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密度纤维板工艺参数名词解释

中密度纤维板工艺参数名词解释

中密度纤维板工艺参数名词解释
中密度纤维板工艺参数名词解释

中密度纤维板工艺名词解释

1.含水率

有相对含水率和绝对含水率,通常工厂里讲的含水率多指相对含水率。计算公式及两者的换算关系如下:湿重-绝干重

相对含水率:W相=———————×100%

湿重

湿重-绝干重

绝对含水率:W绝=———————×100%

绝干重

W相 W绝

换算关系: W绝=————×100% W相=————×100%

1-W相 1+W绝

1 / 4

2.施胶量

指绝干胶的重量比绝干纤维的重量,对液体胶计算施胶量公式为:

液体胶容积×比重×浓度

施胶量=————————————×100%

绝干纤维重

我们平常所指的施胶量为10%,即指100Kg绝干纤维施入10Kg重的绝干胶。

3.施蜡量

指固体石蜡重量比绝干纤维的重量,若使用熔化石蜡,则

用去容积×比重

施蜡量=————————×100%

绝干纤维重量

中纤板生产中石蜡作为防水剂,施加量为0.7~1.2%,已能满足成品板的吸水膨胀指标。4.干燥机的进、出口温度

2 / 4

4.1干燥机的进口温度指冷空气经散热器加热后进入干燥管道,与湿纤维接触前的热空气温度(干燥介质温度),生产中该温度为:120℃~170℃,据纤维的产量和含水率,管道内的洁净程度,外界气温、湿度而变,该温度不得长时间超过170℃,否则若风管内有积料,会将该纤维烤焦后易引起风管内着火、燃烧。

4.2出口温度指湿纤维经干燥风管干燥后,用旋风分离器将纤维和空气分离出来,在旋风分离器排气管上安装测温度计,仪表显示该处的湿热空气温度,干燥介质的出口温度在生产中为:63℃~78℃。据纤维的产量,干燥后要求的纤维含水率,风管内的实际风量而变。在纤维产量,干燥风量不变的情况下,该出口温度恒定就表示干燥后的纤维的含水率恒定,温度升高就表示纤维含水率降低,温度降低表示纤维含水率变大。

5.预压机的线压力

指加压辊两个油缸产生的总压力除以预压机皮带宽度。单位以Kg/cm,本公司预压机的线压力设计为:200Kg/cm,实际生产时约调整到130~160Kg/cm,即能满足预压后板坯的强度和厚度,便于输送进压机。

6.热压机的总压力

指热压机的若干油缸在液压系统供的最高设计压力时,所产生的压力。以吨计,例如:对4’×8’热压机,4个ˉ400油缸,压机的总压力为:1300吨;6个ˉ360油缸,压机的总压力为:1550吨。

7.热压时的单位压力

3 / 4

指压机产生的压力除以板坯的幅面,单位为:Kg/cm2。

1bar(巴)=1.02Kg/cm2,一般热压时最高的单位压力为:≤35Kg/cm2。

8.热压周期

对多层或单层平压式热压机而言,热压周期指压机活动横梁开始上升至热压结束后,活动横梁下降到底的这段时间。对压制中密度纤维板,热压周期为压制的成品板厚度乘以18秒至27秒,热压时间与原料、纤维含水率、胶的固化时间、热压温度有关,例如:压制15mm成品板,热压周期T为:

T=15×(18~27)=270~405秒

4 / 4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仪器分析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名词解释 1.保留值:表示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滞留时间的数值。通常用时间或用将各组分带 出色谱柱所需载气的体积来表示。 2.死时间:指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气体(如空气、甲烷)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 最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3.保留时间:指被测组分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4.相对保留值:指某组分2的调整保留值与另一组分1的调整保留值之比。 5.半峰宽度:峰高为一半处的宽度。 6.峰底宽度:指自色谱峰两侧的转折点所作切线在基线上的截距。 7.固定液: 8.分配系数: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之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比。 9.分配比:又称容量因子或容量比,是指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在两相间达到平衡时,组 分在两相中的质量比。 10.相比:VM与Vs的比值。 11.分离度: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个组分色谱峰峰底宽度总和之半的比值。 12.梯度洗提:就是流动相中含有多种(或更多)不同极性的溶剂,在分离过程中按一定的 程序连续改变流动相中溶剂的配比和极性,通过流动相中极性的变化来改变被分离组分的容量因子和选择性因子,以提高分离效果。梯度洗提可以在常压下预先按一定的程序将溶剂混合后再用泵输入色谱柱,这种方式叫做低压梯度,又叫外梯度,也可以将溶剂用高压泵增压以后输入色谱系统的梯度混合室,加以混合后送入色谱柱,即所谓高压梯度或称内梯度。 13.化学键合固定相:将各种不同有机基团通过化学反应共价键合到硅胶(担体)表面的游 离羟基上,代替机械涂渍的液体固定相,从而产生了化学键合固定相。 14.正相液相色谱法: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相的极性。 15.反相液相色谱法: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相的极性。 16.半波电位:扩散电流为极限扩散电流一半时的电位。 17.支持电解质(消除迁移电位):如果在电解池中加入大量电解质,它们在溶液中解离为 阳离子和阴离子,负极对所有阳离子都有静电吸引力,因此作用于被分析离子的静电吸引力就大大的减弱了,以致由静电力引起的迁移电流趋近于零,从而达到消除迁移电流的目的。 18.残余电流:在进行极谱分析时,外加电压虽未达到被测物质的分解电压,但仍有微小的 电流通过电解池,这种电流称为残余电流。 19.迁移电流:由于静电吸引力而产生的电流称为迁移电流。 20.极大:在电解开始后,电流随电位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到一个很大的数值,当电位变得更 负时,这种现象就消失而趋于正常,这种现象称为极大或畸峰。 21.光谱分析:就是指发射光谱分析,或更确切地讲是原子发射光谱。 22.色散力:非极性分子间虽没有静电力和诱导力相互作用,但其分子却具有瞬间的周期变 化的偶极矩,只是这种瞬间偶极矩的平均值等于零,在宏观上显示不出偶极矩而已。这种瞬间偶极矩有一个同步电场,能使周围的分子极化,被极化的分子又反过来加剧瞬间偶极矩变化的幅度,产生所谓色散力。

生物工艺学简答题

一、发酵培养基选择的依据: 答:1.根据微生物的特点选择培养基:要依据微生物的不同特性,来考虑培养基的组成,对典型的培养基配方需作必要的调整。 2.根据发酵方式选择培养基:工业上,利用液体培养基进行的深层发酵具有发酵效率高,操作方便,便于机械化、自动化,降低劳动强度,占地面积小,产量高等优点。而固体培养基则常用于微生物菌种的保藏、分离、菌落特征鉴定、活细胞数测定等方面。 3.从生产实践和科学试验的不同要求选择:种子培养基主要是供微生物菌体的生长和大量增殖。要求营养丰富、完全,氮源、维生素的比例应较高,所用的原料也应是易于被微生物菌体吸收利用。而发酵培养基除需要维持微生物菌体的正常生长外,主要是要求合成预定的发酵产物,碳源物质的含量往往要高于种子培养基。如果产物是含氮物质,应相应地增加氮源的供应量。 4.从经济效益方面考虑选择生产原料:必须以价廉、来源丰富、运输方便、就地取材以及没有毒性等为原则选择原料。 发酵培养基成分选择的原则:菌种的同化能力;代谢物的阻遏和诱导作用;合适的碳氮比。氮源:过多——菌体繁殖旺盛,pH偏高,不利于代谢产物的积累。不足——菌体繁殖量少,影响产量;碳源:过多——较低的pH;不足——菌体衰老和自溶 二、菌种衰退的原因?表现在哪些方面?措施有哪些? 答:原因:A、菌种的保藏不当; B、菌种的生产的条件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或是遇到不利的条件,或是失去某些需要的条件;C、菌种连续传代是菌种发生退化的直接原因,由于连续传代使培养物经常处于旺盛的生长状态,且每次传代时营养和环境等培养条件都在不断的变化,与处于休眠状态的培养物相比,细胞的自发突变率要高得多;D、菌种自身突变引起的菌种衰退。表现:所需产物的产率下降、营养物质的代谢和生长繁殖能力下降、发酵周期延长、康不良环境条件的性能减弱。 防止措施:1)尽量减少传代次数 2)菌种的分离:分离出其中未衰退的菌体 3)菌种的复壮:这是指一种广义的复壮,在菌种的生产性能尚未衰退前就经常有意识地进行纯种分离测定,使之生产性能逐步提高 4)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进行合理传代,只用三代内的菌种,采用培养条件有利于高产菌,不利于低产菌 5)用优良的保藏方法:尽可能采用斜面冰箱保藏,真空冷冻干燥,干孢子保藏等 6)定期纯化菌种,对菌种进行定期的分离纯化,可减少其中共存的自发突变或突变不完全株,保持原来的优良特性。 三、菌种性能的改变: 答1)菌种遗传特性的改变的原因:a)异核现象导致微生物群体发生变异:邻近菌丝细胞间发生吻合,或个别核发生变异而产生 b)自发突变导致菌种遗传特性改变:DNA发生改变。 c)回复突变或产生分离子:使菌种群体中形成具有不同基因型的个体。 2)菌种生理状况的改变:a)菌种是一个不纯的群体,其中变异株所占的比例决定该菌种的特性。b)菌种培养基可通过影响菌种的生理状况而影响发酵产量。 C)在某些情况下,菌种的基团处于活化状态或阻遏状态,而时菌种生理状态发生改变。 四、原生质体融合育种主要步骤如下: 答:选择两个有特殊价值并带有选择性遗传标记的细胞作为亲本,在高渗透压溶液中,用适当脱壁酶去除细胞壁,剩下的是由细胞膜包裹的原生质体。这时原生质体对溶液和培养基的渗透压非常敏感,必须在高渗透压或等渗透压的溶液或培养基中才能维持生存,在低渗透压溶液中将会破裂而死亡。两种不同的原生质体在高渗透压条件下混合,在聚乙二醇和Ca2+作用下,发生细胞膜融合,PEG是一种脱水机,由于脱水作用,原生质体开始聚集收缩,相邻的原生质体融合的大部分面积紧密接触。开始原生质体融合仅在接触部位的一小块区域,形成细小的原生质体,继而逐渐变大导致两个原生质体融合。Ca2+可提高融合效率。在融合

食品工艺学题库

《食品工艺学》复习题库 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食品工艺学》课程组

一、名词解释16分 1.软饮料; 2. 果味型碳酸饮料; 3. 原糖浆; 4. 调味糖浆; 5. 碳酸化; 6.果肉饮料; 7. 混合果肉饮料; 8.果蔬汁饮料; 9. 乳饮料;10. 配制型含乳饮料;11. 发酵型含乳饮料; 12. 植物蛋白饮料; 15. 酪蛋白;16.酸乳;17. 异常乳;18. 乳粉;19.乳清;20.配制乳粉;21.灭菌纯牛乳;22.酸奶发酵剂;23.纯酸牛乳;24. 乳清蛋白;25.牛乳的滴定酸度; 26.巴氏杀菌乳;27.纯酸脱脂牛乳;28.灭菌脱脂纯牛乳; 29.焙烤食品;30中种发酵法; 31. 湿面筋;32.面包陈化;33. 面团醒发;34. 酶促褐变; 二、填空题20 分 1. 按软饮料的加工工艺,可以将其分为采集型、提取型、_____和_____四类。 2.天然水中的杂质主要包括_____、胶体物质和_____和_____三部分。 3.水的硬度分为____、____和非碳酸盐硬度。 4.总硬度是____硬度和___硬度之和。 5.水处理中最常用的混凝剂是___和___。 6.离子交换膜按透过性能分为_____和_____。 7.目前常用的阳离子交换膜为_____型,阴离子交换膜为_____。 8.按所带功能基团的性质,一般将离子交换树脂分为_____和_____交换树脂两类。 9.常用的水消毒的方法有____、____和____。 10. 可乐型汽水使用的着色剂是____,酸味剂主要是____。 11.我国将含乳饮料分为____和____二类。 12.乳成分中受其它因素影响变化最大的是___,其次为,不易变化的为和。 13.速溶乳粉加工的两个特殊工艺是___和___。 14.全脂牛乳进行均质处理时,常需控制___和___两个条件。 15.乳清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无机盐和水溶性维生素。 16.制备母发酵剂培养基所用的灭菌方法是____或___。 17.正常牛乳的酸度为 _o T,密度(20℃)为。 18.脱脂乳加酸或凝乳酶处理可得到和 2部分。 19.脱脂速溶乳粉一般采用方法加工,全脂速溶乳粉一般采用方法加工。 20.乳房炎乳的值升高,降低。 21.加工巴氏杀菌乳时,当原料乳脂肪不足时要添加或分离。 22. 加工巴氏杀菌乳是时,当原料乳脂肪过高时要添加或分离。 23.当使用75%的酒精判断牛乳的新鲜度时,若呈阴性,则说明牛乳的酸度低于o T,牛乳的酸度与牛乳的和有关。 24.酸奶发酵剂按其制备过程分类,可将其分为、、中间发酵剂和。25果蔬取汁的方式有____和___。 26.果蔬浸提取汁的方法可以采用____法和___法。 27.粗滤的方式主要有____和___两种。 28. 导致果蔬汁混浊的因素主要包括两类____和___二类。 29 面筋含量在35%以上的面粉适合加工;面筋含量在26~35%以上的面粉适合加工;面筋含量在26%以下的面粉适合加工。 30.为使面包膨松柔软,可在面包中加入、、碳酸氢氨及。 31. 小麦面粉中的蛋白质主要包括面筋性蛋白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非面筋性蛋白质主要是清蛋白、球蛋白、糖类蛋白及核蛋白。

照明类常用专业名词解释

照明类常用专业名词解释 照明类常用专业名词解释 来源:HCB照明网作者:HCB 1、光(light) 光是一种电磁波,是整个电磁波谱中极小范围的一部分光是能量的一种形态;光是电磁波辐射到人的眼睛,经视觉神经转换为光线,即能被肉眼看见的那部份光谱。这类射线的波长范围在360到830nm之间,仅仅是电磁辐射光谱非常小的一部份。温度远远高于50Hz工作时的温度,从而产生更高色温的白色色表和更好的显色性。 可见光:由光源发出的辐射能中的一部分,即能产生视觉的辐射能.常被称作为“可见光”。 可见光的波长:从380nm----780nm 紫外线的波长:从100nm---380nm,肉眼看不见。 红外线的波长:从780nm---1mm,肉眼看不见。 2、色温(CT-color temperature) 是将一标准黑体加热,温度升高至某一程度时,颜色开始由红—浅红-橙黄-白-蓝白-蓝,逐渐变化,利用这种光色变化的特性,某光源的光色与黑体在某一温度下呈现的光色相同时,我们将黑体当时的绝对温度称为该光源的相关色温,用绝对温度 K(kelvim)表示。黑体辐射理论是建立在热辐射基础上的,所以白炽灯一类的热辐射光源的光谱功率分布与黑体在可见区的光谱功率分布比较接近,都是连续光谱,用色温的概念完全可以描述这类光源的颜色特性。 3、显色指数(Ra) 衡量光源显现被照物体真实颜色的能力参数。 显色指数(0-100)越高的光源对颜色的再现越接近自然原色。 3.1、色温与感觉 3.2、显色性的效果与用途

4、光通量(流明Lm)Φ (luminous flux ) 光源发射并被人的眼睛接收的能量之和即为光通量。流明是光通量的单位。一般情况下,同类型的灯的功率越高,光通量也越大。例如:一只 40W的普通白炽灯的光通量为350---470lm,而一只40W的普通直管形荧光灯的光通量为2800lm左右,为白炽灯的6--8倍。(发光愈多流明数愈大) 5、光效(luminous efficacy of light source) 光源所发出的总光通量与该光源所消耗的电功率(瓦)的比值,称为该光源的光效。单位:流明 /瓦(lm/W) 光源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的效率,即光源消耗每一瓦电能所发出的光,数值越高表示光源的效率越高。从经济(能效)方面考虑,光效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白炽灯:8-14lm/W 单端荧光灯:55-80 lm/W 自镇流荧光灯:50-70 lm/W 高压钠灯:80-140 lm/W 金卤灯:60-90 lm/W 卤钨灯: 15-20 lm/W 6、平均寿命(average life) 指一批灯燃点,当其中有50%的灯损坏不亮时所燃点的小时数。单位:小时( h) 7、经济寿命(economic life) 在同时考虑灯泡的损坏以及光束输出衰减的状况下,其综合光束输出减至一特定比例的小时数。此比例用于室外的光源为百分之七十,用于室内的光源如日光灯为百分之八十。 8、光强(luminous intensity ) 光源在某一给定方向的单位立体角内发射的光通量称为光源在该方向的发光强度,简称光强。单位:坎德拉cd 9、照度(illuminance) 单位:勒克斯 (Lux, lx) 照度是光通量与被照面之比值。照度是用来说明被照面(工作面)上被照射的程度,通常用其单位面积内所接受的光通量来表示,单位为勒克斯(lx)或流明每平方米(lm/m2)。1 lux之照度为1 lumen之光通量均匀分布在面积为一平方米之区域。单位被照面上接收到的光通量称为照度。如果每平方米被照面上接收到的光通量为 1(1m),则照度为1(1x)。单位:勒克斯(1x)。 1勒克斯(1x)相当于被照面上光通量为1流明(1m)时的照度。夏季阳光强烈的中午地面照度约5000 1x,冬天晴天时地面照度约为2000 1x,晴朗的月夜地面照度约0.2 1x。 10、亮度( luminance)

生物工艺学

一、名词解释: 1、初级代谢产物:是指微生物产生的、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 2、次级代谢产物:是指由微生物产生的,与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无关的一类物质。 3、分批培养:将种子和培养液一次性装入反应器内进行培养,细胞不断生长,产物不断形成,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应后取出整个反应系统。 4、连续培养:指以一定的速率向发酵液中添加新鲜培养基的同时,以相同的速率流出培养液,从而使发酵罐内的液量维持恒定不变,使培养物在近似恒定状态下生长的培养方法。 5、基本培养基:仅能满足微生物野生型菌株生长需要的最低成分组合培养基,称为基本培养基。 6、选择培养基:用于将某种或某类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的培养基。 7、突变菌株:通过在实验中诱变而获得的、具有较稳定遗传性的同一菌种的变异类型。 8、突变菌落:应用突变技术对微生物进行改造并经过培养形成的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结构等特征的子细胞的群落。 9、原生质:无细胞壁的裸露的球形细胞。(细胞内生命物质的总称) 10、厌氧发酵:在缺氧条件下,细胞进行无氧酵解,仅获得有限的能量以维持生命活动,丙酮酸继续进行代谢可产生酒精及其他厌氧代谢产品的发酵方式。 11、好氧发酵:在有氧条件下,细胞进行有氧代谢生成丙酮酸后,进入TCA循环,进而产生一系列有氧发酵产品的发酵方式。 12、倍增时间:微生物细胞浓度增加一倍所需要的时间。t d=ln2/μ=0.693/μ 13、摄氧率(OUR):单位体积发酵液中的微生物在单位时间内所摄取氧的量。单位:m mol(O2) /l · h (每小时每立升发酵液中微生物所摄取氧的量。) 14、呼吸商: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CO2的释放速率与摄氧率的比值。 15、比生长速率:每小时单位质量的菌体所增加的菌体量称为菌体比生长速率。比生长速率μ=1/x·dx/dt 16、临界氧浓度:微生物对发酵液中溶解氧浓度的最低要求——临界氧浓度Cc 17、前体:指某些化合物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能直接彼微生物在生物合成过程中合成到产物物分子中去,而其自身的结构并没有多大变化,但是产物的产量却因加入前体而有较大的提高。 18、连续灭菌:培养基在发酵罐外经过一套灭菌设备连续的加热灭菌,冷却后送入已灭菌的发酵罐内的工艺过程。 19、种子扩大培养:是指将保存在砂土管、冷冻干燥管中处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经过扁瓶或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最终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种过程。 20、代谢控制:为了使生产过程达到预期目的,获得较高的产品得率,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测定生物代谢过程中代谢变化的各种参数,掌握代谢过程的变化情况,结合代谢控制理论,有效控制发酵过程的方法。 21、贴壁生长:细胞离体培养时,必须贴附在固体介质表面上进行生长的细胞生长方式。 22、悬浮生长:细胞离体培养时,不需要附着物,只需悬浮于培养液中就可良好生长的细胞生长方式。 23、补料分批发酵(FBC):又称半连续培养或半连续发酵,是指在分批发酵过程中,间歇或连续地补加一种或多种成分的新鲜培养基的培养方法。 二、基本过程: 1、种子制备过程: 菌种的选育: (1)自然选育:①从自然界分离并筛选而获得菌株:采样→增殖培养→纯化→性能鉴定。 ②从微生物自然突变体获得菌株。 (2)诱变育种:出发菌株→斜面培养(或摇瓶培养)→单细胞或单孢子悬液→诱变剂处理→平板分离→斜面培养(或摇瓶培养)→初筛→斜面培养(或摇瓶培养)→复筛→斜面培养(或摇瓶培养)→中试→生产实践。

灯光常用术语介绍

灯光术语 Ampres- (“Amps”) 测量电流的单位(安培)。对于白炽灯,电流和电压与功率的关系如下: 电流(安培)=功率(瓦特)/ 电压(伏) 平均寿命-从开始使用一组灯泡到这组灯泡中剩下50%仍然在工作的这段时间叫做平均寿 命,用小时数来表示。 镇流器- 设计用来启动和控制输入气体放电光源的功率的辅助性设备。 光束角度- 锥形光束由装有反射器的灯具中射出,截止到最大亮度的50%的锥形光束所成角度即为光束角度。光束角度有时也叫做“beam spread”。它时常是装了反射器的灯具的 订货型号。 堪- 国际光强单位,单位为烛光。这个术语沿用自早期,用固定尺寸和位置作为基础来衡量光源的强度。有时也用“烛光(candle power)”来描述光源的相对的强度。 烛光- 发光强度,用堪来表示。为描述装有反光碗灯具的光强分布特性,用“烛光强度分布曲线”以数学的方式来衡量流明。烛光常常被用来衡量投射灯光的强度。 色度- 也叫色温。 色- 颜色渲染也是专业灯光系统中的一个要素。随着灯光技术的发展,获得更好的颜色渲染而不牺牲发光效率的能力也得到了巨大改善。 色温- 最初这个词是指白炽灯光的“白度”。白炽灯丝的物理温度直接和色温相关,所以“开氏(Kelvin)”温标被用来描述色温。为了不牵涉到灯丝温度,“关联式色温”被采用,它假定放电灯泡是在一个给定的色温下工作。最近,“色度”代替了“色温”。几个典型的色温为:2800K(白炽灯),3000K(卤素灯),4100K(冷白或Sp41荧光)和5000K (模拟阳光)。 发光效率- 发光效率灯具把电功率(瓦特)转换为灯光(流明)的比率,即流明/ 瓦特(LPW)。简单来说,瓦特或电力是输入的值,流明或灯光是输出的值。发光效率对于评价灯光设备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为灯光占一个常规灯光系统总运行成本的30%到50%,

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果蔬加工成熟度:是指果实已具备该品种应有的加工特性,又可 分为适当成熟与充分成熟。 2.均质:使不同粒度、密度大的颗粒进一步破碎成小颗粒并使之均 匀分布,不产生沉淀。 3.复原乳:以奶粉、奶油等为原料,加水还原而制成的与鲜乳组成、 特性相似的乳制品。 4.蹲脑:又称涨浆或养花,是大豆蛋白质凝固过程的继续。点脑结 束后,蛋白质与凝固剂过程仍在继续进行,蛋白质网络结构不牢固,只有经历过一段时间后凝固才完成。 5.点脑:把凝固剂按一定的比例和方法加入到煮熟的豆浆中,使大 豆蛋白质溶胶转变成凝胶,及豆浆变成豆腐脑。 6.保持式灭菌乳:以生牛(羊)乳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复原乳, 无论是否经过预热处理,在罐装并密封之后经灭菌等工序制成的液体产品。 7.速溶豆粉:以大豆为原料制成的高蛋白冲击式食品,营养丰富价 格低廉 8.压延比:面片进出同道压辊的厚度差与进入前的面片厚度之比。 9.发烊:硬糖透明似玻璃状无定型基本无保护地暴露在湿度较高的 空气中,由于自身吸水性,开始吸收水分,在一定时间后,其表面黏度迅速降低,呈现熔化状态而失去固有的外形。

10.润水:给原料加入适量的水分,使原料均匀而完全吸收水分充分 膨胀的工艺过程。 11.速冻p.p.p概念:即原料、加工处理和包装,即早期质量是由原料 的新鲜度、冻结前的预处理、速冻条件和包装等因素所决定。12.硬化处理:常用硬化剂消石灰、氯化钙等金属离子与果蔬中的果 胶物质生成不溶性的果胶盐类,使果肉组织致密坚实,耐煮。13.面团调制:又称调粉、和面或搅拌等,即处理好的原辅料按配方 的用量,根据一定的投料顺序,调制成适合加工性能的面团。14.组织化植物蛋白:指大豆经加工后,使蛋白发生变性,蛋白质分 子重新排列定向,形成具有同方向的新组织结构,同时凝固后形成纤维蛋白。 15.淀粉糊化:淀粉粒在适当温度下,在水中溶胀、分裂,形成均匀的 糊状溶液的过程。把β-化状态的淀粉变成ɑ-化状态的淀粉。16.充气糖果:这类糖果一般经机械搅擦在糖体内冲入无数细密的气 泡,或通过定向的机械拉伸作用形成充质构的甜体。 17.淀粉回生:淀粉基质从溶解、分散成无定型游离状态返回至不溶 解聚集或结晶状态的现象。 18.返砂:硬糖的返砂是指组成糖类从无定型状态重新恢复为结晶状 态的现象。

光学名词解释大全

光学名词解释大全 aperture stop(孔径阑)-限制进入光学系统之光束大小所使用的光阑。astigmatism(像散)-一个离轴点光源所发出之光线过透镜系统后,子午焦点与弧矢焦点不在同一个位置上。 marginal ray(边缘光束)-由轴上物点发出且通过入射瞳孔边缘的光线。 chief ray(主光束)-由离轴物点斜向入射至系统且通过孔径阑中心的光线。chromatic aberration(色像差)-不同波长的光在相同介质中有不的折射率,所以轴上焦点位置不同,因而造成色像差。 coma(慧差)-当一离轴光束斜向入射至透镜系统,经过孔径边缘所成之像高与经过孔径中心所成之像高不同而形成的像差。 distortion(畸变)-像在离轴及轴上的放大率不同而造成,分为筒状畸变及枕状畸变两种形式。 entrance pupil(入射瞳孔)-由轴上物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孔径阑前的组件而形成的孔径阑之像,亦即由轴上物点的位置去看孔径阑所成的像。 exit pupil(出射瞳孔)-由轴上像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孔径阑后面的组件而形成的孔径阑之像,亦即由像平面轴上的位置看孔径阑所成的的像。 field curvature(场曲)-所有在物平面上的点经过光学系统后会在像空间形成像点,这些像点所形成的像面若为曲面,则此系统有场曲。 ; field of view(视场、视角)-物空间中,在某一距离光学系统所能接受的最大物体尺寸,此量值以角度为单位。 f-number(焦数)-有效焦距除以入射瞳孔直径的比值,其定义式如下:有时候f-number也称为透镜的速度,4 f 的速度是2 f 速度的两倍。 meridional plane(子午平面)-在一个轴对称系统中,包含主光线与光轴的平面。numerical aperture(数值孔径)-折射率乘以孔径边缘至物面(像面)中心的半夹角之正弦值,其值为两倍的焦数之倒数。数ˋ值孔径有物面数值孔径与像面数值孔径两种。sagittal plan(弧矢平面、纬平面)-包含主光线,且与子午平面正交的平面。sagittal ray(弧矢光束、纬光束)-所有由物点出发而且在弧矢平面上的斜光线。 ray-intercept curve(光线交切曲线)-子午光线截在像平面上的高度相对于经过透镜系统后发出之光线的斜率之关系图;或是定义为经过透镜系统后的光线位移相对于孔径坐标的图。此两种定义法可依使用者需要选择,在OSLO 中采用后者。 spherical aberration(球面像差)-近轴光束与离轴光束在轴上的焦点位置不同而产生。vignetting(渐晕、光晕)-离轴越远(越接近最大视场)的光线经过光学系统的有效孔径阑越小,所以越离轴的光线在离轴的像面上的光强度就越弱,而形成影像由中心轴向离轴晕开。 孔径光阑:限制进入光学系统的光束大小所使用的光阑。 ※球差:近轴光束与离轴光束在轴上的焦点位置不同而产生的像差。 ※像散:一个离轴点光源所发出光线经过系统后,子午焦点与弧矢焦点不在同一位置上。※边缘光束:由轴上物点发出且通过入瞳边缘的光线。 ※主光束:由离轴物点斜向入射至系统且通过孔径光阑中心的光线。 ※色像差:不同波长的光在相同介质中有不同的折射离,所以轴上焦点位置不同,因而造成色像差。 ※角放大率:近轴像空间主光线角与近轴物空间主光线角的比率叫做角放大率,角的测量与

生物工艺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1生物工艺学:应用自然科学和工程学原理,依靠生物作用剂的作用将原料加工以提供产品或用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 2 发酵工程:生物学和工程学的结合,生物方面的各种工程的总称,技术的开发产业化。3,自然选育:利用微生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自发变异的原理,通过分离筛选等方法,排除衰变型菌株,从中选择维持原菌落生产水的菌落,并获得纯种 4 随机筛选:将人工诱变或自然突变的菌株凭经验进行筛选,以从中挑选出目的菌株的过程 5 理性化筛选根据遗传学原理,设计选择性筛子,从将目的菌种筛出来 6目的筛选在理性化筛选的基础上,每一次摇瓶筛选都采用不同的技术指导,使变株的选出频率进一步提高以达到筛选的目的 7 杂交育种将两个基因型不同的菌株以吻合后使遗传物质重新组合,从中分离和筛选具有新性状的菌株 8 原生质体融合: 把两个亲本的细胞壁分别通过酶解作用加以瓦解,使菌体细胞在高渗环境中释放出只有原生质包裹的球状体,两亲本的原生质体在高渗条件下使之融合,由PEG作为助融剂,使期发生细胞融合,使两亲本基因由接触到交换,从而实现基因组合 9 简述传统生物技术与现在生物技术的区别: 传统生物技术:利用现有生物、宏观水平、传统技术、注重产量的提高;现代生物技术:利用改造的生物、微观水平、以基因工程为代表的新技术、注重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10 简述发酵工艺的历史和特征、 历史:天然发酵时期,对微生物本生与缺乏的认识;纯培养技术的建立,发酵技术的建立是第一个转折期,人为控制微生物的时代;通气搅拌技术的发展发酵工业第转折期,发酵工程的开端,青霉素发酵的开始;代谢控制发酵技术的建立,第三转折期,氨基酸,核苷酸的发酵;发酵原料的转换,糖质原料到非糖质原料;基因工程的运用;,广泛的生物产业,固定代细胞技术,单棵隆抗体。特征:常压常温下进行反应,反应条件温和,生产材料多价格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的原料,不需要精制反应自动调节反应途径高度专一和选择性,对环境污染少,生产过程无害,可以不增加设备而增加产量,投资少见效快。11发酵工程的发展方向:1菌种的筛选及新的活性物质的筛选,2对微生物的生理代谢进行的研究,3使用新的发酵工艺和新的控制程序 12微生物来源的途径:传统生态途径:土壤筛选;现代遗传途径:对现有菌种进行改造;基因突变:诱发突变;基因重组:基因克隆,原生质体融合 14 获得菌种的方法步骤有哪些?1样品收集,2采集后处理,3菌种培养4纯化 15 纯种的常规分离方法有哪些?理平板划线法,倾倒平板法,涂布培养,毛细管法,小滴分离法,显微操作 16 富集培养的选择压力有哪些?温度,渗透压,氧气,光,PH与氧化还原电位,培养基抗生素 17 工业微生物分离的注意事项:培养基的来源,丰富,价格低;温度选择常温或偏高;不需要特殊的生产设备;菌种遗传稳定性好;发酵的浓度高,产物收率高;产物容易提取 18 菌种选育的含义基本原理及主要方法有哪些 含义:把菌种进行诱变处理,用随机或理性方法获得目的变体。基本原理:根据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特性,利用自然选育,诱变育种,代谢控制,杂交育种,分子育种等方法,将菌种进一步纯化改变,以获得优良的品种。主要方法:自然选育,诱变育种,代谢控制,杂交育种,分子育种 19 摇瓶复筛的目的是什么?考查菌种生产的自然波动范围;考察菌种的稳定性;更接近生产工艺; 获得更的种子量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附详细答案)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罐藏部分 (1)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干制部分 (16)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冷藏部分 (21)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气调贮藏部分 (27)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辐射与化学保藏 (32)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腌渍题库部分 (41) 食品工艺学-综合试卷一 (47) 食品工艺学-综合试卷二 (50) 食品工艺学-综合试卷三 (54)

《食品工艺学》复试试题库-罐藏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罐头食品(Canned Food/Tinned Food):是指将符合标准要求的原料经处理、调味后装入金属罐、 玻璃罐、软包装材料等容器,再经排气密封、高温杀菌、冷却等过程制成的一类食品。 2.商业无菌: 罐头食品经过适度的热杀菌后,不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致病性微生物(包括休眠 体),也不含有在通常温度条件下能在罐头中繁殖的非致病性微生物。 3.铁溶出值(ISV): 指一定面积的镀锡薄板在一定温度的酸液中保持一定时间浸出的铁的数量。 4.酸浸时滞值:指镀锡板的钢基在保持一定温度的酸液中达到一定的溶解速度时为止所需要的时 间。 5.真空膨胀:食品放在真空环境中,食品组织间隙内的空气膨胀导致的食品体积膨胀现象。 6.真空吸收:真空密封好的罐头静置20-30min后,其真空度下降(比刚封好时的真空度低)的现象。 7.平盖酸坏:指罐头外观正常而内容物却在平酸菌活动下发生腐败,呈现轻微或严重酸味的变质 现象。 8.平酸菌:导致罐头食品出现平盖酸坏变质腐败的细菌。即该类细菌代谢有机物质产酸而不产气。 9.D值:指在一定的条件和热力致死温度下,杀死原有菌数的90%所需要的杀菌时间。 10.Z值:在一定条件下,热力致死时间呈10倍变化时,所对应的热力致死温度的变化值。 11.TDT值:(Thermal Death Time,TDT)热力致死时间,是指热力致死温度保持不变,将处于一定 条件下的食品(或基质)中的某一对象菌(或芽孢)全部杀死所必须的最短的热处理时间。 12.TRT值:热力指数递减时间(Thermal Reduction Time,TRT)在任何热力致死温度条件下将细菌或 芽孢数减少到某一程度(如10-n)时所需的热处理时间(min)。 13.顶隙:罐头食品上表面表与罐盖之间的垂直距离。 14.叠接率:指卷边内身钩与盖钩重叠的程度。 15.二重卷边:用两个具有不同形状的槽沟的卷边滚轮依次将罐身翻边和罐盖沟边同时弯曲、相互 卷合,最后构成两者紧密重叠的卷边,达到密封的目的。 16.临界压力差:杀菌时开始形成铁罐变形或玻璃罐跳盖时罐内和杀菌锅间的压力差。 17.假封:是指盖钩自行折迭并紧压在折迭的身钩上,但两者并没有相互钩合起来形成二重卷边。 18.暴溢:是采用高速真空封罐机进行罐头食品的排气密封时,因罐内顶隙的空气压力瞬间降低, 罐内汤汁突然沸腾,汁液外溢的现象。 19.反压冷却:为防止玻璃罐跳盖或铁罐变形,而需增加杀菌锅内的压力,即利用空气或杀菌锅内 水所形成的补充压力来抵消罐内的空气压力,这种压力称为反压力。 20.硫臭腐败:是由致黒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nigrificans)分解含硫蛋白质并产生唯一的H2S气 体,H2S与罐内壁铁质反应生成黑色的FeS,沉积于罐内壁或食品上,使食品发黑并呈有臭味,此现象称黒变或硫臭腐败。 三、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分) 1.根据原料类型,可将罐头食品分为肉类、禽类、水产品、水果、蔬菜等五种主要类型。 2.对罐藏容器的要求有对人体无害、良好的密封性、良好的耐腐蚀性能、适合工业化生产。 3.镀锡薄钢板的抗腐蚀性能包括:铁溶出值、酸浸时滞值、合金-锡电偶值、锡层晶粒度、锡层与合金层厚度等五项指标。 4.罐头内壁涂料中最重要的组分是树脂和溶剂。 5.杀菌锅上排气阀的作用主要是排除空气,它应在升温灭菌时关闭;泄气阀的作用是促进蒸汽对流,它可在降温时关闭。

生物工艺学重点内容

生物工艺学(生物技术)的概念与特点 是应用自然科学及工程学原理依靠生物催化剂的作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或社会服务的技术。 (现代)发酵工程的概念与基本步骤 主要指利用微生物、包括利用DNA重组技术改造的微生物在全自动发酵罐或生物反应器中生产某种商品的技术。 包括以下基本步骤: (1)菌种选育;(通过细胞诱变或基因工程技术改造等) (2)细胞大规模培养即发酵过程; (3)生产活性的诱导;(在发酵特定阶段,用化学或物理法) (4)菌体及产物的收获(利用浓缩、吸附、过滤、离心、萃取、干燥、重结晶等手段) 发酵工程概念、内容和过程要求 ?概念: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 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 ?内容:菌种的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 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等。 ?要求: a.要随时取样检测培养液中的细菌数目、产物浓度等,以了解发酵进程; b.及时添加必需的培养基组分,以满足菌种的营养需要; c.要严格控制温度、pH、溶氧、通气量与转速等发酵条件。 微生物发酵工业特征 ?反应条件温和 通常由于微生物的生理特性,要求温度为30℃-40℃ pH值中性偏酸性——酵母、霉菌、放线菌等 pH值中性偏碱性——细菌的发酵 ?无菌发酵 整个反应过程要求无菌:培养基无菌、空气无菌、补料和取样要求无菌操作、某些工程菌,其尾气也要求进行无菌处理。 ?非连续性生产 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决定了发酵过程的非连续性 大部分的工业发酵是以间歇操作为基础进行的,目前可以实现连续化生产的是:啤酒的连续化生产…… 获得发酵产品的条件 ?适宜的微生物 ?保证或控制微生物进行代谢的各种条件 ?进行微生物发酵的设备 ?精制成产品的方法和设备 发酵工程的发展历史;青霉素发酵的主要的技术进展与意义 ?发展历史 发酵---古老的艺术 初期---微生物发现 近代---深层发酵技术

灯光复习材料.doc

一、名词解释 1、色温:表示某一种光源所发射的光的颜色与黑体加热到某一温度时所发射的光的颜色相同时,就用黑体的这个温度表示该光源的颜色温度,简称色温。实质上关注的是红蓝光线的比例。 2、显色指数:表示某光源照射到物体上所显出来的颜色与太阳光照射下该物体颜色相符合的程度。也就是说光源能否正确地呈现物体颜色的性能。通常称之为显色指数,用血表示。 3、灯具效率:照明灯具发出的总光通量与光源所发出的总光通量之比。 4、背景光:包括环境光、天幕光、气氛光等,用于调整背景周围环境和影调,加强场景气氛。 5、三点布光方法:三点布光,又称为区域照明,一般用于较小范围的场景照明。如果场景很大,可以把它拆分成若干个较小的区域进行布光。一般有三盏灯即可,分别为主体光、辅助光与背景光。 6、亮度:是表示物体表面发光的物理量。它指的是光源单位面积上的发光强度。 7、照度:是表示物体表面受照射后每单位面积上所得到的光通量。 8、照度定律:当我们使用人造点光源进行电视照明的时候,光线入射到某物体表面上单位面积的光通量,会随着光源的发光强度、光线的入射角度以及光源与物体之间的距离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9、聚光型灯具:包括螺纹透镜聚光灯、成像聚光灯、光束灯、回光灯、追光灯等。光束大小可自由调节,在舞台上得到理想的光区,光束的调整角度接近5°?70°。聚光型灯具都属于硬光型光质,他们照射物体产生清晰明确的阴影,显示出物体的形状、轮廓和结构。 二、填空简答 1?内外景灯具区别 在于色温,内景灯色温在3200K左右,外景灯色温在5500K左右。 2.电视照明光比和电视常用照明光比 同侧:照明光比二主光:辐光异侧:照明光比二(主光+辐光):辐光 常用:2: 1或3: 1 3.电视照明灯具按光线分三类:聚光型灯具、泛光型灯具、效果型灯具 4.演播室灯具悬吊方式:导轨、吊杆、点吊、{滑轨、配合以伸缩器、搭格子架(满天星)、较链}5交流鏑灯和直流鋪灯的区别:电极不同,交流籀灯两个电极粗细相同,直流籀灯电极不同。二者的镇流器也不同。 6三基色荧光灯显色指数可达:85以上 7影视照明光源色温:5500K左右 8演播室照度要求:1300-2000Lx 9光通量是一个什么样的量:心理、生理物理量。表示光源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面积时的光能,称为该面积上的光通量。 10自然光线和人工光线具有的可控制的5个属性:强度(亮度)、分布、色彩、方向、变化。 11简述光和影的关系:影是由光产生的,有光才会有影。两者既对立又相互依存。 电视剧往往通过光线来交待时间,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实质就是利用光线的投影来表现时间、环境,利用阴影来表现人物情绪。 影是由光线投射在物体上产生的,与其投射角度、方向以及强弱密度有关。其规律是:灯高影低,灯低影高。灯近影大,灯远影小。近强远弱。

食品工艺学导论复习重点名词解释及问答

食品工艺学导论WLL 名次解释: 1.冷冻食品TTT概念:指速冻食品在生 产、储藏及流通各个环节中,经历的时 间和经受的温度对起品质的容许限度有 决定性的影响。 2.栅栏因子:指食品防腐的方法或原理归 结为高温处理,低温冷藏,降低水分活 度的酸化,降低氧化还原电势,添加防 腐剂,竞争性菌群及辐照等因子的作用。 3.食品的干制过程:实际上是食品从外界 吸收足够的热量使其所含水分不断向环 境中转移,从而导致其含水量不断降低 的过程。 4.吸收剂量:在辐射源的辐射照场内单位 质量被辐射物质吸收的辐照能量称为吸 收剂量,简称剂量。 吸收剂量和吸收剂量率用来表示被照射 的程度。高中低剂量分别是多少?(考 过) 5.罐藏:是将食品原料经预处理后密封在 容器或包装袋中,通过杀菌工艺杀灭大 部分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在维持密闭和 真空条件下,得以在室温下长期保藏的 食品保藏方法。 6.品质改良剂:通常是指能改善或稳定剂 制品的物理性或组织状态,如增加产品 的弹性,柔软性,黏性,保水性和保油 性等一类食品添加剂。 7.胀罐:正常情况下罐头底盖呈平坦或内 凹状,由于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等因素 只是罐头出现外凸状,这种现象称为胀 罐或胀听。 8.栅栏效应:保藏食品的数个栅栏因子, 它们单独或相互作用,形成特有的防止 食品腐败变质的“栅栏”,使存在于食品 中的微生物不能逾越这些“栅栏”,这种 食品从微生物学的角度考虑是稳定和安 全的,这就是所谓的栅栏效应。 9.顶封:在食品装罐后进入加热排气之前, 用封罐和初步降盖卷入到罐身翻边下, 进行相互勾连操作。 10.水分活度:是对微生物和化学反应所能 利用的有效水分的估量。11.预包装食品:指预先包装于容器中,以 备交付给消费者的食品。 12.罐头的真空度:罐头排气后,罐外大气 压与罐内残留气压之差即为罐内真空度13.罐头食品的初温:是指杀菌刚刚开始时, 罐头内食品最冷点的平均温度 14.D值:在一定的环境和热力致力的温度 下,杀死某细菌群原有残存活菌数的 90%所需要的时间。 15.冷害:在低温储藏时,有些水果,蔬菜 等的储藏温度虽未低于其冻结点,但当 储温低于某一温度界限时,这些水果蔬 菜等的储藏就会表现出一系列生理病害 现象,其正常的生理机能受到障碍失去 平衡,这种由于低温所造成的生理病害 现象称为冷害。 16.商业无菌:是指杀灭食品中所污染的病 原菌,产毒菌以及正常储存和销售条件 下能生长繁殖,并导致食品变质的腐败 菌,从而保证食品正常的货架寿命。17.固形物含量:指固态食品在净重中的百 分率。 18.腌制:指用食盐,糖等腌制材料处理食 品原料,使其渗入组织内,以提高其渗 透压降低其水分活度,并有选择性的抑 制微生物的活动,促进有益微生物的活 动,从而防止食品的腐败,改善食品食 用品质的加工方法。 19.中间水分食品:是指湿度范围在 20%~40%,不需要冷藏的食品。 20.干燥速度曲线:表示干燥过程中任何时 间干燥速度与该事件的食品绝对水分之 间关系的曲线。 21.温度曲线:(考过) 20**级考的名词解释: 速冻、D值、焙烤食品、冷杀菌、半固态发酵 问答题 1.食盐为什么具有防腐作用? 答:对防腐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来实现的。①实验溶液对微生物细胞有脱水作用②食盐溶液能降低水分活度,微生物不能生长③食盐溶液对微生物产生生理毒害作用④食盐溶液中氧的浓度下降,抑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1

绪论 1 仪器分析: 是指通过测量物质是某些物理或者物理化学性质` 参数及其变化来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含量级化学结构的分析方法。仪器分析的产生与生产实践科学技术发展的迫切需要方法核心原理发现及相关技术产生等密切相关。 2 定性分析: 鉴定式样由哪些元素、离子、基团或化合物组成,即确定物质的组成。 3 定量分析: 测定试样中各种组分(如元素、根或官能团等)含量的操作。 4 精密度: 指同一分析仪器的同一方法多次测定所得到数据间的一致程度,是表征随机误差大小的指标,亦成为重复测定结果随测定平均值的分散度,即重现性。 5 灵敏度: 仪器或分析方法灵敏度是指区别具有微小浓度差异分析物能力的度量,它取决于两个因素:即校准曲线的斜率和仪器设备的重现性或精密度。 6 检出限: 又称检测下限或最低检出量,指一定置信水平下检出分析物或组分的最小量或最低浓度。它取决于分析物产生信号与本底空白信号波动或噪声统计平均值之比。 7 动态范围: 定量测定最低浓度(LOQ)扩展到校准曲线偏离线性响应(LOL)的浓度范围。 8 选择性: 一种仪器方法的选择性是指避免试样中含有其它组分干扰组分测定的程度。

9 分辨率: 指仪器鉴别由两相近组分产生信号的能力。不同类型仪器分辨率指标各不相同,光谱仪器指将波长相近两谱线(或谱峰)分开的能力;质谱仪器指分辨两相邻质量组分质谱峰的分辨能力;色谱指相邻两色谱峰的分离度;核磁共振波谱有它独特的分辨率指标,以临二氯甲苯中特定峰,在最大峰的半宽度为分辨率大小。 10 分析仪器的校正: 仪器分析中将分析仪器产生的各种响应信号值转变成被测物质的质量或浓度的过程称为校正。一般包括分析仪器的特征性能指标和定量分析方法校正。 光谱法导论 11 电磁辐射: 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的电磁波,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汇聚的现象,叫电磁辐射举例说,正在发射讯号的射频天线所发出的移动电荷,便会产生电磁能量。 12 电磁辐射的吸收、发射、散射、折射、干涉、衍射: (1) 吸收物质选择性吸收特定频率的辐射能,并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 (2) 发射将吸收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 (3) 散射丁铎尔散射和分子散射; (4) 折射折射是光在两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6) 干涉干涉现象; (7) 衍射光绕过物体而弯曲地向他后面传播的现象; 13 分子光谱、原子光谱 分子光谱:分子从一种能态改变到另一种能态时的吸收或发射光谱(可包括从

生物工艺学考试重点

酶活性的调节方式:共价修饰、变构调节、缔合和解离、竞争性抑制、酶的降解 酶活性的抑制主要是反馈抑制,它主要表现在某代谢途径的末端产物(即终产物)过量时,这个产物可反过来直接抑制该途径中第一个酶的活性,促使整个反应过程减慢或停止,从而避免了末端产物的过多累积。 直线式代谢途径中的反馈抑制 分支代谢途径的反馈调节(氨基酸和核苷酸的合成):在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末端产物的分 支合成代谢途径中,调节方式较复杂。其共同特点是:每个分支途径的末端产物控制分支点后的第一个酶。同时每个末端产物又对整个途径的第一个酶有部分的抑制作用。 分支代谢的反馈调节方式有以下多种:同工酶调节、协同反馈调节、顺序反馈调节、合作反馈调节(增效反馈控制)、累积反馈调节、代谢互锁 分支途径中的反馈抑制:协同反馈抑制、合作反馈抑制、累积反馈抑制、 顺序反馈抑制、同功酶 操纵子分两类: ? 一类是诱导型操纵子,只有当存在诱导物(一种效应物)时,其转录频率才最高,并随之转译出大量诱导酶,出现诱导现象。 ? 另一类是阻遏型操纵子,只有当缺乏辅阻遏物(一种效应物)时,其转录频率才最高。由阻遏型操纵子所编码的酶的合成,只有通过去阻遏作用才能起动。 避开反馈调节的方法:控制培养基的成分、加入生物合成途径的抑制剂限制补给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所需的生长因子、采用末端代谢产物的衍生物 6 酶合成的的调节 组成酶:是一类对环境不敏感的酶,这类酶在细胞内的合成量相对比较稳定。 适应酶:是一类对环境敏感的酶,它们响应环境条件而合成或终止合成。 酶合成的调节是一种通过调节酶的合成量进而调节代谢速率的调节机制,这是一种在基因水平上(在原核生物中主要在转录水平上)的代谢调节。 酶的诱导合成类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