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传承中医文化推广整脊疗法(精)

传承中医文化推广整脊疗法(精)

传承中医文化推广整脊疗法(精)
传承中医文化推广整脊疗法(精)

传承中医文化推广整脊疗法戴国文苏明霞许世雄王艳平李志强曾毅 (湖南省湘潭市中西结合医院湘潭 411300

我院中医整脊康复科成立于 2007年 6月, 2007年 11月成为湘潭市重点中医专科, 2008年 7月被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列为湖南省“ 十一五” 特色中医专科建设单位。是湖南省首家中医整脊专科和全国中医整脊科示教单位。

科室现有医护人员 16名。其中副主任医师 1名, 主治医师 3名,医师 4名,副主任护师 1名,主管护师 2名, 护士 5名。现有病床 30张, 病床使用率在 90%以上。我科注重发扬中医整脊的特色优势,以中国整脊学的“ 一圆一说两论” 等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理筋、调曲、练功为三大治疗原则,用整脊手法、针灸、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的四大无痛无创疗法, 采取上病下治, 下病上治,腹病治脊,腰病治腹,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内外兼治和医患合作八大应策,采用四维牵引调曲法诊治脊柱病及脊源性疾病患者上万人次,已成为一个中医特色突出,集中医整脊、物理治疗、针灸、康复训练于一体的特色中医专科。

一、推广整脊新理论、新技术的具体措施

1.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经常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专科建设工作。从人力、物力上给予大力支持。

2.重视省特色中医专科的创建和科研工作,明确了学科带头人和学科继承人。成立了专科科研、创建办公室。

3. 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2009年配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之机,投资 20余万元,将门诊四楼改造为专科诊室和治疗区,从布局上营造浓厚的中医文化氛围,为病人提供了舒适、优美的诊疗环境。

4.加强基础理论学习和培训。科室医生人手一本《中国整脊学》和一套《中国整脊学》系列教材。掌握理论,联系实际,配合科研课题的实施,加深对中医整脊的认识。形成严谨、科学、求实的工作态度。科室医生均参加了全国整脊学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其中 3人次参加了中国整脊学师资班的学习。

培养每个医生的整脊思维,真正理解和认识整脊学中理筋、调曲、功能锻炼三大原则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理筋是基础,调曲是核心,功能锻炼是关键。针对不同的病种参考“ 以宗健脊强身十八式” , 将练功疗法编印成小册子,要求科室每个医护人员都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并指导病人,对出院的病人进行跟踪随访。

5.设备购置情况:在原有两张四维牵引整脊仪的基础上今年又添置了一张新的四维牵引整脊仪及其他相关设备。

二、取得的主要成绩

1.业务情况:

我科以中国整脊学理论为指导,运用“ 三则、四法、八策” ,精心诊治每一例病人,展现中医整脊科的特色和疗效。特别是用整脊法治疗脊柱病、脊柱相关疾病和一些不明原因的疑难病症,以及有手术指征的颈、腰椎间盘突出症、颈、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和青少年特异性脊柱侧凸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中医整脊科 2009年 10月 -2010年 10月临床诊疗统计疗效

病名

临床

治愈

无效寰枢关节错位 103

颈椎病 180160 颈椎管狭窄症 22

颈椎间盘突出症 39

胸椎病 30

急性腰扭伤 22

慢性腰肌劳损 83

腰椎管狭窄症 48

腰椎间盘突出症 69

腰椎滑脱症 140 腰骶关节病 315170 青少年脊柱侧

凸症

强直性脊柱炎

合计 9332 2.科研教学

2. 1 我科在研的湖南省中医药科研课题(编号 2008065 ,就是根据韦以宗教授《中国整脊学》中的椎曲论,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二病的病理改变的共性是椎曲紊乱、侧弯,从而以调整椎曲为治疗目标作为课题研究切入点。是整脊新理论、新技术在临床的运用和推广。

2. 2 2009年 11月, 我科又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课题(编号 2009ZL06协作单位之一。

2. 3 参与研究的《中医整脊机理与临床研究》项

No.2 Vol.11 第 11卷第 2期

目荣获二 00九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 2. 4 组织承办了中华中医药学会的第 24期全国整脊学高级研修班(2007年、第 41期全国整脊学高级研修班暨中医药防治脊柱疾病新进展学习班 (2009年。 2. 5 2009年 8月 22日-23日,我院承办了第五届全国整脊学学术交流大会暨《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整脊学系列》首发式。有来自北京、上海等二十多个省(市以及韩国、香港、台湾等海内外专家学者共 100多人参加。以中国整脊学理论创建者韦以宗教授为首的专家团队对我科进行查房、会诊,并提出指导性意见。香港代表团一行十余人及其他参会代表到我院中医整脊科参观学习,和科室成员一起交流探讨整脊方面的经验。

2. 6 2010年湖南省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 ---“中医整脊调曲治疗颈肩腰腿疼痛新进展学习班” 暨全国整脊学高级研修班定于 2010年 12月 10日— 12日在我院举办。交流推广和普及中国整脊学新理论、新技术, 提高治疗颈肩腰腿疼痛、脊柱劳损病及脊柱相关疾病的技术水平。

2. 7 2009年— 2010年我科在省级以上杂志、学术会议发表和交流论文 6篇。

3.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专科成立至今,业务收入逐年递增,影响越来越大。收治的患者中有 70%为脊柱病,其中 10%为疑难脊柱病。 15%的患者来自外地及外省区。有些患者是在多家大医院诊治后疗效不明显,或是认定需手术治疗,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到专科来的,通过实施整脊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为患者解除了痛苦。而每人平均医疗费用不到4000元(如手术治疗则需 3~5万元 ,为患者节省手术所需医疗费用 70%以上。典型病例:患者邹某,因右腹股沟持续性疼痛, 严重影响工作和休息。 2010年 8月 27日以“右腹股沟区疼痛查因”在市某三甲医院住院 20多天,医疗费用一万一千元。“经医

院会诊、检查、治疗,效果不明显。建议病人到上级医院脊柱外科、骨科门诊就诊” 。出院当天,患者来到我科,根据患者疼痛的症状、体征,考虑为脊源性髋痛,给予针灸、推拿、整脊等治疗,第二天晚上患者的疼痛就明显减轻了。 10月 8日,患者要求出院。费用四千余元。出院后随访,患者情况良好。

4.社会影响力

4. 1 2009年 9月 4日, 《中国中医药报》头版头条对我院中医整脊科作了专题报道,并加了短评。 4. 2 2010年 4月 6日,于来山常务副省长来专科视察和调研,对我科的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当场拍板奖励我院 300万元。

三、发展规划和思考

内强素质,规范管理。紧紧围绕《中国整脊学》核心理论,以中医整脊为主线,以科研课题和省特色中医专科建设为契机,使中医整脊专科持续稳步向前发展。 1.专科发展规划:

1. 1 积极开展科研,提高整体素质。在严格按照科研计划书开展工作,按期完成现有省级科研课题的同时,进一步规范中医整脊的各项治疗和操作。 1. 2 以省特色中医专科建设为标准,以专科人才培养和内涵建设为重点,进一步规范科室发展。按期创建好省级特色中医专科。

1. 3 正在筹划兴建中医整脊康复大楼。

1. 4 设立专家门诊、 VIP 病房和治疗间,按病人群体消费的高、中、低,在治疗、服务和收费方面拉开档次,对科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也会有很大的促进。

1. 5 加大专科人才的培养力度,确定重点培养对象,使中医整脊专科人才培养稳步推进。有一支过硬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制定专科人才培养计划并逐步落实。科内每个人定好自己的发展方向、主攻一个重点的同时,全面掌握中国整脊学的基

本理论和三则、四法、八策。引进和培养小针刀、针灸、推拿等专业人才,提高技术含量,打造专科品牌。每年选送 2人次以上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

1. 6 制定专科 3年 --5年的发展规划并逐步落实, 规范科室管理,调整、充实特色中医专科建设内涵, 加大硬件投入,优化软件环境,完善管理措施,增加治疗手段,形成特色优势明、疗效水平高、规模效益好、地域覆盖广的特色中医专科。

四、专科发展的思考

1. 保持中医整脊专科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医院领导要高度重视,要实施“名医、名科、名院”建设战略。创立人才激励机制,培养一批专科的技术人才。

2. 加大宣传力度, 让更多的人接受和了解整脊学。中国整脊学的新理论、新技术运用到临床,能起到其他疗法所达不到的独特疗效。高效费比、个体化诊治方案、多样的服务手段和低廉的价格,使整脊学科正迅速被行业内和老百姓所认可和接受。

3.注重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注重亚健康状态的人群。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脊柱病及脊柱劳损病越来越多,而且在不断年轻化。亚健康和“未病”状态的人们达 70%,而绝大部分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与脊柱劳损有关。开展亚健康状态的治疗,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 , 愈后防发。重视和加强功能锻炼,形成预防、锻炼、治疗三位一体。

4.在中医特色上做文章。每年增设 1— 2个新的治疗手段和方法, 每年有计划的添置 1— 2种新的仪器设备。努力寻找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新途径,力争在手法整脊、推拿、针灸、牵引、药疗等方面取得新成效, 提高治愈率。

总之,我院中医整脊专科将进一步扩展规模,在三年省特色中医专科建设周期内,努力把我院中医整脊康复专科建设成中医特色突出、技术优势明显、服务功能完善、两个效益并进的中医整脊康复专科。带动医院临床服务能力的提高、服务领域的延伸以及综合实力的增强。更好的为广大颈肩腰腿疼痛疾病、脊柱病及脊柱相关疾病患者服务。

No.2 Vol.11 第 11卷第 2期

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标准

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标准 一、范围 《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标准》(以下简称《标准》)适用于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全国民族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参照本《标准》执行。 二、依据 根据《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发〔2005〕33号)等有关文件的要求,结合目前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以下简称中医药文化基地)和基地建设单位的现状,制定本标准。 三、功能 中医药文化基地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展示场所,是中医药文化的宣传阵地,是中医药工作者、院校学生接受中医药传统文化和医德医风教育的课堂,是向社会普及中医药知识、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展示的窗口。 四、形式 中医药文化基地可以各类中医药资源为依托,以多种形式为载体,紧密围绕中医药文化主题和特色开展工作。凡符合基地标准和要求、具备成熟完善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功能和能力、具有中医药文化显著特色、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力的中医药相关机

构,均可以开展基地建设,例如,中医药博物馆、中医药历史遗迹遗址、教育机构、医疗机构和生产企业的中医药文化展馆、中药企业(包括生产、种植、养殖、加工等企业)、中医药养生体验馆等。 鼓励和支持具有创新价值的机构形式开展基地建设,不断拓展中医药文化基地的内涵,丰富基地展示的形式和手段,扩大中医药文化基地的社会影响力。 五、标准 (一)具备丰富的中医药文化内涵,具有与本基地相关并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典故、传说、事迹等,具有对其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和研究的能力; (二)以展示中医药文化为主题,要突出本基地的特色和优势,开展有特色的中医药文化服务与传播;具备专门的中医药文化专题展示场所,场所面积须适应广大群众不断增长的中医药文化科普需求,一般不少于500平米; (三)具备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活动所需的配套设施和外围环境,并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完善、更新; (四)面向社会开放,在当地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具有相应的接待能力,每年接待参观不少于10000人次,每年开放时间不少于200天; (五)能够结合本基地实际,开展形式多样、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中医药文化宣传和学术交流活动,每年不少于4次;

中医药文化特色实施计划方案

关于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 (2012-2015年) 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结晶,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是中医药服务的在精神和思想基础,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为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体现中医医院的基本特征,巩固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更好地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也进一步推动我院加快中医药文化建设,促进二级甲等中医院评审工作达标,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特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医院作为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要以中医药文化为主体,以大力培育和倡导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念为核心,融合时代文化特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体现中医院个性特征和区域文化特征,从而促进科室建设技术服务学术研究人才培育等各项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大力培育和倡导中医药文化,以营造特色鲜明涵丰富的中医药文化氛

围为重点,以为人民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中医药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创建二级甲等中医院评审达标工作活动为载体,不断推进中医药文化创新,增强其发展活力,更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中西医并重,坚持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既要保持特色优势,又要积极利用现代科技。 2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中医与西医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 3坚持从本地本院实际出发,逐步推广中医中药的适宜技术,中西医结合,能中不西。 三、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容 1、规中医病历的书写。通过迎接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强化和规中医病案书写。在中医病历中体现中医药思想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遵循中华医道的核心理念,突出“人与天地相参”的整体观思想,充分理解中医对待健康和疾病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体自身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逐步提高中医辨证诊治优良率。以二级甲等中医院评审达标工作为载体,在临床诊治中强化体现中医临床治疗的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辨证论治的临床思维方法,充分认识中医临床个性化诊疗的先进性和重要性,将中医因时因地

中医药文化建设与推广汇报

中医药文化建设与推广汇报 近年来,随着国家及省中医药管理局对推进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我院把中医药文化建设定位在医院工作的显著位臵。于2013年成功完成二级中医医院等级复审后又成功申报创建了“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严格按照《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从医院客观实际出发,在积极推进医院改革的同时,全面开展了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以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促进医院改革的深化,巩固和发展改革成果,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为医院的科学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和活力。现将我院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与推广工作汇报如下: 一、深化中医药核心价值理念 医院以“患者至上、质量第一;广施仁术、造福桑梓”为宗旨,实施“中西并重、突出特色”的发展战略,贯彻“厚德仁爱、至精至诚”的院训,奉行“爱岗敬业、协作奉献”的医院精神,践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管理思路,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树立“服务优、收费低”的品牌形象,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太极图案融入院徽设计,等等方面都特别强调将文化“仁、和、精、诚”这一核心价值理念融入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之中。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学习、举办活动等方式,让“医者仁术”“悬壶济世”“以人为本”等思想根植于全体医务工作者心中,号召大家牢记神圣使命,真情服务患者。

二、建立规范可行的行为制度 规章制度是保障医院职工的行为遵循中医药文化的最有力手段。我们把诊疗行为、言语仪表、同道相处、教学传承等行为规范和特定礼仪通过制度固定下来,形成具体、明确、切实可行的《职工行为规范》,集合《希波克拉底誓言》《南丁格尔誓言》、《医家十要(明〃龚廷贤)》、《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建设八不准》以及《***县中医医院医师誓言》汇编成《医院员工手册》。将《医院员工手册》作为全员培训的重点,并制定考核和奖惩办法,树立学习典型。从而使全院工作人员在思想上明白“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在行为价值上明白“追求什么,放弃什么”,最终形成自觉行为。 三、打造浓厚的中医药文化环境 医院环境反映的是医院的综合实力,为了让人们感受到中医医院文化建设的特色,我们不仅创造一种干净、整洁、舒适的就医条件,还从内部装潢、诊疗环境、形象识别等方面入手,全面展示中医药文化。充分利用大厅、走廊、候诊区、诊室等区域,悬挂古代名医的画像、古医训、古医德等图画;充分利用医院的宣传栏、墙报、电子屏等各种设施,从中医药的起源、基本知识、特色疗法、养生保健方法等方面,广泛宣传中医药的经络文化、诊疗文化、本草文化、养生文化等,处处展示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亮丽风景。 四、大力开展中医药文化推广活动 1、我院积极推行“治未病”工作,以针灸理疗康复科为中心

中医术语翻译的国际标准与文化传承

中医术语翻译的国际标准与文化传承 近期,千华翻译公司翻译了一批中医文献,现将我们搜集的部分有用的资料共享如下: 2007年1O月,世界卫生组织(WH0)西太区颁布了《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WHO International StandardTerminologies 011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the Western PacificRegion)。这一标准的颁布,使得中医术语翻译的规范化进程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时,这一标准也将有助于包括中医学在内的传统医学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因此被业内人士称为“传统医学发展的里程碑”。然而,从学科自身发展角度而言,这一新的国际术语标准并非一成不变,WHO有关官员表示在今后实践中将对此标准不断修改与完善,使术语的翻译能更准确地将中医文化体现出来。现从经络部分就中医术语的翻译和文化传承进行粗浅探索。 1 WH0西太区颁布的《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经络部分的翻译和文化传承 1.1 十二经脉的翻译与文化传承:十二经脉是结合脏腑、手足、阴阳三方面内容而命名的。WH0西太区颁布的《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中,将十二经脉的翻译如下:手太阴肺经:lung meridian(LU);手阳明大肠经:large intestinemeridian(LI);足阳明胃经:stomachmeridian(ST);足太阴脾经:spleenmeridian(SP);手少阴心经:heartmeridian(HT);手太阳小肠经:small intestine meridian(SI);足太阳膀胱经:bladdermeridian(BL);足少阴。肾经:kidlleymeridian(KI);手厥阴心包经:pericardium meridian(PC);手少阳三焦经:triple energizer meridian(TE);足少阳胆经:gallbladder meridian(GB);足厥阴肝经:liver meridian(LR)。从上述翻译中可以看到,WH0西太区在翻译这些术语时,主要是由“脏腑名称”+“经脉名”构成。这种方法简便、方便交流,但这样翻译明显有遗漏。如“lung meridian(LU)”的翻译中,看不到“手太阴”的翻译。《灵枢·经脉》中对十二经脉的命名采用“脏/腑+手/足+阴/阳+脉”的形式命名。该命名形式,主要是在继承和保留“手/足+阴/阳+脉”格式的基础上,将脏腑名置于手足阴阳之前,增加了脏腑的元素,体现了经脉理论和脏腑理论的融合。所以,我们看到每一经脉的名称均依据分布于手足内外、所属脏器的名称和阴阳属性命名。为了准确、毫无遗漏的传递这些术语信息,笔者建议应以“脏或腑+经脉名称+of+手或者足+阴阳”的格式翻译,具体如下:手太阴肺经:lung meridian ofhand.taiyin(LU);手阳明大肠经:large intestine meridian ofhand.yangming(LI):足阳明胃经:stomach meridian offoot.yangming(ST);足太阴脾经:spleen meridian of foot.taiyin(SP);手少阴心经:heartmeridian ofhand.shaoyin(HT):手太阳小肠经:small intestinemeridian ofhand.taiyang(SI);足太阳膀胱经:bladder meridianof foot.taiyang(BL):足少阴肾经:kidney meridian offoot.shaoyin(KI);手厥阴心包经:pericardium meridian ofhand-jueyin(PC);手少阳三焦经:sanjiao meridian ofhand.shaoyang(SJ);足少阳胆经:gallbladder meridian offood—shaoyang(GB):足厥阴肝经:livermeridian offood-jueyin(LR)。采用这样的格式英译十二经脉名,能够完整体现中医对十二经脉命名的全部信息。 另外,三焦的英译也与中医理论和传统文化不合。WHO西太区在《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将“手少阳三焦经”译为“triple energizer meridian(TE)’这里涉及一个很具有中医文化特色的术语“三焦”的翻译。三焦是一个特殊的“腑”,既是对人体胸腹部位及其所藏脏腑器官目的划分,又是对人体某些功能系统的概括。三焦分上、中、下三焦,主要

中医药文化宣传标语

中医药文化宣传标语 导读:本文中医药文化宣传标语,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走进医圣故里,共谋合作发展。 2、中医药需要社会支持,社会需要中医药服务。 3、中医药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 4、中医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 5、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6、遇病施治,不胶于古方。 7、优化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8、以节为媒,助推南阳经济社会发展。 9、医圣故里迎嘉宾,卧龙腾飞谋发展。 10、养生用中医,花钱最实惠。 11、眩晕者无痰不作,消渴者无火不生。 12、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13、推广中医养生,呵护百姓安康。 14、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15、实施中医药科技创新工程,做大做强中医药事业。 16、实施张仲景医药科技创新工程,做大做强中医药事业。 17、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都是南阳形象。 18、让世界了解南阳,让南阳走向世界。

19、全力创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促进全县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 20、求真务实,团结奋进,为建设富强美好和谐新南阳而奋斗。 21、您的健康,我的责任。 22、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23、看病用重要,治标且治本。 24、看病看中医,方便且实惠。 25、看病花钱少,中医最便捷。 26、解放思想,发展中医药。 27、建设中医药都,振兴医圣故里。 28、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29、坚持以人为本,弘扬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 30、加速中医药国际化、现代化、产业化进程。 31、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是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本要求。 32、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 33、加强经贸合作,促进经济发展。 34、加强交流、增进友谊、扩大合作、促进发展。 35、继承祖国中医理论,治疗现代身体疾病。 36、弘扬中医药文化,振兴国医国药事业。 37、弘扬中医药文化,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 38、弘扬中医药文化,传承国粹精神。

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现实挑战与机遇

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现实挑战与机遇 发表时间:2019-02-28T16:26:41.610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1期作者:焦骄[导读] 中医药在海外传播的历史悠久,经过长期的摸索中医药国际传播的推广形式、传播内容、传播的范围都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 (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四川成都 610041)【摘要】中医药在海外传播的历史悠久,经过长期的摸索中医药国际传播的推广形式、传播内容、传播的范围都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四川拥有丰富的中医中药资源,也是全国较早建立中医药高校的省份之一,积淀了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有其特殊性和优势性,川产道地药材享誉国内外,整理挖掘其中的优势特色,把握中医药发展的难得机遇,拓展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领域,助推中医药医、教研以及产业 化等方面的国际化发展。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内容;对策【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1-0238-02 中医药国际传播既是中医药发展的手段,更是发展的目标。中医药有不同于西方医学的理论体系和显著公认的临床疗效,不仅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但是,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中医药的“天人合一、形神合一、阴阳五行、辩证论治”等理论体系以及不同的诊疗手段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被西方世界所接受,所以中医药其中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也不能被西方的思想体系采纳,从而,文化差异必然成为中医药国际传播进程中的文化壁垒。 1.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成为必然的趋势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世界对传统医学的需求不断增大,中医药作为世界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不仅在保障中国人民健康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全人类健康产生了积极影响。近几年来世界对中医药的观点也在文化冲突和融合的碰撞中逐渐改变,西方社会对中医药的接受程度不断扩大,并开始了对中医药进行研究,虽然中医药与现代西方医学仍存在着不少分歧,但是由于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卓越的临床疗效,展示了其自身的科学价值和强大的生命力,是中医药学在国际上广泛传播的基础。随着世界大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贸易的不断加强,全球化的不断融合,给中医药被西方世界认可创造了更多的市场条件。 政府对文化传播策略的重视,为中医药文化国际化推广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更新日新月异,中医药也需要不断进步,要寻求生存发展的新空间,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不能仅限于在国内的合法地位,所以必须深刻体会国家“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战略内涵,只有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认可,才可能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医药的国际地位已经日益凸显,世界各地中医教育如火如荼的开展,中医医院、中医中心的陆续成立,不同层次的交流合作日益深入,中药产业国际化的不断推进,使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 2.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机遇 “十二五”以来,中医药对外传播进入高速发展时期。2011年,《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中长期规划纲要》出台,明确提出“中医药国际标准被更多国家认同,中医药文化传播和科普范围更加广泛,中医药对外服务范围和服务领域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贡献率显著提高”的发展目标。2012年,国家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的若干意见》要将中医药服务贸易与中医药文化传播相结合,形成良性互动的格局;2016年,国家发布《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颁布实施。政策支持助推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进入快车道。 如今中医药已经在超180个国家和地区传播,通过政府、高校和企业协会搭桥,在海外成立了10余个中医药中心。据统计,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有近10万家的中医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已达30万人;《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经典已被世界人民所熟悉。另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澳大利亚等29个国家和地区已经以立法的形式承认了中医的合法地位,18个国家和地区将中医药纳入国家医疗保险体系,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数百所中医院校。 3.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形式不断创新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球化融合的不断推进,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医药精髓”为目的,呈现出形式多样化、内容日益丰富,参与范围逐渐扩大的趋势。 在“中医热”的背景下,以孔子学院为平台,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播活动。全球78个国家240多所孔子学院在2016年开设了中医、太极拳等中华文化课程,受到各国师生和民众热烈欢迎。2008年第一所中医孔子学院成立,十年的时间中医孔子学院已经遍布世界五大洲。 4.中医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促进了中医药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合 四川有丰富的药材资源,在中药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虽然中药在西方社会的地位尚处于游离于主流医学体系的地位,产品认同度低,2010年中药出口额已超过中药进口额近13亿美元,但中药出口主要停留在原料,目前中国还没有一种中药进入欧美国家临床。四川中药材建立了第一个国家级“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在全省分布了一定数量的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和特色中药产业基地。 只有实现了中医药的国际传播,才能够真正证明中医药的国际地位,也能够促成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和谐并存的格局;中医药国际传播的实现意义就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成为国家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这不仅是一种科学的证明,更是一个民族的证明,是一种文化存在价值的证明,也使一个民族强大生命力的象征。 【参考文献】 [1]杨昌昕,钱坤,徐华,涂延,乐非.高校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有效路径的探索与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2016,第十八卷,第十二期,Vol.18 No.12,P2195. [2]全球240多所孔子学院开设中医、太极拳课程,2016年12月11日新华网新闻. [3]《中药“走出去”举步维艰国际化背后存尴尬》,中国中医药报,https://www.wendangku.net/doc/138496968.html,/health/2011-05/21/c_121441922_2.htm.

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复习课程

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 访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带头人王旭东教授 王旭东,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所长,信息技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带头人,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中医文化分会副主任委员,医史文献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中医申遗专家。主编出版《中医美学》、《医史与文明》、《中医文化导读》、《中医养生康复学》等著作与教材。在中医养生康复、中医文献、中医文化等领域有较深的学术造诣。是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培养对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张宗明:近些年来,随着“文化遗产热”的兴起,中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且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究竟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药为何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问题不仅大众对此 不明,就是中医界对此也是褒贬不一。您是中医申遗专家,

能否请您谈谈这个问题? 王旭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为:“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达、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其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持续的认同感,从而增进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从这一定义中不难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在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保护文化多样性,留住更多随时代变迁而容易湮没的文化记忆,成为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共识。 我国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2004年加入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1年、2003年,我国的昆曲和古琴相继入选“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目录。人们逐渐认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正如陈至立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上所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保持人类文化多样性和确

中医药知识宣传材料

中医药文化知识宣传资料 中医药基本知识 1、煎服中药应注意什么? 避免使用铝、铁质煎煮容器,煎煮前浸泡30分钟、煎20分钟左右。 2、服用补药应注意什么? 年龄、体质、季节。 3、拔罐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时间不要过长、皮肤破损的地方不要拔罐、拔罐之后不要马上洗澡。 药膳不宜随便吃 现在,有些人盲目保健,该吃不该吃的东西都吃,有些商家为赚钱,该做不该做的都做,其实,吃药膳的学问可跑龙套了,不是每个厨师都能做,更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吃的。 就拿黄芪炖鸡、菠萝鸡片、冰糖莲子、鹿头汤这四道常见的药膳来说,吃的讲究就很大。黄芪炖鸡春季食用,菠萝鸡片是夏季佳肴,鹿头汤冬天喝最好,冰糖莲子秋天适于阴阳平和健康的人食用,黄芪炖鸡则是增强免疫力的药膳,鹿头汤适宜阳虚怕冷者,而阴虚火旺者则切忌食用。 国家对药膳是有规定的。卫生部公布的药食两用的药材近79种,现在市场上用的有100多种,有些药与食物相忌,绝对不能胡吃,例如治疗慢性支气管病的百合粮柚,食用时忌食油菜、萝卜、鱼虾。 当然,也有一些平常的药膳早已进入百姓家,吃一些根本没什么害处,还特别有益健康,叨唠素炒百合(肺清止咳)、菊花茶(清热明目)、龙眼粥(健脾益肾)、山楂膳(消积养血)、

红豆粥(健脾解毒)、绿豆粥(清热利尿)等等,这些药膳普通人能吃,生了各种疾病的人也能吃,但是有一部分药膳是为患病特别配方的,普通人不宜食用。 中药防治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体内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的分泌不足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属祖国医学消渴症。 【组成】炒苍术20~30克炒白术15~30克淮山药30~50克生黄芪30~50克玄参15~30克北沙参30~40克玉竹20~40克五味子15~25克桑螵蛸10~15克【功效】健脾实胃、止渴抑饥、降糖。 【用法】每日1瓶,煎3次当茶饮。 食疗方两则 (一)鲜菠菜要90克干鸡内金银灰色,水煎,1日2次饮。 (二)五加皮、五味子各6克,开水冲泡代茶,每日一剂。 达州市通川区卫生局编印中医药文化知识宣传资料 冠心病健康教育处方 一、多食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豆类及其他制品等。尽可能以豆油、菜油、麻油、茶油或玉米油作为食用油。避免食用动物内脏、奶油、鸡蛋、青鱼等。 二、参加一定的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不宜作剧烈的运动,提倡散步和打太极拳。 三、合理安排工作及生活,注意劳逸结合,尽量避免情绪急躁。生活有规律,保持心情愉快。 四、提倡不吸烟,不饮酒,不提倡饱食。 五、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 六、冠心病人需根据病情服用硝酸甘油类,及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及抗凝剂。 肝脏病健康教育处方 一、肝脏病特别是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病程较长,又缺乏特效疗法,因此必须增强信心,消除顾虑,保持乐观精神,积极配合大夫的治疗;

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 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和医学的兴旺发达,人们对健康的意识前所未有地增强,铺天盖地的营养学与养生学知识的推广让人们对健康的奥秘懂得不少。然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我们看到近半个世纪以来,人类所面临的疾病似乎越来越多,很多人饱受着癌症、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中风、骨质疏松等种种现代病的困扰,甚至一些看起来不是很严重的诸如感冒、发烧之类的小毛病,也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治愈。更有很多人在治病的过程中,体质竟然每况愈下。这些病使现代医学相形见绌,似乎无人可逃过现代病魔的折磨。这真是天大的笑话。 怎么会科技愈发达,人类反而在疾病面前愈无助?世界上的科学家们给出了各种答案,也试图从各自途径探究真正的养生之道。然而,真正让人信服的,实在是少之又少,怪不得很多人会说,凡是市面上的保健品公司,几乎都是骗子公司了。 人类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摆脱病魔的纠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我们回归古老的中医药养生文化理念时,一切的答案似乎越来越清晰,传出的声音也越来越让人兴奋。中医药养生文化告诉我们,人类现有的所有疾病绝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发生的,而是完全可以治疗、可以预防的。 现代科学所谓“基因”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称为“天赋”,即“先天禀赋”。中医文化中称“真元之气”。西方医学目前对人

“基因”方面的缺陷无能为力,所谓“修复基因”方面的研究还属于“前沿科学”正在不断探索中。 而我国中医理论对此却有几千年的成熟理论“先天不足后天补”。中医认为,生命的诞生是阴阳和合,精子与卵子合成而成。由于男女双方排出精卵那一时刻的身体条件不同,从而导致了新生命在孕育过程中先天禀赋的不同。在怀胎十月的过程中,先天禀赋及“真元之气”先化生出肾脏,最后才化生出脾脏,所以新生儿的脾胃虚弱,刚生下来不能直接吃食物,只能靠母乳维持生命。中医所称的“元气”,西医称免疫力,是先天的“真元之气”和后天的“宗元之气”两部分的综合。而“真元之气”保存在肾脏中,后天的“宗元之气”靠脾胃运化五谷得来,所以中医称“肾乃先天之本”、“脾乃后天之本”。 男女排出精卵的时刻,如果双方身体的五脏六腑都平衡,新生儿的先天禀赋就高,否则,比如男方肝气很强,女方肝气偏弱,强可以弥补弱。但如果男女双方肝气都弱,新生儿就会表现出肝功能天生弱。这样新生儿在诞生下来以后就会于肝经和胆经在身体通过的区域以“胎痣”的形式出现。如果新生儿先天肝胆没有问题,后天造成了肝胆损伤,身体同样会于肝经和胆经在身体通过的区域出现不同的标记给人以警示。青年时期以痣、痘、痦中医通称痤疮的形式出现、中年以皱纹的形式出现、老年以斑的形式出现,这就是中医望诊的理论根据。 随之相学也就诞生,其实相学就是以中医望诊的理论演变而

-传播中医文化传承中医国粹(精)

传播中医文化传承中医国粹——市中医院庆祝建院五十八周年 有奖知识征答 1、本溪市中医院服务品牌是: A 千年一脉 B 杏林春暖 C 继承创新 D 绿色医疗 E 以上都不对 2、中医学的基本特征是: A 整体观念 B 辨证论治 C 急则治标 D 缓则治本 E 以上都包括 3、我国最早的中医学专著是: A 《黄帝内经》 B 《本草纲目》 C 《伤寒杂病论》

D 《金匮要略》 E 《千金要方》 4、中医药具有的特色优势是: A 简单 B 方便 C 价廉 D 有效 E 以上全是 5、下列不属于中医五脏的是: A 心 B 肺 C 肝 D 胃 E 肾 6、下列哪项是旧时对医生的称呼: A 杏林 B 梅林 C 梨园 D 桃李

E 以上都不对 7、阴虚证患者的典型面色应是: A 满面通红 B 两颧潮红 C 面红若妆 D 面青颊赤 E 面部发青 8、世界上第一个国家颁布的药典出现在: A 东罗马帝国时期 B 印度孔雀王朝 C 中国唐朝 D 日本德川时代 E 以上都不对 9、《伤寒杂病论》是谁的著作? A 张仲景 B 扁鹊 C 华佗 D 孙思邈 E 李时珍

10、肾与膀胱病变可反映在舌的什么部位上: A 舌尖 B 舌根 C 舌中 D 舌侧 E 以上都不对 11、因情志刺激,突然出现下焦胀满,甚至小便失禁。中医上认为这是: A 恐则气下 B 悲则气消 C 惊则气乱 D 喜则气缓 E 怒则气上 12、下列与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有关的是: A 营气 B 卫气 C 宗气 D 元气 E 精气

13、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 A 上午 B 下午 C 后半夜 D 中午 E 傍晚 14、阳虚与气虚的主要区别: A 有无少气懒言 B 有无神疲乏力 C 是否出现寒象 D 小便是否清长 E 以上都不对 15、胃气上逆可导致的临床表现有: A 呕吐 B 嗳气 C 呃逆 D 恶心 E 以上都是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文化普及与传播的提案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文化普及与传播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第4070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由: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文化普及与传播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国家中医药局办理 提案人:王健 主题词:中医药,文化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容: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建设成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要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医药(民族医药)是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学的根基和灵魂,是中医药事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中医药行业凝聚力量、振奋精神、彰显形象的重要抓手。 目前,已经逐步建立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初步形成中医药文化与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以及对外交流与合作全面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中医药文化建设初显成效,文化产品惠及百姓;广大老百姓对于中医药的理解和需求明显提高。 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中医药文化的发展现状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尚有差距。1、缺乏专门的宣传机构:老百姓只能通过一些非主流媒体了解中医药的有关知识,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准确性;有的小报、广告等在宣传上还误导老百姓上当受骗,影响很坏;2、缺乏专门的监管机构:一些不是正规学中医的人打着中医的幌子非法行医,制售假药、夸大疗效,不仅造成患者经济损失,还耽误病情、损害健康,甚至生命;3、缺乏专门的传播队伍:既然是一种文化,就需要能够把中医的理论进行通俗易懂讲解的专门人才,宣传中医药科普知识,传授简单易行的养生保健方法,使老百姓一听就会、一学就懂、一用就灵。 建议: 1.中医药文化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加紧培养中医药文化专业人员,制订和实施人才培训计划,建设一支涵盖研究、教学、传播、推广、科普宣传、管理等方面,专业结构合理、业务素质较高、思想作风过硬的中医药文化建设专业队伍。注重高层次领军人才培养,造就一批人民群众喜爱、在行业内外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医药文化名家大师。 2、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地建设标准,建设一批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及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使之成为展示和传播中医药文化、培养中医药科普人才、普及中医药知识的重要阵地;建立国家级中医药博物馆,建立中医药文化科普长廊。 3、打造中医药文化产业链。整合中医药文化资源,优化中医药文化产业结构。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传承与创新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传承与创新 【摘要】中医药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当下仍有举足轻重的医学地位,其临床较高的实用性建立在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础上。本文将围绕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概念进行探讨。首先,分析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传承方式,主要包括明确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公共产品界定、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在现代服务中的优势以及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与现代发展相互结合。其次,拓展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创新模式,内容包括建立中医药健康社区、保证公民主体性、提升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以及提高非政府部门的主动参与性四方面内容。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传承创新 伴随社会的进步,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医药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与其他民族特色传统文化相互融合,通过不断的临床实践形成了我国医疗界独具一格的意识形态与生命观。保证当下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发扬,就要求我们孜孜不懈、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发展特点对传统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传承方式进行创新,这才是中医药发展的木本水源。 1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 我国的中医药文化起源于农耕文明,经历数千年的岁月

积淀不断传承并积极吸收融合外来文化与知识,将道家、儒家等各个领域的思想融会贯通,在丰富的临床实践基础上不断升华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最终形成自身独特的自然观、生活观与健康观。我国中药局颁布的《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明确提出: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调和致与中天人合一等方面,其整体观可用仁、和、精、诚四个字概括[1]。创新是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传承的过程中的必要条件。总的来说,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传承就是中医药工作者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并将有价值的实践结果进行传播的 过程。不难看出,实践中的论证、启发与完善赋予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新的活力。中医药文化贯通古今,其核心价值包括医疗中的辨证论治、整体施治以及人文上的仁心仁术、悬壶济世等,育人以情,授之以渔,培养了古往今来中医师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操。 2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传承方式 2.1 明确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公共产品界定 随着时代发展,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公共产品界定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始终将提供主体和方式的多元化作为主要内容,并补充了市场的配置。例如,中医院以及中医卫生社区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都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在公众使用与分享的过程中,需要对其中的公共产品作用界限进行明确规定。传统公

市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规划

市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 设规划

XX市中医院XX中医药文化宣传 教育基地建设规划 一、总体规划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中医药学的灵魂与基础,是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中医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医药优秀文化,促进中医药事业的继承与发展,XX市中医院按照“整合资源、挖掘优势、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思路,以弘扬、繁荣中医药文化为核心,以宣传、推广中医药知识为重点,集合全院力量力争利用二年时间建设成为基础条件好,主题和特色突出,发展潜力较强,在传承、宣传中医药文化方面有重要价值和影响力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基地主要建设内容有中医药文化展馆、中医药养生体验馆、杏林讲堂、杏林论坛(网络论坛)、《中医养生堂》及《福园》等 二、建设目标 (一)中医药文化展馆:设于XX市中医院和谐国医堂(以下简称“国医堂”),在门前设立中医药文化石及历代中医名家雕塑,对国医堂二楼进行全面装修,以中国古典风格为主,突出中医药文化“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的核心理念。馆内根据功能不同设以下分区: 1. 中医药文化展示长廊:张挂历代名老中医图像、中医药名篇、名著简介、中医典故、中医药主题字画,展示中医药典籍文

献、中医炮制器具、中药饮片实物、中国古代及柳州本地历代中医名家文献资料等; 2.中医药历史馆:介绍中医药起源、发展历程,各时期中医药发展特点,中医药学派发展、中医药发展的重大事件等; 3.中医药知识科普馆:介绍中医阴阳、五行等基础理论文化内涵、中医诊断及中药饮片常识、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中医药常识等; (二)中医药养生体验馆:设于我院中医预防保健科内,对中医预防保健科现用房进行局部装修,对内部厅堂、宣传栏等部位均采用中国传统雕栏进行装饰。配备电视或多媒体等影音播放设备,播放中医养生影音宣传资料。设中医养生保健资料取阅栏,免费发放中医养生保健资料。从各科室抽调中医专业人员,轮流到体验馆内为百姓提供中医药养生保健体验服务。 (三)杏林讲堂:设于我院九楼会议室,配备多媒体投影、黑板、桌椅等设备、教具。每月定期开展一次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科普讲座,向前来听课的百姓免费发放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资料,邀请参加中医药养生保健体验。 (四)网络杏林论坛:在医院互联网网站内增设杏林论坛版块并开通杏林论坛新浪微博,介绍中医药起源及发展动态,宣传中医药文化知识,展示中国古代及柳州本地历代中医名家风采。与网友开展互动,解答网友相关问题。 (五)编印、发放《中医养生堂》及《福园》等中医药文化宣

中医文化传播与推广

中医文化的传播与推广 一、中医人文影响世界 中医是治病救人的科学,但从中医的起源、发展演变来看,它不仅仅是一门技术,而且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文化,是关系到生命和宇宙奥秘的文化,也是关系到每个人的精神内涵和人格确立的文化。它具有丰富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特点,对文化进步产生积极影响。如中医药杰出人物华佗、扁鹊、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以及中医药杰出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伤寒论杂病论》、《温病学》、《本草纲目》等对人类近代科学以及医学发展影响很大。 自上世纪80年代,中医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然而,在不少国家,中医的行医范围受到限制,对中药的使用限制更是严厉。而中医药被别国认可的最有效途径,就是立法。这方面,澳大利亚走在了西方国家前面,被誉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桥头堡”。 1.中医药在英美 在美国,中医药被列入“补充替代医学(CAM)”的范畴。英国政府及社会曾一度对中医药持歧视和怀疑态度,后来随着民众的需要而放开,随后又由于中医药的良好疗效,态度

逐渐变成默许甚至是重视。目前英国政府正在酝酿对中医药立法。在法国,针灸得到了认可和很好的发展。 2.中医药在法国 中医西传较为流行的说法是17世纪法国人苏里埃?默汉将中医针灸传到法国,继而传至欧洲。随后法国人发展了耳针疗法,并且开办针灸学校,为整个欧洲输送针灸人才。法文译本的中医著作《黄帝内经》、《濒湖脉学》在法国十分畅销。在法国草药市场上,有印度、中国、非洲、德国和本国的草药,其中最受欢迎的是用于减肥、催眠,治疗循环以及消化系统疾病、疼痛、便秘和治疗风湿病的草药。中草药已于1999年被列入法国国家医疗保险名单。 3.中医药在德国 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医热”在德国兴起。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德国就有38个医学院校开设针灸课,另有10个机构增设了“中国医学”讲座,允许德国人或中国人作为开业医生在患者身上使用针灸。德国慕尼黑大学不仅开设了中医理论和针灸课程,还提供中医处方学的教学,并成立了“慕尼黑模式研究所”,专门研究包括中医药在内的“补充医学”和西医的结合运用。德国是在西欧国家中使用中草药最多的

中医文化意义及现状

中医传统文化对当今人们地生活地作用和意义 近一百多年来,面对列强地坚船利炮,国门轰然打开,国人对传统文化包括中医地信心逐步丧失,乃至达到对传统进行不遗余力地批判并欲全盘西化地地步.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胡适、鲁迅、钱玄同等在批判传统文化地同时,亦对中医颇有微词,进行了抨击,并引发了几次中西医论争;年,南京国民政府第一次卫生委员会议通过了“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解放初期,中医也曾受到不公正地对待;乃至今天,近来竟有人在网上发起让中医退出医疗体制地签名活动,可见歧视、废止中医地活动在近现代中国一直未断.这一现象说明相当一部分国人还存在严重地文化自卑心理,中华民族地文化自觉、文化认同还远远没有形成共识.那么,作为仅存几项传统文化之一地中医学在今天其价值如何?究竟有无存在地必要?本文试图对此作一回答,并进而探讨中医学地未来发展前景. 一、中医在传统文化传承与复兴中地作用 作为中华文明瑰宝地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地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惟一地仍在发挥重要作用地传统科学技术.中医学在发展地过程中,不断汲取当时地哲学、文学、数学、历史、地理、天文、军事学等多种自然和人文学科地知识,同时又融进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地血脉之中,成为传统文化不可分割地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如果从阴阳地角度来看,传统文化中儒家突出乾阳刚健、自强不息地精神,偏重于“阳”;道家强调阴柔地归藏、包容功能,以贵柔尊、自然无为、致虚守静为“道”,偏于“阴”,

那么中医学则是强调“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是注重“阴阳和合”,阴阳并重,兼蓄儒道两家之精髓.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传统文化地复兴离不开中医学地振兴,而中医学地复兴无疑是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地一个重要途径,中医学能够重现昔日辉煌也将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地一个重要表现.同时,中医学地复兴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地复兴地一个引擎,能够为中华文化精神地复兴提供源源不断地动力.而中华文化精神是我们国家和民族文化地内核,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地源泉,也是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垂续至今地重要保证. 中医药学地科学体系融会医学、天文、地理、人文、哲学等知识,较完整地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其理论原理和方法在当今社会文化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地作用和价值.今天地中国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已经可以挺直腰杆做自己地主人,有足够地自信来面对自己地历史文化.自然,我们也应有足够地勇气面对中医现实存在地问题,直面中医今天所处地困境,以足够地时间、以宽容地态度来继承和发展中医.中医也将对人类文化地发展产生积极地影响,它通过“不管白猫黑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这一浅显地道理向世人证明了文化多样性地合理性,让世人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地魅力所在. 二、中医为人类提供另一种科学范式 在中国古代传统科学技术中,最能充分体现传统系统思维特色地就是中医学.中医一开始就将人视为天地人大环境中地一个子系统,将人体本身视为一个有机地整体,看成是与天地自然相感应地小环境、小宇宙,这是

中医药健康宣传资料

中医治未病 1.健康的概念是什么?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还应有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只有当一个人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处在一个良好状态时,才是真正的健康。现代健康观的核心思想是“人人为健康,健康为人人”。这种健康观是“机体一心理一社会一自然一生态一健康’的一种整体观,是一种社会协调发展型的健康观。 2.什么是亚健康? 人体除了健康状态(第一状态) 和疾病状态(第二状态)外,尚存在一种介于这二者间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即亚健康。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集中、精神不振、疲劳、耐力下降、用脑后疲劳、多梦、困倦、情绪不稳定、健忘、虚弱、烦躁、活动后疲劳、易激动等症状。 3.“未病”是什么? “未病”即“疾病未成”,定义应该是“体内已有病因存在但尚未致病的人体状态”,即疾病前期。但随着中医理论的发展,结合临床实际,未病的概念不断扩展,已经包括了无病期、欲病期、“既病防变”期、愈后防复期,这些都称为“未病”状态。也就是说,“未病”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不全是没有病。 4.“治未病”的思想内容包括哪些?“治未病”的具体内容包括4个方面:①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指未病之前先预防,避免疾病的发生才是根本。②欲病就萌,防微杜渐:指在疾病无明显症状之前要采取措施,治病于初始,避免症状越来越多。③已病早治,防其传变:指疾病已经存在,要及早治疗,防其由浅入深,或发生脏腑之间的传变。④瘥后调摄,防其复发:指疾病初愈正气尚虚,邪气留恋,机体处于不稳定状态,机体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之时,此时机体或处于健康未病态、潜病未病态、欲病未病态,故要加强调摄,防止疾病复发。 5.“治未病”与亚健康的关系是什么? “治未病”与现代所说的亚健康关系密切的主要是第一层含义,即尚无病,此时之所以需要“治未病”,为的是防范疾病的发生,提高健康水平。中医学的“未病”不等同于现代医学的“亚健康”,但二者在内容上存在着层次上的涵盖。“亚健康”状态与“未病”中的“潜病未病态”和“欲病未病态”的内涵接近,但“未病”的内涵更加丰富,外延更广泛。应该说,“亚健康”是“未病”的重要组成部分。 6.历史上的中医“治未病” 史料记载扁鹊姓秦,名越人,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人。他“治未病”的思想鲜明地体现在齐桓公病案中。据《史记》记载,扁鹊医术高明,经常出入宫廷为君王治病。有一天,他巡诊去见齐桓公。礼毕,侍立于桓公身旁细心观察其面容,然后说道:“我发现君王的皮肤有病。您应及时治疗,以防病情加重。”桓公不以为然地说:“我一点病也没有,用不着什么治疗。”扁鹊走后,桓公不高兴地说:“医生总爱在没有病的人身上显能,以便把别人健康的身体说成是被医治好的。我不相信这一套。”10天以后,扁鹊第二次去见桓公,察看了桓公的脸色之后说:“您的病到肌肉里面去了。如果不治疗,病情还会加重。”桓公仍不相信,并对扁鹊的说法深感不快。又过了10天,扁鹊第三次去见桓公,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