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辨病辩证依据

中医辨病辩证依据

中医辨病辩证依据
中医辨病辩证依据

一.喘证:

(1).患者以“--”入院,当属中医“喘证”范畴。喘证是由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肺肾出纳失常而致的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证。患者长期接触煤尘,损伤肺气,肺气失于充养,肺之气阴不足,易受外邪;感受外邪,外邪入里化热,邪热壅肺,灼津成痰,痰热郁遏肺气,肃降无权,故见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粘稠色黄,痰热郁蒸,故见身热;肺气失于宣发肃降,肺气上逆而见咳嗽。舌红,苔黄,脉滑数亦为痰热蕴肺之证。纵观舌、脉、症本病当属喘证;痰热蕴肺辩证范畴,病性属虚实夹杂;病位在肺,患者因肺气亏虚,易反复发病,愈后不佳。

(2)患者以“——”入院,属于中医“喘证”辨病范畴。喘证是由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肺肾出纳失常而致的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证。患者年过半百,其气已衰,肺肾亏虚,气失摄纳,故喘憋。舌淡,苔白脉沉弱亦为肾虚之证。肾气亏虚而见下肢水肿;纵观舌、脉、症本病当属喘证肺肾亏虚辩证范畴,病性属虚证;病位在肺肾,反复发病,当疗效差。

(3)患者以“―――”入院,故属中医“喘证”范畴,喘证是由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肺肾出纳失常而致的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证。患者因感受风寒,邪袭于肺,外闭皮毛,内遏肺气,肺卫为外邪所伤,肺气不得宣降,气机壅阻,上逆做喘,故见喘息,肺气不降故见咳嗽,寒为阴邪,其主收引,致毛窍收缩,腠理闭塞,故见恶寒、发热,其舌质淡红,苔薄白而滑,脉浮紧均为风寒雍肺之象。病位在肺,病性属实,预后良好。

鉴别诊断:

1.气短:两者同为呼吸异常,故应相鉴别。喘证以呼吸困难、张口抬肩、胸憋为主要特点,气短即少气,主要表现呼吸浅促,或短气不足以息,似喘而无声,可见气短不若喘证呼吸困难之甚。该患者喘息不能平卧,气粗声高,胸憋,可与气短相鉴别。

2.哮病:喘指气息而言,为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张口抬肩。哮指声响而言,必见喉中哮鸣有声,有时亦伴有呼吸困难。喘未必兼哮,而哮必兼喘。患者喘息不能平卧,呼吸困难,未见喉中哮鸣有声,故可与哮证相鉴别。

二.中风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1)患者主因“--”入院,中风是指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症。病情轻者可无昏而仅见半身不遂及口眼歪斜。故患者辩证当属中医“中风”之辨病范畴。中风之病,以肝肾阴虚、气血衰少为致病之本,风、火、痰、气、瘀为发病之标。患者老年女性,素体肝肾阴虚,阴虚火旺,风阳内动,上扰于脑,夹于舌故见言语不利,风痰闭阻经络故见肢体活动不利,阴虚风动故见肢体颤动。舌质红,苔薄黄,脉弦。均为肝肾阴虚,风阳上扰之象。综观舌、脉、症,本病当属中风中经络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辩证范畴,病性为虚实夹杂,病位在脑。患者虽发病急,但病邪较深,且年老体弱,故预后不佳。(2)患者主因“--”入院,中风是指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症。病情轻者可无昏而仅见半身不遂及口眼歪斜。故患者辩证当属中医“中风”之辨病范畴。患者平素嗜食肥甘厚味,致使脾气受损,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湿生热,热极生风,

终至风火痰热内盛,窜犯络脉,上阻清窍,故见突然。。。。其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均为痰热内盛之象,故辩证为“中风中脏腑痰热内盛”,病位在脑、脾,病性属实,预后欠佳。

1.痉证:痉证是以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发病后多有神昏症状,多无半身不遂,此病人无四肢抽搐之证,故不属于痉证范畴。

2.痿证:痿证可有肢体瘫痪,活动不利等类似中风之表现,中风后半身不遂日久不能恢复者亦可见肌肉消瘦、筋脉弛缓,两者应予以区别。痿证一般起病缓,以双下肢瘫痪或四肢瘫痪或肌肉萎缩为多见,起病时无头晕等症状,患者起病急,无肌肉萎缩,故不属于痿证范畴。

三.蛇串疮:

(1)蛇串疮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泡,呈身体单侧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患者主因“---”,应属中医之“蛇串疮”辨病范畴,患者起病部位属肝经循行部位,肝经郁热,蕴蒸皮肤,,故见左下腹及后腰部起疱疹,湿热烧灼皮肤故见红肿、疼痛,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均为肝经郁热之象,综观舌、脉、症,患者应属中医蛇串疮肝经郁热之辩证范畴,病性属实,患者发病急,预后当可。

鉴别诊断

1.体癣:体癣皮损多呈钱币状、圆形,好发于面部、颈部、躯干及四肢近端,,瘙痒明显,疼痛不明显。患者皮损在躯干,但其皮损为疱疹,且剧烈疼痛,故不属于体癣辨病范畴。

2.湿疮:湿疮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皮损呈对称分布,多形性损害,剧烈瘙痒,倾向湿润,反复发作,已成慢性。患者皮损以红斑、水泡为主,单侧分布,疼痛剧烈,无明显瘙痒,故不属于湿疮辨病范畴。

四. 胸痹:

(1)患者主因“---”入院。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至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平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患者应属“胸痹”辨病范畴。患者久病体虚,耗气伤阴,心气不足,心阴亏虚,血脉失于濡养、温运,闭阻不畅,不通则痛,发为胸痹,气虚不能运行水液,故致小便量少,下肢水肿。舌质淡,苔薄白,脉结代均为气阴两虚之象。综观舌、脉、症,患者属胸痹气阴两虚辨病辩证范畴,病位在心,病性为属虚,患者病久,预后不佳。

(3)患者以“―――”入院。当属中医“胸痹”辨病范畴;患者年过半百,脏器已衰,脾气衰弱,脾失健运,聚生痰浊,痰浊闭阻心脉,而见胸痹。舌体胖大且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滑为痰浊闭阻之象。综观舌、脉、症本病当属胸痹痰浊闭阻之范畴,病性属虚实夹杂证,以实为主,病位在心、脾,患者多次发病,当预后差。

(3)患者主因“---”入院。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至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平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故属“胸痹”范畴,患者平素情绪易激,肝失疏泄,肝气郁滞,气滞则血行失畅,脉络不利,而致气血瘀滞,胸阳不运,心脉闭阻,不通则痛,而发胸痛(胸闷),。。。。舌质暗红,苔薄,脉弦涩均为气滞血瘀之象,病位在心肝,病性属实,预后尚好。

中医鉴别诊断:

1.胃脘痛:心在脘上,脘在心下,故有胃脘当心而痛之称,以其部位相近。胸痹之不典型者,其疼痛可在胃脘部,易混淆。但胸痹以闷痛为主,为时极短,虽与饮食有关,但休息、服药常可缓解。胃脘痛与饮食相关,以胀痛为主,局部有压痛,持续时间长,常伴有反酸、嘈杂、嗳气、呃逆等胃部症状。患者以胸闷心慌为主,而无胃脘痛及反酸、嘈杂、嗳气、呃逆等胃部症状,可与之鉴别。

2.真心痛:真心痛乃胸痹的进一步发展,症见心痛剧烈,甚则持续不解,伴有汗出、肢冷、面白、唇紫、手足青至节,脉微或结代等危重急症。此患者以胸闷、心慌为主要症状,而无心痛剧烈,甚则持续不解,伴有汗出、肢冷、面白、唇紫、手足青至节等症状,两者可鉴别。

3.悬饮:悬饮是指胸胁饱满,咳唾引痛,喘促不能平卧,或有肺痨病史,属饮流胁下。悬饮为胸胁胀痛,持续不解,多有咳唾,转侧、呼吸时疼痛加重,邪间饱满,并有咳嗽、咳痰等肺系症候。患者虽胸闷、喘憋不能平卧,但转侧、呼吸时无加重,故不属于悬饮范畴。

五.胁痛:患者以“右胁肋胀痛3天,加重2小时”当属中医“胁痛” 辨病范畴;患者饮食

不节,损伤脾胃,脾虚失其健运之能而致水湿内蕴,日久郁而化热,湿热相搏,壅塞肝经,肝失疏泄条达,以致胁痛。湿热熏蒸而见发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肝经湿热之象;综观舌、脉、症本病当属胁痛肝经湿热之范畴,病性属实证,病位在肝、胆,来诊及时,预后好。

鉴别诊断1.胃痛:胃痛与胁痛均有肝郁气滞的相类病机;但胃痛病位主要在胃,痛疼部位亦以胃脘为主,兼见嗳气频作,嘈杂吞酸;患者现以右胁肋部疼痛为主可鉴别。

2.胸痛:胸痛与胁痛均可因情致不舒、肝气郁滞所致,但胸痛病位主要在于心肺,其表现以胸痛为主,并兼见心悸、胸闷、少寐等;现患者病变部位主要在右胁肋部,且无心悸、胸闷、少寐等,两者可鉴别。

六.腹痛: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以“持续性中上腹疼痛6小时伴恶心”当属中医“腹痛”

辨病范畴;患者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虚失其健运之能而致水湿内蕴,日久郁而化热,湿热相搏,以致腹痛。湿热熏蒸而见发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蕴结之象;综观舌、脉、症本病当属腹痛湿热蕴结之范畴,病性属实证,病位在胃肠,初次发病,来诊及时,当预后好。

患者主因“中下腹绞痛伴腹泻2天”入院。腹痛是指以胃脘以下、尺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症,故患者属“腹痛”之辨病范畴。腹痛的基本病机为脏腑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经脉闭阻,不通则痛,或脏腑经脉失养,不荣则痛。患者饮食不节,饮食停滞,运化无力,蕴生湿热,积于胃肠,腹气通降不利而发生腹痛;湿热损伤脾胃,导致运化失常,清浊不分,引起腹泻。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壅滞之象。综观舌、脉、症,患者应属“腹痛湿热壅滞”之辨病辩证范畴,其病位在脾胃肠,病性属实,患者起病急,来诊及时,故应预后好。

鉴别诊断

1.胃痛:胃痛与胁痛均有肝郁气滞的相类病机;但胃痛病位主要在胃,痛疼部位亦以胃脘为主,兼见嗳气频作,嘈杂吞酸;患者现以中上腹部疼痛为主,可鉴别。

2.胸痛:胸痛与胁痛均可因情致不舒、肝气郁滞所致,但胸痛病位主要在于心肺,其表现以胸痛为主,并兼见心悸、胸闷、少寐等;现患者病变部位主要在中上腹部,且无心悸、胸闷、少寐等,两者可鉴别。

七.胃痛:

(1)患者以“右中上腹胀痛间断发作2天”入院。当属中医“胃痛” 辨病范畴;患者年过半百,其气已衰,脾阳虚弱,健运失司,寒湿内生而致胃痛,舌淡,苔白,脉细滑,为寒湿内蕴之象;综观舌、脉、症本病当属胃痛寒湿内蕴之范畴,病性属虚实夹杂证,病位在胃肠,来诊及时,当预后好。

(2)患者以“中上腹反复胀痛20余年,加重4日”入院。胃痛指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故当属中医“胃痛” 辨病范畴;患者病程日久,脾阳虚弱,健运失司,而致胃痛,舌淡,苔白,脉细滑,为脾阳亏虚之象;综观舌、脉、症本病当属胃痛脾阳亏虚之范畴,病性属虚实夹杂证,病位在胃肠,来诊及时,当预后好。

1.胸痛:胸痛与胁痛均可因情致不舒、肝气郁滞所致,但胸痛病位主要在于心肺,其表现以胸痛为主,并兼见心悸、胸闷、少寐等;现患者病变部位主要在剑突下部,且无心悸、胸闷、少寐等,两者可鉴别。

八.血证:便血中医辨病辩证依据:患者中年男性,以“黑便伴头晕”为主症,故属中医“血

证便血”范畴,患者久病术后,心脾两伤,气血亏耗,气虚不能摄血,血溢脉外,故见便血,气血亏虚不能濡养清窍,故发头晕,不能濡养周身,故见乏力,其舌质淡白,脉细弱,均属气血亏虚之象,故当前辩证属“血证便血气血亏虚”,其病位在心、脾、大肠,病性属虚,预后极差。

1.痢疾:痢疾初起有发热、恶寒等症,其便血为脓血相兼,且有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等症,患者现病史明确,且无上述症状,故可鉴别。

痔疮:痔疮亦见大便下血,其以便时或便后出血为主症,常伴有肛门异物感或疼痛,做肛门指诊可见内痔或外痔,患者无上述症状可鉴别。

吐血:血证为各种原因导致脉络损伤或血液妄行时,就会引起血液溢出脉外而成血证,呕血为血由胃来,经呕吐而出,血色红或紫黯,常夹有食物残渣为特征的病证。患者老年女性,主因“呕血1小时”收入院,故患者辩证当属于中医“血证、呕血”范畴。患者素体脾气亏虚,纳运无力,致中气受损,气虚不摄,血液妄行,血溢于胃肠,呕吐而出,而见呕血,气随血脱,气血亏虚,故见神疲乏力,心失所养,故见心慌、气短,脾气虚弱,健运失司,故见腹胀、恶心,血虚肌肤失养,故见四肢发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数,为中气不足,气血亏虚之象,综观其舌、脉、症,本病当属血证呕血气血亏虚辩证范畴,知其病位在脾、胃,病性属虚。患者首次发病,来诊及时,当预后可。

1.咳血:咳血亦可见吐血表现,故应与咳血相鉴别。咳血为肺络受损,血溢脉外,经气道咳嗽而出为特征的病证。咳血之血色鲜红,常混有泡沫痰涎,咳血前多有咳嗽、喉痒、胸闷等症状。此患者无咳嗽、喉痒、胸闷等症状,所吐血中无泡沫痰涎,可与咳血相鉴别。

2.齿衄:齿妞亦可见吐血,故应与齿妞相鉴别。齿龈出血称为齿妞,多伴有齿龈红肿疼痛,或牙齿松动,出血量较少。此患者无牙龈红肿、牙齿松动,吐血前有恶心症状,出血量大,故可与齿衄相鉴别。

九.淋证:患者以“尿频、尿急、尿痛1周伴发热1天”入院。当属中医“淋证”范畴,患者

湿热蕴结下焦,蒸迫膀胱,气化不利,故小便短数,急迫不畅,灼热刺痛,尿色黄赤。患者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均属热淋湿热下注之象。综观舌、脉、症本病当属淋证热淋湿热下注之范畴,病性属实证,病位在膀胱,初次发病,来诊及时,当预后好。

1.癃闭二者均有小便少,排便困难之表现,但癃闭以排尿困难,小便量少,甚至点滴全无为特征。其日排尿量低于正常,小便无疼痛。现次患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两者可鉴别。

2.尿血:淋证血淋和尿血均以小便出血为特点,尿血多无尿痛感觉;此患者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两者可鉴别。

十.眩晕:

患者主因“――”入院。眩晕中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故患者应属中医之“眩晕”辨病范畴。患者老年女性,脏器渐衰,气血亏虚,不能荣养,脑窍失养,清阳不升,故发为眩晕。气血不能滋养于心,故见心悸,舌质淡,苔白,脉细,均为气血亏虚之象。纵观舌、脉、症,患者应属中医之眩晕,气血亏虚,病性属虚,病位在脑,发病缓慢,预后不佳。

眩晕中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患者主因“――”入院。故属中医“眩晕”范畴,患者平素情绪欠佳,肝失调达,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肝阴耗伤,风阳易动,上扰头目,则发为眩晕,舌质红,苔黄,脉弦,均为“肝阳上亢”

中医鉴别诊断:

1.中风:中风是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为主症的病症。中风晕仆于眩晕之甚相似,眩晕之甚可见扑倒,但无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症状,患者仅见头晕,未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故不属于中风之辨病范畴。

2. 厥证:厥证以突然扑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为特征,发作后可在短时间内苏醒。眩晕严重者也有欲仆的表现,但眩晕病人无昏迷、不省人事的表现,患者无昏迷、不省人事,故不属于厥证的辨病范畴。

十一.咳嗽:

(1)患者以“―――”入院,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咳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侯之一。故当属中医之“咳嗽”辨病范畴。咳嗽的病变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主要病机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有外感与内伤之分。外感者起病急,病程短。内伤者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患者受凉后出现咳嗽痰色白质粘不易咳出,为风寒犯肺,当属实证。风寒袭表,卫表失宣,肺宣发肃降功能失调,肺气上逆故致咳嗽,寒为阴邪,故咳白色痰液。舌质淡,苔白,脉浮均为风寒犯肺之象。综观舌、脉、症,本病当属咳嗽,风寒犯肺辨证范畴,病性属实证,病位在肺。患者起病急,病程短,预后佳。

(2)患者以“―――”入院,属于中医“咳嗽”辨病范畴。患者感受外邪,外邪入里化热,邪热壅肺,灼津成痰,痰热郁遏肺气,肃降无权,故见喘咳气涌;肺气失于宣发肃降,肺气上逆而见咳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亦为痰热蕴肺之证。纵观舌、脉、症本病当属咳嗽;痰热蕴肺辩证范畴,病性属实;病位在肺,预后可。初次发病,来诊及时,当预后可。

1.喘证是由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肺肾出纳失常而致的以呼吸困难,

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证。患者以咳嗽入院,无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症状,可鉴别。

2.哮病:哮指声响而言,必见喉中哮鸣有声,有时亦伴有呼吸困难。正如《医学心悟》曰:“夫喘促喉间如水鸡声者谓之哮,气促而连续不能以息者谓之喘。”喘未必兼哮,而哮必兼喘。本病患者无呼吸困难,喉中痰鸣,两者可鉴别。

3. 肺痨:肺痨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性疾患,以咳嗽、咳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二者均有咳嗽症状,需相鉴别。患者咳嗽,咳白色粘痰,无发热、咳血、盗汗及身体消瘦症状,故不属于肺痨范畴。

4. 中医鉴别诊断:

1.嘈杂:指胃中空虚,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时作时止的病证。常与胃痛、吐酸同时出现,患者现无上述症状,故可鉴别。

2.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病证。患者现以反酸烧心为主症,无呕吐症状,故可鉴别。

十二.消渴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得一种疾病。患者主因“多饮、多尿1月余,双下肢水肿1周”入院,当属中医之“消渴”辨病范畴。患者以多饮为主,故属于“上消”,肺受燥热所伤,肺不布津则见口渴多饮;津液不能敷布而直趋下行,随小便排出体外,故见多尿;舌质红,苔薄黄,脉洪均为肺热津伤之象。纵观舌、脉、症患者当属中医之“消渴上消肺热津伤”,病位在肺,病性为虚实夹杂,发病时间长,病程久,预后差。中医鉴别诊断:

1.口渴症:口渴症是指口渴多饮的一个临床症状,可出现在多种疾病的过程中,尤以外感热病为多见。但这种口渴随其所患病证的不同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不伴有多食、多尿、消瘦等症状。该患者多饮伴有多尿,故二者可相鉴别。

2.瘿病:瘿病以情绪激动、多食易饥、形体日渐消瘦、心悸、眼突,颈部一侧或两侧肿大为特征。其中多食易饥、消瘦类似消渴病中的中消,但无消渴病中的多饮、多尿等症。患者以多饮、多尿为主症,二者可相鉴别。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