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经济学基础导论

经济学基础导论

经济学基础导论
经济学基础导论

《经济学基础》

——导论

一、本课程教学总体设计与思路

1、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与考核方式的设计

本课程总学时为32,每周授课1次,每次3学时。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占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其中出勤占20%、作业成绩及课堂表现占20%

2、各部分的学时分配与安排

本课程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部分,共计11章,具体各章学时安排见第二部分。

3、本课程教材及教学内容的取舍与增补

本课程最后选定的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西方经济学简明原理》(叶德磊编著),从其包含的章节内容看,涵盖了宏观和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内容深度也较适合非管理经济类的学生学习。结合学时考虑,除5、7、13章内容大部分省略外,其他11章内容基本不进行过多的取舍与增补。

四、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系

本课程共包括11章内容,讲授时将采取先微观后宏观的顺序。

导论重点介绍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为以后各章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一章至第五章为微观经济学部分内容,其中第一章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中心,其他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中心展开的。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物品的消费上,以实现效用最大化。这一部分是对决定价格的因素之一——需求的进一步解释;第三章生产、成本理论和第四章不同市场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研究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物品的生产上而实现利润最大化。这一部分是对决定价格的另一因素——供给的进一步解释;第五章分配理论研究商品按什么原则分配给社会各集团与个人,这一部分是运用价格理论来说明为谁生产的问题。

第六章至第十一章为宏观经济学部分内容。第六章~第八章围绕国民收入决定核算和决定的内容展开,因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第九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是各国经济中最重要的问题,将其与国民收入联系起来,分析其效应与相互关系,以便找出解决这两个问题的途径,第十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要分析国民收入短期波动的原因,长期增长的源泉等问题,以期实现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第十一章财政与货币政策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具体的措施,4、各部分的教学方式

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案例分析、讨论和习题巩固。

5、本课程与相关课程关系的处理

因本课程为非管理经济类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因此主要联系课程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二、分章节设计

导论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定义,熟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相关内容。为以后各章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教学的内容及学时分配(1学时)

1、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经济学的分类

3、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的关系。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3、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

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案例分析、练习

第一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一、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价格机制,熟悉需求、供给的基本理论、点弹性和弧弹性的计算,掌握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的决定于变动、需求弹性理论

二、教学的内容及学时分配(4学时)

1、需求的含义与需求函数

2、需求曲线

3、需求规律

4、需求变化与需求量变化

5、供给的含义与供给函数

6、供给曲线

7、供给规律

8、供给变化与供给量变化

9、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的决定

10、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的变动

11、需求价格弹性

12、需求收入弹性

13、需求交叉弹性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需求的含义与需求规律

2、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的区别

3、供给的含义与供给

4、供给变动与供给量变动的区别

5、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的决定

6、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的变动

7、需求价格弹性

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授、讨论、练习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一、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消费者剩余,熟悉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含义、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预算线的含义与变动,掌握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含义、消费者均衡

二、教学的内容及学时分配(2学时)

1、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含义。

2、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需求曲线

4、消费者剩余

5、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

6、预算线的含义与变动

7、用图形说明消费者均衡。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含义。

2、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含义。

4、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

5、预算线的含义。

6、用图形说明消费者均衡。

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实例分析、练习

第三章生产与成本

一、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企业的本质、生产函数、生产的扩张、范围经济、成本的性质、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熟悉规模经济的含义与原因、等产量线的含义与特征、等成本线的含义、长期成本函数的概念与曲线形态,掌握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的含义与原因、投入的最优组合、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总成本、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短期成本函数的曲线形态。

二、教学的内容及学时分配(4学时)

1、企业的本质

2、生产函数的定义

3、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4、生产三阶段

5、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的含义与原因

6、等产量线的含义与特征

7、等成本线的含义

8、投入的最优组合

9、生产的扩张

10、规模收益的含义

11、规模收益的三种情形

12、范围经济

13、成本的性质

14、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

15、固定成本、可变成本与沉没成本

16、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

17、短期成本函数概念

18、短期成本函数曲线形状

19、长期成本函数含义

20、长期成本函数曲线形态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2、生产三阶段

3、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的含义与原因

4、等产量线的含义与特征

5、等成本线的含义

6、投入的最优组合

7、规模收益的三种情形

8、固定成本、可变成本与总成本

9、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

10、短期成本函数曲线形状

11、长期成本函数曲线形态

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案例分析、练习

第四章不同市场的价格与产量的决定

一、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完全垄断市场上的价格歧视、政府的价格管制,熟悉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的特征,完全垄断市场的形成,掌握四类市场上的厂商均衡和比较

二、教学的内容及学时分配(4学时)

1、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

2、完全竞争市场上市场需求与厂商需求

3、完全竞争市场厂商收益

4、完全竞争市场短期均衡

5、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

6、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

7、完全垄断市场的形成

8、完全垄断市场需求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

9、完全垄断市场短期均衡

10、完全垄断市场长期均衡

11、价格歧视

12、完全垄断市场上政府的价格管制

13、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

14、垄断竞争市场厂商需求曲线

15、垄断竞争市场短期均衡

16、垄断竞争市场长期均衡

17、寡头垄断的特征

18、寡头垄断市场相互勾结

19、各种市场类型的比较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

2、完全竞争市场市场需求与厂商需求

3、完全竞争市场厂商收益

4、完全竞争市场短期均衡

5、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

6、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

7、完全垄断市场的形成

8、完全垄断市场需求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

9、完全垄断市场短期均衡

10、完全垄断市场长期均衡

11、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

12、垄断竞争市场厂商需求曲线

13、垄断竞争市场短期均衡

14、垄断竞争市场长期均衡

15、寡头垄断的特征

16、寡头垄断市场相互勾结

17、各种市场类型的比较

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案例分析、练习

第五章分配理论

一、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要素市场供求的一般原理,熟悉四种要素价格的决定、收入不均的矫治对策,掌握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

二、教学的内容及学时分配(2学时)

1、要素市场供求的一般原理

2、工资的决定

3、利息的决定

4、利润的决定

5、地租的决定

6、洛伦斯曲线

7、基尼系数

8、矫治对策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工资的决定

2、利息的决定

3、利润的决定

4、地租的决定

5、洛伦斯曲线

6、基尼系数

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案例分析、练习

第六章国民收人的核算及决定的简单模型

一、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名义GDP与实际GDP的含义及关系、国民收入核算指标的局限、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的含义、乘数的含义与计算,熟悉GDP的定义、总需求的构成,掌握GDP统计中的支出法、总需求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投资乘数

二、教学的内容及学时分配(3学时)

1、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

2、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

3、名义GDP与实际GDP

4、国民收入核算指标的局限

5、总需求的构成

6、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7、总需求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

8、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

9、乘数理论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

2、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

3、总需求的构成

4、总需求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

5、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

6、投资乘数

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案例分析、练习

第七章国民收入的决定:IS一LM模型

一、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货币的需求与供给,,熟悉IS、LM曲线的含义与形状,掌握两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

二、教学的内容及学时分配(3学时)

1、IS曲线的含义及形状

2、IS曲线的移动

3、货币的供给与需求

4、LM曲线的含义及形状

5、LM曲线的移动

6、均衡国民收入

7、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IS曲线的含义及形状

2、IS曲线的移动

3、LM曲线的含义及形状

4、LM曲线的移动

5、均衡国民收入

6、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

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案例分析、练习

第八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

一、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货币的需求与供给,,熟悉总需求、总供给曲线的移动、短期总供给变动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影响,掌握总需求、总供给曲线的形态、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影响

二、教学的内容及学时分配(2学时)

1、总需求曲线的形态

2、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3、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4、短期总供给曲线

5、长期总供给曲线

6、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

7、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影响

8、短期总供给变动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影响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总需求曲线的形态

2、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3、短期总供给曲线

4、长期总供给曲线

5、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

6、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案例分析、练习

第九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一、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充分就业,自然失业、失业的社会代价,熟悉失业的含义与计量、失业的类型、通货膨胀的含义与衡量、通货膨胀的类型,掌握总需求与失业、通货膨胀的效应、对需求拉上通货膨胀的解释、对供给推动通货膨胀的解释、短期菲利浦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浦斯曲线。

二、教学的内容及学时分配(3学时)

1、失业的计量与类型

2、自然失业率与充分就业

3、总需求与失业

4、失业的社会代价

5、通货膨胀的含义与衡量

6、通货膨胀的类型

7、通货膨胀的效应

8、通货膨胀的原因

9、早期菲利浦斯曲线

10、短期菲利浦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浦斯曲线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失业的计量与类型

2、自然失业率与充分就业

3、总需求与失业

4、通货膨胀的含义与衡量

5、通货膨胀的效应

6、通货膨胀的原因

7、短期菲利浦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浦斯曲线

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案例分析、练习

第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

一、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的含义、经济周期的成因,熟悉经济增长的源泉,经济周期的类型,掌握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

二、教学的内容及学时分配(2学时)

1、经济增长的定义

2、经济增长的源泉

3、经济周期的定义与阶段

4、经济周期的类型

5、经济周期的成因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经济增长的源泉

2、经济周期的阶段

3、经济周期的类型

4、经济周期的成因

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案例分析、练习

第十一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一、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含义,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供给学派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局限性,熟悉自动稳定器发挥作用的途径、法定准备金与货币创造,掌握权衡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工具以及两种政策组合的方式与效果。

二、教学的内容及学时分配(2学时)

1、自动稳定器

2、权衡性财政政策

3、供给学派的财政政策

4、法定准备金与货币创造

5、货币政策工具

6、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7、两种政策组合的方式

8、两种政策的效果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自动稳定器

2、权衡性财政政策

3、法定准备金与货币创造

4、货币政策工具

5、两种政策组合的方式

6、两种政策的效果

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案例分析、练习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