师应该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机会,如课外活动、情景教学、使用多媒体等,让学生了解花草树木的生长过程,观察母鸡下蛋孵蛋,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给予其多彩的、斑斓的生活体验;又如指导学生多看电影、看电视剧、阅读书籍,并养成其写观后感的习惯,从中汲取语言的养料,实现思维的训练,同时获得写作的乐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小学生也不例外,教师应提倡学生写生活日记,让学生多记录生活、感悟生活、发现生活。日记内容、题材、字数无须规定,学生想表达什么就表达什么,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锻炼文字能力、思考能力,充实其生活经验,也有助于学生释放个人情感和个性,培养其创造力和想象力。如此一来,写作兴趣就会热情高涨,动起笔来也就会有说不完的话了,同时语言也不会再儿童化、简单化,而是变得流畅化、逻辑化。

生活处处是课堂(作文20篇)

生活处处是课堂(作文20篇) 生活处处是课堂(作文20篇) 生活处处是课堂作文(一): 生活中处处有课堂,哪怕是一个不经意间的举动,一句话,都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那天晚上,我们一家出去吃饭,雨后的空气清新甜润。坐在室外吃饭是一件很惬意的事。就在我和爸爸谈笑风生时,一个穿着朴素破旧的青年映入眼帘。他总是在食客走后的桌边转悠。爸爸仿佛觉得有些不对劲儿,停止了谈笑,目光紧紧跟随着他。这时,青年的注意力落在了旁边空桌别人吃剩的半块豆腐干上。他的眼里闪过一丝喜悦,顾不上周围投来的异样目光,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一把抓起那块豆腐干匆匆离开。我惊呆了,用询问的目光看着爸爸,可爸爸却若有所思地望着他远去的背影,自言自语:”看来他真地遇到困难了。”爸爸转过头来对我说:”他不向别人乞讨钱财,只求温饱,说明他真的饿了。”说完,便起身朝那青年离开的方向寻去,我也不由自主地紧随其后。”等等,”爸爸叫住了在

一角落正背起行囊准备离开的他,他呆在原地,一脸的慌张。只见爸爸从口袋里掏出一些零钱递给他,他后退了几步,受宠若惊,连连摆手:”不......不用......。”“拿着这些钱去旁边包子店买个包子吃吧。”爸爸轻轻地说。一把把钱塞到了他的手中。”多谢!”他紧紧握着那些零钱,眼里隐隐约约闪着泪花,向爸爸深深地鞠了一躬。 我上前拉起爸爸的手,他手心里的温度温暖着我的手,也温暖着我的心。爸爸用他的一言一行给我上了难忘一课! 生活处处是课堂作文(二): 生活处处是”课堂”,”课堂”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驿站,是一个授予我们知识与人生哲理的教师。这让我想起了那一件事。 这是发生在星期六的故事。早上,爸爸带我去千灯湖

2020年英语生活化教学论文

教学论文是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研究成果在写作上的表现,简单的说,就是教师将平时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或研究进行了总结,并综合运用综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精心为大家整理了英语生活化教学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英语生活化教学论文 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内容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的确,当教学内容与生活沟通,融入生活化元素时,会更有魅力、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充满生命力。反之,脱离生活的纯粹说教,就显得空洞、枯燥,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热情,教学效果自然不佳。另外,当前的高中英语教材,更关注学习者的生活经验与体验,编排的内容更贴近时代、生活与实际,对“生活化教学”是十分有益的。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加工与整合,将教学内容活化成实际生活,引入鲜活素材,如影视作品、新闻图片与素材、报纸杂志等,让学生们觉得亲切与自然,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拓展与升华,热情昂扬。 寓于生活背景的教学活动 社会语言学家指出,语言环境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直接影响了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态度与效果。而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阵地,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内化语言知识,教师要让生活走入英语课堂,让学生在真实生动的语境中探索与学习,汲取富有活力的语言知识。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适当的将教学活动寓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与情景中,营造生活化语境,搭建生活实践平台,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语言材料,提高应用能力。如根据电影电视、广告、旅游等单元话题,凭借生活与生活经验来组织讨论、角色扮演、对话表演等各种活动,让学生担任不同角色,在生动真实的生活化语言环境,发挥潜能,强化主体意识,培养生活意识,轻松愉悦的学习知识,内化语言。 拓展课堂之外的实践练习 在新课程标准下,课堂应该是开放型的,不能仅仅讲解教材上的知识,也不能局限于课堂,还要利用一切机会,给同学们创造与拓宽语用环境,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让学生有意识的发现与收集日常生活中的丰富英语知识,在生活实践中运用所学的英语语言,提高交际与运用能力。同样,对于高中英语教学也是如此,教师要注意向课后拓展延伸,布置生活化的实践练习,做到学以致用,也强化学生观察、创造能力,明白英语就在身边。如教学“祈使句的间接引语”这一语法知识点后,英语教师可布置生活化的学习任务采访几位任课老师,更好地认识班规校纪,而后课堂上相互交流讨论怎样运用间接引语来汇报采访结果,遵守班规校纪。再如组织一些课本剧表演、英语演讲赛、英语朗读、说英语故事等竞赛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也提高学生语言表达水平。或者根据单元话题,要求学生借助现代网络、校园图书馆、生活场所等渠道收集相关图文资料,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