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 DCPA 和 TCPA 的计算

1 DCPA 和 TCPA 的计算

1  DCPA 和 TCPA 的计算
1  DCPA 和 TCPA 的计算

1 DCPA 和TCPA 的计算

在船舶避碰决策系统研究中,确定船舶是否存在碰撞危险的最根本因素是两船会遇时的最近会遇距离DCPA 和最小会遇时间TCPA.为了实时算出本船和目标船之间的DCPA 和TCPA,可建立随本船运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设其坐标原点O 位于本船的质心,y 轴在本船平台面内,平行于平台轴线(艏艉线),指向前方,x 轴在平台面内,按右手系法则定.这样,在本船的雷达视距范围内,当有目标船运动时,雷达可通过对目标船每一时刻的探测,通过适当的坐标平移或旋转变换,将目标船在各时刻的位置坐标实时地转换到本船当前时刻所在的坐标系中.如图 1 所示.假设本船以速度v0(t)直航运动时,若雷达在某时刻t0探测的目标船径距为r(t0),相对于y轴的方位为θ(t0),则目标船在t0时刻位于A点的位置坐标为:

当雷达在下一时刻t1又测得目标船位于B点的径距和方位为r(t1)、θ(t1)时,同样可得点B 在t1时刻相对于本船的位置坐标为:

于是,根据本船运动的航向C0(t1)和速度v0(t1),可通过适当的坐标变换,将目标船在A点的位置转换到本船在t1时刻的坐标系中,即

这样,通过雷达对目标船的两次探测,就可确定目标船在t1时刻的航向C1(t1)和航速v1(t1),进而算出本船相对于目标船的速度 v01(t1)和航向 C01(t1)以及

DCPA(t1)和TCPA(t1)分别为

显然,DCPA(t)和TCPA(t)取决于各时刻本船与目标船之间的相对径距r(t)、相对航向C(t)和相对速度v01(t).当DCPA(t)和TCPA(t)均小于给定的阈值时,本船应及时地采取避让行动,如改变航向或速度.这里,当本船保航运动时,C0(t1)=0;当本船相对于前一时刻t0发生转向运动时,即其转向角α ≠0(顺时针为正,逆时针为负),则有C0(t1)=α.

关于1和0的乘法

关于1和0的乘法 ----------实验小学张华 教学内容:关于1和0的乘法,教科书第8页信息窗3――变鸽子。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二)加数是1或是0时的乘法算式。 (三)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难点:使学生明确0乘任何数都得0,1乘几得几。 教学设计过程 活动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同数相加的简便方法,还记得是什么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关于乘法的有关知识,好吗? 活动二、自主探索,引出新知 1、整体感知 出示情境图,师: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观察讨论,从而得出问题:(多媒体出示) (1)来三顶帽子中一共有几只鸽子? (2)在三顶帽子里一共有多少只鸽子? 2、分步引导 师:应怎样解决以上问题? 生小组讨论,得出算式:(1)、1+1+1=()()×()=() (2)、0+0+0=()()×()=()问:你发现了什么? 3、在讨论中总结规律: 0乘任何数都得0,1乘几得几。 活动三、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1、2题,师生共同分析,后独立完成。

活动四、综合练习(多媒体出示) 1、帮小兔把果子画上去。 2、 原来窝里有几 2、 原来窝里有几只小鸟?□○□=□ (只) 现在窝里有几只小鸟?□○□=□(只 3、 3 6

(1)一共有几只小狗? □○□=□(只)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4、连一连。 备注: 主备课人:张华 参与备课人:张华、王会芹、尹秀霞 在准备本节内容时,充分考虑到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大量收集资料,通过多媒体先进的教学设施,多元化的练习设计,力求使教学内容做到生动有趣。

北师大版7年级数学上册2.12.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教学设计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12.用计算器进行运算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学生能够非常有兴趣来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关键要照顾好不能准确记忆每个键功能的学生,教师及时帮扶,通过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带动弱势群体来学习本节课知识。 二、教学任务分析 计算器和计算机的逐步普及,对数学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标准》强调,“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一方面计算器可以使学生从繁琐的纸笔计算中解放出来,也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另一方面,计算器和计算机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也有很大的影响.计算器可以帮助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理解数学概念和法则。学生刚学了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可以将纸笔计算与计算器计算的结果相对照,因此学好本节内容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探索现实问题和需要进行复杂的运算时,应当鼓励学生使用计算器,慢慢养成像使用纸笔那样使用计算器的习惯。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特点,设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1经历探索计算器使用方法的过程,了解计算器按键功能,会使用计算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掌握按键顺序, 2经历运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的活动,培养合情推理能力,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实际问题的复杂运算. 3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计算器的使用及技巧。. 本节课难点是难点是运用计算器进行较为繁琐的运算和探索规律,关键是熟练准确的运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环节:动手操作掌握运用;例题讲解熟能生巧;尝试练

数学快速计算法

数学快速计算法 二位数乘法速算总汇 1、两位数的十位相同的,而个位的两数则是相补的(相加等于10)女口:78 X 72= 37 X 33= 56 X 54= 43 X 47 = 28 X 22 46 X 44 (1) 分别取两个数的第一位,而后一个的要加上一以后,相乘。 (2) 两个数的尾数相乘,(不满十,十位添作0) 78X 72=5616 37 X 33=1221 56 X 54= 3024 43 X 47= 2021 (7+1) X 7=56 (3+1) X 3=12 (5+1) X 5=30 (4+1) X 4=20 8X 2=16 7 X 3=21 6 X 4=24 3 X 7=21 口决:头加1,头乘头,尾乘尾 2、两个数的个位相同,十位的两数则是相补的 如:36 X 76= 43 X 63= 53 X 53= 28 X 88= 79 X 39 (1) 将两个数的首位相乘再加上未位数 (2) 两个数的尾数相乘(不满十,十位添作0) 36X 76=2736 43 X 63=2709 3X 7+6=27 4 X 6+3=27 6X 6=36 3 X 3=9 口决:头乘头加尾,尾乘尾 3、两位数的十位差1,个位的两数则是相补的。 如:48 X 52 12 X 28 39 X 11 48 X 32 96 X 84 75 X 65

即用较大的因数的十位数的平方,减去它的个位数的平方。

48 X 52=2496 12 X 28 = 336 39 X 11= 819 48 X 32=1536 2500-4=2496 400-64=336 900-81=819 1600-64=1536 口决:大数头平方 —尾平方 4、一个乘数十位加个位是 9,另一个乘数十位和个位是顺数 X 78 = 81 X 23 = 27 X 89 = 5 23 2 如:12 X 13= 13 X 15= 14 X 15= 16 X 18= 17 X 19= 19 X 18= (1) 尾数相乘 ,写在个位上 (满十进位 ) (2) 被乘数加上乘数的尾数 12X 13=156 13 X 15= 195 14 X 15=210 16 X 18= 288 2X 3=6 3 X 5=154X 5=20 6 X 8=48 12+3=15 13+5=18 14+5=19 16+8=24 口决:尾数相乘 ,被乘数加上乘数的尾数 (满十进位 ) 6、任何二位数数乘于 11 如 :36 X 45 = 72 X 67 = 45 1 、解 : 3+1=4 4 X 4 = 1的6补5 数是 4X 5=20所以 36 X 45= 1620 2、解: 7+1=8 8 X 6 = 4的8补7 数是 8X 3=24所以 72 X 67 = 4824 3、解: 4+1=5 5 X 7=3的5补8 数是 5X 2=10所以 45 X 78 = 3510 5、10-20 的两位数乘法

用计算器计算

用计算器计算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内容:用计算器计算教材第113 页例4 ,练习二十六8 - 12 题与13*。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用计算器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教学重、难点: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熟悉键盘和数据的录入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1.用计算器计算。 1234 + 3649 = 7208 - 376 = 1845 + 365 = 1452 - 786 = 649 + 9818 = 7000 - 2047 = 2.提问:用计算器计算整数加、减法时,你是怎么操作的?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二、揭示课题以前,我们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整数加、减法,掌握了它们的计算方法,那么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又是怎样计算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内容。 板书课题: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 三、教学新课 1 .让学生看例4 上面的图和一段话,在计算器上找到小数点键,了解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2.教学例4 用计算器计算18.7 + 3.96 。 (1)清屏,键入“ 18.7 ”。(注意:有没有显示小数点)(2)对照表中的按键过程录入。(注意显示器的显示内容)(3)核对计

算结果。 (4)说明:以后遇到比较复杂的计算可以使用计算器。 3.补充例题:用珠算计算25.4 +13.58 +43.12 (1)让学生试着用计算器计算。 (2)说一说用计算器计算的操作过程和方法。 四、尝试练习练习二十六的第8 题。 五、巩固练习 1.练习二十六的第9 题。 (1)让学生说说表的意思? (2)用什么方法可计算出9月2日的结存金额?为什么? (3)以下各栏的结存金额该怎样计算?为什么? (4)本月合计栏该怎样填?让学生完成本题。2.练习二十六的第12 题。 (1)地球表面除了陆地就是什么? (2)怎样求海洋的面积? (3)怎样求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多多少亿平方千米? 5.1 - 1.49 - 1.49 =3.61 - 1.49 =2.12 (亿平方千米) 3.练习二十六的第13* 题。 (1)“a - 34.6 + 7.2 ”与“ a - 34.6 + 72 ”中的a 是否相同?

用计算器计算

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七册100-101页 教学要求: 1、通过生活中购买无物品的现实生活情景,是学生在计算中感受计算器在人们 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激发学生对计算器的学习和使用兴趣。 2、是学生认识电子计算器,知道电子计算器的构成,体会用计算器计算的优越 之处,并学会使用。 教学准备: 教师:电子计算器一台,教科书以及相应的课件。 学生:每人准备一台电子计算器。教科书,文具盒,草稿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认识这个东西吗?(学生回答:认识)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学生回答:计算器) 师: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板书课题) 二、新授 认识计算器的面板及每种键盘的功能 师:请同学们仔细的观察计算器的面板,你知道计算器的这一部分叫什么吗?(是用手摸计算器的显示器)(学生回答:显示器)(教师板书:显示器) 老师:这部分叫什么吗?(教师用手摸计算器的键盘)(学生回答:键盘)(教师板书:键盘) 老师:,你知道键盘里面有哪些键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键盘并和同桌讨论一下每个键的用途。(教师出示计算器给学生观察,学生仔细讨论) (学生依次回答教师整理板书:数字键、运算键和功能键,并说明每种键的基本功能。) 教学例题: 老师:我们已经了解了计算器每种键的功能,那么计算器你会用么?(学生回答:会。)

老师:请同学们用自己手里的计算器,尝试完成p100页两题(38+27、30*18)完成的时候,有三个问题需要你回答一下:1、每次应该怎么依次去按键2、仔细的观察每次按键之后显示的是什么3、计算结果是多少? (出示两道题目和三个问题)(学生独立完成) 老师:哪个同学来讲一讲,刚才你是怎么依次按键的,每次按键之后显示的是什么,计算结果是多少?(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整理(出示):第一道题目,应该依次的按3,显示3,再按8,显示38,再按+,显示38,再按2显示2,再按7,显示27,最后按=,显示计算结果65。同学们同意么?(学生回答:同意)也就是说,按键的时候,是按照什么顺序去按的?(从左往右依次按键。)教师出示(从左往右) 第二道题目教师按照上面的方法让学生独自进行整理回答。 教师:那些同学也是这样按键的,并且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举举手看。(学生举手表示) 教师:很好。第一道题目大家都等于65,第二道题目都等于540。那这个计算器的计算结果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可以怎么办?(学生回答:可以验算一下) 教师:那好,拿出草稿纸,笔算一下这两题。第一道题目等于(65)第二道题目等于(540)口算结果和我们计算器计算的结果是一样的,说明计算器的结果是非常的正确的。 教师(出示笔算和用计算器计算) 教师:刚才我们分别用计算器和笔算的方法,计算了一下这两道题目,你觉得是比算好还是用计算器计算的好?(学生回答:用计算器的好) 为什么呢?(学生回答:用计算器计算非常的方便,只需要去按键就可以了,笔算的速度会比较的慢,而容易出现错误。) 教师总结:以后在遇到计算的时候,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们可以尽量的选用用计算器计算,这样计算的速度会很快而且不容易出现错误。 教师: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书本第101页试一试的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交流计算结果。 最后的两道题目是怎么去计算的?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4.4使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2)

使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够使用简单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的加、减、乘、除等基本的一步运算。能够使用计算器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 2.能力目标: 使用计算器探究一些数学规律,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丰富学生的数感。会借助计算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验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与快捷,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能够使用简单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的加、减、乘、除等基本的一步运算。 教学难点: 使用计算器探究一些数学规律,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丰富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比赛引入 1. 师生比赛。 (出示P52第5题)老师用计算器计算,你们用笔计算。我和你们比一比,谁算得最快最准。 (也许学生会说这不公平,比赛停止。) 2. 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使用计算器计算。 【说明:设计“比赛”这个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体验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计算器的作用与价值。】 二、体验探究 1. 你们已经知道了哪些有关计算器的知识?(学生各抒己见。)

2. 分组探究。 四人一组,合作完成P51题1和题2。 3. 反馈解疑。 你是怎样使用计算器计算“2587+9604”? 你是怎样使用计算器计算“80738-31927”? 使用计算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每次计算前要清0;不能按错键。) 你们小组还有什么疑问? 4. 集体小结。 使用计算器计算一步式题时,只要按照算式中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按键,就能够得到正确的结果。 【说明:计算器作为计算工具,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在前一课时已经认识了计算器,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对计算器也有着不同程度的了解,有的学生甚至已经能熟练操作了。因此,应从尊重他们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让他们说说自己已经知道了哪些有关计算器的知识,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教材、组内互助以及教师解疑等活动,进一步完善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从而掌握正确操作和使用计算器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 P51题3。 用计算器计算。(同桌核对) 如果两人的计算结果不一致,你们是怎样判断谁对谁错的呢?(重新计算;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验算。) 2. P52题6。 你们会使用计算器进行乘除法运算吗?说说操作顺序。 每人选乘法和除法式题各一道,先用竖式计算,再用计算器检验。 3. P52题5。 刚才的比赛怎样比才算公平?(都可以使用计算器) 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说明:在学生掌握了使用计算器计算的基本方法后,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锻炼了学生正确、快速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能力,并会使用计算器对计算结果进行两种方法的验算。】

小学四年级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

小学四年级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 案范本五篇电子计算器是一种现代计算工具,由于它体积小、运算快、操作简便,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的使用。向学生介绍一些简单的计算器的知识,就显得很有必要。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范本,欢迎大家阅读!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经历操作活动的过程中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基本功能;能正确、熟练地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必要的计算,能运用计算器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过程与方法:在经历操作活动的过程中体验使用计算器计算的优越性,感受使用计算器在生活和工作中的较广泛的应用价值,了解从古到今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探索意识,发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养成自觉、及时验算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经历操作活动的过程中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能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必要”的计算。能运用计算器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难点: 会利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探索并发现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

1.师:上课前,让我们来进行一次计算比赛,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完成,把答案写在练习纸上。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开始! ①18+21= ②56÷7= ③3028-2956= ④589×76= ⑤98+199= ⑥12+459+88=2、有的同学为什么会计算得这么快?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方法吗?小结:看来,在进行像这样的比较繁杂的计算时,我们可以请计算器来帮忙。3、计算器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越来越普及了,人们经常会在什么时候使用计算器呢?生活中各行各业都有可能需要使用到计算器,特别是商业中(图片)。除了专门的计算器,有的手表上也有计算器(出示手表)。还有哪里也有计算 器?(电脑、手机、遥控器、电子秤等) 4、师:使用计算器有哪些优点呢?那你想掌握使用计算器的本领吗?(板书课题:用计算器计算) 5、师:你认识计算器吗?先向你的同桌介绍计算器。师:谁愿意当小老师向大家介绍计算器? 二、观察认识 1、整体认识 这是一个常用计算器的面板(出示图片),上面部分是显示器(板书:显示器),下面部分是键盘(板书:键盘) 2、认识键盘 (1)观察一下,这个键盘上的哪些键你已经认识了?上来指给大家看看。 (2)互动生成 ①有0、1、2、3、4、5、6、7、8、9这些有数字的键叫数字键,(板书:数字键),自己指一指你计算器的数字键。 ②有+、-、×、÷这些运算符号的键叫运算符号键,(板书:运算符号键)。自己指一指你的运算符号键。

数学快速计算方法_乘法速算

一.两个20以内数的乘法 两个20以内数相乘,将一数的个位数与另一个数相加乘以10,然后再加两个尾数的积,就是应求的得数。如12×13=156,计算程序是将12的尾数2,加至13里,13加2等于15,15×10=150,然后加各个尾数的积得156,就是应求的积数。 二.首同尾互补的乘法 两个十位数相乘,首尾数相同,而尾十互补,其计算方法是:头加1,然后头乘为前积,尾乘尾为后积,两积连接起来,就是应求的得数。如26×24=624。计算程序是:被乘数26的头加1等于3,然后头乘头,就是3×2=6,尾乘尾6×4=24,相连为624。 三.乘数加倍,加半或减半的乘法 在首同尾互补的计算上,可以引深一步就是乘数可加倍,加半倍,也可减半计算,但是:加倍、加半或减半都不能有进位数或出现小数,如48×42是规定的算法,然而,可以将乘数42加倍位84,也可以减半位21,也可加半倍位63,都可以按规定方法计算。48×21=1008,48×63=3024,48×84=4032。有进位数的不能算。如87×83=7221,将83加倍166,或减半41.5,这都不能按规定的方法计算。 四.首尾互补与首尾相同的乘法 一个数首尾互补,而另一个数首尾相同,其计算方法是:头加1,然后头乘头为前积,尾乘尾为后积,两积相连为乘积。如37×33=1221,计算程序是(3+1)×3×100+7×3=1221。 五.两个头互补尾相同的乘法

两个十位数互补,两个尾数相同,其计算方法是:头乘头后加尾数为前积,尾自乘为后积。如48×68=3264。计算程序是4×6=24 24+8=32 32为前积,8×8=64为后积,两积相连就得3264。 六.首同尾非互补的乘法 两个十位数相乘,首位数相同,而两个尾数非互补,计算方法:头加1,头乘头,尾乘尾,把两个积连接起来。再看尾和尾的和比10大几还是小几,大几就加几个首位数,小几就减掉几个首位数。加减的位置是:一位在十位加减,两位在百位加减。如36×35=1260,计算时(3+1)×3=12 6×5=30 相连为1230 6+5=11,比10大1,就加一个首位3,一位在十位加,1230+30=1260 36×35就得1260。再如36×32=1152,程序是(3+1)×3=12,6×2=12,12与12相连为1212,6+2=8,比10小2减两个3,3×2=6,一位在十位减,1212-60就得1152。 七.一数相同一数非互补的乘法 两位数相乘,一数的和非互补,另一数相同,方法是:头加1,头乘头,尾乘尾,将两积连接起来后,再看被乘数横加之和比10大几就加几个乘数首。比10小几就减几个乘数首,加减位置:一位数十位加减,两位数百位加减,如65×77=5005,计算程序是(6+1)×7=49,5×7=35,相连为4935,6+5=11,比10大1,加一个7,一位数十位加。4935+70=5005 八.两头非互补两尾相同的乘法 两个头非互补,两个尾相同,其计算方法是:头乘头加尾数,尾自乘。两积连接起来后,再看两个头的和比10大几或小几,比10大几就加几个尾数,小几就减几个尾数,加减位置:一位数十位加减,两位数百位加减。如67×87=5829,计算程序是:6×8+7=55,7×7=49,相连为5549,6+8=14,比10大4,就加四个7,4×7=28,两位数百位加,5549+280=5829

测树学复习材料

测树学 题型:填空10题40分、选择10题20分、概念10分、简答2题10分、论述2题20分 计算约占50%,参考材料结合书本复习。 第1章 伐倒木材积测定 一、树干材积测定 (1)干形:树干的形状通称干形,研究树干形状的目的是测定材积。 通式:V=f o *g o *h (2)树干横断面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g —树干横断面; d —树干平均直径 (3)树干纵断面 干曲线:表示树干纵断面轮廓的对称曲线通常称为干曲线。 树干纵断面形状:截顶凹曲线体、圆柱体、截顶抛物线体和圆锥体 孔兹干曲线式为:(记住符号的含义) 式中:y 一树干横断面半径; x 一树干梢头至该横断面的长度; P —参数; r —形状指数。 二、伐倒木材积的测定技术 (1)伐倒木近似求积式 ①平均断面积近似求积式 ②中央断面积近似求积式 (2)区分求积式 概念:将树干区分成若干段,分别测算各分段材积,再把各段材积合计可得全树干材积.该法称为区分求积法。在树干的区分求积中,梢端不足一个区分段的部分视为梢头,用圆锥体公式计算其材积。 式中:g '—梢头底端断面积; l '一梢头长度。 (区分段个数一般≥5 ,区分段个数越多,精度越高) 分为: 1.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V=L*∑g i +1/3g ’L ’ ''3 1l g v =2 4 g d π=2r y Px =l d d l g g V n n )2(4)(212200+=+=π2 11 22 4V g L d L π==

2.平均断面区分求积式V=[1/2(g o+g n)+∑g i]*L+1/3g n*L (关于区分求积式,若考简述只需写概念,若考论述要加上公式。) 三、直径和长度的量测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 P v=2P d+P L 式中:P v为材积误差率,P d为直径误差率,P L为长度误差率。 ①当长度测量无误差,即P L=0时,则P v=2P d ②当直径测量无误差,即P d=0时,则P v=P L ③当长度误差率与直径误差率相等时,直径测量的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比长度测量误差的影响大一倍。 四、伐倒木造材 (1)原条:伐倒木剥去树皮且截去直径(去皮)不足6cm的梢头部分称作原条。 (2)原木:经过造材后形成的木段称作原木。 原条测定直径2.5米处,原木测定小头去皮直径。 (3)削度:树干自下而上直径逐渐减小,其单位长度直径减少的程度称为削度。 第二章立木材积的测定P27 1、测定胸径时注意事项: ①在我国森林调查工作中,胸高位置在平地是指距地面1.3m处。在坡地以坡上方1.3m处为准。在树干解析或样木中,取在根颈以上1.3m处。 ②胸高处出现节疤、凹凸或其他不正常的情况时,可在胸高断面积上下距离相等而干形较正常处,测直径取平均数作为胸径值。 ③胸高以下分叉的树,可以当作分开的两株树分别测定每株树胸径。 ④胸高断面积不圆的树干,应测相互垂直方向的胸径取其平均数。 2、胸高形数与实验形数关系 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 胸高形数:以胸高断面积为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的形数,以f1.3表示。(优点:测定容易(胸高断面是确定的)缺点:不能脱离树高单株反映干形)实践上作用:作为立木材积的换算系数V=G*H*F。 正形数:树干材积与树干某一相对高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记为f n。(消除胸高形数的缺点,其优缺点与胸高形数相反。) 实验形数:实验形数的比较圆柱体的断面积为胸高断面积,其高度为树高(h)加3m。(已知f1.3、H,可算出实验形数。) 3、立木材积三要素 胸高形数f1.3、胸高断面积g1.3、全树高h 4、形率 胸高形率:树干中央直径(d1/2)与胸径(d1.3)之比称之为胸高形率。表达式q2=(d1/2)/ d1.3形数与形率的关系: ①f1.3=q22前提条件是把树干当作抛物线体。 ②f1.3=q2-c前提条件树干抛物线体,且树高在18m以上。 ③形数、形率、树高有关系:在形率相同时,树干的形数随树高的增加而减小;在树高相同时则形数随形率的增加而增加。 5、用形率法求立木材积:根据形数与形率之间的关系推算胸高形数,再按下式计算单株立木材积:V=g1.3*h*f1.3 6、望高法(记住两个概念) 望点:树干上部直径恰好等于1/2胸径处的部位称作望点。

用计算器计算

用计算器计算例1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四则基本运算。让学生在认识计算器工具的基础上能正确地进行操作。 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是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的四则运算,了解运算键的功能,会进行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减法根据书上步骤操作,乘除法试题由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在练习中呈现两个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境。 教学重点: 让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四则基本运算。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认识计算器工具的基础上能正确地进行操作。 教学用具: 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你们知道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好处吗? 它能使我们的计算更加方便快捷。 复习计算器的按键名称。 二、新授例题 1、例1 照下面的步骤,用计算器算一算。 386+179= 按键:386+179= 屏幕显示:386+179=565 试一试CE键有什么作用? 2、反馈练习 825-138= 按键:825-138= 屏幕显示:825-138=687 3、自主尝试 乘除法计算由学生自己试试看。 26×39=_____________ 312÷8=_____________ 4、例2 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 9999×1=9999 9999×2=_______ 9999×3= _______ 9999×4=________

5、巩固提高 不用计算器,你能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答案吗? 9999×5=__________ 9999×7= ___________ 9999×9= ___________ 三、巩固练习 1、三个人一个小组,我出一组算式,看谁做得又对又快。(一人用笔算,一人用计算器) 2、两人一组,先每人出一道算式,两人先笔算,再互相用计算器验算一遍。 3、做一做: 先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 9÷9=1 108÷9=________ 1107÷9=_______ 11106÷9=______ 4、不计算,试写出下面各题的结果,再用计算器检验对不对。 111105÷9=_________________ 1111104÷9=________________ 11111103÷9=_______________ 111111102÷9=_______________ 1111111101÷9=______________

四年级数学下册用计算器计算(附答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用计算器计算 姓名:__________ 一、不夯实基础,难建成高楼。 1. 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258+1409= 5200-2689= 3254×268= 235×68÷34= 8906-473+2170= 7575÷25= 356+148= 1752-986= 3002×152= 4872÷24= 38×9306= 7504+2496= 2. 75+76+77+78+…+97+98的和是( )。 3. 从1000里连续减去5个98,结果是( )。 4. (1)3060――→÷45 ――→+889 ――→÷33 (2)225――→×84 ――→÷25 ――→÷27 (3)870――→×46 ――→÷23 ――→×135 ――→÷45 (4)9893――→-8436 ――→×13 ――→-8941 ――→÷500 二、重点难点,一网打尽。 5. 用计算器分别算出每组中各题的积,再找一找各组题的规律,然后按这个规律直接在横线上写数。 1 11×11= 111×111=1111×1111= × = 2 67×67= 667×667= 6667×6667= × = 6. 一个果园栽了425棵桃树,又栽了756棵梨树。如果一年每棵桃树可收桃105千克,每棵梨树可收梨90千克,这个果园一年可收桃和梨各多少千克?新 课 标 第 一 网 7. 垃圾填埋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给周边环境、土壤带来二次污染。东海市新建的垃圾处理厂日处理垃圾能力达到1200吨,每天可发电1800千瓦时。试计算该垃圾发电厂2012年将处理垃圾多少万吨?发电多少千瓦时?(用计算器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和0的乘法》备课教案

1和0的乘法 教学目标: 1.通过看魔术,引入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 2.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与加法之间的联系。 3.总结出1和0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总结出规律。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根据图意和加法算式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教法: 启发式、讨论法、引导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魔术。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由“变鸽子”的话题引入,然后让学生观察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仔细观察,提出数学问题。 二、教学新课,学生小组探索研究。 “你问我说”中第一个红点部分是关于1的乘法。 可以让学生根据情景图独立地列出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然后进行交流,知道3个1连加可以写成1×3,也可以写成3×1。 第二个红点部分是关于0的乘法。 教学第二个红点标示的问题。 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说魔术师在变什么魔术?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几个问题。 思考:魔术师现在在变什么新花样?谁看懂了?老师引导学生第二幅有几顶帽子?几只鸽子? 老师想问问大家现在三顶帽子里一共有多少只鸽子? 教学小电脑提出的问题,可补充关于1和0的连加算式。

提问:谁能列出加法算式?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1和0的乘法算式的得数分别有什么规律? “1和任何数相乘都得任何数”、“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规律。学生只要用自己的话说对意思即可,不做统一要求。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自主练习”第1题是看图列加法和乘法算式的题目。 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并交流。 第2题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第3、4题是巩固乘法意义练习的题目。 第5题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练习时,可以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也可以同桌合作提出问题,再解答。 学生既可以提出有关1的乘法问题,也可以提出其他的乘法问题。 四、师生评价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互相评价。

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课题: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48—5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在运算中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基本功能;能正确、熟练地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两步的式题运算。 2、能运用计算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一些基本的数学规律。 3、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能力。 教学过程: 一、尝试运用 师:开学到现在,我们一直在学习计算,下面这些题,哪些你一眼能看出来答案的,直接说的得数。 1、初步尝试 90+56= 45×99≈ 87546—3469= 42×30= 2102÷30≈ 43×365= 师:最后两道看来有困难,列竖式算算。 师:先不报答案,要你自己检验做的对不对,你准备怎么样?试一试用计算器来验算,你们会吗? 师:谁愿意带上你的竖式计算上来展示意下,向大家演示一下你用计算器验算的过程可以吗?(鼓励和表扬) 师:看来,大家还真的会用计算器!想不想“再显身手”? 2、再次尝试:探索用计算器进行混合运算的方法 ①546×28-4276 ②2940 ÷28+763 ③15021-87×99 ④25120÷(449-289) (1)这4题与上面4题相比,有什么不一样?会做吗?请试一试。 (2)交流操作方法。 (3)你有没有感觉到这4道题在计算过程中有什么不一样? (4)用计算器计算③、④该怎么操作呢?我们以第③题为例,谁来介绍介绍?

(突出“记住中间数”、“使用MR键”、倒减等方法。) (①、②两题只要按顺序依次输入,③、④题要先算后一步,③④可以“记住过程得数”,③还可以倒减等) (5)介绍用存储键计算,尝试用“MR键”计算③④题。 二、解决生活问题 师:通过这几道题计算,你感觉计算器怎么样?你们喜欢用计算器吗?下面我们就发挥计算器的作用,用它来完成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 1、出示:一个水龙头滴水的动态画面。据统计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滴18千克的水,这些水就这样白白流掉了。 (1)照这样计算一年(按365天计算)要浪费多少千克水? (2)把这些水分别装在饮水桶中(每桶约重15千克)算算大约能装多少桶? (3)你家每月用几桶水?算算这些水够你家用几个月?大约合多少年? 师:目前我国西南大旱,一些地区粮食因为缺水绝收。云南山区的孩子们喝脏水解渴。联系我们刚才的这些计算数据,你想到什么? 三、探索计算规律: 师:既然人们发明了这么好的计算器,我们就应该更好地运用它。让我们来挑战一下自己,探索计算的规律好不好? 1、找出规律后再填写每组的后2题得数,并用计算器检验。 19+9×9= 118+98×9= 1117+987×9= 11116+9876×9= 111115+98765×9= 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按这样一种规律写下去,下一题该是什么样的? 2、自己探索规律。 1122÷34= 111222÷334= 11112222÷3334= …… 111…1222…2÷333…34= 2001个1 2001个2 2000个3

工程量快速计算的基本方法经验

工程量快速计算的基本方法经验 本章所述工程量快速计算的基本方法包括:练好“三个基本功”;合理安排工程量计算顺序;灵活运用“统筹法”计算原理;充分利用“工程量计算手册”等四项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只要能够熟练掌握,充分利用以上“基本方法”,就可以快速提高工程量计算业务水平。 第一节练好“三个基本功” 练好“三个基本功”包括:提高看图技能;熟悉常用标准图做法;熟悉工程量计算规则,等三个方面。 一、提高看图技能 工程量计算前的看图,要先从头到尾浏览整套图纸,待对其设计意图大概了解后,再选择重点详细看图。在看图过程中要着重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一)建筑图部分 1、了解建筑物的层数和高度(包括层高和总高)、室内外高差、结构形式、纵向总长及跨度等。 2、了解工程的用料及作法,包括楼地面、屋面、门窗、墙柱面装饰的用料及法。 3、了解建筑物的墙厚、楼地面面层、门窗、天棚、内墙饰面等在不同的楼层上有无变化(包括材料做法、尺寸、数量等变化),以便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二)结构图部分 1、了解基础形式、深度、土壤类别、开挖方式(按施工方案确定)以及基础、墙体的材料及做法。 2、了解结构设计说明中涉及工程量计算的相关内容,包括砌筑砂浆类别、强度等级,现浇和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的锚固和搭接规定等,以便全面领会图纸的设计意图,避免重算或漏算。 3、了解构件的平面布置及节点图的索引位置,以免在计算时乱翻图纸查找,浪费时

间。 4、砖混结构要弄清圈梁有几种截面高度,具体分布在墙体的那些部位,圈梁在阳台及门窗洞口处截面有何变化,内外墙圈梁宽度是否一致,以便在计算圈梁体积时,按不同宽度进行分段计算。 5、带有挑檐、阳台、雨篷的建筑物,要弄清悬挑构件与相交的连梁或圈梁的连结关系,以便在计算时做到心中有数。 目前施工图预算和工程量清单的编制主要是围绕工程招投标进行的,工程发标后按照惯例,建设单位一般在三天以内要组织有关方面对图纸进行答凝,因此,预算(或清单)编制人员在此阶段应抓紧时间看图,对图纸中存在的问题作好记录整理。在看图过程中不要急于计算,避免盲目计算后又有所变化造成来回调整。但是对“门窗表”、“构件索引表”、“钢筋明细表”中的构件以及钢筋的规格型号、数量、尺寸,要进行复核,待图纸答凝后,根据“图纸答凝纪要”对图纸进行全面修正,然后再进行计算。 计算工程量时,图中有些部位的尺寸和标高不清楚的地方,应该用建筑图和结构图对照着看,比如装饰工程在计算天棚抹灰时,要计算梁侧的抹灰面积,由于建筑图中不标注梁的截面尺寸,因此,要对照结构图中梁的节点大样计算。再如计算框架间砌体时,要扣除墙体上部的梁高度,其方法是按结构图中的梁编号,查出大样图的梁截面尺寸,标注在梁所在轴线的墙体部位上,然后进行计算。 从事概预算工作时间不长,而又渴望提高看图技能的初学人员,在必要时应根据工程的施工进度,分阶段深入现场了解情况,用图纸与各分项工程实体相对照,以便加深对图纸的理解,扩展空间思维,从而快速提高看图技能。 二、熟悉常用标准图做法 在工程量计算过程中,时常需要查阅各种标准图集,实在繁琐,如果能把常用标准图中的一些常用节点及做法,留在记忆里,在工程量计算时,不需要查阅图集就知道其工程内容和做法,这将节省不少时间,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工程中常用标准图集基本上为各省编制的民用建筑及结构标准图集,而国标图集以采用

普通的计算器使用方法

普通的计算器使用方法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普通的计算器相信大家都会用,大家经常用来加减乘除,快速计算结果。有些小小的功能键能事半功倍,而这些功能可能有很多人从未使用过,在网上找了些资料,又根据自己实际使用中的经验,把那些个功能键的作用及使用方法给整理了一下。 M+:把目前显示的值放在存储器中,是计算结果并加上已经储存的数,(如屏幕无"M"标志即存储器中无数据,则直接将显示值存入存储器)。 M-:从存储器内容中减去当前显示值,是计算结果并用已储存的数字减去目前的结果,如存贮器中没有数字,按M-则存入负的显示屏数字。 MS:将显示的内容存储到存储器,存储器中原有的数据被冲走。 MR:按下此键将调用存储器内容,表示把存储器中的数值读出到屏幕,作为当前数值参与运算。 MC:按下时清除存储器内容(屏幕"M"标志消除)。 MRC:第一次按下此键将调用存储器内容,第二次按下时清除存储器内容。 GT:GT=Grand Total 意思是总数之和,即按了等号后得到的数字全部被累计相加后传送到GT存储寄存器。按GT后显示累计数,再按一次清空。 MU(Mark-up and Mark-down键):按下该键完成利率和税率计算,详见例3; CE:清除输入键,在数字输入期间按下此键将清除输入寄存器中的值并显示"0",可重新输入; AC:是清除全部数据结果和运算符。 ON/C:上电/全清键,按下该键表示上电,或清除所有寄存器中的数值。 使用举例: 例1. 先按32×21,得数是672。然后按下“M+”,这样就可以把这个答案保存下来,然后我们按“8765-”,再按“MR”就可以把刚才的672调出来了,最后我们就可以得到答案8093。

使用计算器计算

使用计算器计算 ——一步计算(1) 教学目标: 1、能够使用简单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的加、减、乖、除等基本运算。 2、能够使用计算器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 教学重点: 1、会使有简单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的加、减、乖、除基本运算。 2、会用计算器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计算器,问学生它可以用来干什么?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明白今天学习的是会使用计算器计算。从而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二、探究: 1、媒体出示(题1):问怎样使用计算器计算2587+9604? ①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②学生思考2587+9604在计算器上按键的顺序。 ③学生反馈:学生说按键的顺序,教师写在黑板上。 8 7 0 4 = ⑤黑板上出示题目,学生操练。 14596+37625= 8848+7653= 7248+50879= 2、媒体出示(题2):问怎样使用计算器计算80738-31927? ①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②学生思考80738-31927在计算器上按键的顺序。 ③学生反馈:学生在书本P51上把按健的顺序写出来。 ④利用多媒体上的计算器让学生进行演示。 ⑤黑板上出示题目,学生操练。 4758-3169= 8726-4698= 32768-18893=

3、小结 在加、减法中只要按照算式中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按键,就能够得到正确的结果。 4、多媒体出示(题四): ①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 ②思考并写出30240÷36计算器上按键的顺序。(一生在黑板上写出) ③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器上进行计算30240÷36 [通过学习利用计算器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体会计算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使用计算器。 三、巩固练习 出示8×4728= 657×87= 69×148= 1427×18= 156×243= 237×41= 22638÷98= 7448÷76= 17216÷32= 32768-4698= 14596+50879= 4759-3169= [在学生学会必要的知识后,及时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既起到了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的作用,又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热情。] 四、总结: 师: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在计算器上按键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重点]

用计算器计算课件

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基本功能,能正确地运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目的一、两步式题的计算。 2、能用计算器探索一些基本的教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感受应根据计算的需要灵活确定不同的计算方式。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 数目的计算。 2、难点:使学生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计算器 1.在过去,我们有许多计算工具,如算筹,算盘来计算数据,但 随着这计算越来越复杂,我们会用什么来计算呢?(计算器,电子计算机等等)。 (1)小组合作,认识计算器。 今天我们继续探讨计算器的有关知识。 小组交流: (2)在哪见到过计算器?已经了解计算器的哪些知识? (3)计算器的外部特征、构造及基本功能? (4)计算器主要键的作用、功能及操作方法? 2、学生汇报、操作:

(1)对以上问题进行汇报。出示课件:认识计算器上重要按键的名称和作用。 (2)学生尝试开机、关机。 (3)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已经了解的按键的作用,并可以动手试一试。 二、自主探索,会用计算器。 1. 摸着石头过河 (1)学生尝试完成加法: 386+179=。 指名学生汇报输入过程,然后说出结果。电脑课件实际演示计算过程。 (2)尝试计算加法: 4468+1792=, 指名学生汇报输入过程,然后说出结果。电脑课件实际演示计算过程。 (3)用计算器计算平均成绩。学生探讨求平均成绩的方法,然后计算出结果。 2. 龟兔赛跑。 现在我们已经了结了计算器主要按键的作用,接下来我们来见识一下计算器的能力怎么样?男生用计算器计算,然后把算出的结果记在纸上,女生用笔算。 课件出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