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核受体

核受体

核受体
核受体

核受体(nuclear receptor,NR)是一类在生物体内广泛分布的,配体依赖的转录因子,其成员众多,构成了一个大家族,可分为三大类:类固醇激素受体、非类固醇激素受体和孤儿核受体。核受体与相应的配体及其辅调节因子相互作用,调控基因的协调表达,从而在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细胞分化及体内许多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核受体的功能障碍将导致一系列疾病如癌症、不育、肥胖、糖尿病。核受体能结合经药物设计而被修饰的小分子,从而调控相关疾病如癌、骨质疏松、糖尿病等。它们是有希望的药物设计靶标。因此,寻找孤儿受体的配体和信号通路成为非常有意义的研究领域。

1 核受体的结构

核受体有共同的结构,它的典型结构分为六个部分[1],即A、B、C、D、E和F区。N端(A/B区),高度可变,包含至少一种本身有活性的配体非依赖性的转录激活域(AF1),A/B结构域的长度不一,由少于50至500多个氨基酸组成。核受体最保守的区域是C区,即DNA结合区(DBD),DBD区包含两个高度保守的锌指结构[2]:CX2CX13CX2C(锌指Ⅰ)和CX5CX9CX2C (锌指Ⅱ)。每个锌指结构由4个半胱氨酸和中心部位的一个锌离子螯合而成。在锌指Ⅰ的柄部有三个不连续的氨基酸称为P盒,它决定了受体作用的特异性。在DNA结合区(C区)和配体结合区(E区)有一较短且不保守的结构称为绞链区(D区),主要是在C区和E区间起绞链作用,该区含有核定位信号肽(NLS)。核受体中最大的结构域是E区,即配体结合区(LBD),其序列高度保守,以充分保证选择型配体的识别。这个区含一个配体依赖性的转录激活域(AF2),在转录调节中非常重要。E区的二级结构是由12个α螺旋组成,核受体的激素结合区(hormone binding domain,HBD)在E区。有些核受体还包含一个F区,在E区的C端外,F区的序列高度可变,其结构和功能尚不十分清楚。

2 核受体的辅调节因子

2.1 核受体辅活化子

核受体辅活化子(coactivators)是由多种蛋白家族组成,如p300,P/CAF 和SRC等蛋白家族。它们结合到配体活化的核受体上从而增强核受体介导的转录。辅活化子中的LXXLL基序称为核受体盒(NR boxes),是与核受体的LBD 作用的共同基序。核受体辅活化子的结构和功能都具有多样性,大部分都具有促进转录的酶活性。例如一些辅活化子(p300/CBP、P/CAF)具有内在乙酰转移酶活性,可使组蛋白乙酰化,而组蛋白的乙酰化与转录的激活密切相关。

p300/CBP和P/CAF还可以使其它的转录相关因子(非组蛋白)发生乙酰化,从而调节这些蛋白的活性。在核受体转录激活中,核受体辅活化子发挥以下作用:①它作为一个桥梁因子,募集调节因子到结合DNA的核受体,如SRC蛋白能募集p300/CBP到结合DNA的核受体[3]。②它使核小体组蛋白和各种在激素靶基因的启动子处转录因子发生乙酰化,如p300/CBP和P/CAF,具有组蛋白乙酰转移酶活性(HAT)和乙酰转移酶因子活性[4]。③是DNA结合受体与基础转录结构之间的桥梁因子。这些在核受体、染色体重塑复合物以及在激素激活的启动子处的辅活化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刺激了基因的转录。最近的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核受体辅活化子PNRC(proline-rich nuclear receptor coregulatory protein),它是以牛SF1作诱饵利用酵母双杂系统从人乳腺cDNA表达文库中筛选得到的[56]。PNRC编码327个氨基酸,富含脯氨酸,分子量只有35 KD,比目前报道的大部分辅调节蛋白都小。经酵母双杂分析发现,PNRC的C端的23个氨基酸序列(278300aa)是与核受体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这一区域富含脯氨酸,包含一个SH3-结合基序“SDPPSPS”,基序中的两个保守的脯氨酸(P)是与核受体相互作用的关键氨基酸。与大多数辅调节子以核心序列LXXLL与核受体反应不同,PNRC是以SH3基序与核受体相互作用的。

2.2 核受体辅抑制子

目前的核受体辅抑制子主要有NcoR(nuclear receptor corepressor)[7]、SMRT(silencing mediator for retinoid and thyroid hormone receptors)[8]、RIP13(RXRinteracting protein 13)、TRAC(T3 receptorassociating cofactor)等。这些辅抑制子以配体非依赖的方式与一些核受体结合,如TR、RAR、RXR、VDR,也结合一些孤儿受体,如COUPTF、RevErbA、PPARγ、NcoR/SMRT能与一些结合拮抗剂的甾体激素受体反应,如ER、PR参与基因的表达调控。这些因子具有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活性,但NcoR本身并没有去乙酰化活性,它需再招募其它的辅调节蛋白形成复合物,如哺乳动物辅抑制子蛋白mSin3A、mSin3B,酵母中与哺乳动物有较高同源性的抑制子Sin3p,在酵母中Sin3p与转录抑制子RPD3相互作用抑制基因转录。最近,鉴定出了与酵母RPD3同源的人的转录抑制子HDACs。RPD3和HDACs都有内在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核受体在未结合配体时募集抑制子,主要是NcoR和SMRT。NcoR/SMRT与mSin3和HDACs构成复合物在未结合配体的核受体介导的转录抑制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mSin3核心复合物的分离纯化发现其中共有7种蛋白多肽,其中的一个多肽SAP30能与NcoR稳定结合,这提示SAP30是连接mSin3复合物和序列特异的转录抑制因子的桥梁因子。HDAC核心复合物也被分离纯化出来,其中的一些组分也存在于Sin3复合物中。因此,核受体辅抑制子复合物是一个包含了多种成分的复杂复合物。与辅活化子的LXXLL基序的作用方式相似,辅抑制子NcoR和SMRT的

LXXI/HIXXXI/L基序介导其与核受体之间的识别。

乳腺癌是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而雌激素受体(ER)被作为乳腺癌的标志物。乳腺癌中存在的ER主要是ERα,当正常乳腺组织变成致瘤物时,ERα的水平增加而ERβ水平降低。雌二醇(E2)通过ER调节生长、分化和生殖等生理过程,E2也影响其它组织,如骨胳、肝、脑和心血管系统。ER也作为手术后的预后指标,ER阳性的病人的手术效果较阴性的病人更好。ER已成为

乳腺癌治疗最有效的靶分子。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从分子水平阐明ER的激活,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不同的试剂可阻断E2和ER的相互作用。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如他莫昔芬(Tamoxifen)和雷洛昔芬(Raloxifene)是E2的竞争性抑制剂[9]。纯化的抗雌激素有拮抗剂效应,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发挥作用。芳香化酶抑制剂,如阿纳托(司)唑,能阻止雄烯二酮或睾酮向雌酮和雌二醇的转变。它是特异而有效的治疗乳腺癌的方法,相对于他莫昔芬,效果更好且副作用小。ERβ存在于人结肠癌细胞HCT116、HCT8、DLD1、LoVo、HT29、Colo320、SW480、Colo205中。对人标本的研究发现,相对于ERβ,ERα在正常和癌变的结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极低,在正常结肠组织中ERβ位于核内,而在结肠癌组织则位于胞质[10]。因此,ERβ是结肠组织中主要表达的ER。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妇女的卵巢癌是ER阳性。正常卵巢中的主要ER是ERβ,ERβ主要位于卵泡细胞,而ERα主要位于膜和间质细胞。ERα是卵巢癌中的主要ER。对人正常和恶变的卵巢的研究发现,相于对正常卵巢,卵巢癌中ERα mRNA水平较ERβ水平增加。雄激素及其受体AR对雄性生殖系统,以及非生殖系统器官如前列腺的发育及功能维持至关重要。在前列腺,AR表达于分泌性上皮细胞并对雄激素作用起应答效应。AR在上皮细胞来源的前列腺癌的发生中发挥关键作用。另外,一些研究发现,ERβ在前列腺中高表达[11]。ERβ可在正常和癌变的前列腺组织被检测到。ERβ选择性配体有望被用于前列腺癌的治疗。总之,核受体超家族作为一类重要的转录因子与相应配体及众多辅调节因子相互作用,调控基因的协调表达,从而在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细胞分化及体内许多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核受体及其调控的代谢通路的紊乱也可导致肿瘤等许多病理过程。对于核受体的全面认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与研究,诸如对于孤儿受体的研究,它们是否存在相应配体,辅抑制子是怎样结合到未结合配体的核受体上的,核受体与核受体,核受体与辅调节因子以及与DNA之间的复杂调控网络的调节机制如何,核受体与临床疾病的关系以及对于核受体的药理学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目前,基因组学、蛋白质组

学的深入研究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认知能力,各种生物技术的应用,如转基因技术、基因敲除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等等,有助于更全面深入的认识核受体。

核受体在生物体内广泛分布,与配体结合后活化,调控基因的表达,在机体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核受体LXR α、LXR β、PPAR γ和FXR在糖、脂代谢调控中起重要的作用,参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核受体共调节因子是调节基因表达的一类蛋白,包括共激活因子和共抑制因子,它们通过在不同的条件下与核受体结合从而促进或者抑制核受体对基因转录的激活作用

百年来的简帛发现与简帛学的发展(一)

百年来的简帛发现与简帛学的发展(一) 历经百年沧桑,通过几代学人的艰苦努力,简帛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并蔚为国际显学,受到世界学人的瞩目。 简帛发现层出不穷 据文献记载,我国简帛的发现、整理和研究,可以追溯至2000多年前西汉景帝(前156—141年)末年的孔子故宅壁中经,但采用近代考古的科学方法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发掘、整理和研究,则开端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迄今将近一个世纪。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简帛的发现可谓层出不穷,共出现了两次大发现的高潮:一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二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出土简帛的年代涵盖战国、秦、汉、三国及魏晋。 战国简包括五里牌楚简37枚、仰天湖楚简43枚、杨家湾楚简72枚、长台关楚简229枚、望山楚简22枚、藤店楚简24枚、天星观楚简70枚、九店楚简344枚、随县楚简240多枚、临澧楚简数十枚、包山楚简448枚、秦家咀楚简41枚、石板村楚简4371片、郭店楚简804枚、新蔡楚简1300余枚等。 秦简包括云梦秦简1155枚(另有80枚残片)、天水秦简460枚、龙岗秦简283枚、木牍1方、杨家山秦简75枚、关沮秦汉简500枚、王家台秦简800余枚、周家台秦简389枚、木牍1枚、青川秦牍1枚等。 汉简包括敦煌汉简708枚(或云702枚、704枚)、居延汉简3500余枚、罗布淖尔汉简71枚、武威汉简600余枚、甘谷汉简23枚、银雀山汉简4974枚、武威医简78枚、木牍14方、马王堆汉简900余枚、木枚、定县汉简一批、凤凰山汉简428枚、木牍9方、居延新简近两万枚、罗泊湾汉简十余枚、木牍5枚、阜阳汉简一批、大通汉简400枚、张家山汉简2787枚、胥浦汉简17枚、木牍2方、清水沟汉简一册(27枚)、散简14枚、悬泉置汉简35000余枚(有字者23000余枚)、帛书10件、纸文书10件、墙壁题记1件、尹湾汉简133枚、木椟24方、虎溪山汉简1000余枚、孔家坡汉简785枚等。 三国两晋简包括尼雅、楼兰简牍400余枚、纸文书728件、吐鲁番阿斯塔那晋木简1枚、南昌永外正街晋墓出土木刺5枚、木牍1枚、南昌阳明路三国吴墓出土木刺21枚、木牍2枚、鄂城出土三国吴木刺6枚、马鞍山出土三国木刺14枚、木枚、武威旱滩坡出土东晋木牍5枚、高台晋墓出土木牍1枚、长沙走马楼出土三国吴简10万多枚等。 帛书包括斯坦因在敦煌汉代烽燧遗址中发现的几件帛书、长沙子弹库楚墓发现的“楚缯书”、敦煌马圈湾烽燧遗址出土的帛书1件、长沙马王堆3号墓出土的一大批帛书、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的帛书10件等。 简帛的整理与研究硕果累累

核受体

核受体(nuclear receptor,NR)是一类在生物体内广泛分布的,配体依赖的转录因子,其成员众多,构成了一个大家族,可分为三大类:类固醇激素受体、非类固醇激素受体和孤儿核受体。核受体与相应的配体及其辅调节因子相互作用,调控基因的协调表达,从而在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细胞分化及体内许多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核受体的功能障碍将导致一系列疾病如癌症、不育、肥胖、糖尿病。核受体能结合经药物设计而被修饰的小分子,从而调控相关疾病如癌、骨质疏松、糖尿病等。它们是有希望的药物设计靶标。因此,寻找孤儿受体的配体和信号通路成为非常有意义的研究领域。 1 核受体的结构 核受体有共同的结构,它的典型结构分为六个部分[1],即A、B、C、D、E和F区。N端(A/B区),高度可变,包含至少一种本身有活性的配体非依赖性的转录激活域(AF1),A/B结构域的长度不一,由少于50至500多个氨基酸组成。核受体最保守的区域是C区,即DNA结合区(DBD),DBD区包含两个高度保守的锌指结构[2]:CX2CX13CX2C(锌指Ⅰ)和CX5CX9CX2C (锌指Ⅱ)。每个锌指结构由4个半胱氨酸和中心部位的一个锌离子螯合而成。在锌指Ⅰ的柄部有三个不连续的氨基酸称为P盒,它决定了受体作用的特异性。在DNA结合区(C区)和配体结合区(E区)有一较短且不保守的结构称为绞链区(D区),主要是在C区和E区间起绞链作用,该区含有核定位信号肽(NLS)。核受体中最大的结构域是E区,即配体结合区(LBD),其序列高度保守,以充分保证选择型配体的识别。这个区含一个配体依赖性的转录激活域(AF2),在转录调节中非常重要。E区的二级结构是由12个α螺旋组成,核受体的激素结合区(hormone binding domain,HBD)在E区。有些核受体还包含一个F区,在E区的C端外,F区的序列高度可变,其结构和功能尚不十分清楚。 2 核受体的辅调节因子

核技术应用题库

核技术应用题库 第一章核技术及应用概述 1、什么是核技术? 答:核技术是以核物理、核武器物理、辐射物理、放射化学、辐射化学和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为基础,以加速器、反应堆、核武器装置、核辐射探测器和核电子学为支撑而发展起来的综合性现代技术学科。 2、广义地说,核技术分为哪六大类? 答:广义地说,核技术可分为六大类:核能利用与核武器、核分析技术、放射性示踪技术,辐射照射技术、核检测技术、核成像技术。 3、核能利用与核武器主要利用的什么原理,其主要应用有哪些? 答:主要是利用核裂变和核聚变反应释放出能量的原理,开发出能源或动力装置和核武器,主要应用有:核电站、核潜艇、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 4、什么是核分析技术,其特点是什么? 答:在痕量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的分析研究中,利用核探测技术、粒子加速技术和核物理实验方法的一大类分析测试技术,统称为核分析技术。特点:1.灵敏度高。比如,可达百万分之一,即10-6,或记为1ppm;甚至可达十亿分之一,即10-9,或记为1ppb。个别的灵敏度可能更高。2.准确。3.快速。4.不破坏样品。5.样品用量极少。比如,可以少到微克数量级。 5、什么示放射性示踪技术,有哪几种示踪方式? 答:应用放射性同位素对普通原子或分子加以标记,利用高灵敏,无干扰的放射性测量技术研究被标记物所显示的性质和运动规律,揭示用其他方法不能分辨的内在联系,此技术称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 有三种示踪方式:1)用示踪原子标记待研究的物质,追踪其化学变化或在有机体内的运动规律。2)将示踪原子与待研究物质完全混合。3)将示踪原子加入待研究对象中,然后跟踪。 6、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是利用的核技术的哪个方面? 答:放射性示踪。 7、什么是核检测技术,其特点是什么?

受体——百度百科

受体——百度百科 2014-5-1 摘编 受体是一类存在于胞膜或胞内的,能与细胞外专一信号分子结合进而激活细胞内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使细胞对外界刺激产生相应的效应的特殊蛋白质。与受体结合的生物活性物质统称为配体(ligand)。受体与配体结合即发生分子构象变化,从而引起细胞反应,如介导细胞间信号转导、细胞间黏合、胞吞等过程。 中文名受体外文名 receptor 药理学概念糖蛋白或脂蛋白构成的生物大分子 存在位置细胞膜、胞浆或细胞核内 功能识别特异的信号物质等 特征结合的特异性、高度的亲和力等 目录 1简介 2功能 3特征 4分类 5概括 6本质 7特性 8与生理学和医学的关系 9药理 1简介 受体(receptor) 受体细胞 受体在药理学上是指糖蛋白或脂蛋白构成的生物大分子,存在于细胞膜、胞浆或细胞核内。不同的受体有特异的结构和构型。 受体在细胞生物学中是一个很泛的概念,意指任何能够同激素、神经递质、药物或细胞内的信号分子结合并能引起细胞功能变化的生物大分子。 受体是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识别生物活性分子并与之结合的成分,它能把识别和接受的信号正确无误地放大并传递到细胞内部,进而引起生物学效应。 在细胞通讯中,由信号传导细胞送出的信号分子必须被靶细胞接收才能触发靶细胞的应答,接收信息的分子称为受体,此时的信号分子被称为配体(ligand)。在细胞通讯中受体通常是指位于细胞膜表面或细胞内与信号分子结合的蛋白质。 2功能 受体是细胞表面或亚细胞组分中的一种分子,可以识别并特异地与有生物活性的化学信号物质(配体)结合,从而激活或启动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最后导致该信号物质特定的生物效应。 通常受体具有两个功能: 1、识别特异的信号物质--配体,识别的表现在于两者结合。配体,是指这样一些信号物质,除了与受体结合外本身并无其他功能,它不能参加代谢产生有用产物,也不直接诱导任何细胞活性,更无酶的特点,它唯一的功能就是通知细胞在环境中存在一种特殊信号或刺激因素。配体与受体的结合是一种分子识别过程,它靠氢键、离子键与范德华力的作用,随着两种分子空间结构互补程度增加,相互作用基团之间距离就会缩短,作用力就会大大增加,因此分子空间结构的互补性是特异结合的主要因素。同一配体可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受体,例如

核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

核技术与核安全 核动力技术的核心是反应堆技术,反应堆可用来发电,供热,驱动运载工具等.反应堆还可以产生大量中子,故在有些核技术应用中亦可利用反应堆作为中子源,或利用反应堆中子做活化分析,生产放射性核素等."核能工程与技术"和"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也是"核科学与技术"之下的二级学科. 实际上核技术与核物理是密不可分的,这两个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是互相依托,互相渗透的.同时,作为核探测技术和射线应用技术的基础,研究各种射线和荷能粒子束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其相互作用既可以产生物理的变化,也可以产生化学的变化,还可以产生生物学的变化.相应的研究构成了辐射物理学,辐射化学和辐射生物学的主要内容.在核技术的应用中还经常要对放射性核素进行分离,或用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这属于放射化学的范畴.因此,核技术及应用这一学科与核物理学,辐射物理学,辐射化学,放射化学等学科有密切的联系,其中辐射物理往往也被纳入核技术的范畴内.近年来核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相应地又产生了医学物理,核医学等学科.另一方面,核技术的研究经常涉及大型仪器设备的研制,其本身又是物理,机械,真空技术,电子学,射频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成像技术等多种学科和技术的综合.故此核技术充分体现了多种学科的交叉这一特点,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重要的高技术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核技术开始大规模地应用到国民经济之中,形成了许多新兴的产业,如辐射加工,无损检测,核医学诊断设备与9放射治疗设备,同位素和放射性药物生产等.据统计,美国和日本的国民经济总产值(GDP)中核技术的贡献约占3%~4%.美国核技术产生的年产值约为3500亿美元,其中非核能部分约占80%. 现代很多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都是与核技术的贡献分不开的.仅以诺贝尔奖为例,1931年美国科学家劳伦斯发明回旋加速器,为此获得了1939年诺贝尔物理奖.1932年英国科学家Cockcroft和Walton制造了第一台高压倍压加速器并用其完成了首次人工核反应,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此外还有八项诺贝尔物理奖和化学奖是利用加速器进行实验而获得的.在探测器方面,威尔逊因发明云室探测器而获1927年诺贝尔物理奖,其后布莱克特因改进威尔逊云室实现自动曝光而获1948年诺贝尔物理奖,鲍威尔发明照相乳胶法并用其发现π介子而获1950年诺贝尔物理奖,这之后格拉泽因发明气泡室使粒子探测效率提高1000倍而获1960年诺贝尔物理奖,阿尔瓦雷兹因改进气泡室并用其发现共振态粒子而获1968年诺贝尔物理奖,沙帕克因发明多丝正比室和漂移室而获1992年诺贝尔物理奖.在核分析技术方面,1948年美国科学家利比建立了14C测年方法并为此获得了1960年诺贝尔化学奖,穆斯堡尔因发现穆斯堡尔效应而获1961年诺贝尔物理奖,布罗克豪斯和沙尔因发展了中子散射技术而获1994年诺贝尔物理奖.核技术对于科学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由此可见一斑.由于核技术为多种学科的基础研究提供了灵敏而精确的实验方法和分析手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竞相建造与核技术密切相关的大型科学工程,如大型对撞机,同步辐射装置,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散裂中子源,加速器驱动次临界反应堆,大型放射性核束加速器等,其造价动辄数亿美元乃至数十亿美元.美国能源部2003年11月发布研究报告"未来科学的装置",列出了今后20年重点发展的28项大型科学工程,其中基于加速器的有14项,占了一半.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建造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合肥同步辐射装置等大科学工程,辐照和放疗用电子加速器,大型集装箱探测装置,辐射加工和同位素生产等也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 1 在工业中的应用 核技术的工业应用始于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辐射加工.辐射加工利用60Co源产生的γ射线或电子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照射物料,可引起高分子材料的聚合,交联和 1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稿例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稿例 一、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题注 来稿的中文题目限20字以内,摘要限300字以内,关键词一般在3 至6个。题目字体与字号爲宋体三号加粗(副标题宋体小三号);作者仿宋体四号;摘要、关键词宋体小五号。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的英译文字置於正文後,字体爲Times New Roman。 来稿所关涉的项目及致谢内容等,应以“*”题注的形式标在稿件正文首页下方,字体与字号爲宋体小五号,左侧缩进2个字符,同时括注项目批准编号。 二、正文 正文文字请用宋体五号。正文中标题编排格式爲:一级小标题用“一”(居中、宋体四号加粗);二级小标题用“(一)”(左侧缩进2个字符,宋体五号加粗);三级小标题用“1.……”(左侧缩进2个字符,宋体五号)。 正文中徵引的文献例句,可於句後括注出处;例句如需排列,请采用(1)(2)(3)……的形式连续编号。示例如下: (1)牧只羌。(《甲骨文合集》39490/《合集》39490) (2)韦橐,大、小十。(《敦煌汉简》1147) (3)跃跃毚兔,遇犬获之。(《诗经·小雅·巧言》) (4)计食长给肉日五斤,酒二斗。(《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正文中涉及公元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等,均使用阿拉伯数字。

正文中的图片一定要清晰,达到出版标准;自造字或表外字一律采用图片格式插入正文(不使用编码方式造字),未经隶定的原形图片字应尽量脱去底色。 正文中的图片、表格如超过一个,请分别用“图1”“图2”……及“表1”“表2”……的形式标明序号。 三、注释 正文中的引文及説明性注释均采用当页脚注(左侧缩进2个字符,宋体小五号),每页重新编号,注码采用①②③……的形式。引文注释格式如下(再次出现可省去出版社、出版年): 1.中文着作 张显成:《简帛文献学通论》,中华书局,2004年,第6—8页。 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89页。 [日]太田辰夫着,蒋绍愚、徐昌华译:《中国语历史文法》(修订译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375页。 2.中文论文 裘锡圭:《战国玺印文字考释三篇》,《古文字研究》第十辑,中华书局,1983年,第79页。 李学勤:《清华简的文献特色与学术价值》,姚小鸥主编《清华简与先秦经学文献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年,第5页。 喻遂生:《甲骨文单个祭祀动词句的转换和衍生》,《语言研究》2002年第2期。

ICD-10疾病分类知识及问答

疾病分类知识及问答 疾病分类是根据疾病的病因、解剖部位、临床表现和病理等特性,将疾病进行排列分组,使其成为一个有序的组合。 ICD-10:国际疾病分类 疾病分类是一个类目系统,根据疾病的某些特征,按照一定的规则把疾病分门别类,建立标准确立疾病条目。(疾病分类实际上也是一种分组,有时一个组别可以包含若干种相同或相似性质的疾病,有时仅单纯地包含某种疾病)。SNDO:疾病和手术标准命名法。 疾病和手术标准命名法是一个双重分类系统,每个疾病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表达疾病的发生部位,另一部分表示疾病的原因。手术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表示手术操作的部位,另一部分表示手术操作方式。 疾病(诊断)和操作SNDOMED(医学系统命名法)的每个术语(词条)均有一个编码与之对应,而且还容纳了多个国际性编码系统和资料,如ICD-9,ICD-10,ICD-O,ICD-9CM等,交互检索功能强,该系统适用于信息的计算机存储和自动编码,已逐渐成为临床病理学界统一的语言。 疾病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按照所设定的方案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和利用。ICD-10分类系统的特点:科学性、准确性、完整性、适用性、可操作性。 ICD-10不是标准疾病命名,但是是标准疾病分类。 ICD-10由三卷组成,第一卷为类目表,第二卷为指导手册,第三卷为字母顺序索引。 强烈优先分类章:第十五章妊娠、分娩产褥期。 一般优先分类章:第一章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第二章肿瘤;第五章精神和行为障碍;第十六章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第十七章先天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第十九章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 最后分类章:第十八章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室异常所见。 类目:指三位数编码,包括一个字母和两位数字。 亚目:指四位数编码,包括一个字母、三位数字和一个小数点。 细目:指五位数编码,包括一个字母、四位数字和一个小数点。 残余类目(剩余类目):指含有亚目标题“其他”和“未特指”字样的亚目。残余类目是分类那些不能归类到该类目其他特指亚目的疾病。在ICD-9中,这些疾病特定分类在.8和.9,因此也称.8和.9为残余类目。在ICD-10中,这些疾病绝大多数还是分类在.8和.9 ;但也有例外,如其他慢性胰腺炎。(.8特指,.9未特指) 双重分类(星剑号分类系统):指星号和剑号编码,剑号表明疾病的原因,星号表明疾病的临床表现。 疾病分类编码的查找方法分为3个步骤。首先要确定主导词;其次是在第三卷索引中查找编码;最后是在第一卷中核对编码。对于肿瘤的编码操作,由于它具有两个编码,所以要两次操作。 主导词的选择:1、疾病的主导词主要是由疾病诊断中的临床表现担任,常常被置于诊断术语的尾部。。2、疾病的病因常常可以作为主导词,但细菌、病毒虽然是病因,却不能作为主导词,此时还要以临床表现为主导词。3、以人名

核受体概述和分类

核受体:概述和分类 摘要: 核受体超家族包括很多的转录因子,在多细胞生物体的发展和稳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核受体有一种特殊的功能即自身绑定到染色体上,这使得他们成为基因转录的重要起始者。此外,核受体具有在瞄准启动子和协调整个基因转录过程而依序招募各种转录因子和共调节因子的能力,证实了他们的生物学意义,并刺激了这一领域内深入的研究和高层次的科学兴趣。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总结了当今对于作为基因表达的主要调节者核受体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重点是介绍核受体介导的转录激活和抑制的分子机制,包括最近在这方面取得的进展。关键词:核受体、转录、配体、LBD、DBD、结构域、辅助因子、共调节因子。 核受体属于大的转录因子超家族,涉及如控制胚胎发育、器官生理、细胞分化、稳态等重要的生理功能[1,2]。除了正常的生理,核受体涉及到许多病理过程,如癌症、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哮喘或激素抵抗综合征[3-5]。在生物医学研究中,这些转录调节的重要性是难以低估。 核受体是可溶性蛋白,可以绑定到特定的DNA调控元件(反应元件或RES),并在转录中作为细胞类型和特异性启动子的调节器。与其他转录因子相反,核受体的活性可以通过结合到相应的配体来调节,小的亲脂性分子能轻易地穿透生物膜。最近几年中确定的一些核受体不具有任何已知的配体,这些所谓的孤儿受体自从他们可能会导致新的内分泌调节系统的发现已吸引很多人相当大的兴趣。 在一般情况下,核受体作为均聚物和异源二聚体结合到REs上,并以倒置、外翻或直接重复排列,REs包含两个PuGGTCA核心序列的拷贝。许多启动子的转录被证明是依赖核受体的,并包含核受体RE。也有大量缺乏RE的启动子和其他基因的调控元件,通过DNA独立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核受体调节,这意味着核受体介导的多层次的转录调控。据认为,有一个三维的监管空间,其中的一个基因对应一种激素的响应是由指定的三个坐标的值:细胞内容物、生理方面和基因(反应元件)方面确定[5]。 核受体结构 DNA结合结构域 所有核受体组成一个超家族并根据他们的保守结构域进行了分类。DNA结合

疾病分类、分类与危害

疾病简介 肝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临床上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多见,自然人群尸检发现率为0.35-7.3%,占肝良性肿瘤的5-20%。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体检的意识提高及各种影像诊断技术的进步,无症状的小血管瘤发现率明显升高。多数病例临床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病程长、生长缓慢,预后良好。目前对该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不多,缺乏成熟而严格的诊治规范,治疗技术方案、适应征的界定存在诸多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传统外科手术治疗与射频消融术、肝动脉栓塞、放射治疗、术中微波固化术、冷冻和硬化剂注射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共存,治疗技术方案尚未形成较为统一的临床路径供医患抉择。[1][2] 发病原因 目前对肝血管瘤的确切确切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1)先天性发育异常学说: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血管瘤的发生为是先天性肝脏末梢血管畸形引起,一般认为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肝血管发育异常,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肝血管瘤; (2)激素刺激学说:有学者观察到在女性青春期、怀孕、口服避孕药等可使血管瘤的生长速度加快,认为女性激素可能也是血管瘤的致病机制之一; (3)其它:如毛细血管组织感染后变形,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肝组织局部坏死后血管扩张形成空泡状,其周围血管充血扩张;肝内区域性血循环停滞,致使血管形成海绵状扩张。[3][4] 疾病分类 肝血管瘤依据其纤维组织多少,病理上可分为4型: (1)海绵状血管瘤,是最为常见的类型; (2)硬化性血管瘤; (3)血管内皮细胞瘤;

(4)毛细血管瘤,此种少见。目前多采用按直径大小分类:<5cm(小血管瘤);5-10cm(血管瘤);10cm-15cm(巨大血管瘤);>15cm(特大血管瘤),可能具有一定的指导肝血管瘤患者治疗技术方案的意义,为肝血管瘤的诊治提供有效参考。[5] 疾病危害 肝血管瘤在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以30-50岁多见,文献报道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约1:3-6。但53859例健康人群体检资料分析显示,肝血管瘤的发生率为3.11%,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相当(3.36% VS.2.88%,P>0.05),这一现象与文献报告的结果不同,可能与以往的文献报告分析的均是门诊或住院暴露病例而非大样本的人群普查,多数小血管瘤未被统计纳入有关。深入分析该普查病例的男性和女性血管瘤的大小构成比,可以看到在>5cm的肝血管瘤病例占所有病例的比例中,女性是男性的2.56倍(2.90% VS.1.26%, P>0.05),这一结果支持了先前的设想。 进一步分析年龄与发病率关系时可见随着年龄的增大,发病率有所增加,到40-60岁时达高峰,随后有所下降。这一现象可能的解释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初始较难查出的隐匿血管瘤因逐渐生长而被检查到,使发病率增加;在40-60岁后,部分血管瘤停止生长甚至部分血管瘤有所消退致发病率有所下降。 这一现象在随访超过5年的131例病例的分析中得到验证,随着年龄的增加,血管瘤增大的病例比例明显下降,血管瘤最大径增大的程度也明显缩小。在性别、年龄与血管瘤大小的关系分析中发现女性血管瘤在各年龄段均较男性血管瘤为大,且血管瘤的大小随年龄的增大而明显增大,到40-60岁达高峰,此后略有缩小。从以上资料不难得出血管瘤发展可能受到激素水平的变化的影响,雌激素的影响可能更为明显,这可能也能解释为何在直径>5cm的肝血管瘤中,女性发病率远高于男性的原因。[6][7][8] 疾病症状 多数肝血管瘤无明显不适症状,多在健康体检常规行B超检查或行腹部手术时被发现,尚无证据说明它们有恶变可能,但偶可与肝脏的其他恶性肿瘤相混淆导致误诊。当血管瘤增大至5cm以上时,可能出现非特异性的腹部症状,包括: (1)腹部包块:包块有囊性感,无压痛,表面光滑或不光滑,在包块部听诊有时可听到传导的血管杂音; (2)胃肠道症状:可出现右上腹隐痛和不适,以及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嗳气、食后胀饱和消化不良等;

汉代简帛词汇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收稿日期:2010-03-04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资助项目(11544010);大庆师范学院青年基金项目“秦汉简帛词汇系统比较研究”(09SQ20)。 作者简介:赵岩(1984-),男,吉林公主岭人,大庆师范学院讲师,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简牍学。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eshan Teachers College 第25卷第8期2010年8月 Vol.25,No.8Aug .2010 汉代简帛词汇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赵岩 (大庆师范学院文学院,辽宁大庆163712) 摘要:20世纪以来的汉代简帛词汇研究在词语考释、辞书学研究、历史词汇学研究三个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具有重视文化词汇研究、词语考释成果缺乏系统整理、各角度的研究发展不均衡等特点,我们要加强对已有词语考释成果的整理,完成对汉代简帛词汇的系统整理,进一步加强对文化词语、疑难词语的考释及常用词研究,进一步拓展汉代简帛词汇研究的角度。 关键词:汉代;简帛;词汇;回顾;展望中图分类号:H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66(2010)08-0055-05 1907年,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在敦煌以北的 疏勒河流域汉代烽燧遗址中掘得708枚汉文木简,自此,汉代简帛呈现在世人面前。这之后,大量的汉代简帛不断出现,数量较多的有敦煌汉简、居延汉简、武威汉简、马王堆汉墓帛书及简牍、张家山汉墓简牍、孔家坡汉墓简牍、尹湾汉墓简牍、银雀山汉墓简牍、阜阳双古堆汉墓简牍、河北定县简牍、青海孙家寨汉简、陕西未央宫汉简、内蒙古额济纳汉简等,由此,汉代简帛时而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汉代简帛词汇研究也随之兴盛。我们不揣鄙陋,对汉代简帛词汇研究做一回顾与展望,以期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有所裨益,敬请方家指正。 一、以往汉代简帛词汇研究的内容 汉代简帛词汇研究的内容颇为丰富,我们依其研究对象、研究角度的不同将其大体分为三种,即词语考释研究、辞书学研究、历史词汇学研究。 (一)词语考释 词语考释是研究简帛的首要任务之一,简帛 词汇的考释可以依考释词语的性质的不同分为两 种,即文化词汇的考释和普通词汇的考释。 1.文化词汇的考释 早期的汉简研究集中在名物考证上,尤以地理、官制、术数等名词为考察重点,这使得文化词的研究成为早期汉简词汇研究的重心。简帛学开山之作《流沙坠简》解释了大量文化词,包括 “觚”[1]80-82、“刺”[1]117等文书词语,“茈宛”[1]97 、“亭 磨”[1]97等植物词语,“伏”[1]94、“大时”[1]94等民俗词 语,“士吏”[1]106、“都尉”[1]127-128等官职词语,“敦 德”[1]119等地理词语,“閒田”[1]119等经济词语。此后 黄文弼、 贺昌群、劳干、陈梦家、陈直、于豪亮等汉简研究名家的考释工作重心也都在文化词上,这一传统直到今天仍被继承,可以说,文化词的考释工作一直是汉简词汇研究的中心所在。 这种考释单篇论文数量众多,不胜枚举,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学者开始有意识地系统整理某些类别的文化词语,张显成在这一点上首先有所突破,他将简帛语料(包括马王堆医书、武威医简、阜阳

核技术在工业上的应用

核技术在工业方面的运用 核技术在工业方面主要有三方面的运用:工业辐照;核子仪与放射性测量;工业射线探伤。 工业辐照,又称辐射加工,是指利用电离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物理效应、化学效应和生物效应,对物质和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一种核技术。辐照加工通常包括Y辐射加工(钴60和铯137为辐射源)和电子加速器辐射加工(电子束和X射线)。我们常用辐照装置进行物质的消毒。例如说我们医院对医疗产品、血液产品、药物产品的消毒;食品厂对食品保鲜;杀虫;还有西斜聚合物材料的合成。 核子仪是一种测量装置,由一个带屏蔽的辐射源(具有放射性或能放出x射线)和一个辐射探测器组成。射线未穿过物质或者与需要分析的物质相互作用,为连续分析或过程控制提供实时数据。因此核子仪在工业中运用十分广泛,例如说过程控制和产品质量的控制。我们常用的几种核子仪如:1.核子密度计,它的用源一般采用137Cs(其活度范围一般在1.85GBq,50mCi左右),对大直径的管子的测量用60Co较多,而对几厘米直径的细管用241Am源。在烟草行业,用β射线源测量连续卷烟机中烟草的密度。2.测厚仪利用γ射线对金属、非金属材料的厚度进行测量。(其测量范围为:241Am放射源:0.15~4mm,137Cs放射源:2.5~60mm,60Co放射源:4~90mm)。在工业制造过程中,经常采用表面保护和表面精加工技术。3.粒位计,它的作用是对物料位置高度进行测量,主要采用γ射线源。对堆积密度

小的物料(如泡沫塑料)或少量物料(如管中牙膏)的测量,用β射线源。 工业射线探伤是对一个部件或产品进行非破环性检验过程。例如CT技术、康普顿散射成像技术、数字射线照相技术、辐射数字成像技术。我们常用的工业探伤辐射元主要来自:X射线机、密封放射源和粒子加速器。当窄束单能射线穿过物质时,通过的射线按指数规律减弱。而射线的减弱能力与透射方向上的尺寸、其线减弱系数与物体的线减弱的差别、散射线的控制情况有关。由此我们便可得到被检测物的形状等从而确定是否含有危险物。X射线多运用于被检查的部件较薄,可以随时随地的开展工作,保管方便,射线强度调整快捷,无需像放射源那样随时间衰减而更换等优点,因此我们常用在铸件、焊接件、电子元器件、结构上。γ射线源,可以产生高能光子,并具有特定能量,有利于图像重建。常运用在焊接件监测和铸件上。 放射性测井是根据岩石和介质的核物理性质,研究物质剖面,寻找油气、煤等矿产油井工程的地球物理方法。在煤田、铀矿勘探和石油勘探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常用γ射线测井和中子测井。 由上面我们可以看出,核技术在工业上越来越重要。引导着工业的进步。

昆虫分类学基础知识

昆虫分类学基础知识(一) 昆虫分类学基础知识昆虫是自然界中最昌盛的动物类群,其种类及数量极多。据报道,全世界现有昆虫1000 万种,已描述的昆虫种类约110 万种,约占整个已知动物种类总数的60%以上,并且每年仍以7000 种的速度增加。我国地域辽阔,环境复杂多样,生物资源极为丰富,是世界上昆虫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据报道,我国的昆虫种类约占世界昆虫种类的1/10 ,按这个比率,我国昆虫种类应超过100 万种,可是我国目前已记载鉴定的昆虫种类不超过8 万种,还有更多的昆虫尚未被发现和开发,而且,有不少种类在未被我们认识之前就已灭绝。因此,查清自然界昆虫资源及区系是当代科学上一项重要的内容和任务。在这方面,我国的任务尤为繁重。昆虫不仅种类繁多,数量庞大,而且分布范围之广也是惊人的,地球上的每个角落几乎都有它们的踪迹,其中有很多种类与人类有着极为密切的利害关系。人类在生产活动和科学实验中,不但有许多害虫和益虫要认识,而且有许多在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近似种类或易混淆的种类要区别。昆虫分类学( insect taxonomy )是昆虫学( entomology )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昆虫种的鉴定( identification )、分类(classification )和系统发育(phylogeny )的科学。在数以百万计的昆虫种类中,存在着血缘的远近和亲疏关系。亲缘关系越近,其形态特征和对环境的要求、生活习性以及发生发展规律也愈相近。而昆虫分类就是在这种亲缘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的科学方法,对地质年代中的化石昆虫与现存的昆虫种类之间,现存昆虫彼此之间以及近缘生物间进行对比研究,以了解种与种、类与类间的异同,反映

核技术应用

核技术的应用 ——工业、农业、医学

作为核专业的学生,我们简称自己的专业为核工,而总是忽略后半部分——核技术,我们在关注核电站等工程的同时似乎对核技术有些忽视。鉴于这种现象,我们组的主题是核技术在工业、农业、医学等三方面的应用,希望以点带面,以此提高大家对核技术科学方面的重视,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995年,美国核技术应用GDP贡献4.7%,是核电的3.67倍,而我国2003年核技术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才仅为可怜的0.4%。95年来,我国核技术应用的平均增长率达到18%,在2009年核技术应用产值总计已达1000亿元人民币,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下面是核技术分别在三个方面应用的介绍: 一、核技术在工业方面的应用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基本配套的军民两用核动力与核燃料循环科研开发工业体系,具备了自主设计建造中小型核电站的能力和核电站燃料组件的生产能力,核技术(包括核供热、同位素和辐射技术等)在工业、农业和医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在科研、设计、建设和运行等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培养和造就了一支专业齐全、具有相当实力的科研、开发、设计和工程建设队伍。我国的核能和平利用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某些技术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辐射加工:即利用γ射线和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辐照被加工物体,使其品质或性能得以改善的过程。辐射加工可以获得优质的化工材料,储存和保鲜食品,消毒医疗器材,处理环境污染物等,是20

世纪70年代的一门新技术,也称辐射工艺。目前在高分子材料辐射改,性、食品辐照保藏、卫生医疗用品的辐射消毒等方面,已有一些国家实现了工业化和商业化。辐射加工技术具有下列特点:①辐照过程不受温度影响,可以在低温下或室温下进行,因此辐照对象可以是气态、液态或固态;②γ射线或能量高的电子束穿透力强,可均匀深入到物体内部,因此可以在已包装或封装的情况下进行加工处理;③容易控制,适于连续操作;④不必加其他化学试剂和催化剂,保证产品纯度;⑤反应速率快,形成高效生产线。 由于辐射加工的独特优点,辐射化学工业产品的品种和数量不断增加,在高分子辐照交联、辐射裂解、辐射接枝术,辐射聚合以及有机物的辐射合成等方面已有几十种产品。特别是高分子辐射改性方面,产品最多。其中聚乙烯绝缘层的辐射交联,已应用于电线、电缆的制造工艺中。这种辐射交联电线耐热、耐腐蚀性能好,可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并使之小型化;已广泛用于航天、通信、汽车、家用电器等工业中的配线材料。辐射交联聚乙烯热收缩薄膜、薄板和管道,已用于包装材料、电缆接头等。用电子束辐照装置对木材、金属、纸张等表面涂层的固化有很多优点,如节能、无公害、占地面积小、生产速度快、涂层性能好等。辐射接枝可以改善层压制品的粘接性。例如,聚乙烯粉末辐照后与丙烯酸进行接枝,将接枝物压成薄膜再与铝箔层压,可作瓶盖等。用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单体浸渍过的木材,辐照后加工形成木材-塑料复合材料,在尺寸稳定性、吸水性、强度、抗霉防腐、表面物理性能等方面都有显著改善,可用于制作地板、工艺品、

昆虫分类

实验七昆虫分类(一)——目的分类 目的: 了解昆虫纲分目的特征; 掌握常见农业昆虫中重要目的主要形态鉴定特征; 学习使用和编制检索表; 原理:(自己写) 材料用具: 跳虫、蜚蠊、飞蝗、蠼螋、蜻蜓、蓟马、蝽象、蜡蝉、草蛉、地 老虎、粉蝶、金龟子、胡蜂、蜜蜂、食蚜蝇、大蚊标本等。户外采集 的昆虫。 体视显微镜、镊子、解剖针和大头针等工具;多媒体课件。 内容与方法:(参考以下这些) 一、检索表 检索表的编制,是用对比分析和归纳的方法,将不同种类昆虫的 特征,从中选定比较重大而稳定的特征,做成简短的文字条文排列而 成。因此检索表的运用和编制是昆虫分类工作重要的基础。 1、类型:双项式(两项式)、单项式、退格式或包孕式。 2、步骤:选取特征→列表→成文 例如: 目名口器翅其它特征 弹尾目咀嚼式无腹末有弹器 缨尾目咀嚼式无腹末有尾须1对和中尾丝1条直翅目咀嚼式前翅皮革质,后翅膜质后足适于跳跃,或前足适于开掘鞘翅目咀嚼式前翅为鞘翅,后翅膜质 半翅目刺吸式前翅为半鞘翅,后翅为膜质喙着生于头前端

同翅目刺吸式前后翅膜质,或前翅稍加厚喙着生于头腹面后端 两项式 1.无翅 (2) 有翅 (3) 2.腹末有弹器……………………………………………………………………………弹尾目 腹末有尾须1对和中尾丝1条...............................................................缨尾目3.口器刺吸式 (4) 口器咀嚼式 (5) 4.前翅为半鞘翅…………………………………………………………………………半翅目 前后翅膜质……………………………………………………………………………同翅目5.前翅皮质,后翅膜质…………………………………………………………………直翅目 前翅为鞘翅,后翅膜质………………………………………………………………鞘翅目3、编制检索表的注意事项 尽可能地选用明显而稳定的外部特征 绝对性状 对称性状 文字简洁 二、重要农业昆虫的分目 观察标本,掌握主要农业昆虫的分类鉴定特征。 目名口器翅其它特征直翅目 缨翅目 半翅目 同翅目 脉翅目 鞘翅目 鳞翅目 双翅目 膜翅目

核受体NR4A1功能及调控的研究进展_谷亚龙

·综述·核受体NR4A1功能及调控的研究进展 谷亚龙 张新东 金保方 【摘要】 核受体NR4A1是核受体NR4A家族中的重要一员,可通过对靶细胞基因转录的调 节,参与细胞的增殖、凋亡调控,在肿瘤发生、血管重塑以及类固醇合成等重要生命活动过程中发 挥重要作用,其功能受到磷酸化、蛋白质相互作用等多种途径的调控。本文就有关NR4A1的生物学 功能及其调控机理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细胞增殖;细胞凋亡; NR4A1; 类固醇合成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function and regulation of nuclear receptor NR4A1Gu Yalong, Zhang Xindong, Jin Baofang. Institute of Andrology,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23,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Jin Baofang, Email: hexiki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113431475.html, 【Abstract】 NR4A1 is an important transcription factor that belongs to NR4A family. NR4A1 plays important roles in numerous cellular responses by regulating the transcription of genes from target cells, including the cell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tumorigenesis, vascular remodeling and steroidogenic. The function of NR4A1 is regulated by phosphorylation and other interactions among proteins.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NR4A1 in biological function and regulation was reviewed. 【Key words】 Cell proliferation; Apoptosis;NR4A1;Steroidogenic synthesis 细胞分化是细胞类型多样性的生理基础,此过程对于每一个有机体正常功能的维持必不可少。对于所有细胞来讲,其分化和功能受多种激素、信号分子和旁分泌因子的严密调控。这些信号经过传递与转化,引起某个基因组的应答,都需要一系列转录因子的参与。明确这些因子并阐明它们的作用机制,对于我们理解所有组织细胞的分化和功能至关重要。NR4A1是NR4A家族中的一员,该家族被归类为及早反应基因家族,其可以迅速但短暂地被一些刺激诱导表达,这些刺激包括化学因素:环磷酸腺苷、佛波醇酯、生长因子、肽类激素和神经递质等;物理因素:膜去极化、机械搅拌和磁场等。研究表明,NR4A1作为一种响应蛋白在信号传导的早期发挥作用[1]。接受信号刺激后的NR4A1分子构象发生改变,通过对靶基因调控区的特异性识别和结合发挥转录调控作用,参与细胞增殖、凋亡,肿瘤发生以及机体的免疫应激、能量代谢、类固醇合 DOI:10.3877/cma.j.issn.1674-0785.2014.08.02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376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81302969);科技部国家基础规划“973”项目(2010CB530401)作者单位:210023南京中医药大学男科学研究所 通讯作者:金保方,Email: hexiki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113431475.html, 成等生命活动,并受蛋白酶降解、磷酸化、蛋白质相互作用等多种途径的调控。 NR4A1广泛表达于各种组织,包括:胸腺、肌肉、肺、肝、睾丸、卵巢、前列腺、肾上腺、甲状腺、垂体[2-4]。在这些组织中,NR4A1以多种形式参与细胞功能的调控。 一、NR4A1的结构特征 NR4A1由六个功能域组成保守的模体结构:一个氨基端长度可改变的转录激活域(AF-1),一个包含两个锌指结构的DNA结合域(DBD),一个构象可以改变的铰链区,一个包含二聚化位点的配体结合域(LBD),另一个配体依赖的转录激活域(AF-2),一个功能未知的可变羧基端结构域。不同核受体的AF-1在长度上和氨基酸的组成上呈现不同,此区域负责与其他转录因子相互作用,调节转录活性。DBD包含有两个高度保守的锌指结构,由此来介导核受体与DNA特异性的相互作用。同很多其他的转录因子一样,NR4A1的DBD结构域以α螺旋的方式同位于目标DNA大沟中的识别元件结合,调控基因表达。在激素识别的特异性和生理反应的选择性方面,LBD的功能必不可少,它被认为是一个分子开关,其与特异性的配体结合改变了核受体的分子构象,使核受体具备转录活性。

核技术应用习题答案

习题答案 核技术及应用概述 1、核技术是以核物理、核武器物理、辐射物理、放射化学、辐射化学和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为基础,以加速器、反应堆、核武器装置、核辐射探测器和核电子学为支撑而发展起来的综合性现代技术学科。 2、广义地说,核技术可分为六大类:核能利用与核武器、核分析技术、放射性示踪技术,辐射照射技术、核检测技术、核成像技术。 3、主要是利用核裂变和核聚变反应释放出能量的原理,开发出能源或动力装置和核武器,主要应用有:核电站、核潜艇、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 4、在痕量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的分析研究中,利用核探测技术、粒子加速技术和核物理实验方法的一大类分析测试技术,统称为核分析技术。 特点: 1.灵敏度高。比如,可达百万分之一,即10-6,或记为1ppm;甚至可达十亿分之一,即10-9,或记为1ppb。个别的灵敏度可能更高。 2.准确。 3.快速。 4.不破坏样品。 5.样品用量极少。比如,可以少到微克数量级。 5、定义:应用放射性同位素对普通原子或分子加以标记,利用高灵敏,无干扰的放射性测量技术研究被标记物所显示的性质和运动规律,揭示用其他方法不能分辨的内在联系,此技术称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 有三种示踪方式:1)用示踪原子标记待研究的物质,追踪其化学变化或在有机体内的运动规律。2)将示踪原子与待研究物质完全混合。3)将示踪原子加入待研究对象中,然后跟踪。 6、放射性示踪 7、核检测技术: 是以核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原理为基础而产生的辐射测量方法和仪器。 特点:1)非接触式测量;2)环境因素影响甚无;3)无破坏性:4)易于实现多个参数同时检测和自动化测量。 8、辐射照射技术:是利用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将物质置于辐射场中,使物质的性质发生有利改变的技术。 辐射交联的聚乙烯有什么优点:热收缩、耐热、机械强度大为提高、耐有机溶剂、不易被溶解、电绝缘性能很好,且不怕潮湿。 9、X射线断层扫描(XCT)、核磁共振显像仪(NMR-CT)、正电子发射显像仪(PECT),同位素单光子发射显像仪(SPECT)和康普顿散射显像仪(CST); 10、核医学是当今产值最大、发展最快的核辐射设备。 第一篇核技术基础知识 1、具有确定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原子核称做核素。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为同位素。 2、结合能是质子和中子结合构成原子核时所释放的能量。 3、7.476Mev 4、结合能是:2.224 Mev 比结合能是:1.112Mev 5、γ衰变特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