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病毒网络攻击基础知识

病毒网络攻击基础知识

病毒网络攻击基础知识
病毒网络攻击基础知识

病毒网络攻击基础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修订自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二百八十五条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二百八十六条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操作,后果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第二百八十七条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定罪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2005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

第二十九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一) 违反国家规定,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造成危害的;

(二) 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

(三) 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

(四) 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影响计算机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

<公安部第51号令>

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

(2000年3月30日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 2000年4月26日发布施行)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治理,保护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计算机的应用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以及未联网计算机的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主管全国的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公安机关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工作。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制作计算机病毒。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有下列传播计算机病毒的行为:

(一)故意输入计算机病毒,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

(二)向他人提供含有计算机病毒的文件、软件、媒体;

(三)销售、出租、附赠含有计算机病毒的媒体;

(四)其他传播计算机病毒的行为。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社会发布虚假的计算机病毒疫情。

第八条从事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生产的单位,应当及时向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批准的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检测机构提交病毒样本。

第九条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检测机构应当对提交的病毒样本及时进行分析、确认,并将确认结果上报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

第十条对计算机病毒的认定工作,由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批准的机构承担。

第十一条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使用单位在计算机病毒防治工作中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建立本单位的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制度;

(二)采取计算机病毒安全技术防治措施;

(三)对本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使用人员进行计算机病毒防治教育和培训;

(四)及时检测、清除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计算机病毒,并备有检测、清除的记录;

(五)使用具有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证的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

(六)对因计算机病毒引起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瘫痪、程序和数据严重破坏等重大事故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并保护现场。

第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从计算机信息网络上下载程序、数据或者购置、维修、借入计算机设备时,应当进行计算机病毒检测。

第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销售、附赠的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应当具有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证,并贴有“销售许可”标记。

第十四条从事计算机设备或者媒体生产、销售、出租、维修行业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对计算机设备或者媒体进行计算机病毒检测、清除工作,并备有检测、清除的记录。

第十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接受公安机关对计算机病毒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第十六条在非经营活动中有违反本办法第五条、第六条第二、三、四项规定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

在经营活动中有违反本办法第五条、第六条第二、三、四项规定行为之一,没有违法所得的,由公安机关对单位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五千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罚款,但是最高不得超过三万元。

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一项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处罚。

第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规定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对单位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五百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五百元以下罚款。

第十八条违反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由公安机关处以警告,并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取消其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检测机构的检测资格。

第十九条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使用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处以警告,并根据情况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单位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未建立本单位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制度的;

(二)未采取计算机病毒安全技术防治措施的;

(三)未对本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使用人员进行计算机病毒防治教育和培训的;

(四)未及时检测、清除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信息系统造成危害的;(五)未使用具有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证的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对计算机信息系统造成危害的。

第二十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没有违法所得的,由公安机关对单位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五千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罚款,但是最高不得超过三万元。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所称计算机病毒疫情,是指某种计算机病毒爆发、流行的时间、范围、破坏特点、破坏后果等情况的报告或者预报。

本办法所称媒体,是指计算机软盘、硬盘、磁带、光盘等。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2000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我国的互联网,在国家大力倡导和积极推动下,在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使人们的生产、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已经开始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对于加快我国国民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服务信息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如何保障互联网的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为了兴利除弊,促进我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特作如下决定:

一、为了保障互联网的运行安全,对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一)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二)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攻击计算机系统及通信网络,致使计算机系统及通信网络遭受损害;

(三)违反国家规定,擅自中断计算机网络或者通信服务,造成计算机网络或者通信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二、为了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对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一)利用互联网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二)非法截获、篡改、删除他人电子邮件或者其他数据资料,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三)利用互联网进行盗窃、诈骗、敲诈勒索。

<国务院第147号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1994年2月18日发布并施行)

第二十三条故意输入计算机病毒以及其他有害数据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或者未经许可出售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的,由公安机关处以警告或者对个人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以15000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除予以没收外,可以处以违法所得1至3倍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

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第三十条公安部可以根据本条例制定实施办法。

第三十一条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

(1998年2月13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发布并施行)

第十八条用户应当服从接入单位的管理,遵守用户守则;不得擅自进入未经许可的计算机系统,篡改他人信息;不得在网络上散发恶意信息,冒用他人名义发出信息,侵犯他人隐私;不得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及从事其它侵犯网络和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

第二十条互联单位、接入单位和用户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严格执行国家安全保密制度;不得利用国际联网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等违法犯罪活动,不得制作、查阅、复制和传播妨碍社会治安和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发现有害信息应当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不得使其扩散。

第二十三条违反《暂行规定》及本办法,同时触犯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依照有关法律、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澳门地区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的联网,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公安部第33号令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1997年12月11日国务院批准 1997年12月30日公安部发布)

第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国际联网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下列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活动:

(一) 未经允许,进入计算机信息网络或者使用计算机信息网络资源的;

(二) 未经允许,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功能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的;

(三) 未经允许,对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

的;

(四) 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的;

(五) 其他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

第七条用户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规定,利用国际联网侵犯用户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第十九条公安机关计算机管理监察机构应当负责追踪和查处通过计算机信息网络的违法行为和针对计算机信息网络的犯罪案件,对违反本办法第四条、第七条规定的违法犯罪行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移送有关部门或者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四条、第七条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国务院第363号令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

(2002年8月14日国务院第62次常务会议通过,2002年11月15日施行)

第十五条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和上网消费者不得进行下列危害信息网络安全的活动:

(一) 故意制作或者传播计算机病毒以及其他破坏性程序的;

(二) 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或者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数据和应用程序的;

(三) 进行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活动的。

第三十七条本条例自2002年11月15日起施行。2001年4月3日信息产业部、公安部、文化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病毒基本知识

病毒基本知识 说起病毒,能马上联想到的词汇有很多,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疯牛病病毒,等等。当然,最震撼人心的还是SARS病毒,引爆了2002年冬到2003年春肆虐全球的非典型性肺炎。确实,就如组成“病毒”这个词的两个单字“病”和“毒”所描述的一样,病毒对人类、动物和植物等生命体的生存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据大概统计,大约70%的人类传染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中世纪引起全欧洲恐慌的黑死病,其学名叫鼠疫,就是由病毒大家庭中的一员——鼠疫病毒引起的。 当然,病毒也有其有益的一面。比如,用病毒杀虫剂取代传统的化学杀虫剂,就可以避免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那么,什么是病毒? 我们知道,除了人类、动物和植物之外,还有一种基本上无法用肉眼观测到的生命形式——微生物。病毒就是微生物中最小的一类。不过,病毒不同于其它生命形式的是,它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具有活性和非活性两种状态,即病毒有时表现出有生命,有时仅仅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除此之外,个体小、结构简单、专性寄生,等等,都是病毒的特征。 一、病毒的发现与研究历史 病毒病的表象认知时代 对事物的认知有一个共同的规律:从现象到本质。对病毒的认识同样如此。在发现病毒之前,病毒病就已经被人类所认识。 郁金香是荷兰的象征。17世纪30年代,一种得病的郁 金香在荷兰掀起“郁金香热”,这就是被最早记载的植物病 毒病——郁金香碎色病。得病的郁金香具有条斑花朵,比未 得病的郁金香的单色花更漂亮,引起了人们的狂热喜爱。一 株得病的郁金香植株的球茎或种苗,可以换到数头公牛、猪 甚至更高的价值。至今荷兰阿姆斯特丹的Rijks博物馆还保 存着一张1619年荷兰画师的画像,这张静物画描画的就是 有病的郁金香。 天花是一种具有很高病死率的传染病,人类对天花的认 识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我国几千年前的文献中就提到过天 花。16世纪的明代,我国率先发明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并随后飘洋过海传播到日本和欧洲各国。1796年,英国乡村医生爱德华·詹纳(Edward Jenner,1749-1823)接种牛痘预防天花试验成功,从而大大提高了接种预防天花的安全性。 狂犬病是最早有记载的家畜中的病毒病。巴斯德(Pasteur) 作为微生物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的人物,因在1884年发明了狂犬 疫苗,对病毒病的防治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人类与病毒病做斗争的漫长过程中,虽然并没有认识到致病 的根源在病毒,但却为病毒的发现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因为病毒的 发现也是从对病毒病的研究开始的。 有“毛病”的过滤器和病毒发现 在病毒大家庭中,有一种病毒有着特殊的地位,这就是烟草花 叶病毒。无论是病毒的发现,还是后来对病毒的深入研究,烟草花

网络攻击与防御 第一次实验

网络工程专业 实验报告 课程:网络攻击与防御题目:远程FTP密码破解学生姓名:张爽 学号:2008122083 班级:信息安全083班 实验时间:2011-6-12 地点:6302 评分:_____________

第一部分:嗅探 一、实验目的 ●掌握远程破解ftp帐号口令破解技术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及相关工具 ●掌握如何有效防范类似攻击的方法和措施 二、实验内容 1.安装工具Cain V2.5。 2.点击进入,选择sniffer下的hosts页。 3.根据嗅探得到的FTP账号和密码,用FTP客户端登录,找到一个ip.txt 文件,获得靶机P2的IP地址。 三、实验仪器(涉及到的服务器及其配置、设计软件名称、版本等) 测试服务器P1的配置为:操作系统Windows2000 Professional SP4或者windows XP sp2,安装了ftp客户端CuteFTP;靶机上的虚拟机P3的配置为:Windows2000 server SP4,安装了serv-u,提供ftp服务;靶机服务器P2的配置为:windows xp sp2。 注意: a. 选择安装路径,在此直接默认安装到C:\Program Files\Cain目录; b. 继续安装winpcap,单击Install按钮; c. 直接默认安装即可。安装完成后会要求重启系统。

四、实验步骤(实验关键操作步骤,关键指令注释等) 1.安装工具Cain V2.5。 进入安装界面: 2.点击进入,选择sniffer下的hosts页,如下图所示: 然后点击上方的“sniffer”和“add to list”按钮,列出当前交换环境中的所

网络安全基础知识介绍

网络安全基础知识介绍 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了,我们在网上几乎可以找到所有问题的答案。但是有利也有弊,网络安全问题也困扰着很多人。现在如果不了解一点网络安全知识,对于网上形形色色的陷阱是很难提防的。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网络安全基础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在网络世界里避免中毒,避免个人信息泄露。 1.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答: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2.什么是木马? 答:木马是一种带有恶意性质的远程控制软件。木马一般分为客户端(client)和服务器端(server)。 3.什么是防火墙?它是如何确保网络安全的?

答:防火墙是指设置在不同网络(如可信任的企业内部网和不可信的公共网)或网络安全域之间的一系列部件的组合。它是不同网络或网络安全域之间信息的惟一出入口,能根据企业的安全政策控制(允许、拒绝、监测)出入网络的信息流,且本身具有较强的抗攻击能力。它是提供信息安全服务,实现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基础设施。 4.加密技术是指什么? 答:加密技术是最常用的安全保密手段,利用技术手段把重要的数据变为乱码(加密)传送,到达目的地后再用相同或不同的手段还原(解密)。 5.什么叫蠕虫病毒? 答:蠕虫病毒源自第一种在网络上传播的病毒。1988年,22岁的康奈尔大学研究生罗伯特·莫里斯(Robert Morris)通过网络发送了一种专为攻击UNIX系统缺陷、名为“蠕虫”(Worm)的病毒。蠕虫造成了6000个系统瘫痪,估计损失为200万到 6000万美元。由于这只蠕虫的诞生,在网上还专门成立了计算机应急小组(CERT)。现在蠕虫病毒家族已经壮大到成千上万种,并且这千万种蠕虫病毒大都出自黑客之手。

高中生物病毒相关知识总结

高中生物病毒相关知识总结 一、病毒共性: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DNA或RNA)构成,必需寄生在活细胞体内。所以获取更多的病毒应该用它所能寄生的活细胞进行培养,不能用培养基进行培养。病毒增殖时只有把内部的遗传物质注入到宿主细胞内,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胞,然后利用注入的病毒遗传物质的信息合成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及复制其自身的遗传物质,而后把蛋白质外壳与新复制的遗传物质组装成新的病毒,在这过程中用到合成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的原料、酶、细胞器都来自病毒所寄生的宿主细胞。 二、病毒分类: 1、根据其寄生的细胞分: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也称噬菌体) 2、根据其遗传物质分(病毒只含有DNA和RNA中的一种核酸):DNA病毒(如T2噬菌体,天花病毒)、 RNA病毒(如HIV、烟草花叶病毒,SARS 病毒、流感病毒) 三、病毒地位: 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因其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体内,所以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生命系统最低的结构层次是细胞。 由病毒的结构可以知道,病毒只有1种核酸——4种核苷酸——1种的五碳糖和4种的含氮碱基。 四、课本中病毒应用实例:

1、运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完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验证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2、从烟草花叶病毒中提取的蛋白质和RNA,只有提取的RNA可以使烟草感染病毒的实验,得到RNA是烟草花叶病毒遗传物质的结论。(所有细胞生物都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只有DNA是遗传物质,只有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在免疫调节中,如果病毒作为病原体侵入到靶细胞中,除了需要细胞免疫外还要有体液免疫参与,因为细胞免疫只会暴露病原体。 4、基因工程中除了质粒作为运载体外,病毒也可以作为运载体。

网络攻击机制和技术发展综述

网络攻击机制和技术发展综述 一、概述 在这个世界上,人类不断研究和发展新的信息安全机制和工程实践,为战胜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付出了艰巨的努力。似乎如果计算机攻击手法不再翻新,关于信息安全的战争将很快结束。虽然,大多数地下组织研究的攻击手法都是惊人的相似,无非就是:蠕虫、后门、rootkits、DoS和sniffer等。但这些手段都体现了它们惊人的威力。到今年,情况愈演愈烈。这几类攻击手段的新变种,与去年前年出现的相比,更加智能化,攻击目标直指互联网基础协议和操作系统层次。从web程序的控制程序到内核级rootkits,黑客的攻击手法不断升级翻新,向用户的信息安全防范能力不断发起挑战。 (注:rootkits, 是一种攻击脚本、经修改的系统程序,或者成套攻击脚本和工具,用于在一个目标系统中非法获取系统的最高控制权限。) 在长期与信息安全专家的较量中,黑客对开发隐蔽的计算机网络攻击技术更加得心应手。同时,这些工具应用起来也越来越简单。以前很多命令行的攻击工具被人写成了GUI(图形界面)的内核级rootkit,将这些高度诡异的攻击武器武装到了那些热中于”玩脚本的菜鸟”手中,这些杀伤力很强的黑客工具,使”脚本菜鸟”们变得象令人敬畏的黑客。 当然,工具本身是不会危及系统安全的-坏事都是人干的。信息安全专业人员也使用和入侵者同样使用的扫描和监听工具,对系统安全做例行公事般地审计。在恶意用户使用前,那些能非法控制web程序的新的渗透测试工具,也被安全人员用来测试系统的漏洞。但是,还有很多的工具有它完全黑暗的一面,比如,蠕虫程序不断发展和传播,它只用来干坏事;反入侵检测工具和很多rootkits专门用来破坏系统的安全性。 本文将探讨一些黑客工具的独创性,以及它们令普通人惊讶的功能。这对帮助用户考虑采用新技术和传统措施来防范这些威胁有很重要的意义:在攻击者攻击来临之前,先检测和修补系统和软件漏洞。 二、Web应用程序:首选目标 日益增长的网络业务应用为脆弱的web应用提供了漏洞滋生的土壤。如银行、政府机构和在线商务企业都使用了web技术提供服务。这些机构往往自己开发整套的web应用程序(ASP、JSP和CGI等),而这些开发者由于没有获得过专业训练,导致这些自产软件漏洞百出。Web程序的开发者没有意识到,任何传递给浏览器的信息都可能被用户利用和操纵。不管用不用SSL(安全套接层),恶意用户可以查看、修改或者插入敏感信息(包括价格、会话跟踪信息甚至是脚本执行代码)。攻击者可以通过状态操纵攻击或者SQL代码嵌入等技术危及电子商务网站的安全。 所谓状态操纵攻击(state manipulation), 是指攻击者通过在URL中修改传递给浏览器的敏感信息,隐藏表格元素和cookies,达到非法访问的目的。如果一个安全意识松懈的web开发者,他把数据存储在会话ID中,而没有考虑到价格和余额等关键数据的完整性保护,则攻击者完全可以修改这些数据。再加上如果web程序相信由浏览器传递过来的数据,那么攻击者完全可以窃取用户帐号、修改价格或者修改帐户余额。 所谓SQL代码嵌入(SQL injection),是指攻击者在普通用户输入中插入数据库查询指令。这些问题相当多情况下是因为输入检验不严格和在错误的代码层中编码引起的,如对逗号”,”和分号”;”等。在这种情况下,攻击者可以对数据库进行查询、修改和删除等操作,在特定情况下,还可以执行系统指令。一般情况下,web网页上的用户名表单往往是这类攻击的入口。如果攻击者使用Proxy server执行这类操作,管理员将很难查到入侵者的来源。而要防止这类攻击,必须在自研软件开发程序上下手整治,形成良好的编程规范和代码检测机制,仅仅靠勤打补丁和安装防火墙是不够的。关于SQL Injection更多的详细信息,请参考:https://www.wendangku.net/doc/133252825.html,/article/db/2412.htm

病毒有关知识点复习总结

高中生物病毒有关知识点归纳 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结构的生物。由于它的结构与高等动植物及其他生物完全不同,所以生物学家在分类时将它作为特殊的一类,单独列为病毒界。在高中生物学以及高考中也经常涉及有关病毒的知识点及考点。 一、大小 发现史:19世纪,伊万诺夫斯基在研究烟草花叶病的病因时,推想这种病是由细菌引起的。他将患花叶病的烟草榨出汁液,用能将细菌滤去的过滤器进行过滤,再用过滤后的汁液去感染正常的烟叶,结果发现正常的烟叶还能患病。 发现问题: 提出假说: 设计实验:(加法、减法) 得出结论:这表明烟草花叶病是由比细菌还小的病原体引起的,他把这种病原体叫做"滤过性病毒"。 病毒形体极其微小,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一般可以通过细菌滤器(一般的直径为1-10μm,而多数病毒的直径在100 nm左右)。 二、成分和结构 1、成分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成分仅为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核酸位于病毒粒子的中心,构成了它的核心或基因组,蛋白质包围在核心周围,构成病毒粒子的衣壳。衣壳对核酸有保护作用,是病毒粒子的抗原成分。它们共同称为核衣壳,是任何病毒(指“真病毒”)所必需的基本结构。有些较复杂的病毒,在其核衣壳外还有一层囊膜包被。 2、结构 衣壳:蛋白质 髓部:DNA或RNA 特殊包膜 刺突 每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不是DNA就是RNA,这也是病毒分类的依据之一。如DNA病毒有:噬菌体、疱疹病毒、各种腺病毒等。RNA病毒有:艾滋病毒、烟草花叶病毒、车前草病毒等。 三、生活方式 1、生活方式 病毒在宿主的活细胞内寄生生活。离开宿主细胞,病毒能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状态存在,并可形成结晶 不同的病毒只能寄生在特定的宿主细胞内,具有专一性,这也是病毒分类的另一个重要依据。如专门寄生在动物细胞中的称为动物病毒(艾滋病毒等),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中的称为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中的称为细菌病毒(噬菌体)。 噬菌体的繁殖一般可分为五个阶段:即吸附一侵入→增殖(复制与生物合成)→成熟(装配)→裂解(释放)。整个过程必须在它的宿主活细胞中完成。 只有核酸进入宿主细胞,换言之,只提供了复制和表达的模板,其他的原料、能量、酶、

实验4:拒绝式服务攻击与防范

实验4:拒绝式服务攻击与防范 【实验目的】 熟悉SYNflood的攻击原理与过程,及IPv4所存在的固有缺陷。 【实验准备】 准备xdos.exe拒绝服务工具。 【注意事项】 实验后将DoS黑客软件从机器彻底删除,避免恶意应用影响网络运行。 【实验步骤】 一、拒绝式服务攻击 拒绝服务攻击的英文意思是Denial of Service,简称DoS。这种攻击行动使网站服务器充斥大量要求回复的信息,消耗网络带宽或系统资源,导致网络或系统不胜负荷直至瘫痪而停止提供正常的网络服务。 SYN-Flood是当前最常见的一种Dos攻击方式,它利用了TCP协议的缺陷进行攻击

用黑客软件xdos.exe对目标计算机进行拒绝服务攻击并运行测试。(1)计算机a登录到windows 2000,打开sniffer pro,在sniffer pro中配置好捕捉从任意 主机发送给本机的ip数据包,并启动捕捉进程。

(2)在计算机B上登录Windows 2000,打开命令提示窗口,运行xdos.exe,命令的格式:‖xdos<目标主机IP>端口号–t 线程数[-s <插入随机IP>’]‖(也可以用―xdos?‖命令查看使用方法)。输入命令:xdos 192.168.19.42 80 –t 200 –s* 确定即可进行攻击,192.168.19.42 是计 算机A的地址。

(3)在A端可以看到电脑的处理速度明显下降,甚至瘫痪死机,在Sniffer Pro的Traffic Map 中看到最大伪造IP的主机请求与A的电脑建立连接。 (4)B停止攻击后,A的电脑恢复快速响应。打开捕捉的数据包,可以看到有大量伪造IP地址的主机请求与A的电脑连接的数据包,且都是只请求不应答。以至于A的电脑保持有大量的半开连接。运行速度下降直至瘫痪死机,拒绝为合法的请求服务。 二、拒绝式服务防范 几乎所有的主机平台都有抵御DoS的设置,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关闭不必要的服务。 Windows XP系统步骤如下:

网络安全基础知识

网络安全基础知识 防火墙技术可以分为三大类型,它们分别是(1)等,防火墙系统通常由(2)组成,防止不希望的、未经授权的通信进出被保护的内部网络,它(3)内部网络的安全措施,也(4)进人防火墙的数据带来的安全问题。它是一种(5)网络安全措施。 (1)A.IP过滤、线路过滤和入侵检测 B.包过滤、入侵检测和应用代理 C.包过滤、入侵检测和数据加密 D.线路过滤、IP过滤和应用代理 (2)A.代理服务器和入侵检测系统 B.杀病毒卡和杀毒软件 C.过滤路由器和入侵检测系统 D.过滤路由器和代理服务器 (3)A.是一种 B.不能替代 C.可以替代 D.是外部和 (4)A.能够区分 B.物理隔离 C.不能解决 D.可以解决 (5)A.被动的 B.主动的 C.能够防止内部犯罪的 D.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的 答案:(1)D (2)D (3)B (4)C (5)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防火墙的分类、组成及作用。 防火墙的基本功能是对网络通信进行筛选屏蔽以防止未授权的访问进出计算机网络,简单的概括就是,对网络进行访问控制。绝大部分的防火墙都是放置在可信任网络(Internal)和不可信任网络(Internet)之间。 防火墙一般有三个特性: A.所有的通信都经过防火墙 B.防火墙只放行经过授权的网络流量 C.防火墙能经受的住对其本身的攻击 防火墙技术分为IP过滤、线路过滤和应用代理等三大类型; 防火墙系统通常由过滤路由器和代理服务器组成,能够根据过滤规则来拦截和检查所有出站和进站的数据;代理服务器。内部网络通过中间节点与外部网络相连,而不是直接相连。 防火墙的作用是防止不希望的、未经授权的通信进出被保护的内部网络,通过边界控制 强化内部网络的安全策略。它是建立在内外网络边界的过滤封锁机制,内部的网络被认为是安全的和可信赖的。而外部的网络被认为是不安全的和不可信赖的。它提供一种内部节点或者网络与Internet的安全屏障,它是一种被动的网络安全措施。 ● 随着网络的普及,防火墙技术在网络作为一种安全技术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通常防火墙中使用的技术有过滤和代理两种。路由器可以根据(6)进行过滤,以阻挡某些非法访问。(7)是一种代理协议,使用该协议的代理服务器是一种(8)网关。另外一种可以把内部网络中的某些私有IP地址隐藏起来的代理服务器技术使用的是(9)。安全机制是实现安全服务的技术手段,一种安全机制可以提供多种安全服务,而.一种安全服务也可采用多种安全机制。加密机制不能提供的安全服务是(10)。

计算机病毒与防范基础知识考试题及答案【最新】

计算机病毒与防范基础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单选);姓名得分: 注:每题5分,满分100分; 1.下面是关于计算机病毒的两种论断,经判断___; (1)计算机病毒也是一种程序,它在某些条件上激活;A)只有(1)正确B)只有 (2)正确;C)(1)和(2)都正确D)(1)和(2)都不正; 2.通常所说的“计算机病毒”是指______; A)细菌感染 B)生物病毒感染; C)被损坏的程序 D)特制的具 计算机病毒知识测试题(单选) 姓名得分: 注: 每题5分,满分100分

1.下面是关于计算机病毒的两种论断,经判断______ (1)计算机病毒也是一种程序,它在某些条件上激活,起干扰破坏作用,并能传染到其他程序中去;(2)计算机病毒只会破坏磁盘上的数据. A)只有(1)正确 B)只有(2)正确 C)(1)和(2)都正确 D)(1)和(2)都不正确 2.通常所说的“计算机病毒”是指______ A)细菌感染 B)生物病毒感染 C)被损坏的程序 D)特制的具有破坏性的程序 3.对于已感染了病毒的U盘,最彻底的清除病毒的方法是_____ A)用酒精将U盘消毒 B)放在高压锅里煮 C)将感染病毒的程序删除 D)对U盘进行格式化

4.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是_____ A)使磁盘发霉 B)破坏计算机系统 C)使计算机内存芯片损坏 D)使计算机系统突然掉电 5.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表现在______ A)能造成计算机器件永久性失效 B)影响程序的执行,破坏用户数据与程序 C)不影响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D)不影响计算机的运算结果,不必采取措施 6.计算机病毒对于操作计算机的人,______ A)只会感染,不会致病 B)会感染致病 C)不会感染 D)会有厄运

网络安全基本知识

一旦黑客定位了你的网络,他通常会选定一个目标进行渗透。通常这个目标会是安全漏洞最多或是他拥有最多攻击工具的主机。非法入侵系统的方法有很多,你应当对这些方法引起注意。 常见攻击类型和特征 攻击特征是攻击的特定指纹。入侵监测系统和网络扫描器就是根据这些特征来识别和防范攻击的。下面简要回顾一些特定地攻击渗透网络和主机的方法。 常见的攻击方法 你也许知道许多常见的攻击方法,下面列出了一些: ·字典攻击:黑客利用一些自动执行的程序猜测用户命和密码,审计这类攻击通常需要做全面的日志记录和入侵监测系统(IDS)。 · Man-in-the-middle攻击:黑客从合法的传输过程中嗅探到密码和信息。防范这类攻击的有效方法是应用强壮的加密。 ·劫持攻击:在双方进行会话时被第三方(黑客)入侵,黑客黑掉其中一方,并冒充他继续与另一方进行会话。虽然不是个完全的解决方案,但强的验证方法将有助于防范这种攻击。 ·病毒攻击:病毒是能够自我复制和传播的小程序,消耗系统资源。在审计过程中,你应当安装最新的反病毒程序,并对用户进行防病毒教育。

·非法服务:非法服务是任何未经同意便运行在你的操作系统上的进程或服务。你会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学到这种攻击。 ·拒绝服务攻击:利用各种程序(包括病毒和包发生器)使系统崩溃或消耗带宽。 容易遭受攻击的目标 最常遭受攻击的目标包括路由器、数据库、Web和FTP服务器,和与协议相关的服务,如DNS、WINS和SMB。本课将讨论这些通常遭受攻击的目标。 路由器 连接公网的路由器由于被暴露在外,通常成为被攻击的对象。许多路由器为便于管理使用SNMP协议,尤其是SNMPv1,成为潜在的问题。许多网络管理员未关闭或加密Telnet 会话,若明文传输的口令被截取,黑客就可以重新配置路由器,这种配置包括关闭接口,重新配置路由跳计数等等。物理安全同样值得考虑。必须保证路由器不能被外人物理接触到进行终端会话。 过滤Telnet 为了避免未授权的路由器访问,你应利用防火墙过滤掉路由器外网的telnet端口和SNMP[161,162]端口 技术提示:许多网络管理员习惯于在配置完路由器后将Telnet服务禁止掉,因为路由

黑客攻防技术大全

黑客攻防之防范入侵攻击的主要方法技巧 一、访问控制技术 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保护和防范的核心策略之一。访问控制的主要目的是确保网络资源不被非法访问和非法利用。访问控制技术所涉及内容较为广泛,包括网络登录控制、网络使用权限控制、目录级安全控制,以及属性安全控制等多种手段。 1.网络登录控制 网络登录控制是网络访问控制的第一道防线。通过网络登录控制可以限制用户对网络服务器的访问,或禁止用户登录,或限制用户只能在指定的工作站上进行登录,或限制用户登录到指定的服务器上,或限制用户只能在指定的时间登录网络等。 网络登录控制一般需要经过三个环节,一是验证用户身份,识别用户名;二是验证用户口令,确认用户身份;三是核查该用户账号的默认权限。在这三个环节中,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出现异常,该用户就不能登录网络。其中,前两个环节是用户的身份认证过程,是较为重要的环节,用户应加强这个过程的安全保密性,特别是增强用户口令的保密性。用户可以使用一次性口令,或使用IC卡等安全方式来证明自己的身份。 网络登录控制是由网络管理员依据网络安全策略实施的。网络管理员可以随时建立或删除普通用户账号,可以控制和限制普通用户账号的活动范围、访问网络的时间和访问方式,并对登录过程进行必要的审计。对于试图非法登录网络的用户,一经发现立即报警。 2.网络使用权限控制 当用户成功登录网络后,就可以使用其所拥有的权限对网络资源(如目录、文件和相应设备等)进行访问。如果网络对用户的使用权限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则可能导致用户的非法操作或误操作。网络使用权限控制就是针对可能出现的非法操作或误操作提出来的一种安全保护措施。通过网络使用权限控制可以规范和限制用户对网络资源的访问,允许用户访问的资源就开放给用户,不允许用户访问的资源一律加以控制和保护。 网络使用权限控制是通过访问控制表来实现的。在这个访问控制表中,规定了用户可以访问的网络资源,以及能够对这些资源进行的操作。根据网络使用权限,可以将网络用户分为三大类:一是系统管理员用户,负责网络系统的配置和管理;二是审计用户,负责网络系统的安全控制和资源使用情况的审计;三是普通用户,这是由系统管理员创建的用户,其网络使用权限是由系统管理员根据他们的实际需要授予的。系统管理员可随时更改普通用户的权限,或将其删除。 3.目录级安全控制

病毒基本知识

第十二讲 网络安全与管理 教师:汪洪祥 项目4 计算机病毒及防治 项目1 双机互连对等网络的组建 2013/11/24 本讲的主要内容: 一、项目提出 二、项目分析 三、相关知识点 1.病毒的定义与特征 2.病毒的分类 3.宏病毒的蠕虫病毒 4.木马 5.反病毒技术 4.1 项目提出 有一天,小李在QQ聊天时,收到一位网友发来的信息,如图4-1所示,出于好奇和对网友的信任,小李打开了网友提供的超链接,此时突然弹出一个无法关闭的窗口,提示系统即将在一分钟以后关机,并进入一分钟倒计时状态,如图4-2所示。

小李惊呼上当受骗,那么小李的计算机究竟怎么了? 4.2 项目分析 小李的计算机中了冲击波(Worm.Blaster)病毒。 2002年8月12日,冲击波病毒导致全球范围内数以亿计的计算机中毒,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美金。 病毒运行时会不停地利用IP扫描技术寻找网络上系统为Windows 2000或XP的计算机,找到后就利用RPC缓冲区漏洞攻击该系统,一旦攻击成功,病毒体将会被传送到对方计算机中进行感染,使系统操作异常、不停重新启动、甚至导致系统崩溃。 另外,该病毒还会对Microsoft的一个升级网站进行拒绝服务攻击,导致该网站堵塞,使用户无法通过该网站升级系统。 4.2 项目分析 病毒手动清除方法:用DOS系统启动盘启动进入DOS环境下,删除C:\windows\msblast.exe文件;也可安全模式下删除该文件。 预防方法:打上RPC漏洞安全补丁。 据北京江民新科技术有限公司统计,2011年上半年最为活跃的病毒类型为木马

病毒,其共占据所有病毒数量中60%的比例。其次,分别为蠕虫病毒和后门病毒。这三种类型的病毒共占据所有病毒数量中83%的比例,如图4-3所示,可见目前网民面临的首要威胁仍旧来自于这三种传统的病毒类型。 防范计算机病毒等的有效方法是除了及时打上各种安全补丁外,还应安装反病毒工具,并进行合理设置,比较常见的工具有360杀毒软件、360安全卫士等。 6 4.3 相关知识点 4.3.1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与特征 1.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计算机病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被明确定义,病毒指“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4.3 相关知识点 2 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①传染性。计算机病毒会通过各种媒介从已被感染的计算机扩散到未被感染的计算机。这些媒介可以是程序、文件、存储介质、网络等。 ②隐蔽性。不经过程序代码分析或计算机病毒代码扫描,计算机病毒程序与正常程序是不容易区分的。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计算机病毒程序一经运行并取得系统控制权后,可以迅速感染给其他程序,而在此过程中屏幕上可能没有任何异常显示。这种现象就是计算机病毒传染的隐蔽性。 ③潜伏性。病毒具有依附其他媒介寄生的能力,它可以在磁盘、光盘或其他介质上潜伏几天,甚至几年。不满足其触发条件时,除了感染其他文件以外不做破坏;触发条件一旦得到满足,病毒就四处繁殖、扩散、破坏。 ④触发性。计算机病毒发作往往需要一个触发条件,其可能利用计算机系统时钟、病毒体自带计数器、计算机内执行的某些特定操作等。如CIH病毒在每年4月26日发作,而一些邮件病毒在打开附件时发作。 4.3 相关知识点 ⑤破坏性。当触发条件满足时,病毒在被感染的计算机上开始发作。根据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不同,病毒发作时表现出来的症状和破坏性可能有很大差别。从显

网络攻击与防范实验报告

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实验报告 姓名:____刘冰__ ___ 学号:__ 所在班级: 实验名称:网络数据包的捕获与分析实验日期:_2007_年_10 _月_15 _日指导老师:实验评分: 验收评语: 参与人员: 实验目的: 本实验通过研究Winpcap中常用的库函数的使用方式来实现了一个小型的网络数据包抓包器,并通过对原始包文的分析来展示当前网络的运行状况。 实验内容: 1.实现对网络基本数据包的捕获 2.分析捕获到的数据包的详细信息 实验环境: 1.WpdPack_4_0_1支持库 2.VC++6.0开发环境 3.Windows操作系统 实验设计: 系统在设计过程中按照MVC的设计模式,整体分为三层。第一层为Control层即控制层,这里为简化设计,将Control层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网络报文输入,另一部分为用户输入;第二层是Model层即模型层;第三层为View层即显示层。 系统的整体运行过程为:从Control层得到数据,交到Model层进行处理,将处理完的结果交View层进行显示。Control层主要用于网络数据包的捕获以及获得用户的输入;Model层主要用于分析数据包,处理用户的输入;View层主要用于对处理后的结果进行显示。

详细过程: 程序在执行过程中有两个核心的工作,一是调用Winpcap函数库实现下层抓包。二是对抓到的包文进行分析。下面分别列出两个核心过程的基本算法与相关的实现代码。 抓包算法: 第一:初始化Winpcap开发库 第二:获得当前的网卡列表,同时要求用户指定要操作的网卡 第三:获得当前的过滤规则,可为空 第四:调用库函数,pcap_loop(),同时并指定其回调函数,其中其回调函数为数据包分析过程。 对应的相应核心代码为: I f((pCap=pcap_open_live(getDevice()->name,65536,1,1000,strErrorBuf))==NULL) { return -1; } If(pcap_compile(pCap, &fcode, filter, 1, NetMask) < 0) { return -1; } if(pcap_setfilter(pCap, &fcode)<0) { return -1; } do{ pcap_loop(pCap,1,pcap_handle,NULL); }while(nFlag); 分析算法: 第一:得到数据包,先将其转存到内存里,以备以后再用。 第二:分析当前的数据包,分析过程如下: 1.数据包的前14个字节(Byte)代表数据链路层的报文头,其报文格式是前6Byte 为目的MAC地址,随后的6个Byte为源Mac地址,最后的2Byte代表上层 协议类型这个数据很重要,是我们分析上层协议的依据。 2.根据1所分析到的协议类型进行类似1的迭代分析。这样就可以得到各层中 的报文头信息和数据信息。 第三:结束本次分析。 分析算法部分实现代码: m_pktHeaders.Add(pHeader); m_pktDatas.Add(pData); CFramePacket *pFramePacket = new CFramePacket(pData,14); if(pFramePacket->GetType() == 0x0800) { CIPPacket ipPacket(pData+14,pHeader->len-14); if(ipPacket.GetProtocol() == "UDP") { CUDPPacket*pUDPPacket = new CUDPPacket(ipPacket.GetTData(),ipPacket.GetDataLength()); } else if(ipPacket.GetProtocol() == "TCP") { CTCPPacket *pTCPPacket = new

网络攻防技术试题答案

《网络攻防技术实践》考核口试题 软件工程相关 1.软件的算法是如何定义的有哪些主要特征 算法是指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是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清晰指令。 七个主要特征:有穷性、确定性、可行性、有效性、健壮性、输入项输出项2.软件中算法的效率如何度量 空间复杂度、时间复杂度。 3.解释一下算法、程序和软件的概念。 算法:通常指可以用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的步骤或程序,这些步骤或程序必须是明确的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的。 程序:程序(program)是为实现特定目标或解决特定问题而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的命令序列的集合。 软件: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相互依存的一部分,包括程序、数据、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 4.什么是结构化程序设计有哪几种主要结构 结构化程序设计(structured programming)是进行以模块功能和处理过程设计为主的详细设计的基本原则。它的主要观点是采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程序设计方法,使用三种基本控制结构构造程序。任何程序都可由顺序、选择、循环三种基本控制结构构造。 5.解释一下C语言中结构体的概念 结构体是由一系列具有相同类型或不同类型的数据构成的数据集合。 6.什么是数据结构数据结构在计算机中如何表示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存储、组织数据的方式。数据结构是指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常用的数据结构有数组、栈、队列、链表、树、图、堆和散列表等。数据结构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成为数据的物理结构,又称为存储结构,包括数据元素的表示和关系的表示。表示方法有结点、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7.解释一下数据结构中线性表的概念 线性表中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是一对一的关系,即除了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数据元素之外,其它数据元素都是首尾相接的。 8.解释一下数据结构中树的概念 树是由一个集合以及在该集合上定义的一种关系构成的。集合中的元素称为树的结点,所定义的关系称为父子关系。父子关系在树的结点之间建立

网络攻击与防御实验报告全解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本科生实验报告 姓名:王东林 学院:计算机科学院 专业:信息安全 班级:13级本科班 实验课程名称:网络攻击与防御 实验日期:2015年10月15日 指导教师及职称:金涛 实验成绩: 开课时间: 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

实验题目网络攻击与防御小组合作否 姓名王东林班级13级信息安全本科班学号201383030115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网络连通测试的方法和工作原理。 2.掌握ping命令的用法。 3.了解网络扫描技术的基本原理。 4.掌握xscan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各项功能。 5.通过使用xscan工具,对网络中的主机安全漏洞信息等进行探测。 6.掌握针对网络扫描技术的防御方法。 7.了解路由的概念和工作原理。 8.掌握探测路由的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各项功能,如tracert等。 9.通过使用tracert工具,对网络中的路由信息等进行探测,学会排查网络故 障。 10.了解网络扫描技术的基本原理。 11.掌握nmap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各项功能。 12.通过使用nmap工具,对网络中的主机信息等进行探测。 13.掌握针对网络扫描技术的防御方法。 14.掌握Linux帐号口令破解技术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及相关工具 15.掌握如何有效防范类似攻击的方法和措施 16.掌握帐号口令破解技术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及相关工具 17.掌握如何有效防范类似攻击的方法和措施 18.掌握帐号口令破解技术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及相关工具 19.掌握如何有效防范类似攻击的方法和措施

二.实验环境 1、实验环境 1)本实验需要用到靶机服务器,实验网络环境如图1所示。 靶机服务器配置为Windows2000 Server,安装了IIS服务组件,并允许FTP匿名登录。由于未打任何补丁,存在各种网络安全漏洞。在靶机服务器上安装有虚拟机。该虚拟机同样是Windows2000 Professional系统,但进行了主机加固。做好了安全防范措施,因此几乎不存在安全漏洞。 2)学生首先在实验主机上利用Xscan扫描靶机服务器P3上的漏洞,扫描结束发现大量漏洞之后用相同方法扫描靶机服务器上的虚拟机P4。由于该靶机服务器上的虚拟机是安装了各种补丁和进行了主机加固的,因此几乎没有漏洞。在对比明显的实验结果中可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的靶机服务器虚拟机上的漏洞比未做任何安全措施的靶机服务器少了很多,从而加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实验网络拓扑如图1。 三. 实验内容与步棸 Ping命令是一种TCP/IP实用工具,在DOS和UNIX系统下都有此命令。它将您的计算机与目标服务器间传输一个数据包,再要求对方返回一个同样大小的数据包来确定两台网络机器是否连接相通。 1.在命令提示符窗口中输入:ping。了解该命令的详细参数说明。

网络安全基础知识汇总

网络安全基础知识汇总 一、引论 提到网络安全,一般人们将它看作是信息安全的一个分支,信息安全是更加广义的一个概念:防止对知识、事实、数据或能力非授权使用、误用、篡改或拒绝使用所采取的措施,说白了,信息安全就是保护敏感重要的信息不被非法访问获取,以及用来进一步做非法的事情。网络安全具体表现在多台计算机实现自主互联的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自主计算机安全、互联的安全(实现互联的设备、通信链路、网络软件、网络协议)以及各种网络应用和服务的安全。这里提到了一些典型的网络安全问题,可以来梳理一下: 1.IP安全:主要的攻击方式有被动攻击的网络窃听,主动攻击的IP欺骗(报文伪造、篡改)和路由攻击(中间人攻击); 2.DNS安全:这个大家应该比较熟悉,修改DNS的映射表,误导用户的访问流量; 3.DoS攻击:单一攻击源发起的拒绝服务攻击,主要是占用网络资源,强迫目标崩溃,现在更为流行的其实是DDoS,多个攻击源发起的分布式拒绝攻击; 网络安全的三个基本属性:机密性、完整性与可用性,其实还可以加上可审性。机密性又叫保密性,主要是指控制信息的流出,

即保证信息与信息不被非授权者所获取与使用,主要防范措施是密码技术;完整性是指信息的可靠性,即信息不会被伪造、篡改,主要防范措施是校验与认证技术;可用性是保证系统可以正常使用。网络安全的措施一般按照网络的TCP/IP或者OSI的模型归类到各个层次上进行,例如数据链路层负责建立点到点通信,网络层负责路由寻径,传输层负责建立端到端的通信信道。 最早的安全问题发生在计算机平台,后来逐渐进入网络层次,计算机安全中主要由主体控制客体的访问权限,网络中则包含更加复杂的安全问题。现在网络应用发展如火如荼,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理财迅速发展,这些都为应对安全威胁提出了挑战。 密码学在网络安全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机密性和身份认证,对称密码体制如DES,非对称密码体制如RSA,一般的做法是RSA保护DES密钥,DES负责信息的实际传输,原因在于DES 实现快捷,RSA相比占用更多的计算资源。 二、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主要的任务时对需要保护的资产及其受到的潜在威胁进行鉴别。首要的一步是对资产进行确定,包括物理资源(工作站、服务器及各种设备等)、知识资源(数据库、财务信息等)以及时间和信誉资源。第二步需要分析潜在的攻击源,如内部的员工,外部的敌对者等;第三步要针对以上分析指定折中的安全策略,因为安全措施与系统性能往往成反比。风险被定义为漏洞威胁,漏

网络安全基础知识问答

网络安全基础知识问答 问:什么是网络安全? 答: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可以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被中断。 问: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答: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是指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问:什么是木马? 答:木马是一种带有恶意性质的远程控制软件。木马一般分为客户端(client)和服务器端(server)。客户端就是本地使用的各种命令的控制台,服务器端则是要给别人运行,只有运行过服务器端的计算机才能够完全受控。木马不会像病毒那样去感染文件。 问:什么是防火墙?它是如何确保网络安全的? 答:使用防火墙(Firewall)是一种确保网络安全的方法。防火墙是指设置在不同网络(如可信任的企业内部网和不可信的公共网)或网络安全域之间的一系列部件的组合。它是不同网络或网络安全域之间信息的惟一出入口,能根据企业的安全政策控制(允许、拒绝、监测)出入网络的信息流,且本身具有较强的抗攻击能力。它是提供信息安全服务,实现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基础设施。 问:什么是后门?为什么会存在后门? 答:后门(Back Door)是指一种绕过安全性控制而获取对程序或系统访问权的方法。在软件的开发阶段,程序员常会在软件内创建后门以便可以修改程序中的缺陷。如果后门被其他人知道,或是在发布软件之前没有删除,那么它就成了安全隐患。 问:什么叫入侵检测? 答:入侵检测是防火墙的合理补充,帮助系统对付网络攻击,扩展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包括安全审计、监视、进攻识别和响应),提高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它从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分析这些信息,检查网络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遭到袭击的迹象。 问:什么叫数据包监测?它有什么作用?

病毒基础知识讲座(二)

三、病毒学的发展历程 病毒病害的病原研究阶段;病毒化学和结构研究阶段。 (一)病毒病害的病原研究阶段 自病毒发现直到上个世纪30年代初,病毒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分离和鉴定引起各种病毒性疾病的病毒;病毒对疾体所引起的特异性病理效应;病毒的传播方式和感染宿主范围;各种理化因子对病毒感染的影响等方面。 在病毒发现的那一年,1898年德国细菌学家勒夫勒和弗施(Loeffler和Frosch)证实了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的存在。1911年,劳斯(Rous)发现了引起鸡的恶性肿瘤的劳斯肉瘤病毒(Rous sarcoma virus,RSV)。1915-1917年,托特和德爱莱尔(Twort和d′Herelle)分别发现了噬菌体。人们通过过滤性试验,相继发现了近百种病毒病害,包括流感、骨髓灰质炎、几种脑炎、狂犬病、兔的粘液瘤、马铃薯花叶病、卷叶病、和条斑病、黄瓜花叶病、小麦花叶病等。而且人们从解决病害观点出发,在机体水平上研究了病毒感染的症状、传播途径、传播介体以及病毒的繁殖特征。1899年古巴流行黄热病,细菌学家里德(Reed)证明罪犯确实是伊蚊。接着日本人高见(Takami)证明一种叶蝉会传水稻矮花病,蚜虫会传马铃薯退化病。300多年前(1619年)就知道的郁金香碎色病直到1929年才证明是蚜虫传的。这时期还发现了一些非常有趣的病毒生物学现象,如一种病毒通过变异,产生致病力强弱不等毒株。而且同一种病毒的不同毒株彼此间有拮抗,称干扰现象。还有人发现把病植株的汁液注入到动物体内后,动物的血清和病汁液起特异的反应。这些研究成果都对当时防治病毒病起了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