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形象以及英雄特质

《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形象以及英雄特质

《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形象以及英雄特质
《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形象以及英雄特质

《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形象以及英雄特质

在三国的众英雄人物中,刘备的军事才能不如孙权,更不如曹操;计谋与此二人也不可同日而语。但他却也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一份执着的追求,完成了一份霸业。所以刘备一直是一个令后人争论的谜,这个谜就像他的字——玄德一样,当真是玄之又玄。刘备身为汉靖帝之后中山靖王之玄孙,这等汉室贵胄,在一出道时却是一无所有,一文不名,靠富商出资招募军队,之后东奔西走地寄人篱下,反复无常地投靠他人。尽管这样,他所到之处还是能受到许多人的尊重和款待,这与他是汉室之中少之又少的贵胄,礼贤下士的作风,最主要的是他也是英雄,这些都是分不开的。同时,刘备起自微贱,非有尺寸可以凭借,完全靠他坚忍不拔的主观努力,藉乱世而成英雄。

《三国演义》叙写了公元184年到280年间的历史故事。艺术地再现了汉末魏、蜀、吴三国在这段90余年的历史。据统计,《三国演义》写了1240个人物。由于作者罗贯中先生写书的立场就是从封建社会的道德思想出发,以刘姓为正统,以蜀汉为中心,蜀汉与曹魏的矛盾为主要矛盾,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蜀、魏、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外交诸方面的计争,竭力吹捧刘备。这里先不去深究罗贯中先生创作的三国演义的感情倾向性,主要是对刘备的形象尽量去做一个客观的描述,通过对刘备形象和英雄特质的分析,看看,能否给我们一些启示。

一、刘备生平

刘备(公元161-223年),即蜀汉昭烈帝,字玄德,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刘备虽然是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但是他父亲早死,家境贫寒,与母亲赖贩草鞋、织草席度日,生活非常艰苦。刘备从小就志存高远,在尔虞我诈的三国乱世中,他以卓越的品质、谦逊的作风招揽了一大批至死不渝的忠志之士(如关羽、张飞、糜竺、简雍、孙乾等),虽然他一生遭遇多次挫折,但最后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终成大事,建立蜀汉,从一个卖草鞋的变成昭烈皇帝,其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

二、刘备的形象

(一)仁义在三国的众多英雄人物之中,刘备可谓是重仁义的典型,罗贯中先生不惜笔墨大力塑造他的这一形象特点。这一形象正好吻合当时社会人们对君主的理想要求,再加上有一个背负?奸臣?、?奸贼?骂名的曹操相对照,就更显示出了刘备的?仁义?。而刘备之所以能和曹操、孙权相抗衡,形成鼎足之势,就是凭借着?仁义?之心赢得的?人和?。

兄弟之义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的兄弟之情义在三国中可谓是典型,也成了后世学习、效仿的范本。他们三人自?桃园结义?以来,始终以义为先,以?救国扶铖;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为己任(出自《三国演义》第一回)。关张二人忠心耿耿地跟随刘备打天下,刘备也始终待二人如亲兄弟,甚至比亲兄弟还亲。所以他们三人名义上是兄弟,后来是君臣。但实际上,关羽、张

飞也是王。刘备曾言: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不管刘备说这话是真心的还是为了收买此二人之心,但毕竟是从刘备嘴里说出来的,确有此事。而且从刘备日后对二人的情义上也确实做到了极至。当关羽败走麦城,被孙权身首异处。在刘备未得知此噩耗时,曾做一梦,梦见关二爷泣哭相告,愿兄起兵,以雪他被杀之恨。《三国演义》在八十一回中对此有较详尽的描述,等听到兄弟的死讯后,先是处死了不肯发兵的刘封和孟达(刘封是刘备义子,刘封武力过人,性格刚烈,他跟随刘备征战天下,颇有战功。但是,刘备立亲生儿子刘禅为继承人后,刘封便遭到排挤,被派到边城,与孟达一起驻守上庸。后来,关羽北伐曹魏,多次要求刘封出兵夹击曹魏,但是刘封未能擅自出兵,关羽兵败后,孟达又叛汉投魏,刘封也兵败归成都,刘备听取诸葛亮的建议,责难刘封,并赐刘封死。),而后举兵,最后兵败白帝城。这一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刘备对关羽的感情之深。刘封虽不是刘备的亲生儿子,但他却有儿子的名份。刘备却因兄弟的死迁怒于养子,而且连他最信任,奉为军师的诸葛亮的话都不听了。一意孤行要为兄弟报仇,勉强举兵,最后导致了对蜀国生死存亡的败局。自己也随兄弟而去。

君主之仁刘备是历史上少有的仁君,也是封建社会人们对君王的理想要求。陈寿《三国志》中记载?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也?。刘备从小就有君之心,在儿时就对旁人言?我为君主,当乘此车盖?。他一直清楚?国以民主本?,外御寇难,内丰财施,士之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读音:

gui,古代盛食物的器具,自商代开始出现,延续到战国时期。)而食,而且也始终这么去做。最典型有两个故事。一则是说有人看出刘备当世英雄,日后必有一番作为,会对其不利,所以曾派人去刺杀他。刺客因感刘备之仁义,不忍杀他,并具实相告。从这里足见刘备确实仁义,而且不是只对兄弟、下属。第二则在《三国演义》中可谓是浓墨重彩,好好地渲染了一番。那就是《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百姓都闻刘玄德之仁义,无论玄德成败,都举家跟随。这对大多数的人来说,该是一件很好的事,说明得人心。但对当时的刘备而言,无疑是一种负担。因为刘备既无多少兵马,又无稳固的地盘。他连自己都很难立足,更无能力去保护众多百姓。但刘备却始终坚持一点?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也正有了这一点,才为三足鼎立赚到了资本——人和。后人有诗赞曰:临难仁心存百姓,登舟挥泪动三军。至今凭吊襄江口,父老犹然忆使君。还有一件事,在三国这么多轰轰烈烈的事中,实在不值一提,但它同样反映了刘皇叔?仁义?之名远播。徐州牧陶谦因病危,想让位于刘备,刘备顾今兄弟之情,三番几次推托。徐州百姓闻言,拥挤府前哭拜曰:?刘使君若不领此郡,我等皆无能安生矣!?简单的这么一句话,道出了当时老百姓的肺腑之言,道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道出了那时的领导者的不仁,更道出了刘使君的仁义。这时的刘备也才明白了自己身上的担子是如此的重,同时也更加确信了自己的前进道路——以民为体,做一名仁爱之君。

刘曹对比在《三国演义》中不难发现,曹操给人的形象是

?奸?,曹操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人生信条以及曹操做事非常?狂?。这些与刘备的?仁爱?相比,就更加上了一个层次。曹操会整天担心有人会害他,而且?梦游杀侍从?、?错杀吕伯奢一家?等等事件在《三国》中屡见不鲜。这与连刺客对刘备都不忍心下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凸显了刘备的仁义。

(二)坚忍刘备的忍术在三国时期是少见的,我们不说他以汉室皇叔的身份肯屈于人下,甘心受人躯使;就他那份英雄气概、雄心壮志,能在二十多年的岁月中隐忍不露,这份忍术就很值得后人另眼相看。《三国演义》第十四回中,刘备屯兵徐州,吕布兵败去投,刘备念其穷途来投,收其于小沛。而当刘备领命去讨伐袁术之时,吕布乘隙攻取徐州,让刘备暂居小沛。此种背信忘恩之人,在旁人看来简直是人人得而诛之,而刘备却言:备欲让兄久矣。这的确不可思议,难道刘备真有相让之意?或者说刘备真的什么都不计较?当然不是,细想之下,你也会不禁为刘备的?小不忍则乱大谋?而称道。因为当时的刘备根本没有把握夺回徐州,所以只能忍,只能不断寻找机会。正因为如此刘备才不至于令吕布怀疑而危及自身,最后还是利用曹操使吕布白门楼殒命。

(三)刘备的智慧刘备虽然用兵不像诸葛孔明那样能运筹帷幄,也不像曹操那样通晓兵法。但刘备却能使那些通晓兵法,用兵如神者为其所用,而且是死心踏地跟随。这就是刘备与众不用的地方,也是他成就伟业的一种高明手段。

收民心为智刘备走的是?人和?这条路,收买民心是出了

名的,而且他也走对了这条路。刘备除了汉室宗亲这块金字招牌能凸现出自己的正统外,更重要的是他的一言一行都以民为上。其中?刘玄德携民渡江?是最具典型性的。不过这不是装出来的,在那样危机四伏的情境下,连妻儿都丢下不管,但却偏偏要带着老百姓一起逃跑。这份爱民之心当真是难能可贵,怪不得后人有云:先主弘毅宽厚。

收“人”心为智这里的?人心?所指的是?人才之心?。刘备手下文武众多,很多还是当世佼佼,真可谓人才济济。而且他手下的这般人物对他可谓是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为什么呢?这不是因为刘备的势力比曹操、比孙权要强,而是刘备能对其手下给予充分的发展空间,挖掘他们的潜能,使他们能更好地为自己服务。最典型的有两个:一是赵云,赵将军在当阳被刘备彻底收买,就那么一个看似真?摔?的动作,使这个三国时期唯一的长胜将军感激涕淋,无以为报,只能为刘备出生入死以报知遇之恩了。还有一个说是诸葛军师了,刘备对他可谓是信任到了极点,?三顾茅庐?不用再说,有时甚至把诸葛亮的地位摆得比他自己的还高,诸葛独坐正中,刘备旁侧坐而下。

用人之智刘备帐下能人极多,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都不逊于北居的曹操。刘备文有当世奇才、怪才的孔明和庞统,还有徐庶、司马徽等当世名士,再不济也还有糜竺之辈;武有关、张、赵、马、黄五虎将,无不一身武艺,独挡一面,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之后又有魏延,姜维。这么些个能人,能在他帐下为他卖命,靠的是什么,这就是刘备的独到的用人策略。

一是重用诸葛亮根据《三国演义》中的描写,蜀国的创立,三国鼎立的出现,都是因为有了诸葛亮这个军师。这似乎有些夸大了,但有这么个说法,可见诸葛亮在这其间的确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诸葛亮在被刘备请出隆中,放下他的?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之前,其实已是大有声名了,他也知道有曹操这么一位枭雄,有孙策、孙权这么一号人物,但他为什么就不出山去为他们出谋划策呢?虽然《三国演义》中有一段?三顾茅庐?的故事,?孔明见其意甚诚,乃曰:‘将军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这可不是真正的原因,光靠刘备的诚意是打动不了诸葛亮的,难道曹操等想成大事的就没有诚意吗?其实真正的原因在于刘备能善于利用每个人的特长,而且是能充分地发掘别人的潜能,这是其他人所无法比拟的。诸葛亮就是看到刘备这一点,因为当时在曹操帐下已有众多的谋臣,而且曹操生性多疑,这样就很难将他的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也就很难实现他的人生抱负。但他知道刘备当时是急需人才辅助,一定会将所有事情放手交给他,这就给他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创业平台,尽展所长,这才不负他的远大抱负。

二是不计前嫌、用人不疑在刘备的帐中,有许多文武官员曾经是敌方阵营中的人物,这些人物经刘备予以信任培养,成为了刘备集团中不少核心人物。黄忠原是曹魏的裨将军(最低一级将军名号。通常都由校尉或都尉升迁,裨将军通常都有权参与军中帐议,是在军事行动中辅助军中统帅的重要幕僚,三国均臵。),归附刘备后,定军山一役,勇冠三军,封为后将军,后来更成了

五虎上将,据历史记载,刘备称帝后,将有功之臣,无论文武都一律封为将军,而真正被封为正将军的就只有两人,黄忠就是其中的一位。法正,时称?奇有智术,著见成败?,原是刘璋的军议校尉;战将马超,在往奔汉中时,闻刘备英名,?密书请降?(《三国志〃法正传〃马超传》);还有如董和、许靖、刘巴,李恢、杨洪等著名文武官员,原先也都是曹操刘表刘璋的部属,在他们归降之后,都得到刘备充分的信任和培养,壮大了刘备集团的力量,为刘备创建和巩固蜀汉政权,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三、刘备是真英雄刘备是不是英雄,那其实是不用怀疑的,刘备是英雄。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刘备没有男子汉的气魄,整天哭哭涕涕的,简直是个窝囊废。其实这样理解完全错了,试想在当时的这么一个动荡的年代,一个没有男子汉气魄的人能有什么作为呢,更不用说创造出?三足鼎力?的局面了。一个没有勇气的人能有这么多的能人为其卖命吗?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也就是说刘备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了。《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最初其实是一个以武将的形象出现的,?三英战吕布?、?征黄巾?、?伐董卓?、?讨袁绍?等等。虽然他的武艺在当时是相当的平庸。但正是因为这平庸的武功,却更显其勇于站在别人前面,勇于与人作斗争。?三英战吕布?(《三国演义》第五回)写道:刘玄德掣双股剑,骤黄鬃马,刺斜里也来助战。吕布何许人也,号称三国时的第一勇将,能从他手下过来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古人也曾有诗云:枭雄玄德掣双锋,抖擞天威施勇烈。还有?斩车胄?、?怒打督邮?、?火烧博望坡?、?定西川?等无不

是勇的表现。虽然在罗先生的书中将一些原本属于刘备的东西移花接木到了关、张甚至到是孔明身上,但这样的描写就是另一种表现了。想刘备武不如曹操,文不过孙权,这样一个人能做与他们一样,甚至更难做到的事,?勇?字当之无愧。

(一)英雄之气魄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刘备没有男子汉的气概,更不用说是英雄了。因为在书中所看到的刘备往往是哭哭涕涕,四处逃窜。计谋比不过曹操,武功也甚是平平。其实书中是想表现出刘备的英雄气概的,虽然笔墨并不多,甚至你不仔细研读根本不可能发现,但书中确实很好地表示出来了。据史书记载,刘备在很小的时候就曾说过?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之类的话。虽然这话听起来有些?反?意,或者认为是小儿之戏言。但小小年纪的刘备能说出这样惊人的话语,着实让人不得不对他另眼相看,怪不得他叔叔会说?此子日后必成大器?。而在刘备临死前,他知道在他身边只有诸葛亮可委以重任,所以临终前遗言诸葛亮:?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我们且不管他这话是真是假,或者说是为了让诸葛亮更死心踏地的为他卖命,单凭这几句话足可见他的政治眼光和无人能及的宏大气魄。刘备经常在人前哭,在战场上跑,但?哭、跑?也并不代表就不是英雄,哭也是作为一个政治家必不可少的一个手段。曹操可算是一代?英雄?吧,或者说是一代?枭雄?。但他哭得不比刘备少,不比刘备惨,既然曹操能哭,那刘备就更应该哭了。刘备一出道时,不用说没兵没权,连知道他的人都很少,袁术就

曾说过他不知道世上还有刘备这么一号人物,而当刘备听说有人向他求救,他就高兴得不得了,说?世上还有人知道我刘备的?。其实刘备除了哭之外还是有豪情万丈、血气方刚、努发冲冠的时候的。但作为整天寄人篱下的刘备他却不能处处表现自己。否则,不会生存下来。吕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只能说刘备是用另一种方式表现自己英雄的一面,是一种更为深沉的英雄之气,是一种从骨子里透出的英雄气。正是这种英雄气才会吸引关、张、赵等武将及诸葛亮、庞统这样的旷世奇才为其所用,成就大业。

(二)英雄之灵魂一种无形精神,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这在三国中刘备是一个最突出表现者。在曹操、孙权、刘备三家中,没有一个人像刘备那样经过数十次的挫折才成就伟业的。应该说刘备经历最坎坷,但刘备并没有因此放弃。从二十几岁东奔西走一直到四十几岁迎诸葛亮出山为止,这么长时间的不断奋斗,这能不表明他的那种英雄魂吗?《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引《魏书》说,当时吕布的部下也看出刘备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便对吕布说,刘备?反复难养,宜早图之?可是吕布不听,后来果然死在刘备手上。刘备也曾多次感叹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每每想及自己的处境,都会黯然哭泣。但伤心难过之后的他却从未懈怠。正如易中天先生所讲,我们换一个政治家的眼光来看的话,所谓?反复难养?不正说明刘备的确是英雄吗?

(三)英雄之义气《三国演义》从题目中我们就不难看出,?义?是这部小说所要表达的一块重要内容。从?桃园三结义?开始,罗贯中先生可没有少花笔墨在这个上面。?次日,于桃园中,

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这只是?义?之开始。关羽和张飞自从跟了刘备以后,一跟就是一辈子,真可谓把自己的一生都给了汉室,更确切地说是给了刘备。关羽为了念及他们的兄弟之情,兄弟之义,放下曹操对他的知遇之恩,带着两位嫂嫂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回到兄长刘备的身边。虽然后来刘备成了一方霸主,但对兄弟的?义?却是众多帝王所不及的。按照史书上的记载,在家里,刘备对他的两个兄弟一点架子都没有,和他们一起吃饭,一起睡觉,让兄弟两个和他平起平坐。书上的记载叫做?寝则同床?,就是刘备经常是跟他这两个兄弟睡在一张床上的,这就是英雄之义,这就是兄弟情谊。三国中还有一个精彩的画面,深深地吸引着读者,也引出了众多学者专家的大讨论。?刘备摔儿?这出戏更是将刘备的重义发挥到了极致。不管刘备是否真摔,是否只是想收买人心,这已不必再论。刘备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优点是多方面的,如爱民爱才、宽厚仁义、知人善任,待人公正真诚……。他能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军事人材收为己用。他的?爱民?理念为他赢得了众多的人心,创造了与曹操、孙权所拥有的?天时?、?地利?相对抗的?人和?的局面;?爱材?则使他能得到文治武功的帮手;?知人善任?是刘备经营国家的重要手段,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潜力,使他们更好地为他服务,为国家服务……其中最典型的范例就是

诸葛亮这一人才的引进,据《三国志》记载,刘备临终前遗言诸葛亮:?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这是一种何等的信任,在当时封建社会皇位?父传子?的背景下就更加难能可贵了。诸葛亮正是有感于刘备的这种知遇之恩和前所未有的信任之情下,虽大权在握,朝局不振,加上扶不起的阿斗,但诸葛亮却始终忠于刘室,更贴切地说是忠于刘备,六出祁山,念念不忘完成刘备的遗志,最后在北伐的战争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刘备的政治品格特点,是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理念的体现。他在临终时仍不忘留下遗诏告诫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正是这个?惟贤惟德,能服于人?的基本政治理念,铸成了刘备一生受人敬重的政治品格,成就了刘备的一生霸业。

四、几点启示

一是学习刘备坚定理想、正视挫折的精神。学习刘备在挫折面前的百折不挠,要始终保持成功的决心。很少有这样一个人,在年仅50的时候,头上已染有白发,还处于寄人篱下的状态,将不足十,兵不过万,面对着实力几乎是自己30倍以上的对手也毫不动摇自己的理想。刘备就是从一个有志青年奋斗到50岁左右,事业上还一筹莫展,近似于到处行乞。我们要知道,古人寿命一般不长,50岁基本上是黄泉有路的人了,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快死的人,他的奋斗力依然强劲。有几个人能做到?拿易中天先生的话来说:?要不是自杀了,就是疯掉了。?

三是学习做事要持之以恒。刘备的坚持告诉我们,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功,就必须持之以恒,付出心血。恒心就是力量!

三是学习刘备仁政爱民的民本思想。刘备身上最为突出的性格特征是他的仁政爱民的民本思想。在刘备政治活动中,?上报国家,下安黎庶?是他贯穿始终的理想。在诸葛亮出山前,势单力孤的时候,刘备四处奔走,但不论到何处,他都能广施仁政,爱民如子,也受到了人民的衷心爱护和爱戴。刘备曾对自己的实行仁政进行总结说:?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相反,事乃可成。若以小利失义于天下,吾不为也。?这种民本思想,与我们当今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也是相符的,为我们当今广大党员干部做好?执政为民?也树立了典范。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特点

一、诸葛亮的人物特征: 1、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有着胸怀坦荡的大智慧。 2、忠贞不渝、为国为民的道德力量的代表。 3、高尚人格、超凡意志力量的表率。 二、刘备的人物特征: 1、刘备有着仁政、爱民的民本思想。 2、刘备性格的核心是“忠义”。 3、还是一个善于招揽人才,有胆识、胸襟和谋略的人。 三、关羽的人物特征: 1、关羽性格的核心特征是忠义,称为“义绝”。 2、关羽是一个武艺超群、有崇高道德修养的济世之才。 3、关羽身上也有着生性骄傲、听不进劝谏的弱点。 四、张飞的人物特征 1、张飞是生性耿地、精犷;也有粗鲁、莽撞的一面。 2、张飞敢爱敢恨、爱憎分明;勇猛更是性格最为突出 的一面。 3、张飞虽是一员武将,却粗中带细,有时也有一定的。 五、赵云的人物特征: 1、赵云首先是一员武艺超群、骁勇善战的大将。 2、他还有着极高的操守和天下百姓为重的德行。 3、他是一个有独立思考和见解,有才智、胆识的将领。 六、孙权的人物特征: 1、孙权称得上是一位有才智、谋略的统帅。 2、他十分善于招揽和任用人才,能做到知人善任, 从谏如流。 3、孙权还具有忍辱负重、能屈能伸的坚韧品格。 七、周瑜的人物特征: 1、周瑜首先是一个足智多谋、才智过人的统帅。 2、他性格中也有着嫉贤妒能、气量狭小的致命弱点。 3、周瑜也是个忠心不二,在一定程度上能举贤任能。 八、吕布的人物特征: 1、吕布是三国时一员武艺超群的在将。 2、他更是见利忘义、反复无常的势利小人。 3、吕布还是一个有勇无谋、鼠目寸光、刚愎自用之 人,兵败被杀是他的必然下场。 九、曹操的人物特征: 1、他阴险、奸诈、好弄权术又暴戾、狡诈、野心勃 勃。 2、但他有着过人的胆识才干,谋略超群。 3、求才若渴、用人惟才又自负猜忌。 十、马谡的人物特征:1、马谡熟读兵书,有一定谋略和才识。 2、马谡死书,不懂实践;而且骄傲自满,狂妄轻敌、 刚愎自用,听不进他人意见 十一、司马懿的人物特征:1、司马懿是一个雄才大略、才智过人的将领。 2、他又是一个善用权谋、阴险毒辣的封建政治家。 他的生性多疑、冷酷、残忍。 十二、陆逊的人物特征: 1、陆逊是一位足智多谋、有着高超军事才能的统帅。 2、陆逊还治国安有方,深得百姓信任。 十三、姜维的人物特征: 1、姜维忠心耿耿,矢志不移地忠诚于蜀政权。 2、他是一位足智多谋、能征惯战的杰出统帅。 3、他还继承了诸葛亮“和夷”的政策,十分重视与少 数民族之间的关系。

#《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形象以和英雄特质

《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形象以及英雄特质 在三国的众英雄人物中,刘备的军事才能不如孙权,更不如曹操;计谋和此二人也不可同日而语。但他却也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一份执着的追求,完成了一份霸业。所以刘备一直是一个令后人争论的谜,这个谜就像他的字——玄德一样,当真是玄之又玄。刘备身为汉靖帝之后中山靖王之玄孙,这等汉室贵胄,在一出道时却是一无所有,一文不名,靠富商出资招募军队,之后东奔西走地寄人篱下,反复无常地投靠他人。尽管这样,他所到之处还是能受到许多人的尊重和款待,这和他是汉室之中少之又少的贵胄,礼贤下士的作风,最主要的是他也是英雄,这些都是分不开的。同时,刘备起自微贱,非有尺寸可以凭借,完全靠他坚忍不拔的主观努力,藉乱世而成英雄。 《三国演义》叙写了公元184年到280年间的历史故事。艺术地再现了汉末魏、蜀、吴三国在这段90余年的历史。据统计,《三国演义》写了1240个人物。由于作者罗贯中先生写书的立场就是从封建社会的道德思想出发,以刘姓为正统,以蜀汉为中心,蜀汉和曹魏的矛盾为主要矛盾,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蜀、魏、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外交诸方面的计争,竭力吹捧刘备。这里先不去深究罗贯中先生创作的三国演义的感情倾向性,主要是对刘备的形象尽量去做一个客观的描述,通过对刘备形象和英雄特质的分析,看看,能否给我们一些启示。 一、刘备生平 刘备(公元161-223年),即蜀汉昭烈帝,字玄德,汉中山

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刘备虽然是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但是他父亲早死,家境贫寒,和母亲赖贩草鞋、织草席度日,生活非常艰苦。刘备从小就志存高远,在尔虞我诈的三国乱世中,他以卓越的品质、谦逊的作风招揽了一大批至死不渝的忠志之士(如关羽、张飞、糜竺、简雍、孙乾等),虽然他一生遭遇多次挫折,但最后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终成大事,建立蜀汉,从一个卖草鞋的变成昭烈皇帝,其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 二、刘备的形象 (一)仁义在三国的众多英雄人物之中,刘备可谓是重仁义的典型,罗贯中先生不惜笔墨大力塑造他的这一形象特点。这一形象正好吻合当时社会人们对君主的理想要求,再加上有一个背负“奸臣”、“奸贼”骂名的曹操相对照,就更显示出了刘备的“仁义”。而刘备之所以能和曹操、孙权相抗衡,形成鼎足之势,就是凭借着“仁义”之心赢得的“人和”。 兄弟之义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的兄弟之情义在三国中可谓是典型,也成了后世学习、效仿的范本。他们三人自“桃园结义”以来,始终以义为先,以“救国扶铖;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为己任(出自《三国演义》第一回)。关张二人忠心耿耿地跟随刘备打天下,刘备也始终待二人如亲兄弟,甚至比亲兄弟还亲。所以他们三人名义上是兄弟,后来是君臣。但实际上,关羽、张飞也是王。刘备曾言: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不管刘备说这话是真心的还是为了收买此二人之心,但毕竟是从刘备嘴里说出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特点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特点 1、诸葛亮的人物特征:1、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有着胸怀坦荡的大智慧。 2、忠贞不渝、为国为民的道德力量的代表。 3、高尚人格、超凡意志力量的表率。 2、刘备的人物特征:1、刘备有着仁政、爱民的民本思想,在当时十分难能可贵。2、刘备性格的核心是“忠义”。 3、刘备还是一个善于招揽人才,有着胆识、胸襟和谋略的人杰。 3、关羽的人物特征:1、关羽性格的核心特征是忠义,称为“义绝”。2、关羽更是一个武艺超群、有着崇高道德修养的济世之才。3、关羽身上也有着生性骄傲、听不进劝谏的弱点。 4、张飞的人物特征:1、张飞性格的突出特征是生性耿地、精犷;也有粗鲁、莽撞的一面。2、张面敢爱敢恨、爱憎分明。3、勇猛更是长飞性格最为突出的一面。4、张飞虽是一员武将,却粗中带细,有时也有一定的计谋。 5、赵云的人物特征:1、赵云首先是一员武艺超群、骁勇善战的大将。2、他还有着极高的操守和天下百姓为重的德行。3、他还是一个有着独立思考和见解,有才智、胆识的将领。 6、孙权的人物特征:(10、孙权称得上是一位有才智、谋略的统帅。(2)、他还十分善于招揽和任用人才,能做到知人善任,从谏如流。(3)、孙权还具有忍辱负重、能屈能伸的坚韧品格。 7、周瑜的人物特征:1、周瑜首先是一个足智多谋、才智过人的统帅。2、但是他性格中也有着嫉贤妒能、气量狭小的致命弱点。3、周瑜也是个忠心不二,在一定程度上能举贤任能的人。 8、吕布的人物特征:1、吕布是三国时一员武艺超群的在将。2、他更是见利忘义、反复无常的势利小人。 3、吕布还是一个有勇无谋、鼠目寸光、刚愎自用之人,兵败被杀是他的必然下场。 9、曹操的人物特征:1、首先他阴险、奸诈、好弄权术而又暴戾、狡诈、野心勃勃。2、他还有着过人的胆识才干,谋略超群。3、求才若渴、用人惟才又自负猜忌。一直是后人评说不尽的话题。 10、马谡的人物特征:1、马谡熟读兵书,有一定谋略和才识。2、马谡只读死书,根本不懂实践;而且骄傲自满,狂妄轻敌、刚愎自用,听不进任何意见,最终只能是酿成大祸,兵败被斩。 11、司马懿的人物特征:1、司马懿是一个雄才大略、才智过人的将领。2、他又是一个善用权谋、阴险毒辣的封建政治家的典型形象。而他的生性多疑、冷酷、残忍也给我们留下了深记得的印象。 12、陆逊的人物特征:1、陆逊是一位足智多谋、有着高超军事才能的统帅。2、陆逊还治国安帮有方,深得百姓信任。 13、姜维的人物特征:1、姜维忠心耿耿,矢志不移地忠诚于蜀政权。2、他是一位足智多谋、能征惯战的杰出统帅。3、他还继承了诸葛亮“和夷”的政策,十分重视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 14、魏延的人物特征:1、魏延称得上是一员武功高强的大将,但是他轻敌狂妄,行事卤莽。2、他还居功自傲,听不进劝阻,追逐名利。3、不服从调遣,擅自做主,常有反心。 15、貂蝉、糜夫人、孙夫人的人物特征:1、貂蝉是一个聪慧机敏、知恩图报、忠义、勇敢的奇女子。2、糜夫人的果敢坚决、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真的是许多男子都不及其万一的。3、孙夫人也是一位忠贞、坚毅、刚烈、聪慧的女中豪杰。 16、董卓的人物特征:1、董卓是一个凶狠残暴、荼毒百姓的乱世奸臣。2、他独揽大权、篡汉自立、贪欲无度、飞扬跋扈。3、董卓还是一个气量狭小、性情暴戾之人。此外,董卓贪得无厌、贪恋女色之徒。17、王允的人物特征:1、王允是一个东汉末年少有的忠贞节烈之士。2、他还是一个胆识智慧过人,有勇有谋的贤臣。 18、杨修的人物特征:1、杨修为人聪慧过人、才思敏捷、博闻强记。2、他恃才放旷,好卖弄学问,藐视他人.最终被曹操所杀。 19、袁绍的人物特征:1、袁绍是一个娇纵自负、遇事武断又缺少谋略的人。2、他还生性多疑、遇事不决,根本听不进忠臣之言。他最后彻底失败也是难免的下场。 20、刘禅的人物特征:1、后主刘禅是一个无才无德、昏庸孱弱的庸人。2、他还只知道放纵享乐,不思进取,无所作为。3、刘禅不辩是非,听信谗言,任用奸臣,猜忌忠良,最终落得束手称臣,被天下耻笑的下场。 21、曹丕的人物特征:1、作为一个统治者,曹丕是个有一定的但识、谋略,又工于心计的人。2、他更是一个为了争权夺利可以不择手段,残害手足的凶残狠毒之人。

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性格特征及其故事情节

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性格特征及其故事情节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性格特征及其故事情节一、“仁”的代表——刘备 1.形象:面如冠玉,两耳垂肩,双手过膝。 性格:为人忠厚,知人善任,宽仁爱民、至诚待士、信义为上、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狡诈、有心计的人,是“圣君”的代表。 情节:桃园结义三顾茅庐占领荆州夺取汉中建立西蜀夷陵之战白帝托孤2(精彩片段 桃园豪杰三结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东汉末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当时,刘备、关羽、张飞都去看那招兵榜文。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被张飞拉到自家庄后的桃园饮酒。最后三人对天盟誓,结拜为弟兄。 三英战吕布(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董卓得知华雄被杀,便领大军与盟军大战于虎牢关。吕布勇不可挡,接连杀败八路诸侯。一天,吕布又来挑战,北平太守公孙瓒大怒,迎战吕布,没几个回合便败下阵来。张飞截住吕布连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关羽见张飞不能取胜,便上前来助战,刘备见两个弟弟战不下吕布,也挥动双股剑上前助战,终于将吕布打败了。 青梅煮酒论英雄(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赚城斩车胄) “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刘备为了防备曹操谋害,就在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曹操为了探听刘备的心志,就在梅青之时邀饮酒,请其指出当世英雄。刘备列举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障、张绣、张鲁、韩遂等人为英雄,曹操一一加以否定。最后指着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闻言吓得手中匙著落于地下,恰好雷声大作,刘备借惧雷掩饰过去。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 刘备 一、人物简介 他身长七尺五寸,字玄德,手拿双股剑,是皇室后代,还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他的手下文武双全,个个都各显神威,他的言行举止与宽宏大量成就了他的伟业,让他成为了三国时期一国的霸王,就是因为人和与民心才成就了他,是个仁义的英雄豪杰。 二、 1.性格特点一:仁义善良 1).之所以说他仁义善良,是因为在刘表快死的时候,他再三要把荆州托付给他,刘表认为他的两个儿子没有宏大的前途,可刘备却再三推辞,不肯收下荆州,当他请得诸葛亮出山相助时,诸葛亮也再三说服刘备接纳荆州,可他却再三不要荆州,还说:“我宁愿死,也决不做出违背仁义的事情,违背仁义的事情我是永远不会做的。”从此可见,刘备他非常的仁义。 2).之所以说他仁义善良,是因为在他当上徐州牧的时候,他出城了,留张飞看守徐州,因刘备走了,所以张飞喝的大醉,不料被吕布领兵来偷袭,很快吕布占领了徐州,当刘备回来时,他并没有再夺回徐州,而是对吕布说:“这徐州就给你吧,我暂时驻扎小沛。”这等善良的人在世界上还有几个呢?别人夺走了自己的城池,自己不断不发怒,还愿另外寻找地方来住,这主以表示他的善良。 2.性格特点二:爱民如子 1).之所以说他爱民如子,是因为在他再次当徐州牧其间,曹操要带刘备回许昌,不料当地的人民的代表带着几个人民前来拜访,曹操以为他刚来徐州没几天,那么多人民就想挽留他,可他们说道:“请丞相留下刘备吧,在他当徐州牧的这几天,我们是丰衣足食,他还为我们修了十几座桥,让我们行动也方便了许多,求求您了,留下刘备吧。”这件事足以证明刘备爱民如子。 2).之所以说他爱民如子,是因为当他驻扎在新野的时候,曹操五六十万大军来犯,诸葛亮从容不迫,说要等他们进城后再放火烧他们,再趁机逃往江夏,可那样民房就没了,刘备强忍着答应了,在去江夏的途中,刘备带着全部新野人民一起走,可这样会导致速度减慢,很快会让曹操追上,诸葛亮再三劝阻他抛弃人民,可他说道:“我宁愿人民抛弃我,我也决不抛弃人民。”这句话说得好,更加体现了刘备爱民如子的精神,关羽这时候说道:“世界上我最敬佩三物,天、地与我大哥! 总结:从上面两个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备是一个善良仁义的三国人物,我最喜欢这个人物,喜欢他的精神,喜欢他的品质,我认为三国因为有他而精彩!

浅析刘备的人物形象

刘备是《三国演义》中除了诸葛亮、关羽、曹操之外着墨最多的人物之一,是作为“明君”来塑造的。那么,《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物形象呢?在这个人物身上作者又寄托了怎样的理想与愿望呢?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刘备这一人物形象。 1仁德待民诚心待士 1.1 仁德待民 汉末天下动荡,野心家们与实力派们展开了争夺天下的混战,“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那些自树旗帜的豪杰凭借什么让天下百姓志士归顺呢?刘备深知“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重视以仁德待民,与那些暴虐嗜杀的军阀判然有别,因而争取到了人心。让人们在各地军阀混战中似乎见到了一线生机。《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刘备领平原相时,子孙民刘平不服,派刺客去刺杀他,“客不忍刺,语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在他于荆州依附刘表期间,“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刘备败走樊城时,成千上万的百姓扶老携幼,随他一起撤退,一同渡江。有人劝他甩掉难民轻装逃走,他始终不肯,他说:“吾宁死不为不仁不义之事”,若以小利而失信义于天下,吾不忍也,吾何生哉!”,在这样生死存亡之机,哪怕有生命危险也不愿抛弃百姓,在历代开国君主中实不多见。孟子认为,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刘备深知“成大业必先施仁德”的道理,正是坐了仁德的大船,刘备才能舟行水上,顺风远航。刘备是一个“爱民惜物”的怀有救民于水火并心存大志的人,一个仁德的开明君主。他当新野牧不久,就造福于民,新野之民就歌颂他:“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进入西川后得以建立基业,真是“信以成之”。言必行,引必果,取信于民,这正是刘备让天下子民归顺自己的真正原因。到了西川,他的军队对老百姓秋毫不犯,受到焚香礼拜的礼遇,所到之处,“与民秋毫无犯”,百姓“丰足”,所以“远得人心,近得民望”,受到人们的普遍爱戴。当他被吕布打败,匹马逃难时,“但到处,(村民)闻刘豫州,皆跪进粗食”,这正是对他仁德爱民的最好报答呀! 1.2 诚心待士 刘备爱民,更深知人才对自己成就大业的重要性,怎样才能让那些才华横溢的人聚在自己的身边呢?当然是刘备的诚心和义气打动了他们。他对徐庶、诸葛亮、黄权、刘巴、庞统的敬重和信任,都超越史书记载,写得十分生动感人;尤其是对他与诸葛亮的鱼水关系的描写,更是具有典范意义。建安十二年(207年),他诚心诚意,三顾茅庐,恭请年仅27岁、无名无位、尚未建立任何功业的诸葛亮出山辅佐,并委以重任,留下千古美谈。隆中对策时,诸葛亮称赞他“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并非虚言。建安十九年(214年)夺取益州之后,对于荆州旧部和益州新附,他兼容并包,唯才是举,“皆处之显任,尽其器能。有志之士,无不竞劝”。其中益州名士黄权曾坚决劝阻刘璋迎刘备入蜀,刘备攻取益州时又坚守广汉,直到刘璋投降后方才归顺,刘备却不计前嫌,任命黄权为偏将军,信任有加;刘备称汉中王,兼领益州牧,让黄权当了治中从事;刘备称帝后,亲自率领大军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特点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特点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特点 1、诸葛亮的人物特征:1、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有着胸怀坦荡的大智慧。 2、忠贞不渝、为国为民的道德力量的代表。 3、高尚人格、超凡意志力量的表率。 2、刘备的人物特征:1、刘备有着仁政、爱民的民本思想,在当时十分难能可贵。2、刘备性格的核心是“忠义”。 3、刘备还是一个善于招揽人才,有着胆识、胸襟和谋略的人杰。 3、关羽的人物特征:1、关羽性格的核心特征是忠义,称为“义绝”。2、关羽更是一个武艺超群、有着崇高道德修养的济世之才。3、关羽身上也有着生性骄傲、听不进劝谏的弱点。 4、张飞的人物特征:1、张飞性格的突出特征是生性耿地、精犷;也有粗鲁、莽撞的一面。 2、张面敢爱敢恨、爱憎分明。 3、勇猛更是长飞性格最为突出的一面。 4、张飞虽是一员武将,却粗中带细,有时也有一定的计谋。 5、赵云的人物特征:1、赵云首先是一员武艺超群、骁勇善战的大将。2、他还有着极高的操守和天下百姓为重的德行。3、他还是一个有着独立思考和见解,有才智、胆识的将领。 6、孙权的人物特征:(10、孙权称得上是一位有才智、谋略的统帅。(2)、他还十分善于招揽和任用人才,能做到知人善任,从谏如流。(3)、孙权还具有忍辱负重、能屈能伸的坚韧品格。 7、周瑜的人物特征:1、周瑜首先是一个足智多谋、才智过人的统帅。2、但是他性格中也有着嫉贤妒能、气量狭小的致命弱点。3、周瑜也是个忠心不二,在一定程度上能举贤任能的人。 8、吕布的人物特征:1、吕布是三国时一员武艺超群的在将。2、他更是见利忘义、反复无常的势利小人。3、吕布还是一个有勇无谋、鼠目寸光、刚愎自用之人,兵败被杀是他的必然下场。 9、曹操的人物特征:1、首先他阴险、奸诈、好弄权术而又暴戾、狡诈、野心勃勃。2、他还有着过人的胆识才干,谋略超群。3、求才若渴、用人惟才又自负猜忌。一直是后人评说不尽的话题。 10、马谡的人物特征:1、马谡熟读兵书,有一定谋略和才识。2、马谡只读死书,根本不懂实践;而且骄傲自满,狂妄轻敌、刚愎自用,听不进任何意见,最终只能是酿成大祸,兵败被斩。 11、司马懿的人物特征:1、司马懿是一个雄才大略、才智过人的将领。2、他又是一个善用权谋、阴险毒辣的封建政治家的典型形象。而他的生性多疑、冷酷、残忍也给我们留下了深记得的印象。 12、陆逊的人物特征:1、陆逊是一位足智多谋、有着高超军事才能的统帅。2、陆逊还治国安帮有方,深得百姓信任。 13、姜维的人物特征:1、姜维忠心耿耿,矢志不移地忠诚于蜀政权。2、他是一位足智多谋、能征惯战的杰出统帅。3、他还继承了诸葛亮“和夷”的政策,十分重视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 14、魏延的人物特征:1、魏延称得上是一员武功高强的大将,但是他轻敌狂妄,行事卤莽。2、他还居功自傲,听不进劝阻,追逐名利。3、不服从调遣,擅自做主,常有反心。15、貂蝉、糜夫人、孙夫人的人物特征:1、貂蝉是一个聪慧机敏、知恩图报、忠义、勇敢的奇女子。2、糜夫人的果敢坚决、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真的是许多男子都不及其万一的。 3、孙夫人也是一位忠贞、坚毅、刚烈、聪慧的女中豪杰。 16、董卓的人物特征:1、董卓是一个凶狠残暴、荼毒百姓的乱世奸臣。2、他独揽大权、篡汉自立、贪欲无度、飞扬跋扈。3、董卓还是一个气量狭小、性情暴戾之人。此外,董卓贪得无厌、贪恋女色之徒。 17、王允的人物特征:1、王允是一个东汉末年少有的忠贞节烈之士。2、他还是一个胆识智慧过人,有勇有谋的贤臣。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

课题:《想北平》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 刘备 一、人物简介 他身长七尺五寸,字玄德,手拿双股剑,是皇室后代,还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他的手下文武双全,个个都各显神威,他的言行举止与宽宏大量成就了他的伟业,让他成为了三国时期一国的霸王,就是因为人和与民心才成就了他,是个仁义的英雄豪杰。 二、 1.性格特点一:仁义善良 1).之所以说他仁义善良,是因为在刘表快死的时候,他再三要把荆州托付给他,刘表认为他的两个儿子没有宏大的前途,可刘备却再三推辞,不肯收下荆州,当他请得诸葛亮出山相助时,诸葛亮也再三说服刘备接纳荆州,可他却再三不要荆州,还说:“我宁愿死,也决不做出违背仁义的事情,违背仁义的事情我是永远不会做的。”从此可见,刘备他非常的仁义。 2).之所以说他仁义善良,是因为在他当上徐州牧的时候,他出城了,留张飞看守徐州,因刘备走了,所以张飞喝的大醉,不料被吕布领兵来偷袭,很快吕布占领了徐州,当刘备回来时,他并没有再夺回徐州,而是对吕布说:“这徐州就给你吧,我暂时驻扎小沛。”这等善良的人在世界上还有几个呢?别人夺走了自己的城池,自己不断不发怒,还愿另外寻找地方来住,这主以表示他的善良。 2.性格特点二:爱民如子 1).之所以说他爱民如子,是因为在他再次当徐州牧其间,曹操要带刘备回许昌,不料当地的人民的代表带着几个人民前来拜访,曹操以为他刚来徐州没几天,那么多人民就想挽留他,可他们说道:“请丞相留下刘备吧,在他当徐州牧的这几天,我们是丰衣足食,他还为我们修了十几座桥,让我们行动也方便了许多,求求您了,留下刘备吧。”这件事足以证明刘备爱民如子。 2).之所以说他爱民如子,是因为当他驻扎在新野的时候,曹操五六十万大军来犯,诸葛亮从容不迫,说要等他们进城后再放火烧他们,再趁机逃往江夏,可那样民房就没了,刘备强忍着答应了,在去江夏的途中,刘备带着全部新野人民一起走,可这样会导致速度减慢,很快会让曹操追上,诸葛亮再三劝阻他抛弃人民,可他说道:“我宁愿人民抛弃我,我也决不抛弃人民。”这句话说得好,更加体现了刘备爱民如子的精神,关羽这时候说道:“世界上我最敬佩三物,天、地与我大哥! 总结:从上面两个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备是一个善良仁义的三国人物,我最喜欢这个人物,喜欢他的精神,喜欢他的品质,我认为三国因为有他而精彩! 页脚内容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点评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点评 笔者是古典名著的酷爱者,二十岁之前已将我国四大古典名著(即《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通读完毕,其中《三国演义》(以下简称《三国》)是笔者最迟阅读的,也是笔者至今为止最为喜爱的古典名著,尤其对其中的人物描写、故事情节及写作方法尤其感兴趣,至今已通读不下二十遍,依然兴致盎然。在阅读之余,常与他人讨论,并对书报上对此书的有关评论倍加关注,这更使笔者受益匪浅。阅读之余,笔者也对这部名著形成了一系列自己的观点,并决定将这些观点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本文将分《王者篇》、《谋士篇》、《统帅篇》和《武将篇》对《三国》中的主要人物予以分别点评。当然,由于笔者并非文学科班出身,在文学修养及功底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因此对书中人物之评价必定存在不足和谬误之处,而写这篇文章的实际目的是希望专家和广大读者予以批评补充,如能达到此目的,笔者则甚感欣慰。 一、王者篇 本篇仅点评《三国》中三位主要领导人,即曹操、刘备和孙权。而在点评过程中会采取相互对比的方式进行论述,以下的《谋士篇》和《武将篇》也会采用同样的方法。 (一)孙权 在《三国》这部小说中,孙权是出场最晚的领导人,直到第二十九回“小霸王怒斩于吉,碧眼儿坐领江东”时,才登上政治舞台。而且这个人物也是三位主要领导人中被作者着笔最少的一位。笔者认为,这是符合客观实际的:首先,孙权比曹操和刘备所经历的风浪要少,因为刘备和曹操的江山都是亲手打下的:其中刘备几乎是白手起家,几经风浪终成大器;而曹操虽有一定的基础,但其成就霸业也是靠其多年的东征西讨获得的。而孙权占据江东基本上属于坐享其成,是继承了父兄的基业而获得,多年来他的疆土一直没有得到大的扩展,只是到了后来才从刘备(严格说是关羽)手中夺取了荆州,自此再未发展。有的文章认为孙权没有争夺天下的雄心壮志,笔者认为这种提法很中肯。众所周知,《三国》中这三位主要领导人三分天下,依靠的是不同的条件:其中曹操依仗天时,刘备依仗人和,孙权依仗地利。而地利这一优势利在坚守,对于进攻的作用就不甚明显了,而要争夺天下,就必须要进攻,就必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放弃固有的地利这一优势。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之所以取得胜利,东吴方面占据长江天堑是主要原因,由于这一仗完全是水战,因此熟悉水战的东吴战胜不熟悉水战的曹军就不足为奇了。但要看到,争夺天下过程中的大部分战争都是陆战的,也就是说,要争夺天下就要从家门口走出去,就不能长期依赖长江天堑这一优势,但久居江东的孙权早已对长江天堑这一优势有了相当重的依赖感,不仅孙权本人如此,他手下的文臣武将也都是如此,纵观东吴取胜的战争,无不是在家门口获得的。因此,不夸张的说,东吴方面的将帅都是水战内行、陆战外行之辈。有人认为,甘宁百骑劫曹营、吕蒙取荆州及彝陵之战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寨不都是陆战取胜吗不错,这确实是陆战取胜,但要看到,这些战役的取胜,无不存在着一定的侥幸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形象之欧阳歌谷创编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形象 欧阳歌谷(2021.02.01)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多方面:诸如人物形象描写;战争描写;语言艺术;历史小说创作经验……其中,最大的艺术成就在于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有刘备、诸葛亮、关羽、曹操,等等。 《三国演义》中的“三绝”——诸葛亮、关羽、曹操被称为《三国演义》中的“三奇”或“三绝”。 清代毛宗岗的《读三国志法》:“吾以为《三国》有三奇,可称三绝:诸葛孔明一绝也,关云长一绝也,曹操亦一绝也。”诸葛亮“是古今来贤相中第一奇人”;关羽“是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曹操“是古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 毛崇岗认为,《三国演义》的成功,首先要归因于小说描写了这三个成功的人物形象。 一、曹操形象分析: (一)曹操形象的总体特点——曹操是《三国演义》

所塑造的典型的“奸雄”形象;在小说中曹操被视为“乱臣贼子”的代表,正与刘备的仁主、明君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二)历史人物曹操的特点——历史上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适应当时社会形势,采取有效措施,扫平各地割据势力,结束了汉末混乱局面,统一北方,使广大中原地区的和平发展得到保证,为西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曹操在历史上虽然有其一定的局限,但总的来说是一个发挥过积极作用、应充分肯定的重要人物。 西晋陈寿《三国志》对曹操的功过有较为公正的记叙和评价,肯定了他的历史作用。 后来南朝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时,所采取的各种材料中已有不少民间传记故事,已经不再忠于历史原貌,而这些传说性内容往往为后代艺人所吸收。 在民间艺人手中,曹操一步步由历史上的正面人物变成艺术作品中的反面人物,这一倾向在《三国演义》达到顶点。 (三)小说人物曹操的特点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明德中学 K202班邓雅芝 曹操(155-220):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本姓夏侯,字孟德,沛国谯郡人。曹操身长七尺,细眼长须。自幼放任荡不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享年六十六岁。 曹操性格非常复杂,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在人才任用方面向来都是求才若渴,知人善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曹操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 就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性而言,他时而奸诈到了极点,时而坦率得惊人。奸诈时深不可测,坦率时却犹如赤子。他有时隐而不露,忍而不发,有时却感情外露,激情奔放。他可以残忍得令人发指,也可以体贴入微,富有人情。他有刚怫自用,骄横专制的一面,也有虚怀若谷,从善如流的一面。他猜忌极深,不信任任何人,可有时候又推心置腹,,无话不谈。他是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军事家,可同时又是无耻自私的庸人。在曹操这一形象的身上,凝结着人民对统治者深刻而丰富的认识。 刘备:公元二二一年至二二三年在位。蜀汉昭烈皇帝,字玄德,涿郡涿县人。与关羽、张飞于桃园结义为异姓兄弟。先后投靠过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建安十二年,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为军师,率军攻占了荆州、益州、汉中。于公元二二一年正式称帝。在替关羽、张飞报仇时,大举进攻吴国,被东吴陆逊用火攻打败,不久病死于白帝城,享年六十三。世人也称他刘先主。 曹操是以文才和胸襟吸引了其优秀的谋士和猛将;但是刘备则是重武将而轻谋臣,以其不羁更吸引了草莽英雄的心。但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贬曹扬刘,以曹衬刘。当然,这也是封建时代广大百姓的封建意识的反映。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人。兄孙策,为讨逆将军,封吴侯。公元229年,曹丕死,孙权即正式建立吴国,称帝,都建业。公元252年病逝。孙权是三国时期一个重要的政治人物,智勇兼备的英雄,但优柔寡断。 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汉末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人。诸葛亮早年不得志,不为志向所屈,故结庐于襄阳城西隆中山中隐居待时。公元207年,思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计于诸葛亮,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诸葛亮尽忠蜀汉的阶段。无论先主、后主都非常信任他。 他没有恪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他明法、正身、和吴、治军,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演义刘备人物形象分析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1)江渚上(2),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一篇《临江仙》把我们带入了奇妙的三国世界,在作者笔下的英雄人物更是栩栩如生,个性十足。先来说说蜀王刘备吧。 刘备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作为“明君”来描述的人物形象。作者重点刻画了他的宽仁爱民、敬贤爱士和足智多谋等性格特点。 一、宽仁爱民 在《演义》第一回,写刘关张桃园结义时,其誓词便赫然标出“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八个大字。这既是他们的政治目标,又是他们高高举起的一面道德旗帜。从此,宽仁爱民、深得人心就成了刘备区别于其他政治集团领袖的显著标志。 二、敬贤爱士作品竭力渲染了刘备的敬贤爱士,知人善任。其中就 有三顾茅庐的故事。历史上刘备请诸葛亮出山之事,《三国志·蜀书·诸 葛亮传》中仅有一句话:“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而《演 义》却以两回半的篇幅,精心设计,将“三顾”的过程写得委婉曲折, 令人悠然神往。刘备不辞辛劳,不顾两位义弟的埋怨,锲而不舍地三 次往访诸葛亮。第一次和第二次都扑了空,途中每遇到诸葛亮的亲友, 就误以为是诸葛亮本人,前后达四次之多。这些充满理想色彩的细节, 把刘备求贤若渴的诚意渲染得淋漓尽致。 二、足智多谋 刘备投靠曹操时,曹一时兴起,曾邀刘备煮青梅酒以论当世英雄。当曹 一再请刘备指出当世英雄时,刘备先后指出过袁术、袁绍、刘表、孙策、 刘璋、张绣、张鲁、韩遂等人,这里刘备为什么不提自己呢?因为按曹 操的观点,凡英雄都是“胸有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 天地之志”。英雄当是不甘屈居人下者。刘备若自称英雄,就等于表明 自己不甘久居曹操之下,必然引起曹操对他的警惕,自己非但永无出头 之日,还将有性命危险。 宽仁爱民和敬贤爱士这两大品格的充分表现,使《演义》中的刘备形象成了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明君”范型。

三国演义人物塑造方式

谈《三国演义》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内容提要]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语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结构宏伟壮阔,严密精巧;人物性格鲜明、生动形象;战争紧张激烈、惊心动魄。从人物塑造上看,作者罗贯中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使用了白描、对比、衬托、夸张等艺术手法来描写人物,善于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关键字] 三国演义人物艺术手法 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三国演义》,同时也是世界小说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小说之一,生动描述了汉末魏晋时期近百年的历史画卷,集中反映了各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军事、外交等种种斗争,几百年来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丰富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吸引了一代代的读者,在民间广为传诵。《三国演义》最重要的艺术成就还是罗贯中成功塑造的那些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全书写了千余人,其中主要人物都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刘备的仁义、曹操的奸诈、关羽的忠义、张飞的勇猛、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周瑜的忌才妒能、孙权的委曲求全、袁绍的优柔寡断等等。对于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罗贯中善于抓住人物的个性特征,注重人物相貌、神态及语言的描写,使用对比、衬托、夸张的方法展现人物形象,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实见其作为文学艺术大师之深厚功底。 一、使用相貌、神态、语言等白描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作者通常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多角度、全方位对人物进行相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行为描写,既能展现人物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能呈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从而塑造出成功而丰满的人物形象。作为文学大师的罗贯中当然也不例外,使用白描手法,并借助人物自身的语言、行动,以形传神,做到形神兼备,勾勒出一位位鲜活的人物形象。 首先,《三国演义》中人物出场便通过相貌的描写来展现了人物性格,如第一回中张飞的出场,“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可见张飞的威武,再加一句“声若巨雷,势如奔马”便将一个莽撞的张飞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这句话是第二十八回描写诸葛亮出场的,惟妙惟肖,传神的很,与后文关于他智略的描述相互辉映,宛然成章。“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短短30个字把关羽的形象完美的呈现到人物面前,透过这些描写,读者可以体会到一团团英雄的气息正慢慢接近你。 其次,通过对人物细致的语言与神态描写对人物个性特征加以渲染、突出。“张飞大怒,睁圆环眼,咬碎钢牙,滚鞍下马,径入馆驿把门人那里阻挡得住,直奔后堂,见督邮正坐厅上,将县吏绑倒在地。飞大喝:“害民贼!认得我么?”督邮未及开言,早被张飞揪住头发,扯出馆驿,直到县前马桩上缚住;攀下柳条,去督邮两腿上着力鞭打,一连打折柳条十数枝。”这段文字是《三国演义》中比较经典的一个切面:鞭打督邮。通过上述这段文字,读者可以清晰明澈地了解张飞直爽火暴的性格;书中两处对关羽形象的塑造,“云长曰:“吾于千枪万刃之中,矢石交攻之际,匹马纵横,如入无人之境;岂忧江东群鼠乎!”这句话采自《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是关羽单刀赴会前和属下的对话。字里行间,关羽衿傲高扬的神态流露无遗,浩浩荡荡,气势不凡;“关公正色而言曰:“吾乃解良一武夫,蒙吾主以手足相待,安肯背义投敌国乎?城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汝勿多言,速请出城,吾欲与孙权决一死战!”每每读这段文字,都会感动得流泪,被关羽的气概所折服。《三国演义》通过这段文字把人们心中的关公形象推至顶峰,完全确立了他一代忠臣的凛然形象。又如“赤壁之战”前,作者连续用了几处神态

刘备人物形象分析

刘备人物形象分析 刘备 能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等人物形象,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学习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学会以诚待人,学会做事要持之以恒 刘玄德三顾茅庐,借崔州平等人的言论风采,借卧龙岗的山林景色、第二次出 访时的风雪,张飞的粗暴和急躁等重重烘托,形象刻画了刘备求贤的真诚、谦恭和 诸葛亮的高洁品格、绝世才能。最后,刘备以自己的诚心请出了诸葛亮。 刘备第三次来到诸葛亮的家中,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却恭恭敬敬的等在台阶 下等着。你想,此时此刻,刘备会想一些什么? 参考: 他会想: 待会儿见了面该怎么说话呢?我怎样才能让诸葛亮相信我的诚心诚 意,帮助我完成大业呢?我已经来过三次了,诸葛亮这回该跟我走了吧? 三顾茅庐已传为佳话,广为传颂。我们今天学了《刘玄德三顾茅庐》后,对大 家有什么启发呢?请联系生活大胆回答。 参考:

请人帮助,心诚则灵。尊重他人,以诚待人。做事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任何人都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xx其人。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这是没什么疑义的,但罗贯中的生平却不见史传, 一些零星记载,互相抵牾,尤其是他的籍贯争议颇多。现在一般根据贾仲明《录鬼 簿续编》等书提供的材料,认为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祖籍太原, 流寓杭州,并推断他大约生活在元末明初。明人王圻说他是“有志图王者”(《稗史 汇编》),胡应麟说他是施耐庵的“门人”(《少室山房笔丛》),都不知是否可靠。 他的《三国演义》大约成书于明初,当然还有好多其他说法。 罗贯中的生平事迹虽多不可考,但他的著作甚丰。《录鬼簿续编》著录他有杂剧三 种: 现仅存《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一种。小说除代表作《三国演义》之外,还有《残 唐五代xx演义》、《三xx妖传》等五种。 3、《三国演义》的主要版本系统。 现存最早的版本是明“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24卷,240则,每则前有七言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多方面:诸如人物形象描写;战争描写;语言艺术;历史小说创作经验……其中,最大的艺术成就在于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有刘备、诸葛亮、关羽、曹操,等等。 《三国演义》中的“三绝”——诸葛亮、关羽、曹操被称为《三国演义》中的“三奇”或“三绝”。清代毛宗岗的《读三国志法》:“吾以为《三国》有三奇,可称三绝:诸葛孔明一绝也,关云长一绝也,曹操亦一绝也。”诸葛亮“是古今来贤相中第一奇人”;关羽“是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曹操“是古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 毛崇岗认为,《三国演义》的成功,首先要归因于小说描写了这三个成功的人物形象。 一、曹操形象分析: (一)曹操形象的总体特点——曹操是《三国演义》所塑造的典型的“奸雄”形象;在小说中曹操被视为“乱臣贼子”的代表,正与刘备的仁主、明君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二)历史人物曹操的特点——历史上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适应当时社会形势,采取有效措施,扫平各地割据势力,结束了汉末混乱局面,统一北方,使广大中原地区的和平发展得到保证,为西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曹操在历史上虽然有其一定的局限,但总的来说是一个发挥过积极作用、应充分肯定的重要人物。 西晋陈寿《三国志》对曹操的功过有较为公正的记叙和评价,肯定了他的历史作用。 后来南朝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时,所采取的各种材料中已有不少民间传记故事,已经不再忠于历史原貌,而这些传说性内容往往为后代艺人所吸收。 在民间艺人手中,曹操一步步由历史上的正面人物变成艺术作品中的反面人物,这一倾向在《三国演义》达到顶点。 (三)小说人物曹操的特点 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作者成功塑造的一个典型的“奸雄”形象。作者注意到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复杂性,并没有把这个形象简单化,而是肯定他思想性格的多面性,在强调他“奸”的同时,也刻画出他的“雄”。 A.曹操之“雄” 曹操雄略冠时,智谋出众。作品注意揭示其智慧和谋略,并时时与其豪爽、豪迈的气度相联系,刻画出一代枭雄的典型形象。 1、气度豁达,志向远大 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中,曹操对刘备坦言:“今天下英雄,唯使君(指刘备)与操耳!”具有超乎常人的自信、勇气,具有敢为人先、勇于承当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曹操历数二十多年来自己讨董卓、除袁术、破吕布、灭袁绍、定刘表等功业,称“如国家无孤一人,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表现出超拔的雄豪之气。 2、知人、爱才 历史上的曹操唯才是举,知人善任;小说中对此虽然作了重大改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写出曹操知人、爱才的一面;如善待关羽、敬佩赵云,等等。 3、富有文采,诗风雄放 历史上的曹操富有文学才华,其诗雄浑奔放、古劲苍凉,小说对此多也有表现。 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曹操赋诗”,在气氛紧张的赤壁之战前,穿插描写曹操诗酒豪放,充分展现其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完整版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 象分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形象分析 【摘要】:一提起《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人们首先想到他是一个大奸臣,狡 诈、多疑、假仁假义、十分奸险;但他的宽宏世无其俦,他的诚挚更能令人叹息弥襟。他在分裂混乱的三国时期,对统一我国北方,起过相当大的作用。因此,下面本人就《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奸”与“雄”的形象进行进行分析研究,以抛砖引玉、求教于名家指点。 【关键词】:曹操奸雄人物形象 前言 曹操,人言“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是一个真正的英雄,青梅煮酒时,他敢于吐露真言,以龙自比,可见其胸怀大志。再者收降关羽时,关羽说只降汉不降曹,曹操丝毫不在意,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百般殷勤。关羽走后,他非但没有下杀手,还赠送盘缠,明知放走关羽是一件错误的是,但曹操识英雄惜英雄。五关斩六将,曹操也没有怪罪,可见其胸襟之开阔。 一、曹操之“奸”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奸”主要体现在狡诈、多疑、狠毒上。 (一)狡诈 曹操是一个阴险狡诈的人,作品开始就写他用权术。曹操年少时比较贪玩,“游荡无度”,他的叔父经常向他父亲反映,曹操很头疼。一天,操在路上偶遇叔父,立刻做出面目扭曲的样子,叔父向他父亲汇报,于是曹嵩找到儿子询问病情,不料操安然无恙,答道:“儿自来无此病;因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1]曹嵩就此起了疑心,再也不相信弟弟的小报告了,曹操从此之后就更加的放肆了。 第十七回,曹操攻打袁术时,军粮短缺,操命管粮官王垕:“可将小斛散之,权且救一时之急。”[2]士兵皆言丞相欺众。操欲借垕人头示众。垕大惊曰:“某实无罪!”[3]操曰:“吾亦知汝无罪,但不杀汝,军必变矣。汝死后,汝妻子吾自养之,汝勿虑也。”[4]垕再欲言时,操早已呼刀斧手杀之,悬头高竿,出榜晓示曰:“王垕故行小斛,盗窃官粮,谨按军法。”[5]于是众怨始解。为了平息士兵对自己的怨恨,稳定军心,曹操竟然去杀死一个没有任何过失的人,他的奸诈狠毒教人心寒。 曹操此人性格复杂多变,这在表情、脾性的多变上得到体现。当俘虏张辽后,张辽不但不肯投降,还破口大骂,曹操被惹火了,亲自拔剑想杀张辽,被刘备与关羽劝

三国演义中刘备形象浅析

《三国演义》中刘备形象浅析 《三国演义》中刘备形象浅析 [摘要]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宣扬“拥刘反曹”的立场为刘备塑造一个爱民爱才,宽厚仁义,知人善任,待人公正真诚的仁君形象,也堪称骁悍有谋的乱世枭雄。刘备形象不是单一化的,而是立体的、多面的。《三国演义》对这一人物的描写塑造确有一些不足和可争议之处,但小说中的刘备仍不失为一个比较成功、独具特色的文学形象。本文将会对《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仁德、尊贤、谋略、虚伪几个方面加以分析,使之有更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三国演义,刘备,艺术形象 《三国演义》是一部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在我国家喻户晓.它描述了从东汉中平元年(18年)的黄巾起义,到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 280年)统一中国的将近一个世纪中,魏,蜀,吴三国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历史.这段历史中,政治事件风云变幻,战争场面惊心动魄,谋士如

云,猛将如雨.《三国演义》在曲折紧张,舒展自如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了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周瑜等上百个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给人印象深刻,其中又以刘备最为突出.本文对《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仁德爱民,尊贤礼士,计谋过人以及仁中有伪等性格特点及其成因加以分析论证,旨在进一步了解人物。 一、仁德爱民 刘备深知“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重视以宽仁厚德待人,与那些残民以逞、暴虐嗜杀的军阀判然有别,因而争取到了人心。在《三国演义》中,充分描写和表现了刘备大济天下、仁德爱民的政治情怀。小说开篇写刘备幼时即有天子之志,“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日:“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与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时,立誓要“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兴复汉室。自桃园三结义至白帝城殒命,刘备为实现大济天下、兴复汉室的理想壮志,始终注重仁德爱民,宽厚待人。初任安喜县尉,“与民秋毫无犯,民皆感化”,因此,当督邮来到安喜县要淘汰刘备时,五六十个老人一齐到督邮馆驿为刘备苦告求情。曹操攻打徐州时,公孙瓒应徐州太守陶谦的求助,派刘备带兵解了徐州之围,陶谦让刘备接掌徐州之印,关羽、张飞等都劝他接受,刘备一再推辞,认为这是陷他于不义。后来刘备遭到严重挫折不得不投奔荆州刘表,受命屯驻新野多年,他以安民为务,“军民皆喜,政治一新”,因而受到新野百姓歌颂:“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化名单福的徐庶刚投奔刘备,曾试探刘备的仁德之心,说刘备所骑“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