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梁配筋设计

梁配筋设计

梁配筋设计
梁配筋设计

梁配筋设计

1.梁的纵向钢筋

1.1纵向钢筋直径要求

(1)梁纵向受力钢筋直径

(2)通长钢筋直径(抗)

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应至少各配置两根纵向配筋,一、二级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且分别不应小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砼规》11.3.7、《高规》6.3.3第2条、《抗规》6.3.4第1条)

【注1】上部通长钢筋和支座钢筋直径可以不同,平法图集16G101-1P28指出通长筋可为相同或不同直径钢筋采用搭接连接、机械连接或焊接的

钢筋。

【注2】梁跨度较大(大于6m时),上部通长筋可采用较小直径与支座大直径钢筋搭接,以节省钢筋。

1.2 框梁延性要求(抗)

(1)限制相对受压区高度

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中,计入纵向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

符合下列要求:一级抗震等级x≤0.25h

0,二、三级抗震等级x≤0.35h

。(《砼

规》11.3.1)(本项须在软件中勾选,若未勾选注意检查该项)

设计框架梁时,控制梁端截面混凝土受压区高度(主要是控制负弯矩下截面下

部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的目的是控制梁端塑性铰区具有较大的塑性转动能力,以保证框架梁端截面具有足够的曲率延性。

(2)控制梁端加密区内下部纵筋最低用量

框架梁梁端截面的底部和顶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抗震等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应小于0.3。(《砼规》11.3.6第2条)(本项须在软件中勾选)

本条给出了梁端箍筋加密区内底部纵向钢筋和顶部纵向钢筋的面积比最小取值。通过这一规定对底部纵向钢筋的最低用量进行控制,一方面是考虑到地震作用的随机性,在按计算梁端不出现正弯矩或出现较小正弯矩的情况下,有可能在较强地震下出现偏大的正弯矩。另一方面,提高梁端底部纵向钢筋的数量,也有助于改善梁端塑性铰区在负弯矩作用下的延性性能。

(《盈建科建筑结构计算软件用户手册》P60)

(《盈建科建筑结构计算软件用户手册》P320)

1.3 上部构造纵筋

梁的上部纵向构造钢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梁端按简支计算但实际受到部分约束时,应在支座区上部设置纵向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的1/4,且不应少于2根。该纵向构造钢筋自支座边缘向跨内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l 0/5,l 0为梁的计算跨度。

(2)对架立钢筋,当梁的跨度小于4m 时,直径不宜小于8mm ;当梁的跨度为4m ~6m 时,直径不应小于10mm ;当梁的跨度大于6m 时,直径不宜小于12mm 。(《砼规》9.2.6)

【注1】本条主要用于次梁点铰时。

【注2】次梁无需设置通常钢筋,在跨中仅需布置架立钢筋。 1.4 构造腰筋

梁的腹板高度hw ≥450mm 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 ,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但当梁宽较大时可

本表格根据《砼规》9.2.13规定计算得到。

1.5 纵筋排布

梁上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30mm和1.5d;梁下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d。当下部钢筋多于2层时,2层以上钢筋水平方向的中距应比下面2层的中距增大一倍;各层钢筋之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d,d为钢筋的最大直径。(《砼规》9.2.1第3条)

1.纵向钢筋的锚固

对于中间层端节点存在钢筋水平长度不满足的情况,此时,配置梁上下部钢筋时均需要注意选用小直径钢筋以满足水平锚固要求。

对于顶层端节点上部钢筋不存在钢筋水平长度不满足的情况(见上图),下部钢筋仍存在可能锚固长度不够的情况,配置钢筋时应选用小直径钢筋。

2.(抗震)框架梁纵向受力筋最小配筋率

梁的箍筋

1. 箍筋直径及间距

(1)非抗震设计梁箍筋直径

截面高度大于800mm的梁,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对截面高度不大于800mm的梁,不宜小于6mm。(《砼规》9.2.9第2条、《高规》6.3.4第2条)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直径尚不应小于d/4,d为受压钢筋最大直径。(《砼规》9.2.9第2条、《高规》6.3.4第6条)(若由软件出图则本项由软件自动检查)

在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最大直径的1/4。(《高规》6.3.4第2条)

非抗震梁箍筋最小直径

(2)非抗震设计梁箍筋间距

《砼规》和《高规》中对于非抗震设计梁箍筋最大间距的要求一致。

(《砼规》9.2.9第3条)

(《高规》6.2.4第3条)

当梁中配有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15d,并不应大于400mm。当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5根且直径大于18mm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d,d为纵向受压钢筋的最小直径。(《砼规》9.2.9第4条、《高规》6.3.4第6条)

在纵向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间距尚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在纵向受压钢筋的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间距尚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高规》6.3.4第3条)

【注】《高规》对纵向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间距和直径有特别要求。(3)抗震设计梁箍筋间距及直径

梁端箍筋的加密区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箍筋最小直径,应按表采用;

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应增大2mm。(《砼规》11.3.6第3条、《高规》6.3.2第4条、《抗规》6.3.3第3条)

非加密区的箍筋间距不宜大于加密区箍筋间距的2倍。(《砼规》11.3.9,《高规》6.3.5第5条)

在纵向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间距,钢筋受拉时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钢筋受压时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高规》6.3.5第4条)

【注】《高规》对纵向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间距和直径有特别要求。

2.. 配箍率

(1)非抗震梁配箍率要求

承受弯矩和剪力的梁,当梁剪力设计值大于0.7f

t bh

时,其箍筋配筋率应

满足ρsv≥0.24f t/f yv(《砼规》9.2.9第3条、《高规》6.3.4第4条)在弯剪扭构件中,箍筋的配筋率ρsv≥0.28f t/f yv。(《砼规》9.2.10、《高规》6.3.4第5条)(上两项由软件自动计算)

非抗震梁箍筋配箍率

(2)抗震梁配箍率要求

沿梁全长箍筋的面积配筋率ρsv应符合下列规定:(《砼规》11.3.9、《高规》6.3.5第1条)(该项由软件自动计算)

3. 其他构造要求 (1)箍筋肢距

梁端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 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 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300mm 。(《抗规》6.3.4第3条、《砼规》11.3.8、《高规》6.3.5第2条)

梁端加密区箍筋肢距要求

(2)非抗震梁构造配箍

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按承载力计算不需要箍筋的梁,当截面高度大于300mm 时,应沿梁全长设置构造箍筋;当截面高度h =150mm ~300mm 时,可仅在构件端部l 0/4范围内设置构造箍筋,l 0为跨度。但当在构件中部l 0/2范围内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则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当截面高度小于150mm 时,可以不设置箍筋。(《砼规》9.2.9第1条)

非抗震设计时,框架梁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高规》6.3.4第1条) (3)箍筋距支座边缘距离

非抗震设计时,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支座边缘50mm 处。(《高规》6.3.4第1条)

梁端设置的第一个箍筋距框架节点边缘不应大于50mm 。(《砼规》11.3.9)

【注】砼规中规定抗震梁箍筋距支座边缘为50mm,高规中规定非抗震梁箍筋距支座边缘为50mm,抗规中无相关要求。

(1)设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

箍筋应做成封闭式

当梁截面宽度大于400mm且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梁截面宽度不大于400mm但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高规》6.3.4第6条)

箍筋应做成封闭式,且弯钩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5d,d为箍筋直径(《砼规》9.2.9第4条)

当梁的宽度大于400mm且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梁的宽度不大于400mm但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砼规》9.2.9第4条)

(4)箍筋弯钩

抗震设计时箍筋应有135°弯钩,弯钩端头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倍的箍筋直径和75mm的较大值。(《高规》6.3.5第3条)

(《YJK建筑结构计算软件用户手册》P141)

几种特殊的梁

(1)楼梯起步梁

梁箍筋沿全长加密,梁纵向钢筋可参照下图,注意配置抗扭箍筋

(2)联系两筒体的LLK

箍筋沿梁全长加密

(3)折梁ZL

顶部钢筋要有通常筋,拉筋放大(参考XL放大,1.2倍以上),上部受拉钢筋配足,按照相对受压区高度卡下部受压钢筋,箍筋沿全长加密。

(4)悬梁XL

悬挑梁沿全长箍筋加密,外伸梁中的悬挑端上部钢筋通长布置。

(《16G01-1》P92)

(5)被次梁等分的主梁

被次梁等分的主梁,图示两部分都为箍筋加密区。

上图的梁不是标准的三段,梁两端跨不加密。

钢筋混凝土梁计算

钢筋混凝土梁计算 一、设计要求: C30 结构安全等级: 一级 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 钢筋等级: HRB335 弯矩设计值M=150.000000(kN-m) 矩形截面宽度b=250.0(mm) 矩形截面高度h=500.0(mm) 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的距离a=35.0(mm)二、计算参数: 根据设计要求查规范得: ◇重要性系数γ0=1.1 ◇混凝土C30的参数为: 系数α1=1.00 系数β1=0.80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14.3(N/mm2)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t=1.43(N/mm2) 正截面混凝土极限压应变εcu=0.00330 ◇钢筋HRB335的参数为: 普通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fy=300(N/mm2) 普通钢筋弹性模量Es=2.0(×100000N/mm2)

三、计算过程: ◇截面有效高度: h0=h-a=465.0(mm) ◇相对受压区高度计算: ξb=β1/(1+fy/Es/εcu)=0.550 ξ=1-√ ̄[1-2×γ0×M/(α1×fc×b×h0×h0)]=0.243 ξ≤ξ b ◇钢筋截面面积计算: As=α1×fc×b×h0×ξ/fy=1208.0(mm2) ◇配筋率验算: 规范要求最小配筋率ρmin=取大者(0.2%,45×ft/fy%)=0.21(%) As≥ρmin×b×h=262.5(mm2) ─────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配筋计算书─────C15二级 一、设计要求: 结构安全等级: 二级 混凝土强度等级: C15 钢筋等级: HRB335 弯矩设计值M=150.000000(kN-m) 矩形截面宽度b=250.0(mm)

梁柱最大最小配筋率

梁、柱最大最小配筋率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9.5.1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9.5.1

第8.2.3条解释: ρ--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对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取ρ=As/(bh0); 对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取ρ=(Ap+As)/(bh0)。 第10.1.8条当按单向板设计时,除沿受力方向布置受力钢筋外,尚应在垂直受力方向布置分布钢筋。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且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直径不宜小于6mm;对集中荷载较大的情况,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应适当增加,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注:当有实践经验或可靠措施时,预制单向板的分布钢筋可不受本条限制。 柱的配筋率:取全截面。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0.3.1条: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柱的最大配筋率为5%。

4当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大于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纵向受力钢筋最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箍筋末端应做成135°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箍筋也可焊成封闭环式;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第6.3.3条: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且计入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二、三级不应大于。 2 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二、三级不应小于。 3 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3.3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 。 表6.3.3 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

怎样把梁柱配筋和轴压比调到最佳(结构设计经验心得)

怎样把梁柱配筋和轴压比调到最佳结构 新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在结构可靠度、设计计算、配筋构造方面均有重大更新和补充,特别是对抗震及结构的整体性,规则性作出了更高的要求,使结构设计不可能一次完成。如何正确运用设计软件进行结构设计计算,以满足新规范的要求,是每个设计人员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以SATWE软件为例,进行结构设计计算步骤的讨论,对一个典型工程而言,使用结构软件进行结构计算分四步较为科学。 1.完成整体参数的正确设定计算开始以前,设计人员首先要根据新规范的具体规定和软件手册对参数意义的描述,以及工程的实际情况,对软件初始参数和特殊构件进行正确设置。但有几个参数是关系到整体计算结果的,必须首先确定其合理取值,才能保证后续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这些参数包括振型组合数、最大地震力作用方向和结构基本周期等,在计算前很难估计,需要经过试算才能得到。 (1)振型组合数是软件在做抗震计算时考虑振型的数量。该值取值太小不能正确反映模型应当考虑的振型数量,使计算结果失真;取值太大,不仅浪费时间,还可能使计算结果发生畸变。《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5.1.13-2条规定,抗震计算时,宜考虑平扭藕联计算结构的扭转效应,振型数不宜小于15,对多塔结构的振型数不应小于塔楼的9倍,且计算振型数应使振型参与质量不小于总质量的90%。一般而言,振型数的多少于结构层数及结构自由度有关,当结构层数较多或结构层刚度突变较大时,振型数应当取得多些,如有弹性节点、多塔楼、转换层等结构形式。振型组合数是否取值合理,可以看软件计算书中的x,y向的有效质量系数是否大于0.9。具体操作是,首先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及设计经验预设一个振型数计算后考察有效质量系数是否大于0.9,若小于0.9,可逐步加大振型个数,直到x,y两个方向的有效质量系数都大于0.9为止。必须指出的是,结构的振型组合数并不是越大越好,其最大值不能超过结构得总自由度数。例如对采用刚性板假定得单塔结构,考虑扭转藕联作用时,其振型不得超过结构层数的3倍。如果选取的振型组合数已经增加到结构层数的3倍,其有效质量系数仍不能满足要求,也不能再增加振型数,而应认真分析原因,考虑结构方案是否合理。 (2)最大地震力作用方向是指地震沿着不同方向作用,结构地震反映的大小也各不相同,那么必然存在某各角度使得结构地震反应值最大的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设计软件可以自动计算出最大地震力作用方向并在计算书中输出,设计人员如发祥该角度绝对值大于15度,应将该数值回填到软件的“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选项里并重新计算,以体现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的影响。 (3)结构基本周期是计算风荷载的重要指标。设计人员如果不能事先知道其准确值,可以保留软件的缺省值,待计算后从计算书中读取其值,填入软件的“结构基本周期”选项,重新计算即可。 上述的计算目的是将这些对全局有控制作用的整体参数先行计算出来,正确设置,否则其后的计算结果与实际差别很大。 2.确定整体结构的合理性整体结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新规范特别强调内容。新规范用于控制结构整体性的主要指标主要有:周期比、位移比、刚度比、层间受剪承载力之比、刚重比、剪重比等。 (1)周期比是控制结构扭转效应的重要指标。它的目的是使抗侧力的构件的平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报告-钢筋混凝土梁配筋要求及说明

钢筋混凝土梁配筋要求及相关说明 钢筋混凝土梁中一般配置下面几种钢筋:纵向受力钢筋、箍筋、弯起钢筋、架立钢筋、纵向构造钢筋,如图1所示。结合受力计算要求和长期工程实践经验,梁内的钢筋选型、数量、布置构造及验算均形成一定要求,下面对这几类钢筋分点说明。 图1 钢筋混凝土梁配筋示意 1、纵向受力钢筋 对于钢筋选型来说,梁内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HRB400级和HRB500级,常用直径为12mm 、14mm 、16mm 、18mm 、20mm 、22mm 和25mm 。设计中若采用两种不同直径的钢筋,为便于在施工中能用肉眼识别,钢筋直径相差至少2mm 。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当梁高大于等于300mm 时,不应小于10mm ;当梁高小于300mm 时,不应小于8mm 。 为了便于浇筑混凝土以保证钢筋周围混凝土的密实性,纵筋的净间距应满足下列要求:梁上部纵向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钢筋外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30mm 和1.5d (d 为钢筋的最大直径);下部纵向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 和d 。梁下部纵向钢筋配置多于两层时,两层以上钢筋水平方向的中距应比下面两层的中距增大一倍。上部钢筋与下部钢筋中,各层钢筋之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 和d 。上、下层钢筋应对齐,不应错列,以方便混凝土的浇捣。 验算时纵向受力钢筋需满足最小配筋率。规范规定,受弯构件其一侧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0.2%和0.45y t f f /中的较大值。 2、箍筋 梁的箍筋宜采用HRB400级、HRB335级,少量用HPB300级钢筋,常用直径是6mm 、8mm 和10mm 。常见形式有单肢箍、双肢箍和四肢箍三种。当梁高大

梁配筋详解

梁配筋详解 一、框架梁 框架梁和次梁,按照是否和竖向构件构成抗侧力体系为标准区分 1、跨数的确定 可由SATWE计算结构确定; 2、提供延性的配筋(上下纵筋和箍筋)需要遵循的规范:《抗规》和《混规》 A、《抗震规范》要求: 6.2章节是强柱弱梁和强剪弱弯的要求,内力的调整由PKPM程序完成,无须人工干预;重点是6.3章节的抗震构造措施: 6.2.9条同《混规》11.3.3条是剪压比限值的要求,是极容易超筋的一项指标; 剪压比(梁柱截面上的名义剪应力V/bh0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梁塑性铰区的截面剪压比对梁的延性、耗能能力及保持梁的强度、刚度有明显的影响,当剪压比大于0.15的时候,梁的强度和刚度有明显的退化现象,此时再增加箍筋用量,也不能发挥作用,因此对梁柱的截面尺寸有所要求。 6.3.1和6.3.2确定梁的外观,耗能构件和扁梁的优缺点; 6.3.3-1和6.3.3-2是确定受压区高度;控制受压区高度的目的是控制梁端塑性铰有较大的塑性转动能力,在确定受压区高度时,可计入受压钢筋。水平力往复作用下,梁端弯矩方向改变。 6.3.3-3是受力构件体量的协调;注意此条极容易忽略; 6.3.4-1简述为四分之一贯通;通长筋指直径不一定相同,但不同直径的钢筋连接至少是搭接,且两端需受拉锚固的直线钢筋。 6.3.4-2一般不会有问题; 6.3.4-3应该与《混规》11.3.8条和11.3.9条和9.2.10条共同考虑;面积配箍率公式: ρsv=Asv/(bs)=(n×Asv1)/(b×s) 《混规》除11.3.9条外与《抗规》相同。 箍筋的配筋方法: 配筋要点:1、计算要求;2、面积配箍率;3、肢距要求 检验纵向钢筋配筋率有没有大于2%的,如有查看箍筋是否需要增大直径

T型梁的设计

钢筋混凝土简支T 梁桥主梁配筋设计 1.计算书 设计资料 桥梁跨径及桥宽 标准跨径:13.00m ; 主梁全长:12.96m ; 计算跨径:12.50m ; 桥面净宽:1.35 m ; 结构重要性系数0 1.0γ=。 材料规格 钢筋:主筋采用HRB335钢筋 抗拉强度标准值280sk f MPa = 抗压强度标准值280sk f MPa '= 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0.56b ξ= 箍筋采用R235钢筋 抗拉强度标准值195sk f MPa = 抗压强度标准值195sk f MPa '= 混凝土:主梁采用C20混凝土 抗拉强度标准值9.2cd f MPa = 抗压强度标准值 1.06td f MPa =

横断面尺寸 1200 1000 设计荷载(结果摘抄) 弯矩组合设计值: 跨中截面 1,2 d M =1.2?462.5+1.4?439.5+0.8?1.4?23.0=1196.06 KN ·m 1/4截面 1,4 d M =1.2346.3+1.4?329.7+0.8?1.4?17.3=896.5 KN ·m 剪力组合设计值: 支点截面 ,0d V =363.0 KN ·m 跨中截面 1,2 d V = 62.0 KN ·m

钢筋选择 根据跨中正截面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的要求,确定纵向受拉钢筋数量。 采用焊接钢筋骨架配筋,有90s a mm =,则梁的有效高度即为,1000909100h h a mm s =-=-=。翼缘计算宽度f b '=1200mm , f h '=100mm ,首先判断截面类型:由公式可有 ()002 h f M f b h h d cd f f λ' ''≤- 0 M d λ=1.0?1196.06?610=1196.06?610 N ·m ()02 h f f b h h cd f f '''-=9.2?1200?100?(900-100/2)=949.4?610 N ·m 1196.06?610 N ·m ≥938.4?610 N ·m 故应按第二类T 型梁计算。 由公式确定混凝土受压区高度x : ()()()00022 h x f M f bx h f b b h h d cd cd f f λ' ''=-+-- 展开整理后得到:218204697780x x -+= 解得:x =311.4mm>f h '=100mm <0b h ξ=0.56?910=515.1mm 计算结果表明,上述按第二类求得的x 值是正确的,且符合以混凝土极限压应变控制设计的限制条件。 将所得的x 值带入下式求得所需钢筋截面面积为: 采用双排焊接骨架,选用 6B 22(外径25.1mm)和6B28(外径 单位有错 31.6mm ),供给面积s A =6?380.1+6?615.8=5975.42mm 。钢筋截面

梁配筋计算

梁 摘要: 本文总结了8*8m、6*6m 梁的线荷载设计值、梁的宽度、高度取值、梁箍筋肢距及复 合箍筋、梁弯矩算法、梁钢筋根数、定量性分析不同跨度、截面大小梁的配筋、梁的抗剪能力,总结了梁的配筋公式及设计中要注意的要点、腰筋、剪力墙连梁、pkpm 建模及梁的布置方法。 本文章总结于:刘铮“建筑结构设计快速入门”、朱炳寅“建筑结构设计问答与分析”、“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郁彦“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杨星“pkpm 结构 软件从入门到精通”、钢结构论坛、文献以及网上别人经验总结。共13 页。 注:本文中的一些估计并不精确,可能存在一定或较大的误差,估计荷载大小,只是 为了在设计时,心中有底,更好的去进行概念设计。在估计过程中有些公式表达得并不清楚,可以直接看结果。 2011-11-20---12-28 1.荷载: 1.1:例 假设一个8m*8m 的框架,传给梁的荷载标准值为15 2 kN / m ,沿x 方向设置一根次梁,分割成2 个同样大小的双向板,则单边板传给主梁的线荷载标准值为22.5 KN /m,如果 是两边都有板,则主梁的线荷载标准值为45 KN /m.设计值为56 KN /m(包括填充墙);假设一个6m*6m 的框架,传给梁的荷载标准值为15 2 kN / m ,沿x 方向设置一根次梁,分割成2个同样大小的双向板,,则单边板传给主梁的线荷载标准值为16.9 KN /m,如果是两边都有板,则主梁的线荷载标准值为34 KN /m.设计值为42 KN /m(包括填充墙. 1.2.定量分析: 1.2.1.假设120 厚板,活荷载为3.5,梁300*800mm,填充墙高度3m,240 厚墙时,柱 子尺寸8m*8m,中间设一道次梁时,梁线荷载设计值为:(1.2*(0.12*25+2)+1.4*3.5)*1.5m *2+1.2*5.24*3m *0.7+25*0.3*0.8=52 KN /m 120 厚墙时:(1.2*(0.12*25+2)+1.4*3.5)*1.5m *2+1.2*2.96*3m =25*0.3*0.8=50 KN /m 1.2.2.假设120 厚板,活荷载为3.5,梁250*600mm,填充墙高度3m,240 厚墙时,柱 子尺寸6m*6m,中间设一道次梁时,梁线荷载设计值为:(1.2*(0.12*25+2)+1.4*3.5)*1.125m *2+1.2*5.24*3m *0.7+25*0.25*0.6=42 KN /m 120 厚墙时:(1.2*(0.12*25+2)+1.4*3.5)*1.125m *2+1.2*2.96*3m +25*0.25*0.6=40KN /m。 1.2.3.总结: 一般来说,大跨度(8m)梁上线荷载设计值(包括自重,填充墙等)可以用50 KN /m 来估计;6m 跨度梁的线荷载设计值可以用40 KN /m来估计,以上估计荷载设计值均考虑了双向板传递给梁的荷载。 一般3m 高填充墙传递给梁的线荷载设计值在10-15 KN /m范围内,可以用13 KN /m来近似估计;300*800 的梁自重线荷载为6 KN /m ,250*600 的梁线荷载为 4 KN /m;梁上线荷载设计值超过了40 KN /m就可以认为是较大荷载,梁的截面应该 取大值。梁上线荷载设计值时,可以近似按每平方18 2 kN / m 的荷载大小传递给梁。

梁配筋规范要求

钢筋混凝土梁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当梁高h≥300mm时,不应小于10mm;当梁高h<300mm时,不应小于8mm. 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应至少各配置两根纵向配筋,一、二级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 于14mm,且分别不小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 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偏心受拉的框支梁,其支座上部纵向钢筋至少应有50%沿梁全长贯通,下部纵向钢筋应全部直通到柱内. 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中,计入纵向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级抗震等级:x≤0.25*ho,二、三级抗震等级:x≤0.35ho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尚应符合下列条件: x≤ξb*h0; 钢筋等级为HPB300时,ξ b =0.576 钢筋等级为HRB335/HRBF335时,ξ b =0.550 钢筋等级为HRB400/HRBF400/RRB400时,ξ b =0.518 钢筋等级为HRB500/HRBF500时,ξ b =0.482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 ┏━━━━━━┳━━━━━━━━━━━━━━━━━━━┓ ┃┃位置┃ ┃抗震等级┣━━━━━━━━━┳━━━━━━━━━┫ ┃┃支座(取较大值) ┃跨中(取较大值) ┃ ┣━━━━━━╋━━━━━━━━━╋━━━━━━━━━┫ ┃一级┃0.40,80ft/fy ┃0.30,65ft/fy ┃ ┣━━━━━━╋━━━━━━━━━╋━━━━━━━━━┫ ┃二级┃0.30,65ft/fy ┃0.25,55ft/fy ┃ ┣━━━━━━╋━━━━━━━━━╋━━━━━━━━━┫ ┃三、四级┃0.25,55ft/fy ┃0.20,45ft/fy ┃ ┗━━━━━━┻━━━━━━━━━┻━━━━━━━━━┛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受弯构件不应小于0.2和45ft/fy的较大值. 梁上、下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分别不应小于0.30%; 特一、一和二级分别不应小于0.6%.0.5%和0.4%. 抗震设计时,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 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 受弯构件的最大挠度应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影响进行计算, 表3.4.3 受弯构件的挠度限值 ┏━━━━━━━━━━━┳━━━━━━━━━━━┓ ┃构件类型┃挠度限值┃ ┣━━━━━━━━━━━╋━━━━━━━━━━━┫ ┃吊车梁: 手动吊车┃lo/500 ┃ ┃自动吊车┃lo/600 ┃ ┣━━━━━━━━━━━╋━━━━━━━━━━━┫ ┃屋盖楼盖及楼梯构件┃┃ ┃当lo<7m时┃lo/200(lo/250) ┃ ┃当7m≤lo≤9m时┃lo/250(lo/300) ┃ ┃当lo>9m时┃lo/300(lo/400) ┃ ┗━━━━━━━━━━━┻━━━━━━━━━━━┛ 注:

钢筋混凝土梁设计

钢筋混凝土梁设计

钢筋混凝土梁课程设计 目录 混凝土的配合比--------------------------------------------------------------1 几种方案的比较--------------------------------------------------------------2 正截面抗弯承载能力计算--------------------------------------------------3 箍筋配置-----------------------------------------------------------------------4 斜截面抗剪、抗弯承载力复核--------------------------------------5 裂缝宽度W fk的验算-------------------------------------------------------6 挠度的验算--------------------------------------------------------------------7

1.配合比设计 材料: 普通水泥:强度等级为32.5 (实测28d 强度35.0Mpa ) 细沙:os ρ=2670Kg/m 3 卵石:最大粒径20mm 3 2660ρm k g g = 水:自来水 (1) 计算配制强度 o cu f , 查表得 C25时 Mpa 5=σ Mpa k cu co f f 225.335645.125σ645.1,=×+=+= (2) 计算水灰比 (C W ) 已知水泥实测强度: Mpa f ce 35= 所用粗集料为卵石,回归系数为: 48.0a α= 33.0α=b 43 .035 33.048.0225.333548.0αα,=××+×==×+×ce o cu ce a f f f c w b 查表最小水灰比规定为0.65 所以 43 .0=c w

梁配筋注意事项

梁配筋注意事项 梁配筋除下述内容外,需满足计算及相关抗震等级构造,比如二级框架梁,拉通筋不小于1/4支座筋等。 特殊要求例外: 1.梁配筋编号原则:要求截面一致,跨度差异较小,和支座条 件一致的梁才能共用一个号。 2.地下室顶板,裙房屋面,大屋面等WKL可以按KL编号,但 要在第一张梁配筋说明中注明。 3.纵筋集中标注通长面筋,一般应和梁支座面筋钢筋直径一致。 4.无特殊要求及受力的框架梁,跨度大于2.5m的,不应采用多 根面筋拉通的形式,如4D18;4D18。标准层跨度小于3倍梁 高的框架梁,面筋拉通。连梁除外。 5.梁宽度小于等于300mm的框架梁,应采用2D20的面筋集中 标注的形式,通常筋直径约为支座钢筋的1/4。梁宽度大于 等于350mm的框架梁,应采用2D25+(2D12)的面筋集中 标注形式。 6.梁宽度小于等于300mm的(次)梁,应采用(2D12)的面 筋集中标注的形式。梁宽度大于等于350mm的(次)梁, 应采用(4D12)的面筋集中标注形式。 7.柱两侧两宽度不一致的,要求梁两面均标注,以免钢筋排列 不对。 8.悬挑梁跨度2.0~3.0m,梁面筋按1.15配置;悬挑梁跨度

3.0~ 4.0m,梁面筋按1.3配置;悬挑梁跨度大于4.0m,梁面 筋按1.4配置;注意悬挑梁面筋伸入内部框架后,框架梁配筋可能大于2%,箍筋的调整。 9.悬挑次梁,跨度大于2.0m,内跨面筋不得采用架立筋,并应 满足计算。 10.梁构造腰筋不用表示,更不能随意更改PKPM生成的G4D16 等标注。 11.对于SATWE计算的VT1~3的计算,配筋可忽略抗扭纵筋。对 于SATWE计算VT4~6的计算,要求按梁侧板下到梁底高度内,按间距200mm配置D12抗扭纵筋。例如梁高700mm,板厚100mm,配置N4D12。对于SATWE计算大于VT6的计算,要求20%配置到梁支座面筋,两侧各配置30%的抗扭纵筋。例如VT10,面筋增加2,腰筋单侧配置3,为N4D14。 12.所有无楼板链接的独立梁,要求按间距200mm,配置侧面抗 扭腰筋。 13.悬挑框架梁单侧有垂直次梁,次梁跨度大于4.5m,悬挑梁需 配置抗扭纵筋。 14.坡屋面的边梁需配置抗扭纵筋,且箍筋按计算1.3倍配置。 15.梁宽度大于等于350mm的梁,箍筋应采用四肢或以上箍筋。 16.梁上抬柱子的支撑梁,要求箍筋间距全长加密为100mm。 17.绘图比例大于1:150时,允许塔楼区域梁宽度小于等于 300mm的框架梁,未注明的箍筋为D8100/200(2),以减小配

16米钢筋混凝土t梁设计计算书

16米钢筋混凝土T梁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资料 1、设计荷载:汽车—20级,挂车—100, 人群荷载3KN/㎡ 2、桥面净空:净—7+2X0.75m人行道; 3、主梁跨径和全长: 标准跨径L B=16m 计算跨径L P=15.5m =15.96m 主梁全长L 全 4、材料 混凝土:C25 钢筋:主钢筋,弯起钢筋和架立钢筋用Ⅱ级,其它用I级。 桥面铺装:沥青混凝土6cm,C40防水混凝土10cm; 二、设计依据与参考书 《公路桥涵设计规范(合订本)》(JTJ021-85)人民交通出版社 《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2-85) 《结构设计原理》叶见曙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 《桥梁计算示例集》(梁桥)易建国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 《桥梁工程》(1985)姚玲森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 《公路桥涵标准图》公路桥涵标准图编制组,人民交通出版社 三、桥梁纵横断面及主梁构造 横断面共5片主梁,间距1.6m。纵断面共5道横梁,间距3.875m。尺寸拟定见图,T梁的尺寸见下表:

T形梁尺寸表(单位:m) 桥梁横断面图 桥梁纵断面图 主梁断面图横梁断面图 四、主梁计算 (一)主梁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1、跨中荷载弯矩横向分布系数(按刚接梁法计算) (1)主梁抗弯及抗扭惯矩Ix和ITx 求主梁形心位置 平均板厚h1=1/2(8+14)=11cm Ax=(160-18×11×11/2+130×18×130/2/(160-18×11+130×18=41.2cm Ix=4/12×142×113+142×11×(41.2-11/2)2+1/12×18×1303+18×130×(130/2-41.2)2=6627500cm4=6.6275×10-2m4 T形截面抗弯及抗扭惯矩近似等于各个矩形截面的抗扭惯矩之和,即: I TX =∑c i b i h i 3 t 1/b 1 =0.11/1.60=0.069 c 1 =1/3 t 2/b 2 =0.18/(1.3-0.11)=0.151,查表得c 2 =0.301 I TX =1/3×1.60.113+0.301×0.19×0.183=0.0028m4单位抗弯及抗扭惯性矩: J X = I X /b=0.066275/160=4.142×10-4m4/cm J TX =I Ty /b=0.0028/160=1.75×10-5m4/cm (2)求内横梁截面和等刚度桥面板的抗弯惯矩 取内横梁的翼板宽度等于横梁中距,取桥面板靠主梁肋d1/3处的板厚12cm 作为翼板的常厚度,截面见图。 截面形心至常厚度翼板中心距离: a y =(8815.550)/(387.512+8815.5)=11.34cm 内横梁截面抗弯惯矩: Iy=387.5123/12+387.51210.472+15.5883/12+8815.5(50-11.34) =3.573106cm4 把一根内横梁截面抗弯惯矩Iy平均分布于横梁的中距L1作为设想的等刚度 桥面板的抗弯惯矩I1: I1=Iy/L1=3.573106/387.5=9.22103cm4/cm (3)求主梁的抗弯与抗扭刚度比例参数: r=5.8I(b1/L)/I T

钢筋混凝土梁板的配筋构造讲解

钢筋混凝土梁板的配筋构造 3.1 受弯构件的构造要求 (1)梁的一般构造 钢筋混凝土梁的常用截面有矩形、T形、工形和花篮形等形式,如图 图3.25梁的截面形式 受弯构件在外荷载作用下,截面上将同时承受弯矩M和剪力y的作用。在弯矩较大的区段可能发生沿横截面的(称为正截面)受弯破坏,在剪力较大的区段可能发生沿斜截面的受剪破坏,当受力钢筋过早切断、弯起或锚固不满足要求时,还可能发生沿斜截面的受弯破坏。 一、梁和板的一般构造规定 (一)梁的配筋构造 1)梁的截面尺寸 梁的截面高度h与梁的跨度l及所受荷载大小有关。一般情况下,独立简支梁,其截面高度h与其跨度l的比值(称为高跨比) h/l=1/12—1/8 ;独立的悬臂梁h/l为1/6左右;多跨连续梁h/l=1/18—1/12 。 梁的截面宽度b与截面高度h的比值b/h,对于矩形截面一般为1/2.5~1/2;对于T形截面一般为1/3~1/2.5 。 为了统一模板尺寸便于施工,梁的常用宽度一般为180mm、200mm、220mm、250mm,250mm以上以50mm为模数;而梁的高度h一般为250mm、300 mm、…、1000mm等尺寸,当h≤800mm时以50mm为模数,当h>800mm时以1OOmm为模数。 2)梁的配筋 梁中一般配置下列几种钢筋(图3.26): ①纵向受力筋。如①号筋,它是用来承受弯矩的钢筋。纵向受力钢筋的常用直径为10-28mm,根数不得少于2根。梁内受力纵筋的直径应尽可能相同;当采用不同的直径时,它们之间相差至少应为2mm以上,便于施工中容易用肉眼识别,但相差也不宜超过6mm。 ②弯起钢筋。如②、③号钢筋,它是由纵向受力钢筋弯起而成。它的作用是:中间段同纵向受力钢筋一样,可以承受跨中正弯矩;弯起段可以承受剪力;弯起后的水平段有时还可以用来承受支座处的负弯矩。 弯起钢筋的弯起角度—般是:当梁高h ≤800mm时为45°;当梁高h>800mm 时为60°

关于梁的最大最小配筋率

配筋率 一、不考虑地震的纵向受力筋的最小配筋率(ρmin)

二、考虑地震的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ρmin)

考虑地震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ρmin) (fy=300N/MM2和fy=360N/MM2)

序 号 砼等级HPB235(Q235) HRB335 HRB400\RRB400 1 C15 2.105 2 C20 2.807 1.760 1.380 3 C25 3.479 2.182 1.711 4 C30 4.181 2.622 2.056 5 C35 4.882 3.062 2.401 6 C40 5.584 3.502 2.746 7 C45 6.198 3.887 3.048 8 C50 6.753 4.235 3.322 9 C55 7.205 4.513 3.537 10 C60 7.627 4.771 3.737 11 C65 8.018 5.009 3.921 12 C70 8.354 5.212 4.077 13 C75 8.636 5.381 4.207 14 C80 8.919 5.549 4.335 序号砼等级 HPB235(Q235) HRB335 0.24f t/f yv0.28f t/f yv0.24f t/f yv0.28f t/f yv 1 C20 0.126 0.147 0.088 0.103 2 C25 0.145 0.169 0.102 0.119 3 C30 0.163 0.191 0.11 4 0.133 4 C3 5 0.179 0.209 0.12 6 0.147 5 C40 0.195 0.228 0.137 0.160 6 C45 0.206 0.240 0.144 0.168 7 C50 0.216 0.252 0.151 0.176 8 C55 0.224 0.261 0.157 0.183 9 C60 0.233 0.272 0.163 0.190 10 C65 0.239 0.279 0.167 0.195 11 C70 0.245 0.285 0.171 0.200 12 C75 0.249 0.291 0.174 0.203 13 C80 0.254 0.296 0.178 0.207

混凝土配筋计算例题

1、某宿舍的内廊为现浇简支在砖墙上的钢混凝土平板(例图4-1a),板上作用的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为q k=2kN/m。水磨石地面及细石混凝土垫层共30mm厚(重力密度为22kN/m3),板底粉刷白灰砂浆12mm厚(重力密度为17kN/m3)。混凝土强度等级选用C15,纵向受拉钢筋采用HPB235热轧钢筋。试确定板厚度和受拉钢筋截面面积。 例图4-1(a)、(b)、(c) [解] 1.截面尺寸 内廊虽然很长,但板的厚度和板上的荷载都相等,因此只需计算单位宽度板带的配筋,其余板带均按此板带配筋。取出1m宽板带计算,取板厚h=80mm(例图4-1b),一般板的保护层厚15mm,取a s=20mm,则h0=h-a s=80-20=60mm. 2.计算跨度 单跨板的计算跨度等于板的净跨加板的厚度。因此有 l0=l n+h=2260+80=2340mm 3.荷载设计值 恒载标准值:水磨石地面0.03×22=0.66kN/m

钢筋混凝土板自重(重力密度为25kN/m3)0.08×25=2.0kN/m 白灰砂浆粉刷0.012×17=0.204kN/m g k=0.66+2.0+0.204=2.864kN/m 活荷载标准值:q k=2.0kN/m 恒载设计值: 活荷载设计 值: 4.弯矩设计值M(例图4-1c) 5.钢筋、混凝土强度设计值 由附表和表4-2查得: C15砼: HPB235钢筋: 6.求x及A s值 由式(4-9a)和式(4-8)得: 7.验算适用条件 8.选用钢筋及绘配筋图 选用φ8@130mm(A s=387mm2),配筋见例图4-1d。

例图4-1d 冷轧带肋钢筋是采用普通低碳钢筋或普通低合金钢筋为原材料加工而成的一种新型高效钢筋。由于它强度高,可以节约许多钢材,加之其直径细、表面带肋、与混凝土的粘结锚固效果特别好,因此在国外得到广泛的应用。我国自80年代中期将其引入后,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已经编制了国家标准《冷轧带肋钢筋》GB13788-92和行业标准《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5-95。国家科委和建设部曾相继下文,要求大力推广采用冷轧带肋钢筋。 本例如果改用经调直的550级冷轧带肋钢筋配筋时: 选用φ6@125mm(A s=226mm2) 即是说,将采用HPB235钢筋配筋改为采用550级的冷轧带肋钢筋配筋以后,可以节省41.6%的受力钢筋用钢量,这个数字是十分可观的。

梁配筋规范要求内容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9.2.1条 钢筋混凝土梁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当梁高h≥300mm时,不应小于10mm;当梁高h<300mm时,不应小于8mm. 一.《建筑抗震设计规》6.3.4.1条 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应至少各配置两根纵向配筋,一、二级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 于14mm,且分别不小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 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0.2.8.2条 偏心受拉的框支梁,其支座上部纵向钢筋至少应有50%沿梁全长贯通,下部纵向钢筋应全部直通到柱. 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11.3.1条 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中,计入纵向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级抗震等级:x≤0.25*ho,二、三级抗震等级:x≤0.35ho 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6.2.7条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尚应符合下列条件: x≤ξb*h0; 钢筋等级为HPB300时,ξb = 0.576 钢筋等级为HRB335/HRBF335时,ξb = 0.550 钢筋等级为HRB400/HRBF400/RRB400时,ξb = 0.518 钢筋等级为HRB500/HRBF500时,ξb = 0.482 三.《建筑抗震设计规》6.3.4.1条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 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11.3.6第1条 纵向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表11.3.6-1规定的数值; 表11.3.6-1 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 ┃┃位置┃ ┃抗震等级┣━━━━━━━━━┳━━━━━━━━━┫ ┃┃支座(取较大值) ┃跨中(取较大值) ┃ ┣━━━━━━╋━━━━━━━━━╋━━━━━━━━━┫ ┃一级┃ 0.40,80ft/fy ┃ 0.30,65ft/fy ┃ ┣━━━━━━╋━━━━━━━━━╋━━━━━━━━━┫ ┃二级┃ 0.30,65ft/fy ┃ 0.25,55ft/fy ┃ ┣━━━━━━╋━━━━━━━━━╋━━━━━━━━━┫ ┃三、四级┃ 0.25,55ft/fy ┃ 0.20,45ft/fy ┃ ┗━━━━━━┻━━━━━━━━━┻━━━━━━━━━┛ 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8.5.1条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受弯构件不应小于0.2和45ft/fy的较大值.

有关PKPM梁配筋原则

准确高效制图 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结构布置合理,传力途径清楚,计算方法得当,受力模型准确,图面表达清晰。 主要讲这几方面在结构施工图图面中的反映。注意和解决这几方面的问题,可以使我们制图更准确、高效,特别是新同学,可把握复杂受力构件的能力和减少不必要的返工,提高效率。一.结构平面布置图 结构平面布置图是所有结构施工图(上部结构)的基础,要把楼层上所有结构布置、高差、标高、洞口、楼层的外周轮廓以简练无疑义的方式表达清楚。注意事项: 1. 结构线与非结构线:框架结构,砖砌体线是非结构线;砖混结构,砖砌体的线是结构线。外装修(外挂石材等)是非结构线,挑板(包括线脚边线)是结构线。 结构线应用实线,非结构线用细线(条件图图层)甚至不用绘出。特殊的不重要的结构线,比如线脚边线,与梁线、翻边线等叠合较多,影响图面表达的部位,也可用细线或减少绘出。 2. 结构平面图的剖断方向:自楼层上方向下看。 剖断线、高差线、洞口线、边线、折板转折线,看见线――实线 结构布置线(普通梁、结构板带等)――虚线 注意事项:楼梯剖断面位置可选择半楼层处;阁楼层(坡屋面)剖断面可选择近阁楼层,剖到屋面斜板,且不遮挡阁楼层梁板布置的反映;其它特殊部位以能用最简练的图面准确反映梁板处理的制图方式为宜。 3. 楼层标高应注出。斜屋面必要时可每根梁注标高,便于定梁高。 4. 梁布置尽量传力途径清晰,减少多级次梁。少出现3级次梁,避免4级次梁。 5. 避免多梁梁端汇于一点。拉通梁算一道,三道以上施工困难。如难以解决,应考虑局部梁面降低,梁高减小。 6. 考虑建筑空间要求和以后装修改造要求,特别注意住宅阁楼层、屋面层梁对下层的影响。注意结构平面布置图的梁是对下层有影响。 7. 有些柱子因建筑空间要求有一方向不能拉梁,各层应做构造措施:如楼板加厚,增设板带。注意顶层和底层(二层)不影响空间的地方应把此梁加上。 8. 楼电梯间前室、过道、门厅梁布置要考虑今后装修。尽量避免直接对门和打破一个开敞空间的梁布置。 住宅分户墙的梁有条件的尽量不要直接去加高,以便住户改造打通两套房子。 9. 梁高确定,内部梁高尽量不超过边梁梁高。梁高以整数或50模数为宜。 10. 住宅烟道最下层是加筋不留洞的。 11. 屋面檐沟,有梁穿越处注明:梁穿檐沟处建筑面标高预埋Ф100钢管过水孔。 12. 屋面女儿墙(混凝土)直线长度较长,注明:每隔12米设20mm宽伸缩缝; 屋面女儿墙(砌体),注明:每4米设构柱,与墙顶混凝土压顶整浇。 13. 非砼墙的电梯间围墙设圈梁和构柱,统一说明。 14. 大跨度屋面(非住宅部分)应结构找坡。 15. 屋面考虑绿化应注明设计(活)荷载。大跨度、重要部位或功能不确定部位应注明设计(活)荷载。 16. 荷载输入不要漏或忽略:a.局部挑板荷载;b.天井最下层楼板、露台保温层荷载、下面是房间的阳台板――都应当屋面;c.阁楼层坡屋面下较高墙体。 二.梁配筋平面图 1. 梁配筋平面图的底版采用结构平面布置图,建议除板厚标注、配筋加筋、构柱编

梁配筋易错问题最全总结

梁配筋易错问题最全总结、逐条查改 1、梁配筋是否小于计算结果。 2、梁截面标注是否与模型一致。 3、框架梁配筋底筋与面筋的比值要求:根据《混凝土规范》第11.3.6.2条框架梁梁端截面的底部和顶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啊啊积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抗震等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应小于0.3。 4、箍筋最小直径:根据《高规》第6.3.2.5条抗震设计时,梁端箍筋的加密区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符合表6.3.2-2的要求;当梁端纵向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应增大2mm。表6.3.2-2见《高规》。抗规6.3.3也有同样的规定。 5、钢筋的强度等级与satwe参数设置中的是否一致,尤其是箍筋。 6、当梁和支座同宽时,梁每排放置的根数计算时应减去支座纵筋两侧的直径宽度。梁跨数应结合配筋结果看是否调整。 7、对承受较大集中力的梁(如车库顶板、二次转换梁等),是否核算附加箍筋及吊筋。梁箍筋加密区是否满足计算结果,尤其是在双次梁体系中。 8、悬挑梁表达是否有误,顶筋是否放大。顶钢筋一定通长。 9、通长筋的设置是否满足抗规6.3.4:(通长筋尽量使用小直径钢筋) 1)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沿梁全长顶面、底面的配筋, 一、二级不应少于2ф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顶面、底面两端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不应少于2ф12。 2) 一、二、三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对框架结构不应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

弦长的1/20;对其他结构类型的框架不宜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 10、梁四肢箍的时候钢筋根数保证大于等于四根。 11、次梁变标高位置计算假定是否与实际相符;次梁变宽度位置计算假定与实际是否相符。 12、次梁与主梁垂直搭接的时候,注意锚固长度的确定; 13、一般次梁底比主梁底要低,当次梁底低于主梁底的时候,要做吊柱。 14、梁柱偏心超过1/4时,考虑水平加腋。 15、混规9.2.6:梁的上部纵向构造钢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当梁端按简支计算但实际受到部分约束时,应在支座区上部设置纵向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的1/4,且不应少于2根。

钢筋混凝土梁配筋平法表示说明

钢筋混凝土梁配筋平法表示 说明 一、梁代号的规定: 梁类型代号跨号 楼层框架梁 KL ―XX(Pa―为左悬臂,Pb―为右悬臂) 非框架梁 L(WL)―XX(Pa―为左悬臂,Pb―为右悬臂) 屋面框架梁 WKL ―XX(Pa―为左悬臂,Pb―为右悬臂) 二、梁配筋平法的标注方法: 1.集中标注 集中标注表示梁的通用数值,通用数值包括梁截面尺寸,梁端和跨中箍筋,梁顶和梁底纵向贯通筋。 例梁代号300X700 φ8-150/200(2) 2Φ25;2Φ22 () 则表示通用数值为:梁截面300X700,2肢φ8箍筋,加密和非加密区。箍筋间距分别为:150、200,梁顶及梁底贯通筋分别为:2Φ25、2Φ22,梁顶标高低于楼层结构标高,凡集中标注处的梁截面下均画有一横线,以表示与原标位的区别。 梁截面表示:当为等截面梁时,用bxh表示;当为加腋梁时,用bxh Yc1xc2表示;其中c1为腋长,c2为腋高;当有悬挑梁且根部高度h1与端部的高度h2不同时,用“/”分隔表示为:bxh1/h2;梁箍筋表示:梁

两端箍筋加密区与梁跨中非加密区箍筋间距不同时,用“/”分隔不同的间距,在分隔符“/”左侧标注加密区箍筋间距,右侧标注非加密区箍筋间距,当两者间距相同时,可以省略分隔符及梁跨中箍筋间距不标,箍筋直径符“φ”,箍筋肢数写在括号内。 梁顶和梁底贯通筋表示:梁顶和梁底贯通筋用“;”符号分隔,如无特别说明,贯通钢筋放在梁截面两侧的外边。 2.原位标注 原位标注表示与通用标注数值不同的标注.当集中标注中的某项数值不适用于梁的某部位时,则将该项值原位标注,施工时,原位标注取值优先。 3.梁纵筋的表示方法 当梁下部纵筋或梁支座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需用符号“/”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当同排纵筋有多种直径(种类)时,用符号“+”将不同直径(种类)钢筋相联,如无特别说明,施工时直径大者放在梁两侧外边,当梁纵筋全部选用同一直径时,可以仅标出排列最前的纵筋直径,后续的纵筋直径可以省略不标.例2Φ25/3Φ25可以表示为:5Φ25 2/3。 4.梁下部纵筋集中荷载吊筋的表示 在梁下标注梁下部纵筋(含贯通筋)。吊筋和腰筋,例:2Φ20/2Φ22+3Φ25(-1)V2Φ12*2Φ12,2Φ20/2Φ22+3Φ25表示梁底下一排纵筋2Φ22+3Φ25,上一排纵筋2Φ20。当梁底筋省略不标时,采用集中标注值当梁底纵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时,将梁底不伸入支座的钢筋数量写在括号内钢筋数量用负数表示。例3Φ25(-1)表示梁底纵筋3Φ25,其中一条不伸入支座。纵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