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全面推行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组织实施方案(银监发【2006】74号)

全面推行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组织实施方案(银监发【2006】74号)

全面推行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组织实施方案(银监发【2006】74号)
全面推行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组织实施方案(银监发【2006】74号)

全面推行农村信用社

贷款五级分类组织实施方案

为做好全面推行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组织实施,确保2006年底之前所有农村信用社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贷款五级分类,特制订本方案。

一、统一思想认识

五级分类是以风险为基础的贷款质量分类方法,比四级分类更能真实、准确地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2006年,农村信用社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是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的内在需要,是科学发展的基础,是实现向现代金融企业过渡的必由之路,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应对中外资银行竞争的必然选择,是适应统一监管要求的大势所趋,是提升银行业整体形象的现实需要,也是监管部门以风险为本、审慎持续监管的基础的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要求。各级监管机构和农村信用社务必把这项工作作为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和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把是想和行动统一到银监会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上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提高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坚定信心,精心安排,全力以赴,确保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二、明确工作目标

2006年,全国农村信用社要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开始

对贷款、透支、贴现、各类垫款等表内所有信贷资产试行五级分类。在2006年12月31日以前所有农村信用社全部完成贷款五级分类,从2007年1月1日开始,所有农村信用社实行以五级分类为主、两种分类数据共同报送的“双轨运行”制度。

经过试点已经完成对表内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的农村信用社,要加大对分类真实性、准确性考核的基础上,试行对信用证、承兑、担保等表外资产和非信贷资产的风险分类。

三、强化组织领导

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实行在银监会贷款五级分类领导小组指导下,以五级分类办公室为枢纽,以省联社推广小组为依托,各级监管机构负责现场检查的工作模式。各地监管部门、省联社要按照《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成立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领导机构的通知》(银监办通【2006】31号)的要求,各负其责地开展全国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推广工作,海南省农村信用社推广工作由海南银监局全面负责。

银监会从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借调100名工作人员,加入省联社推广小组,具体参与分类方案制定、培训授课、巡查和现场指导职责。另外,在五级分类推行过程中,银监会将派出巡视组,对各地工作进行督促、指导。

四、精心组织培训

贷款五级分类的培训工作从2月下旬启动,分层次梯次推进,全部培训工作在4月30日前全部完成。

(一)培训层次

银监会负责培训银监局分管局长、合作处处长、省级联社理事长、主任以及业务部门负责人。各银监局负责培训所辖银监分局和监管板输出分管同志、合作金融监管干部和升级联社其他高管人员。省联社负责培训本单位工作人员和辖内县联社管管人员、业务骨干。县联社负责培训内设机构、分支机构及所辖农村信用社分类操作人员。

(二)培训进度

银监会的培训工作在3月中旬完成,银监局和省联社的培训工作在4月中旬完成,县联社的培训工作在4月底完成。

(三)培训内容

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确定培训重点。对农村信用社高管人员的培训要突出实施贷款五级分类的意义和作用方面的内容,帮助其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对监管人员的培训要突出分类偏离度监管检查方面的内容;对农村信用社员工的培训以分类操作流程和技能为主要内容。通过培训,使农村信用社管理人员和分类操作人员思想通、懂常识、善操作。

(四)培训方式

银监会、银监局主要采取举办培训班集中授课的方式,

省联社、县联社的培训要采取集中培训、现场答疑、案例辅导、试点经验交流、检查指导等灵活多样的方式。

五、积极实施推进

农村信用社要严格、认真、规范地按步骤、按要求、按规定、时间,进行组织实施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力求做到标准统一、操作规范、认定准确。东部省(市)农村信用社的分类工作要在9月30日前全面完成,中西部省(区、市)要在12月31日前全面完成。

(一)宣传发动

2006练全国合作金融机构监暨改革工作会议后,各银监局、各省联社要立即进行部署动员。农村信用社要通过召开动员大会、编发简报、内部报刊增发专刊或开辟专栏、制作黑板报等丰富多样的方式对全体员工进行深入的思想发动,广泛宣传农村信用社实行贷款五级分类的重要意义,增强全体员工对这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解决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和操作技术难题,在农村信用社内部形成人人皆知五级分类的良好氛围。除此动员在时间上要与培训工作同步进行或前后紧密衔接。

(二)制度建设

省联社和银监局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别制定2006年县内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实施方案,要充分考虑当地农村信用社的实际情况,确保实现贷款五级分类的工作目

标,对每个批次、每个阶段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做到内容明确、重点突出、措施具体、责任落实、监督有力。按在3月上旬完成,上报银监会贷款五级分类领导小组办公室。

各省联社要按照《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银发【2001】416号)和《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实施方案(试行)》(银监办通【2003】107号)精神,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本地农村信用社实际情况,修订、完善贷款五级分类办法操作细则,调整和细化各类别贷款的特征和分类标准,针对企业和自然人客户的不同性质制定差异化的分类办法,同意操作程序、主要表格及报告方式,建立以五级分类为基础的贷款质量考核指标体系和验收办法、标准,确保县内农村信用社按照统一的内容、政策、标准和程序进行分类操作。操作细则报当地银监局备案后执行。上述工作3月下旬完成。

(三)分类操作

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以县联社为单位组织实施。省联社培训工作结束后,各县联社要迅速在全辖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各地农村信用社要认真学习、理解、把握上级要求,在推进工作重要奖励严谨、高效、的组织保障体系,务求做到人员、任务、责任和措施落实。一要明确贷款分类的操作、认定、审核等工作程序和工作要求,尽快完善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内控制度。二要确定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却是将

贷款分类责任分解到部门、落实到岗位。上要严格规范信贷档案管理。各省联社要按照贷款五级分类对客户信息要求和农村客户的实际情况,在3月中旬,统一编制下发农村信用社信贷档案文件编目和规范管理指导意见。农村信用社应根据上级要求,立即组织开展大范围的信贷档案规范工作,收集、补充、整理现有贷款客户信息。四要奖励有效的分类监督制约机制,严格实行个人操作、交叉复核、部门负责人审查的制度。五要依据贷款审批权限确定贷款分类结果的最终认定权限,分类结果必须经集体讨论通过后确认。六要奖励贷款分类的动态管理机制,将贷款分类工作与日常信贷管理工作紧密结合,按照贷款五级分类标准建立信贷台账。对于分类结果确定后分类要素发生变化的,随时调整。原则上,对新发生的贷款要随时逐笔分类,对总体的分类结果每个季度至少要集中调整一次。七要加快建立贷款五级分类的管理信息系统。

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推开后,省联社要派出若干个由业务部门工作人员、商业银行知道人员和已完成五级分类农村信用社业务骨干组成巡查组,由主要负责人负责,深入现场了解情况,划片包干,责任到人,做好实地培训、操作辅导工作。

(四)考核验收

考核验收工作按照“完成一家、验收一家”的原则,由

各县联社自行组织。县联社要成立多个考核验收小组,由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县联社的分支机构或其所辖基层农村信用社分类认定工作完成后,考核验收小组要及时按照省联社统一制定的考核验收标准,进驻现场。各联社在验收工作中可采取调查问卷、谈话询问、查看会议记录、贷款抽样等种方式,重点关注培训的时效性、分类信息的全面性、分类程序的严密性、分类结果的准确性等,严格考核验收农村信用社进行真实分类和风险暴露情况。其中,对法人贷款抽样比你不低于法人贷款余额的40%,对自然人贷款抽样利弊不低于自然人贷款余额的20%。

六、实施严格检查

2006年,各银监局要制定农村信用社五级分类现场检查工作方案,加强对贷款分类偏离度检查。检查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冲3月初启动,6月底结束先插检查的对象是2005年末经过试点已经完成贷款五级分类的农村信用社。第二阶段从7月初开始,格局根据县内农村信用社五级分类的推进情况,随时对完成贷款五级分类的结构进行分类偏离度检查。检查按贷款分层抽样方式确定贷款样本。到2006年末,全国被检查机构不低于各省(区、市)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比你的20%、抽样贷款笔数不低于分类贷款笔数的30%,力争使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准确到位。银监会将采取多种方式,重点对100家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的

偏离度进行现场抽样检查。

各级监管机构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分类制度的研究,奖励对其贷款分类办法和操作规程的评价制度,加大督促、指导力度。另一方面,要根据辖内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进度,将该项检查纳入合作金融机构序时性检查内容。各地要成立以合作金融机构监管部门为主、其他监管部门以及省联社共同参与的现场检查小组,由银监局合作处负责人或当地银监分局分管局长为主查人,按照银监会确定的工作目标,预先制定现场检查方案,选择不同经济环境、不同规模、不同管理能力的农村信用社进行贷款五级分类偏离度检查。检查内容主要是:培训效果、分类范围、分类责任之落实情况、分类绩效考核机制、资产是否涵盖了表内所有信贷资产、时候严格按照规范的程序操作、有无人为调整以及贷款五级分类结果的准确性。现场检查人员必须坚持客观事实、准确反映的原则,充分运用贷款偏离度检查、贷款迁徙分析和同质同类比较等监管手段,加强对不良贷款真实性及形态变动的监测考核。对于发现的分类偏离问题,检察人员应在与被检查农村信用社交流沟通的基础上,坚持标准,自主判断。

七、加大问责力度

各级监管机构和农村信用社行业管理机构要按照本方案确定的职责明确分工,各司其职,通力配合,一级抓一级,

层层抓落实,共同把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做好。对于不能按规定进度完成五级分类工作或工作质量不高的,省级联社要承担主要责任,银监局也要承担督导不力、监管不严的责任。

各级监管机构和农村信用社要严格规范并落实分类工作的各项责任制度,包括动员、培训、立档、调查、分类、认定、验收、汇总、报告、检查、宣传等与分类相关的所有工作。五级分类工作要力戒形式主义,严谨走过场。任何部门、任何人都不得降低标准,不得草率从事,更不得弄虚作假。各级监管机构和各级联社严格实行偏离度的责任认定和追究制度,将五级分类作为考核内控管理水平和高管人员履职的重要内容。在分类工作完成后,凡发现用“一逾两呆”数据直接套换五级分类数据或故意隐瞒资产质量而人为控制不良贷款的弄虚作假行为,一经查实,一定要严格依照规定追究有关部门、人员的直接责任和管理责任;对于现场检查中敷衍了事、不严格考核的单位和个人,也要按监管责任制的有关规定处理。

八、实时反馈信息

各级监管机构和农村信用社要继续按照《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五级分类试点工作的通知》(银监办发【2004】287号)的要求,建立规范的信息交流和反馈制度,报送贷款五级分类

的相关数据。推进过程中,及时向银监会贷款五级分类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报告工作的进场情况、推行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和交流当地开展五级分类的经验和做法,对于在规定的时限内扎实有效地推进贷款五级分类、分类质量较高的,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于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推行不力、分类进度缓慢、不按规定组织分类操作、分类偏离度较高的,监管机构和行业管理机构要同时通报,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九、加强总结宣传

在做好内部信息交流工作的同时,要加强对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的对外宣传。这项工作要在银监会贷款五级分类领导小组的统一组织,各级监管机构和行业管理机构协同配合,广大农村信用社共同参与下进行,上下联动,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重点宣传农村信用社推行贷款五级分类的重要意义,宣传银监会的各项重大部署,宣传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进展情况、好的做法和成效。宣传工作要强调针对性,突出重点,把握分寸,加强各种宣传舆论的引导,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实行内外有别,扩大声势,增大影响,形成有利于贷款五级分类开展的舆论氛围。

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推广工作结束后,要进行全面总结。全国推广情况的总结和通报由银监会负责,对推广工作扎实、分类偏离度小、信息报送量多且质量高的银监局、

省联社及工作突出的个人,银监会将予以通报表彰。各省的总结工作由各银监局贷款五级分类领导小组负责。东部省(市)要在10月20日前完成总结工作,中、西部省(区、市)要在2007年1月20日前完成,全国总结工作要在2007年2月底前完成。

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操作细则

市商业银行 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操作细则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部门及职责权限 第三章五级分类的标准和主要特征 第四章贷款五级分类的原则及特别规定 第五章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流程 第六章贷款五级分类的操作方法 第七章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提取 第八章贷款五级分类考核与评价 第九章贷款五级分类后期管理 第十章罚责 第十一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我行风险分类管理制度,真实、全面、动态反映贷款风险程度,加强信贷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防化解信贷风险。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城市商业银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实施意见》及《中国

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推行和完善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通知》并结合我行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所称“贷款”包括:一般贷款(含抵押、质押、保证、信用等贷款)、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垫款、信用证垫款、担保垫款、进出口押汇、银行卡透支、拆出资金、存放同业、应收账款等类似性质的其他债权及类似性质的或有负债。 第三条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是评价贷款风险状况的一种方法。严格按照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标准、方法和程序对贷款风险进行评估和揭示,并及时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是防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 第四条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是指按贷款本金利息收回的可能性,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个类别,其中次级、可疑和损失类合并称为不良贷款。 第五条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必须严格按照分类的标准、程序、方法进行初分和认定,按审批权限进行审批。并纳入日常信贷管理工作。 第六条通过贷款风险分类应达到以下目标: (一)可以使信贷业务经办人员及时发现其管理的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动态、真实、全面地把握信贷资产的质量状况; (二)可以使贷款管理人员及时发现贷款评估、审批、发放、管理、监控、催收以及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基础管理; (三)为分析和预警信贷风险、制定信贷政策及收贷收息和开拓业务提供依据; (四)正确评价各级支行信贷经营管理工作绩效,为信贷业务授权提供依据; (五)为判断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否充足提供依据。 第七条分类围和时限要求

中国人民银行五级分类标准

中国人民银行五级分类标准 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 具体标准如下: 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标准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充分分析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的基础上,参照下列基本标准初步划分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档次后,严格依据核心定义确定分类结果。 1.下列情况划入正常类: (1)借款人有能力履行承诺,还款意愿良好,经营、财务等各方面状况正常,能正常还本付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有充分把握。 (2)借款人可能存在某些消极因素,但现金流量充足,不会对贷款本息按约足额偿还产生实质性影响。 正常类参考特征: a.借款人生产经营正常,主要经营指标合理,现金流量充足,一直能够正常足额偿还贷款本息。 b.贷款未到期。 c.本笔贷款能按期支付利息 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般划入关注类: (1)借款人的销售收入、经营利润下降或出现流动性不足的征兆,一些关键财务指标出现异常性的不利变化或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2)借款人或有负债(如对外担保、签发商业汇票等)过大或与上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上升; (3)借款人的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出现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因素(如基建项目工期延长、预算调增过大); (4)借款人经营管理存在重大问题或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 (5)借款人或担保人改制(如分立、兼并、租赁、承包、合资、股份制改造等)对贷款可

能产生不利影响; (6)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等发生了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 (7)借款人的管理层出现重大意见分歧或者法定代表人和主要经营者的品行出现了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 (8)违反行业信贷管理规定或监管部门监管规章发放的贷款; (9)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被划为次级类; (10)宏观经济、市场、行业、管理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变化对借款人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并可能影响借款人的偿债能力; (11)借款人处于停产或半停产,但抵(质)押率充足,抵质押物远远大于实现贷款本息得价值和实现债权得费用,对最终收回贷款有充足的把握。 (12)借新还旧贷款,企业运转正常且能按约还本复息的。 (13)借款人偿还贷款能力较差,但担保人戴维偿还能力较强 (14)贷款的抵押物、质押物价值下降,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抵(质)押物失去控制;保证的有效性出现问题,可能影响贷款归还; (15)本金或利息逾期(含展期,下同)90天(含)以内的贷款或表外业务垫款30天(含)以内。 关注类参考特征: a.宏观经济、行业、市场、技术、产品、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或财务状况发生变化,对借款人正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但其偿还贷款的能力尚未出现明显问题。 b.借款人改制(如合并、分立、承包、租赁等)对银行债务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c.借款人还款意愿差,不与银行积极合作 d.借款人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但贷款担保合法、有效、足值,银行完全有能力通过追偿担保足额收回贷款本息。 e.担保有效性出现问题,可能影响贷款归还。 f.贷款逾期(含展期后)不超过90天(含)。 g.本笔贷款欠息不超过90天(含)。 资料之一:关注类贷款,其他银行还列举如下特征: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详解

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是根据内在风险程度将商业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 贷款五级分类制是银行主要依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即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实际能力,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其中后三类称为不良贷款。此前的贷款四级分类制度是将贷款划分为正常、逾期、呆滞、损失四类。 五级分类是国际金融业对银行贷款质量的公认的标准,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动态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实力、抵押品价值等因素的连续监测和分析,判断贷款的实际损失程度。也就是说,五级分类不再依据贷款期限来判断贷款质量,能更准确地反映不良贷款的真实情况,从而提高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以前对银行不良贷款的分类方法是“一逾两呆”(逾期贷款是指借款合同到期未能归还的贷款,呆滞贷款是指逾期超过一年期限仍未归还的贷款,呆账贷款则指不能收回的贷款),这是一种根据贷款期限而进行的事后监督管理方法。“一逾两呆”的不足就是掩盖了银行贷款质量的许多问题,比如根据贷款到期时间来考核贷款质量,就会引发借新还旧的现象,这样就很容易将一笔不良贷款变为正常贷款,而实际上并没有降低风险。这种分类法很难甚至根本无法达到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目的,而五级分类法正是克服了它的有关弱点,可以及时反映商业银行的盈亏状况,因此成为改良贷款质量管理方法的选择。 从2004年起,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两类银行将奉行国际标准,取消原来并行的贷款四级分类制度,全面推行五级分类制度。 [编辑] 具体标准如下: 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标准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充分分析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的基础上,参照下列基本标准初步划分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档次后,严格依据核心定义确定分类结果。 1.下列情况划入正常类: (1)借款人有能力履行承诺,还款意愿良好,经营、财务等各方面状况正常,能正常还本付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有充分把握。 (2)借款人可能存在某些消极因素,但现金流量充足,不会对贷款本息按约足额偿还产生实质性影响。 正常类参考特征: a.借款人生产经营正常,主要经营指标合理,现金流量充足,一直能够正常足额偿还贷款本息。 b.贷款未到期。 c.本笔贷款能按期支付利息 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般划入关注类:

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实施细则

凤台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信贷资产风险 五级分类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凤台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凤台联社)树立审慎经营、风险为本的信贷管理理念,真实、全面、动态地揭示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及时发现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为计提损失准备金提供依据,根据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中国银监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财政部《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以及《安徽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是指由凤台联社信贷经营、管理人员按照本细则规定的方法、程序和要求对信贷资产质量进行全面、及时和准确的评价,并将信贷资产按风险程度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 第三条本细则适用于凤台联社辖内各信用社以及总部营业部。 本细则所指的信贷资产包括表内各类信贷资产(包括本外币贷款、进出口贸易融资项下贷款、贴现、银行卡透支、信用垫款等)和表外信贷资产(包括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担保、贷款承诺等)。 第四条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风险原则。风险分类应以信贷资产的内在风险为主要依据,逾期情况只作为重要参考因素,内在风险是指潜

在的、已经发生但尚未实现的风险。 (二)真实原则。各信用社应广泛搜集有关客户信息,以债务人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信用记录为主要依据,严格按分类标准、方法和程序进行分类,充分估计现实和潜在的风险状况,全面、真实地反映信贷资产的风险程度。 (三)审慎原则。分类人员应对债务人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相关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同时结合担保方式、影响还款能力的非财务因素、凤台联社内部管理等,分析其偿还债务的能力和偿还意愿,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对信贷资产风险进行整体评价,合理划分风险类别。介于相邻类别之间的信贷资产原则上应归入低级档次。 (四)灵活原则。信贷资产原则上应逐笔分类,同一债务人有多笔贷款,且条件基本相同,在不影响总的分类结果的前提下,可将多笔贷款合并分类。 (五)动态管理原则。各信用社应把风险分类纳入日常信贷管理工作,及时、动态掌握影响信贷资产回收相关因素的变化情况,及时更新客户信息,对风险状况已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时重新认定。 第二章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标准 第五条根据安全履行合同、及时足额偿还的可能性,信贷资产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个不同类别,后三类合称为不良信贷资产。 第六条信贷资产风险的核心定义分别为: (一)正常:债务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

贷款五级分类实施细则.

省农村信用社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 (修改后) (2006年9月20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我省农村信用社树立审慎经营、风险为本的信贷管理理念,真实、全面、动态地揭示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及时发现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防和化解风险的能力,为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提供依据,根据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中国银监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风险分类的补充通知》以及财政部《信用社呆帐核销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特制定《省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下称本细则)。 第二条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是指由农村信用社的信贷经营、管理人员按照本细则规定的方法、程序和要求对信贷资产质量进行全面、及时和准确的评价,并将信贷资产按风险程度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 第三条本细则适用于全省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以下简称信用社)。 本细则所指的信贷资产包括表各类信贷资产(包括本外币贷款、进出口贸易融资项下贷款、贴现、银行卡透支、信用垫款等)

和表外信贷资产(包括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担保、贷款承诺等)。 第四条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风险原则。风险分类应以信贷资产的在风险为主要依据,逾期情况只作为重要参考因素,在风险是指潜在的、已经发生但尚未实现的风险。 二、真实原则。信用社应广泛搜集有关客户信息,以债务人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信用记录为主要依据,严格按分类标准、方法和程序进行分类,充分估计现实和潜在的风险状况,全面、真实地反映信贷资产的风险程度。 三、审慎原则。分类人员应对债务人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相关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同时结合担保方式、影响还款能力的非财务因素、信用社部管理等,分析其偿还债务的能力和偿还意愿,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对信贷资产风险进行整体评价,合理划分风险类别。介于相邻类别之间的信贷资产原则上应归入低级档次。 四、灵活原则。信贷资产原则上应逐笔分类,同一债务人有多笔贷款,且条件基本相同,在不影响总的分类结果的前提下,可将多笔贷款合并分类。 五、动态管理原则。信用社应把风险分类纳入日常信贷管理工作,及时、动态掌握影响信贷资产回收相关因素的变化情况,及时更新客户信息,对风险状况已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时重新认定。

569159_贷款五级分类调查报告

封面 企/事业单位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底稿 客户名称 经办信用社名称: 年月日

企/事业法人客户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底稿 规范格式 债务人名称: 客户编号: 客户经理:机构名称: 填报日期: 一、客户背景材料 (一).职工人数:内容(略) (二).资产规模:内容(略) (三).债务人产权结构和组织结构(对主要关联企业关系应简要说明); 内容(略) (四).简要发展沿革和经营业绩介绍; 内容(略) (五).债务人目前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必须说明上一会计年度的经营业绩);需提供债务人和担保人的《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损益表》。 内容(略) (六).债务人与农村信用社业务合作情况; 内容(略) 1.农村信用社是否与债务人发生过信贷业务: 内容(略) 2.贷款等授信业务还本付息情况:

内容(略) 3.已经掌握的债务人在其他金融机构或信用社的资信状况: 内容(略) 二、授信业务背景材料 (一).授信的申请理由及申请时的还款来源: 内容(略) (二).授信业务的审批层次,审批结论的主要内容(应专门说明是否为有条件同意,条件内容、审批条件落实情况): 内容(略) (三).授信协议签订和债务人支用情况: 内容(略) (四).授信业务的担保情况(包括担保有效性情况、保证人担保能力的进一步分析,抵质押物价值变动情况): 内容(略) (五).贷后管理的简要情况(要说明近三期对该笔授信业务五级分类的结果): 1.贷后管理情况: 内容(略) 2.近三期对该笔授信业务五级分类的结果: 内容(略) 3.本次分类理由及结果: 内容(略)

(六).如果一个债务人有多笔贷款,则逐笔说明。 内容(略) 三、风险分类分析报告 (一).影响偿还可能性的各类风险因素分析: 通过对企业财务、现金流量、非财务和担保的综合分析,对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内容做出如下评价: 有利因素:内容(略) 不利因素:内容(略) (二).针对贷款业务的现状和债务人的经营、财务状况,提出防范风险的具体措施; 内容(略) (三).上一期分类时提出的风险防范化解措施的落实情况。 内容(略)

2020年(财务知识)贷款五级分类详细标准

(财务知识)贷款五级分类详细标准

贷款五级分类详细标准 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标准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于充分分析借款人及时足额归仍贷款本息的可能性的基础上,参照下列基本标准初步划分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档次后,严格依据核心定义确定分类结果。 1.下列情况划入正常类 (1)借款人有能力履行承诺,仍款意愿良好,运营、财务等各方面情况正常,能正常仍本付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借款人最终偿仍贷款有充分把握。(2)借款人可能存于某些消极因素,但现金流量充足,不会对贷款本息按约足额偿仍产生实质性影响。 ●正常类参考特征: a.借款人生产运营正常,主要运营指标合理,现金流量充足,壹直能够正常足额偿仍贷款本息。 b.贷款未到期。 c.本笔贷款能按期支付利息 2.有下列情况之壹的壹般划入关注类 (1)借款人的销售收入、运营利润下降或出现流动性不足的征兆,壹些关键财务指标出现异常性的不利变化或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2)借款人或有负债(如对外担保、签发商业汇票等)过大或和上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上升; (3)借款人的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出现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仍的因素(如基建项目工期延长、预算调增过大);

(4)借款人运营管理存于重大问题或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 (5)借款人或担保人改制(如分立、兼且、租赁、承包、合资、股份制改造等)对贷款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6)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X公司等发生了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仍的变化; (7)借款人的管理层出现重大意见分歧或者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运营者的品行出现了不利于贷款偿仍的变化; (8)违反行业信贷管理制度或监管部门监管规章发放的贷款; (9)借款人于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被划为次级类; (10)宏观经济、市场、行业、管理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变化对借款人的运营产生不利影响,且可能影响借款人的偿债能力; (11)借款人处于停产或半停产,但抵(质)押率充足,抵质押物远远大于实现贷款本息得价值和实现债权得费用,对最终收回贷款有充足的把握。(12)借新仍旧贷款,企业运转正常且能按约仍本复息的。 (13)借款人偿仍贷款能力较差,但担保人戴维偿仍能力较强 (14)贷款的抵押物、质押物价值下降,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抵(质)押物失去控制;保证的有效性出现问题,可能影响贷款归仍; (15)本金或利息逾期(含展期,下同)90天(含)以内的贷款或表外业务垫款30天(含)以内。 ●关注类参考特征: a.宏观经济、行业、市场、技术、产品、企业内部运营管理或财务情况发生变化,对借款人正常运营产生不利影响,但其偿仍贷款的能力尚未出现明显

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培训考试试题-附参考答案资料讲解

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培训考试试题(一) 一、填空题 1、按风险从低到高,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分类有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个档次,后三个档次为不良贷款。 2、为了便于对农村信用社贷款进行风险五级分类,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分为企事业单位和自然人贷款。其中:自然人贷款又分为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信用卡透支、住房按揭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 3、农村信用社企事业单位贷款评估贷款偿还的可能性分析方法包括财务分析、现金流量分析、非财务分析、担保分析。 4、农村信用社固定资产购建流程包括固定资产购建立项、购建申报、购建实施、购建工程决算业务操作流程。 5、贷款损失准备金的种类包括普通准备金、专项准备金、特别准备金。 6、财务分析资料应包括借款人连续三年以上的会计报表。 7、财务比率主要有盈利比率、效率比率、杠杆比率和流动比率四大类。 8、根据现金来源不同,企业现金流量净额=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 9、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被划为次级类,在农村信用社贷款至少要被划为关注类及以下。 10、农村信用社教育储蓄存款提前、到期支取时须提供学校证明,不得违规支付。 11、速动比率是将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最弱的存贷等扣除后除以流动负债后得到的比率关系。 12、会计主管分析财务会计报表时应采用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结构分析法等方法分析经营状况。 13、在对住房按揭贷款进行分类时,借款人连续违约期数达3 次,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0 天以内的应被划为关注类;借款人连续违约期数达7 次以上,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181 天以上的应被划为可疑类。

14、上级有关部门或公安机关到网点检查必须查验两证一信(身份证和工作证、介绍信)或省联社安全保卫特别检查证,并在县联社领导或保卫人员陪同下进行,进入营业间检查要进行登记备案。 15、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16、担保法规定担保有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定金五种形式,目前农村信用社贷款业务中常用的担保方式有保证、抵押、质押三种形式。 二、名词解释 1、次级贷款的核心定义: 2、可疑贷款的核心定义 3、重组贷款 4、贷款拆分 三、单项选择题 1、根据核心定义,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属于以下哪类贷款。(B) A .正常 B 、可疑 C 、关注 D 、次级 2、关注类贷款的基本特征是(B ) A 、一切正常 B 、潜在缺陷 C 、缺陷明显,可能损失 D 、肯定损失 E 、损失严重 3、根据银监会规定,重组贷款分类档次在至少(C )的观察期内不得调高。 A 、l 个月 B 、3 个月 C 、6 个月 D 、9 个月 4、根据自然人一般农户信用贷款五级分类矩阵表,信用等级优秀的,贷款逾期181 天一360 天的一般应被划为(B ) A .正常 B 、可疑 C 、关注 D 、次级 5、不考虑其他情况,如果一家原来贷款为正常类的借款企业三年内更换了两任财务主管,

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操作细则

西宁市商业银行 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操作细则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部门及职责权限 第三章五级分类的标准和主要特征 第四章贷款五级分类的原则及特别规定 第五章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流程 第六章贷款五级分类的操作方法 第七章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提取 第八章贷款五级分类考核与评价 第九章贷款五级分类后期管理 第十章罚责 第十一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我行风险分类管理制度,真实、全面、动态反映贷款风险程度,加强信贷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防范化解信贷风险。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城市商业银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实施意见》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推行和完善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通

知》并结合我行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所称“贷款”包括:一般贷款(含抵押、质押、保证、信用等贷款)、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垫款、信用证垫款、担保垫款、进出口押汇、银行卡透支、拆出资金、存放同业、应收账款等类似性质的其他债权及类似性质的或有负债。 第三条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是评价贷款风险状况的一种方法。严格按照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标准、方法和程序对贷款风险进行评估和揭示,并及时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是防范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 第四条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是指按贷款本金利息收回的可能性,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个类别,其中次级、可疑和损失类合并称为不良贷款。 第五条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必须严格按照分类的标准、程序、方法进行初分和认定,按审批权限进行审批。并纳入日常信贷管理工作。 第六条通过贷款风险分类应达到以下目标: (一)可以使信贷业务经办人员及时发现其管理的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动态、真实、全面地把握信贷资产的质量状况; (二)可以使贷款管理人员及时发现贷款评估、审批、发放、管理、监控、催收以及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基础管理; (三)为分析和预警信贷风险、制定信贷政策及收贷收息和开拓业务提供依据; (四)正确评价各级支行信贷经营管理工作绩效,为信贷业务授权提供依据; (五)为判断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否充足提供依据。 第七条分类范围和时限要求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 一、指导原则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贷款分类指导原则》,依据借款人的实际还款能力进行贷款质量的五级分类,即按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后三种为不良贷款。 正常贷款: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一直能正常还本付息,不存在任何影响贷款本息及时全额偿还的消极因素,银行对借款人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有充分把握。贷款损失的概率为0。 关注贷款: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如这些因素继续下去,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受到影响,贷款损失的概率不会超过5%。 次级贷款: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需要通过处分资产或对外融资乃至执行抵押担保来还款付息。贷款损失的概率在30%-50%。 可疑贷款: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损失,只是因为存在借款人重组、兼并、合并、抵押物处理和未决诉讼等待定因素,损失金额的多少还不能确定,贷款损失的概率在50%-75%之间。 损失贷款:指借款人已无偿还本息的可能,无论采取什么措施和履行什么程序,贷款都注定要损失了,或者虽然能收回极少部分,但其价值也是微乎其微,从银行的角度看,也没有意义和必要再将其作为银行资产在账目上保留下来,对于这类贷款在履行了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应立即予以注销,其贷款损失的概率在75%-100%。。 二、贷款的详细标准: 1 正常贷款的详细标准: (1)借款人有能力履行承诺,还款意愿良好,经营、财务等各方面状况正常,能正常还本付息,本公司对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有充分把握; (2)借款人可能存在某些消极因素,但现金流量充足,不会对贷款本息按

(完整word版):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五级分类实施细则

本溪市明山区伟鹏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 贷款五级分类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公司信贷管理水平,增强风险预警能力,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和有关小额贷款公司的政策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公司所有贷款风险分类。 第三条贷款风险分类(以下简称风险分类),是指按照风险程度将公司贷款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通过风险分类应达到以下目的: (一)促进公司树立审慎经营、风险为本的管理理念; (二)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质量; (三)及时发现贷款发放、管理、监控、催收以及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四)为充分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提供依据,增强抗风险能力。 第四条风险分类要坚持风险、真实、审慎、灵活及动态管理的原则。 (一)风险原则。五级分类应以贷款的内在风险为主要依据,逾期情况只作为一个重要参考因素。内在风险是指潜在的、已经发生但尚未实现的风险。 (二)真实原则。应当以借款人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信用记录为主要依据,对各类贷款质量准确分类,真实反映出贷款的风险状况。 (三)审慎原则。要按照《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和本实施细则要求,通过对影响债务人偿还债务可能性的诸多因素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评估,合理划分风险类别。介于相邻类别之间的贷款原则上归入低级档次。 (四)灵活原则。贷款原则上应逐笔分类。同一借款人在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政策规定的最高贷款限额范围内有多笔贷款的,在不影响总的分类结果的前提下,可将多笔贷款合并分类。 (五)动态管理原则。公司贷款多为短期(不超过1年),原则上1—2个月必须进行一次贷后检查,在此基础上进行贷款分类,及时、动态地掌握影响贷款回收相关因素的变化情况,对风险状况已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时重新认定。 第五条对贷款进行风险分类应按户分析,根据借款人的整体还款可能性揭

贷款五级分类测试题(含答案)

涡阳联社农贷会计学习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测试 社名: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原则为风险原则、真实原则、 审慎原则、灵活原则、动态管理原则。 2、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四大分析工具是借款人财务分析、现金流量分析、担保分析、非财务分析。 3、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依据安全履行合同、及时足额偿还的可能性将信贷资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 4、进行贷款担保分析,主要从担保法律上的有效性,价值上的充足性,担保存续期间的安全性和执行上的可变现性进行评估。 5、在五级分类条件下,不良信贷资产包括次级、可疑、损失三类贷款。 6、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助学贷款,这三类贷款可先按照矩阵分类方法进行初步分类,再根据每笔贷款的实际情况对分类结果进行调整。 7、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根据借款对象不同,将贷款分为企事业单位和自然人贷款。 8、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贷款管理的有关制度规定、未经正常贷款审批程序而形成的信贷资产,分类结果要下调一级。 9、为清收贷款本息、保全资产等目的发放的借新还旧贷款至少划为次级类。

10、信贷资产类别由上级调入下级的,由发放单位的贷款分类小组进行最终认定。由下级调至上级的,由贷款发放单位提出调整建议并上报 县联社或银行风险管理部门后,按指引规定的权限确定分类结果。 11、同时满足下列四个条件的借新还旧贷款原则上划为关注类:借款人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能按时支付利息;重新办理了贷款手续;贷款担保有效;属于周转性贷款。 12、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必须建立和完善信贷档案管理制度,为每一个借款人建立起完整的档案。 13、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向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规定的关系人所发放的贷款最高划为关注类。 14、需要重组的贷款至少划为次级类。 15、《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所指的信贷资产包括表内各类信贷资产和表外各类信贷资产。 16、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主要依据核心定义,结合借款人的农户信用评定等级、担保因素和逾期时间进行分类。 17、100万元以上自然人其他贷款和100万元以上企事业单位贷款无论结果是否发生变化,必须按季重新撰写分类工作底稿和分类认定表。 二、单选题(在以下各小题所给出的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的代码填入括号内,每题分,共30分) 1、使用贷款风险分类法对贷款质量进行分类,实际上是判断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C)。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详解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详解

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是根据内在风险程度将商业 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 贷款五级分类制是银行主要依据借款人的 还款能力,即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实际能力,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其中后三类称为不良贷款。此前的贷款四级分类制度是将贷款划分为正常、逾期、呆滞、损失四类。 五级分类是国际金融业对银行贷款质量的 公认的标准,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动态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实力、抵押品价值等因素的连续监测和分析,判断贷款的实际损失程度。也就是说,五级分类不再依据贷款期限来判断贷款质量,能更准确地反映不良贷款的真实情况,从而提高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以前对银行不良贷款的分类方法是“一逾两呆”(逾期贷款是指借款合同到期未能归还的贷款,呆滞贷款是指逾期超过一年期限仍未归还的贷款,呆账贷款则指不能收回的贷款),这是一种根据贷款期限而进行的事后监督管理方法。“一逾两呆”的不足就是掩盖了银行贷款质量的 许多问题,比如根据贷款到期时间来考核贷款质量,就会引发借新还旧的现象,这样就很容易将

一笔不良贷款变为正常贷款,而实际上并没有降低风险。这种分类法很难甚至根本无法达到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目的,而五级分类法正是克服了它的有关弱点,可以及时反映商业银行的盈亏状况,因此成为改良贷款质量管理方法的选择。 从2004年起,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两类银行将奉行国际标准,取消原来并行的贷款四级分类制度,全面推行五级分类制度。 [编辑] 贷款五级分类制的标准 具体标准如下: 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标准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充分分析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的基础上,参照下列基本标准初步划分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档次后,严格依据核心定义确定分类结果。 1.下列情况划入正常类:

信用社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操作规程

信用社(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操作规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认真全面做好贷款五级分类的实施工作,规范分类操作,提高信贷管理水平,现依据《联社贷款五级分类实施方案》和《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办法》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全县农村信用社各营业机构实施贷款五级分类的具体操作。 第三条实施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有序推进。即:自然人一般农户——自然人其他贷款——企事业单位贷款。 第二章风险管理认定的组织机构 第四条认定机构:全县信用社的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由基层信用社和联社营业部具体组织实施。 县联社专设风险管理委员会和贷款分类办公室,负责贷款分类结果的认定工作。风险管理委员会由理事长直接负责,由联社主任、信贷、会计、稽核、综合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贷款分类办公室下设在联社业务部,作为贷款分类的日常管理机构。各基层信用社设立由主任、信贷、会计等人员组成的贷款分类小组,按照授权对贷款分类结果进行认定,并对需上报的贷款分类结果提出审核意见。 第五条认定权限:县联社贷款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以下三类贷款的分类认定工作。 (一)单户贷款余额在50万元以上(不含)的自然人其它贷款; (二)企事业单位的贷款;

(三)所有损失类贷款。损失类单笔余额超过100万元的自 然人贷款和超过1000万元(含)的企事业单位贷款需报省联社最终认定; 基层信用社(含联社营业部)在下列授权范围内进行分类认定:(一)贷款余额在50万元(含)以下的自然人贷款; (二)对超过认定权限的贷款分类结果提出初分意见; 基层分社(含信用社营业部)在下列授权范围内进行分类认定:(一)贷款余额5万元以内(含)的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 (二)对超过上述权限的贷款分类结果提出的初分意见; 信贷人员的认定权限为单户贷款余额1万元(含)以下的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 第六条贷款分类专管员的职责: (一)负责本机构辖内的贷款分类的日常管理工作。 (二)收集、整理、上报本机构贷款五级分类的有关信息、资料,按规定进行归档处理; (三)按季度对本机构的贷款风险状况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改进的意见。 第七条信贷部门的职责 (一)负责制定、修改、解释有关的贷款风险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做好辖内贷款风险管理的培训工作; (二)按规定的权限负责基层信用社(含联社营业部)上报贷款分类的最终认定工作,并对需提交风险管理委员会认定的贷款提出分

银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

信贷一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关于印发《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管理办法(试 行)》的通知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各计划单列市分行,总行营业部:现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称《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原《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关于做好贷款八级归人五级分类统计上报工作的紧急通知》(农发行字[2002]120号),自本《办法》下发之日起废止。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办法》坚持以借款企业自身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和情况作为贷款分类标准,同时结合农发行贷款资金占用形态与贷款实物占用形态的实际情况,在充分利用贷款质量八级分类成果的基础上,对贷款进行五级分类。 二、各级行要严格按照《贷款五级分类归并关系一览表(报银监会)》(见附3)所列出的归并关系,统计生成《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情况监测表(报银监会)》(见附2—1和附2—2),并报送银监会。总行统一制作报送银监会口径的监测表模板,2004年1月30日放于Notes统计分析数据库中。(表格略) 三、在农发行内部统计分析或进行对外披露时,要按照《贷款五级分类归并关系一览表(对外披露)》(见附5)所列出的归并关系,由各级行自行制作《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情况监测表(对外披露)》(见附4—1和4—2)。(略) 四、各级行要继续按季度做好商品粮棉油正常库存和超期库存潜亏分析,将潜亏分析作为农发行贷款五级分类结果的补充材料,上报当地银监局,以利于全面动态地反映农发行的贷款质量状况。 2004年1月14日 附:1.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信贷风险管理,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现行信贷险分类与监控办法,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推进和完善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通知》(银监发[2003]22号)以及《关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全面实施贷款五级分类制度的意见》(银监发[2003]24号)的要求,依照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的通知》(银发[2001]416号)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称农发行)贷款基本制度和各项贷款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办法。 关联资料:部委规章共2部 第二条贷款风险分类是指按照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及其结果。通过分类应达到以下目标: (一)揭示贷款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质量; (二)及时反映贷款发放、管理、监控、催收以及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信贷管理; (三)为贷款呆账准备金的足额提取和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第三条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管理原则。贷款风险分类把严格坚持以借款企业自身偿

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培训考试试题(附答案)讲课讲稿

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培训考试试题(附答案)Post By:2008-10-10 8:21:19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 1、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依据安全履行合同、及时足额偿还的可能性将信贷资产分为五个不同类别,其中属于不良贷款范围的有次级、可疑、损失。 2、可疑类贷款具有次级类贷款的所有表现,只是程度更加严重,往往是因重组或诉讼等原因损失程度难以确定而划为可疑类。划分可疑贷款把握肯定损失 这一基本特征。 3、信用社应当通过各种现场查阅和非现场分析等手段,获取借款人的财务信息、现金流量信息、非财务信息和担保信息,将影响借款人还款能力的各类因素综合评估,作为判定贷款类别的主要依据。 4、自然人其他贷款中额度在10万元以上的贷款可参照企事业单位贷款分类,额度在10万元以内的贷款可参照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分类。 5、五级分类抓住借款人还款能力这个核心,将其主营业务收入作为第一还款来源, 6、保证是一种人格的担保,以保证人不特定的资产和 信誉承保。保证人必须是借贷双方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 7、法人客户财务分析收集的会计报表包括连续三年会计报表,主要有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 8、总资产周转率是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除以资产平均余额的比率,该指标越高,说明借款人的资产经营效益越好。 9、流动比率是指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的比率,该指标越高,说明借款人有较高的资金用于抵偿短期债务,可变现金额越大,债权保障程度越高。 10、速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减去存货、预付帐款和后的余额。 11、毛利润率是指主营业务利润除以主营业务收入净额的比率,该指标越高,说明取得同样产品的销售收入,其销售成本越低,销售利润越高。12、资产负债率是指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的比率,该指标越高,说明负债占资产的比例越高,债权的保障程度越低,长期偿债能力就低,一般不得高于60 %。

贷款五级分类实施细则

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 (修改后) (2006年9月20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我省农村信用社树立审慎经营、风险为本的信贷管理理念,真实、全面、动态地揭示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及时发现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为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提供依据,根据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中国银监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风险分类的补充通知》以及财政部《信用社呆帐核销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特制定《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下称本细则)。 第二条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是指由农村信用社的信贷经营、管理人员按照本细则规定的方法、程序和要求对信贷资产质量进行全面、及时和准确的评价,并将信贷资产按风险程度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 第三条本细则适用于全省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以下简称信用社)。 本细则所指的信贷资产包括表内各类信贷资产(包括本外币贷款、进出口贸易融资项下贷款、贴现、银行卡透支、信用垫款

等)和表外信贷资产(包括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担保、贷款承诺等)。 第四条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风险原则。风险分类应以信贷资产的内在风险为主要依据,逾期情况只作为重要参考因素,内在风险是指潜在的、已经发生但尚未实现的风险。 二、真实原则。信用社应广泛搜集有关客户信息,以债务人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信用记录为主要依据,严格按分类标准、方法和程序进行分类,充分估计现实和潜在的风险状况,全面、真实地反映信贷资产的风险程度。 三、审慎原则。分类人员应对债务人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相关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同时结合担保方式、影响还款能力的非财务因素、信用社内部管理等,分析其偿还债务的能力和偿还意愿,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对信贷资产风险进行整体评价,合理划分风险类别。介于相邻类别之间的信贷资产原则上应归入低级档次。 四、灵活原则。信贷资产原则上应逐笔分类,同一债务人有多笔贷款,且条件基本相同,在不影响总的分类结果的前提下,可将多笔贷款合并分类。 五、动态管理原则。信用社应把风险分类纳入日常信贷管理工作,及时、动态掌握影响信贷资产回收相关因素的变化情况,及时更新客户信息,对风险状况已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时重新认

贷款五级分类详细标准.

贷款五级分类详细标准 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标准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充分分析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的基础上,参照下列基本标准初步划分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档次后,严格依据核心定义确定分类结果。 1下列情况划入正常类 (1)借款人有能力履行承诺,还款意愿良好,经营、财务等各方面状况正常,能正常还本付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有充分把握。 (2)借款人可能存在某些消极因素,但现金流量充足,不会对贷款本息按约足额偿还产生实质性影响。 ?正常类参考特征: a.借款人生产经营正常,主要经营指标合理,现金流量充足, 一直能够正常足额偿还贷款本息。 b.贷款未到期。 c.本笔贷款能按期支付利息 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般划入关注类 (1)借款人的销售收入、经营利润下降或出现流动性不足的征兆,一些关键财务指标出现异常性的不利变化或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2)借款人或有负债(如对外担保、签发商业汇票等)过大或与

上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上升; (3)借款人的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出现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 的因素(如基建项目工期延长、预算调增过大); (4)借款人经营管理存在重大问题或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 (5)借款人或担保人改制(如分立、兼并、租赁、承包、合资、股份制改造等)对贷款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6)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等发生了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 (7)借款人的管理层出现重大意见分歧或者法定代表人和主要经营者的品行出现了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 (8)违反行业信贷管理规定或监管部门监管规章发放的贷款; (9)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被划为次级类; (10)宏观经济、市场、行业、管理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变化对借款人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并可能影响借款人的偿债能力; (11)借款人处于停产或半停产,但抵(质)押率充足,抵质押物远远大于实现贷款本息得价值和实现债权得费用,对最终收回贷款有充足的把握。 (12)借新还旧贷款,企业运转正常且能按约还本复息的。 (13)借款人偿还贷款能力较差,但担保人代为偿还能力较

贷款五级分类

贷款五级分类制度 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是指1998年5月起,中国人民银行参照国际惯例,结合中国国情,制定《贷款分类指导原则》,要求商业银行依据借款人的实际还款能力进行贷款质量的五级分类,即按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后三种为不良贷款。 简介 一、正常贷款 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一直能正常还本付息,不存在任何影响贷款本息及时全额偿还的消极因素,银行对借款人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有充分把握。贷款损失的概率为0。 二、关注贷款 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如这些因素继续下去,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受到影响,贷款损失的概率不会超过5%。 三、次级贷款 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需要通过处分资产或对外融资乃至执行抵押担保来还款付息。贷款损失的概率在30%-50%。

四、可疑贷款 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损失,只是因为存在借款人重组、兼并、合并、抵押物处理和未决诉讼等待定因素,损失金额的多少还不能确定,贷款损失的概率在50%-75%之间。 五、损失贷款 指借款人已无偿还本息的可能,无论采取什么措施和履行什么程序,贷款都注定要损失了,或者虽然能收回极少部分,但其价值也是微乎其微,从银行的角度看,也没有意义和必要再将其作为银行资产在账目上保留下来,对于这类贷款在履行了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应立即予以注销,其贷款损失的概率在75%-100%。 分类标准 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标准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充分分析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的基础上,参照下列基本标准初步划分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档次后,严格依据核心定义确定分类结果。 1.下列情况划入正常类 (1)借款人有能力履行承诺,还款意愿良好,经营、财务等各方面状况正常,能正常还本付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有充分把握。 (2)借款人可能存在某些消极因素,但现金流量充足,不会对贷款本息按约足额偿还产生实质性影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