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目标引领,分层教学”模式》微型课题研究方案

《“目标引领,分层教学”模式》微型课题研究方案

《“目标引领,分层教学”模式》微型课题研究方案
《“目标引领,分层教学”模式》微型课题研究方案

《“目标引领,分层教学”模式》微型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主旨:“自主探究,目标引领,教学导拨,分层训练,”教学模式的研究

二、课题团队:

1、课题指导:邓校长朱主任吴主任

2、课题负责人:各科备课组长

3、课题组成员:高一年级全体老师

三、课题管理:学校教科室

四、课题内容:

1、课题提出的背景

(1)、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新教材的使用,新的课程标准对中学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更高的要求和目标。

(2)、从目前我们年级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成绩、综合素质与老师的教学等情况来看,我们的教学效果还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A、大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目标不明确,自学能力素养差异大,表现为学习成绩不理想,学生成绩差距大,对学习信心不足。

B、希望班部分学生感觉学习压力大,自主学习时间少、部分学科的基础差,成绩差距大。

(3)、根据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的关系来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效学习的能力,这不仅要求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更应掌握了学习技能。成功的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其自学能力。

2、研究目的

(1)、我们进行该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要探索解决现有教学矛盾并优化现有的教学模式,通过科学设定目标,贯彻落实分层教学思想,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自主学习的习惯、自主探究能力、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的效率,将学校精品办学,小班制教学思路落到实处。

(2)、“目标引领,分层教学”要求教师因材施教,分层预设目标,并对不同目标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减轻机械学习负担。使学生通过自学、互学、讨论、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达到目标并逐渐推进目标,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也有利于学生形成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最大限度发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

(3)、在对部分基础较好学生的教学中,力图突破传统,让学生拥有更大的自主学习空

间,教师可以预设梯度目标,也可以帮助学生确定目标,让学生自主选择达到目标的方式,激励学生自觉探究获取成功的快感,使学生在目标学习中提高规划学习和自主发展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其综合素质的目的。

3、研究内容

本课题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目标教学是分层的向导,分层教学是实施的手段。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智力、非智力等因素,运用模糊学的方法,把全班学生分为短期性的(即处于发展变化状态而短期内又相对稳定的)层次,并依据群体学生的差异,区别对待地制定分层教学目标、设计分层教案、采取分层施教、进行分层评价,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指导,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从内容上来讲,是要通过研究,科学有效地将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体现在具体的教学组织中,从而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从形式上而言,鼓励各科组织教学特色化,围绕核心教学目标,将各教学目标分层具体化,设定实现目标的可操作形式,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来实现目标。

4、研究手段与方法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将采取实验对比、学生座谈、调查问卷、资料分析,考试成绩对比,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等手段和方法进行对比研究。

5、具体实施步骤:

“分层目标教学法”以“分层目标导学”为基本核心内涵,以“四步”为基本环节的一种教学模式。

“四步”模式的四个基本环节是:分层设定目标——分层实施目标——分层测定目标——分层补定目标。

第一步:分层设定目标:是“四步”教学程序的起始环节,要求教师通过整体诊断性测试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多渠道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在此基础上依据新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按难度层次分解教学目标,目标的设定要求实现量化,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并依预设目标设计教学模式与达标方法,并提供可供选择的检测方式。然后帮助学生准确定位预选目标,降低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

第二步:分层实施目标:是在课前备课设定分层目标,具体课堂教学与分层设定相对应,使学生明确方向,协调行动。“分层实施目标”是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教师在每一节课中都要向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层次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紧紧围绕目标学,学习目标主要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实施“分层、分类指导”的方法,逐层解决教学目标,这样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参与意识和目标意识,把教师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希望班:课程说明----学生自学----学生自主确定方案-------教师归纳------检测反馈)第三步:分层测定目标,这一环节同设定目标这一环节对应,一节课或者一个周学习期的目标有哪些,教师是否教到位,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要求的层次,就是通过分层检测这一环节来获取反馈信息。

第四步:分层补定目标,依据具体的目标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并及时帮助学生实现目标,依据学生现实状况适时调整目标设计,及时提升学生的目标要求。

6、研究的时间与阶段目标:

此课题研究的周期为三年,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高一阶段,重点转变师生观念,明确采用这一模式教学的意图,以便取得学生的配合;探索研究这一教学模式的基本做法,并进行学法指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适应这一教学模式,初步学会自主学习,总结出这一教学模式下的不同课型的基本教学方法。

第二阶段:高二阶段,学业水平考试要求作为最低目标层次,重点研究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总结、整合、规范这一教学模式,让学生能熟练、自如地进行自主学习,逐步提升教学目标要求,为高考复习奠定良好基础。

第三阶段:高三阶段,在学业考试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如何指导学生在这一教学模式下进行复习备考,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总结、整合、规范,优化这一教学模式,同时要反复验证其效果。

7、分层目标教学的要求:

1)学生分层:

以小组合作形式将学生分层,对学生进行分层是进行分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按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上、中、下按3:5:2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基本功扎实,学习主动,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接受能力强,潜力极大。并有超前的学习愿望。B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上有一定的进取心,可是接受能力稍微差,基础不扎实。但有一定的能力和潜力,需要老师给以一定的督促和辅导。C层次的学生学习不自觉,基础知识漏洞大,思维反映慢,学习有障碍,对学习不感兴趣,缺少家庭辅导条件,需要教师时刻关心和督促。然后再把这三种不同层次的学生编排成若干小组,并设A层次的学生为组长,每位组长负责B和C层次的学生各一到两名,负责他们作业的监督和检查,课文的背诵,疑问的解答等。但是这样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发展情况随时调整,这样分层设组能迅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出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的学习突飞猛进。

2)、备课分层: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

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认真钻研教材,对备课分层是“分层目标教学”的关键。在备课时,先要对教材进行阶段性的归纳,然后再进行分层备课。

3)、授课分层: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目标,对课本内容作相应的调整和组合,注意内容的难度和坡度,以适应各层次学生的水平。4)、训练分层:课堂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应该设计多层次的

练习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题形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在分层教学中,除了上述内容分层外,课后作业也要进行了分层,有的放矢地按A、B、C三个层次来设计布置作业,A层作业量相对大些,多些,难些;B层作业难易适中,多与强化巩固练习为主,不涉及课外延伸;C层作业以补打基础知识为主,让C层学生明确考什么,练什么,会什么。作业不仅是用来检查、衡量一个学生上课听讲效果的,更是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和查漏补缺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分层作业,有助于教师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开展个别教学活动,有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简单地说,就是对学习优秀的学生相对要求高,作业难度大;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相对要求低,作业难度小。对备课进行分层,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各自原

有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成功的学习,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自主的学习。

5)、指导分层:学生训练时,要做好课堂巡视,课后分层指导面批,及时反馈信息,

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提前设定目标,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究达成目标,特别要加强对B、C层次学生的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首先达到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然后在逐步提升目标要求。

6)、评价分层: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目标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

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评价分层可以采用整体层次评价和个案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考核评价相结合,由于分层教学中,学生处于相对平等的地位及相对一致的认识水平,教师容易掌握学生内部的细微变化,教师通过观察,交谈及与班主任沟通等方法对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可以进行全面综合的考察,从而矫正传统教学中忽略个案评价弊端。

学期的评价由教师、学生及学习小组共同完成,体现平等、理解、互动原则。各种评价占学生学期总评比例为:

过程评价考核评价个案评价

30% 50% 20%

“目标引领,分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班主任老师必须是整个实施过程的组织者、参与者和管理者,必须以极大的热情积极进行组织、落实、指导、协调、检查、总结等工作,帮助学生开展自我管理工作,可开辟递进专栏,以新闻、小结、经验介绍、图表等形式报道、展示各组以及每个学生的表现情况,以此来鼓励先进,推动后进。每一个目标实施周期及时同相关任课老师一起进行分层递进工作经验总结,从教学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分层递进的组织形式做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不断完善各种管理方法,为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创造最佳条件,使全体学生在分层教学中能共同递进。

--------- 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一年级组

2009-10-10

教科室指导意见:

1、分层是手段不是目的。

2、分层应当成为教学双方的共识,不能变成单方的人为的安排。

3、分层教学先为学,然后为教,教为学服务,最终为学会学习。

4、现阶段的重点为如何归纳出歌层次的需求,如何采取可行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是先阶段研究实践的关键。

案例参考:

(一)学生分层

1. 调查准备

我校在2004级选择相近的三个文科专业(物业管理、国际商务、房地产管理)8个班试行“走班制”的数学分层教学。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收集可靠的信息、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数学组向试点班的459名学生进行全面的情况调查。学生的反馈信息如下:

态度

认识认同一般不认同

1.数学是重要的学科 39.1% 25.6% 35.3%

2.愿意学数学25.3% 34.5% 40.2%

3.接受分层教学 75.3% 10.4% 1

4.3%

从统计数字看出:一方面,学生对这传统的基础课提出了质疑,他们在初中(甚至小学)已经是数学学习的失败者,他们中的大部分放弃了对数学的追求;另一方面:虽然他们不能完全接受数学的学习,但支持数学分层教学的比率较高。

2. 摸底分层

组织进行数学入学摸底考试,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数学水平,内容不超出初中教学大纲,考虑到学生中考完后没复习初中知识的实际情况,命题时尽量避免记忆类的试题。成绩分布:

分数100~80 79~60 59~40 39~20 19~0

百分比8.3% 14.6% 35.2% 23.9% 18.0%

原来设想按1:2:1的比例分3个层次a、b、c,由于摸底成绩有点出乎意料。经过充分研讨,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决定分成4个层次——a、b1、b2、c,8个班共两个捆绑。对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识与能力差异”进行分析,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接受快或勤奋的学生属于a层;接受能力一般、学习成绩中等或学习情绪不够稳定的属于b1层;能力较差、学习有困难、但仍然愿意学的学生属于b2层;学习困难大,消极厌学或顽皮不学的学生属于c层。

(二)目标分层

目标分层指的是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相适应的教学目标,它包含大纲所规定的认知目标和智能目标。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水平和行为操作,将教学大纲中最基本的教学要求确定为基础目标,适用于低层学生;将教学大纲中所有教学要求确定为层次目标,适用于中层和上层学生。前者是共同性目标,具有普适性,属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后者是选择性目标,具有挑战性,属应用范畴,有较多的能力、智力含量。目标分层由教师把握,与学生密切联系;既能达到基本要求一致,又能鼓励个体发展。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如下:

a班b1班b2班c班

要进一步拓宽视野,发展思维,揭示本质,提高能力,创造性地完成数学教材的学习任务。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能够掌握数学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争取向上一层次发展;以就业、生活知识为教育目标,基本掌握数学教材最基础的知识,具有最初步的计算技能,基本能完成课堂教学的学习任务;从他们的数学能力出发,不强调一定要从中专的知识开始学习,以补习初中数学基础知识为主,以求对生活、就业的数学有常识性的了解。

(三)教学分层

1. 课堂分层

a、b1、b2班的课堂教学是分层教学的核心,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的课堂教学策略是:

a班 b1班b2班

(1) 同一内容同一速度减少基础题的讲解,适当增加能力题的梯度,揭示知识内部联系与规律;同一内容同一速度以基础题为主,小梯度增加难度,强调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应用;精选内容同一速度讲解基础题,了解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应用。

(2) 课堂以分析为主,讲清思路,板书为辅,加大容量,针对性强;课堂分析与板书并重,鼓励学生参与,教会学生审题、解题;课堂分析细致,板书详细,充分调动学生注意力,教会学生理解题意,模仿解题。

(3) 多用“发散”和“探索”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多用“启发”和“问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数学逻辑能力;多用“情感”和“赏识”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条理性。

(4) 课堂的训练,培养学生学习的意志和敢于竞争、拼搏的精神,强调危机意识;

课堂讲练结合,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多鼓励、少批评,培养学生成就意识;

课堂精讲多练,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专注意识,多鼓励、齐进步,培养坚持学习毅力。

(5) 多培养学生“演绎”能力,注重知识和方法总结,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思想;

多采用“归纳”法,引导学生对知识和方法总结,使之了解数学思想、培养一定数学思维;多应用“模仿”方式,抓好基础知识学习,使学生思维得到初步锻炼,保持学生学习兴致。

(6) 重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和广阔性,逐步训练抽象思维;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重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直觉性和形象性;重点培养学生模仿思维和可持续性,逐步提高想象力。

c班的教学则以初中知识为主,课堂采取练习的方式,循序渐进。要求学生“坐下——提笔——模仿——思考”,点滴积累,不求多,只求懂,不能放弃学习。

2. 练习、作业分层

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教师分层次选编基本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同时教师辅导、批改作业体现不同的方式。

a班 b1班b2班c班

课堂

练习巩固知识的a组题、部分思维训练的b组题巩固基础的a组题、部分强化理解的b组题巩固基础的a组题、增加基础练习及部分b组题学习初中知识,巩固基础课后

作业以综合运用知识进行练习、增加每周一题的研究性习题适度增加强化训练以巩固知识为基础练习以初中基础知识为主

3. 辅导分层

不同层次的学生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指导都因人而异。c班学生要及时、细致、耐心;而b班要加强检查、督促,注意反馈;对a班学生定期定时检查,加强课外辅导和设计试验的探讨和研究。

a班 b1班b2班c班

课堂辅导教师针对学习相对弱的学生辅导,组织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辅导教师讲评思路、解题格式,尽量逐一辅导教师增加练习时间,讲评思路、解题格式,逐一辅导教师逐一辅导,掌握学生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

课后批改教师全批全改或抽改,学生互批,针对错误较多的问题讲评教师全批全改,讲评全部作业教师全批全改或面批面改,详细讲评全部作业教师全批全改,详细讲评。

(四)评价分层

评价坚持差异性、及时性、鼓励性原则,具有总结、反馈、矫正、提高的功能。分层教学是实现发展性评价的有效手段,评价分层需要体现促进课程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作用。既然分层教学的目的不是把学生归类,那么学生的评价体系也不应热衷于排名次,比高低。具体做法是教师为每个学生作成长档案,记录学生兴趣、进步情况,经常性地与学生共同分析个人的进步轨迹,关注对过程的评价。评价分为三种:

1、过程评价

记录学生平时的课堂行为(如出勤情况、学生的专注力、听课质量),从课堂提问、作业批改、日常小测、每周一题等中,看学生达标递进情况,及时给予一种经常性的过程评价。

2、考核评价

根据单元测验和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以考察学生阶段递进效果,为浮动分层提供部分依据。

在试卷设计上,注意顾及到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可能性水平的达成度,基本题、巩固题、提高题、深化题形成梯度。考查评分要公平对待三个层次的学生,并可对照。

各层考查题目比例及对照公式如下:

题目基础题巩固题提高题对照公式

(x:学生卷面分;y:各层对照分)

难度系数: 1 1.2 1.5

b2班100% / / y=x

b1班70% 30% / y= (70%+30%*1.2) x

a班50% 30% 20% y=(50%+30%*1.2+20%*1.5)x

如果学生对成绩不满意,可以允许他们重新考试;如果学生对所在层次考查内容能很好地掌握,鼓励他们完成高一层次的卷子,对a班的学生可以增加课外思考题。一定阶段后,根据考试成绩a、b1、b2三个层次临界点10%的学生进行适当流动,使各层次学生有一种紧迫感,也使b1、b2层次的学生有了向上奔的希望。

由于各层间有可比性,使学生有较公平的测试环境,增强学生自我超越与竞争意识。如某两次情况如下:

c班的考核则注重于课堂的督促,不一定用考查的形式完成,可以是课堂板演、课堂提问等,以鼓励参与,保持学生学习的新鲜感。

3、个案评价

由于分层教学中,学生处于相对平等的地位及相对一致的认识水平,教师容易掌握学生内部的细微变化,教师通过观察,交谈及与班主任沟通等方法对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可以进行全面综合的考察,从而矫正传统教学中忽略个案评价弊端。借鉴日本教育评价专家辰野千寿提出的学生学习适应性评价,对每位学生非认知因素进行个案评价内容有:

1. 学习态度:包括学习欲望、学习计划;

2. 学习方法:包括读书方法和笔记方法、记忆方法和思考方法;

3. 学习环境:家庭物质和心理环境、学校环境、朋友关系;

4. 身心健康:自主态度、毅力、焦虑状态、心理敏感度、身体健康。

学期的评价由教师、学生及学习小组共同完成,体现平等、理解、互动原则。各种评价占学生学期总评比例为:

过程评价考核评价个案评价

30% 50% 20%

(五)其他工作

为使教师及时掌握教学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内容与进度,改进教学方法,我们在不同的阶段对学生作了不同目的的定性调查与定量调查,具体如下:

1. 分层前的调查目的是了解学生情况,掌握学生的意愿,为分层分班作准备;

2. 适应期的调查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所在层次适应度,以便作小范围的调整;

3. 中期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分层教学教师教学方式、教学进度的适应程度,要求与建议等。其中了解到学生认为班级之间缺乏竞争的信息,各层次教师马上采取不同的奖励机制以鼓励学生参与层内竞争及层间竞赛;

4. 调整期调查目的是了解分流对学生学习情绪、学习态度、学习目标的影响,以便作学生的心理辅导;

5. 后期调查的目的则是对分层教学的整体认识,以作今后全面铺开分层教学的依据。

四、分层教学的收获

采用了“分层教学”后,老师觉得教得较为轻松,学生也学得非常愉快,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一)学生学习有较大进步

1. 愿意学习

目前,学校在课程教学中碰到的最大问题是部分学生厌学,特别是对数学等文化基础课的学习。我们分析,这部分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由于基础差、对课程内容难以接受从而失去了自信心甚至是放弃。分层教学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特点,设立了恰当的教学目标,选择了合适的教学内容,保证了课堂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被学生接受,

学生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开始尝试参与学习。

2. 参与竞争

由于建立了层间流动机制,因此,分层教学存在着竞争的氛围。这种氛围,对那些要求上进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动力,将促使他们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对那些处于中下游的学生也是一种促进,他们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都置身在这竞争的氛围中,学习的效果也得到了提高。调查数据显示,75.7%的学生认为分层教学后教师的讲授内容更有针对性,45.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效果比以往好得多。

(二)教师教学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1. 认真备课

分层教学要求教师更加准确地把握课堂教学目标,更加精确地选择教学内容,更加恰当地运用课堂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关心每一个体,这促使教师要更认真地对待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认真分析学情,刻苦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积极探索适合本层特点的课堂教学方法。我校实施分层教学后,教师在教学设计、辅导、课堂教学组织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

2. 积极教研

分层教学无疑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但另一方面对教师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和课堂教学技巧大有裨益,对师德修养、敬业乐业精神也是一大促进。教师之间的教研气氛比传统教学时更热烈,集体备课、说课、评课,外出调研、学习机会增多,各教师的教学水平都在分层教学的实施中得到提高。

五、分层教学的体会

(一)做好学生的心理调适工作,是顺利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

在我们的实践过程中,有一些现象值得深思,例如:由a层次申请进入b1层次学习的李同学,他发现自己在b1层次学习更能体现自己的价值,自信心大增,原来在a层次数学从未及格过,而到了b1层次,每次课堂练习都主动回答。相反,原在b2层次学习,脑子还算不错但学习不够用功的一位学生,到了b1层次后,便自暴自弃,非但自己不学,还要影响其他同学。从中可以看出这部分学生的心态是极其复杂的,现在的学生表面很逞强,但心理很脆弱。因此,必须做好分层前及分流中学生心理调适工作,只有做好学生心理调适工作,分层教学才可能得以顺利实施。

实施分层教学不可避免地会在学生甚至家长心目中产生分等级的想法,同时,对部分流入下一层的学生的学习信心可能是一种打击,即使是对部分升上上一层学习的学生,也存在着一个适应过程,尤其是心理适应过程。务必使学生及家长认识到:分层是为了使学生处在更适合自己的位置,学习更适合自己的内容,而不是划分等级,这一点,需要我们在分层前就必须扎实做好的;对那些向下流动的学生,应明确告诉他们,在本层次学习他们已明显脱节,选择新层次进行学习对他们来说是必要和必然的结果,老师并没有因为降层而对他们以前的学习加以否定,相反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对他们充满期望。老师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切忌把他们定位为上一层次的淘汰对象,要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和关心,让他们尽快融入新的集体,找回自己的自信;对向上流动的学生要进行更多的激励教育,加强辅导,使他们的学习水平尽快达到现层次的要求;另外,对于那些不愿意进入较高层次学习,宁愿在本层领先也不愿在上一层垫底的同学,我们认为他们的心理状态是对本层次学习已有较大程度的认同但缺乏自信心。对于这部分同学我们在充分征求其本人意愿的前提下,同意其留在原层次学习,满足他们心理上的需要。

另外,分层、分流依据多元化与心理调适是相辅相成的,广义上说,这也是心理调适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分层、分流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表现、情感、毅力、决心等因素,尽量避免以成绩一锤定音所造成的各种心理障碍。

(二)准确定位各层的教学目标,是顺利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

分层教学只是一种模式,其目的是因材施教,要实现这一目的,准确定位各层教学目标是关键。在教学安排上,要注意配备适合该层特点的教师,各层任课教师应根据本班的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个性特点,来确定恰当的课程目标和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采取适应学生实际情况的方法实施教学。在确定课程教学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切忌以教师的期望值确定教学目标。这一点,可能在传统教学模式时因为各种客观条件的不具备反而不会那么突出,在实施分层教学后,特别是对a班的目标,认为该班是由“精英”组成,水平相对整齐,在教学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提高期望值从而偏离原来的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应是动态的,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例如在确定c班教学目标时,是补习小学、初中知识还是上中专课程?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了过多次的讨论交流,目前还在探讨、调整中。3、教学目标应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无论是那一层,都应体现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

(三)建立和完善与分层教学相配套的教学评价体系,是顺利实施分层教学的基本保证在教学对象层次不同的情况下,如何相对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在学习能力不同的情况下,如何公平合理地评价每一位学生的学业成绩?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分怎样计算?这些都是实施分层教学后较为突出的实际问题,也是亟待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分层教学就会半途而废;这些问题得不到合理的解决,“承认学生差异”就无从谈起。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我们也在探索之中。我们目前采取的做法是将学生平时考核成绩按比照公式计算后,在同一标准下赋予学分。另外,我们还尽可能多地安排选修课时和开设各类选修课(包括技能选修课),以满足那些在文化课中未取得足够学分的学生,从这个角度看,学分制是实施分层教学的最好环境。

事实上,分层教学模式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造了更好的环境,学生能主动地根据自己的需求、兴趣、潜能规划设计自己的学习,可以从更深层次上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潜心做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微型课题研究方法

微型课题研究的方法 方法是解决思维、表达、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是“过河的桥”、“通往远方的路”,认识事物借助的工具。微型课题研究的方法有很多,如: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调查研究法、问卷法、观察法、访谈法、经验总结法等,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 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 将问题发展成研究课题,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其基本特点是:为行动而研究,对行动进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行动者进 行研究,边行动边调整,广泛的兼容性。 行动研究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研究、以研究的结果提高教育教学实践水平的一种教育研究活动;行动研究以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实践问题为首要目标。行动研究强调教学行为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强调行动过程与研究相结合。行动研究的环境就是自然、真实、动态的工作情境,就是活生生的课堂。所以行动研究法可以通 俗的解释为:每个课堂都是一个实验室,每个教师都是一个研究者。 2、总结经验法 实践是理论的故乡,教育科学不仅仅存在于专家的著作中,更存 在于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例如, 有位老师根据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和创新总结出启发学生回答问题 的十种方法: ⑴积极等待法,因学生心急而慌乱,教师应当安定他的情绪,耐 心等待; ⑵旁敲侧击法,学生在思考主要问题时,再提一两个有关的问题,加速学生的思考;

⑶回忆法,让学生回忆有关的旧知识,以便解决问题; ⑷铺垫法,提一两个较浅显的问题,让学生顺着这个思路往下想; ⑸点拨法,在关键点上指点一下学生; ⑹激将法,做出要让别人回答的样子,激励学生加快思考; ⑺分辨选择法,让其他学生回答,或教师提出多种答案,让学生 自己思考分辨,选择正确答案; ⑻回述法,先由教师或让别的学生正确解答之后,让这个学生回述; ⑼暂停法,让学生课下再想,然后找老师回答; ⑽加深扩展法,当学生答对了,再提一两个更难、更宽的问题。 这种总结的方法就是要把过程分条析缕地讲清楚,并突出它的特点。特别是要把其他人不容易找到的地方讲详细、讲得透。 3、案例研究法 案例法是通过对教育教学中典型的有价值现象,进行描述总结, 从而来探索发现教育规律的过程。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 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案例研究=故事+点评。 4、叙事研究法 教育叙事就是“讲教育故事”。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从而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 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叙事研究=事物描述(故事)+评价分析(反思)。 5、实验研究法 什么是实验研究?根据一定的理论或假设,选择一定的研究对 象,实行某种教育措施并观察效果,再进行分析比较,对理论或假设

分层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英语分层教学行动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王宗平(执笔)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我校是一所城区中学,有一大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也有相当部分的中等生和后进生。而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是为每一个学生设计的,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给英语教学带来很大困难。英语分层教学是以我校教学现状为背景的教学探索,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革尝试,它的有效实施能为我校英语组教师在教学实践上形成更完整的理论体系。 我校实验班的老师爱岗敬业,教学基本功扎实,并深入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正在由“经验型”向“科研型”教师转变。 分层教学是把“因材施教”作为基本的教学原则,对传统教学的弊端进行改革,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和能力,依靠现有的条件和已有经验,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以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的必要性。《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它的核心思想是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强调的是“大众化”教育。 分层教学的有效性。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人的先天遗传因素不同,而且表现在人的后天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也有区别,因而决定每一个人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乃至最终能达到的发展水平都是不同的。因此学生学习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了“掌握学习的策略”的理论,他认为,“世上任何一个能够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也能学会。只要为他们提供了适当的前期和当时的学习条件。” 分层教学的人文性。“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设计基本格式

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与基本要求 (一、课题研究程序 课题研究程序,包括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开题论证、实施研究(注意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撰写中期报告)、课题总结等。 (一)课题研究实施中具体做的工作 我们的课题立项通知书下来了,下一步该怎样做啊。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应做哪些工作。具体讲,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制定实施方案 课题研究是—项复杂的探索性工作,又是一项有序的系统工程,需要很强的计划性,要做到有序、有控,以确保课题研究的质量。因此,课题研究必须重视研究方案的设计。当研究者确定了研究课题后,就应为完成研究课题的任务制订必需的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的方案(亦称课题实施方案)有多种形式。它是合理组织课题研究活动的必要条件,是为完成课题研究任务而详细编制成的“施工蓝图”。在制订课题研究的方案时,不仅需要认真考虑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具体题目、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条件、程序步骤,还应充分预计到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困难,留有备用的时间,增加调整、回旋的余地。在课题研究方案的制订过程中,还应广泛征询导师的意见,听取同学的建议,多交流研究构思,多讨论切磋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法,从而使整个课题研究方案趋向完善。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基本格式 一、问题的提出 1.界定课题名称(内涵与外延) 2.研究背景 1)历史与现状分析 2)文献综述(包括该课题的理论基础和其他人的相关研究进行到什么程度) 3)研究基础(学校或个人在前期有哪些经验成果) 二、研究目标(课题最终要达到怎样实际效果,解决怎样的实际问题) 三、研究内容(对研究目标的详细阐述,通常从现状、归因、对策三个角度来确定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具体说明采用何种研究方法,并详细阐述如何具体使用该方法) 五、实施步骤(包括时间、任务、负责人) 六、研究组成员及分工 七、课题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财力、人力、物力的保障) 八、阶段性成果和最终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论文等和其它有关材料)。 二、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案设计参考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案设计参考 一、什么是课题研究方案设计 教育科研课题方案设计,是指研究人员为完成研究任务而进行的总体谋划工作。它包括课题研究所必须的人、财、物、信息等,必须按研究的内容、要求和客观实际的可能性构成为一个包含时间序列、人员活动序列、信息传递序列等方面综合相关的合理系统。 课题方案不是研究的终结,而仅是开始的谋划,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故一切方案都只能是逐步完善的,要随着研究的进展而更改,包括预期之外的新发现、新设想,我们应当允许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根据发展的需要对原有方案进行调整。我们既要反对无计划的盲目行为,也要反对消极地僵化地按计划方案一走到底。 二、课题研究方案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必须考虑和研究的主要内容与一般要求可归 纳为六个方面:(1)课题依据与意义;(2)研究目标与范畴;(3)研究任务(实验内容)(4)研究方法与步骤;(5)课题成果形式与构成;(6)课题研究保证措施。现简要分述如下: (一)课题依据与意义 课题依据包括课题形成的理论或实践上的依据。这常体现在:研究方案的“问题提出”部分中对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具体情况分析。研究者只有明确了这些,才能真正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这是制定课题方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课题的实践依据,其核心问题是认真思考和分析所选定的研究课题是否反映了现实教育实践、教育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对

现在、将来的指导意义的问题。倘对实践的反映越深刻,越迅速,课题的实践依据越充分,其指导意义就越大,价值也就越高。 (二)课题目标与范畴 1、研究目标 课题研究目标是研究者根据课题依据所收集到的有限资料和事实,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对要探索、解决的问题进行综合性思考后,所提出的一个研究目标。 2、课题研究范畴。课题研究范畴是指研究类型、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等方面的界定。当课题目标确定之后,相应地就要投入到某种范畴中去研究,要充分注意研究类型、对象、范围的界定;否则在研究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目标的变更或方向的转移,也容易产生研究范围的扩大或缩小。这样,才能使研究抓住主要矛盾,各得其所,不致雷同或偏离研究主题。 (三)研究任务(实验内容) 在确定研究目标和研究范畴的基础上,确立在研究范畴内,围绕研究目标所要完成的任务。通常包括理论的探究、教师、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创新型教学模式的确立等内容。要找准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并预测出将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便于在实验过程中有的放矢。 (四)研究方法与步骤 1、课题研究的方法。 近些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科研较多采用行动研究法。其研究的步骤主要包括:(1)发现问题(观察、思考、发现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鉴定问题(选定研究主题);(3)文献探讨(深入探讨有关文献); (4)拟订计划(克服研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5)设立假设(将要采取的行动和对行动结果的预测);(6)收集资料(常用观察法、问卷法;调查

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兴趣微课题研究设计方案3

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兴趣微课题研究设计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兴趣是人的意识形态对美好事物的一种追求和爱好的倾向,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兴趣能提高小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美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可见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美术兴趣是提高美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和基础。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与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二、研究目标 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有着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切实加强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学生绘画兴趣的培养。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多动脑筋,利用灵活多样的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三、研究内容 (一)、构筑教师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一般来说,人格是包括性格、气质、世界观、方法论和人生的价值取向等方面。教师独特的人格是一种独特的教育力量,在教学中能发挥独特的功效。教师的人格能影响学生的人格形成,对学生日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日后的心理发展,成绩提高很大程度都受此影响。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当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一名美术老师拥有高尚人格,他在美术的教学过程中个人魅力悄然散发,学生的人格正处在形成阶段,老师对学生的人格塑造的影响巨大,学生喜欢美术老师,美术老师上的美术课程学生也就自然喜欢,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很快的激发出来。 教师绘画技术精湛是培养学生学生美术的前提。常言道:爱屋及乌。爱美和求美是学生的心理需要,凡是美的东西都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好奇心,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绘画作品是直观的艺术,对每个欣赏者会给予心灵的刺激。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尤其是绘画作品。要想提高学生的水平和引起兴趣,美术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艺,在美术课中范画要认真,尽力画得完美。教师示范性、直观性教学非常重要。让学生感觉到美的享受,激发学生对绘画的浓厚兴趣。让

微型课题研究方案范文3篇

微型课题研究方案范文3篇 Model of micro project research project 编订:JinTai College

微型课题研究方案范文3篇 小泰温馨提示: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微型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2、篇章2:微型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3、篇章3:微型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为使微型课题研究工作在学校扎实有效地深入开展,真正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学校会制定微型课题研究方案,现在就和小泰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篇章1:微型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分层教育的研究由来已久。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教学“各因其材”,便产生了“因材施教”的思想。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落实这一思想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采用“班级授课制”以后,解决“因材施教”的问题,变得更为迫切。国

内外关于分组的,个别的教学实践和层次教学实验,都为解决这一问题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1987年7月至今,xxx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黎世法黎世法在发展异步教学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异步教育学。 异步教育学认为:过去,教师讲到哪里,学生就学到哪里,这是班级授课制下很普遍的“同步教学”。而建立在学生的“六步学习”基础上的教师“五步指导”的异步教学方式,改变了教与学同步的状况,做到了学生自主地学、教师科学地教,因而具有相当的科学性,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其次就是国内外已经取得巨大成果的层次教学。所谓的层次教学,比较集中地强调了几点: ①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 ③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关注,都得到应有的提高。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使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分层教学结题报告

《因材施教实施有效分层教学的研究》 结题报告 宝坻五中课题组

内容提要:我校于2011年5月开始,承担了《因材施教实施有效分层教学的研究》实验研究。制定出"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有效分层教学思路。在班级授课制下,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按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训练,分层辅导、分层评价,通过在初中英语、数学、化学三个学科开展分层教学实验研究,构建了全方位的有效分层教学模式。经过四年的实验工作,顺利完成课题研究,并取得预期成果,积累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主题词:因材施教有效分层个性差异 一、课题的提出 (一)提出的背景 1、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而我国传统教育所实施的“齐步走”的教学模式,“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大一统”的教学进度和“同一标准”的教学评价无视学生个性差异对教学的不同需要,这无疑妨碍了学生个性、爱好和特长的发展,分层教学法体现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它真正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使每一个学生具有最起码的基础知识,能力和技能。分层教学就是为实现这个目标而产生的,是优化单一班级授课制的有效途径。 2、符合本校生源实际 我校是一所位处城乡结合部的农村中学,生源复杂,既包括本学区片农村家庭子女,还包括一些外来打工子女和一部分体校借读学生。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并且学困生(不仅学习基础差,思想品质方面也较差)占了相当比重。这种“层差”悬殊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些难以排除的矛盾。让这些存在个性差异、学习基础不同、家庭教育和影响迥异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最大限度内满足“个别化”教学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二)课题概念界定 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是在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在不打破原有班级框架的基础上实施的教学研究,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分成几个层次,按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通过设定不同层次的教育目标,寻找不同层次的教学方式,设定不同层次的练习反馈,选择不同层次的评价手段,来满足不同学生的求知需求与心理需求,以达到不同的学生获取不同发展之目的,以此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永恒理想和目标,是教育教学改革和进步的归属所在,是永远不会

幼儿园教育课题研究方案设计范文(篇)

.. . .. . .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文(篇)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文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文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为幼儿精心选择和组织的学习经验。 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研究是当前幼教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下面是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文,欢迎参阅。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文1: 《利用本土资源,优化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课题方案一、课题的提出体育是使人的身体健康成长和增强体质的教育,幼儿园开展的体育活动也都是遵循幼儿身体生长发育规律,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目的所进行的系列教育活动。 幼儿园开展的体育活动其形式是多样化的,其中户外体育活动就是幼儿园的常见活动,大多都在户外进行,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制定教学方案,开展符合本班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从而来发展幼儿的走、跑、跳跃、投掷等动作,幼儿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由此可见,鹤琴先生是多么重视儿童的健康教育,而户外体育活动正是能提高人体健康的活动,《纲要》指出: 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参与。 幼儿通过体育锻炼,不仅锻炼了身体,并对促进幼儿独立生活与活动能力的发展,促进智力发展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园教师对体育教学活动把握不准,出现容与幼儿身心发S. . . . . ..

展目标不匹配、容选择随意而不系统,教学活动策略单一的现象,致使体育锻炼效益差,目标达成度低。 且现今的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过于强调社会对幼儿体育的要求,而忽视幼儿主题的体育需要;重宽松、自由的情景创设,轻跳一跳,摘下果子的发展要求;存在密度强度不达标;体育教学活动没有系统性,未从各年龄段幼儿的体能发展出发来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由于以上的问题,影响了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基于以上需要,立足我们幼儿园,对利用本土资源,优化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进行研究,通过选择科学、系统的教学容,运用适宜的、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形成具有我园一定特色的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的体育教学模式,整体提高我园体育教学活动水平。 二、研究条件根据本课题的需要,我们成立了体育中心组,组织大家学习新《纲要》中的主导思想、教育方针,另外,通过对幼儿园体育活动容、策略等相关资料的搜集、汇总、分析,正确把握有关幼儿园体育教学的相关理论。 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有年轻教师,她们朝气蓬勃,富有创新;有骨干教师,她们事业心强、经验丰富,都已达到学前本科学历,参与过多个区级、市级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有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和发表,有两位老师还参加了区级的课题中心组,相信在老和新的完美结合下,我们一

个人微型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方案 《关于儿童发散性思维培养的实践研究》 泗阳县新袁镇中心小学晏浪一、研究思路: 从“课程材料”、“学习时间”、“学习小组”、“课堂环节”、“练 习题训练”等五个方面进行研究。 (1)优组课程材料。结合教材,随机索取信息材料,训练数学知识的驾 驭能力。 (2)优组学习时间。激活课堂流程,多角度讨论,从思维的不同扩散方向,获得多种可能的结果。 (3)优组课堂环节。课堂形式多样,环节经济实效,讨论点拨恰倒好处。尽可能让学生的思维流畅、变通、独特。 (4)优组训练练习题。题少而精,能真正起到知识迁移、提高思维能力 的作用。 二、研究目标: (1)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淡化课堂教学传统的角色地位,变“主宰”为“主导”,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大脑潜力,提高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2)发扬创新学习精神,于探究中发展学生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在 愉悦氛围中,对学生实施情感渗透、人品塑造。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 探究、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研究方法: (1)类比法:通过类比训练,学生对解题思路做出概括,形成解题模式,并通过经常变换题目情节,提高学生模式辨认的能力。 (2)归纳法:学生要善于归纳知识、规律,教师只起强化作用。 (3)假设法:假设思维方法的训练,开始由老师作假设,让学生思考回答,在各种假设的情况下,如何解决问题,使学生领会要点,直至学生能独 立假设解题为止。

(4)乐学法:根据保加利亚心理学家乔治的“乐学法”原则,充分利用 多种媒体,结合多种形式,营造愉悦氛围,产生乐学效果。 四、研究步骤: 根据实际,我设计了“计划——行动——检测——反思”四步循环的思路,分为四个时间段来实施。 第一阶段(用时1个月): 主要是确立研究的具体内容、进行文献研究和学习、调查现状、拟定研究计划。 1.确定内容:通过数学教学,渗透发散性思维培养;运用多种训练手段,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2.理论学习: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我畅游与学校的图书室,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通过互联网,学习先行者的宝贵经验。我阅读了《发散性思维训练丛书》、《思维影响认识》、《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系列)》[东尼·博赞]等图书,学习了吴正宪等专家关于中小学数学教育的论著、教学方法,学习了国家教育部出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3.调查现状:通过问卷和座谈,了解学生对数学教学的需求,掌握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动态。虽然调查的结果让我有些失望,但这却更坚定了我进行研究的决心。 4.拟定计划: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有经验的同事的帮助下,我完成了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用时5个月): 主要是进行实验、观察、比较,完善教学模式,反思、修正计划。 1.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合理安排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注意训练过程中学生表现的情况记录,以便修整训练方法和方案。 2.邀请学校教师参与听课并提出建议,通过教师的评课,找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 3.加强课题研究材料、分析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管理; 4.定期与学生交流,促进研究深入。 5.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修正研究计划。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课题计划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课题计划 一.课题名称《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学优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学困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给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我组决定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这些现象是造成我校“学困生”、“厌学生”渐多的主要原因,严重 地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在新形势下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将有效地转化上述“两生”,整体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针。 2.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的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与合适的帮助造成的。” 3.原苏联心理学家科鲁捷茨基的研究实验表明,儿童的数学学习 能力存在差异。数学分层教学的涵义就是把同一班级(年级)的学生,按照学习基础,能力的差异分成若干个层次,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来实施教学,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4.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等文件为依据。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如何在现行班级体制下实施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的模式,并通过实施分层教学提高全体参加实验同学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成绩。通过课题的研究,加强教师自身的学习,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加强组内的合作交流意识,使教师教学的实践水平和理论水平有较大提高,力争做科研型教师。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通过学科教学实验来检验。

中小学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

中小学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 发表时间:2019-06-13T15:07:24.117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9月30期作者:徐会娟余冰陈海燚曾鸣 [导读] 设计研究方案是为了对课题研究的方向和进程形成清晰的认识,做到心中有数,有事可为,一步一步地走向预期的目标。可以说良好的研究方案是研究成功的一半,然而在中小学课题立项评审中,仍然存在概念模糊,陈述混乱,没有整体规划,对后继行动缺少实际的帮助,其原因除了不够重视之外,还存在研究者不清楚方案的基本要素和基本设计思路也是其症结所在。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重庆北碚 400700) 摘要:设计研究方案是为了对课题研究的方向和进程形成清晰的认识,做到心中有数,有事可为,一步一步地走向预期的目标。可以说良好的研究方案是研究成功的一半,然而在中小学课题立项评审中,仍然存在概念模糊,陈述混乱,没有整体规划,对后继行动缺少实际的帮助,其原因除了不够重视之外,还存在研究者不清楚方案的基本要素和基本设计思路也是其症结所在。 关键词:课题研究方法;设计;研究内容;课题 1背景清 1.1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介绍背景与意义,主要是说明课题的来源,阐述为什么要研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⑴本课题与时代发展、社会变革的联系。这是课题提出的大背景,如果课题的时代特征不明显,也可不写。⑵结合自己当前的教育教学实际,提出实践中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⑶阐述研究的意义,说明理论价值(如课题的研究能更深刻、更精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能完善、突破或者校正某一教育理论。对于重在实践研究的课题,也可不写)和实践价值(可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模式)。 1.2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撰写综述时注意:⑴紧扣主题。综述应与课题直接相关。⑵高度概括。对引文要精心梳理避免繁复。⑶考究原文。慎用对原始文献的解释或转述。⑷有所选择。选择出自政府或专业机构有影响、有价值、正式出版的文献。⑸内容翔实。对相关观点和成果的叙述要全面客观,内容精炼而不干瘪,选择精要而不偏颇。⑹有述有评。引述不可扭曲别人的观点,但可阐述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如课题“关于加强对高中生历史学习中社会实践活动指导的研究”,其中“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的要点如下:⑴国外研究现状;⑵国内研究现状;⑶对样本学校活动实践的调查;⑷存在的问题。 1.3理论依据 新的研究成果都是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的突破与发展,因此寻求已有理论的依据,可以让研究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顺利进展。如要开展学生认知结构一类的课题研究,就需要以认知心理学及相关知识作为理论依据。当然,理论的选择要有启发性和针对性,能指导实际操作对课题研究具有支撑作用,可以引经据典,也可自圆其说,但不要乱贴标签,不能为理论而理论。 2主题新 2.1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是对课题研究实质的高度概括,应力求文字简洁而又能展示课题的面貌,最好能体现研究的对象、范围、内容和方法,让人一看就明白研究什么和怎样研究。如“初中代数自学辅导教学的实验研究”。课题名称多以陈述式句型表述,慎用疑问句,不用似是而非的辞藻和口号式或结论式的句型。课题名称中往往包含“实践”、“探索”、“研究”等涉及研究方法的词汇。我们的理解是:含有“实践”的,则课题多以动为载体而展开;有“探索”的,则需要研究者有所创新;单写“研究”的,则课题采用的是思辨性方法,或是多种方法的组合。“××研究”类课题如果采用单一的科研方法,则可在课题名中直接写明,如“××行动研究”、“对××的调查研究”等。 2.2变量界定 变量即变化着的客观事物。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一个事物的变化可能会引起其他事物的变化。由于教育现象和规律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变量之间的关系往往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一个课题往往涉及多个变量,对这些变量的理解也可能因人而异。越是富有新意的课题,变量的公共认知度也往往越低。因此,在研究方案中对表现主题的重要变量或者容易误解的变量,必须给予明确的界定。这样才能使阅读者不会误解,使课题组的成员能形成统一的思路,使研究在确定的范围内开展,避免不必要的目标变更、方向转移和范围的缩放。反之,对研究变量缺乏明确界定,如“挫折教育”与“磨难教育”,“创新精神的培养”与“考试成绩的提高”就容易混为一谈。给变量下定义有两种基本方式。⑴变量的抽象定义。即对变量的内涵做出说明,可以参照有关辞典、教育理论书籍、课程标准、教材,或国家对教育问题的方针政策、法规守则等对概念进行科学定义。如果变量的含义不通俗,又查不到确切的定义,一般应该回避,另换别的概念。 3任务明 3.1研究假设 提出研究假设通常要遵守:⑴不能与已被证实的正确理论或事实相悖;⑵对变量关系的推测要合乎逻辑;⑶应以陈述句的形式简单、明了地直接表达;⑷能用一定的方法收集数据和事实加以验证。当然,研究者可根据研究性质决定是否正式提出研究假设,定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及单一变量的研究则不一定要预先提出明确的假设。 3.2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要回答课题究竟研究什么的问题,即区分“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问题。基本要求是把主题展开为具有内在联系的问题结构并确定重点,提出解决这些重点问题的实施构想,从而把大问题细化为几个具体而又关联的便于操作的子问题,用陈述句表述明白。如“高中学困生与非学困生学习习惯的比较研究”的研究内容:⑴调查学困生和非学困生在上课、作业、复习和考试习惯上的不同特点;⑵不同性别的学困生和非学困生学习习惯的比较;⑶不同年级的学困生和非学困生学习习惯的比较;⑷分类调查分析造成学习困难生学习习惯不良的因素;⑸提出矫正学困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对策。 3.3预期成果 预期成果就是研究正式展开之前希望得到的收获,包括问题解决的程度,可能产生的效益, 成果表现的方式。成果的表现方式是成果的物化形态,如研究报告、学术论文、专著、案例等等,研究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书刊、光盘、网页、软件等不同的载体。预先设计

教育科研培训:课题选题及研究方案的设计汇编

教育科研培训:课题选题及研究方案的设计 金慧蓉2009-9 一、选题 (一)选题的意义 所谓选题,即挑选确定教育科研的课题。选题好,相当于课题成功的一半。 教育科研的课题,就是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内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进行研究的题目,并且有明确而集中的研究范围、目的、内容和任务。 课题即问题。有些问题可以成为课题,但作为学校管理者和教师,问题不一定就是课题,尤其是一些政策性的问题很难成为教师所研究的课题。但如文献性的、纯理论的、纯学术性的课题研究,离我们的实际很远,我们一般不予提倡。作为教师,主要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以及与之密切有关的问题,教、较微观的层面。太大、太宏观,我们没有那种承受能力。 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一般有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等类型。作为基层学校的教师所选择的课题,应基本属于应用性的(将理论同教育实践联系起来,开辟应用的途径,或将实践经验上升对教育一般规律的认识等)。 (二)选题三要素 选题,大致可以从需要性、新颖性、可行性等方面去考虑。 所谓需要性,是指研究课题应根据教育实践的需要来选择,要求对教育改革和发展有现实意义,或在教育教学理论上有学术价值。 所谓新颖性,是指属于新的问题、目前尚未有人研究过的问题、问题的新的角度,或者新的学校乃至新的区域作验证性的研究。 所谓可行性,是指选择的课题应有研究的可能性。包括研究者自身的能力水平、智力性向、兴趣爱好,以及设施经费及环境条件等是否具备。如选择的课题是力所能及的,体会最深的小课题,涉及范围小、任务单纯,目标集中,容易出成果。有的课题开口小,但研究有深度,往往会有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的价值并不比有些大课题低。 (三)关于课题的来源, 应该是十分广泛的,我这里列举几个方面: 1、从教育教学中碰到了问题或遇到困难,在反思中确立课题(这种问题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特定问题,又有明确而集中的研究范围、研究目的和任务的,才能成为研究课题)。 如某幼儿园老师,根据幼儿在家里很会说而幼儿园上课时不说不会说的问题,反思

微型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微型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为使微型课题研究工作在学校扎实有效地深入开展,真正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学校会制定微型课题研究方案,现在就和学习啦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微型课题研究方案范文1 一.研究背景 分层教育的研究由来已久。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教学“各因其材”,便产生了“因材施教”的思想。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落实这一思想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采用“班级授课制”以后,解决“因材施教”的问题,变得更为迫切。国内外关于分组的,个别的教学实践和层次教学实验,都为解决这一问题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1987年7月至今,湖北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黎世法黎世法在发展异步教学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异步教育学。 异步教育学认为:过去,教师讲到哪里,学生就学到哪里,这是班级授课制下很普遍的“同步教学”。而建立在学生的“六步学习”基础上的教师“五步指导”的异步教学方式,改变了教与学同步的状况,做到了学生自主地学、教师科学地教,因而具有相当的科学性,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其次就是国内外已经取得巨大成果的层次教学。所谓的层次教学,比较集中地强调了几点: ①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 ②分层次。

③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关注,都得到应有的提高。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使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分层教学能够以人为本,能够弥补班级授课制天然的不足,能够因材施教,使得每个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都有事可做,有目标可循,有发展的果子可摘。因此,有其积极意义。 关于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1.异步教学。 注重学情,改变传统的同步教学的方式,倡导学生自主的学,老师科学的教。 .分层教学。 分层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通过自我鉴定和老师参照,把学生动态分为A、B、C三层。通过备课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考核分层等。促使学生从低层向高层攀登,然后再进行动态分层,让学生收获看得见的成功。 .异步分层教学。 主要是针对同步教学和班级授课制的弊端,以“学情理论”为基础,以人为本,以“异步分层教学”为核心内容的,对学生进行动态分层,分层教学,异步推进的促进学生自主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课题研究计划和总结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以“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转变观念,使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真正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能力的发展,能为新课改的深入实施服务。 一、工作重点 1.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理论,本阶段主要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常州市中学数学学科教学建议》和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论文,以及一些最新的课堂教学实践案例。紧密结合研究课探讨理论与实践的得失,促进理论的内化和吸收;从理论出发,积极在实际中运用验证。 2.把握新课程改革的动向,不断完善和补充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服务。新课程改革,赋予了我们课题研究新的内涵,我们不仅要从“研究内容”上来关注学生的发展,更要从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来培养各个层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学期,以如何把该课题研究与目前的教科研一体化进行有机地整合为重点,力争使该课题研究更加完善和丰富。 3.保质保量的开好课题研究课。研究课是验证课题理论假设,探索理论在实践中如何具体操作的重要方式,是课题的生命所在。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主阵地,是教学科研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实而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不仅为教师们才能的施展提供了一个自我挑战的舞台,更是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学习实践基地。在充分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经过集体备课,由课题组教师开好研究课。课后要及时进行评议、研讨,以获得有益的经验和理论上的进步。 4.把本课题研究内容与学校的课程改革紧密结合起来,让老师们在对教材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细则。 5.积极邀请外校专家来校指导以及和其他兄弟学校进行课堂交流。 6.进行过程化管理。认真做好各种活动的记录,及时收好各种研究资料。期初定好工作计划,期末写好阶段性总结和研究论文。 二、具体工作安排 9月份 1. 制定好课题研究计划。 2. 围绕本学期的研究重点,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一次交流并完善研究计划。 3. 利用教研组这一活动基地开设好研究课。 10月份 1.进一步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使课题组的每一位教师都明确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要求和研究方向。 2.组织课题组成员写好阶段性研究报告,整理好各种资料,迎接中期评估。 11月份 1. 对环境和氛围的创设展开专题探讨,交流经验和困惑。 2.深入课堂对“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进行行动研究。 12月份 1.集中讨论数学课堂中环境和氛围创设的成功与困惑之处,结合课题研究要求进一步修改。 2.撰写有关研究总结和论文,提出下一步研究的计划。 3.记录研究过程,写好阶段性研究报告。 由于课题组老师对课题研究的具体可操作性还处于不断探索中,“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已经进入实质性研究阶段,我们边学习边借鉴、边消化边实践,同时也非常希望能得到其他课题组和兄弟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我们相信:只要不断学习,努力实践,扎实工作,教科研工作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小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与撰写 (附案例)#(精选.)

“小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与撰写(附案例) 引子: 教育科研在学校发展中起着先导作用,这已经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今学校教育科研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三多三少”,即:课题多,精品少;论文多,成果少;人员多,人才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到一线教师,也可以归纳出许多种,其中之一就是:一个“六认真”就已经让我们教师累得筋疲力尽,很少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与探索;另一个原因便是我们缺乏这方面的有效培训,特别是年轻教师,对如何开展教育科研还比较陌生,有的甚至连一个像样的课题方案都不知如何撰写。 为了增强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提高教育科研能力,今天,想围绕最基础的“如何撰写小课题方案”这个话题,与大家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课题方案就包括哪些内容 (一)完整的课题方案就包括哪些方面 1.课题的表述(课题名称) 2.课题涵义(课题的界定)(研究对象与范围) 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4.研究的内容 5.研究的方法 6.研究的步骤 7.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8.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9.经费预算与设备条件要求 其它还可以写入研究的理论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等。 (二)小课题方案可以简单一些 1.课题的表述(课题名称) 2.课题涵义(课题的界定)(研究对象与范围)

3.课题提出背景 4.研究目标 5.研究方法 6.研究步骤 7.成果形式 二、撰写注意点 1.课题名称(课题的表述) 研究课题必须有一个名称表述其所研究的问题。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得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了整个课题的形象和质量。 一个好的课题名,要符合准确、规范、简洁、醒目的要求。 准确,就是课题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研究内容)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 表述准确的课题举例:“提高数学课堂听课效率的研究”、“研究的对象十分明确——数学课堂的听课效率”。 表述不准确的课题举例:“情境教学——优化课堂”。“情境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大课题,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领域;“课堂”是一个场所,不能用“优化”与其组成动宾结构的词(应该是“优化课堂教学”);如果是“优化课堂教学”,是什么学科的课堂教学?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规范、科学,特别是结论式的句型不能用。如“合理运用学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如果是一篇经验总结或论文的题目还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则不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准备进行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宜改为“运用学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表述不规范举例:“语言训练融入课堂教学”(在后面加上“的研究”三字即可);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优化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改为“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 “注重学生动手操作,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改为“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动手操作的研究”);

微型课题研究实施和管理办法试行

微型课题研究实施和管理办法试行 微型课题是指教师将源于课堂、源于学生、源于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所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将课堂作为研究基地,将追求教育、教学的实效作为主要研究成果的一种课题。 微型课题研究源于一线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以及对教育实践困惑的追问,是贴近教育教学实际、适合教师开展的一种课题研究方式,对于改进教育实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得到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同。 开展微型课题研究是当前我市推进课程改革,减负增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施有效教育的重要平台和抓手,是我市教育科学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大力推进微型课题在我市有序、有效地开展,根据苏州市关于开展微型课题的相关文件规定,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常熟市微型课题研究实施和管理办法(试行)”。 一、申报人员 全市中小学、幼儿园中的一线教师,教育、教学管理人员。 二、申报办法 微型课题采取逐层申报,分级立项,分级管理的办法。 基层学校:各学校负责校内微型课题的申报工作,通过申报工作的开展积极引导教师认识微型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明确一线教师是微型课题研究的主要承担者,教师要把微型课题研究作为日常教育教

学研究的重点之一,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校本研修有机整合,正常开展研究活动,逐步形成基于微型课题的专业对话。 学校的教育科研主管部门要统一组织本校的骨干教师对普通教师的申报方案进行指导,帮助教师选择课题,填写申报书,确立校级课题,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审,择优推荐到市级立项。 市教科室:市教科室作为微型课题研究的指导者,要定期深入学校调研、指导微型课题的研究。通过举行微型课题研究现场研讨会,建设微型课题研究管理网络,开展优秀微型课题研究成果评比,编印微型课题研究成果专辑等方式,加强市级微型课题研究的管理指导。 市级立项的微型课题需填写《常熟市教育局教科室微型课题申报表》,具体形式参见附件一。 市教科室将负责择优推荐优秀课题到苏州市级立项。 三、申报选题 积极倡导教师从自身工作实践中自主发现问题,自主确立课题,选题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选题要有自己的特色,尽可能选择自己熟悉的,有经验、有积累的,长期关注的,兴趣浓厚的,或自己在某些方面曾有一些思考但研究不够深入的问题进行研究。 2.选题要基于自己的实践,微型课题研究的内容来源于教师的教育实践困惑与问题,切入口要小,内容要相对单一,适合教师开展实践性的研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