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文学概论》作业

《文学概论》作业

《文学概论》作业
《文学概论》作业

文学概论考试资料

一.单项选择。

1.探索文学必须立足于文学活动的整体,当然相对稳定的是(D )

A.世界

B.文学阅读

C.理论家

D.文学作品

2.“艺术家对于自然有着双重的关系:他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这句话的作者是(D)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歌德

3.一部文学作品的创作完成,是作家与( B )双重合力作用的结果

A.世界

B.读者

C.理论家

D.批评家

4.运用散体语言来叙述生活事件、塑造人物形象的文学体裁是( C )

A.戏曲

B.歌剧

C.小说

D.词

5.文学与政治观念、道德、宗教、哲学等精神领域的联系是( A )

A.直接的

B.间接的

C.永恒的

D.平衡的

6.将文学作品对读者的开放性表述为一种“召唤结构”理论家是( B )

A.姚斯

B.伊瑟尔

C.马克思

D.恩格斯

7.文学意象是主观性和(D )性的统一

A.自由

B.集中

C.条件

D.客观

8.整体文学创作完成的标志是(A )

A.文学作品诞生

B.文学阅读出现

C.文学批评出现

D.艺术构思完成

9.文学作品最外显的层面是(B )

A.形象层

B.语言层

C.内蕴层

D.哲理层

10.能使人获得美感的事物,都符合三个条件:特定的感性存在,超越现实功利和(C )

A.激发生理本能

B.体现世俗意味

C.对人有肯定的意义

D.否定一切

11.音乐的媒介是(C )

A.语言

B.画面

C.乐音

D.形体

12.文学属于人类社会的( D )

A.经济基础

B.生产力

C.生产关系

D.上层建筑

13.文学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而且是上层建筑中距离经济基础( A )的部分

A.较远的

B.较近的

C.较低的

D.较紧的

14.( B ),词的格律定型

A.中唐

B.晚唐

C.元代

D.汉代

15.剧本外部结构的基本形式是(B )

A.情节

B.场次

C.旁白

D.独白

16.读者建立在全部人生经验和审美经验之上的阅读心理定向反应机制被称为(A )

A.期待视野

B.召唤结构

C.自然状态

D.文本存在

17.(A )初期,近体诗格律定型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汉代

18.“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属于(A )

A.有我之境

B.无我之境

C.典型

D.典型环境

19.强调文学对现实的依赖,忽视文学有可能超越现实的学说是(A)

A.模仿说

B.表现说

C.本能说

D.形式说

20.文学活动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和( B )的动态运作

A.世界

B.文学阅读

C.理论家

D.作者

21.剧本中自言自语的倾诉被称为( A )

A.独白

B.旁白

C.场记

D.对白

22.文学与经济基础的联系是( B )

A.直接的

B.间接的

C.主观的

D.平衡的

23.影响20世纪现代主义作家的哲学思想主要是( C )

A.辩证唯物主义

B.心理分析

C.存在主义

D.唯美主义

24.人类理性的最高形式是(C )

A.政治

B.宗教

C.哲学

D.文学

25.从文学阅读的角度看,文学作品呈现为一种( C )

A.确定存在

B.不确定存在

C.召唤结构

D.自发状态

26.文学的核心价值是( D )

A.认识价值

B.教育价值

C.娱乐价值

D.审美价值

27.将意境分成“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学者是(D )

A.苏东坡

B.王国维

C.梁启超

D.陈廷焯

28.典型主要孕育于(A )作品

A.情节性

B.抒情性

C.浪漫性

D.现代性

29.文学阅读的审美享受是一种高级的精神满足和灵魂提纯,最终体现为审美主体潜移默化的( D )

A.理解力的提升

B.感知力的增强

C.情感的亢奋

D.心灵的净化和人格的升华

30.“作品只在与他的能力相应的程度上存在,”这句话的作者是( A )

A.萨特

B.海明威

C.司汤达

D.巴尔扎克

31.作家必须具有相应的审美创造能力,主要包括审美感受力、审美想象力和(A )

A.审美表现力

B.论辩力

C.信仰力

D.审美冲动

32.审美想象在短时间内空前活跃的特殊状态是( D )

A.感知

B.理解

C.创造

D.灵感

3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属于(B )

A.有我之境

B.无我之境

C.典型

D.典型环境

34.“诗外有诗,方是好诗;词外有词,方是好词,”作者是( D )

A.苏东坡

B.王国维

C.梁启超

D.陈廷焯

35.文学作品的最深层次是(C )

A.形象层

B.语言层

C.内蕴层

D.哲理层

36.典型的真谛是(C )

A.个性

B.共性

C.个性与共性相统一

D.现实性

37.人类感性的最高形式是(D )

A.政治

B.宗教

C.哲学

D.文学

38.( C ) 的存在,使典型形象更趋向于深刻,趋向于厚重

A.个性

B.特殊性

C.共性

D.现实性

39.作家投身文学创作,其基本动力是(D )

A.成名成家

B.发财致富

C.推进社会发展

D.强烈的创作欲望

40.文学中的审美情感呈现为个体性和( A )性的辩证统一

A.人类

B.自然

C.特殊

D.宗教

41.文学作品的根本属性是(A )

A.审美性

B.认识性

C.教育性

D.娱乐性

42.舞蹈的媒介是(D )

A.语言

B.画面

C.乐音

D.动作中的形体

43.“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这句话的作者是(B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毛泽东

44.雕塑的媒介是(D )

A.语言

B.画面

C.乐音

D.三维的实体

45.节奏和(D )是诗歌韵律之美的两个主要构成要素

A.抒情

B.声调

C.意境

D.押韵

46.“诗意地栖居,”这话的作者是(A )

A.海德格尔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庄子

47.文学阅读活动的主体是(D )

A.作家

B.翻译家

C.理论家

D.读者

48.在叙述过程中没有任何限制,拥有最大的自由性和灵活性的叙事角度是(A )

A.全能叙事角度

B.第一人称

C.第二人称

D.第三人称

49.美包括两种基本的形态:现实美和( D )

A.自然美

B.社会美

C.宗教美

D.艺术美

50.文学作品将形式美与(D )交融为一,是艺术美的典范。

A.语言

B.现实

C.哲学

D.审美理想

二.名词解释。

1.审美表现

运用语言来塑造文学形象的能力,是天赋和修养的合一。

2.艺术表现

艺术表现即作家运用语言媒介将构思成熟的审美意象体系固定下来并表现出来,转化为文学作品文本形式的过程。

3.无我之境

(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2)是作家以顺应自然的超然淡远心境,与外在景物

在无意间实现了完美的契合,我与物之间的界限被最终超越。其意境的神髓,全在于对4.典型环境

(1)指充分体现了社会本质、时代特点、历史潮流的具体生活环境。(2)典型环境也是

个性与共性相统一的。一方面,它展示的物质环境和社会关系都是完全个别的、具体的、特殊的;另一方面,它又是整个社会和整个时代的缩影。

5.召唤结构

文学作品在不同的层次预留着大量的未定点和空白,有待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加以个性化的填补和充实。伊瑟尔在《文本的召唤结构》中将文学作品对读者的开放性表述为一种“召唤结构”。

6审美体验

(1)是审美者在想象中似乎切身进入审美对象内部并与审美对象交融为一的特殊

心理状态,是一种“神”临其境或“心”临其境。(2)标志着文学阅读的深化。

7.上层建筑

人类社会犹如一座高大的建筑,物质生产活动是基础部分,而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哲学、艺术等是建构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8.艺术构思

(1)艺术构思即作家在创作冲动的驱使下,展开艺术想象以创造文学作品意象体系的

心理过程。(2)艺术积淀是艺术构思的基础,创造意象体系是艺术构思的目的。

9.情节

(1)文学作品中展示的社会生活事件演变发展的基本脉络就是情节。情节以展示人物

性格、突显人物形象为自身的根本使命。(2)情节与人物往往交互作用,一方面,情节的展开揭示了人物的性格;另一方面,情节的展开又必须与人物的性格保持一致的方向。

(3)情节有其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作用,不少小说和剧本的情节都存在或大或小的

悬念。

10.意境

(1)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上以因实生虚的组合方式生成悠远艺术时空的形象体系。(2)

抒情性文学作品更适宜于创造意境。在中国,有无意境,历来被视为判断一部文学作品是否达到了最高艺术境界的核心标准。

11.文学阅读

(1)文学阅读是读者以文学作品为对象的具有在创造属性的审美活动。(2) 在文学阅读

的过程中,读者自身的内心世界与文学作品的美的世界接触、碰撞、沟通、融合,审美直觉、审美想象、审美体验、审美情感等心理要素高度活跃,并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12. 旁白

(1)剧本人物话语中的主要类别。(2) 常用于自我表白或对其他人物作简短的讽刺性品

评议论,以制造幽默效果,渲染喜剧气氛。

13.押韵

(1)押韵一般指在诗歌不同诗行的末尾处交替使用声音相近的字词。(2)汉语诗歌,主

要是在句尾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

14节奏

(1)是诗歌展开过程中语音的轻重、强弱、长短、缓急、抑扬、顿续等按照一定的规

律交替更迭、回环往复。(2)节奏体现的是变化中的应和、运动中的秩序。汉语诗歌主要依据词义和音节情分音顿。

15.诗歌

(1)诗歌是用韵文语言来传达深邃情感的文学体裁。(2)是最古老的文学体裁。

16. 文学典型

(1)指个性特征极为生动鲜明而同时有兼具普遍审美意义的文学形象,又称典型人物。(2)

典型主要孕育于情节性文学作品。(3)拥有典型文学形象,是一部文学作品获得杰出艺术成就的突出标志。

17.剧本

(1)剧本又称戏剧文学,是通过作品中人物的话语来完成形象体系创造的文学体裁。

(2)剧本的主要特征和戏剧舞台演出的艺术要求直接相关。

18.艺术真实

艺术真实是艺术家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虚构创造出来的与现实发展方向保持了内在一致的艺术世界。

19.审美想象

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化合生成新表象的能力,需要审美理想的指引,需要审美情感的推动,以美的创造为皈依。

20.对白

(1)剧本人物话语中的主要类别。(2) 体现着不同人物之间的交流、呼应、互动、冲突,

是剧本的基本形态。

21.期待视野

(1)读者建立在全部人生经验和审美经验之上的阅读心理定向反应机制被称为期待视

野。(2)它决定着文学阅读的重点和发展方向,制约着读者与文学作品审美交流的深度和广度。(3)读者的“期待视野”并非一成不变的,会在阅读中不断修正、拓宽和更新。

22.艺术积淀

(1)艺术积淀是文学创作的必要准备,既包括艺术经验的积累,也包括人生经验的积累。

(2)真正的艺术积淀起始于作家与现实社会生活之间审美联系的确立。作家对生活现象的记忆固然重要,但对生活底蕴的深层感悟更为重要。对人生理解的深度,直接制约着作家的文学创在成就。

23.创作冲动

(1)创作冲动是作家内心萌生的创作具体文学作品的主动心理要求,具有明确的指向

性。(2)其形成有时需要长期酝酿,有时则会受到某种契机的偶然触发。

三.简答题。

1.艺术构思中的审美想象有哪些特点?

(1)整合性。审美想象可以有效地对生活现象表象加以梳理、筛选、调整、化合,将其有序地纳入到艺术构思的既定轨道。(2)创造性。审美想象突出地凝聚了作家的艺术才华和艺术个性。(3)情感性。想象与情感相互交织,相互促进,共同演奏着艺术构思的动人乐章。(4)超越性。审美想象可以能动地超越客观世界的物质局限,可以灵活地消解空间阻隔,自由地跨越时间距离。

2.简要论述典型的真谛。

(1)典型的真谛在于个性和共性的辩证统一。个性之中包含着共性,不过比共性更为丰富生动;共性就寓于个性之中,不过比个性更为深刻,也更具普遍意义。(2)个性鲜明突出,意味着形象的绝对独特和不可重复,意味着形象的高度生动鲜活,更意味着形象的丰富和复杂。(3)共性的存在,使典型形象更趋向于深刻,趋向于厚重;使典型形象与他人、社会、时代、历史及整个人类建立起内在的联系;使典型形象得以超越现象而深入到对本质的艺术揭示,得以超越有限而逐步走向无限,得以超越自身而上升到一个最高的艺术层次。(4)典型的共性和个性是有机地融为一体的。典型的共性并不为个性之外,而是就植根在个性之中。例如,于连的悲剧既是个人的悲剧,又是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人性弱点的悲剧。

3.简要论述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特点。

(1)文学形象的间接性和不确定性。间接性是指文学形象不能由读者调动感觉器官直接感知,必须经过一个特殊的心理过程才能为读者把握。读者再造的形象,既是作品所提供的,又打上了读者的主观痕迹。不确定性是指文本形态的语言形象,依读者的不同而存在有多种可能。(2)文学艺术表现力的丰富性。就艺术表现而言,文学集各家之所长,最为广泛多样,也最为自由灵活。文学可以全方位地建构艺术时空。文学可以全方位地把握对象(动静统一、声色统一)。文学可以全方位地塑造人物(不仅能够逼真地刻画人物外在的相貌、动作和话语,而且能够深入到人物的精神世界,直接把人物清晰的心理活动细致地披露出来,如司汤达和陀思妥耶夫斯基都是这方面的高手)。

4.结合熟悉的作品,简要论述诗歌审美情感的特征。

(1) 情感是诗歌的灵魂。表现情感并不是诗歌的专利。(2) 真正属于诗歌的审美情感,有如下特征:真挚不伪饰、清纯、深沉、浓烈、精微、新颖。(3) 中国古代诗歌重视情景交融的表达方式。(结合作品从略)

5.简要论述艺术表现的难度。

(1)艺术表现的难度,主要在语言与意义的暌隔。这与语言的特殊性质(抽象的符号系统)密切相关。(2)作家需要利用人类心理结构中概念与表象的微妙关联,强化语言穿透概念指向表象的特殊功能,才能曲折地完成借语言来传达审美意象体系的工作。为此,作家必须具备纯熟掌握语言的特殊能力。(3)为了将审美意象表现得最准确、最形象、最鲜明、最生动,需要选择采用最适当的词汇和词汇组合。(4)文学作品的诞生,标志着艺术表现的完成,也标志着整体文学创作的完成。

6.结合熟悉的作品,简要论述剧本情节的特性。

(1)剧本情节要求相对集中,人物、地点、时间、线索均要相对集中。(2)剧本情节的核心是要形成尖锐的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冲突有内在冲突和外在冲突;冲突伴随着悬念、危机、突变,紧张、生动、复杂而又曲折。(3)剧本情节要有顶点即高潮。(结合具体作品从略)

7.简要论述文学的附加价值。

(1)依附于审美价值之上的是文学的认识价值、教育价值和娱乐价值。(2)认识价值是指文学可以引导人们深化对人生的认识和了解,包括对外在现实的认识和了解,也包括对人自身,对人的内心世界的认识和了解。认识价值重在体验,而不在结论。教育价值是指文学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倾向、政治观念、道德意识,改变人们的人生态度,激励人们为实现进步社会理想而奋起抗争。文学的教育价值,不等于纯粹的政治宣传或道德说教。娱乐价值是指文学可以带给人们身心的轻松和愉快。

8.简要论述文学的审美特征。

(1)情感性。文学蕴涵、传达的不是动物性生理快感,也不是一般的喜怒哀乐,而是超越于其上的经过提纯和升华后的审美情感。审美情感流淌于从创作到阅读的全部环节。文学中的审美情感呈现为个体性和人类性的辩证统一。(2)形象性。文学总是呈现为特定的生动鲜活的形象系统、形象意味着感性、具体,与抽象相对立。形象为文学铺垫了一条走出抒情困境的坦途,充当着文学传达审美情感的中介。作家进行文学创作,要孕育和创造形象。读者进行文学阅读,要再造和感知形象。作为文学活动固定标本的文学作品,更是呈现为特定的形象系统。文学的形象系统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是意象;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追求塑造典型。

9.结合熟悉的作品,简要论述剧本中人物话语的特点。

(1)人物话语具有展开情节和塑造人物的双重作用。(2)剧本中人物话语最基本的特点是口语化和艺术化,上口、精炼纯正,具有表现力。(3)另外还要个性化和动作化。动作化是指剧本中的人物话语能够体现出人物本身以及不同人物之间关系的动态演进,能够展示出情节的动态发展。(结合具体作品从略)

10.简要论述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特点。

(1)形象化。文学作品的语言通过构建描述性的语境,强化了自身突破概念而联系表象的能力,从而得以顺利地完成塑造艺术形象的使命。最基本的体现就是展开生动的刻画描述。(2)多义化。科学语言力求避免歧义。文学作品的语言往往包蕴着多层次的复杂含义。多义化,使文学作品的语言扩充了自身的表现容量,拓宽了自身的表现领域,也为读者的阅读增添了兴趣。文学作品语言的言外之意分为双关义、引申义、语境义、反讽义、传承义等。(3)情感化。科学语言注重客观表述。文学作品的语言往往具有比较明显的感情色彩。这与文学的审美特征吻合。(4)个性化。一个优秀的作家,对语言的掌握和运用,总有与众不同的独到之处、如鲁迅、茅盾、老舍、巴金的小说语言,都具有个性特色。

11.简要论述人物、环境、情节之间的关系。

(1)情节性文学作品(叙事文学和戏剧文学)的形象体系主要有人物、环境、情节等因素构成,中心因素是人物,人物统摄着环境和情节。(2)人物形象是外在(外貌、风度、言论、行动)和内在(精神世界,或简单或复杂)两个方面的有机统一。人物的内心世界不是死水一潭,而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不停变化流淌的。人物的遭遇和命运,既与自身性格相联系,更与环境的作用和社会压力相关联。(3)环境是围绕人物的各种外部条件的总和,体现为总体时代社会背景与人物具体生活环境(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环境与人物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环境无时无刻不在烘托着人物、影响着人物,为人物的心理和行动提供着外在的依据。在人生演变的轨迹后面,都有环境影响力量的存在。文学作品表现环境,乃是在间接地表现人物。(4)文学作品中展示的社会生活事件演变发展的基本脉络就是情节。情节以展示人物性格、突显人物形象为自身的根本使命。情节与人物往往交互作用,一方面,情节的展开揭示了人物的性格;另一方面,情节的展开又必须与人物的性格保持一致的方向。情节有其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作用,不少小说和剧本的情节都存在或大或小的悬念。生动的情节,可能体现为自身的新奇巧妙,但不能是漫无边际的胡编乱造。

12.结合熟悉的作品,简要论述小说情节的重要性。

(1) 情节是文学作品中将生活事件贯穿起来的基本脉络。情节在小说中的展开,可以充实作品的社会历史内涵,也可以增强作品形象体系的丰富性和吸引力。(2) 小说中情节的时间关系,是由事件时间和叙述时间交错组成的。(3) 小说的情节要求完整,即事件的各个环节之间有严密的内在联系(因果关系、叠加关系、递进关系)。(4) 小说的情节往往在复杂性和丰富性方面,具备明显的优势。小说在叙事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种种细节来充实情节,使情节得到最大限度的丰富。(结合作品从略)

13.简要论述作家的审美创造能力。

(1)作家必须具有相应的审美创造能力,主要包括审美感受力、审美想象力和审美表现力。(2)审美感受力是整体审美创造能力的基础(美的任何地方,只是缺少发现)。审美想象力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化合生成新表象的能力,需要审美理想的指引,需要审美情感的推动,以美的创造为皈依。(3)在艺术构思阶段,审美想象力是最活跃的心理因素。作家的审美表现力集中体现为运用语言来塑造文学形象的能力。(4)作家审美创造能力的形成,是天赋和修养的合一。优秀的作家都是天才,而且都是勤奋的天才,都是扎实进取的天才。

14.简要论述典型的真谛。

(1)典型的真谛在于个性和共性的辩证统一。个性之中包含着共性,不过比共性更为丰富生动;共性就寓于个性之中,不过比个性更为深刻,也更具普遍意义。(2)个性鲜明突出,意味着形象的绝对独特和不可重复,意味着形象的高度生动鲜活,更意味着形象的丰富和复

杂。(3)共性的存在,使典型形象更趋向于深刻,趋向于厚重;使典型形象与他人、社会、时代、历史及整个人类建立起内在的联系;使典型形象得以超越现象而深入到对本质的艺术揭示,得以超越有限而逐步走向无限,得以超越自身而上升到一个最高的艺术层次。(4)典型的共性和个性是有机地融为一体的。典型的共性并不为个性之外,而是就植根在个性之中。例如,于连的悲剧既是个人的悲剧,又是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人性弱点的悲剧。

15.简要论述文学与哲学的关系。

(1)哲学代表着人类理性的最高形式,文学代表着人类感性的最高形式。(2)作家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特定哲学思想的影响。如中国古代作家与儒、道、释哲学的关系,20世纪现代主义作家与存在主义哲学的关系等等。(3)文学可以通过对人类感性的陶冶,从侧面促进人类对终极问题的理性领悟,并扩大一定哲学思想的影响范围。(4)文学不要沦为哲学讲义的普及版,一味依附哲学而迷失自我,结果必然是文学的消亡。如玄言诗。

文学概论课后答案

第一章 基本概括: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得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就是人类得一种高级得特殊得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得原理、文学得范畴与判断标准等问题得研究。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得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与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与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就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得,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得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与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得性质 答:文学理论得学科归属:文学理论就是文艺学中得三个分支之一,与其她分支有密切得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得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她分支得研究、从对象任务上瞧,文学活动作为人类得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就是随着时代得发展而发展得,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得特征。它作为人类得一种特殊得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她活动得特殊性质。社会生活就是一切种类得文学艺术得源泉、经过作家得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研究作品得构成因素与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从学科品格上瞧,具有实践性与自身独特得价值取向。 2.文学理论得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得依据就是什么? 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划分依据就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与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第二章 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得有机组成部分。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得基础上创立得。 2.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得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 3.文学反映论:把文学活动瞧成就是一种人得主体对于客体得认识与反映,文学就是对于生活得反映,就是一种艺术得反映。 4.艺术生产论:就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得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就是指实际得艺术创作过程。 5.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把文学艺术瞧成就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就是社会意识形态得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得性质,又具有审美得性质,就是这两者得有机结合、 6.艺术交往论: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与对话。 思考问题:1.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得基石就是什么?试作简要说明。 答: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得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得精神性得生活活动,也就是人得本质力量得对象化,人得本质力量得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得创造与欣赏展现与外化出来。文学就是作为主体得人得能动得创造,它塑造人,就是一种“人学”、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得存在与意识得相互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瞧成就是一种人得主体对于客体得认识与反映,文学就是对于生活得反映,就是一种艺术得反映、艺术生产论:人学作为人得活动之一,进入社会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因此,马克思随着时代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艺术生产”就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得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就是指实际得艺术创作过程。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1

文学概论 名词解释 1、精神生产:指的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 观念活动。(第100页) 2、灵感:是作家在内心长期积累、比较、分析材料,艰苦地思索以至达到寝食俱忘的程度 之后,突然在无意之间获得的一种可能性的结果。(第137页) 3、直觉:是作家凭借过去的知识积累,过去的经验,已有的、炉火纯青的判断能力和推理 能力,并与目前所专注的思想趋向、情绪趋向等相结合,对某种事物(或现象)做出的突破性顿悟。(第138页) 4、艺术真实: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 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第161页) 5、艺术概括:是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题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方式,对富 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法。(第162)6、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它与关注人 的全面发展、生存状态及其命运、幸福相联系。(第170) 7、艺术形式:是语言材料及各种艺术手段的有机组合,是艺术内容的组合、生成与呈示, 是艺术文本的存在形态,是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方式。(第179) 8、艺术构思: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 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第132页) 9、俄国形式主义: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其主张是:认为能够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是它 的“文学性”,“文学性”就在于它的形式,主要是语言形式,而与作品中的社会历史内容无关,代表人物是艾亨鲍姆。(第175页) Ps:俄国形式主义不知道正确与否,是自己通过书上的话提炼出来的。

电大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文学概论作业1 1、阅读一部论述清晰而又平易近人的文学理论著作,如童庆炳编著的《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初步理解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对文学理论的兴趣。完成以下几项任务: (1)书中阐述的理论问题,哪几点给你的印象最为深刻,请列出三种以上观点:童庆炳编著的《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一书,是运用审美学的方法对文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作了深人探讨,揭示了大学的审美本质、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文学作品的审美结构和文学接受的艺术规律。 在《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中,文学本质论的历史回顾、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文学作品的审美结构方面对我的印象最为深刻。 谈到文学的本质,文学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使一种艺术生产过程,在文学的外壳形式下展现着内在的作为主体的“人”的情趣和意志。我认为文学的本质如果泛化的讲是一切文明的本质,再细化精确那么就是人的力量的一种确认。 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对于规律而言是一切作品的共有的一个特性,对于文学我们通过表现手法、写作手法、体裁样式,以及题材的选择构成了一类作品的本质,掌握这些本质的东西对于我们的感知、阅读是一种促进。对于我们的创作也是一种无形的提升。 论及文学的结构,在结构主义认为,结构就是自足,结构一旦独立存在就可以给我们造成一种内在的、不变的阅读效果。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文学的表层结构和文学的深层结构。对于表层结构我认为应该是我们平常视野(视角)的一种对于文章的结构安排发展,而对于深层结构我们应该看到它的内在因素的联系和导致这一个结构的深层次的文化底蕴。 (2)书中涉及到的具体文学作品,你阅读过几部,以其中一部为例,说说你的大致印象。 在书中涉及的众多文学作品当中,对于《巴黎圣母院》的印象最为深刻。 《巴黎圣母院》(1831)是雨果浪漫主义小说和美丑对比原则的美学主张得到极大发挥的代表之作。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在这部小说中给阅读者的视觉和感知上造成了一重陌生化的阅读期待。 (3)和同学或老师进行一次交流,谈谈你学习这门课程的想法,列出你认为学习这门课程的几个难题。 对于《文学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难点: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反映论、文学接受论和利用中外好的先进的理论来分析我们现存的手头上能看到的作家、作品。最终达到理论和具体作品分析相得益彰的效果。 2、语言在文学中存在方式与普通语言中的存在方式是不一样的,请结合具体文学作品,用文学基本属性概念中,文学呈现为语言蕴籍的观点阐释文学语言的蕴藉性特点。 文学呈现为语言蕴藉,文学是以语言为基本的符号形式的,可以说语言是文学

文学概论课后答案

第一章 基本概括: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它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第二章 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2.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3.文学反映论: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 4.艺术生产论: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 5.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又具有审美的性质,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 6.艺术交往论: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 思考问题:1.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试作简要说明。 答: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文学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它塑造人,是一种“人学”。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艺术生产论:人学作为人的活动之一,进入社会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因此,马克思随着时代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艺术生产”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1.文艺学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活动的构成:世界、作者、作品、读者 A世界:艺术模仿论(再现论)文艺起源于人类对宇宙或者世界的模仿。 西方:自然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百年孤独) 柏拉图提出理式世界、感觉世界、艺术世界。艺术是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否定艺术。 亚里士多德人提出对世界的摹仿有两种:历史学家对世界摹仿——已经发生过的事,个别的、具体的事;诗人对世界的摹仿——具有普遍性的、可能发生或应有的事。他认为艺术模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肯定艺术。 中国:观物取象说 需注意的问题:文学不能脱离世界(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文学所反映的世界不等于现实生活。 B作者:艺术表现论(作者通过创作表达感受并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因此是一种作者表现活动。) 中国:“诗言志”说、物感说、白居易 西方:18.19世纪的浪漫主义。华兹华斯: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应该注意的问题:文学是作家思想情感的表达,作家是文学创作的主体。文学的表现活动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活动 表现论与模仿论的区别: 文学本质问题: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 文学批评问题:模仿论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 文学创作问题:模仿论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表现论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突出文学创作中“天才”的巨大作用 C作品:艺术形式论(艺术描写可以超越事物的本真形态,去创造更具有普遍性的、更深层的意蕴) 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的本质在于文学的形式,文学研究的对象是“文学性”。“陌生化”效果。强调从形式构成中去阐释内容所具有的审美效果 英美新批评:兰塞姆文学本体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 结构主义:对作品进行整体的模式研究,追踪作品的“深层结构”。叙述性作品二元对立 需注意的问题:作品是作家与读者情感沟通的中介;作品具有相对独立的形式;把作品与世界、作者、读者隔绝开来,孤立起来,是片面的。 D读者:读者接受论(读者阅读作品,既是一种有条件的接受,也是一种能动的再创造) 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20世纪60年代兴起,代表人物: 姚斯:对接受活动中的读者的自主性加以积极的肯定和强调,推动了文学研究由重视作者和作品向重视读者的范式的转型 伊瑟尔:隐含读者,接受研究转为效应研究。作者与读者在文本中的潜在对话。 注意:读者是文学活动得以最终实现的重要环节;读者是文学的接受主体;过分强调读者在文学中的地位,忽视作家、作品的客观性,使它无法全面而辩证地解答文学的所有问题。 3.文学活动的发生: 西方巫术发生说(英国弗雷泽相似律、接触律)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席勒斯宾塞理论)过剩精力是游戏和艺术共同的基础,人们的这种游戏的本能,是文艺的起源。谷鲁斯提出“内模仿说”。艺术和游戏确有联系,游戏接近于艺术,游戏中产生的娱乐也接近于美感享受,但游戏缺乏艺术的深刻社会内容,它给人的娱乐也是粗浅的、暂时的。因而文学艺术起源于游戏的命题,离开了人类的社会实践,离开了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前提,也是不科学的。劳动法生说(文学活动发生的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活动——劳动。劳动是文学发生的起点,即劳动是文学发展的基础、源泉。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4.文学活动的发展: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存在“不平衡关系

电大2018,文学概论,形考作业9答案

席彩美 题目1 获得0.20分中的0.20分 编辑题目 题干 指出:“我说的批评,意思当然指的是用文字所表达的对于艺术作品的评论和解释。” 选择一项: A. 艾略特 B. C. D.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解析:艾略特(T.S.Eliot,1888-1965)在《批评的功能》中明确地指 出:“我说的批评,意思当然指的是用文字所表达的对于艺术作品的评 论和解释。” 对应知识点:文学批评(第一节文学批评者一、文学批评) 正确答案是:艾略特 评论 写评语或修改得分 题目2 获得0.20分中的0.20分 编辑题目 题干 以拉康为代表的后期心理分析批评更为突出语言对___________的构成 作用及其在文化中的功能。 A. B. C. D. 无意识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无意识 评论 写评语或修改得分 题目3 获得0.20分中的0.20分 编辑题目 题干 新批评强调对作品的___________和作品本身的美学结构进行分析。 A. B. C. 词语 D.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词语 评论

写评语或修改得分 题目4 获得0.20分中的0.20分 编辑题目 题干 文学批评是在文学接受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对以 __________为中心的特定文学现象富于理性的具体分析和评价。 A. B. C. 文学作品 D.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文学作品 评论 写评语或修改得分 题目5

文学概论课后答案下学期

第九章 基本概念 1.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2.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3.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4.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的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5.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6.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7.散文:广义的散文既包括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也包括一般科学著作、论文、应用文章。狭义的散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8.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思考问题 1.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文学的关系:随着文学的不断发展,是理想型、现实型和象征型文学得以独立充分的发展,也出现了各种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也分别称为理想型、现实型和象征型文学的典型形态。 2.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现实型与理想型文学的意义就在其形象自身,而象征型文学突出文学形象的意义的超越性;现实型文学是通过对生活现象的直接描绘反映现实,理想型文学往往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情感态度。而象征型文学则偏以间接的方式去暗示客观规律和主观感受;象征型文学淡化具体时间与空间,突出了朦胧性。 3.试用文学类型理论分析当代文学作品:如鲁迅先生的作品多是现实型文学,因为那些作品是对客观现实及当时社会环境的冷静观察和理智分析,直接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具备了现实型文学的两大特征,再现性和逼真性。是作者从现实生活出发,从生活中汲取创作材料,突出社会矛盾,描写生活中存在的人和事。 4.现代主义文学的类型特征是什么? 答:现代主义文学各流派在艺术技巧上有许多重要开拓,丰富了文学的艺术表现力,然而,现代主义文学往往有极端的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唯美主义和形式主义等倾向,同时又过分强调非理性、自我表现,散布着悲观、绝望、颓废的情绪和危机感。 5.从诗歌的基本特征看其抒情表现的艺术特长。 答:诗歌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是的凝练性体现在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激起精炼的文学语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诗的跳跃性以断续表现连贯,以局部概括整体,给读者驰骋想象留下了开阔的领域。诗的节奏韵律性可以达到和谐整齐的感官审美效果,也可以促进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创造。 6.比较散文与报告文学的真实性:散文写的是实人、实事、实物,重在抒写真实感受、境遇。散文必须写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真实的切身的感受,抒发真挚的情怀。真实的境遇与真实的感受,使散文艺术表现的核心,在描写真情实感的基础上,他运用剪裁、取舍、提炼

(完整)文学概论复习(含答案),推荐文档

《文学理论教程》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 ①名词解释②辨析题③简答题④论述题⑤作品分析题 一、文学活动的四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要素:作品、作者、作品、读者 关系:文学活动系统是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文学作为一种话语活动,这四个要素不是彼此孤立或静止存在的,而是 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活动系 统。围绕着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 话语伙伴关系。 二、文学活动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1、巫术发生说2、宗教发生说3、游戏发生说4、劳动说 发展:(1)社会发展是文学发展的条件(2)人的发展是文学发展的根据(3)社会发展与文学发展的不平衡关系【原因:经济的制约;上层 建筑间的相互作用;本民族文学的纵向继承;各民族文学的横向交流】 三、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标准 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并不简单地在于审美属性及语言形式,而在于,第一,文学的语言富有独特表现力;第二,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 第三;文学传达完整的意义,本身构成一个整体;第四,文学蕴含着似乎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四、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概念及其表现 概念: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浸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 表现:(1)无功利与功利(2)形象与理性(3)情感与认识【文学具备审美与社会双重属性】 五、文学的含义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六、话语蕴藉 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七、文学创造与其它精神生产的区别 科学活动的特点是揭示客体的真实本质,宗教是建立在虚幻基础上,使人忘却现实世界和否定人自身价值。文学活动则是通过人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力求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并将这种感受和认识传达给别人,以满足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要,其生产成果,主要体现为的情绪。 八、文学创造的客体与主体 文学创造的客体:一是客体即“自然说”,认为文学的课题是地利与人之外 的自然;另一种是客体即“情感”说。认为文学客体是 人的心灵,是情感。我们认为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 文学创造的主体: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是美的体验者,评 价者和创造者,是具体的社会人。 九、艺术构思的概念、心理机制以及构思方式 艺术构思: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 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 程,是创造过程中最实际、最紧张、最重要的阶段。 心理机制:1、回忆与沉思 2、想象与联想 3、灵感与直觉 4、理智与感情 5、意识与无意识 构思方式:1、综合 2、突出和简化 3、变形与陌生化 十、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 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十一、情感与“诗意的裁判” (1)情感评价的高尚品格及功利取向与文学尚“善”的审美价值追求之关系:情感评价中的价值取向,体现为真、善、美。高尚品格与功利取 向就是善的价值追求。文学作品对表现对象的情感态度高尚与否,归 根到底是以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与人生幸福为价值标准的。只有有了 高尚品格与正确的功利取向的文学作品才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2)情感评价的诚挚情态及艺术呈示之含义:所谓诚挚的情态,是指文

文学概论部分作业参考答案(1)

《文学概论》第一次作业 一、填空: 1、文学活动的构成要素可概括为四个: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 2、我国文学理论遗产十分丰富,先秦的《尚书·尧典》里就有诗言志的说法。到魏晋时期出现了第一部文学理论论文,它是魏文帝的《典论·论文》。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则是刘勰的《文心雕龙》。到唐代则有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到清代则有的金人瑞《六才子书》。还有李渔的《闲情偶寄》。 3、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以及德谟克利特的《宇宙大系统》是开文艺理论研究先河的代表作品。在古罗马则有贺拉斯的《诗艺》。集西方文学理论思想之大成的则是德国的著名哲学家狄尔泰和黑格尔。他们的代表著作是《精神科学序论》和《精神现象学》。 4、文学理论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可细分为文学文本、文学媒介、文学语言、文学载体、文学形象和文学写作等几个部分。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代表字母填入题后扩号内) 1、关于文学活动四要素的关系,下面那种说法是正确的(B ) A: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对象,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目的。 B: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基础,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产物。 C: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客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目的。 D: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目的,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产物。 2、“诗言志”体现了古人对文学作用的基本认识,它出自于(B ) A:两汉时期的《诗大序》 B:《尚书·尧典》 C:曹丕的《典论·论文》 D:钟嵘的《诗品》

3、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是(D ) A:曹丕的《典论·论文》 B:陆机的《文赋》 C:严羽的《沧浪诗话》 D:刘勰的《文心雕龙》 4、西方文学理论研究开先河之代表作品是(A ) A: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 B:贺拉斯的《诗艺》 C:狄德罗:《论戏剧艺术》 D:康德《判断力批判》 5、西方文学理论思想的集大成者是(C ) A:亚里士多德 B:贺拉斯 C:黑格尔 D:别林斯基 三、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许多文学理论专家没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这说明文学理论不能指导文学创作。(错误) 理由:文学理论不是关于文学的固定不变的法则,而是文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它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等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反过来,又推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的前进。文学创作是最基本的文学实践,它是作家对一定社会生活的审美体验的形象反映,既包含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又包含着审美创造。所以文学理论专家没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与文学理论无关。 2、文学理论研究可以指导、影响文学创作活动,但文学创作对文学理论研究却不起什么作用。(错误) 理由:文学方面的研究会促进文学创作的新思路、新方法。通过研究,可以避免创作方面的一些弊端。另外,研究的学术性和创作的实用性互为促进,互为联系。二者不是分割的。 四、简答题(含名词解释) 1、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2、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3、文学活动:文学活动即指以文学文本为中心展开的创作、阅读、批评、研究行为。

《文学概论》第04章在线测试

《文学概论》第04章在线测试 《文学概论》第04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44:44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提出“期待视野”概念的是 A、伊瑟尔 B、姚斯 C、康德 D、黑格尔 2、提出“召唤结构”概念的是 A、席勒 B、姚斯 C、伊瑟尔 D、康德 3、提出“隐含读者”概念的是 A、韦勒克 B、姚斯 C、伊瑟尔 D、黑格尔 4、下列创作观念组合,属于“发愤说”的是 B、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方正之不 A、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容也,故忧愁忧思而作《离骚》。 C、美的艺术必然要看作出自天才的艺术。 D、创作中的迷狂是神灵附体的结果。 5、艺术起源的模仿说的倡导者是 A、席勒 B、斯宾塞 C、亚里士多德 D、康德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文学批评的意义包括 A、对读者具有引导功能

B、对作家具有规范功能 C、挖掘作品的深层意蕴 D、推动文学理论的发展 2、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的代表人物有 A、席勒 B、黑格尔 C、斯宾塞 D、普列汉诺发 3、下列文学创作观念组合,属于“发愤说”的有 A、创作是神灵附体于诗人的结果。 B、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欢娱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 C、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忧思而作《离骚》。 D、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4、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的代表人物有 A、黑格尔 B、普列汉诺夫 C、席勒 D、斯宾塞 5、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的不平衡关系的表现有 A、希腊神话、史诗成为后世高不可及的范本 B、经济越发达的国家,文学成就一定比落后国家高 C、在同一时代的各国之间,某些物质生产水平较低的国家,倒有可能取得远比物质生产水平较高的国家更高 更大的文学成就 D、19世纪后半期的俄国取得了比西欧国家更大的文学成就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1.“艺术生产”的概念是怎样提出来的?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如何? (1)“艺术生产”是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社会生产活动的客观过程时提出来的,最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称艺术活动为“艺术劳动”,后来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称为“艺术生产”。 (2)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精神生产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精神生产最初与物质生产交织在一起,从属于物质生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精神生产才独立发展起来。精神生产独立发展起来之后,一方面仍受物质生产的制约,另一方面又有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它的发展与物质生产存在着不平衡现象以及它对物质生产具有反作用。文学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也如上所述。 2.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与科学、宗教活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文学创造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富于个性的创造? (1)文学活动与科学活动的本质区别:科学是对世界的理论掌握,立足于客体,通过理论思维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是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范畴的活动,目的是获得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知识满足人的理性需要,其成果是人的智力的物化形态,呈现为一定的概念体系。文学创造则是对世界的审美掌握,通过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力图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并把这种认识传达给别人,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的生产,其成果是人的审美意识形态的物化形态,呈现为一定的形象体系。 (2)文学活动与宗教活动:文学活动建立在对世界真实感受的基础之上,使人发现世界、认识世界、回归世界,它关心人、热爱人,总是力图揭示人的丰富性、弘扬人的价值宗教活动却建立在对世界的颠倒的认识和唯心主义臆想的基础上,以虚无的情感去祈求彼岸的幸福,它通过对神和虚无世界的歌颂把人引向迷途,使人忘却现实世界和否定自身的价值。 (3)文学活动是一种“精神个体性的形式”,不受群体意识的严格规范。文学创造活动主要是一种情感体验活动,而情感处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不受概念的严格约束,是一个最自由的心理领域,佃此,它在精神活动领域中是最自由和最富于个性的创造活动。 3.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言语、科学言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文学言语是一种创造性语言? 科学言语强调严谨的逻辑性和规范的语法结构,要求说理清楚、概念明确、不注重个人色彩和风格,显得朴素单纯。日常言语较 富于感情色彩、个人风格和艺术意味,但总的说还是服从说理的需要,以表意明确为主旨。这两种言语都较接近语法意义上的“语法系统”。文学言语则明显突破了语言系统的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它一般不作为说理手段,而是作为描写、表现、象征的符号体系,常对语言学用语进行变形和一定程度的背离,采用隐喻的方法,模糊、多义。正因为如此,文学言语灵活,在不同作家和不同语境中,用语千变万化,不断创新,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言语。

电大2018,文学概论,形考作业4试题与答案

题目1 正确 获得分中的分 编辑题目 题干 选择一项: A. 现实 B. 理想 C. 魅力 D. 审美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现实 评论

写评语或修改得分 题目2 正确 获得分中的分 编辑题目 题干 选择一项: A. 形式 B. 情感 C. 意义 D. 思想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意义 评论 写评语或修改得分 题目3

正确 获得分中的分 编辑题目 题干 “互文性”也是语言之间的一种关联关系,是和其 他中的语言产生关系。 选择一项: A. 文本 B. 语境 C. 文学 D. 情景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文本 评论 写评语或修改得分 题目4 正确 获得分中的分

编辑题目 题干 文学语言不是以信息的传达为重要目标,而是要显现自身 的。 选择一项: A. 意蕴 B. 形象 C. 意义 D. 情感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形象 评论 写评语或修改得分 题目5 正确 获得分中的分 编辑题目 题干

正如所言:“艺术家必须利用自己本土语言 的美的资源。” 选择一项: A. 刘易斯 B. 萨丕尔 C. 巴赫金 D. 海德格尔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萨丕尔 评论 写评语或修改得分 题目6 正确 获得分中的分 编辑题目 题干

对于杂语文本而言,往往是各种语言形态, 如和文学语言等,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后进 入文学文本。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书面语 B. 俗语 C. 土语 D. 方言 E. 口语 反馈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口语, 方言, 书面语, 土语 评论 写评语或修改得分 题目7 正确 获得分中的分 编辑题目 题干 语言学上的“文学语言”,指的是加工过的、规范化了的书面语。它通 常与相对,是一定社会和教学情境中的标准语言形态。

免费在线作业答案福师《文学概论》在线作业二15秋100分答案 (1)

福师《文学概论》在线作业二15秋100分答案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 奥地利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指出具有动物性的“本我”对理性的“自我”有着强大的内驱作用。 A. 达尔文 B. 马克思 C. 弗洛伊德 D. 恩格斯 正确答案:C 2. ()是借他物(喻体)来表现某物(喻本)的修辞方式。 A. 比喻 法学概论网上作业答案 B. 象征 C. 倒装 D. 歧义 正确答案:A 3. 巴赫金称()的作品为“复调”式小说,小说中叙述者的声音、不同人物的声音,形成“众声喧哗”的世界。 A. 列夫·托尔斯泰 B. 陀思妥耶夫斯基 C. 普希金 D. 屠格涅夫 正确答案:B 4. ()是艺术构思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一种心理现象,其外在形态是围绕某一主题线索(意念或形象)在思考中获得突如其来的顿悟,其来临时的突出特征是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不及时捕捉就难以再现。 A. 想象 B. 联想 C. 直觉 D. 灵感 正确答案:D 5. ()主要是指运用现代心理学的成果来对作家的创作心理及作品人物心理进行分析,从而探求作品的真实意图,以获得其真实价值的批评。 A. 心理学批评 B. 语言学批评 C. 文化批评 D. 审美批评 正确答案:A 6. 意大利语的柔和甜蜜在不知不觉中渗入到意大利作家的资质中去。对于英国人来说,他们更讲究作品的力量、活力和雄浑,他们爱讽喻和明喻甚于一切。这两个例子体现了()。 A. 文学风格与时代文化的关系 B. 文学风格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C. 文学风格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D. 文学风格与流派文化的关系 正确答案:B 7. ()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A. 共鸣 B. 净化 C. 领悟 D. 延留 正确答案:A 8. 读者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本应是还原作家心目中的形象、情感体验和思想见解的过程。但实际上,完全的还原是不可能的,读者阅读的“第二文本”总是“第一文本”的种种异变。其中,()是指在某一特定文本中,作家融进的情感虽是确定的,但在具有不同期待视野的读者那儿,却会唤起不同程度或不同性质的情感体验。 A. 作品形象的异变 B. 情感的异变 C. 思想观念的异变 D. 作品情节的变异 正确答案:B 9. ()是诗句在语法上的错置,是惯常词序的颠倒。有的倒装句是为了迁应格律,有的是为了加强某一意象,突出话语的表现力。 A. 夸张 B. 对比 C. 倒装 D. 歧义 正确答案:C 10. ()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基本特征:暗示性和朦胧性。 A. 现实型文学 B. 理想型文学 C. 象征型文学 D. 想象型文学 正确答案:C 11. ()是以一定的道德意识及其由之而形成的伦理关系作为规范来评价作品,以善、恶为基本范畴来决定对批评对象的取舍。这种批评着重于对文学作品的道德意识性质和品位的评价,实现作品的伦理价值及道德教化作用。 A. 伦理道德批评 B. 社会历史批评 C. 审美批评 D. 心理学批评 正确答案:A 12.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比兴”说、“虚静”说、“神思”说、“滋味”说、“物感”说等属于()。 A. 文学哲学 B. 文学社会学 C. 文学心理学

比较文学概论作业答案

08春本科《比较文学概论作业答案(选修课) 通知1、本材料为作业参考答案,学员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删减,不必完全照抄;没有作业册的科目学员自备16k横格本抄写作业,并写清你的姓名、学号、专业和年级等信息 2、交作业时间11月30日前; 3、辅导和交作业期间交学费,具体如下: ⑴08春汉文本科交第三年学费1500元⑶08秋小教交第二次学费及考试费1100元,订书者教书费300元。 ⑵09春汉文本科交第二次学费1500元、书费350元;09春汉文专科交第二次学费1000元、书费300元。 ★各年级学员欠学费请一并交上! 作业一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个5分,共20分) 1、意象 2、翻译 3、管锥篇 4、文化割据主义 二、简答题(每个10分,共40分) 1、简述比较文学的功能。 2、概述美国比较文学发展历史。 3、鲁迅、田汉、郭沫若在接受西方浪漫主义思潮方面分别表现出哪些不同特点。 4、“八体”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以孟姜女哭长城为例,谈谈比较文学中主题和题材的流变。 2、为什么说接受和影响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如何理解这一双向过程。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20分) 1、意象: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象征:是以外在的、少见的事物,暗示一种抽象的普遍性的意义。 2、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作品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创造性劳动。 3、管锥篇:作者钱钟书。写于“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之间,出版于1979.8全书七百八十一则,围绕《周易正义》《毛诗正义》等古籍十种,引用八百多位外国学者的一千几百种著作,结合中外作家三千多人,阐发自己读书心得体会。《管锥篇》是中国比较文学复兴的标志之一。 4、文化割据主义:是指有些人深恐受到外来影响,极力鼓吹“纯而又纯”的本土文化排斥一切外来文化,拒绝交往,拒绝改变甚至为此镇压内部改革求新的势力。 二、简答题(每个10分,共40分) 1、(1)、互识;比较文学的根本价值就在于它为文学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层面。当文学被封闭在某一个别民族文化体系之中时,它就不可能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来接受新鲜事物。只有认识了他人,才能更好的认识自己。 (2)、互证:就是要在互相参证中找到共同问题,证实其共同性,同时反证其不同性就,以达到进一步的沟通和理解。(3)、互补:比较文学工作者一方面深入了解他种文化的文学,一方面又从与他种文学的比照中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特色,并在这个过程中,按照自己的需要,从他者吸收营养,某求新的发展。 2、美国的比较文学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1871年,沙克福在康奈尔大学作了“总体文学还是比较文学”的学术报告,(第一位涉足比较文学)。 1877——1889年间,盖利曾在密执安大学开设以“文学批评的比较”为内容的专题讲座。(先驱) 1890——1891年间,哈佛大学开设比较文学讲座 1903年,美国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创刊 1899年,美国第一个比较文学系创立于歌伦比亚大学。 1910年,萧菲尔创办《哈佛比较文学研究》杂志 1942年,哥伦比亚大学比较文学教授克里斯蒂,倡导下产生了“比较文学委员会”,创办《比较文学通讯》 1952年,《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年鉴》问世 1953年,韦勒克发表《比较文学概念》 1962年,雷马克发表《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 1969年,艾德礼发表《比较文学论文选集》提出“平行研究”的主张。 3、鲁迅极力突出的是浪漫主义中的革命与反抗精神,“忤万众不慑”的战斗勇气。 田汉更接近经典的浪漫派,热烈乐观,对人生意义的追求,浪漫人道主义的同情心,使命感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和崇拜,对爱的力量的膜拜,都闪耀着浪漫主义的光彩。 郭沫若则是典型的浪漫主义,他有“天狗吞宇宙”式的自我肯定与夸张,有横溢的激情,乐于从历史和神话中吸取灵感并且创造新的神话和新的理想世界。 4、刘勰把文学中复杂多样的风格归纳简约为“八体”,即: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又可以分为相对的四组: (1)典雅和新奇。典雅指引经据典,风雅蕴藉;新奇指“槟古竞今”,标新立异。这是以继承传统和创新的程度为标准来划分的。 (2)壮丽和轻靡。壮丽指立论卓越,体制宏伟,文采辉煌;轻靡指“浮文弱植,飘渺附俗”,也就是文辞浮华,飘忽无根。这是从内容与表达方式的结合来考虑分类。 (3)远奥和显附。远奥指文章深沉不露,内容玄思深奥;显附指情理浅显,易于接受。这也是从内容和表达方式的结合来考虑分类的。 (4)繁缛和精约。繁缛指喻众辞多,文采华丽;精约指“核字省句,剖析毫厘”。这一组着重于形式,但“博喻”“剖析”仍与内容有关。 三、论述题:(40分) 1、答案要点:主题和题材的流变既牵涉到“传统继承”也牵涉到“引进”,应是构成文学史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这项研究可以纵向地考察某一主题或题材的历史发展。也要以横向把考察某一主题和题材如何被他种文化体系引进,或如何接受了他种

《文学概论》作业

成绩: 文学概论 形成性考核册 专业:会计学 学号: 1413001250069 姓名:张玲凤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 (请按照顺序打印,并左侧装订)

作业一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文学”一词最早出现在孔子《论语》中,指(文章)和博学,被列为孔门四科之一。 2、是否运用(语言)来写作并最终形成语言作品,这是文学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最基本特征。 3、中国原初的“观物取象”说,代表了中国人特有的文学(摹仿论)。 4、古罗马时期的(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了后来影响久远的“寓教于乐”说。 5、文学是社会境遇中个体体验的(语言蕴藉)。 6、文学理论是关于文学的普遍问题的(文学)学科。 7、法国后结构主义者认为文学文本是指(文本关联性)。 8、(语言层)是文本的基本层面。 9、(民间文化)文本是体现普通民众的出于传统的自发的通俗趣味的文学文本。 10、(网络媒介)被视为继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介”。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国古典文论的“风教”或“教化”说带有“ (B)”倾向。 A 摹仿论 B 实用论C体验论D 文化论 2、文学理论的当今特征,集中表现为普遍适用性与(C)之间的矛盾。 A 大众性 B 排他性 C 零散性 D 无序性 3、美国(D)派认为文学文本是独立自主的语言系统。 A 结构主义 B 解构主义 C 存在主义 D 新批评 4、再现型文本是注重客观地和理智地呈现社会事物并讲究细节逼真的文本,它的特征有客观性、(B)、细节逼真性。 A 待解性 B 理智性 C 说理性 D 暗示性 5、(C)文本是体现知识分子个个体理性沉思和对社会批判或美学探索旨趣的文学文本。 A 大众文化 B 民间文化 C 高雅文化 D 电影文学 6、(D)是最早的一种文学媒介。 A 印刷媒介 B 大众媒介 C 文字媒介 D 口语媒介 7、加拿大学者(A)提出“传播的偏斜”理论。 A 伊尼斯 B 麦克卢汉 C 麦罗维茨 D 麦克斯 8、文学语言是一种存在于文学文本中的、富有(A)的情感化的语言。 A 文采 B 陌生化 C 语境 D 蕴藉 9、文学意象的特征具有(A)、暗示性和朦胧性。 A 指意性 B 内涵性 C 象征性 D 形象性 10、诗的基本特征:语词凝练新奇、(B)、形象鲜明生动、情感浓郁强烈。 A 富有文采 B 结构跳跃简约 C 陌生化 D 新颖奇特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文学体验论:认为文学不是对世界的模仿或情感的表现,而是对于个体体验的传达;文学创作的任务不是忠实的记录客观感受或主观情感,而是对独特的人生体验加以阐释,使其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和可传达性;文学作品的价值不在于所传达的体验本身的特异性或神秘性,而在于她的普遍性和可理解性;读者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