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三章 脑外伤

第三章 脑外伤

第三章 脑外伤
第三章 脑外伤

第三章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

主要内容

概述

康复功能评定

康复治疗

概述

一、基本概念

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由于外界暴力作用于头部所致的脑部损伤,可导致意识丧失、记忆缺失及神经功能障碍。

特点:发生率高、伤情复杂严重、导致的功能障碍多、多发生于青壮年

原因:交通事故、工伤、暴力打击伤、火器伤等。

临床分类

按损伤方式分

闭合性损伤——指脑组织不与外界相通,头皮、颅骨和硬脑膜的任何一层保持完整

开放性损伤——指脑组织与外界相通,同时头皮、颅骨、硬脑膜三层均有损伤。

临床分类

按损伤部位分

局部脑损伤——当造成损伤的外力作用于局部脑组织时,可导致额颞叶、顶叶、颞叶、脑干等部位的损伤,损伤部位不同,表现不一。

弥漫性脑损伤——当外力较强,脑组织损伤广泛时,可出现弥漫性脑组织损伤,患者表现为深度昏迷、自主功能障碍,植物状态持续数周。

按损伤性质分

脑震荡

脑挫伤与脑裂伤(合称脑挫裂伤)

颅内血肿

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

脑内血肿

二、主要功能障碍

意识障碍

认知功能障碍

精神心理障碍:性格障碍、情绪障碍

运动功能障碍

感觉功能障碍

言语功能障碍:言语错乱、构音障碍、命名障碍、失语

吞咽功能障碍

其他功能障碍

第二节康复功能评定

一、严重程度评定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GCS)

盖尔维斯顿定向力及记忆遗忘检查(GOAT)

康复功能评定

(一)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GCS)

是颅脑损伤评定中最常用的一种国际性评定量表

3项指标:睁眼反应、言语反应、运动反应

优点:简单、客观、定量

是反映急性期损伤严重程度的可靠指标,而且对预后也有估测意义。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

项目(代

号)

检查用刺激患者反应评分

睁眼反应

(E)

无自发睁眼4

说话或呼唤大声向患者提问时患者睁眼3

疼痛:掐胸部或

肢体

被掐痛时能睁眼2疼痛:同上无反应1

运动反应

(M)

运动口令能执行简单命令6

疼痛:施加于一

个以上的部位

患者出现企图逃脱刺激的运动5

疼痛:施加于甲

患者外展肩逃避刺激(撤出被捏的手)4

疼痛:同上患者身体呈去皮质强直:上肢屈曲、内收内旋、

腕指屈曲;下肢伸直,内收内旋,踝跖屈

3

疼痛:同上患者身体呈去大脑强直:上肢伸直、内收内旋、

腕指屈曲;下肢与去皮质强直相同

2疼痛:同上患者无任何运动反应1

言语反应(V)言语:与患者交

能正确会话,并回答检查者他在哪、他是谁及年

和月

5言语:同上能会话,但言语错乱,定向障碍4言语:同上不规则地说出一些能理解的词,但无意义3言语:同上患者发出声音但不能被理解2言语:同上患者完全不作声1

最高积分15分为正常,最低积分为3分;≤8分为昏迷,≥9分示无昏迷;得分越低,昏迷越深,损伤情况越重。

根据GCS积分和昏迷时间长短可将颅脑损伤分为:

轻度:GCS 13~15分,伤后昏迷时间为20分钟以内。

中度:GCS 9~12分,伤后昏迷时间为20分钟~6小时。

重度:GCS 6~8分,伤后昏迷时间在6小时以上,或在伤后24小时内出现意识恶化并昏迷在6小时以上。

特重度:GCS 3~5分。

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是大脑广泛性缺血性损害而脑干功能仍然保留的结果。

PVS诊断标准:

①认知功能丧失,无意识活动,不能执行指令;

②能自动睁眼或刺激下睁眼;

③有睡眠-觉醒周期;

④可有无目的性眼球跟踪活动;

⑤不能理解和表达语言;

⑥保持自主呼吸和血压;

⑦丘脑下部及脑功能基本保存。

以上7个条件持续1个月以上。

(二)盖尔维斯顿定向力及记忆遗忘检查

GOAT是评定创伤后遗忘(PTA)的客观可靠的方法。

主要通过向患者提问的方式了解患者的连续记忆是否恢复。

盖尔维斯顿定向力及记忆遗忘检查

满分为100分,患者回答错误时按规定扣分,100减去总扣分即为GOAT得分。

75~100分为正常;

66~74分为边缘;

<66分为异常。

一般认为达到75分才可以认为是脱离了PTA。

Galveston 定向遗忘试验(GOAT)检查表

盖尔维斯顿定向力及记忆遗忘检查

根据PTA时间的长短,可将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分为四级:

<1小时——轻度

1~24小时——中度

1~7天——重度

>7天——极重度

二、认知功能评定

(一)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的分级

RLA认知功能分级

颅脑损伤患者恢复过程中的认知与行为变化包括从无反应到有目的反应共分8个等级。该等级评定常常作为制定治疗计划的依据,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Rancho Los Amigos认知功能分级(RLA)

特点认知与行为表现

Ⅰ级没有反

患者处于深昏迷,对任何刺激完全无反应

Ⅱ级一般反

患者对无特定方式的刺激呈现不协调和无目的的反应,出现的刺

激无关

Ⅲ级局部反

患者对特殊刺激起反应,但与刺激不协调,反应直接与刺激的类

型有关,以不协调延迟方式(如闭着眼睛或握着手)执行简单命

Ⅳ级烦躁反

患者处于躁动状态,行为古怪,毫无目的,不能辨认人与物,不

能配合治疗,词语常与环境不相干或不恰当,可以出现虚构症,

无选择性注意,缺乏短期和长期的回忆

Ⅴ级错乱反

患者能对简单命令取得相当一致的反应,但随着命令复杂性增加

或缺乏外在结构,反应呈无目的性、随机性或零碎性;对环境可

表现出总体上的注意,但精力涣散,缺乏特殊注意能力,用词常

常不恰当并且是闲谈,记忆严重障碍常显示出使用对象不当;可

以完成以前常常有结构性的学习任务,如借助帮助可完成自理活

动,在监护下可完成进食,但不能学习新信息

Ⅵ级适当反

患者表现出与目的有关的行为,但要依赖外界的传入与指导,遵

从简单的指令,过去的记忆比现在的记忆更深更详细

(二)认知障碍的成套测验

1.神经行为认知状况测试(NCSE )

2.洛文斯顿作业治疗用认知评定(LOTCA ) 神经行为认知状况测试(NCSE )

又名为COGNISTAT ,是一全面性的标准认知评定,可按患者的认知状况作初步的筛选及评估。可以评估患者的定向、专注、语言(理解、复述和命名)、结构组织、记忆、计算、推理(类似性、判断)等领域。能较敏感地反映患者认知功能的问题所在及认知障碍的程度,而且操作方便,结果可以图示,比较直观。 洛文斯顿作业治疗用认知评定(LOTCA )

最先用于颅脑损伤后患者认知功能的评定,是目前较为优秀的方法。 优点:

效果肯定、项目简化、易操作、需时少, 重视指导评价后的治疗,能与治疗密切结合。 检查内容(4个方面):

①定向检查②知觉检查③视运动组织检查④思维运作检查 (三)注意功能的评定

根据参与器官的不同,可将注意分为听觉注意、视觉注意。 1.视跟踪和辨认测试

(1)视跟踪:让患者看着一光源,将光源向患者左、右、上、下移动,观察患者随之移动的能力,每个方向评1分,正常为4分。 视跟踪和辨认测试

(2)形态辨认:让患者临摹画出一根垂线、一个圆、一个正方形和大写字母 A ,每项评1分,正常为4分。 (3)字母划消测验: 操作方法:给患者一字母列,在每行中有52个英文字母,共6行,测试字母大小应按规格;每行有18个要划消的字母,随机地分散在每行字母中;要求患者尽快地把目标字母划掉。根据速度、划错数和划漏数评分,100秒内划错或划漏超过1个为注意有缺陷。 注意功能的评定 2.数或词的辨认测试

(1)听认字母:治疗师在60秒内以每秒1个的速度念无规则排列的字母,其中有10个为指定的同一字母,让患者每听到此字母时举一下手,举手10次为正常。

(2)重复数字:治疗师以每秒1个的速度给患者念随机排列的数字,从两个开始,每念完一系列让患者重复一次,直到进行到患者不能复述为止。复述不到5个数字为异常。

(3)词辨认:向患者播放一段短文录音,其中有10个为指定的同一词,让患者每听到此词时举一次手,举手10次为正常。 3.声辨认

Ⅶ级 自主反应

患者在医院和家中表现恰当,能主动地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很少有差错,但比较机械,对活动回忆肤浅,能进行新的活动,但速度慢,借助结构能够启动社会或娱乐性活动,判断力仍有障碍 Ⅷ级 有目的反应

患者能够回忆并且整合过去和最近的事件,对环境有认识和反应,能进行新的学习,一旦学习活动展开,不需要监视,但仍未完全恢复到发病前的能力,如抽象思维,对应激的耐受性,对紧急或不寻常情况的判断等

(1)声认识:向患者放一段有嗡嗡声、电话铃声、钟表声和号角声的录音,让他每听到号角声时举一下手,号角声出现5次,举手不到5次为有缺陷。

(2)在杂音背景中辨认词:向患者放一段有喧闹集市背景声的短文,内容和安排类似上述“词辨认”,其中亦有10个指定的词,让患者每听到此词时举一下手,举手不到8次为有缺陷。

(四)记忆功能的评定

1.韦氏记忆量表(WMS)

该量表共分10项分测验,分别测量长时记忆、短时记忆和瞬时记忆。

该量表的特点是对各个方面的记忆功能都予以评定,其结果也有助于鉴别器质性和功能性的记忆障碍。

2.Rivermead 行为记忆测试(RBMT)

是日常记忆能力的测试,包括11个项目,主要检测患者对具体行为的记忆能力,是一简易、可靠和可行的记忆功能评定方法。

可帮助治疗师了解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因记忆功能障碍所带来的影响。

3.临床记忆量表

用于成人(20~90岁)。

包括5个分量表:指向记忆、联想学习、图像自由回忆、无意义图形再认和人像特点联系回忆。

各个分量表都是检查持续数分钟的一次性记忆或学习能力。

可以鉴别不同类型的记忆障碍,并对大脑功能障碍评定提供参考数据。

4.记忆的单项能力评定法

分别评定符号转化、规律记忆、机械记忆、视觉再生等10种记忆功能的评定,并对记忆结果作出综合的评定。

(五)思维的评定

1.从一个系列的图形或数字中找出其变化的规律。

2.将排列的字、词组成一个有意义的句子。

3.比拟填空或给出某些词语的反义词。

4.成语或谚语的解释。

5.假设突发情况下的如何应变,如上班路上遇到塞车,将要迟到该怎么办等。

(六)失认症的评定

失认症:是对事物、人体认识能力的丧失,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及对身体部位认识能力的丧失。

主要有单侧忽略、疾病失认、视觉失认和Gerstmann综合征等。

1.单侧忽略是患者对大脑损伤对侧一半视野内的物体的位置关系不能辨认。

评定方法:①Albert划杠测验;②字母删除试验;③高声朗读测验;④平分直线测验;⑤临摹测验;⑥日常行为观察等。

2.疾病失认是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因而安然自得,对自己不关心,淡漠,反应迟钝。评定主要根据临床表现。

3.视觉失认是患者对所见的物体、颜色、图画不能辨别其名称和作用,但一经触摸或听到声音或嗅到气味,则常能说出。评定主要根据临床表现。

4.Gerstmann综合征包括左右失定向、手指失认、失写和失算四种症状。

(1)左右失定向:检查者叫出左侧或右侧身体某一部位的名称,让患者按要求举起相应部位,或由检查者指患者的一侧肢体,让患者回答是左侧还是右侧,回答不正确即为阳性。(2)手指失认:检查前先让患者弄清各手指的名称, 然后检查者说出不同手指的名称,请患

者伸出相应手指, 回答不正确者为阳性。

(3)失写:让患者写下检查者口述的短句,不能写者为阳性。

(4)失算:让患者心算,从65开始,每次加7,直到100为止,不能算者为阳性。

(七)失用症的评定

失用症:是在运动、感觉、反射均无障碍的情况下,患者不能按命令完成学会的动作。

常见的有结构性失用、运动失用、穿衣失用、意念性失用等。

评定可通过模仿动作、执行口头指令情况进行评定。

(八)严重认知障碍的评定

颅脑损伤后严重认知障碍又称外伤性痴呆,指的是注意、记忆、思维、言语等认知领域出现

严重的障碍,而且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和社会交往。

可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MSE)来进行筛查。

MMSE共有30个项目,主要是检测定向力、计算力、理解力及记忆力等。

三、情绪障碍评定

抑郁——可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

焦虑——可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定

四、行为障碍评定

对于颅脑损伤患者行为障碍的评定,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

颅脑损伤常见的行为障碍

性质表现

正性攻击、冲动、脱抑制、幼稚、反社会性、持续动作

负性丧失自知力、无积极性、自动性、迟缓

症状性抑郁、类妄想狂、强迫观念、循环性情绪(躁狂-抑郁气质)、情绪不稳定、癔症

五、运动功能评定

颅脑损伤所致运动障碍的评定与脑卒中或脑性瘫痪所致运动障碍的评定相似

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基本ADL(BADL)评定

可用Barthel指数,但由于颅脑损伤患者多有认知障碍,故更宜选用含认知项目的评定量表,

如功能独立性评定(FIM)。

工具性ADL(instrumental ADL)

可用社会功能活动问卷(FAQ)。

七、言语功能评定

颅脑损伤患者言语障碍的筛查和评定方法

对构音障碍者可采用河北省人民医院康复中心修改的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方法,主要观

察咳嗽反射、吞咽、流涎、呼吸、唇颌运动等,及发音、拼读字、词的能力,正常语量100

个字/分钟(50个字/分钟为不正常),拼读以汉语拼音为准。

对失语症患者一般按“口语表达——口语理解与阅读理解——书写”的顺序进行评定。

八、颅脑损伤预后评定

颅脑损伤患者预后评定常采用综合评定量表和临床预测

1.综合评定量表

该量表最低分为7分,最高分为36分。7~19分为预后不良;>25分为预后良好;20~24

分为不能判定。

综合评定量表

内容评分内容评分

Ⅰ.GCS评分

Ⅱ.脑干反射

A 额-眼轮匝肌反射

B 垂直性眼反射

C 瞳孔对光反射

D 水平头眼反射

E 眼心反射

Ⅲ.运动姿势

A 正常

B 去皮质强直

C 去大脑强直或弛缓性麻痹

Ⅳ.生命体征

A 呼吸正常

>30次/分钟

病理性呼吸3~15

5

4

3

2

1

2

1

2

1

B 体温正常

38~39℃

>39℃

C 脉搏 60~120次/分钟

>120次/分钟

<60次/分钟

D 血压正常

>20/12kPa

<12kPa

Ⅴ.年龄 0~20岁

21~40岁

41~60岁

>60岁

3

2

1

3

2

1

3

2

1

3

2

1

2.临床预测可以依据症状、体征、电生理检查结果及临床用药情况等方面推测颅脑损伤患

者的预后。

影响颅脑损伤预后的临床因素

影响因素预后较好预后较差

昏迷时间<6小时>30天

PTA<24小时>30天

GCS≥8分≤5分

损伤范围局灶性弥漫性

颅内压正常增高

颅内血肿无有

脑室大小正常扩大

脑水肿无有

颅内感染 无 有 伤后癫痫

无 有 冲撞所致凹陷性骨折 无 有 脑电图 正常 异常 诱发电位 正常 异常 抗癫痫药物的使用 无需使用 需长期使用 影响精神的药物使用

无需使用

需长期使用

九、颅脑损伤预后评定

常采用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 )

格拉斯哥结局量表

第三节 康复治疗 一、基本原则

早期介入全面康复 循序渐进个体化原则持之以恒 二、康复适应证

1.患者病情稳定,患者可以经口摄取足够的营养,或者已建立鼻饲、胃造口、静脉高营养途径。这是能否进行康复治疗的首要条件。

2.有一定的认知功能,可以完成学习活动。

3.有一定的交流能力,可以与治疗师完成交流性活动。个体化原则

4.有主动性康复活动所需要的基本体力,即在辅助下保持坐位的时间不少于1小时,或能够主动参与康复治疗。 三、康复治疗方法

颅脑损伤的康复治疗可分为分三个阶段:急性期康复、、恢复期康复、后遗症期康复。

简 写 特 征 Ⅰ.死亡(death ) D 死 亡

Ⅱ.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on state ) PVS

无意识、无言语、无反应,有心跳呼吸,在睡眠觉醒周期的觉醒阶段偶睁眼,偶有呵欠、吸吮等无意识的动作,从行为判断大脑皮质无功能。特点是无意识,但能存活

Ⅲ.严重残疾(severe disability )

SD

有意识,但由于精神、躯体残疾或由于精神残疾而躯体尚不能自理生活。记忆、注意、思维、

言语均有严重残疾,24小时均需他人照顾。特点:有意识但不能独立 Ⅳ.中度残疾(moderate disability )

MD

仍有记忆、思维、言语障碍和性格障碍,以及轻偏瘫、共济失调等,可勉强地利用交通工具,

在日常生活、家庭中尚能独立,可在庇护性工厂中参加一些工作。特点:残疾,但能独立

Ⅴ.恢复良好(good recovery )

GR

能重新进入正常社交生活,并能恢复工作,但可遗留有各种轻的神经学和病理学的缺陷。

特点:恢复良好,但仍有缺陷

(一)急性期康复

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命体征,即呼吸、心跳、血压稳定,特别是颅内压持续24小时稳定在2.7kPa (20mmHg)以内即可进行康复治疗

1.康复目标

稳定病情,提高觉醒能力,促进创伤后行为障碍的改善,预防并发症,促进功能康复。

2.康复治疗

(1)床上良肢位摆放:对抗痉挛模式、防止挛缩的体位。头的位置不宜过低,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患侧上肢保持肩胛骨向前、肩前伸、肘伸展,下肢保持髋、膝微屈、踝中立位。(2)综合促醒治疗:通过可控制的知觉刺激,帮助患者苏醒、恢复意识。安排适宜的环境,有计划地让患者接受环境发出的刺激。刺激训练之前,应了解患者受伤之前的生活、性格和兴趣爱好,这样可以给予更有意义的刺激。

常用的刺激方法:听觉刺激、视觉刺激、肢体运动觉和皮肤感觉刺激、穴位刺激:刺激过程中可通过患者的面部表情或脉搏、呼吸、睁眼等变化,观察患者对各种刺激的反应。

(3)保持呼吸道通畅 :定时翻身,并用空掌从患者背部肺底部顺序向上拍打至肺尖部,帮助患者排痰,同时帮助患者作体位排痰引流。

(4)被动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先对肢体进行按摩,后进行各关节的被动活动,每个关节做5~10遍/次,3~4次/日。

作髋关节和肘关节活动时,注意手法柔和,活动幅度不宜过大,应小于或等于90°,以免发生骨化性肌炎。

对易于缩短的肌群和软组织进行伸展练习,每天2次。保持关节、软组织和肌肉的柔韧性,防止挛缩或关节畸形。

(5)尽早活动

一旦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醒,应尽早帮助患者进行呼吸训练、肢体主动运动、床上活动和坐位、站位练习,循序渐进。

站立姿势对维持器官良好功能的作用:

①刺激内脏功能如肠蠕动和膀胱排空;

②改善通气;

③如果自动调节正常,由于脑静脉回流增加可降低增高的颅内压;

④改善心理。

(6)物理因子治疗

对弛缓性瘫痪患者,可利用低频脉冲电刺激疗法增强肌张力、兴奋支配肌肉的运动或感觉麻痹的神经,以增强肢体运动功能。

(7)夹板和矫形器的使用

早期阶段主要用于:

①痉挛限制了患者功能活动并造成ADL的依赖;

②存在关节活动受限;

③潜在有发生软组织挛缩的可能。

手和腕关节的夹板常用来在休息的时候维持其功能位和降低肌张力。正确的使用夹板是2小时交替穿戴。

如果运动和训练不能足够使肌肉主动拉长,使用矫形器固定关节于功能位;对肌力较弱者给予助力,使其维持正常运动。

(8)高压氧治疗——基本原理

①提高血氧张力,增加血氧含量;

②增加脑组织、脑脊液的氧含量和储氧量;

③提高血氧弥散和增加有效弥散距离;

④减少脑皮质血流、降低脑耗氧量、增强脑缺血的代偿反应、改善脑缺氧所致的脑功能障碍,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⑤收缩脑血管,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变血脑屏障的通透性;

⑥改善脑电活动,促进觉醒状态。

(9)支持疗法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避免低蛋白血症,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创伤的恢复及神经组织修复和功能重建。

(10)躁动不安的康复处理

躁动不安是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表现出来的一种神经行为综合征,包括认识混乱,极度情感不稳定,运动活动过度,有身体或言语性攻击。

1)排除引起躁动不安的原因:如电解质紊乱、癫痫、脑水肿等;由亚急性感染或骨骼肌损伤所致的不舒服状态药物的影响。

2)环境管理

减少或降低环境中的刺激水平

避免患者自伤或伤害别人

降低患者的认知混乱

允许患者情感宣泄

3)药物应用:选用有助于控制或减轻症状的药物,如卡马西平、普萘洛尔、锂盐等

(二)恢复期康复

经过神经科的积极处理,并进行严密的监护,生命体征稳定1~2周后,可以认为病情已稳定,即可转至康复病房进行恢复期的康复治疗。

1.康复目标

减少患者的定向障碍和言语错乱,提高记忆、注意、思维、组织和学习能力,最大限度地恢复感觉、运动、认知、言语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2.康复治疗

(1)认知障碍的康复治疗

1)注意障碍的康复训练猜测游戏删除作业时间感数目顺序

2)记忆障碍的康复治疗

内部策略:图象法、联想法、故事法、关健词法、PQRST法等

外部策略:记事本、活动日程表、电子记忆辅助具、提示工具

环境适应:简化环境;用标志提醒患者;将物品放在固定的位置。

3)思维障碍的康复训练

报纸信息提取排列顺序物品分类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计算和预算

纸中的各类信息

排列顺序

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4)失认症的康复治疗

①单侧忽略

刺激忽略侧,使患者知道它的存在;促进患者向忽略侧看,使患者认识忽略侧的存在;

重复练习有问题的ADL活动;改变环境使患者注意忽略侧。

②视觉失认

反复看照片,让患者尽量记住与其有关的重要人物姓名,帮助患者找出照片与名字之间的联系。

使用色卡,训练患者命名和辨别颜色。

③Gerstmann综合征

A.左、右失认:

①在选定的一侧手上加以触觉或本体觉刺激,帮助患者分辨;

②在作业活动中应用左、右手时用口头同时强调;

③将衣服、鞋子等的两侧用不同的色带标记。

失认症的康复治疗——Gerstmann综合征

B.手指失认:

给患者手指以触觉刺激,同时呼出该手指的名称,反复在

不同的手指上进行。

失认症的康复治疗——Gerstmann综合征

C.失算:

①提供患者一些数的运算,从单位数的笔算开始,逐渐增加运算难度;

②通过玩扑克牌、掷骰子等活动训练患者的数目知觉,提高心算能力。

D.失写:

辅助患者书写,并告知写出材料的意义,应着重训练健手书写。

4)失用症的康复治疗

①结构性失用

复制作业,如复制几何图形、用积木复制结构、拼图等。

进行实用功能活动训练,如做饭、摆餐具、组装家具、裁剪衣服等。

②运动失用

活动前,先给予肢体本体感觉、触觉、运动觉刺激。

练习中给予暗示、提醒或亲手教,症状改善后逐渐减少提示并加入复杂动作。

③穿衣失用

穿衣前让患者用手感觉衣服的质地、重量等;

在穿衣过程中给予语言和视觉提示;

教会患者根据商标或作标记区分衣服的不同部位。

④意念性失用

故事图片排序练习

采用连环技术进行系列动作训练,如将活动分解为若干步骤练习,逐步串连起来完成一整套系列动作。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口头、视觉或触觉进行提示。

应用简化动作或减少步骤的代偿方法,如使用松紧腰带裤、松紧口鞋、弹力鞋带等

(2)行为障碍的康复治疗

1)创造适当的环境

2)必要的药物

3)行为治疗:采用奖励-强化法和处罚-消除法

四、后遗症期康复

经过临床处理和正规的急性期、恢复期康复治疗后,各种功能已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大多数可回到社区或家庭,但部分患者仍遗留有程度不等的功能障碍,需要进入后遗症期康复。

1.康复目标

使患者学会应付功能不全状况,学会用新的方法代偿功能不全,增强患者在各种环境中的独立和适应能力,促进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2.康复治疗

(1)加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强化患者自我照料生活的能力

(2)矫形器和辅助器具的应用

(3)继续维持或强化认知、言语等障碍的功能训练

(4)职业训练

(5)其他:物理因子治疗、传统治疗、高压氧治疗

护理个案之重症颅脑外伤

重症颅脑外伤 绍兴文理学院朱丹丹2010年9月28日 一.简要病史 患者宋某,男性,26岁,“车祸致昏迷3h”。患者2010年8月24日晚6点骑摩托车与汽车相撞,当即昏迷不醒,呼之不应,无呕吐,无大小便失禁,无肢体抽搐。由120送至本院,急查头部及胸颈腰部CT:“室积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额顶部头皮血肿,胸8椎体可疑变扁”,为求进一步治疗收治入院。8月25日上午11点行有锁骨下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气管插管,予丙泊酚镇静治疗。8月27日上午11点气管切开,呼吸机予simv模式辅助通气。8月30日经神经内科会诊呈去大脑强直状态,予力奥来素治疗。9月9日上午10点行picc穿刺置管术。9月11日行高压氧治疗。现患者昏迷,双侧瞳孔右侧0.3cm,左侧0.5cm,光反射迟钝,四肢肌张力较前减低,吸痰或刺激肢体后仍有四肢肌阵挛,尿量可,出入量基本平衡,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腹部平软,无肌紧张,无下肢水肿。患者系普通职工,初中文化程度,杭州本地人,费用医保,家庭经济情况好,社会支持系统好,家属对治疗护理能理解和配合。既往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无家族性遗传疾病史。 二.体格检查 患者昏迷,双侧瞳孔右侧0.3cm,左侧0.5cm,光反射迟钝,四肢肌张力增高,呈去大脑强直状态,肺部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心音响亮,腹部平软,无肌紧张,无下肢水肿。 三.辅助检查 1.头颅CT:脑室积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额顶部皮肤血肿 2.颈胸腰椎X线:胸8椎体可疑变扁 3.胸腹 B超:未见异常 4.血常规:WBC 7.8×10^9/L GR69.2% RBC 4.06×10^12/L HGB 116.0g/L PLT 3.35× 10^9/L 5.血气:PH 7.437 PO2 107mmHg PCO2 39.8mmHg SO2 98.6% 6.急性炎性蛋白:CRP2 54.7mg/L 7.痰细菌+真菌培养药敏:正常菌群,未培养出真菌,未培养出致病嗜血杆菌 四.按Marjory Gordon 健康型态评估 1.健康感知—健康管理型态患者平素体质好,有医保,对健康重视程度不够,有烟 酒等不良嗜好,吸烟史8年,患者家属对疾病缺乏了解。 2.营养—代谢型态身高170cm. 体重:卧床,面色黄白,生化示总蛋白35.88g/L , 血红蛋白118g/L。平时饮食有规律,无特殊嗜好,无消化系统疾病,目前置鼻胃管,予以百普力流质饮食。 3.排泄型态患者大小便失禁,置导尿管,肛管各一根,尿常规正常,大小便量基本 与入量持平。 4.活动—运动型态平日喜好赛车等激烈运动,入院后,长期绝对卧床,每隔两小时 翻身一次

重症颅脑损伤

重症颅脑损伤肺部感染的联合用药效果及 其影响因素分析 颅脑损伤多由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所造成,近年来的发病率不断升高。颅脑损伤会造成神经系统受到创伤,同时呼吸中枢的损伤,呼吸系统功能也会同时受到影响,呼吸的低位中枢或者支配呼吸肌的脊髓受到破坏,增加肺部感染发生的危险[1]。因此,在临床上采取有效早期干预方式,控制和改善呼吸功能,对于颅脑损伤的恢复也具有积极的意义。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致残率与死亡率极高,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直接影响着其死亡率,而导致死亡的主要诱因就是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对于患者的影响极大[2]。本研究对同期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伴肺部感染的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如下研究。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重度颅脑损伤伴肺部感染患者1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观察组男性37例,女性29例,年龄41-69岁;对照组男性39例,女性27例,年龄44-71岁。排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颅脑损伤前存在呼吸道感染和肺部感染者、严重慢性脏器功能不全者、使用过麻醉剂、镇静剂等中枢抑制剂者。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治疗方法:入院后,两组患者采取相应治疗,对照组用头孢米诺钠进行静滴,观察组前期用头孢米诺钠进行静滴,后面改用头孢唑肟钠静滴。(1)对照组使用头孢米诺钠2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静滴,3天后改为1g,观察一周后效果如何。(2)观察组先用头孢米诺钠2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静滴,3天后改用头孢唑肟钠2g加入0.9%的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进行静滴,观察一周后效果如何。 3.判定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检查:血、尿常规,X线胸片,肝肾功能等方面检查,观察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效果。

颅脑外伤病人的护理

颅脑外伤病人的护理 颅脑外伤是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所造成的损伤。 重度颅脑损伤指﹙广泛颅骨骨折,广泛脑挫裂伤及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①昏迷时间在6小时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出现再昏迷②有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③体温、呼吸、脉博、血压有明显改变。或GCS评分为3~8分者。 临床表现 ①意识障碍 ②头痛、呕吐 ③眼部征象:包括瞳孔、眼球运动、眼底的改变 ④椎体束征 ⑤生命体征的改变 ⑥脑疝 瞳孔的观察 正常瞳孔的直径2.5~4mm,对光反应灵敏,等大等圆。 观察瞳孔可分为直接光反应和间接光反应 直接光反应:正常的现象是光照的瞳孔收缩 间接光反应:光照时另一侧瞳孔也同时缩小 肢体活动情况 肌力分级法如下: 0级:无肌收缩,为完全性瘫痪 1级:有轻度肌肉收缩,但不产生关节运动 2级:肢体能在床面上平行移动,但不能产生运动 2- :不抗引力时只有运动的起始动作 2+ :抗引力时只有运动的起始动作 3级:能对抗地心引力做主动关节活动,但不能对抗 阻力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吸收力,能抬离床面 3- :抗引力时有部分运动幅度 3+ :抗引力抗最小阻力时有完全运动幅度 4级:能抗阻力动作,但较正常差 5级:肌力正常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临床常用GCS对伤者的睁眼、言语、运动三方面所得总分表示意识障碍程度。 最高分为15分,表示意识清楚;12~14分为轻度;9~11分为中度;8分以下为昏迷;最低3分。分数越低则意识障碍越重。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表 睁眼反应言语反应运动反应 自动睁眼4 回答正确5 遵命动作6 呼唤睁眼3 回答错误4 定痛动作5 刺激睁眼2 吐词不清3 肢体回缩4 无反应 1 有音无语2 异常屈曲3 不能反映1 异常伸直2 无动作1

颅脑外伤患者的麻醉管理指南(201X)

颅脑外伤患者的麻醉管理指南(2014)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王天龙王国林(负责人)王保国王海云石学银许幸李恩有陈绍辉孟令梅徐世元郭曲练黄立宁黄焕森梁伟发(执笔人)韩如泉 目录 颅脑外伤定义和分类 颅脑外伤的病理生理 颅脑外伤的麻醉管理 总结 颅脑外伤,又称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约占全身创伤的20%,其致残率和死亡率在各种类型的创伤中位居首位。随着高速交通工具的应用、建筑事业的发展,以及各种运动损伤的增加,当今社会颅脑外伤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从急诊抢救室、手术室、神经放射介入治疗室、到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麻醉医生参与了颅脑外伤患者管理的各个环节。本指南旨在指导麻醉医生对颅脑外伤患者做出快速正确的评估,采取及时有效的围手术期管理,避免继发性神经损伤

的发生,以改善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本指南不具备强制性,亦不作为医学责任认定和判断的依据。 一、颅脑外伤定义和分类 1、定义指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造成的损伤。 2、分类 (1)原发性颅脑外伤:指机械撞击和加速减速挤压作用于颅骨和脑组织立即造成的局灶性或弥散性损伤,主要有:脑震荡、弥漫性轴索损伤、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损伤及下丘脑损伤。 (2)继发性颅脑外伤:通常在原发性颅脑创作后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后发生的神经组织的进一步操作。继发性损伤包括:①全身情况: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或低血压;②形成硬膜外、硬膜下、脑内血肿或血肿增大;③持续的颅内高压症状。脑缺血和缺氧是导致和加重继发性脑损伤的主要原因。 二、颅脑外伤的病理生理 1、中枢系统①在原发性脑创伤的局灶性区域,脑血流(CBF)和脑代谢率(CMRO2)降低。随着颅内压(ICP)升高,颅内更多的组织出现低灌注和低代谢。②当ICP持续升高时,CBF的自主调节能力被削弱;同时合并的低血压将进一步加重脑组织缺血。③血脑屏障破坏导致的血

重症颅脑外伤病人的一站式急救护理

重症颅脑外伤病人的一站式急救护理 发表时间:2016-11-30T14:10:00.630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22期作者:张警华 [导读] 探索分析对重症颅脑外伤病人应用一站式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 (四川省江油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四川江油 621700) 【摘要】目的:探索分析对重症颅脑外伤病人应用一站式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89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一站式急救护理,对比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救护总有效率为95.6%(43/45),对照组为79.5%(35/44),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重症颅脑外伤病人进行一站式急救护理能有效的提高患者救护有效率,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重症颅脑外伤;一站式急救护理;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2-0140-02 近年来,我国重症颅脑外伤发生率逐渐上升,这与我国的现代工业和交通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1]。重症颅脑外伤具有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等临床特点,为了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就需要向患者提供有效的、及时的急救护理。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89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索分析对重症颅脑外伤病人应用一站式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89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致伤原因主要包括工业事故、交通事故、高处坠落伤、锐气伤等,损伤类型主要为脑血肿、硬膜外、下血肿、外伤性蛛网膜吸血出血、脑挫裂伤等。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4例)。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22岁~68岁,平均年龄(38.5±5.8)岁;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18例,年龄20岁~70岁,平均年龄(39.0±6.0)岁。研究利用统计学方法对2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数据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模式,即患者入院后,进行各项检查,观察患者病情,并予以对症处理和护理[2]。对察组患者进行一站式急救护理,主要包括:第一、现场急救护理:包括伤情评估和简单的对症处理、为院内急救护理做准备。第二、院内急救护理:包括急诊救治配合、住院期间综合护理。 1.3 观察和评定指标 观察两组急救护理效果。依据患者症状体征等将临床效果分为显效(神经功能损伤显著改善、神志恢复、症状消失)、有效(神经功能损伤有所改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所有、无效(急救护理后未见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汇总数据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救护总有效率为95.6%(43/45),对照组为79.5%(35/44),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如表所示。 3.讨论 重症颅脑外伤是外科常见病症,致伤原因主要包括工业事故、交通事故等[3]。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常会继发颅内血肿、蛛网膜下腔血肿,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4]。为了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常规的急救模式的整个救治集中于院内急救,现场和治疗后的护理措施较为单薄,导致急救现场、院内配合度不高。因此,本次研究对常规急救模式进行改善,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一站式急救护理。一站式急救护理就是在患者在急救现场到治愈出院整个治疗过程中,通过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及时的治疗,并向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护理服务。其关键在于:①医护人员跟随救护车到达现场时,及时对患者的伤情进行评估,对其中致命伤急性紧急处理,并对患者进行呼吸道护理以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同时进行降颅内压、止血等,此外,护士需要依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对症处理,例如安置尿管、骨折固定。针对危重症患者需要进行简单的现场急救,例如心肺复苏等。②医护人员将现场搜集的资料通过电话方式告知急诊科医师,从而让院内医护人员提前做好手术室、病房以及相关检查的准备,有效的发挥“绿色通道”的作用,为患者院内救治节省宝贵的时间。③急诊救治配合急诊医师在患者入院第一时间内依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与急救现场提供的基础资料制定合理的急救方案,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药物治疗或手术指征、手术方式、手术时机,确保患者手术能在伤后1h之内进行。此时需要由护士进行有效的配合,包括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电监护、维持气道畅通、吸氧处理等。④对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生理、饮食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护理,同时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各种伤后并发症。 一站式急救护理能够有效的将医院内的医疗资源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绿色通道”的强大作用,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5]。在此基础上,综合现场搜集的资料与患者症状、体征、检查结果等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通过有效的手术治疗和规范的术后护理,提高患者的急救护理效率。根据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救护总有效率高达95.6%,对照组为79.5%,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证实了应

重症脑外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干预

重症脑外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干预【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脑外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干预的具体措施。方法对46例重症脑外伤患者严格按护理计划给予呼吸道护理干预,严密观察病情,特殊翻身拍背、吸痰,充分的湿化气道、稀释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气管切开患者,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严格消毒隔离预防感染,尽早科学合理运用鼻饲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病情稳定后及时拔除气管套管。结果 46例患者中,经治疗及护理好转38例,6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通过呼吸道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控制肺部感染,改善呼吸功能,降低病死率及感染率。 【关键词】脑外伤呼吸道护理干预 重症脑外伤患者长期处于昏迷状态,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容易误吸或坠积于肺部,造成呼吸道梗塞、肺部感染,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因此加强对重症脑外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干预尤为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7月~2007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6例重症脑外伤患者,其中男37例,女9例,平均年龄37岁,GCS 3~5分者20例,GCS 5~8分者26例,手术治疗31例,气管切开15例。 1.2 方法 46例患者均在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治疗,严格按护理计划进行呼吸道护理干预。 2 护理干预 2.1 病情观察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密切观察生命体

征变化及呼吸道有无阻塞,注意呼吸频率、节律、深度的变化,判断有无呼吸困难及咳嗽反射等,监测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气。 2.2 病室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清洁、流通,室温在18 ℃~22 ℃为宜,相对湿度50%~60%,定期空气消毒,台面及地面均用84消毒液擦拭每日2~3次,严格探视制度,减少人员流动,有呼吸道感染者禁止探视。 2.3 卧位昏迷患者宜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利分泌物排出,防止误吸,抬高床头15°~30°,有活动性义齿时应取下,防止脱出阻塞呼吸道,舌后坠影响呼吸者,可采取侧卧位并托起下颌,必要时放置口咽通气管。 2.4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吸痰是解除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应及时彻底消除口腔及呼吸道的分泌物、呕吐物、凝血块等。同时加强口腔护理,正确的口腔护理是减少和防止细菌向下移行而引起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对昏迷和不能进食的患者每天要做3~4次。定时给予翻身拍背,一般1~2 h 一次,每次1~2 min,这样可使肺及支气管内积存的痰液松动,有利于痰液排出,防止坠积性肺炎发生。对于张口呼吸的患者,口唇可覆盖两层无菌湿纱布,起到湿化、过滤空气的作用,减少空气中尘埃的吸入。对留置胃管进行鼻饲的患者,鼻饲后短时间内不予翻身拍背,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至气管,误入气道,鼻饲饮食最好在翻身拍背后进行。 2.5 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重症脑外伤患者常出现较长时

重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与观察荆友斌

重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与观察荆友斌 发表时间:2016-03-11T16:22:22.53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4期作者:荆友斌闫忠诚官晓斐[导读] 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在所有创伤中,颅脑损伤在临床上比重较大,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且患者患病后病情发展较快,临床死亡率也较高,占总患者半数以上。 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 266700 在所有创伤中,颅脑损伤在临床上比重较大,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且患者患病后病情发展较快,临床死亡率也较高,占总患者半数以上。然而,重型颅脑损伤又大约占颅脑伤的 20%。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临床上我国颅脑外伤患者的发病率已经超过了 100/10 万人口(重型颅脑损伤占13.0%~21.0%)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临床上的治疗方法有很多,患者从受伤到送到医院这段时间属于黄金时间,这段时间越长患者的死亡率也就越高,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也就越大。为了探讨重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并观察患者的治疗后的症状。对我院治疗的 37 例重型脑外伤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接收治疗的 37 例重型脑外伤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实验中,有 20 例男性患者,17 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在 19-70 岁,患者平均年龄为 49.4±1.3 岁。患者中有 11 例患者为交通事故,7 例患者施工损伤,13 例患者钝器击伤,6 例患者高空跌落,患者入院后 CT 显示所有患者均有脑水肿及弥散性脑损伤,表现出各种神经症状,且均有昏迷史。两组患者年龄、入院时间等资料经分析指标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部分患者出现呼吸阻塞,呼吸困难等症状,此时,要切开患者呼吸道,清除开颅血肿等有;部分患者入院后,要做好止血准备;对于休克患者要进行抗休克治疗,保障患者呼吸通畅和静脉通路的稳定的血液循环,对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立即进行开颅手术以清除颅内肿块和减。患者在入院后,要进行 CT 扫描,然后对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立即进行开颅手术以清除颅内肿块和减压。 对于有些血压稳定的患者我们要进行脱水降颅压,用 20%甘露醇120mL 快速静滴,对合并肝脾破裂并有生命危险的患者,要先进行剖腹探查和止血或同时进行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并且要进行标准的大骨瓣减压术,对颅脑损伤较重出现瞳孔放大并伴有血肿的患者要首先进行锥颅放血,为患者的救治创造条件,对有些四肢骨折且暂时没有生命危险的患者,在病情稳定后进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在手术后都要进行重症监护,并要观察控制患者的血糖和水;电解质平衡同时进行血氧分压的观测,给予患者抗炎,营养脑细胞,能量支持等来预防脑外伤。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实验中,医护人员对患者检查过程中搜集和记录的数据利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然后医护人员再对这些数据采用t方法进行检验,实验结果采用 2表示。 2、结果 实验中,患者治疗前 Fugl-Meyer 评分为(13.21±1.47)、MMSE 为(9.34±6.12)、FM 为(15.09±2.03),治疗后这些评分均明显提高,Fugl-Meyer评分为(49.32±3.35)、MMSE为(15.32±8.11)、FM 为(47.88±6.42)。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 94.59%。 3、讨论 颅脑外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目前,我国颅脑外伤的发病率呈持续增高趋势,其发病率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超过100/10 万人口)。患者脑外伤后,由于血脑屏障破坏,导致颅骨骨折、脑损伤、脑干损伤,而且还会引起伤道感染,颅内压升高,脑水肿等,这种疾病死亡率极高。常见的颅脑外伤手术有:颅骨骨折手术;开颅手术;开颅修补手术等,传统的方法虽然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但是患者治疗后会引发其他并发症,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 此外,患者患病后还会牵连到其他器官、系统损伤,且患者患病后病情十分复杂,病情变化较快,临床死亡率较高(死亡原因较多,如:脑挫伤、脑干损伤,原发性脑干损伤以及严重的并发症等),这与患者受伤后是否及时送往医院、救治方案等关系密切。相关研究结果显示: 患者受伤后第一时间(一般 4 小时内)送往医院进行救治病死率会得到明显下降。因此,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医护人员在接到病人后要尽快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救治,因为患者受伤后 1h 是临床上救治的的黄金时间,让关系到患者对医院的满意效果更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实验中,37 例患者中有 1 例患者由于送往医院时间较长死亡,其余患者通过我院规范和成熟的救治,都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 94.59%。 对于合并多伤患者,医护人员应该优先处理最先危机生命患者者如:张力性气胸、肝脾等患者。对于合并有血气胸患者,医护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手术;对于合并肝脾破裂患者,医护人员应该立即对患者进行剖腹探查,并做好止血等措施,待查明病因后进行去骨瓣减压手术;对于四肢骨折患者,入院后,可以对患者进行一些常规治疗,如:抗炎、脱水、冬眠压低温、营养脑细胞、能量支持等,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再进行手术。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医护人员在对其进行抢时应该尽早采取有效措施,抢救过程中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并建立有效的循环通道,从而改善患者缺血缺氧;患者手术后,医护人员还要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工作,必要时可以给患者使用抗生素,提高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预后。 参考文献: [1]刘兵,张建宇,王志涛,等.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7,23(7):496-498. [2]陈亚东,王丰.吴挺前 212 例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热点及救助分[J].浙江创伤外科,2009,14(2):151-152. [3]袁均跃.95 例重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与观察[J].中外医疗,2011,30(35):40-42.

脑外伤病人的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意识、生命体征等变化,观察有无脑疝的先兆症状,如有异常及时配合医生给予处理。 2.绝对卧床休息,头部抬高15~30度,头部放置冰枕,以增加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保持病人情绪稳定。(要有效置冰枕) 3.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中心吸氧,头偏向一侧,如有呕吐物及分泌物应及时清除,并记录颜色、量及性质,且注意无菌操作。 4.避免诱发颅内压升高的因素:进食速度不宜太快,以防呛咳,避免过度用力排便,打喷嚏及咳嗽。 5.根据病情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及速度(30~40d/min)给予抑制脑水肿的药物,并认真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防止管道堵塞、脱落及扭曲,保持静脉输液通畅在位。 6.做好尿道口护理,给予会阴擦洗及膀胱冲洗每日2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更换导尿管,并认真观察尿液的颜色、量及性质,防止导尿管堵塞、受压。 7.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过度用力排便,给予每日腹部按摩2次,每次30分钟,必要时给予软化大便的药物。 8.给予每2小时翻身排背一次,促进患者排痰,并指导患者做深呼吸运动,使用气垫床,受压部位给予减压处理,预防褥疮形成,做好基础护理。 9.做好口腔护理,给予每日口腔护理2次,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并认真观察口腔内的情况。 10、饮食应给予适温的优质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进食过硬、粗糙的食物,并观察消化情况。 11、应患者较烦躁,实施各项护理操作时应注意安全。必要时可给予约束带约束在床及镇静剂使用。 12、给予床栏使用,防止意外摔伤。 13、心理护理: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有关方面的知识,使患者及家属对康复抱有信心,减轻焦虑感。 ÷

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病人呼吸道内分泌物不能排除有关。 2、有口腔黏膜改变的危险:与病人无自主活动能力及营养失调有关。 3、尿路感染:与长期导尿有关。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局部受压过久有关。 5、有便秘的危险:与长期卧床,肠蠕动减慢和饮食结构改变有关。 6、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量不足,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需要量 增加有关。 7、活动无耐力:与长期卧床,身体虚弱有关。 8、恐惧焦虑:与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9、知识缺乏:与缺乏信息来源有关。 10、潜在并发症:脑疝、坠积性肺炎、静脉炎、电解质紊乱、应激性消化道溃疡。

特重型颅脑外伤紧急手术的意义

特重型颅脑外伤紧急手术的意义 发表时间:2014-08-25T10:53:20.2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0期供稿作者:刘朝元冉光银 [导读] 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立即实施气管切开或者气管插管以及低温治疗,如有必要可应用呼吸机来对呼吸进行辅助。刘朝元冉光银 (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 409000) 【摘要】目的研究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实施紧急手术的治疗方法以及救治经验。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诊治的84例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对所选的84例进行手术的患者进行分析,52例存活,占61.9%;其中20例恢复良好,占23.8%,16例中度残疾,占19.0%,16例为重度残疾,占38.2%,死亡的患者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是严重多出脑挫裂伤、巨大颅内血肿、受伤后至手术时间长及弥漫性脑肿胀。结论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入院后应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术,依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开颅手术治疗,清除血肿及标准大骨瓣减压,能够明显提升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预后。 【关键词】特重型颅脑外伤紧急手术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0-0203-02 特重型颅脑损伤是指因暴力导致头颅损伤。具体包括头部软组织损伤、脑外伤以及颅骨骨折,其中最严重的是脑损伤,应尤其对其注意观察。患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工伤、意外交通事故以及火器等操作[1]。在神经外科的疾病中,颅脑损伤是最常见的一类,患者死亡的几率很高,主要是由于严重脑挫裂伤引起脑疝,引起脑干损伤进而引起中枢衰竭导致死亡,在正确的时间实施开颅手术以及正确的手术方式是手术治疗的关键,及时的止血、血肿减压以及避免颅内压进一步升高是对颅内出血治疗的关键[2]。因而,对特重型颅脑外伤应尽快开颅清除血肿以及降低颅内压。我院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诊治的84例特重型颅脑外伤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我院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诊治的84例特重型颅脑外伤的患者,其中50例为男性,34例为女性;年龄在26—54岁之间,平均为(36.4±4.8)岁;致伤原因:38例为交通意外,30例为高空坠落伤,16例为打击伤;从受伤到入院治疗的时间在0.5—8个小时之间;受伤部位:42例在颞部,24例在颞顶部,8例在额颞顶部,6例在枕部,其中36例患者同时存在颅底骨折。 1.2临床表现临床对本文所选的84例患者进行查体,15项GCS评分中,22例为3分,36例为4分,26例为5分。34例患者双侧瞳孔散大时间未超过3h,50例双侧瞳孔散大时间超过3小时。58例伴有意识障碍,28例存在呼吸异常或者暂停,各项生命体征不稳定,30例患者的收缩压超过165mmHg或者舒张压超过90mmHg。CT检查表明54例患者脑中线移位未超过10mm,26例脑中线移位在10~15mm之间,4例移位甚至超过15mm。术前诊断:通过颅脑CT扫描以及神经系统检查发现10例患者为单纯硬膜外血肿,50例伴弥漫性脑肿胀,24例存在脑挫伤同时存在颅内血肿。 1.3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立即实施气管切开或者气管插管以及低温治疗,如有必要可应用呼吸机来对呼吸进行辅助。对于血压不稳定同时伴有颅内压明显升高的患者应静脉滴注20%甘露醇,用量为每千克体重1g。进行MRI或者CT检查,同时进行血常规、血型以及抽血配血等准备,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结果对病情进行诊断,制定适合的手术方法以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术中对患者额生命体征密切监测,注意输血及补液治疗[3]。术后实施重症监护,头部用冰帽覆盖,对各项生命体征进行检测,同时有效控制电解质、血糖以及血气水平,并给予抗炎、脱水、内源性脑保护因子、激素、预防并发症以及营养治疗等等。 1.4疗效判定运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法)对疗效进行判定:5分为恢复良好,4分为中度残疾,3分为重度残疾,2分为持续性植物生存,1分为死亡。 2 结果 通过对所选的84例进行手术的患者进行分析,52例存活,占61.9%;其中20例恢复良好,占23.8%,16例中度残疾,占19.0%,16例为重度残疾,占38.2%,死亡的患者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是脑挫裂伤般颅内血肿及弥漫性脑肿胀。 3 讨论 近些年,特重型颅脑外伤的患者数量越来越多,而且死亡率始终很高,约为60%。随着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颅脑手术的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和完善,患者的预后及存活率均有所提升。本文作者通过自身的工作经验总结如下:(1)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应争取每一份每一秒的时间,入院后立即送入抢救室,同时尽快完成各项必要的检查,当确定存在手术指证时,立即制定手术计划,实施开颅手术。本文所选的患者中,死亡的32例患者受伤到进入手术室的时间明显比存活的患者长,这与国内的相关报道基本一致。(2)确认手术指证后,应立即为患者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和呼吸通道,如有必要可运用呼吸机对呼吸进行辅助。对于休克的患者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对其输血和补液,并给与抢救的常规药品。(3)对患者的病情密切观察。随时观察患者的瞳孔变化以及有无意识改变,综合各项指标对患者的病情程度进行判断。本文所选的死亡患者中,18例患者的双侧瞳孔散大时间超过3h。(4)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救治的关键是合理、及时的实施手术。本文所选的患者均及时开颅行血肿清除术、脑挫裂伤清创术、大骨瓣减压术,术后患者的存活率可达到61.9%,而且术后者恢复较好的达到23.8%。 (5)降低颅内压最有效的方法为应用脱水剂,而且也是将手术风险降低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术中多选择甘露醇进行降压,浓度为20%,甘露醇不但能够有效发挥利尿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将颅内压有效的降低,但是需要尽快的输注血液,促进血液循环。综上所述,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入院后应立即进行者气管插管术,依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开颅手术治疗,清除血肿同时标准大骨瓣减压,能够明显提升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预后及存活率。 参考文献 [1]林友城,严国凤,胡慧华等.双侧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顺序硬脑膜剪开术治疗脑挫裂伤伴脑疝10例[J].福建医药杂志.2009,24(05):742-743 [2]魏磊,王恒,王克强,郭建松.急性重型颅脑损伤75例临床救治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1,31(S1):485-486 [3]林云东,黄斌,邓人富,李孝生.72例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40(05):613-614

《颅脑损伤治疗指南》

在基层医院,颅脑损伤病人较为常见。如何快速判断病情,正确处理病人,是基层医生急需掌握的。日前,美国脑外伤基金会和神经外科医师协会共同组织编写了《颅脑损伤治疗指南》。本版邀请有关专家将其中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内容进行了编译,并予以解读。 急性硬膜外血肿的外科治疗 手术适应证:不管病人的gcs评分,只要急性硬膜外血肿量超过30cm3,应该行血肿清除手术。 血肿量少于30cm3,血肿薄于15mm,以及中线移位小于5mm的病人,同时gcs评分高于8分,没有局灶性功能缺失,可以在ct系列扫描和在神经外科中心严密观察下,非手术治疗。 手术时间:建议急性硬膜外血肿的病人出现昏迷(gcs评分<9),瞳孔不等大应该尽早行血肿清除术。 手术方法:没有充分数据支持哪一种手术方法。然而,开颅手术能更彻底地清除血肿。 解读: 硬膜外血肿是临床上常见病和多发病,治疗效果良好。 硬膜外血肿的治疗与血肿的部位也有一定的关系。位于颞部的血肿,手术可能就积极一些;而位于额部血肿,手术可能就保守一些。

额部血肿如果没有达到开颅手术的标准,能否应用穿刺引流的技术,加快血肿的吸收? 开颅手术一般选择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后,硬膜彻底止血,必要时应用止血纱布,或悬吊硬膜于骨瓣上,再将骨瓣还纳。 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外科治疗 手术适应证:不管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人的gcs评分,只要ct扫描显示血肿超过10mm厚,或中线移位超过5mm,应该手术清除血肿。 所有处于昏迷状态(gcs评分小于9)的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人,应该进行颅内压监护。 昏迷的(gcs评分小于9),血肿厚度薄于10mm的或中线移位小于5mm的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人,如果入院时比受伤时的gcs评分下降2分或更低,和/或瞳孔不对称或固定以及散大和/或icp超过20mmhg,应该手术清除血肿。 手术时机:具有手术适应证的急性硬膜下血肿的病人,外科血肿清除术应该尽早进行。 手术方法:如果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昏迷病人(gcs<9)具有手术指征,应该采用去骨瓣减压加硬膜成形或不去骨瓣减压的开颅手术。 解读: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支持(完整版)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支持 重型颅脑损伤后存在明显的代谢变化,如高能量代谢、高分解代谢、高血糖、低蛋白血症等,但是直至几年前神经外科重危病人的营养支持才被纳入治疗方案。此后一些研究报道认为,足够的营养支持和恰当的代谢干预能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1]。为此,在充分评估病人的代谢状况之后,应重视改善脑组织及脑外器官组织的氧供,加强营养支持和实施代谢调理,以早期补充热量和蛋白质及减少负氮平衡,有助于改变代谢反应、改善预后和降低感染发生率。营养支持途径有胃肠外营养(PN)和胃肠内营养(EN)两种方法。 1营养状况的判定 评价机体的营养状况是提供有效营养支持的基础,可以通过病和膳食状况、临床检查、人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查4个基本途径进行,主要的评价指标有:1、体重;2、三头肌皮肤皱褶(TSF)厚度;3、上臂中部肌肉厚度;4、肌肝身高指数;5、血浆蛋白测定如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6 氮平衡。 2胃肠外营养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应采用胃肠外营养,以免发生返流误吸、呼吸道窒息和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胃肠道功能障碍或有消化道出血、感染的患者也应采用胃肠外营养。 2.1 PN可通过中心静脉和周围静脉两种途径给予。中心静脉为首选途径,可通过颈外静脉、头静脉、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插管实施,以后两种为常用。对于某些病人,周围静脉营养支持也是适宜的,因其操作简单、危险性小,其适应症为:1、静脉营养支持时间不超过2周;2、中心静脉插管难以实施。以下情况不宜采用周围静脉:长期静脉营养,热卡和蛋白质需求大于周围静脉支持的安全极限,对液体摄入有限制者。周围静脉插管尽可能采用手臂静脉。 2.2 营养需求 每天补充的能量应在头3天内按146.4kJ/(kg·d),继之以121.336kJ/(kg·d),持续至少3周。要纠正负氮平衡,应按0.2~0.3 (kg·d)的水平补给氮。最佳氮源为L-氨基酸,必需氨基酸(EAA)和非必需氨基酸(NEAA)之比约为1:2。应激状态下可选用支链氨基酸,可以减少蛋白分解,增加氮储留,促进蛋

脑外伤的护理要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13517281.html, 脑外伤的护理要点 作者:包小琴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10期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0-0011-01 发生在头颅部分的外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大部分患者都是因为跌坠或是撞击而产生的外伤。一般发生在灾难,战争或交通事故中。头脑外伤是一种较为严重的伤害,一般可以分成软组织损伤,颅骨损伤以及农奴那损失损伤三类,这三类损伤经常合并发生。开放性的颅脑外伤,一般是指脑部通过伤口和外界相通的一种伤害。脑部损伤因为脑组织的特殊性,很容易导致患者死亡。所以对于颅脑外伤的治疗和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1 脑外伤的病因以及相关疾病 1.1 钝器伤 一般患有此类病症的伤者是由于棍棒,专锤,斧背等钝物击伤的,这类损伤会使得头皮挫裂,并且傷口的创伤面不整齐,颅骨会有粉碎性骨折的凹陷,而硬脑膜一般情况下容易被骨折片刺伤,脑组织挫伤的面积较广,有可能会有颅内血肿和脑对冲伤的现象发生,一般同时会出现异物,毛发等污染,很容易使患者发生感染。 1.2 锐器伤 一般经常出现的导致伤害的东西,有刀,斧和匕首等,这一种损伤会导致头皮创面较为整齐,而颅骨是有一个槽型的裂口或是凹陷,硬脑膜和脑组织也会出现裂口以及出血的现象。这类伤害出现对冲性脑损伤的情况较少,一般情况下,锐器伤的污染较轻,颅内很少出现异物,不容易被感染。 1.3 坠伤和跌伤 因为运动速度较快,而使头颅撞在了棱角和凸起的物体上,导致头皮出现裂口的伤害。一般情况下还会发生颅骨骨折和脑挫裂伤的现象,这种伤害中同时出现对冲性脑损伤的比较多,而且也很容易使患者出现颅内出血和感染的症状。 和颅脑外伤相关的病症有软组织损伤,颅骨损伤以及颅内组织损伤等。颅内感染一般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颅内感染的处理是极其重要的,不仅使患者医疗费用增加,而且容易使患者神经受到损伤。

急性颅脑损伤诊疗指南

急性颅脑损伤诊疗指南 颅脑损伤 是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的损伤,可分为颅和脑两部分损伤,颅部包括头皮、颅骨,脑部是泛指颅腔内容物而言,即脑组织、脑血管及脑脊液。颅脑损伤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主要取决于两个基本条件,即致伤的因素和损伤的性质。前者系指机械性致伤因素,如暴力作用方式、力的大小、速度、方向及次数等;后者则为各不同组织和结构在接受暴力之后,所造成的病理损伤及病理生理变化,故致伤因素不同,所致损伤的程度和性质也各异。由于致伤物体的物理性质不一致、头部受力的强度和部位不固定、颅脑各部组织的结构与密度不相同,因此,所造成的头皮、颅骨和脑损伤的情况亦有所差异。颅部与脑部的损伤可以同时并存,也可以各自单独发生。由于颅脑解剖生理的影响,头部受伤后所引起的病理过程也有其特殊性。当暴力作用于头部时,头皮、颅骨作为表面屏障首先对抗外力,如果暴力强度较小,仅引起头皮和/或颅骨的损伤,而脑部可以无损伤或损伤较轻微;若暴力超过了表面屏障的致伤阈,则头皮、颅骨和脑组织将同时受损;若暴力是通过身体其他部位间接作用于头部时,则只引起脑组织的损伤,而头皮和颅骨往往完好无损。不仅如此,遭受暴力作用而致伤的脑组织,除了发生原发性损伤之外,并在受损组织的周围,还将引起不同程度和不同范围的脑缺血、出血、水肿及变性等一系列继发性损

伤。而后,或继续加重、恶化,累及全脑甚至全身;或经一定时间逐渐吸收、消退和修复。 急性颅脑损伤的现场急救处理 (一)初步检查 1. 头部伤情 :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 出血、脑脊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 生命体征: (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 (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 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在颅脑损伤现场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 (三)现场抢救: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和全身情况的迅速认真的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病情判断后随即开始现场急救。现场急救的重点是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维持血压的稳定。现场急救顺序为:

中国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指南--专家共识-2015版

中国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指南--专家共识-2015版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中国神经刨伤专家委员会 目前国内外有关颅脑创伤患者,特别是急性颅脑创伤患者外科手术治疗的指征、时机和方法存在争议。鉴于外科手术无法进行双盲临床对照研究和伦理学问题,至今尚无有关颅脑创伤患者外科手术疗效的一级循证医学证据。2006年,美国神经外科专家在收集国际医学刊物发表的800多篇(二级或三级证据:)有关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方面论著的基础上,编写了美国《颅脑创伤外科治疗指南》(guidelinesforthesurgicalmanagementoftraumaticbraininjury),在Afe.wcwwge/iv杂志上全文刊登。对美国和全世界神经外科医生外科手术治疗颅脑创伤患者发挥了良好指导作用。鉴于我国神经外科医师在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再结合我国颅脑创伤患者伤情特点和医疗条件,2008年11月中国神经创伤专家委员会召集了60多位神经外科专家,认真分析了我国颅脑创伤患者外科手术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编写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颅脑创伤患者外科手术专家共识,以指导我国从事颅脑创伤诊治医生的临床医疗实践,提高我国颅脑创伤患者救治水平。 一、急性硬膜外血肿 1.手术指征: ⑴急性硬膜外血肿>30 ml,颞部血肿>20 ml,需立刻开颅手术清除血肿;(2)急性硬膜外血肿<30 ml,颞部<20ml,最大厚度<15 mm,中线移位<5mm,GCS评分>8分,没有脑局灶损害症状和体征的患者可保守治疗。但必须住院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行头部CT 动态观察血肿变化。一旦出现临床意识改变、高颅压症状、甚至瞳孔变化或CT血肿増大,都应该立刻行开颅血肿清除手术。 2.手术方法: 按照血肿部位采取相应区域骨瓣开颅,清除血肿和彻底止血,骨窗缘悬吊硬脑膜,骨瓣原位复位固定。但对于巨大硬膜外血肿、中线移位明显、瞳孔散大的患者,可采用去骨瓣减压和硬脑膜减张缝合技术,避免手术后大面积脑梗死造成的继发性高颅压和脑疝,再次行去骨瓣减压手术。 二、急性硬膜下血肿 1.手术指征: ⑴急性硬膜下血肿>30 ml、颞部血肿>20 ml、血肿厚度>10 mm,或中线移位>5mm的患者,需立刻采用手术清除血肿; (2)急性硬膜下血肿<30ml、颞部<20ml、血肿最大厚度<10 mm,中线移位<5 mm、GCS评分<9分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可以先行非手术治疗。如果出现伤后进行性意识障碍,GCS 评分下降>2分,应该立刻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3)对于具有颅内压监测技术的医院,GCS评分<8分的重型颅脑创伤合并颅内出血的患者都应行颅内压监测。 2.手术方法: 对于临床最常见的额颞顶急性硬膜下血肿,特别是合并脑挫裂伤高颅压的患者,提倡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根据术前GCS评分、有无脑疝以及术中颅内压情况决定保留或去骨瓣减压,硬膜原位缝合或减张缝合。双侧额颞顶急性硬膜下血肿应该行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手术,也可采用前冠状开颅去大骨瓣减压术。

颅脑外伤护理常规

颅脑外伤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严密观察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及肢体活 动,注意有无偏瘫、失语、癫痫等。 2.严密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并注意观察低血钾 征象。 3.合并颅底骨折者注意耳、鼻腔有无液体流出。 4.开放性颅脑外伤病人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并注意保持局 部清洁。 护理措施 1.按神经外科护理常规。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血压、意识、瞳孔等,观察72h,稳定后再酌情根据医嘱观察。 3.颅底骨折耳鼻腔有液体流出者,用消毒纱布覆盖,切忌用棉花填塞。 4.保持呼吸道通畅,准备好吸痰用具,随时准备做好气管切开的配合和护理。 5.注意口腔内有无动摇牙齿,如有应拔去。若有假牙应取下交给家属保管。 6.躁动患者应加保护性约束。 7.外伤性癫痫患者按癫痫护理常规。 健康教育

1.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瘦肉、鸡蛋、蔬菜、水果等)为宜。 2.注意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可适当的进行户外活动(颅骨缺损者要戴好帽子外出,并 有家属陪护,防止发生意外)。 3.告之患者颅骨缺损的修补,一般需在脑外伤术后的半年后。4.按医嘱服药,不得擅自停药,出院后一个月门诊随访。 5.加强功能锻炼,必要时可进行一些辅助治疗,如高压氧等 四、颅内血肿清除术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血压、意识、瞳孔等,观察72h,稳定后再酌情根据医嘱观察。 2.保持呼吸道通畅,准备好吸痰工具,随时准备做好气管切开的配合和护理。 3.严密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并注意观察低血钾征象。 4.注意引流装置妥善固定,防止脱落。保持引流管通畅。 护理措施 1.同神经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引流管周围敷料干燥,如有外渗或切口处皮下肿胀,及时通 知医师。注意引流液颜色及量的变化。 3.颅内压增高清醒及手术后清醒者取头高位(15一30度),昏迷者头偏向一侧,休克者平卧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