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在发展个性中促进综合能力的提高

在发展个性中促进综合能力的提高

在发展个性中促进综合能力的提高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水厂路小学陈红燕 430034 180********

摘要:

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落脚点和最终体现。注重孩子们在活动中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与人交往的能力、对周围生活的关注程度是否有所提高,注重其体验,发展其健康个性,提高其能力。同时,如何引导孩子走向社会,在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将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键。

本文从满足需要,发展健康的个性;提供资源,发挥学生的潜力;尊重体验,促进能力的提高;以人为本,允许差异的发展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正文: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目的”。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而这些更是离不开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因此,在活动中我很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和主体作用的发挥,注重他们的活动体验,发展他们的健康个性。

一.从主体需要出发,发展健康的个性。

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独立自主的个性,个性是一个人本质特征的综合体现。个性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决定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落脚点和最终体现。综合实践活动成为促进每个学生的特点、优势更加明显的场所,而不是把不同的人变成相同的人的场所。

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自我表现的欲望很强,在我们组织的各种活动中充分给学生们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发展他们健康的个性。实践证明,在活动中积极引导他们逐步形成道德需要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机制,学生的道德行为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如儿童对动画片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动画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看来,带领学生了解动画片的历史、制作过程等是很有必要的。于是,以“我的动画片”为主题,开展系列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学生对动画片的各个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丰富了知识。同时,

学生在增进对动画片的深入了解中,他们创作动画片的激情一发不可收拾,都跃跃欲试。最终在巧手之下,生动活泼的动画设计雏形就出来了。活动中,孩子们的个性特征更是显露无疑,自信心也得到鼓励。

二.丰富活动资源,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资源互动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活动中,丰富的教学资源是开展学习的基础。因此,在活动之前,我们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鼓励学生从社会生活、学习生活以及身边的许多小事入手,选择了感兴趣的研究专题。例如“城市水污染”、“废电池回收”、“生活垃圾的分类与处理”的研究,“生态乐园”等都可以成为学生研究的选题。开放的学习资源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选择能力,也充分尊重了学生心灵的自由,使他们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中获得一种新的学习体验,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和选择权,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在活动中我始终坚持以下几点:

1.独立自主。

综合实践活动着眼于学生实践意识的养成,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形成。它强调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强调活动、体验的作用。这时学生的学习地点不再局限于教室,应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入社会,搜集自己所需的材料,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如研究“家乡的特产”,课前可引导学生去调查家乡特产的数量、品种、制作方法、相关的传说,为开展课题的研究作准备;课上指导学生制定课题后,更多的是需要学生在课外去实施他们的方案和计划,去进行更多的研究:学一学小吃的制作,为家乡的小吃作广告,为家乡小吃的发展创新提出建议。

我把开展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而不包办。学生在活动中可以根据现有的条件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在活动过程中,学习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如在我班开展的“水――生命之源”实践活动,学生们怀着满腔的热情参与到活动中,到图书馆查找资料,从网上查询有关我国水资源的资料。学生分组到居民区、商场、酒店采访,调查水浪费的现象,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表格。分组到汉江、东湖、高楼居民区进行调查,了解水污染现象,并进行实地拍摄。通过汇报、展示、小品、三句半、辩论、宣传倡议等形式,认识到水来之不易,应珍惜每滴水,节约每滴水,保护水资源。

在“电灯与生活”的活动中,学生们走访灯具店,了解到了插口节能灯、视力保护灯、声光控制灯、触摸音乐灯、灭蚊、;射灯、激光灯、无影灯、闪光灯、探照灯、航标灯……

2.实践锻炼。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引导学生通过收集与处理文献资料,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要围绕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或主题开展活动,首先需要对问题和主题本身占有一定的文献资料,对问题本身具有初步的认识。收集有关活动主题的文献资料,为学生活动主题的展开奠定一定的认识基础,有助于活动过程中的全面参与和深度体验。

结合“水育文化”校本课程,在“水的研究”活动中,学生了解到地球表面的2/3虽然被水覆盖,但其中97.5%是咸水,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又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冰川、冰雪。我国的水资源形势更是相当严峻。在活动后期,学生们纷纷行动起来,自办环保小报,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呼吁大家“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节约每一滴水做起”。还利用双休日上街进行宣传,向路人们讲解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学生在活动实践中得到全身心的锻炼。

3.积极探索。

生活是教学的源泉,也是学生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为学生提供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及时提出问题,自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使其主体性意识得到增强和提高。

在“电灯与生活”的活动中,学生们开展“招聘安全用电宣传员”的游戏,且开动脑筋想一想未来灯具的设计。活动中的汇报,交流,唤起了学生对探索过程的回忆,它既是对研究成果的汇报,又是对研究方法的梳理,学生通过交流,与同学们分享劳动成果。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增长了学生们的知识,发展了他们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识和习惯,并激发他们的情感。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坚定了他们继续研究,探讨的信心。

三.注重体验,促进综合能力的提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根据学生的需求而开展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的。它使儿童可以从他们自己的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学习的对象,自然地、综合地学习,这种学习便是成长,教师要尊重这份成长,给予阳光、给予水分、给予适合的土壤。

活动后,老师引导学生善于活动总结,及时将自己的活动感悟书写下来并与活动中的同学分享。在“地球——生命之源“活动中,有学生有的写道:“当我们刚出现在地球上时,那时的地球是一个和谐的整体。环境和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各种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以后,人类为了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抵御自然灾害的威胁和危害,我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通过

自己的辛勤劳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改善了环境。但是,由于我们常常造成一些失误,给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带来不良影响。更严重的是,当我们的活动超出了自然的承受力时,便对环境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在“家居与污染”社会调查活动中,有学生写道:“在这次活动从开始到圆满结束这个过程中,同学们都受到了不同的锻炼,得到了不同的收获。我也不例外。有了资料和说服性的事例,这仅仅只是打好了基础。可这些资料还是东一块、西一块,没有条理,还要把它们整理成文。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就提高了我的能力。”在体验活动“妈妈,我能行”中,有学生写道:“我现在才知道,我自己原来是多么能干。这次活动锻炼了我,使我有了更多的自信。相信今后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都能克服。”

这些独特的体验心声,对学生成人、成才的道路上将会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以人为本,促进个性发展。

学习者都有潜能,教师的作用就是为学生发挥和实现自己的创造提供良好的条件。我们可以将那些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和发展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置于学生面前,指导学生依据自己的需要、兴趣、能力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动手圈点,选择取舍,激发起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中用自己的整个生命去感受并领悟生活的意义,探寻生命存在的价值。学生的生活有多宽广,体验的途径或许就有多宽广,这恰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以逐步养成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的能力。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亲历与感受是最重要的,但我们同时应明确,每一个人的亲历中、亲历后的体验和感受是有差异的。在亲历和感受中,每个学生都在生成着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这就要求我们做到面对学生,允许差异发展;对学生主体的实践活动,明确它对学生成长发展所包含的不知不觉的作用和影响。因为在这种活动中,学生可能获取的并非都是所谓“成果”,有时还可能是困惑、是迷茫,但这未必不是收获。有什么能比引起人的思考、反思对促进人的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呢?

引导孩子走向社会,在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将成为实践活动课程的关键。我们培养的人才要具有自尊自信、自我控制、独立判断、自立自理等独立的人格,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广泛的爱好和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更加密切关注学生们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注重他们主体作用的发挥和主体精神的张扬,使他们在探究与发现中学习,注重他们的活动体验,发展他们的健康个性,提高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

参考资料

郭元祥、姜平《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与问题》基础教育课程 2006年田景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述评》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

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与实践》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李三福、张丽萍《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性及其实现》基础教育研究2000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