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探索勾股定理(一)教案

探索勾股定理(一)教案

探索勾股定理(一)教案
探索勾股定理(一)教案

探索勾股定理(一)教案

篇一:探索勾股定理优秀

教案

—1—

—2—

—3—

1.1探索勾股定理

1.小明用火柴棒摆直角三角形,已知他摆两条直角边分别用了6根和8根火柴棒,他摆完这个直角

三角形共用火柴棒()根

A.20 B. 14 C. 24 D. 30 2.在Rt△ABC中,斜边AB?1,则AB2?BC2?AC2?()

A.2 B. 4 C. 6D. 8 3.如图,阴影部分是一个正方形,则此正方形的面积为()

A.8 B. 64 C. 16 D. 32

4.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比为3:4,斜边长25cm,则斜边上的高为()

A.10cm B. 12cm C. 15cmD. 20cm

15 第3题

—4—

篇二:探索勾股定理一教学设计

第一章勾股定理

1.探索勾股定理(一)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

第一章第一节《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在本节课以前,学生学习了(三角形、正方形、梯形)一些图形的面积公式,还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以及整式运算中的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学生在这些原有的认知水平基础上,探索直角三角形的又一条重要性质——勾股定理。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这一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为以后学习《解直角三角形》和《二次根式》奠定基础,在有关的物理计算中也离不开《勾股定理》,它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大。

(二)、学生起点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归纳、探索和推理的能力.且他们勤于思考、乐于探究。(根据以上教材地位和学生情况,再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分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用数格子的办法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并理解勾股定理反映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会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

的计算和实际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过程,并体会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增进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之美。

(2)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介绍中国古代勾股方面的成就,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为学生在今后解决有关几何问题。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证明与简单运用

【教学难点】用拼图求面积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难点成因】在小学,他们已学习了一些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割补法)但运用面积法和割补思想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还远远不够,因此形成了难点。

【教具】教师准备:

课件

直角三角形

学生准备: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选择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我选择的方法是:引导探索、讨论发现法(其意图是由浅到深,由特殊到一般的

提出问题,与学生合作交流,这种教学理念紧随新课改理念)。

三、学法指导

教师有组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并一同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鼓励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其意图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过程

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探索新知;第

二环节:猜测结论,获取新知;第三环节:归纳验证,完善新知;

第四环节:解决问题,应用新知;第五环节:课堂小结,巩固新知.第六环节:布置作业,拓展新知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先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一页的引言。我再讲个小故事,我国著名数学

家华罗庚教授在《数学的用场与发展》一文中假设我们宇宙航船到

另一个星球上,为什么带“数”和“数形关系”两个图形?(意图

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感到“有趣”、“有意思”的状态

下进入学习过程)。数学家曾建议用“勾股定理”的图来作为与

“外星人”联系的信号,从而产生了勾股数(3、4、5)(5、12、13)引入新课(展示课件,并作简单的介绍)让学生听说“勾”与“ 股”(展示课件),(意图:形象的说明勾与股,强调:勾与股

互相垂直;几何图形中勾、股只适合在直角三角形中,顺便引出弦).

(二):猜测结论,获取新知

1、特殊图形(等腰直角三角形)

首先我在网格中建立等腰直角三角形,以小三角形的面积为单位1,学生直接看出SA、SB、SC ,并引导学生猜测结论。

通过观察,归纳发现:

结论 1 以等腰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

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图片展示,以直观形象的观察图形,引导学生

找到三个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为下一步用面积计算、验证直角

三角形三边关系奠定基础。

2、一般图形(直角三角形)

(1)、验证结论通过刚才的问题我们发现等腰直角三角形三个正

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那么这一结论在一般的直角三角形中是否也

存在呢?

(1)观察下面两幅图:

两图都是勾与股不相等的直角三角形,需要割正方形C才能得到SA、SB、SC,再填表推猜测三者之间存在的关系:SA+SB=SC得出结论

1 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

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为了突破用面积法证明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这一难点,本人先让学生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再引导学生用“割”与“补”

的方法计算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进而得到直角三角形以

三边为边的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由特殊(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到一般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探索,使直角三角形数与形的关

系展示得更为直观,更易被学生接受,更有利于难点的突破,为学

生归纳结论打下基础,使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符

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材编写时也注重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转换结论通过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关系,你能说明直角三角

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论吗?(提出设想,让学生讨论)

C

A a c

b

B

篇三:探索勾股定理教案

1.1探索勾股定理

教材

义务

教育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1节

P2~ P6。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一种美妙关系,将形与数密切联系起来,在数学的发展和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作用。本节是直角三角形相关知识的延续,同时也是学生认识无理数的基础,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承前启后的紧密相关性、连续性。此外,历史上勾股定理的发现反映了人类杰出的智慧,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科学与人文价值。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学会用符号表示。学生在经历用数格子与割补等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

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推理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分层训练,使学生学会熟练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

单的计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勾股定理的应用技能。

3、情感目标:通过数学史上对勾股定理的介绍,激发学生学数学,

爱数学,做数学的情感。使学生从经历定理探索的过程中,感受数

学之美,探究之趣。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面积法探索勾股定理,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

难点:计算以斜边为边长的大正方形C面积及割补思想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方法选择引导探索法,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进行教学。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若干张已画好直角三角形的方格纸;剪刀;

已剪好的纸片若干张。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观察动画,我国科学家曾向太空发射勾股图试图与

外星人沟通,在2002年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采用弦图作为会标,

它为什么有如此大的魅力呢?它蕴涵着怎样迷人的奥妙呢?这节课

我就带领大家一起探索勾股定理。

(设计意图:用一段生动有趣的动画,点燃学生的求知欲,以景激情,以情激思,引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活动1:(观察图1)你知道正方形C的面积是多少吗?你是怎样

得出上面结果的呢?

(生)独立思考后交流,采用直接数方格的办法,或者是分割成几

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计算正方形C的面积。(多媒体演示)

(过渡语)同学们用数格子的方法发现了正方形C的面积,那么对

于下面图2中的正方形C,“数方格子”的方法还行得通吗?下

面我们一起来研究。

活动2:(观察你手中方格纸上的图2)正方形C的面积是多少?

你是怎样得出结果的呢?

(师)我们用数方格子的方法能算出正方形C的面积吗?参考弦图,你想到什么好方法了吗?(引出“割”法)

大家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方法呢?受“割”法的启示,我们能通过“补”的方法得出结论吗?

(生)独立思考,在预先准备的方格纸上将图形剪一剪、拼一拼,

用分割成四个全等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或将正方形C补成边长为整数

的大正方形的方法求出斜边上的正方形C的面积。接着将成果与同

伴交流,学生代表

发言

活动3:

分工1:(如图3)请每个小组两名组员试着将手中的已剪好的四个全等的四边形拼成正方形B。

分工2:(如图4)另两名组员再将同样的四个四边形和正方形A一起拼

成一个大

正方形

C。

① ④

A

图4 ④ ③ 思考:

1、等腰直角三角形

(师)

观察图5,对于等腰直角三角形,将正方形A、正方形B和已计算的正方形C的面积填入下表,它们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结论:正方形A面积 + 正方形B面积 = 正方形C面积 2、直角边

长为整数的一般直角三角形

(师)观察图6,直角边长为整数的一般直角三角形,正方形A、正方形B、正方形C面积又有什么关系呢?

结论:正方形A面积 + 正方形B面积 = 正方形C面积 3、任意直角三角形

(师)那么,对于直角边长不是整数的一般直角三角形上面的结论还成立吗?(出示图7)

生合作:试着将已拼好的正方形B和大正方形C同正方形A拼成如图7所示的图形。

① ④

A

B

A

C

C

图7 图8

(师)同学们从活动中都得出正方形A、正方形B、正方形C面积有

什么关系?(生)小组交流,学生代表发言。

结论:正方形A面积 + 正方形B面积 = 正方形C面积

师点拨:这里的四个全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B按如图8所示的方法

分割的。

师小结:通过以上活动,我们发现以任意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

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之和都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

(师)下面我们运用几何画板进一步验证上面的结论(改变直角三

角形的三边长度,同学们发现结论仍然成立)。

4、正方形面积与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

(师)若我们设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为c,你能用三角

形的边长来表示这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吗?(将正方形的面积和三角

形的边长联系起来)(生)正方形A面积为a,正方形B面积为b,正方形C面积为c。(师)你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有什么

联系?(生)分组讨论,交流并发言。

结论:由于正方形A面积 + 正方形B面积 = 正方形C面积,所

以 a+ b= c即

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5、认识直角三角形三边关

2

2

2

2

2

(师)利用几何画板展示任意直角三角形,我们发现:无论三边长

度如何变化,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总是等于斜边平方。

(师)请将上述结论用数学语言表述并符号化。

(生)学生讨论,交流并发言。

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a + b = c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师)在中国古代,人们把弯曲成直角的手臂的上半部分称为"勾",下半部分称为"

股"。我国古代学者把直角三角形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

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所以我国古代把上面的定理

称为“勾股定理”。再请学生看一看,读一读:早在三千多年前周

朝数学家商高就提出勾三、股四、弦五,并在后来被记载在中国古

代著名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之中,一千多年后西方的毕达哥拉斯

证明了此定理。(设计意图:在探索定理的过程中,为了突出本节重点,解决难点,我将按下面

两个层次设计探索过程。第一方面由等腰直角三角形到一般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研究,体现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第二方面引导学生用割、补等方法计算正方形C面积到用拼图的方法探索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展示由简单到复杂的思想,探索出勾股定理。)

三、回归生活,应用新知

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部分学生可选择从自己需要的层次做起。 A 层:

1、在△ABC中,∠C=90°(1)若a=8,b=6,则若c=20,b=12,。

2、若直角三角形中,有两边长是3和4,则第三边长的平方为()

A25 B 14 C 7D 7或25

3、情景探索

小明的妈妈买来一部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小明量了电视机的荧屏后,发现荧屏只有58厘米长46厘米宽,他认为售货员搞错了.对不对?(58=336446=211674.03≈5480)

4、一根旗杆在离地9米处断裂,旗杆顶部落在离旗杆底部12

米处,旗杆折断之前

有多高?

(设计意图:本层是基础性习题,强化学生掌握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边,都能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第三边的重要解题方法,以及定理的实际应用。以当堂检测学生

2

2

2

2

2

2

《探索勾股定理(一)教案》出自:干货资源社

探索勾股定理一 教学设计

第一章勾股定理 1.探索勾股定理(一)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第一章第一节《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在本节课以前,学生学习了(三角形、正方形、梯形)一些图形的面积公式,还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以及整式运算中的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学生在这些原有的认知水平基础上,探索直角三角形的又一条重要性质——勾股定理。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这一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为以后学习《解直角三角形》和《二次根式》奠定基础,在有关的物理计算中也离不开《勾股定理》,它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大。 (二)、学生起点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归纳、探索和推理的能力.且他们勤于思考、乐于探究。(根据以上教材地位和学生情况,再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分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用数格子的办法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并理解勾股定理反映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会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

的计算和实际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过程,并体会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增进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之美。 (2)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介绍中国古代勾股方面的成就,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为学生在今后解决有关几何问题。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教学重点】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证明与简单运用 【教学难点】用拼图求面积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难点成因】在小学,他们已学习了一些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割补法)但运用面积法和割补思想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还远远不够,因此形成了难点。 【教具】教师准备:课件直角三角形 学生准备: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选择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我选择的方法是:引导探索、讨论发现法(其意图是由浅到深,由特殊到一般的

勾股定理优秀教案

勾股定理优秀教案 【篇一:探索勾股定理优秀教案】 —1— —2— —3— 1.1探索勾股定理 1.小明用火柴棒摆直角三角形,已知他摆两条直角边分别用了6根和8根火柴棒,他摆完这个直角 三角形共用火柴棒()根 a.20 b. 14 c. 24 d. 30 2.在rt△abc中,斜边ab=1,则 ab2+bc2+ac2=() a.2 b. 4 c. 6d. 8 3.如图,阴影部分是一个正方形,则此正方 形的面积为() a.8 b. 64 c. 16 d. 32 4.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比为3:4,斜边长25cm,则斜边上 的高为() a.10cm b. 12cm c. 15cmd. 20cm 15 第3题 —4— 【篇二:勾股定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 【篇三:《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创新整合点 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式教学,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鼓励学生采用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 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教 材《勾股定理》第一节的内容。勾股定理的内容是全章内容的重点、难点,它的地位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勾股定理是学习锐角三角函数与解直角三角形的基础,学生只有正确掌握了勾股定理的内容,才能熟练地运用它去解决生活中的测 量问题。

2、本章“勾股定理”的内容在本册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学习斜三角形、三角函数的基础,在知识结构上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 作用,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解直角三角形内容在航空、航海、工程建筑、机械制造、工农业生产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与生活息息相关。 学情分析 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观察,几何图形的分析能力已初步形成。部分学 生解题思维能力比较高,能够正确归纳所学知识,通过学习小组讨 论交流,能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现在的学生已经厌倦教师单独 的说教方式,希望教师设计便于他们进行观察的几何环境,给他们 自己探索、发表自己见解和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更希望教师满足 他们的创造愿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说出勾股定理,并能应用其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 际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体会数形结合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和实例应用, 体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通过获得成功的经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 图案是由几何图形构成的,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颗由几何图形构 成的美丽的大树。 问:请观察这棵树,它是由哪些几何图形构成的? 问:如果这里不是一个一般直角三角形,而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你能想象出此时大树的形状吗?(学生猜想,教师出示图片) 问:这颗大树中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形状相同的组合,你能把它找出 来吗? 这四个图形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哪个图形起决定作用? 引入课题:三个正方形是以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为边长作出来的,这三个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有着怎样 的关系呢?这棵美丽的大树是根据什么设计出来的呢?今天我们就 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公开课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学《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颍州区马寨乡中心学校刘洪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背景,体会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2)、掌握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边关系和三角之间的关系。 (3)、应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在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2)、通过探究勾股定理(正方形方格中)过程,体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3)、在探究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探究的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适当训练,养成数学说理的习惯,培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逐步体验数学说理的重要性。 (2)、在探究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探索和证明勾股定理。 2、教学难点:应用勾股定理时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时教学强调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并强调同桌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强化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自主探索,感受到“无出不在的数学”与数学的美,以提高学习兴趣,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地位与作用。 四、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一:了解历史,探索勾股定理。 活动二:拼图验证并证明勾股定理。 活动三:例题讲解。 活动四:巩固练习。 活动五:归纳小结。 活动六:布置作业 五、教学活动内容及目的 1、通过勾股定理的发现,了解历史,激发学生对勾股定理的探索兴趣。 2、观察、分析方格图,得到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性质——勾股定理,发展 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拼图验证勾股定理,体会数学的严谨性,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激发探究精神,回顾、反思、交流。布置作业,巩固、发展提高。 六、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 (一)、问题与情景 1、你听说过“勾股定理”吗? (1)、勾股定理是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的,西方国家称勾股定理 为“毕达哥拉斯”定理。 (2)、我国著名的古算书《周髀算经》中记载有“勾广三,股修四,径隅 五”,这作为勾股定理特例的出现。 2、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相传在2500年以前,他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用的地砖铺成的地面反映了直角三角形的某些特性。 (1)、现在请你观察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2)、一般直角三角形是否也有这样的特点? (二)、师生行为 教师讲故事(勾股定理的发现)、展示图片,参与小组活动,指导、倾听学图 A B C A B C B C A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1.1 探索勾股定理 教案

1.1 探索勾股定理 教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了解勾股定理的多种证明方法,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 2.能够运用勾股定理求解三角形中相关的边长(只限于常用的数); 3.通过对勾股定理的探索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运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222 a b c +=. 要点诠释:(1)勾股定理揭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2)利用勾股定理,当设定一条直角边长为未知数后,根据题目已知的线段长 可以建立方程求解,这样就将数与形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了解决问题的 目的. (3)理解勾股定理的一些变式: 222a c b =-,222b c a =-, ()222c a b ab =+-. 要点二、勾股定理的证明 方法一: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1)所示的正方形. 图(1)中,所以. 方法二: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2)所示的正方形. 图(2)中,所以. 方法三:如图(3)所示,将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直角梯形.

,所以. 要点三、勾股定理的作用 1.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长,求第三边; 2. 用于解决带有平方关系的证明问题; 3. 与勾股定理有关的面积计算; 4.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典型例题】 类型一、勾股定理的直接应用 例题1、在△ABC 中,∠C =90°,∠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 (1)若a =5,b =12,求c ; (2)若c =26,b =24,求a . 【思路点拨】利用勾股定理222a b c +=来求未知边长. 【答案与解析】 解:(1)因为△ABC 中,∠C =90°,222a b c +=,a =5,b =12, 所以2222251225144169c a b =+=+=+=.所以c =13. (2)因为△ABC 中,∠C =90°,222a b c +=,c =26,b =24, 所以222222624676576100a c b =-=-=-=.所以a =10. 【总结】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求第三边长,关键是先弄清楚所求边是直角边还是斜边,再决定用勾股原式还是变式. 举一反三: 【变式】在△ABC 中,∠C =90°,∠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 (1)已知b =6,c =10,求a ; (2)已知:3:5a c =,b =32,求a 、c . 【答案】 解:(1)∵ ∠C =90°,b =6,c =10, ∴ 2222210664a c b =-=-=, ∴ a =8. (2)设3a k =,5c k =, ∵ ∠C =90°,b =32, ∴ 222a b c +=. 即222(3)32(5)k k +=. 解得k =8. ∴ 33824a k ==?=,55840c k ==?=. 类型二、与勾股定理有关的证明 例题2、阅读下面的材料

优秀教案:勾股定理第1课时

14.1 勾股定理第1课时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社旗县二初中丁云锋 2012年10月

14.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勾股定理及其简单应用,理解定理的一般探究方法 过程与方法:探索勾股定理的活动,让同学们经历观察、归纳、猜想和验证的数学发现过程,发展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勾股定理及其简单应用 难点:用测量和拼图法说明勾股定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我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数学方面,有大家熟悉的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贡献,以及刚刚接触过的杨辉三角等。在平面几何方面,我们国家也有突出的成就,大家想不想了解呢?(板书课题——14.1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二)提出问题,引入探究 某楼房三楼失火,消防队员赶来灭火,了解到每层楼房

高3米,消防队员搬来一架6.5米长的梯子,要求梯子的底部离墙脚2.5米,请问消防队员能否顺利进入三楼灭火? 学生猜想。那么怎样用数学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学完本节课大家就能解决了。 活动一:探究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出示课件图一,让学生完成表格,最后得出结论:等腰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猜想:一般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有这样的关系吗? 活动二:探究一般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出示课件图二和图三,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强调用分割法或拼图法求最大的,即以斜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 在学生充分探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几何语言:∵在Rt△ABC中,∠C=90°(已知) ∴a2+b2=c2(勾股定理) 做一做:在课本后边的网格中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cm和4cm,测量出斜边的长度,计算一下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以及斜边的平方,看看是否相等。 进一步验证勾股定理的正确性。 那么,如果改为∠B=90°,用几何语言该怎样描述呢? 向学生介绍勾股史话,特别是课本47页,我国古代数

探索勾股定理时教案

1.1.1探索勾股定理 一、教学目标叙写 1.学生通过预习教材1页,完成“引入”经历探索勾股定理. 2.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做一做”,验证猜想勾股定理,从而得出结论,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学生通过交流知识点、易错点和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4.学生通过完成“五、当堂评价”,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2.难点: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02年世界数学家大会在我国北京召开,投影显示本届世 界数学家大会的会标:标中央的图案是一个与“勾股定理”有关 的图形,数学家曾建议用“勾股定理”的图来作为与“外星人”联系 的信号.今天我们就来一同探索勾股定理.(板书课题) 2. 俄罗斯的伟大作家托尔斯泰在作品《一个人需要很多的土地 吗?》中写出一个故事: 有一个叫巴河姆的人到草原上去购买土地。卖地的人提出了一个非常奇怪的地价:“每天1000卢布。”意思是:谁出1000卢布,那么他从日出到日落走过的路所围成的土地都归他;不过,如果日落之前买地的人回不到原来的出发点,那么他就一点土地也得不到。 巴河姆觉得条件对自己有利,于是付了1000卢布。第二天太阳刚刚从地平线升起,就连忙在草原上大步走去。他走了足足10俄了里才左拐弯,接着又走了许久,才再向左拐弯, 这样又走了2俄里,这时他发现天色已经不早,而自己离出发点还足足有17俄里,于是只 得改变方向,拼命朝出发点跑去,总算在日落之前赶回了出发点。可是,他还未站稳,两脚 一软,就倒地口吐鲜血而死。 你能算出巴河姆这一天共走了多少路?走过的路所围成的土地面积有多大吗?(二)、自主探究 探究一:在纸上画若干个直角三角形,分别测量它们的三条边,看看三条边之间的平方具有什么关系?与同伴进行交流。 探究二: (1)如图1-2: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平方分别是多少?它们满足上面所猜想的 A的面积(单位面积) B的面积 (单位面积) C的面积 (单位面积)

《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上册第一章《勾股定理》第一节第1课时的内容,勾股定理是几何中极重要的一个定理, 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一种美妙关系,将数与形密切联系起来,在数学的发展和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作用.本节是直角三角形相关知识的延续,同时也是学生认识无理数、学习三角函数的基础,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承前启后的紧密相关性和连续性. 此外,历史上勾股定理的发现反映了人类的杰出智慧,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和人文价值.本节课内容渗透了数形结合、转化、从特殊到一般等数学思想方法,教材中关于勾股定理的多种验证及勾股定理的推广等,都可供学生探究与挖掘,是渗透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极好素材.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所教学生是沈阳市博才中学八年级四班学生,学生数学基础较好,思维活跃,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能力较强;学生对多媒体大屏幕环境下的课堂环境非常熟悉,对数学上常用的几何画板比较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并且已经对图形的探索、验证有了一定的推理能力,因此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学习会有较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环境分析 选择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使用相关的教学软件:FLASH、几何画板等来完成各种图形的制作.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掌握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2.学会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用面积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推理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习热情. 2.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探索和验证勾股定理及简单应用. (二)教学难点

探索勾股定理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已学过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直角三角形中,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本节课我们继续探索直角三角形的另一个性质:勾股定理。勾股定理说的是直角三角三边间的数量关系。这个关系式,早在公元前一世纪,我国学者就已经发现了。我们能不能也找到这个关系式呢? (二)实践探索 为了得到这个直角三角形三边间的关系式,我们先看一个拼图实验(用电脑动画演示):如图,把两个边长相等的两个正方形,按图示位置摆放。使其一边分别与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重合。然后把这两个正方形沿对角线分割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示的正方形。然后启发学生思考: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各等于斜边的平方。 (三)教学新授: 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有这种性质呢? 为了验证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是否均有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我们用《几何画板》设计出如下动画:Rt△ABC中,分别以AB,AC,BC为边在外部作正方形(如图示),并给正方形 涂上颜色,然后分别测出红色,绿色,蓝色的正方形的面积,并计算出红色与绿色面积的和。让学生观察是否有红色面积+绿色面积=蓝色面积。同 时要注意两点:(1)的顶点C可在阗圆ACB移动,以体现任意三角形。(2)顶点C是自由的,可使得为非直角三角形,但仍使得 四边形ABCD,ACEF,BCGH为正方形,使学生观察是否还有红色面积+绿色面积=蓝色面积,从而使学生明白只有Rt△才有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学生活动:看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然后分小组合作交流,学生们互相补充。教师及时引导。 学生活动:学生们思考,引导学生头脑中产生疑问: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有这种性质呢?

北师大版探索勾股定理教案

课题 1、1 探索勾股定理 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1节P2~ P6。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一种美妙关系,将形与数密切联系起来,在数学的发展和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作用。本节是直角三角形相关知识的延续,同时也是学生认识无理数的基础,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承前启后的紧密相关性、连续性。此外,历史上勾股定理的发现反映了人类杰出的智慧,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科学与人文价值。 授课教师: 刘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学会用符号表示。学生在经历用数格子与割补等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推理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分层训练,使学生学会熟练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勾股定理的应用技能。 3、情感目标:通过数学史上对勾股定理的介绍,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做数学的情感。使学生从经历定理探索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之美,探究之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面积法探索勾股定理,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 难点:计算以斜边为边长的大正方形C面积及割补思想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方法 选择引导探索法,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进行教学。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若干张已画好直角三角形的方格纸;剪刀;已剪好的纸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观察动画,我国科学家曾向太空发射勾股图 试图与外星人沟通,在2002年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采用弦图 作为会标,它为什么有如此大的魅力呢?它蕴涵着怎样迷人的 奥妙呢?这节课我就带领大家一起探索勾股定理。 (设计意图:用一段生动有趣的动画,点燃学生的求知欲,以 景激情,以情激思,引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活动1:(观察图1)你知道正方形C的面积是多少吗? 你是怎样得出上面结果的呢? (生)独立思考后交流,采用直接数方格的办法,或者是 分割成几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计算正方形C的面积。(多 媒体演示) (过渡语)同学们用数格子的方法发现了正方形C的面积,那么对于 下面图2中的正方形C,“数方格子”的方法还行得通吗?下面我们 一起来研究。 活动2:(观察你手中方格纸上的图2)正方形C的面积是多少? 你是怎样得出结果的呢?

探索勾股定理优秀教案

课题 1.1探索勾股定理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用数格子(或割、补、拼等)的办法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并理解勾股定理反映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会初步运用勾股 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运用.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想,并体会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通过介绍勾股定理在中国古代的研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历史,激励学生发奋学习 重点 了解勾股定理的由来并能用它解决 一些简单问题 难点勾股定理的发现 方法教具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002年世界数学家大会在我国北京召开,投影显示 本届世界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中央的图案是一个与 “勾股定理”有关的图形,数学家曾建议用“勾股定理” 的图来作为与“外星人”联系的信号.今天我们就来一 同探索勾股定理. 第二环节:探索发现勾股定理 1.探究活动一 内容:投影显示如下地板砖示意图,引导学生从面积角度观察图 形: ★问题:你能发现各图中三个正方形的面积之间有何关系吗? 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发现: 2.探究活动二 内容:由结论1我们自然产生联想: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具 有该性质呢? (1)观察下面两幅图: (2)填表: A的面积(单位面积) B的面积 (单位面积) C的面积 (单位面积) 独立思考 并回答问 题 填写表格 观察、计 算、探讨、 归纳进一 步发现一 般直角三 角形的性 质 独立完成 用自己的 语言进行 表达 紧扣课题,自 然引入 探究活 动二意在让 学生通过观 察、计算、探 讨、归纳进一 步发现一般 直角三角形 的性质.由于 正方形C的 面积计算是 一个难点,为 此设计了一 个交流环节 议一议意在 让学生在结 论2的基础 上,进一步发 现直角三角 形三边关系, 得到勾股定 理 巩固基本知 识和基本技

探索勾股定理一教学设计20

《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1.探索勾股定理(一)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第一章第一节《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在本节课以前,学生学习了(三角形、正方形、梯形)一些图形的面积公式,还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以及整式运算中的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学生在这些原有的认知水平基础上,探索直角三角形的又一条重要性质——勾股定理。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这一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为以后学习《解直角三角形》和《二次根式》奠定基础,在有关的物理计算中也离不开《勾股定理》,它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大。 (二)、学生起点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归纳、探索和推理的能力.且他们勤于思考、乐于探究。(根据以上教材地位和学生情况,再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分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用数格子的办法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并理解勾股定理反映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会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

的计算和实际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过程,并体会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增进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之美。 (2)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介绍中国古代勾股方面的成就,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为学生在今后解决有关几何问题。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教学重点】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证明与简单运用 【教学难点】用拼图求面积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难点成因】在小学,他们已学习了一些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割补法)但运用面积法和割补思想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还远远不够,因此形成了难点。 【教具】教师准备:课件直角三角形 学生准备: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选择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我选择的方法是:引导探索、讨论发现法(其意图是由浅到深,由特殊到一般的

探索勾股定理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一等奖及点评

1.1探索勾股定理(第1课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 一、教材内容和内容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教材《数学八年级(上)》第一章勾股定理第一节的内容,主要学习勾股定理的探究、证明及简单应用. (二)教学内容分析 勾股定理的内容是: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把有一个角是直角这个形的特征转化成数量关系,搭建起了几何图形和数量关系之间的一座桥梁,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它也是反映自然界基本规律的一条重要结论,勾股定理启发了人类对数学的深入思考,促成了三角学、解析几何学的建立,对数学进一步的发展拓宽了道路.因此,可以这样说,勾股定理是数学发展的重要根基之一.它不仅被认为是平面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也被认为是数学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 教学重点:探究并证明勾股定理 二、教学目标和目标解析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初步掌握勾股定理,进一步了解等面积法的应用; 2.通过不同证明方法的探究,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借助勾股定理丰富的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的核心素养. (二)教学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学生通过分析以特殊的直角三角形三边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归纳并合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勾股定理的结论.通过割补法构造图形验证勾股定理,从而理解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 达成目标2:以赵爽弦图和青朱出入图为载体,了解勾股定理各种证明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即实质都是运用等面积法加以证明. 使学生感受多角度分析问题,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同时,在图形的

勾股定理(1)教学设计

《勾股定理(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用数格子的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合情推理意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能说出勾股定理的内容并会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运用。 (3)、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探究过程,并体会由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以及转化的思想方法。 (4)、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师的介绍下,体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发现、探索过程。 教学难点:将边不在格线上的图形转化边在格线上的图形,以便于计算图形的面积。 课前准备:方格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活动内容:情境一:情境1:出示章前图,通过“怎样与外星人联系”的话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明确本章的学习内容。 情境二:如图,强大的台风使的一根旗杆在离地面9米处断 裂,旗杆顶部落在离旗杆底部12米处。旗杆折断之前有多高? 想一想:你需要求哪些线段长度,这些长度确定吗? 活动目的:教师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 也就是“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如何求第三边?”的问题。再结合“想一想”中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在直角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确定了,另外一条边也就随之确定了,三条边之间确实存在一个特定的数量关系,从而引出对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索。 注意事项:学生能够获取信息,但对于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边,第三边也就随之确定了理解比较困难,教师可让学生尝试画图并充分的交流自己的想法。 二、尝试猜想 探索验证: 活动内容:活动1:尝试猜想 在纸上任意画若干个直角三角形,测量它们各边的长度,看看三边长的平方有什么关系? 活动目的:让学生画直角三角形,通过测量得出结论,猜想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平方的关系 9 12

《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2011 年《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 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 教材分析: 《勾股定理》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性质之后提出来的另一条性质. 它揭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勾通了形与数的联系,是后面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重要依据;勾股定理在生产与生活中应用广泛;再者,中国古代学者对勾股定理的研究有很多重要成就,对勾股定理的证明采用了很多方法,对后世影响很大,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因此勾股定理是几何学中非常重要的定理.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分析和归纳能力,对于勾股定理的得出,需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观察的基础上,大胆地猜想数学结论. 但对用割补法和面积法计算、验证几何命题还有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需加强学生动口、动手、合作交流等能力,加强学生对猜想、归纳、推理、转化等数学思想的理解. 教学目标:1.在经历勾股定理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自身的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用心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充分发挥自主探索精神,在小组合作中积极参与讨论,与他人分工、团结、合作. 2.掌握勾股定理,了解利用拼图勾股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会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 通过问题的解决,逐步体会勾股定理的应用价值,增强自信心,产生学习数学的更大兴趣. 3.在阅读参考资料的过程中,了解了古今中外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慢慢体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感受数学文化. 教学重点: 勾股定理的探索及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 勾股定理的证明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式教学,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鼓励学生采用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学法指导:采用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评价设计: 1-2号学生回答问题奖励组内1颗星,3-4号学号学生回答问题奖励组内2颗星,5-6 号学生回答问题奖励组内3颗星?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小组,力口2颗星,一般问题加1 颗星?前三名为明星小组,每组前三名为明星组员?

1.1-探索勾股定理(第1课时)教学设计

1.1-探索勾股定理(第 1课时)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一章勾股定理 1. 探索勾股定理(第1课时) 一、学生起点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归纳、探索和推理的能力.在小学,他们已学习了一些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割补法),但运用面积法和割补思想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还远远不够.部分学生听说过“勾三股四弦五”,但并没有真正认识什么是“勾股定理”.此外,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较高,探究意识较强,课堂活动参与较主动,但合作交流能力和探究能力有待加强.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一章《勾股定理》第一节第1课时.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一种美妙关系,将形与数密切联系起来,在数学的发展和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作用.本节是直角三角形相关知识的延续,同时也是学生认识无理数的基础,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承前启后的紧密相关性、连续性.此外,历史上勾股定理的发现反映了人类杰出的智慧,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科学与人文价值.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用数格子(或割、补、拼等)的办法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并理解勾股定理反映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会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运用. 2.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想,并体会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推理的意识及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4.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通过介绍勾股定理在中国古代的研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历史,激励学生发奋学习.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3.1《探索勾股定理(1)》 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 《3.1探索勾股定理(1)》教学设计 案例 名称 3.1 探索勾股定理(1)(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探索、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由测量猜想勾股定理,再由方格纸验证勾股定理;(2)会运用勾股定理计算直角三角形中未知边的长. 过程与方法:经历利用三角形卡片进行测量,从“数”的角度猜想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接着借助方格纸从“形”的角度进一步验证,进而得到勾股定理并会简单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组织学生在活动中大胆猜想、严格论证、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努力解决问题的进取心,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归纳、概括和有条理地表达活动过程及结论的能力,初步形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勾股定理的探索和验证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 难点:勾股定理的验证和应用. 课前 准备 分发学案,学具,板书需要用到的图形 教学 过程 教学内容双边活动设计意图 情境 导入 视频《改革开放后深圳的变化发展》 120米 50米 你能求出深圳湾大桥 上斜塔的长度吗? 时间2分钟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 师:你能求出深圳湾大桥上斜 塔的长度吗?直角三角形中, 三边具有怎样的关系呢? 由《改革开放 后深圳的变 化发展》导入 新课,出示斜 塔问题,能更 好引起学生 学习兴趣.使 学生感受到 勾股定理与 我们息息相 关;

讲授新课第一部分玩转纸片初探究 两人一张直角三角形卡片,动手操 作进行测量,猜想直角三角形三边 关系 要求:积极测量、计算,合作完成 表格。 时间:3分钟 学生活动:2人小组合作学生测 量并计算各边长的平方,完成 表格,小组展示成果 师:哪位同学给大家分享一下 你们的表格?(汇总表格) 观看三组数据,请同学们猜想 直角三角形中三边平方关系, 哪位同学来回答? 活动效果: 第1组:同桌2人,一人说a、 b、c三边的测量结果,另一人 说三边平方的计算结果。 第2组、第3组补充:不同的 测量和计算结果的数据展示。 猜想:一位同学直角三角形中, 三边平方的可能关系。 1.通过动手 测量、计算、 填表,让学生 从“数”的角 度猜想三边 关系,学生可 带着问题进 行交流,提升 了学习效率。 2.小组合作 展示成果,使 每一位学生 成为课堂的 主人,提升课 堂效率。 第二部分细数格子再探究 借助方法纸,以直角三角形三边为 边长,构造正方形,通过数格子、 割补法计算三个正方形的面积,进 一步探究勾股定理 导引1:边长是2的等腰直角三角 形,口答完成填空. 导引2:边长是3的等腰直角三角 形,完成学案上. 导引2:边长是3和4的等腰直角 三角形,口答以及小组合作. 教师活动: 1.出示边长是2等腰直角三角 形,引导学生通过数格子得到 正方形面积,从而验证三边平 方关系(学生口答) 2.组织学生大组讨论图2中正 方形C的面积求法,推选组长 上台展示讲解割、补方法,验 证三边平方关系. 通过师生对 学,设置问题 串突破难点

《探索勾股定理》优秀教学设计

《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2、学会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用面积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渗透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习热情. 2、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和验证勾股定理及简单应用. 难点:通过计算面积的方法探索勾股定理及简单应用.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子白板、自制教学道具 五、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本节课我采用如下的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力求着眼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生互动探究新知----验证结论得到定理----典例讲解理解定理----达标检测加深认识---归纳总结布

(二) 师生互动 探究新知 结合视频中毕达哥拉斯发 现勾股定理的小故事,具体实 践毕达哥拉斯是如何发现勾股 定理的 请同学们观察方格纸上的 三个直角三角形,分别计算出 出三个正方形的面积。教师引 导学生在方格纸上观察图形, 巧算面积,探索结论。发现这 三个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如 何。这一过程给学生以充足的 探索时间,并由学生总结出用 割、补等方法验证结论。学生 讲解后教师用多媒体演示进一 步给予指导和肯定 学生观察图片通过数格 子法得出结论,并动手 画图通过“切”、“割” 法验证结论.探究为学 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 时间和空间。多媒体展 台直观、省时、高效, 增强了师生和生生之间 的交流,同时锻炼了学 生动手、动口、动脑的 能力,为勾股定理的出 现提供了方向,进而突 出重点,解决难点。引 导学生体会“发现—— 验证——猜想”的数学 过程。

《探索勾股定理》第二课时教案

《探索勾股定理》第二 课时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1.1.2 探索勾股定理(二)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掌握勾股定理,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 2.运用勾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能力训练要求 1.学会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拼图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联想,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利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家的一大贡献.借助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在拼图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数学的快乐,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勾股定理的证明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勾股定理的证明.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索相结合的方法. 在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联想,将形的问题与数的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自主探索,大胆地联系前面知识,推导出勾股定理,并自己尝试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1.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硬纸板; 2.投影片三张: 第一张:问题串(记作§1.1.2 A); 第二张:议一议(记作§1.1.2 B); 第三张:例题(记作§1.1.2 C).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师]我们曾学习过整式的运算,其中平方差公式(a+b)(a-b)=a2-b2;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谁还能记得当时这两个公式是如何推出的? [生]利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从公式的左边就可以推出右边.例如(a+b)(a-b)=a2-ab+ab-b2=a2-b2,所以平方差公式是成立的. [生]还可以用拼图的方法来推出.例如:(a+b)2=a2+2ab+b2.我们可以用一个边长为a的正方形,一个边长为b的正方形,两个长和宽分别为a和b的长方形可拼成如下图所示的边长为(a+b)的正方形,那么这个大的正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a+b)2;又可以表示为a2+2ab+b2.所以(a+b)2=a2+2ab+b2.

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及点评(获奖版)

1.1探索勾股定理(第1课时) 一、教材内容和内容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教材《数学八年级(上)》第一章勾股定理第一节的内容,主要学习勾股定理的探究、证明及简单应用. (二)教学内容分析 勾股定理的内容是: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把有一个角是直角这个形的特征转化成数量关系,搭建起了几何图形和数量关系之间的一座桥梁,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它也是反映自然界基本规律的一条重要结论,勾股定理启发了人类对数学的深入思考,促成了三角学、解析几何学的建立,对数学进一步的发展拓宽了道路.因此,可以这样说,勾股定理是数学发展的重要根基之一.它不仅被认为是平面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也被认为是数学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 教学重点:探究并证明勾股定理 二、教学目标和目标解析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初步掌握勾股定理,进一步了解等面积法的应用; 2.通过不同证明方法的探究,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借助勾股定理丰富的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的核心素养. (二)教学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学生通过分析以特殊的直角三角形三边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归纳并合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勾股定理的结论.通过割补法构造图形验证勾股定理,从而理解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 达成目标2:以赵爽弦图和青朱出入图为载体,了解勾股定理各种证明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即实质都是运用等面积法加以证明. 使学生感受多角度分析问题,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同时,在图形的性质转化成数量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达成目标3:通过了解勾股定理发展史,感受勾股定理所蕴含的厚重文化.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

17.1.1勾股定理教案

第17章 勾股定理 第1课时 备课人:莫丹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P22——P24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掌握勾股定理并会用它解决身边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学生经历观察、归纳、猜想、探索勾股定理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并在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索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关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和验证勾股定理过程。 难点:通过面积计算探索勾股定理。 四、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采用探究发现式的教学方法,通过计算面积为学生设计一个数学实验的平台,结合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多媒体演示,讲述毕达哥拉斯做客时的发现。 2.实验探究 探究一: 么数量关系? 关键:求正方形C 的面积(割补法) 探究二:以不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长,构造的三个正方形,面积之间是否还存在刚才的数量关系? ) (9单位面积=A S )(9单位面积=B S )(18单位面积=C S C B A S S S =+∴)(16单位面积=A S )(9单位面积=B S )(25单位面积= C S C B A S S S =+∴

结论: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大正方形面积。 3.猜想与证明 (1)由面积关系,猜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 a2+b2=c2 (2)证明(多媒体演示) 方法一:赵爽的拼图证明法 方法二:赵爽弦图的直接证明法 猜想得到了证明,成为定理。 4.勾股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 (1)内容: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a2+b2=c2。 (2)关于勾股定理的著名总统证法:多媒体演示。 (3)勾股定理的变形: 5.运用新知,体验成功 例 (示范格式,提醒学生灵活运用面积关系) 例2、如图,在Rt △ABC 中,∠ C = 90°,BC = 24,AC = 7,求AB 的长。 (示范格式,提醒已知哪些边,要求哪边,恰当的运用勾股定理及其变形) 变式训练:在Rt △ABC 中,∠C = 90°,AB = 41, BC = 40,求AC 的长. 6.反馈练习,巩固新知 课堂练习,第24页。 7.课堂小结: (1)面积关系: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大正方形的面积。 (2)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8.作业布置: 课本28页:1,2两题 C ┏ a c b A B C ┏ a c b A B 2 22b a c +=22b a c +=222b c a -=22b c a -=2 22a c b -=22a c b -=225 81 B B A C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