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六章 化学平衡练习题说课材料

第六章 化学平衡练习题说课材料

第六章  化学平衡练习题说课材料
第六章  化学平衡练习题说课材料

第六章化学平衡练

习题

第六章 化学平衡练习题解答

练习6.1 反应的r m G ?是(),/T p G ξ??,它可表示为G -ξ图中的 线。化学亲和势是 。 练习6.2 T 、p 及组成恒定时反应n 的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变r m G ?与化学势的关系是 。

练习6.3 已知气相反应A(g)+B(g)D(g)??→←??在温度T 时的标准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变r m G ?(T ),用r m

G ?(T )判断反应自动进行的方向和限度的条件是 。

练习6.4 如用化学亲和势判断反应的方向和程度的判式是 。

练习6.5 混合吉布斯自由能的定义是 ,化学反应通常不能进行到底的本质原因是 。 练习6.6 假设让反应能够进行到底,则使其反应在 中进行,使反应物和产物 。

讨论6-1 化学平衡的热力学条件是什么?它遵循什么原则?化学反应为何不能进行到底?怎样才能进行到底? 练习6.7 p K 与p Q 与分压力的关系不同的地方在于 。

练习6.8 在298 K 时反应N 2O 4(g)=2NO 2(g)的p K = 0.1132,当242(N O )(NO )1kPa p p ==时反应将向 移动。当

24(N O )10kPa,p =p (NO 2)=1 kPa 时,反应将向 移动。

练习6.9 若用下列两个化学计量方程来表示合成氨的反应, (1)

2233H (g)+N (g)

2NH (g) r m,1G ? ,,1p K

(2)22331H (g)+N (g)

NH (g)2

2

r m,2G ? ,,2p K 。,1p K = ;r m,1G ? = 。

练习6.10 标准平衡常数与经验平衡常数的区别是 。 练习6.11 298.15 K 时,平衡C 6H 6(l )

C 6H 6(g )的平衡常数 ,298.15 K 时苯的蒸汽压 。(已知苯的正

常沸点为80.15 ℃,它在10℃时的蒸汽压为5.96 kPa 。)

讨论6-2 Van t Hoff 等温方程有两种形式,哪种形式更严格?二者之间的差异如何?

练习6.12 在温度T ,压力p 时,理想气体反应()()()26224C H g H g +C H g 的平衡常数c x K K 比值为 。 练习6.13 对于理想气体间反应,以各种形式表示的平衡常数中,其值与温度和压力皆有关系的是 。 练习6.14 已知化学反应为A B B

A+

B νν0,试证明该反应的()()

B

A

eq

eq B A B A b K T x b νν≠??= ?

?

?∏。

练习6.15 合成氨反应为3H 2(g )+N 2(g )2NH 3(g ),所用反应物氢气和氮气的摩尔比为3:1,在673 K 、

1000 kPa 压力下达成平衡,平衡产物中氨的摩尔分数为0.0385。试求:该反应在该条件下的标准平衡常数。 练习6.16 K

与p

K 、f

K 、a

K

的区别是 。

讨论6-3 标准平衡常数是如何定义的?它与平衡时的压力和浓度关系是不是标准平衡常数的定义式?它们的等式关

系是否绝对成立?如果不成立,其差异何在?

练习6.17 K 与平衡的压力的关系式中只出现气相的物质压力原因是 。 练习6.18 分解压是 ,解离压是 ,分解压和解离压的区别和联系是 。

练习6.19 设某分解反应为()()()A s B g +2C g →,若某平衡常数和解离压力分别为K ,p ,写出平衡常数与解离压力

的关系式 。

练习6.20 373 K 时,()()()()323222NaHCO s Na CO s CO g H O g =++反应的0.231p K =。(1)在 2310m - 的抽空容器中,

放入0.1 mol ()23Na CO s ,并通入0.2 mol ()2H O g ,问最少需通入物质的量为多少的()2CO g ,才能使

()23Na CO s 全部转化成()3NaHCO s ?(2)在373 K ,总压为101 325 Pa 时,要在()2CO g 及()2H O g 的混合

气体中干燥潮湿的()3NaHCO s ,问混合气体中()2H O g 的分压应为多少才不致使()3NaHCO s 分解?

讨论6-4 对于纯固相的反应有没有平衡问题?它们与纯物质之间有没有平衡常数的浓度表达式?

练习6.21 试估计能否像炼铁那样,直接用碳来还原TiO 2(s),TiO 2(s)+C(s) =Ti(s)+CO 2( g)

已知: ()1r m 2CO ,g 394.38kJ mol G -?=-?, ()1f m 2CO ,g 852.9kJ mol G -?=-?

练习6.22 化学反应等温式r m r m =ln G G RT Q ??+,当选取不同标准态时,反应的r m G ?将 和Q 。

练习6.23 已知298.15 K ,水蒸气的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f m G ?(H 2O ,g)=-228.572 kJ ?mol -1。在同样的温度

下,反应2H 2O(g)

2H 2(g)+O 2(g)的标准平衡常数K = 。

练习6.24 NH 3(g)制备HNO 3的一种工业方法,是将NH 3(g)与空气的混合物通过高温下的金属Pt 催化剂,主要反应

为4NH 3(g)+5O 2(g)=4NO(g)+6H 2O(g)。试计算1073 K 时的标准平衡常数。设反应的r m H ?不随温度而改变,所需要热力学数据从附录查询。

练习6.25 已知下列氧化物的标准生成自由能与温度的关系为: ()31r m 2CO 395410J mol G -?=??

()()21r m MnO 38491074.48/K J mol G T -?=-?+?,()()21r m CO 11631083.89/K J mol G T -?=-?-?

(1)试用计算说明在0.133 Pa 的真空条件下,用碳粉还原固态MnO 生成纯Mn 及CO(g)的最低还原温度是

多少?

(2)在(1)的条件下,用计算说明还原反应能否按下列方程式进行?MnO(s)+C(s)=2 Mn(s)+ CO 2(g)

.

讨论6-5 用r m G ?判断反应方向的前提条件是什么?K 的计算有几种方法?Ellingham 图有何用途?

练习6.26 对于实际气体温度对K 的影响是 ,对K 的随温度的变化趋势是 。

练习6.27 已知FeO(s)+C(s)=CO(g)+Fe(s),反应的r m H ?为正,(设r m H ?随温度而变化),欲使反应正向进行,则 有利。

练习6.28 某反应的r m H ?与T 的关系为r m H ?/(J ?mol -1)=83.145T /K -0.83145,则此反应的dln /d K T = 。 练习6.29 实际气体反应CO(g)+H 2O(g)=CO 2(g)+H 2(g)在873 K 、100 kPa 下达化学平衡,当压力增至5000 kPa 时,

各气体的逸度系数为:2(CO ) 1.90?=,2(H ) 1.10?=,(CO) 1.23?=,2(H O)0.77?=,K ?

= ,p K

变 ,则平衡点将 移动。

练习6.30 对于理想气体反应CH 4(g) + 2O 2(g)

CO 2(g) + 2H 2O(g),在恒温下,增加反应系统的总压力,而使系

统的体积变小,这时 2

CO y 。

练习6.31 在刚性密闭容器中,有下列理想气体反应达平衡A(g)+B(g)=C(g),若在恒温下加入一定量惰性气体,则

平衡将 。

练习6.32 在T =380 K ,总压p =2.00 kPa 下,反应C

6H 5C 2H 5(g)C 6H 5C 2H 3(g) +H 2(g)的平衡系统中,加入一定量

的惰性组分H 2O(g),则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C 6H 5C 2H 5(g)的平衡转化率 ;C 6H 5C 2H 3(g)的摩尔分数6

52

3

C H C H y 。

讨论6-6 温度、压力、浓度和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练习6.33 甲烷,水蒸气为1:5的混合气体,在600 ℃,101.325 MPa 下通过催化剂,以生产合成氨用的氢气。设同

时发生如下反应:CH 4(g)+H 2O(g) → CO(g)+3H 2(g) 10.589K =,CO(g)+H 2O(g) → CO 2(g)+H 2(g)

2 2.21K =,求平衡组成。

练习6.34 已知反应 (1)32322(s)(NaHCO Na CO H O(g))CO (g)s +=+ 31r m (1)[129.110334.2(/K)] J mol G T -?=?-? (2)43322NH HCO (s)=NH (g)+H O(g)+CO (g) 31r m (2)476.4(/K)] J mol G T -??-?=[171.510

试回答:(a )在298 K ,当3NaHCO (s),23Na CO (s)和43NH HCO (s)平衡共存时3NH (g)的3

NH p 是多少?

(b )当3

5NH 0.510 Pa p =?,欲使三者平衡共存,需T 为多少?若T 超过此值,物相将发生何种变化?

讨论6-7 在同时平衡的反应系统计算中,主要需要考虑的是什么?

练习6.35 反应Fe 2O 3(s)+2CO(g)2Fe(s)+3CO 2(g),在不同温度时的K 如下:

T /K

373.15 523.15 1273.15

K

1100

100

0.0721

在1393.15 K 时,反应2 CO 2(g)

2CO(g)+O 2(g)的K 为1.4×10-12,则在1393.15 K 时,在含有

Fe 2O 3的容器中,O 2的分压应该多大才能阻止Fe 2O 3变为Fe ?

练习6.36 在723K 时,将0.10 mol H 2(g)和0.20 mol CO 2(g)通入抽空的瓶中,发生如下的反应:(1) H 2(g)+ CO 2(g)

=CO(g)+ H 2O(g),平衡后瓶中的总压为50.66 kPa ,经分析知共中水蒸气的摩尔分数为0.10。今在容器中加入过量的氧化钴CoO(s)和金属钴,在容器中又增加了如下两个反应:(2) CoO(s)+ H 2(g) = Co(s)+ H 2O(g);(3) CoO(s)+ CO(g) =Co(s)+ CO 2(g)。经分析知容器中的水蒸气的摩尔分数为0.30.试分别计算这三个反应用摩尔分数表示的平衡常数。

讨论6-8 耦合反应和同时平衡反应有无区别?耦合反应的真正用途是什么?

练习6.37 在T =600 K ,总压p =3×105 Pa 下,反应A(g)+B(g)2D(g) 达平衡时,各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n

A /n B

=n B /n D =1,则此反应的r m S ?=( );r m G ?=( );()r m 1823K 45489.0kJ mol G -?= ?=( )。

练习6.38 25℃时,水的饱和蒸汽压为3.168 kPa ,此时液态水的标准摩尔生成Gibbs 自由能

1f m 237.19kJ mol G -?- ?为,则水蒸气的标准摩尔生成Gibbs 自由能为__ __。

练习6.39 用空气和甲醇蒸气通过银催化剂制备甲醛,在反应过程中银逐渐失去光泽,并且有丝碎裂。试根据下列

数据,说明在823 K 和气体压力为100 kPa 的反应条件下,银催化剂是否有可能被氧化为氧化银。已知Ag 2O(s)的:1f m 11.20kJ mol G -?=- ?,1f m 31.05kJ mol H -?=- ?。O 2(g),Ag 2O(s),Ag(s)在298~823 K 的温度区间内的平均定压比热容分别为:29.36,65.86,25.35 J mol 1K 1。

练习6.40 反应2Ca(l)+ThO 2(s)→2CaO(s)+Th(s),在1373K 时r m 10.46G ?=-kJ ?mol -1,在1473K 时

r m 8.37G ?=-kJ ?mol -1,试估计Ca(l)能还原ThO 2(s)的最高温度T 为 。

练习6.41 两种硫化汞晶体转换反应:()

()

HgS s,HgS s,红黑,转换反应的标准Gibbs 自由能的变化值与温度的

关系为:()

trs m 14100 6.09/K 4.184J mol G T -?=-? ?。(1)问在373 K 时,哪一种硫化汞晶体较为稳定?(2)求该反应的转换温度.

练习6.42 已知有关氧化物的标准生成自由能为:()()21f m MnO 38491074.48K J mol G T -?=-?+/?

()()21f m CO 11631083.89K J mol G T -?=-?-/?,()21f m 2CO 395410J mol G -?=-??。试计算:

(1)在0.13333 Pa 的真空条件下,用炭粉还原固态MnO 生成纯Mn 及CO 的最低还原点温度是多少? (2)在(1)的条件下还原反应()()()()22MnO s C s 2Mn s CO g +=+能否按下列方程式进行?

讨论6-9 估算r m G ?和反应的转折温度时产生的误差来源哪些方面?

§4.10 复习总结自测与提高

一、自测与考试(每题2.5分,共计100分)

1. 化学反应等温式..,当选取不同标准态时,反应的r m G ?和Q 将 ( )

A 、都随之改变

B 、都不改变

C 、Q 改变,r m G ?不变

D 、Q 不变,r m G ?改变 2. 反应C (s )+O 2(g )

CO 2(g )、2CO (g )+O 2(g )

2CO 2(g )、C (s )+

1

2

O 2(g )CO

(g )的平衡常数分别为1K 、2K 和3K ,三个平衡常数间的关系是( )

A 、

3K = 1K 2K B 、3K = 1K /2K C 、3K = 1K 2K D 、3K 12/K K 3. 在温度为T 的真空容器中,引入(NH 4)2CO 3固体,将发生下列反应: (NH 4)2CO 3(s) 2NH 3(g)+CO 2(g )+H 2O(g)

设系统总压为p ,且气体都是理想气体,欲使(NH 4)2CO 3固体停止分解,其平衡常数x K 必须满足( )

A 、 1/8x K >

B 、1/8x K <

C 、 1/64x K >

D 、1/64x K <

4. 在通常温度下NH 4HCO 3(s)可发生下列分解反应:NH 4HCO 3(s)

NH 3(g)+CO 2(g )+H 2O(g)

设在两个容器相等的密闭容器Ⅰ和Ⅱ中,开始分别盛有纯NH 4HCO 3(s)1 kg 及20 kg ,均保持在298 K 。达到平衡后,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 ( )

A 、两容器中压力相等

B 、容器Ⅰ内的压力大于容器Ⅱ内的压力

C 、容器Ⅱ内的压力大于容器Ⅰ内的压力

D 、须经实际测定方能判别哪个容器中压力大

5. 在温度T 时,某反应的r m 0H ?<,r m 0S T ?>(),该反应的p K 应是 ( )

A 、1p K >,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1p K >,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 、1p K <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 、1p K <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6. 等温等压下,某反应的1r m 5kJ mol G -?= ?,该反应 ( )

A 、正向自发进行

B 、 逆向自发进行

C 、不能判断

D 、不能进行

7. 某低压气相反应,200 K 时58.31410Pa p K =?,该反应的3/mol dm c K ?()是 ( )

A 、0.5

B 、500

C 、41.410?

D 、71.410?

8. 反应3O 2(g )= 2O 3(g )在25℃时1r m 280J mol H -?=- ?,对该反应有利的条件时( )

A 、升温升压

B 、升温降压

C 、降温升压

D 、降温降压

9. 反应PCl 5(g ) PCl 3(g )+Cl 2(g ),一定温度下,PCl 5(g )的解离度为α,下列哪个反应可使α增大? ( )

A 、增加压力使体积缩小一倍

B 、体积不变,通入N 2气使压力增大一倍

C 、压力不变,通入N 2气使压力增大一倍

D 、体积不变,通入Cl 2气使压力增大一倍

10. 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l)+B(l) G(l)+H(l)的平衡常数c K = 4.0,今以A(l)和B(l)各1mol 参与反应,平衡时最大产率是 ( )

A 、0.334%

B 、33.4%

C 、50%

D 、66.7%

11. 在温度T 、压力p 时,理想气体反应C 2H 6(g)=H 2(g)+C 2H 4(g)的平衡常数/c x K K 比值为( )

A 、RT

B 、1/RT

C 、RT /p

D 、p /RT

12. 气相反应A+B=2C+D 在298 K 、恒定容器内进行,A 和B 的初始分压分别为101.325 kPa ,当反应达平衡

后,A 和B 的平衡分压均为1

101.3253

?kPa ,起始时容器内不含C 和D ,则该反应在298 K 时的c K / mol ?dm -3为( )

A 、4.31?10-3

B 、8

C 、10.67

D 、16

13. 标准态的选择对某些物理量有影响的是下述几组物理量中的哪一组( )

A 、r m ,,f G μ?

B 、,,m F μ?

C 、r m ,,a G μ?

D 、f

,,,,(/)0t p W a G μξ??=

14. 某实际气体反应的平衡常数用逸度表示为f K ,则f K 与下述物理量有关的是( )

A 、体系的总压力

B 、催化剂

C 、温度

D 、惰性气体的数量

15. 反应CO(g)+H 2O(g)=CO 2(g)+H 2(g)在873 K 、100 kPa 下达化学平衡,当压力增至5000 kPa 时,各气体的逸度

系数为:222(CO ) 1.90;(H ) 1.10;(CO) 1.23;(H O)0.77????====,则平衡点将( ) A 、向右移动 B 、不移动 C 、向左移动 D 、无法确定

16. 在刚性密闭容器中,有下列理想气体反应达平衡A(g)+B(g)=C(g),若在恒温下加入一定量惰性气体,则平衡

将( )

A 、向右移动

B 、向左移动

C 、不移动

D 、无法确定

17.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PCl 5(g)在某种条件下的离解度为α,欲使α增加则需采用( )

A 、增加压力使体积缩小一倍。

B 、保持体积不变,通入N 2气使压力增加一倍。

C 、保持压力不变,通入N 2气体体积增加一倍。

D 、保持体积不变,通入Cl 2气体压力增加一倍。

18. 已知FeO(s)+C(s)=CO(g)+Fe(s),反应的r m H ?为正,r m S ?为正(设r m H ?和r m S ?为随温度而变化),欲使反应正向进行,则一定( ) A 、高温有利 B 、低温有利 C 、与温度无关 D 、与压力有关

19. 化学反应若严格遵循体系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反应进度”曲线进行,则该反应在( )

A 、曲线的最低点

B 、最低点与起点或终点之间的某一侧

C 、曲线上的每一点

D 、曲线以外某点进行着热力学可逆过程

20. 有一理想气体反应A+B=2C ,在某一定温度下进行,按下列条件之一可以用r m G ?直接判断反应方向和限

度:( )

A 、任意压力和组成

B 、总压101.325kPa ,物质的量分数A B

C 1/3x x x ===

选修4_化学平衡_知识点总结说课讲解

化学平衡 一、可逆反应 1、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2、表示方法:用“ ”表示。如:H 2 + I 2 2HI 3、特点:参加反应的物质不能完全转化 二、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⑴溶解平衡的建立 溶解平衡图像 化学平衡图像:从反应物达到平衡 ⑵化学平衡的状态建立 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不断减少,生成物逐渐增加,V(正)逐渐减小,V(逆)逐渐增大,当反应进行到某一时刻,V(正)=V(逆),此时,反应达到了其“限度”,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都不再发生变化,但反应仍然在进行着,只是V(正)=V(逆),我们把这样的状态叫作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⑶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 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就叫做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2、化学平衡的特征 ⑴ 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⑵ 等:化学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但都不等于零,即: V(正)=V(逆)>0 ⑶ 动: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化学反应仍在进行,反应并没有停 ⑷ 定:化学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化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一定,体积分数 保持一定 ⑸变:化学平衡是有条件的平衡状态,当外界条件变化,原有的化学平衡被破坏,直到 建立新的化学平衡。 3、化学平衡的标志 ⑴微观标志:V(A 正)=V(A 逆) >0 ——实质 ⑵宏观标志:反应混合物中个组分的浓度和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4、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⑴基本依据:???①υ(A 正) ==υ(A 逆) >0,只要能证明此即可 ②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⑵常见方法:以xA +yB zC 为例 ①直接的 Ⅰ、速率:???a 、υ(A 正) ==υ(A 逆) b 、υ(A 耗) ==υ(A 生) c 、υ(A 耗) ∶υ(A 生) == x ∶y d 、υ(B 耗) ∶υ(C 耗) == y ∶ z ②间接: ???a 、混合气体的总压、总体积、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x+y ≠z )b 、各物质的浓度、物质的量、质量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 c 、各气体的压强、体积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 d 、混合气密度、平均分子量、压强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x+y ≠z ) 三、化学平衡的移动 1、定义: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2、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 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是反应条件的改变引起反应速率的变化,使V(正)≠V(逆),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3、化学平衡移动的标志 ⑴微观:外界条件的改变使原平衡体系V(正)=V(逆)的关系被破坏,使V(正)≠V(逆), 然后在新的条件下,重新建立V(正)=V(逆)的关系,才能表明化学平衡发生了移动 ⑵宏观: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发生了改变,才能说明化学平衡发生了移动 4、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定 外界条件的改变,首先影响的是化学反应速率,因此要判断平衡的移动方向,我们首先必须知道条件改变对V(正)、V(逆)的影响哪个大些 ⑴V(正) >V(逆):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右)移动 ⑵V(正) <V(逆):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左)移动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2.3《化学平衡状态》参考教案

第三节化学平衡 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溶解平衡的建立 开始时v(溶解)>v(结晶) 平衡时v(溶解)=v(结晶) 结论: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二、化学平衡状态 1、定义: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引入]我们已经学过许多化学反应,有的能进行到底,有的不能进行到底。请同学们思考并举例说明。 [讲]化学反应速率讨论的是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但是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既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快地转化为生成物,同时又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生成物。例如在合成氨工业中,除了需要考虑如何使N2和H2尽快地转变成NH3外,还需要考虑怎样才能使更多的N2和H2转变为NH3,后者所说的就是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化学平衡。 [板书]第三节化学平衡 [讲]如果对于一个能顺利进行的、彻底的化学反应来说,由于反应物已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如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就不存在什么反应限度的问题了,所以,化学平衡主要研究的是可逆反应的规律。 [板书]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思考]大家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我现在在一个盛水的水杯中加蔗糖,当加入一定量之后,凭大家的经验,你们觉得会怎么样呢? 开始加进去的很快就溶解了,加到一定量之后就不溶了。[问]不溶了是否就意味着停止溶解了呢? [讲]回忆所学过的溶解原理,阅读教材自学思考后回答:没有停止。因为当蔗糖溶于水时,一方面蔗糖分子不断地离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里去;另一方面溶解在水中的蔗糖分子不断地在未溶解的蔗糖表面聚集成为晶体,当这两个相反的过程的速率相等时,蔗糖的溶解达到了最大限度,形成蔗糖的饱和溶液。 [讲]所以说刚才回答说不溶了是不恰当的,只能说从宏观上看到蔗糖的量不变了,溶解并没有停止。我这里把这一过程做

高二化学上学期训练07化学平衡常数

训练07 化学平衡常数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在某温度下,可逆反应m A+n B p C+q D的平衡常数为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越大,达到平衡时,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B.K越小,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 C.K随反应物浓度的改变而改变 D.K随温度和压强的改变而改变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K是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显然,K越大,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A项正确、B项错误;K只受温度的影响,故C、D项错误。 化学平衡常数热点归纳 (1)化学平衡常数与化学方程式书写形式的关系 。 对于同一可逆反应,正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逆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倒数,即:K正=1 K 逆 若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等倍扩大或缩小,尽管是同一反应,平衡常数也会发生改变。两反应加和,得到的新反应,其化学平衡常数是两反应平衡常数的乘积;两反应相减,得到的新反应,其化学平衡常数是两反应平衡常数相除得到的商。

(2)化学平衡常数与物质状态的关系 由于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1,所以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不再写出。 (3)化学平衡常数与平衡移动的关系 即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但只要温度不变,平衡常数就不会改变,利用此守恒可以计算恒定温度下再次平衡后的转化率等物理量,这也是定量化学的重要定律。 1.下列关于平衡常数K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平衡常数K只与反应本身及温度有关 ②改变反应物浓度或生成物浓度都会改变平衡常数K ③加入催化剂不改变平衡常数K ④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的本身及浓度、压强无关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2.放热反应CO(g)+H 2O(g)CO2(g)+H2(g)在温度t1时达到平衡,c1(CO)=c1(H2O)=1.0 mol·L-1,其平衡常数为K1。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至t2时,反应物的平衡浓度分别为c2(CO)和c2(H2O),平衡常数为K2,则 A.K2和K1的单位均为mol·L-1B.K2c2(H2O) D.c1(CO)>c2(CO) 3.已知反应A(g)+B(g)C(g)+D(g)的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如下: 现有两个相同的2 L恒容绝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密闭容器Ⅰ、Ⅱ,在Ⅰ中充入1 mol

高考化学复习 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习题含解析

高考化学复习 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 1.随着汽车数量的逐年增多,汽车尾气污染已成为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反应:2NO(g)+2CO(g) 2CO 2(g)+N 2(g)可用于净化汽车尾气,已知该反应速率极慢,570 K 时平 衡常数为1×105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提高尾气净化效率的最佳途径是研制高效催化剂 B .提高尾气净化效率的常用方法是升高温度 C .装有尾气净化装置的汽车排出的气体中不再含有NO 或CO D .570 K 时,及时抽走CO 2、N 2,平衡常数将会增大,尾气净化效率更佳 解析:提高尾气净化效率的最佳途径是研制高效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A 正确,B 错误;题中反应为可逆反应,装有尾气净化装置的汽车排出的气体中仍然含有NO 或CO ,C 错误;改变浓度对平衡常数无影响,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D 错误。 答案:A 2.在淀粉-KI 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 2(aq)+I - (aq)I - 3(aq)。测得不同温度下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t /℃ 5 15 25 35 50 K 1 100 841 689 533 409 A.反应I 2(aq)+I - (aq) I - 3(aq)的ΔH >0 B .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溶液中c (I - 3)减小 C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c (I 2)·c (I -)c (I -3) D .25 ℃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KI 固体,平衡常数K 小于689 解析:A 项,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因此该反应是放热反应,ΔH <0,错误;B 项, 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c (I -3 )减小,正确;C 项,K =c (I -3) c (I 2)· c (I -) ,错误;D 项, 平衡常数仅与温度有关,25 ℃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KI 固体,平衡正向移动,但平衡常数不变,仍然是689,错误。 答案:B 3.(2019·深圳质检)对反应:a A(g)+b B(g)c C(g)+d D(g) ΔH ,反应特点 与对应的图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化学平衡_说课稿

《化学平衡》说课 各位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我是六号,很荣幸能站在这里向大家介绍我设计的高二化学第二章第二节《化学平衡》这节课。我准备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二、说教法、学法 三、说教学过程 四、说板书设计 一、说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会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所以本节课教学的中心内容是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概念,并从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实质、特征、达到平衡状态标志的判断等方面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涵义。 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能力用化学平衡常熟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 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作用。 涉及查阅资料:奇妙的化学震荡反应,讨论(2个)化学反应的趋势和速率,合成氨反应条件的选择的依据。 【教材分析】 《化学平衡》是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学科的重要理论之一,内容抽象,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对思维能力的要求很高,具有一定的难度,是中学化学中所涉及的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识的核心,对思维能力的培养,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形成以及对其他很多相关或不相关知识的学习,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经过初三一年和高一一年的化学学习,他们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相关知识:物质的溶解、溶解度、饱和溶液、溶解平衡、化学反应速率等,积累了一些化学方程式,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基本上都养成了良好的思考、讨论、探究的习惯,新的理念和学生的学习经历决定着该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不是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的探究方法,学以致用。根据上述情况,我为本节课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的概念 (2)初步会判断一个反应是否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数据、绘制图像等方法建立化学平衡的概念;能够从化学反应速率的角度说明化学平衡。 (2)通过演示实验:改变2NO 2(红棕色气体)N2O4(无色气体)的平衡温度,观察玻璃管中气体颜色的变化,认识化学平衡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最大限度的思想,感悟化学平衡理论来自于实际生产,又可以为实际生产提供指导,具有很重要的社会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理解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的概念; (2)初步会判断一个反应是否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状态》教案

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溶解平衡的建立 开始时v(溶解)>v(结晶) 平衡时v(溶解)=v(结晶) 结论: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二、化学平衡状态 1、定义: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板书]第三节化学平衡 [讲]如果对于一个能顺利进行的、彻底的化学反应来说,由于反应物已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如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就不存在什么反应限度的问题了,所以,化学平衡主要研究的是可逆反应的规律。 [板书]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思考]大家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我现在在一个盛水的水杯中加蔗糖,当加入一定量之后,凭大家的经验,你们觉得会怎么样呢? 开始加进去的很快就溶解了,加到一定量之后就不溶了。 [问]不溶了是否就意味着停止溶解了呢? [讲]回忆所学过的溶解原理,阅读教材自学思考后回答:没有停止。因为当蔗糖溶于水时,一方面蔗糖分子不断地离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里去;另一方面溶解在水中的蔗糖分子不断地在未溶解的蔗糖表面聚集成为晶体,当这两个相反的过程的速率相等时,蔗糖的溶解达到了最大限度,形成蔗糖的饱和溶液。[讲]所以说刚才回答说不溶了是不恰当的,只能说从宏观上看到蔗糖的量不变了,溶解并没有停止。我这里把这一过程做成了三维动画效果,以帮助大家理解溶解过程。

[投影]演示一定量蔗糖分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讲]这时候我们就说,蔗糖的溶解达到了平衡状态,此时溶解速率等于结晶速率,是一个动态平衡。 [板书]溶解平衡的建立 开始时v (溶解)>v (结晶) 平衡时v (溶解)=v (结晶) 结论: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探讨]我们学过那些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有什么特点? 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完全, [讲]在容积为1L 的密闭容器里,加0.01molCO 和0.01molH 2O(g),的体系中各组分的速率与浓度的变化 [投影] [讲]开始时c(CO) 、c(H 2O)最大,c(CO 2) 、c(H 2)=0。 相等 V 正 时间 速率 V 逆

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平衡常数知识点总结

15-16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平衡常数知识点总 结 平衡常数一般有浓度平衡常数和压强平衡常数,下面是化学平衡常数知识点总结,请考生及时学习。 1、化学平衡常数 (1)化学平衡常数的化学表达式 (2)化学平衡常数表示的意义 平衡常数数值的大小可以反映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小,K值越大,反应进行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2、有关化学平衡的基本计算 (1)物质浓度的变化关系 反应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生成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其中,各物质的转化浓度之比等于它们在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2)反应的转化率():= 100% (3)在密闭容器中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在计算时经常用到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两个推论: 恒温、恒容时:恒温、恒压时:n1/n2=V1/V2 (4)计算模式 浓度(或物质的量) aA(g)+bB(g) cC(g)+dD(g) 起始m n O O

转化ax bx cx dx 平衡m-ax n-bx cx dx (A)=(ax/m)100% (C)= 100% (3)化学平衡计算的关键是准确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化学平衡的计算步骤,通常是先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列出反应起始时或平衡时有关物质的浓度或物质的量,然后再通过相关的转换,分别求出其他物质的浓度或物质的量和转化率。概括为:建立解题模式、确立平衡状态方程。说明: ①反应起始时,反应物和生成物可能同时存在; ②由于起始浓度是人为控制的,故不同的物质起始浓度不一定是化学计量数比,若反应物起始浓度呈现计量数比,则隐含反应物转化率相等,且平衡时反应物的浓度成计量数比的条件。 ③起始浓度,平衡浓度不一定呈现计量数比,但物质之间是按计量数反应和生成的,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一定成计量数比,这是计算的关键。 化学平衡常数知识点总结分享到这里,更多内容请关注高考化学知识点栏目。

(完整版)高考化学知识点化学平衡常数

高考化学知识点:化学平衡常数 高考化学知识点:化学平衡常数 1、化学平衡常数 (1)化学平衡常数的化学表达式 (2)化学平衡常数表示的意义 平衡常数数值的大小可以反映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小,K值越大,反应进行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2、有关化学平衡的基本计算 (1)物质浓度的变化关系 反应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生成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其中,各物质的转化浓度之比等于它们在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2)反应的转化率():= 100% (3)在密闭容器中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在计算时经常用到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两个推论: 恒温、恒容时:恒温、恒压时:n1/n2=V1/V2 (4)计算模式 浓度(或物质的量) aA(g)+bB(g) cC(g)+dD(g) 起始 m n O O 转化 ax bx cx dx 平衡 m-ax n-bx cx dx (A)=(ax/m)100% (C)= 100% (3)化学平衡计算的关键是准确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化学平衡的计算步骤,通常是先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列出反应起始时或平衡时有关物质的浓度或物质的量,然后再通过相关的转换,分别求出其他物质的浓度或物质的量和转化率。概括为:建立解题模式、确立平衡状态方程。说明: ①反应起始时,反应物和生成物可能同时存在; ②由于起始浓度是人为控制的,故不同的物质起始浓度不一定是化学

计量数比,若反应物起始浓度呈现计量数比,则隐含反应物转化率相等,且平衡时反应物的浓度成计量数比的条件。 ③起始浓度,平衡浓度不一定呈现计量数比,但物质之间是按计量数反应和生成的,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一定成计量数比,这是计算的关键。 化学平衡常数知识点总结分享到这里,更多内容请关注高考化学知识点栏目。

最新《化学平衡常数》教案演示教学

《化学平衡常数》教案 教学目标要求 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要求: 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2、《山东卷考试说明》要求: 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3、教材分析 在近几年教材的修订改版中,除了沪教版一直保留着“化学平衡常数”并在高考中时有出现外,在其它版本中,这个概念几度沉浮。如今,人教版和鲁科版等教材中,都再度引入化学平衡常数,而且,对知识内容的层次要求比较高。因而,可能成为课改实验区化学高考的新看点,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从近几年的上海高考题来看,高考对化学平衡常数的要求主要是初步认识其含义及影响因素,并能用化学平衡常数对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进行判断和对反应物的转化率进行定量 计算。教科书列举了H2(g)+I2 (g)2HI(g)反应中的相关数据,从定量角度给以深化, 希望学生能够从变化的数据中找出规律,即化学平衡常数,并学会描述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2)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通过对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逻辑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本节知识为载体使学生感到获取新知识新方法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积极实践的科学作风 二、重点、难点 本节重点、难点: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三、教学方法 例题探究式教学合作探究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引导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平衡状态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可逆反应,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2.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计算,转化率的计算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运用化学平衡常数对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判断。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化学平衡状态 1、可逆反应 定义: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称可逆反应。 例: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水在电解时生成氢气和氧气,H2+O2=H2O是可逆反应。 (2)硫酸铜晶体加热变成白色粉末,冷却又变成蓝色,所以无水硫酸铜结合结晶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3)氯化铵加热变成氨气和氯化氢气体,两种气体又自发变成氯化铵,氯化铵的分解是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的特点: (1)不能进行到底,有一定限度 (2)正反两个方向的反应在同时进行 (3)一定条件下,正逆反应达平衡 可逆反应在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 反应开始V正> V逆 反应过程中V正减小, V逆增大 到一定时间V正=V逆≠0 2.化学平衡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要点:对象——可逆反应 条件——一定条件下,V正=V逆 特征——各成份的浓度不再变化 特点: 动—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V正=V逆≠0; 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的浓度保持不变; 变—当外界条件(C、P、T)改变时,V正≠V逆,平衡发生改变 二、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1)等速标志,υ正= υ逆(本质特征) ①同一种物质:该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它的消耗速率。 ②不同的物质: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但必须是不同方向 的速率。 (2)恒浓标志,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外部表现): ①各组成成分的质量、物质的量、分子数、体积(气体)、物质的量浓度均保持不 变。 ②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气体的体积分数均保持不变。

人教版高二年级化学必修三《化学平衡常数》教案

化学平衡常数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2.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逻辑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积极实践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重点: 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化学平衡常数的有关计算 四.教学内容: 1.化学平衡常数 ①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浓度以化学计量数为指数的幂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以化学计量数为指数的幂的乘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K 表示)。 ②表达式: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g)+nB(g)pC(g)+qD(g),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K=。 ③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也叫反应的限度)。 K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大; K值越小,表示反应进行得越不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小。 ④使用平衡常数应注意的问题: (1)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 (2)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纯液体物质、固体物质的浓度不写 C(s)+H 2O(g)CO(g)+H 2 (g) K=; c p(C)·c q(D) c m(A)·c n(B) c(CO)·c(H2) c(H2O) c(CO2)

FeO(s)+CO(g) Fe(s)+CO 2 (g) K= (3)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式有关(以合成氨反应为例讲解) 2.化学平衡常数的有关计算 在某温度下,将H 2和I 2 (g) 各0.10 mol的气态混合物充入10 L的密闭容器 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c(H 2 )=0.0080 mol·L-1。 (1)求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2)在上述温度下,该容器中若通入H 2(g)和各I 2 (g)各0.20 mol,试求达到化学 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浓度。 五.课堂练习 1.对于反应3Fe(s)+4H 2O(g)Fe 3 O 4 (s)+4H 2 (g)的平衡常数,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 A.K=c4H 2 ·c Fe3O4 c3Fe·c4H 2 O B.K=c4H 2 c4H 2 O C.增大c(H2O)或减小c(H2),会使该反应平衡常数减小 D.改变反应的温度,平衡常数不一定变化 2. 对于可逆反应:C(s)+CO 2 (g)2CO(g),在一定温度下,其平衡常数为K,下列条件的变化中,能使K发生变化的是() A.将C(s)的表面积增大 B.增大体系的压强 C.升高体系的温度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2020届高三化学考前复习——速率常数与化学平衡常数综合分析(详细解答)

2020届高三化学考前复习——速率常数与化学平衡常数综 合分析(有答案和详细解答) 1.T 1温度时在容积为2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g)+O 2(g) 2NO 2(g) ΔH <0。 实验测得:v 正=v (NO)消耗=2v (O 2)消耗=k 正c 2(NO)·c (O 2),v 逆=v (NO 2) 消耗=k 逆c 2(NO 2),k 正、k 逆为速率常数,只受温度影响。不同时刻测得容器中n (NO)、n (O 2)如表: 时间/s 0 1 2 3 4 5 n (NO)/mol 1 0.6 0.4 0.2 0.2 0.2 n (O 2)/mol 0.6 0.4 0.3 0.2 0.2 0.2 (1)T 1温度时,k 正 k 逆 =______________。 (2)若将容器的温度改变为T 2时,其k 正=k 逆,则T 2_______(填“>”“<”或“=”)T 1。 答案 (1)160 (2)> 解析 (1)根据v 正=v (NO)消耗=2v (O 2)消耗=k 正c 2(NO)·c (O 2),得出k 正=v (NO )消耗 c 2(NO )·c (O 2),根据 v 逆=v (NO 2)消耗=k 逆 ·c 2(NO 2),得出k 逆=v (NO 2)消耗c 2 (NO 2),因为v (NO)消耗=v (NO 2)消耗,所以k 正 k 逆 =c 2(NO 2) c 2(NO )·c (O 2)=K ,表格中初始物质的量:n (NO)=1 mol ,n (O 2)=0.6 mol ,体积为2 L ,则列 出三段式如下: 2NO(g)+O 2(g) 2NO 2(g) 始/mol·L -1 0.5 0.3 0 转/mol·L -1 0.4 0.2 0.4 平/mol·L -1 0.1 0.1 0.4 K =c 2(NO 2)c 2(NO )·c (O 2)=0.42 0.12×0.1=160。 (2)若将容器的温度改变为T 2时,其k 正=k 逆,则 K =1<160,因反应:2NO(g)+ O 2(g) 2NO 2(g) ΔH <0,K 值减小,则对应的温度增大,即T 2>T 1。 2.顺-1,2-二甲基环丙烷和反-1,2-二甲基环丙烷可发生如下转化:

化学平衡说课稿最终

化学平衡第一课时说课稿 乌鲁木齐八一中学 丁赤 2010年12月6日

化学平衡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设计理念: 化学平衡是化学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以后学习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平衡的基础。因此,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剖析和理解化学平衡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设计时, 本节课是化学平衡的第一节课时,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较为枯燥,所以如何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成为本节课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组织学生进行扳手腕的活动,再现蓄水池等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事例入手,然后按逐步分化的原则,层层引导和讨论,通过观察事实和联想的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由学生自己讨论后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在教师的帮助下增强认识结构,并通过习题讨论巩固和深化对化学平衡的理解。 二、化学平衡教学的功能和价值 通过化学平衡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平衡观以及了解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特征和化学平衡背后的一些规律,而平衡观以及化学平衡背后的规律实际上对我们在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教学起到基础性和工具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方面的教学合力来使学生获得学科能力;从另一个角度说,平衡观结合氧化还原观、转化观、微粒观等其它一些基本观念的获得使学生建立学科观,也就是使学生获得一种学科素养。 三、学生的情况分析,初高中对比 对化学反应的概念来说,初中建立的角度更多的是从直观、会意、完全转化的角度建立的,高一建立的角度更多的是从微粒、会意、反应限度的角度建立,而高二建立的角度更多的是从微观、本质、普遍实证的角度建立的;初中建立的意义是从形式上对物质变化进行归纳,高一是从微粒的结合和反应限度了解化学反应,而高二建立的意义是建立基本的科学观、并且通过规律的学习,学生最终能够掌握和应用。初中对化学反应的正逆反应概念没有叙述,也就是认为化学反应能够完全进行到底,不存在逆反应,高一对化学反应的认识更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存在反应限度,而高二格外强调化学反应的实质,了解正逆反应相互伴生,对立统一。这样,在化学反应的学习过程中,从初中到高中,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层层推进,从直观到本质,明确可逆反应,进而建立化学平衡的概念。 四、学生的认识发展线索 学生的认识发展线索,一方面对化学反应概念的认识,学生经历了从形式到特征到本质的思维上升过程;其次,对化学反应本质的认识,学生也经历了从物质变化到微粒变化到微观变化的思维上升过程,在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现象的分类,学生也经历了为分类而分类到为更有概括性而分类到为共同规律、应用而分类的思维上升过程,对平衡概念的认识,学生经历了从习惯性忽略到直观性表现到抽象性概括到迁移性应用的思维上升过程。 五、主要教学环节 1、根据学生的认识发展线索,我设计了以下五个主要教学环节:(1)、平衡的直观表现(2)平衡的特征总结(3)平衡的迁移应用(4)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5)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概括总结和实际应用。 呈现顺序为: 生动直观——分析推断——个别结论——个别现象——归纳综合——一般性规律——指明内涵与外延——练习。

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平衡常数教案

第三课时化学平衡常数【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能正确书写给定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并能进行相应的简单计算。 2、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各种数据资料的分析和处理,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合作意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温度对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 [引导]我们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存在化学平衡状态。那么,当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究竟有多少反应物转化成了生成物,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之间是否有一定的关系? 请大家完成P44页的问题解决表2-6 NO2(g)-N2O4(g)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求出平衡浓度关系,最后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探究活动]阅读教材和P44页表2—6,对表中数据进行观察计算并归纳。 起始浓度(mol·L-1) 平衡浓度(mol·L-1) 平衡浓度关系 C(NO2) C(N2O4) C(NO2) C(N2O4) C(N2O4) C(NO2) C(N2O4) C(NO2) 2.00×10-20 6.32×10-3 6.84×10-3 1.082 171.25 3.00×10-20 8.00×10-3 1.10×10-2 1.375 171.68 0 2.00×10-29.46×10-3 1.52×10-2 1.607 169.85 0 0.100 2.28×10-28.86×10-2 3.886 170.44 [总结]一定温度下: c (N2O4)/c2(NO2)=K [小结]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又不论反应物起始浓度的大小,最后都能达到化学平衡,这时N2O4的平衡浓度与NO2平衡浓度的平方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如果反应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种,情况又如何呢? 如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H 2(g) +I2(g)2HI(g) 起始以及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如下表(见幻灯片)所示。他们的浓度间存在何种关系? [板书]一、化学平衡常数 1、定义:一定温度下,对于已达平衡的反应体系中,生成物以它的化学计量数为乘幂的浓度之积除以反应物以它的化学计量数为乘幂的浓度之积是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符号K表示。 [启发]刚才得出的平衡常数K是由一个特殊的反应引出的,其,但 如果对于任意一个可逆化学反应:m A+n B p C+q D其平衡常数K又该如何表示呢? [回答]平衡常数实际上是平衡混合物中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方的乘积除以反

高中化学_化学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2、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和特征过程与方法: 1、借助数学知识的图像来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化学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归纳和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动态平衡的学习,加深理解“对立统一”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 1、化学平衡状态概念 2、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和判断标志 三、教学难点 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和判断标志 四、教学方法 类比、归纳、精讲点拨 五、教学过程 [导入]:图片引入课题 [复习]:可逆反应的定义和可逆反应的特点 1.可逆反应的定义: [练习] 判断下列有关可逆反应的说法是否正确 (1)H2和O2反应能生成水,水又能分解生成H2和O2,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2)SO2溶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3)在一定条件下,把氢气和足量的氮气混合,充分反应后,氮气完全消耗。 2.可逆反应的特点: [引导学生理解溶解过程及溶解平衡的建立,为化学平衡建立做铺垫]

[类比溶解平衡,引导学生建立化学平衡] [类比溶解平衡,引导学生建立化学平衡] [引导学生归纳化学平衡相关结论] (二)化学平衡

[引导学生完成思考与交流1和2,归纳有关的规律]。 【思考与交流1】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 2C(g) 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C的生成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B. 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同时生成3n mol B C. 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D. A、B、C的分子数比为1:3:2 【思考与交流2】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物质的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不能表明反应A(g)+2B(g) C(g)+ D(g)达到平衡。() A. 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 B.混合气体的总压强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D.混合气体的密度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 [试一试]: [布置] :课下作业 1教材P32 2、3、4 2、预习化学学平衡的移动

人教版高二年级化学《化学平衡常数》教案

第三节 化学平衡 第三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 晨背关键语句 ⒈一定温度下的可逆反应a A+b B c C+d D 达平衡后,K = ⒉化学平衡常数K 只受温度的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 ⒊K 值越大,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的转化率越 高。 理解教材新知识 知识点一 化学平衡常数 [自学教材 填要点] 1. 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 时, 浓度幂之积与 浓度 幂之积的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 用符号K 表示。 2. 表达式对于任意反应:m A+n B p C+q D K = 3、书写平衡常数表达式时,要注意: (1) 化学平衡常数只与 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 无关。 (2) 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固体和纯液体存在时, (2) 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式有关,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 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若反应方向改变,则平衡常数 。若方程式中各物质的 系数等倍扩大或缩小,尽管是同一个反应,平衡常数也会 。 [师生互动 解疑难] ⑴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若升高温度,K 值越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反之亦然。 ⑵K 值越大,说明平衡体系中生成物所占比例越大,它的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 大。 ⑶如果反应中有固体和纯液体参加,它们的浓度不应写在平衡关系式中,因为它 们的浓度固定不变,化学平衡关系式中只包括气态物质和溶液中各溶质的浓度。 ⑷同一化学反应,在同一温度下,平衡常数的具体数值与方程式的写法相关,方 程式写法不同,表达式中的幂不同,平衡常数不同。可以用不同的化学方程式来 )(c )(c )(c )(c b a d c B A D C ??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说课稿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是“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章的核心内容。既是本章的重点又是本章的难点,在本课教学以前,学生已学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和速率时间图象,但只局限于外界条件改变对化学速率的影响。改变外界条件化学反应速率改变,但化学平衡不一定改变。所以本节内容既是化学反应速率的拓展和应用,又是学生学习化学平衡的基础,是解决化学平衡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2.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平衡移动的原理,使实验设计能力和探究思维能力得到较大的培养。 2)过程与方法:采用“以问题、实验为索引,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 ①通过实验、观察、思考,领略实验学习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个人及学科价值。 ②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学习中体会主动意识和合作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难点:平衡移动原理。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选修化学的学生,他们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已经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平衡的建立”等理论, 了解了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等内容,不仅在知识上为本节的教学奠定了基础,而且其探讨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可迁移用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法和学法设计 教法:根据学生已具备的速率知识和能力, 采用启发诱导法、实验探究法,分组讨论法,并与多媒体有机结合等多种方法综合进行教学,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以便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重视实验设计,设计注重学生心理与认知水平、认知发展相结合。通过以学生对新知预言、主动探究为主,以教师引导为辅,关注学生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来落实三维目标。采取“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有效的进行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 学法:学生预言→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复习提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和化学平衡的特征.抓住“变”这 一特征导入新课。(用时1分钟以内) ↓

高中化学平衡常数学案教案

化学平衡常数 【学习目标】: 1、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 2、运用化学平衡常数对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判断 3、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计算,转化率的计算 【学习过程】: [引言]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间有怎样的定量关系,请完成44页[问题解决],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一、化学平衡常数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浓度以系数为指数的幂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以系数为指数的幂的乘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 2、表达式: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 (g )+ nB (g )pC (g )+ qD (g ) 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K==c p (C)·c q (D)/c m (A)·c n (B) 阅读45页表2-7,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平衡常数的意义: (1)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进行的 程度 (也叫 反应的限度 )。 K 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得 越完全 ,反应物转化率 越大 ; K 值越小,表示反应进行得 越不完全 ,反应物转化率 越小 。 (2)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是否平衡及反应向何方向进行: 对于可逆反应:mA(g)+ nB(g)pC(g)+ qD(g),在一定的温度下的任意时刻,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有如下关系:Q c =C p (C)·C q (D)/C m (A)·C n (B),叫该反应的浓度商。 Q c <K ,反应向 正反应方向 进行 Q c =K ,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Q c >K ,反应向 逆反应方向 进行 (3)利用K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 吸热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 放热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阅读45页表2-8、2-9,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二、使用平衡常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化学平衡常数只与 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2、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水(液态)的浓度、固体物质的浓度不写 C(s)+H 2O(g) CO(g)+H 2(g),K=c(CO)·c(H 2)/c(H 2O) Fe(s)+CO(g)Fe(s)+CO 2(g),K=c(CO 2)/c(CO) 3、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 例如:N 2(g)+3H 2(g)2NH 3(g)的平衡常数为K 1,1/2N 2(g)+3/2H 2(g) NH 3(g)的平衡常数为K 2,NH 3(g)1/2N 2(g)+3/2H 2(g)的平衡常数为K 3; 写出K 1和K 2的关系式: K 1=K 22 。 写出K 2和K 3的关系式: K 2·K 3=1 。 写出K 1和K 3的关系式: K 1·K 3=1 。 三、某个指定反应物的转化率=该反应物的起始浓度 该反应物的平衡浓度该反应物的起始浓度 ×100%

化学平衡_教案_说课稿

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通过对 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溶解平衡的理解,又为以后学习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奠 定基础。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化学平衡的建立。教材在介绍蔗糖溶解平衡的基础上引出跟可逆反 应对应的化学平衡,并以CO和H2O(g)在1L容器中发生的可逆反应为对象,通过分析讨论引 出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和特征,过渡自然,给出知识的先后顺序合理,介绍知识采取以旧(溶 解平衡)带新(化学平衡)的方法降低了知识的难度,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2.使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 四、重点、难点 因为对化学平衡的理解不仅可以加深对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理 解,还可以为下一课学习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奠定基础,所以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和特征是 本节的重点。 而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要从微观分子反应的数量和快慢过渡到宏观的反应速率及组成 成分的含量,内容抽象,是教学的难点。 五、教学程序 一、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可逆反应 举一些熟悉例子说明什么是可逆反应? [教学设计]给出可逆反应H2(g) +I2 (g ) 2HI (g )引导学生总结出: (1)可逆反应包含 “二同”,即“同一条件下”和“同时向正、逆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 (2)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对于任何一个可逆反应,都存在一个反应进行的程度 问题,即化学平衡,并由此自然导入新课。 蔗糖的溶解平衡 在一定条件下的饱和溶液中,当蔗糖溶解速率与结晶速率相等时,就建立了溶解平衡状态。 溶解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 [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当水箱进水的速率与出水的速度相等时,水 箱中的水位保持不变,处于平衡状态,加深对动态平衡的理解。 二、化学平衡概念的建立: [设疑]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是否也会建立起一个平衡状态呢?试以CO + H2O CO2 + H2 反应为例,运用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来分析如何建立化学平衡状态? [讨论]: ①反应开始时,反应物CO ,H2O(g)的浓度和生成CO2、H2的浓度如何?正逆反应速率 如何? ②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及生成物的浓度怎样变化?正逆反应的速率怎样变化?(引导学生 从数据中得出:在t2时,V正=V逆 ) ③当V正=V逆时,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会不会发生变化?为什么? (引导学生从数据 中得出:从t2开始,外界条件一定时,各组分浓度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