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WG102v2配置流程

WG102v2配置流程

WG102v2配置流程
WG102v2配置流程

WG102v2配置流程

一、使用默认IP地址192.168.0.229登陆Web管理界面,默认用户名和密码为admin和password。

二、进入Configuration>System>Basic,修改如下信息:

点击Apply应用和保存设置

三、进入Configuration>System>Basic>Time,修改如下信息:

点Apply应用和保存设置

四、进入Configuration>IP>IP Settings,修改如下信息:

点Apply应用和保存设置(注:修改IP后,电脑也需要重新配置IP才能再次登录AP界面)五、进入Configuration>Wireless>Basic>General,修改如下信息:

点Apply应用和保存设置

六、设置SSID

1.进入Configuration>Security>Profile Settings,选择第一个profile然后点Edit进行编辑:

2.修改SSID为“ChinaNet”,并指定相应的业务VLAN号:

点Apply应用并保存设置

七、进入Maintenance>Remote Management>SNMP里,启用SNMP管理:

八、进入Configuration>System>Advanced>General,修改如下信息:

点Apply应用并保存设置

软件配置管理流程

配置管理流程规定 (Ver1.0) 拟制: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 签发:___________________

目录 1.配置管理流程 (3) 1.1概述 (3) 1.2总体流程图 (3) 1.3软件需求分析阶段 (4) 1.4软件设计阶段 (4) 1.5制定配置管理计划 (4) 1.6配置库管理 (4) 1.6.1相关人员分配权限 (4) 1.6.2配置项 (5) 1.7版本控制 (6) 1.8变更控制 (6) 1.9配置审计 (8) 1.9.1配置审核的类别 (8) 1.9.2配置审核执行的时机 (8) 1.9.3不符合项的处理 (8) 2.0.0配置状态报告 (8) 2.0.1配置状态报告的目的 (8) 2.0.2配置状态报告记录的内容 (8) 2.0.3配置状态报告的生成 (9) 2.1.0发行管理 (9) 2.1.1交付管理 (9) 2.软件基线化规范 (10) 2.1正常开发期 (10) 2.2版本发布期 (11) 2.3项目发布期 (13) 3.Jira配置管理 (14)

1.配置管理流程 1.1概述 规范配置管理活动,确保配置项正确地唯一标识并易于存取,保证基准配置项的更改受控,明确基线状态,在贯穿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中建立和维护项目产品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1.2总体流程图

1.3软件需求分析阶段 参加需求分析会议,配置管理负责人记录,有关文档提交归档。如《需求分析》。 1.4软件设计阶段 参加设计阶段,为了详细制定配置管理计划。针对需求分析报告进行系统设计,配置时应说明系统设计的版本与需求分析报告版本的对应关系。设计书评审通过后,建立设计基线。 1.5制定配置管理计划 配置管理员制定配置管理计划,主要内容包括配置管理软硬件资源、配置项计划、备份计划等,审批该计划。 1.6配置库管理 配置管理员为项目创建配置库,并给每个项目成员分配权限。各项目成员根据自己的权限操作配置库。 1.6.1相关人员分配权限 项目经理: 1)与(有关负责人员)协商确定项目起始基线 2)接受配置管理计划,并按相关规定贯彻执行; 3)接受配置控制委员会的报告。 4)提出配置管理计划的修改要求; 5)提出管理管理的建议和要求。 配置管理员 1)编制配置管理计划; 2)执行配置项管理; 3)执行版本控制和变更控制方案; 4)编制配置状态报告; 5)配置库的建立和权限分配; 6)配置管理工具的日常管理与维护; 7)配置库的日常操作和维护 开发人员

配置管理流程

配置管理流程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简介 业务目的: 为解决、控制过程及部分服务交付过程提供需要的配置项及其属性信息。 IT 目的: 1)建立一个完整的配置项管理框架,降低了无控制环境变更的危险性; 2)CMDB提高支援及各类服务活动的效率和品质,确保服务交付流程如连续性、容量等良好运作。 适用范围 此流程适用IT管理手册中定义的服务范围。 相关流程 IT服务管理手册 (QM-ITSM-2011) 服务规划及管理流程(OP-ITSM-004) 服务报告管理流程 (OP-ITSM-006) 事件和服务请求管理流程 (OP-ITSM-007) 问题管理流程 (OP-ITSM-008) 变更管理流程 (OP-ITSM-010) 发布管理流程 (OP-ITSM-011) 连续性管理流程 (OP-ITSM-012) 容量与可用性管理流程 (OP-ITSM-014) 信息安全管理流程 (OP-ITSM-015) 供应商管理流程 (OP-ITSM-017) 服务策划管理流程(OP-ITSM-019) 定义 术语表: 无 角色定义表

仪器种类代号

编号格式 主要设备按以下方式进行编号登记: XX9999YY XX = 仪器种类代号 9999 = 4至5位数字 YY = 地域代号内的缩写式代号 内容 流程解释 配置管理流程从配置规划、日常运维、配置审计、配置管理检讨的PDCA循环保障CI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其中配置规划包括配置管理应用的各类规则。 配置规划 (P) 5.2.1配置管理范围工具、用途说明:

配置管理岗位职责

配置管理员岗位职责 摘自:软件配置管理论坛 一、配置经理的基本技能与资格 资格: 能够重视配置管理工作; 能够按规范实施配置管理工作; 积极支持部门的配置管理方面的工作; 能够积极支持与帮助其他人员; 为部门的配置管理能力的提高贡献力量; 熟悉公司配置流程以及其他相关的流程; 为增进项目管理,对于项目内的困难和关键问题,能够及时反映到部门; 基本技能: 能够独立规划项目的配置管理工作; 熟练掌握配置管理的相关概念; 能够了解配置的相关工具,熟练使用技术工程部配置所使用的工具; 具有基本的与人沟通的技巧; 能够了解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主要环节; 初步了解项目管理过程中的质量保证的各个方面; 了解部分系统和应用工具,如数据库ORACLE,前台开发工具DEPHI等; 二、配置经理的职责 作为一名配置人员,配置经理的职责就是能够与质量人员、测试人员等共同保证项目的质量。如:作为质量保证的成员之一,能够为整个技术工程部规范化管理的推进作贡献,如宣传规范化管理的知识,陈述规范化管理的利弊等;能够在项目进行的整个生命过程中,不断的与项目经理、QA、SCCB及项目成员进行配置管理规范化的沟通,为项目配置管理的规范化作出努力. 具体表现为: ?项目进行初期或首次进入项目中时,能够首先与项目经理、QA、SCCB及项目成员就项目的未来配置管理工作进行沟通,取得项目经理、QA、SCCB及项目全体成员对配置工作的认可与支持; ?积极了解项目情况,项目各阶段的进展,为更好的进行配置管理作努力; ?熟练并充分的利用配置管理工具的各方面的功能,提高配置管理的效率; ?为项目控制好版本,保证项目各阶段所使用的版本正确; ?及时发现项目问题,把问题及时反馈给项目经理、QA或SCCB,并积极协助解决; ?与项目内其他组成员,如开发组、测试组等协调工作,并能够很好的沟通; ?能够在项目中不断总结、分析,为项目内配置管理工作的进一步优化作贡献;

软件配置管理控制程序A0

程序文件 软件配置管理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 版木A0 贞数第1贞共6贞 編制部门研发部 生效日期2018年09月05日 修改页 文件编号修改条款修改内容修改人/日期生效日期全文首次发行 分发部门会签 编制审核批准□业务部□研发部□采购部□生产韶□质量部□行政部

软件配置管理控制程序 软件配這皆理贯穿于软件整个生命周期,对规范软件版本、源代码、文件、工具、现成软件等控 制要求,确世配置标识、变更控制、配置状态记录等活动要求。使用配置管理工具保证软件质量使公 司的所有软件开发项目的软件配置管理活动都能按照统一的要求进行。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的软件项目,并贯穿于软件生存周期全过程。 3.1项目经理 负责指过配置管理人员: 负责审批配置管理il ?划; 负责执行配置管理il 划。 3. 3质量部 > 负责跟踪配置管理il ?划的实施。 4.1术语泄义 软件配置管理:是标识和确定系统中配置项的过程,在系统整个生存周期内控制这些项的投放和变更, 记录并报告配置的状态和变更要求,验证配置项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软件配置项:为配置管理的目的而作为一个单元来看待的硬件/软件成分。 基线:一组拥有唯一标识号的需求、设计、源代码文件以及柑应的可执行代码、构造文卷和用户文档 构成一条基线。基线一经放行,就可以作为从配置管理系统检索源代码文卷(配苣项〉和生成可执行 文卷的工具" 4.2配置管理讣划编制 所有项目在指;4^项目开发计划时,都应有项目经理指定配置管理人员,然后由配置管理人员编写 《配置管理计划》,也可以包含在《软件开发计划中》,配置管理讣划至少应包括的内容: ? 配置管理人员的组成及分工 2. 范围 3. 职责 3.2 配置管理人员 4. 工作程序

软件配置管理流程

软件配置管理流程

目录 1.配置管理流程 (3) 1.1 概述 (3) 1.2 总体流程图 (3) 1.3 软件需求分析阶段 (4) 1.4 软件设计阶段 (4) 1.5 制定配置管理计划 (4) 1.6 配置库管理 (4) 1.6.1 相关人员分配权限 (4) 1.6.2 配置项 (5) 1.7 版本控制 (6) 1.8 变更控制 (6) 1.9 配置审计 (7) 1.9.1 配置审核的类别 (7) 1.9.2 配置审核执行的时机 (7) 1.9.3 不符合项的处理 (7) 2.0.0 配置状态报告 (7) 2.0.1 配置状态报告的目的 (7) 2.0.2 配置状态报告记录的内容 (7) 2.0.3 配置状态报告的生成 (7) 2.1.0 发行管理 (8) 2.1.1 交付管理 (8) 2.1.1 软件配置管理员的处理规范 (8) 2.1.1.1 现阶段使用的版本配置服务器 (8) 2.1.1.2 主要操作流程 (8) 2.1.1.3 版本规范化处理 (8) 2.1.1.4 客户反馈问题处理 (8) 2.软件基线化规范 (9) 2.1 正常开发期 (9) 2.2 版本发布期 (9) 2.3 项目发布期 (9) 2.4 项目维护期 (9)

1.配置管理流程 概述 规范配置管理活动,明确配置项正确的唯一标识并易于存取,保证基准配置项的更改受控,明确基线状态,在贯穿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中建立和维护项目产品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总体流程图

软件需求分析阶段 参加需求分析会议,配置管理负责人记录,有关文档提交归档。如《需求分析》。 软件设计阶段 参加涉及阶段,为了详细制定配置管理计划。针对需求分析报告进行系统设计,配置时应说明系统设计的版本于需求分析报告版本的对应关系。设计书评审通过后,建立设计基线。 制定配置管理计划 配置管理员制定配置管理计划,主要内容包括配置管理软硬件资源、配置项计划、备份计划等,审批该计划。 配置库管理 配置管理员为项目创建配置库,并给每个项目成员分配权限。各项目成员根据自己的权限操作配置库。 相关人员分配权限 项目经理: 1)与(有关负责人员)协商确定项目起始基线; 2)接受配置管理计划,并按相关规定贯彻执行; 3)接受配置控制委员会的报告; 4)提出配置管理计划的修改要求; 5)提出管理的建议和要求。 配置管理员 1)编制配置管理计划; 2)执行配置项管理; 3)执行版本控制和变更控制方案; 4)编制配置状态报告; 5)配置库的建立和权限分配; 6)配置管理工具的日常管理与维护; 7)配置库的日常操作和维护; 开发人员 1)根据确定的配置管理计划和相关规定,提交配置项

软件配置管理规范流程模板

软件配置管理规范 流程 1 概述 1.1 目的 本文档主要目的在于规范项目配置管理活动, 确保配置项正确地唯一标识而且易于存取, 保证基线配置项的更改受控, 明确基线状态, 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中建立和维护项目产品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1.2 适用范围本文档适用于不同类别的软件产品和软件项目开发工程的配置管理活动, 针对项目不同在流程上作适当的删减。配置管理可采用各种工具及手工办法, 本文件以CVS( 并行版本系统) 配置管理工具为例, 规定公司的配置管理办法, 使用其它工具时也可对应本文件

的要求参照执行。 1.3 术语和缩略语 1.3.1 软件配置管理( Softwar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SCM) 软件配置管理是对软件修改进行标识、组织和控制的技术, 用来协调和控制整个过程。是经过技术或行政手段对软件产品及其开发过程和生命周期进行控制、规范的一系列措施。配置管理的目标是记录软件产品的演化过程, 确保软件开发者在软件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都能得到精确的不同版本的产品配置。 1.3.2 配置项( Configuration Item, CI) 凡是纳入配置管理范畴的工 作成果统称为配置项, 配置项逻辑上组成软件系统的各组成部分, 一般是能够单独进行设计、实施和测试的。 每个配置项的主要属性有: 名称、标签、文件状态、版本、作者、日期等。所有配置项都被保存在配置库里, 确保不会混淆、丢失。配置项及其历史记录反映了软件的演化过程。 1.3.3 基线( Baseline) 在配置管理系统中, 基线就是一个配置项或一组配置项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时间点上经过正式评审而进入正式受控的一种状态这些配置项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逻辑实体, 而这个过程被称为基线化”。每一个基线都是其下一步开发的出发点和参考点。基线确定了元素( 配置项) 的一个版本, 且只确定一个版本。一般情况下, 基线一般在指定的里程碑处创立, 并与项目中的里程碑保持同步。每个基线都将接受配置管理的严格控制, 基线中的配置项被冻结”了, 不能再

配置管理过程

配置管理过程 版本: 发布时间: 文件变更记录

目的 本文档描述了软件开发项目的标准软件配置管理过程。该过程向软件开发项目中与配置管理有关的人员提供说明和行动指南,使开发人员、测试人员、项目管理者、质量保证人员以及客户能方便地通过软件配置管理获得有用的信息。 适用范围 机构:质量部、产品部、开发部 业务:软件项目的配置管理活动。 概述 本过程包括建立配置库设置访问权限、组建CCB、制定配置管理计划、发布基线、基线变更管理、配置状态记录、配置审计、备份配置库、产品发布、移交项目资产入资产库十个子过程。 本过程是描述项目如何计划配置管理活动,并在整个软件的生命周期中如何执行配置管理活动的。软件配置管理是CMMI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在于建立和维护在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内软件项目产品的完整性。 名词术语 基线:已经通过正式的同级评审而获得认可,可以作为一个基本纲领为今后工作服务并且只能通过正式的变更控制过程才可改变的一个或多个软件配置项。 定义基线:在项目策划过程中,对基线的个数、时间和条件,以及包含工作产品的定义。 建立基线:根据项目计划中的定义,在实施过程中,经由评审组评审和软件配置控制委员会批准,建立起来的由特定工作产品组成的基线。 配置项:由配置管理视为一个单一整体而进行处理的工作产品(例如:在软件生存周期各阶段所产生的各种形式和各种版本的文档、程序、数据等)以及完成工作产品所需的软件工具和支持系统。 软件配置控制委员会:ConfigurationControlBoard,简称CCB,负责评价和批准(或不批准)建立基线,评价和批准(或不批准)对基线化配置项所提出的变更,并负责保证那些已批准的变更能得到实施的组。 物理配置审计:Physicalauditsauthenticate,简称PCA,审计软件产品的完整性,以确保其包含全部应有的元素、文档与数据。 功能配置审计:Functionalconfigurationaudit,简称FCA,审计软件产品的正确性,以确保其性能和基线化的需求相一致。 流程图 过程定义

如何制定配置管理流程

如何制定配置管理流程 【IT168 技术文章】 以下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个例子,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正确的工作流程对于保证软件产品质量的重要意义。 1. 问题描述 某一开发团队为其客户开发业务软件,系统上线之后存在着很多的业务需求变更,同时也有很多业务部门在使用过程中所发现的软件缺陷,我们把需求变更和软件缺陷统称为变更。开发团队需要迅速响应客户所提出变更请求,把相应的软件版本修复及时地安装到生产系统上去。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该开发团队建立了以下的软件发布流程: 图1 这四个环节分别对应以下四种环境: 开发环境:开发实现客户的变更请求 测试平台:开发团队把软件发布给客户之前做内部系统测试 准生产环境:客户把软件发布到生产系统之前做验收测试 生产系统:最终的生产系统 当开发团队将变更实现提交用户验收测试时,凡是没有通过验收测试的变更将被拒绝,只有通过验收测试的变更才会被部署到生产系统上去。整个流程如下图所示,假设开发团队总共实现了3个变更,其中变更1和变更2通过了系统测试被提交用户验收测试,但只有变更1通过了用户验收测试,最终只有变更1被部署到生产系统上。 3. 改进建议 为了避免以上所述的这些质量陷阱,我们应该改进现有的配置管理流程。 (1)建立闭环的质量保证流程 造成以上质量隐患的根本原因是系统代码没有被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并且在发布过程中我们发布的是源代码,正确的流程(也是业界较为通行的做法)应该发布构建后的目标码而非源代码。我们可以建立一个闭环的质量保证流程(如下图所示)来批量地进行软件发布。

图6 其中系统测试过程中发现的缺陷应该被开发人员及时改正,然后再做构建,再测试,直到达到一个比较稳定的版本才会发布到验收测试环节。同样的,验收测试中发现的问题也会回到开发环节进行修复。这应该是一个多次循环的过程,不断地发现错误,然后改正,再测试。这个循环到什么时候结束呢?这个取决于各个软件项目的实际情况: 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到所有的缺陷都被改正为止,但是所花的时间比较长,可能赶不上项目的进度要求,现实工作不大可能做到这一点。 折衷的情况是所有严重的缺陷(即那些影响系统使用的的缺陷)都必须被改正,但允许有一些已发现的缺陷遗留到后面再去解决,前提是所遗留的缺陷不会影响其他变更的实现。大家平时在一些商用软件的新版本中经常可以见到发布说明(Release Notes)中所列的已知缺陷(Known Defects)就是属于这种情况。 我们向开发团队提出这个建议后,马上遭到项目经理的反对:“客户有些紧急的变更需要马上实现并交付生产运营,几乎没有时间来走这样完整的闭环流程。” (2)区别对待缺陷和新增功能 通过进一步了解我们发现紧急的变更一般是指影响系统正常使用的软件缺陷,这些缺陷需要及时的修复;而新增功能请求一般不是那么紧急的,允许开发团队有一段时间来开发实现。但开发人员目前是把所有紧急和非紧急的变更请求混杂在一起实现的,往往是一个紧急的缺陷已经修复,但另外一个正在开发中的新增功能也修改了同一组文件版本,造成两者之间的版本依赖,从而导致紧急的缺陷修复不能按时提交。 我们建议把缺陷的修复工作和新增功能的开发工作区分开来,这就涉及到多个版本的并行开发,开发团队主要面临以下三个版本的开发: v1.0中的缺陷修复 v1.0的新增功能版本v1.1 下一个版本v2.0 这样缺陷修复和新增功能开发相互独立,保证紧急的缺陷修复不会受到新增功能的影响。

软件配置管理规范流程

1 概述 1.1 目的 本文档主要目的在于规范项目配置管理活动,确保配置项正确地唯一标识并且易于存取,保证基线配置项的更改受控,明确基线状态,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中建立和维护项目产品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1.2 适用范围 本文档适用于不同类别的软件产品和软件项目开发工程的配置管理活动,针对项目不同在流程上作适当的删减。配置管理可采用各种工具及手工办法,本文件以CVS(并行版本系统)配置管理工具为例,规定公司的配置管理办法,使用其他工具时也可对应本文件的要求参照执行。 1.3 术语和缩略语 1.3.1 软件配置管理(Softwar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SCM) 软件配置管理是对软件修改进行标识、组织和控制的技术,用来协调和控制整个过程。是通过技术或行政手段对软件产品及其开发过程和生命周期进行控制、规范的一系列措施。配置管理的目标是记录软件产品的演化过程,确保软件开发者在软件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都能得到精确的不同版本的产品配置。 1.3.2 配置项(Configuration Item,CI) 凡是纳入配置管理范畴的工作成果统称为配置项,配置项逻辑上组成软件系统的各组成部分,一般是可以单独进行设计、实施和测试的。 每个配置项的主要属性有:名称、标签、文件状态、版本、作者、日期等。所有配置项都被保存在配置库里,确保不会混淆、丢失。配置项及其历史记录反映了软件的演化过程。 1.3.3 基线(Baseline) 在配置管理系统中,基线就是一个配置项或一组配置项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时间点上通过正式评审而进入正式受控的一种状态,这些配置项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逻辑实体,而这个过程被称为“基线化”。每一

配置管理流程设计说明-v3.0

电脑资讯部 配置管理流程设计 2009年8月 Version 2.0

关于本文档文档信息

目录 关于本文档 (2) 目录3 插图目录 (6) 表格目录 (7) 1介绍 (8) 1.1 本文适用对象 (8) 1.2 前提与假设 (9) 1.3 阅读指南 (9) 1.4 本文结构 (10) 2配置管理流程 (11) 2.1 目的和目标 (11) 2.2 概念定义 (11) 2.3 配置管理的范围 (12) 2.4 指导原则 (13) 2.5 流程概述 (13) 2.6 流程步骤描述 (16) 2.6.1 配置管理规划 (16) 2.6.2 配置数据模型维护 (19) 2.6.3 配置数据控制 (23) 2.6.4 配置数据验证和审核 (26) 2.6.5 产生配置报表 (29) 2.7 角色与职责 (33) 2.7.1 配置管理流程负责人 (34) 2.7.2 配置管理员 (36) 2.8 重要指标和报表 (37) 2.8.1 配置管理的指标 (37) 2.8.2 配置数据信息报表 (37)

2.8.3 配置状态报表 (38) 3政策 (40) 3.1 常规政策 (40) 3.2 目标时间政策 (41) 3.3 升级政策 (41) 3.4 审核政策 (41) 3.5 数据备份和恢复政策 (42) 4参考数据 (43) 4.1 配置项分类 (43) 4.2 配置项的颗粒度 (47) 4.3 配置项的编号规则 (48) 4.4 CI生产状态代码 (49) 4.5 审核状态代码 (55) 4.6 生产状态与审核状态的关系 (56) 4.7 关联关系 (56) 4.8 物理地址定义 (58) 4.9 配置项结构定义 (59) 5附录1:配置项专有属性 (63) 5.1 业务专有属性 (63) 5.2 渠道专有属性 (63) 5.3 应用专有属性 (63) 5.4 逻辑实体 (64) 5.5 软件专有属性 (64) 5.6 服务器专有属性 (64) 5.7 刀箱专有属性 (65) 5.8 服务器组件专有属性 (65) 5.9 存储专有属性 (66) 5.10 网络设备专有属性 (66) 5.11 安全设备专有属性 (66) 5.12 输入输出设备 (67)

配置管理流程

配置管理流程- - 1 概要 1.1 内容 规范配置管理活动,确保配置项正确地唯一标识并易于存取,保证基准配置项的更改受控,明确基线状态,在贯穿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中建立和维护项目产品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1.2 适用范围 对于不同类别的软件项目,配置管理的流程不同,可在本流程的基础上进行裁减。 1.3 术语和缩略语 1.3.1 软件配置管理(Softwar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SCM) 软件配置管理是对软件修改进行标识、组织和控制的技术,用来协调和控制整个过程。是通过技术或行政手段对软件产品及其开发过程和生命周期进行控制、规范的一系列措施。配置管理的目标是记录软件产品的演化过程,确保软件开发者在软件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都能得到精确的不同版本的产品配置。 1.3.2 配置(Configuration) 配置是在技术文档中明确说明并最终组成软件产品的功能或物理属性。因此配置包括了即将受控的所有产品特性,其内容及相关文档、软件版本、变更文档、软件运行的支持数据,以及其他一切保证软件一致性的组成要素,相对与硬件类配置,软件产品的配置包括更多的内容并具有易变性。 1.3.3 配置项(Configuration Item,CI) 凡是纳入配置管理范畴的工作成果统称为配置项(Configuration Item, CI),配置项逻辑上组成软件系统的各组成部分,一般是可以单独进行设计、实施和测试的。一个纯软件的CIs通常也称之为软件配置项(Computer Software Configuration Items,CSCIs)。 配置项主要有两大类: 1)属于产品组成部分的工作成果,例如需求文档、设计文档、源代码、测试用例等; 2)项目管理和机构支撑过程产生的文档。这些文档虽然不是产品的组成部分,但是值得保存。 每个配置项的主要属性有:名称、标识符、文件状态、版本、作者、日期等。所有配置项都被保存在配置库里,确保不会混淆、丢失。配置项及其历史记录反映了软件的演化过程。 1.3.4 基线(Baseline) 在配置管理系统中,基线就是一个CI或一组CIs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时间点上通过正式评审而进入正式受控的一种状态,些配置项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逻辑实体,而这个过程被称为“基线化”。每一个基线都是其下一步开发的出发点和参考点。基线确定了元素(配置项)的一个版本,且只确定一个版本。一般情况下,基线一般在指定的里程碑(Milestone)处创建,并与项目中的里程碑保持同步。每个基线都将接受配置管理的严格控制,基线中的配置项被“冻结”了,不能再被任何人随意修改,对其的修改将严格按照变更控制要求的过程进行,在一个软件开发阶段结束时,上一个基线加上增加和修改的基线内容形成下一个基线。

软件配置管理控制程序

配置管理控制程序 历史记录

目录

1.引言 1.1目的 本程序文件定义了本组织的配置管理的过程,目的是规范公司的软件配置管理活动,使公司的所有软件开发项目的软件配置管理活动都能按照统一的要求进行。 1.2 使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公司的所有软件项目。 1.3 名词和缩写 CM(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配置管理 SCCB (Software Configuration Control Board) 软件配置管理控制委员会 CC (Configuration Controller) 配置管理员 工作产品(Work Products):项目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中产生的有价值的成果,例如源代码、数据和各种文档。 配置项(Configuration Item, CI):纳入到配置管理范畴作为单个实体对待的工作产品称为配置项[IEEE Std 610.12 - 1990 ];配置项包括:项目计划书、需求文档、设计文档、源代码、可执行代码、测试用例、运行软件所需的各种数据,它们经评审和检查通过后进入软件配置管理。 基线(Baseline):一组拥有唯一标识号的需求、设计、源代码文卷以及相应的可执行代码、构造文卷和用户文档构成一条基线。基线一经放行,就可以作为从配置管理系统检索源代码文卷(配置项)和生成可执行文卷的工具。 2角色与职责 2.1软件配置管理组(CM) CM组是项目里的一个小组,根据项目大小,可以由一个人,或者多人组成,小组的成员称为配置管理员(CC),通常由公司的质量保证组安排,加入到项目组,由项目经理领导。 CM组建立并管理配置管理库系统。 CM组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有关CM活动的培训。 项目组的CM组负责在该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进行配置管理活动。 2.2软件配置管理控制委员会(SCCB) SCCB建立在项目级,通常由项目经理、该项目的技术经理、软件开发工程师、资深工程师、

软件配置版本管理规范==

1.简介 软件配置管理的目的是保证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中软件产品的完整性。 1.1 目的 本文档指导项目开展配置管理活动。 1.2 范围 本文档适用于SWL开发小组批准立项的软件项目。 1.3 文档结构 第一部分: 简介,包括本规范的目的、范围、词汇以及所涉及到的参考信息。 第二部分: 配置管理工作规范的正文,包括活动的流程图、进入能及退出的准则、所涉及的角色、相关活动的阐述、验证与确认能及度量。 第三部分: 变更控制工作规范的正文,包括活动的流程图、进入能及退出准则、所涉及的角色、相关活动的阐述、验证与确认能及度量。 第四部分: 参考文献,列出了编写本规范所参考的相关的文献资料。 第五部分: 附录,本文中流程图的标准符号定义。 1.4 词汇表 CM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配置管理。 CCB (Change Control Board) 变更控制委员会。 CI (Configuration Item) 配置项,包含文档、程序。 CR (Change Request) 变更请求,对提出的要变更工件或流程的任何请求的统称。在变更请求中记录的信息是有关当前问题、提议解决方案及其 成本的起源和影响的信息。 PCA (Physical Configuration Audit) 物理审计,在配置管理系统中建成立基线的工件是否为“正确”版本。 FCA (Functional Configuration Audit) 功能审计,核心软件配置项的实际性能是否符合它的需求。 基线(Baseline) 己通过复审和批准的工件发布版,由此构成进一步演进或开发的公认基础,并且只能通过正式程序,例如变更管理和配置 控制才能进行更改。 CML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Library) 配置客理库,存储项目工件的所有版本,即存储项目的定义的配置项。 版本(Version) 某个工件的变体,工件的后期版本一般是在初期版本的基础上进行的扩展。 1.5参考信息 1.5.1 可追溯性

软件配置管理系统要求规范

软件配置管理规范 1.简介 软件配置管理的目的是保证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中软件产品的完整性。 1.1 目的 本文档指导项目开展配置管理活动。 1.2 范围 本文档适用于SWL开发小组批准立项的软件项目。 1.3 文档结构 第一部分: 简介,包括本规范的目的、范围、词汇以及所涉及到的参考信息。 第二部分: 配置管理工作规范的正文,包括活动的流程图、进入能及退出的准则、所涉及的角色、相 关活动的阐述、验证与确认能及度量。 第三部分: 变更控制工作规范的正文,包括活动的流程图、进入能及退出准则、所涉及的角色、相关 活动的阐述、验证与确认能及度量。 第四部分: 参考文献,列出了编写本规范所参考的相关的文献资料。 第五部分: 附录,本文中流程图的标准符号定义。 1.4 词汇表 CM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配置管理。 CCB (Change Control Board) 变更控制委员会。 CI (Configuration Item) 配置项,包含文档、程序。 CR (Change Request) 变更请求,对提出的要变更工件或流程的任何请求的统称。在变更请求中记录的信息 是有关当前问题、提议解决方案及其成本的起源和影响的信息。 PCA (Physical Configuration Audit) 物理审计,在配置管理系统中建成立基线的工件是否为“正确”版本。 FCA (Functional Configuration Audit) 功能审计,核心软件配置项的实际性能是否符合它的需求。 基线 (Baseline) 己通过复审和批准的工件发布版,由此构成进一步演进或开发的公认基础,并且只能 通过正式程序,例如变更管理和配置控制才能进行更改。 CML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Library) 配置客理库,存储项目工件的所有版本,即存储项目的定义的配置项。 版本 (Version) 某个工件的变体,工件的后期版本一般是在初期版本的基础上进行的扩展。 1.5参考信息

配置管理过程

配置管理过程 版本:1.2 发布时间: 文件变更记录

本文档描述了软件开发项目的标准软件配置管理过程。该过程向软件开发项目中与配置管理有关的人员提供说明和行动指南,使开发人员、测试人员、项目管理者、质量保证人员以及客户能方便地通过软件配置管理获得有用的信息。 2.适用范围 2.1机构:质量部、产品部、开发部 2.2业务:软件项目的配置管理活动。 3.概述 本过程包括建立配置库设置访问权限、组建CCB、制定配置管理计划、发布基线、基线变更管理、配置状态记录、配置审计、备份配置库、产品发布、移交项目资产入资产库十个子过程。 本过程是描述项目如何计划配置管理活动,并在整个软件的生命周期中如何执行配置管理活动的。软件配置管理是CMMI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在于建立和维护在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内软件项目产品的完整性。 4.名词术语 基线:已经通过正式的同级评审而获得认可,可以作为一个基本纲领为今后工作服务并且只能通过正式的变更控制过程才可改变的一个或多个软件配置项。 定义基线:在项目策划过程中,对基线的个数、时间和条件,以及包含工作产品的定义。 建立基线:根据项目计划中的定义,在实施过程中,经由评审组评审和软件配置控制委员会批准,建立起来的由特定工作产品组成的基线。 配置项:由配置管理视为一个单一整体而进行处理的工作产品(例如:在软件生存周期各阶段所产生的各种形式和各种版本的文档、程序、数据等)以及完成工作产品所需的软件工具和支持系统。 软件配置控制委员会:Configuration Control Board ,简称CCB,负责评价和批准(或不批准)建立基线,评价和批准(或不批准)对基线化配置项所提出的变更,并负责保证那些已批准的变更能得到实施的组。 物理配置审计:Physical audits authenticate ,简称PCA ,审计软件产品的完整性,以确保其包含全部应有的元素、文档与数据。 功能配置审计:Functional configuration audit ,简称FCA,审计软件产品的正确性,以确保其性能和基线化的需求相一致。

ITIL流程体系之配置管理流程设计

******** 配置管理流程手册 文件编号: 版本:1.0 编制/日期: XXX /2018-X-X 2018-X-X 颁布 2018-X-X 实施

文档修订记录

目录 1. 概述 (4) 1.1. 目标 (4) 1.2. 范围 (4) 2. 术语、定义 (4) 3. 角色和职责 (5) 4. 输入 (5) 5. 输出 (5) 6. 流程描述 (6) 6.1. 管理定义 (6) 6.1.1. 配置项的分类 (6) 6.1.2. 配置项的属性 (6) 6.1.3. 配置项的关系 (6) 6.1.4. 配置项的状态 (6) 6.2. 管理策略 (7) 6.3. CMDB更新维护流程 (8) 6.3.1. 识别和控制 (8) 6.3.2. 日常审核 (9) 6.4. 配置审核流程 (9) 6.4.1. 配置审核 (10) 6.4.2. 汇总回顾 (11) 7. 关键绩效指标 (11) 8. 相关文件和记录 (11)

1.概述 1.1.目标 通过制定该流程手册,可以帮助*****公司规范配置管理流程的相关策略及活动,确保配置管理流程的执行质量和执行有效性。 1.2.范围 2.术语、定义

3.角色和职责 4.输入 5.输出

6.流程描述 6.1.管理定义 6.1.1.配置项的分类 配置项分类代表着CMDB中配置管理的广度,配置项的分类详见《配置项分类属性表》。 6.1.2.配置项的属性 配置项属性代表着配置管理的深度,如每个配置项的名称、编号、型号等,配置项的属性详见《配置项分类属性表》。 6.1.3.配置项的关系 不同的配置项之间,存在从属、关联等各种可能存在的关系,定义如下配置项关系代码: 6.1.4.配置项的状态 对于软件和硬件配置项,定义如下配置项状态代码:

项目配置管理过程规范方案

项目配置管理过程规范 文档种类:研发体系 发行范围:研发中心

变更记录

目录 1.前言 (4) 1.1.目的 (4) 1.2.适用范围 (4) 1.3.术语 (4) 2.职责说明 (5) 3.输入 (5) 4.入口准则 (5) 5.活动 (6) 5.1.活动关系图 (6) 5.1.1.配置管理流程图 (6) 5.1.2.配置变更流程图 (7) 5.2.活动描述 (7) 5.2.1.制定配置管理计划 (7) 5.2.2.建立配置库 (8) 5.2.3.建立配置项 (8) 5.2.4.基线建立及发布过程 (8) 5.2.5.配置变更 (9) 5.2.6.配置审计 (9) 5.2.7.备份 (10) 6.输出 (10) 7.出口准则 (10) 8.本过程裁剪规定 (10)

1. 前言 1.1. 目的 用于描述配置管理过程,规范配置管理的操作。 1.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在软件生命周期中对各类软件项目的配置管理活动。 1.3. 术语 CCB:Configuration Control Board,配置控制委员会,每个项目组需要建立项目级的CCB作为变更控制权威。CCB由PPQA、项目经理、测试经理、配置管理员构成,有时也可以包括客户代表、高层经理。CCB组长可以是PPQA或高层经理,但不能是项目经理。 Baseline:基线,是开发过程中标识出的里程碑所交付的一个或多个配置项,它有三个特征:(1)已经过正式的评审和批准;(2)作为项目发展和产品升级的基础。基线变更必须经过CCB审批。 配置审计:可以分为物理审计和功能审计。前者审查配置项的外在特征的正确性与一致性;后者审查配置项内容的正确性与一致性。 物理审计的内容包括: ?确认配置项标识的正确性; ?确认已受控配置项的更改是受到控制的; ?验证配置库内容与相应记录之间的一致性; ?验证配置管理活动与相应记录之间的一致性; ?验证配置管理工作是否符合适用的标准和规程; ?验证配置管理系统与系统备份的有效性、一致性等。 功能审计的内容包括: ?验证当前基线所含配置项对前一基线所含配置项的追溯性; ?确认当前基线所含配置项均正确反映了项目需求; ?评估基线的完整性; ?验证当前基线和各基线间所含配置项的一致性; 验证配置库内容的完备性和正确性等。

软件开发项目配置管理工具的选择

软件开发项目配置管理工具的选择 通过软件配置管理,将对软件系统中的多重版本实施系统的管理;全面记载系统开发的历史过程,包括为什么修改,谁作了修改,修改了什么;管理和追踪开发过程中危害软件质量以及影响开发周期的缺陷和变化。并对开发过程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完整、明确地记载开发过程中的历史变更,形成规范化的文档,不仅使日后的维护和升级得到保证,而且更重要的是,这还会保护宝贵的代码资源,积累软件财富,提高软件重用率,加快投资回报…… 每一个软件项目,无论是工程类项目,还是产品类项目,都必须经历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集成测试、部署、交付、维护和支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将生成各种各样不同的工件,包括文档、源程序、可执行代码、支持库。更可怕的是,频繁出现的变更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面向如此庞大且不断变动的信息集,如何使其有序、高效地存放、查找和利用就成为了一个突出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最早的开发人员尝试过的解决办法是通过手工来实现: 1)文档:每次修改时都另存为一个新的文件,然后通过文件名进行区分,例如"XXX 软件需求说明书V1.0,XXX软件需求说明书V1.1,XXX 软件需求说明书V2.0.",并且在文件中注明每次版本变化的内容; 2) 源代码:每次要修改时就将整个工程目录复制一份,将原来的文件夹进行改名,例如"XX 项目V1.0、XX 项目1.01、.",然后在新的目录中进行修改; 但是这种方法,不仅十分繁琐,容易出错,而且会带来大量的垃圾数据。如果是团队协同开发或者是项目规模较大时,还是会造成很大的混乱。很显然,这样简陋的方法是无法应对这一问题的。后来,有人尝试从制造工业领域引入了"配置管理"这一概念,通过不懈的研究与实践,最终形成了一套管理办法和活动原则,这也就是软件配置管理。 通过软件配置管理,将对软件系统中的多重版本实施系统的管理;全面记载系统开发的历史过程,包括为什么修改,谁作了修改,修改了什么;管理和追踪开发过程中危害软件质量以及影响开发周期的缺陷和变化。并对开发过程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完整、明确地记载开发过程中的历史变更,形成规范化的文档,不仅使日后的维护和升级得到保证,而且更重要的是,这还会保护宝贵的代码资源,积累软件财富,提高软件重用率,加快投资回报。 常见的配置管理工具 正如前面所述,由于软件配置管理过程十分繁杂,管理对象错综复杂,如果是采用人工的办法不仅费时费力,还容易出错,产生大量的废品。因此,引入一些自动化工具是十分有裨益的,这也是做好配置管理的必要条件。 正是因为如此,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自动化配置管理工具,这些工具的实现原理与基本机制

配置管理流程

配置管理流程

版本历史

目录 1简介 (1) 1.1目的 (1) 1.2适用范围 (1) 1.3引用文件 (1) 1.4术语和缩略语表 (1) 2过程总体描述 (3) 2.1过程概述 (3) 2.2过程流程图 (4) 3过程活动描述 (5) 3.1步骤1:创建配置库 (5) 3.2步骤2:制定配置管理计划 (5) 3.3步骤3:评审通过? (6) 3.4步骤4:完成工作产品 (7) 3.5步骤5:配置库管理 (8) 3.6步骤6:配置项控制 (9) 3.7步骤7:基线管理 (12) 3.8步骤8:报告配置状态 (13) 4附录 (14) 附录A配置管理模板 (14) 附录B公司标准目录结构 (14)

1 简介 1.1 目的 配置管理是一种标识、组织和控制修改的技术,目的是使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错误降为最小并最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对开发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完整、明确的记载开发过程中的历史变更,形成规范化的文档。使日后的维护和升级得到保证,保护代码资源,积累软件财富,提高软件重用率,加快投资回报。 1.2 适用范围 汉柏科技有限公司 1.3 引用文件 无 1.4 术语和缩略语表 ●SCM:软件配置管理,是一套规范、高效的软件开发基础结构。通过对 软件开发过程的各种输出物进行管理,保证开发的完整性、正确性及可 追溯性。 ●配置项:配置管理的对象,简单来讲它符合以下任意一个特点: ◆它会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项目成员共同使用; ◆它会随着项目的开展而发生变化; ◆对项目重要的工作产品; ◆一些工作产品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一个变化其他的就会受到影响。 ●基线:

05_ITIL 配置管理流程详细设计方案

ITIL配置管理(CMDB)流程 详细设计方案

目录 目录 (2) 1综述 (5) 1.1设计目的 (5) 1.2适用范围 (5) 1.3相关术语 (5) 2配置管理流程设计 (6) 2.1流程目的 (6) 2.2流程主要内容 (6) 2.3与其他流程的关系 (7) 2.4关键角色、职责定义 (7) 2.4.1配置管理员 (8) 2.4.2配置经理 (8) 2.4.3配置管理流程负责人 (9) 2.4.4流程角色与人员对应表 (10) 2.5执行原则 (11) 2.5.1常规原则 (11) 2.5.2流程关联原则 (12) 2.5.3控制原则 (12) 2.5.4审核原则 (13) 2.5.5保密原则 (13) 2.6CMDB设计策略 (13) 2.6.1配置项层次设计和命名规则 (13) 2.6.2配置项间的关系 (15) 2.7流程相关定义 (16) 2.7.1CI的通用属性 (16) 2.7.2配置项状态 (18) 2.7.3配置项审核 (19)

2.7.5配置项所属系统 (20) 2.7.6厂商 (22) 2.7.7集成商 (22) 2.8流程概要设计 (22) 2.9流程详细设计 (24) 2.9.1(200.1)配置管理策略的制定 (24) 2.9.2(200.2)配置项定义和标识 (25) 2.9.3(200.3)CMDB初始化 (26) 2.9.4(200.4)CMDB控制和维护 (27) 2.9.5(200.5)CMDB审核和回顾 (28) 2.9.6(200.6)定期生成配置管理报告 (29) 2.10关键衡量指标 (30) 2.11主要报表 (30) 2.11.1配置项审核及变化状态报表 (30) 3附件A: CI属性设计 (31) 3.1服务器SR (32) 3.1.1小型机(EPS) (32) 3.1.2PC服务器(SPC) (33) 3.2存储设备RD (35) 3.2.1磁盘阵列(RAD) (35) 3.2.2磁带库(TAP) (37) 3.2.3其他存储设备(OTR) (38) 3.3网络NW (40) 3.3.1交换机(SWT) (40) 3.3.2路由器(RUT) (42) 3.3.3防火墙(FRW) (44) 3.3.4VPN网关(VPG) (46) 3.3.5安全网关(SEG) (47)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