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电影史复习资料 (1)

电影史复习资料 (1)

电影史复习资料 (1)
电影史复习资料 (1)

世界电影史概论复习梗概

电影艺术的初创时期(19世纪照相术发明~ 20世纪一战前后)

第一节电影的诞生:从凝固的瞬间到活动的影像

爱迪生“电影试镜”的不足之处有两点:一是它只能供一人观看,没能将影像放大到和真人一样的大小,并且不能以投影的方式放映影片;二十由于没解决胶片传送过程中的间歇问题,画面虽然是动态的,但不清晰。

卢米埃尔:借用缝纫机的机械原理设计了胶片传送装置,解决了电影胶片在传送过程中的间歇问题。

设计的“活动电影机”是一种轻便的手动控制设备。这种设备由手动曲柄控制,可以将影像投放在大屏幕上给多个观众看。它合并了摄影,显影和投影的功能在同一个机身中,是一个双重作用的电影放映机和电影摄影机,并在1895年取得了专利权。

第二节法国:从现实记录到艺术表现

卢米埃尔的电影电影理念:卢米埃尔兄弟已经很恰当地规定了影片的真正领域,小说,戏剧真正表现人得心灵,电影表现的乃生活的动态,自然界和它的现象,人群和人们的变动,凡是运动的东西都在摄影机的拍摄范围内,电影机的镜头是向世界开放的。

梅丽爱的贡献之一:将戏剧引入电影

梅丽爱的贡献之二:从魔术师到电影特技的创新者

梅丽爱的局限性:他认为的“无所不能却也有自己的局限性,没有能够摆脱舞台、戏剧对他的束缚。他一生死守着一套戏剧纪录片的美学。(在他看来,摄影机只是一场戏剧表演的忠实记录者,整场戏都从一个机位拍摄,没有景别变换。虽然在他的电影了出现了不同场景的镜头衔接,有了最初的分解镜头,使电影开始具有“分解与组合”的特征,距离蒙太奇的分解,组合近一步,但这只是一种简单的连接,他并没有理解到这种连接组合的巨大意义。)

第三节美国:早期电影业的成长

埃德温·鲍特对美国电影的贡献:改进了放映机的稳定性,使电影图像更为清晰明亮。

他导演的《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被称为每股哦第一部纪录片,文献片,小说化得人物传记或现实的叙事电影等。

他第一次对电影进行剪辑。

电影史上,鲍特影像力最大,最重要的影片是他在1903年拍摄的《火车大劫案》她通过电影剪辑和讲故事的方式。《火车大劫案》所塑造的电影艺术形象,用今天的便准看没有什么特别,但在当时却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书24——25)

格里菲斯对美国电影的贡献:(书25——-)

第四节英国布莱顿学派:镜头的运动与思维的组接

布莱顿学派初步解决了卢米埃尔和梅丽爱所未曾想到的三个问题:

1同一场景里的镜头可以分割;2一个场景内的镜头可以运用不同

景别;3场景间可以转换。

叠印的特技摄影

叙事手法的创新

1角度的变化——戏剧性蒙太奇的出现

2追逐和救援——第一次用电影手法叙事

3景别的交错——分镜头原则的建立

4视点的改变——自由运用一切手法

第四节中国:迈出姗姗来迟的一步

中国电影的准备时期(1896——1904)

中国电影的萌芽时期(1905——1921)

《定军山》是中国的第一部电影

第一章电影艺术的成熟期(20世纪一战结束~20世纪40年代)第一节欧洲先锋派运动:现代主义与电影的邂逅

法国印象主义

在1914年以前,法国电影的工业水平和艺术水平在欧洲还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电影开始逐渐走下坡路,到1918年的时候,其优势已经被美国电影取代。

印象派电影主要受印象派绘画的影响。

20世纪20世纪初期,法国出现了以德吕克为理论家的印象主义电影学派。

德国表现主义

德国电影虽然受到“百代”“高蒙”等大公司的影响,但是依旧发展较为迟缓。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在社会经济等因素的作用下,德国电影界出现了一种与刘别谦等人拍摄风格不同的,全新的电影形式————表现主义电影

书57————

达达主义电影

达达主义文艺电影流派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达达主义电影溯源,发展————书63-64

达达主义

对传统美学,审美原则的反叛

反叙事反逻辑的无理性美学原则

对奇异视觉效果的偏爱

法国超现实主义

创作者借用文学,绘画上的超现实主义绘画方法反对叙事和理性,强调无理性行为,梦境,不协调形象的结合及个人快感在电影中的重要意义。

战争破坏了原有的社会秩序,而19世纪末开始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种新思潮的涌现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地变化。

表现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电影理念的异同

表现主义:主张艺术非实在的,装饰性的美

达达主义:不注重故事情节追求新奇视觉效果(表现主义与达达主义的共同点)

超现实主义:创作者借用文学,绘画上的超现实主义绘画方法反对叙事和理性,强调无理性行为,梦境,不协调形象的结合及个人快感在电影中的重要意义。

战争破坏了原有的社会秩序,而19世纪末开始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种新思潮的涌现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地变化。

第二节前苏联蒙太奇学派:镜头创造意义

为何前苏联艺术节对电影蒙太奇抱有极高的研究热情?这一电影技术的发展对苏联这一时期的电影发展具有何种意义?

1917年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逐渐掌握政权,国内的矛盾斗争严重影响了电影事业,大电影园的老板宣布罢业,私营电影制作公司抵制私有财产国有化,拒绝向国营影院提供胶片,一些电影人流亡国外,电影并未达到好的发展。

1919年八月27日列宁签署法令,政府将沙俄的电影企业收归国有。

1922年,前苏联国民经济在和平环境下开始恢复,列宁发出了“在所有艺术当中电影最为重要”的行动纲领,制片厂恢复生产,战前的电影人重新走到一起。

由于当时前苏联国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出于政治宣传,教育及提高人民素质等方面考虑,电影画面的叙事性成为最有利与实现这些社会功能的媒介。因此,前苏联电影在这一时期对传播效果极为重视,主要着意于如何让普通人看懂并触及其认知。它既不同于美国好莱坞的商业电影,也不同于欧洲先锋派精英自我表达的电影艺术,对旧的手段只能借鉴,探索一种新的,有效地电影叙事艺术成为一种迫切需要。

拍摄电影需要大量资金,而当时前苏联的经济较为紧张。

无法随心所欲的拍摄电影的前苏联电影人更多的只能对国内外已有的成功电影进行研究,在格里菲斯蒙太奇的技术基础上,通过分析,剪辑实验等来研究电影镜头。

意义:给电影技术的理论研究创造了较大空间,培养了前苏联电影艺术家在对蒙太奇的探索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路,他们及时电影的创造者,也是电影艺术的理论家。

书84——85

第三节法国诗意现实主义:崭新的电影风格

现实主义电影在这一时期形成的主要原因:

1萧条的社会经济状况

2大众文化消费市场的形成

3电影业的境内外的竞争

4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艺术溯源

诗意现实主义的总结:

1诗意的自然与艺术的现实

2悲剧境界

3诗兴化的现实主义审丑学

4以单镜头创造诗性体验方式的电影美学

第四节美国好莱坞系统的建立:梦幻王朝的崛起

声音与色彩进入电影的意义?

声音的出现使电影艺术更接近现实生活,画面终于摆脱了解释声音的责任,可以更集中,更深入的发觉自身的表现能力。

电影中的色彩已经超过了自然物的形式外观,上升为一种极为重要的造型元素,它不仅能表现出事物的真实色彩,还能够参与影片的整体结构(如色彩变化来转换时间和空间),甚至表达某种抽象的情感或意义,影响观众的情绪。色彩的

隐喻性和象征性正日益成为创作者和观众普遍关注的问题。

怎样理解好莱坞体制?

好莱坞机制=“放映商+制片发行公司+导演和观众”

西部片与强盗片的异同?

西部片的故事来源一般有两个:一是19世纪通俗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贞洁的女主人公,善良勇敢的男主人公和威胁女主人公的歹徒之间典型,老套的故事;二是19世纪到20世纪初发生在西部的犯罪和暴力新闻,一般是善良的白人移民受到暴力威胁,牛仔或警长除暴安良。

西部故事的诞生是一巨大的移民为背景的,移民既是故事的经历着,又是故事的接受者。他们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并且进一步认识自己,同时也在充实甚至创造着这个民族的意识和性格。

强盗片时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好莱坞发展起来的又一种类型片。它与西部片似乎有些相同之处:同样有强烈的追逐,和持枪格斗的场面,剧中人物也同样是一个类似西部牛仔那样的复仇心理,强悍而孤独的男人。不同的是,在西部片中起着明显作用的是大自然与文化的矛盾,而强盗片则突出了社会秩序的冲突。

强盗片以强盗为主人公,以强盗的犯罪行为为表现题材,以都市为背景,以表现暴力为要旨,,枪战,电话,汽车追逐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乖僻喜剧的特征分析《一夜风流》:叙述一个充满的浪漫故事————年轻美貌的富家女艾丽负气离家出逃,路上与失业的穷记者彼得·沃恩邂逅,得到了后者各方面的照顾和帮助,两人在漫长的旅途中产生了一部情节紧张,曲折多变,妙趣横生的爱情喜剧。影片可是说是吧《灰姑娘》的倒置,一个穷小子,一夜之间成为亿万富翁。……-----书109未完

书111页公民凯恩。

第五节中国:从摸索到辉煌

张石川,郑正秋在中国电影史中的作用?

开设创办中国第一家电影企业,“明星”公司,拍摄第一部国产故事片《滑稽大王游沪记》,他们投资拍摄的《孤儿救祖记》掀起了罕见的观影热潮。

郑正秋是中国第一代导演中成就最大的,他一生共编,导,演影片53部,为中国电影从无声到有声花费了大量心血,为中国电影的启蒙和发展打下了基石,在我国电影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明星影片公司的历史及其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地位?

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它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民族电影企业,也是中国电影艺术的开创者。

书134后三个问题未解决

第二章电影艺术的创新期(20世纪二战结束~20世纪80

年代)

第一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回归写实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产生的背景:意大利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传统打下的坚实的人文基础;同时,意大利电影在按照自身规律演进的过程中,也汇聚了各种现实主义审美倾向的创作流派和群体。

技术上,意大利可以同好莱坞抗衡,产量仅次于好莱坞

政策上,当时墨索里尼政府为了让电影更好的为他的法西斯统治服务,政府加强了对电影的投入和管理的力度,从经济,财政上支持电影企业的发展,建立了庞大的电影城和一所国家电影学校,为他的法西斯思想钳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环境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破坏了整个欧洲的经济,给人们造成了精神,心理和道德曾面留下了无法弥补的创伤。

新现实主义电影的艺术主张:

1清除在意大利电影中占有很大比例的那些幼稚和公式化的老调;2取消不谈人类问题和人道观点的那些荒诞可笑和生编硬造的东西;3不要听腻的故事,也不要小说改编的电影剧本;4扬起硬说意大利人都为“同样崇高的情感”所鼓舞的高调。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创作倾向:

1追求真实感2倡导朴实无华的结构形式3展现内在张力

第二节法国“新浪潮”与“左岸派”:书写电影

法国“新浪潮”的创作特点:

1在影片的主题方面,为非政治性的电影

2在题材内容方面,“新浪潮”电影具有强烈的“个人性质”。一种表现方式就是“导演的自述”,另一种影片的变现方式虽然不具有直接的自传性质,影片中导演塑造的人物与他本人有很大距离,但这些人身上仍有导演的影子,片中人物反映着导演的趣味,爱好乃至社会的观念和信仰,观众从这些人身上看到的也还是导演自己。

3具有明显的纪实性风格的美学特征。

4摄影风格侧重于电影的照相性,拍片方法多用实景拍摄

5在演员的选用上与传统明星制度相对立,大胆起用非职业演员,主张即兴创作。

法国“左岸派”的艺术特征:

深受文学影响,侧重心理描写;提出“双重现实”,即“头脑中的现实”和“眼前的现实”,他们认为这是更高一层的现实关注的精神状态和精神活动。主题上偏爱回忆,遗忘,记忆,杜撰,想象和潜意识活动,试图把人得这种精神过程,心智过程搬上银幕

在艺术“左岸派”最大的贡献是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时空观念,将逻辑的,线性的时间改变为错综复杂的“心理时间”,空间也有具体的物理空间或叙事空间,变为“心理空间”,在时空转换方面获得了极大自由。

“左岸派”对电影语言的探索也颇具特色,摄影十分讲究画面构图和用光效果,在摄影上采用十分灵活的方法,有事侧重镜头的静止状态,有时强掉画面的流动感。

“左岸派”对声音的探索是与画面齐头并进的,他们在视觉和听觉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她,他们强调音乐创作是有意让人感知,同影片共成一体,形成一种纯音乐的杰作。

“左岸派”也十分注重电影的剪辑,他们自称是“电影剪辑派”,认为电影剪辑所能表现的东西是远无止境的。他们在电影剪辑上经常使用的方法有:取消传统电影中的间歇法,如化出化入等;取消过渡镜头,用跳接对时空,事件进行人为地压缩;颠倒镜头位置,镜头并列出现,先后并不衔接,甚至是对立的,以突出现实的双重性和复杂性,循环剪辑,做音乐上的十二分音符使得剪辑,也就是在剪辑上有意识地重复或重现。

在表演上,“作家电影”出于他们的美学追求,一般选用舞台演员充当演员,与“新浪潮”的自然主义手法相反,他们有一定拉开艺术与生活的距离,采用的是“间离效果”突出了演员的身份和“表演中还有表演”的观念,把银幕与观众的距离拉开。

“新浪潮”与“左岸派”比较?书163

“新浪潮”运动始于50年代末期,以1958年为诞生日期,而“左岸派”电影导演的探索要比“新浪潮”导演早。

“左岸派”追求的是向生活靠拢,向真实深入;而“左岸派”电影感兴趣的则是人得精神活动,人得思想,人得内心。

“左岸派”导演的文化修养要比“新浪潮”导演高一些。“新浪潮”的创作者大都是巴赞创办的《电影手册》的评论员。

“左岸派”的艺术家采取鲜明的立场直接干预生活,把赤裸裸的社会现状搬上银幕,触发观众的情感与选择,这在“左岸派”之前的法国电影中并不多见。“左岸派”电影是对商业电影的一次

强有力的冲击。从这意义上讲,“左岸派”导演的作家电影才是法国五六十年代的“先锋派”。

第四节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对人生苦涩的思索

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

1成功期

2“电影荒年”期

3解冻期与“诗电影”的兴起

4紧缩期到调整期(60年代中期——80年代中期)

5公开化时期(80年代中期到前苏联解体)

诗电影的艺术特征:

塔可夫斯基的代表作品:《安德烈·卢布耶夫》《镜子》《乡愁》

第六节美国“新好莱坞运动”:开启新时期的繁华

美国“新好莱坞运动”出现原因包括的原因:好莱坞电影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客观原因包括电视的冲击,国内商业政策的失误,欧洲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崛起等。

对其他国家的而影响:导致了美越战争。(书-208)

第七节中国内地:波推浪涌,云起云飞

新中国“前十七年电影”的发展历史及原因:新中国“前十七年电影”的发展特点是艰难曲折,大起大落,概括起来有“四起四落”:在十七年中出现过四个高潮,包括建国初期的第一次发展,1956年的第二次发展,1959年的第三次发展以及60年代初期的第四次发展,不过1963年的高潮很快被“文革”淹没了。

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电影开始酝酿新的美学变革,以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电影为基本标志,电影创作开始从成熟时期向创新时期转变,不同的国家经历了急缓不同的变化。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新政权刚刚建立的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社会的性质决定了电影这种的特定的艺术形式不仅要减少商业利益的支配,更要接受主流政治的主宰。

“三突出”原则: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人物。

“四字诀”经验:

1敌远我近,敌暗我明,敌小我大,敌俯我仰

2我强敌弱,我美敌丑,我胜敌败,我正敌侧

掌握:纪实美学

(第八节第九节省略)

第三章电影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时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

第一节美国电影文化的扩张:跨越世纪的狂欢

美国电影能够在全球扩张的原因:制片厂制度的运行,多种风格电影的共同繁荣

独立电影与后现代电影思潮有何异同:书上

好莱坞电影在新世纪兴起的原因:新世纪前后,好莱坞电影以绝对优势在世界影坛上占据着领导者的地位,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外在的运行制度和经营体制的完善促成了美国电影文化的扩张外,还能好莱坞电影兼容内外,拓展题材的电影文化有关。

第二节欧洲电影:世纪之交的绚丽

略,书上

第三节中国电影:在混乱中建立秩序

20世纪末中国电影格局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主旋律电影的界定

主旋律电影的两种主要类型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用影像书写历史

当代英雄题材:用影像雕塑偶像

第四节亚洲电影的崛起:百花齐放,满园芬芳

印度电影热闹依旧

韩国电影异军突起

日本电影辉煌再续

伊朗电影剑走偏锋

越南电影悄然盛放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世界在经济上的“地球村”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然而,文化上的隔阂始终没有消除即使在亚洲地区之内,许多国家之间也因为经济发展速度,政治制度以及文化的不同而存在诸多盲区。作为一种文化交流形式,电影无疑是最有效的沟通工具之一。

韩国电影崛起的原因:

1政府有力的保护和扶植

电影配额制

辅导金制度

以电影分级制取

2电影从业者的自我保护

3“东西融汇”的创作思路

第五节其他国家电影:独特绚丽的另类风情

在巴西本土电影中,辽阔的亚马逊热带雨林,西部的沙漠,美丽的海港,奇异的沙滩等景观都是电影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风格倾向于真实,自然地表达,非常贴用近生活。极具特色的巴西电影关注了充满挣扎和苦难的社会现实,坚守了人文立场。

古巴电影与中国电影的异同:

《艺术概论》知识点

《艺术概论》期末考点 1 召唤结构在艺术鉴赏中的作用 “召唤结构”指艺术作品因布满空白点和未定点,而呈现为一种开放性的结构,这种结构本身随时都在召唤着接受者能动的参与进来,通过再创造将其充实、确定,使其得到具体化。 实际上,艺术鉴赏的再创造属性,正同艺术作品的“召唤结构”有密切的联系,正因为艺术作品中包含着许多有待于鉴赏者去补充、填塞的空白点和未完点,它才可能引发鉴赏者的想像力,并去进行艺术再创造。倘若一部艺术品通篇浅显,一目了然,毫无内在意蕴,那么必然缺乏回味余韵,不值得去进行什么再创造了。 2 艺术中典型、意境与意象的异同 典型、意境和意象都是艺术创作中的高层次形象,是艺术家的最高追求,也是最富于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和境界。三者的共同之处主要体现在: (1)同属于美学范畴。 (2)均具有丰富而深邃的内在意蕴。 (3)在被欣赏接受时,都能够产生较为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充分地调动起欣赏者的联想和想像,激发起欣赏者投入再创造的状态之中。 典型与意境,意象的区别主要在于: (1)各自的含义不同; (2)在艺术作品中的侧重不同。典型以再现为主,注重写实,以人物塑造见长,比较直接地反映生活;意境则以表现为主,注重抒情,以情景交融的画面见长,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比较间接。 (3)典型、意境与意象具有不同的特征。典型的特征主要体现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而意境的特征主要表现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更能激发起人的美好联想;意象是审美的认识、审美的情感和审美的物象的统一。可以说典型的意义更多诉之于人的理性思考,而意境和意象的价值更多引发人的情感联想。三者在审美效应上有一定的差别。 3 艺术创作要经历的几个阶段 艺术创作过程要经历艺术积累、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阶段,它们是互相联系,彼此交错的。其具体内容是:(1)艺术积累 大体包括材料储备、艺术发现和创作欲望三部分。 (2)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造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使艺术意象得以创造和成熟的过程。 (3)艺术表现 艺术表现,是指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艺术语言,运用艺术方法和艺术技巧,将构思成熟的艺术意象转化为可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形象或艺术作品的过程,艺术表现是艺术创造过程的最后完成阶段。 4艺术批评的功能 (1)对受众:帮助人们更好地鉴赏艺术作品,提高鉴赏能力和鉴赏水平; (2)对创作者: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形成对艺术创作的反馈; (3)对艺术学:丰富和发展艺术理论,推动艺术科学的繁荣发展。 5 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1)从总体上讲,艺术与科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首先,从人类文化史来看,艺术与科学早有联系,古希腊时期、文艺复兴时期以及当代社会,就是艺术与科学共同飞速发展的三个黄金时期;然而,在一定程度上,艺术与科学又是对立的。例如在本质上,科学是人类物质文明的产物,而艺术则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产物。 (2)从当前情形来看,科学对艺术有着明显的渗透和影响。首先,现代科技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促进了新的艺术种类和形式的诞生,电影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其次,现代科技为艺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让艺术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天地,如电脑音乐的出现,就创造了新的审美活动形式;最后,科学与艺术的相互渗透,也促进了二者自身的发展,工业艺术设计就是它们发展的产物。 6对典型人物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的理解 (1)一切典型人物都是鲜明、独特的个性与集中、深刻的某种共性的统一。一方面,由于典型人物身上总能反映出社会生活中某类人或某种事物的带有普遍性本质共性,是人们所常见的,所以会产生似曾相识的“熟悉”感;另一方面,由于典型人物都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个性,这种个性是不可重复的,是作者独特的审美创造,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少见的,所以,人们又会有“陌生”感;(2)比如阿Q,他那种虚荣好胜、自欺欺人的可笑品格,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是一种弥漫于社会各阶层的恶劣国民性,不少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沾染了一点,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所以,“阿Q精神”是人们所熟悉的;但阿Q的具体个性,他那独特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行为特征,比如被人欺侮挨打后僦说上一句“儿子打老子”来自我解嘲,又是罕见的,只有阿Q才会如此,所以,人们又对他产生新鲜感、陌生感;(3)正是典型人物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构成了读者“熟悉”和“陌生”的统一。只有“熟悉”而不“陌生”,便成为只有共性缺少个性的公式化、概念化人物;只有“陌生”而无“熟悉”,则虽有个性却

世界电影史

第一章电影的形成期 (1895-1927) 第一节卢米埃尔的纪实主义电影 一卢米埃尔的影片内容 1卢米埃尔兄弟的影片,从内容上讲,多数是简短的生活纪录片,多拍摄诸如 车站、大街、公园、家庭乃至浴室等日常生活的片断景象。 2此外,他们还拍摄社会新闻。 《代表们的登陆》电影历史上第一次对声音的无意识尝试. 二卢米埃尔对于电影的贡献和遗憾 1卢米埃尔兄弟是世界电影的先驱,他们拍摄并且放映了电影史上的第一批标 志着初期电影高水平的影片,开创了电影真正的历史。 2卢米埃尔坚持“从现实生活中捕捉自然景观”的拍摄原则,展现出电影真实地 再现现实生活的能力,由此确立了电影纪实主义风格,卢米埃尔也被视为西方 纪实主义电影的鼻祖。 3卢米埃尔的电影还为后来电影的样式开辟了道路。 新闻片:《代表们的登陆》 纪录片:《水龙出动》、《水龙救火》、《扑灭火灾》、《拯救遭难者》 追逐片:《膝行的人》 科幻片:《机器肉店》 4 卢米埃尔电影在技术和艺术上都有非常大的贡献。技术上,他们发明了最初 的特技摄影,并使用了移动摄影,影片的画面已经有“远景”、“中景”、“近景” 甚至“特写”之分,层次清晰;在艺术上,他们运用了最早的蒙太奇手法创作电 影。 第二节梅里爱的戏剧电影 一梅里爱电影中的特技(摄影)常规方法的特种技巧 1它能赋予电影以新的造型表现手段,丰富了电影艺术的语言,是电影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方法。 2 特技在梅里爱的影片中是很重要的表现手段。他发明了停机再拍以及叠化、慢动 作、多次曝光、场面转换、遮片、透过玻璃缸摄影等手法,并把它们大量地运用到影片的拍摄中去。 3 梅里爱特别注重技巧的作用,甚至将技巧本身作为目的,而不是一种表现的手段。 他的影片中,技巧的展示特别突出,因此,他被称为西方技术主义电影的先驱。 二梅里爱电影中的戏剧元素 1戏剧电影就是以戏剧的冲突律为基础,采用传统的戏剧式的结构原则,具 有开端、纠葛、发展、高潮、结局等要素的电影。 2在他的电影里,情节发展的顺序常常不是按照实际生活情况而是根据戏剧 的习惯编排的,整部影片往往由几个场景组成。 3摄影机经常被放在摄影棚的最后面,一点也不移动,拍摄影片总是从同一 视角,将由远到近的一切景象,统统都拍摄进去。(乐队指挥的视角)梅里 爱非常重视幕景的作用。 4梅里爱非常重视幕景的作用。 *梅里爱还指导演员仿效舞台剧的做法演出。 三戏剧性和高超的特技相结合的优秀作品:《月球旅行记》

中外电影史课程理论教学大纲

《中外电影史》课程理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五号黑体)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中外电影史The history of World and China movie 二、学时、学分及适用专业 总学时数:36 学分:2适用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本科) 三、课程教学目标: 电影是一种复杂的历史现象(它既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经济结构、技术体系和文化产品)。换言之,电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不仅是构成一个整体的一组成分,而且也是相互关联、互为条件的一组成分。任何一种电影史的定义都应承认,电影的发展包含了电影作为特殊技术体系的变革、电影作为视听再现系统的变革以及电影作为社会机构的变革。本课程是向同学介绍评析中国和外国电影各个历史阶段的主要艺术运动和艺术思潮、重要的电影艺术家和代表性作品,梳理出中外电影历史的发展线索和优秀的艺术传统。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求从发展比较的观点分析中外电影现象之间的联系、影响,重点透视外国电影对中国电影现状和发展的借鉴价值。 四、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要求同学了解中外电影发展的历史脉络,对各个历史阶段电影的发展状况,生长的时代背景、具备的艺术特征以及重要人物和经典作品有初步理解和评析。观摩任课教师指定的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内涵的电影文本,并结合历史语境进行鉴赏分析,把握中外电影艺术发展的历史特点和文化传统。本课程学时安排为140学时,考试时间不计入内。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经典片段评析观摩。同时,由教师指定,要求学生在课余自行看完50部左右的中外电影史上的代表作品,并做好观片笔记。 五、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在教学上要求对电影发展中所涉及到的问题精讲细评,深入讨论、准确掌握。首先厘清中外电影发展中的诸多观点与争议的主要脉络,在此基础上深入讲解具体的影片创作和理论思潮,并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专题讨论和课外小论文写作,促使学生准确、明晰地掌握、分析中外电影发展的主要现象与问题,建立正确宏观的电影史识。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导论(共2学时) (一)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本课程特性、研究对象、学习方法和电影史的分期。 1.1 教学内容:视觉文化时代

中国电影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中国电影的奠基创立阶段(1896——1912) 1. 世界电影的诞生: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 号大咖啡馆的印度沙龙,放映了《墙》、 《婴孩喝汤》、《水浇园丁》、《工厂大门》等。 2. 电影传入中国:1896 年8 月11 日上海徐家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 。 3. 中国第一部电影:1905 年《定军山》,主演:谭鑫培。初兴阶段(1913——1922) 4. 中国最早的短故事片: A .《难夫难妻》(1913)导演:郑正秋、张石川):创作新剧、面对现实、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 B .《庄子试妻》(导演:黎民伟):改编旧剧、发挥想象、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C .《劳工之爱情(掷果缘)》:中国电影初兴期最为经典的故事短片。 5. 最早的长故事片(1921 年):《阎瑞生》、《海誓》、《红粉骷髅》。兴盛阶段(探索时期)(1923——1931) 6. 旧派与新派 A ?旧派:⑴构成:①郑正秋、张石川;②“鸳鸯蝴蝶派”;③五四后知识分子。 ⑵代表作品:1923 年《孤儿救祖记》 ⑶创作面貌:①家庭伦理剧:《孤儿救祖记》:②神怪武侠片:古装片《火烧红莲寺》、神 怪片、武侠片。 B ?新派:⑴构成及创作思想: 长城:“移风易俗,针砭社会。” 神州:“宣扬文化,开启民智。” 民新:“普及教育,提倡爱国。” 联华:“复兴国片,改造国片。” 南国:“借胶片宣泄吾民深切之苦闷。” ⑵创作面貌:①以洪深、侯曜为代表的“人生问题剧”。②欧阳予倩和“神州派”的“人 情剧”。③田汉、孙瑜带有唯美和浪漫倾向的创作。(孙瑜《故都春梦》、《野 草闲花》) ⑶共同特征:①取材:关注小资产阶级;②内容和艺术表现:受外来文艺的影响;人物塑造的相似性;注重心理刻 画。 7. 郑正秋: A .主要创作:《难夫难妻》、《掷果缘》、《孤儿救祖记》、《姊妹花》。 B ?电影概念和电影创作概念:①早年从事戏剧评论工作,提倡新剧;②与戏剧舞台相比,电影强调“造意”“造地”“配 景”“导演”“演员”。 8?影戏观:⑴提出:1924年《影戏概论》;1926年《影戏剧本作法》。 ⑵特征:①注重社会教化功能(文以载道):②以戏剧情节叙事为核心的表达手段(戏 剧性、情节性、场面性)。 9?该时期电影的总体特征:①电影艺术性屈服于商业性;②电影文化隔绝于新文化潮流之外。 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电影 1. 左翼电影运动(新兴电影运动) ㈠联华公司倡导“复兴国片”运动 A .宗旨:改革神怪、迷信、凶恶、打杀之国片作风。 B .总纲:提倡艺术、宣扬文化、启发民智、抢救影业。 ㈡阶段 A.迅速兴起(1933 年):《狂流》、《三个摩登女郎》、《城市之夜》、《母性之光》、《春蚕》、《小玩意》、《铁板红泪录》、《香草美人》、《恶邻》等。 B .曲折绵延(1934——1935):《中国海的怒潮》、《女人》、《上海二十四小时》、《神女》、《桃李劫》、 《大路》、《新女性》、《风云儿女》、《乡愁》、《都市风光》、《姊妹花》、《渔光曲》等。 《渔光曲》,1934 年,导演蔡楚生,是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 C. 重新高涨(1936——1937):《新旧上海》、《迷途的羔羊》、《小玲子》、《压岁钱》、《十字街头》、《马路天使》、《天作之合》、《狼山喋血记》、《壮志凌云》、《联华交响曲》、《青年进行曲》、《夜奔》等。

《宋崇导演教你拍摄微电影》全部知识点精编版教学内容

《宋崇导演教你拍摄微电影》全部知识点 精编版

宋崇导演教你拍摄微电影 一、微电影概述 通过本章学习,你需要掌握和了解以下问题: 1:“微”时代到来的原因有哪些。 2:微电影创作要遵循哪些特点。 3:微电影在广告中的运用。 1.1 微电影制作概述 ●电影一诞生就是从微电影开始的。 ●短片的分类: 1、微短片 3-4分钟 2、短片 8-15分钟 3、中短篇 15-25分钟 4、长短片(中片) 30-40分钟 ●一、“微”时代的到来 1、生活节奏太快,人们压力过重;碎片时间、快信息、轻阅 读。 2、技术支持、网络平台、移动终端、手机电信。 3、DV技术的普及,出现“草根”电影,全民制作。 4、大量传媒学院诞生,学生大量短片作业

5、大量微电影评奖、评论活动,推动微电影发展,并从草 根、走向精英化。 ●电影是用影像来讲故事的艺术 ●二、微电影创作、生产、发行出现井喷状况 (2010-2013三年时间) 2011年:200部 2012年:井喷大发展 2013年:中国最大的微电影门户网“唯象网”373部类型比例: 纯艺术表达76% 广告17% 吐槽恶搞5% 城市宣传片2% 艺术表达中的类型比例: 剧情 33% 亲情 27% 爱情 24% 喜剧 9% 励志 8% 青春 5% 动画 4% 科幻 3% 惊悚 3% MV 2% 动作 1% ●三、微电影定义

微电影(Micro Film)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移动状态,和短时间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情节的“微(超短)时”(30秒-300秒)放映,“微(超短)周 期”制作(1-7天)和“微(超小)投资”的视频类短片,可以单独成篇,也可以系列成剧。 ●四、对定义的补充和修正 1、播放平台拓宽到电影院。 2、时间调整为30秒-9分钟。 ●五、微电影的特点 1、微电影是以电影的名义,因此具有一般电影的美学特质。 2、借新媒体兴起之风,从小作坊发展成一股浪潮;快读、易 读、轻读。 3、入门门槛极低,从草根到全民合作,投资小、灵活、便 利、回报快,使电影从象牙塔艺术,降落到“下里巴人”。 4、成本低:短、小、快。 5、全国传媒学院几千家,培养了大批人才,组织评论’评 奖,使微电影走向专业化、艺术化。 6、商业利益,企业需求,激励微电影的发展,中小影视公司 将微电影作为主要的挣钱手段。 7、微电影传播性、多样性、主体全民性、播出的开放性,使 微电影具有无穷生命力。

世界电影史重点知识梳理

世界电影史重点知识梳 理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世界电影史重点知识梳理 第一章:电影的诞生 一、细碎知识点整理 1)世界第一部电影——《工厂大门》(by卢米埃尔兄弟) 2)世界电影史第一个导演——乔治梅里爱 二、大块知识整理 卢米埃尔兄弟和梅里爱创作风格的缘起 卢米埃尔兄弟:开启了电影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a.对现实进行纪实的创作手段(记录眼前的景象) 1.利用景深(固态构图)完成 2.固定视点的单镜头拍摄 3.不同视角分区域拍摄和移动摄影 4.采用特技、戏剧元素,将主观创造意识渗入影像 5.运用不同的场景拼接(画面——最早的“蒙太奇”) b. 主要贡献 1.采用纪实手法,呈现日常生活场景,还原流动感、自然感 2.渗入主观化选择,创造出最初的叙事方法 3.开创现实主义电影创作风格(电影纪录片的先驱) c. 代表作品:《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消防员》、《代表们登陆》、《水浇园 丁》(喜剧)、《假膝行人》 乔治·梅里爱:开启了电影现代主义的创作风格 a. 创作手段 1.利用停机再拍造成魔幻效果 2.借用照相特技发掘摄影特技:“叠印”“合成照片”“二次/多次曝光”“画托”“首次进行‘人工照明’” 3.舞台乐队指挥的视点——全景视点 4.成立了“明星制片公司”,建造了世界电影史上第一个“摄影棚”,形成了“银幕即舞台”的美学观念 5.开始采用蒙太奇的手法来组合镜头 b. 主要贡献 1.采用多种摄像特技去获得特殊的艺术效果,丰富影像的表达手段 2.蒙太奇方法的应用,开拓了影像的叙事功能 3.开创了现代主义电影的创作风格,可以称之为电影故事片的先驱 C. 代表作品:《贵妇人的失踪》(停机再拍);《橡皮头人》(多次曝光);《魔窟》(叠印法);《月球旅行记》 第三章: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名词解释)[时间、地点、代表作品、起因、背景]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是1920年代出现在欧洲的一次电影实验运动,是欧洲先锋艺术运动的分支,是表现主义电影的延展。先锋电影也称“实验电影”或“地下摄影”,是一种远离电影故事片和纪录片主流,不为商业目的的默片纯视觉电影。 主张:反对叙事;倡导通过绝对自由的联想来达到纯粹的运动、纯粹的节奏和情绪,排斥真实、理性的含义;表现潜意识、非理性和梦幻世界;物大于人。

电影史复习重点

电影史复习重点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中国电影史历史分期: 拓荒期(1896-1932)中国电影的传入以及第一个黄金时代 探索期(1932-1949)中国点一个的初步成熟 发展期(1949-1966)新中国十七年电影创作 停滞期(1966-1976)文革十年的中国电影 复苏期(1976-1984)新中国电影的恢复 繁荣期(1984至今)飞速发展的中国电影走向世界 中国电影的发展特点: 1:社会历史变革直接影响着中国电影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变革 2:受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的审美心理传统的深刻影响 3:中国戏剧和文学保持了一种特殊联系,尤其是戏剧的影响更加明显 4:与世界电影相比,中国电影相对来说一直比较落后 5:各个创作部门的发展不平衡 中国第一座专业影院:1908年西班牙人雷玛斯在上海建起—虹口大戏院 电影创作: 1913年《难夫难妻》(郑正秋导演编剧)中国故事片开端 1913年《庄子试妻》(黎民伟)“香港电影之父” 20年代《阎瑞生》(任彭年导演)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中国电影探索期结束 《车中盗》(任彭年导演)中国最早类型片,确立了娱乐观众的方向 商业投机性:决定中国工业从一开始就缺乏坚实的经济技术基础,创作上一味迎合观众的低级趣味,粗制滥造模仿外国商业影片

1920年商务印书馆为梅兰芳拍摄《春香闹学》、《天女散花》 郑正秋电影成就: 1922年与张石川等组成明星电影公司,是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 艺术主张:以艺术形式进行社会教化,把丰富的戏剧经验运用到电影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电影创作: 《难夫难妻》(中国第一部故事片) 《孤儿救祖记》(是中国电影成为一种艺术特色,独立的艺术形式的一种开端) 《玉梨观》 《劳工之爱情》(滑稽短片) 《自由之花》 《姊妹花》(最早有声故事片) 1923年明星电影公司《孤儿救祖记》(郑正秋编导)是我国第一部艺术片,打破了外国影片独占我国电影市场的局面,掀起了国产电影创作的阵阵高潮。中国电影创作正式进入长片创作阶段。 郑正秋的制片思想:主张有一选定的教育作用的通俗的大众化的商业电影制片思想。 主要贡献:电影事业的开创者,开创了中国电影从现实社会生活和戏剧舞台方面吸取丰富的创作养料的优良传统,为中国电影艺术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张石川:中国电影的先驱

电影史复习资料 (1)

世界电影史概论复习梗概 电影艺术的初创时期(19世纪照相术发明~ 20世纪一战前后) 第一节电影的诞生:从凝固的瞬间到活动的影像 爱迪生“电影试镜”的不足之处有两点:一是它只能供一人观看,没能将影像放大到和真人一样的大小,并且不能以投影的方式放映影片;二十由于没解决胶片传送过程中的间歇问题,画面虽然是动态的,但不清晰。 卢米埃尔:借用缝纫机的机械原理设计了胶片传送装置,解决了电影胶片在传送过程中的间歇问题。 设计的“活动电影机”是一种轻便的手动控制设备。这种设备由手动曲柄控制,可以将影像投放在大屏幕上给多个观众看。它合并了摄影,显影和投影的功能在同一个机身中,是一个双重作用的电影放映机和电影摄影机,并在1895年取得了专利权。 第二节法国:从现实记录到艺术表现 卢米埃尔的电影电影理念:卢米埃尔兄弟已经很恰当地规定了影片的真正领域,小说,戏剧真正表现人得心灵,电影表现的乃生活的动态,自然界和它的现象,人群和人们的变动,凡是运动的东西都在摄影机的拍摄范围内,电影机的镜头是向世界开放的。 梅丽爱的贡献之一:将戏剧引入电影 梅丽爱的贡献之二:从魔术师到电影特技的创新者 梅丽爱的局限性:他认为的“无所不能却也有自己的局限性,没有能够摆脱舞台、戏剧对他的束缚。他一生死守着一套戏剧纪录片的美学。(在他看来,摄影机只是一场戏剧表演的忠实记录者,整场戏都从一个机位拍摄,没有景别变换。虽然在他的电影了出现了不同场景的镜头衔接,有了最初的分解镜头,使电影开始具有“分解与组合”的特征,距离蒙太奇的分解,组合近一步,但这只是一种简单的连接,他并没有理解到这种连接组合的巨大意义。) 第三节美国:早期电影业的成长

电影理论知识点

电影理论知识总结 相关概念直接参考《电影艺术词典》 电影理论部分 选择、填空;概念和术语;问题的回答和阐述; 出题原则:以基本知识为主,一般知识为辅,个别偏僻知识。 对作品、术语、观点、人物、流派的了解; 作品:著作、论文、电影作品;电影理论研究和电影批评 复习建议:点面结合;自我提问; 答题技巧:要凝练概括、准确全面;要从各个角度考虑回答问题的内容;检查、补充和推敲; 外国电影理论部分 一、电影理论发展概况 80年代总结观点:经典和现代理论(20年代~75年左右); 经典:传统美学来表述电影,作品与社会背景分离。研究的主题都是——电影是艺术?电影与其它艺术的关系; 现代:符号学、精神分析学、马克思主义等的混合;研究的主题都是——电影是不是语言?观众和影像的关系是什么; ※邵牧君的概括: 1、 30年代以前称为早期电影理论; 2、 30年代~二战前; 3、二战后~60年代前; 4、 60年以后; (其实就是60年以前是经典,60年以后是现代) ※96年鲍德威尔和卡罗尔提出把现代理论分为两种:(见《后理论——重建电影研究》) 1、 60年~70年主体位置理论;主要内容是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符号学、女性主义、意识形态批评; 2、 80年~至今文化主义理论;主要内容是法兰克福文化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等; 以上两种理论共称为宏大理论(Grand Theory)。他们认为真正的电影理论研究只开始了30年,即从60年到90年。 80年以后,他们又开始了一种“中间层面的研究”(middle level),反对宏大理论。即在主体位置理论和文化主义理论崛起时,另一种中间层面理论出现,坚持既要对理论从经验出发的研究,又不排除理论性。 ※结论: 1、 60年前,是小(低)理论,经验性强; 2、 60年~70年,宏大理论; 3、 80年~至今中理论; 形成多姿多彩的别具一格的电影研究,如叙事电影研究、文体电影研究、文类电影研究、民族电影研究、后殖民电影等研究等。 二、经典电影理论

2018上海大学电影学专业高分考研经验分享

一、院校选择 我考虑到的因素主要有学校所在城市、招生人数(和报录比)、专业课命题风格、分数线。 这些因素的重要程度则因人而异,我对北京积怨二十年,所以首先排除了所有的北京院校。(这么一来其实就没剩多少选择了......)上网一搜,发现我喜欢的一位影评人对上大电影学评价不错,而我曾经在上海度过了一段特别愉快的假期,加之这座城市在中国电影史上意义非凡。所以整个择校过程并无纠结。 一般来说招生人数、分数线等等信息都可以从学校和学院官网上查到,像上海大学研究生招生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193637621.html,)提供了招生计划、初试复试参考书目、考试大纲,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https://www.wendangku.net/doc/193637621.html,)提供了专业介绍、往年复试分数线及报考人数。 搜索心仪院校的近十年真题,大致浏览一遍,看看有多少题目是自己听说过的,又有多少完全陌生。如果你自认观影储备量一般,那么保险起见最好避开那些剑走偏锋的院校。上大电影史与电影理论的命题中规中矩看重基础,15年开考的电影产业与文化则明确考察重大热点,总归还是摸得着底,不会让人措手不及。 二、初试科目、参考书目及复习方法

1.公共课 政治:辅导书我用到肖秀荣的《精讲精练》、《1000题》、《知识点提要》、《考点预测背诵册》、《八套卷》、《四套卷》还有一本时事小册子,除此之外再无其他,也没看任何视频课。4月开始看《精讲精练》,我的进度刚好是每看完一本书下一本书就出版了,算是无缝衔接。错题本必不可少,我的方法是把精讲精练、1000题和肖4肖8的错题改写成知识点记录到活页夹里,按照对应的课程和章节分别编号,对重点和难点参照精讲精练补充拓展,并且用彩色笔标记出来。最后的一个月我看得最多的就是错题本、《知识点提要》的哲学逻辑图+毛中特附录+史纲时间轴、肖8肖4大题。按计划我不打算在政治上花费太多时间(简言之就是不走心),最终的分数不高不低,符合预期。 英语(一):我从3月开始用百词斩过了一遍大纲词汇,然后用扇贝单词过了一遍核心词汇,最后一个月买了新东方的《十天搞定考研词汇》作自查用。复习期间还用到张剑真题黄皮书(版本繁多,建议买年份多的)《阅读理解150篇》《最后预测5套题》和新东方的《考研英语:高分写作》《考研英语:拆分与组合翻译法》。我的笔记里记录了错题词汇、做过的阅读理解中出现的生词和词组、小作文范文6篇(不同类型)、大作文范文3篇(圈出精彩的句子和词汇)、高难度的翻译真题、不太熟悉的词组译法。最后一个月基本只用到笔记和《考研英语:高分写作》(这本书总结的大作文写作常用词组很实用)。最终分数比我预想的低了些,怀疑是大作文中段有点跑题。

中外电影史考试复习知识点讲课稿

中外电影史考试复习 知识点

电影叙事的发现 一、卢米埃尔兄弟 1、卢米埃尔兄弟运用“电影活动镜”拍摄了50多部短片,它们大致有几种题材? (1)反映工厂生活的题材。如《工厂的大门》。 (2)表现家庭生活的影片。如《婴儿的午餐》。 (3)拍摄社会生活和自然风光的影片。如《火车到站》、《水浇园丁》。 2、卢米埃尔兄弟对世界电影的贡献是什么? (1)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电影活动镜”,是在世界电影史上最终完成了电影的发明。(2)卢米埃尔兄弟的影片,现实主义地表现了人们的生活。 (3)训练和培养了电影史上第一批摄影师。卢米埃尔兄弟被公认为“电影之父”。 (4)创造了移动摄影。 二、梅丽爱的创新(1896-1912) 1、使电影成为被策划的充满特技的戏剧表演,让观众首次看到了电影制造奇幻世界的魔力。 2、“停机再拍”产生叙事效果 3、“电影是一个可以按照创作者的意志来观察、解释,以至于歪曲现实的方法。” 4、局限:终未跳出舞台框架 三、卢米埃尔和梅丽爱的对比

布莱顿学派的叙事突破(1902-1908) 1、代表人物:乔治阿尔伯特史密斯和詹姆斯威廉森出生并工作于布莱顿而得名 2、创新突破: A、系列镜头的使用 B、蒙太奇的时空转换镜头的雏形,为后来的埃德温、鲍特、格里菲斯等大师级人物引领了方向 自觉的叙事 一、埃德温鲍特:《火车大劫案》 1、剪辑组合解决电影叙事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流畅” 2、在视觉上突破了日常视点 二、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 1、电影特色? (1)电影的叙事方式:明显的受到了狄更斯小说的影响,强调以情节结构作为影片叙事的基础。 (2)电影的时空:以具体的视觉画面与抽象的思维概念相结合,使电影情节的构筑进入到电影寓意的阐释范畴,大大超越了影片实际叙事时间,也形成了冲破故事空间束缚的空间观念。 (3)电影的语言:确立了以镜头作为电影时空结构的基本构成单位的原则。实际上是现代电影分镜头和剪辑的基础。 4、格里菲斯对世界电影的主要贡献在哪儿? (1)把电影从戏剧中分离出来,使电影成为一门独立的“第七艺术”。 (2)着力于探求电影特技,尤其是摄影构图和蒙太奇。 (3)他的影片中所体现出来的不再是场面,而是镜头,这是世界电影史上的首创。 重要作品:《党同伐异》 剧情简介: 这第一个故事叫做“母与法”。讲述20世纪初的加利福尼亚州,一位青年工人被人诬陷为杀人犯,被判处死刑。而他的妻子则必须在行刑之前找出真凶,营救她的丈夫。第二个故

电影史复习资料.

一、卢米埃尔兄弟对电影的主要贡献? 1、卢米埃尔兄弟被称为“现代电影之父”。1895年12月28 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卡布辛大街14号的大咖啡馆中,首次售票公映他们的影片,这一天不仅标志着“放映术” 的完成,同时标志着电影的真正诞生。 2、卢米埃尔兄弟作品的内容更多地是表现和复制现实生活中 实际存在的事情,电影成为“一种重现生活的机器”,由此 确立了现实主义的风格。 3、不足50部的短片中,显示出电影所具有创造不同的表现手 段、不同的叙事形式的可能性,为后来电影的样式开辟了 道路。 A.新闻片《代表们登陆》 B.纪录片《消防员》(四部) C.喜剧片《水浇园丁》 D.旅行片《在美国拍摄的39个景象》 (梅斯吉希拍摄) E.追逐片《假膝行人》 4、拍摄方法上,使用了“长镜头”即固定视点的单镜头,最 为典型的是《火车进站》,在这部影片中物体与人物不同景 别的视觉变化,形成了纵深的场面调度;并且在《消防员》中,不同角度、不同地点拍摄下来的消防队员救火、救人 的情景形成一种“蒙太奇”形式,产生了富有戏剧性的变 化。

二、为什么格里菲斯的《党同伐异》是一次辉煌的失败? (结合格里菲斯的叙事观念进行阐述) 1、电影叙事形式:受到狄更斯小说的影响,强调以情节结构 作为影片叙事的基础,将不同冲突的元素加以并列、积累,逐渐形成了他的电影叙事形式。特别是《党同伐异》,将四 个故事的叙事时空随意自如地加以组接的有胆识的实验, 创造性地发展了电影结构的叙事形式。 2、电影叙事时间:格里菲斯在影片宏大的叙事时间的表现中, 以具体的视觉画面与抽象的思维概念相结合,使电影情节 的构筑进入到电影寓意的阐释范畴,大大超越了影片实际 叙事时间,扩大了影片叙事的心理时间。《党同伐异》以雄 心和魄力的段落所构成的巨幅画卷,以细腻、柔情的镜头 所创造的“视觉交响乐”突出了党同伐异的残暴与仁爱之 间的冲突,以及人类文明史上善与恶的冲突。 3、电影叙事空间:《党同伐异》用于区别四个故事的主要方式 是那些来自画面内部的人物、服装、布景等,叙事空间的 造型效果和视觉信息,而不是依靠字幕或字幕衬底。其中,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是“巴比伦的陷落”的叙事空间的表现。 格里菲斯更大的贡献是,冲破故事空间的束缚和冲破画框 的束缚的空间概念,仅凭视觉画面的空间对比。Eg:“母与 法”中现代交通工具和“巴比伦的陷落”中古代交通工具

03511中外电影史

课程名称:中外电影史课程代码:03511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中外电影史》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动画设计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自学应考者应掌握中外电影史的发展阶段、各种流派的产生背景及代表导演,具体了解著名导演的代表作品并进行电影语言的分析。 本课程在内容上分为外国电影史和中国电影史。 外国电影史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古典电影,主要介绍了电影的诞生、从无声到有声、古典电影形态的确立及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运动。第二部分是艺术电影,主要介绍了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到法国的新浪潮与左岸派。第三部分是新主流电影,主要介绍了新好莱坞与新德国电影。第四部分是民族电影,主要介绍了亚洲的日本电影发展脉络。 中国电影史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主要介绍1896年中国电影的诞生。第二部分是30年代电影,主要介绍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黄金年代和中国的左翼电影运动。第三部分是战时与战后,主要介绍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第四部分是“十七年”中国电影,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前,我国电影的十七年发展轨迹及艺术特点。第五部分是“文革”时期的中国电影,主要介绍这一非常时期的电影现状。第六部分是是“新时期”中国电影,重要介绍这一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创新浪潮及代表导演和作品。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中外电影史的基本发展脉络; 2、理解各个时期和国家在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下,典型的电影运动、电影现象和电影美学流派的形式与风格; 3、重点掌握一些重要的电影作者和电影作品,并能对作品进行电影视听语言的分析; 4、在编年研究的范畴内,突破国别界限,对一些具有特色的国家和创作者进行相似分析研究。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的前修课程是视听语言、影视概论等。视听语言是一门研究视听媒介及其语言艺术的课程,影视概论是介绍影视方面的相关基础知识,这两门课程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影视艺术的基本概念本性、掌握影视语言,了解影视发展历程、分析影视艺术作品,更好地掌握中外电影史。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部分:外国电影史 第一章:电影的诞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世界电影的起源与早期电影的表现。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电影是科学技术的产物,掌握卢米埃尔、梅里爱与早期电影。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电影的起源(一般) 1.识记:电影发明的科学原理 2.理解:视觉滞留,摄影术和放映术的发展 (二)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电影”(次重点)

世界电影史复习要点

世界电影史复习要点 第一讲 第一节了解 第二节 视觉暂留原理 放映中的影片之所以能给我们以运动的幻觉,是因为反映在我们视网膜上的形象不会立刻消失的缘故。我们眼睛的这一特点,或者说这一缺点,即形象在视网膜上的滞留性,被称为视觉暂留原理。 胶片的发明 1889年,美国人伊斯曼发明了透明胶片,取名柯达胶片 第三节 电影诞生的时间、地点、标志性事件 1895年12月28日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地下室卢米埃尔兄弟公开放映电影卢米埃尔兄弟的代表作品、电影史贡献 《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水浇园丁》、《婴儿的早餐》、《代表们的登陆》等 (1)卢米埃尔兄弟是电影的发明人,他们开创了电影的历史。 (2)纪录片的起点:写实主义 (3)摄影技巧的启示 (4)无意识的蒙太奇组接 梅里爱的代表作品、重要贡献、电影的局限性 《月球旅行记》局限性 1)拘泥于戏剧美学 2)对摄影机的认识程度有限固定机位乐队指挥的位置 百代、高蒙概况 创建者:查尔·百代1907年,完成了电影制作-放映的垄断体系 创立者:莱翁·高蒙1905年,在皮特休蒙建立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制片厂 布莱顿学派概况 1900年前后英国电影的先驱者阿尔伯特·史密斯詹姆士·威廉逊 阿尔伯特·史密斯、詹姆士·威廉逊的代表作及其技术特点 ●1、阿尔伯特·史密斯 ●代表短片: ●《玛丽·珍妮的灾难》:全景与特写的交替 ●《祖母的放大镜》:特写与远景的交错 分镜头原则的最初体现 阿尔伯特·史密斯的贡献:创造了较为复杂的剪辑手法,喜剧电影的创作 ●2、詹姆士·威廉逊 ●代表影片: ●《鲸吞》:特技摄影加简单情节 ●《中国教会被袭记》:5分钟长度,4个场景,追逐-救援的经典电影叙事模式。 ●《义犬救主记》:完整的故事。 ●贡献:探索摄影特技,善于用镜头讲述完整的故事,是惊险片的鼻祖。 第五节 《火车大劫案》的电影史地位

中外电影史复习题

中外电影史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一)视觉暂留原理 (二)诗意现实主义电影 (三)蒙太奇 (四)辨士 (五)“敖德萨阶梯” (六)库里肖夫效应 (七)强盗片 (八)样板戏电影 二、填空题: (一)电影发明的三大科学依据是、、。 (二)的“银幕戏剧”把一部影片看成一系列的舞台场面。他的摄影机始终静止地面对舞台空间。摄影机的视点实际上就是固定不变的最佳观众席的视点,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的视点”。 (三)1904年,埃德温?鲍特拍摄的首开美国西部电影的先河。20年后,西部片大师横空出世,拍摄了《关山飞渡》等多部西部片,当之无愧地成为西部片第一人。 (四)1958年,克洛德?夏布罗尔导演的《表兄弟》揭开了“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的序幕。次年,横空出世,拍摄了影响深远的《四百下》,接着戈达尔导演彻底颠覆传统电影语言的。 (五)上一世纪20到30年代年代是德国电影的黄金时代,德国电影先后诞生了、、、等多种风格类型的电影,可谓流派纷呈,大师云集。 (六)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导演中影响最大的四位电影大师当

属、、和。 (七)法国诗意现实主义时期的著名导演以拍摄题材的写实电影而著称,他在三十年代导演了著名的影片《雾码头》和《日出》。。 (八)电影史上的第一次电影放映活动是在年,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的大咖啡馆的地下室。片名为。这一天被公认为世界电影的诞生日。 (九)在1941年拍摄的是美国电影历史上第一部现代主义电影,是电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在电影语言的成就上超过了同一时期的任何一部影片。 (十)类型电影一般具备着三大要素:、和。 (十一)1967年,随着阿瑟?佩恩导演的影片的出现,标志着“新好莱坞”的诞生,代表性电影还有迈克?尼科尔斯导演的《毕业生》,丹尼斯?霍柏导演的。 (十二)1962年,26名来自慕尼黑的短片新导演宣称“要制作一种新的电影”,签定了著名的,这是西德电影的一个转折点,标志着的诞生。 (十三)1947年,被称为“新现实主义之父”的新现实主义电影大师导演了一部在美学上极为有价值的新现实主义作品,被称为是最全面和最彻底贯彻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原则的一部影片。 (十四)1951年,黑泽明导演的影片在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获奖,征服了西方,打开了日本电影通往世界电影的大门。这一时期,走向世界的日本电影还有导演的《雨月物语》。 (十五)小津安二郎被认为是最具有日本风格的导演,擅长以平淡素朴的风格拍摄家庭剧,他导演的最后一部电影是《秋刀鱼的滋味》。 (十六)日本战后独立电影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是新藤兼人,他在战后导演的杰作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大奖,而他导演的另一部名作直接影响了中国第五代导演张艺谋的处女作《红高粱》。 (十七)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大师以开创了单元段落镜头的场面调度风格而享誉于世,这种风格集中地体现在他三十年代的导演的两部经典杰作中,这

中外电影史复习资料

外国电影史 1.1895年12月28日上午,卢米埃尔兄弟(奥古斯都·卢米埃尔,路易·卢米埃尔)在巴黎一家咖啡馆的地下室用他们的“活动电影机”售票公映了他们的10部影片。《火车进站》《工厂大门》《婴儿午餐》《水浇园丁》他们再现生活写实具有纪录片性,是纪录片的先锋。梅里爱:【表现生活,幻想(浪漫主义)制造(技术型)】1896年他发现了“停机再拍”原理,代表作《月球旅行记》他拍摄了大量的神话和魔术片,表现生活、布景华丽,有些许魔幻片的味道。 比较:卢米埃尔兄弟 VS 梅里爱 真实的再现生活加工生活,将幻想融入生活 写实、记录幻想、浪漫 自然制造 纪录片故事片 再现表现 2.世界上第一个电影流派:【英】“布莱顿学派”,主要活跃的时期是1902——1908代表人乔治·史密斯,詹姆斯·威廉森。“。威廉森代表作《在华教会被袭记》史密斯代表作《祖母的放大镜》布莱顿学派”的摄影师们把镜头投向底层民众和社会热点问题。主要拍摄侦探片、追逐片、动物片。 3.世界电影的叙事方式:一是,一段落为单位;二是,以镜头为单位(大卫·格里菲斯) 埃得温·鲍特(美)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专职导演,代表作《火车大劫案》是电影史上第一部表现匪徒暴力行为的西部片。共分13个段落。全部用直接剪辑手法剪辑,完全摒弃了“两次再现”的叠化剪辑的连接方法。 特点:以段为单位,一段一个镜头;有景深的变化;有推拉摇移跟的拍摄方式;有平行蒙太奇;人不停的运动,动作多。 大卫·格里菲斯——“电影诗人”,“奇才”使交叉剪辑得以成熟,创造了著名的“最后一分钟营救”(平行蒙太奇),代表作《一个国家的诞生》它标志着美国电影从此进入了一个长篇故事创作的新阶段,影片中出现了特写。《党同伐异》也是一个“最后一分钟营救”模式,被称为著名的、伟大的失败,由于影片由四个互不联系的历史故事组成,观众看不懂,耗资巨大。 特点:以镜头为分段,照顾细节(巨大贡献);有特写镜头、近景镜头追逐镜头;有大场面;为电影现场配乐,专门作曲。 路易·费雅德是最早提出“现实主义”美学理念的人,代表作《吸血鬼》;他被看做是长

中外电影史学习要点(2)

中外电影史学习要点 前言 世界电影史“入史”的评价标准,有四个方面因素:影片或事件的文献性;原创性;影响性;典型性。 第一章无声电影时期 第一节早期无声电影 1.1891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单人观看影片的“电影视镜”,并申请了专利。 2.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一家咖啡馆用他们的“活动电影机”放映了10部影片,其中就有后来知名的《火车进站》、《工厂大门》、《贝贝的午餐》、《水浇园丁》等,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3.视觉暂留原理:人眼观看物体时,成像于视网膜上,并由视神经输入人脑,当物体移去时,视神经对物体的印象不会立即消失,而要延续0.1 -0.4秒的时间。 4.电影生产至少涉及三个最基本的电影器械或设备:电影胶片、连续摄影机、活动放映机。 5.电影的摄影影像是留影在柔软的、和纸一样可随意卷曲的、半透明的赛璐珞底片上的,这种物质被叫做“胶片”。 6.国际通用的电影胶片规格是35毫米。 7.第一个想出连续摄影的是英国摄影家爱德华?慕布里奇。 8.赛璐珞胶卷的优点:柔软、感光性强;缺点:易着火、保存难。 9.爱迪生的影片几乎全是在一中叫做“黑玛丽”的摄影棚内拍摄的。

10.爱迪生的拍摄特点 拍摄场地:几乎在摄影棚内拍摄; 拍摄内容:记录剧院舞台上的表演动作或室内生活场景的片段。11.卢米埃尔兄弟的拍摄特点和局限性 拍摄场地:主要是户外(公园、花园、海滩和其他公共场所) 拍摄内容:记录了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与人们关注的新闻事件。 局限性:手工作坊式的制片活动,将电影看成一种杂耍玩意儿,没有认识到电影作为媒介的巨大潜力。 12.比较《工厂大门》、《火车进站》的镜头运用。(p14) 13.1896年,梅里爱发现了“停机再拍”的奥秘,这个技术手段决定了蒙太奇手法的发明,也决定了电影进入叙事成为可能。 14.梅里爱的贡献与局限?(p16) 贡献: (1)将电影和叙事联系起来,建立了故事片这一重要的电影形式。(2)将戏剧演出的流程引到电影拍摄中来。 (3)发明特技:停机再拍、淡入淡出、叠化、渐隐。 局限: (1)局限于“舞台美学”,制约了电影叙事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2)将“停机再拍”看做魔术师的机巧,而不是电影叙事的要素。 15.布莱顿学派 20世纪最初十年在英国的布莱顿(海滨城市),有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摄影师们,主张像卢米埃尔那样,在露天场景中创造“真实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