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ODB系统介绍及系统诊断方法

ODB系统介绍及系统诊断方法

ODB系统介绍及系统诊断方法
ODB系统介绍及系统诊断方法

汽车诊断与车载诊断系统(OBD)简介

汽车诊断与车载诊断系统(OBD)简介 1 概述 汽车诊断(Vehicle Diagnosis)是指对汽车在不解体(或仅卸下个别零件)的条件下,确定汽车的技术状况,查明故障部位及原因的检查。随着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汽车诊断技术已经由早期依赖于有经验的维修人员的“望闻问切”,发展成为依靠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对汽车进行快速、安全、准确的不解体检测。 为了满足美国环保局(EPA)的排放标准,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汽车制造商开始采用电子控制燃油输送和点火系统,并发现配备空燃比控制系统的车辆如果排放污染超过管制值时,其氧传感器通常也有异常,由此逐渐衍生出设计一套可监控各排放控制元件的系统,以在早期发现可能超出污染标准的问题车辆。这就是车载诊断系统(On-Board Diagnostics,缩写为OBD)。OBD系统随时监控发动机工况以及尾气排放情况,当尾气超标或发动机出现异常后,车内仪表盘上的故障灯(MIL)或检查发动机灯(Check Engine)亮,同时动力总成控制模块(PCM)将故障信息存入存储器,通过一定的程序可以将故障码从PCM中读出。根据故障码,维修人员能迅速准确地确定故障的性质和部位。 OBD-II是20世纪90年代推出的新的ODB标准,几乎提供了完整的发动机控制,并监控底盘、车身和辅助设备,以及汽车的诊断控制网络。 2 汽车诊断接口 OBD - II的规范规定了标准的硬件接口-- 16针(2x8)的J1962插座。 OBD - II接口必须在方向盘2英尺范围内,一般在方向盘下。 SAE的 J1962定义了OBD-II接口的引脚分配如下: 图1 J1962标准插座 表1 3 与汽车诊断有关的主要通信协议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了规范车载网络的研究设计与生产应用,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

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

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 1.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 部位在神经肌肉接头的突触后膜,该膜上的AchR受到损害后,受体数目减少。主要临床表现为骨骼肌极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休息和应用胆碱酯酶抑制治疗后明显减轻。 发病机制:神经肌肉接头的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被自身抗体攻击而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表现: a.发病年龄:两个高峰:20-40、40-60 b.无明显诱因,隐袭起病,呈进展性或缓解与复发交替性发展,部分严重者呈 持续性。发病后2-3年可自行缓解,仅表现为眼外肌麻痹者可持续3年左右,多数不发展至全身肌肉。 c.全身骨骼肌均可受累,但在发病早期可单独出现眼外肌、喉部肌肉无力或肢 体肌无力,颅神经支配的肌肉较脊神经支配的肌肉更容易受累,常从一组肌群无力开始,逐步累及到其他肌群。 d.骨骼肌易疲劳或肌无力呈波动性,肌肉持续收缩后出现肌无力甚至瘫痪,休 息后症状减轻或缓解,晨轻暮重现象。 一侧或双侧眼外肌麻痹:上睑下垂、斜视、复视、眼球固定 面部肌肉或口咽肌麻痹:表情淡漠、苦笑面容;连续咀嚼无力、进食时间长、说话带鼻音、饮水呛咳、吞咽困难。 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麻痹:颈软、抬头困难、转颈耸肩无力。 四肢肌受累以近端为重,表现为抬臂、梳头、上楼梯困难。 注意: 1.腱反射通常不受影响,感觉正常。 2.呼吸肌受累出现呼吸困难者为重症肌无力危象,是本病致死的直接原因。 3.首次采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都有明显的效果,这是本病的特点。 e.肌无力危象:早期迅速恶化或进展过程中突然加重,出现呼吸困难,以致不能维持正常的换气功能时,称重症肌无力危象。 1.肌无力危象:疾病发展严重的表现,注射新斯的明明显好转。 2.胆碱能危象:抗胆碱酯酶药物过量引起的呼吸困难,之外常伴有瞳孔缩小、汗多、唾液分泌增多等药物副作用现象。注射新斯的明后无效,症状反而更加重。 3.反拗性危象:在服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期间,因感染、分泌、手术等因素导致患者突然对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无效,而出现呼吸困难;注射新斯的明后无效,也不加重症状. f辅助检查: 疲劳试验:适用于病情不严重者,尤其是症状不明显者,眨眼30次;两臂持续平举;持续起蹲10-20次。 新斯的明实验:1.5mg新斯的明,0.5mg阿托品; 神经肌肉电生理检查; 重复神经电刺激(RNES):典型改变为低频(2-5HZ)和高频(>10HZ)重复刺激运动神经时,若出现动作电位波幅的递减,且低频刺激递减在10%-15%以上,高频刺激递减在30%以上则为阳性,(检查前停服康胆碱酯酶药物12-18小时)否则可出现假阴性。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思路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思路神经系统疾病定位、定性诊断思路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有三个步骤: 1、详细的临床资料:即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着重神经系统检查 2、定位诊断:用神经解剖生理等基础理论知识来分析、解释有关临床资料,确定病变发生的解剖部位。 3、定性诊断:联系起病形式、疾病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个人史、家族史、临床检查资料,综合分析,筛选出初步的病因性质。 感觉系统 一.感觉分类 ㈠特殊感觉:嗅、视、味、听觉。 ㈡一般感觉 1。浅感觉—-痛觉、温度觉、触觉 2.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震动觉等。

3.皮层觉(复合觉)——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等。 二。感觉的解剖生理 1.感觉的传导径路:①痛温觉传导路,② 深感觉传导路。 2.节段性感觉支配 3.周围性感觉支配 4.髓内感觉传导的层次排列 三.感觉障碍的性质、表现 ㈠破坏性症状: 1.感觉缺失:⑴完全性感觉缺失:各种感觉全失。 ⑵分离性感觉障碍:同一部位某种感觉缺失,而其他感觉保存。 2。感觉减退 ㈡刺激性症状: 1. 感觉过敏2。感觉过度3。感觉异 常4。疼痛

四.感觉障碍类型 ㈠末梢型:四肢远端性、对称性,伴周围性瘫. ㈡神经干型:受损神经所支配的皮肤各种感觉障碍,伴周围性瘫痪. ㈢后根型: 节段性各种感觉障碍,伴神经根痛(放射性剧痛)。 ㈣脊髓型: 1.脊髓横贯性损害: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障碍。 2.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 Syndrome):同侧深感觉障碍(伴肢体瘫痪),对侧痛温觉障碍。 ㈤脑干型:1.延髓(一侧)病损时:交叉性感觉(痛温觉)障碍。 2。中脑、桥脑病变: 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多伴交叉性瘫痪. ㈥丘脑型: 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常伴自发性疼痛和感觉过度。 ㈦内囊型:“三偏”对侧偏身感觉障碍,伴偏瘫、同向偏盲。

检验检测方法的确定及应用程序

检验检测方法的确定及应用程序 1.目的 确保采用适当的检验检测方法实施检验检测服务,保障检验检测目的的实现和满足有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所检验检测方法确定和应用的控制,用于具体检验检测项目作业指导文件编制和实施的控制。 3.职责 3.1 技术负责人负责提出检验检测技术文件的编制内容和要求,并控制本程序的执行。 3.2各检验检测科室负责具体检验检测项目的检验检测方法和技术文件的编制。 3.3技术负责人负责批准检验检测方法和技术文件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4.工作程序 4.1 检验检测方法的确定和应用依据 4.1.1本所各层人员的《岗位职责》; 4.1.2条例、规程、规范、规则、标准; 4.1.3本所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4.2检验检测方法的确定和应用 4.2.1检验检测方法的确定 4.2.1.1检验检测方法应当优先采用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明确规定的标准、方法,以及客户要求采用的标准、方法。 4.2.1.2当缺少文件化的作业指导书可能影响检验检测结果或者

实施过程时,由技术负责人根据检验检测项目的要求和各检验科室的分工,下发《检验检测细则/方案编制任务书》,指定具体的检验科编制检验检测细则、检验检测方案等技术文件,用来指导检验检测工作的实施和结果的判定。 4.2.1.3检验部门接到任务书后,安排检验责任师负责起草。 4.2.2当检验检测方法无标准可以依据或者需要扩大标准的使用范围,可以按上术规定的各岗位职责制定非标准的检验检测方法,但方法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4.2.2.1方法在使用前由检验部门通知客户并征得客户的同意,同时应当告知负责该设备登记的安全监察部门。 4.2.2.2依据检验部门对方法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和政府与客户的要求进行评审。评审可以采用以下各种方法和组合: a与其他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 b与同行间进行比对; c下一检验周期时的复查或者留样复检; d有关事故分析的结果; e对影响结果的因素作出评审。 4.2.3检验检测方法应用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4.2.3.1检验检测人员应当能够得到、熟知、正确运用和实施已确定的检验检测方法; 4.2.3.2当检验检测需要偏离已确定的检验检测方法时,应当将偏离情况编制成文件,并经技术负责人审批,并获得客户的同意。 4.2.3.3当认为客户提出的标准、方法、不合适或者已经过期时,由办公室负责通知客户。

车载诊断标准ISO+13400-3中文

ISO 13400-3(2011) 道路车辆—— 基于互联网协议诊断通信—— 第3部分: 基于IEEE 802.3有线车载接口

目录 概述 (3) 1、范围 (5) 2、参考的标准 (5)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词 (5) 3.1 术语和定义 (5) 3.2 缩略词 (6) 4、协议 (6) 5、文档总述 (7) 5.1 总览 (7) 6、以太网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需求 (8) 6.1 概述信息 (8) 6.2 以太网物理层需求 (8) 6.3 以太网数据链路层需求 (9) 6.4 以太网PHY和MAC需求 (9) 6.5 以太网激活线需求 (9) 6.6 线束定义 (13) 附录A (14) A.1 一般信息 (14) A.2 连接器布局和引脚输出信息 (14) 参考书目 (16)

ISO 13400协议,定义了“道路车辆——基于互联网的诊断通信”,包含如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通用信息和用例定义。 ——第二部分:传输协议和网络层服务。 ——第三部分:基于IEEE802.3有线车载接口。 下面的部分正在筹备中: ——第四部分:以太网诊断连接器。 ——第五部分:一致性测试规范。 概述 ISO13400(所有部分)的目的是描述一个标准化的车辆接口, ——从外部测试设备的车辆接口要求分离的车载网络技术以允许长期稳定的外部车辆通信接口, ——利用现有的行业标准来定义一个长期稳定的国家的最先进的通信标准,可用于诊断法定的沟通,以及为制造商特定用例和 ——可以很容易地适应新的物理和数据链路层,包括使用有线和无线连接现有的适配层。 为了达到诊断通信要求,ISO13400协议的所有部分都是基于ISO/IEC 7498-1和ISO/IEC 10731的开放互联系统基本参考模型建立的。该模型将通信系统分为七层。凡在此模型映射,通过ISO14229-1,ISO14229-2和ISO14229-5规定的服务被分成: a)统一的诊断服务(第7层),在在ISO14229-1,ISO14229-5和ISO27145-3规定。 b)表示层(第6层): 1)对于扩展的诊断,由车辆制造商指定; 2)为WWH-OBD(环球协调车载诊断),在ISO27145-2,SAE J1930-DA,SAE J1939: 2011,附录C(结节)和SAE J1939-73:2010年,附录A(FMI)SAE J1979-DA, SAE J2012-DA中规定, c)会话层(第5层),在ISO 14229-2中定义, d)传输层(第4层),在ISO 13400-2中定义, e)网络层(第3层),在ISO 13400-2中定义。 f)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第1,2层),在ISO 13400-3中定义。 如表1所示, 表1——对应OSI分层,扩展的及法规要求的WWH-OBD诊断规定

十大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标准

十大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标准 一、脑梗死 1. 急性起病或进行性加重,症状持续24小时以上未缓解。 2. 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3. CT或MRI检查发现责任缺血性病灶。 二、脑出血 1. 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 2. 突然发病,迅速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 3. 常合并头痛、呕吐等高颅压的症状。 4. 头颅CT证实脑出血。 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1. 短暂的、可逆的、局部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可反复发作,少者1-2次,多至数十次,多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以是脑梗死的前驱症状。 2. 表现为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3. 每次发作持续时间通常在数分钟至1小时左右,症状和体征应在24小时以内完全消失。 4. 有条件的医院,尽可能采用核磁共振DWI检查,以区分脑梗死。 四、肌萎缩侧索硬化(ALS) 参照世界神经病学联盟1998年诊断标准和《中国肌萎缩侧索硬化诊断和治疗指南2012》: 1. ALS诊断的基本条件: ①病情进行性发展:通过病史、体检或电生理检查,证实临床症状或体征在一个区域内进行性发展,或从一个区域发展到其他区域。 ②临床、神经电生理或病理检查证实有下运动神经元受累的证据。 ③临床体检证实有上运动神经元受累的证据。 ④排除其他疾病。 2. ALS的诊断分级: ①临床确诊ALS:通过临床或神经电生理检查,证实在延髓、颈髓、胸髓、腰骶髓4个区域中至少有3个区域存在上、下运动神经元同时受累的证据。 ②临床拟诊ALS:通过临床或神经电生理检查,证实在4个区域中至少有2个区域存在上、下运动神经元同时受累的证据。 ③临床可能ALS:通过临床或神经电生理检查,证实仅有1个区域存在上、下运动神经元同时受累的证据,或者在2或以上Ⅸ域仅有上运动神经元受累的证据。已经行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排除了其他疾病。 3. 排除:在ALS的诊断过程中,根据症状和体征的不同,需要与多种疾病进行鉴别,常见的有颈椎病、腰椎病、多灶性运动神经病、平山病、脊髓性肌萎缩、肯尼迪病、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副肿瘤综合征等。 五、病毒性脑膜炎 1. 急性起病,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2. 发热,头痛,可伴有恶心、呕吐。

系统故障检测与诊断方法应用与研究

系统故障检测与诊断方法应用与研究 杨常伟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710072) E-mail:shmilywcy@https://www.wendangku.net/doc/1311784891.html,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系统故障检测与诊断的含义和任务以及方法的分类。重点是对目前系统故障检测与诊断所采用方法的介绍和说明,同时比较了各种诊断方法之间的优劣。 关键词:系统, 故障, 诊断, 方法 1. 引言 故障检测与诊断技术(Fault Detection and Diagnosis——FDD)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它涉及控制、电子电气、计算机和数学等多门学科。以软件冗余为主导的故障检测与诊断技术是从本世纪七十年代初首先在美国发展起来的。麻省理工学院的Beard首先提出用解析冗余代替硬件冗余,并通过系统的自组织使系统闭环稳定,通过比较检测器的输出得到系统故障信息的新思想,标志着这门技术的开端。二十多年来,故障检测与诊断技术已得到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已提出了众多可行的方法。 2. 故障检测与故障诊断的含义和任务 2.1 故障检测的含义与任务 故障检测的主要任务是当控制系统发生故障时可以及时发现并报警。由于故障检测系统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检测出控制系统的各种故障。因此提高故障的正确监测率,降低故障的漏报率和误报率是故障检测和诊断领域的主要任务。 2.2 故障诊断的含义与任务 故障诊断的主要任务是分离出发生故障的部位、判别故障的种类、估计出故障的大小与时间、进行评价与决策。通常故障检测比较容易,并且花费的时间较短。而故障诊断则比较困难,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以便正确的分离出故障的部位并更精确的估计出故障的大小和危害程度。 3. 系统故障检测与诊断技术的主要方法分类 系统故障检测与诊断技术的方法一般可分为基于系统动态模型的方法和不依赖于动态模型的方法两大类。 基于系统动态模型的方法是利用观测器或滤波器对系统的状态或参数进行重构,并构成 - 1 -

故障诊断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故障诊断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1 引言 以故障为研究对象是新一代系统可靠性理论研究的重要特色,也是过程系统自动化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工程的重要一环。最近二十多年来,以故障检测、故障定位、故障分离、故障辨识、故障模式识别、故障决策和容错处理为主要内容的故障诊断与处理技术,已成为机械设备维护、控制系统系统可靠性研究、复杂系统系统自动化、遥科学、复杂过程的异变分析、工程监控和容错信号处理等领域重点关注和广泛研究的问题。 诊断(Diagnostics)一词源于希腊文,含义为鉴别与判断,是指在对各种迹象和症状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对象及其所处状态进行鉴别和判断的一项技术活动[1]。故障诊断学则是专门以考察和判断对象或系统是否存在缺陷或其运行过程中是否出现异常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学科。它是诊断技术与具体工程学科相结合的产物,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故障诊断与处理技术,作为一门新兴技术学科,可划分为如下三个不同的研究层次: (1) 以设备或部件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和诊断设备的缺陷、部件的缺损或机械运转失灵,这通常属于设备故障诊断的研究范畴; (2) 以系统为研究对象,重点检测和分析系统的功能不完善、功能异常或不能够完成预期功能,这属于系统故障检测与诊断的研究范畴; (3) 以系统运行过程为研究对象,考察运行过程出现的异常变化或系统状态的非预期改变,这属于过程故障诊断的研究范畴。 概而言之,故障诊断研究的是对象故障或其功能异常、动作失败等问题,寻求发现故障和甄别故障的理论与方法。无论是设备故障诊断、系统故障诊断还是过程故障诊断,都有着广泛的研究对象、实在的问题背景和丰富的研究内容。本文将从故障诊断与处理技术的研究内容、典型方法和应用情况等三个方面,对故障诊断及相关技术的发展状况做一综述,同时简要指出本研究方向的若干前沿。 2 故障诊断与处理的主要研究内容 故障诊断与处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故障分析、故障建模、故障检测、故障推断、故障决策和故障处理等五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2.1 故障分析 故障是对象或系统的病态或非常态。要诊断故障,首先必须对故障与带故障的设备、系统、过程都有细致分析和深入研究,明确可能产生故障的环节,故障传播途径,了解故障的典型形式、表现方式、典型特征以及故障频度或发生几率,结合对象的物理背景了解故障产生的机理、故障关联性和故障危害性。 常用的故障分析方法有对象和故障环节的机理分析法、模拟法、数值仿真或系统仿真法和借助数学模型的理论分析法等。 2.2 故障建模 模型分析是现代分析的基本方法,对复杂对象的故障诊断同样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为了定量或定性地分析故障、诊断故障和处理故障,建立故障的模型和带故障对象的模型是十分

OBDII车载自动诊断系统简介

OBDII简介 OBDII(the Second On—Board Diagnostics), ,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1988年制定了OBD-II标准。OBDII实行标准的检测程序,并且具有严格的排放针对性,用于实时监测汽车尾气排放情况。 中文名 :汽车诊断第二代系统 .外文名 :OBDII 目录: 1:OBDII简介 2:OBDII工作原理 3:OBDII通讯协议 ? ISO9141-2 ? ISO14230 ? ISO15765 4:OBDII数据连接口 5:OBDII终端产品功能 6:应用领域 7:故障码 一、OBDII简介 自从20世纪50年代汽车技术与电子技术开始相结合以来,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ECU作为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核心具有速度快捷、功能强大、可靠性高、成本低廉的特点,故此ECU的引入极大地提高了汽车的动力性、舒适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然而,由于现代发动机电 OBDII 模块 控系统越来越复杂,将ECU引入发动机电控系统之后,在提高汽车性能的同时也引发了故障类型难以判定的问题。针对该情况,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同、欧等地的汽车制造企业开始在其生产的电喷汽车上配备车载自诊断模块(On—Board Diagnostics Module)。 自诊断模块能在汽车运行过程中实时监测电控系统及其电路元件的工作状况,如有异常,根据特定的算法判断出具体的故障,并以诊断故障代码(DTC,Diagnostic Trouble Codes)的形式存储在汽车电脑芯片内阳1。系统自诊断后得到的有用信息可以为车辆的维修和保养提供

软件的系统测试方案设计的

考试报名及成绩查询系统 测试方案与用例 2012/3/27

前言 系统已在成功上线,从而的业务信息管理逐步走上了集中管控的道路。由于密集整转在全市各点展开,从而将会势必出现业务系统中信息大量增长的态势。 随着业务系统在生产状态下日趋稳定、成熟,系统的性能问题也逐步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焦点:每天大数据量的“冲击”,系统能稳定在什么样的性能水平,面临公司业务增加时,系统能否经受住“考验”,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一个完整的性能测试来给出答案。 软件测试主要依据是被试系统的研制任务书和技术规格书,是对软件整体功能和性能的综合测试与评估。测试原理是软件测试活动的理论基础,测试方法是测原理的实际应用和获得测试数据的手段。基于软件的共性,对于软件的测试要遵循一般软件的测试原理和方法。同时,针对软件的特性,找到合适的测试方法。测试用例的合理性对于软件的测试与评估具有关键作用。另一方面,软件运行环境的复杂程度对软件评估具有重要作用,所以

应产生尽量逼真的运行背景以便于研究。 目录 前言 (2)

测试方案 第一章普通话等级考试报名及成绩查询系统性能测试概述 (5) 1.1被测系统定义 (5) 1.1.1 功能简介 (5) 1.1.2 性能测试指标 (5) 1.2系统结构及流程 (6) 1.2.1系统总体结构 (6) 1.2.2 功能模块 (6) 1.3性能测试环境 (7) 第二章性能测试 (7) 2.1 压力测试 (7) 2.1.1压力测试概述 (7) 2.1.2测试目的 (7) 2.2 正确性测试 (8) 2.3 容错性(健壮性)测试 (8) 2.4 完整(安全)性测试 (8)

【AAA】车载诊断标准ISO+15765-2中文.doc

ISO15765-2(20RR) 道路车辆——控制局域网络诊断—— 第2部分: 网络层服务 ISO15765协议,定义了“道路车辆——局域网控制器(CAN)诊断”,包含如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总论。 ——第二部分:网络层服务。 ——第三部分:统一诊断服务具体的执行 ——第四部分:排放相关系统的要求 概述 ISO15765-2的协议,定义车载诊断系统网络层要求,提供在CAN数据链路层(ISO11898定义)上运行。虽说它最初设计是用在诊断系统上的,它同样适用于其它需要网络层协议的CAN通信系统上。 为了达到诊断通信要求,ISO15765协议是基于ISO/IEC7498和ISO/IEC10731的开放互联系统基本参考模型建立的。该模型将通信系统分为七层,ISO15765协议映射到该模型上,分层如下: ——统一的诊断服务(第7层),在ISO15765-3中定义。 ——网络层(第3层),在ISO15765-2中定义。 ——CAN服务层(第1,2层),在ISO11898中定义。 如表1所示,

应用层服务是由ISO15765-3按照ISO14229-1和ISO15031-5建立的诊断服务制定的,但ISO15765-3协议不仅适用于上述的诊断服务项,也适用于大多数的国际标准及汽车生产商规定的诊断服务。 网络层服务由该部分的ISO15765协议定义,并独立于物理层上的操作,物理层仅仅是在法规的OBD上有规定。 道路车辆——控制器局域网(CAN)的诊断—— 第二部分: 网络层 1范围 这部分ISO15765协议描述了在ISO11898定义的控制其局域网中裁剪的网络协议,用于满足基于CAN的车载网络系统。它是按照ISO14229-1和ISO15031-5建立的诊断服务制定的,但该部分协议不仅适用于上述的诊断服务项,还适用于车载内部其它的网络通信。该协议描述的是未经最后确认的的通信。 2参考的标准 下述的参考文档对于该文档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ISO11898-1,道路车辆——控制器局域网(CAN)——第一部分——数据链路层及物理信号层 ISO/IEC7498(所有部分),技术信息——开放互联系统——基本参考模型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词 为编撰该文档目的,这些术语和定义已在ISO7498中给出,以下缩略词术语同样适用。 BS数据块大小 CF连续帧 confirm确认服务 ECU电子控制单元 FC流控制 FF首帧 FF_DL首帧数据长度

车载诊断系统概述

车载诊断系统概述 OBD(车载诊断系统,第1代) 1985年4月,加州大气资源委员会(CARB)批准了车载诊断系统法规,称为OBD。在该法规的要求下,从1988年开始在美国加州销售的轿车和轻型卡车,其发动机控制模块(ECM)都监测与排放有关的关键零部件是否工作正常,一旦检测到故障,即点亮仪表板上的故障指示灯(MIL),并在维修手册中给出故障码(DTC)和故障诊断流程图,以帮助维修工判断发动机控制系统和排放系统故障的可能原因。该规定的基本目标有两个: λ当故障出现时提醒驾驶员,以改善在用车的排放水平。 λ帮助汽车维修工诊断和维修排放控制系统中有故障的电路。 OBD自诊断系统应用在与排放相关的系统中,这些系统一旦出故障会使废气排放显著提高,如: λ发动机的全部主要传感器; λ燃油计量(喷射)系统; λ废气再循环(EGR)系统。 OBD的主要功能包括: -> 故障指示灯(MIL); -> 故障码(DTC); -> 诊断监测: -> 主要输入传感器; -> 燃油计量; -> EGR系统功能; -> 监测电路的开路和短路; 故障指示灯(MIL) 当出现故障时,只要故障被检测到,MIL就保持点亮,并在状况恢复正常时熄灭,在ECM存储器中保存一个故障码。同时,ECM监测电路是否开路、短路,有时还监测其参数是否正常。 在大多数排放检测和维护(I/M)制度中,MIL也是一个目测检查的项目,检测员通过MIL可以很快地直观判断出汽车控制及排放系统是否工作正常。在I/M 检测的直观检查阶段,检测员必须先查看“点火钥匙ON,灯泡检测”时MIL灯是否亮,然后再查看在发动机运转时MIL灯是否亮。在灯泡检测时MIL应当亮,而在发动机起动时应当熄灭。如果车辆通过这个检查,发动机控制系统很可能工作正常。 OBD故障码(DTC) 故障码由车载诊断系统生成,并存储在ECM存储器中,它们表明了ECM检测到故障的电路。故障码一直存储在ECM的长时存储器中,无论是连续性(硬)故障,还是间发性故障引起的故障码。丰田车将故障码存储在ECM的长时存储器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13513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颅神经、脊神经)两个部分。中枢神经主管分析、综合、归纳由体内外环境传来的信息,周围神经主管传递神经冲动。 神经病学,是研究神经系统(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疾病与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症状、诊断、治疗、预后的一门学科。 神经系统损害的主要表现:感觉、运动、反射障碍,精神、语言、意识障碍,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有三个步骤: 详细的临床资料:即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着重神经系统检查。 定位诊断:(根据神经系统检查的结果)用神经解剖生理等基础理论知识来分析、解释有关临床资料,确定病变发生的解剖部位。(总论症状学的主要内容。) 定性诊断:(根据病史资料)联系起病形式、疾病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个人史、家族史、临床检查资料,综合分析,筛选出初步的病因性质(即疾病的病因和病理诊断)。(各论各个疾病单元中学习的内容。) 辅助检查:影像学有CT、MR、SPECT、PET、DSA等;电生理有EEG、EMG、EP等;脑脊液检查。 感觉系统 一.感觉分类 ㈠特殊感觉:嗅、视、味、听觉。 ㈡一般感觉 1.浅感觉——痛觉、温度觉、触觉 2.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震动觉等。 3.皮层觉(复合觉)——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等。 二.感觉的解剖生理 1. 感觉的传导径路: 一般感觉的传导径路有两条:①痛温觉传导路,②深感觉传导路。 它们都是由三个向心的感觉神经元连接组成,但它们在脊髓中的传导各有不同。 第一神经元:均在后根神经节 第二神经元:(发出纤维交叉到对侧) ⑴痛觉、温度觉:后角细胞 ⑵深感觉:薄束核、楔束核 ⑶触觉:一般性同⑴,识别性同⑵ 第三神经元:均在丘脑外侧核。 感觉的皮质中枢:在顶叶中央后回(感觉中枢与外周的关系呈对侧支配) 2.节段性感觉支配: (头颈)耳顶联线后C2、颈部C3、肩部C4; (上肢)桡侧C5-7、尺侧C8-T2; (躯干)胸骨角T2、乳头线T4、剑突T6、肋下缘T7-8、脐T10、腹股沟T12-L1; (下肢)大腿前L2-3、小腿前L4-5、下肢后侧S1-3、肛门周围S4-5。 3.周围性感觉支配:了解周围性支配的特点。 4.髓内感觉传导的层次排列:有助于判断脊髓(髓内、外)病变的诊断。 三.感觉障碍的性质、表现 ㈠破坏性症状: 1.感觉缺失:对刺激的感知能力丧失。 ⑴完全性感觉缺失:各种感觉全失。 ⑵分离性感觉障碍:同一部位某种感觉缺失,而其他感觉保存。 2.感觉减退(刺激阈升高):

DAMADICS 工业系统执行器故障诊断方法的开发和应用

DAMADICS: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ethods for Actuator Fault Diagnosis in Industrial Systems,工业系统执行器故障诊断方法的开发和应用 DAMADICS concerns the development of on-line diagnostic tools for application in the power, food processing and chemical industries. The research and training will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on of a wide range of faults diagnosis techniques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real application for a sugar factory. The study will include an investigation into fault diagnosis methods for valves (and others) plant actuators with a view to extending the capability of intelligent actuation systems. DAMADICS关注在线诊断工具的开发,应用于电力、食品加工和化工行业。研究和培训将集中于在糖厂的实际应用框架内开发和集成广泛的故障诊断技术。该研究将包括对阀门(和其他)工厂执行器的故障诊断方法进行调查,以扩展智能执行系统的能力。

OBDⅡ第二代车载故障诊断系统图文说明

OBD-Ⅱ——第二代车载故障诊断系统 一、起源 目前,北京已开始实施国Ⅲ汽车排放标准。这一标准是国家第三阶段的排放标准,它相当于欧洲Ⅲ号排放标准,对CO、NOX、HC、CO2采取更严格的限制。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通过技术提升来解决,在汽车运行全程中不断监视尾气的排放质量,一旦发现汽车在运行过程中与控制尾气排放的相关元件出现故障,就会立刻报警,从而提醒驾驶员立即对车进行检修,以确保汽车时刻处于绿色环保状态。为此,国Ⅲ汽车排放标准强制规定:新车必须安装OBD车载自诊断系统(即On-Board Diagnos tics的缩写)。该系统特点在于检测点增多、检测系统增多,在三元催化转化器的进、出口上都有氧传感器。 实际上,自1980年代开始,世界各汽车制造厂就在车辆上配备全功能的控制和诊断系统。这些新系统在车辆发生故障时可以警示驾驶,并且在维修时可经由特定的方式读取故障代码,以加快维修时间,这便是车载诊断系统。到了198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气资源局(CARB)开始制定法规,要求各车辆制造厂在加利福尼亚州销售的车辆必须装置OBD系统,这些车辆上配备的OBD系统被称为OBD-Ⅰ(第一代随车诊断系统)。OBD-Ⅰ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仪表板必须有“发动机故障警示灯” (MIL),以提醒驾驶注意特定的车辆系统已发生故障(通常是废气控制相关系统)。 ★系统必须有记录/传输相关废气控制系统故障码的功能。 ★电器组件监控必须包含:氧传感器、废气再循环装置(EGR)、燃油箱蒸汽控制装置(EVAP)。 起初加利福尼亚州大气资源局制定OBD-Ⅰ的用意是要减少车辆废气排放以及简化维修流程,但由于OBD-Ⅰ不够严谨,遗漏了三元催化器的效率监测、油气蒸发系统的泄漏侦测以及发动机是否缺火的检测,导致碳氢化合物排放增加。再加上OBD-Ⅰ的监测线路敏感度不高,等到发觉车辆故障再进厂维修时,事实上已排放了大量的废气。 OBD-Ⅰ除了无法有效地控制废气排放,它还引起另一个严重的问题:各车辆制造厂发展了自己的诊断系统、检修流程、专用工具等,给非特约维修站技师的维修工作带来许多问题。加利福尼亚州大气资源局(CARB)眼见OBD-Ⅰ系统离当初制定的目标愈来愈远,即开始发展第二代随车诊断系统(OBD-Ⅱ)。 OBD-Ⅱ可在发动机的运行状况中持续不断地监控汽车尾气,一旦发现尾气超标,就会马上发出警报。当系统出现故障时,故障(MIL)灯或检查发动机(Check Engine)警告灯亮,同时发动机电脑将故障信息存入存储器,通过程序可以将故障代码从发动机电脑中读出。根据故障码的提示,维修人员就能迅速准确地确定故障的性质和部位。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定性定位思路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定性定位思路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有三个步骤: 1、详细的临床资料:即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着重神经系统检查 2、定位诊断:用神经解剖生理等基础理论知识来分析、解释有关临床资料,确定病变发生的解剖部位。 3、定性诊断:联系起病形式、疾病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个人史、家族史、临床检查资料,综合分析,筛选出初步的病因性质。 感觉系统 一.感觉分类 ㈠特殊感觉:嗅、视、味、听觉。 ㈡一般感觉 1.浅感觉——痛觉、温度觉、触觉 2.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震动觉等。 3.皮层觉(复合觉)——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等。 二. 感觉的解剖生理 1.感觉的传导径路:①痛温觉传导路,②深感觉传导路。 2.节段性感觉支配 3.周围性感觉支配 4.髓内感觉传导的层次排列 三.感觉障碍的性质、表现 ㈠破坏性症状: 1.感觉缺失:⑴完全性感觉缺失:各种感觉全失。 ⑵分离性感觉障碍:同一部位某种感觉缺失,而其他感觉保存。 2.感觉减退 ㈡刺激性症状: 1. 感觉过敏 2. 感觉过度 3. 感觉异常 4. 疼痛

四.感觉障碍类型 ㈠末梢型:四肢远端性、对称性,伴周围性瘫。㈡神经干型:受损神经所支配的皮肤各种感觉障碍,伴周围性瘫痪。 ㈢后根型:节段性各种感觉障碍,伴神经根痛(放射性剧痛)。 ㈣脊髓型: 1.脊髓横贯性损害: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障碍。 2.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 Syndrome):同侧深感觉障碍(伴肢 体瘫痪),对侧痛温觉障碍。 ㈤脑干型: 1.延髓(一侧)病损时:交叉性感觉(痛温觉)障碍。 2.中脑、桥脑病变: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多伴交叉性瘫痪。 ㈥丘脑型: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常伴自发性疼痛和感觉过度。 ㈦内囊型:“三偏”对侧偏身感觉障碍,伴偏瘫、同向偏盲。 ㈧皮质型:对侧单肢感觉障碍。1.刺激性:感觉型癫痫发作。2.破坏性:感觉减退、缺失。 运动系统 神经病学所讲的“运动”,指的是骨骼肌的运动。 神经运动系统是由四个部分组成: ①下运动神经元;②上运动神经元;③锥体外系统; ④小脑系统。 随意运动系统 一.解剖生理(随意运动神经通路) 由上、下(两级)运动神经元组成。①运动中枢②上运动神经元(锥体束)③下运动神经元 二.临床表现 肌力:是指肌肉自主(随意)收缩的能力。 1.肌力分级(6级计分法)

车载自诊断的原理及使用

车载自诊断的原理及使用 自诊断是微机(微机是电控单元 ECU 的核心)的故障自诊断系统(微机中的识别故障和故障运行控制软件,故障监测电路和故障运行后备电路)自己诊断汽车电控系统(电控单元、传感器、执行器)的技术状态是否良好的过程。自诊断系统的功能如下: ① 监测电控系统的工作状态; ② 将监测到的故障以代码的形式储存到随机存储器RAM 中,以便维修时调用; ③ 起用备用系统,使电控系统处于应激状态; ④ 自诊断系统能及时停止其它执行机构的工作,以确保汽车行驶安全或避免造成其它部件的损坏。 1、自诊断系统的工作原理 当接通点火开关时,自诊断系统开始进人工作状态。首先是微机进人初始化程序,并对系统进行自检,此时故障灯会闪亮,发动机起动后故障灯应该熄灭。车辆运行过程中,自诊断系统一直工作,当检测到故障时,微机就将此故障以故障代码的形式存入随机存储器RAM 中并点亮故障灯。自诊断系统组成如图 1 所示。 1.1传感器的故障自诊断 微机对传感器的故障自诊断不需要专 门的线路,只需在软件中编制传感器输入信 号识别程序,即可实现对传感器的故障自诊 断。工作时,各传感器的信号不断地进入到 微机,微机根据其内部设置的传感器信号, 由监测软件判别输入的信号是否有异常。如 果某一传感器信号的电压超出设定的范围 或信号丢失,监测软件就判定该传感器有故 障或有关线路有问题,驱动故障灯闪亮,并将该故障以代码形式储存到微机内的RAM 中。如水温传感器的正常输入信号电压变化 范围为0.3~4.7V ,对应的发动机冷却水温度为-30 ~l20℃。微机检测到的信号电压长时间超出此范围时,则传感器信号识别监测软件即判定发动机冷却水温度传感器或其电路存在故障。微机将此故障以代码的形式存入RAM 中,同时点亮仪表板上的故障灯。 1.2微机系统的故障自诊断 微机内部如果发生故障,控制程序的例行程序就不可能正常运行,微机就处于异常工作状态,汽车将无法行驶。为了保证汽车在微机本身出现故障时,仍能继续运行。采用后备回路系统,使汽车进入简易控制运行状态,使车辆行驶。在微机内部出现异常情况时,微机自诊断系统也能显示其故障,并记录下故障代码,将故障灯点亮。后备回路系统原理图如图2所示。 图2 后备回路系统原理图 微机工作是否正常是由被称为监视回路的电路(监视器)进行监视的, 监视器中安装有独立于微机 图1 自诊断系统组成图

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

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 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txt蜜蜂整日忙碌,受到赞扬;蚊子不停奔波,人见人打。多么忙不重要,为什么忙才重要。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 一、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史特点 心血管系统疾病病人常有以下症状: 一)心悸是心脏病开始时常见的症状,为一种心跳不适的感觉,多见于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也可见于高动力性循环。 二)呼吸困难左心功能不全所致肺瘀血,往往诱发呼吸困难。初起常为劳力性呼吸困难,休息后好转。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迫坐呼吸,不能平卧,且常伴有咳嗽、甚至咯血。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 (三)胸痛由心绞痛引起者多位于胸骨后,呈压迫性紧缩感或闷痛,并向左上肢或颈部等处放射,多因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或饱餐所诱发,每次持续1-5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急性心肌梗塞引起的胸痛持续时间较长,约半小时到数小时,发作可与活动无关。其它如急性心

包炎,肺栓塞亦可引起胸痛,结合发病情况、体征及其他检查可以鉴别。 (四)水肿是右心功能不全的常见表现,心源性水肿的发生部位与体位有密切关系,例如右心衰竭早期水肿先见于下肢,常在白天活动后傍晚下肢水肿明显,休息一夜后消失。 (五)咯血二尖瓣狭窄、肺梗塞或左心衰竭肺瘀血病人常有咯血,左至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当肺循环血流量过多和(或)肺动脉高压时,亦可咯血。 (六)晕阙高度的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阵发性室速、室扑、室颤等严重心律失常所致暂时脑缺血,临床表现短暂的意识丧失及抽搐,亦称阿一斯(Adams—Stokes)综合征。 (七)紫绀是一种缺氧的表现。当毛细血管内还原血红蛋白超过 5g/dl时,临床才表现有紫绀。如有右向左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或因肺瘀血换气不良的心力衰竭病人均可有中枢性紫绀,休克,右心衰竭病人因周围血流缓慢,组织从血液摄取氧过多而引起周围性紫绀。 此外,还应了解病人过去有无风湿热、上呼吸道感染、关节炎、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气管炎等病史,及其就诊诊断及治疗情况,有

GBT 17349.2-1998 道路车辆汽车诊断系统图形符号

GB/T 17349.2—1998 前言 本标准是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 7639:1985《道路车辆——诊断系统——图形符号》第 一版而制定的我国国家标准。其内容与国际标准等同,编写规则采用GB/T 1.1—1993的规定。 本标准是与GB/T 17349.1—1998《道路车辆汽车诊断系统词汇》配套使用的标准,目前,我国尚未制定有关《道路车辆汽车诊断系统》的标准,该两项标准的制定将为开展汽车 诊断系统的技术提供统一的术语和符号。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耀芸。 本标准于1998年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GB/T 17349.2—1998 ISO 前言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各国国家标准化学会(ISO会员团体)的一个世界性联合会。 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由ISO技术委员会负责进行。每一会员团体对已经设有技术委员会的某一 专题感兴趣时,有权派代表参加该委员会。各个与ISO有联系的国际组织,无论是官方的还是 非官方的,均可参加此项工作。 国际标准草案被技术委员会接收后,应分发给各会员团体以便投票表决。国际标准的版本至少有75%的会员团体投票赞同后,才能被批准。 国际标准ISO 7639:1985是由ISO/TC 22道路车辆技术委员会起草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7349.2—1998 idt ISO 7639:1985 道路车辆汽车诊断系统图形符号 Road vehicle一Diagnostic system一Graphical symbols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诊断装置的图形符号即:控制器、指示器和信号装置的标记;用于屏幕的指 示器和类似可调的指示系统上及其他输入和输出口的连接标记。 注:对道路车辆控制器、指示器和信号装置的图形符号见GB 4094。

(完整版)车载诊断标准ISO_15765-1(中文)总体信息

ISO 15765-1(2004) 道路车辆--控制局域网络诊断(CAN) 第一部分概论 道路车辆—诊断通讯网络的管理 前言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国家标准机构(国际标准化组织),通过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来完成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每个成员都有权在该委员会有一个技术委员会代表权。国际组织、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与国际标准化组织都有联系。ISO在电工技术标准化方面与国际电工委员会协同工作,密切合作。 国际标准是依据ISO / IEC提供的规则起草的。 技术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国际标准。技术委员会通过将国际标准草案分发给各成员团体投票表决,国际标准要求至少75%的会员团体投票表决通过。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件中的一些元素可能是专利权的,国际标准化组织不负责对这些专利进行任何识别。 ISO15765-1由技术委员会ISO/TC 22下属的道路车辆第3小组编写的电气和电子设备标准。 ISO 75765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总冠军的道路车辆一诊断控制器区域网络(CAN)下 1部分:一般信息 2部分:网络层服务 3部分:统一诊断服务(UDS CAN) 4部分:相关排放系统要求

道路车辆一诊断控制区域网络 第1部分: 一般信息 1范围 这部分给出了ISO 15765概述的结构和ISO 15765的划分,并说明了不同部分之间的关系。它还定义了诊断网络体系结构。在这部分中定义的术语在ISO 15765所有的诊断网络中是常见的,并使用在所有部分的ISO 15765中。 2规范引用 下列引用文件是本文档应用程序所必需的。对于日期的引用只有本版引用适用。凡是不注日期的参考文献,引用最新的适用版本文件(包括任何修订),ISO 11898(所有部分),道路车辆-控制区域网络(CAN) ISO 14229-1。道路车辆-统一诊断服务(UDS)-规格和要求 3术语和定义 这篇文档的目的是给出在ISO 14229-1中所适用的术语和定义。 4 ISO 15765概述 4.1基本 ISO 15765适用于ISO 11898制定的同一个车辆诊断控制区域网络内(CAN)。 ISO 15765已经规定了在ISO 11898指定的链路上实现车辆诊断系统的通用要求。 它主要用于诊断系统,ISO 15765已经开发出来符合要求的一个网络层协议。 实现这一目标。ISO 15765是基于互连的开放系统(OSI)基本参考模型在ISO / IEC 7498和ISO / IEC 10731中规定,其结构为七层通信系统。当映射到这个模型时,ISO 15765的服务被划分为 -诊断服务(7层),在ISO 15765-3指定: -网络服务层(3层)。在ISO 15765-2指定, -CAN服务(1和2层),在ISO 11898-1指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