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说课稿 (1)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说课稿 (1)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说课稿 (1)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说课稿 (1)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作为一节高三复习课,如何做到既要提高学生兴趣,又要深化知识,培养能力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我的认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作用:本节课是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课,“百家争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处处呈现其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本课不仅为本单元后几课奠定基础,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历年高考重点考查内容之一,所以在复习中是一个重点区域。

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主张;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历史意义;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答案,了解各学派的思想主张;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原始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认识到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应继承和发扬。

3.重难点及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以及儒学在汉代的发展。“百家争鸣”不仅推动了当时学术思想的活跃,而且对之后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部分。所以,对于这部分内容学生要有所了解。

本课的难点是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和新儒学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史上最活跃、最辉煌的时期之一。百家争鸣对中国思想文化、民族性格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到汉武帝时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对于这些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分析、认识。

二、说教法

基于本节课内容多而杂,教学思想性、理论性都很强的特点,坚持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本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教学准备时,对课程的一般过程和问题进行了预设,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了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对难点的讨论法、对扩展内容的讲述法等。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层次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做到“因材施教”。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高考题分析,使学生夯实基础,并熟悉高考题型,为高考练兵。

三、说学法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三学生,关于本节课内容,学生在高二已经学过,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还比较欠缺,因而我主要运用表格法、比较法帮助学生从时代背景入手,了解诸子百家思想主张及其变化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运用合作探究法,使学生在共同讨论中理解难点。同时运用多媒体图片,以提高学生求知欲。

四、说教学过程(以一节课45分钟设计)

1.导课设计(3分钟):图片导入---展示多媒体图片如:孔庙、孔府、国际孔子文化节等,并联系本土文化淮阳弦歌台(孔子曾经在陈讲学的地方),从介绍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引入本课。

2.授课过程(25分钟):首先分析整个单元的知识结构,构建主体框架,使学生整体了解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形成整体认识)

本课主要包括三目内容:老子和孔子的思想、百家争鸣、董仲舒新儒学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关于教材处理,我把前两目内容放在一起讲述,这样不仅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同时也可以使学生

看到各派的发展变化,以及后来相互渗透的趋势。首先,教师以“春秋五霸,你方唱罢我登场;战国七雄,硝烟纵横烽火中”的诗歌引导学生用一个“乱”字来形容春秋战国时的形势,从而点出“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接着提出问题:“百家争鸣”的含义是什么?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

然后运用表格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表格,突破第一个重点: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主张。在这里要特别提醒学生一些细节:孔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而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以儒、道、墨、法四家为主,此外还有名家、阴阳家、道德家等。接着以问题教学法提出问题:孔子的思想对我们今天有影响吗?使学生在了解孔子成就的基础上,认识到他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在今天依然闪烁着科学的光芒,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有利于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然后运用多媒体展示一则“趣味百家”:孔子说:我仁;孟子说:我义;老子说:我无为;庄子说:我逍遥;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孙子说:战场上见高低。使学生在比较中在趣味中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培养学生比较归纳问题的能力。再然后,进行“角色体验”:假如你是当时的国君,你会采纳哪派的主张?请说明理由。以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能力。通过学生讨论发言,得出结论:只有法家思想符合当时统治者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需要。从而加深理解: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在理解这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对于第三目内容:董仲舒新儒学和“罢黜百家”。首先运用多媒体展示一则材料《汉书·董仲舒传》,让学生依据材料回答问题,认识新儒学的含义(“新”在哪?)、内容、特点,从而得出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在此基础上突破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从了解汉代从“无为”到“有为”的原因入手,引导学生理解:儒学从此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同时也禁锢了思想界探索的精神。这样在突破重难点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史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3.课堂小结(2分钟):儒学春秋创立,战国成为显学,汉代确立正统地位——得出启示:思想文化只有与时俱进,方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4.巩固练习(5分钟):以近两年高考真题为例,使学生了解考点及高考题型。设置课后思考题:自2004年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学习中国孔子文化已成为全球的一种时尚,那么诸子百家思想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呢?(培养学生联系现实,学以致用的能

第8课 百家争鸣说课稿

第8课百家争鸣 教材分析: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进了文化的空前繁荣,以老子,孔子为代表的许多大思想家及其著作,对中国以及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一部宝贵的历史遗书和精神财富.春秋战国时期,众多平民有了学习的机会,学术思想得以勃兴,政治方面,各诸侯国相争,为争霸中原礼遇人才,经济方面,出现了繁荣景象,交通日益发达,有利于学术交流,社会方面,出现了一个言论自由,讲学之风盛行的景象,所有这些背景孕育出春秋战国多姿多彩的学术思想,从而出现了思想上,文化上的繁荣局面,——“百家争鸣” 学法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童年期向少年期的过渡阶段,他们的世界观尚未形成,有很大的可塑性,从心理上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他们喜欢表现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好争辩,故需要教师正面引导. 教学目标: 1、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2、通过概念阐释、材料研读,理解认知各派学说的主要观点;通过观点比较和阶级分析法,掌握各派学说的观点的差异及其阶级立场;

3、学习战国时期各派思想家的主张,认识到“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与意义,在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树立自主创新意识,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文化成就。 教学难点: 掌握各位思想家的主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中国历史,除了学习政治、经济、军事等内容外,我们还要学思想史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史上,思想界曾经有三个非常活跃的时期,一是为春秋战国时期,一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为明朝时期。这三个时期对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史有着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一个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期——春秋战国时期,了解思想的百家争鸣 二、新授 1、老子 (1)学习要求: 1.大声朗读,边阅读边标画有关于老子的相关知识。 2.阅读后:请你介绍一下老子

专题一 一百家争鸣

专题一 一百家争鸣 1.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则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思想之一是() A.仁者爱人 B.忠恕之道 C.克己复礼D.中庸之道 答案:C 2.孔子说过,我们不可能和鸟兽同居共处,除了和人打交道外,还能和什么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又何必去改变它呢?这说明孔子() ①主张“爱人”②持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③主张变法革新④有强烈的使命感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D 3.《道德经》中有这样一段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反映出() A.孔子强调道德的作用 B.老子重视法律 C.老子主张顺应自然 D.老子哲学中包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答案:C 4.先秦诸子常用寓言来说明哲理,熔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炉。某思想家用“守株待兔”的故事,以反讽的形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他的观点是() 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B.兼相爱、交相利 C.克己复礼,天下归仁D.弱者道之用 答案:A 5.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 答案:D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思想文化局面? (2)材料一中三幅图片所反映的思想哪一种在战国时期成为“显学”但却备受冷落?其原因是什么? 解析:(1)仔细分析三人所说的话,可以看出观点不一,由此联系所学即可整合出百家争鸣。(2)根据图片中的文字,联系所学可知,图1反映的是儒家思想,图2为道家思想,图3为法家思想,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影响较大,但备受冷落,其原因需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分析。 答案:(1)百家争鸣。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新人教版

课题第8课百家争鸣 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学会运用唯物主义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理解这一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概念阐释、材料研读,理解和认知各派学说的主要观点;通过观点阶级分析法,掌握各派学说观点的差异及其阶级立场;通过表格归纳,整合知识结构;通过选择一观点批驳其他观点,学会运用知识进行驳论和论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弘扬、建设现代文明的意识;学习诸子先贤们以天下为已任,关心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的崇高抱负和理想人格;弘扬百家争鸣中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传统,培养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讨论、练习、启发 教学手段课件、触控一体机课型新授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师: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常说蓬勃兴起。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哪些主要的代表人物?出现了怎样的繁荣景象?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一下第8课。 师:板书 第8课百家争鸣 二、讲授新 课老子 师:出示老子像 1、介绍老子生平 2、出示PPT,学生自由读“老 子”部分,完成老子名片。 先完成正面,再完成背面。 3、据说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 过很多问题,那么孔子又 有哪些学术主张呢? 生:完成老子“名片”的制作。

孔子和儒家学说 师:出示孔子像 1、介绍孔子生平 2、出示PPT,学生自由读 “孔子和儒家学说”部分,完 成孔子名片。先完成正面,再 完成背面。 3、展示学生成果,对学生 回答不完善的地方给予补充。 1、生:完成孔子“名片” 百家争鸣 1、师:春秋时期老子 、孔子的学术思想对中国社会 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那么 战国时期出现了哪些学派及学 术思想呢。同学样默读第三部 分“百家争鸣”。并完成表格。 2、师:与学生共同完成表 格内容的填充。 3、师:何为“百家争鸣”, 有何影响? 4、师:指名回答并对不 理想的答案给予充实。 1、生:自由读,独立完成表 格。 2、生:汇报自学结果。 3、学生举手回答“百家争鸣” 及其影响。 课堂小结 师: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着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巩固练习 师:组织学生完成课后活动第1题。 第2题,课下完成。 板书设计

百家争鸣优质课教案

百家争鸣 A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二、过程与方法:适度引入古代中国政治发展与传统文化方面的材料,启发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列表的方法,从时代、主要观点、影响等方面,指导学生归纳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内容。以百家争鸣为主题,组织学生谈一谈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认识和感受。组织一次“我读《论语》的读书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通过学习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了解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联系现实,使学生正确对待儒家传统文化,发挥其在当代的积极意义。 B重点与难点 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了解儒家思想形成。 难点:儒家思想的形成,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C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 D教学过程 【单元解读】 本单元主要系统阐述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兴起、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主要介绍了以下四个问题: (1)主流思想是什么? (2)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3)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4)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主流思想是什么呢? 时间上:主要指古代中国文化的内容 内容上: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的演变 内涵上:作为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史 【导入新课】 1988年,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一次集会上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还要到2500年前孔子的思想中去寻找智慧。 看到这些,老师感慨是:孔子究竟有什么价值,让这些政要精英们有如此行动、如此断言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圣贤,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他们的魅力,寻找启迪。” 【讲述内容】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请同学们看书,思考什么是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的概念 师: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解读本课的课题。“百家争鸣”,所谓“百家”指的是什么? 生:所谓“百家”,是指“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上形成的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第一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的背景、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及其所产生的影响。这些内容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大的影响。 2.地位和作用:《百家争鸣》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课。本课的学习是本专题学习的基础。有助于把握诸子百家博大精深的文化及作出的贡献,有助于我国两个文明的建设。 3.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目 标 内 容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2)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3)认识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及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重要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史料阅读,小组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 力、语言表达能力、从图片和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 值观 (1)认识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的一次思想大解放,是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 一道亮丽风景线。 (2)感悟先秦哲人关于做人、处事和立国的智慧,它们为人类思想宝库作 出了卓越的贡献。体会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 化,加强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三、【学情分析】 阶 段 学 情 已 知 (1)学生通过对高中历史必修一和必修二两个模块的学习,对春秋战国的 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 (2)通过以往的历史学习,他们已经逐步具备了开放性学习的特点,他们 的思维更活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历史,能更理性地去分析和解决 问题。这些都有利于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去感悟,探究思想家的思想成果。 未 知 但他们对于春秋战国时期文化方面的知识涉及甚少,也没有形成系统地认 识体系。 欲 知 在原来知识架构一知半解的基础上,学生对深入探究春秋战国时各派的主 要观点、代表人物等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因此需要教师提供材料,图片 等资料引导学生更深层次、更全面地学习。 重 点 各家学派的主要思想及其主张。 难 点 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和法家思想受到重视的原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教案

课时教案 课题:第8课百家争鸣第课时总第个教案 课型:新授编写时间: 年月 日 执行时间: 年月 日 课程目标: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 响。 知识与能力 掌握孔子在思想、文化、教育上的成就和诸子百家的代表人 物及主要思想;区分各派的政治主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唯物辩 证观点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收集诸子百家各派学说的资料,感知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 以辩论法展开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在辩驳中抓住问题的关键,清 楚表达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孔子和战国诸子百家对后世及世界文化的深远影 响,增进民族自豪感;学习孔子和诸子百家在当时社会大变革的 时代,敢于独立思考、创新的勇气,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批注: 教学重点:孔子及其历史贡献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和教师通俗易懂的语言、 深入浅出的讲授,使学生初步认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的 内在联系。百家争鸣的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和基本主张。 教学用具:PPT 教学方法: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主体展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 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故事法、讨论法、列表法等,展开课堂教学 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导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科技文艺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学生回 答之后,教师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方面也有重大成就,出 现了孔子、老子等思想家和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些对后世乃至世 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新课教学 (一)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采用故事法,让学生讲述“苛政猛于虎”的故事,然后提问: 这个故事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学生回答:反对暴政或提倡“仁” 的思想。 教师进而提问:“仁”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学生从人际关系和

百家争鸣优秀教案

百家争鸣 一、课题:百家争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诸子百家,了解各家各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并归纳“百家争鸣”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 (2)重点掌握儒家三子的思想:孔子的“仁”、孟子的“仁政”和“性本善”以及荀子的“性本恶”思想。 (3)了解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探究其在当世和后世的产生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入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相关内容,启发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和早期儒学出现的时代背景。 (2)运用比较法、列表法和分析法指导学生对“百家争鸣”以及儒家思想的相关问题进行归纳。 (3)最后以早期儒学为重点,组织学生对儒学的存在原因以及现代儒学复兴情况进行探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诸子百家的思想,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 (2)通过学习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3)了解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认识其在世界文

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4)联系现实,使学生正确对待儒家传统文化,发挥其在当代的积极意义。 三、课型:新授课 四、课时:2课时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2.难点:儒家思想的形成,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2分钟 提供三则材料,让同学们猜是哪位大家。然后从孔子引入。让学生谈谈对孔子的了解。 材料: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名人之首 2.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他:“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他那里寻找智慧。” 3.他的思想在1993年9月被全球主要宗教的代表人作为人类和平共存的基本原则写入《走向全球伦理宣言》

百家争鸣的说课稿

百家争鸣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政治、经济制度的大变革时期,也是学术思想空前自由、活跃的时期。产生于这一时期的孔子与诸子百家的学说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的政治主张及治学方法,今天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有些甚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各家各派在并立中互相辩驳,推动了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为以后地主阶级进行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源泉。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及他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2)能够在教师的启发下,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分析出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3)了解诸子百家的主要派别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孔子的了解,教育学生要有理想要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通过对百家争鸣的学习要培养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 3、教材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孔子和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成就; 依据:产生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与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世界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分清各派的政治主张,如何帮助学生认识到“百家争鸣”现象是大变革时代的产物。 依据: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空前自由、活跃,各家各派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形成了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时期的经济上生产力飞速发展,政治上出现了竞相改革的风潮。 二、教法应用:

教法:主要运用了启发式教学法,着重问题的创设,提供氛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着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为学生的”协作者”。 三、学法指导: 1.学法: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指导学生树立大历史观,走出课堂,走向生活。 2.学情分析: 因为大多学生不大重视历史课的教学,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老师仍需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四、教学过程: 设计了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巩固练习、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六个环节。 1.导入新课:播放歌曲《千年孔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本节课的第一个问题:孔子,是重点,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让学生分角色,演短剧:《孔子讲学》,掌握孔子的思想主张,接着我又让学生分组,为孔子创办的学校设计一份招生广告,至于广告的内容,我给予了指导,让学生从招收对象,老师的教育思想,可以参阅的资料等方面来设计。通过这样一项活动,掌握孔子的教育思想及成就。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感受历史。 总结:2500年前的孔子因为其深邃的思想,精辟的理论,独特的人格魅力,引领了这个时代的新风尚,并以此教育学生要做一个有理想,有修养,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 本节小字部分还介绍了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因为这一问题,课标上没有要求,我做了简化处理,让学生课下为老子设计名片。节省了时间。 本节课的第二个问题:百家争鸣,我是这样设计的:百家争鸣的背景是难点,我将带领学生回顾前面的知识:经济上,生产力飞速发展,政治上出现了竞相改革的风潮,有这些知识的铺垫,学生就很容易理解“百家争鸣”现象是大变革时代的产物。之后得出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是本课的又一重点,我指导学生列表格,对知识进行整理,使之条理化,清晰化。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刻地理解诸子百家的主张,我又设计了这样一道辩论题:“校园里出现的吃零食,乱丢垃圾的现象用哪家的思想治理比较好?”让他们在相互辩驳中加深理解。利用历史来解决身

【历年高考真题精品解析】01专题一1百家争鸣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高考真题分解》栏目必修3分课汇总(人民版) 专题一1 百家争鸣 一、选择题 2015年题组 1.(2015·山东文综·13)《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尚贤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民本思想) 【解析】兼爱尚贤是墨家的思想,而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主权在民,强调的是民主思想,而题干强调的是民本思想,故B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人无于水监(照镜 子),当于民监”可知,人不仅要用水察看自己,而且应该以民间的反映当作镜子照照自己的 作为,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故C项正确;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思想,而材料体现的是儒 家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C 2.(2015·安徽文综·12)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 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士阶层的崛起 【解析】据“《史记》、魏”可以判定是战国时期,“太子”首先向“新贵”“文士”致意这一与常规不同的行为反映了魏国对田子方的敬重,而田子方在解释自己失礼行为时所提供的论据 ——“随时……在别国……被派上用场”,则从侧面反映了重视士人不是个别国家对待个别人 物的单独行为,而是普遍现象,故A项正确;“新贵”的身份、对自己可能的未来工作的预 想——“别国宫廷”,都不能表明对功名利禄的轻视,故B项错误;太子率先致意、“贫贱者” 未回礼并自信地给予解释,这些关键信息不能证明等级森严,故C项错误;忠君思想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D项错误。 【答案】A 3.(2015·四川文综·1)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

《百家争鸣》教案

《百家争鸣》教案 教学目标 .重点掌握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地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地主要派别、代表人物及思想. .通过随堂讨论、分组活动等形式,发挥主动性,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联系起来,启发大家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提高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现象地能力. .了解孔子地教育思想,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了解老子地哲学思想,培养辩证看待事物地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地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地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孔子地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老子地思想主张. 教学难点 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地深远影响. 教学过程 故事激趣,导入新课.解读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划记其中地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 孔子是本课地重点基础知识,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从思想和教育两个领域了解孔子,即孔子地“仁”“礼”学说和在教育方面地贡献. 方法指导二: 要求学生结合书本归纳梳理,识记第题地知识点.第题知识点相对较多难度较大,几位思想家和一位军事家,用表格地形式进行分类总结,对比记忆.要求学生学会编制表格,增强阅读能力,学习制表地基本方法. 方法指导三: 知识模块一可以采用教育论坛.专家访谈地形式进行展示.知识模块二可以用情景剧地形式进行展示.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老师讲述“苛政猛于虎”地故事,提出问题:孔子是反对苛政地,在他地思想中,就有仁政地内容.那么,孔子在其他领域还有哪些成就呢?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一、知识模块一老子 自主阅读课本内容,完成第题. .简述老子地主要思想并说出其代表作. 主要思想:一切事物地存在都是相互依存地,都有对立面,对立地双方相互转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考虑问题. 代表作:《道德经》. 二、知识模块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自主阅读课本—内容,完成第题. .请你写出孔子地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 政治主张:核心思想“仁”,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育成就: .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有教无类. .注意因材施教. .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地学习态度,谦虚好学. .时常复习学过地知识,“温故而知新”. .编成《春秋》. 三、知识模块三百家争鸣 自主阅读课本—内容,完成第—题. .阅读《百家争鸣》子目,完下成列表格. .为什么会形成百家争鸣地局面? 原因:()铁农具和牛耕地使用推广,使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出现了新兴地地主阶级,

部编版七上历史第8课 百家争鸣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说课稿 教材分析: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进了文化的空前繁荣,以老子,孔子为代表的许多大思想家及其著作,对中国以及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一部宝贵的历史遗书和精神财富.春秋战国时期,众多平民有了学习的机会,学术思想得以勃兴,政治方面,各诸侯国相争,为争霸中原礼遇人才,经济方面,出现了繁荣景象,交通日益发达,有利于学术交流,社会方面,出现了一个言论自由,讲学之风盛行的景象,所有这些背景孕育出春秋战国多姿多彩的学术思想,从而出现了思想上,文化上的繁荣局面,——“百家争鸣” 学法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童年期向少年期的过渡阶段,他们的世界观尚未形成,有很大的可塑性,从心理上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他们喜欢表现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好争辩,故需要教师正面引导. 教学目标: 1.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2.通过概念阐释、材料研读,理解认知各派学说的主要观点;通过观点比较和阶级分析法,掌握各派学说的观点的差异及其阶级立场; 3.学习战国时期各派思想家的主张,认识到“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与意义,在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与爱国

热情,树立自主创新意识,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文化成就。 教学难点: 掌握各位思想家的主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中国历史,除了学习政治、经济、军事等内容外,我们还要学思想史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史上,思想界曾经有三个非常活跃的时期,一是为春秋战国时期,一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为明朝时期。这三个时期对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史有着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一个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期——春秋战国时期,了解思想的百家争鸣 二、新授 老子 学习要求: 1.大声朗读,边阅读边标画有关于老子的相关知识。 2.阅读后:请你介绍一下老子 (1)生平 (2)思想主张 (3)著作

高考历史(必修三专题一)1百家争鸣

必修三专题一:1、百家争鸣 一、选择题 1.(2011年12月安徽名校模拟4题)思想家在世时往往是孤独和寂寞的,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周游列国推销自己思想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受到了许多同时代人的嘲笑和讽刺,诸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等。导致扎子如此尴尬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A.他的宣传方式不得法B.他的主张不符合当时诸侯争霸的需要 C.他的思想不利于统治阶级稳固统治D.他的思想观念相对陈旧保守 2.(2011年12月京华市竞赛12题)孔子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周游列国,克复周礼。下列言论中,体现了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精神的是 ①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 ②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韩非) ③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④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3.(2012年1月蛙埠市一模6题)孙中山答日本人:“我辈之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孙中山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孟子主张 A.人性本善B.舍生取义C.民贵君轻D.得道者多助 4.(2011年9月厦门双十中学月考20题)明太祖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孟子一书中哪一句话最可能招致明太祖对孟子的不满?() A.“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B.“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C.“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D.“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5.(2012年1月宝鸡市一模24题)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思想主张的我国古代思想家是A.孔子B.荀子C.韩非子D.老子 6.(2012年1月蛙埠市一模8题)天气转冷,四位同学讨论穿衣问题。甲说:“天冷多穿一点,天热少穿一点,穿衣应合乎四季的变化。”乙说:“穿衣服要依身份与地位而定,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着简单朴素为好。”丁说:“何必麻烦,按学校规定,大家都穿校服不就好了吗?”他们四人的说法恰好与春秋战国的四种思想相吻合,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甲-儒乙-法丙-墨丁-道B.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C.甲-道乙-儒丙-墨丁-法D.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7.(2011年11月辽南协作体期中30题)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 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兼相爱,交相利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8.(2012年1月青岛市期末6题)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著名思想家是 A.孟子B.韩非子C.墨子D.荀子 9.(2012年1月黄山市一模1题)“国弱民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上述言论体现的是 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 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10.(2011年9月昆明市摸底25题)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法者,治之端也”。其侧重发展了孔子思想中的() A.“仁”B.“礼”C.“教化”D.以德治国 11.(2011年12月北京东城区示范校2题)冯天瑜主编的《中华文化史》中提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春秋战国学派中,体现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分别有A.墨家、儒家B.法家、道家C.儒家、法家D.道家、儒家 12.(2011年10月四川南充市调研13题)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分别描述为:“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儒、墨、道、法B.儒、道、墨、法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 13.(2012年1月郑州市一模13题)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为“韩子”或“韩非子”。秦王嬴政读了他的文章后,极为赞赏。在其思想理论中,法、

2017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第8课《百家争鸣》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老子和孔子及诸子百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2.通过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总结归纳等方法,加深学生对各派学说的理解和应用,掌握各派学说的观点,能够学为所用。 3.学习孔子和诸子百家独立思考、探索创新、变革实践的勇气和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良好的个人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 难点:各学派的政治主张 三、【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解题教师:本课我们要学习三个内容:老子、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同学们说一说,本课我们要了解哪些思想家? 学生:老子、孔子、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 (一)教材自读 1.老子简介 姓名──李耳时期、国家──春秋后期楚国人人物地位──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1)思想──主张人们应顺应自然;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2)政治──无为而治 片2:1.孔子简介 姓名──名丘、字仲尼时期、国家──春秋后期鲁国人人物地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2.孔子有哪些政治思想主张? (1)核心思想──“仁”、仁者爱人(2)政治──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片3:3.孔子有哪些教育成就? (1)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2)教学中注重德育与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4.孔子有哪些文化成就? (1)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如《诗经》《春秋》。(2)思想记录在《论语》一书中。 片4:孔子的学说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片5:完成表格: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提示主要内容,其他内容找学生补充。 (二)合作析疑 1.你能举出哪些事例(成语)体会老子的思想──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2.孔子的政治主张在当时为什么不能实现?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事例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 3.结合课后活动1,说说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你的学习有哪些指导意义? 4.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产生了什么影响? 【课堂小结】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 百家争鸣》教学教案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目标:了解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 时期、主张)、百家争鸣的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收集资料、角色扮演等学生活动,使学生学会团结协作。提高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述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与意义,表现我国的 悠久历史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及正确对待人类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 2.本课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时期、主张)。 本课难点:百家争鸣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二、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已对诸子百家中的孔子、孟子、孙子等有所了解,而且非常感兴趣。教师可就此调动学生收集资料、扮演角色的积极性。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本课头绪纷繁,涉及到百家争鸣众多的人物及其主张。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可通过师生共同设计“主要的学派、人物及其代表思想一览表”的环节来达到目的。根据本课课标,结合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我主要采用分析法、角色扮演法,问题探究法等,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法]:通过探讨案例,自评互判,从互动中解决问题。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查阅有关资料。学生运用平板学习。 (2)课前让学生分工合作,分组收集资料,并作一定分析,并能结合学生实际、社会实际进行联系和简单运用。同时将有关资料制作成幻灯片。

五、课时安排 本课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易中天先生的一段话进行导入“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提问]春秋战国时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 [讲述]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各国纷纷变法,以壮大自己的力量,各诸侯统治者四处网罗人才,文士们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看法和治国主张。因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二)新课教学 1.[活动]智慧展示大舞台 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各派主要人物图片及治国主张播放百家争鸣视频,加深学生对诸子百家的了解,使课堂更生动丰富。 [承转]以上环节我们了解了各派主张,可谓各有各精彩。但作为意在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君主们终究会采纳哪派主张呢?为什么?(引导学生讨论发言) [点评]在诸侯争霸、战争不断、阶级矛盾尖锐的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严峻刑法、中央集权的“法治”思想受到各诸侯国的青睐和重视。法家的治国主张成为秦王赢政灭六国,建立专制体制的理论基础。 2.联系实际,古为今用 诸子百家的思想博大精深,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关键在于批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做到古为今用。请你谈谈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有哪些体现?(引导学生讨论发言)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活动,共同讨论解决问题,自主探索,主动参与,增强课堂交流的实效,从而获得新知。(教师做好点评与鼓励)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例如: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道家的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运用新知,拓展创新 [活动]拜师学艺:你最欣赏哪位思想家的哪个观点?你在当时会投入谁的门下?为什么?

初一历史《百家争鸣》教案

初一历史《百家争鸣》教案 初一历史《百家争鸣》教案 课程目标: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知识与能力 掌握孔子在思想、文化、教育上的成就和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区分各派的政治主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唯物辩证观点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收集诸子百家各派学说的资料,感知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以辩论法展开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在辩驳中抓住问题的关键,清楚表达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孔子和战国诸子百家对后世及世界文化的深远影响,增进民族自豪感;学习孔子和诸子百家在当时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敢于独立思考、创新的勇气,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批注: 教学重点:孔子及其历史贡献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和教师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授,使学生初步认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百家争鸣的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和基本主张。 教学用具:PPT

教学方法: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主体展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故事法、讨论法、列表法等,展开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导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科技文艺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方面也有重大成就,出现了孔子、老子等思想家和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些对后世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新课教学 (一)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采用故事法,让学生讲述“苛政猛于虎”的故事,然后提问:这个故事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学生回答:反对暴政或提倡“仁”的思想。 教师进而提问:“仁”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学生从人际关系和人格方面去理解。教师指导学生看课后的畅想天地中的漫画,引导学生将孔子的“仁”的外延扩展到政治领域。同时引导学生展开开放性讨论,联系当前我们所提倡的“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畅谈对“仁”的作用的看法,以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关注现实问题的能力。 提问:孔子除了在思想政治领域的贡献之外,还在哪些领域有重大成就?学生回答后,教师依照重点分析整理书本内容。 最后采用讨论法讨论课中思考题:“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你认为这句话对吗?” 学生分析讨论之后,教师视讨论情况作启发性的小结,以此结束这一小目的学习。 (二)百家争鸣

高中历史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说课稿 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说课稿岳麓版必修3 说课课题参赛者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时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课位于必修三第一单元的第二课,上承春秋时期的孔子和老子,即百家争鸣的萌芽时期,下启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即百家争鸣结束,儒家思想确立其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统治地位这一时期。是中华民族思想发展的黄金时期。本课教材在第一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课程标准解读本课课程标准是:知道诸子百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认识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及意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诸子百家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了解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以及影响。通过比较各家各派主张的异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合作探究问题,参与讨论等活动,能够掌握基础知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辉煌灿烂以及思想文化在争鸣和碰撞中不断发展的规律。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有志于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主张。 2、教学难点:认识社会转型中各派思想的立场,并分析百家争

鸣的影响。 1、知识储备: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有一定了解;通过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学习,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基本史实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2、能力评价:文科学生具备一定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存在不足:①阅读史料能力差。②归纳、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差。③分析历史问题产生的原因能力差。 1、教学方法:采用了探究式、启发式、讨论式、多媒体辅助等教学方法。辅之以讲授法等。 2、学法指导:合作探究法材料学习法导学案预习法本课需要一课时完成。教学环节一:课前探究◆具体步骤:将学生分成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四组,印发导学案,让学生预习教材,查阅资料,归纳出各派别的思想主张,写成文字材料,以备课堂上展示交流。◆设计意图:让学生课前分组进行探究性学习,就是要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自主的学习者,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认识历史,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发展。教学环节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具体步骤:通过简短视频的播放,让学生感受春秋战国时代特征,导入新课。计划用时2分钟[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从而对该节课的下一个教学内容设下悬念。教学环节三:预习检验,梳理学案◆具体步骤:通过6道选择题的测试来检查学生课前导学案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基础知识存在的不足,教师总结时弥补

【VIP专享】百家争鸣(说课)

《百家争鸣》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考官: 上(下)午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百家争鸣》。本课是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009年11月第四版)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课。 本次说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分别从一、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新课标要求;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三、教法、学法分析;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具体阐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1、教材、学情分析及新课标要求: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专题系统阐述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兴起、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百家争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高峰时期,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处处呈现其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历史地位)。其中儒家思想的学习能让生深切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增强其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学习本课可以结合已经学过的中国古代史的政治、经济专题的相关内容,从而形成对一个时代的整体认识;还可以与语文学习结合起来,从熟悉的有关名篇佳作入手,更好地理解著名思想家的思想。 此外,先秦思想家的代表言论,逻辑性强,很多是人生至理,可以用作锻炼学生思辨能力的材料和德育材料,启发学生思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学情分析:(立足学生)(知识状态、认知能力、学习情绪) 高二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思想活跃,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初步的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本课知识,学生有所了解,经过政治、经济模块的学习,也比较容易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秦时明月》的播出,使同学们对“诸子百家”非常感兴趣)但是,思想史的复杂、晦涩,使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难度。 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来看,这一阶段是青少年迅速成长,逐渐成人化的时期。尤其是逻辑辨证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同时也是意志品质的锻炼好时机。因此应充分运用教材,锻炼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教授本课应具有启发性,对其成长有所裨益。 3、新课标要求: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 基于以上教材分析、新课标要求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

高二历史必修专题一百家争鸣教学案例

高二历史必修Ⅲ专题一《百家争鸣》教学案例 第1课百家争鸣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适度引入古代中国政治发展与传统文化方面的材料,启发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列表的方法,从时代、主要观点、影响等方面,指导学生归纳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内容。以百家争鸣为主题,组织学生谈一谈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认识和感受。组织一次“我读《论语》的读书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通过学习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了解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联系现实,使学生正确对待儒家传统文化,发挥其在当代的积极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2.难点:儒家思想的形成,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设计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也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自孔子创立儒家至今,儒家经过了二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其思想与孔孟时代的儒家已是差别很大了。要想了解原始儒家(孔孟荀)的思想原貌,我们要尽量阅读原始文献资料,所以讲课中涉及很多这方面的史料。学习中我们还要注意孔孟荀思想的异同,也能帮助学生理解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早期儒家思想的一个积极方面是它的民本思想(这一点与后世儒家有较大区别),通过学习民本思想,来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教学过程中尽量调动学生已知知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 教师:提问:(学生默读单元引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什么? 学生:儒家思想。 教师:对!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么儒家思想形成在什么时候? 学生:春秋战国时期。 教师: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界出现了一个什么局面? 学生:“百家争鸣”的局面。 教师:对!而儒家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并对当时和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一家。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围绕“百家争鸣”,教师提出以下问题以便学生讨论分析: 1、理解概念?学生先回答后,教师通过投影解释 (1)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2)所谓“争鸣”是指争论和辩难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