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学] 如何设定冰淇淋的储存温度

[教学] 如何设定冰淇淋的储存温度

[教学] 如何设定冰淇淋的储存温度
[教学] 如何设定冰淇淋的储存温度

?

[教学] 如何设定冰淇淋的储存温度

?

我们在前面几篇文章里,都有提到抗冻能力(PAC)与食用义式冰淇淋的最适温度,当然抗冻能力和固形物内容息息相关,所以透过配方的调整,就可以让冰淇淋在不同的温度条件里,开始硬化。

PART 1如何计算冰淇淋中的PAC?

这里先来说说为什么我们要来计算冰淇淋中的抗冻能力?

原因很单纯,只有一个,要让我们制作出来的各种冰淇淋,不论是什么口味或是类型,在相同条件的冷冻温度下,都能在同一个质感下。一般我们都会在冰淇淋展示柜里,设定-11℃~-14℃的冷冻温度,在这个范围内所有的冰淇淋,口感都要相同一致,否则我们根本无法统一自己冰淇淋的品质。

因为去计算混合后材料的整体抗冻能力(PAC),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但难并非难在要怎么计算,而是难在怎么去混合各项材料的比例,让计算出来的PAC值能达到我们设定的数值。

这样的调整要能兼顾几项重点:

一、维持固定的风味,香味、甜味,都要能因为调整抗冻能力,改变配方比例时,能够不受影响。

二、维持各项成分原有限值的范围,即使是固形物维持在65(水):35(固形物)下,其固形物的内的糖、脂

肪和脱脂牛奶,还是要符合基本的范围。

三、维持冰淇淋外观的品质,调整过后的成分,不能做冰淇淋的表面产生不良的变化。

我们以一个冰淇淋的配方来试算抗冻能力(PAC)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这个冰淇淋含有脂肪8%、糖18%、脱脂奶粉10%,所以总固形物在36%。

相关的PAC计算:以1KG的重量来试算。

糖(种类)重量(g)抗冻能力(PAC)总抗冻能力(PAC)

蔗糖140 g1140

葡萄糖20 g 1.938

转化糖20 g 1.938

乳糖50 g150

总抗冻能力(PAC)266

备注:

1. 脂肪、蛋白质与抗冻能力无关。

2. 计算后属于糖类的重量为(1,000g * 18% = 180g,其中蔗糖140g、葡萄糖20g、转化糖20g)

3. 脱脂奶粉中的乳糖重量为(1,000g * 10% = 100g,其中乳糖为100g * 50% = 50g。)

这个总抗冻能力是266分,对照下表查阅。266抗冻能力意味着-11℃的温度大约有75%的水被冷冻。这是在展示柜存放和品尝的理想比例。展示柜里的冰淇淋食用温度是-11℃(也是托盘表面的温度)的参考标准。

如果我们增加抗冻能力(PAC266以上),冰淇淋在-11℃,其质地会比较软。相反我们减少其抗冻能力(PAC266以下),冰淇淋将变得更硬。

各PAC值在各温度下的抗冻能力

上表内容我们看到了一个经验规则,每增加20个PAC值,其储存温度降低1℃。透过这个经验规则,我们可以去设定我们要的储存温度。

在这里我们补充一个学理上的观念-抗冻能力(PAC)和糖的分子量之间的关系。

我们已经知道,每个糖有其自身的抗冻的能力,而这抗冻的能力是由糖分子与水分子的结构而来。较小的糖分子,有更大的阻力冻结,在事实上,当糖的分子被分成更小的分子,这意味着同样的重量包含更多的分子。所以在水与糖溶液里,更小的分子更容易溶解,也就是较小糖分子可与更多的水分子去链结,并使这样的结构组合有更耐寒冷。举例来说:

我们知道,蔗糖参考标准的甜度(POD100)和抗冻能力(PAC100),那么,蔗糖的分子量也是参考的标准。蔗糖的分子量为342。

葡萄糖的分子量为180。

如果我们将蔗糖的分子量(342)除以葡萄糖分子量(180),其结果将是1.9。所以,现在我们明白为什么葡萄糖的抗冻能力(PAC)是190了。延伸这个内容,蔗糖的分子量,约为葡萄糖的2倍,所以我们称蔗糖为双糖、葡萄糖是单糖。在同样的重量下,葡萄糖的分子数量是蔗糖的两倍,这将有利于葡萄糖去”挟带”更多的水分子,这样的分子结构自然有较佳的抗冻能力。

PART 2 如何调整冰淇淋中的PAC?

在上一个部分,我们知道了各种类的糖,有不同能力的抗冻能力,透过搭配组合调整体PAC值,去符合我们希望的范围,就可以达到冰淇淋展示柜里的要求。

这样的调整,在这里我称为「权衡数值的结合」,举一个计算实例来大家更能一步的了解:

一个冰淇淋厨师会利用所有可使用的糖制造冰淇淋,例如让两种以上的糖混合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我们假设我们的甜度,按照在本地区的口味,我们的冰淇淋甜度是18%。我们知道,这是不可只使用蔗糖,因为这种糖在抗冻能力下只有一种结果,不足的状况下,容易产生冰晶。因此,我们将有补充其他的糖类来与蔗糖混合结合,对抗冰晶的产生。但前提之下,还是要维持在同一甜度18%。(糖的固形物也在18%,180g)

原配方:糖类的重量为(1,000g * 18% = 180g,其中蔗糖140g、葡萄糖20g、转化糖20g)

乳糖重量为(1,000g * 10% = 100g,其中乳糖为100g * 50% = 50g。

我们知道葡萄糖70个POD和转化糖130个POD,因此,他们两人加起来共200,除以2,是100,这正是蔗糖的同一个POD。但抗冻能力却提升到190个PAC。

新配方:

糖(种类)重量(g)抗冻能力(PAC)总抗冻能力(PAC)

蔗糖20 g120

葡萄糖80 g 1.9152

转化糖80 g 1.9152

乳糖50 g150

总抗冻能力(PAC)374

糖类的重量为(1,000g * 18% = 180g,其中蔗糖20g、葡萄糖80g、转化糖80g)

乳糖重量为(1,000g * 10% = 100g,其中乳糖为100g * 50% = 50g。不变

则原配方的总抗冻能力是266,新配方则是374。(蔗糖20个PAC、葡萄糖152个PAC、转化糖152个PAC、再加上乳糖50个PAC),这个新配方下的储存温度则在-16℃左右,这个温度则适合放在一般的家用冰箱温度。

结论

为什么我们提高冰淇淋的抗冻能力呢?目的在于我们做出的冰淇淋,在不同储存条件下,依然仍有相同的口感和结构。这样买回去食用的消费者,也能在自己家里获得相同于冰淇淋专卖店的口感品质。

食品冷藏冷冻温度要求与管理规范

食品冷链物流中各类商品温度要求 (一)1、冷却畜禽肉、冰鲜水产品、植脂奶油蛋糕、配餐、果汁、酸(冻结点以上——4℃);鲜鱼最佳冷藏温度为零下3度,可以贮存7-10天。温度在-1-0℃之间,鲜肉可保存5~7天。 鲜虾贮存条件和贮存期: 整条虾用冰保存室温2~6℃保存3天 无头虾用冰保存室温2~6℃保存5天 去壳虾用冰保存室温0℃保存5天 去壳去肠腺虾用冰保存室温0℃保存5天 2、冷冻畜禽肉、冷冻水产品、冷冻果汁、冷冻饮品、冰蛋、速冻蔬菜、冷冻调制食≤-18℃。 在-18℃条件下,猪肉可保存4个月左右,牛羊肉可以贮6个月左右;在-23℃条件下,猪肉可保存10个月左右,牛羊肉可以贮11-13个月。存放时,不同肉类产品要隔离存放,防止互相串味而影响质量。 一般鱼类在-18℃可贮存9个月,如果在-24℃可贮存1年。例如:冻鳗、鲅鱼、带鱼、沙丁鱼等(多脂鱼)在-18℃情况下贮存6个月;-25℃情况下可贮存10个月;-30℃情况下可以贮存16个月。冻鳕鱼、鲷等(中脂鱼)-18℃情况下可贮存8个月,-25℃情况下可贮存12个月。冻比目、黄花鱼(低脂鱼)在-18℃情况下可贮存10个月,-25℃情况下可贮存14个月;-45℃以下适合存放三文鱼等,但是存放金枪鱼需要-60℃的温度。 冻虾的贮存要求在-18℃以下。据测试在-18℃时可贮藏12个月,-23℃可贮藏14个月,-29℃可贮藏16个月,温度越低,贮藏期越长。 贝类:蛏(缢蛏、蛏子)用塑料袋套装后装箱,冷藏库贮存在-18℃~-25℃,相对湿度95~98%、冻藏期限6~10个月。牡蛎(海蛎子、蛎黄)用塑料袋套装后装箱在-18℃以下低温冷藏库中贮存。

最新粤教版七年级上册《天气和天气预报》教学设计

最新粤教版七年级上册《天气和天气预报》教学设计七年级地理《天气和天气预报》教学设计 妙高镇大庆中心学校陈朝党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天气、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掌握常用的天气符号 3.理解天气的变化与日常生产、生活的联系。 二、能力目标 1.能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粗略地判断天气的基本状况。 3.能收看不同地区的天气预报,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状况。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在天气预报中出现的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等天气预报符号及课后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认识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规范自身的行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天气符号的识别。 3.通过卫星云图或天气预报图分析天气状况。 教学难点 1.利用教材中的气候知识分析和判断不同地区的天气状况。 2.认识和理解灾害性天气符号及灾害性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以求趋利避害,服务于生产和生活。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 教学准备:天气预报的相关符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报天气预报,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关注,了解灾害性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从而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课前热身 让学生谈谈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系列天气现象,并举例说明天气

对日常生活或生产造成的影响。 三、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1)观看灾害性天气(沙尘暴、台风、寒潮)的录像,加深对天气的理解。 (2)观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录像,了解天气预报的基本过程,认识基本的天气符号。 2.双边互动 互动1: 师:有哪些同学喜欢收看《天气预报》呢? 生:踊跃举手,热情很高。 师:为什么要收看《天气预报》呢? 生:因为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的很多方面都受天气的影响……师:为什么要天天收看天气预报呢? 生:因为每天的天气都在变。 师:《天气预报》的内容有哪些? 生:气温、降水、风、雪、雾、霜…… 师:大家能发布学校所在地当天的天气信息吗?(或模拟进行第二天的天气预报) 生:踊跃发言,用各自的语言描述当天或第二天的天气状况。 明确:通过大家以上的讨论及理解,我们便可以给天气下一个具体的定义,即: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它处在时刻变化中。 师:天气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生:多变。 互动2: 师:出示课本“卫星云图”,并告知学生卫星云图上不同颜色所代表的天气含义。(白色表示云雨区,白色的程度愈浓,表示降水量越大。绿色表示陆地,有绿色的地区,说明该地区天气晴朗。 蓝色代表的是海洋。另外,春季发生在我国北方地区、西北地区的沙尘暴现象,在卫星云图上是用黄颜色表示的)然后设问:我国的东北三省天气怎样?青藏高原天气情况又怎样? 生:东北三省天气晴朗,青藏高原天气为下雨。 师:看“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图”,并提问:在天气预报图中怎样识别天气状况?

温度和温度计教案

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过程与方法: 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识读温度计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教学重点:摄氏温度的读与写。 教学难点:识读零下温度。 材料:温度计毛巾水杯 教学流程 一、比较水的温度 1、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手触摸过冷水和热水吗?有什么感觉? 2、出示冷热不同的两杯水,请学生用手触摸感知哪一杯温度高,哪一杯温度低,回答后指导:温度是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的。 板书:温度讲述:我们可以通过皮肤等触觉器官感知、比较物体的冷热情况。3、师:我们再来感知一下,冬天冷,夏天热。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呢? 二、观察温度计 1、出示温度计,我们要正确使用温度计,首先必须要认识这个温度计,了解它有哪几个部分组成? 2、分发温度计,提示:先想一想你准备怎么观察温度计,然后仔细观察。观察时注意温度计要小心拿放,谨防破裂。如果温度计的管子劈裂,请立即告诉老师。 3、学生观察温度计的构造、刻度、标记、数字等内容,教师巡视。 4、汇报交流。①、温度计由玻璃管、玻璃泡、刻度三部分组成。②、玻璃管上有数字、刻度、单位。符号℃表示摄氏度,表示这是一支摄氏温度计。(随机学习摄氏度的读法与写法)③、每小格刻度表示1摄氏度…… 5、探究小实验:刚才同学们很仔细,有了很多发现,那么还想不想在研究一下温度计啊?老师给你出个主意,请同学们用双手捂住温度计中的的玻璃泡,看看有什么新发现?用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观察温度计产生的变化。放开手等一会儿再观察。汇报交流。(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液面上升,放开后一会,液面下降。)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两篇《认识天气》及教学反思

(封面)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两篇《认识天气》及 教学反思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篇一】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晴、雨、阴、多云等四种天气类型的特点,认识天气预报中几种常见的天气图标,学习按要求进行简单的天气预报。 2.能借助自制天气图像卡,用一个完整句播报天气,能对几种常见的天气图标和天气实景图进行配对,提高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感知天气与人们日常活动的关系,能主动关注天气预报。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幼儿与家长一起搜集两个方面的资料:“天气预报的好处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知道天气预报(电视、报纸、手机短信、网络等)?” (2)幼儿已有简单的关于动物习性与天气变化方面的知识。 2.材料准备: (1)教具:手偶“喜羊羊”,PPT“天气预报截图”、“动物气象员”、“有趣的天气图标”。 (2)学具:幼儿人手一套天气小图标,配对操作学具(城市天气实景图和天气图标)。 活动过程: 1.户外观察和谈话互动,引发幼儿对天气变化及天气预报的关注。

(1)教师以手偶“喜羊羊”与幼儿展开谈话导入。 “喜羊羊”:“小朋友,你们好!我参加了环游中国的活动,刚刚从北京来到广州。北京可冷了,要穿很厚的衣服呢!到你们这儿,天气暖和多了,穿着这身厚厚的衣服,我都快出汗了,这里的温度是多少啊?”“刚才有的小朋友说天气预报今天是7℃~15℃,我们一起到户外去感受一下天气吧?” (2)幼儿和“喜羊羊”一起到活动室外去观察、感知天气特点,并学习用晴天(或阴天、雨天)来描述当天天气(关注天气预报的幼儿可能会说出当天的天气类型和气温)。 (3)“喜羊羊”:“过几天,我要到香港去旅行,不知道那里的天气怎样。小朋友帮我出出主意,怎样才能知道香港的天气呢?” 适时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回忆和交流自己和家人了解天气的基本途径。 2.通过讨论,幼儿学习获取天气预报的常见方法,感知天气预报的重要性。 (1)教师出示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截图,启发提问: “图中有谁?”(天气预报员和天气图标。)“天气预报员告诉我们什么?”(预报明天的天气情况。)“除了看电视,我们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看到天气预报?” (2)幼儿根据经验回答。 (3)教师逐一出示报纸、手机、网络等三种天气预报截图,让幼儿了解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天气情况。

教学反思天气与气候

教学反思天气与气候 一、学情分析: 1. 本节课应该多与人类生产、生活相联系,结合实际。 2. 对天气和气候接触较少。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产、生活中准确使用这两个词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4、理解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准确区别天气与气候;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学用具: 多媒体投影仪。 学法指导: 1、“从生活实际入手,学习有用的地理”。学习时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实际,化枯燥为有趣,时时处处感受有用的“地理”。 2、“在游戏中学习地理”。天气预报的符号多而不好记,怎样才能快速有效地记住呢?同学们之间不妨比一比、试一试,看谁记得快,或者坚持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自己也学做天气预报员,播报天气预报。 三、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从当天的天气现象实行提问,引入新课学习。 板书课题: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天气与气候 师:从多媒体课件上学习上学路上的四幅图,让同学们思考:这四幅图中分别是什么样的天气?(晴、雨、大风、雪)感受如何?(从而引出“天气”的概念与特点)。 投影:一、天气 1、概念 2、特点 师:“天气是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每一天的天气状况呢?在民间有很多关于天气的谚语,咱们交流一下,看谁知道得多?”(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投影:关于天气的词语。 过渡:“光靠词语是不能准确掌握天气变化的,那么怎样才能准确知道每天的天气状况呢?”(看天气预报) 师:“通过什么来知道天气状况呢?”生:“要靠卫星云图”。 投影:卫星云图。 师:讲解卫星云图上的蓝色、绿色、白色分别代表什么? 设问:在天气预报图上怎样识别天气情况呢?(根据天气符号) 投影:“常见天气符号”图,指导学生逐一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活动: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实行记忆天气符号的比赛,看哪一组记得又对又快。2、选择几个天气符号,看谁画得好。 投影:“比一比”(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兴趣中获取地理知识)。 师:结合“沙尘暴”的符号,补充沙尘暴的相关知识,同时让学生思考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温度和温度计教案

教学内容:浙江版教材快乐生活——生活数 学《温度和温度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正确读写温度,会用正负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能在具体情境中比较两个温度的高低,了解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体验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读写温度。 教学难点: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大小。 教学准备:自制温度计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温度。 师:同学们,讲台上有两杯水,谁愿意上台来伸手去摸摸,告诉大家有什么感受? 生:这杯水热,那杯水冷(冰) 师:这两杯水的感受不一样,说明了什么?(它们的温度不一样) 师:这两杯水的温度相差多少呢?我们不能精确的感知到,要想精确的测定、比较物体的温度,需要用温度计来测量。 板书: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温度和温度计。

二、了解温度概念,认识各种温度计。 1、师:我们再来看一组图片,出示课件。 生说感受。 师:这两幅图又说明了什么?(它们的温度不一样)什么是温度呢?师归纳:这杯水热,那杯水冷,夏天热,冬天冷,这些都是描述的温度,温度就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2、师:要想精确的测量、比较物体的温度,需要用温度计来测量,接下来我们来认识各种温度计。(PPT展示) 3、小结:温度计的种类很多,用途也不同。 三、角色扮演,读写温度。 1、我们认识了各种温度计,可是温度计指示的温度怎么读,怎么写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天气预报,注意天气预报中是怎么读,怎么写的。(课件展示) 2、谁来当第一个天气预报员? (各位观众,吉州今天的气温是4——13℃……) 3、根据播报员的信息了解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4、增加难度:北京-2——5℃ 5、从这条信息中知道什么?最高温度是5℃,最低温度是-2℃。像这样一个符号和一个数连在一起,再加上单位℃,就是-2℃,-2是一个负数,零下温度可以用负数表示。-2℃可以读作零下2摄氏温度,还可以读作负2摄氏温度。-2℃是什么意思?对-2℃有什么感觉?(下雪时的感觉,有点冷。)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反思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反思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气温资料(包括气温表格数据和气温曲线资料),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利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总结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在准备授课时,就觉得这节课要上好很难。一方面,气温表格数据和气温曲线资料,本身就很枯燥。要让学生从这些枯燥乏味的数据和表格中,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我的做法是:1、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在教学中尽量渗透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如,在讲解日较差的时候,引用同学们都知道的诗句“早穿棉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另一方面,这节课容量大、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有限,要讲透彻很难。比如:日最高温、日最低气温出现时间的原因分析,为什么南北半球最热月最冷月出现的时间相反,海洋最热月最冷月出现的时间都比陆地要晚一个月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这节课,需要做出的原因分析还有很多,比如,为什么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为什么北半球同纬度陆地上海陆气温不同等等。但由于时间关系,本节课只对前面三个进行了原因分析。在进行分析时,也是尽量围绕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展开的。比如,去海边游泳,中午时是沙滩气温高还是海水气温高,晚上呢?1月份我们即将迎来的是寒假还是暑假?澳大利亚的同学们呢?当然,不管多么枯燥乏味,不管多么难于理解,只要用心去准备,多搜集各方面的材料,每节课都有它的突破口,每节课都可以上得很精彩。这节课,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

进行突破: 1、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中的例子。既渗透了“生活中处处都有地理”的理念,又恰到好处的运用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化解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2、问题设计逐步加深,环环相扣。让学生利用前一个设问中所掌握的知识点或读图技巧解决下一个知识点中老师的设问。 3、充分利用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图,进行有效教学。地理学习的灵魂是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本节课利用多媒体的空间性、运动性,将“气温的日变化曲线图” 、“南北半球气温的年变化曲线图”、“等温线图”、“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等静态的地图转为动态,做到了以地图为核心,以图释文、以图设问、以图释疑的地图教学。 本节课的不足主要是:有效提问方面还有待于加强。 1、问题设计过多,出现“满堂问”想象。 2、由于时间关系,提问后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3、出现了个别目的性不强、过于简单或难度较大的设问。

八年级物理温度与温度计教案

八年级物理温度与温度计教案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温度的概念,能说出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常见得温度值。能 用温度术语描述生活中的“热”现象。 2.了解体温计的工作原理,熟悉使用温度计的过程,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摄氏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3.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过程与方法 养成使用仪器和探究其物理原理的好习惯,体验学会使用一种新仪器的愉悦心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体会对温度进行准确测量的必要性,养成采集准确数据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温度计的使用。 2.难点 温度计的使用。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阅读法。 四、教学器材 演示实验器材:各种温度计(各1支)、各种温度计挂图(各1副)、演示温度计(1支)、烧杯(3只),分别盛冷水、温水、开水。 学生实验:烧杯(2只)盛半杯冷水,一杯热水、温度计(各1只) 辅助教学资源:多媒体或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热现象是指与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例如,大家在小学 自然课中学过的物体的热胀冷缩就属于热现象。 我们生活中都用哪些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学生思考探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冷、热、温、凉、烫等有限的形容词来形 容物体的冷热程度。这样是否就能准确区分物体的冷热程度呢? 学生议论。 教师讲述:这样的形容非常的粗糙。如:开水和烧红的铁块都很烫,但它们烫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区别(认同所研究的问题)。所以,在物理 学中,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 用温度的数值比较准确区分物体冷热程度。 【新课教学】 一、温度与温度计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在生活与生产中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单位。 在科学研究中使用热力学温度,有关热力学的温度,请同学们阅读 课文中“加油站”的内容。

冷链物流规范及温度要求

一、食品冷链物流中各类商品温度要求: 1、冷却畜禽肉、冰鲜水产品、植脂奶油蛋糕、配餐、果汁、酸(>0℃——4℃) ①冷冻畜禽肉水产品、冷冻果汁、冷冻饮品、冰蛋、速冻蔬菜、冷冻调制食≤-18℃ ②冰淇淋≤-23℃—— -25℃ ③金枪鱼≤-50℃ ④运输温度≤-45℃ 2、蔬菜、水果、巴氏杀菌奶、冷藏鸡蛋、蛋液、调制熟肉、冷藏盒饭、含奶蛋糕、蛋糕胚、豆制品(>0℃——7℃) 蔬菜、水果中不同品种有不同的贮藏适宜温度,如: ①大白菜、土豆为0℃—15℃ ②番茄分前、中、后期适宜温度 ③苹果为-1℃~2℃ ④发酵豆制品除外 以上是2010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上海市地方标准DB31/T388-2007《食品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规范》中划分的各类商品温度要求。 二:食品冷链中几个需要规范的操作温度波动控制范围 冷冻冷藏食品生产加工过程运输(包括食品原料采集)各环节温度控制,由于环境变换,交接需要,温度会有起伏波动,需要统一操作规范: 1、冷冻食品冷链名义基准温度为-18℃以下

①运输过程温度的回升限度为-15℃,并要求尽快降至-18℃; ②冷藏车装载货物前,车厢内温度应预冷到-10℃以下; ③冷库应建有15℃以下的封闭式站台; ④冷库昼夜温度波动不超过±1℃; ⑤冷冻食品温度超过-12℃,拒收; ⑥冷冻陈列柜上货后要保持-15℃以下,短时间温度回升不得高于-12℃。 2、冷藏食品冷链名义基准温度4℃以下,冻结点以上 ①运输、商品交接、食品品温回升温度限度均为7℃(有些果蔬除外); ②冷藏陈列柜短时间温度回升不得高于10℃。 3、冷冻与冷藏食品预包装环境温度实际情况15℃以下为宜;冷藏陈列柜外部空气温度不超过24℃和55%RH。 三:完善冷链各环节设施,健全相应管理制度 食品冷藏链各环节均需投入必备的设施和设备作为基础保证,加以先进的技术支撑和严格有效的管理制度,冷链各环节共同密切配合,才能把握冷链整个运营系统,保全冷冻冷藏食品的品质,否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1、冷藏运输:必备各种冷藏运输工具,如冷藏车;测温湿等温度记录仪;清洁消毒器具等。必要的车辆保养维修制度;装卸货规定和交接手续以及车辆调度制度等。 2、冷藏储存:必备冷库及封闭式站台;温度记录仪;装卸运货车辆等。必要的冷库清洁、除霜和维修制度;交接验货手续;食品贮期管理规定等。 3、销售终端:必备各种冷藏陈列柜;小型商超暂存冷库等。必要的上货装载规定;环境温度调节管理等。

七年级地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反思.doc

七年级地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反思 七年级地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的第二课时,本节课教材从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两方面讲述气温的分布,以等温线的阅读为核心展开教学内容。首先是如何读懂等温线图,教材以图文结合,说图析图的方式,解读等温线图中气温分布和变化的规律;然后是如何应用教材设计了读图认识1月和7月世界气温的分布差异的活动式课文,以完成课程标准中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的要求。这个活动式课文的目的,一是巩固读图方法,即让学生练习前面学到的阅读等温线图的一般方法;另一个目的是通过阅读世界1月和7月气温分布的气温分布图來归纳气温分布的规律,以验证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本节课所学知识与前面所学气温的变化知识紧密联系,也为以后学习世界气候打下基础。 本节课教学重点: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等温线图,并会通过读图总结气温的分布规律。本节课教学难点:等温线图的判读、分析。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这些知识如果进行传统的教学形式授课会显得

非常单调、乏味。因此,教学中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 让学生可以亲身体会,并且通过对比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来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学与用相结合,通过活动让学生在轻松中学知识。 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做了如下处理。整堂课的设计以三个活动为主题,以身边的实际问题展开,将课堂内容融入其中。教学过程中意图让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产生很大的兴趣,以图片、对比、问题和实验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同时在问题的引导下使学生积极思考,感受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 经过课后反思,我总结了自己在本节授课过程中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的教学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法。 优势: 第一,在教学设计上,分析了教材和学情,以中铁校园里不同季节的树木、学生不同季节的校服引入,营造气氛把学生带入课堂中。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三个活动始终贯穿、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从而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温度与温度计 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理解温度的概念。 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 1、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2、正确使用温度计。 三、教学过程: 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欣赏一段有春、夏、秋、冬的影片 问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如何转化? 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学生猜想:〔……〕 教师:刚才有同学说“温度”(热),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温度的知识—温度计 进行新课: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作温度。 (1)、试验:结论:人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往往不可靠必须采取其他较好的办法。 (2)、探究:有什么方法可以较好的判断出这哪杯水的温度比较高?学生结论〔……〕 (3)、教师引导:拿出自制的温度计(图示), 可否判断温度高低?

学生讨论如何判断? 这仪器有什么缺点?如何改正? (加刻度、缩小体积……得到准确的测温度的仪器)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实物观察……各种温度计 结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分类: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实物、录像观察) 3、试验用温度计的使用: 探究:怎样使用?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总结:(1)使用前观察量程……所测温度不能超过量程 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 (2)使用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容器底或壁 ②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让学生读数,把结果写出来)……单位 4、摄氏温度:字母C代表摄氏温℃是摄氏温度的单位,读做摄氏度;它是 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摄氏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 为100摄氏度,分成100等份,每1份就是1℃。低于0℃用负数表示 例:37℃读作;-45℃读作; 0℃读作。 5、体温计: 结构、量程、分度值、使用。 四、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五、教学板书 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 温度 定义: 单位: 温度计:

科学活动《天气预报》教学反思

科学活动《天气预报》教学反 思 星期二第一个教学活动是《天气预报》。我按照流程安排重点落于天气图形标志,以记录本周天气结束。没想到孩子们对于预 期重点接受很快,我感到难度不够,教学内容不太饱满。联想到 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对于灾害性天气的频繁介绍和近些年灾害 性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干扰、生命的威胁,我临时加上了对此主题 的讨论。 孩子们对于这个题目非常关注,讨论也极其踊跃。现在的小 孩儿也真是不得不叫我佩服,地震、飓风、海啸、雪崩、泥石流、龙卷风,甚至火山喷发,几个常见的灾害性天气被他们一口气说 了出来。孩子每说一个我都加以介绍说明。从前两年的印尼海啸 到遥远的庞倍古城,我在心里庆幸:多亏平时自己兴趣广泛,得 空也静得下心来读几页杂书,才能在这临时关头顶上几句。看着 孩子们求知的眼睛,我暗自得意。 哪知突然一个声音突然响起来“老师,厄尔尼诺现象是什么?”我一下子楞住了。我只是从介绍厄尔尼诺现象的一篇文章 中得知这个奇怪的名字是取自于上帝最小的儿子,但至于更多的 科学道理,我只是草草地翻看了一下,觉得很枯燥就放下了。可 也没别的办法,我硬着头皮说了几句。虽没说完却不得不嘎然而

止。我尴尬地看着孩子们,他们却正期待地等着我。 凭着多年的教学经验,我顾作神秘地布置下了作业“了解厄 尔尼诺现象、收集厄尔尼诺现象的资料”。可心里的那份“心虚”却久久让我不能平静。对于知识的不求甚解让我成了所谓的“半 桶水”,沾沾自喜的我终于在孩子面前“露了怯”。刚才还在他 们的关注中窃喜,现在却发觉自己是那么贫乏。我终于从实践经 验中深切地明白了: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即便是面对孩子;只有不懈地追求知识,才能更完美地接受挑战,因为我面对的是孩子!

天气与气候的教学反思

天气与气候的教学反思 天气与气候的教学反思 本节书内容较为简单,但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为体现以学生为本,针对我们农村学生的理解能力与知识面,本课学案侧重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领会学习内容、在活动中渗透学习主题,活动的核心是“动”,即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去思考、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为此,在学习天气与气候时作了如下尝试: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想“动” 学生兴趣是学生形成稳固的学习内驱力的前提和条件。枯燥、沉闷的气氛与我讲你听满堂灌的教法只能使学生趣味索然。教师应有意识有针对性地精心设疑,诱发学生思考的兴趣,这是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唤起求知欲的根本途径。如“天气和气候”的教学,设计这样的导语;同学们,我们学过许多有关天气的词语,请你们写在纸上,我们来“比一比”哪一组在规定的时间里写得最多,同学们议论纷纷,一下子提高了兴趣,小组成员个个绞尽脑汁,尽其所能,说的说,写的写,唯恐落后,结果全班同学共写出了20多个关于天气的词语,如“阳光灿烂”、“阴雨绵绵”、“乌云密布”、“骄阳似火”等等,居然一个不错。在此基础上,再让他们“赛一赛”“争做优秀预报员”谁能用恰当的.词语描述“今天的天气”、“昨天的天气”,学生更是争先恐后,踊跃发言,此时,实际已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天气”这一内容的学习。

二、精心设计,让学生会想象。 如在教学“熟悉城市天气预报图中常用的天气符号”时,如果仅仅是让学生背的话,那学生就是被动地接受,而且容易混淆。所以本人在设计这一教学内容时,改变以往的教法,效果大不一样。首先让学生先看看天气及其相应的符号,紧接着是要求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为什么用这种特定的符号来表示某种特定的天气?同学们大胆形象,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晴天嘛,太阳光芒四射”;“阴天有乌云,所以见不着太阳”;“三角形的东西砸在人身上感觉很疼,所以冰雹用三角形表示;“沙尘暴的沙字拼音的第一个字母是S,另外沙尘暴是随风前进的,所以在S上再加上→来表示”同一种天气符号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释,此时,教师不是给予权威的结论,而是给予不断的激励和肯定。在这一想象活动过程中,一方面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另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

温度与温度计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 《温度和温度计》的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一个物理量,在我国通常使用摄氏温标来标志。生活中,对于一个物体的冷热情况,学生们都有用手触摸、身体感受的经验。但哪个物体热些,哪个物体冷些,只是一种相对的感觉,并无明确的标准,至于一个物体比另一个物体热多少或冷多少,我们就更无法做出比较准确的描述了,这就必须借助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来测量。 学生们可能听说过温度计,也曾用体温计测量过体温,但真正使用温度计测量过其他物体温度的学生估计极少。本课学习时,对许多学生来说还是第一次使用温度计。因此,本课的学习,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们理解温度计是用来做什么的、它们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如何识读温度计。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温度计零上刻度的识读,不会有太大困难,但对于零下刻度的识读可能容易出错。怎样正确识读零下温度,是需要学生掌握的,因为本单元后续的学习活动,要以这样的技能作为基础。 设计思路 本课从学生们在生活中用手触摸冷水和热水时的感觉(或经验)引出温度的概念——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然后,通过学生用手触摸感觉比较四杯冷热不同的水,引出使用温度计才能准确测量物体温度的问题。最后指导学生观察温度计,认识温度计的构造、原理,以及如何准确地使用温度计。这是科学技能的训练,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体验,对温度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还认识到对观测温度的方法作出统一规定的重要性,并明白观测温度时,要尽可能消除各种影响测定温度准确性的不利因素。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柱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过程与方法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天气预报教案(附教学反思).doc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天气预报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最近,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孩子们说:又下雨了,什么时候出太阳啊?我们可想到草地上去玩游戏了。小杰说:我回去问问爸爸,他的手机上有天气短信,他知道什么时候太阳会出来。小莹说:我也回去问问爷爷,他每天看报纸的时候,都会把天气预报读给我听,只要问问他,就知道什么时候不下雨了。接着,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都说自己要想想办法了解一下明天的天气。从关心天气到想要了解各种形式的天气预报,孩子们探究的兴趣越来越浓。以此为契机,我设计了科学活动认识天气预报,一方面自制ppt课件,另一方面尝试发掘生活中相关的教育资源,将两者优势互补,使幼儿在边看边玩的氛围下获得科学知识,提高他们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和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晴、雨、阴、多云等四种天气类型的特点,认识天气预报中几种常见的天气图标,学习按要求进行简单的天气预报。 2.能借助自制天气图像卡,用一个完整句播报天气,能对几种常见的天气图标和天气实景图进行配对,提高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感知天气与人们日常活动的关系,能主动关注天气预报。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1)幼儿与家长一起搜集两个方面的资料:天气预报的好处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知道天气预报(电视、报纸、手机短信、网络等)?(2)幼儿已有简单的关于动物习性与天气变化方面的知识。 2.材料准备:(1)教具:手偶喜羊羊,ppt天气预报截图、动物气象员、有趣的天气图标。(2)学具:幼儿人手一套天气小图标,配对操作学具(城市天气实景图和天气图标)。 活动过程 1.户外观察和谈话互动,引发幼儿对天气变化及天气预报的关注。 (1)教师以手偶喜羊羊与幼儿展开谈话导入。 喜羊羊:小朋友,你们好!我参加了环游中国的活动,刚刚从北京来到广州。北京可冷了,要穿很厚的衣服呢!到你们这儿,天气暖和多了,穿着这身厚厚的衣服,我都快出汗了,这里的温度是多少啊?刚才有的小朋友说天气预报今天是7℃~15℃,我们一起到户外去感受一下天气吧? (2)幼儿和喜羊羊一起到活动室外去观察、感知天气特点,并学习用晴天(或阴天、雨天)来描述当天天气(关注天气预报的幼儿可能会说出当天的天气类型和气温)。 (3)喜羊羊:过几天,我要到香港去旅行,不知道那里的天气怎样。小朋友帮我出出主意,怎样才能知道香港的天气呢? 适时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回忆和交流自己和家人了解天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3章天气与气候 第1节多变的天气教学案例与反思

多变的天气 示例三 一、教学目标 识读一般的卫星云图;熟记常用的天气预报符号,在天气预报图上利用天气预报的符号说出某地的天气状况;通过对天气符号记忆规律的合作探究和课后对自主质疑课题的合作探究,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流程 学生小组认领课题后,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成有关天气常识的电脑小报,并张贴展览。 四、主要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同学观察、体会当天一天中的天气状况,并与昨天、前天的天气状况相比较,体验天气“多变”特性。 【评析】让学生从观察周围天气活动中导入新课,十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新课教学 1、天气的含义和多变的特性 教师请同学交流自己利用课余时间向家庭及周围年长者收集天气谚语,摘抄已学过的语文学科有关描写天气的词、句、段、古诗词等。

【评析】将语言文字的学习与地理学科学习巧妙地结合起来,师生共享语言美的熏陶。 2、天气预报 (1)了解天气预报内容的主要途径 教师设问:既然天气多变,而且变化很快,我们就有必要及时了解当天前后的天气预报的内容。我今天是从这份报纸(指《新闻晨报》)知道今天的天气预报的内容。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还能通过那些途径知道当天或最近几天的天气预报呢? 学生活动,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状况,及时补充。天气预报来源主要途径主要有电视、电台、报纸、股票机、专线电话121、上网、手机预定等。 教师鼓励: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由于通讯技术的发展,我们了解天气预报的途径越来越多了。 【评析】学生思维活跃,主动地关心周围生活琐事,要求我们教师不断提高他们关心社会、关心生活的能力。 (2)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 教师根据课本中2002年3月22日上海《文汇报》上刊登的天气预报,提问:这段内容告诉我们哪些天气状况的信息? 【评析】从报纸每天公布的天气预报入手,引导学生学习收集与处理天气状况的信息。 (3)天气预报源自天气云图 承转:那么,天气状况是如何预报的?观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的一段录像(只放到预报员分析云图,并定画面于云图)。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1、这云图是从哪儿来?(气象卫星) 2、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中拥有气象卫星的国家之一。大家都知道我国已经发射了哪些气象卫星?(风云一号和二号) 3、云图上有不同的颜色,分别各表示什么含义? (灰白色是云,颜色越深说明云层越厚,可能有雨;绿色是陆地,蓝色是水面,大片的蓝色是海洋。) 4、怎么知道当天以后几天的天气变化状况?(看云层移动方向) 5、此时上海天气状况如何?以后两三天会怎么样? 【评析】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尝试学习阅读和分析云图的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提高他们观察和判断能力。选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益。创设问题情境,训练学生学会地理思维则是更重要举措。 (4)天气预报符号

三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单元 1.温度和温度计教案 教科版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温度和温度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教学重点】摄氏温度的读与写。 【教学难点】识读零下温度。 【教学准备】 小组:体温计(1)、气温计(1)、水温计(刻度范围-20℃——110℃)(2) 全班:自制温度计模型(刻度范围在-20℃——110℃) 【教学过程】 一、比较水的温度 1、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手触摸过冷水和热水吗?有什么感觉? 2、出示冷热不同的两杯水,请学生用手触摸感知哪一杯温度高,哪一杯温度低,回答后指导:温度是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的。板书:温度 讲述:温度的单位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我们可以通过皮肤等触觉器官感知、比较物体的冷热情况。 3、师:我们再来感知一下,每个小组的桌上有四杯水(1号杯内装的是凉水,2号、3号杯内装的是温水,4号杯内装的是热水)。大家一起安静的来完成下列活动: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 4、汇报。(预设:4号杯的水热,1号杯的水冷;3号杯的水比2号杯的水冷。)

5、师:我们再来一次,这次的要求是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他们的冷热。(预设:2号和3号杯的水温度差不多,1号杯的水冷,4号杯的水热) 6、师:同样的四杯水,由于实验顺序不同,手指获得的感觉是不同的,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呢? 板书:温度计 二、观察温度计 1、出示温度计,我们要正确使用温度计,首先必须要认识这个温度计,了解它有哪几个部分组成? 2、分发温度计,提示:先想一想你准备怎么观察温度计,然后仔细观察。观察时注意温度计要小心拿放,谨防破裂。如果温度计的管子劈裂,请立即告诉老师。 3、学生观察温度计的构造、刻度、标记、数字等内容,教师巡视。 4、汇报交流。出示:“使用温度计前需要看清楚的问题(教材上P43的3个)”,这三个问题你们都解决了吗?如果没有,再观察一次。 5、学生对照问题,检查自己是否都解决了。再观察。 (根据学生汇报时的情况,教师适当补充讲完整:温度计主要有玻璃管、玻璃泡、刻度三部分组成;量程;刻度) 6、用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观察温度计产生的变化。放开手等一会儿再观察。汇报交流。(预设: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液面上升,放开后一会,液面下降。) 三、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1、师:出个题目考考你:“25℃”,你会读吗? 学生试读 2、师:广播、电视中的天气预报员是怎样预报天气的? 例:“28摄氏度”怎么写?“零下8摄氏度”怎么写? 学生读一读,写一写。 师:我们再来试一下,出示:0℃ 37℃—5℃—10℃ (此部分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调整。) 3、出示自制模型温度计,然后教师设置温度,请同学读或者写,巩固。同时强调:零下温度自0℃往下,数字越大,表示温度越低。 四、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

多变的天气的教学反思

多变的天气的教学反思 多变的天气的教学反思 多变的天气的教学反思【1】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多变的天气,及天气预报,教材紧贴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天气及其影响;天气预报是本节课的重点,熟悉常用的天气符号,阅读分析天气预报图,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 所以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提前安排学生收听、收看天气预报,作好记录,多渠道搜集与本课有关的材料、趣闻、谚语等,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在师生的活动和交流中,升化对天气及其影响的学习和理解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采用形象记忆法、联系比较法、动手绘图等方法记忆常用的天气符号,借助多媒体读懂卫星云图,学会分析简单的天气预报图,从而指导自己的日常活动,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真正体现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用的地理。 在师生的共同交流、学习中,本节课的教学任务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基本完成,有成功之处,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不足之处: 教学环节设计得不够紧凑,有些知识点上处理过于仓促,没有及时给学生指导,部分学生在判断上不够灵活和准确。

授课中我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还不够,没有调动全体学生回答问题、分析问题的积极性,这方面还需我今后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有足够的能力灵活地驾驭课堂。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我想在今后的地理教学中,我应善于抓住活动的本质,在活动之余尽可能地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消化和反思的空间,从而充分发挥每一次活动的作用,有利地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和思维水平的提高,使我的地理教学得到提高。 多变的天气的教学反思【2】 0月22日,跟岗学习的第8天,在工作室的安排下,我上了汇报课《多变的天气》,与曾雪飞老师同课异构。天气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并且学生能够感性认识的内容,对于教学内容的导入还是很好把握的。我认为我导入用的视频《天气与战争》还是挺有震撼力的,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本节课我将图、文、声、像等多种表现方式有机结合,辅助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教学内容容量适当,短时高效,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基本上学会了识别天气预报常用的符号,看懂天气预报图,能正确区分天气、气候的概念,以及阅读简单的卫星云图。教学内容能与学生身边的现象结合起来,既达成了教学目标,又解决了实际生活气象问题,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教学理念,使知识问题化、问题活动化、活动趣味化,创造了轻松融洽的教学氛围。采用分组竞赛法,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一大亮点,学生积极性很高,效果明显。

天气与气候教学反思

天气与气候教学反思 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实践性强的特点,我设计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重点、难点处理恰当,利用多媒体手段优化教学过程,突出一个“用”字。天气与气候本节课有许多成功之处,当然还存在一些不足,现总结如下: 成功之处: 1、教学设计紧密联系学生实际。教学设计针对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节课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我设计了天气与气候、天气预报和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三大模块的内容,比较贴近学生,使他们感受地理如同身边的事物一样鲜活,师生沟通也找到了最好的支点。整堂课教学设计严谨,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教师的启发提问,源于学生的是生活经验。 2、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能力为主。我根据教学对象的差异,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一是以提问导读,以图片导思(图示法),以活动导学(活动法),列表比较(比较法),使学生学会从课本知识到应用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二是通过学生讨论激发了学生们自主探究的精神。天气与气候这一内容我采用分组竞赛的方式,是本节课教学设计中的一大亮点。不仅调动全班同学积极性,而且培养了他们的竞争、合作、参与意识。同学在相互协作、积极主动地参与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另外还有小组讨论等,把整堂课推向一个新的高潮,是该课教学设计的又一大亮点。学生进行思维上的碰撞,在合作中求得共同发展。三是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意识到“处处留心皆学问”,愿意研究自己身边的地理现象,进一步愿意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 不足之处: 1、在小组讨论合作过程中,角色的分工应细化,特别是组内的弱者应真正

在其他同学的带动下有所提高,课堂不能总是精英们唱主角,应使教学真正达到面向全体,特别是最后一个环节的“角色扮演”。2、师生交流的平等性应加强。在提出问题或启发学生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及生活实际出发,而不是一味地把学生的思维往自己设计的路上去引,教师不能强加于学生。 3、虽然内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和系列活动等创建和谐氛围,但并没有通过自己的语言,情感的释放,不失时机地给学生表现机会并给以肯定和鼓励。 只有不断地学习、实践、总结,才能有提高,这是我上完公开课的些许体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