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生儿常见疾病的观察要点

新生儿常见疾病的观察要点

新生儿常见疾病的观察要点
新生儿常见疾病的观察要点

新生儿常见疾病的观察护理要点

朱淑贞

新生儿常见疾病的观察护理要点

早产儿

一、早产儿易发生的问题

1.原发性呼吸暂停(发生在生后1—18天,常见3—5天),RDS(多发生在出生后6—12h内)

2.体温随环境温度波动,体温不升多见

3.颅内出血可能(生后24小时更易发生)

4.低血糖

5.高胆红素血症致核黄疸发生率高(生后4—6天易发生)

6.NEC,喂养困难(生后2周内易发生)

7.供氧者有氧中毒可能

8.常有呼吸性酸中毒和代酸出现

9.易继发感染

10.易发生低蛋白水肿。

二、环境温度对早产儿的影响

低环境温度可致:体温不升、呼吸暂停、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硬肿症、肺出血、加重缺氧、易致核黄疸、诱发RDS、使生长发育受阻。

环境温度过高可引起:激惹不安、周围血管扩张、脱水、发热、高血钠、呼吸暂停,颅内出血、严重可致死亡。

三、早产儿注意事项

1.给早产儿一个合适的中性环境温度十分重要,抱出、打静脉针等应用暖包被包好。

2.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适当的卧位,有青紫发绀及时吸氧,呼吸暂停者应及时予刺激,有分泌物者应及时吸痰,不能恢复者皮囊加压通气。

3.用氧时间不可过长,氧浓度为30%—40%为宜,维持PO2在50—80mmhg,应监测SPO2,使SPO2维持在85—95%之间。缺氧改善后及时停氧,防止氧中毒。

4.采血、静脉输液拔拔除后局部按压时间须长,防止出血不止。

5.预防感染,接触前后洗手,各项操作严格无菌。

6.耐心喂养,注意腹胀、呕吐、大便情况。

7.早产儿一般常规补充维生素K1,最好每日称体重,以每日增长10—30g为好。

新生儿黄疸

1.观察核黄疸的先兆症状(黄疸突然加深,吃奶差,反应差,嗜睡,肌张力低下,呼吸不规则)

2.观察大便情况,大便由淡黄色转为陶土色或灰白色,疑为肝炎综合症,大便在生后排出胎便后转为陶土色或灰白色,疑为先天性胆道闭锁。

3.严重贫血症警惕心衰可能。

4.采血或穿刺部位加强按压,防止肝功能不全的黄疸患儿出血不止。

5.做好光疗前、中、后的护理。

新生儿败血症

1.注意观察有无喷射性呕吐,拒奶,反应较差,尖叫、双眼凝视,前囟紧张,颈部抵抗惊厥等神经系统症状,若有持续性体温偏高,应警惕化脑可能。

2.每次仔细检查全身皮肤黏膜,对原有感染灶加强局部清创消毒外,应及早发现新的皮肤脓点脓肿、糜烂等的出现,并及早处理。

3.观察原有阳性症状、体征的变化程度,了解病情转归。

4.对严重的败血症,应警惕感染性休克的体征(监测BP、HR、尿量、肢端循环等)、中毒性脑病,DIC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5.全身各脏器注意可能发生转移性脓肿。

休克早期表现:烦躁,皮肤苍白、灰、心率增快>160次/分,毛细血管充盈时间>3s,肢端冷,花纹,血压正常或偏高,脉压差变小,尿量减少。

新生儿肺炎

1.抬高头部,减轻呼吸困难程度

2.加强呼吸道管理,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雾化吸入

3.保持安静,防止心衰,重症肺炎输液速度<5ml/kg/h

4.注意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和缺氧症状及其程度变化。(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呼吸形式,有无三凹征,鼻塞煽动,呻吟,点头状呼吸,发绀等及有无呼衰发生)。

5.注意观察有无心衰症状(烦躁不安,气促加剧,R>60次/分,心率增快160次/分以上,肝迅速增大超过肋下1.5cm,少尿)

6.吸入性肺炎,尤其是胎粪吸入性肺炎,曾用过皮囊加压呼吸的患儿在发生呼吸困难加剧,且吸氧后发绀不能缓解的情况下,须警惕气胸的发生。金葡菌肺炎有并发脓胸,脓气胸的危险。

7.了解血气值是否存在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呼衰类型,代酸等,以便及时对症处理。

8.观察有无其他并发症发生,中毒性脑病(神经系统症状),DIC(全身各脏器功能)

9.护士自己耐心间歇喂奶,喂完后右侧卧位,加强巡视,防止窒息。呛咳,气促者予鼻饲喂养。

鼻饲喂养的适应症

1.胎龄<34周

2.体重<1500g

3吸允吞咽功能差者

4.气促呛咳明显者

5.部分体重不增者为减少能量消耗,以利于体重增长

硬肿症

1.复温正确复温:a肛温>30℃,置于30℃温箱,q1h测体温,根据体温恢复情况在30—34℃之间调节箱温,使体温在6—12小时内恢复正常。B.肛温<30℃,先置患儿于比体温高1℃的温箱中开始复温,每0.5—1h监测体温一次,体温每升高1℃箱温调高1℃,箱温稳定到35℃后不再提高,使12—24小时恢复正常。

2.供给足够的热卡,水分。

3.保证静脉通畅,严格控制输液速度,要求5ml/kg/h。最好用输液泵均匀输入,防止心衰,肾衰的发生。寒冷的冬天,液体最好放在温暖的室内,然后再用。

4.皮肤的护理,勤翻身,防止局部受压,防止坠积性肺炎和皮肤破损引发的感染。

5.记尿量,必要记24小时出入量。

6.备好吸引器,遇到肺出血立即吸引,保持气道通畅。

7.密切观察肺出血,心、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肺出血先兆:面色潮红,呼吸心率突然增快,肺部出现湿罗音。观察有无微循环障碍,消化道出血的发生(DIC、休克)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

1.保证患儿安静,避免剧烈哭吵,比要时用镇静剂,治疗护理操作集中进行,防止心衰。

2.控制输液速度,<5ml/kg/h,防止心衰。

3.护士自己少量多次喂奶,防止窒息,气促明显给予鼻饲喂养。

4.体位:抬高上半身15—30°,减轻心脏负担。

5.观察心衰指征:(P、R、肝脏大小、尿量),杂音变化。

6.抗心衰药物应用的注意点,对慢性心衰长期用地高辛维持量者,注意心率、心律、呼吸、尿量、体重变化、中毒反应、避免同用钙剂。

7.PDA消炎痛应用见前。

足月小样儿易出现的问题

1.低血糖(肝糖原储存少,糖原异生作用差)

2.红细胞增生症(宫内慢性缺氧)

3.酸中毒,低血钙

4.感染(吸入性肺炎,NEC)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正常HCT:50—60% HB:17—22g/dl HB=HCT/3 红细胞增高症:HCT (V) >65% (A) >60% HB>22g/dl HCT (C) >70%)

1.观察各脏器有无缺氧、缺血表现(缺氧→呼吸困难,脑缺氧→神经兴奋,胃肠道缺氧→NEC,心肌缺氧,肺循环阻力增加→心功能不全,肝缺氧,肝肠循环高,胆红素生成高,需糖量增加,肝产生内源性糖少→低血糖及黄疸)。

2.及时吸氧,纠正缺氧

3.补足液体,监测HCT,HB

4.掌握部分换血法a.换血指征:静脉血HCT等于或大于0.7;静脉血等于或大于0.65,有临床症状。B.采用周围小动脉抽出血液,周围静脉输入生理盐水、白蛋白或血浆。C.核对换血量换血量=血容量×体重(kg)×(实际HCT--预期HCT)/实际HCT,血容量可按80—100ml/kg计算。D.配合医生进行换血换血量液与输入液体应等量、等速、换血时监测心率、血压、呼吸或中心静脉压,注意保暖;换血后禁食2—4小时,注意低血糖及NEC发生

新生儿肠炎

1.观察呕吐,腹胀,大便次数,量和性质。

2.注意有无前囟凹陷,皮肤弹性差,口唇黏膜干燥,少尿,外周循环等脱水症状,并观察脱水程度,有无并发休克。

3.了解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有无酸中毒,低血钾等及早纠正)

4.脱水者遵循补液原则: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先快后慢,见尿补钾

5.观察低血钾症表现:精神萎靡、吃奶乏力、腹胀、肌张力低下、心律不齐、呼吸频率不规则。

6.休克患者,补充血容量,及时恢复血灌注量:迅速建立两条静脉输液通道,快速输入2:1含钠等张液20ml/kg,1/2—1小时输完,一次量<300ml。

新生儿破伤风

1.避免各种不必要刺激(声、光、触觉等),各种操作集中在镇静剂发生最大效应时进行,以免诱发抽搐。

2.警惕窒息的发生,并对因紧急处理,如因痰液、唾液阻塞气道,开始喂养后奶液吸入应在供氧下,吸引气道。如因呼吸机痉挛引起,遵嘱用镇静剂。

3.床旁备好氧气,复苏皮囊,吸引器。

4.观察鲁米那,安定等镇静止痉药的效果(使病儿处于稍给刺激肌张力增高,但不抽筋为好),每次使用前后均应了解肌张力和呼吸

情况,防止呼吸抑制的副作用发生。

5.频繁抽搐并发汗者警惕高热。

6.观察并防止皮肤黏膜的糜烂、破损、注意有无并发症(感染性肺炎,坠积性肺炎,败血症等)发生。

7.恢复期喂养,用面前协助塞入奶头间歇喂养。

新生儿化脑

1.注意有无呕吐,尖叫,抽搐,前囟紧张隆起,双眼凝视等颅内高压症状。若呼吸节律不规则,瞳孔忽大忽小或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血压升高,应注意脑疝及呼吸衰竭的存在。

2.头围有无进行性增大,若增大提示并发脑积水、积脓可能。

3.做好腰穿护理,了解脑脊液结果。

新生儿低血糖

1.警惕呼吸暂停,抽搐。

2.监测血糖,及早发现低血糖。

3.新病人尽快建立静脉通路,补液不间断、不外渗、按补糖浓度匀速泵入。

新生儿HIE、颅内出血

1.予心肺,SPO2监护,监测血压,血糖,尿量,血气及电解质。适当供氧,合理吸痰,匀速输液,维持正常的PH值,PO2,PCO2,血压在正常范围,血糖在高值。

2.抬高头位30°,保持头正中位,减少刺激,保持安静,操作集中进行。

3.遵嘱正确应用镇静止痉剂,脱水剂,血管活性药物,止血药,促进脑神经恢复药物及纳洛酮,注意观察药物作用及副作用。

4.观察面色、反应,监测HCT及血压,警惕进行性颅内出血。

5.观察神经系统表现(意识、四肢肌张力、活动程度,各生理反射抑制或兴奋状态,抽搐情况)。

6.观察有无颅内高压表现(前囟隆起,瞳孔大小不等,惊厥,生命体征改变—血压升高、心率减慢、呼吸不规则,呕吐)。

7.注意有无心功能不全表现,肾功能不全,应激性溃疡。NEC(呕吐,腹胀,便血),低血糖,代酸等并发症。

窒息后并发症有:

1.吸入性肺炎

2.RDS

3.颅内出血

4.HIE

5.NEC

6.低血糖

7.红细胞增多症

8.高胆红素血症

9.低血钙、代酸、呼酸10.肾功能衰竭

11.心脏受损、心衰12.动脉导管延迟关闭

中性温度:月龄<1周36.6—0.34×出生胎龄—0.28×月龄

月龄>1周36—1.4x×体重—0.03×月龄

体重<1.5kg的小儿每天称重,变化范围10—30g。

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

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EENC的制定背景和目的 2013 年西太平洋地区各国联合制定和发布了“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 健康新生儿行动计划”,并颁布了“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指南(EENC”。EENC 是整个行动计划的核心技术指南,涵盖了正常新生儿、早产儿以及患病新生儿出生后即刻开始的临床保健技术,同时作为医院进行质量控制和管理的技术流程。 EENC勺制定旨在改变医务人员的行为。实施EENC后,期望改变对新生儿有害的做法(如延迟擦干、立即断脐、吸引、与母亲分离)。 EENC勺核心内容和理论依据 一、WH关于新生儿早期保健的推荐要点(1) 分娩前准备分娩前所有的产妇都可以选择是否让家属陪伴和采取何种分娩姿势在分娩过程中对产妇和胎儿进行监测,包括使用产程图对24-34 孕周产妇使用类固醇皮质激素预防早产(住院后1 小时内)胎膜早破使用抗生素 小于32 周有早产风险的孕妇使用硫酸镁促进胎儿神经发育每个分娩都有新生儿气囊和面罩,并且放在分娩床2 米之内的距离 二、WH关于新生儿早期保健的推荐要点(2)出生后即刻保健出生后立即和彻底擦干(擦干是是出生后的第一个护理步骤)不做常规吸痰处理,除非口鼻被阻塞不做胎粪吸引,除非婴儿气道梗阻(擦干之后)出生后立即将新生儿放在母亲腹部,擦干,保暖(覆盖毛巾和戴帽子),保持与母亲皮肤接触至少90 分钟。皮肤接触的好处包括:保持体温、促进母乳喂养、促进新生儿和母亲的情感交流、促进激素分泌,促进宫缩和胎盘娩出、帮助新生儿建立免疫屏障。 出生后1-3 分钟内,待脐带停止搏动后再结扎脐带(需要复苏和患病的新生儿除外)。研究表明,延迟断脐近期益处:降低脑室内出血、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败血症的发生几率;不会增加产后出血和延长第三产程;产后1分钟通过胎盘增加80ml血液,3分钟增加约100ml。远期益处:改善6个月铁营养状况;促进神经系统发育新生儿出现喂养信号时(流口水、张嘴、舔舌等),即鼓励母亲开始母乳喂养。研究表明,出生后的母乳喂养被推迟2-23 小时,新生儿死亡的概率增加40%;推迟24 小时,死亡概率增加80%。 三、WH关于新生儿早期保健的推荐要点(3) 新生儿复苏出生后没有自主呼吸的新生儿,进行彻底擦干后,刺激背部2-3 次,若仍没有呼吸,则断脐,在1 分钟内使用自动充气式气囊进行正压通气仅对羊水胎粪污染且没有自主呼吸的新生儿进行气管和口鼻的吸引 进行了60 秒有效的正压通气后,要评估心率 复苏抢救10 分钟后新生儿仍没有心率,停止复苏四、WH关于新生儿早期保健的推荐要点(4)新生儿保健 全部常规护理(包括眼部护理、维生素K疫苗注射和测量体重身长)均延迟至第一次母乳完成之后 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第一剂乙肝疫苗和卡介苗保持婴儿始终和母亲在一起,除非有紧急情况脐带断端不放置任何药物和材料,保持脐带断端开放与空气接触至少延迟

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处理

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处理 肺炎是儿童时期的一种常见病,多见于婴幼儿,是目前引起5岁以下小儿死亡的首要原因。 病因:婴幼儿肺炎多由细菌(如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支原体等病原微生物引起。 婴幼儿肺炎的特点:与一般肺炎不同,婴幼儿肺炎值得我们警惕的有三大特点:①病情不典型(易与感冒混淆)②合并症多(如呼吸衰竭、心力衰竭)③死亡率高。 临床表现:①发烧不同年龄、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多有发烧,体温可从38℃左右的低烧到39℃甚至40℃的高烧。 ②咳嗽较为频繁,早期常为刺激性干咳,以后程度可略为减轻;进入恢复期后常伴 有痰液。 ③气促多出现在发烧、咳嗽之后。病儿常常有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烦躁不安、轻 度腹泻或呕吐等全身症状。 ④呼吸困难病儿常出现口周、鼻唇沟发紫症状,而且呼吸加快,每分钟可达60-80 次,可有憋气,鼻翼扇动。 健康小儿安静时的呼吸次数因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异,2个月内的婴儿呼吸次数应少于60次,2-12个月的婴儿应少于50次,1-4岁应少于40次。 如何与感冒区别 1、体温小儿肺炎大多会发烧,而且一般都在38℃以上,并持续2-3天以上不退,即 使使用退烧药也只能暂时退一会儿。若是一般感冒,虽也发烧,但以38℃以下为多,持续时间也较短暂,使用退烧药效果明显。 2.咳嗽及呼吸。 小儿肺炎大多有咳嗽或喘憋,且程度较重,常有呼吸困难。而感冒引起的咳嗽一般较轻,不会引起呼吸困难。 3.精神状态。 感冒病儿一般精神状态无改变,照常玩耍;肺炎患儿大多精神状态不佳,常有烦躁、哭闹不安或者昏睡、抽风。 4.饮食。 感冒病儿饮食较正常,或仅为进食(奶)量稍减。但一旦罹患肺炎,食欲明显下降,不吃东西,不吃奶,或者一喂奶就因憋气而哭闹。 5.睡眠。 感冒一般不影响睡眠;肺炎往往睡不熟、易醒、爱哭闹,尤其在夜间有呼吸困难加重的趋势。 护理 勤开窗户,以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室温以18-20℃为宜(新生儿可提高到20-24℃),并保持适当湿度(约60%),以防呼吸道分泌物变干而不易咳出。 保证孩子充分休息。房间要安静,尽量减少探视;最好将测体温、换尿布、喂药等操作一次完成,以免影响孩子的休息,因为孩子的哭闹、活动会使缺氧症状加重,增加心脏及肺部的负担, 要勤换衣服,经常让孩子变换体位,减少肺部淤血,促进炎症吸收。轻拍打孩子的背部,便于痰液排出。补足水分。多水分、高热量、高维生素。高烧病儿多给流质饮食,如牛奶、

新生儿期的保健重点精编版

新生儿期的保健重点精 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新生儿期的保健重点 讲课人:范玮 新生儿娩出后,身体各器官发育尚不成熟,适应外界环境能力差,易患各种疾病,死亡率高。因此新生儿期是生命最脆弱的时期,新生儿保健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定期家庭访视。主要查看新生儿居室环境,观察新生儿反应,皮肤颜色,脐部是否清洁;了解新生儿吸吮、睡眠、哭声、大小便性状,体重增长情况,宣传指导母乳喂养。 (2)指导保暖、喂养、护理、预防感染和感知刺激等。 (3)对高危新生儿密切随访,重点管理。对受高危因素(如早产、出生低体重、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病理性黄疸,严重感染等)影响的新生儿,应重点进行家庭访视,建册重点管理,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4)促进亲子间的情感联结,通过亲子间的身体和视觉的接触,并倾注爱心和热情,使新生儿得到温暖和安全感,促进亲子间的情感联结。 新生儿的特点和保健 (一)新生儿期的特点: 1、体温调节:需适应的环境温度或中性温度,特别是低体重儿或 早产儿。 2、循环系统:胎儿循环→成人循环,任何原因使肺动脉压力增加 可出现右向左分流,导致发绀。 3消化系统:胃略水平位,食管下段括约肌不成熟,控制力差,常发生胃食管反流,贲门和胃底部肌张力低,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故易发生幽门痉挛出现呕吐。 (1)人乳喂养的小儿粪便:黄色或金黄色,均匀膏状或黄色粪便粒或较稀薄,平均每日2-4次,添辅食后减少。 (2)人工喂养每日1-2次易便秘,如只是排便间隔超过48小时不伴任何痛苦,不称为便秘。 (3)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下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加外,无其他症状,不影响生长发育,添加辅食后,大便渐渐转为正常。 4 泌尿系统,肾浓缩功能差,肾小管排磷功能差,选用蛋白质、矿物质(磷)含量高的牛乳喂养对新生儿肾脏有潜在损害。 5神经系统:大脑皮层兴奋性,对外界刺激反应易疲劳,以睡眠状况为主。 6免疫系统:细胞免疫功能较成熟,肠道分泌的Iga较低。 7体格发育:新生儿是婴儿期增长最快阶段,第一个月增加1-1.5KG,身高生长4-5CM。 (二)新生儿期保健 新生儿期是婴儿期的特殊阶段,重点是预防出生时缺氧、窒息、低体温、寒冷损害综合征和感染,为Ⅰ级预防和部分Ⅱ级预防(新生儿筛查) 1、出生时护理:保持室温25-28℃,口腔、呼吸道通畅,严格消毒。高危儿送重症 监护室。 2、新生儿居家保健

新生儿期的保健重点

新生儿期的保健重点 讲课人:范玮 新生儿娩出后,身体各器官发育尚不成熟,适应外界环境能力差,易患各种疾病,死亡率高。因此新生儿期是生命最脆弱的时期,新生儿保健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定期家庭访视。主要查看新生儿居室环境,观察新生儿反应,皮肤颜色,脐部是否清洁;了解新生儿吸吮、睡眠、哭声、大小便性状,体重增长情 况,宣传指导母乳喂养。 (2)指导保暖、喂养、护理、预防感染和感知刺激等。 (3)对高危新生儿密切随访,重点管理。对受高危因素(如早产、出生低体重、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病理性黄疸,严重感染等)影响的新生儿,应重点进行家庭访视,建册重点管理,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4)促进亲子间的情感联结,通过亲子间的身体和视觉的接触,并倾注爱心和热情,使新生儿得到温暖和安全感,促进亲子间的情感联结。 新生儿的特点和保健 (一)新生儿期的特点: 1、体温调节:需适应的环境温度或中性温度,特别是低体重儿或 早产儿。 2、循环系统:胎儿循环→成人循环,任何原因使肺动脉压力增加 可出现右向左分流,导致发绀。 3消化系统:胃略水平位,食管下段括约肌不成熟,控制力差,常发生胃食管反流,贲门和胃底部肌张力低,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故易发生幽门痉挛出现呕吐。 (1)人乳喂养的小儿粪便:黄色或金黄色,均匀膏状或黄色粪便粒或较稀薄,平均每日2-4次,添辅食后减少。 (2)人工喂养每日1-2次易便秘,如只是排便间隔超过48小时不伴任何痛苦,不称为便秘。 (3)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下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加外,无其他症状,不影响生长发育,添加辅食后,大便渐渐转为正常。 4 泌尿系统,肾浓缩功能差,肾小管排磷功能差,选用蛋白质、矿物质(磷)含量高的牛乳喂养对新生儿肾脏有潜在损害。 5神经系统:大脑皮层兴奋性,对外界刺激反应易疲劳,以睡眠状况为主。 6免疫系统:细胞免疫功能较成熟,肠道分泌的Iga较低。 7体格发育:新生儿是婴儿期增长最快阶段,第一个月增加1-1.5KG,身高生长4-5CM。 (二)新生儿期保健 新生儿期是婴儿期的特殊阶段,重点是预防出生时缺氧、窒息、低体温、寒冷损害综合征和感染,为Ⅰ级预防和部分Ⅱ级预防(新生儿筛查)

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

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EENC)的制定背景和目的 2013年西太平洋地区各国联合制定和发布了“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 健康新生儿行动计划”,并颁布了“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指南(EENC)”。EENC是整个行动计划的核心技术指南,涵盖了正常新生儿、早产儿以及患病新 生儿出生后即刻开始的临床保健技术,同时作为医院进行质量控制和管理的技 术流程。EENC的制定旨在改变医务人员的行为。实施EENC后,期望改变对新 生儿有害的做法(如延迟擦干、立即断脐、吸引、与母亲分离)。 EENC的核心内容和理论依据 一、WHO关于新生儿早期保健的推荐要点(1) 分娩前准备 分娩前所有的产妇都可以选择是否让家属陪伴和采取何种分娩姿势 在分娩过程中对产妇和胎儿进行监测,包括使用产程图 对24-34孕周产妇使用类固醇皮质激素预防早产(住院后1小时内) 胎膜早破使用抗生素 小于32周有早产风险的孕妇使用硫酸镁促进胎儿神经发育 每个分娩都有新生儿气囊和面罩,并且放在分娩床2米之内的距离 二、WHO关于新生儿早期保健的推荐要点(2) 出生后即刻保健 出生后立即和彻底擦干(擦干是是出生后的第一个护理步骤) 不做常规吸痰处理,除非口鼻被阻塞 不做胎粪吸引,除非婴儿气道梗阻(擦干之后) 出生后立即将新生儿放在母亲腹部,擦干,保暖(覆盖毛巾和戴帽子),保持 与母亲皮肤接触至少90分钟。皮肤接触的好处包括:保持体温、促进母乳喂养、促进新生儿和母亲的情感交流、促进激素分泌,促进宫缩和胎盘娩出、帮助新 生儿建立免疫屏障。 出生后1-3分钟内,待脐带停止搏动后再结扎脐带(需要复苏和患病的新生儿 除外)。研究表明,延迟断脐近期益处:降低脑室内出血、新生儿坏死性小肠 结肠炎(NEC)、败血症的发生几率;不会增加产后出血和延长第三产程;产后 1分钟通过胎盘增加80ml血液,3分钟增加约100ml。远期益处:改善6个月 铁营养状况;促进神经系统发育 新生儿出现喂养信号时(流口水、张嘴、舔舌等),即鼓励母亲开始母乳喂养。研究表明,出生后的母乳喂养被推迟2-23小时,新生儿死亡的概率增加40%; 推迟24小时,死亡概率增加80%。 三、WHO关于新生儿早期保健的推荐要点(3) 新生儿复苏 出生后没有自主呼吸的新生儿,进行彻底擦干后,刺激背部2-3次,若仍没有 呼吸,则断脐,在1分钟内使用自动充气式气囊进行正压通气 仅对羊水胎粪污染且没有自主呼吸的新生儿进行气管和口鼻的吸引 进行了60秒有效的正压通气后,要评估心率

新生儿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 (1)

黄疸 1、败血症:支持点:(羊水Ⅱ°污染)出生3天,皮肤黄染1天。不支持点:无明显感染灶,无精神萎靡,无哭闹,无惊厥,无肝脾肿大表现。结论:待血培养结果回报后排除。 2、生理性黄疸:支持点生后第3天出现皮肤黄染。不支持点:24小时内出现皮肤黄染,黄染程度较重,我科经皮测胆红素:头/胸dl。结论:可以排除。 3. 新生儿ABO溶血病:支持点:患儿母亲血型O型,生后第2-3天皮肤中度黄疸,巩膜黄染,经皮测胆头dl 胸dl高出正常范围,不支持点:患儿血型为O型(不详),无贫血外观,无肝脾肿大。结论:(待溶血三项结果回报后进一步排除)可排除。 4.婴儿肝炎综合征:支持点:生后36天皮肤中度黄疸,巩膜黄染,不支持点:非白陶土样便,肝功能示:ALT L,TBIL L,DBIL L,IBIL L(是指一组于婴儿期((包括新生)起病、伴有黄疸、病理性肝脏体征和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增高的临床症候群。以肝内病变为主,病因复杂,预后悬殊。如能查出病因,明确诊断,就不再称婴肝征。) 早产儿 1、早产儿(大于胎龄儿):支持点孕33+5周出生。不支持点出生体重2.0kg,其位于同胎龄平均出生体重第10到90百分位之间。结论:可排除。 2、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持点,常见于早产儿,不支持点,出生后无呻吟无气促,可进一步观察呼吸系统情况及行胸片检查,进一步临床排除。 肺炎 1、奶汁吸入性肺炎:支持点:鼻塞、喉中痰鸣,摄胸片示:两肺纹理增强。不支持点:无呛咳史,现患儿呼吸现平稳,节律规则,三凹征(-)。结论:可排除。 2、毛细支气管炎:支持点:咳嗽、鼻塞、喉间痰鸣,双肺可及湿罗音。不支持点:现患儿无发热,无气促、喘憋,三凹征(-),摄胸片示:两肺纹理增强。结论:可排除。 窒息 1、新生儿羊水吸入性肺炎:窒息史,羊水污染史,三凹征(-),无吐沫,进一步胸片明确。 2、脑损伤:支持点窒息史。不支持点现无神经系统异常表现。结论:动态观察神经系统表现及进一步作头颅CT检查明确诊断。 *患儿有窒息缺氧史,易合并缺氧性各脏器损伤,颅内出血、高胆红素血症、呼吸暂停、电解质紊乱、低血糖、NEC等。 羊水Ш度 1、胎粪吸入综合征:支持点羊水Ш度胎粪污染。不支持点患儿呼吸现平稳,节律规则,三凹征(-)。结论:暂不考虑,继续临床观察及胸片等检查进一步排除。 2、咽下综合征:支持点羊水Ш度胎粪污染。不支持点暂未出现呕吐。结论:观患儿进食后胃肠情况待排除。 糖尿病母儿 1、低血糖症:支持点,母为“糖尿病”。不支持点,该患儿无低血糖表现,无反应差,无阵发性紫绀、震颤惊厥、眼球不正常转动、呼吸暂停、嗜睡、不吃等表现。结论:不能排除,进一步做血糖检查可鉴别。

新生儿常见疾病临床诊疗指南

新生儿窒息 一、概述 新生儿窒息是围生期高危因素所导致的急性呼吸循环障碍,本质是组织的缺氧与灌注不良. 二、诊断要点 ⑴有影响母体与胎儿气血交换的各种原因; ⑵胎儿心率增快>160 次/分,或<100 次/分,持续一分钟以上;或胎心监护表现为晚期减速.羊水混胎便; ⑶Apgar 评分0-3 分为重度窒息,4-7 分为轻度窒息; ⑷器官功能障碍. 注:神经系统发育畸形,有神经肌肉疾病,以及早产儿等,Apgar 评分常不能反映窒息的程度. 重要的辅助检查:血气,血糖及电解质分析,心肝肾功能的评价,血常规. 窒息的复要点: 1.正确复; 严格按ABCDE复方案进行复;心电监护; 2.气管插管的指征: ①羊水胎粪污染,HR<100/min,无自主呼吸; ②气囊—面罩通气后,HR<100/min,发绀不缓解。(注:气管插管麻醉科医师协助插管)。 3 复时药物的选择与应用方法: ①肾上腺素:指征,胸外按压和辅助通气后,心率< 60 次/min: (注意: 充分的通气建立之前不要用肾上腺素) . 剂量:1/10,000,0.1-0.3ml/kg/次,据情况3-5 分钟可重复,可经气管插管滴入或静脉注射; ②扩容指征:给氧后仍苍白,脉搏微弱,低血压/低灌注,对复反应不佳.可应用生理盐水,10ml/kg;或白蛋白1g/kg;或血浆10ml/kg. 应在充分建立有效的通气基础上。 ③碳酸氢钠,怀疑有酸中毒时使用。 ④纳络酮,对于分娩前 4 小时母亲应用过各种麻醉药物所引起的新生儿呼吸抑制,在有效的通气基础上应用.剂量,0.1mg/kg,气管滴入, 或静脉注射,或皮下或肌肉注射. 复后新生儿应密切监护,监测生命体征,生理生化指标.

婴幼儿6大常见疾病

婴幼儿6大常见疾病 1、宝宝高烧几天不退是怎么回事? 1)首先判断婴幼儿高热期间有无明显的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 平时总是说婴幼儿高热期间若没有明显的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应怀疑幼儿急疹。特别是对于生后第一次发烧的婴幼儿可能性更大。一般高热持续3天后,随着体温下降会有皮疹出现。皮疹一般持续3天左右。对于皮疹无需特别治疗。当高热持续已超过3整天,还是应该去看医生,排除一些疾病。 幼儿急疹是典型的病毒感染,整个病程约一周。头三天以高热为主,体温可达39-40度。此间,除了高热往往无其它不适。三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同时从颜面部开始出现红色皮疹,迅速播散到全身。持续3天左右自然消退。整个过程除退热,无需特别治疗。幼儿急疹是考验新手父母的一道难题。 由于幼儿急疹的确诊为马后炮,遇到高热后出疹,多可确定。遇到出疹,家长不应惊慌,而应放心才是。因为这种热后的出疹,既不怕风,也不怕水,不需特别护理,等待3天自行消退。出疹期间,不痒不痛,无需特别治疗。疹退后不留痕迹,更不后留疤。热退后出疹,即是疾病即将痊愈的征象。 2)如果是感冒发烧,一定要记住,给孩子体内补充充足水分,这样退热药才能起作用。 发热时,若体温未达38.5度,考虑用物理降温,包括多饮水、温水浴、退热贴等。只有体温超过38.5度,才需用退热药物。其实退热药物也是迫使人体通过皮肤散热的过程。若体内水分不够,不论是物理降温,还是药物降温,效果均不满意。若孩子不接受一种物理降温方式,可使用另外一种。 孩子发烧时,家长不要纠结哪种测量体温的方法更加准确。任何一种方法测量出体温超过38.5度,都应给孩子服用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物理降温(多喝水、热水浴、温湿敷等)。家长一定要记住,体内水分充足,退热药才能起作用。所以,保证液体入量,对退烧来说,至关重要! 不论是服退热药,还是物理降温,最终退热都要经皮肤发汗、呼吸、排尿、排便等生理过程而实现,其中经皮肤散热是最主要途径。退热药只通过刺激人大脑中枢迫使体内增加散热。若体内水分不足,即不能有效散热。这就是为何发热几天,退热药“不灵”的原因。发热时多饮水或奶等液体甚为重要! 2、宝宝在春季为何特别容易腹泻? 1)由于神经系统对胃肠的调节功能差,所以,饮食稍有改变,都可引起腹泻。 孩子出现腹泻,应留取大便标本进行大便常规+便潜血+轮状病毒抗原的检测。如果检测结果为阴性,考虑是应用抗生素3天所致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不仅可导致菌群失调,还可导致乳糖不耐受。建议:益生菌;母乳+乳糖酶或不含乳糖配方粉;简单易消化辅食。坚持一到两周。 如果母乳喂养婴儿出现腹泻,可以继续保持母乳喂养+益生菌制剂(不含牛奶、不含乳糖)。如果3天后腹泻仍严重,说明婴儿对母乳中的乳糖出现不耐受现象。建议此时在母乳喂养的基础上,添加外源性乳糖酶。将母乳停掉,换成无乳糖配方不是明智的选择。 配方粉喂养婴儿患上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时,一定要将配方粉换成无乳糖配方。轮状病毒等病菌可损伤小肠黏膜表面,造成位于其表面的乳糖酶受损,从而引起对配方奶中的乳糖出现不耐受现象,加重和延长腹泻。无乳糖配方,是利用麦芽糖糊精替代了乳糖,仍属均衡营养配方,利于腹泻的治疗。

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EENC)的制定背景和目的 2013年西太平洋地区各国联合制定和发布了“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健康新生儿行动计划”,并颁布了“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指南(EENC)”。EENC是整个行动计划的核心技术指南,涵盖了正常新生儿、早产儿以及患病新生儿出生后即刻开始的临床保健技术,同时作为医院进行质量控制和管理的技术流程。EENC的制定旨在改变医务人员的行为。实施EENC后,期望改变对新生儿有害的做法(如延迟擦干、立即断脐、吸引、与母亲分离)。 EENC的核心内容和理论依据 一、WHO关于新生儿早期保健的推荐要点(1) 分娩前准备 分娩前所有的产妇都可以选择是否让家属陪伴和采取何种分娩姿势 在分娩过程中对产妇和胎儿进行监测,包括使用产程图 对24-34孕周产妇使用类固醇皮质激素预防早产(住院后1小时内) 胎膜早破使用抗生素 小于32周有早产风险的孕妇使用硫酸镁促进胎儿神经发育 每个分娩都有新生儿气囊和面罩,并且放在分娩床2米之内的距离 二、WHO关于新生儿早期保健的推荐要点(2) 出生后即刻保健 出生后立即和彻底擦干(擦干是是出生后的第一个护理步骤)不做常规吸痰处理,除非口鼻被阻塞 不做胎粪吸引,除非婴儿气道梗阻(擦干之后) 出生后立即将新生儿放在母亲腹部,擦干,保暖(覆盖毛巾和戴

帽子),保持与母亲皮肤接触至少90分钟。皮肤接触的好处包括:保持体温、促进母乳喂养、促进新生儿和母亲的情感交流、促进激素分泌,促进宫缩和胎盘娩出、帮助新生儿建立免疫屏障。出生后1-3分钟内,待脐带停止搏动后再结扎脐带(需要复苏和患病的新生儿除外)。研究表明,延迟断脐近期益处:降低脑室内出血、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败血症的发生几率;不会增加产后出血和延长第三产程;产后1分钟通过胎盘增加80ml血液,3分钟增加约100ml。远期益处:改善6个月铁营养状况;促进神经系统发育 新生儿出现喂养信号时(流口水、张嘴、舔舌等),即鼓励母亲开始母乳喂养。研究表明,出生后的母乳喂养被推迟2-23小时,新生儿死亡的概率增加40%;推迟24小时,死亡概率增加80%。 三、WHO关于新生儿早期保健的推荐要点(3) 新生儿复苏 出生后没有自主呼吸的新生儿,进行彻底擦干后,刺激背部2-3次,若仍没有呼吸,则断脐,在1分钟内使用自动充气式气囊进行正压通气 仅对羊水胎粪污染且没有自主呼吸的新生儿进行气管和口鼻的吸引 进行了60秒有效的正压通气后,要评估心率 复苏抢救10分钟后新生儿仍没有心率,停止复苏 四、WHO关于新生儿早期保健的推荐要点(4) 新生儿保健 全部常规护理(包括眼部护理、维生素K、疫苗注射和测量体重身长)均延迟至第一次母乳完成之后 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第一剂乙肝疫苗和卡介苗 保持婴儿始终和母亲在一起,除非有紧急情况 脐带断端不放置任何药物和材料,保持脐带断端开放与空气接触至少延迟到生后24小时再给婴儿洗澡

新生儿常见危重症的识别及处理

新生儿常见危险症状或体征识别 新生儿为高危人群,因自身特点及各器官系统发育不完善,发病率、病死率显著高于其她人群,其死亡高峰集中在新生儿早期,即生后2周内,可达95%左右。 死亡原因: 新生儿窒息与并发症(33、5%),呼吸系统疾病(21、8%),感染(14、2%),严重先天畸形(11、3%),产伤(6、3%),硬肿症(5、8%),以上六类疾病与并发症占全部死因的93%。 新生儿常见危险症状或体征识别 1、哭声变化 哭就是新生儿寻求帮助的唯一方式。正常的哭:饿、口渴、尿布湿、环境温度不适宜。突然的短促的尖声哭叫(脑性尖叫)、阵发性哭叫伴面色苍白、持续哭吵且无法安慰、哭声无力或哭不出声,均提示病情严重。有以下可能:HIE、颅内出血、化脑、败血症等。 2、喂奶困难 吸吮能力差,吃奶量不及平时的一半或拒奶,呛奶。有以下可能:早产儿(胎龄≤34周)、感染、颅脑疾患、消化道畸形、代谢性疾病等。 3、发热或体温不升 发热超过38℃,或体温低于35、5℃。常表示有严重感染、硬肿症等可能。 4、嗜睡或不易唤醒 意识状态正常:新生儿易被唤醒,且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清醒 嗜睡:容易唤醒,但仅能保持短暂的清醒 意识迟钝:可以唤醒,但醒来迟且不能保持清醒状态 浅昏迷:嗜睡,仅疼痛刺激可引起缩腿反应 昏迷:疼痛刺激也不能引起任何反应 5、皮肤青紫 生理性青紫,一般情况好,反应好 病理性青紫:中心性与周围性 中心性青紫原因有:心肺疾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异常血红蛋白增多 周围性青紫原因有:局部受压所致、全身性疾病(如心力衰竭、休克、红细胞增多症等) 6、惊厥 要判断就是否为惊厥,首先应排除新生儿生理性的颤抖及非惊厥性的呼吸暂停。新生儿惊厥与婴幼儿、年长儿表现不同,以局灶性、轻微型发作多见,而典型的强直性、阵挛性发作较少见惊厥的类型 A 轻微型 B 强直型 C 多灶性阵挛型 D 限局性阵挛型 E 全身性肌阵挛型 对惊厥记录的注意点 1)惊厥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 2)能否自行缓解 3)就是否伴有呼吸、心率、皮肤颜色的改变等 引起惊厥的原因 窒息后引起的HIE、产伤性颅内出血、化脑、宫内感染、代谢异常、核黄疸、先天性脑发育不全等。 7、呼吸异常 正常呼吸时不费劲,40次/分,若呼吸稍有些快慢不均,时深时浅,但不伴有皮肤青紫等现象也属正常。安静时呼吸≥60次/分或≤30次/分,有三凹征/鼻翼扇动/呼气性呻吟/抽泣性呼吸等,甚至出现呼吸暂停,皮肤青紫,均提示呼吸异常,应及时处理。常见原因有:上呼吸道阻塞、肺部疾病、

新生儿的常见疾病及治疗

新生儿的常见疾病及治疗 新生儿常见疾病发病率高,但治疗和护理却不可大意,否则可能变得很严重,爸爸妈妈们要做好预防工作,同时需要多多储备一些常见疾病的知识,以便在情况发生时,可以最快的做出反应。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 皮肤发黄。 巩膜黄染。 体重减轻。 嗜睡、吃奶无力。 病理性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且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并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现象。 新生儿黄疸原因及其分类 50%的新生儿出生后可出现黄疸,常常是因为婴儿肝脏不能快速代谢胆红素所引起。首先出现在头部,随着胆红素水平升高,可扩展到全身。如果分娩时有产伤的婴儿可能会患上黄疸,因为大量血液在损伤处分解形成更多胆红素。早产儿也是因为肝脏不成熟,容易出现黄疸。其他原因如感染、肝脏疾病、血型不相容等也会引起黄疸,但并不常

见。 黄疸又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即暂时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但个别早产儿血清胆红素过低也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对生理性黄疸应有警惕以防对病理性黄疸的误诊或漏诊。 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即胆红素脑),其愈后差,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严重的可引起死亡。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首先应检查婴儿的胆红素水平,确定并没有达到高危的程度,以免损伤神经系统。可以从婴儿的静脉或者脚后抽血检测,最新的检查方法,可以用光感器。黄疸可以用光纤疗法治疗和酶诱导剂,最新的治疗方法则是胆红素包裹法。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和护理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预防要注意防止如孕期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如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妈妈妊娠需要注意的:

新生儿期保健要点

新生儿期保健要点 全网发布:2012-07-29 13:35 发表者:赵冬梅1392人已访问 护理要点 喂养:母乳是婴儿最佳食物,频繁吸吮促进乳汁分泌;有助于胎便排出,促使黄疸消退。 被服:选择柔软,吸水,宽松,透气,颜色浅淡的棉织品。尿布要勤换洗。 保温:室温20-22℃之间,湿度55-65%。空调不宜过低可在27-28℃左右为宜。 脐带:脐带保持干燥,避免大小便污染。每日用碘伏棉签清洁,不用龙胆紫、消炎粉、脐带粉。 皮肤粘膜:注意皮肤清洁,卫生,尤其是皮肤褶皱处的清洁干燥。防止皮肤擦伤,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洗臀部。不要挤压婴儿乳房硬结。 五官:口腔粘膜娇嫩,禁止纱布擦,不要挑马牙;保持眼部清洁;避免呕吐物及奶液流入耳道。 发育指标 ※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50cm,头围34cm,体重2.5~4Kg。生后3~4天生理性体重下降,7~10天恢复出生时体重,以后每周增重300~200g。 ※新生儿大部分时间在睡眠,每昼夜需要16~18小时。 ※俯卧时抬头片刻。 ※安静、觉醒时可注意人脸,有自发微笑。 ※哭声响亮、婉转,哭无泪,哭时整个身体动。 ※能注视眼前15~20cm远的较大物体;可追视红色或颜色对比鲜明的条纹圆球,并跟至中线。 ※对声音有反应,轻轻拍手掌可使全身活动减少或哭声停止。对突如其来的声音出现抖动或闭眼。 ※不规则、不协调的四肢舞动,握紧拳,若把东西放在手里能不自觉的握住。 保健措施 提倡母乳喂养,如满月时体重增加不足600g,应寻找原因。 ※新生儿居室应朝阳,要经常开门窗换气。 ※解放新生儿的四肢,让其自由活动。新生儿不要打包,尤其不要把手指用布包起来。

※练习俯卧抬头、伸指。 ※多接触孩子和注视孩子,对哭声做出反应。 ※可在婴儿上方20cm处挂颜色鲜艳的玩具或气球,定期更换玩具样式及悬挂位置。并移动玩具让孩子跟视。 ※宝宝醒着的时候,抱起他(她)看看室内的物品,看看大人的脸,看看自己的小手等。 ※多和宝宝说话、唱歌、播放轻音乐。 ※让宝宝触摸妈妈的乳房、脸和衣服。经常将多种质地的玩具、物品放入婴儿手中。 ※经常抚摸婴儿全身。 ※出生后15天开始每日保证维生素D400~500IU摄入,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遵医嘱进行

新生儿疾病地早期症状地识别1

产科人员新生儿疾病早期症状识别 一、正常新生儿生理特点: 足月儿出生体重在2500g—4000g,皮肤红润,哭声响亮;体温在36℃—37℃,新生儿体温与外界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呼吸浅而快,频率40次/分左右;心率120—140次/分左右;排便在12小时,不超过24小时;排尿在24小时,一般于生后一天开始排尿,不超过48小时;新生儿特有的神经反射: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拥抱反射、握持反射、交叉伸腿反射,若这些反射消失,常提示严重疾病或颅病变。 二、新生儿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 (一)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可发生于足月儿和早产儿,生后2~3天出现,早产儿可延迟至生后5天,4~7天达高峰,1周后开始消退,持续时间≤2周,早产儿可延迟至4周消退。血清胆红素小于221μ.下载可编辑.

mol/L,早产儿不超过257umol/L,每日胆红素升高不超过85umol/L,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特点引起的,生理性黄疸过高,也有导致胆红素脑病的可能,故生理性黄疸过高也需要干预治疗。 (二)马牙 部位于口腔上腭中线和齿龈,形状为黄白色、米粒大小的小颗粒是由于上皮细胞堆积或粘液腺分泌物积留形成,数周后可自然消退。 (三)乳腺肿大 男女新生儿均可发生,于生后4~7天出现,乳腺如蚕豆或核桃大小,2~3周消退,切忌挤压导致感染!因母体雌激素中断所致。 (四)假月经 女性新生儿于生后5~7天阴道流出少许血性分泌物或大量非脓性分泌物,可持续1周。由于来自母体的雌激素中断所致。 .下载可编辑.

(五)新生儿红斑 新生儿生后1~2天,头部、躯干及四肢出现大小不等的多形性斑丘疹,1~2天后自然消失。 (六)粟粒疹 新生儿生后鼻尖、鼻翼、颜面部皮脂腺堆积形成小米粒大小、黄白色皮疹,脱皮后自然消失。 三、新生儿常见疾病的识别 (一)新生儿肺炎 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可有发热或体温不升,面色可有青紫或苍白,反应差或易激惹,吃奶不好,有不同程度呼吸困难,口吐白沫,严重者可有鼻扇,三凹征,点头呼吸及呼气呻吟。 (二)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1、黄疸出现过早:足月儿在24小时,.下载可编辑.

新生儿常见病的观察及护理教学教材

新生儿常见病的观察 及护理

新生儿常见病的观察及护理 新生儿出生时,由于体内有来自母亲的抗体,一般不容易生病,但还是有一些常见的情况需要加以注意。 一、脐炎 新生儿出生结扎后的脐带残端一般3~7天脱落,有的需要10余天或20余天(根据结扎手法不同)才能干燥脱落。 1、原因 局部细菌感染。当新生儿出生后切断脐带是,其根部为新鲜伤口,脐带内的血管没有完全闭合。若护理不当,病菌进入时,可引发脐炎。如果治疗不及时,病菌进入血液可能引起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 2、临床表现 脐轮与脐周皮肤发红,其根部有少量分泌物为脐炎的典型症状。轻者:新生儿没有全身症状。较重者:脐部周围皮肤红肿,脐根部有较多的脓性分泌物,并伴有臭味。 重者:新生儿伴有发烧、食欲不佳、精神状态不好等症状。 3、护理方法 治疗脐炎的根本措施是预防,尤其是脐带脱落前的护理。应保持脐部干燥,勤换尿布,防止尿液污染。一旦发生脐炎,应及时就医。 二、黄疸 黄疸是指新生儿的血液、粘膜和皮肤出现变黄的现象,脸上最

先变黄,然后是躯干,最后才是手脚。 1、原因 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在老化之后,经过代谢会产生一些废物(胆红素),最后经肝脏排除体外。而新生儿肝酶活动力低,无法清除过多的胆红素,因而发生黄疸。新生儿黄疸多发生于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乳性黄疸)。 2、观察 轻度黄疸主要显现在巩膜、面部、躯干等部位,中度以上黄疸除此部位明显外,手心、足心亦有感染。溶血性黄疸出现早,进展快,并常伴有贫血;肝脾大或水肿感染性黄疸常伴有发热,并克发生感染;梗阻性黄疸大便色浅或呈陶土色;产伤所致黄疸可有头颅血肿或其他部位损伤原因,红细胞破坏增多,长因母乳血型不合引起。另外,红细胞增多症、窒息、缺氧、酸中毒等也会引发黄疸。 3、类型 (1)生理性黄疸:正常足月儿60%在出生后的2~3天出现黄疸,在第4~5天达到高峰,在1~2周内消失。 早产儿、低体重儿有80%会出现黄疸,且出现时间较早(24消失内),黄疸程度重,消退时间长,一般长于3周,黄疸指数平均在11-12毫克每100毫升。 (2)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常见于血液方面的疾病如ABO血型不合,肝脏疾病如先天性胆道闭锁、肝炎;感染造成肝功能降低;生产过程导致新生儿

新生儿期保健

新生儿期保健 (一)新生儿保健的重要性: 新生儿初离母体,从子宫内生活转到外界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新生儿生理机能发育尚未完善,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抗感染的能力弱,如果护理不当,容易患病,且病情变化快,容易由轻变重,死亡率高。新生儿早期(生后第一周)是由宫内过渡到外界生活的适应期,也是生命的最脆弱期。因此,做好新生儿期保健非常重要。 (二)新生儿保健具体内容: 1.新生儿疾病筛查:出生72小时后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 2.新生儿听力筛查:出生后72小时左右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 3.新生儿眼病筛查:有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对新生儿进行常规眼病筛查。 4.抚触:生后即可进行抚触,以增强新生儿的睡眠、食欲、抗病,并促进母婴交流。 5.保暖:新生儿体温调节机能差,体温易随环境温度的高低而变化,因此,要随着气温的高低,随时调节环境温度和衣被包裹。新生儿居室的温度宜保持在18~24°C,湿度保持在50%~60%。尤其冬季出生的新生儿更需注意保暖,必要时可用热水袋或取暖器加以保暖。 6.喂养:坚持纯母乳喂养。正常的新生儿生后半小时内开始吸吮母乳和皮肤接触,注意有效吸吮并按需喂奶。确因特殊原因而不能坚持母乳喂养者,可用乳制品代替,但不能用米糊等淀粉类食物喂养。 7.衣服及尿布的备制: (1)衣服要选用轻软的棉布制作,大小适中,容易穿脱,不妨碍肢体活动。 (2)尿布要用柔软、吸水性强的棉布制作。 8.脐部护理:脐带未脱前要避免沾湿或污染脐部,每次洗澡后可用75%酒精消毒脐部,再盖以消毒纱布。 9.保持皮肤清洁:新生儿皮肤防御机能差,皮下毛细血管丰富,若有破损极易发生败血症,因此要保持皮肤清洁,特别是颈部、腋窝、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易潮湿糜烂,故应勤洗澡。夏天每日1~2次,冬天每周1~2次。为了预防尿布疹的发生,每次大便后都要用温水清洗臀部。 10.预防感染:新生儿机体抵抗力低下,为防止感染,应尽量避免亲友探望拥抱,尤其要杜绝与患上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感染的患者接触。 11.预防接种:健康的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 12.用药:新生儿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对药物的解毒与排泄能力都很差,稍有不慎,可导致在体内蓄积,出现中毒等现象。尤其对磺胺类、退热剂、链霉素、氯霉素、维生素K3、K4等药物更应严格控制使用。 (三)新生儿访视: 1.访视时间: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于生后第2、7、14、28天各访视一次(但至少不少于二次,含满月访),第一次访视应于出院后7天内进行。每次访视后均应作详细记录,并填写母乳喂养访视卡。遇有异常情况,应增加访视次数。 2.访视内容: 一望诊:一望而知的现象有营养状况、反应、表情、肤色、呼吸频率,并判断是否低体重儿或早产儿,要注意居室的空气、室温、卫生条件等情况。 二访问:向产妇了解新生儿吃奶、睡眠、大小便等情况。 三检查: (1)皮肤:检查皮肤颜色、弹性、有无皮疹、出血点、水肿、硬肿、糜烂、破损。 (2)头面部:

9种新生儿常见皮肤病

晓玲给朵朵妈打来电话。电话那头,晓玲急急地问:“宝宝脸上出了好多疹子,红色的,一片一片的,你知道怎么回事吗?”朵朵妈一听,也很急,忙反问:“会痒吗?宝宝有没有哭闹?” “好像不怎么痒,宝宝精神状态还好,该吃就吃,该睡就睡!” “那就没什么关系,不要紧。” “可我总觉得宝宝漂亮的脸上平白无故多了些东西出来,看着难受!有没有药能抹?” “依我看只要宝宝没别的异常情况,还是别随便用药。不然你干脆带孩子上医院,让医 生看看好了。”朵朵妈说。“嗯,我明天就带宝宝去医院,看了才能放心。”晓玲还是不放心。 新生儿的皮肤又薄又嫩,护理时需要格外小心。随时细致观察,才能敏锐地发现异常。 当宝宝的皮肤出现问题时,你应该知道哪些病症是良性的,什么时候应当去看医生。下面介绍几种新生儿常见的皮肤疾病,便于新手爸妈们做出恰当的判断。只有科学正确地护理才能让宝宝拥有健康。 第一种,无害的粟丘疹 病症表现:在新生儿前额、脸颊、眼、鼻周围,甚至外耳处,有1~2毫米大小的黄白色丘疹,表面光滑呈球状,其顶端尖圆,上覆极薄表皮,用手挤压可见坚实的角质样球状颗粒。粟丘疹多于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开始出现,可见于正常的新生儿。 发病原因:新生儿粟丘疹由未发育的皮脂腺形成,可自行消退。 宝宝状态:不疼不痒,无不良反应。 护理要点:无需治疗,大约在1个月左右消退,也有可能存在达3个月之久。 第二种,捂出来的痱子 病症表现:在新生儿的额头、两颊、颈部、腋下等身体褶皱处,出现红色突起的小疹子。发疹部位皮肤发红,严重时有组织液的渗出,天气热或穿太多时会更明显。 发病原因:新生儿汗腺发育不完全,体温调节能力差,由于汗液排泄不畅而潴积于皮内 引起汗腺周围发炎。 宝宝状态:宝宝会感到刺痒,特别是当衣物摩擦疹子时。 护理要点:可用柔软的布蘸温水擦拭,等待自然干燥,同时需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预 防及治疗:不能给宝宝穿过多衣物,就算天气冷也不能包裹太严实。若宝宝容易发汗,可多冲几次澡,擦上痱子粉,但不宜擦得过多。疹子消退后也许会在两三个月内反复出现。照上述做法处理,隔几天症状会自动消退。 第三种,传染的脓疱病 病症表现:有些出生4~10天的新生儿,突然在脸上、胸背部、四肢或皮肤褶皱处,出 现很小的丘疹,丘疹迅速长大成黄豆大小的大疱,里面充满黄色或浑浊的液体。脓疱高于皮肤表面,周围微微发红,破裂后露出红色糜烂面,伴有臭味。液体流出之后水疱表面结痂, 周围则出现新的脓点。患病较轻的宝宝,长疱的面积比较小,并且不再发生新疮;而较重的则不断出现新疮。 发病原因:脓疱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皮肤病,由葡萄球菌或链球菌引起。大多数孩子身上都带有这类细菌,一旦皮肤破损,细菌就会侵入而发病。 宝宝状态:宝宝会感到瘙痒和疼痛,病重时可能伴有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 护理要点:应立即就医。此病传染性强,一发现就要马上隔离,并对宝宝的衣物和房间 进行消毒。妈妈、保姆等密切接触者护理前必须洗手并戴口罩。为了预防这种病,需注意给宝宝勤洗澡勤换衣,避免衣物摩擦损伤皮肤。 第四种,常见的脂溢性皮炎

婴幼儿常见疾病护理

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护理 一、湿疹 1、概述: 婴儿湿疹又称“奶癣”,就是常见得一种过敏性皮肤病, 多在生后2-3个月发病,1 岁以后逐渐好转。湿疹多呈对称性分布,好发于前额、脸颊、下颌、耳后等处,严重时会扩展到头皮、颈、手足背、四肢关节、阴囊等处。 2、病因: 尚不明确,但与宝宝个人体质密切相关(过敏性体质)。 3、预防护理: 1、避免接触可疑致敏原:如尘螨、霉菌、动物羽毛/皮屑、花粉、牛奶、鸡蛋、海产品等。 2、内衣应宽大,并用纯棉制品,尽量不穿真丝、纯毛及化纤制品。 3、搔抓、摩擦、肥皂洗、热水烫及不适当得外用药刺激常使湿疹加重,应予避免。小婴儿无自理能力,为防止其搔抓,应剪短指甲。 4、过热会增加痒感,并使湿疹加重,所以不要给患儿穿过多得衣服,夜间也不要盖得太厚,原则上患儿要比母亲穿得少。 5、在湿疹发作期间,饮食宜清淡,少吃鱼、虾、蟹等高蛋白质及辛辣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二、吐奶 小儿吐奶可分为生理性吐奶及病理性吐奶,婴儿期吐奶大部分均为生理性吐奶。 吐奶原因: 1、小儿得胃呈水平状得,胃容量小(出生时为25-50ML,生后第10天增加到100ML,6个月后为200ML,1岁以后可增加至300-500ML),贲门括约肌发育不完善,较松驰,闭锁功能差,而幽门相对较紧; 2、喂奶量过多,喂时速度太快、太急; 3、宝宝吞咽动作过快或喂奶时奶液没有填满奶嘴,造成宝宝吸入大量空气,从而引起打嗝、溢奶、吐奶或放屁; 预防吐奶措施: 1、采用合适得喂奶姿势:尽量抱起宝宝喂奶,让宝宝得身体处于45度左右得倾斜状态; 2、喂奶完毕要让宝宝打个嗝:喂奶后不宜马上给宝宝换尿布、洗澡等,可将其竖直抱起靠在肩上,轻拍宝宝后背,让她通过打嗝排出吸奶时一起吸入胃里得空气; 3、喂奶量不宜过多,间隔时间不宜过短; 4、喂奶后不要立即平躺着,应将头部垫高,以防溢奶引起窒息。 宝宝吐奶之后,如果没有其她异常,一般不必在意,以后慢慢会好,不会影响宝宝与生长发育。宝宝吐得奶可能呈豆腐渣状,那就是奶与胃酸起作用得结果,也就是正常得,不必担心。但如果宝宝呕吐频繁,且吐出呈黄绿色、咖啡色液体,或伴有发烧、腹泻等症状,就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了。 三、新生儿黄疸 概念: 指新生儿时期发生得血清胆红素浓度过高,而引起得皮肤、眼睛巩膜、粘膜与组

新生儿时期的5个常见疾病

新生儿时期的5个常见疾病 新生儿常见疾病在身体的各个系统的都会有,从泌尿道,消化道,呼吸道,眼科等都可以发生。以下疾病最容易发生,家长应该引以重视。 1、黄疸 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黄疸一般分为病理性黄疸与生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很多。如果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之内就发现黄疸,是“早发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通常新生儿在出生两天后,就可以用肉眼看出皮肤有点黄,在3~5天到达高峰,7~10天多半就会消失,这时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值)早产儿一般不超过15mg/dL,足月儿不超过12 mg/dL,就属正常范围。 黄疸指数一下子升太高,一天增加5mg/dL以上,这种情况比较常见的是溶血型黄疸(宝宝和妈妈的血型不合)。持续的时间太长,一般生理性黄疸持续的时间是7~10天,若超过两个星期就要注意了。 2、腹泻 孩子患腹泻病,通常症状要持续一周左右,家长们常常是心急又心疼。 3、肺炎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病,以弥漫性肺部病变及不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特点。临床以吐泡沫、呛奶为多见,少数伴有咳嗽。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为多。 4、感冒 感冒是孩子最容易得的一种病,一般婴幼儿每年平均感冒4~5次。典型表现:发热、流涕、咳嗽、咽痛等,不同年龄段又各有特点:小婴儿表现为不发热或轻微发热,但会因鼻塞症状较突出而出现张口呼吸、哭闹不安、吸吮困难;婴幼儿常表现为局部症状不明显而全身症状重,如突然高热℃~40℃,持续1~2 天,有的孩子还可能发生高热惊厥。 5、湿疹 宝宝脸上长了湿疹,反反复复,令妈妈们烦恼不已。湿疹主要表现为针头大小的红色小疙瘩,对称性分布,表面可起皮,严重时会流水、糜烂。其中额头、下巴和面部为湿疹的好发部位,严重时累及头皮、躯干及四肢。大多数宝宝会有非常明显的瘙痒感,宝宝因而哭闹、烦躁,甚至影响睡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