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加热失重题

加热失重题

加热失重题
加热失重题

1下图是100mg CaC 2O 4·H 2O 受热分解时,所得固体产物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试利用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

回答下列各问题:(1)温度分别为t 1和t 2时,固体 产物的化学

式A 是 ,B 是

(2)由CaC 2O 4·H 20得到A 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由A 得到B 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由图计算产物C 的分子量 ,并推断C 的合理的化学

式 。

1.(1)A :CaC 2O 4

(2)CaC 2O 4·H 20═CaC 2O 4+H 2O

(3)CaC 2O 4====加热CaCO 3+CO ↑

(4)C 的式量约为56,组成为CaO

2.某校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已部分脱水的生石膏的组成(xCaSO 4·yH 2O ),做如下实验;将固体放在

坩埚中加热,经测量剩余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则x:y= 。t 2~t 3时间段固体的化学式为 。t 5~t 6

时间段固体质量减轻的原因是产生了两种气体,其中一种能使品

红溶液褪色。则该时间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2:3(2分) 2CaSO 4·H 2O 或CaSO 4·1/2H 2O (2分)

2CaSO 4======2CaO+2SO 2↑+O 2↑(2分)

3. Co(OH)2在空气中加热时,固体残留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右图所

示。

(1)已知钴的氢氧化物加热至290℃时已完全脱水,则1000℃

时,剩余固体的成分为 (填化学式);在350~400℃范围内,剩余固体的成分为 (填化学式)。

(2)钴的化合价有+2和+3价,与铁的化学性质相似。写出Co(OH)2在空气中氧化生成Co(OH)3的化学方程式

(3)固体B 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常温下,在0.1mol/LCo 2(SO 4)3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搅拌有Co(OH)3沉淀生成,当溶液的PH=8时,C(Co 3+)=______mol/L ,已知K SP [Co(OH)3]=1X10-46

4、(1) CoO Co 2O 3、Co 3O 4 (2)4 Co(OH)2+O 2 +4H 2O==4 Co(OH)3 (3)Co 3O 4+8H +===2Co 3++Co 2++4H 2O (4)1X10-28

5、铬化学丰富多彩,由于铬光泽度好,常将铬镀在其他金属表面,同铁、镍组成各种性能的不锈钢,CrO 3大量地用于电镀工业中.

(1)CrO 3具有强氧化性,遇到有机物(如酒精)时,猛烈反应以至着火,若该过程中乙醇被氧化成乙酸,

CrO 3被还原成绿色的硫酸铬[Cr 2(SO 4)3].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rO 3的热稳定性较差,加热时逐步分解,其固体残留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A 点时剩余固体的成分是 (填化学式).

②从开始加热到 750K 时总反应方程式为

了 .

(3)CrO 3和 K 2Cr 2O 7均易溶于水,这是工业上造成铬污染的

主要原因.净化处理方法之一是将含+6价 Cr 的废水放入

电解槽内,用铁作阳极,加入适量的NaCl 进行电解:阳极

区生成的Fe 2+和Cr 2O 72-发生反应,生成的Fe 3+和Cr 3+在阴极区

与OH -结合生成 Fe (OH )3 和Cr (OH )3沉淀除去[已知 K sp Fe

(OH )3=4.0×10-38,K sp Cr (OH )3=6.0×10-31].

①电解过程中 NaCl 的作用是 .

②已知电解后的溶液中c (Fe 3+)为2.0×10-13 mol/L -1,则溶液中c (Cr 3+)为 mol/L -1. 4CrO 3+3CH 3CH 2OH+12H +═4Cr 3++3CH 3COOH+9H 2O ; Cr 3O 8 4CrO 3 ====== 加热2Cr2O3+3O2↑ 增强溶液的导电能力; 3.0×10-6

铬化学丰富多彩,由于铬光泽度好,常将铬镀在其它金属表面,同铁、镍组成各种性能的不锈钢,CrO3大量地用于电镀工业中。⑴在下图装置中,观察到图一装置铜电极上产生大量的无色气泡,而在图二装置中铜电极上无气体产生,而铬电极上产生大量有色气体。根据上述现象试推测金属铬的二个重要化学性质

⑵CrO3具有强氧化性,遇到有机物(如酒精)时,猛烈反应

以至着火,若该过程中乙醇被氧化成乙酸,CrO3被还原成绿

色的硫酸铬[Cr2(SO4)3]。则该反应的的化学方程式

为。

⑶CrO3的热稳定性较差,加热时逐步分解,其固体残留率随

温度的变化如右图所示。

①A点时剩余固体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②

从开始加热到750K时总反应方程式

为。

⑷CrO3和K2Cr2O7均易溶于水,这是工业上造成铬

污染的主要原因。净化处理方法之一是将含+6价Cr

的废水放入电解槽内,用铁作阳极,加入适量的NaCl

进行电解:阳极区生成的Fe z+和Cr2O72-发生反应,

生成的Fe3+和Cr3+在阴极区与OH一

结合生成Fe(OH)3和Cr(OH)3沉淀除去(已知

Ksp Fe(OH)3=4.0×10-38

,Ksp Cr(OH)3=6.0×10-31)。①电解过程中NaCl的

作用是。

②已知电解后的溶液中c(Fe3+)为2×10-13 mol·L-1,则溶液中c(Cr3+)为mol·L-1。

⑴由图一知金属铬的活动性比铜强,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H2由图二知金属铬易被稀硝酸钝化

⑵4CrO3++3C2H5OH+6H2SO4=2Cr2(SO4)3+3CH3COOH+9H2O ⑶①Cr3O8 ②4CrO3====△2Cr2O3+3O2↑

⑷①增强溶液的导电性②3×10—6

下图是将一定质量的草酸亚铁(FeC2O4·2H2O)在氩气气氛

中进行热重分析示意图(TG%表示残留固体质量占

原样品总质量的百分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l)B处时残留物的化学式为。

(2)A→C整个反应过程中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取上述分解得到的600℃时的固体放在空气中继

续加热时其质量增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由此说明上述

FeC2O4·2H2O在氩气气氛中进行热重分析的原因是.

(4)若将分解得到的600℃时的固体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后,将溶液浓缩、冷却,有带7个结晶水的晶体

析出,该晶体的化学式为,该晶体与草酸亚铁晶体分解有类似,得到四种氧化物且物质的量之比为1:1:1:14,则该化学方程式为

(5)现取 1.44gFeC2O4放在某真空的密闭容器中,再充入0.04molCO,加热至1100℃,其中反应:FeO(s) + CO(g) === Fe(s) + CO2(g)的平衡常数K=1/3,则反应达平衡时FeO的转化率为

6、答案:(l)FeC2O4

(2) FeC2O4·2H2O ==加热FeO +CO↑+CO2↑+2H2O

(3) 6FeO+O2====加热2Fe3O4 (2分);防止FeO在加热过程中被空中的氧气氧化

(4) FeSO4·7H2O 2FeSO4·7H2O ==== 加热Fe2O3+SO2↑+SO3↑+14H2O(3分)

(5)50%

7、热重分析法是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质量与温度的关系的一种实验技术。现有一CaC2O4·nH2O

试样,分别在氮气气氛、氧气气氛中进行热重分析,得到如下热重(TG)曲线。

(1)图中曲线上有三个失重台阶,分别表示加热过程中依次发生了三个反应。根据第1步反应的失重数

据计算试样CaC2O4·nH2O中的n值(精确到整数)为。

(2)根据第2步反应的失重数据推测第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观察曲线说明氧气存在时有利于第2步反应进行,原因是。

(3)第3步反应中释放的气体产物是。观察曲线可判断出,氧气存在时不利于第3步反应进行,

可能原因是。

为确定碱式碳酸铝镁[Mg a Al b(OH)c(CO3)d·x H2O] 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准确称取3.390g样品与足量

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O20.560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②另取一定量样品在空气中加热,样品的固

体残留率(固体样品的剩余质量/固体样品的起始质量×100%)随温度的变化如右图所示(样品在2700℃

时已完全失去结晶水,6000C以上残留固体为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计算碱式碳酸铝

镁样品中的n(OH-):n(CO32-)(写出计算过程)

人教版高中物理《超重和失重》教学案例

《超重和失重》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超重和失重是牛顿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典型问题,因此本节课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并且运用超重和失重现象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力”“直线运动”和“牛顿运动定律”的学习,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为本节内容的实验和研究性学习打下了知识基础,创造了一些可利用的条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研究超重和失重的原因。 培养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法和类比法,总结归纳超重和失重的现象和本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点难点】 1.超重和失重的实质。 2.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计算有关超重和失重问题 【设计思想】 通过实验体会,激发学生兴趣,理解超重和失重的实质。 【教学过程】 场景1真实体会分析特点

观看录像片《神州六号上的超重和失重现象》,展示了神州六号航天飞船在 起飞中产生了超重现象,在太空中又产生了失重现象。给出了超重和失重现象现象的基本特点。请同学根据自己的体验经历,谈谈自身体验过超重和失重状态。 学生1:经过教师提示,介绍了他乘升降机上、下楼,在升降机开始启动和停止前一小段时间的感受,并说明了原因。 学生2:受生1的启发,介绍他寒期游玩时,在凤凰山公园玩过山车过程中,当过山车在圆形轨道上运行时,此运动过程中感到了超重。 学生3:介绍他从电视看到现在很流行的一项运动蹦极,当人跳下来做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有失重的感受。 这是三位同学在生活中的真实体会,给我们分析了几例超重和失重的现象,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这两种现象的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概括一下: 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的现象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的现象现在,我们可以在教室里,再体会一把超重和失重的感受,我拿出准备好的电子体重计,请一位同学上来做“模特”,让他站在体重计上,让大家记录下他的体重,然后让他在体重计上做下蹲动作,请一位同学来观察体重计的示数变化(变小),发生失重现象,然后再让他在体重计上做站起的动作,观察体重计的 示数变化(变大),发生超重现象。给学生真实的体会。 教师:从定义上看,我们能不能说超重和失重就是某一物体增加了重力和减少了重力?为什么? 学生:(教师提示)不能,因为重力大小由物体质量和重力加速度的乘积决定,与物体做什么运动无关。 【教学总结1】 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生活实例的真实体会,对超重和失重有了体会和初步认识,而且体会很深刻,特别是学生上台体会,班级气氛相当活跃,而且过程中

超重与失重测试题

1、一个质量为50kg 的人站在竖直向下的升降机中,他的视重为400N ,则升降机的运动状 为:(g=10m/s 2) ( ) A .匀加速下降,a=2m/s 2 B .匀减速下降,a=2m/s 2 C .匀加速上升,a=8m/s 2 D .匀减速上升,a=8m/s 2 2、如图,在原来静止的升降机的水平地板上放着一物体A ,被一伸长的弹簧拉伸而静止, 突然发现物体A 被弹簧拉回,则此可判断升降机的运动情况是: ( ) A .匀速上升 B .加速上升 C .减速上升 D .加速下降 3、一水桶侧壁上不同高度处有两个小孔,把桶装满水,水从孔中流出,用手将桶提至高处, 然后松手让桶落下,在水下落的过程中 ( ) A .水仍以原速度从孔中流出 B .水仍从孔中流出,但流速变快 C .水几乎不从孔中流出 D .水仍从孔中流出,但两孔流速相同 4、物体m 静止在斜面上,若斜面竖直向上加速运动时,物体与斜面仍相对静止,则: ( ) A .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增大 B .物体受到的合力增大 C .物体的重力增大 D .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增大 5、如图,木块在拉力F 的作用下沿水平向右方向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拉力F 和摩擦力f 的合 力方向为: ( ) A .向上偏右 B .向上偏左 C .水平向左 D .竖直向上 6、如图光滑水平面上物体受三个共点力作用而平衡。已知F 2与F 3垂直,若撤去F 1后加速度 为2.5m/s 2,若撤去F 2后加速度为1.5m/s 2,若撤去F 3后,物体的加速度又为:( ) A .1m/s 2 B .1.5m/s 2 C .2m/s 2 D .2.5m/s 2 7、如图,小车沿倾角为α的斜面匀加速向下运动,小车上的小球的摆线呈水平状态,此时 小车的加速度为: ( ) A .gsin α B .g/sin α C .gtg α D .gctg α 8、斜面上有一木盒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则盒: ( ) A .如在木盒内放一砝码将加速下滑 B .如在木盒内放一砝码将减速下滑 C .如在木盒内上作用一竖直向下力,继续匀速下滑 D .如在木盒内上作用一竖直向下力可以减速至静止 9、竖直平面内有四根光滑细杆,A .B .C .D .e 五点恰 好位于同一圆周上,c 为最低点,d 为最高点,当四小环同时沿四条轨道由静止开始下滑: ( ) A .沿c 环先到c B .沿bc 环先到c C .沿de 点先到e D .沿dc 、de ac 同时到各自的最低点 10、惯性制导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弹道式导弹工程中,这个系统的重要元件之一是加速度计。加速度计的构造原理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沿导弹长度方向安装的固定光滑杆上套一质量为m 的滑块,滑块两侧分别与劲度系数均为k 的弹簧相连;两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壁相连。滑块原来静止,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滑块上有指针,可通过标尺测出滑块的位移,然后通过控制系统进行制导。设某段时间内导弹沿水平方向运动,指针向左偏离O点的距离为s,则这段时间内导弹的加速度 A .方向向左,大小ks/m

高三物理复习同步练习:超重与失重、瞬时问题

3-3超重与失重瞬时问题 一、选择题 1.游乐园中,乘客乘坐能加速或减速运动的升降机,可以体会超重或失重的感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当升降机加速上升时,游客是处在失重状态 B.当升降机减速下降时,游客是处在超重状态 C.当升降机减速上升时,游客是处在失重状态 D.当升降机加速下降时,游客是处在超重状态 [答案]BC [解析]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上时,处于超重状态,而加速度方向向下时,处于失重状态,由此判断选项B、C正确。 2.为了节省能量,某商场安装了智能化的电动扶梯。无人乘行时,扶梯运转得很慢;有人站上扶梯时,它会先慢慢加速,再匀速运转。一顾客乘扶梯上楼,恰好经历了这两个过程,如图所示。那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顾客始终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B.顾客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C.顾客对扶梯作用力的方向先指向左下方,再竖直向下 D.顾客对扶梯作用力的方向先指向右下方,再竖直向下 [答案] C [解析]当电梯匀速运转时,顾客只受两个力的作用,即重力和支持力,故A、B都不对;由受力分析可知,加速时顾客对扶梯有水平向左的摩擦力,故此时顾客对扶梯作用力的方向指向左下方,而匀速时没有摩擦力,此时方向竖直向下,故选C。 3.(2012·山东德州)如图所示,木箱顶端固定一竖直放置的弹簧,弹簧下方有一物块,木箱静止时弹簧处于伸长状态且物块与箱底间有压力。若在某段时间内,物块对箱底刚好无压力,则在此段时间内,木箱的运动状态可能为()

A.加速下降B.加速上升 C.物块处于失重状态D.物块处于超重状态 [答案]AC [解析]木箱静止时弹簧处于伸长状态且物块与箱底间有压力,此时物块在重力、弹簧弹力、木箱底对它向上的支持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当物块对箱底刚好无压力时,重力、弹簧弹力不变,其合力竖直向下,所以系统的加速度向下,木箱可能加速下降,物块处于失重状态,故A、C对。 4.(2012·北京模拟)几位同学为了探究电梯启动和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他们将体重计放在电梯中。一位同学站在体重计上,然后乘坐电梯从1层直接到10层,之后又从10层直接回到1层。并用照相机进行了相关记录,如图所示。他们根据记录,进行了以下推断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A.根据图2和图3可估测出电梯向上启动时的加速度 B.根据图1和图2可估测出电梯向上制动时的加速度 C.根据图1和图5可估测出电梯向下制动时的加速度 D.根据图4和图5可估测出电梯向下启动时的加速度 [答案] C [解析]由图1可知该同学的体重约为47kg,根据图1、图2可估算出电梯向上启动时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史上最全)

完整的知识网络构建,让复习备考变得轻松简单!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 物 理 重 要 知 识 点 总 结 (史上最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 一、力物体的平衡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因为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因为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能够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因为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相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有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能够相同也能够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能够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 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实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

超重、失重的理解和应用

超重、失重的理解和应用1. 2.超重与失重的理解 (1)当出现超重、失重时,物体的重力并没变化. (2)物体处于超重状态还是失重状态,只取决于加速度a.的方向向上还是向下,而与速度方向无关. (3)物体超重或失重的大小是ma. (4)当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等于零时,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此时加速度a=g,方向竖直向下;如自由 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平抛运动等都为完全失重 当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平常一切由于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柱不再产生向下的压强等. 【例1】在升降电梯内的地板上放一体重计,电梯静止时,晓敏同学站在体重计上,体重计示数为50 kg,电梯运动过程中,某一段时间内晓敏同学发现体重计示数如图3-3-4所示,在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3-3-4 A.晓敏同学所受的重力变小了B.晓敏对体重计的压力小于体重计对晓敏的支持力 C.电梯一定在竖直向下运动D.电梯的加速度大小为 g 5,方向一定竖直向下 解析由题知体重计的示数为40 kg时,人对体重计的压力小于人的重力,故处于失重状态,实际人受到的重力并没有 变化,A错;由牛顿第三定律知B错;电梯具有向下的加速度,但不一定是向下运动,C错;由牛顿第二定律mg-F N =ma, 可知a=g 5 ,方向竖直向下,D对. 答案 D 2.(2015·重庆高考)若货物随升降机运动的v-t图像如图1所示(竖直向上为正),则货物受到升降机的支持力F与时间t 关系的图像可能是() 解析:选B根据v-t图像可知电梯的运动情况:加速下降→匀速下降→减速下降→加速上升→匀速上升→减速上升,

超重失重 大量练习题 较难

2014-2015学年度???学校3月月考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下列关于超重与失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超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增加了 B .失重就是物休的重力减少了 C .完全失重就是物体的重力没有了 D .不管是超重、失重或完全失重,物体所受的重力都不变 【答案】D 【解析】分析:当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于物体的真实重力时,就说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此时有向上的加速度;当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小于物体的真实重力时,就说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此时有向下的加速度;如果没有压力了,那么就是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此时向下加速度的大小为重力加速度g . 解答:解:A 、超重是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于物体的真实重力,物体的重力并没有增加,所以A 错误. B 、失重是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小于物体的真实重力,物体的重力并没有减小,所以B 错误. C 、完全失重是说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为零的时候,此时物体的重力也不变,所以C 错误. D 、不论是超重、失重,还是完全失重,物体所受的重力是不变的,只是对接触面的压力不和重力相等了,所以D 正确. 故选D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超重失重现象的理解,人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人的重力并没变,只是对支持物的压力变了.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运动员“大力扣篮”过程进行技术分析时,可以把运动员看做质点 B.“和谐号”动车组行驶313km 从成都抵达重庆,这里的“313km"指的是位移大小 C.高台跳水运动员腾空至最高位置时,处于超重状态 D.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且周期为24h 的卫星,不一定相对于地面静止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 、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问题影响可忽略时,物体就能看出质点,运动员扣篮的技术分析需要研究动作的变化,不能忽略形状和大小,故不能看出质点,选项A 错误。B 、动车行驶的313km 是路程,只有单向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选项B 错误。C 、竖直上抛的最高点时0v =,a g =竖直向下,处于完全失重,选项C 错误。D 、只有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面静止,满足五定(定周期24h T =、定高度 36000km h =、定轨道平面为赤道平面、定线速度、定加速度) ,选项D 正确。故选D 。 考点:本题考查了质点、位移与路程、超重与失重、地球同步卫星。 3.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B .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说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 .物体对悬绳的拉力或对支持面的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重力 D .两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是确定的,则合力也是确定的 【答案】BD

“超上失下”巧记超重与失重现象

“超上失下”巧记超重与失重现象 “超重与失重”现象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具体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的同学对超重到底是加速度向上还是向下经常模糊。为便于记忆,向大家介绍四字诀“超上失下”来帮助记忆。即:当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或向上的加速度分量,当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时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或向下的加速度分量。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超重与失重,现具体展开如下: 1概念理解 理解超重与失重之前,我们先要知道两个概念:实重和视重。 实重:指物体实际受到的重力,它不受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但随地理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在同一地方物体的重力G = mg (g是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视重:指物体对实际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它的物体的拉力),它随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当物体的视重大于实重时,我们说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比如说加速上升的电梯里的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当物体的视重小于实重时,我们说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比如说加速下降的电梯里的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当物体的视重等于零时,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说超重与失重,并不是物体的实际重力改变了,而只是物体的视重发生改变,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大小也没有变化,因为万有引力并没有改变。

2产生条件 超重产生的条件:物体存在竖直向上的加速度或向上的加速度分量。如:物体在升降机中向上的加速度为a ,则该物体的视重大小为F = m( g + a) > mg ,产生超重现象。 失重产生的条件:物体存在向下的加速度或向下的加速度分量。如:物体在升降机中向下的加速度为a ,则该物体的视重大小为F = m( g - a) < mg ,产生失重现象;此时,若a = g ,则F = 0,出现完全失重的现象。 3记忆口诀 由以上分析可知,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大小及方向无关,只决定于加速度的方向及大小。当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或向上的加速度分量,当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时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或向下的加速度分量。浓缩为四个字即“超上失下”。解答超重与失重问题时,首先要对系统进行受力分析,确定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加速度,从而确定物体是超重还是失重。 4实例分析 【例】有一个装有水的容器放在弹簧台秤上,容器内有一只木球被容器底部的细线拉住浸没在水中处于静止,当细线突然断开,小球上升的过程中,弹簧秤的示数与小球静止时相比较有()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D 无法确定 【解析】选C。根据“超上失下”,当细线断后小球加速上升时处于超重状态,而

超重与失重 基础练习测试

精心整理 超重与失重基础练习 1、下列实例属于超重现象的是( ) A.汽车驶过拱形桥顶端B.荡秋千的小孩通过最低点 C.跳水运动员被跳板弹起,离开跳板向上运动D.火箭点火后加速升空 2、将地面上静止的货物竖直向上吊起,货物由地面运动至最高点的v-t 图象如下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前3s内货物处于超重状态 B.3s末货物运动至最高点 C.第3s末至第5s末的过程中,货物静止 D.前3s内与最后2s内货物的平均速度相同 3、游乐园中,游客乘坐能加速或减速运动的升降机,可以体会超重与失重的感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当升降机加速上升时,游客是处在失重状态 B.当升降机减速下降时,游客是处在超重状态 C.当升降机减速上升时,游客是处在失重状态 D.当升降机加速下降时,游客是处在超重状态 4、小明参加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后,从6层乘坐电梯到达1层,走出电梯,准备回家.对于小明在电梯中由6层到1层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明一直处于超重状态B.小明一直处于失重状态 C.小明的速度大小发生了变化D.小明的加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 5、把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挂在弹簧秤下,在电梯中看到弹簧秤的示数是16N,g取10m/s2,则可 知电梯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A.以4m/s2的加速度加速上升 B.以2m/s2的加速度减速上升 C.以2m/s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 D.以4m/s2的加速度减速下降 6、一小球用一轻质弹簧竖直悬挂在升降机中,随升降机一起匀速运动,当突然看到弹簧变短时,升降机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减速下降B.加速下降C.减速上升D.加速上升 7、如图所示,某同学在教室中站在体重计上研究超重与失重。她由稳定的站姿变化到稳定的蹲姿称为“下蹲”过程;由稳定的蹲姿变化到稳定的站姿称为“起立”过程。关于她的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起立”过程,才能出现失重的现象 B.只有“下蹲”过程,才能出现超重的现象 C.“起立”、“下蹲”的过程,都能出现超重和失重的现象 D.“起立”的过程,先出现超重现象后出现失重现象 8、某同学站在电梯底板上,如图所示的v-t图象是计算机显示的观光电梯在某一段时间内速度变化的情况(竖直向上为正方向).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5s~10s内,该同学对电梯底板的压力等于他所受的重力 B.在10s~20s内,该同学所受的支持力不变,处于失重状态 C.在0~5s内,观光电梯在加速上升,该同学处于失重状态 D.在20s~25s内,观光电梯在加速下降,该同学处于超重状态 9、如图所示,电梯的顶部挂一个弹簧秤,秤下端挂了一个重物,电梯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秤的示数为10N,在某时刻电梯中的人观察到弹簧秤的示数变为6N,关于电梯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g取10m/s2)() A.电梯可能向上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4m/s2 B.电梯可能向下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4m/s2 C.电梯可能向下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4m/s2 D.电梯可能向上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4m/s2 10、实验小组利用DIS系统(数字化信息实验室系统),观察超重和失重现象。他们在学校电梯房内做实验,在电梯天花板上固定一个力传感器,测量挂钩向下,并在钩上悬挂一个重为10N的钩码,在电梯运动过程中,计算机显示屏上显示出如图所示图线,根据图线分析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时刻t1到t2,钩码处于失重状态,从时刻t3到t4,钩码处于超重状态 B.t1到t2时间内,电梯一定正在向下运动,t3到t4时间内,电梯可能正在向上运动 C.t1到t4时间内,电梯可能先加速向下,接着匀速向下,再减速向下 D.t1到t4时间内,电梯可能先加速向上,接着匀速向上,再减速向上

《超重与失重》教案教案

《超重与失重》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超重失重现象的本质,理解产生超重失重现象的原因; (2)掌握根据加速度方向,判断物体的超重与失重现象; (3)知道完全失重状态的特征和条件。 (4)能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超重和失重现象,理解生活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产生超重和失重现象的过程,学习科学 探究的方法。 (2)经历观看实验、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的过程,观察并体验超重和失重现象,完成物理知识的构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过程中,领略物理思维方法在探究、分析推理过程中的作用; (2)养成尊重事实,严谨的实验态度。 (3)通过合作实验探究的方式,使学生养成相互交流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和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产生超重和失重的原因,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超重和失重的现象。

【教学资源】 若干弹簧测力计和砝码,纸带,; 学生学习单、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思想】 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强调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积极营造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情景。挖掘“超重和失重”知识载体所蕴藏的物理学思想和方法,为了实现三维教学目标,设计了四个活动,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落实在课堂活动上,让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感知现象,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通过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探索获得超重和失重的知识。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通过电梯实验,从表格中分析得出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并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超重和失重现象,以此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流程】 1.教学流程图

超重和失重的典型例题

超重和失重 问题 超重和失重是两个很重要的物理现象。当物体的加速度向上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做超重;当物体的加速度向下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做失重;当物体向下的加速度为g 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为零,这种现象叫做完全失重。下面通过举例说明超重和失重的有关问题。 【例1】竖直升降的电梯内的天花板上悬挂着一根弹簧秤,如图1所示,弹簧秤的秤钩上悬挂一个质量m =4kg 的物体,试分析下列情况下电梯的运动情况(g 取10m/s 2): (1)当弹簧秤的示数T 1=40N ,且保持不变. (2)当弹簧秤的示数T 2=32N ,且保持不变. (3)当弹簧秤的示数T 3=44N ,且保持不变. 解析:选取物体为研究对象,它受到重力mg 和竖直向上的拉力T 的 作用.规定竖直向上方向为正方向. 当T 1=40N 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T 1-mg =ma 1,则 0/410440211=?-=-=s m m mg T a 由此可见电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当T 2=32N 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T 2-mg =ma 2,则 2 222/2/44032s m s m m mg T a -=-=-= 式中的负号示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所选定的正方向相反,即电梯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电梯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 (3)当T 3=44N 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T 3-mg =ma 3,则 2 233/1/44044s m s m m mg T a =-=-= 加速度为正值表示电梯的加速度方向与所选的正方向相同,即电梯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电梯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 小结:当物体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时,亦即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当物体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时,亦即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 【例2】举重运动员在地面上能举起120kg 的重物,而在运动着的升降机中却只能举起100kg 的重物,求升降机运动的加速度.若在以2.5m/s 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的升降机中,此运动员能举起质量多大的重物?(g 取10m/s 2) 解析:运动员在地面上能举起120kg 的重物,则运动员能发挥的向上的最大支撑力F =m 1g =120×10N =1200N , (1)在运动着的升降机中只能举起100kg 的重物,可见该重物超重了,升 降机应具有向上的加速度 对于重物:F -m 2g=m 2 a 1,则 2 2221/2/10010001200s m s m m g m F a =-=-= (2)当升降机以a 2=2.5m/s 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时,重物失重.对于重物, F mg 图1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超重和失重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超重和失重知识点总结 1.超重现象 (1)定义(力学特征):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叫超重现象。 (2)产生原因(运动学特征):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 (3)发生超重现象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方向无关,只要加速度方 向竖直向上—物体加速向上运动或减速向下运动都会发生超重现象。 2.失重现象 (1)定义(力学特征):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叫失重现象。 (2)产生原因(运动学特征):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 (3)发生超重现象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方向无关,只要加速度方 向竖直向下—物体加速向下运动或减速向上运动都会发生失重现象。 3.完全失重现象—失重的特殊情况 (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等于零的情 况(即与支持物或悬挂物虽然接触但无相互作用)。 (2)产生原因: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就是重力加速度,即只受 重力作用,不会再与支持物或悬挂物发生作用。 (3)是否发生完全失重现象与运动(速度)方向无关,只要物体竖 直向下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即可。 注意 1.超重和失重的实质:物体超重和失重并不是物体的实际重力变大或变小,物体所受重力G=mg始终存在,且大小方向不随运动状态

变化。只是因为由于物体在竖直方向有加速度,从而使物体的视重 变大变小。 3.判断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关键,是分析物体的加速度。要灵活运用整体法和隔离法,根据牛顿运动定律解决超重、失重的实际问题。 有的同学课后总是急着去完成作业,结果是一边做作业,一边翻课本、笔记。而在这里我要强调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做作业,而应 该静下心来将当天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进行认真思考、回顾,在此基 础上再去完成作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复习的方法我们可以分成以下两个步骤进行:首先不看课本、笔记,对知识进行尝试回忆,这样可以强化我们对知识的记忆。之后 我们再钻研课本、整理笔记,对知识进行梳理,从而使对知识的掌 握形成系统。 作业 在复习的基础上,我们再做作业。在这里,我们要纠正一个错误的概念:完成作业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我们在课后安排作业的 目的有两个:一是巩固课堂所学的内容;二是运用课上所学来解决一 些具体的实际问题。 明确这两点是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做作业时,一方面应该认真对待,独立完成,另一方面就是要积极思考,看知识是如何运用的,注意对知识进行总结。我们应时刻记着“我们做题的目的是提 高对知识掌握水平”,切忌“为了做题而做题”。 质疑 小结 学习的最后一个是对所学知识的小结。小结的常用方法是列概括提纲,将当天所学的知识要点以提纲的形式列出,这样可以使零散 的知识形成清晰的脉络,使我们对它的理解更为深入,掌握起来更 为系统。看了“高一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超重和失重知识点总结”的 人还看了:

超重和失重现象

A B C D 第8题图 第9节 超重和失重现象 1.2011年理综天津卷 9.(1)某同学利用测力计研究在竖直方向运行的电梯运动状态,他在地面上用测力计测量砝码的重力,示数是G ,他在电梯中用测力计仍测量同一砝码的重力,发现测力计的示数小于G ,由此判断此时电梯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 【解析】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加速度方向向下,故而可能是减速上升或加速下降。 2.2015年江苏卷6. 一人乘电梯上楼,在竖直上升过程中加速度 a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以竖直向上为 a 的正方向,则人对地板的压力 ( AD ) (A)t = 2 s 时最大 (B)t = 2 s 时最小 (C)t = 8.5 s 时最大 (D)t = 8.5 s 时最小 解析:由题意知在上升过程中F-mg=ma ,所以向上的加速度越大,人对电梯的压力就越大,故选项B 错A 正确;由图知,7s 后加速度向下,由mg-F=ma 知,向下的加速度越大,人对电梯的压力就越小,所以选项C 错D 正确。 3.2018年浙江卷(4月选考)8.如图所示,小芳在体重计上完成下蹲动作。下列F-t 图像能反映体重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是( C ) 解析:下蹲时先加速下降,后减速下降,故先失重,后超重,F 先小于重力,后大于重力,C 正确。 4.2012年理综山东卷 16.将地面上静止的货物竖直向上吊起,货物由地面运动至最高点的过程中,v-t 图像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前3s 内货物处于超重状态 B .最后2s 内货物只受重力作用 C .前3s 内与最后2s 内货物的平均速度相同 D .第3s 末至第5s 末的过程中,货物的机械能守恒 答:AC -1

超重与失重 基础练习

超重与失重基础练习 1、下列实例属于超重现象的是( ) A.汽车驶过拱形桥顶端 B.荡秋千的小孩通过最低点 C.跳水运动员被跳板弹起,离开跳板向上运动 D.火箭点火后加速升空 2、将地面上静止的货物竖直向上吊起,货物由地面运动至最高点的v-t图象如下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前3 s内货物处于超重状态 B.3 s末货物运动至最高点 C.第3 s末至第5 s末的过程中,货物静止 D.前3 s内与最后2 s内货物的平均速度相同 3、游乐园中,游客乘坐能加速或减速运动的升降机,可以体会超重与失重的感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当升降机加速上升时,游客是处在失重状态 B.当升降机减速下降时,游客是处在超重状态 C.当升降机减速上升时,游客是处在失重状态 D.当升降机加速下降时,游客是处在超重状态 4、小明参加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后,从6层乘坐电梯到达1层,走出电梯,准备回家.对于小明在电梯中由6层到1层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明一直处于超重状态 B.小明一直处于失重状态 C.小明的速度大小发生了变化 D.小明的加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 5、把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挂在弹簧秤下,在电梯中看到弹簧秤的示数是16N,g取10m/s2,则可 知电梯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A. 以4m/s2的加速度加速上升 B. 以2m/s2的加速度减速上升 C. 以2m/s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 D. 以4m/s2的加速度减速下降 6、一小球用一轻质弹簧竖直悬挂在升降机中,随升降机一起匀速运动,当突然看到弹簧变短时,升降机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减速下降 B.加速下降 C.减速上升 D.加速上升 7、如图所示,某同学在教室中站在体重计上研究超重与失重。她由稳定的站姿变化到稳定的蹲姿称为“下蹲”过程;由稳定的蹲姿变化到稳定的站姿称为“起立”过程。关于她的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超重与失重教学案例

《超重与失重》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本质,知道超重与失重现象中,地球对物体的作用力并没有变化; 2、能够根据加速度的方向,判别物体的超重和失重现象; 3、知道完全失重状态的特征和条件,知道人造卫星中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4、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释实际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看实验,分组实验、讨论交流的过程,观察并体验超重和失重现象; 2、经历探究产生超重和失重现象原因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进一步学会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体会牛顿运动定律在认识和解释自然现象中的重要作用,产生探究的成就感; 2、通过运用超重与失重知识解释身边物理现象,激发学习的兴趣,认识到掌握物理规律是有价值的;

3、通过观看有关杨利伟在太空的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爱国、爱科学的热情。 页 1 第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把超重和失重现象与牛顿运动定律联系起来,探究现象本身和加速度的内在联系。 难点:设计问题梯度,筛选教学资源,设计典型实验,引导学生探究,控制讨论交流时间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策略】 演示、讨论、讲解、分组实验探究。 【教学用具】 每两位同学一个弹簧秤与一个砝码。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播放杨利伟在太空的工作的视频片段。 航天员杨利伟返回地面后,电视台记者在对他进行采访时,有一段很生动的对话: 记者:当你乘坐飞船升空时,你有什么感觉? 杨利伟:感到有载荷,就是感到胸部受到压力。 记者:压力很大?感到很难受吗? 杨利伟:还可以,不觉得很难受。我们平时训练时,这种压力可达到8个G,说得通俗一点,就等于有8个人压在你的身上。飞船加速上升时,压力没有这么大。

(完整版)《超重和失重的练习》答案

《超重和失重的练习》 班级姓名学号 1.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下列物理仪器还能使用的是:( CD ) A.天平 B.水银气压计 C.电流表D.秒表 2.跳水运动员从10 m跳台腾空跃起,先向上运动一段距离达到最高点后,再自由下落进入水池,不计空气阻力,关于运动员在空中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D ) A.上升过程处于超重状态,下落过程处于失重状态 B.上升过程处于失重状态,下落过程处于超重状态 C.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均处于超重状态 D.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均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3.下列关于超重和失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 A.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其重力增加了 B.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其重力为零 C.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其惯性比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增加或减小了 D.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其质量及受到的重力都没有变化 4.在静止的升降机中有一天平,将天平左边放物体,右边放砝码,调至平衡.如果 ①升降机匀加速上升,则天平右倾 ②升降机匀减速上升,则天平仍保持平衡 ③升降机匀加速下降,则天平左倾 ④升降机匀减速下降,则天平仍保持平衡 那么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C )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5.原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升降机内,有一被伸长的弹簧拉住的.具有一定质量的 物体A静止在地板上,如图4-20所示.现发现A突然被弹簧拉向右方,由此可判 断,此时升降机的运动可能是: ( BC ) A.加速上升 B.减速上升 C.加速下降 D.减速下降 6.如图4-17所示,试管中有一根弹簧,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压在弹簧上.开始时手握住试管处于静止状态,现在突然放手,则小球在开始阶段的运动,在地面上的人看来:( A ) A.自由落体运动 B.向上升起一定高度后落下 C.向下做加速度小于g的运动 D.向下做加速度大于g的运动 7.质量为m的物体放置在升降机内的台秤上,升降机以加速度a在竖直方向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则:( AB ) A.升降机加速度的方向竖直向下 B.台秤的示数减少ma C.升降机一定向上运动 D.升降机一定做加速运动图4-17 A 图4-20

2019届高三衡水中学状元笔记物理课时作业:超重与失重同步测试题

3.5 超重与失重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试室 号和座位号。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试室号、座位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 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 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 1. 关于人造地球卫星中物体的超重和失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射卫星所用的火箭燃料尚在燃烧,使卫星在加速上升过程中产生超重现象 B.卫星在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卫星中的物体所受重力为零,产生失重现象 C.卫星在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卫星中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D.卫星返回地球过程中,卫星向下做减速运动,卫星中的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四川沪州质检)高跷运动是一项新型运动,图甲为弹簧高跷.当人抓 2. (2018· 住扶手用力蹬踏板压缩弹簧后,人就向上弹起,进而带动高跷跳跃,如 图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向上弹起过程中,一直处于超重状态 B.人向上弹起过程中,踏板对人的作用力大于人对踏板的作用力 C.弹簧压缩到最低点时,高跷对人的作用力大于人的重力 D.弹簧压缩到最低点时,高跷对地的压力等于人和高跷的总重力 3. 如图所示,某滑雪场的索道与水平面夹角为θ=37°,质量为m=50g 的人坐在缆车内的水平 座椅上,当缆车随索道以a=2m/s2 的加速度斜向上运动时,已知g=10m/s2 ,sin37° =0.6,cos37°=0.8,则() A. 座椅对人的摩擦力大小为100N B. 座椅对人的摩擦力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7°且指向右上方 C. 座椅对人的支持力大小为560N D. 座椅对人的作用力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7°且指向右上方 4. 一人乘电梯上楼,在竖直上升过程中加速度 a 随时间t 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以竖直向上为 a 的正方向,则 人对地板的压力() A.t=2 s 时最大 B.t=2 s 时最小 C.t=8.5 s 时最大 D.t=8.5 s 时最小 5.(2018·安徽六安一中模拟)某马戏团演员做滑杆表演,已知竖直滑杆上端固定,下端悬空,滑杆的重力为200 N,在杆的顶部装有一拉力传感器, 可以显示杆顶端所受拉力的大小.从演员在滑杆上端做完动作时开始计时,演员先在杆上

新教材高中物理第4章第6节超重和失重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物理第4章第6节超重和失重练习(含解析)新人教 版必修第一册 一、单项选择题 1.(2019·黄陵校级期末)下列关于超重和失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其重力增加了 B.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其重力为零 C.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其惯性比处于静止时增加或减小了 D.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其重力都没有变化 解析:选D.超重是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于物体的真实重力,物体的重力并没有增加,故A错误;物体处于完全失重时,重力全部用来提供加速度,对支持它的支持面压力为零,重力并没有消失,故B错误;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其惯性与处于静止时相等,故C错误;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其重力都没有变化,故D正确. 2.(2019·宿迁期末)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若运载火箭在发射升空过程中,探测器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探测器在加速过程中惯性变大 B.探测器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 C.探测器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 D.在加速过程,火箭对探测器作用力大于探测器对火箭的作用力 解析:选B.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不论加速还是减速惯性大小一样,故A错误;发射升空过程中,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向上加速过程加速度向上,则为超重,向上减速加速度向下,为失重,故B正确,C错误;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火箭对探测器作用力等于探测器对火箭的作用力,故D错误. 3.如图所示是我国长征火箭把载人神舟飞船送上太空的情景.宇航员 在火箭发射与飞船回收的过程中均要经受超重与失重的考验,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火箭加速上升时,宇航员处于失重状态 B.火箭加速上升时的加速度逐渐减小时,宇航员对座椅的压力小于其重力 C.飞船加速下落时,宇航员处于超重状态 D.飞船落地前减速下落时,宇航员对座椅的压力大于其重力 解析:选D.火箭加速上升时,加速度方向向上,宇航员处于超重状态,A错误;火箭上升的加速度逐渐减小时,由于加速度方向向上,宇航员仍处于超重状态,对座椅的压力大于

高一物理超重和失重典型例题解析

超重和失重·典型例题解析 【例1】竖直升降的电梯内的天花板上悬挂着一根弹簧秤,如图24-1所示,弹簧秤的秤钩上悬挂一个质量m =4kg 的物体,试分析下列情况下电梯的运动情况(g 取10m/s 2): (1)当弹簧秤的示数T 1=40N ,且保持不变. (2)当弹簧秤的示数T 2=32N ,且保持不变. (3)当弹簧秤的示数T 3=44N ,且保持不变. 解析:选取物体为研究对象,它受到重力mg 和竖直向上的拉力T 的作用.规定竖直向上方向为正方向. (1)当T 1=40N 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T 1-mg =ma 1,解得这时 电梯的加速度=-=-×=,由此可见,电梯处于a 404104 m /s 012T mg m 1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当T 2=32N 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T 2-mg =ma 2,解得这 时电梯的加速度===-.式中的负号表a 2m /s 22T mg m m s 2232404 --/ 示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所选定的正方向相反,即电梯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电梯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 (3)当T 3=44N 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T 3-mg =ma 3,解得这时 电梯的加速度==-=.为正值表示电梯a 44404 m /s 1m /s a 3223T mg m 3- 的加速度方向与所选的正方向相同,即电梯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电梯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 点拨:当物体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时,亦即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时,物

体处于失重状态;当物体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时,亦即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 【例2】举重运动员在地面上能举起120kg 的重物,而在运动着的升降机中却只能举起100kg 的重物,求升降机运动的加速度.若在以2.5m/s 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的升降机中,此运动员能举起质量多大的重物?(g 取10m/s 2) 解析:运动员在地面上能举起120kg 的重物,则运动员能发挥的向上的最大支撑力F =m 1g =120×10N =1200N , 在运动着的升降机中只能举起100kg 的重物,可见该重物超重了,升降机应具有向上的加速度 对于重物,-=,所以==-×=; F m g m a a 120010010100m /s 2m /s 221122F m g m -22 当升降机以2.5m/s 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时,重物失重.对于重物, m g F m a m 120010 2.5 kg 160kg 3323-=,得==-=.F g a -2 点拨:题中的一个隐含条件是:该运动员能发挥的向上的最大支撑力(即举重时对重物的最大支持力)是一个恒量,它是由运动员本身的素质决定的,不随电梯运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例3】如图24-2所示,是电梯上升的v ~t 图线,若电梯的质量为100kg ,则承受电梯的钢绳受到的拉力在0~2s 之间、2~6s 之间、6~9s 之间分别为多大?(g 取10m/s 2)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电梯的运动情况为先加速、后匀速、再减速,根据v -t 图线可以确定电梯的加速度,由牛顿运动定律可列式求解 对电梯的受力情况分析如图24-2所示: (1)由v -t 图线可知,0~2s 内电梯的速度从0均匀增加到6m/s ,其加速度a 1=(v t -v 0)/t =3m/s 2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1-mg =ma 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