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化学必修1、必修2.、选修1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纲要(基础知识点纲要)

化学必修1、必修2.、选修1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纲要(基础知识点纲要)

化学必修1、必修2.、选修1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纲要(基础知识点纲要)
化学必修1、必修2.、选修1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纲要(基础知识点纲要)

必修1、必修2.、选修1基础知识点纲要必背

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纲要——必修1

1.常见的有机物有: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等。

2.常见的混合物有煤,石油,漂白粉,硬铝、黄铜、钢等合金,氯水,氨水等溶液,胶体。

3.液氯、液氨、冰醋酸属于纯净物。

4.常见的电解质有:酸、碱、盐等,其在水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5.鉴别溶液和胶体的方法:丁达尔效应

6.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时氧化还原反应。一般而言,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单质的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7.升失氧还原剂: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是还原剂

8.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9.摩尔质量的单位g/mol或g.mol-1

10.22.4mol/L的使用条件:①标准状况下(0℃ 101KP a);②气体。注:水在标准状况下为液体。

11.n=

12.c(浓溶液)·V(浓溶液) = c(稀溶液)·V(稀溶液)

1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必需的仪器:XX 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14.过滤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主要仪器:漏斗。

15.蒸馏用于分离液体混合物,如:乙醇和水的混合物。冷凝水“下进上出”。

16.萃取可用于提取碘水中的碘单质。主要仪器:分液漏斗;萃取剂不能溶于水,如四氯化碳,不可使用酒精。

17.分液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如:乙酸乙酯和饱和Na2CO3溶液,植物油和水。主要仪器:分液漏斗。使用时注意“上倒下放”。

18.蒸发的主要仪器:蒸发皿。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停止加热。

19.氢氟酸应存放在塑料瓶中,不能存放在玻璃瓶中。

20.氢氧化钠溶液在存放时不能使用玻璃塞。

21.金属钠、钾存放在煤油中

22.氯水存放在棕色瓶中

23.托盘天平精确到0.1g,量筒精确到0.1mL。

24.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坩埚。

25.点燃可燃气体前要验纯。

26.酒精着火应迅速用湿抹布盖灭,钠、钾着火用细沙盖灭

27.离子检验

28.钠是质软、密度小、熔点低

29.过氧化钠为淡黄色固体,可作供氧剂。

30.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比较

31.除杂Na2CO3(NaHCO3)方法:加热

32.除杂NaHCO3(Na2CO3)方法:通CO2

33.铝在空气中却能稳定存在是因为铝表面覆盖有致密氧化膜,保护内层金属不被腐蚀。34.既能与HCl反应又能与NaOH反应的物质有:Al、Al2O3、Al(OH)3、NaHCO3 35.常温下,铝、铁遇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

36.Al(OH)3的制备:AlCl3溶液中滴加氨水至过量

37.Al(OH)3不能溶于氨水中。

38.除杂Fe2O3(Al2O3)试剂:NaOH

39.Fe2O3红棕色固体Fe(OH)3红褐色沉淀

40.Fe(OH)2为白色沉淀,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成红褐色Fe(OH)3沉淀

41.除杂FeCl2(FeCl3)方法:加铁粉

42.除杂FeCl3(FeCl2)方法:通氯气或加氯水

43.单质硅是半导体材料,可用于制硅芯片、太阳能电池板等

44.氯气: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密度大于空气,有毒

45.Fe在Cl2中燃烧只能生成FeCl3,不能生成FeCl2

46.氯气溶于水生成盐酸HCl和次氯酸HClO

47.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消毒、杀菌、漂白。

48.氯气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且红色不可恢复。

49.多余的氯气用NaOH溶液吸收

50.漂白粉的有效成分:Ca(ClO)2

51.二氧化硫: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有毒

52.SO2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加热后红色可以恢复

53.浓硫酸作干燥剂,不能干燥氨气(NH3)

54.浓硫酸与金属反应不能生产氢气

55.NO为无色气体,极易与O2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

56.NO2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有毒,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

57.NH3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形成氨水

58.氨气的检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59.氨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60.硝酸不能与金属生成氢气

61.不能一步实现的转化有:Al2O3→Al(OH)3、Fe2O3→Fe(OH)3、SiO2→H2SiO3、S→SO3

62.电离方程式如H2SO4= 2H++SO42-、Ba(OH)2 =Ba2+ +2OH-、Na2CO3 =2Na++ CO32-

63.在离子反应中可以拆开的物质:强酸(HCl、H2SO4、HNO3)、强碱[KOH、NaOH、Ba(OH)2、Ca(OH)2]、可溶性盐(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除AgCl外的氯化物,除BaSO4外的硫酸盐。

64.离子方程式典型错误:

1)电荷、原子不守恒,如:Fe+Fe3+=2Fe2+、

2)拆分错误,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不能写成:CO32-+2H+ = CO2↑+H2O,

应写成:CaCO3+2H+ =Ca2++ CO2↑+H2O

3)化学原理错误,

如:Fe和HCl反应不能写成2Fe+6H+=2Fe3++3H2↑,应写成Fe+2H+=Fe2++H2↑;

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不能写成H++OH-+SO42-+Ba2+=BaSO4↓+H2O,

应写成2H++2OH-+SO42-+Ba2+ =BaSO4↓+2H2O 65.不能与H+共存的离子有:OH-、CO32-、HCO3-

66.不能与OH-共存的离子有:除K+、Na+、Ba2+、Ca2+以外的所有阳离子、HCO3-67.不能与CO32-共存的离子有:除K+、Na+、NH4+以外的所有阳离子

68.Cl-不能与Ag+共存

69.SO42-不能与Ba2+共存

70.有色离子有:Cu2+(蓝色)、Fe3+(黄色)、Fe2+(浅绿色)

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纲要——必修2

1.符号,其中: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A-Z 电子数=Z

原子序数=核电核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如:其中:质量数=14,质子数=6,中子数=14-6=8 电子数=6

2.元素周期表的横行称为周期,共有7个周期,1~3周期为短周期共有18种元素。

元素周期表的纵行称为族,共有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和1个Ⅷ族。

主族的表示方法: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

3.第三周期元素(11~17号元素)性质比较

4.元素金属性越强,越容易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其氢氧化物碱性越强。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越容易与H2反应生成氢化物,其氢化物越稳定,其最高价含氧酸酸性越强。5.周期表中,左下方元素,原子半径大,元素金属性最强。

6.周期表中,右上方元素,原子半径小,元素非金属性最强

7.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Na,最小的是H;最活泼的金属是Na,最活泼的非金属是F,最强的碱是NaOH,最强的含氧酸是HClO4,最稳定的氢化物是HF。

8.O元素和F元素没有正价

9.在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可以找到半导体材料。

10.判断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方法:离子键存在于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4+)]与阴离子之间

共价键存在于非金属元素之间

11.离子化合物:含有金属元素或铵根离子(NH4+)的化合物。如:NaCl、CaCl2、NaOH等。

共价化合物: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除铵盐)。如:H2O、CO2、H2SO4等。12.电子式:

13.同分异构体具有相同的分子式,如:丁烷(C

4H

10

)有正丁烷(C H

3

C H

2

C H

2

C H

3

)、异丁烷

(C H

3C H C H

3

C H

3

)两种同分异构体;戊烷有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三种同分异构体。

14.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15.断键吸收能量,形成键放出能量。

16.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17.常见的放热反应有:金属与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大部分的化合反应,氧化钙与水反应,钠与水反应,铝与氧化铁反应等

18.常见的吸热反应有: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的反应、碳酸钙受热分解、大部分的分解反应

19.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其中活泼金属做负极。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从负极到正极。

20.原电池工作原理:Cu-Zn原电池:

负极(Zn片):Zn-2e-=Zn2+(Zn片溶解)(氧化反应)

正极(Cu片):2H++2e-=H2↑(Cu片有气泡产生)(还原反应)

电子流动方向:从Zn片沿导线流向Cu片

电流方向:从Cu到Zn

2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有温度(温度越高,速率越大)、反应物的浓度(一般浓度越大,速率越大)、固体表面积(粉状比块状速率大)、催化剂等。

22.H2O2分解的催化剂有MnO2和FeCl3。

23.对于可逆反应,反应物不可能全部转化为生成物。

24.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①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0;②各物质的量保持恒定;③达到了该条件下该反应所能进行的最大限度;④此时,所有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存在。

25.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

26.石油分分馏属于物理变化,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

27.工业中的乙烯来自于石油的裂解,苯来自于煤的干馏。

28.甲烷的结构式为

H

C H H

H

29.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结构中存在碳碳双键。

30.苯的结构中不存在碳碳双键。

31.乙醇的官能团为羟基(—OH)

32.乙酸的官能团为羧基(—COOH)

33.甲烷、乙烯常温下为气体

34.苯、乙醇、乙酸常温下为液体,其中苯不能溶于水,乙醇、乙酸易溶于水。

35.甲烷可以发生取代反应

36.乙烯易发生加成反应,可以使溴水、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37.乙烯可以做催熟剂

38.苯易发生取代反应,可以发生加成,不能使高锰酸钾褪色。

39.乙醇可以发生取代反应,易被氧化(高锰酸钾或O2),能与Na反应生成H2

40.常见的高分子化合物有:纤维素(棉花、麻)、淀粉、蛋白质(羊毛、蚕丝)、聚乙烯41.乙酸具有酸性,能与乙醇生成乙酸乙酯(取代反应)

42.有机反应类型:取代反应A+B→C+D

加成反应A+B→C

氧化反应:反应物中有O2、高锰酸钾等物质

加聚反应:nA→B

43.会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CO2,会引起酸雨的气体SO2和NO2

44.金属冶炼的方法: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电解熔融物法︳热还原法︳热分解法

常见的还原剂有:H2、CO、C、Al

45.符合“绿色化学”的思想,原子利用率100%的反应类型有:化合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46.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纲要——选修1

1.葡萄糖分子式C6H12O6,不能水解。

2.葡萄糖的检验方法有:(1)在碱性、加热的条件下,与银氨溶液反应析出银。该反应被称为葡萄糖的银镜反应。(2)在碱性、加热的的条件下,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Cu2O)。

3.葡萄糖为人体提供能量的化学方程式:C6H12O6+6O2

6CO2+6H2O。

4.淀粉是一种多糖,分子式(C6H10O5)n,其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其化学方程式为:(C6H10O5)n(淀

粉)+nH2

O nC6H12O6(葡萄糖)。

5.淀粉的检验:加碘水(I2)变成蓝色。

6.棉花、麻的成分为纤维素,其分子式为(C6H10O5)n,是一种多糖,其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7.油脂的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是单位质量提供热量最多的物质。

8.油脂在酸性或酶的作用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油脂的碱性水解又称为皂化反应。

9.氨基酸的通式为C H C OO H

R

NH

2,分子中所包含的官能团有氨基(—NH

2

)和羧基(—COOH)。

10.羊毛、蚕丝属于蛋白质。检验蛋白质的简单方法:灼烧有特殊气味

11.蛋白质的盐析是指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某些浓的无机轻金属盐(如:NaCl、(NH4)2SO4、Na2SO4)后,蛋白质发生凝聚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盐析是一个可逆过程。利用该反应可以进行蛋白质的分离和提纯。

12.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有铜盐、钡盐等,误食重金属离子后应喝大量牛奶解毒。

13.人体有8种氨基酸自身不能合成,称为必需氨基酸。

14.维生素按照其不同的溶解性,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和K)和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C、B族)。

15.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具有酸性和还原性,广泛存在于新鲜水果和绿色蔬菜中。

16.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智力元素”之称。其中一半左右集中在甲状腺内。在食物中,海带、海鱼等海产品中含碘最多。加碘盐中添加的是碘酸钾(KIO3)。

17.铁是人体中必需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一种。缺铁会发生缺铁性贫血。含铁较多的食物有动物内脏、动物全血、肉类、鱼类、蛋类等。

18.食物的酸碱性是按食物代谢产物的酸碱性分类的。

19.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的pH总保持弱碱性范围(7.35~7.45)。长期以来,我国居民由于摄入蔬菜水果偏少,一般尿液偏酸性。

20.婴儿食品内不能加入任何着色剂。

21.常用的调味剂有食盐、醋、味精、糖等。

22.常用的防腐剂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亚硝酸钠。亚硝酸钠既是防腐剂又是抗氧化剂。

23.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作用。

24.青霉素是重要的抗生素即消炎药,在使用之前要进行皮肤敏感试验(皮试),以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25.胃酸成分为盐酸(HCl)。常见的抗酸药成分包括碳酸氢钠、碳酸钙、碳酸镁、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等,其与胃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NaHCO3 + HCl = NaCl + H2O + CO2HCO3- + H+ = H2O + CO2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CO2CaCO3 + 2H+ = Ca2+ +H2O + CO2

MgCO3 + 2HCl = MgCl2 + H2O + CO2MgCO3 + 2H+ = Mg2+ + H2O + CO2

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Al(OH)3 + 3H+ = Al3+ + 3H2O

Mg(OH)2 + 2HCl = MgCl2 + 2H2O Mg(OH)2 + 2H+ = Mg2+ + 2H2O

26.麻黄碱属于天然中草药,是国际奥委会严格禁止的兴奋剂。

27.R表示处方药,OTC表示非处方药。

28.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与各成分的金属相比,其具有硬度大,熔点低的特点。

29.金属的腐蚀可以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在潮湿环境中发生的腐蚀属于电化学腐蚀。

30.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的两种铁合金。

31.铁发生电化学腐蚀时的负极反应为Fe-2e-=Fe2+

32.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有:①改变其内部结构(如制成不锈钢);②在金属表面添加保护膜(如刷漆、涂油、加塑料膜等);③在要保护的金属上连接一块比该金属更活泼的金属(如Fe表面镀Zn等)。33.制造普通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纯碱(Na2CO3)、石灰石(CaCO3)、石英(SiO2),普通玻璃的成分为Na2SiO3、CaSiO3和SiO2,主要成分是SiO2。

34.制造陶瓷的主要原料是黏土。

35.制造水泥的原料有石灰石和黏土。其主要成份是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水泥具有水硬性,存放时应注意防潮。

36.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为SiO2,简称光纤。

37.通常所说的三大合成材料是指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38.塑料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两种。

39.正常雨水偏酸性,pH约为5.6。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主要是SO2和NO2等酸性气体转化而成的。

SO 2→H2SO4SO2+H2O H2SO32H2SO3+O2 = 2H2SO4

NO→H NO32NO+O2=2NO23NO2+H2O=2HNO3+NO

40.氟氯代烷会破坏臭氧层,这是由于氟氯代烷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分解出氯原子,对臭氧变为氧气起催化作用。

41.SO2主要来源于煤的燃烧,NO2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

42.温室气体CO2的主要来源:化石燃料的燃烧、乱砍滥伐等导致森林面积急剧减少等

43.使用石灰石对煤炭进行脱硫其化学方程式为:2CaCO3+2SO2+O2==2CaSO4+2CO2

44.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其化学方程式为2CO+2NO2CO2+N2

45.装修材料的黏合剂中含有甲醛,天然大理石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

46.生活污水的N、P等元素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

47.明矾[KAl(SO4)2·12H2O]是常用的混凝剂,其净水的原理是:Al3++3H2O Al(OH)3(胶体)+3H+48.酸性和碱性废水采用中和法处理

49.含重金属离子的污水主要用沉淀法处理

50.“白色污染”指的是废塑料制品引起的污染

51.某垃圾箱上贴有如右图所示的标志的含义是:可回收垃圾

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计量 ①物质的量 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符号 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A表示。约为 微粒与物质的量 N 公式:n= NA ②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 质量与物质的量 m 公式:n= M ③物质的体积决定: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 微粒的数目一定固体液体主要决定②微粒的大小 气体主要决定③微粒间的距离 体积与物质的量 V 公式:n= Vm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 ④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⑤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符号CB 单位:mol/l 公式:C B=n B/V n B=C B×V V=n B/C B 溶液稀释规律 C(浓)×V(浓)=C(稀)×V(稀) ⑥溶液的配置 (l)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计算:算出所需溶质和水的质量。把水的质量换算成体积。如溶质是液体时,要算出液体的体积。 称量:用天平称取固体溶质的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水的体积。 溶解: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里,加入所需的水,用玻璃棒搅拌使溶质完全溶解.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5.定容 6。摇匀7 装瓶贴签 计算:算出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液体溶质的体积。 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溶质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溶质的体积。 溶解: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约为所配溶液体积的1/6),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冷却到室温后,将溶液引流注入容量瓶里。 洗涤(转移):用适量蒸馏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涤2-3次,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振荡,使溶液混合均匀。定容:继续往容量瓶中小心地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2-3m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把容量瓶盖紧,再振荡摇匀。 5、过滤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 过滤时应注意:①一贴: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③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夹嘴应与玻璃棒接触;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有三层滤纸处轻轻接触;漏斗颈的末端应与接受器的内壁相接触,例如用过滤法除去粗食盐中少量的泥沙。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基础化学期末考卷

安溪卫校2015级药学专业《基础化学》期末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某二价阴离子的核外有18个电子,质量数为32,该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A、16 B、18 C、12 D、14 2、元素化学性质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B、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C、元素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3、在0.5mol Na2SO4 中含有Na+ 的数目是 A、3.01×1023 B、6.02×1023 C、1.204×1024 D、0.5 4、下列有关表示溶液浓度的公式错误的是 A、c B = n B/ V B、ρB = m B/ V C、ωB = m B/ V D、φB = V B/ V 5、可使化学平衡2SO2 + O22SO3 + Q (放热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A、升高温度 B、减小SO2的浓度 C、增大氧气的浓度 D、加入催化剂 6、把某些药物放在冰箱中储存以防变质,其主要作用是 A、避免与空气接触 B、保持干燥 C、避免光照 D、降温减小变质的反应速率 7、下列物质属于强酸强碱盐的是 A、盐酸 B、氯化钾 C、醋酸铵 D、碳酸钠 8、下列物质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A、醋酸铵 B、硫酸钡 C、氨水 D、碳酸钠 9、过氧化氢分子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A、-2 B、0 C、-1 D、+2 10、金属钠应保存在 A、酒精中 B、液氨中 C、煤油中 D、空气中 11、检验Fe3+的特效试剂是 A、KCN B、KSCN C、NH3 D、AgNO3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整理79065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整理 Ⅰ、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同温同压下,M1/M2=ρ1/ρ2 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 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时等。 ②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等。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C17H35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完整总结

化学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

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的火焰呈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用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 (8)Fe3+能与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Fe(SCN)3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 (9)Cu2+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CuO沉淀。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

高中化学必修2双向细目表

高中化学必修2双向细目表 序号内容知了理应 道解解用 第一章第一节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 ?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等概念 元素周期表 2、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 ? 律间的关系 3、通过对碱金属、卤族元素性质的 ? 探究,理解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以及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的相互关系, 掌握碱金属和卤族元素的相似性和 递变性 4、原子核结构,理解质量数的含义, ? 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元素、核 素、同位素的涵义 第二节 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20 ? 元素周期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最外 律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 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 2、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 ? 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3、第三元素和?A族,?A族元素为 ? 例,掌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 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理论初 步解释这些递变规律 4、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 ? 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间的关系,学会 运用周期表

第三节 1、化学键的含义及离子键和共价键 ? 化学键的形成,进一步认识物质的构成 2、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 能区分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3、书写常见简单化合物、单质的电 ? 子式;能用电子式表示简单物质的形 成过程 第二章第一节 1、断裂化学键要吸收能量,生成化 ? 化学反应化学能与学键要放出能量 与能量热能 2、化学能和热能是相互转化的,并 ? 且符合能量守恒 3、什么是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并 ? 通过实验亲身体验放热反应和吸热 反应,记住常接触的化学反应中哪些 是放热反应,哪些是吸热反应。 4、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是普遍存在 ? 的,它们符合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 律 第二节 1、火力发电中的能量转化 ? 化学能与 电能 2、原电池的原理 ? 3、氧化还原反应是使化学能转换为 ? 电能的关键 4、通过对原电池装置的分析,掌握 ? 原电池正、负极判断方法 5、通过原电池装置来判断金属的活 ? 动性顺序 6、几种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 7、学会自己设计原电池 ? 第三节 1、化学反应速率的涵义及表示方法, ? 化学反应并能进行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的速率和2、浓度、温度、固体的表面积、催 ? 限度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

医用基础化学期末考试练习题及问题详解(精简版)

医用基础化学期末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第一至三章 1.下列关于分散系概念的描述,错误的是( )。D. 分散相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体系,称为胶体分散系 2.符号n用来表示()。A. 物质的量 3.关于粗分散系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分散相离子的直径小于100nm 4.关于胶体分散系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胶体分散系统为不稳定的多相系统 5.医学中常用的质量浓度单位()。D. g﹒L-1 6.关于物质的量,下列表示方法错误的是()。A. n(硫酸) 7.医学中不太适用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 B. mol﹒m-3 8.正常人的血浆中每100ml含Na+0.326g,M(Na+)=23.0g/mol,试计算其物质的量浓度。C. 0.142 mol.L-1 9.市售HCl溶液的浓度为12mol﹒L-1欲配制0.60 mol﹒L-1的HCl 1000ml,需取市售HCl溶液多少毫升?D.50ml 10.关于产生渗透现象必须具备的条件,下列说确的是()。C.存在不允许溶质粒子透过的半透膜,并半透膜两边的溶液浓度不相同 11.关于溶液的渗透方向,下列说确的是()。A. 总是从纯溶剂一方往溶液一方,或者从稀溶液一方往浓溶液一方渗透 12. 关于渗透压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下列说法是不正确的。()D. 渗透压与溶质的本性有关 13. 试计算温度在37℃,物质的量浓度为0.154 mol﹒L-1的氯化钠溶液的渗透压。()B. 793 kPa 14. 医学上等渗溶液的渗透浓度围为()。C. 280~320mmol﹒L-1 15. 关于溶胶的电泳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中性粒子,电泳时不移动 16. 欲使被半透膜隔开的A、B两种稀溶液间不发生渗透,应使两溶液的()。B.渗透浓度相等 17.反应速率常数k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A.反应物浓度 18.对于一个化学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大 19.为提高CO在下列反应中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A A.增加水蒸气的分压 20.500mL水中溶解25g蔗糖,该溶液的质量浓度为()D.50g·L-1 21.下列浓度表示法中,数值与温度有关的是()A.物质的量浓度 22.决定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因是()B.活化能 23.升高温度可以增加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D.增加了活化分子百分数。 24.下列条件中,能使任何反应平衡时产物的产量增加的是()D.增加起始物浓度 25.下列溶液中渗透压最大的是()C. 0.10mol·L-1CaCl2溶液 26. 土壤中NaCl含量高时植物难以生存,这与下列稀溶液的性质有关的是()。D.渗透压 27.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D.在浓HCl溶液中,没有OH-离子存在 28.下列物质中,既是质子酸,又是质子碱的是()。A.HCO3- 29.关于反应速率的有效碰撞理论要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对活化分子不需要具备一定的能量 30. 关于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搅拌反应器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31. 关于反应速率方程,下列说确的是()。B. 反应速率方程适用于元反应 32. 关于催化剂的基本特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催化剂只催化正反应 33. 关于化学平衡,下列说确的是()。A. 化学平衡是动态的平衡 34. 关于标准平衡常数K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Kθ与反应物的浓度或分压有关 35. 关于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有影响 36. 从化学平衡影响因素考虑,下列哪种方法用以提高合成氨的产率是不正确的。()A N2(g) + 3H2(g)2NH3(g)?H=-92.22kJ﹒mol-1A. 升高温度 37. 增加2NOBr(g) 2NO(g)+ Br2(l)平衡体系的总压,其平衡()。B. 不发生移动

高考化学 基础知识整理

高考化学基础知识整理 Ⅰ、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 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 (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 (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ρ1/ρ2 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 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时等。 ②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等。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2)有沉淀生成。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Pb2+与Cl-,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3)有弱电解质生成。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C17H35COO-、 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3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MnO4-、Cr2O7-、NO3-、ClO-与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O32-+6H+=3S↓+3H2O反应不能共在。H+与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 例: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与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4.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Fe2+、Fe3+与SCN-不能大量共存;Fe3+与不能大量共存。 5、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①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10mol/L的溶液等。 ②有色离子MnO4-,Fe3+,Fe2+,Cu2+,Fe(SCN)2+。③MnO4-,NO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作者:日期:

从实验学化学一、化学实验安全 1、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 )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D 3 (或Na HCO 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Z O 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 )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5 )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分离的物质 应注意的事项 应用举例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 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 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 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 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I和KN03昆合物 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 I —AgN03、稀HN 03 产生白色沉淀Cl— + A g+二AgClJ SO42-稀HCI、BaC12 白色沉淀SO42-+Ba2 += Ba S 0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 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 0 2 X 1 0 2 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题库(上下册)

一 化学热力学基础 1-1 判断题 1、可逆的化学反应就是可逆过程。(×) 2、Q 和W 不是体系的性质,与过程有关,所以Q+W 也由过程决定。(×) 3、焓的定义式H=U+pV 是在定压条件下推导出来的,所以只有定压过 程才有焓变。(×) 4、焓的增加量ΔH 等于该过程中体系从环境吸收的热量。(×) 5、一个绝热过程Q=0,但体系的ΔT 不一定为零。(√) 6、对于一个定量的理想气体,温度一定,热力学能和焓也随之确定。 (√) 7、某理想气体从始态经定温和定容两个过程达终态,这两个过程Q 、 W 、ΔU 及ΔH 是相等的。(×) 8、任何物质的熵值是不可能为负值或零的。(×) 9、功可以全部转化为热,但热不能全部转化为功。(×) 10、不可逆过程的熵变是不可求的。(×) 11、任意过程中的热效应与温度相除,可以得到该过程的熵变。(×) 12、在孤立体系中,一自发过程由A B,但体系永远回不到原来状 态。(√) 13、绝热过程Q=0,而T Q dS δ=,所以dS=0。(×) 14、可以用一过程的熵变与热温商的大小关系判断其自发性。(√)

15、绝热过程Q=0,而ΔH=Q ,因此ΔH=0。(×) 16、按克劳修斯不等式,热是不可能从低温热源传给高温热源的。 (×) 17、在一绝热体系中,水向真空蒸发为水蒸气(以水和水蒸气为体 系),该过程W>0,ΔU>0。(×) 18、体系经过一不可逆循环过程,其体S ?>0。(×) 19、对于气态物质,C p -C V =nR 。(×) 20、在一绝热体系中有一隔板,两边分别是空气和真空,抽去隔板, 空气向真空膨胀,此时Q=0,所以ΔS=0。(×) 21、高温物体所含的热量比低温物体的多,因此热从高温物体自动流 向低温物体。(×) 22、处于两相平衡的1molH 2O (l )和1molH 2O (g ),由于两相物质的 温度和压力相等,因此在相变过程中ΔU=0,ΔH=0。(×) 23、在标准压力下加热某物质,温度由T 1上升到T 2,则该物质吸收的 热量为?=2 1 T T p dT C Q ,在此条件下应存在ΔH=Q 的关系。(√) 24、带有绝热活塞(无摩擦、无质量)的一个绝热气缸装有理想气体, 内壁有电炉丝,将电阻丝通电后,气体慢慢膨胀。因为是一个恒压过 程Q p =ΔH ,又因为是绝热体系Q p =0,所以ΔH=0。(×) 25、体系从状态I 变化到状态Ⅱ,若ΔT=0,则Q=0,无热量交换。(×) 26、公式Vdp SdT dG +-=只适用于可逆过程。 ( × ) 27、某一体系达到平衡时,熵最大,自由能最小。

化学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一化学必修一复习提纲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熟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危险化学品标志,如酒精、汽油——易然液体;浓H2SO4、NaOH ——腐蚀品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分离的方法 ①过滤:固体(不溶)和液体的分离。 ②蒸发:固体(可溶)和液体分离,根据溶质溶解度不同。(例:食盐水中提取出NaCl) ③蒸馏: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④分液: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油和水)。 ⑤萃取:利用混合物中一种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性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及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例:从I2、Br2、Cl2的水溶液中提取单质。) 常用萃取剂:苯、CCl4(酒精不可以) 2、粗盐的提纯 (1)粗盐的成分:主要是NaCl,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泥沙等杂质 (2)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化学除杂加试剂顺序:(1)BaCl2在Na2CO3之前加入;(2)盐酸放最后。 3、蒸馏装置注意事项 ①加热烧瓶要垫上石棉网;

②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烧瓶的支管口处; ③加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 ④冷凝水由下口进,上口出。 4、从碘水中提取碘的实验时,选用萃取剂应符合原则 ①萃取剂及原溶液溶剂互不相溶。(密度:苯<水

基础化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共20分) 1、主量子数n为4时,其轨道总数为,电子层电子的最大容量为。 2、根据共价键形成时原子轨道重叠方式不同,共价键可分为和两种。 3、在等温等压条件下,系统的焓变ΔH=。 4、质量作用定律适用的范围是。 5、用有效数字表示下列计算结果: (3.202+0.01301)×12.9= ; 158.7÷2 - 5.11×10-3 = 。 6、已知NaHCO3注射液的质量浓度为50g/L,则其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NaHCO3的摩尔质量为84 g/ mol)。 7、医学上的等渗溶液的渗透浓度范围是。 8、在NH4Cl-NH3•H2O的体系中,抗酸成分是。 9、用0.1 mol/L的NaOH溶液滴定0.1 mol/L的HC1溶液20 ml,选用的指示剂是 。 10、[Ag(NH3) 2]OH的名称是。 二、选择题(共20分) 1、下列各组量子数中不合理的是()。 A、n=2,l=1,m=0 B、n=3,l=2,m=1 C、n=2,l=2,m=l D、n =3,l=2,m=2 2、原子序数为7的氮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A、1S22S22P1 B、1S22S22P2 C、1S22S22P3 D、1S22S22P4 3、已知PC13分子中,中心原子采用不等性SP3杂化,则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A、直线型 B、平面三角型 C、三角锥形 D、正四面体 4、在水分子之间存在的主要作用力是() A、氢键 B、取向力 C、色散力 D、诱导力 5、下列各种函数中,不属于状态函数的是()。 A、恒压反应热 B、反应的焓变 C、系统的内能 D、物质的标准生成自由能 6、今有反应:A+B=C,其速率方程式为:u=kCAC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反应一定是基元反应 B、这反应一定是复杂反应 C、这是个一级反应 D、这是个二级反应 7、用万分之一的天平称取的质量为2.3801g一级标准物质K2Cr2O7,则其相对误差是()。 A、±0.0001 g B、±0.0002 g C、±0.004% D、±0.008% 8、会使红细胞发生皱缩的溶液是() (A) 10.0g/LCaCl2•2H2O(Mr=147) (B) 12.5g/LNaHCO3(Mr=84.0) (C) 9.0g/LNaCl(Mr=58.5) (D) 112g/LC3H5O3Na(乳酸钠,Mr=80) 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室温条件下,任何水溶液都有[H+] [OH-]=1×10-14

高三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高三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篇一】 1.磁场是真实存在的,磁感线是假想的。 2.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 3.奥斯特试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 4.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出发,回到S极。 5.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6.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7.磁场中某点磁场的方向: ①自由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 ②该点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8.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篇二】 1.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复分解反应) Ca(OH)2+CO2=CaCO3↓+H2O 现象: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 相关知识点:这个反应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不用它检验,CaCO3+CO2+H2O=Ca(HCO3)2沉淀消失,可用Ba(OH)2溶液。 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2Mg+O2=2MgO 现象: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热,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相关知识点: (1)这个反应中,镁元素从游离态转变成化合态; (2)物质的颜色由银白色转变成白色。

(3)镁可做照明弹; (4)镁条的着火点高,火柴放热少,不能达到镁的着火点,不能用火柴点燃; (5)镁很活泼,为了保护镁,在镁表面涂上一层黑色保护膜,点燃前要用砂纸打磨干净。 3.水通电分解(分解反应) 2H2O=2H2↑+O2↑ 现象: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气体体积比约为1:2 相关知识点: (1)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2)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 (3)电解水时,在水中预先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增强水的导电性; (4)电源为直流电。 4.生石灰和水反应(化合反应) CaO+H2O=Ca(OH)2 现象:白色粉末溶解 相关知识点: (1)最终所获得的溶液名称为氢氧化钙溶液,俗称澄清石灰水; (2)在其中滴入无色酚酞,酚酞会变成红色; (3)生石灰是氧化钙,熟石灰是氢氧化钙; (4)发出大量的热。 5.实验室制取氧气 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分解反应) 2KClO3=MnO2(作催化剂)=2KCl+3O2↑ 相关知识点:

(新)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复习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高一化学必修1从第一章复习提纲及试题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班别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一、确保实验安全应注意的问题。 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①药品安全存放和取用②实验操作的安全③意外事故的处理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4、识别一些常用的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危险化学品标志,如酒精、汽油——易然液体;浓H2SO4、NaOH——腐蚀品 [练习1].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 A B C D [练习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B.在食盐溶液蒸发结晶的过程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C.先在天平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再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纸上称量 D.过滤时,慢慢地将液体直接倒入过滤器中。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混合物分离和提纯方法的选择 ①固体与固体混合物:若杂质或主要物质易分解、易升华时用加热法;若一种易溶,另一种难溶,可用溶解过滤法;若二者均易溶,但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差别较大,可用重结晶法;还可加入某种试剂使杂质除去,然后再结晶得到主要物质。 ②固体与液体混合物:若固体不溶于液体,可用过滤法;若固体溶于液体,可用结晶或蒸馏方法。 ③液体与液体混合物:若互不相溶,可用分液法,若互溶在一边且沸点差别较大,可用蒸馏法;若互溶在一起且沸点差别不大,可选加某种化学试剂萃取后再蒸馏。 ④气体与气体混合物:一般用洗气法,可选用液体或固体除杂试剂。 (2)几种常见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 ①过滤:固体(不溶)和液体的分离。②蒸发:固体(可溶)和液体分离。 ③蒸馏: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④分液: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⑤萃取:利用混合物中一种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性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 [练习3]、以下过滤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滤纸应紧贴漏斗内壁并用少量水润湿,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没有气泡 B.漏斗下端管口应紧靠烧杯内壁 C.倒入漏斗的过滤液的液面应高于滤纸边缘 D.要沿着玻璃棒慢慢向漏斗中倾倒溶液 [练习4].请从上面选择下列各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填序号) (1)食盐水与泥沙____________ (2)海水晒盐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双向细目表

高中化学必修1双向细目表 章节内容(知识点)知 道了 解 理 解 应 用 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1.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2、钠、氯气的物理性质√ 3、钠及其氧化物、氯气的化学性质。√ 4.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概念既简单计算√ 5.物质的量浓度及其简单计算,溶液稀 释时有关的计算 √6.气体摩尔体积及其简单计算√7.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8.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 物质的粒子数、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相互 关系及有关计算 √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的分类1、物质分类 √ 2、分散系√ 3、丁达尔效应√ 4、胶体的渗析、胶体的吸附作用√

5.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6、离子共存、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7、Cl-、SO42-、CO32-的检验方法√8.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氧化剂、 还原剂等概念 √9.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1、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 √3、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 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 √ 4.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氮循 环的影响; √ 5、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2、 NO 、NO2的性质; √ 6、NH3性质及制取、铵盐的性质及铵态 氮肥的使用问题; √ 7、HNO3的性质。 √

8、硫的主要性质; √ 9、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 √ 10、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主要性质。 √11、硫及其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及酸雨 的危害 √ 12、镁单质的还原性和重要用途。 √13、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和氧化性递 变顺序及溴单质和溴的化合物的重要用 途。 √ 14、海水中微量元素的存在和应用及在工 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潜在价值,认识到 综合开发利用海水化学资源的重要意义。 √ 第四章元素与材料世界1、硅的存在及用途。√ 2、二氧化硅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用途。√ 3、硅酸的性质(弱酸性、水溶性、硅胶 的吸水性)及制备方法。 √ 4.硅酸钠(Na2SiO3)的性质、用途。√5.硅酸盐工业√6.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2005年基础化学期末考试卷

北京化工大学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 《基础化学》期末考试试卷(A)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 一、是非题(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正确的在下表对应题号答案处中画√,错误的画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波函数ψ表明微观粒子运动的波动性,其数值可大于零也可小于零,∣ψ∣2表示电子在原子 核外空间出现的概率(几率)密度。 2、在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能级只与主量子数n有关,n越大,能级越高。 3、同一元素带有不同电荷的离子作为中心离子,与相同配体形成配合物时,中心离子的电荷越 多,其配位数一般也越大。 4、可根据反应速率系数的单位来确定反应级数。若k的单位是mol1-n·L n-1·s-1,则反应级数为n。 5、已知298K时,K(BaSO4)=1.1?10-10,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33.3。若将1.0?10-3molBaSO4溶 于10L水中形成饱和溶液,则未溶解的BaSO4的质量为0.21g。 6、已知K(AgCl)=1.8?10-10,当[Ag+]=1.8?10-10mol·L-1时,E(Ag+/Ag)=E(AgCl/Ag)。 7、BeCl2分子与XeF2分子的空间构型均为直线形,表明Be原子和Xe原子均采用sp杂化轨道 成键。 8、乙硼烷的结构式为 9、Al3+与EDTA(乙二胺四乙酸的二钠盐)溶液反应生成配离子,可使溶液的pH值变小。

二、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择出符合题意的答案,将其代号填入下表对应 题号答案处)(本大题分12小题,每小题1.5分,共1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使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pH值时,正确的操作是()。 (A) 把试纸的一端浸入溶液中,观察其颜色的变化; (B) 把试纸丢入溶液中,观察其颜色的变化; (C) 将试纸放在点滴板(或表面皿)上,用干净的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在试纸上,半分钟 后与标准比色卡进行比较; (D) 用干净的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在用水润湿的试纸上,半分钟后与标准比色卡进行比较。 2、对某原子中的各电子来说,其主量子数n≤3,则原子处于基态时()。 (A)只有s电子;(B)只有s电子和p电子; (C)只有p电子; (D)有s、p和d电子。 3、下列各对元素中,电负性非常接近的是()。 (A)Be和Al; (B)Be和Mg; (C)Be和B; (D)Be和K。 4、已知反应:2H2(g)+O2(g)→2H2O(g) -483.6kJ/mol,则H2O(g)的 为()。 (A)-483.6 kJ/mol;(B) 483.6kJ/mol; (C) -967.2kJ/mol;(D) -241.8kJ/mol。 5、已知:(1) Zn+Cu2+Zn2++Cu,E (2) Fe+Cu2+Fe2++Cu,E (3) Fe2++Zn Fe+Zn2+,E 则E=()。 1E; (D)E-E (A)E+E; (B)E-E; (C)E+ 2 6、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它的次外层角量子数为2的亚层内电子全充满,满足此条件的元 素有()。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C2H2分子中,C与C之间有一个σ键和两个π键,性质活泼;在N2分子中,N与N 之间也有一个σ键和两个π键,故N2分子也活泼; (B) Be原子的外电子层构型为2s2,激发一个电子到2p轨道上,就有可能形成Be2分子; (C) C原子和O原子的外层电子构型分别为2s22p2和2s22p4,都有两个未成对电子,所以 CO分子中存在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 2

高中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点梳理

高中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点梳理 一、高中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高中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 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热KMnO4制氧气 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可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例如分离NaCl和水的混合溶液。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操作时要注意: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萃取剂的选择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也不反应;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iv、过滤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 过滤时应注意:①一贴: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③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夹嘴应与玻璃棒接触;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有三层滤纸处轻轻接触;漏斗颈的末端应与接受器的内壁相接触,例如用过滤法除去粗食盐中少量的泥沙。 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方法(见化学基本操作)进行分离。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①最好不引入新的杂质; ②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 ③实验操作要简便,不能繁杂。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要使被分离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需要加入过量的分离试剂,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入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 对于无机物溶液常用下列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1)生成沉淀法(2)生成气体法(3)氧化还原法(4)正盐和与酸式盐相互转化法(5)利用物质的两性除去杂质(6)离子交换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