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语文:4.14《诗经两首》课文精讲

语文:4.14《诗经两首》课文精讲

语文:4.14《诗经两首》课文精讲
语文:4.14《诗经两首》课文精讲

14.《诗经》两首·课文精讲

[自主研学平台]

一、作家作品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为《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后人经常把它和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按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二、写作背景

《诗经》里的作品多方面地描写了现实生活,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表现了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感受,它们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其中有许多诗密切地联系着政治,针砭了社会。有些关于下层的反剥削、反压迫的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中更本质的现象。这种现实主义精神被后人所重视并产生了巨大影响。

三、重点字词

1.通假字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爱”通“薆”,隐藏,遮掩。“见”通“现”,出现。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说”通“悦”,喜爱。“女”通“汝”,你。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归”通“馈”,赠送。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匪”通“非”。“女”通“汝”,指荑草。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匪”通“非”,不是。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通“吁”。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说”通“脱”。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通“畔”,边岸。

2.词类活用

(1)数词用作动词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二三”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

(2)虚词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其”助词,作形容词的词尾,没有实义。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有”助词,作形容词的词头,没有实义。

言归于好

“言”助词作动词词头,没有实义。

3.成语积累

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奋辛劳。

信誓旦旦:指誓言诚恳可信。

[教材优化全析]

一、文脉梳理

静女

第一章,期盼约会:俟于城隅不见人。(青年之急)

第二章,爱人赠物:贻我彤管思情人。(青年之恋)

第三章,再写赠物:爱屋及乌重归荑。(青年之诚)

《静女》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语言简练,构思灵巧。全诗以男子的口吻,生动地描绘出男女幽会时有趣的场面。感情真挚,活泼风趣。

《氓》是一首叙事诗。叙事诗有故事情节,在叙事中有抒情、议论。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的手法。全诗分六章,每章十句。

二、内容详解

静女

第一章,写姑娘约“我”在城上角楼相见,却一直不出现。急得“我”抓耳挠腮,不断徘徊。

第二章,写姑娘送给男青年一根红色的茅草,男青年大喜过望。

这又是一个动人的细节。送给恋人一根草姑娘还是那么爱开玩笑!笑靥如花,青洋溢。而小伙子呢,如获至宝,他对姑娘多么痴情!

第三章,写男青年对茅草爱若至宝,因为其中蕴含姑娘相赠的情意——“美人之贻”。

小伙子反复端详这一根草,越看越爱。因为他觉得,这根草包含了姑娘的柔情蜜意!这是一种典型的爱屋及乌的心理。它生动地传达出热恋中人特有的欣喜与幸福。

第一章,写女子对定情的回忆。

第二章,写女子对成婚的回忆。

第三章,写女子总结悲惨的教训,表现内心的悲痛,也用以告诫后人。

第四章,写女子回忆被弃的过程。

第五章,写女子回忆婚后的辛劳和所受的虐待。

第六章,写女子被弃后的决绝和刚强。

三、技巧鉴赏

1.《诗经》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氓》中第三、四章用了兴的手法。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叶鲜嫩,告诫斑鸠不要贪吃桑葚。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诗意是相连的。第四

章,前两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

2.《氓》中完美的形象塑造

《氓》中女主人公恋爱时热情、温柔,对美好生活充满了憧憬和渴望,并敢于追求婚姻自由;同时也体现了男子的忠厚老实。结婚后,经过婚姻生活的考验,女子更是勤劳,任劳任怨;而男子则好逸恶劳,不念旧情。婚变后,女子一反常态,决然分手,表现了自己的坚强和勇敢,也更显示了男子的背信弃义、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的本性。故事完整,两个人物形象塑造得丰满而完美。

四、疑难探究

疑难问题:为什么《诗经》中多为四言诗?

探究思路:四言诗是《诗经》中主要诗歌形式,盛行于西周。《诗经》所录305篇,其形式基本上是整齐的四言,节奏为每句二拍,是在原始歌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语言发展情况。参考答案:四言诗:诗体。“四言”指四字组成的诗句。四言诗指通首都是或基本是四字句写成的诗歌。在上古歌谣及《周易》韵语中,已有所见,到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虽杂有三、五、七、八、九言之句,而基本上是四言体。所以四言体盛行于西周。战国时期,除楚辞外,其他诗体出现不多。《诗经》所录305篇,其形式基本上是整齐的四言体,节奏为每句二拍,这显然是在原始歌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适应了当时社会和语言发展的状况。西汉时期四言诗不少,如《易林》一书,虽为繇辞,但富有诗意。明代杨慎大加称誉,叹为“古雅玄妙”。西汉一朝虽也有五言体兴起于民间歌谣,但文士之作,大体还是用四言体。韦孟的《讽谏诗》可为代表。刘勰曾誉之为“继轨周人”之作。

[课后习题研讨]

一、点拨提示:诗句的理解要联系整首诗去分析。

要抓住诗歌的意象,挖掘它在特定环境中的含义,也就是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它的意义。

参考答案:“自牧归荑,洵美且异”是说女子又从牧场带回来的一支荑草赠给了男子,于是那男子进一步夸奖道:这支荑草实在是美得出奇。“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原来并不是这支草本身有什么不同,而是因为它是美人所赠,所以爱屋及乌,由此为小草平添了一份感情色彩,平常的小草,在他眼里自然而然变得美不胜收了。正如朱熹《诗集传》:“言静女又赠我荑草。而其荑亦美且异,然非此荑之为美也,特以美人所赠,故其物亦美耳。”

二、点拨提示:分析用兴的艺术效果,要激发联想,联系诗歌的思想内容。

参考答案:“兴”的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用之事。“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诗中皆以桑树起兴,从女主人公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

《氓》中第三、四章用了比兴手法。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诗中皆以桑树起兴,从女主人公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树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则以“戒鸠无食桑葚以兴下句戒女无与士耽也”(《诗集传》)。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

三、点拨提示:文言实词的学习,平时要养成边学边整理的习惯。

参考答案:1.说怿女美(说:喜爱;女:你,这里指代“彤管”)

自牧归荑(归:赠送)

泣涕涟涟(涕:眼泪)

以我贿迁(贿:财务,指嫁妆)

2.爱而不见例:图穷而匕首见(出现)

来即我谋可望而不可即

以尔车来尔虞我诈

女也不爽毫发无爽

四、点拨提示:要求背诵,课文都是四言诗。四言诗每句一般都读成“二二”节拍。朗读要读出节奏、情调。参考答案:学习《诗经》二首,必须强调朗读、背诵,在诵读中理解、鉴赏,逐步培养诵读文学作品的习惯。

沪教版高中语文课文(现代文+文言文)复习梳理

第一册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1、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毛泽东,代表词作有《沁园春·雪》《七律·长征》。沁园春,词牌名。 2、内容主旨: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抒写出一个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3、艺术特色:用词精准,富有表现力;采用对比的手法、选用意境宏大的意象、景中寓情,情景交融的特点。 ?《跨越百年的美丽》梁衡 1、选自《光明日报》。梁衡(1946-)新华社高级记者,当代散文家。散文集《把栏杆拍遍》《人杰鬼雄》。 2、内容主旨: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她为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3、艺术特色:正、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手法来表现人物的创作手法;穿插故事凸显其神;引用名言颂扬其德。 ?《边城》(节选)沈从文 1、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有中篇小说《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湘西》。 2、内容主旨:在风光秀丽的湘西,生活着相依为命的祖父孙女两人,翠翠美丽纯洁,情窦初开,她爱上了船总的二儿子傩送。船总的大儿子天保也喜欢翠翠。天保和傩送相约以唱歌来进行爱情的“决斗”。后来天保为成全弟弟和翠翠,外出闯滩而死。傩送心怀内疚,也离开故乡。祖父忧心去世,只剩下翠翠苦等傩送回来。《边城》是一曲充满爱和美的田园牧歌,成为一种文化概念。 3、艺术特色:语言具有田园牧歌式的诗情画意;叙述平稳有节奏;人物心理刻画细腻。 ?第5课《合欢树》史铁生 1、史铁生(1951-)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务虚笔记》。 2、内容主旨:文章表现了对自己有了成就而母亲辞世,“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伤感,表现深沉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的缅怀。 3、艺术特色:沉静、淡然的语言风格;象征手法的运用(象征母爱、象征我的成长、象征我的命运) ?第7课《最后的常春藤叶》欧.亨利 1、欧·亨利(1862-1910)美国小说家,代表作《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没有完的故事》。 2、内容主旨:小说讲述了老画家贝尔曼为了鼓励贫病交加的青年画家顽强地活下去,在风雨之夜挣扎着往墙上画了一片永不凋零的常春藤叶。他为此杰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青年画家却因此获得勇气而活了下来。歌颂了艺术家之间相濡以沫的友谊和苍凉人生中那种崇高的艺术家品格。 3、艺术特色:场景的描写融人到故事情节和人物的行为之中;叙述的简练;欧·亨利式的结尾: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幽默与讽刺意味的语言风格。 ?第8课《邂逅霍金》葛剑雄

小学语文讲读课文第一课时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讲读课文第一课时课堂教学 模式指导意见 (一)、理论基础 “倡简、务实、求实、有度”的八字方针;“真实、朴实、扎实”三实理论。 (二)模式目标 1、扎实字词基本功和读的训练,贯彻“读书、写字”两大主题。 2、在阅读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智力,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三)教学模式的操作方式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3分钟) 1、激情导入新课 讲课开始要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习哪些内容,还要注意介绍课文的时代背景。 2、出示目标: 教师可以口述,形式可灵活多样。 二、预习检查、字词过关(12分钟) 1、指名分部分阅读课文。师生逐一评价,适时表彰激励。(长篇幅文章可选读) 2、生字正音组词。 (1)、指名注意,反复朗读,重点提示。 (2)、组词拓展。 3、生字正形,写字训练。(1)重难点字字形点拨强调;

(2)形近字归纳梳理; (3)“田”字格书写训练展评。 4、字词综合练习检测。(可自设练习,最好利用学生《练习册》部分内容开展)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2分钟) 1、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勾画出自己最感兴趣和存在疑惑的句段,批上自己想说的话。 2、阅读交流: 读文后知道些什么?是从课文哪些地方读出来的?(在学生交流中,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对课文重点句段进行品读、感悟。) 四、再读课文,整体把握(20分钟) 1、生再读课文,结合前面的交流,“串点成线”,体会文章主要内容。 2、阅读交流: 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教师在学生交流中,适时引导学生寻找不同文章主要内容归纳的规律和方法,培养学生整体思维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教材的分析方法。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不是学生主要内容归纳是否简明准确,而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五、质疑问难、预留空间。生质疑问难,师归纳板书,激励学生课后延伸思考。 六、练习达标拓展提高(9分钟) 1、拓展练习。 2、教师小结,推荐阅读。 xx三小课题组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文目录大全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文目录大全 七年级上册(2005年6月第5版) 第一单元(亲近文学) 1、为你打开一扇门(赵丽宏) 2、繁星(巴金) 3、冰心诗四首(母亲、纸船、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 4、“诺曼底”号遇难记(雨果) 5、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韩非子》)刻舟求剑(《吕氏春秋》) 诵读欣赏古代诗词三首 次北固山下(王湾)赤壁(杜牧)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 泰戈尔诗三首(金色花、告别、榕树) 写作有感而发 语文实践活动我爱文学 第二单元(金色年华) 6、往事依依(于漪) 7、幼时记趣(沈复) 8、十三岁的际遇(田晓菲) 9、伟人细胞(秦文君) 诵读欣赏现代诗二首少年歌(朱湘)生活是多么广阔(何其芳) 写作说真话,抒真情 口语交际与人交流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 名着推荐与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 第三单元(民俗风情) 10、社戏(鲁迅) 11、端午日(沈从文) 12、本命年的回想(刘绍棠) 1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十五夜望月(王建)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我的思念是圆的(艾青) 诵读欣赏对联六副 写作从生活中找“米” 语文实践活动走进图书馆 第四单元(多彩四季) 14、春(朱自清) 15、三峡(郦道元) 16、济南的冬天(老舍) 17、夏(梁衡) 诵读欣赏古代诗词三首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 秋词(刘禹锡 文笔精华(一) 写作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口语交际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第五单元(关注科学) 18、斜塔上的实验(亨利?托马斯达纳?李?托马斯) 19、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罗迦?费?因格) 20、宇宙里有些什么(郑文光) 21、《梦溪笔谈》二则(沈括)以虫治虫梵天寺木塔 诵读欣赏《论语》八则 写作简单地说明小制作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词语的修改 语文实践活动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 专题:狼 第六单元(奇思妙想) 22、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23、七颗钻石(列夫?托尔斯泰) 24、蔚蓝的王国(屠格涅夫) 25、皇帝的新装(安徒生)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 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写作想像 口语交际婉转拒绝 附录一应用文示例(条据通知日常书信)附录二名家书法鉴赏(王羲之、颜真卿) 附录三字词表 七年级下册(2005年12月第5版) 第一单元(人物风采) 1、童年的朋友(高尔基) 2、一面(阿累) 3、我的老师(魏巍) 4、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余玮) 5、赵普(《宋史》)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登岳阳楼(杜甫) 周总理,你在哪里(柯岩) 写作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口语交际做一回小记者 第二单元(童年趣事)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7、月迹(贾平凹) 8、三颗枸杞豆(程海) 9、我们家的男子汉(王安忆) 10、柳叶儿(宋学孟) 诵读欣赏两小儿辩日(《列子》) 黄纱巾(薛涛) 写作记事写人线索清楚 口语交际劝告

【精选】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7课《漏》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第27课《漏》基础知识+课文讲解一、生字组词 漏lòu(漏雨、漏斗、漏风、滴水不漏) 喂wèi(喂养、喂奶、喂食、喂料) 胖pàng(肥胖、胖子、胖瘦、胖乎乎) 驴lǘ(驴子、毛驴、野驴、黄驴) 贼zéi(盗贼、贼心、毛贼、贼头贼脑) 狼láng(狼狈、野狼、狼狗、狼吞虎咽) 莫mò(莫笑、莫非、莫如、莫名其妙) 厉lì(厉害、严厉、厉行、再接再厉) 抱bào(抱住、抱着、抱怨、打抱不平) 架jià(打架、书架、衣架、架桥) 粘nián(粘贴、粘住、粘连、粘胶) 胶jiāo(胶水、胶泥、胶合、胶卷) 偏piān(偏就、偏偏、偏见、偏离) 二、多音字 莫mò(莫非)mù(莫夜) 粘nián(粘性)zhān(粘住) 旋xuán(旋转)xuàn(旋风) 圈quān(圆圈)juàn(猪圈)juān(圈起来) 三、近义词 莫非——难道发抖——颤抖害怕——惧怕 清醒——明白甘心——情愿一齐——一起 赶紧——马上昏头转向——晕头晕脑 四、反义词 白——黑胖——瘦歪——正

厉害——平凡松手——抓紧惊恐——镇定 清醒——迷糊赶紧——缓慢 五、理解词语 手痒: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极想动手去做。 走南闯北:形容四处闯荡,到过许多地方。 翻山越岭:翻越不少山头。形容野外工作或旅途的辛苦。 莫非:表示揣测或反问。 昏头转向:形容头脑混乱,迷失方向。 甘心:称心满意。本文中的“不甘心”指老虎不满意。 倒栽葱:摔倒时头向着地的动作。 安安稳稳:形容十分安定稳当。 六、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2):一个老爷爷和一个老婆婆喂着一头小胖驴,老虎想吃它,贼想偷它。 第二部分(3-18):描写了贼和老虎两次都把对方当做“漏”而吓跑、吓昏的场景。 第三部分(19-20):老爷爷和老婆婆再次说“漏”,原来“漏”是指“漏雨”。 七、句子解析 1.老虎趴在驴圈里想:“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莫非”表示反问的语气,相当于难道。这句话是个反问句,表示的是肯定的意思。老虎和贼都认为自己很厉害,当听到老婆婆说自己不怕狼也不怕虎就怕“漏”,从心里认定“漏”是比自己厉害的东西,表达的语气更强烈。 2.前边有棵歪脖老树,老虎想:“漏’真厉害,像粘胶一样,贴住我了。 把贼比作粘胶说明贼抱住老虎的脖子抱得很紧。 3.贼也想:“‘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驮到家再吃我。到树跟前,得想法蹿上去,好逃命” 把老虎比作旋风说明老虎跑得很快。

苏教版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文对照

---------------------------------------------------------------最新资料推荐------------------------------------------------------ 苏教版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文对照 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1.人有两个宝 2.升国旗 3.江南 4.我叫神舟号 5.家 6.东方明珠 7.秋姑娘的信 8.看菊花 9.大海睡了 10.冰花 11.北风和小鱼 12.怀素写字 13.小河与青草人教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1 画 2 四季 3 小小竹排画中游 4 哪座房子最漂亮 5 爷爷和小树 6 静夜思 7 小小的船 8 阳光9 影子 10 比尾巴 11 我多想去看看 12 雨点儿 13 平平搭积木14 自己去吧 15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16 小松鼠找花生 17 雪地里的小画家18 借生日19 雪孩子20 小熊住山洞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1.春笋 2.雨点 3.小池塘 4.春到梅花山 5.草原的早晨 6.蘑菇该奖给谁 7.骑牛比赛 8.小松树和大松树 9.吃水不忘挖井人 10.他得的红圈圈最多 11.奶奶的白发12.陈毅探母 13.好学的爸爸 14.鲜花和星星 15.放小鸟 16.这儿真好 17.世界多美呀 18.我叫足球 19.三个小伙伴 19.蚂蚁和蝈蝈 20.古诗两首(《锄禾》《悯农》) 21.司马光 22.鲁班和橹板 23.乌鸦喝水 24.咏华山 25.小松鼠找花生果人教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1 柳树醒了 2 春雨的色彩 3 邓小平爷爷植树 4 古诗两首《春晓》《村居》 5 看电视 6 胖乎乎的小手 7 棉鞋里的阳光 8 月亮的心愿 9 两只鸟蛋 10 松鼠和松果 11 美丽的小路 12 失物招领 13 古诗两首《所见》《小池》 14 荷叶圆圆 15 夏夜多美 16 要下雨了 17 小壁虎借尾巴 18 四个太阳 19 乌 1 / 10

吴忠豪:期待教课文向教语文的美丽转身

期待“教课文”朝向“教语文”的美丽转身 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 尽管语文教师都认同语文课应该是“用课文来教(学)语文”,但是不可否认,“教课文”却是当下语文课堂中的一种常态。去年台湾赵镜中老师和大陆的一位老师共同在内地上《太阳》一课。前者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后者教学目标主要是研究太阳远、大、热的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赵老师事后不无感慨地说:大陆的语文课主要是在讲课文。他认为语文课不应该讲课文,而是应该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番话其实道出了大陆和台湾两地教师语文教育观方面的差异。 我国现代语文以“讲课文”为主的课程形态是在传统读经教育的基础上嬗变而来。读经教育虽然包含语文教育元素,但其主要功能是进行道德伦理教化,当归属于道德伦理课程。作为道德伦理课程理所当然地指向文本主旨的解读。上世纪初语文课程从读经教育中分离出来单独设科,其课程属性非常明确,当归属于“学语言”的课程。叶圣陶说,“国文是语文学科,国文教学的重心在于语言文字。虽然国文教学富有‘教育意义’,但这不是它的‘专任’。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i尽管现代语文课程在属性上与传统读经教育有明显的改变,但是沿续千百年的以解读文本内容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形态却顽强地保留下来。这种课程形态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人文教化功能,但显然不利于学生母语学习和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而且客观上很容易造成语言学习任务的旁落。 一 现代语文课程的一大问题是混淆了“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这两个不同的概念。什么是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就是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选择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价值观等要素。什么是“教材内容”?教材内容就是指传递课程内容的凭借。简单地说,课程内容是指“教什么”,教材内容是指“用什么来教”。赵先生是用《太阳》这篇课文来教说明文的阅读方法,目标指向阅读的方法、策略,很明显,这是语文课程内容;大陆老师用《太阳》这篇课文让学生认识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关系,很明显,这是教材内容,而非语文课程内容。当下很多老师是把语文教材内容当成了语文课程内容,所以语文课上完,学生留下的多是教材内容的痕迹,而不是语文课程内容的痕迹。 其实除了少量的古诗词等流传千古的经典篇目,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基本不属语文课程内容。这是我多年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的结论。小学语文课程内容指的是学生学习语文必须掌握的、可以终身受用的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和语文技能。这些知识、方法和技能应该是相对稳定的、不可替代的。比如汉语拼音,标点符号,3000个常用汉字;查字典的方法,查找资料的方法,阅读文章时圈点批注的方法;记叙描写的方法,简单的文章结构方法;以及为掌握这些知识和方法展开的听说读写技能训练等等。为什么教材内容不是语文课程内容?因为教材内容是不稳定的,是可以替代的。我曾经统计过1980年代京津沪浙四省市的语文课本和1990年代上海S版、H版语文课本,这几个版本中的课文到2000年以后还在用的不到四分之一。再追溯到50年代的语文课本,当时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现在基本上都没有了。为什么那些课文现在都可以不教呢?因为这些课文不属语文课程内容,课文只是学语文的“例子”,是可以替代的。我们可以用这一篇课文来教这些语文知识、方法,也可以换一篇课文来教这些语文知识、方法。所以语文课把大量时间放在课文思想内容的解读上,这是造成语文课效率不高的直接原因。为什么语文课1个月、2个月不上,学生原来是优等生的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差不多先生传》课文精讲 北京课改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差不多先生传》课文精讲北 京课改版 〖主干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直隶.()焦.急()懒.人()一撇.()陕.西()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他从从容容 ....地走到火车站。 从从容容: ②何必太精明 ..呢? 精明: ③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会精细 ..。 精细: ④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 ....了。 一命呜呼: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他有一双眼睛,但看不很_____;有两只耳朵,但听不很_____;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_____。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_____,他的思想也不很_____。(分明精明细密清楚讲究) 4、文学常识填空。 《差不多先生》一文的作者是_____,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著有《尝试集》、《胡适文存》等。 5、用文中的句子填空。 这篇课文描绘了一个信奉“”的差不多先生的可笑形象。〖点击思维〗 1、注意“撇”是多音字,有“piē”和“piě”两个读音,此处应该怎么读呢? 2、注意体会句中“从从容容”“一命呜呼”这两个词语的讽刺意味。 3、“精明”“细密”、“分明”“清楚”是两对含义相近的词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体会这些词的细微差别。

4、你知道吗?胡适于1920年出版的《尝试集》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找来读一读吧。 5、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对差不多先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规律方法】 〖理清结构〗 相貌和个性特点 按时间顺序记叙事迹 死后人们称赞、效仿 〖语言特色〗 这篇文章之所以把国人的劣根性讽喻得入木三分,非常深刻是因为作者在行文中运用了反语的修辞。反语就是正话反说,也就是说反话。例如,差不多先生临死时说的话没有意义,文中却把它称为“格言”;差不多先生一生没有功德,文中却称赞他”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差不多先生不是高僧,文中却称他为“圆通大师”。运用反语修辞,表意明确、深刻,增加文章的幽默感,也可以引入深思,并增加文章的感情色彩。 〖把握重点〗 一、文章主旨 课文作于1924年,最初发表于1924年6月28日(申报)平民周刊第一期,是一篇用传记形式写成的带有寓言性的讽刺作品。文章借差不多先生一生凡事敷衍塞责、不肯认真,结果以悲剧收场的故事,指出这种行事态度正是中国积弱的病根,期望国人警惕觉悟,革除陋习。 二、差不多先生形象分析 文章第二部分先叙述差不多先生的童年,接着叙述他的学生时代,长大后到社会上工作,最后叙述他得病死去。按照时间顺序,选择了如何买糖、读书、当伙计、搭火车和治病的典型事例,概括记叙了差不多先生一生的行状。在作者笔下,差不多先生是这样做事的: (1)小时候,差不多先生的妈妈叫他买红糖,他却买了白糖回来。 (2)读书时,差不多先生的老师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老师纠正时,他却说山西和陕西差不多。 (3)差不多先生当伙计时,常把“千”写成“十”,把“十”写成“千”。 (4)差不多先生搭乘火车,迟了两分钟才到火车站,弄不明白火车为什么不等他。 (5)差不多先生让牛医王大夫代替汪大夫给他治病,结果一命呜呼。

沪教版小学语文课文目录整理

沪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目 录 沪教版小学语文1-12册总目录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 开学了 2 王老师 3 我们的学校 4 唱游课上识字游戏1 5 我的家 6 早餐 7 白玉兰小区语文快乐宫1 第二单元 8 上超市 9 看天鹅 10 大萝卜 11 数金鱼 识字游戏2 12 采蘑菇 13 变魔术 14 摘葡萄 语文快乐宫2 第三单元 15 打电话 16 下雨啦 17 小花鼓 18 漱口 识字游戏3 19 稀奇歌 20 数小鸡 语文快乐宫3 第四单元 21 看马戏 22 三只猴子 23 啄木鸟 24 一条鱼儿水中游 识字游戏4 25 水里的娃娃 26 燕子南飞 27 不倒翁 28 玩皮球 语文快乐宫4 第五单元 29 做早操 30 四季歌 31 我的鞋 识字游戏5 32 小溪 33 小小的船 34 天上一群小白羊 35 吹泡泡 36 轰隆隆 37 写字 语文快乐宫5 第六单元 38 三个谜语 39 当妈妈拉开窗帘 识字游戏6 40 小乌鸦爱妈妈 41 小海星快回家 42 大竖琴 43 李白思乡 语文快乐宫6 第七单元 44 重阳节 45 秋天到 46 风姑娘送信 识字游戏7 47 国庆节的晚上 48 比尾巴 49 荷叶圆圆 50 咏鹅 51 蝉 52 小山羊和小熊 语文快乐宫7 第八单元 53 小猫钓鱼 54 小溪生病了 55 会说话的灯 56 人造卫星本领大 57 小海马 58 小猪问路 59 花钟 59 脚印 语文快乐宫8 一年级(下) 第一单元 1 春天在哪里 2 * 闹花灯 3 春雨沙沙 4 一粒种子 识字游戏1 古诗诵读《春晓》《咏柳》

5 小山泉的心愿 6 小蜻蜓旅行记 7 绿 语文快乐宫1 第二单元 8 水妈妈的孩子 9 坐井观天 10 小企鹅和妈妈 11 * 大自然的语言 识字游戏2 古诗诵读《江畔独步寻花》《绝句》 12 骆驼和羊 13 植物妈妈有办法 14 寄冰 语文快乐宫2 第三单元 15 象形字真奇妙 16 识字的小秘密 17 你姓什么 18 数量词 识字游戏3 古诗诵读《惠崇<春江晚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9 * 反义词 20 部首歌 语文快乐宫3 第四单元 21 熊猫妈妈听电话 22 小白兔和小灰兔 23 狐狸和乌鸦 24 蜘蛛织网 识字游戏4 古诗诵读《浪淘沙》《清明》 25 蜗牛学艺 26 木棉树的种子 27 小蝌蚪找妈妈 28 * 美丽的小路 语文快乐宫4 第五单元 29 两只小狮子 30 小花猫照镜子 31 孔雀和乌鸦 识字游戏5 古诗诵读《春日》《枫桥 夜泊》 32 悄悄话 33 谁的本领大 34 * 一群光头男孩 34 李子的核 语文快乐宫5 第六单元 36 王冕的画 37 唐老鸭新传 识字游戏6 古诗诵读《墨梅》《游园 不值》 38 诸葛亮和小皮匠 39 * 筷子的传说 40 三过家门而不入 语文快乐宫6 第七单元 41 壶盖为什么会动 42 数星星的孩子 43 一个奇怪的问题 44 望梅止渴 识字游戏7 古诗诵读《乌衣巷》《江 南春》 45 花木兰 46 莫扎特五岁的时候 47 * 窗下 48 责任 语文快乐宫7 第八单元 49 小壁虎借尾巴 50 鱼和潜水艇 51 棉花姑娘 识字游戏8 古诗诵读《晓出净慈寺送 林子方》《凉州词》 52 * 你像一个巨人 53 * 小花鹿卖空气 语文快乐宫8 听说活动 1 看花展 2 出生的故事 3 怎么办? 4 会“飞”的馒头 5 到同学家去 6 狮子、猴子和房子 7 “六一”节的愿望 8 献出一份爱心 二年级(上) 养成学习的好习惯 主动识字 认真写字 勤查字典 圈划词句 第一单元 1 拾贝壳 2 风 3 扳手腕

教课文,教语文

教课文,教语文 理论上是一致的,应该是“用课文来教语文”。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客观上还是围绕“教课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教学时间主要花费在课文分段解读讨论上;课文上完,学生的主要收获是加深了些对课文故事情节或人物思想情感的理解,而“语文”能力方面似乎没有明显的长进。这样的语文课可以认定是“教课文”。反之,如果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能够明确地说出这堂课“学会”了什么语文知识或语文学习方法,在听说读写能力方面接受了哪些训练,有哪些新的收获,这样的语文课大致可以认定教师是在“教语文”。 评价“教课文”或“教语文”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我认为主要观察对象不是教师在课堂里教了什么,而是学生学习后在语文知识或语文学习行为上有什么收获,发生了哪些变化。 教什么:课程内容?教材内容? 最近我认真研究了香港朱老师执教的《毕加索和和平鸽》的课堂教学光盘,对什么是“教课文”,什么是“教语文”,有了更加深切的体会。先看这堂课的教学设计。 一、观察图片,引入课文。 1.观察龙的图片,你们会想到什么? 2.看一幅鸽子图片,想到什么?

3.再看毕加索画像,介绍毕加索是爱动物的画家。 二、快速默读,思考:毕加索与和平鸽之间有什么关系? 1.讨论毕加索与和平鸽的关系。 2.讨论“和平鸽”的象征意义与课文故事的关系。 三、学习新词。 1.分组讨论不懂的词语。 2.每小组将讨论中不能理解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3.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不理解的词语:涕泪纵横、悲愤交加、口衔橄榄枝。 四、抓重点段,学习画流程图。 1.朗读第三自然段,边听边圈画这段话里的动词。 有一次,有位法国老人来找他,涕泪纵横地向他说了一件悲惨的事:法国当时正被德国人侵占,一天,老人的小孙子把一群白鸽子放出去玩,但是,其中一只小白鸽很久都没有飞回来,小孙子心里惦挂着,就跑到屋顶上面眺望。忽然,他看见蓝天上有个小黑点。啊,是小鸽子回来了。小孙子马上拿出红布条使劲地挥舞,好让小鸽子认出自己的家。不幸的是,附近的德军看见了,以为他在给法国游击队发信号,便发狂似的跑上楼把小孙子推下楼,接着又把飞回来的小鸽子打死了。老人泣不成声地请毕加索给他死去的小孙子画一幅画。 2.默读第三段,看看这段话里面有几个人物? (法国老人、小孙子、毕加索、德军军士)

教语文,还是教课文

教语文,还是教课文 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 尽管语文教师都认同语文课应该是“用课文来教(学)语文”,但是不可否认,“教课文”却是当下语文课堂中的一种常态。去年台湾赵镜中老师和大陆的一位老师共同在内地上《太阳》一课。前者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后者教学目标主要是研究太阳远、大、热的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赵老师事后不无感慨地说:大陆的语文课主要是在讲课文。他认为语文课不应该讲课文,而是应该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番话其实道出了大陆和台湾两地教师语文教育观方面的差异。 我国现代语文以“讲课文”为主的课程形态是在传统读经教育的基础 上嬗变而来。读经 教育虽然包含语文教育元素,但其主要功能是进行道德伦理教化,当归属于道德伦理课程。作为道德伦理课程理所当然地指向文本主旨的解读。上世纪初语文课程从读经教育中分离出来单独设科,其课程属性非常明确,当归属于“学语言”的课程。叶圣陶说, “国文是语文学科,国文教学的重心在于语言文字。虽然国文教学富有‘教育意义’ ,但这不是它的‘专任’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 尽管现代语文课程在属性上与传统读经教育有明显的改变,

但是沿续千百年的以解读文本内容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形态却顽强地 保留下来。这种课程形态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人文教化功能,但显然不利于学生母语学习和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而且客观上很容易造成语言学习务的旁落。一 现代语文课程的一大问题是混淆了“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这两个不同的概念。什么是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就是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选择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价值观等要素。什么是“教材内容”?教材内容就是指传递课程内容的凭借。简单地说,课程内容是指“教什么”,教材内容是指“用什么来教”。赵先生是用《太阳》这篇课文来教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目标指向阅读的方法、策略,很明显,这是语文课程内容;大陆老师用《太阳》这篇课文让学生认识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关系,很明显,这是教材内容,而非语文课程内容。当下很多老师是把语文教材内容当成了语文课程内容,所以语文课上完,学生留下的多是教材内容的痕迹,而不是语文课程内容的痕迹。 其实除了少量的古诗词等流传千古的经典篇目,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基本不属语文课程 内容。这是我多年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的结论。小学语文课程内容指的是学生学习语文必须掌握的、可以终身受用的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和语文技能。这些知识、方法和技能应该是相对稳定的、不可替代的。比如汉语拼音,标点符号,3000个常用汉字;查字典的方法,

怎样上好小学语文阅读课文

怎样上好小学语文阅读课文 任荣梅阅读课文是由讲读向独立阅读过渡的凭借,它与讲读课文有密切的联系。阅读课文主要是为了复习,巩固适用在讲读课中得到的知识和阅读方法,并通过训练转化为技能。怎样上阅读课文呢?我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交流: 一、课前钻研教材 1、弄清本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 如:五、六年级学段要求学生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熟视无睹、悠闲自在) 2、重视本课阅读提示 每篇阅读课文前面都有阅读提示,提示里就有本课的教学目标。老师要在心里将提示作为引导学生的一个清晰的线索,有意识地朝这个目标引导学生。 3、熟悉教学流程 老师要将课文和本课的教学流程烂熟于心。(如第一次忘讲写作方法) 4、了解相关知识 老师对课文作者及其相关作品或同类型的其他作品都应有所了解,这样在教学时才能深入浅出,左右逢缘。 二、课内注重引导 1、提有价值的问题 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提问得当与否对课堂教学成败关系极大。为了搞好提问,老师就应在课前精心设计几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该如何设计问题呢:

①提出的问题要能解决难点,突出重点,抓住要点。如在教学大象为人按摩的内容时,问学生从大象的动作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就能从大象温柔,体贴的动作中了解到泰国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还能更深地感受到泰国人与大象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②提出的问题应当是学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问题太难或太简单,学生都没有进一步去探究学习的兴趣。 2、指导朗读要注意几点: ①读有要求。富兰克林曾说: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也就是说,在课堂上,学生读书要带着任务读。如读时要求学生想主要内容,找相关词句,或读出悠闲自在,读出大象跳舞时的欢快,陶醉等。 ②读要有指导。有了指导,学生读的能力才能得到不断提高。朱熹曾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如读出大象跳舞的欢快,陶醉那一段:先让学生读其中含有“舞”字的词语,感受这几个词语表达的情感,再回到段落,具体感知大象到底是怎样欢快地跳,让学生也摇头晃脑,踮脚抬腿亲自做,就可以让生具体感知大象的动作,接着伴着欢快的音乐跳,学生就进一步感知了大象欢快的舞蹈和陶醉的表情。如果在教学时老师只是一味地向学生强调大象跳舞动作很欢快,而不是一步步让学生慢慢体会,学生就不能从心里真切地感受到大象的欢乐。学生心里感受到不欢快,在读的时候自然也流露不出欢快的语气和情感。 ③读的形式要多样。如指名读、默读、自由读、轻声读、分组读、赛读等,多种方式的读能提高学生读的兴趣。 ④利用精美的课件,让学生感受美,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如大象温和的目光,温柔地为人们按摩。

小学语文讲读课文第一课时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讲读课文第一课时课堂教学模式 指导意见 (一)、理论基础 “倡简、务实、求实、有度”的八字方针;“真实、朴实、扎实”三实理论。 (二)模式目标 1、扎实字词基本功和读的训练,贯彻“读书、写字”两大主题。 2、在阅读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智力,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三)教学模式的操作方式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3分钟) 1、激情导入新课 讲课开始要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习哪些内容,还要注意介绍课文的时代背景。 2、出示目标:教师可以口述,形式可灵活多样。 二、预习检查、字词过关(12分钟) 1、指名分部分阅读课文。师生逐一评价,适时表彰激励。(长篇幅文章可选读) 2、生字正音组词。 (1)、指名注意,反复朗读,重点提示。 (2)、组词拓展。 3、生字正形,写字训练。 (1)重难点字字形点拨强调; (2)形近字归纳梳理; (3)“田”字格书写训练展评。 4、字词综合练习检测。(可自设练习,最好利用学生《练习册》部分内容开展)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2分钟) 1、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勾画出自己最感兴趣和存在疑惑的句段,批上自己想说的话。 2、阅读交流:读文后知道些什么?是从课文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在学生交流中,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对课文重点句段进行品读、感悟。) 四、再读课文,整体把握(20分钟)

1、生再读课文,结合前面的交流,“串点成线”,体会文章主要内容。 2、阅读交流: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教师在学生交流中,适时引导学生寻找不同文章主要内容归纳的规律和方法,培养学生整体思维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教材的分析方法。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不是学生主要内容归纳是否简明准确,而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五、质疑问难、预留空间。生质疑问难,师归纳板书,激励学生课后延伸思考。 六、练习达标拓展提高(9分钟) 1、拓展练习。 2、教师小结,推荐阅读。 柳树三小课题组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十一日

怎样讲好小学语文课

怎样讲好小学语文课 语文教材的主体是课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语文教师难当,语文课难教,这第一难,就在要靠教师钻研教材,通过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来确定“读什么”、“教什么”,也就是解决教学内容的问题。 具体地说,教师先要作为一般读者阅读教材,“钻进去”“潜心会本文”“披文以入情”,喜怒哀乐,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这是第一读。 接下来要从个人阅读中“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再来阅读文章,把文本中能够发展学生语言的训练点圈画出来,比如,需要理解的词句,需要积累的语言,需要习得的学法,需要揣摩的写法。 第三步,我们再回归到教师的角色,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本文教学的目标是什么,进一步从我们刚才发现的众多点中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来一番筛选,明确本课教学需要理解的词句,需要积累的语言,需要习得的学法,需要揣摩的写法。即找准语言训练的重点。 1、阅读方法(1读读通句子、读懂文章,2读圈画问题3读读出感情等) 2、段意概括、分段(掌握分段、概括段意的方法) 3、语言训练(比较语句,体会运词的准确等) 4、掌握文章的结构(写景物的,怎样写,写人物的方法等在学课文的结束时,总结归纳,让孩子学会方法,为作文铺垫)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前沿风雨兼程了十几年,从一开始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觉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猛醒,期间的摸爬滚打,积淀的是一点点的怎样上好一节语文课,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被人尊敬的小学教师的经验。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有这样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的,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于是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我觉得语文课堂应该是情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书心得体会.docx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书心得体会 说起语文,就是模模糊糊一大片,没有一个清晰的脉络。而语 文作为人文性与工具性,它是指导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要讲求实用性。所以我市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提出来的“关注语用,言意兼得”的研 讨主题,我听后内心是澎湃的,非常赞同,这一举措对学生今后的发展 受益匪浅。那么该如何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呢 ? 教研室推荐的读物《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这本书,从理论的高度,从实践的角度,向我们诠释了怎样才是“教语文”,也为我们的教学实 践指明了一条可行的路。这本书指出言意兼得,就是语言文字和课文 思想内容都要让学生有所收获,这才是理想的语文课。通过研讨,我 们发现课堂的“言”、“意”兼得应从词语品味中、段落结构间、词语 推敲时、思维记忆里去追寻。教师在课堂中要注重引领学生在阅读中自 觉地关注言语本身,在语言的比较揣摩中感悟语言的表达方法。让学生 在领悟“意象、意境、意蕴”的同时,关注语言表达本身所具有的魅力,从而领略到文本中融合的言和意。 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生活中平淡却深厚的爱的情感。 二、学习抓住细节描写进行阅读的方法。 三、体会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学习重点:学习抓住细节描写进行阅读的方法。 评:这样的教学目标,体现出语文课的特点,准确地反映出语 文本体性任务与人文教化任务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认识细节,描写品味真爱 在教学第九小节时,认识描写细节好处。出示两段文字对比朗 读体会有什么不同,你感觉哪一段的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1.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 子上一直手机握着,妈妈的手都扶在床沿边睡着了。 2.妈妈睡在病床上,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都负载床沿边睡着 了。 读这段文字,体会课文表达的爸爸妈妈之间的真情体会。课文 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把父母之间的这种申请具体细腻的表达出来的? 这两段话写的是同一个情景,但是表达效果却有很大的区别,第 一段话加上妈妈恬静的微笑,这个细微的神态和爸爸紧握着妈妈的手这个细微的动作,咱们将这个平平淡淡的情景写得不平凡,从而能活灵 活现的描写出爸爸妈妈之间深厚的情感,让人对这个画面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这样的描写我们称之为细节描写。 出示:细节描写的对象是比较细小的,描写手法是比较细腻的, 但对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情感点燃环境气氛发展故事情节,可以 起到特殊而重要的作用。 前面围绕着核心概念细节描写的认识,精心设计了四步指导过程,先是通过两段文字的比较认识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但是通过交流学 生的认识体会,然后通过朗读回到具体的语境中,深入体会细节

【精选】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池子与河流》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第8课《池子与河流》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一、课文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是一篇略读短文,也是一首诗歌,一则寓言。文章通过河流和池子的对话告诉我们:人要勤劳,不能懒惰,天才不利用是要被磨灭的,它会一天天地衰落下去,当它被懒惰所支配时,它的事业就无法恢复起来了。 二、作者介绍 伊万·安德烈耶维奇·克雷洛夫,俄国著名的寓言作家、诗人,与伊索和拉·封丹齐名。代表作有《大炮和风帆》《剃刀》《鹰与鸡》《快乐歌声》《受宠的象》等。他通过将寓言内容与现实紧密联系和自己幽默而朴实的语言风格使寓言突破了道德训诫的界限,成为了讽刺的利器。他通过寓言这一体裁将俄罗斯民间的生动朴实的语言引入俄罗斯文学,为俄罗斯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多音字 应yìng(答应)yīng(应该) 难nán (困难)nàn (苦难) 四、近义词 疲劳—疲惫安闲—安逸清闲—悠闲 衰退—衰弱无忧无虑—无牵无挂 五、反义词 疲劳一轻松蜿蜒一笔直安闲一忙碌 清闲一繁忙遵循一违背衰退一旺盛 无忧无虑一优心忡( chōng)忡 六、理解词语 生涯:指从事某种活动或职业的生活。本课指河流每天劳作的生活。

贯穿:过;连通。 遵循:遵从,依照。 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蜿蜒:曲折延伸。本课指河流贯穿全国样子。 无忧无虑: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本课指池子的日子悠闲。 词语积累 ABAC式的词语 无忧无虑无影无踪自言自语 若隐若现不知不觉任劳任怨 患得患失自暴自弃大摇大摆 AABC式的词语 念念不忘津津有味亭亭玉立 欣欣向荣井井有条默默无闻 七、问题归纳 1、“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这样的生活? 因为池子觉得“河流”的生活太累,负重太多。时时都要背着沉重的货船、木筏、小船、小艇、大船,不能享受平静安逸的生活。池子以为自己过着安逸、清闲、平静的生活才是舒服,所以让河流放弃那种看起来很辛苦的生活。 2、池水认为的“哲理”是什么? 不求出名,不要忙碌,只要生活安逸、悠闲就是好命运。 3、河流”所提到的“自然规律”指什么? 水要流动了才能够保持清洁。也就是说流水不腐——激荡变化充满挑战的生活才能让生命力更加顽强! 4、“河流”为什么会受人们的尊敬? 因为河流抛弃了自身的安逸,而且年年用盈满和清澄的水,带给了人们利益。 八、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6):池子将自己与河流对比,认为自己的命运很好,河流拥有的一切都是空的。

小学语文课文解析

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识字1: 有关秋天的三组词语,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气候特点和丰收景象。 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引导学生自己去收集有关秋天的词语并记下来,帮助他们独立识字,积累词语并感悟秋天的美好。 1.秋天的图画: 图文并茂,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寥寥数笔就为我们呈现出了秋天丰收的景象和人们喜悦的心情。课文中“谁使秋天这样美丽”的设问,使我们对创造这一切的勤劳的人们喜爱和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引导学生了解秋天是个美好的、丰收的、喜庆的季节,从而体会出秋天真正的美和秋天给人们带来的喜悦。 扩展活动:根据课文内容,创编一个秋天的童话。“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姑娘兴高采烈地呼喊着、欢笑着,她招呼大家来开一个庆丰收的晚会。梨弟弟、苹果妹妹、稻谷阿姨和高粱伯伯一起赶来布置会场…… 2.黄山奇石: 这是一篇写景的短文,本课图文并茂,生动地介绍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趣的奇石、怪石,课文语言生动、描写形象,富有情趣。 ①:先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然后概括地描写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特别指出了黄山的奇石有趣极了。 ②-⑤:各具体形象的介绍了一处奇石的景点,如:“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⑥:概括的介绍了其它怪石,表现了黄山奇石数量之多和形状之怪,突出了奇石的有趣。 【导入】明代的大旅游家徐霞客游览了五座名山(即山东的泰山,陕西的华山,湖南的衡山,山西的恒山,河南的嵩山)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五岳归来不看山,意思是:游览了这“五岳”,再也不用观赏其他的山了,因为天下所有山的特色,这五座山几乎全有了!出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看看位于安徽省南部,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板书:黄山)黄山有四奇:怪石、奇松、温泉、云海。 3.植物妈妈有办法: 这是一首以自然常识为内容的诗歌。 ①:提出问题:植物靠什么办法传播种子; ②-④:分别讲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 ⑤:讲只要细心观察就能获得许多知识。 诗中把植物当作人来写,读起来亲切、有趣。课文还配有三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 4.古诗两首: 苏轼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赠刘景文》这首诗是诗人赠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诗。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间接表达了对人的敬佩之情; 同学们秋天是金色的,秋天是神秘的,秋天是丰收的,秋天是喜悦的,让我们用最饱满的热情来赞美秋天吧,齐诵《赠刘景文》。 《山行》是杜牧乘着马车在山上行走时看到深秋的美景而即兴写下的一首赞美了秋天的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秋色图。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尤其“霜叶红于二月花”给了使我们以美的享受。 语文园地一: 1、认字,写字,积累词句;以秋天为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2、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3、学习自主策划秋游活动。 4、乐于学习,乐于展示。 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是进行秋游的前期准备,主要是讨论去哪,要做些什么,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做事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培养学生创造力。激发学生想说的热情,能说清自己的计划和理由,并能用商量的口吻与别人交流。在交际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取长补短的好品质。学生搜集的有关景点或秋游路线的资料。 第二单元 识字2:

人教版与苏教版语文课文的交叉篇目

人教版与苏教版语文课文的交叉篇目 七年级上册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 4、紫藤萝瀑布(宗璞) 5、童趣(沈复) 第二单元 10、《论语》十则 第三单元 11、春(朱自清) 12、济南的冬天(老舍) 15、古代诗歌五首 观沧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湾)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西江月(辛弃疾)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第四单元 20、*山市(蒲松龄) 第五单元 23、*散步(莫怀威) 第六单元 26、皇帝的新装(安徒生) 27、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课外古诗词: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龟虽寿(曹操)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夜雨寄北(李商隐) 泊秦淮(杜牧) 浣溪沙(晏殊) 七年级下册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第二单元 7、最后一课(都德) 10、木兰诗 第四单元16、社戏(鲁迅) 20、口技(林嗣环) 25、狼(蒲松齡) 课外古诗词: 论诗(赵翼)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 1、新闻两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 第二单元 7、背影(朱自清) 8、台阶(李森祥) 第三单元 13、苏州园林(叶圣陶) 第四单元 17、奇妙的克隆(谈家桢) 第五单元 21、桃花源记(陶渊明) 22、短文两篇 陋室铭(刘禹锡) 爱莲说(周敦颐) 23、核舟记(魏学洢) 25、杜甫诗三首 望岳春望 第六单元 26、三峡(郦道元) 27、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苏轼)30、诗词四首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游山西村(陆游) 课外古诗词: 黄鹤楼(崔颢) 秋词(刘禹锡) 浣溪沙(苏轼)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八年级下册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 1、藤野先生(鲁迅) 第二单元 6、雪(鲁迅) 9、海燕(高尔基) 第五单元 21、与朱元思书(吴均) 23、马说(韩愈) 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25、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赤壁(杜牧) 过零丁洋(文天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第六单元 26、小石潭记(柳宗元) 27、岳阳楼记(范仲淹) 28、醉翁亭记(欧阳修) 30、诗五首 饮酒(陶渊明) 行路难(其一))(李白)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己亥杂诗(龚自珍) 课外古诗词: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无题(李商隐) 相见欢(李煜) 登飞来峰(王安石) 九年级上册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雪(毛泽东) 第二单元 5、敬业与乐业(梁启超) 第三单元 9、故乡(鲁迅)11、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 第四单元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罗迦·费·因格) 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 第五单元 19、范进中举(吴敬梓) 第六单元 21、陈涉世家(司马迁) 24、出师表(诸葛亮) 25、词五首 渔家傲(范仲淹)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课外古诗词: 观刈麦(白居易) 九年级下册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 1、《乡愁》(余光中) 第二单元 5、孔乙己(鲁迅) 7、变色龙(契诃夫) 8、热爱生命(杰克·伦敦) 第四单元 13、威尼斯商人(节选)(莎士比亚) 第五单元 18、《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9、鱼我所欲也《孟子》 第六单元 21、曹刿论战《左传》 22、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23、愚公移山《列子》 25、诗经两首 《关雎》《蒹葭》 课外古诗词: 雁门太守行(李贺)别云间(夏完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