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S16 1-1 IE概论

S16 1-1 IE概论

S16 1-1 IE概论
S16 1-1 IE概论

IE概论

1.IE的定义

工程学(engineering)定义如下:

“评价并有选择性地运用从研究、经验以及实践中获得的数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寻找经济地利用自然物质和各种力量的方法,去为人类谋福利的专门领域”

(工程学/技术审议会(Accreditation Board for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ABET))

IE(Industrial Engineering)是工程学的领域之一,它的定义如下: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是对有关人员(People)、物料(material)、设备(equipment)和能源(energy)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design)、改善(improvement)和实施(installation)的工程技术。

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的专门知识和技术,结合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和评价。”

(美国IE协会(American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Engineers—AIIE))

“工业工程,是对人员、物料以及设备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

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

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和评价。”

(日本IE协会)

1.工作研究的必要性

工作研究(Work Study)是指,调查、讨论与作业方法相关的各种要素,即机械、工具、材料、零件、能源、信息、作业环境等,改良效率低的机械,改善工具,或者除去作业中多余的动作,只统一有效的动作,制定出不太疲劳且容易实施的作业方法,这样作业就得到了改善和标准化。然后对此作业所必需的时间适当加上一点宽放时间,设定出标准时间。最终,一个没有浪费和不合理的、使用标准时间的生产方式就产生了。工作研究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减少制造成本。

一般来说,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发明或者发现新产品、新技术、新工序和新材料

(2)导入先进高效的机械设备

(3)设计、改善新的管理体系以及物质体系(作业方法)

其中,(1)(2)的效果最可观,但需要智慧、大量的资金和研究开发时间。相对而言,(3)的方法在短时间内的效果不及(1)(2),但其特点是遵循以智慧方式提高效率的原则,因此可以说是工作研究

的基础方法。

2.工作研究的内容

工作研究的活动领域:

(1)发现更好的更经济的作业方法

(2)作业方法、材料、工具以及设备的标准化

(3)通过新方法训练作业人员

(4)标准时间的设定

从其目的来看,(1)(2)(3)可归类为方法研究(Method Study),(4)标准时间的设定可归为作业测定(Work Measurement),实际上这里适用的方法有很多共通的地方,难以将两者分开考虑。

从“标准时间是相对于作业方法设定的”这句话可以明显体现这一点,意思是决定标准时间时不可以不考虑作业方法,即使有时会从实绩时间来设定标准时间,但接下来必须规定好改善作业的方法、减少工时的方向。

3 作业的层次构成和分析方法的选择

对作业按层次分类考虑的话,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就显而易见了,设计、改善作业体系并将其标准化也变得容易了。从这一层意思来说,工作研究是以分析方法为基础,从而对作业进行设计和改善的方法。表1是将产品详细分解的例子。从产品到工序,将“物”作为主体考虑,从作业到要素动作,将“人”作为主体考虑。在简单地作业中,

有时单位作业和要素作业,或者要素作业和单位动作会完全一样。各自的定义如下:

工序:对材料的加工过程划分的单位,用相同机械或者在同一场所,同一作业者连续作业的范围。

单位作业:具有同一个作业目的的分解作业。

要素作业:构成单位作业的要素,使用材料、工具、机械等其中一种进行的作业。

单位工作:具有同一个动作目的的分解动作。

要素动作:构成单位动作的每个分解动作(例如时间-动作研究

铁心中心定位面1打孔安装现品

从盘中取出现品伸手

转子轴切削面

1中心定位面1打孔打开夹条

抓紧

金属扣研磨

2打孔安装现品安装现品运送

螺栓面2中心定位拧紧夹条

工序分析动作分析

时间研究 PTS法

标准资料法

VTR分析

图1 作业的层次分类和分析方法的关系作业的层次分类和工作研究的分析方法有关联,所以可以参考表1选择方法。用于工作分析的工作抽样,使用VTR的物体运动研究等,是以人的运动或者物的运动为中心从其他观点来调查的方法。

4 分析过程

工作研究的基本概念是分析过程。分析过程的一般顺序如下:

⑴根据方针设定目标。

⑵分析现状,调查目的和方法的关系。

⑶从各个方面思考、讨论适合目的的方法。

⑷付诸实践,验证、修正结果。

与此相对比的是设计过程方法或者上情下达过程方法。无论哪种方法,1的“目标设定”是共通的。当然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也是目标,但更根本的是对现状的不满,感觉到“将来应有的样子”和“现在的样子”之间的差异时,目标会更加具体。

5 分析方法的概略

⑴工序分析

生产物品从原材料变成成品,到出货为止的工序,即材料被加工变形、变质的过程为分析的对象。在工序分析中,将工作分为加工、检查、搬运、停滞四种,体现在分析表中,通过省略、合并或者分离工序,努力在更短的时间内生产出产品。

工序分析有几种方法,根据研究目的,可选择性地使用产品工序分析、流程图、加工过程图、流出流入图、作业者工序分析、搬运工序分析等。

⑵作业分析

通过工序分析进行了改善,或者对工厂全体进行了调查改善之后,接下来对各个工序分解为要素作业或者单位作业。作业分析中一般使用秒表或者普通的表,从工序分析更深入地改善作业中的浪费和费力的部分、以及作业方法、作业条件等,并将其标准化。

强烈感觉到作业分析的必要性的是,作业者和机械,作业者n人和机械m台,作业者n人和机械1台,或者作业者n人的共同作业等多个构成单位组合而成同时进行的作业,想明确其作业顺序和相互关系时。这又叫做复式活动分析。

复式活动分析有组合作业分析、人-机械分析、多作业同步进行

的分析等。另外,想要对时间较长的准备作业进行时间缩短改善时,作业分析也必不可少。

⑶动作分析

对作业者的作业动作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讨论,去除费力和浪费的部分,寻找到最佳节奏的方法即为动作分析。动作研究的鼻祖吉尔布雷斯认为,因为“作业是动作的集合”,想要改善作业,如果不

研究其基本要素即动作的话,就得不到本质的改善,所以提议将人的作业动作分为18个为动作单位记号。这些动作记号,成功地将人的

作业完全模拟出来,对之后工作研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贡献之一是发现了“动作经济的原则”,这里揭示了用最少的疲劳获得最大

的生产的原则,能有效地运用于动作改善。

⑷时间研究

时间研究是作业测定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主要使用秒表,按作业要素单位(作业时间长和单位作业的单位)将作业分开观测时间,决定作业必需的时间。标准时间设定这一观点中,评价作业熟练程度的评价技术也很重要,可以考虑将其包含在时间研究内。

(5)PTS法

PTS(Predetermined Time Standard)法是比吉尔布雷斯的抽样法更进一步的形式,对任何作业中都会普遍发生的要素动作,选择性地使用事先定好的要素时间值的数据,求出每个作业的时间值。

这种方式可以将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看做一个整体考虑。

与时间研究法相比较,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只要知道动作类型的话,该作业的标准时间在做作业之前就能决定。也就是说只要讨论作业的做法,就可以预先决定作业的所要时间。同样,也可以正确地评价各种作业方法和工具的设计样式。

并且通过使用这些时间值,能够设定更具有一贯性的标准值。并且因为是时间研究,所以不需要对事物进行评价也是这个方法的优点。

在我国广泛使用的PTS法是MODAPS(MODular Arrangement of Predetermined Time Standard)法,WF(Work Factor)法,MTM(Methods Time Measurment)。

(6) 标准资料法

设定标准时间,如果只是依靠时间研究等直接方法,则需要观测全部作业,如果产品一变,又要重新全部观测一遍,一点也不实际。但是如果仔细想一想,分析一下各个作业的内容就会发现,即使工作不同,也会有很多共通的部分。例如,在机械作业中使用同一机械的话,即使工作不同,工具的安装、拆卸,机械的开始、停止,机械的操作等都是一样的,或者材料的安装、拆卸、切断等会由于材料的形状、尺寸、重量的不同,所用时间发生变化,但其中一定会有某种关联。

标准资料法(Standard Data)是指将观测的时间资料组合整理起来,对第一次发生的作业,根据这些组合整理的资料求出标准时间。也就是说,标准资料法和PTS法一样,也是基于时间合成法(Synthetic Time Syudy)的观点。

标准资料有多种表现形式,最常用的有以下7种。

①等式(Equation)

②曲线(Curves)

③一览表(Tables or Charts)

④计算图标(Nomographs or Alignment Charts)

⑤组合曲线(Family of Curves)

⑥多变数表(Malti-Variable Charts)

⑦时间估计表 (Pre-Rate Sheets)

(7)工作分析

作业者一天的工厂生活中,不仅有对作业的完成有效的劳动,也有非生产性的动作。为了调查其内容、比例、发生理由等,会用到工作抽样、连续观测法(非反复型时间研究)。

工作抽样是对统计手法的工作研究的应用。工作抽样是随机选择一个时刻,观察作业者或者机械设备获取样本,将其状态按事先定好的分类记录,通过统计这些记录,推测各种现象发生的比例。按照结果所要求的信任度和精确度从公式计算出需要观察的次数(样本数)。

(8)录像分析

使用小型VTR的录像分析有很多优点,比如不需要冲洗,记录时间长,运转成本非常低等,所以能适用于日常工作中。它的用途非常广泛,有记录动作研究、细微动作研究、工作抽样、时间研究、作业改善活动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2018年版)

2019年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复习资料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2.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P10) ①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③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④人民性 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⑤发展性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4.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P13) ①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 ②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 ③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5.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P17) ①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③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6.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意义(P22) ①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7.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P26)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④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8.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P27)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有效地改造世界。 另一方面,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无所作为。人能够通过自觉活动去认识规律,并按照客观规律去改造世界,以满足自身的需要。 9.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条件(P27) ①从实际出发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②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③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还需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10.人类社会物质性的主要表现(P29)

语言学概论课本目录及部分课程课本

《语言学概论》 课程目录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研究 第一节语言和语言学 一、语言的内涵与外延 二、语言的若干属性 三、语言学 第二节 语言功能 一、社会文化方面的功能 二、心理方面功能 第三节语言历史 一、语言起源 二、语言分化 三、语言的接触和融合 四、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第四节西方语言学简史 一、传统语言学 二、历史比较语言学 三、现代语言学 四、当代语言学 第二章语言结构

第一节语言的结构系统 一、语言的层级与层面 二、语言结构的共性和个性 三、语言结构类型 第二节语音 一、语音和语音学 二、音素和音位 三、语音特征 四、语音组合 第三节语义 一、语义和语义学 二、语义单位 三、义素分析 四、语义场 五、语义的组合 第四节语汇 一、语汇和语汇学 二、语汇层级 三、语汇聚类 四、语汇构成 第五节语法 一、语法和语法学 二、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三、词类

四、短语 五、句子 六、语段 第三章 语言运用 第一节 言语交际 一、语言运用与语用学 二、言语交际的过程 三、言语交际的原则 四、言语交际的制约因素 第二节 言语行为 一、言语行为的概念 二、言语行为的类型 三、间接言语行为 第三节话语表达和话语理解 一、话语表达 二、话语理解 第四节交际变体和语用对策 一、交际变体 二、语言交际障碍 三、社会语用对策 第四章 语言学习 第一节 第一语言获得 一、第一语言获得理论 二、儿童语言的发展

第二节 第二语言获得 一、第二语言获得理论 二、中介语 三、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 四、第二语言教学法 附录世界语言谱系分类表 参考文献 语言学概论 课程名称:语言和语言研究(一) 教学目标:掌握语言的内涵和外延; 知识点:语言与言语、口语与书面语、共同语与方言、自然语言与其他符号系统 重难点:语言与言语、自然语言与其他符号系统 课程内容: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研究 第一节语言和语言学   一、语言的内涵与外延   (一)语言是什么

第一课 概论

一课 选择题 1、海商法是调整()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答案 A 海上运输关系 B 船舶关系 C 与海运有关的商事关系 D 内河运输关系 A B 2、著名的"中世纪三大海法"是()。答案 A 罗地岛海法 B 奥列隆惯例集 C 康索拉海法 D 维斯比海法 B C D 3、海商法的组成部分主要有()。答案 A 海上运输法 B 海事法 C 海上保险法 D 海运管理法 E 海事纠纷处理法 A B C D E 4、下列法律中,属于广义的海商法的有()答案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

C 《合同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 A B D 填空题 1、海上运输关系,主要是指___________的关系。答案承运人、实际承运人同托运人、收货人,或者同旅客之间,承拖方同被拖方之间 2、海商法的发展主要经历了萌芽时期、中世纪三大海法时期、国内法时期以及_____ 答案四个阶段。 国际统一立法时期 3、我国是_____________的A类常务理事国。答案国际海事组织(IMO) 简答题 1、简述海商法的特点答案 海商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以海上风险的防范和处理为核心内容。(2)具有很强的国际性。(3)具有明显的综合性。 2、民法与海商法的关系答案传统的观点认为,海商法是民商法的特别法。就二者的关系而言,民商法是普通法、 基本法,而海商法是特别法。由于通常认为我国实行的是民商合一的立法体例,所以 海商法也可以被视为民法的特别法。但是,亦有学者提出,海商法并非民商法的特别 法,因为海商法的发展先于一般民商法,而且包含着很多与民商法完全不同的制度, 其中有很多属于公法性的制度。 3、海事国际条约在我国的适用答案 (1)条约在一国国内的适用,一般是由该国的宪法作出规定,各国实践很不相同, 主要可以分为二元论与一元论两种做法。(2)我国宪法未就条约在我国国内的适用问 题作出规定。(3)一般认为,我国参加的海事方面的国际公约在我国可以直接适用。 法律依据主要是《民法通则》第142条以及《海商法》第268条。不过,在不存在涉 外因素的法律关系中,国际条约能否适用,这一问题在现行法下无法得到圆满的回答。 此外,对于我国没有参加的国际公约,合同当事人选择适用的,该公约能否适用,这 一问题亦有待进一步探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全)

————————————————————————————————作者:————————————————————————————————日期: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和三个理论来源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和法英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罗伯特·欧文)合理成分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物质定义及其意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存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意识的本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成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a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这就是说,事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处于运动之中b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的状态c 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简述实践的特点及基本形式特点: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总之,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试用世界物质统一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制约着任的实践活动。我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就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客观世界。人们要取得实践的成功和胜利,就必须正确认识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所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简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的特点:a.联系具有客观性。b.联系具有普遍性。c.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的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发展的原因:内在矛盾性)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如何理解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的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的作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取得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矛盾的斗争性的作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试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语言学概论简答题

北京自考“语言学概论”教材答案最新版(简答题) 简答题 第一章总论 □简述语言和言语的关系。 答:语言是作为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言语就是个人讲话(写作)的行为和结果。语言和言语的区别: ①语言系统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因而是稳固的,具有相对的静止状态;言语是人们运用这个工具进行交际的过程和结果,是自由结合的,具有运动状态。 ②语言是个系统,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社会因素是它的本质因素。言语除了具有社会的因素外,还具有个人的因素。 ③语言系统的各个结构成分是有限的,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它们说出无限多的句子来。 语言和言语的联系也是紧密的,语言和言语的联系: ①言语是第一性的,语言是第二性的。 ②语言来源于言语,又反作用于言语。它对第一性的言语起着积极的、巨大的作用。 □如何理解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 答:从语言的起源和消亡两方面去观察。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它来源于集体的劳动。集体劳动的交际,是语言产生的决定因素。决定一种语言是发展还是消亡,唯一的标准就是看这种语言有没有交际价值。有交际价值就是语言,就能存在;没有交际价值的语言,就只能消亡。 □如何理解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答:人用来交际的工具,除了语言之外,还有不少种。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文字;第二类是旗语、灯光语、电报码……;第三类是身势语。文字是在语言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但是,文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远不能和语言相比。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是不能没有语言;没有语言,社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文字产生以前,语言早已存在,估计有几十万年。今天世界上没有文字的语言比有文字的语言多得多。文字产生以后要随着语言的发展而演变,它始终从属于语言,是一种辅助的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在语言和文字基础上产生的特殊领域的辅助交际工具,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更不能和语言相比。 □如何理解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交际工具?

美学概论试题及答案1

美学概论试题样卷(一) 填空题:(本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 1、被誉为“美学之父”的美学家是____________。 2、__________于1967年发表的《文学史作为文学科学的挑战》被认为是接受美学形成一个独立学派的理论纲领。 3色彩的审美效果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柏拉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篇名)中提出了“美是难的”千古喟叹。 5、关于美的本质,黑格尔说: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著名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则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 曾经说过“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传神”这一范畴最初是由__________提出来的。 二、 名词解释:(本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1、感知 2、“自然人化” 3、共同美 4、“和谐” 5、审美态度 6、“流溢说” 三、 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浅析壮美与崇高的主要区别。 2、视觉和听觉的审美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什么是审美?审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四、 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为什么说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 2、中国当代美学界对于美的本质问题的探索有哪些主要观点?其优缺点各是什么?你如何理解这一问题? 美学概论试题样卷(一)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鲍姆嘉通 2、尧斯 3、视觉效果、表情效果、象征效果 4、《大希庇阿斯篇》 5、理念的感性显现、美是生活 6、孔子 7、顾恺之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感知 感知包括最简单的感觉和较复杂的知觉。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多种属性或不同特征的综合反映。 2.自然人化 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自然美之所以产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自然人化的产物。自然人化是一个历史过程,经过人类长期的实践,人与自然关系由陌生、外在的关系变成了一种和谐的关系。 3.共同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指导 一、基本概念: 1、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来源及三个组成部分 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2、唯物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主要历史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义。 3、恩格斯提出的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4、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 区别:唯物辩证法是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形而上学是以静止不变的眼光看问题。 1、内涵不同 辩证唯物论是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学说、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学说,它采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所要说明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思维领域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在坚持唯物论观点的基础上,研究世界的运行状况、形态和发展规律,进一步回答客观世界究竟“怎么样”的问题。 2、二者所对应的哲学范畴不同 唯物论是与唯心论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者对立的根源在于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凡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先有物质

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的观点都是唯物论的观点;反之,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意识第一性的观点则属于唯心论。辩证法是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对“世界究竟处于怎样一种状态”所做出的不同回答。其中,承认矛盾,坚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回答属于辩证法;否认矛盾的存在,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的回答则属于形而上学。 3、二者的基本观点不同 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主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同时,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承认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这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同时又是变化发展的,联系和发展是辩证法的总特征。而承认矛盾、运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并由此揭示了万事万物发展所包含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4、方法论要求不同 辩证唯物论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出发,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做到主观符合客观,就要防止主观主义。 唯物辩证法从承认矛盾、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出发,要求我们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对立统一,就要反对形而上学。 5、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1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语言学概论》配套阅读书目

1.《语言学概论》,作者:高名凯,石安石主编;出版社:中华书局;印刷时间:2010-1 2.《语言学概论》(第三版)(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系列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作者:岑运强主编;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10-1 3.《语言学概论》,作者:张树铮主编;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9-1 4.《语言学概论》,作者:崔希亮著;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09-9-1;印刷时间:2012-5-1 5.《语言学概论》修订版),作者:叶宝奎编著;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7-1;印刷时间:2011-8-1 6.《语言学概论》(修订本),作者:葛本仪主编,盛玉麒等编著;出版社: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8-1 7.《语言学概论》(第2版),作者:李宇明主编,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10-1 9.《语言学纲要》(修订版) ,作者:叶蜚声,徐通锵著,王洪君,李娟修订;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1-1 10.《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学习指导书》,作者:王洪君等编著;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1-1 11.《语言学入门纲要》(西方语言学原版影印系列丛书),作者:(美)哈德逊(Hudson,G.)著;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3-1 12.《语言学纲要》,作者:申小龙主编;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1-1 13.《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作者:徐通锵胡吉成主编;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1-8-1;印刷时间:2004-3-10 14.《普通语言学教程》(英汉对照)(全二册),作者:(瑞士)索绪尔著,刘丽译;出版社:九州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7-1 15.《语言学入门必读二》(共5册)(当代国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库),作者:(瑞士)索绪尔著,张绍杰导读;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时间:2001-10-1;印刷时间:2010-11-1 16.《普通语言学教程》,作者:(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著;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1980-11-1;印刷时间:2009-8-1 17.《语言知识:其性质、来源及使用》,作者:(美)乔姆斯基(Chomsky,N.) 编著,程工导读;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2-1 18.《乔姆斯基语言学文集》,作者:(美)诺姆·乔姆斯基著,宁春岩译注;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4-1 19.《语言论》,作者:(美)布龙菲尔德著;袁家骅,赵世开,甘世福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1980-4-1;印刷时间:2008-4-1 20.《语言论》,作者:(美)布龙菲尔德(Bloomfield,L.)著,钱军导读;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5-1 21.《语言论》,作者:〔美〕爱德华·萨丕尔著,陆卓元译,陆志韦校订;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1985-2-1;印刷时间:2007-11-1 22.《萨丕尔论语言、文化与人格》,作者:(美)萨丕尔著,高一虹等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11-11-1 1、《语言学概论》,崔希亮著,商务印书馆,2012 2、《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 3、《语言学概论》,赵金铭等主编,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4、《语言学概论》,胡明扬主编,语文出版社2000年 5、《语言论》,徐通锵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6、《语言论》,高名凯著,商务印书馆1995年 7、《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 8、《语言论》,[美] 布龙菲尔德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知识点(2018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导论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在其形成、发展和运用过程中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而确立起来的具有普遍整理性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 马克思主义是以无产阶级的解放和全世界人类的解放为己任,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美好目标,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19世纪西欧三大先进思潮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分别为(德国古典哲

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19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即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为马克思主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前提。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发展性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又什么作用: 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恩格斯总结和概括了哲学发展特别是近代哲学发展的历史事实;“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其一,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其二,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第一章 物质:20世纪初,列宁对物质概念做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

语言学概论之一语言功能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 语言的功能与语言学的功用要区分开来。 向外看:交际工具 向内看:思维工具 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一、语言和说话(言语) 句子的数目可以无限。 句子的长度可以无限。(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你不知道……) 无限的句子中包含着有限的词和为数不多的规则,学话就是掌握这套材料和规则。 说话的单位是句子,语言的单位是从音位到句子的各级单位。 二、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 社会: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 没有社会,语言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基础。没有语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会解体。 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是辅助性的。 旗语,一些代码或标志是在语言文字基础上的交际工具,具有特定的服务领域,如红绿灯之于交通。 表情、身体姿势以及身体距离等也能传达一定的信息,这种信息的不以语言为基础,在交际中也有重要作用,可以补充语言的不足。 当人在谈话时,如果他把双臂抱在胸前,就说明他想要在自己和对方之间设立“障碍”,是一种抗拒的表示。动物式的领地观念仍然存在于人类头脑中,在公共场合人们都会尽量保持“安全距离”。在两个人说话时,如果一个人一只脚前伸,另一个人两脚平放,说明前者处于支配地位,因为他侵入了后者的“地盘”。在饭馆里,人们喜欢背靠墙壁,而面对开阔的位子,是因为他们喜欢“背后被保护”,同时视野开阔,“利于逃跑”。 手语分两种,如果是作为第一语言来使用,比如聋哑人,属于语言;如果只是暂时的方便使用,仍有自己的第一语言,属于辅助语。 第二节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认为语言决定思维,但现在一般认为语言与思维是互相独立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而且是最主要的工具。要注意区分工具和行为本身。作为工具,语言对思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思维离不开语言 一般认为,东亚国家(中日韩)的小孩数学水平要高于欧洲国家,许多人从家庭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找原因。有实验显示这与这些语言的不同的组织数字方式有关:

电子资源概论.

电子资源概论 实习报告书 (一) 学生姓名:学号:学院:专业:日期:成绩:联系方式:(以便有事及时联系)合肥工业大学文献检索教研室 2011.3

1目的与要求 1.1实习目的 《电子资源概论》是一门以电子资源及其检索工具的特点及使用方法为研究对象的课程。通过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和熟练掌握常用中外文数据库、图书、电子期刊、网络免费数据库等的使用方法,通过检索实习,培养学生针对专业课题使用电子资源的实际操作能力。 1.2实习要求 (1)复习课堂所学知识,熟悉图书馆的中外文数据库,选择合适的专业课题。 按照实习内容和步骤,做好记录,完成各项检索实习并按要求写出实习报告。 (2)所写报告步骤合理清晰、内容正确、格式规范。 A、检索年限取近三至五年。如果文献量太少,可以放宽检索年限。 B、本报告中的题录格式书写要求:第一作者、文献标题、文献出处(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C、检出篇数指按检索词或检索式实际检出的篇数,而非经人工筛选的切题篇数。 D、检索式包括使用的检索功能(简单或高级检索等)、检索字段、检索词、使用的检索技术 如:用中国学术期刊网查找四足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相关文章,要求检索词出现在文章的标题中。 简单检索;检索字段:篇名检索词:四足机器人运动控制; 检索技术:逻辑“与” 2 实习报告撰写 实习报告是每次实习过程详细记录并经过组织的检索内容,须按照规定的格式完成。 3 实习报告的提交 报告用Word文档完成,文件命名为“学号+姓名+1”,如“20100001张三1” 用附件形式、通过电子邮件方式提交给教师e-mail: lihyhfut@https://www.wendangku.net/doc/153504135.html,。提

美学概论平时作业

《美学概论》平时作业 1、押韵是不是诗歌艺术的品质特征?为什么? 答:押韵是诗歌艺术的品质特征。因为: 1、韵律是诗歌的一个重要特色,尤其是古体诗。 2、在《声律启蒙》中有对平仄,韵律的详细说明与示例。但是随着白话文的推广,现代诗歌的兴起,在韵律上的讲究也没有过去那样必须.。也就是说,近体诗,自由体,比较随便。但是如果在韵律上多下功夫,能够让诗歌读起来更容易上口,感觉更加工整。 2、什么是美感的共性和个性?它们是什么关系? 答:美感: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审美活动中,对于美的主观反映、感受、欣赏和评价。 美感是人接触到美的事物所引起的一种感动,是一种赏心悦目、怡情悦性的心理状态,是人对美的认识、评价与欣赏。 1、美感的共性:即美感的普遍性与共同性。这是因为美是客观的真实的,凡是符合客观的真实的美的反映,这种美感形式都是正确的,是有客观社会内容和客观的标准的。 2、美感的个性:即美感的差异性。首先表现为阶级的差异;其次表现为世界观和审美理想的差异;再次表现为审美趣味的差异;最后,美感在一定程度上还与个人的心境、情绪有关。 3、两者的关系:共性和个性是一切事物固有的本性,每一事物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决定事物的基本性质;个性揭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光是承认美感的个性,如西方的"趣味无可争辩",或是光是承认美感的共性,如康德的"先验共同感",都是片面的,所以实际上美感正是这两个矛盾方面的辩证统一。 3、“意境”为什么能引起强烈的美感? 答:1、意境: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体现了艺术美、欣赏和批评中常常把“意境”作为衡量艺术美的一个标准。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意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2、意境之所以能够引起强烈的美感,主要是因为: 首先,意境具有生动的形象。意境中的形象集中了现实美中的精髓,也就是抓住了生活中那些能唤起某种情感的特征,意境中的景物都经过情感的过滤,所以说是情中景。 其次,意境中饱含艺术家的情感。意境中的形象来于自然,又能超脱自然,从属于表现情感。 再次,意境中包含了精湛的艺术技巧。意境的形成是艺术家的创造,技巧则是实际创造的本领,通过技巧才能达到情景交融。 最后,意境中的含蓄能唤起欣赏者的想象。意境中的含蓄,使人感到“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 4、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什么时候的事? 答:1、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近代的产物。在十八世纪资产阶级哲学和科学蓬勃发展的时期,美学在德国古典哲学中作为一个特殊部问开始确立起来。鲍姆加登在1750年第一次用“Asthetik”(美学)这个术语(其含义是研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和每章重点汇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和每章重点汇总

————————————————————————————————作者:————————————————————————————————日期: 2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2、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3、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唯心主义)、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4、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定的自然科学基础。 5、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关于费尔马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第三节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1.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3.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我国今天所面临的最大的社会实际,就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主义片面夸大感性经验的作用,轻视理论,把局部经验当作普遍真理,到处搬用。教条主义片面夸大理论和书本知识的作用,轻视感性经验一切从本本出发,把理论当成万古不变的教条,生搬硬套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1、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主是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即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问题。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 4、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运动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彼此孤立的,静止不变的,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

语言学概论复习题

语言学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属于音译词的是(B ) A.电话 B.逻辑 C.西芹 D.面包 2、[b]是一个( A ) A.双唇浊音 B.双唇清音 C.双唇鼻音 D.轻唇擦音 3、/p/是一个(B ) A.非音质音位 B.音质音位 C.音素 D.音节 4、用义素分析法分析多义词时,分析对象应该是(C) A.整个词 B.这个词的全部意义 C.这个词的某一义项 D.这个词的某些义项 5、[u是一个( B)元音。 A.前、高、圆唇元音 B.后、高、圆唇元音 C.前、高、圆唇元音 D.后、低、圆唇元音 6、下列单位中属于成词语素的是(C ) A.菠 B.猩 C.的 D.槟 7、词根语素保持不变,用增加或替换词尾来造成词形变化的方法叫( A) A.附加 B.异根 C.内部屈折 D.语序 8、一般来说句法结构具有( B) A.多样性 B.层次性 C.必然性 D.封闭性 9、汉语中“枯萎”和“干巴”这对同义词具有不同的( B) A.感情色彩 B.语体色彩 C.理性意义 D.形象色彩 10、“他读书”中的“书”和“我看报”中的“报”之间的关系为( B) A.组合关系 B.聚合关系 C.线性关系 D.语义关系

11、汉语的“黑板”是一个(C ) A.单纯词 B.词组 C.复合词 D.派生词 12、一般来说句法结构具有(B ) A.多样性 B.层次性 C.必然性 D.封闭性 13、现代汉语划分词类的主要依据应该是(D ) A.形态 B.词汇意义 C.语法意义 D.语法功能 14、壮语属于(B ) A.印欧语系 B.汉藏语系 C.阿尔泰语系 D.闪含语系 15、在一种语言内部划分方言时,最主要的依据是( C) A.语法 B.语义 C.语音 D.词汇 16、具有[+用于照明]、[-用电]义素的词是(D ) A.台灯 B.路灯 C.吊灯 D.蜡烛 17、开口度越大,元音的舌位就越(D ) A.前 B.闭. C.高 D.低 18、下列汉字属于形声字的一组是( A ) A.病、波 B.破、休 C.从、众 D.群、采 19、[i]是一个( A) A.舌面元音 B.舌尖元音 C.卷舌元音 D.舌根元音 20、词根语素保持不变,用增加或替换词尾来造成词形变化的方法叫(A ) A.附加 B.异根 C.内部屈折 D.语序 21、下列属于形声字的是(C ) A.玻、家 B.济、好. C.闻、汗 D.美、机

美学概论复习重点

美学概论复习重点 第一章什么是美学 1.文献记载表明,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是最早的开始思考美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因之成为西方从形式角度研究美和艺术的滥觞。 2.柏拉图的对话《大希庇阿斯》,是西方历史上第一篇企图给“美”下定义的文章,代表作《理想国》。 3.维柯提出“诗性智慧”。 4.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美学之父”,1750年出版了以“美学”命名的书,从此开始了美学的学科史。 5.康德主要着作是着名的“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趣味判断就是它的美学。 6.如何理解“美的现象是属人的现象”? 首先美是与人相关的,是属人的现象,没有人也就不会有美。 “美的现象是属人的现象”是研究美学必须恪守的第一底线,这就意味着: ①在没有人之前,世界上不会有美的现象,一个物理事物如果不与人发生关系,也不可能具有任何审美意义。 ②美的现象不会出现在其他非人类的活动领域,如一只蝴蝶在花丛中嬉戏,但它却绝不会感受到花的美。同样, 一只蜜蜂虽然在建巢方面,可以与最伟大的建筑师相媲美,但它筑巢时绝不会使用“美的尺度”。 ③凡是说到“美”时,都意味着它是指一种人与对象之间所形成的独特的“关系”,除了这个独特的“关系”领 域外,美不可能出现在别的任何关系。 7.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的审美活动。 所谓审美活动,就是人在其历史性的生存展开中所形成的生存境况的形式表达,即“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它包括:审美活动的起源、审美活动的经验形态、审美活动的本质以及审美活动的形式呈现(符号形式、艺术)等主要方面。 8.研究美学所适用的方法:①哲学的和逻辑的分析方法②符号学和语言学的方法③心理学的方法。 9.美学的目的是成就人自身。①从审美活动认识人的自由②从审美活动认识人的完善③培养审美能力,创造美的生活。 10.德国诗人美学家席勒曾说过:只有感性的人是野人,只有理性的人是蛮人,而真正自由的、完善的人则是理性与感 性完美结合的和谐的人。 课后思考题: 1.“这朵花是红的”和“这朵花是美的”是两种不同的判断,前者属于性质判断,后者属于趣味判断。你还能举出别的例子吗? 2.你同意“美不是物理的事实”这一判断吗?为什么? 3.在你的阅读或观赏经历中,是否有一部作品深深地触动你?思考一下这种触动是否改变了你? 第二章审美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1.神话一般分为三类:①起源的神话②诸神的神话③英雄神话 2.“手艺”:就是身体劳作的有目的性活动与事物在这种劳作中所显现的“合目的性”的本性之间、身体劳作的活动方式与事物的“合目的性”本性的显露方式之间的完美契合。当这种契合达到炉火纯青、巧夺天工的境界时,就是“艺”。3.使得诗性直观从巫术直观中分离和解放出来的力量,是理性思维的崛起。 4.在苏格拉底死后,神话世界开始崩溃,他所主张的“认识你自己”“知而后幸福”等理性原则,成了人们所普遍接受的原则。 5.巫术直观的意义(30页) 6.神话运思的特征(37页) 课后思考题: 查阅一些原始艺术的资料,谈谈从原始巫术符号活动中诞生的原始艺术有什么特点 第三章美感经验 1.美感经验:从心理感受上说,就是审美活动(包括艺术创造和艺术鉴赏)发生时所产生的一种独特的心醉神迷的瞬间经验状态。在这一刻,你的整个生命仿佛被一种神奇的光所照彻,你的身心仿佛被凝结、聚集在这一瞬间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概念.pdf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库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绪论 一:马克思主义来源与创新 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他们在这一时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作了分析批判,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题作了科学的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 观和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 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 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 马克思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 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四: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五: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六: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