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甘州区生态用水现状调查与思考

甘州区生态用水现状调查与思考

甘州区生态用水现状调查与思考
甘州区生态用水现状调查与思考

甘州区生态用水现状调查与思考

邹建荣

(甘州区林业局)

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肩负着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使命。而我区地处西北内陆腹地,黑河流域中游,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林业建设完全依赖于黑河水系,水决定着绿洲生态系统的存在与消失。由于黑河流域长期干旱气候的影响,上游天然林面积减少,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来水量逐年减少,特别是2001年8月国务院批复了《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实行了黑河分水制度,减少了配水总量,全面推行节水型社会,用水观念、方式、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水成为一种商品。使干旱缺水的甘州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生态缺水问题加剧,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建设的质量和速度。调查解决生态缺水问题,积极探索生态用水新制度,是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步入良性循环的关键。

1.林业发展现状及生态配水情况

1.1 林业发展现状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我区林业建设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绿洲外部荒漠区防风固沙林、绿洲区农田林网及天然植被构成的生态体系。截止2006年底,全区有林地面积75.9万亩,比“九五”同期新增生态林面积10万亩,其中,防护林面积53.23万亩(农田防护林12.75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70.1%,经济林19.55万亩,占25.8%,特种用途林3.12万亩,占4.1%;林木蓄积量达165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达11.8%。

1.2生态配水情况

自2001年黑河流域分水制度实行以来,6年来累计向下游分水52.087亿立方米,占黑河来水总量的55%。地处黑河中游的甘州区配水总量由分水前的8.699亿m3/a减少到现在的7.1亿m3/a,减少了1.599亿m3/a;地表水由分水前的6.975亿m3/a减少到现在的5.64亿m3/a,减少了1.335亿m3/a;地下水由分水前的1.724m3/a减少到现在的1.46亿m3/a,减少了0.264亿m3/a。其中,生态配水0.56亿m3/a,占配水总量8.699亿m3/a的6.4%。

全区人工林面积为40.48万亩(不含农田防护林12.75万亩),按灌溉定额(黑河灌区225/亩、沿山灌区150/亩)生态需水0.9018亿m3/a,与生态配水总量0.56亿m3/a少0.348亿m3/a。而实际生态配水只有在7月、11月洪水期配水2次,

由于生态林区水利设施落后,大片生态林因没有引水渠系得不到灌溉,生态灌溉用水约配水量的50%。

2.生态缺水对我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

2.1林农争水矛盾突出,大片林木干枯死亡。

“有水一片绿、无水一片黄”的农谚充分说明了水资源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我区气候极端干燥,降水极少,水资源严重匮乏,是依靠黑河流域滋养的一片绿洲。由于配水总量减少,林农争水矛盾突出,生态用水被农业用水争占,大片生态林因得不到灌溉而干枯死亡。据1990年统计,甘州区乡村集体林场有181个,其中乡办12个,村办146个,社办23个,生态林经营面积9.2347万亩。生态林因缺水死亡面积达4万亩,占乡村林场总面积的43%。九龙江、红沙窝、西城驿林场是我区最大的人工林区,由于农业灌溉用水紧张,只有每年的7月、11月洪水期,根据农业灌溉用水余缺情况,安排2次生态林灌溉,由于周边村社的截流、争用和林区水利设施陈旧,加之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大片生态林得不到有效灌溉,直接导致国有林区2.1万亩以浅根系的沙枣为主的生态林大面积干枯死亡。绿洲内部由于黑河节水工程的实施,以农田林网防护林为主的生态系统遭到大面积破坏,新植农田林网树木由于渠系衬砌,堵死了渠系渗漏,新植农田林网树木因缺水而成活率、保存率低,部分地段的现有林网出现干枯死亡现象,在小龙公路古浪段调查,400米的绿色通道就有1000株树木干枯;在盈科干渠党寨段、小满段调查,3050米的绿色通道就有1200株树木干枯。

2.2地下水位急剧下降,荒漠化程度在加剧。

地表水配水量减少,为了保证农田灌溉,绿洲边缘的碱滩、沙井、党寨、甘浚、明永等部分村社河灌区不得不改为井灌区。据调查2000年以前全区机井1418眼,地下开采量为1.43亿m3/a;2006年全区现有机井2143眼,地下开采量为1.82亿m3/a,比2000年新打机井725眼,地下水开采量增加了0.39亿m3/a。大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水质恶化,呈现出“越旱越抽,越抽越深”的恶性循环趋势。据黑河灌区面布设的地下水观测井2000—2006年观测资料显示:我区荒漠化土地较严重区域地下水位呈下降趋势, 东部总体下降2.8 m,平均每年下降0.4m;东北部下降了0.33m,平均每年下降0.03m;南部区总体下降了3.64 m,平均每年下降0.52m 。地下水位的不断下降,导致大片生态林衰败死亡,草场退化,绿洲退缩,大片耕地撂荒,荒漠化不断加剧。在基本农田灌溉区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采用节水灌溉措施,为了节水而大面积使用的

一次性塑料地膜,得不到及时清理,使高分子材料逐渐积累,留下了很大的土壤生态危机。土壤灌水减少,土壤结构发生变化,土质松散,加剧了风蚀作用。在泉水溢出带的三闸、上秦、新墩、乌江等乡镇,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水补水不足,水质恶化,土壤盐渍化面积不断扩大。

2.3生态补水严重不足,湿地面积不断萎缩。

2005年湿地资源调查,全区湿地面积5139.4公顷,比2000年的7960.9公顷减少了2821.5公顷, 年均减少了564.3公顷。湿地面积不断萎缩的主要原因是:黑河中游长期“全线闭口,集中下泄”,导致黑河新河、马虎子河、大沙河、柳河、麼河、碱河、苦河等季节性分支河流断流时间长,河床萎缩,湖泊干涸,湿地面积减少,地表植被严重退化,功能下降,其中我区面积最大的乌江西大湖沼泽湿地由2000年的600多公顷减少到现在的465.5公顷。山丹河流域由于上游用水量增大,来水量减少,山丹河河谷泉水溢出带的地下水得不到补充,泉眼干涸,山丹河途径我区的碱滩、上秦、三闸等乡镇的河谷湿地大幅下减。绿洲基本农田区大力实施节水工程,渠系渗漏减少,大满、盈科干渠长期闭口,使主要靠渠系退水补充水源的湿地区域得不到补充,特别是城区泉水溢出带的三闸、上秦、新墩等乡镇的沼泽湿地、内陆盐沼湿地下水源补充不足,地下水逐年下降,大片湿地因退化而开垦。我区三闸镇羊桥庙滩曾经是泉喷水涌、芦苇浩荡、水草丰茂,大片湿地退化,面积有原来的400多公顷减少到现在的207公顷。

2.4林区水利设施滞后,生态用水无法灌溉。

我区实施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以来,重点对农业灌区的渠道改造和硬化衬砌。而林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未列入计划,林区渠系配套不完善,有限的生态配水量无法解决林区干旱缺水的现状。虽然在2002--2004年修建了22.4公里的红沙窝、九龙江林场两条林业生态专项渠,初步缓解了林区树木因干旱缺水大面积死亡的现象。但由于专项渠的辅助渠系不配套,灌溉季节林区灌水得不到有效灌溉,尚有85%的林地得不到灌溉,从而导致林区内30%的树木整株死亡,部分地段高达85%,半死亡占50%,面积1.69万亩。树木干旱死亡现象呈蔓延扩大趋势。特别是西城驿林场在黑河节水工程实施后,由原来的河水灌区成为井灌区,原有的河水渠系完全废弃,既没有列入改造计划和及时修建,无法引水灌溉,直接导致南城子和场部林班2767亩生态林干枯死亡。

2.5政策措施落实不力,生态配水不能保证。

近年来,尽管生态用水引起了我区各级领导的重视,每年在召开生态林灌水

联系会议,全区用水进行了合理分配,但引调手段单一,缺乏法律、经济等综合手段的支撑,生态配水往往用于农业灌溉,使仅有的生态配水落不到实处。即使配了生态用水,由于林区水利设施陈旧,有水而无渠引灌;生态林无偿灌溉制度得不到落实,有渠而无人承担高额的水费,缺乏生态用水的长效机制,生态用水不能保证。

3.对策与措施

3.1合理配置水资源

生态用水虽然存在许多问题,但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不能合理利用是主导因素,因此,建立实行黑河全流域水资源的合理规划与科学管理,实行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将黑河中、下游的生态用水纳入黑河分水计划,适量压缩农业用水,推行节水农业灌溉,增加生态配水总量,落实生态用水无偿灌溉政策,建立严格的监管运行制度,严格执行,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配水有计划无灌溉的问题,确保黑河中、下游生态用水,实现水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3.2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

地下水位的高低决定着生态林用水的自给,我区大片生态林和湿地主要用水依赖地下水的补充。严格控制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严禁开荒打井,综合利用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调度,控制地下水位的急剧下降,是从根本上遏止土地沙化、生态林干枯死亡、湿地萎缩,功能退化、维持绿洲的生态平衡系统的关键措施。3.3推行节水林业

要解决生态用水的水危机,当务之急是提高节约用水的能力,大力推行节水林业。这是解决目前生态用水紧张的有效途径。一是坚持“以水定林、林跟水走”的原则,有水则有林,无水不造林,水少灌木林,有多少水造多少林,不断建立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人工林。二是按照“三位一体”思路,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以封则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生态林建设。三是按照“多造林少用水”的要求,大力推广管灌、渗灌、滴灌等高新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3.4 配套林区水利设施

生态配水需要林区水利设施引灌,才能保证生态配水的有效利用。一是要整合力量,尽快完成红沙窝、九龙江林场22.4公里林业生态专项渠辅助辅助渠系的配套,尽快发挥引水作用。二是要将林区水利设施建设纳入农业灌区建设计划,赋予林区水利设施建设项目的突出位置,优先支持列项,结合黑河二期综合治理

项目,加大林区水利设施的投资建设力度,确保生态配水真正落实到林地,挽救即将面临干枯死亡的生态林。三是增加林区管灌、渗灌、滴灌等高新节水技术投入力度,提高林区水资源的利用率。

3.5推广抗旱树种和沙生植物

我区地处干旱、半干旱荒漠区,旱生树种、沙生植物比较丰富,研究、推广、发展沙区林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一是在造林树种选择上,尽量选择抗旱、耐瘠薄的白榆、沙枣、沙柳、拧条、毛条、花棒等乡土树种。二按照“多采光、少用水、高效益”的理论,大力发展沙棘、红枣等低耗水产业,积极推广林—草—畜、林—药等立体经营种植模式,提高林地综合效益,接长产业链条,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三是研究发展沙拐枣、肉苁蓉、四翅滨黎等经济价值高、市场前景好的沙生植物,实现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其解决措施---中特考试

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 及解决措施 摘要: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我国也面 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本文详细介绍了我 国目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深入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给出了解决这些问 题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生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解决措施 0前言 生态环境是指以特定生物体(包括人类)为中心,多元复合生态系统各要素和生态关系的总和,强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协同进化性,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主体提供的环境功能。当系统的整体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协同进化性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时,就变成了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一般可以分成两类:(一)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二)城市化和工农业高度发展而引起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污染、噪声污染、农药污染等环境污染。 1 我国目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人类发展的源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我国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当前的生态问题突出表现在: (1)空气污染,空气中有害物质以及颗粒粉尘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特别是北方地区,大面积出现雾霾情况。 (2)森林资源匮乏,林草覆盖率低。近年来,我国森林面积大幅减少,森里采伐量远远超过森里生长量,滥砍乱伐、毁林开荒现象十分严重,森林赤字明显,当代人已经过早地消耗了后代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 (3)水土流失面广量大,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 (4)水资源严重短缺,且地区分布不均,河流断流日趋严重,湖泊退化愈演愈烈。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wtt为大家整理的生态环境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1 生态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整个外部世界的总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能量基础、生存空间基础和社会经济活动基础的综合体。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类的健康。迁安工业比较发达,尤其是近几年铁矿大量开采,给我市的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通过实地调查及各种渠道了解,发现了现存的几点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存在问题 (一)受传统生活习惯影响,少数村民保护生态环境意识不强。由于受传统生产、生活习惯影响,部分农民缺乏生态环保意识。秸秆乱堆、垃圾乱倒、生活污水乱排的现象还比较严重,个别村甚至出现了"垃圾围村"的现象;少数农民在施用化肥、农药、农膜以及畜禽养殖过程中,缺乏标准化生产意识,随意性比较大,容易造成农村土壤、水体污染;有的偏僻地区缺乏秸秆处理能力,就一烧了之,不仅污染了大气,也白白浪费了可利用资源。这些现象的存在,与中央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二)农村区域工业环境污染仍然存在,个别地区表现突出。一是农村区域工业企业污染治理不稳定。有的企业经过多年治理虽然能够达标排放,但受经济利益驱使,环境污染治理主动性不强,环保意识淡漠,个别企业治污达标不稳定和偷排偷放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极少数小作坊式企业或偏远地区小民营企业,治污设施落后或形同虚设,所产生的污水、废气、废渣直接排往农田、河道、水库。有的排污企业离居民生活区很近,排放的污染物造成村内饮用水污染。 (三)农村区域水土保持工作不尽如人意。一方面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问题比较突出。北部山区有的采选矿主重采选、轻治理,尾矿砂乱堆乱放淤塞河道等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需要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仍很庞大。 (四)农村饮水不安全和饮水困难村比重较大。据年统计,农村饮水不安全和饮水困难村很多,涉及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 53.7%。饮水不安全的主要问题是含氟超标、苦咸水、未经处理的各类不合格地表水、污染严重的地下水及其它水质不达标的水等;饮水困难的主要问题是地下水位下降导致水量不足、北部山区居住分散打井成本过大、个别村地质条件复杂水源难找、村民只能到较远的地方拉、运水吃等。 (五)农村新能源利用发展不均衡。一方面,全市除沼气外的其它新能源利用率普遍不高。一些安全、无污染的能源,如太阳能等在适用地区都没有达到普遍利用的程度;另一方面,全市沼气

从农村生态环境看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从农村生态环境看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第一章绪论摘要:在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写入当的政治报告,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发展。当前,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离生态文明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还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村群众对环境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和理论研究等方法,通过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分析,揭示目前农村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并提出可以有效加强农村污染防治、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对策措施,实现广大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生态文明第一章绪论

一、调查原因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的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首次写入党的政治报告,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发展。尽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但当前,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离生态文明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村群众对环境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性的遏制和扭转,这些问题危害群众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严峻的农村环境形势,已经成为了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针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特此进行调查研究。本次调查主要通过问卷调查,通过互联网广泛调查各界人士,不再局限于学生范围,结果更具普遍性,更加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实想法。 二、概念介绍在广义的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它以人为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

生活用水调查报告

生活用水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家庭生活用水的调查报告 关于家庭生活用水的调查报告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地球上的水看似取之不尽,其实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却很少。我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水资源有限,而我们的生活又与水息息相关,在家庭生活中,时时处处都会用到水,洗菜、做饭、洗衣、洗澡、冲厕所、拖地板等等,但我们是否切实做到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了呢?通过调查,我发现在家庭生活用水中存在不少浪费水资源的现象,也学到了不少家庭节约用水的好方法,更意识到保护水资源要从个人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一、我家一周生活用水大致情况统计(单位:升) 通过调查和计算,我家平均每天大约用水230升,每月大约用水7吨左右。其中,洗衣服、洗澡、打扫卫生、冲厕所是最费水的,也是产生生活污水的主要途径。 二、家庭节约用水的好方法和小技巧 通过调查和学习,我感到增强节水意识,改掉不良用水习惯,掌握家庭节约用水的好方法和小技巧,是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关键。1、清洗炊具、餐具时,可以先用纸擦去油污,然后进行冲洗。2、用

洗米水、煮面汤、过夜茶清洗碗筷,可以去油、节省用水量和减少洗洁精的污染。 3、不直接在水龙头下清洗蔬菜,尽量放入到盛水容器中,并合理安排清洗顺序。 4、洗手、洗脸、刷牙时不要将水龙头一直开着,应该间断性放水。 5、洗澡尽量淋浴,减少盆浴次数,若盆浴要控制放水量;淋浴时,站立在一个大盆中,收集使用过的水,用于冲洗马桶或擦地等。 6、集中清洗衣物,减少零散洗衣次数;小件、少量的衣物提倡手洗;洗衣时应合理确定水位,添加洗衣粉应适当,并且选择无磷洗衣粉,减少污染;漂洗后的水,可以作为下次洗衣的洗涤用水,或用来擦地。 7、尽量选用新型的节水马桶;若是非节水型老式马桶,可以将一个盛满水的饮料瓶放到马桶的水箱中,以减少冲水量。 三、后记 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我希望大家能从点滴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珍惜水资源,节约每一滴水,为节水贡献我们的力量! 20XX年9月7日 篇二:用水调查报告 篇一:居民用水情况调查报告 居民用水情况调查报告 一、水资源概况 从太空看,人类生存的空间--地球,是一个美丽的蔚蓝色的球体,它

当地生态环境的调查分析

当地生态环境的调查分 析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社会实践 调查报告(或论文)课程名称当地生态环境的调查分析 专业 指导教师马小闳 学号 名单 提交日期 姓名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成绩 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目录 一.引言、 二.摘要、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方法、 五.调查过程、 六.分析结论(社会分析等)、 七.研究建议 八.附录 当地生态环境的调查分析 引言 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

境,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当前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生态的破坏也是很明显的。虽然,国家和社会也有保护生态的各种措施,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各方面的自觉行动,但是总体上,这种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力的遏制,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的保护,关系到子孙万代的幸福,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大学生更应该为此贡献自己的力量,所以关于当地生态环境的调查分析当然是十分的必要的。 摘要 生态环境的破坏的严重性,显得这个调查的重要。而我们将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开农村和城市的调查,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和人们的环保意识,找出问题并分析,提出解决的办法。总体而言,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还是有的,不过还是不够。农村的技术设施服务差,没有专门的人回收垃圾,生活垃圾是破坏生态环境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由于经济的发展,经济开发用地,住宅用地等占用了绿地,植被减少,动物也减少了,水源污染,空气污染等等,环境变差。为此,一方面应该要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而重要的是完善农村和城市的基础设施,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绝不能够以生态环境的破坏换取gdp的增值。 研究目的 目的很明确,就是要通过调查来更多地关注生态,了解生态,积极回报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增强生态环保意识和为服务的精神。了解当地饮用水源地、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土壤污染、畜禽水产养殖污染、当地环境基础数据

当地生态环境的调查分析

当地生态环境的调查分析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社会实践 调查报告(或论文)课程名称当地生态环境的调查分析 专业 指导教师马小闳 学号 名单 提交日期 姓名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成绩 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目录 一.引言、 二.摘要、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方法、 五.调查过程、 六.分析结论(社会分析等)、 七.研究建议 八.附录 当地生态环境的调查分析 引言 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

境,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当前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生态的破坏也是很明显的。虽然,国家和社会也有保护生态的各种措施,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各方面的自觉行动,但是总体上,这种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力的遏制,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的保护,关系到子孙万代的幸福,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大学生更应该为此贡献自己的力量,所以关于当地生态环境的调查分析当然是十分的必要的。 摘要 生态环境的破坏的严重性,显得这个调查的重要。而我们将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开农村和城市的调查,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和人们的环保意识,找出问题并分析,提出解决的办法。总体而言,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还是有的,不过还是不够。农村的技术设施服务差,没有专门的人回收垃圾,生活垃圾是破坏生态环境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由于经济的发展,经济开发用地,住宅用地等占用了绿地,植被减少,动物也减少了,水源污染,空气污染等等,环境变差。为此,一方面应该要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而重要的是完善农村和城市的基础设施,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绝不能够以生态环境的破坏换取gdp的增值。 研究目的 目的很明确,就是要通过调查来更多地关注生态,了解生态,积极回报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增强生态环保意识和为服务的精神。了解当地饮用水源地、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土壤污染、畜禽水产养殖污染、当地环境基础数据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措施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措施 目录 1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 (1) 1.1 土壤污染 (1) 1.2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 (1) 1.3 农村地表水污染 (1) 1.4 乡镇工业污染 (2) 1.5 生态破坏和生态退化 (2) 2 中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特点 (2) 2.1污染来源及类型多 (3) 2.2 污染物种类复杂 (3) 2.3 污染途径 (3) 2.4 污染负荷大 (3) 2.5污染范围大 (3) 3 中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原因 (3) 3.1 环境一直薄弱 (3) 3.2 缺乏科学的规划布局 (3) 3.3 环保机制不完善 (3) 4 中国农村环境问题治理措施 (4) 4.1 强化农业从业者的环境保护意识 (4) 4.2 确立环保法规,完善环保制度 (4) 4.3 加大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多渠道融资 (5)

4.4.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技术革新,确保先进技术应用于污染治理 (5) 5 结语 (6)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措施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农村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村民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及农村城镇化的进程,更关系到食品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的稳定[1~2]。济发展中,由于农业生产方式的粗放,农村生活污染物的乱排乱放以及农业基础设施的薄弱,农村环境污染形势严峻。尤其是在一些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环境污染已经严重阻碍了农村的社会发展和农民的生活改善[3~4]。因此,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显得必要而迫切。 1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 1.1 土壤污染 我国土壤污染主要表现为氮、磷肥过多,有机肥、微量元素缺少;其次塑料薄膜、购物袋等难降解白色垃圾及废电池等有毒固废随意丢弃对土地也产生了较大危害[5]。呈现出多源、复合、量大、面广、持久、有毒的现代环境污染特征,正从常量污染物转向微量持久性毒害污染物,在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尤其如此。我国农村大约有1.5亿亩耕地收到污染,其中2008年耕地面积净减少1.93万hm2。 1.2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 在新农村建设中,由于基础设施及管理体制落后,生污染物一般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现象;我国每年约有1.2亿t的农村生活垃圾露天堆放。没有垃圾收集系统或装置,随意堆积垃圾于房前屋后;绝大多数农村厕所简易,无化粪池,卫生状况不佳,易生蚊蝇;兽禽多以散养为主,且人畜共屋,兽禽粪便未经处理,一部分流失于环境。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推进,一些过去只是在城市出现的生活垃圾也成为农村垃圾的主要组成部分,不可降解垃圾占比迅速增加。农村垃圾大都集中露天堆放,形成恶臭熏天、蚊蝇乱飞的“垃圾山”[6]。目前,我国农村约有6.5亿常驻人口,每年产生生活垃圾约1.1亿t,其中有0.7亿t未做任何处理,相当于每年推出200多座百层“垃圾高楼”。农村生活垃圾已成为农村环境脏乱差的最突出表现。 1.3 农村地表水污染 受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兽禽养殖和农田径流以及乡镇企业等方面的污染,

调查报告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模板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模板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模板一 生态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整个外部世界的总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能量基础、生存空间基础和社会经济活动基础的综合体。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类的健康。迁安工业比较发达,尤其是近几年铁矿大量开采,给我市的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通过实地调查及各种渠道了解,发现了现存的几点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存在问题 (一)受传统生活习惯影响,少数村民保护生态环境意识不强。由于受传统生产、生活习惯影响,部分农民缺乏生态环保意识。秸秆乱堆、垃圾乱倒、生活污水乱排的现象还比较严重,个别村甚至出现了垃圾围村的现象;少数农民在施用化肥、农药、农膜以及畜禽养殖过程中,缺乏标准化生产意识,随意性比较大,容易造成农村土壤、水体污染;有的偏僻地区缺乏秸秆处理能力,就一烧了之,不仅污染了大气,也白白浪费了可利用资源。这些现象的存在,与中央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二)农村区域工业环境污染仍然存在,个别地区表现突出。一是农村区域工业企业污染治理不稳定。有的企业经过多年治理虽然能够达标排放,但受经济利益驱使,环境污染治理主动性不强,环保意识淡漠,个别企业治污达标不稳定和偷排偷放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极少数小作坊式企业或偏远地区小民营企业,治污设施落后或形同虚设,所产生的污水、废气、废渣直接排往农田、河道、水库。有的排污企业离居民生活区很近,排放的污染物造成村内饮用水污染。 (三)农村区域水土保持工作不尽如人意。一方面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问题比较突出。北部山区有的采选矿主重采选、轻治理,尾矿砂乱堆乱放淤塞河道等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需要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仍很庞大。 (四)农村饮水不安全和饮水困难村比重较大。据年统计,农村饮水不安全和饮水困难村很多,涉及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53.7%。饮水不安全的主要问题是含氟超标、苦咸水、未经处理的各类不合格地表水、污染严重的地下水及其它水质不达标的水等;饮水困难的主要问题是地下水位下降导致水量不足、北部山区居住分散打井成本过大、个别村地质条件复杂水源难找、村民只能到较远的地方拉、运水吃等。 (五)农村新能源利用发展不均衡。一方面,全市除沼气外的其它

区域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对策

县域土地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对策 ——以新疆温宿县为例 人类活动正日益影响和改变着温宿县土地利用结构、布局、方式与强度,因此温宿县土地生态环境也发生显著变化,总体来说有变好的一方面,也有部分区域生态环境出现了退化现象。目前,对温宿县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变化以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强度所引起的土地生态环境问题,还缺乏深刻、全面的认识和系统的研究。根据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则,围绕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切实做好温宿县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研究温宿县土地利用生态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研究区域概况 新疆温宿县位于新疆西部天山中段托木尔峰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地处东径79°28′-81°28′,北纬40°52′-42°21′之间,北以天山主脊克尔斯克尔为界与昭苏县相依,地势北高南低,分为北部山区和南部平原两大部分。北部山区具有独特的冰融地貌,冰川伸入峡谷,冰融汇流成河,林木和高山、亚高山草地分布其间,是传统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南部平原占全县总面积的43.83%,有着不同气候、土壤、生物资源的两片平原—西部库木艾日克河与托什干河冲积平原和东部台兰河与喀拉尤勒滚河洪积平原,是传统的农牧业生产基地。 温宿县属典型大陆性气候,山区气候呈垂直分布,高山寒冷,终年积雪,冰川纵横;中山温带,有云杉、草甸覆盖;平原气候温和,热量丰富,光照充足。温宿县水资源丰富,县境内冰川面积l2l9.68平方千米,总储水量1582.29亿立方米,大小河流43条,总长889千米,年均降水量65.4毫米,天然水资源储量96.4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16.18亿立方米。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冲积扇下部及扇缘地带,有利条件是灌溉水源便利,地形较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质地相对较细,通透适中,适应发展农业。 温宿县总面积为1420246.16公顷,总人口20.89万人,主要有维吾尔、汉、回、柯尔克孜等21个民族,包括1镇9乡和5个国有农场、5个国有牧场、2个国有林场,是个半农半牧县。2000年温宿县农业总产值6.84亿元,粮食总产16.l7万吨,种植业形成了以粮、棉为中心的多元化格局。温宿县是新疆商品粮基地之一,县水稻农场是全国“绿色食品”(优质大米)基地之一。温宿县粮食播种面积18.22千公顷(复播面积3.44千公顷),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9.10千公顷(复播面积1.27千公顷),有棉花、啤酒花、甜菜、胡麻、油菜等,是阿克苏地区棉花、啤酒花出口基地之一;昆托牌系列大米为2001年新疆名牌产品,它是新疆唯一的“绿色食品”大米,畅销区内外;啤酒花曾获国家经贸部优质产品荣誉证书。 2 温宿县土地利用现状 2.1 土地利用数量与结构现状分析 根据200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综合统计数据,全县土地总面积1420246.16公顷,其中耕地76946.11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4%,占利用面积8.3%;园地6769.23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47%,占利用面积0.73%;林地33871.22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38%,占利用面积3.65%;牧草地782726.25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5.1%,占利用面积84.45%;其他农用地16450.76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15%,占利用面积1.77%;居民点工矿用地

谈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及其危害和原因

谈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及其危害和原因 由于人们对于经济效益的热衷和对金钱的崇拜,世界范围内自然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以破坏环境来换取表面上的经济增长的现象随处可见。我国面临的生态问题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我国当前面临的生态问题及其危害与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我国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但是可耕地资源十分有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面积急剧减少。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建筑占地最为严重,包括住房、工厂等的修建。在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荒村或者是“村中荒”现象。荒村现象大多是由于整村迁移导致的。“村中荒”则是由于宅基地外要导致的,村子面积不断扩大,但村中间的老宅或倒塌、或用来放置废弃物品。这些都体现了农村建设规划的不科学、不合理。其次是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占地。 二、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 我国目前有沙漠化土地约7.1×105km2,占国土面积的7.4%;戈壁面积5.7×105km2,占国土面积的 5.9%。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正以 2.1×103km 的速度扩展。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尤为突出,这些地区原本就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的脆弱生态环境之下;加上人类的过度开发,如伐木毁林,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质量退化,最终变成沙漠。 三、森林资源缺乏且急剧减少 我国森林资源极度缺乏,是世界森林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森林资源的缺乏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缺乏、林地面积急剧减少是由于人类过度的伐木开垦、毁林造田,以及火灾、病虫害等原因引起的。 四、水土流失日益加重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是世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造成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从自然方面来看,主要有多山,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冲刷;降水集中,多暴雨,冲刷力强;植被稀少,对地面的保护性差,易造成水土流失。从人为方面来看,主要有乱砍滥伐,植被破坏严重;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及其他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五、淡水资源严重缺乏 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奇缺的国家。虽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 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拥有十三亿多人口,若按人均计,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我国淡水资源奇缺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因素,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这导致有些地区水灾频发,有些地区又极度干旱。二是人为因素,我国国民惜水、节水意识薄弱,节水措施不到位,这导致水资源浪费现象随处可见。 六、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大量物种面临灭绝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然而,近年来我国生物多样性成骤减趋势,且大量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同时也使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我国生物多样性骤减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种生存环境的改变与破坏,人类掠夺式的开发与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入侵或不合理的引种等,此外人类非法收集、采挖、走私等行为也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七、各种污染严重 各种污染日趋严重,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光污染、噪音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等。其中,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尤为严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把经济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和重心,为了追求经济增长,大肆发展第二产业,人们长期只片面的注重经济效益而

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

二、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 1.收集资料法 应用范围广、收效大,比较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 环境现状调查时,应首先通过此方法获得现有的各种有关资料,但此方法只能获得第二手资料,而且往往不全面,不能完全符合要求,需要其他方法补充。 2.现场调查法 可以针对使用者的需要,直接获得第一手的数据和资料,以弥补收集资料法的不足。 这种方法工作量大,需占用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有时还可能受季节、仪器设备条件的限制。 3.遥感的方法 可从整体上了解一个区域的环境特点,可以弄清人类无法到达地区的地表环境情况,如一些大面积的森林、草原、荒漠、海洋等。 该方法不十分准确,不宜用于微观环境状况的调查,一般只用于辅助性调查。在环境现状调查中,使用此方法时,绝大多数情况使用直接飞行拍摄的办法,只判读和分析已有的航空或卫星相片。 环境统计是用数字反映并计量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和环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环境统计指标体系 确定目标的原则: 确定环境目标必须以规划区环境特征、性质和功能为基础,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为依据,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基本要求、现有技术经济条件,并可以时空分解和量化。

环境统计的研究方法 (1)大量观察法:环境现象的特征与其数量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建立在大量观察基础上的统计结果必然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2)综合分析法:综合分析法是指对大量观察所获资料进行整理汇总,计算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变异指标等。 (3)归纳推断法:所谓归纳是由个别到一般,由事实到概括的推理方法,是统计研究常用的方法。 环境审计是对特定项目的环境保护情况,包括组织机构、管理、生产及环保设施运转与排污等情况进行系统的、有文字记录的、定期的、客观的评定。 环境审计的内容 1.符合性审计. 2.环境保护管理系统审计. 3.过渡审计. 4.有害物质的处理、存放及清理的审计 5.污染预防审计. 6.环境效益审计. 7.产品审计 环境信息的特点 时空性:环境信息是对一定时期环境状况和环境管理的反映。 综合性:环境信息是对整体环境状况和环境管理的反映。 连续性:环境状况的而变化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环境管理的步骤与其一致,因此环境体现一定的连续性。 随机性:环境信息的产生于生成要收到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及特定的环境条件和人类行为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随机性。 环境管理的实证方法 实验方法.问卷调查法.实地研究方法.无干扰文本分析方法.案例研究方法。 水环境容量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影响分析资料

9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影响分析 依据中科院成都生物所于2016年3月编制完成的《凉山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拉拉铜矿落凼矿区深部矿段采矿工程陆生生态调查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9.1区域概况 9.1.1区域生态功能定位 根据《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2006年5月),落凼矿区所在的绿水乡属于“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生态区→ 川西南山地亚热带半湿润气候生态区→ 金沙江下游干热河谷稀树- 灌丛- 草地生态亚区→ 金沙江下游资源开发与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按照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三级区特征表,项目区为II 3 金沙江下游干热河谷稀树- 灌丛- 草地生态亚区,II3 – 1 攀西矿产- 水力资源开发与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该区域受山地地形和干热气候影响,植被垂直分布明显,自下而上有干热河谷稀树灌丛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亚热带针叶林、亚高山常绿针叶林、亚高山灌丛与草甸等。河谷区生态脆弱,土壤侵蚀敏感性程度高。该区域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存在着一定的土地退化和裸岩化的现象,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频发,外来物种紫茎泽兰的入侵与蔓延十分严重”;生态建设的发展方向是“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冶金工业、水电业和旅游业,建立优质农产品基地;保护植被,防止有害生物入侵。注意防止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或不利影响,减少入江泥沙量,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严格控制水环境污染、大气环境污染等”。 根据《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川府发〔2013〕16号),矿区位于所属会理县属于四川省重点开发区→ 点状开发城镇,该区域为省级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同时也是四川省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 安宁河流域;区域矿产,生物、水能资源丰富,优势产业国内外竞争力强,是国家战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重点地区。该区域的生态特点是在保护生态环境、降低能源资源消耗、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化升级,增强产业竞争能力,适度推进点状开发优势矿产,水能资源,促进资源加工转化,推进清洁能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优势矿产等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该区域生态功能定位:“中国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全国重要的钒钛和稀土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水电能源开发基地、全省重要的亚热带特色农业基地”。要求该区域在加强资源综合勘探,合理利用的同时,也提出了“以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强干热河谷和山地生态恢复与保护,加快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矿山生态修复和环境恢复治理”。

2015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Word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192-2015 代替HJ/T 192—2006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Technical Criterion for Ecosystem Status Evaluation (发布稿)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15-03-13发布2015-03-13实施 环境保护部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工作流程图 (3) 5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及计算方法 (3) 6 专题生态区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 (7) 附录A(资料性附录)指标含义及数据来源 (19) 附录B(规范性附录)二级指标计算方法 (24)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评价我国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和各指标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县域、省域和生态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生态区包括生态功能区、城市/城市群和自然保护区。 本标准于2006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本次修订主要内容: ——优化生态环境状况和各分指数的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 ——新增生态功能区、城市/城市群和自然保护区等专题生态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 192—2006)废止。 本标准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修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青海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监测总站、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5年3月13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5年3月13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和各指标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评价我国县域、省域和生态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其中,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方法适用于县级(含)以上行政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评价方法适用于各类型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适用于地级

城区居民饮用水安全情况调查报告

城区居民饮用水安全情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内容:秭归县城镇居民饮用水安全情况 二:调查方式:1.问卷调查 2.入户访谈3.街头访谈 三:调查背景: 据统计全县有24万多农村人口的生活饮用水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水质、水量安全卫生标准。全县总人口390231人,其中农业人口325100人,通过逐村逐户调查,按照饮水安全评价指标,XX年底全县仍有240758万农村人饮用水不安全、不卫生。其中,饮水水质不达标共计61184人,占全县农村饮水不安全总人数的25.4%,全县生活用水量不达标人数为51808人,占全县农村饮水不安全总人数的 21.5%,农村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的人数为66953人,占全县农村饮水不安全总人数的 27.8%,水源保证率不达标的农村人口为60813人,占全县农村饮水不安全总人数的 25.3%。 四、调查目的:了解秭归县城镇居民的饮用水安全状况以及 五、调查过程: 问卷统计:本次发放问卷12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07份。 问卷统计结果分析: 一、城镇居民对自身的饮用水基本满意,对饮用水安全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不足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秭归县城镇居民的主要的饮用水为自来水,其比率为86.91%;对自来水的供应91.35%的居民是表示基本满意的。但是,我们在入户访谈时,发现居民所表示的基本满意,其判断标准为水在煮沸的情况下,喝了不生病。其实,水管流出来的水通常是沉淀多,漂白粉味浓。而在问卷的第12题

关于每年是否有水质的调查的统计结果中,只有18.10%的居民表示有水质的调查,且表示有的居民的文化水平都很高(80%是大学学历)。同时,目前水源的供应越来越不足。 在调查所饮用的水是否安全时,79.06%的人认为是安全的,但问及他们是否能判断饮用水合格时,仅有39.79%的居民表示能。 39.79% 35.71% 34.49% 30.00% 32.00% 34.00% 36.00% 38.00% 40.00% 42.00% 能 不能 有时能 (3)判断水质合格 数据表明,秭归县城镇的居民对饮用水的基本知识了解少。 二、城镇居民对饮用水污染的关注程度 调查统计有,居民对于长江的水质变化有着不同的观点,其中,认为水质变好和变坏的占有相同的比例----21.78%,另有16.84%的人认为没变化,39.60%的居民表示并没有注意长江的水。居民对长江的水质的判断出现这样的不同差异,说明城镇居民的判断标准不一,同时也发现有39.60%的居民不关注长江的

花溪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

花溪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

贵阳市花溪区生态环境 现状调查报告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班级:08生态学1班 姓名:张朝凤 学号: 前言

本次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是我生态学专业必修科目《生态规划学》教学实习的一个主要内容。生态规划是运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学原理、生态经济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方法,从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区域资源环境特点以及社会经济条件出发,合理规划资源开发与利用途径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式,寓生态环境保护于区域开发与经济发展之中,以达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和谐发展的规划。而我们所做的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正是为了对区域作出合理规划的判断基础,只有对区域生态环境的现状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对区域有一个合理而科学的规划。 本次调查的区域是贵阳市花溪区,经过对部分地区的实地观测和影像摄录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对花溪区的基本生态环境状况有个充分了解。本次野外调查的时间是12月15日至16日,基本路线为贵大南区——孟关——高坡,贵大南区——花溪公园——花溪水库——天河潭。野外调查主要是对调查路线沿途的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等进行观察记录。对花溪区的基本生态环境现状作出初步判断,之后再经过后期的文献查阅对花溪区的基本情况进一步了解分析,对收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分析判断,对花溪区的生态环境现状作出总结,并提出针对环境现状的相应对策。 一、自然、社会概况

(一)地理位置及社会经济状况 花溪区位于黔中腹地,是贵阳市下属的一个行政区划单位,位于贵阳市南郊,距市中心17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7′—106°52′,北纬26°11′—26°34′;南北长45公里,东西宽43公里,面积957.60平方公里。全区总人口32.41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15924人,占34.38%,有汉、苗、布依等38个民族。花溪区共辖三镇十一乡,即花溪镇、石板镇、青岩镇,久安乡、麦坪乡、党武乡、燕楼乡、花溪布依族苗族乡、湖潮苗族布依族乡、小碧布依族苗族乡、孟关苗族布依族乡、黔陶布依族苗族乡、马铃布依族苗族乡、高坡苗族乡,区政府位于花溪镇,距贵阳市中心17公里。全区生产总值完成632597万元,同比增长15.1%;财政总收入完成68824.1万元,同比增长17.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91元,同比增长9.6%;农民人均纯收入5318元,同比增长10.3%。区内有贵花、贵新公路,湘黔、贵昆铁路及龙洞堡、磊庄机场,交通发达。花溪区是生态区和贵阳市重要的水源保护区。 (二)自然地理状况 1、地形地貌 花溪区地处黔中高原,花溪区处长江、珠江分水岭,高原分水岭地形极不明显。地面海拔一般为1100~1300m,地形相对高差多小于200m。受南北向褶皱构造控制,山岭、谷地均呈南北向延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评价我国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和各指标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县域、省域和生态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生态区包括生态功能区、城市/城市群和自然保护区。 本标准于2006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本次修订主要内容: ——优化生态环境状况和各分指数的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新增生态功能区、城市/城市群和自然保护区等专题生态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 192—2006)废止。 本标准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修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青海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监测总站、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5年3月13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5年3月13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和各指标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评价我国县域、省域和生态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其中,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方法适用于县级(含)以上行政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评价方法适用于各类型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适用于地级(含)以上城市辖区及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状况评价方法适用于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 24255 沙化土地监测技术规程 HJ 623 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 SL 190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居民用水情况调查报告

居民用水情况调查报告 一、水资源概况 从太空看,人类生存的空间--地球,是一个美丽的蔚蓝色的球体,它约有四分之三的面积覆盖着水。地球上各种水体中,海洋水占地球水储量的96.5%,但它却不能饮用,不能用之于生产和生活。分布在陆地上的河流、湖泊、冰川和地下水等水体占地球水储量的3.5%,它们才是生产和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但实际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占全球总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七。 我国目前面临着自然资源的缺乏和生态危机的问题,也是世界淡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淡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值的1/3。这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同样,世界的近几年来,不少地方连连发生水荒,使淡水资源的短缺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如果现在还不提倡和有效的实施节约用水,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居民用水情况调查及分析 今年寒假,我在自己居住的社区,采取随机调查的方式对50户居民进行了“居民用水量”和“水资源浪费情况”调查,同时还对河流、公园、公共场所进行了水污染情况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淋浴用水”,“马桶用水”,“洗衣用水”已经占了生活用水的绝大部分,由于部分人缺乏节水意识,浪费十分严重。另外由于人们没有经历过严重缺水的日子,水的重要性在人们的意识中比较淡漠。更有人认为交了水费,随意用水就理所当然。

居民用水情况与用水设备 1、洗衣、洗澡和厨房用水分别位居居民生活用水前三位 居民家庭用水内容主要涉及:洗衣、洗澡、洗漱、饮用、厨房用水、冲厕、房屋清洁等,调查显示,密云县城镇居民用水量居前三位的分别是洗衣、洗澡和厨房用水,且这三项用水占所有生活用水比重超过八成。多数居民认为洗衣用水占生活用水比重最多,达39.5%,洗澡次之,达28.0%,厨房用水第三,达19.1%。 2、多数居民夏季每天洗澡1次,冬季为三天1次或一周1次 94.1%的居民家庭拥有淋浴器,且无漏水套数。在用水量上,夏季平均洗澡次数为“每天1次”的居民最多,占71.8%,“两天1次”的占17.6%,“每天2次”的占7.1%,“三天及以上1次”的占3.5%;冬季平均洗澡次数选择“一周1次”和“三天1次”的居民数量相当,分别占29.4%和28.2%,选择“两天1次”、“四天1次”、“六天1次”的家庭分别占11.8%、9.4%、7.1%。 居民节水意识与节水形式 调查中,所有居民都具有节水意识,97.6%的居民家庭采取节水措施,且47.0%的家庭至少采取3种,少数家庭没有采取节水措施的原因是每月的家庭用水量已经很少,或者已经很注意节水,无改进空间等。在采取节水措施的家庭中,90.4%的家庭选择大件衣物用洗衣机,小件用手工洗的节水形式;81.9%的家庭选择循环用水形式(比如洗澡/洗漱水用于冲厕/浇花等);57.8%的家庭选择衣物集中洗涤的节水形式;12.0%的家庭选择水箱内增加物体(如装满水的可乐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