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现代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现代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现代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现代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现代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现代电气控制技术

对象:电气自动化、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等机电类专业

课时:144课时

课时分配表

四、学分:8

五、课程目标

可编程控制器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是采用微机技术的通用工业自动化装置。它以可靠性高、能适应恶劣环境、使用方便等优点,迅速占领了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成为与机器人、CAD/CAM并称的工业自动化三大支柱。现代电气控制技术将传统的继电器控制技术、PLC技术、传感器技术、变频

器技术集于一体的课程,该课程的设置是为了满足现代工业设备控制的要求。本课程的培训是通过设置一个个项目并让学生来完成这些项目来达到培训目的。通过这些项目的练习,学生可将传统的继电器和可编程控制器的使用结合起来,并真正能应用到具体的设备案例中。同时也将变频器的功能以及如何更好的在设备中用变频器来进行调速积累一些经验。

六、设计思路

现代电气控制技术是一门理论性较深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课程教学的总

体思路是采用模块化的项目课程教学法,大部分课程应该在可编程控制器实训室、机电控制实训室进行,通过理论讲解、计算机仿真与实际操作一体化的综合训练方式,使学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现代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目标。

七、内容纲要

项目一:PLC应用基础(课时:16)模块1:PLC概述、三菱PLC及仿真软件(2课

时)

(1)工作任务

介绍PLC的定义、外部结构、分类、特点、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三菱PLC 及仿真软件简介。

(2)相关实践知识

电器常识、接线、PLC。

(3)相关理论知识

电路、电子的基础知识。

(4)拓展型理论知识

PLC 联网、存储器容量。

模块2:PLC 的结构与原理(2 课时)

(1)工作任务

PLC 的结构;输入接口电路;输出接口电路;PLC 的工作原理;编程软件。(2)相关实践知识

PLC、线路连接、按钮开关、负载、计算机、编程软件。

(3)相关理论知识电路、光电耦合、晶体管、可控硅、周期扫描、梯形图、抗干扰。

(4)拓展型理论知识

光电隔离、电磁隔离、CPU、编程语言。

模块3:PLC 的应用、简例(2 课时)

(1)工作任务

介绍PLC 的应用领域、PLC 的应用简例

(2)相关实践知识

PLC、按钮开关、编程等

(3)相关理论知识

CPU、仿真

(4)拓展型理论知识

PLC 的指令、常见PLC 的型号及性能指标(自习)模块4:PLC 的基本应用(4 课时)(1)工作任务

学习三菱PLC 基本指令及应用。

(2)相关实践知识

电器常识、车流控制。

(3)相关理论知识

三菱PLC 基本输入、输出、置位、复位、微分指令及应用。

(4)拓展型理论知识

逻辑控制、程序控制。

模块5:定时器(4 课时)

(1)工作任务

用PLC 的定时器控制灯的点亮与熄灭,信号灯的闪烁控制。

(2)相关实践知识

定时器、灯、开关。

(3)相关理论知识

定时器控制。

(4)拓展型理论知识

定时器的精度。模块6:计数器(2 课时)(1)工作任务

用PLC 的计数器计数部件的个数。

(2)相关实践知识计数器、传送带、部件检测。

(3)相关理论知识计数器控制。

(4)拓展型理论知识高速计数器。

项目二:交通灯、传送带控制(课时:6)模块1:用PLC 控制交通灯(2 课时)(1)工作任务

交通灯的时间控制

(2)相关实践知识

交通灯、定时器

(3)相关理论知识

定时器控制、循环

(4)拓展型理论知识循环控制的方法模块2:物体检测(2 课时)(1)工作任务

交通路口人与车辆的检测

(2)相关实践知识

传感器、蜂鸣器

(3)相关理论知识

定时器控制、传感器

(4)拓展型理论知识传感器、检测模块3:传送带控制与产品分检控制(2 课时)(1)工作任务

传送带控制、产品分检控制

(2)相关实践知识工件传送带、产品分检

(3)相关理论知识传感器,传送带的起停控制(4)拓展型理论知识传感器、检测、电机控制项目三:产品部件控制(课时:20)模块1:产品部件分检(4 课时)(1)工作任务

部件供给、按部件的大小进行分检,部件移动控制(2)相关实践知识

部件供给、部件分检控制

(3)相关理论知识产品部件检测与控制

(4)拓展型理论知识位置传感器、检测模块2:产品部件移动(2 课时)(1)工作任务部件供给与部件移动控制,给机器人下达部件移动指令。

(2)相关实践知识部件供给、移动控制、原点位置检测。

(3)相关理论知识位置检测、输送带控制

(4)拓展型理论知识位置传感器、检测、控制系统的安全设计。

模块3:产品部件供给控制(4 课时)

(1)工作任务放置指定数量的桔子到传送带的箱子中。

(2)相关实践知识部件供给、部件计数、移动控制、输送带

(3)相关理论知识计数器控制、输送带控制

(4)拓展型理论知识工作效率问题

模块4:产品部件按尺寸分配控制(4 课时)

(1)工作任务根据产品部件的尺寸,分配指定数目的部件。

(2)相关实践知识部件供给、部件检测与计数、移动控制、执行机构

(3)相关理论知识计数器控制、执行机构控制

(4)拓展型理论知识工作效率问题、不同产品部件的计数与控制

模块5:产品部件检验控制(2 课时)

(1)工作任务根据产品部件的好坏进行区分不同的部件

(2)相关实践知识部件供给、部件检测、钻孔、执行机构

(3)相关理论知识产品质量检测与控制

(4)拓展型理论知识工作效率问题、不良产品部件的检测

模块6:产品部件分配控制(4 课时)

(1)工作任务根据产品部件的尺寸,分配每一个部件到指定地点。

(2)相关实践知识

部件供给、部件检测、移动控制、执行机构、分配线

(3)相关理论知识部件检测、移动、执行机构、分配线控制

(4)拓展型理论知识工作效率问题、不同尺寸产品部件的计数与控制项目四:舞台装置与升降机控制(6 课时)模块1:舞台装置控制(2 课时)

(1)工作任务舞台装置控制、舞台升降控制等

(2)相关实践知识舞台装置、升降机

(3)相关理论知识复杂、综合控制程序编制

(4)拓展型理论知识程序调试、综合控制技术模块2:产品部件移动(4 课时)

(1)工作任务使用升降机将不同部件送到不同的位置

(2)相关实践知识自动检测、升降机、传送带

(3)相关理论知识复杂、综合控制程序编制

(4)拓展型理论知识程序调试、多条输送线综合控制技术

项目五:天塔之光与电动机控制训练(课时:12)

模块1:天塔之光(4 课时)

(1)工作任务

用PLC 的定时器指令编写闪光控制程序,构成闪光控制系统。

(2)相关实践知识

PLC、按钮、程序的上传与下载、天塔之光实验板(3)相关理论知识

定时器指令、比较指令、时序图

(4)拓展型理论知识传送指令

模块2:四则运算与逻辑运算(4 课时)

(1)工作任务

PLC的数码输入,用PLC的高级指令编写四则运算与逻辑运算程序。

(2)相关实践知识

PLC 的数码输入、按钮、指示灯

(3)相关理论知识四则运算指令

(4)拓展型理论知识

逻辑运算指令

模块3:电动机起停、正反转控制(4 课时)

(1)工作任务电动机起停控制;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设计与接线;程序编制与调试;系统运行。

(2)相关实践知识

异步电动机、PLC、接触器、按钮、行程开关、计算机及编程软件操作。

(3)相关理论知识电气自锁与互锁、基本逻辑指令、编程软件。

电气系统安全设计

项目六:三菱PLC 特殊功能模块(课时:8)模块1:温度控制系统(4 课时)(1)工作任务用PLC 构成温度控制系统

(2)相关实践知识

PLC、温度传感器、加热器、模数转换模块

(3)相关理论知识模数转换、闭环控制系统

(4)拓展型理论知识PID 控制

模块2:高速计数器(4 课时)

(1)工作任务用PLC 构成高速计数器系统

(2)相关实践知识

PLC、光电传感器

(3)相关理论知识高速计数

(4)拓展型理论知识高速处理指令

项目七:继电器控制小车前进后退设计、安装、调试(课时:8)模块1:低压电器的选型(2 课时)

(5)工作任务低压电器的功能、使用方法、选型

(6)相关实践知识根据资料进行低压电器选型

(7)相关理论知识电路、电机基础知识。

(8)拓展型理论知识低压电器参数的设置。

模块2:继电器控制小车前进后退电气线路的设计(具备自动往复运行和超程保护功能)(4 课时)

(1)工作任务电气图的绘制方法;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

(2)相关实践知识电气图的绘制;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

(3)相关理论知识电路、电机基础知识、电线的选择和计算方法。

(4)拓展型理论知识低压电器参数的设置。

模块3:继电器控制小车前进后退电气线路的安装、调试(具备自动往复运行和超程保护功能)(4 课时)

(1)工作任务电气线路的安装调试方法

(2)相关实践知识电器常识、接线、安装、调试。

(3)相关理论知识电路、电机基础知识。

(4)拓展型理论知识低压电器参数的设置。

项目八:PLC控制小车前进后退设计、安装、调试(课时:6)

模块1:PLC 控制小车前进后退电器元件选型(具备自动往复运行和超程保护功能)(4 课时)

(1)工作任务低压电器选型;PLC 选型。

(2)相关实践知识

PLC 指令功能、编程软件使用、接触器、按钮、行程开关

(3)相关理论知识电路、电子的基础知识。

(4)拓展型理论知识PLC 联网、存储器容量。

模块2:PLC 控制小车前进后退电气线路设计、程序设计(具备自动往复运行和超程保护功能)(4 课时)

(1)工作任务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

PLC 常识、绘图方法、控制线路设计、编程软件使用、接触器、按钮、行程开关。

(3)相关理论知识电路、电子的基础知识。

(4)拓展型理论知识

PLC 联网、存储器容量。

模块3:PLC 控制小车前进后退电气线路的安装、调试(具备自动往复运行和超程保护功能)(2 课时)

(1)工作任务电气线路的安装调试;

(2)相关实践知识

PLC 常识、接线、安装调试。

(3)相关理论知识电路、电子的基础知识。

(4)拓展型理论知识

PLC 联网、存储器容量。

项目九:PLC控制输送带顺序启动和停止设计、安装、调试(课时:6)

模块1:PLC 控制输送带顺序启动和停止电器元件选型(6 课时)

(1)工作任务低压电器的功能、使用方法、选型;选型。

(2)相关实践知识

电器常识、PLC 样本资料的阅读。

(3)相关理论知识

电路、电子的基础知识。

(4)拓展型理论知识

PLC 联网、存储器容量。

模块2:PLC 控制输送带顺序启动和停止电气线路设计、程序设计(6课时)(1)工作任务

电气线路图的设计、程序设计

(2)相关实践知识

电器常识、绘图方法、PLC 样本资料的阅读。

(3)相关理论知识

电路、电子的基础知识。

(4)拓展型理论知识

PLC 联网、通讯、存储器容量。

模块3:PLC 控制输送带顺序启动和停止安装、调试(6课时)

(1)工作任务

电气线路的安装调试;

(2)相关实践知识电器常识、接线、安装调试。

(3)相关理论知识

电路、电子的基础知识。

(4)拓展型理论知识

PLC 联网、通讯、存储器容量。

项目十:松下VF0 交流变频器安装、调试(课时:16)

模块1:变频器的功能、工作原理(2 课时)

(1)工作任务

变频器的功能、工作原理

操作面板的使用、功能预置

(3)相关理论知识电路、电子的基础知识、电动机调速方法、电力电子器件。(4)拓展型理论知识

变频器联网、矢量变频器。

模块2:变频器的外接电路(2 课时)(1)工作任务

变频器的外接电路的设计

(2)相关实践知识

PLC、接触器、按钮

(3)相关理论知识电路、电力电子的基础知识、PLC 知识。

(4)拓展型理论知识

PLC 知识、矢量变频器。模块3:变频器的功能综述(4 课时)(1)工作任务

变频器的功能参数、使用方法(2)相关实践知识

频率给定、基本控制(3)相关理论知识

电路、电力电子的基础知识、电机启动和制动特性。(4)拓展型理论知识矢量变频器、PID 调节。模块4:变频器的安装、调试(8 课时)(1)工作任务

变频器的选型、安装调试方法;(2)相关实践知识

安装、接线(3)相关理论知识

电路、电力电子的基础知识。

(4)拓展型理论知识系统设计、恒转矩、恒功率、平方转矩负载系统

项目^一:三菱FR—E500变频器安装、调试(课时:6)模块1:变频器的外接电路(2 课时)

(1)工作任务变频器的外接电路的设计

(2)相关实践知识

PLC、接触器、按钮

(3)相关理论知识电路、电力电子的基础知识、PLC 知识。

(4)拓展型理论知识

PLC 知识、矢量变频器。模块2:变频器的功能综述(2 课时)(1)工作任务

变频器的功能参数、使用方法

(2)相关实践知识频率给定、基本控制

(3)相关理论知识电路、电力电子的基础知识、电机启动和制动特性。

(4)拓展型理论知识矢量变频器、PID 调节。模块3:变频器的安装、调试(2 课时)

(1)工作任务变频器的选型、安装调试方法;

(2)相关实践知识安装、接线

(3)相关理论知识电路、电力电子的基础知识。

(4)拓展型理论知识系统设计、恒转矩、恒功率、平方转矩负载系统项目十二:西门子MM420 交流变频器安装、调试(课时:4)模块1:变频器的外接电路

(1 课时)

(1)工作任务变频器的外接电路的设计

PLC、接触器、按钮

(3)相关理论知识电路、电力电子的基础知识、PLC 知识。

(4)拓展型理论知识

PLC 知识、矢量变频器。

模块2:变频器的功能综述(1 课时)

(1)工作任务变频器的功能参数、使用方法

(2)相关实践知识频率给定、基本控制

(3)相关理论知识电路、电力电子的基础知识、电机启动和制动特性。

(4)拓展型理论知识矢量变频器、PID 调节。

模块3:变频器的安装、调试(2 课时)

(5)工作任务变频器的选型、安装调试方法;

(6)相关实践知识安装、接线

(7)相关理论知识电路、电力电子的基础知识。

(8)拓展型理论知识系统设计、恒转矩、恒功率、平方转矩负载系统项目十三:变频器与PLC 综合控制系统(课时:10)模块1:PLC 控制变频器多段速输出系统(5 课时)

(1)工作任务变频器的多段速输出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

(2)相关实践知识电器常识、接线。

(3)相关理论知识PLC 知识、编码知识

(4)拓展型理论知识变频器程序控制

模块2:PLC 控制变频器的工频与变频的切换(5 课时)

(1)工作任务变频器的工频与变频的切换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

(2)相关实践知识电器常识、接线。

(3)相关理论知识工频、变频控制电路

(4)拓展型理论知识变频器闭环控制

项目十四:传感器、PLC、变频器综合控制输送带系统(课时:8)模块1:传感器、PLC、变频器组合控制输送带系统电气线路设计(4课时)

(1 )工作任务

传感器、PLC、变频器的选型

传感器、PLC、变频器组合控制输送带系统电气线路设计

PLC 程序的设计

(2)相关实践知识电器常识、接线。

(3)相关理论知识检测技术

(4)拓展型理论知识变频器闭环控制

模块2:传感器、PLC、变频器综合控制输送带系统电气线路安装调试(4课时)

(1 )工作任务

传感器、PLC、变频器综合控制输送带系统电气线路安装调试

(2)相关实践知识电器常识、接线。

(3)相关理论知识检测技术

(4)拓展型理论知识

变频器闭环控制

项目十五:PLC、触摸屏、变频器综合控制系统(课时:6)模块1:触摸屏功能、

使用(2课时)

(1 )工作任务触摸屏功能、使用方法

(2)相关实践知识电器常识、接线。

(3)相关理论知识

PLC、触摸屏

(4)拓展型理论知识

PLC、触摸屏、变频器联网。

模块2:PLC、触摸屏、变频器综合控制系统电气线路、程序设计(2课时)

(1 )工作任务

PLC、触摸屏、变频器的选型

PLC、触摸屏、变频器综合控制系统电气线路设计

触摸屏、PLC 程序设计

(2)相关实践知识

电器常识、接线。

(3)相关理论知识

PLC、触摸屏、变频器通讯

(4)拓展型理论知识

PLC、触摸屏、变频器联网。

模块3:PLC、触摸屏、变频器综合控制系统电气线路安装调试(2课时)

(1)工作任务

PLC、触摸屏、变频器综合控制系统电气线路安装调试

(2)相关实践知识

电器常识、接线。

(3)相关理论知识

PLC、触摸屏、变频器通讯

(4)拓展型理论知识

PLC、触摸屏、变频器联网

复习、机动、测试(课时:6)

复习(2 课时)

机动(2 课时)

测试(2课时)

八、教学方法现代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是一门与工业生产紧密联系的实践性很强的专

业课。

课程教学主要应在光机电实训室进行,通过实际操作、模拟仿真等手段使学生初步掌握工程实践的一般分析方法与设计方法;培养学生一般性掌握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电气原理图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掌握可编程控制器、变频器、低压电器型号的选择方法;通过电气控制系统的实际安装、调试、运行,使学生达到能够独立解决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

九、教学条件

(1)计算机仿真实训室、电气智能实训室、光机电实训室

(1)计算机及相关编程软件

(2)各类传感器、开关、电动机、实验板及进行机构等

十、评价方法

(1)在每个模块训练结束时考核成绩(占50%)。

(1)项目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的完整性20 分,答辩30 分)(占50%)。

制定:夏长凤

2007-2-15

审核:曹京生

2007-2-25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复习资料及答案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复习资料 、单选题 1. 某调速系统调速范围为150 —1500转/分,要求静差率为 0.02,此时该系统的静态转 速降是(A )。 = 1500 n max、 150 10n(仁) n 二n max、二1500 0.02 _ 3 n ~ D(1 —、)一10(1-0.02)一3 A. 3 B . 5 C . 10 D . 30 2. 某直流调速系统最高理想转速为 1450转/分,最低理想空载转速 250转/分,额定负载 静态速降为50转/分,该系统调速范围为( C )。 A . 3 B . 6 C . 7 D . 8 6-n N - n02 50 150 二 0.2 D n max6 n N (1450-50) 0.2 二7 n n N(1-、) 50(1-0.2) 3.某直流调速系统额定最高转速为1450转/分, 该系统调速范围为10,静差率为0.1 , 额疋负载时转速降洛为(C )。 A . 5.11 B .10.11 C .16.11 D .20.11 n 二n max、_ D(1-、) 1450 0.1 - 10(1-0.1) 16.1 1 4 ?双闭环调速系统在启动过程中调节作用主要靠( D )的作用。 A. P调节器 B . I调节器 C .速度调节器 D .电流调节器 5 .采用晶闸管通断控制法的交流电路( B )。 A .存在高次谐波 B .不存在高次谐波 C .存在少量的高次谐 D .有时存在高次谐波有时不存在高次谐波 6 .晶闸管调速系统中,PI调节器中的电容元件发生短路就会出现( A )。 A .调速性能下降 B .超速运行 C .无法调速 D .低速运行 7 .异步电机串级调速采用的电路是( B )电路。 A .无源逆变 B .有源逆变 C .普通逆变 D .整流 8 .为了保持小容量调速系统晶闸管不受冲击电流的损坏,在系统中应采用( D )。 A .电压反馈 B .电流正反馈 C .转速负反馈 D .电流截止负反馈 9.转速负反馈调速系统在稳定运行过程中,转速反馈线突然断开,电动机的转速会(A )。D

《现代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实训》课程标准

“现代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实训”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现代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实训 适用专业:通信技术 开设学期:第2学年第2学期 学时:32 学分:2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通信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现代交换技术与通信网》的后续综合性单列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在学习认知通信交换网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力求科学地反映通信交换网的新理论与新技术,培养学生通信交换网组建与维护相关工作技能,突出强化实践操作技能,促进处理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课程的前驱课程为《现代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后继课程为《通信工程勘测与制图》、《通信线路工程与施工》。 本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按照通信工程的原理与方法,运用通信交换网相关仪器、设备完成通信工程中的通信交换网设计、施工、管理与运维等方面的相关工作。 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取得中级机务员国家职业资格等级(必须)、助理交换工程师行业企业职业资格认证(鼓励)。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实训内容,构建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型的实践技能训练体系,以工作项目为导向创设情境,融入中级机务员国家职业资格等级、助理交换工程师行业企业职业资格认证考评内容,促进学生职业化知识、技能综合水平素质的提高。 本课程标准以通信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企业专家对通信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认知规律,紧密结合中级机务员国家职业资格等级、助理交换工程师行业企业职业资格认证相关考评的要求,以现代交换技术与通信网的工作过程为中心,充分体现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改革思路,整合实训项目为“C&C08程控交换机体系结构认知”(建议7学时)、“C&C08程控交换机硬件数据配置”(建议7学时)、“C&C08程控交换机基本用户数据配置”(建议7学时)、“C&C08程控交换机Centrex与小交连选数据配置”(建议7学时)、“C&C08程控交换机PSTN新业务”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锦州市机电工程学校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 课程标准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 学时:96 授课对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一年级学生; 课程性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特点是理论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它是中职学生在实践中检验并加深理解所学理论知识,进而牢固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不仅为《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及应用》等后续课程、集中实训和顶岗实习打下基础,而且为相关专业学生考取初、中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做准备。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熟悉三相异步电动机及其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电路,具有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的基本能力。本课程的突出特征是理论教学与实际训练并重,要求理论必须与操作密切结合,强调技术应用。内容大致分为三相异步电动机正转、正反转、降压启动和制动等部分。教学应在电气控制实训室中进行,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完整工作过程的完成,培养学生的理论能力、实践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并养成良好自觉的职业习惯与素养。 前期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机械基础、电工技术; 同步课程:电子技术、机械制图; 后续课程: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及应用。

二、课程设计思路 (一)课程基本理念: 1.突出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启发、提示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实现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作为准职业人的良好职业习惯与素养。 2.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架构,重新建立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任务驱动为导向的能力体系架构。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完整工作过程的完成,培养学生自主资讯、归纳总结、实践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如何在一个团队的工作中通过沟通与交流,形成工作方案并具体实施,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项目工作的能力与经验。 3.尊重个体差异,看到学生进步,注重过程评价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自主分析、积极思考,鼓励多元思维方式并将其表达出来,尊重个体差异。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多看到学生个体的进步,而不要对学生的要求搞“一刀切”,只要学生有进步,哪怕还较其他同学差些,但相对自己有了进步,教师就应及时鼓励,给予表扬,并在过程评价中予以体现,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评价要遵循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为原则,并能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二)课程设计思路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工厂电气控制>> 课程标准 专业带头人:杜俊贤 系主任:林治熙 教学中心:信息自动化教研室 批准日期:二〇一一年八月 二〇一一年八月

目录 一、课程概述 (1) (一)课程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课程基本理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课程设计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课程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总体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具体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内容标准 (4) (一)学习目标 (4) (二)活动安排 (4) (三)知识要点 (9) (四)技能要点 (9) 四、实施建议 (10) (一)教学建议 (10) (二)考核评价建议 (10) (三)教材编写建议 (11) (四)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 (12)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8) 五、其它说明 (19)

现代管理学之管理史

管理史 管理学形成与发展总结 管理理论出现前的管理实践及管理思想古典管理理论 人际关系学说与行为科学理论 管理理论丛林 近现代管理理论

时间理论特点 19世纪末以前各种管理思想 20世纪初-1930年古典管理理论标准化、制度化1930年-1950年人际关系学说重视人的因素1950年-1960年管理理论丛林全面、系统、精确20世纪60年代后战略管理长远 20世纪70年代后全面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参与20世纪90年代后学习型组织突破式改进、创新

?早期的管理实践及思想源于人类集体协作劳动的本能需要,是经验的代代传授 ?古典管理理论:工业革命提高效率 ?人际关系学说及行为科学理论:工人及工会组织发展;经济发展及周期性危机加剧;科学技术的发展与 应用 ?管理理论丛林:二战后,生产及组织规模急剧扩大,生产力迅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人们对 管理理论普遍重视

?战略管理:世界经济与社会环境发生新的变化,企业面对3C(变化,顾客,竞争)环境 ?全面质量管理: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企业推广和普及全面质量管理带来产品竞争力 ?学习型组织:20世纪90年代后,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进入信息、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新的学习型模式。圣吉的《第五项修炼》

案例:汽车的生产方式.doc

管理理论出现前的管理实践及管理思想 中国 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五千多年前,中国就已有人类社会最古老的组织—部落和王国;公元前17世纪的商、周已形成组织严密的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组织,出现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集权、等级森严的金字塔形权力结构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留下了管理国家、巩固政权、统权军队、组织战争、治理经济、发展生产、安定社会等丰富的经验和理论 长城:公元前七世纪始至明万历年间(1573年)历时二千多年形成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总长约六千七百多公里

中小学信息课程标准(完整版)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 小学阶段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初中阶段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4、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5、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高中阶段 1、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较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社会的影响。 2、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及网络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地使用网上信息资源,学会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 3、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实训课程标准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实训)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100023 课程类别:专业技术课程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二年中专)课程所属系部:机电工程系学时:60 编写执笔人: 王荣华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1 课程性质与作用 1.课程性质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二年中专)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也是取得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维修电工)的核心课程。课程分为继电器控制技术、PLC技术两大部分,在教学中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侧重于实践操作,直接面向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求职就业的重要砝码。 2.课程作用 本课程以《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机拖动基础》、《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课程为前导课程,共同打造学生的职业能力,并为其相关专业课程《数控机床维修》、《机电一体化技术》等的学习提供基本理论和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毕业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从初始低层次的生产线操作工向更高层次的维修电工、生产线维修工和设备管理员等岗位顺利迁移提供扎实的知识与技能准备。 1.2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以机电一体化(二年中专)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培养学生的“学懂”和“会用”为基本目标,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若干工作任务,以任务为单位组织教学,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 2课程目标 2.1课程总体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熟悉电气控制与PLC的基础知识,培养电气控制与PLC基本应用(电动机点动、长动、正反转、Y-Δ启动等控制环节)的接线、编程、操作调试方面的技能,了解其所涉及的技术理论知识;初步培养电气控制与PLC高级应用项目(电梯控制、机械手控制系统等)的接线、编程、操作调试的技能,了解其所涉及的技术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2.2 具体目标 1) 知识目标 (1)掌握电气控制基础知识; (2)掌握PLC技术基础知识; (3)掌握PLC编程软件的使用方法; (4)熟悉PLC的I/O端口分配及PLC外部接线和安装; (5)熟练掌握PLC的编程方法,特别是图形编程; (6)熟练应用基本指令、步进指令及部分功能指令; (7)掌握常用控制程序的编制方法及调试;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概述

概述 电器与电气的区别 计划授课时间:2013.9.10 电器 泛指所有用电的器具,比如:电视机、电冰箱、风扇、电脑,从专业角度上来讲,主要指用于对电路进行接通、分断,对电路参数进行变换,以实现对电路或用电设备的控制、调节、切换、检测和保护等作用的电工装置、设备和元件。 按工作原理分类。 1)电磁式电器依据电磁感应原理来工作,如接触器、各种类型的电磁式继电器等。 2)非电量控制电器依靠外力或某种非电物理量的变化而动作的电器,如刀开关、行程开关、按钮、速度继电器、温度继电器等。 按动作原理分类 (1)手动电器用手或依靠机械力进行操作的电器,如手动开关、控制按钮、行程开关等主令电器。 (2)自动电器借助于电磁力或某个物理量的变化自动进行操作的电器,如接触器、各种类型的继电器、电磁阀等。 电气 电气就是以电能、电气设备和电气技术为手段来创造、维持与改善限定空间和环境的一门科学,涵盖电能的转换、利用和研究三方面,包括基础理论,应用技术,设施设备等。 电气含义 电气是以电能、电气设备和电气技术为手段来创造的/维持于改善限制空间空间和环境的一门科学,叫“电气”只要是以电能传输以及使用的途径只要有两种:一是直接的电的联系,每个电压等级内的所有用电设备,通过导线、断路器或者隔离开关等,均有电的直接联系。二是没有电的直接联系,而是通过气隙内的磁场进行能量交换(传输),比如说变压器的各绕组之间,就是通过气隙联系的。比如电机定子之间也都是通过气隙来联系的。 电气是指电气工程的弱电部分,只要研究信息的处理、变换;电子又可分为两块:电子电路和电子系统。电子电器(电子原件:制作电路板和电子设计的电子零部件,如二极管、三极管、硅类、LED灯。电子器件:有单个和多个电路板组成的一个电子功能器件),电子系统:由电子设备组成的一个系统即——弱电工程系统 电气之于电器,该怎么理解呢?电气/电气工程(EE),其外延涵盖了微电子,光子学,以及微机应用技术。但似乎又与我们谈论的电气有所偏差。但,可以肯定一点,大家所认同的是,电器是具体的物体形象,电气是不可触摸的分类概念!电气包含电器。“电气”者,外文翻译之词也,盖西方工业之初,动力机械均由蒸汽轮机驱动,后来则有了电,故“电气”者,开始泛指工业动力者也,然现在也无蒸汽轮机了,故干脆以电气泛指电了。 电气:根据字面的含义,感觉就是不可触摸的东西而有些却是能看到摸不着的,上面提到的以前的蒸汽机驱动,还有以前的蒸汽机火车。 从字面上的意思我认为电气在汽车上所包括的:汽车空调系统、汽车气囊、以及汽车上的一些辅助设备,空气净化器等一些设备原件。还包括一些用空气来来连接的一些开关。 电气:电气是以电能、电气设备和电气技术为手段来创造、维持与改善限定空间和环境的一门科学。电气设备指的是使用强电的设备,电子设备指的是使用弱电的设备。 电器:凡是根据外界特定的信号和要求,自动或手动接通或断开电路,继续或连续地改变电路参数,实现对电路的切换、控制、保护、检测及调节的电气设备均称为电器。 电器的范围要狭隘一些,而电气更为宽泛,与电有关的一切相关事物都可用电气表述,而电器一般是指保证用电设备与电网接通或关断的开关器件。电器侧重于个体,是元件和设备,而电气则涉及到整个系统或者系统集成。电气是广义词,指一种行业,一种专业,不具体指某种产品。电气也指一种技术,比如电气自动化专业,包括工厂电气(如变压器,供电线路)、建筑电气等;电器是实物词,指有具体的物质,比如电视机,空调等。 低压电器的作用与分类 控制电器按其工作电压的高低,以交流1200V、直流1500V为界,可划分为高压控制电器和低压控制电器两大类。

现代管理学重点总结(精)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现代管理学:在总结管理发展历史经验和借鉴传统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所提供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现代条件下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问 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习惯化的管理方式;原始的管理制度;简单的管理机构;人格化的管理权力;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 前资本主义国家的管理特点: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管理容趋于复杂,管理权力开始分化;管理制度产生,但在管理中的作用受到限制;管理思想提出,但经验管理仍占主导地位 资本主义社会管理的特点:1.科学管理;2.分权管理;3.法制管理;4.经济管理成为管理的重点 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1.系统化管理;2.化管理;3.科学化管理;4.法治化管理;5.以人为本;6.追求效率 现代管理领域划分为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两者的差别表现在:管理宗旨;管理主体;管理依据;管理对象;管理过程 管理的作用:1.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2.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 置的手段; 3.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 4.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生产方面、生产关系方面、上层建筑方面的问题 管理学的学科特征:1.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2.是一门定性和定 量相统一的学科;3.是一门软学科;4.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5管理学是一门自然属性 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学科

现代管理学的特征:变革性、开放性、严密性、实用性 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容:1.关于管理、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的基本问题;2.关于管理职能的基本问题;3.关于管理方法与技术的基本问题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1.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前提;2.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我国的国情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出发点;3.分析和借鉴国外的有关管理理论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重要条件;4.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是系统学习现代管理学的保证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具体方法:比较研究法、定量分析法、历史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1.中国古代朴素的管理思想强调要了解敌我双方的情况,要分析客观规律,从整体上把我战争局势才能克敌制胜;2.用人思想以孔子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思想和以非子为代表的专制管理思想;3.经济管理思想商鞅和非子提出了“以农为本、集富于国”的宏观经济管理思想,管仲把以农为本发展到由国家控制商品、货币及对社会实行准军事化管理,荀子把富民视为富国的基础;西汉司马迁提出善因论 古代管理学的特征及表现:1.古代管理学思想具有直观性,表现在孤立、零散,缺乏理论的系统性;肤浅、简单,缺乏理论的深刻性;2.古代管理思想具有明显的阶级局限性,表现在有许多反科学的方面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容: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为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实现标准化;4.在制定标准定额的基础上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5.设置计划层、实行职能制;6.对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实行例外原则;7.为实现科学管理应开展一场“心理革命”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课程标准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课程标准 1.概述 1.1课程性质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密切结合而形成的新的技术领域,是当今计算机界公认的主流技术之一,也是迅速发展并在信息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作为信息类学生应该了解并掌握一定程度的计算机网络与数据 通信的知识及应用。 总时间:课内64学时。学分:4 1.2课程作用 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已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结构和计算机原理等基础上,对网络技术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了解;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基本原理,尤其是TCP/IP协议簇和IEEE 802系列,培养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充分运用并掌握科学的现代化网络管理方法和手段,为本专业服务,为今后能够迅速地适应社会各方面管理工作的需要服务,为Internet开发与管理和局域网的组建、规划和管理打下良好基础,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信息管理人材。 1.3课程设计 1.3.1课程设计理念: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是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重要的实践环节,是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将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的重要过程,是培养高技能应用性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本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的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设计实验两部分。通过实验的学习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理解和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设计是为了巩固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教学所学知识、检验教学效果、增强实际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熟悉局域网中搭建小型局域网基本方法,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并且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现代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现代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现代电气控制技术 对象:电气自动化、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等机电类专业 课时:144课时 课时分配表 四、学分:8 五、课程目标 可编程控制器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是采用微机技术的通用工业自动化装置。它以可靠性高、能适应恶劣环境、使用方便等优点,迅速占领了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成为与机器人、CAD/CAM并称的工业自动化三大支柱。现代电气控制技术将传统的继电器控制技术、PLC技术、传感器技术、变频 器技术集于一体的课程,该课程的设置是为了满足现代工业设备控制的要求。本课程的培训是通过设置一个个项目并让学生来完成这些项目来达到培训目的。通过这些项目的练习,学生可将传统的继电器和可编程控制器的使用结合起来,并真正能应用到具体的设备案例中。同时也将变频器的功能以及如何更好的在设备中用变频器来进行调速积累一些经验。 六、设计思路 现代电气控制技术是一门理论性较深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课程教学的总 体思路是采用模块化的项目课程教学法,大部分课程应该在可编程控制器实训室、机电控制实训室进行,通过理论讲解、计算机仿真与实际操作一体化的综合训练方式,使学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现代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目标。 七、内容纲要 项目一:PLC应用基础(课时:16)模块1:PLC概述、三菱PLC及仿真软件(2课

时) (1)工作任务 介绍PLC的定义、外部结构、分类、特点、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三菱PLC 及仿真软件简介。 (2)相关实践知识 电器常识、接线、PLC。 (3)相关理论知识 电路、电子的基础知识。 (4)拓展型理论知识 PLC 联网、存储器容量。 模块2:PLC 的结构与原理(2 课时) (1)工作任务 PLC 的结构;输入接口电路;输出接口电路;PLC 的工作原理;编程软件。(2)相关实践知识 PLC、线路连接、按钮开关、负载、计算机、编程软件。 (3)相关理论知识电路、光电耦合、晶体管、可控硅、周期扫描、梯形图、抗干扰。 (4)拓展型理论知识 光电隔离、电磁隔离、CPU、编程语言。 模块3:PLC 的应用、简例(2 课时) (1)工作任务 介绍PLC 的应用领域、PLC 的应用简例 (2)相关实践知识 PLC、按钮开关、编程等 (3)相关理论知识 CPU、仿真 (4)拓展型理论知识 PLC 的指令、常见PLC 的型号及性能指标(自习)模块4:PLC 的基本应用(4 课时)(1)工作任务 学习三菱PLC 基本指令及应用。 (2)相关实践知识 电器常识、车流控制。 (3)相关理论知识 三菱PLC 基本输入、输出、置位、复位、微分指令及应用。 (4)拓展型理论知识 逻辑控制、程序控制。 模块5:定时器(4 课时) (1)工作任务 用PLC 的定时器控制灯的点亮与熄灭,信号灯的闪烁控制。 (2)相关实践知识 定时器、灯、开关。 (3)相关理论知识 定时器控制。 (4)拓展型理论知识 定时器的精度。模块6:计数器(2 课时)(1)工作任务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复习题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复习题(一) 一、填空题 1.熔断器在低压电路中起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作用。 2.电磁机构由线圈、铁心和衔铁组成。 3.降压启动是指利用某些设备或者采用电动机定子绕组换接方法,使电动机起动时,定子绕组的端电压低于额定电压,从而减少起动电流。 4.交流电磁机构的线圈通电后,衔铁尚未动作时的励磁电流为吸合后的额定电流5~6倍,所以交流电磁机构不适合用于可靠性要求高与操作频繁的场合。 5.绕线异步电动机有串电阻起动和串频敏变阻器起动两种控制电路。 6.PLC内部等效继电器的符号约定:○表示线圈、≠表示常闭触点、‖表示常开触点。7.0~T199是100ms定时器、T200~T245是10ms定时器。 8.STL指令称为步进接点指令。其功能是将步进接点接到左母线。STL指令的操作元件是状态继电器S。 二、判断题 1.直接启动所用设备少,线路简单,维修量较少,故电动机一般都采用直接启动。(×) 2.接触器可以频繁地接通和切断交直流主电路和控制电路,并能实现远距离控制。(√) 3.M7120磨床电磁吸盘电流过小时,电动机M1、M3停止旋转。(√) 4.直流电弧比交流电弧更容易熄灭。(×) 5.热继电器适用所有电动机的过载保护。(×) 6.接触器触头的常开和常闭是指电磁系统未通电动作前触头的状态。(√) 7.不具有掉电保护功能的计数器,掉电后当前触点不能自动复位,需要使用RST指令使触点复位。(√)8.PLC输出继电器的外部输出触点只有常开触点。(√) 9.步进接点既有常开触点又有常闭触点。(×) 10.PLF是上升沿脉冲微分指令。(×) 三、选择题 1.单台三相交流电动机(或设备)的三根引出线,按相序依次编号为(A) A、U、V、W B、L1、L2、L3 C、U11、V11、W11 2.桥式起重机电动机的过载保护均由(B )来实现。 A、熔断器 B、过流继电器 C、热继电器 3.只有当Z3040摇臂钻床的摇臂完全松开后,活塞杆通过弹簧片才会压下位置开关(B ),使摇臂上升或下降。 A、SQ1 B、SQ2 C、SQ3 4.T68镗床主轴采用(B )制动。 A、能耗制动 B、反接制动 C、机械制动 5.星-三角减压起动控制的起动转矩只有额定电压下起动的(B )。 A、1/√3 B、1/3 C、1/2 四、简答题 1.请分析Z3040型钻床摇臂移动后夹不紧的故障原因。 答:夹紧动作结束是由行程开关SQ3来控制的。若摇臂夹不紧,是由于SQ3动作过早,使液压电动机M3在摇臂还未充分夹紧时就停止旋转了,这是由于SQ3安装不当,过早地被活塞杆压上动作所致。 2.X62W万能铣床是如何实现主轴电动机的起动停止控制? 答:按下起动按钮SB3或SB4,接触器KM1线圈得电并自锁,KM主触头闭合,主轴电动机M1全压起动。

2019年4月00107现代管理学 密押题

2019年4月自学考试00107现代管理学考试密押题()(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首开管理定义先河的是(B ) A.西蒙B.H.法约尔C.小詹姆斯·H.唐纳德D.孔茨 2.人类管理思想史上发展最早也最全面的成果之一是(A ) A.行政管理思想B.生产管理思想C.军事管理思想D.教会管理思想 3.被誉为人事管理的先驱者、“人际关系之父”的是(B ) A.亚当·斯密B.罗伯特·欧文C.乔治·埃尔顿·梅奥D.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 4.泰罗认为,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A) A.提高劳动生产效率B.制定标准定额C.挑选第一流的工人D.开展心理革命 5.亨利·法约尔认为,在管理的五项职能中,最重要的管理职能是(C ) A.组织B.指挥C.计划D.协调 6.古典管理理论对人性的假设是(D ) A.“社会人”假设B.“复杂人”假设C.“自我实现人”假设D.“经济人”假设 7.企业再造的驱动力是(B ) A.组织管理的需要B.市场或顾客需求C.技术革新的需要D.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8.要求企业把注意力从市场的供给方转向需求方的新型战略是(D ) A.竞争战略B.企业再造C.红海战略D.蓝海战略 9.将决策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的根据是(A ) A.决策目标所涉及的规模和影响程度不同B.决策内容的具体情况不同 C.决策所处的时期不同D.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的不同 10.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政策科学家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决策模式是(B )A.理性决策模式B.渐进决策模式C.集团决策模式D.精英决策模式 11.在组织的构成要素中,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组织要素是(D ) A.目标B.信息C.程序D.人员 12.以对法律确立的职位权力的服从为基础而形成的权威称为(C ) A.传统权威B.超凡权威C.合理-合法权威D.法律权威 13.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在1990年出版的《第五项修炼》一书中,首次系统地提出的全新概念是(B )A.学习型社会B.学习型组织C.学习型企业D.学习型国家 14.产生最早,也最为简单的组织结构模式是( A ) A.直线制B.职能制C.直线职能制D.事业部制 15.在职位的分类中,把工作性质不同,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所需资格、工作难易程度基本相同,从属于不同职系的一个职位序列称为(C ) A.职系B.职级C.职等D.职位描述 16.不属于强制性领导影响力的产生因素的是(A ) A.才能因素B.传统因素C.职位因素D.资历因素 17.不成熟-成熟理论的提出者是(B ) A.道格拉斯·麦格雷戈B.克里斯·阿吉里斯C.埃德加·沙因D.弗雷德·菲德勒 18.在领导方式的类型中,领导者运用启发、诱导、商讨、教育的方法,使下属心悦诚服地接受并贯彻领导意图的领导方式是(C) A.强制命令方式B.物质激励方式C.疏导教育方式D.榜样示范方式 19.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是(D ) A.安全需要B.归属需要C.尊重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 20.变量的取值除了有类别、属性之分外,还有等级次序上的区别,这指的是(B )

接入网技术课程标准

《接入网技术》课程标准 英文名称:Access Network technology 课程时数:50学时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必修学分数: 2.5学分 教学对象:通信工程建设与管理专业(本科)考试类别:考试 授课教研室: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地位 《接入网技术》是本科教育通信工程建设与管理专业学员必修的一门主干专业课,是学员学习接入技术、了解光纤接入工程设计规范、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为提高岗位任职能力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1.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由被动变为主动,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2.经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应用、分析讨论等过程,形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理念,促进接入网技术知识的理解,培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3.以基本知识为基础,注重知识应用研究,强调多学科交叉应用意识,把握光纤接入、无线接入、视频接入、ADSL接入的应用方法,提高岗位任职能力。 4.提倡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鼓励运用计算机网络等手段进行探讨和发现。 (三)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结构。依据教学对象的生源特点和认知规律,为提高学员任职能力,本课程内容分为接入网技术概述、铜线接入技术、光纤接入技术、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网接口技术、接入网网管技术等部分,各部分以技术的提出与发展历史、体系结构、关键技术、系

统应用为主线,揭示接入网技术本质,以宽带光纤接入网工程为实例,阐述接入网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规范。紧贴通信岗位实际,满足通信人才培养的需要。 2.教学实施。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准备、课堂讲授、巩固练习、总结提高、课外作业、考核评价等环节。根据教学内容的差异和学员岗位任职的特点,以接入网技术为基础,以研究问题的方法为重点,从生活中的各种通信实现技术入手,提出问题,剖析问题,得出结论,指导应用。通过课堂讲授使学员重点理解接入网技术的基本概念、须解决的问题和关键技术;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互动;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加深学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方法手段。选择启发式、讨论式、自学辅导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 4.课程评价。加强教学过程的监控与调节,坚持教学过程的全程评价,采用平时作业与课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全面、真实、公正地反映学员的学习情况。通过每期课程结束时的评价工作,促进教员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教学实践活动的改进等。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员能够阐述接入网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了解ADSL接入技术、VDSL接入技术、电缆调制解调器接入技术、以太网接入技术、光纤接入技术、无线接入技术等的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解释接入网接口和网管技术的基本概念,能够举例说明这些技术的应用,知道宽带光纤接入工程设计规范,能够利用已学知识技术分析解决相应实际问题,为今后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分类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接入网的基本概念,举例说明接入网提供的综合接入业务。 (2)说出铜线接入技术的含义,简述其工作过程,举例说明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3)简述Cable Modem的系统结构,举例说明Cable Modem的应用。 (4)简述以太网技术在宽带接入领域的应用,举例说明以太网构建方法。 (5)描述APON、EPON和GPON等光纤接入系统的总体结构、工作原理,举例说明APON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 课程标准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 学时:96 授课对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一年级学生; 课程性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 术应用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特点是理论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它是中职学生在实践中检验并加深理解所学理论知识,进而牢固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不仅为《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及应用》等后续课程、集中实训和顶岗实习打下基础,而且为相关专业学生考取初、中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做准备。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熟悉三相异步电动机及其电气控制系统的 基本控制电路,具有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的基本能力。本课程的突出特征是理论教学与实际训练并重,要求理论必须与操作密切结合,强调技术应用。内容大致分为三相异步电动机正转、正反转、降压启动和制动等部分。教学应在电气控制实训室中进行,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完整工作过程的完成,培养学生的理论能力、实践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并养成良好自觉的职业习惯与素养。 前期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机械基础、电工技术; 同步课程:电子技术、机械制图; 后续课程: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及应用。 二、课程设计思路 (一)课程基本理念: 1.突出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启

发、提示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实现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作为准职业人的良好职业习惯与素养。 2.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架构,重新建立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任务驱动为导向的能力体系架构。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完整工作过程的完成,培养学生自主资讯、归纳总结、实践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如何在一个团队的工作中通过沟通与交流,形成工作方案并具体实施,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项目工作的能力与经验。 3.尊重个体差异,看到学生进步,注重过程评价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自主分析、积极思考,鼓励多元思维方式并将其表达出来,尊重个体差异。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多看到学生个体的进步,而不要对学生的要求搞“一刀切”,只要学生有 进步,哪怕还较其他同学差些,但相对自己有了进步,教师就应及时鼓励,给予表扬,并在过程评价中予以体现,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评价要遵循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为原则,并能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对机电产品装配工、机电产品维修工、机电设备操作工、机电产品现场安装工等工种的岗位能力、岗位素质要求进行分析,结合《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课程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需求,设计出五个教学情境。 课程组到生产一线进行企业调研与访谈,与企业专家共同建设课程标准,提炼出既能满足知识、技能教学要求,又有利于实施“教、学、做”为一体的工作任务,设计和开发出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课程。

自考现代管理学_知识点汇总

自考现代管理学复习笔记 第一编总论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管理概述 管理是一种与人类文明共存的社会现象。管理起源于人类的共同劳动。 “管”、“理”二字连用,表示在权利范围内,对事或物的管束和处理过程。 管理: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一系列的职能活动,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前资本主义国家的管理的特点: 1、习惯化的管理方式1、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 2、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2、管理内容趋于复杂,管理权力开始分化 3、简单的管理机3、管理制度产生,但在管理中的作用受到限制 4、人格化的管理权力4、管理思想提出,但经验管理仍占主导地位 5、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 资本主义社会的管理的特点:现代管理的基本特点: 1、科学管理1、系统化管理4、法治化管理 2、分权管理2、民主化管理5、以人为本 3、法制管理3、科学化管理6、追求效率 4、经济管理成为管理的重点 原始社会的公共事务管理,主要依赖于传统习俗来实现。部落议事会充当管理部落行政事务的最高机关。部落联盟首领的更替与继承采用军事民主制的惯例进行。 资本主义以前国家管理是管理最为基本的形式。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分工的出现时在阶级和国家产生之后。整个前资本注意国家管理仍以高度集权为特征,国家管理表现为经验管理。 中西方古代文献中,讨论管理问题的:柏拉图的《国家篇》、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孔子的《论语》、孙武的《孙子兵法》、司马迁的《史记》。 资本主义国家的分权管理,就是把国家权力分为:1、立法权2、司法权3、行政权。科学管理理论最早产生于工商企业管理中。 现代管理的系统化管理的基本要求:现代管理学的民主管理在实践中的变现: 1.管理主体具有全局关联,注重管理组织整体功能的发挥 1.管理组织有通畅的沟通网络 2.管理主体能正确处理管理系统与各组成部分之前的关系 2.组织成员能充分表达自己意志 3.管理主体重视结构在整体系统中作用。 3.组织领导者尊重下层人员的意见 4.有完善的民主参与制度 5.有健全的民主监督和制约机制。

通信电工课程标准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标准 (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课程) 课程名称:通信电工 适用专业:移动通行技术 课程代码: 学时:64 学分:4 编制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编制人:李新 审核人: 编制时间:2012年7月1日 1 通信电工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1.1 课程定位 《通信电工》是高职高专院校移动通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为后续的高频电子技术等专业课程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是职业素质养成与职业能力培养最基本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本课程强调基础知识,突出能力培养,注重实用原则,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电工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技能。 表1 课程定位 课程性质移动通信专业专业必修 本课程在移动通信专业教学中为以后专业课的基础课程课程功能 X 前导课程X 平行课程高频电子技术后续课程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变三段式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设置模式,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打破传统的以“了解”、“掌握”为特征设定的学科型课程目标,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本课程标准以电工基础技术等移动通信类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移动通信技术等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 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为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